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训练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17:10:05

足球训练论文

足球训练论文篇1

“三从一大”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借鉴大松博文中的训练精华,学习郭兴福教学法,我国体育界总结出了“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这一原则在当今一些竞技体育领域仍然发挥着作用.为许多竞技体育项目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三从一大”训练原则重新审视阶段:本阶段的特点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重视教学与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注重高标准教学与训练的细节管理,能吃苦,敢拼搏的精神得到延续,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得到充分体现,根据项目特点,从实战出发,科学合理的调整教学与训练的负荷结构.对教学训练过程各环节要素进行系统的规划.本文主要以“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第二个阶段为抓手,结合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

2校园足球实施“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理论基础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中国竞技体育教学训练实践宝贵经验的高度总结,为校园足球的教学训练融入“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提供理论依据:

2.1校园足球的“从实战出发”理论

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内容安排应始终贯彻从实战出发的原则,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考虑到足球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比赛对手技战术特点、比赛的场地因素、天气因素、时差因素、裁判员制裁特点等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训练.作为基础训练应该考虑到各种比赛条件下的训练“.从实战出发”强调不能因赛制的变化而不重视基础的大运动量的基础训练.对以赛“带”练及以赛“代”练的相关规律认识程度将决定教学训练的思路及境界.

2.2校园足球的“从难、从严”理论

“从难、从严”是校园足球在教学实施及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难度”原则是校园足球教练员在教学训练课设计和安排上根据教学对象进行合理安排的重要原则,避免揠苗助长.注重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勇于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拼搏精神“;严师出高徒”是我国许多优秀运动队伍的成功经验,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的整个过程是对运动员的身体及心理进行全面刺激及教育的过程,应体现严格管理的要求.

2.3校园足球的“大运动量”理论

“大运动量”为校园足球在教学设计方面应遵循的强度及负荷提供了参考,为校园足球课时安排提供了借鉴.既要避免将“大运动量”片面认识为是苦练,是打“时间战”和“消耗战”.又要避免否定“苦”的作用,强调快乐.我们要将“从实战出发”这一核心理念与“大运动量”有机的结合起来.一味追求大运动量、高强度容易导致运动员的疲劳、厌倦甚至是受伤,从而降低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一味的强调快乐,忽略了教学训练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向人体极限挑战的过程,会导致运动员丢失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奉献精神“.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于2002年底在足球界再度被启动,人们逐渐意识到中国足球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的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练得不够多、练得不够苦、思想教育弱化”.

2.4校园足球实施“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注意事项

校园足球在落实“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的认识:(1)校园足球的本质特征、现有水平与发展目标及趋势;(2)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客观条件(器材、场地、师资、经费等);必要时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保证教学训练质量.(3)校园足球应根据青少年教学训练的不同阶段(启蒙阶段;基本技能学习阶段;高水平运动训练阶段),合理制定教学训练目标、内容与负荷强度;(4)充分考虑校园足球所面对的教学训练对象的个性特点、实力层次与身体条件;做到因材施教,注重个性特点培养;(5)注重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管理的体制、机制、模式;做到严要求,严管理;(6)校园足球校教学训练目标的成绩定位、竞赛模式、参赛因素;(7)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现有的文化、社会、观念因素等.如果抛开这些实际内容的训练要素与影响因素、机械地落实“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只能是把它绝对化、形式化与表面化,同时也不能理想化、想当然地实施.

3校园足球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具体分析

3.1“从实战出发”训练原则在校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从实战出发”训练原则应是校园足球教学中的指导核心,足球运动有着本质的特点,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该类项目具有以下特点:强调团队集体智慧与技能相互协作的整体协作性;技战术运用的开放性;体现在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及智能等全方位的对抗性;具有复杂性和易变性的节奏性;同场竞技项群的基本规律的多变性;体现在能力及技战术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运动员体能要求具有全面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专项力量素质(是对抗能力,专项速度、专项技术的基础)、专项速度素质、专项耐力素质(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专项灵敏素质、专项柔韧素质.校园足球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各个环节应结合校园足球运动项目的特点,从实战出发,多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的比赛紧密的结合,教会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和战术的合理性.应根据各项影响因素,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以及客观定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训练.

3.2从“难”训练原则在校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校园足球的训练难度与竞赛水平息息相关,伴随着足球竞赛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足球运动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专项化,系统化.要求运动员在技能、体能、心理及智能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竞赛的日趋激烈和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水平赛事的增多和比赛成绩的极值化,这些都对训练提出了更难的要求“.难”应体现在足球运动项目规律的高质量针对性的训练“.难”应符合校园足球实战要求,加强技战术难度训练.这与运动员对足球比赛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关系..如何能实现预期目标,首要条件是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之上加强教学与实战紧密结合.其次是开放思想,敢于借鉴和实践,摒弃陋习,勇于创新开辟新路.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在教学训练方案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创新思想.他摒弃了传统冬训(准备期)常用的训练模式(年周期、月周期、长节奏、大运动量),取而代之的是超小训练周期、快节奏、多课次(适当减少每课次负荷量)、高强度的训练模式.并且,强调与比赛实践结合,以赛“带”练的模式得到充分发挥.使刘翔自冬训期间就一直保持较高的竞技状态,并且可以在一周内把竞技状态调整到最佳.在实际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应对症下药,对问题进行系统剖析,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解决.所采取的手段应具有一定强度和效率,不应单纯强调大运动量,要体现高质量的训练,充分刺激队员的有机体,尽量避免在低效教学训练浪费时间.

3.3“从严”在校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从严”主要表现在教学训练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对校园足球教学的从严要从理念上和教学的细节上同时加强.主要从三个方面严格要求:一是从实战出发严格要求校园足球“专项”训练,注重基本技术的掌握,做到基本功要扎实,“步点、重心、球感”是足球运动的三大基础,校园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教学应注意在这些方面结合实战进行创新思考.注意队员个性及特点的发挥,做到因材施教,允许运动员在符合技术原理与要领的基础上形成个人技术特点.结合实战需要,勇于创新.二是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注重教学内容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运动员的青春期发育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注重教学内容完成的效率.尽量避免低效率的“消耗”战.三是严格管理,我国优秀运动队的成功经验是严格管理出战斗力.严格管理体现在训练体系的建立、教练员的培养、竞赛体系的建立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3.4“大运动量”在校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大运动量”训练应与校园足球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结合校园足球参与群体的生理特征进行科学的指导训练.所采用的负荷并非越大越好,适宜的负荷,直接关系着运动能力的增长速率以及运动员能够达到的最好成绩.依据刺激-反应-适应规律,若持续性地给机体施加较大负荷,极易导致机体过早衰竭,无法达到预期成绩,并且最高成绩保持的时间较短.若对机体循序渐进地施加超负荷,由于机体对此种超负荷一直会产生非常良好的适应,可以达到运动员的最大潜能,最终获得较好的运动成绩,并且可以保持较长时间“.多课次”教学训练的核心问题就是“超强度恢复”.例如:如足球运动员每天总的移动距离为10000m,射门150次,传中球150次,头球100次,以90%的强度的训练计划.可以将它分为三次课完成:第一次课要求55次射门、头球35次、传中球50次、移动距离3000m,强度95%;第二次要求40次射门、头球35次、传中球50次、移动距离4000m,强度97%;第三次要求55次射门、头球30次、传中球50次、移动距离3000m,强度100%.各项指标都要在高强度对抗的情况下完成.这就很容易使运动员适应比赛实战的节奏.中国足球队之所以在比赛中技术变形、队形脱节,原因就是平时的体能训练达不到比赛时的强度,体能跟不上比赛节奏.大运动量应符合科学规律,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注意运用已有的实际经验,加强科学研究和医务监督.大运动量训练的核心应该是使整个训练活动能够获得最佳的训练效益.

4结束语

足球训练论文篇2

关健词:青少年运动员足球训练指导思想足球技术足球意识

任何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的提高都厚望于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早在1995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中国足球要搞上去,要从娃娃抓起。"1994年,中国足球运动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首先开始了职业联赛,中国足协主席袁伟民针对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指出:造成我国男子足球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是与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力有直接的关系,我国足球的后备力量在数量上、质量上与足球强国的差距仍在不断加大。直至2000年的今天,中国足球管理中心主任阎世铎指出:中国足球下一步工作战略重心要转移到青少年的培养上。几年前.国际足联考察小组建议中国开展职业联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水平,而现在则建议中国下力加强青少年的培养,并且这一切都需要积累,更需要时间和耐心。日本足球的崛起局势就是证明“论身体条件和水平起点,日本人不如中国,但日本队从国家队一国奥队一青少年队整体明显领先中国;日本为培养年轻运动员已整整耗费了25年光阴,成功主要是青少年的训练质量。单从足球训练方法上看,尽管在内容上相同,却在比赛中差距明显,这就说明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训练特点。因此,提高中国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必须明确训练的指导思想,选择好训练方法。

一、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指导思想的认识

教练员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教练员的素质与指导思想决定着他们成才的质量。贝利在谈到近年来世界足坛很少涌现“优秀球星”的现象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能科学而有效地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及指导他们进行技术训练的教练太少,在现有的足球教练中,他们已多数并不十分关心青少年水平的提高,不教他们在比赛场上如何开动脑筋而是把他们造成一个个“模式’的小机器人,有些教练偏重于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进行身体训练和心理训练,而把至关重要的完善技术动作放在最后一位。因此,在教练员的指导思想中,足球的基本技术和意识的培养是最基本的任务,所谓技高一筹,就是指此而言。

1.1国外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指导思想

世界著名足球教练佩雷拉认为:足球的特性决定了技术是第一位。阿根廷教练麦诺蒂也指出:足球最核心的是技术和意识,而青少年时期是掌握和提高足球技术的关键时期。

在乌拉圭,评价教练员的主要标准不是他们的球队在比赛中得分多少,而在于他挑选和培养人才的能力,在于他的队员以后是否能进人职业队。

1.2国内在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指导思想上的问题

中国足球自实行职业化以来,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球市日渐火爆,参与足球训练的青少年也越来越踊跃,各级各类的足球训练班、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迫及全国。1988年中国少年吴崇文、宿茂臻受英国足球名将博比,查尔顿的特别邀请,到英国曼切斯特联合会接受训练,在技术测验中取得了第二、第五名成绩:1992年,由专家在全国少年运动员的选拔中组建的中国健力宝少年队到巴西集训五年,开始了中国足球的跨世纪工程;然而,成才者妻若晨星或一闪即灭。中国不乏具有足球天才的少年运动员,然而难以成功,在指导思想上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练员的素质不高。应该看到,基层教练员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兢兢业业的工作,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在训练的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更缺乏了解世界足球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使我们的青少年队员过早地成人化、战术化、公式化,而基本技术、心理素质相当脆弱.独立个性和应变能力几乎湮灭无踪.因此到国家队造成了无技术、无特色、无个性、无灵气的主要原因而且高水平的俱乐部教练很难到基层去指导训练。另一方面,比赛是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技术和意识的重要手段,然而急功近利却导致比赛走人歧途,一些教练为了用成绩来创名气,或者为了取得赖以生存的职位和奖金不惜“拔苗助长”。虚报年龄,以大打小,严重违反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成长规律。

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根据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启蒙阶段、基础阶段和完善阶段。

2.1启蒙阶段的训练方法

启蒙阶段的儿童年龄在6-9岁之间,这个阶段的技术指标的要求是鼓励爱好与兴趣,为今后训练提高技术和身体素质水平奠定初步基础。

兴趣和本能是天性。球是玩具,是诱发儿童兴趣的天使。我们需要的是把足球比赛中无穷乐趣交给儿童,使他们从兴趣中得到满足。例如,马拉多纳4岁时就天天楼着小足球进人梦乡。因此,我认为儿童足球人门训练从基本动作人手不符合学习认识的客观规律;在联邦德国,少儿足球训练法就是多带游戏性质的,也叫足球游戏训练法。低年级儿童在游戏中唯一的目标是将球踢进对方的球门,并成为最大的乐趣,这就是所谓的“乱踢”,其有着极丰富的内涵,正是儿童足球人门训练的核心内容。在乌拉圭,训练儿童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游戏法,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并不是教练员的强迫命令或考虑未来的位置,这样乱踢的结果,就会有“机灵鬼”出现,教练员从中发现儿童的个性特点,选拔具有天赋的足球苗子。

这个阶段的基本技术教学多采用有目标的比着练的手段,例如看谁颠球多,踢得远,踢得准,运球跑得快等;在身体素质上以提高灵敏反应素质为主。根据我国少儿独生子女的特点,在心理培养上采用球星少儿成长的故事、鼓励和表扬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儿童的兴趣,切不可刺伤儿童的自尊心。由于少儿生理发育的特点,一周训练为3-4次,每次90min,最好安排在下午的4一6点为宜,这是生理上的黄金时间,但不应使儿童发生疲劳。

2.2基础阶段的训练方法

基础阶段的少年年龄在10-15岁之间,这个阶段是技、战术培养阶段,要形成正确动作,掌握最基本的技术和战术。

德国运动学家罗伊纳尔认为大脑皮层的神经在9-12岁这个年龄段发展最快,这个年龄是运动员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佳的学习阶段,他们能够迅速地学习掌握新的运动过程,具有适应各种复杂条件的运动系统能力。

这一阶段是全面打基础的时期,训练的效果将对未来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少年期技术在内容上必须讲究全面,对于手段选用、训练要求,则应在他们讲究完成动作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与比赛要求有机地联系成一体,避免“表演式”的花架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练员的练习手段和要求。在曼甘切斯特俱乐部同龄少年训练中,技术练习主要为颠球一运球一传球一射门,但每节训练课均有对抗性练习,这种做法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便学到足球比赛的技术;贝利12岁就参加青少年比赛,从小就以神射手闻名。:

在进行基本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应对他们进行适量的战术学习,内容侧重于1对1,2过1的局部配合、摆脱与足球意识。因为创造是足球的精华,这一阶段打好灵活机动的意识基础,是未来成才的关键。

该阶段的少年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方面注重速度、灵敏、柔韧和一般耐力练习,最好结合球进行训练,注意趣味性。

2.3完善阶段的训练方法

完善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年龄在16一19岁之间,这个阶段的技术指标是完成了技、战术、身体素质的教学阶段任务后要达到职业足球甲级队的能力。这个阶段是青年运动员在足球技术和意识提高的关键时期,必须通过比赛来积累。日本队在青年训练中就多强调一脚球,对无球跑动非常积极,场上接应点多;所以比赛时给人的感觉场上队员总比对方多,局部范围总能以多打少、灵活机动。

这个阶段的青年运动员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足球意识和技术已基本定型。教练员通过比赛来指导并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针对中国运动员往往在关键球的处理时缺乏信心,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使运动员具有顽强拼搏,不畏劳苦的坚韧毅力,达到足球甲级队的能力。

三、结论

足球训练论文篇3

关键词:我国足球高原训练;必要性;再思考

近30年,中国足球一直走着冬季采取高原训练的形式。这种采取高原训练的原因,一是当初由于国外有高水平足球队采用高原训练后取得了优异成绩,另一原因是我国北方球队冬季缺乏适宜的训练场所,而云南昆明从气候、地理位置上较为适宜,并建立了足球训练基地,所以一直沿用了冬季高原训练的形式。[1]我国足球有没有必要进行高原训练呢?我们需要去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1.我国足球高原训练的再思考

关于我国足球的高原训练,部分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训练强度的变化会促使足球运动员不得不进入慢性酸中毒状态,尤其对于一些技术优秀、快肌纤维比例高、速度快的运动员,他们往往无氧阈很低,高原低压缺氧的环境,很容易导致这些运动员的负荷过高,进入慢性酸中毒状态。高原训练可能对肌肉组织有损耗,肌力、体重与速度可能下降,力量训练的效果可能不佳,以及高原训练产生的其它多方面难以克服的弊端,这是高原足球训练可能要付出的代价。另外,由于高原气压低,与平原使用相同力量与角度踢球,足球的飞行轨迹会有一定的偏差。如果在要求精确射门或传球的时刻,这点往往会很大程度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2]。

2.我国足球的高原训练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支撑

足球高原训练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是高原训练能更有效地发展一般有氧耐力,但是实际上,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高原训练能否更有效地发展一般有氧耐力,一直存有争议。[3]其次,耐力性项目1次标准的高原训练约需8~10周,目的为高原训练后几周内持续时间仅为几天的比赛。而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通过保持性的训练需维持整个赛季,高原训练与足球运动员的体能需要不相符。再者,明显超出一般有氧耐力强度的强化间歇跑和强化持续跑,依其强度和量等方面的不同,可以造成足球运动员多方面的损害和破坏(包括有氧耐力、速度、恢复能力、专项供能系统、技战术能力、中枢神经系统、心理能力等)。从世界足球的发展来看,目前已知足球先进国家有关足球的认识和实践均是在平原地区获得和进行的。在平原的有氧耐力训练同样可以获得理想、满足足球专项需求的发展。额外附加高原这样一个复杂和危险的特殊环境,非常不利于我国足球界学习足球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与方法。

3.我国足球落后的原因决定了其高原训练的不必要性

我国的足球水平一直处于世界的中下游水平,这与我国的人口、经济规模以及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从相关的文献研究来看,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国足球基础薄弱,普及程度不高。我国的足球训练和比赛场地匮乏,足球人口相对较少,仅就伦敦与北京的足球场地相比而言,伦敦有3000块,北京只有80多块,没有足够的实践场地,也成为了学校足球与职工业余足球活动开展不积极的重要因素之一。[4]第二,足球管理部门的无能,导致中国足球运动止步不前。足球管理中心和中国足球协会的管办职责不清严重阻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由以上不难看出,我们在足球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做的不够,这才是我国足球落后的主导因素,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财力、人力投入到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上,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我国的足球运动的发展。

4.足球意识的重要性决定了我国足球高原训练的意义不大

世界足球先进国家对足球运动实质性内涵部分的认同基本一致:即足球竞技各项因素密不可分;足球意识是最重要的;技术练习要寓于应用方式之中, 身体训练要遵从比赛的专门需求, 二者都要与比赛的目标、目的相连;“小型比赛”训练模式是综合性训练手段, 因而是训练的主导方式, 并在运用中遵循和体现攻守原则等。荷兰作为世界足球知识的输出国,把足球竞技要素确定为T、I、C。其中T为技术层面,I为洞察力+C交流能力则属于足球意识层面,认为足球意识是足球运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足球技术以及体能应该遵从比赛的专门需要,而不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技术以及体能的提高上,从这个视角来看,不论高原训练的效果多么好,那也仅仅是比赛的一种需要,我国足球运动员真正不足的是足球意识的提升,而这是需要成百上千次比赛或“小型比赛”训练才能获得的。

5.“熵”理论下的足球高原训练的无序性

对于足球运动员而言,高原训练期间的适应、恢复和下高原后的调整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而训练效果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这本身就在打乱良好的训练计划,向无序性发展。高原训练的高负荷对运动员的有氧耐力、速度、恢复能力、专项供能系统、技战术能力、中枢神经系统、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不能很好的把握,若是无序性发展的趋势大于有序性,就会降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我国把冬训安排在高原,相对于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中平原训练与比赛居多而言,也是一种无序性发展。但是,足球冬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我们却没有获得训练的熵增效果。从近几年的世界杯战绩以及如今的亚洲杯预选赛出线成绩来看,我国足球的高原训练并没有使我国足球有实质性的提高,这也从侧面反映论了我国足球高原训练的无序性发展。

6.结束语

高原训练的低氧环境仅仅是一种客观的负荷刺激,这种刺激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运动项目。对于足球高原训练而言,世界上足球水平先进的国家也仅仅是出于比赛的需要,才进行一定的高原训练,以便于取得好的运动成绩。荷兰作为一个部分陆地海拔低于海平面的国家,更是成为了世界足球运动的先驱。足球运动发展的好坏主要在于一个国家足球体系的完备程度,我们每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冬训,不如把重心转移到足球发展的基础层面上来,去学习先进的足球理念,建立完备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因为创造一个良好的足球运动发展的大环境才是足球运动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2]陈亚中,张永龙.对足球运动员高原训练科学性的再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4):38-40.

足球训练论文篇4

【关键词】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G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210-01

就目前我国足球运动员的状况来看,在多次与欧美强队的比赛中,仅仅只能坚持65分钟左右的比赛就会出现状态的下滑,而一场足球比赛,要求运动员必须和对手进行90分钟甚至更长一些时间的对抗,注意加强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水平很有意义。

一、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概念

所谓“体能”,是指由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从体能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出所谓“体能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机能潜力和与机能潜力有关的体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是指人体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它突出对人体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体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挖掘机能潜力,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体能是影响足球技术水平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体能训练的作用就体现在对技术发挥好坏的控制上。

二、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素质特点

(一)针对性

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针对足球专项运动特点,具有特定的要求。

(二)基础性

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五项素质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但结合足球运动的专项特点,五项素质中力量素质是足球运动中的首要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力量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他素质的水平。在行进间跑跳过程力量的冲撞与对抗,对比赛争取主动、取得比赛胜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征

(一)先进的科学理论做指导

足球比赛越来越激烈,身体对抗程度越来越高,运动员的体能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这与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推导分不开的。

(二)高科技设备作保证

现代足球体能训练是有科技含量很高的仪器设备和器械作保证的。如运用计算机监控运动员的身体指标的变化,运用新型材料制作合适的运动鞋,高科技含量的饮料和食谱等。

四、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力量训练方法

力量的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提高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二是速度力量训练。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80%左右,抓举、挺举、负重高抬腿、卧推等直到身体精疲力竭。

(二)速度训练方法

足球运动中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频,在足球比赛中步长一般不能发挥出来,基本是步频在起作用,因此足球运动速度训练时,主要采用爆发性的动力练习。

(三)耐力训练方法

由于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一般在1.5~2h,因此,长跑是发展运动员耐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在训练中一般采用重复训练法、间歇法、持续法等。

五、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

(一)体能提高的刺激——适应理论与原则

所谓训练适应,是指运动员机体在训练负荷和外界环境、自然环境和比赛环境长期刺激的作用下,人体器官和系统所产生的结构与机能改善,这种机能改善能满足激烈比赛所需要的体能能力。

(二)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统一的理论与原则

传统的训练理论在训练时处理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这两个最基本的负荷因素时,把量和强度对立起来,注重训练强度时,降低训练量;增大训练量时,显著地降低训练强度,这种理论不利于球类运动员体能水平产生突破性提高。

足球训练论文篇5

论文摘要:伴随着2l世纪的到来,足球运动无论在技术还是在战术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人作为王后军青少年业余足球学校的客座教练员,通过观摩学习和理论实践,得到了很多传接球训练的方法,使我本人受益非浅。由此,本人希望通过本文得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传接球技巧训练的合理方法,以使我们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能够在先进的训练中茁壮成长。

一、前言

现代足球运动发展到现阶段,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高强度的时空争夺。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在抢、逼、围的时空较量中,运动员的身体对抗日益加剧,运动员的抗干扰、抗冲撞能力成为衡量训练与比赛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与世界强国的训练方法有着许多差异。我国教练员在足球训练中的传统指导思想是先学技术动作,再进行对抗练习和比赛。而国外的训练方法是教了技术动作后,再在对抗的情况下练习技术动作。与国外的的青少年训练相比,我国青少年的对抗性、实战性不突出。没有身体对抗,从某种角度而言,就谈不上身体对抗训练,更谈不上培养队员对抗能力和实战能力。本文试图根据足球发展趋势,研究在对抗的条件下完成传接球技巧的训练方法,通过对对抗中传接球训练方法的研究,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是否适用,在比赛中能否更好的完成传接球技术,是否比以前的训练方法实用、有效,通过研究寻找出更好、更适合我国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的训练方法。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上海市王后军青少年业余足球学校训练四队中的28名队员,队员以85, 86年龄段为主,接受足球正规训练2--3年。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人通过查阅了《辽宁体育科技》、《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和《现代足球》等在内的大量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对上海市王后军青少年业余足球学校四队(实验班)(对照班)全体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班14份,对照班14份,问卷共发放28份,回收率100 }%,无效卷0份,有效卷28份,有效率100 }}o。信度检验采用再测信度检验,在首次问卷发放两周后,对其中6名调查对象进行第二次调查,两次调查结果相符。

(3)实验对照法:

①实验对象

在上海市王后军青少年业余足球学校中对训练四队实验班14人、对照班14人进行实验,共计28人。

②实验时间

2001年10月至2002年1月。

③实验内容

实验班:结合国外先进训练方法进行对抗中传接球训练。

方法有:第一个月—2打1跑动中传接球练习,3打2局部攻防传接球练习,4vs1传抢球(两脚出球),sv s2传抢球(不限脚数)。

后两个月逐渐加大难度、强度—6打4半场攻防练习,3对3盯人防守练习,5对5盯人防守练习,7打7半场攻防练习,svs2传抢球(两脚出球),4}}5?传抢球(不限脚数),7打3传抢球练习。

对照班:按照以前非对抗的传接球训练方法训练。

(4)观察法

通过比赛观察,进行传接球技术统计,以便进行实验。

(5)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回收问卷调查表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本人从2001年10月一2002年1月在上海市王后军青少年业余足球学校带队,在训练期间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 实验结果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不难发现,实验前后对照班进步不大,传球成功率只是有实验前的47.9%变成r实验后48.6t;而实验班无论在传球次数还是在传球成功率上都取得r很大的进步,其中传球次数由实验前的305次增加到『_实验后的347次,成功率也由实验前的46.9%增加到了实验后的56.5%。由此可见,对抗中的传接球训练是实验班取得了比对照班要大的进步。

(1)以前传接球训练方法过于单调,没有对抗,与比赛要求差距较大

通过对问卷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过去的以前传接球训练中,我们主要以原地传球和移动中传球为主,在传球训练中没有对抗。在表3和表4中以原地传接球训练为主要训练方法的占有92.9%和100%的高比例,而对抗中的传接球训练却没有。同时,有78.6%的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同学认为训练中的传接球和比赛中的传接球差距很大,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以前的传接球训练还存在着很多不实际的地方。

(2)高水平的传接球训练可以提高队员心理素质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只有21.4%实验班队员在比赛中因紧张造成的传接球失误,而对照班却有64.3%的队员因紧张造成失误,这些数据表明,通过对抗中的传接球训练,可以增强队员自信,并可以保障队员在比赛中技术运用的正常发挥。由此也证明了实验班的队员认识到了对抗中的传接球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而对照班的传统训练方法却不会使队员感受到在传接球训练中对心理素质的提高有何帮助。

(3)对抗中的传接球训练使队员在比赛中有显著提高

通过对问卷的研究表明,通过三个月的实验训练,实验班队员认为在传接球方面进步很大占总人数的64.3%,而对照班的只有21.4%的队员在训练三个月后感到了显著的进步,另外还有得心应手的进行传接球,对照班有42.9%的队员认为在比赛中能够更为得心应手的传接球,这些数据表明,在训练中采取对抗性的传接球更接近于实战,所以实验班队员在传接球方面提高很快。

四、结论

1.以前非对抗的传接球训练方法单调,对抗不突出,与比赛要求不符。

2.高质量的传接球训练能够培养年轻队员的心理素质,提高年轻队员的自信心,而以前的非对抗的传接球训练恰恰缺乏这样的培养。

3.对抗中的传接球训练更为具有实战意义,更能够提高运动员的传接球技巧。

五、建议

1.打破以前非对抗训练模式,勇于创新,在各个训练环节当中加入对抗

足球训练论文篇6

摘要通过对中国足球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中国竞技水平的问题,探讨在提高中国足球竞技水平存在的某些问题,并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足球竞技水平问题对策

自1992年以来,我国竞技足球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和制度创新,使得我国竞技足球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一定进步,但相对于世界足球快速发展和亚非足球的迅速崛起,我国男足水平至今还没有质的提高,女足也在世界足坛领先优势逐渐的弱化,与此同时,日本、韩国和西亚足球竞技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改变了亚洲人踢不好足球的传统观念,亚洲人踢不好足球的宿命论已难以立足。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着重探讨制约我国足球竞技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足球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我国足球竞技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违背竞技训练规律

为了追求竞赛成绩,增加个人经济收入,我国很多基层青少年教练违背竞技训练的基本规律,他们几乎都是以比赛成绩为目的进行训练和比赛,培养了集体式的成年化训练而忽略了个人以后发展的潜力,也让青少年在正式训练中丧失对足球的兴趣,过早的给正处于敏感期的队员进行大量的力量素质训练,力量训练的增加后柔韧素质的训练必然减少,致使多数青少年队员到成年后出现了柔韧水平差而造成的技术幅度小、体能消耗大、疲劳恢复慢等情况。

此外在训练中过早的强调了团队作战意识,也使得队员的个人意识被限制和束缚。当到了足球运动的高级阶段时一个球队的整体战术实施水平高低需要依靠个人技术水平来完成时,在这方面我们的队员都在成年后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这其实也说明了我国青少年足球成绩要好于成年人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很多不负责任的言行举止,枯燥无味,单调的训练方式及一些为比赛成绩而训练的手段将会对少年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说违背竞技训练规律只能取得会短期的效果,最终造成了我国足球竞技水平提高后劲不足。

(二)教练员队伍整体状况堪忧

我国足球教练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整体素质不高。每个球队成绩的好坏不但与球员个人有关,而且与该球队教练组、科研力度有间接联系。我国足球的教练员缺乏有天赋的教练,不论从青少年还是到成年队的教练几乎都是自己从队伍退下来直接转换为教练,虽然有了一定的足球技术基础,但是如何训练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训练,都没有科学性,所谓的训练方法也都是自己之前的教练训练的方法带入,自身的理论知识、技战术和训练方法都与足球发达国家的足球教练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时教练员队伍应有合理的人员结构,包括主教练、助教、守门员教练、体能训练教练、足球医生、理疗师、按摩师等(业余队可根据条件设定)。2000年亚洲杯期间,有些球员曾埋怨没有体能训练教练,这也是队员在场上体能不足、只打半场好球使足球竞技水平无法提高重要原因之一。

有调查表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足球教练员,本科毕业仅占42.6%,大专毕业生占35%,高中与高中以下毕业生占22.4%。经济发达地区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近几年来,虽然许多教练员为了适应岗位要求,努力参加了各种在职进修,有所提高,但总体学历层次还是不高。因此,青少年足球教练员队伍存在人员缺乏、整体水平偏低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学专职足球教练少之又少。这和国外青少年足球训练有一定比例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教练员相比差距甚远。另外,教练员待遇低下,也使有志者望而却步。

(三)球员思想教育弱化

近几年来关于球员打架、泡吧、抽烟、喝酒、深夜不归、休息不好及饮食无度等各种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球员在比赛中出工不出力,甚至不顾集体、国家利益,对对方队员或裁判大打出手被红牌罚下场外等违纪事情屡见不鲜。若队员没有坚强的意志、超人的积极性,强烈的奉献和民族精神,而让他们担任国家队主力,我国足球岂能不败。

我国足球元老级人物年维泗说:“我国足球运动员的素质问题,实际是一个管理松懈,甚至是一个‘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问题。”运动员没成绩、没出名、没成为体育明星的时候,运动员听教练的,教练听领队的,领队听领导的。而一旦运动员成了名,成了明星,事情就颠了过来,领导听领队的,领队听教练的,而教练听运动员的。哄着、捧着、惯着、宠着。事实上,这样的事例在我国足球界并不罕见,这样的人一路吃香,就会传染,成为一些年轻选手效法的另一种典型,甚至是“榜样”。

(四)后备人才匮乏

首先,“人们常说我国十三亿人口,为什么就找不出十一个人来踢好足球。”我国足球人口相对缺乏,使得我国足球后备力量不足,限制了高质量完成足球技战术所需的具有某些方面的特点,从而影响球队的成绩;据有关刊物报道,足球强国德国是从1000名参加训练的青少年中挑选1名职业球员,而我国则是从30名中挑选1名职业球员,之间的差距可想而知。

其次,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家庭对于子女的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也许不像从前那样,家里有很多孩子,而现在家里的唯一的孩子成为了父母乃至整个家族延续的命脉,其发展和培养就必然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过高,往往地压制了有足球天赋孩子在足球事业上的发展。希望孩子去通过高考取得人生的成功,这也无可厚非,确实值得理解,然而,长期以来错误的人才观念确实也束缚了孩子的发展,实际上能否成为人格健全、身心协调发展、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社会个体才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最后,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同我国一些足球学校的收费过高有关,如八一足球学校,每个学生每年要交费2.2万元,并需一次建校费2万元,安徽足球学校在起初创办时,学费也高达1.5万元每年,这让许多工薪家庭不堪重负,敬而远之。而为了扩大市场和争夺生源,一些足球学校采取了只要报名就可入学的办法,招生缺乏统一标准,为今后培养后备人才埋下了质量隐患。

二、研究对策

(一)科学的选材和合理的培养目标

1.科学的选材

科学选材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和深入足球选材的科学理论研究,制定出一套具有实用价值的选材方法和模式,二是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广大在基层从事足球训练工作的教练员们,从思想观念上重视选材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具有科学选材的基本能力。只有实现科学选材理论对训练实际的指导作用,实现科学选材理论与训练实际紧密结合的过程,我国少年选材工作才能在培养和造就优秀足球运动员的系统工程中充分显示它的重要意义。

在选材的标准上,国外和国内的教练存在明显差别,国外是以球员是否具有足球意识场上观察能力,速度快、暴发力强、反应时快、肌肉协调力强的队员。而我过的教练则主要以球员的身材高大与否,对抗能力,奔跑能力强等对比赛起主要作用的体能因素为目标选材。科学选材就是为了挖掘有才能的苗子,进行科学的训练和培养,但“才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选材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教练员只能抓住选材的主要内容,结合实际才能达到实效,不能盲目选材。所以,教练员对优秀足球运动员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条件要有充分的认识。

2.合理的培养目标

从青少年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他们对足球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孩子好玩的天性,起初并没有很高的追求,因此,教练员在和它们接触时,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来启发其兴趣,在教学与训练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和水平,善于采用适合少年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他们投身足球运动中去,激发它们对足球运动的强烈的事业心。

(二)对教练进行再培训,搞好教练组建设

米卢执教期间提出:“对全体教练、球员进行统一的基本功再培训,有了基本功,天赋才能得以发挥,球技才能迅猛提高。对那些经过培训,基本功还不能提高的教练和球员全部下岗!为新人的成长清出位置,为其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完善教练员知识结构和层次,提高教练员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我国足球水平的有力保证。鼓励教练员进行业务进修和学术交流、资格认证,考取国家和国际教练员水平等级证书。如将等级证书与工资收入挂钩更好,这是保证教练员队伍稳定的有效手段。统一制定教练员上岗和执教等级标准,对教练员定期进行考核和培训;建立教练员引进机制和教练员竞争机制,是促进教练员水平提高的有力措施。举办专门针对基层足球教练员的培训项目,有倾向性的扩大基层教练员队伍,使我国足球运动更加普及。

教练组应有合理的人员结构,包括主教练、助教、守门员教练、身体训练教练、足球医生、理疗师、按摩师等。

(三)对球员思想教育,提高文化素质

欧洲职业运动员的素质普遍高于我国,是因为他们经常树立一些“反面典型”。有了这些“典型”在眼前,其他人就会自律。这是一条很好的经验。所以在进行足球教学、训练以外,必须从思想作风上建队,教练组必须对运动员加强思想政治、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的教育,应把培养人放在首位;培养队员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群体意识,增强球队凝聚力、向心力;培养队员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等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体育作风;加强意志品质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同事需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多踢比赛。

球员的文化程度低下也是影响我国足球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乒乓球项目上,参加全国比赛前,必须经过文化课考试,只有经过考试才能参加全国比赛,这就是让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得以保证。足球是否也能设置文化课考试,让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尽快提高起来。

(四)增强足球后备力量

雄厚的群众基础与强大的后备力量是提高足球技术与竞技水平的关键之一。首先要对青少年足球的培养重视起来,保障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培养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兴趣,还要强调其素质教育,利用社会、学校、家庭、俱乐部的大力合作加大培养力度。最后青少年时期不宜过早进行封闭训练,应该让他们拥有正常人的生活,同时应该包括接受正常的文化教育,要从体育和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三、结论

违背训练规律、教练员业务能力薄弱、教练组人员结构欠合理、忽视运动员思想教育、后备人才匮乏是制约中国竞技足球运动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为此,应提高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加强教练员的再培训和教练组建设,重视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和文化学习,增强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足球训练论文篇7

关键词:足球运动员;技战术意识;文化

曾率领中国男足首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圈的著名教头米卢说过:从足球战术、技术、体能和意识几个方面比较,在我看来,战术和意识更重要,因为意识在足球场上实在太重要了。

良好的足球意识是对足球运动的客观认识和反映,足球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的,它是足球运动的个人能动的反映。好的足球技战术意识能帮助球队获得比赛的胜利,踢出漂亮的足球,因此不仅职业球员要有很好的足球意识,高校足球运动员也必须注重技战术意识的培养。

1.足球技战术意识欠缺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1.1足球技战术意识欠缺的表现

技战术意识好坏的判断一般是通过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正确地解读场上形势以及将解读出的信息通过合理的动作表现出来。无论是在训练场还是在正式比赛中,我们都能经常看到球员会经常出现如下行为:只知在原地等球,不知无球跑动;带球时间长,耽误传球时机;传球后不跑位,射门后不接应;转移球范围过小,视野狭窄;进攻手段缺乏多样性,效率偏低,特别是面对着高强度防守显得无所适从。这些均属于缺乏足球技战术意识的外在表现。

1.2足球技战术意识的影响因素

高校球员意识的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并存。主观因素主要有:如智能水平、社会阅历、文化程度、训练与比赛态度、专业技术、专业知识、神经类型等;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训练的组织安排、教练员的素质、临场指挥、比赛的指导思想、高水平比赛的经验、学习训练的环境与场地器材、队友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等。

2.足球技战术意识的培养方法

2.1.充分利用高校环境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

就高校的足球运动员来说,大部分球员都是从小热爱足球而厌倦学习。但是,足球运动不仅是身体的比拼,同时还涉及到一些科学知识的应用,比如物理学和力学的使用。足球运动的发展使得球员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在体力条件不再成为限制因素的前提下,鼓励球员不踢“死”球,动脑子踢球,鼓励球员利用高校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以此为基础再对足球理论进行仔细的研究。

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能更好地领悟球队技战术,并在充分领悟的基础上更有效地执行教练布置的战术。对足球理论的学习可以使球员能对已有战术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创造性的使用。

2.2意识在训练中养成,在比赛中锻炼

虽然高校运动员也是大学生,但是从小就接受大量的足球训练使他们失去了很多接受正常教育的机会。他们常常具有很强的模仿意识,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环节却较为薄弱。针对这个现状在平常的训练中将技战术的演练同足球意识相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高校足球运动员由于没有职业球员那么完善的训练设施,从而更要注重真正的比赛。只有将平常养成的足球意识用于比赛中,才能真正培养成自己良好的足球技战术意识。

2.3注重心理素质的训练

一位优秀的运动员可能会因为心理因素成为球场上的一名无所建树的摆设,而一名普通的运动员可能会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得到了超水平的发挥而打出了超水平的比赛。因此在培养球员的足球技战术意识过程中,对球员心理素质的加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最佳的状态不仅指的是身体状态,还需要最佳的心理状态。

考虑到高校足球运动员的特殊性,单独进行的心理训练并不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将心理素质的训练体现在训练的各个环节中才是相对合理的方式。第一,心理训练结合体能训练。在日常的训练中有目的地提高练习难度,包括人为设置的障碍、环境条件、消极情绪、疲劳状态等,运动员接受重重考验克服困难后会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喜悦,这有助于提高逆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二,心理训练结合技术训练。技术训练内容不仅是对己方战术的演练,还包括对对方战术的理解,其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球员的思维能力和场上应变能力。教练员在技术讲解的同时应给予球员能够战胜一切球队的信心。有这种信念的支持,球员的技术也会在场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运动员良好的足球技战术意识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形成的。身处高校这个大环境下,大学生运动员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将自己的优势最大化,从而有目的、合理的培养自己的足球技战术意识。

参考文献:

[1]覃志勇.论足球意识的能力与培养[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

足球训练论文篇8

关键词:高校足球;理念;方法

1.我国高校足球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高校足球发展现状

如今中国高校足球的训练理念普遍还是以成绩论英雄的状态为环境,“急功近利”的思想还存在大部分的学校教练员的理念中。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以及环境的影响,时常会发生学生训练遭受损伤的情况,这一理念的存在严重的禁锢了我高校足球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整体足球技术水平的提升。单纯的就训练理念而言,每一个教练员在足球训练中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训练的内容和计划,并且会涉及到高校教练员在训练方式上的应用。正因为如此,必须要让学生能接受最先进的足球训练理念。我国的足球招数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我国足球训练多关注与国家队和甲级队的训练模式建设,对于高校学生足球的发展却不太重视,使得我国高校学生球员很难接触到高级别的训练,至此,也就无法学习和领会高级别的作战方法以及训练理念,并且我国足球存在许多不够规范的训练理念。

1.2高校足球存在的问题

1.2.1足球教学理论的落后。如今,世界足球在技术、战术上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对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和体能训练水平有很大的要求,一个运动员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在提高运动员整体机能潜力的时候,也要注重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心理素质。足球不仅仅是检验一个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更是检测运动员将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1.2.2教学中训练方法单一。我国足球训练方法基本停留在粗狂的模式上,太过于单一,没有完整的系统进行指导配合,并且对运动员随机应变的能力也有所忽视

1.2.3教学和训练不相匹。在普通高校中,足球教学的主线是正规竞技项目。随着竞技足球难度不管的提高,导致竞技足球向着娱乐于健身的方向发展。介于此,很多高校只是满足了竞技足球的要求,而却将教学与学生的实践不相匹配。

2.我国足球组合训练方法的探究

2.1组合训练法的简要介绍

组合训练是由训练方法、原则、内容、安排内容以及承担负荷所组成的。以原则为基础,根据相关训练理论,运动规则、目标以及训练的目标进行足球的组合训练。并且,一定要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相应的训练内容,训练目标。以便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2.2组合训练法的应用

2.2.1由简单到困难的原则。因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强,认知能力强,老师一定要好好借助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反复练习。并且在联系的过程中要秉着从简单到困难,从慢到快的原则,让学生慢慢的适应。

2.2.2对运动员自身进行加强。参加比赛是为了让运动员自身的技术能力不断的得到提升,通过比赛,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经验,采取单项的训练,进行单项的突破,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2.3落实“以人为本”的训练理念

平常我们做事之前都会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一个长远的清晰的目标。这种目标对于足球训练来说更是重要,足球训练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目标。其一,学习足球这项运动的人一定要是喜欢并且热爱足球的人;其二,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科学锻炼的好习惯并且坚持下去;其三,要让学生有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一名优秀的足球教练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而且还要认真的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且运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的热爱上这项运动。所以要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在日常教学以及学生亲身的实践训练中。

3.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配合老师一起完成教学目标,更要在每天的训练过后,对自己进行自我总结与反省,这样能够做到再第二天的训练过程中针对前一天的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的训练与改正,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而且通过自我反省这样高层次的训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相应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了足球这项运动,发现它迷人之处,并对它更加喜爱。同时,教练员在学生训练的过程当中,发现不对的地方,应该立即指出,最好对每一个人做出适合他本身的训练方案,更好地达到因材施教。可以让训练方案相同的两个同学,再训练之后进行心得分享,这样彼此都对这个动作或是这个这个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

4.将训练中加入心理训练法

足球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心理训练法,当运动员面对不好的局面时,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以正确的心态,与队友相互配合,积极的、从容不迫的去面对接下来的比赛。再综合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球队和个人是同一个团体,不可相互分离。教练员要对心理有问题的学员进行一一指导。这样再面对某一问题或同时面对一个问题时,学生不再紧张而导致使问题严重化。这也提高了学生应对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5.结语

在我国的高校中,如今仍然存在着种种弊端。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改进并吸取经验,使足球运动正确的向着新的态势发展。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的变动,并且一定要适合运动员自身,这样我国高校足球事业的水平才会得到一个提高。与此同时,我国足球事业也将到达一个新的巅峰。

参考文献:

[1]李云生.浅谈中职足球教学训练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价值工程,2012(4)

[2]刘司特.论组合训练再高校足球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商,2014(40)

[3]李东仁.游戏法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

足球训练论文篇9

关键词 足球 足球技战术 训练

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是球队技战术打法与特点重塑与形成的过程。

1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

1.1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与特性

1.1.1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结合足球技战术训练的实际特点,本文认为,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由球队现有技战术打法特点与风格与优缺点诊断、球队技战术打法的选择与目标设计、球队技战术训练计划的制定、球队技战术训练计划的组织与实施、对球队技战术训练活动效果的检查评定(教学赛、热身赛、正式比赛等)、调整球队技战术打法以及训练目标继续组织训练活动直至逼近、实现或超越预期的训练目标六大环节组成。

1.1.2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的基本特性

对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足球运动的技战术特点与规律,以便采取合理、有效、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对球队的技战术训练过程进行控制。可以说,对其基本特性的准确认识,是顺利控制球队技战术训练过程的重要前提。

1.1.2.1技战术与体能、心智能的关联性

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属于一个系统,它来至于更大的系统,即足球运动训练过程。与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这一系统属于同一层次的系统还有体能训练过程、心智能训练过程等。技战术训练过程与体能训练过程、心智能训练过程具有极强的关联性。

1.1.2.2训练过程中技术与战术的不可分割性

足球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战术,也就是说技术是为战术服务的,队员技术的掌握是顺利完成某种战术的基本条件。任何一种战术的完成,必须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从这一点来讲,技术和战术是不可分割的。

1.1.2.3技战术在练、赛中的不可重复性

足球场上没有两场相同的比赛,球队的技战术训练也不可能与比赛时完全一样。足球技战术的训练要强调技战术打法的原则不要变,而技战术打法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

1.1.2.4球队的技战术打法对球队整体竞技能力的重要影响

球队的技战术打法是全体队员在一起,最大化发挥个体队员竞技能力合力的媒介或载体。合适的技战术打法可以充分发挥全队每一个队员的竞技能力特点,并使其最大化。

1.2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的分类与相关概念

1.2.1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在本文中的按系统分类

1.2.2对技战术打法等几个概念的讨论

1.2.2.1关于足球技战术打法的概念

一种成熟的战术打法是与某些特定的技术特点高度适应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将之合并称为技战术打法。并且认为,技战术打法就是运用相应的技术与战术进行比赛的方法。

1.2.2.2技战术打法与球队集体、个体竞技能力的关系

我们一说到竞技能力,就会想到技术、战术、体能、智能与心理能力。本文认为,相对集体项目而言,这只是指运动员的个体竞技能力,而不是球队的集体竞技能力,对于一支足球队而言,球队的集体竞技能力不是全体运动员技术、战术、体能、智能与心理能力的简单叠加,也不是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球队全体队员竞技能力的合力。

球队的集体竞技能力是全体队员的竞技能力的合力,如果合力能够发挥出每一个运动员的最大能力,那么合力就最大。运动员的个体竞技能力如何能有效地形成一股合力,就必须要借助于一种媒介或者说是载体。

经过分析,本文认为这种媒介或载体就是球队的技战术打法。球队的技战术打法是一支球队运用技术与战术进行比赛的方法,也是将场上队员的个体竞技能力进行分配、重组以便形成合力的一种媒介或载体。

1.3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控制理论的结构

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的控制也是如此,球队主教练对技战术训练过程的控制是围绕一定的技战术指导思想,对球队技战术打法的重塑与发展不断选择与调整的过程。

依据现代控制理论,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的控制划分为设定球队技战术训练过程的目标、球队技战术打法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球队技战术训练过程控制的实现路径、控制球队技战术打法形成过程的基本策略以及球队技战术训练过程控制的效果评价五个方面。围绕这五个方面展开对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的控制,可以使足球技战术训练过程沿着预先设计的技战术打法特点的方向发展。

2设定球队技战术训练过程控制的目标

2.1比赛阵型

经历了足球史上的三次革命,比赛阵型由最初的9锋1卫、7锋3卫、6锋4卫重攻轻守阵型,经历了塔式阵型、WM阵型、四前锋阵型、424阵型、433阵型,逐渐发展为现在的442阵型、532阵型、352阵型、451阵型等等。

2.2比赛队形

队形是阵型在不同比赛场合下更具体、更严谨、更灵活的运用,如果说阵型只是位置上的大体排列,那么队形则是需要周密组织、随机变化的人员组合。队形是一个队攻守战术效率的重要基础,是一个队竞技能力充分发挥的基础保证。队形可划分为整体和局部队形两大类。其总体原则是前后层次、左右策应、四面衔接。

2.3队员组合与技战术指导思想

比赛的阵型与队形必须有运动员才能得以具体体现,一支球队的技战术打法也是必须具体落实到每个队员身上。如果说比赛阵型与队形是一支球队技战术打法的基本的外形形式,那么队员的组合与技战术指导思想与要求则是体现一支球队技战术打法的内容实质。

2.3.1队员组合

队员的选择与组合主要是由教练员来完成,主要依据教练员的技战术指导思想以及对队员的技战术要求,选择符合各个位置的队员。

足球训练论文篇10

论文摘要:众所周知,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衡量一个国家足球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决定了一个国家足球运动的兴衰成败。我国足球运动还处于起步阶段,努力抓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是我国足球取得成功的根本之路。纵观欧美足球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选拔和训练工作,从培养体制和竞赛体制等方面也都有一套详细的计划。

1研究对象和目的

研究对象: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方式

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以期能给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提出一点建设性的意见。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手工查询期刊等手段查阅了有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30余篇,以便深人了解国内外就此问题研究的历史、现状。

专家访谈法:就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方式方面的问题向多位专家和学者进行了访谈和咨询。

逻辑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现状分析

3.1.1我国目前在青少年足球训练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4种体制:

(a)职业俱乐部系统的U-19岁、U-17岁和U-15岁三级后备梯队和由俱乐部主办的少儿足球学校训练体制。

(b)省级和行业体协全运会代表队和市级城运会代表队训练体制。

(c)各类业余俱乐部青少年训练体制。

(d)各类足球学校青少年训练体制。

3.1.2国外青少年足球培养方式

“金字塔”型的足球发展模式,在足球发达国家非常明确,国家、省及学校足协对青少年足球的发展非常重视。各级足协对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职责分工明确,组织计划严密,有一套足球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金字塔”型发展的良性结构。

德国青少年足球培养方式

德国通过多种途径对足球后备人才进行培养,第一,由德国足协通过创建足球训练基地和提供教练员对有天分的青少年进行培养,截至2003年,已拥有基地500多个。第二,由德国各甲级俱乐部建立各自的后备人才培养指导中心对青少年进行培养。第三,通过与学校合作,例如拜仁慕尼黑俱乐部和巴伐利亚州足协已经和慕尼黑理工大学体育科学系合作,共同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

日本青少年足球培养方式

日本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的名称叫做“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制度”。建立训练中心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和发展日本足球,发掘未来足球运动员的优秀素材;创造良好的集训与指导环境。这个制度1976年开始试行,1980年正式全面展开。用了约15年时间有效地构筑了日本足球的基础。训练中心制度共有4级,从下至上分别为“地区训练中心”(覆盖全国,相当我国一般城市和地区),“都道府县训练中心”(47个,相当我国的直辖市和省),“地域训练中心”(关东、关西、四国、九洲等9个,相当我国华东、华南、西北等)和由日本足球协会直接主办管理的国家训练中心。另外依靠留学和职业俱乐部梯队培养也是日本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重要途径。

3.2科学选材

所谓足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指根据现代足球运动发展趋向和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以严谨的态度,应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完全客观性的指标和测量数据,并辅以教练员的经验进行的。早期科学选材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和深人足球选材的科学理论研究,制定出一套具有实用价值的选材方法的模式;二是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广大在基层从事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的教练员们,从思想观念上重视选材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具有科学选材的基础能力,实现科学选材理论与训练实际紧密结合。

3.2.1优秀足球运动员基本要求

间速度、爆发力、协调性,特别是维持90min奔跑的身体能力;

向自信、果断、意志力和注意力的心理特征;

(c)快速、对抗中熟练、准确完成攻守技术、特别是位置技术;

(d)有球和无球状态下的意识能力。

3.2:2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与国外选材的对比

3.2.2.1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

根据我国现行中、小学学制和少年儿童生长特点并参考国际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状况,对青少年足球选材分为二个阶段:

初选:年龄9一12岁;边学习,进人足球重点学校或少儿足球俱乐部进行教学和训练。

复选:年龄12岁,边学习,进人业余少体校或青少年足球学校足球班培养。

精选:年龄15岁,进人更高一级的运动队进行比较专业的训练。如:国家少年队;俱乐部的后备队;省、市级足球学校。

3.2.2.2德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

为了能给有天分的青少年提供接受训练的机会,德国足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众多的训练基地,供青少年进行训练,并且在全国范围内都有负责选材的球探和工作人员,收集那些有天分的青少年的基本资料,然后将他们直接招收到足协直属的训练基地接受正规训练。

3.2.2.3荷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

以费耶诺德俱乐部为例,俱乐部除了一线队和预备队外,还有从u一7到u一18和u一21共13个后备梯队,每个球队18人,每年都进行不断的补充和调整。其选拔青少年球员的情况为:每年五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是费耶诺德俱乐部的选秀周,很多不同年龄段的球员聚集俱乐部的青少年训练中心,由俱乐部的教练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要求安排训练,负责选拔。选拔年轻球员不光看重身材和素质,更注重选手们的天赋,对球的感觉和特长,以及是否符合具体打法的位置的需要。这样就给很多身材较矮的球员以更多的发展空间,避免天赋球员的流失。另外,费耶诺德俱乐部还有自己的球探,负责发现和引进其他国家的不同年龄段的优秀球员,使他们的后备人才库得以不断的补充和强大。

3.2.2.4日本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

日本在选拔和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力量方面具有独到的风格,他们将学校作为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各地的大、中、小学基本都有自己的足球俱乐部和球队。每年都举办中小学和高中比赛,这些比赛有全国性的,也有县和地区性的比赛,通过比赛发现和选拔优秀的青少年选手进人日本足协直接管辖的“训练中心”接受训练。

3.3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成长中应注意的问题

3.31道德价值观的培养

教练员无疑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道德价值观正在形成,作为教练员应教育他们从小树立坚定的事业心,有强烈的祖国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和教育青少年运动员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贡献与待遇之间的关系。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运动员,虽已初步学会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但由于其逻辑思维还主要以经验为主,其心理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如果父母,教练等过分要求运动员注重成绩,必然导致其过分追求成绩,而不注重自身技术水平是否真的提高。

3.3.2青少年足球训练应遵循的规律

3.3.2.1遵循足球运动发展的规律

足球运动的发展是以比赛为轴线的,足球比赛浓缩了足球运动发展的精华和成果,反映出足球运动的轨迹和规律,足球比赛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既是现代足球训练发展的方向,也是现代足球比赛的需要。具体特征有:速度和对抗特征;时间和空间特征;进攻和防守特征;整体和个体特征;体能和技能特征;实力与压力特征。

3.3.2.2遵循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

青少年正处于有规律的快速生长发育期,其解剖生理特点和身体机能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该严密注视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和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

3.3.2.3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足球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机理是在大脑皮层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即是一种复杂、连锁、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它的形成具有间断性变化和规律性,可分为4个相互关联的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3.3.3认真打好基础

青少年各年龄段的训练必须依照完成相应阶段的训练任务来进行,贯穿其中的各类比赛也是如此,那种单纯以追求成绩为目的的比赛、弄虚作假以大打小等现象应坚决杜绝。任何教练员都应牢记:评定青少年足球训练效益的高低除了参考比赛成绩以外,最根本、最富有价值的尺度应是基础训练的全面扎实程度,人才的输送率以及运动员的发展潜力。

3.3.4学习训练两不误

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不仅是胜任未来工作的条件,而且是发展运动员智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所以教练员不能只关心训练而忽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更不可利用训练去冲击他们的文化学习,应经常了解和督促他们的文化学习,并与学校和家长保持联系,共同配合,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实行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已是大势所趋,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

3.3.5科学的技术战术训练

曾执教的山东鲁能和上海申花青少年队的著名外教柯柯维奇认为“青少年球员要成为一流的足球运动员是一个长期、系统而具体的过程,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足球技能的掌握有其自然规律,只有了解并尊重这些规律,才能进行有的放矢地训练。”他将球员成长过程分为3个层次,5个阶段(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柯柯维奇的多年训练计划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根据各年龄的身心特点制定其训练目的和课程结构,具有系统与连续性,系统的持续训练是取得理想训练效益的必要条件,人体对训练负荷的生物适应必须通过有机体自身的各个系统,各个器官,各部分肌肉及至每个细胞的变化,一点点地去实现。因此对相应年龄有不同训练计划,这样运动员的生理与心理才能适应发展、成熟。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重视对青少年培养,是中国足球发展的根本,同时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马虎。通过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方式的研究,使我们更加清楚其中出现的各种不足和应该改进的问题,对青少年的培养应深人加强他们的心理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教练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具备社会使命感,全身心投人。如果我们有了厚重的社区足球和校园足球,有了半专业性质的业余体校和足球学校,有了坚实的俱乐部各线梯队,层层积累、厚积薄发,就形成了中国足球的金字塔。

4.2建议

4.2.1政策方面—最大限度发挥举国优势。首先由体育总局牵头,会同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研究制定发展“校园足球”和“社区(小区)足球”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实施步骤和各种保障措施,形成文件,联合通知、转发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让学校、社区(小区)足球工作引起全社会关注,形成社会办足球的局面。

4.2.2管理方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现代足球运动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青少年人才培养持续发展的组织体系;健全各级青少年管理工作机构;要提高足球普及水平,各级足协、职业俱乐部和教育部门必须同步工作。

4.2.3资金方面—让穷人家的孩子踢上球。无论校园足球还是社区(小区)足球、或者其它形式的青少年培养模式,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体育总局应建立青少年足球发展基金—按一定比例,从体育、足球及职业俱乐部的收人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基层教练的薪金发放、场地的设施建设、比赛的组织工作……这是搞好青少年足球的保障。

4.2.4设施方面—让孩子们有踢球的空间。各地方足协、有关部门要在体育馆外部和公园、住宅小区内等有条件的地方,兴建、增建和改建足球场,让孩子们享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是否收费、收多收少,应视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