运维管理十篇

时间:2023-04-07 11:07:02

运维管理

运维管理篇1

【关键词】企业;SAP系统;运维管理

很多企业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SAP系统,多数企业SAP系统实施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满足业务和管理的需求,目标是通过SAP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因此在这方面投入了更多多的时间和精力。SAP上线后企业关注的是系统的性能和不允许间断作业。于是SAP系统的日常管理及安全也提出了大量的挑战。而企业的SAP多数是兼职人员来管理,能力有限,企业更多的时间是为了满足和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因此,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了满足不断增多的用户,不断增涨的业务需求。安全性成了重中之重,企业也往往只关注SAP系统的性能和不间断来满足业务需要。安全方面任何行为或操作都不允许影响业务。

SAP系统,它在企业中的位置绝对是最重要的和最关键的,任何闪失都不允许出现的。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打造SAP系统,看重就是业务功能的实现。功能在业务部门眼中绝对排第一位,任何可能影响SAP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都会被扣上一顶影响生产,影响业务的帽子。造成了SAP后台管理人员害怕、也不敢提出对SAP系统的任何变更和调整。因为谁也禁不起这顶大帽子。这就造成了后台管理人员工作明显倾向于稳定、性能。可是,稳定和性能是非常耗时耗力,在努力解决SAP系统稳定和性能的同时,安全往往被忽视。

企业只重业务,轻视安全的事例比比皆是,这是多数企业的通病。出了安全问题才会亡羊补牢的事件也时有发生。SAP系统能够影响业务,影响生产,如此重要,企业更应该重视其,安全不要被遗忘,不要被忽视。

本文重点讨论SAP系统安全容易被忽视的方面,任何方面对安全而言都是重点。

其一,权限。SAP实施之初就会规划和设计用户权限,SAP系统本身的权限设计也非常到位,非常精细,可以看出SAP公司重视安全管理。多数企业初期把权限管理的都比较好,但随着企业的运行,业务人员感觉对权限的需求永远满足不了其实际业务的需求,于是业务人员的权限会申请更大的权限。造成的结果就是权限形同虚设,到处都是权限过大的用户,一旦发生泄密事件,系统管理人员无法排查。因此,建议企业不要因为业务需要而放任权限的审核。即使很麻烦,即使效率低,也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使之防患于未然。

其二,操作系统。是最容易被企业忽视的SAP系统安全的一部分。SAP系统所有数据在数据库里,数据库在操作系统下,因此取得操作系统权限就相当于获得了整个数据库,进而取得了整个SAP。因此操作系统安全不容忽视。

其三,备份。SAP系统备份是必须的,虽然它可能永远也用不上。备份是运维管理人员的定心丸,也是SAP系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企业往往只重视备份,而忽略恢复。备份不是主要的,定期的恢复测试才是备份的意义所在。

其四,接口。企业中同SAP系统集成的系统越来越多。这方面的安全容易被忽视,SAP系统集成需要有一定权限的用户,用户创建后,授权限,接口开始使用,需要慎重管理这些用户和密码,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入口。因此,建议管理这些用户,或实施接口尽量减少这些用户的权限。

其五,数据库。也是最容易被企业忽视的SAP系统安全的组成部分。SAP系统安装过程中要求配置了多个数据库的用户和密码。上线后,这些用户将被彻底遗忘。SAP早期版本system的密码是Oracle数据库的默认密码,后期几乎不会被用到,当然也无人管理。多个用户设置成同一个密码,而且很可能非常简单,能否记住创建的哪些用户,实施顾问可能也无法说清楚。关注这些被大家遗忘的用户能够降低系统的风险。

运维管理篇2

对企业管理层而言,如果每年的IT运维管理成本预算不断增加,又不能清楚看到这些成本投入到哪里,会带来怎样的价值,加之时不时出现的IT故障和业务部门的投诉等。这些问题积攒在一起, IT部门不仅会让人觉得“虚”,更可能留下“花钱惹麻烦”的印象。表面上被认可,但实际价值却难以落“实”的企业IT运维管理已成普遍现象。近期刚刚收获“2012年IT运维管理最具价值品牌”荣誉的锐捷网络,正在改变这一局面。

“看、说、做” 的新角度

锐捷网络IT运维管理业务部总经理冯晋阳认为:“IT运维工作无法抛弃为业务部门服务的本质,如果缺乏展示手段,IT在企业中的价值就有可能被冲淡。IT运维部门想要得到认可,必须把工作价值体现出来,并让别人发现。”传统的IT运维管理产品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应用基础,但在体现IT系统价值方面还存在缺陷。这些缺陷首先体现在给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的“看、说、做”上。

首先是“看”:保证企业的IT系统能够保持一个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提升企业应对市场的能力,这是IT运维管理的重要价值。但是,传统的IT运维系统却很难直观地让管理者看到这种状态。其次是“说”:当年终领导询问下一年的经费预算时,IT运维主管领导往往左顾右盼,只能说“大概”怎样。在需要IT运维部门“说实在话”的时候,由于没有科学的证据,IT部门的主管往往难以获得公信力或者说服力,这也是传统IT运维管理工具的缺陷。最后是“做”:IT运维部门如何去描述自己的工作价值?虽然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IT技术的有力支撑,但IT投入的最终目的依旧是为了使业务系统发挥功效,实现利润与收益。在这条价值链上,IT运维管理在做什么呢?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设备、网络、服务器的底层监控阶段,运维管理是无法与业务有机融合的。在企业的价值链中,IT运维的价值也会在无形中被抹杀。

“站在业务的角度去做运维,站在科学的角度上去说运维,站在企业价值的角度去呈现运维,这三点就是锐捷RIIL能够帮助运维部门把价值落实的关键。”冯晋阳谈到。用RIIL激活IT价值

对于IT运维管理部门来说,采用锐捷网络的RIIL激活IT价值,要做到有章可循,可以分为三个具体的阶段性操作来实现。

第一阶段:用RIIL搭建基础架构管理中心,通过多种协议方式完成所有设备的采集,形成物理和逻辑拓扑图。帮助IT运维部门实现IT基础设施管理的可视化和自动化,降低管理复杂度,从而提高对IT基础架构的主动监管能力。

运维管理篇3

[关键词]电力行业 电缆通道 配电线路 运维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119-01

1 引言

近年来,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但是电网的规划没有完全进入城市的规划之中,使电缆通道线路的建设难以施展;大城市的建设当中对架空线路的入地要求,日渐加重了电缆通道问题;另外,政府在城市电缆通道投资建设过程之中,不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施工,因此政府投资建设的电缆通道,安全质量往往达不到要求;建成后电缆通道,在接受维护管理环节的不周全,导致经常发生电缆通道被损坏和使用的现象;在老旧的电缆线路改造完成之后,不能够及时地修理电缆通道,不能有效地保护电缆通道资源。

因此,在做好配电线路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从管理方法、技术保障、人员技能水平等多方面提升电缆专业精益化管理水平,对保障电缆线路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电缆通道运行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功能也得到相应的完善健全,在城市电网中电缆线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重视。由于道路建设、地域局限、城市规划等多种客观因素的阻碍,使电缆通道的建设相当困难。因此电缆线路通道逐渐成了城市建设中的宝贵资源。

但是目前来说,2012 年,6~500kV 电缆线路共发现缺陷 17161项。其中危急缺陷 77 项、严重缺陷 475 项、一般缺陷 16609 项。2012 年电缆设备故障 1844 回次,故障主要集中在 10kV 电缆线路,发生 1659 回次,占 89.98%。通过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为外部原因 1097 回次、设备原因 466 回次、人员原因 217 回次、运行原因 64 回次。

3 电缆通道中现存的隐患

3.1 电缆通道现存的隐患

由于缺少对电缆通道统一地管理规划,使得在配电线路中与其他市政管线路之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设计电缆通道时,一般只根据原则而进行设计,这样就会忽略实际情况,从而使设计的电缆通道路径精准度偏差较大,阻碍了后期的运维工作。在建设中,当由用户投资和政府监管改造配电线路时,没有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再加上施工单位的素质偏低,使配电线路的安全质量存在严重问题。

3.2 电缆通道在配电线路中存在的问题

缺少健全的电缆通道使用审查、审批机制,在实际施工中配电线路的使用不规范,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另外,在已经建成的电缆通道内随意施工,并且乱摆放、乱穿管、乱敷设,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电缆路径上缺失警告标识,电缆工井内防火措施不健全,存在很大的火灾危险隐患,阻碍了设备的安全运行;电缆通道内沟道积水较多,影响配电线路的安装与维护与及稳定运行;电缆的监测配备装置不足,在线监测线路运行的设备达不到要求。

4 精益化运维管理方法

为实现电缆专业精益化运维管理,应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升精益化运维管理水平。

4.1 加强配电线路中电缆标准化作业管理

完善电缆设备基础资料及台账,强化电缆设备的运行及分析,建立“周月季”的分析模式,以便能够及时掌握电缆的运行、故障情况。对于那些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要做出及时预警和告警通报工作,有力的实施防范措施。另外要着重加强对电缆通道的管理,根据《电缆通道管理规范》相关要求,在配电线路中严格执行并全面落实电缆通道防水、防火、防塌方、防毒气、防外力破坏以及应急通信等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手段。

4.2 建立了配电线路中备用电缆通道的安全管理机制

配电线路电缆通道的隐患主要包括外力破坏、火灾、运行温度过、高非法侵入和渗漏水等等。主要依靠人工检测巡视以及在线监测等方法来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定期对配电线路进行巡视可以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缺陷和沿线威胁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线路事故的发生。

4.2.1 加强配电线路中备用电缆通道的运维管理

在配电线路中,加强对备用电缆通道的运维管理,按照同一标准备来执行用通道与运行通道的使用,若发现隐患需制止,绝不允许在备用电缆的工作井内、电缆沟同时埋设其他管道,特备是输气、输油等易燃易爆的管道。建立配电线路隐患排查和治理的长效机制,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工作流程,认真落实消除配电线路中各类隐患的措施,实现配电线路的全过程管理。

4.2.2规范备用电缆通道的使用管理

配电线路电缆备用通道的使用实行审批制,由使用单位填写电缆通道使用审批表,一定要明确使用的具置,由配电线路的运维单位审批,拒绝审批尚不满足配电线路安全的申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备用电缆通道,或者要求进入线路内部,都应该要得到配电线路电缆运维单位所办理的书面许可。

4.3 加强电缆运维队伍建设

针对配电线路规模日益增长,电缆通道方面存在技术人员培养周期长,人员不足等多个问题,通过大检修体系的建设,构建新的队伍结构,尤其是对电缆的技术标准、运行、敷设、接头制作、检修、测绘以及故障测巡等系列工作展开培训。并根据检修工作的开展情况,完善成熟先进的电缆检测技术的装备配置,提高员工独立检测配电线路状态的能力。

4.4 建立停运、退役及报废电缆通道的管理机制

公司运检部加强对停运电缆线路通道的管理,废旧配电线路拆除后,要保留好通道以作备用,由相关负责部门对保留的配电线路打通维护。电缆通道的运维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新退役、停运以及报废的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数据,通过对退役、停运以及报废后电缆通道的日常运维管理,进行定期的巡视检查和维护工作,如若发现缺陷要及时处理,以确保所有配电线路的完整性。

4.5 建立在配电线路中电缆通道运行的分析制度

结合每月电缆运检专业月度运行分析会,专题开展电缆通道隐患排查与治理分析,对电缆通道运维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运行经验,找出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积极开展对电缆设备的在线监测工作,积极运用新方法、新技术管理电缆。深入开展电缆通道设备的检测工作,建立电缆通道的状态评价:带电监测、资料查阅、巡视检查、以及在线监测电缆通道的参量数据,全方面提升对配电线路的技术监督监管水平。

4.6 加强新技术研究应用

在巩固并不断加强传统电缆通道检测项目的基础之上,不断推广和引进配电线路在线局放检测、变频串联谐振、接地电流在线监测、分布式光纤测温以及红外和紫外测温等先进检测技术,全面提高线路绝缘缺陷的诊断能力。充分利用科学新技术,有效的解决电缆的运行困难,提高了配电线路状态的检修管理水准。

5 结束语

根据电缆通道设备在电力中的作用,各级的配电管理人员要清晰准确的认识到,严格执行技术的各项标准,认真落实各项精益化管理要求,齐抓共管的重要性,全面提升配电运维管理水平,实现配电线路电缆专业的精益化管理。强化了电缆通道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要求,加强了政府投资配电线路建设过程安全质量的管控,提高了政府、用户投资配电线路中电缆通道的可用完好水平。制定了电缆通道内电缆线路设计和施工精益化管理标准,基本杜绝同电缆通道内多种,多条电缆线路乱穿、乱放、乱敷设、相互挤压现象,提高了电缆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

运维管理篇4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维护;运行管理;商业化

一、前言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与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系统包括了智能交通管理、平安城市监控、三台合一接处警、基于PGIS的集成管理平台四大部分功能,为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供了便捷服务。虽然我国的城市道路基础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的道路交通网络,但是,道路交通网络的建设仍然落后于交通量增长的需求。这就使得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为了缓解这种交通现象频繁的交通设施维护和管理方式的加强,效果十分有限,而且还带来了成本浪费与环境污染。因此,为了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不仅仅是要扩建道路交通设施,而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地控制管理,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采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解决当前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有效途径。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技术和应用管理的缺陷,运行维护管理存在很大难度,如何探寻出一条充分利用现有智能交通系统信息资源基础上,满足智能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的管理策略,降低政府财政支出,是智能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常是由控制管理集成平台与智能交通各子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包括:高清电子警察子系统、超速检测子系统、道路监控子系统、高清智能卡口子系统、交通流量监测、交通信号控制子系统、事件监测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移动车辆定位子系统(GPS)以及交通管理信息子系统等部分,系统的核心是智能交通控制管理集成平台。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大中城市,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智能交通管理的积极作用,使我国的交通管理实现了从经验型、科技型、体能型逐渐转变到智能型、管理型阶段,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水平也进一步提高。随着新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动态导航仪、电子站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逐步走向了人们的生活中,智慧道路系统、绿色智能交通、智能驾驶战略等智能交通管理应用也在不断得到了实践应用。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中,我国主要是采取了快速路网结构特点的交通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模式与技术、智能交通综合监控技术与实时动态交通流预测预报的信息技术,运行维护管理是采取了以政府为主体的维护管理模式。

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中,运行维护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由于维护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一样,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效率受到很大影响,在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一些运行维护管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模式中主体单一。

我国的交通设施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政府主体角色作用明显,商业化运营存在政策障碍,这就使得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主体较为单一,工作效率偏低,缺乏责任落实和绩效考核机制的有效制约,这在很多地方导致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存在疏漏和拖延,影响了系统使用效率。

2)运行维护的管理缺乏规范完善的标准依据。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社会参与度低,再加上政府运维受到资金限制的问题,在技术标准、建设标准和服务标准等方面缺乏规范依据,更缺乏组织或行业监督,也使得社会资金的商业化运营更加困难。

3)运行维护管理内容庞杂。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网络数量,业务范围分布广,系统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数据采集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数量非常大,在运行维护管理中存在很大困难,如果没有系统的运维管理界限划分,很难形成统一、有效的系统维护。

4)维护资金存在缺口。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需要资金支持,由于运行维护模式、管理标准和制度建设等不完善,使系统维护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资源浪费,就变相的增加了系统运行维护成本,使得系统维护资金单靠政府财政支出难以有效保障。

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策略分析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作为系统应用的有效保障工作,需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充分保障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措施:

1)推进商业化运行维护模式,解决资金与技术不足。

系统运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足够的资金,本身盈利性很弱,因此,如何开展商业化运行维护,还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来进行开展与系统供应商签订试运行、正常运行期间的技术支持和费用分摊协商,根据政策要求鼓励和引导商业运维,优先考虑原系统供应商。通过商业化运维模式解决政府主导运维管理中存在的技术不足和资金困难问题,能够更加有效的保障系统运行效率和运行效益。

2)确定规范的系统维护内容及标准。

根据系统组成及运行要求,系统的运行维护要涵盖枢纽监控设备、通信网络设备、交通状态监测设备以及指挥中心软硬件系统的运行维护保养,设备完好率及平均无故障时间要达到指挥中心运行的最低要求,并根据运行需求进行系统的优化和升级,保障地理信息、图层更新与维护,从而保障运行管理效率。

3)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的商业化操作。

通过移动终端及语音服务等公共网络平台,提供短信定制、WAP信息、语音信息、车载终端信息、互联网络、交通广播、电视信息等交通信息查询服务,进行商业化操作,既充分发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网络优势,又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益,从而解决一部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这也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的一项内容。

4)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的政策与组织保障体系。

系统维护管理的政策保障需要明确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如信息资源共享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并明确质量保障机制,明确考核管理,并根据系统发展和应用需要及时补充系统维护管理标准,为系统运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由相关交通部门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统一信息共享、信息,从而拓展信息服务的有效渠道。

五、结语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关系公众出行、交通安全等民生需求,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是保障顺利交通、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措施。因此,采取科学的技术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综合管理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志伟.交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1.

[2]鲁堃,李金峰,徐玉波.智能交通自动化检测与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安防,2011.

运维管理篇5

关键词:网络信息;运维体系;安全防护

在电力系统中,信息网络是一张非常关键的实体网络,为建设国家一流电网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呈现出智能化的趋势。随着客户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电力企业也需要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构建更高标准的电力信息运维体系。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既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出现信息泄漏、重要数据被盗取等现象,降低了信息网络系统的整体应用效率。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威胁到电力系统乃至整个电力产业的安全[1]。研究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及维护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进一步提升信息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如何使电力信息网络不受威胁破坏,如何保障全社会电力安全稳定的供应,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信息网络系统运维内容

1.1系统运维

信息网络的安全可靠是电力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根本。信息网络系统常态运维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工作,即信息软件运维和网络、服务器、存储、安全设备等硬件运维。其中信息软件运维又可分为软件安全性运维及软件技术性运维两部分。首先为保证信息系统全面正常运行,尽可能杜绝由于软件设计、开发及其他方面的缺陷对信息系统运行造成的影响,解决软件在部署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兼容性问题,所以需要对软件进行版本升级更新和日常运行维护。其次就是软件技术性运维工作,任何软件的开发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自身技术上的缺陷很容易产生病毒、后门、漏洞等危害系统安全的因素,所以严禁任何非法软件及未通过测试验证的软件安装或部署在电力信息网络。信息系统硬件设备运行维护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日常巡检、隐患排查、故障处理、分析优化和状态监控等,通过全方位的技术手段保障设备稳定可靠、不间断运行,为电力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3]。

1.2病毒防范

北京时间2017年6月27日晚上,一款新的勒索软件病毒悄然袭来,袭击了欧洲多个国家,此次病毒最早是出现在乌克兰,很快波及俄罗斯、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包括政府、银行、电力、通信、能源、机场、医院和超市等众多重要的工控基础设施。其中以乌克兰的损失最为严重,由于病毒的肆意攻击,该国政府大楼的电脑设备都被迫断网离线,由此可见病毒防范对于信息网络系统运行维护的重要性。电力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由于病毒自身具备破坏性、传染性、复制性等特点,为防止病毒入侵对电力行业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失,所以在电力信息网络系统运行维护中,最重要的一条维护内容就是病毒防范。病毒防范主要包括预防和查杀两方面,首先是全网部署统一的杀毒软件,对整个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实时病毒监控,对感染的设备或系统进行断网病毒处理,确保运行环境安全;其次是对软硬件设备上线之前进行测试,并定期进行严格杀毒处理,确保信息系统载体安全。

1.3账号检查

电力信息系统(设备)账号及口令设置检查是关系到电力信息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点。检查内容涵盖信息系统(设备)的账号及口令设置的相关策略,包括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桌面终端等。根据信息系统的等保级别、使用该系统的用户所具备的权限(操作权限、数据)及用户的性质将使用账号、口令的用户场景进行区分,并进行相应的专项检查,通过相应的弱口令扫描工具定期进行扫描。

1.4故障处理

故障处理是信息网络运维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软件系统或者是硬件设备发生故障,都将直接影响到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带来不可估算的后果。应根据不同事件优先级对应不同的响应时限及解决时限,必要时提供相应软硬件设备的备品备件,以第一时间恢复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为首要目标,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保证类似情况不再发生。

1.5分析优化

在日常运行维护过程中,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整理信息系统网络设备及相关资源配置,根据检查结果分析网络系统配置存在的问题,编制网络系统配置优化清理方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指出过期、无效或不合理配置,清理方法,清理风险,清理步骤等内容。根据清理手册进行配置清理优化。

2网络信息系统运维体系

2.1漏洞修复

漏洞是指一个系统存在的弱点或缺陷,系统对特定威胁攻击或危险事件的敏感性,或进行攻击的威胁作用的可能性。漏洞会影响到很大范围的软硬件设备,包括信息系统本身及其支撑软件,网络客户和服务器软件,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等。换而言之,在这些不同的软硬件设备中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安全漏洞问题。为减少因安全漏洞带来的系统隐患,应切实加强信息系统网络漏洞的扫描工作,利用安全厂商的漏扫设备或软件进行扫描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制定相应的漏洞修复方案。软件硬件设备的漏洞应通过规范相应的网络控制和管理策略,严格访问控制,通过安装防火墙及制定病毒防范措施加以修补。为保证信息系统及相关应用服务程序的安全运行,软件的漏洞可以定期下载官方相应补丁程序或升级包,然后对系统进行升级,修复存在的漏洞[4]。

2.2信息加密

网络加密也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之一,具有成本低廉、解密操作简单等优点,实际应用中加密技术主要有链路-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端加密等3种方式。链路-链路加密对用户是透明的,通过链路发送的任何消息在发送前都先被加密。每个链路只需要一对密钥,提供了信号流安全机制;端-端加密减少了密码设备数量,允许进行通信量分析,消息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均受到保护;节点加密在节点处采用一个与节点机相连的密码装置,密文在该装置中被解密并被重新加密,明文不通过节点机,避免了链路加密节点处易受攻击。端-端加密比链路-链路加密和节点加密更可靠、更容易设计、实现和维护,避免了其他加密系统所固有的同步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加密方式。

2.3监控系统

加强信息资源的维护平台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运行管理水平,通过运维体系的建设,结合构建集中式的服务热线、运维流程、系统监控和综合展示系统,通过系统联动,及时、准确、全面反映与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保障各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强化主动监控,实现集中管理。遵循立足需求、统一规划、保障重点、分步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以IT资源可用性监控为主线,构建统一集成的IT资源及应用服务监控平台,主动、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调度资源解决问题,形成IT运维管理主动服务的新局面。降低维护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系统整体可用性[5]。

2.4管理维护

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维护是一项繁琐而艰巨的任务,从运营和维护的角度进行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维护和管理措施对系统软硬件设备及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性的管理,有助于促进信息网络系统的规范化发展,可以大大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便于进行灵活、高效的控制。高效的管理及维护是保障信息网络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要注重系统软、硬件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查看系统是否存在一些故障问题和隐患,对系统安全漏洞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决。还要实时性地监督和控制用户在信息网络系统中的操作行为,检测系统程序的运行稳定性,保证系统外部设施的高效运行。应用全面性的措施对系统终端进行管控,按照划分标准对系统内存储的文档及相连的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并查看管理工作的记录信息,详细地解系统设备的更换和运行状况,强化对系统软硬件的保护力度,提升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性[6]。

3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任务,为了保障信息网络系统更加稳定地运行,必须要从根本上做好维护管理工作。在开展安全管理及维护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信息网络系统的实际应用领域,把握电力行业的基本特征,从技术、管理及运营和维护等多个层面入手,全面落实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推动信息网络系统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泽燚.浅谈网络安全技术与公安网络系统安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6(1):8-10.

[2]丁广,乔天罡,付琦,等.浅谈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与维护[J].科学中国人,2016(3):83.

[3]李博.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J].数码世界,2016(3):48-49.

[4]朱艳玲,牛少彰.计算机安全漏洞研究[J].通信市场,2009(7):111-116.

[5]郑晶.计算机软件漏洞与防范措施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2):104-106.

运维管理篇6

关键词:管道;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 管道生产管理系统

管道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调运管理、运销计量管理、计划管理、能耗及周转量管理、天然气用气需求预测、日指定、辅助功能、统计报表、SCADA数据采集、对外接口等10 个模块。

1.1 调运管理

实现调度日报的生成,调度指令、场站作业的起草、审批及下达,值班日志的填报,成品油批次计划的起草及下达、收发球管理等功能;实现生产调度过程的监管与控制。

1.2 运销计量管理

从SCADA 系统及相关系统自动获取计量交接数据,并实现管道计量交接数据、气质分析数据、原油化验数据的审核和上报、统计报表的汇总、运销台帐及销售结算单的自动生成。

1.3 计划管理

实现原油、成品油、天然气销售计划的制定、审批及下发及计划完成情况的跟踪分析。

1.4 能耗及周转量管理

实现输油气周转量的自动计算、能耗统计数的上报、自动汇总及报表展现,实现能源统计指标和工艺参数的自动计算。

1.5 天然气用气需求预测

根据历史用气量、气象数据、经济模式等因素预测客户的天然气用气需求,为日指定、销售计划、管输计划等的制定提供支持。

1.6 日指定

根据合同要点进行客户用气日指定管理,实现气田、终端供应量、储气库吞吐能力及客户需求量的综合平衡。

2 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管道生产系统以运行维护管理的最佳实践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理念为核心,以先进的运行维护管理平台为手段,开展各项运行维护工作。

2.1 运行维护工作内容

运行维护计划制定:主要包括运行维护工作目录的确定、运行维护工作进度安排、服务级别管理、服务改进计划、成本及费用预算。

日常运行维护管理:主要包括用户支持、系统巡检、用户培训、软硬件维护及配置及变更管理等。

突发事件处理: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及演练、灾备系统建设、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

系统拓展:主要包括新投管道及新建组织机构的系统实施工作。

功能提升:主要包括新功能的开发建设、软硬件平台的升级、系统性能优化等等。

2.2 运行维护流程

以ITIL v3 体系为蓝图,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制定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管理、知识管理等6 个操作流程。

配置管理:指识别和确认系统的配置项,记录和报告配置项状态,根据用户的请求完成变更及检验配置项的服务管理流程。变更管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础架构或服务的变更而对其进行控制的服务管理流程。事件管理:指对引起或有可能引起服务中断或服务质量下降的事件进行处理的管理流程。问题管理:指通过调查分析查明事件发生的潜在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和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将问题对业务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服务管理流程。管理:是负责计划与实施IT 服务变更的管理流程,通过规范的流程控制服务及测试的过程,确保应用系统的质量。知识管理:是进行知识库内容收集、更新、检索以及知识应用、知识关联的服务管理流程。

2.3 运行维护理论

ITIL 是CCTA(英国国家计算机和电信局)于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发的一套IT 服务管理标准库,其将英国各个行业在IT 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归纳起来变成规范,旨在提高IT 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管道生产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在借鉴ITIL理念的基础上,制定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管理、事件管理和问题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在服务规划、成本控制、年度总结等工作中充分吸收了ITIL 的服务级别管理、能力管理、IT 财务管理、IT 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论,实现了服务成本、服务能力与服务目标(用户需求)的平衡与统筹规划。

2.4 运行维护平台

系统运行维护平台主要包括事件报警平台和运行维护流程管理平台。事件报警平台为HPOpenView 平台中的OVO 和OVIS 软件套件,能够实现系统状态的监控和自动化报警。运行维护流程管理平台主要实现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的流程化管理。事件报警平台和运行维护流程管理平台通过报表平台进行数据展现,并为帮助台的日常工作提供支持。

2.5 运行维护的实施

以ITIL v3 体系为基础,对配置管理、变更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管理等进行了深入的梳理与研究,在借鉴最佳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了符合项目实际的运行维护方法论,对运行维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在处理系统变更请求的过程中,项目组根据工作类型的不同对变更管理流程进行了细分,针对新建天然气客户这一类操作的规律性和重复性,制定了新增天然气客户的操作流程,作为变更管理的子流程专门用于新增客户所需完成的基础信息、权限、报表、工作流、数据流等一系列的操作。同时在运行过程中根据业务发展变化更新完善业务流程,使其运转更加流畅。

通过运用可用性管理、服务级别管理、成本管理与持续性管理,对自身的服务提供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明确了针对不同的服务所能达到的不同级别,同时将各种服务级别与对应的成本关联起来,进一步量化了运行维护工作,也为运行维护工作的考核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宏振. FLUKE744在天然气管道控制系统测试中的应用[J]. 自动化仪表. 2009(07)

[2] 周中.天然气管道防腐问题的探讨[J]. 煤气与热力. 2001(03)

运维管理篇7

关键词:信息系统;网络管理;运行维护

中图分类号:TM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8-0000-01

Analysis of Petroleum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 Maintenance Management Mode

Liu Bingqiong

(Daqing Oilfield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Daqing 100011,China)

Abstract:Taking petroleum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from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status and risk level proceed with,the author in the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safety work of practical experience,on how to take appropriate safety measures,gradually building the relatively stabl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system security system made more detailed analysis and the elaboration,and then proved to do thi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work in the oil industry and even the who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and effici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and significance.

Keywords:Information system;Network management;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一、传统网络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安全现状及风险分析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传统石油网络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安全隐患,制约着网络管理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下面笔者从网络管理协议与运行维护终端服务器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网络管理协议方面。当前的石油网络管理系统多采用轮询方式实现网络管理协议下系统从管理设备中收集数据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软件不断的收集并统计数据,将其存储至管理信息库当中,网管员通过向的管理信息库不断发出查询信号的方法就可以得到这些数据信息。但是这种查询方法对轮询的实时性要求过高。轮询工作以何种设备顺序进行,间隔多久进行一次轮询等等因素都会给轮询所获取的数据信息产生深远的影响。就石油网络管理系统而言,在系统的运行及维护过程中若轮询时间间隔过短,许多与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工作无关的信息都会流入系统管理内部,造成通信系统渠道阻断;若轮询时间间隔过长,一些重要的安全性问题无法及时传递到网管人员操作工作中,网络管理协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无从得到保障。

(二)服务器方面。就当前的石油网络管理系统的网络运行、维护服务器终端而言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缺陷。

1.审计和日志分析等关键策略职能的践行程度不够充分。石油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管理部分无法及时且准确的审查系统服务器在什么时间被什么人主动登陆过,并执行有何种系统操作,这使得安全问题发生或网管人员无法及时查询到这种问题的根源与故障点所在。

2.一方面,服务器为求管理方面,系统默认自动开启终端服务,当这种服务的安装却没有配备相应的系统加固措施,一旦被非法入侵或是信息窃取,将会对整个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器的安全性能带来极大冲击;另一方面,一部分网管人员为求记忆方便将系统登陆密码设置的过于简单,无论是通过暴力破解或是普通登录用户权限的升级方式,对于石油网络管理系统而言都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石油网络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加强与完善安全性能的措施

针对上述有关石油信息系统在运行维护阶段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风险分析,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能仅仅依靠提高设备专业能力或是加强网管人员职能建设这些基础性方法就能够实现的,它同样需要网络架构与服务器安全体系的支持。具体而言,石油信息化系统要想实现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功能,需要从电子业务网络管理化系统的创新入手,采用HP OpenView IT/Operation网络管理软件。这种软件在提升网管系统运行及维护功能和质量的过程中有着如下几方面的显著优势。

(一)HP OpenView IT/Operation可以对网络管理员所定义的各类型文件在系统运行及为维护的使用情况及实时状态进行检测。系统日志文件、/ect目录下属文件以及口令账户文件等都在这一软件的检测范围之内,对于这部分文件出现的安全性问题系统也会自动发出信号通知IT/O的系统管理员对这些变化加以注意,从而实现对网管系统管理文件的安全保障。

(二)将HP OpenView IT/Operation与HP-UX操作系统联合石油可以使整个信息化系统提供的ACL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丰富。一般来说,文件访问权限是指对石油信息化运行维护系统执行的包括读写、新建、删除以及查找等一系列动作在内的控制机制。很显然,与HP OpenView IT/Operation配合相关后的HP-UX C2安全系统具备了一般管理软件所不具备安全性能,它所提供的用户认证、系统安全审计以及终端访问控制等安全职能都有力的保证了网络管理员获取的系统运行及维护状态数据信息真实、可靠。

(三)HP OpenView IT/Operation所提供的网络传递数据保护安全,实现了在管理站与被管理节点之间通信数据及信息及时且高效的压缩加密处理。这一性能对网络管理协议在轮询模式下存在的时间性间隔问题做出了很好的改进。一方面,这种自动化的数据压缩使得网管人员发出的运行及维护动作任务能够在高质量传递的同时减低对网络带宽的占用;另一方面,它还能够保障管理站与被管理节点之间的安全验证功能始终发挥基本功效,验证功能不会受到非法入侵的损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石油网络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的管理工作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及发展阶段,由于其本身所涉及的层面较为广泛,这种管理模式的运行及维护工作得以实现的复杂程度是显而易见的。网络安全作为支撑网络经济与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对相关网络管理系统安全及管理技术加以研究,使网络管理系统的各项职能能够在石油行业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培林.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探讨[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6,4

[2]何沙,吉安民,杨.基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石油安全策略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运维管理篇8

论文关键词:运维操作站;规范化;管理;对策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运维操作站的建设数量急数上升,需求的管理人员也越来越多,不断完善运维管理体系,制定运维操作站的管理规范,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的运维管理机制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因素。

一、运维操作站管理标准化要求

(一)运维操作站管理职能

运维操作站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所辖变电站的设备的巡视,及时发现设备缺陷,督促修试部门及时消缺。运维操作站管理要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两票即工作票、操作票;三制即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担负设备检修,试验的停电送电操作任务,不发生人为误操作事故。运维操作站管理依托gpms系统,对所辖设备的基础台账,人员培训,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完善。

(二)运维操作站管理标准化必要条件

1、具备完整的信息安全、运行和服务的综合管理体系

运维操作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操作人员、操作流程和设备。操作人员与设备是通过操作流程建立的联系,影响运维服务和设备安全的关键因素是操作流程。因此,运维操作站管理需要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信息安全制度和运维操作规范,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规范,确保运行维护操作站标准化管理的顺利实行。

2、确保运维站的安全生产

运维操作站应制定安全管理目标与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组织、安全和技术等各类控制措施。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设置年度设备检修、运维操作计划。规范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反违章、应急演练、安全日活动等安全例行工作,使反违章自查自纠形成常态机制,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及两票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3、优化运维操作站人力资源管理

明确运维操作站岗位人员的配置和岗位职责,建立站长责任制,严格执行分级上岗制度。通过各类班组岗位培训,提升运维操作站人员的综合素质,保持人才队伍稳定,实现运维操作站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4、建立运维管理绩效考核标准

为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的工作实效,企业应结合运维工作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运维管理流程考核标准,建立精益积分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运维团队的工作绩效,实现运维工作的可量化、可评价与可考核性,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运维操作站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给现代的企业运维操作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运维操作站管理也日趋复杂,运维操作站内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中间件、业务系统等数目的增多,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给运维操作站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下文简要分析目前企业运维操作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范化的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数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趋于完善,企业不断加强运维操作站的建设。但是,企业的战略不断进行调整,企业业务需求不稳定,人力资源不充足,导致运维操作站没有形成固定规范的运维建设标准,规范化的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

(二)企业的运维管理站运行缺少足够的资金保障

因电量需求的扩张,运维操作站的建设量持续增长,购置设备和设备维护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运维操作的技术人员在实践操作中,不断的应用新技术,或是进行科学技术的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但随着资金流程的复杂和企业成本的严控,往往导致运维资金到位不及时、资金缺口隐现等问题始终存在。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标准

企业的效益和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保障企业员工个人利益的获得,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由于部分企

运维管理中忽视了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造成了操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积极,工作责任相互推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维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人才队伍基础薄弱,业务技能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企业运维操作站的优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运维站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部分企业运维操作站人员构成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验主义、理论水平不高等现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管理机构也就缺乏执行力度。而部分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应对运维操作站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导致问题滞留,影响了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给电网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

(五)企业缺少运维操作站管理的科学理念

不断的改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需要有效的、科学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而部分企业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科学管理理念,导致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没有完全发挥,企业的利益也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解决企业运维操作站规范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现代的企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运维操作管理体系和运维操作运行机制。而运维操作站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安全管理方面。因此运维操作站管理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针对运维操作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列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规范运维操作站的管理工作。

(一)采用gpms系统,增强运维操作站的安全管理

gpms系统与windows应用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最大限度的整合、开发、利用各种生产信息资源,例如提供变电设备台账管理、运行记录管理、作业管理、故障记录管理、缺陷管理、两票管理、班组管理、应急管理、状态检修管理、可靠性管理等,从而实现对全地区输变电生产的全方位监管。运维操作站应用 gpms系统能够提高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能够实现电网生产管理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信息共享,对变电设备能够进行实时监控,消除生产中的安全隐患,能保障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逐步完善企业的决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运维操作站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范运维操作站管理制度

企业运维操作站的正常运转,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需要严格执行省公司的运维站规范化及准军事化规定。而企业运维操作站执行的规章制度要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基本出发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结合企业的实际特点可以制定《运维操作站月巡检工作单》、《运维操作站周工作计划表》和《运维操作站日工作安排单》,细化运维操作站的工作内容,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运维操作站的管理模式,保障运维操作站的正常运作。

(三)落实运维操作站人员的岗位职责

运维操作站的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依据运维操作站运转的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备合适的人员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并且履行岗位职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维操作站人员的工作压力,保障运维操作站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明确每个人员的岗位职责,能够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处理,保障运维操作站现场作业标准、安全有效;实施雷厉风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建设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团队;营造紧张有序、团结和谐的氛围,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作,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运维操作站的人才队伍建设

鉴于运维操作站工作的复杂性,有必要加强运维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根据运维操作站的实际环境,以及人员岗位配置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企业应该加大对运维操作站建设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力度,使操作站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提升,保障操作站的安全运转,对于优秀的员工要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打造出一支具有专业性强、素质高的运维操作管理队伍。

(五)加强运维操作管理监管机制

运维站规范化管理的持续保持,还有赖于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查。根据《变电运维操作站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和《变电运维操作站管理规范考核标准(试行)》,定期对运维站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评,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进行整改,实现运维站规范工作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总结 

运维管理篇9

关键词 运维;流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F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2-013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从较开放的全方位竞争阶段,即将进入行业制高点争夺的阶段,这对电信企业的语音、宽带等电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就要求铁通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转变为现代化的综合服务商,而转变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1 铁通运维现状

作为铁通重要的服务环节,业务开通、业务保障、障碍查修等方面的末梢服务,面对的是铁通的终端客户,更能体现运营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客户感知,因而如何加强末梢服务质量的管控,提升服务精确化管理的水平,合理降低服务管理成本,就成为铁通公司面对的首要问题。与此同时,面对增速加快的移动代维业务,新的领域,新的维护要求,日益增高的业务成本压力,还需要面对目前技术能力不均衡,人员流动较大等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对代维服务过程的实时监控,对服务质量有效监督,保障好的服务质量,提高代维客户满意度,适应代维业务的特点,也是目前铁通公司面临的新

课题。

通过对铁通目前运维现状的分析,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系统众多,服务人员需要面对固话营帐系统、宽带业务处理系统和移动的EOMS等多套系统,使用极不方便。

2)施工任务使用传统的纸质打印,没有及时通知和确认的手段,很难保证工单的及时率,效率较低。

3)调度和服务效率不高,生产过程可控度低。

4)前后端协调支撑效率低,信息杂乱,没有统一的对运维业务的集中管理平台,缺乏对系统的统一管理和跨区协调工作。

2 运维IT化建设目标

以IT方式固化标准运维作业流程,促进网络运行状态最佳化和价值最大化,实现规范、高效的运维生产作业,建立综合运维管理体系,需要实现以下建设目标:

1)建立统一的系统,实现统一界面。

建立统一的生产管理平台,即综合运维管理系统,对自维和代维实现统一的人员管理,避免服务人员面对多套系统,简化使用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IT手段,提高移动办公的能力。

通过综合运维管理的IT化,从技术上实现对整个外线施工的生产和管理进行强有力的支撑,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有效监控管理手段,支撑精细化管理,提供考核数据。

引入施工调度管理的思想,做到集中派单,为管理提供有效的绩效考核数据,逐步实现在外线施工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针对代维业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机制,将对人员管理纳入系统范畴,对服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其服务质量进行有效考核,逐步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4)对客响在工单实施中的功能给予支持,高效支撑前后端的协调工作。

3 运维体系管理中的业务

铁通运维的各项工作,都是标准化的工作,运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针对目前运维体系中的业务建立和管理问题提出以下思考:

1)运维管理是否涵盖了整个运维体系。铁通目前运维是自代维一体,运维管理的内容要求尽量系统化、科学化和可计量,以便各个岗位人员迅速定位分析问题。

2)计表作业是否可管理和监控。各类设备的日常维护是目前铁通运维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对铁通全网的正常运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铁通客户良好使用铁通业务的根本。针对计表制定、调整、审批形成计表任务,到计表任务的执行、审核,需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保证计表作业的正常完成,及时发现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将故障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3)运维过程的闭环是否可控流程。所有的运维规章制度是否被有效执行,形成闭环流程,在执行过程中是否持续的跟进、责任的落实、事后可查,是运维流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运维流程的设计和执行中,需要考虑三个方面:战略流程、运营流程和人员流程,在实际的流程制定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与平衡,才能保证最后制定出来的流程能够顺畅执行、上下级能否有效互动、相关部门能够在流程中完全协调。

4)运维人员的管理和维护。自代维一体的现状,导致现有维护人员少且为宽口径分工。新的代维业务的持续增多,也造成现有技术人员,特别是骨干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技术人才是保证运维体系有效良好运转的重要资源,运维工作中需要对不同级别技术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以调动运维队伍整体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保证运维团队的稳定性、协作性、积极性和高效性。

5)运维资源的管理。运维中涉及到的除人之外的资源包括:运维的设备、运维的工具、运维的备品备件、运维的仪器仪表等,建立一个健全完整的运维体系,对这些资源的管理缺一不可。

4 IT化运维体系建设的思考

要将目前铁通运维体系成功的进行IT化建设,首先要做到三点:

1)基于铁通现有业务的深刻理解。

2)有高效顺畅的运维流程梳理。

3)稳定高效的技术实现。只有上述三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充分保障运维体系的IT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4.1 深刻的业务理解

运维管理是铁通整个运维业务运转的核心体系,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公司会对运维的过程有不同的维护特点和要求,因此运维系统的建立必须要基于对铁通业务的深刻理解。现有铁通自维和代维均为一体化管理,在运维系统的建立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针对每一类业务进行运维特点的梳理,以满足不同业务运维的要求。

4.2 顺畅高效的流程梳理

流程是整个运维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梳理出既运维高效,又能展现运维细节、运行又顺畅的流程,是运维系统IT化的重中之重。

业务流程是按先后顺序或并行的一整套活动或任务,它们基于指令完成特定的工作。这些工作将输入的指令变成一个或多个输出的结果,从而达到共同的目的。流程主要实现以下目的:1)业务流程规范提高工作效率,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2)业务流程规范使目标明确,能实现企业的形态由职能式管理向流程式管理模式的转变。3)全过程的透明,业务流程的IT固化后,流程上的每个环节都是完全透明的,有效实现对业务运行的实时监控。

实施流程管理,能体现员工的价值,有效考核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3 稳定高效的技术实现

技术实现是运维系统IT化的落地,有深刻的业务理解和高效流畅的业务流程,形成最终的IT化系统,保证运维体系中的各级人员能够有良好的使用体验,需要有稳定高效的技术实现。在IT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的业务特别和要求,同时兼顾将来业务可能出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中国铁通运维作业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范V1.0[M].

运维管理篇10

关键词:网络;运维管理;流程化;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199-03

1 概述

网络是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传递、信息交换的基础设施,是企业管理与服务部署的有效手段,在提高企业办公效率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信息化与自动化设备不断增多,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与实时监控变得日益复杂,这对企业的网络运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当以网络运维管理需求为导向,参考现有的运维管理技术[1-3],设计一套高效的网络运维管理系统框架,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网络运维效率,而且可以推动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2网络运维管理需求分析

网络运维管理是对网络日常运行进行实时监控与维护,保证企业网络的稳定运转与畅通,保障各项业务及其相关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企业办公的必备要素与基础建设。由于网络运维管理具有全天候运行、不可逆作业、高风险集中等特性[4],这使得网络运维管理必需向智能化的运行模式迈进,建立流程化和信息化的运维管理系统,实现运维业务的集成化、规范化与自动化运作,既体现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强烈需求,又推动了网络运维的高效管理。

如图1所示,网络运维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功能:

1) 性能管理,性能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网络及其相关设备进行状态监控、性能检测以及故障发现的管理功能,是网络运维管理的核心功能。例如,网络运行性能、质量控制性能、带宽占用性能等网络指标;

2) 故障管理,故障管理是对网络运行中的异常与引起网络系统非正常运行的相关因素进行纠错处理,使网络能够迅速恢复至正常状态的管理功能;

3)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指对网络资源进行分配与利用的管理功能,此处的网络资源包括网络地址空间、网络宽带、网络设备等软硬件资源。例如,根据业务对资源的需求,对企业的核心交换机、核心路由器、网络防火墙、专线网络带宽与互联网网络带宽等资源进行参数设置,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

4) 变更管理,变更管理是指对网络配置进行改变与更新的管理功能,包括网络硬件设备的变更、网络软件系统的变更、网络管理系统的变更等;

5) 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指对网络运行参数及相关设置的管理功能,包括网络用户角色设置、网络运维参数设置等;

6) 日志管理,日志管理是指对网络运行状态及用户操作信息的存储、检索等管理功能,确保网络运维管理实现各项操作的可追踪与可溯源。

3 面向流程的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设计

在以上运维管理需求的驱动下,该文重点对网络运维的流程化技术展开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流程的网络运维管理系统框架,从而推动企业的网络运维管理水平与实际应用。

3.1 流程化管理技术

流程化管理是指以流程为主线的管理方法,它将所有的业务与管理活动都视为一个流程,以流程为目标,以流程为导向组织与实施各项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简单化与高效化。典型的流程化管理架构是由英国政务部门CCTA(Central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gency)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IT基础架构库ITIL[5],它为企业的IT服务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标准和规范,从而确保IT服务管理能为企业的业务运作提供更好的支持。ITIL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早期IT服务质量不佳的问题,它将业务服务定义为可重复执行的流程形式,实现了企业内部人员、流程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与ITIL目标一致,网络运维管理的目标也是用来解决网络服务的质量问题,按照运维需求可以对运维管理功能进行细致划分,形成一系列相对独立的运维业务,便于流程化的设计与改进。因此,我们拟采用流程化管理技术,对网络运维管理进行分析与设计,构建面向流程的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实现网络运维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3.2 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我们在设计网络运维管理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例如:用户需求、系统功能、技术条件、实用性、科学性、安全性等。这些因素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我们对这些因素展开重要性分析,制定以下基本原则用于指导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

1) 集成性原则,网络运维是对构成企业网络的所有硬件与软件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因此需要对企业数据库、信息系统、业务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网络设施进行统一监控,并提供数据分析、异常检测等功能以实现网络的智能管理;

2) 安全性原则,网络运维目标是为了维护企业网络的稳定安全运行,因此,系统安全性应作为系统建设的重要因素,确保运维管理系统自身的运行安全。例如,建立严格的用户权限、对网络通信服务进行加密处理等措施;

3) 流程化原则,将网络运维各项功能进行流程化建模,规范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建立运维管理流程,实现运维业务的流程化管理,减少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干扰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