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1 14:55:48

商业模式论文

商业模式论文篇1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催生出来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就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因此,企业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趋势,以推动企业模式创新,培养持续竞争优势。

(一)技术进步加快新兴行业的产生

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进步,加快了很多新兴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虚拟经济与虚拟社会的产生。互联网中流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在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起着直接的影响,如传统的信件交流就被电子邮件逐步取代,传统的电信产业也存在被即时通讯工具取代的可能、网络传播逐渐取代平面传媒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和传播面。这些都将直接导致传统商业模式被改变甚至被取代。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商业企业要想保持以往的竞争优势,必须顺应时展,积极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

(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步骤是:搜集商品信息选购商品商品运送。其购买成本不仅包括商品本身的零售价格,还包括运输费和交易的时间、精力成本。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只包括商品费用(电子商务大都提供送货业务,减少了运输成本)、上网的费用及时间、精力等,这就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并且,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电子通讯,这使得整个世界在网络环境中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不再是远隔千山万水,而是在瞬间就能实现信息的传递,这就使得让顾客能及时掌握着不同区域之间的价格优势,从而增强了顾客的议价能力。最后的结果是商业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只有不断在产品的差异性上下功夫,从不同程度和层次上刺激个性化的需求模式,才能扩展盈利的空间和渠道。

(三)加快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

电子商务时代,供求关系依然存在,“有求有供、有供有求”才是一条良好运行的商业链条。因此,在上文的论述中,消费者购买成本的降低必然促进企业为了保持盈利水平而开发新的产品,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生产。

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重要,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网络提供的方便性和随意性,使得消费者深陷其中,特别是都市的上班族们,无论是理财,还是购物休闲,都会借助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看电影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前实现,而不用去电影院了,这些也使得企业必须持续不断提供独特的服务,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从不同的方向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结构。对于这种改变和冲击,我国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方向,及时创新商业模式才能使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一)树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尽管已经确认了在电子商务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仍需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由渐进式的产品创新扩展到突破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要注重企业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发展,据统计,美国企业40%的创新是技术创新,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现阶段我国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从而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市场。因此,新商业模式并不排斥传统产业,正是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再造新优势。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

积极引导企业注重新技术的市场开发,通过互联网把有限市场变成无限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传统的商业模式才能进一步的解放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成果难以在市场获得成功,然而没有市场的技术等于一纸空文。商业模式创新有赖于新技术的推陈出新,但它比技术创新更为现实。注重科技与市场的结合,关键在于创新商业模式,让市场接受技术研发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

(三)完善政府服务

除了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之外,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健全审批办理协调机制,推行行政审批代办制。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要积极培育、用心呵护,并且要善于通过孵化器来培育新商业模式,合理规划,引导投资资金。对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设立相应的评比称谓,同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以充分享受政策扶持。并且,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将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外包给企业,这样一方面推进了政府服务机制的改革,另外又为新商业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四)重新定义顾客价值

过去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而在今天,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商业模式之争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重组流通渠道,以新技术为手段创造新的市场,把人们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宝洁公司创造性地改变产品服务的路径,将薇姿护肤品的销售渠道只限于药店,从而取得成功;苹果公司通过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成功开发iPod产品并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五粮液通过与金六福的品牌联盟进行市场运作,则是改变了其收入的模式。

(五)坚持人才创业的理念

人才集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不可复制。而人才才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商业模式创新依靠人才的好的商业创意。很多企业都认为现在最稀缺、最宝贵的是“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三懂人才”。现在,大多数成长型企业都在培养和收集有实践经历的人才,以适应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

创新商业模式只是一种发展手段,电子商务中的互联网也只是一个途径,因此互联网不可能颠覆传统渠道。然而,创新的目的在于发掘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但是创新不是万能药,也并非任何企业都要打着创新的旗号对自己原有的模式全盘否认。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只有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培养持续竞争优势,获得成功。

总之,对商业模式分析的价值在于让企业集中考虑构成商务活动中各方面的元素如何有效组织在一起,结合公司战略,使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电子商务所具有的高效与优势,使任何想继续生存下去的企业都将从市场地点向市场空间过渡,企业在向电子商务迁移过程中,或通过新渠道提供现有的产品与服务,或捕获企业现有能力与Internet结合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企业都需将注意力集中于确定客户所需的产品与服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Internet结合,把核心业务流程变成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成功的商业模式不是一掷而就的,来源于不断实践与用户的反馈。

本文通过对商业模式及其组成要素的分析,帮助企业在电子商务模式的设计过程中,结合所处的商业环境,应用新技术促进管理模式的变革,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及所处环境的电子商务模式,同时注意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电子商务模式不是静态的,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竞争对手的模仿或模式创新使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难于长时间保持,无论多么合适的电子商务模式都会随着客户需求、市场状况和竞争威胁的变化而失去存在性,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商业模式论文篇2

国外学者基于实证分析,从商业环境下的供应链角度提出弹性商业模式[三],其主要从商业模式形成及模式导向俩者的结合,引导弹性商业模式,认为商业模式形成包括供应链网络,即上下游以及供应链成员的瓜葛类型,还包括了交易契约、利益相干者影响,所有权相干方面。而模式导向集中体现在解决营销问题,由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跨职能整合3个形成要素形成,此处的顾客导向包括了供应链上下游厂家、商、经销商及终究消费者。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为终究消费者创造价值。为企业设计商业模式是无比不容易且繁杂的,本文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形成主要从企业所处供应链网络的外部性影响、渠道节制、各方信息活动的畅通、以终究消费者价值实现为主的市场导向、内部运营管理、本钱营收几个方面进行钻研(见图一)。而营销模式则基于内外部的企业运营支撑、终究市场的深度分析、终究消费者的紧密瓜葛保护、执行策略几个方面进行钻研(如图二)。基于此,本文将营销模式概括为企业为解决在与目标市场交互进程中所发生的营销问题,运用分析工具洞察企业所处宏微观环境,在企业现有产品以及资源的基础上,制订针对于特定营销问题的解决法子体系,主要包含战略分析、流程支撑、执行驱动的3个方面,战略分析触及到战略层面,将营销的作用放到战略层面斟酌,重视分析;而对于于流程支撑则是需要内部管理流程的优化,更快更好的在战术层上提高营销优势,执行驱动触及到具体营销方案的施行,更为细节化的实际操作,即如何将营销规划落实到具体。

二、营销模式3要素设计

作为商业模式市场前真个营销职能愈来愈首要的时期,营销问题的凸起使患上企业营销职能愈来愈体系化,为了解决这些营销问题,企业做了至关多的尝试,从而也构成了营销模式的多样性。本文初步提出营销模式要素为包括以终究消费者价值主意为核心的驱动模块、分析模块、支撑模块3大要素(如图三)。分析模块:重视市场分析以及营销工具的开发及使用,针对于消费者、竞争等不同的导向为企业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营销思路以及数据支撑。体现在企业对于市场的战略性关注、及时定位以及调剂企业经营战略方向,在营销部门则体现在更为有效的策动以及分析能力,为领导层制订战略决策提供高效的分析支持,在与消费者互动的进程中,更多的重视消费者体验和与品牌互动等进程,如何从全局动身,提高企业的动态营销能力,分析模块是企业对于营销战略制订能力的体现。支撑模块:贯穿营销模式始终的统1路径,在企业及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肯定合适企业本身的营销思路,用来指点企业管理实践进程中如何紧密缭绕顾客价值主意这1核心进行。体现在营销进程的统1性,需要将营销思路内化为企业流程,支撑营销流动及营销战略的正确切施。本文认为资源支撑不但包含人力以及财务层面,还涵盖企业现有的渠道范围及平台资源,作为基础设施等硬件层面也是首要的支撑。要将营销理念以及企业历史经验相结合,使患上企业面向市场时成为统1的总体,紧密的流程使企业总体能够快速使用动态的市场,在面向消费者时,企业品牌能够始终维持统1的集体。驱动模块:营销模式的胜利施行不单单取决于企业对于市场的竞争定位和本身营销管理的统1性,还取决于支撑营销模式运作所需要的行为。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服务及营销流动与顾客发生关联,营销流动作为无比首要的营销手腕,不管哪种营销模式都需要借助营销流动实现其目的以及解决营销问题,那末营销流动的执行效力及效果就是使企业营销模式胜利的必不可少的症结环节。而执行流动的主体是人,即使是企业或者虚拟网络,终究操作也是由人来执行,所以人作为执行主体,其态度以及能力将对于流动执行进程发生首要影响。在实际操作进程中,还需要掌控症结节点管理及动态纠偏,在对于消费者行动的深入解析的基础上,制订营销流动,并优化执行进程的灵便变动,针对于消费者的兴奋点进行营销流动设计及执行[四]。

商业模式论文篇3

调查发现,实践者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企业为什么会赚钱或不赚钱。那是因为他们并不真正会以商业模式概念作为分析自己企业的认知框架。商业模式成分理论正好是学者们提供的帮助人们理解商业模式概念的阶段性成果。新近发展的五种重要的商业模式理论。这些理论中,有的侧重阐述公司营利的核心逻辑。认为商业模式就是要寻找企业如何成功盈利的深层“因-果”关系。有的则是更注重商业模式的成分与企业家现实的基本经营决策之间的关系。总体来看,六问题理论更加突出具体的决策,而四成分理论更加注重内在机制的设计。因此,四成分理论更具有理论深度,而六问题理论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交易过程理论与前四种理论差异很大,主要是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讨论交易过程的设计如何影响开放式创新。因此我们主要分析前四种理论。我们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前四种理论加以融合,提出本研究所采用的商业模式结构理论。取四种理论中共同的要素并分别命名为“价值链定位”、“顾客与声誉”、“竞争策略”和“经济模式”。以下将依据共同要素框架讨论知识型企业的商业模式。此外,为了便于聚焦,本文仅讨论“价值网络定位”、“顾客与声誉定位”和“经济模式选择”这三个成分。

二、知识型企业的商业模式构成分析与创新途径

本文所定义的知识型企业概念不完全等同于高科技企业,这里将知识型企业定义为以知识为主要产出的企业。常见的知识型企业包括咨询公司、制药研究单位、石油矿藏勘探公司、医疗机构、猎头公司、法律事务所、设计工作室、广告商、建筑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公司。

(一)价值链定位

尽管都以提供知识(产品)作为创造价值的方法,但知识型企业也存在不同。有些企业通过定义和识别问题,或者通过提供相应的对策来为顾客创造价值。例如律师事务所、审计公司、验光师、心理治疗师、兽医以及建筑监理服务公司;有的企业为顾客识别或定义机会,比如,医药研发机构以及药品开发机构、矿藏勘探单位、猎头公司、人才中介以及风险投资公司都属于这一类;还有些企业是通过产品概念创新或者产品原型创新为顾客创造价值,典型的是建筑公司、广告公司、工程服务公司、图纸设计公司、软件工程公司和室内设计公司。有研究者分别将上述三类知识型企业称为“诊所型”、“搜索型”和“设计型”。从一个完整的价值网络来看,还需要有一种为上述三种知识企业提供渠道的“渠道型”企业,如出版发行公司和网络传播公司。这样我们可以用四类知识型企业构成一个从问题定义和信息原料供应、到应对策略搜索、再到解决方案(最终知识产品)形成、最后到知识产品提供渠道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价值链。换句话讲,知识类企业大致都可以以上述四个典型来给自己定位。不过,现实中具体的企业可能同时覆盖其中一种以上的价值环节,这主要取决于行业发展的状况。一般讲,在产业的新兴期,由于行业内的企业少并且分工程度低,所以有些企业甚至覆盖了从价值链开头到结尾的全部过程。

(二)顾客定位与声誉建设

知识型企业中,除了某些借助网络平台的企业,多数企业都属于BtoC型的。企业选择为谁(顾客)提供价值将直接影响其采取的声誉营造策略。而声誉往往是顾客识别和选择知识型企业的主要影响因素。知识型企业提高自己声誉主要依靠提高知识类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但是对于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的侧重,不同类型的知识型企业情况有所不同。比如,诊所型公司侧重过程质量胜过结果质量;搜寻型公司的高风险性质使得其很难通过结果来获得持续的声誉,因此同样更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对投资者的回馈是这类公司持续成功的关键。又比如,小型独立的石油开采公司或生物科技公司必须通过外部的股东来获得声誉。此外,如果是隶属于一个大公司,这类公司最重要的是赢得在其母公司内部的声誉。对于设计型公司,主要通过方案产品或结果引起的受关注程度来决定其声誉。并且终端客户的支付者是其长期成功的关键。对于渠道型公司,掌握战略资源以及稳定上游客户是声誉营造的重点。

(三)经济模式选择

经济模式应该由六个方面的决策构成。文献中讨论比较多的是“费用收取方式”、“费用付用一致性”和“经济批量”。其实有些研究实质上涉及到了“支付单位划割”、“盈利深度”和“要价方式”。首先,知识产品不像有形产品,必须确立好交易时支付所依据的单位,比如,有根据时间进行收费的(或者确立一个付费表)、有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收费的、还有依据产权或开采权或转让权进行收费的;其次,“盈利深度”是指是否对所有的产品(或服务)都收费。比如,腾讯公司的网络服务中,对某些服务的基本功能用户不收取费用,而只对少量的高级用户收费。因此,腾讯的“盈利深度”比较低。相反,有形产品在没有折扣时,是按照消费者消费单位的多少收取对应的费用,因此“盈利深度”比较高。“经济批量”一般是指能实现盈利的最小(单次)销售量,而在知识产品(服务)情况下,更多地是指单次提供付费产品(服务)的最低价质量,对于诊所型企业比设计型企业的经济批量要小;经济模式中的“付用一致性”是指产品的享用者与产品价格的支付者是否是相同的,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消费者就是支付者本人;另外一种情况是存在一个愿意替代那些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消费者支付的第三方。比如,某些公益文化活动赛事得到支持此类事业的基金会的赞助;另外,经济模式还包括“要价方式”。要价方式有两种:卖方出价和多个买家竞价(拍卖模式);最后,对于费用的“收取方式”,一种是“直接式内容收费”,也即根据消费者使用的内容量收取费用,比如翻译公司就采取这种收费方式。另外一种是“间接式渠道收费”,指通过渠道型公司收取费用。比如,知识型的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站或电信类公司收取会员费、热线费或短信费用等。一个典型的设计型企业的常规经济模式通常是,以项目为单位的“支付单位划割”,较大的“盈利深度”,较大的“经济批量”,通常较高的“付用一致性”、两种“要价方式”均可、多为“直接式内容收费”。

(四)利用商业模式赢得竞争地位的步骤

开发新的商业模式以强化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地位包括三个步骤:第一,分析现有行业内存在的商业模式,分析商业模式各个成分的特征,这里尤其强调“价值网络定位”、“顾客与声誉定位”和“经济模式选择”这三个成分。第二,以上述三个成分为特征绘制成一个三维空间,将分析对象企业及其竞争对手描绘在竞争空间上。第三,评估如何通过改变上述成分特征来促进公司对商业模式的优化,并讨论做各项改变时所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否成立,同时分析各个成分之间是否存在对立或不协调。值得指出的是,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其价值链定位影响的,以下将在对网络教育的商业模式分析中加以讨论。

三、网络教育行业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随着社会对远程教育的需要、信息接受与处理技术设备的普及、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资源整合管理技术的规范化这四大条件的日趋成熟,中国的网络教育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截止到2013年,教育部批准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点高校一共是68所,在读学生人数已超过570万人,其中97.4%为在职学习者。网络学院在母体高校的管理监督下享有很大的办学自:自己制定招生标准并决定招生规模,可以开设专业目录之外的专业,有权发放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等。一般认为,从国家层面看,网络教育的功能之一是在教育资源短缺情况下有利于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功能之二是提供构筑开放式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从个人层面看,网络教育为国内占八成的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同时能够使得在职人员得到柔性化的接受培训的机会以及接触优势教育资源的机会,还能降低接受教育的费用开支。从热捧e-Learning到接受混合学习的思想,人们发现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人们对网络教育的认识回归于理性;从CERNET的建设到其与教育科研机构结合,再到各种网络技术网络标准的发展,网络教育的技术基础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随着2004年“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出台,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在逐步完善;此外,高校与电信和企业的日益密切的合作,标志着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在不断进行。最后,具有面向市场的课程设置表明网络教育正在趋于市场导向,这将有助于加强继续教育的品牌营造。上述关于网络学习理论研究、网络教育硬件研究、网络教育质量研究、优秀教育资源整合研究、课程内容设置研究等方面成为网络教育研究中的绝对主体。而要实现网络教育的大发展,尤其对于某个网络学院的发展来讲,如何发展合适的商业模式是理论研究中缺乏重视但在实践中却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前网络学院的运作存在两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商业化运作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与万通集团合作成立东方兴业远程教育网络公司。除了办学政策、教学计划、师资由人大网络学院决定外,其他的招生、管理由公司运作;第二种是传统院校模式,以北师大等院校为代表,校内分工合作,成教、继续教育部门主管办学,计算机网络中心主管课件制作和网络传输。前一种模式的优点是效率高,动作快,占有市场能力强,有利于远程教育的创新,特别是有利于培育个别化学习模式。并且美国阿波罗国际教育集团的成功也说明,强大的培训系统加上企业化运作方式,就能实现低成本提供教育服务的目标。阿波罗甚至不追求最先进的网上教学系统,却非常重视利用商业模式营造一种良性循环的“造血机制”,以保障能够实现以低成本提供有效的职业教育。我国的网络教育不受国家招生计划的限制,因此,网络教育的市场规模没有天然限制。同时我国的网络教育也没有国家财政预算报款支持。因此,网络学院的发展需要自己营造“造血机制”。从自身发展速度来看,中国人民大学(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的模式是更有前景的。至此可以认为,如果说下一阶段网络学院教育将进入竞争时代,则竞争的焦点不仅仅限于背靠学校的品牌、网络硬件设施、教学网点的数量或者教师资源,而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角逐谁的商业模式更加有效。

四、通过系统改变商业模式实现网络学院运营创新

(一)根据价值链定位寻找顾客定位与声誉建设的创新方向

除了学历课程教育外,我国网络学院还接受公务员培训、行业培训、远程教育业务、农业高科技培训、远程教育接入等业务。可以将学历教育看作是为受教育对象提供增加某一专业领域的方案,所以学历教育业务的创造价值方式主要是通过设计适当的课程和组织优秀的教学形式来为学员输送知识。因此,我们可以将包含这一类业务的学院叫做设计型的网络学院。可以说国内所有教育学院起初都属于设计型的,因为他们都是在国家教育部门的主导下从学历教育起家的。但是在学历教育之后,网络教育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以行业在职人员为服务对象的继续教育的市场竞争旋涡之中。因此网络教育中的学历教育表现出向市场导向转化的特点。网络教育的市场导向从其开设的专业就可见一斑。例如,普通高校举办网络远程教育的前6种热门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工商管理、英语、会计、国际经济和贸易。除了设计型以外,有些网络学院在价值创造方面还表现出提供平台和传播渠道的功能,比如远程教育业务和远程教育接入业务。侧重发展渠道型功能的网络学院实际上依托两种资源。其一是网络硬件资源,硬件资源正是目前网院与电信运营商以及不同区域间或校际合作的目的;其二是软资源,软资源就是指内容资源,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开发精品课程以及校际课程资源的共享等。而目前缺乏的是一种利于软资源脱颖而出的具有筛选功能的渠道。应该说当前网络学院注重发展的是硬资源渠道,而未来比较有潜力的是软资源渠道。价值链定位与顾客定位的对应关系,即最初的设计型所选择的顾客定位是那些希望实现学历教育的消费者。而对于市场化的设计型,应该将那些注重内容培训的学员或用人单位作为目标顾客。与此相类似,硬资源渠道型网院有利于对学历教育客户的争夺,而软资源渠道型网院更能吸引以内容培训为主要目的的客户。市场化的设计型网院和软资源渠道型网院在声誉建设中应该更注重加强结果质量,而另外两类型更应该通过过程质量的提升来获得良好的声誉。所谓结果质量是指最终用户对质量的感知。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服务,有时受教育人并非是最终用户,而有时可能是用人单位,当然要看这种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是属于哪一类(比如价值观、审美知识、科学知识、技能或技术等)。因此,注重结果质量的网院应该加强对潜在终端用户的影响。对于注重过程质量的网院,不仅应该重视学员感知到的学习过程的质量,还要重视学员对接受教育后的市场增值的感知。另外,切实让投资人、合作对象在整个过程中得到可观的收益也是过程质量的必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当前网络学院商业模式的蓝海区域。网院可以从设计型转变成诊所型,即主动为客户诊断当前的教育或培训需求,并推荐给其他满足其需要的网络教育项目。这些业务的产生可以被看作是网络教育渗透进入传统培训行业的结果。此外,渠道型的网院可以转变为搜索型的。渠道型的网院是在既有的专家库或知识库中提取教育资源,而搜索型网院是在未知的范围中挖掘或识别有价值的资源(包括软硬资源),搜索型的网院致力于通过探索突破某一类客户自身发展局限所需要知识产品来实现未来的潜在的获利机会。因此,他们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搜索型网院要承担更大的运作风险,因此这类网院在声誉建设中更应该注重对投资方的利益回报,以及提高教育接受者感知的服务质量。

(二)经济模式的变革策略空间

有人认为,网络教育一般比传统教育的学费低10%左右,实际上网院有两种价格策略取向,一是与全日制普通高校收费持平,二是低于这一水平。网络学院一般采用按学分或学年收费两种方法之一,部分试点高校同时采用两种收费方法。应该说面对学历教育情形下,由于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引导,加上网络教育行业分化程度比较低,所以当前网络学院的经济模式比较简单。不过不同的价值链定位适宜采用不同的经济模式。比如,设计型的网院可以以项目作为支付单位划割的方法。具体项目的价格高低是靠事前谈判形成的。而渠道型网院可以根据服务客户使用渠道的时间,也可根据授予客户不同程度的权限(比如会员资格)来收取不同量的报酬。设计型网院可以安排比渠道型网院更富有弹性的盈利深度和经济批量,而渠道型网院则不行。学历教育情形下,网络学院普遍具有高度的付用一致性,并用买方定价的要价方式,还采用直接收费的收取方式。我国网络学院开展的学历教育还在进一步营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有调查表明,许多就读网络学院的学员主要是受其挂靠学校的名气的吸引,而不是看中e-learning这种新形式的优点。因此,当前形势下学历教育与内容培训对于网络教育来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而目前国内网络学院在内容培训式网络教育方面发展相对滞后。不过,当我国的网络教育发展成为英国那样,能成为学习商店时,或者推行课程超市和学分银行的条件成熟时,学历教育与内容培训之间的界限将逐渐变得模糊。可以预见,上述发展过程中要求网络学院给潜在网络教育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当处于内容培训的情况下,挑剔的消费者对网络学院经济模式的便利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支付单位的划割方法可以采用依据项目和产权以外,除了盈利深度比较低以及经济批量的要求比较低以外,付用的一致性也要求比较低,这些经济模式的安排非常不同于学历教育情形下。另外,内容培训情形下其要价方式和费用收取方式须灵活,这要随所为“内容”的性质而定。例如,如果网络学院所提供的内容是工具类知识(比如技术和技能知识),这种知识的掌握的效果比较容易被确定,因此可以由网络学院根据同类竞争者的要价制定竞争性价格(卖方定价),同时可以采取直接式的费用收取方式;而当网络学院所提供的内容是非工具类知识(比如文学修养类知识)时,可以采取多个买方竞价的要价方式,并采用电信增值的费用收取方式。其实,不断增加的网民数量以及在线支付系统的普及已经为上述渠道式收费和买方竞价准备了前提条件。根据不同类型网络学院的价值链定位,结合上述消费者对学历教育和内容培训所提出的不同要求绘制出来的。它揭示了四类网络学院在经济模式上表现出的差异。具体说来,以内容培训作为目标的网络教育比起学历教育来更加市场导向。表现为更多地提供免费的服务,对经济批量的要求更低,可以由消费者自己给产品或服务定价并由拍卖机制抉择出最终价格,收取方式也可以更加多样化,并且允许第三方为直接消费者付费。同时,为了保护价值原创者的利益,支付单位的划割方法更多地从以时间为单位转变为以项目和产权数量为单位。上述分析让我们知道,如果某个网络学院希望从学历教育形式拓展到内容培训形式,或者是加强内容培训形式。值得说明的是,同样的思路还可以用于分析未来可能出现的诊所型网院和搜索型网院所匹配的经济模式。

五、关于网络学院商业模式创新的总讨论

作为商业化运作的网络学院,可以被看作是一类知识型企业。根据前面的分析,当前的网络学院在价值链定位方面没有形成差异化,都聚集在设计型和渠道型这两大类上。因此,知识型企业中的诊断型和搜索型就成了网络学院未来发展中的蓝海区域。围绕这种价值定位的差异化,网络学院应该精心组织自己商业模式中的其他成分。比如,要思考诊断型网络学院如何构建自己的经济模式以及如何选择自己的竞争策略。当前网络学院的价值链定位很多情况下是复合型的,因此,如果要实行聚焦化战略,则应该纯化自己的价值定位;与此相反,如果要实行市场扩张战略,则应该扩大自己的价值定位,甚至使一个网络学院中包含上述四种模式。当然,哪种做法好也是视竞争对手的策略而定的。既然单个网络学院可以是多种知识型企业的复合模式,那么,网络学院的经济模式可以比现在更加复杂和灵活。尤其是对于以内容培训为目标的情况,更应该以其提供的内容的特性来确定其经济模式,而不是采用单一的经济模式。比如容易判断其市场价值的技能性培训,则可直接根据网络学院对其受众的“贡献”来定价。而有些培训内容不容易做价值判断,那么就可以采用由消费者竞价的方式来定价。消费者竞价本质上是将对知识产品的价值判断权交给了消费者,因此这种经济模式有利于形成选拔优秀教育资源的机制。可以预计,在相关条件(比如在线竞拍和支付系统的普遍应用)具备之后,这种经济模式将成为一种趋势。另外,国家开展网络教育就是希望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更多的人更容易地接受教育,所以网络学院与传统学院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尽量利用网络渠道的开放性而不是形成一个封闭的象牙塔。因此,从侧重学历教育的形式走向侧重内容培训形式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换句话讲网络教育本质上不是精英式教育。不过,即使是学历教育的形式,网络学院在运作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加市场导向一些。比如,网络学院可以在当今学生比较普及个人电脑时,充当传统学院的人。比如传统学院可以用网络学院中的某些精品课程代替自己的相同课程。或者传统学院也可以通过网络学院的平台将自己的精品课程“销售”到校外。假如真是如此,传统院校应该更加淡化其教学功能,这有利于凸显其研究功能。

六、结语

商业模式论文篇4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反思

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一方面,“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业务和分支机构在东南沿海迅速扩张,在一些地区甚至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从而促进了在全国范围内新的银行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本着作为银行改革“试点”的初衷,这些银行也不同程度地在建立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历史地看,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商业银行对于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的经济、金融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在打破市场的条块分割,推动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增加新的融资渠道,推动银行竞争性市场的形成,促进金融创新和银行服务水准的提高;建立按市场机制调控金融的市场传导基础;形成有利于增强银行竞争力的激励机制等诸多方面,确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也毋庸讳言,商业银行的改革不可能脱离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没有作为“合格的”市场主体的企业,没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的成熟构建,就不可能有所谓“规范的”商业银行。因此,这些建立并发展于体制转轨时期的商业银行,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一时期的强烈印记。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1.缺少明确、科学的战略规划

从10多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大都以短期内自我扩张迅速“做大做强”为主要经营指导思想,同时却缺乏明确的银行定位及长期战略构想。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年来,仅仅通过自我扩张,即在很短的时间内跻身于世界前500家大银行的行列,规模扩张速度惊人,快的平均增长70%以上,最慢也近50%。与此同时,在经营方针、产业定位、业务定位、功能定位及与之相应的信贷政策;在收益与风险、近期与远期平衡机制的建设;在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管理架构的建设;在构建系统竞争力的整体营销机制的建设等长期战略规划的诸多方面,却十分粗疏甚至模糊不清,乃至于造成商业银行之间在市场、客户、业务功能、产品服务等方面同构化倾向严重,竞争异常残酷,风险隐患巨大且难以有效监管和调控。

2.缺乏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构建系统竞争力的能力大都十分薄弱,往往主要依赖于对业务的所谓目标考核机制,通过层层分解,对各项业务进行推动。结果催生了一种以客户资源“个人化”为特征,急功近利、单兵作战的营销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强调银行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现金管理、综合服务等有利于降低客户经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满足客户需要的服务争取客户,而是强调通过员工个人能够为银行带来的“资源”来扩大业务;不是强调通过整个银行专业化的团队提供高效、高质的专业化组合服务来赢得市场,而是强调通过员工个人“复合型”的服务技能来争取客户。在这种营销模式下,银行经营上的竞争,逐步“简化”成了通过不断加大的所谓“激励”,对拥有“客户资源”的员工个人争夺的竞争,从而形成了一种系统竞争力不断“淡化”,银行员工个体“竞争力”不断“强化”的经营模式。

3.内控管理的方式过于陈旧

脱胎于传统银行管理模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实行的仍主要是以比较粗疏的岗位分工为基础,通过制订制度颁布制度检查执行对违反制度行为处罚纠正这样一种方式来进行内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形成的工作状态是:虽然有制度及违反制度的处罚规定,但大量是否执行制度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岗位员工手中;管理层和员工面对的管理或业务操作领域跨度过大,不仅专业能力受到限制,且管理和操作也过于粗疏;各岗位的员工需要面对的“内控”制度繁多且还在不断修订和增加之中,使之往往难以全面、准确、有效地掌握,经验的积累为此显得十分突出。由于上述原因,加上员工流动频繁,管理层不得不日益增加培训、检查的频度和强度,并对违规处罚不断加码。这样一种“内控”管理的工作状态,其所造成的结果是:普通员工和管理层虽不得不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疲于奔命,内部控制水平却难有根本性的提高,而工作的效率乃至整个银行运行的效率却不断下降,进而系统竞争力也不断受到削弱,整个银行最终不得不日益依赖于对员工不断加强的“道德教育”。

由于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存在上述问题,相当一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形成了因发展过快且无序,案件频发、控制力与发展不相适应而产生大量不良资产,为了解决这些不良资产,又不得不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以“稀释”这些不良资产,而“加快发展”又导致更大的风险这样一种怪异的发展轨迹,从而使得金融杠杆对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支撑经济高效运作的金融基础亦受到削弱。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产生的这些问题,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包括本身体制问题、市场体系问题等等,限于篇幅,在此暂且不表,仅就下述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略做剖析。

从客观原因分析,这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时的产业基础有关。综观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跨国商业银行大都曾经历了从最初主要为区域中小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贸易融资或“自偿性”融资服务,到逐步参与大型制造业及投资项目的融资服务,再到工业资本逐步与银行资本紧密结合,形成以明确的产业支柱为基础的“全国性”乃至“跨国性”银行兼并和业务扩张的过程。虽然嗣后在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在一些国家又经历了一个适度分离的过程,但是商业银行大都仍继续维系着与业已形成的传统产业支柱的紧密关系。由于这种关系,基于其产业支柱的特点,商业银行进而又出现一些功能性分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十分明确的战略管理模式。由此可知,商业银行对产业支柱的依托,对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财务基础、经营特征、专业水准、战略管理乃至经营管理模式,实际上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决定性意义。有鉴于此,对照我国,近年来组建的商业银行,除招商银行外,从建立之初,即面临内无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外有几大银行超大规模强势竞争,生存缺乏基本保证的恶劣局面。在这种局面下,这些商业银行若要生存,除了单纯地以尽快“做大”为主要目标且主要通过对员工的强力激励来实现这一目标外,别无他途。因此,正是这种生存困境造就了股份制商业银行以维持生存为基本出发点的指导思想及由此形成的有严重缺陷的经营模式。事实上,以全国通系统为强力产业支撑组建的招商银行,尽管始于南海边陲的蛇口,却以初具系统竞争力的经营模式迅速发展起来并领先于其他商业银行,或可为此提供国内银行发展的历史佐证。反观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往往从建行初始就一直试图建立自身的产业支柱却始终无法如愿,恰恰就是因为这些银行未能从资本形态上获得工业资本的强力支撑,“省略”了金融资本这个商业银行历史发展必经阶段的结果。

从主观原因分析,我们知道提高银行竞争力需要有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却不知道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来源于专业化的精细分工,反而要求员工成为“复合型”人才;我们知道提高竞争力需要提高银行运行效率,却不知道提高效率必须以更精细的专业化分工结合对新技术的有效运用为依托,反而在权限的“放”与“收”之间徘徊;我们知道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必须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却不知道现代内控是建立在更为精细的分工并将业务流程的内控要求计算机化的基础之上的,反而在不断增加制度和不断提高对员工道德素质要求之间苦苦挣扎,乃至于最终将全面控制员工八小时内外的言行并辅之以日益严厉的处罚,作为“内控”的主要诉求。由此,期望重点依靠制度管理的“制度管人”的良好初衷,由于认识上的肤浅及基于此的管理构架的缺陷,最终却蜕变成了更多地依靠人的主观条件管理的“人管制度”的主观要求。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在新一轮改革中重塑科学、现代的经营管理模式

1.遵循银行发展的历史规律,考虑引进工业资本,以使股份制商业银行取得产业支柱的强力支撑

由前述可知,引进工业资本,以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对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容营造一种良性的经营管理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现实条件看,如果说在以往转轨时期一些支柱性产业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框架之内,相关条件尚不够成熟的话,那么经过近十多年的改革,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代表的石油产业,以宝钢、鞍钢为代表的钢铁产业,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为代表的通讯产业,以联想、海尔、TCL为代表的电子产业,等等,企业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且具有相当大的实力,已完全有条件成为商业银行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而要真正促成银行这种产业支柱的形成,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融合并形成所谓“金融资本”,将是一个无法跨越的历史阶段。

通过这种资本的融合,一方面,商业银行以资本为纽带,可以较为顺利地获得产业支撑,按资本构成形成不同的产业支柱,进而解决银行的后顾之忧,银行有条件将重点和精力从确保生存,转到构建新的科学、现代的经营管理模式上来,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借此解决目前存在的行业专才严重不足,对行业变化导致的风险缺乏掌控能力的困境,大大提高自身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资本融合,工业资本则不仅可能获得更有力的金融基础的支撑,而且也有可能大大改善金融服务的条件,提升资金的使用效能。总之,通过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优势互补,整个经济、金融运行的质量和效率,都有可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当然,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这种融合,也会产生一些可能的弊端,引起一些专业人士的忧虑。如:工业资本的介入可能会影响商业银行做出非专业化的决定;银行决策层无法得到丰富的银行专业经验的支撑;过于紧密的业务关系可能导致风险难以控制,等等。但笔者以为,任何有利的改革举措,都难以避免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这是其一;其二,由于这种资本融合在国际上曾有广泛经验,完全可为我借鉴,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界定和监管制约进行控制;其三,工业资本的进入并不会妨碍商业银行按照监管要求聘用专业团队对商业银行进行专业经营。总之,权衡利弊,像目前这样跳过商业银行历史发展必经的阶段,同时又希望以当前形势的要求来改造现有商业银行的做法,可能遇到的问题会更大。因此,以为商业银行建立产业支柱为目的引进工业资本,对于重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模式,应当是当前新一轮银行改革的一个关键性的战略选择。

2.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依托,以更为精细化的分工为基础,重塑商业银行的内控模式

认真观察一下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可以发现,即便是在一些不成熟、不发达的市场,包括在中国的市场上,这些银行雇佣的也是当地雇员,且对员工也并无8小时之外的监管要求,其基层行却很少有案件或严重的违规发生。与我国的商业银行对照,为何同样的人进了外资银行就变得循规蹈矩?盖在于外资银行建立在精细化分工和全方位计算机管理及操作系统之上的管理模式,使基层的员工很难作案或有重大的违规。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现代银行管理不仅要建立在不准员工违规的主观规定上,更要创造使员工无法违规的客观条件。

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及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上的运用,对于商业银行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从电子计算机的功能上看,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实现整个银行系统即时的信息共享;第二,有助于银行大大提高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第三,有助于银行更有效地监督和控制操作及其他风险;第四,有助于银行为客户开展组合式服务或“一站式”服务,并为银行的业务创新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从西方的情况看,伴随着现代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商业银行,其内部根据风险控制和专业化经营的要求,业务分工日益精细化,成为电子计算机大规模引入的重要管理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西方商业银行设计了以中央会计系统为核心的综合业务操作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反观我国的商业银行,电子计算机的引入,基本是在十分陈旧的业务操作框架中逐步推进的。从以计算机取代算盘,到计算机复制手工操作流程,到形成计算机单项业务的操作系统,到分行一级的综合业务系统,再到总行一级的综合系统,其间由于对计算机和通讯可靠性的疑虑问题、系统兼容性问题、功能不全问题、流程缺陷问题等等,走了许多弯路,且不断重复建设,耗费巨大。而在这一推进过程中,由于业务和技术专业人员互相之间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沟通困难,并未对业务操作和技术从前述四个方面的角度进行重新整合,而是仅局限于相互的迁就,进而使得整个经营管理框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造。由此可知,若要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框架进行改造,使之能够将新技术的引进效能充分提升,首先需要立足于对整个银行业务操作和管理系统的整合,对所有业务的流程进行重新疏理,明确其中需要相互制约及专业分工的各个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厘清岗位设置。然后需要将所有各项相关的制度规定,分解成各个岗位的操作要求与岗位标准,由此形成基本的需求,结合计算机的特点,通过充分沟通,从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功能的角度出发编制相关程序,最终在全行形成一种通过技术达到相互制约和专业化管理目的的新的经营管理框架。毫无疑问,这项工作工程浩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综合性人才的统筹协调及高度敬业的专业人才的协同努力,决非是一项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只要真正有清楚的思路,以一定的实力为支撑,有效组织,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现有的基础上是能够完成这项工作的,也是必须作出努力的。因为无论如何引进战略投资者,企图以此轻易地依靠外资实现这种改造,由于这种系统对于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均关乎“核心商业机密”,因此是不可能的。

3.以新的经营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自上而下的专业化培训、技术评价和考核体系

商业模式论文篇5

对替代能源的需求使生物质能成为全球热点,中国也不例外。众多企业进行了尝试,但投产之后,原料涨价、政策反复、销售不畅、融资困难、产业环境恶劣等问题很快暴露出来。表面上看生物质取之不尽,其实在现有条件下,能量转化效率低、中间成本高、外部性显著,原料“稀缺”的门槛更是难以逾越。而第二代技术仍存在不确定性,生物质能无疑还是一个幼稚产业。 大型国企在资源、技术以及渠道上更具实力,而中小企业目前难以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面对种种困局,政府态度犹豫不决、支持乏力,产业风险很大,短期内,投资者的掘金前景黯淡。 从复兴到狂热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估计,地球上每年新增生物质量约1700亿吨,存储能量3×1021J,相当于目前全球能耗的10倍。中国每年新增有机废弃物约13亿吨,折合3.71亿吨标准煤,另外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潜力折合4.25亿吨标准煤。 毫无疑问,生物质的资源量足够巨大,而更重要的是,生物质是物质型能量源,这一点是其他几种可再生能源所不具备的。因此开发生物质能意义重大,欧盟首脑会议明确提出:生物燃料是唯一可以大规模替代汽油和柴油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的唯一渠道,在美国、巴西、日本等国也高调倡导生物质能源。中国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规划,扶持生物质产业。 产业“大发展”俨然就在眼前,社会各界躁动起来。 地方政府开始“拓荒”。海南省研究打造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贵州各地抢种麻风树;新疆规划种植近万平方公里甜高粱制乙醇。 国有企业积极“圈地”。中粮集团高调收购丰原生化,控制燃料乙醇市场;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纷纷启动麻风树柴油产业化示范项目;国能生物质先后建成15家生物质直燃电厂,获得政府核准建设的项目达40项,等等。 民间资本也不甘落后。2005年5月,从事生物柴油提炼的四川古杉集团在纽约交易所上市(NYSE:GU);2006年6月,同样从事生物柴油业务的福建卓越通过在BVI的离岸公司ChinaBiodieselInternationalHoldingCo.,Ltd.在英国伦敦证交所二板市场挂牌(AIM:CBI) 一个又一个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宣布”投资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进军生物质市场。 一时间,“21世纪生物能源产业迅猛崛起”迅速成为舆论的主旋律。甚至有人拿奥巴马当选总统大做文章,畅想美国政策如何带动中国生物质产业的发展。 窘迫的幼稚产业 尽管理论上生物质是可行的替代能源,但实际应用并不尽如人意。 2012-2007年,许多欧美生物柴油厂的利润被原料价格的上升侵蚀殆尽,不得不依靠政府补贴维持,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 中国的情况更糟,根据《2008年中国生物柴油行业投资价值研究报告》,现有的300万吨生物柴油产能的利用率仅有10%,而在建项目总规模却有至少300万吨。 对生物质的质疑也开始出现,有人提出了生物燃料的“五宗罪”:与人争粮、能效低、环境污染、经济性差、规模不经济。这些并非空穴来风,生物质能开发在原料、技术、政策和商业环境方面都存在问题,额外的能耗和环境污染、乙醇燃料使空气质量恶化、大面积单一作物对生态的破坏等严重的副作用也暴露出来。客观地看,这是一个幼稚产业,大的突破还要假以时日。 对替代能源的需求使生物质能成为全球热点,中国也不例外。众多企业进行了尝试,但投产之后,原料涨价、政策反复、销售不畅、融资困难、产业环境恶劣等问题很快暴露出来。表面上看生物质取之不尽,其实在现有条件下,能量转化效率低、中间成本高、外部性显著,原料“稀缺”的门槛更是难以逾越。而第二代技术仍存在不确定性,生物质能无疑还是一个幼稚产业。 大型国企在资源、技术以及渠道上更具实力,而中小企业目前难以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面对种种困局,政府态度犹豫不决、支持乏力,产业风险很大,短期内,投资者的掘金前景黯淡。 生物质能与风能、光伏的最大差别,在于其原料更加“稀缺”。尽管生物质资源量巨大,但原料获取和转化过程中需要额外投入,导致原料总成本居高不下。 能量密度低

商业模式论文篇6

【摘要题】电子商务

【英文摘要】Therepaiddevelopmentofelectroniccommercerevealsthatourdomesticlogisticpracticeisstillinabackwardstate.Logisticshasbeenaproblemthatneedstoresolveassoonaspossible.Thisarticletriestoanalyzethelogisticsmanagementwithelectroniccommerceanddiscusshowtochooseafittmodeloflogistics.

【关键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logisticsmodel/electroniccommerce/elecnomicsmanagement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商业模式论文篇7

商业模式指的是企业为了持续达到预定的主要目标而施行的运营体制和对所施行的体制进行扩展、利用的全部相关策略的总体。由各个相互支持、共同作用的不同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创新并不只是粗略的分为产品创新、流程创新,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比产品的创新和流程的创新带了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商业模式的创新不同于产品和流程的创新,因为后者是延续性创新,而前者是破坏性创新,它会打破原有的组织障碍,建立出新的标准,发展新的能力,会为企业带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自然也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相对于商业模式而言,高技术与流程创新反倒是次要的,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高技术远远没有商业模式重要,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立足的根本,也是先决条件,而高技术则不然。

2循环经济下企业商业生态的创新策略

循环经济的创新和发展需要从三个重要层次出发:第一,从生产者满足消费者的层次;第二,从企业研发与生产制造或者提共服务层次;第三,企业价值网络层次。从消费者和企业这个构成经济社会的最小单位开始,实现三个层次的全方位循环和减量,从而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型经济。因此,循环经济下企业商业生态的创新策略分为以下三种。

(1)将提品为主转变为提供服务为主从可持续发展来看,提供服务不只是销售产品,而是在经济与环保之间创造出一致性,公司的商业模式不再是引导消费者去购买公司的新的有形的东西。而是相反,在以后生产者永远拥有他们生产的东西,因此,生产者将努力设计可以分解、重新制造的产品,这种方式更加经济。在设计中,生产者将采用标准设计,让一些装备可以便捷更新升级,而不用机器整体报废。在产品使用寿命结束以后,也容易拆卸、综合利用。这种设计通过确保产品给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可以维系与消费者的关系,并且,以低成本来获取成功。

(2)生态商业模式替代生产浪费模式生产过程中的所谓"废品"其实都是不存在的,一个生产流程中的废品放在另一个生产流程中便会变成资源。所有的生产模式都应该是遵循一条闭环生产模式,即:生产、回收、再利用。相比较可以看出,传统的生产模式是一条单线生产模式,即获取-制造-浪费。所以要发展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就是与自然原则相协调的工业系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废品流程的减少上是闭环的,而不是单一线性的,就是减少三个具体的浪费,即资源生产率、清洁的最终产品、再制造与再循环和沉淀;第二,在自然界可再生过程中进行投资,在保持自然资源方面加大投资,同时减少对有损不可再生资源的业务的经营;第三,探索开发利用新能源进行生产,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3)生态共同体替代独立的商业个体循环经济中,一个生产系统的废品可以是其他生产系统的原料,一个企业弃用的市场可以成为另一个企业的新的市场。所以,循环经济提倡协作关系,在企业与行业间形成竞争同时协作的新关系,将生产系统中的资源能源都循环使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企业都切身明白相互之间的命运,形成共同运营的发展理念,真正明白生态系统中相互合作和竞争是同样重要的这个概念。

3结束语

商业模式论文篇8

(一)解决当前商业银行风险性的要求

会计工作的基础职能是反映真实的经济信息情况,所以,在商业银行中会计工作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其经营上的特殊性,以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位置,使得其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整个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得银行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银行化解与防范风险的需求,面对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现状,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降低其经营风险,提高其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数量,保证其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需要对会计工作的模式进行现代化改制。

(二)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展开,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也愈发的激烈,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的提升自身产品的服务和品质,做好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以便突出自身的发展优势。但是由于商业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同质性的,各个银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在本质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商业银行要想有效的提高自身的企业竞争能力,就必须要从企业内部管理以及体制改革入手,会计工作作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更是银行改革的重点内容。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

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已经与国际经济相融合,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施行的会计标准要与国际会计标准相协调,古河国际惯例。该做法既能够帮助外国投资者快速有效的了解到我国各企业的财务基本情况、经营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内在潜力,还能够为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筹集带来便利。

二、改善会计工作的模式,提升其化解与防范风险能力的措施

(一)完善会计工作的管理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会计管理模式还存在着较多的弊端,这些弊端使得会计工作的职能无法正常发挥,导致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都无法体现出来。因此,要统一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模式,实现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集中管理,以便有效的化解与防范银行的风险问题。所谓集中管理,就是在原有的会计管理模式上,实施深程度的会计核算管理。其主要流程为:银行需要在总行对财务会计进行统一的核算,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设置多个负责处理会计信息数据的中心,一个中心的数据核算处理单位要负责多个基层数据核算处理单位。集中管理体制能够使商业银行实现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分离,使得银行总部制定的各项方针指标都能够直接进图基层核算单位,其管理的效力能够渗入到基层之中,保证各分行的会计核算工作都由总行统一管理。这种制度不仅能够防止会计信息、报表等会计数据被篡改,还能够对部分人为伪造的会计数据进行有效的治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同时,这一制度将商业银行的会计部门进行了有效的统一,极大的提高了银行内部会计工作的效率。

(二)加快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当今社会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当前企业建设的重要标准,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模式也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首先,商业银行进行进行会计工作电算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其会计核算的质量和速度,为银行的经营、管理和监管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数据,降低银行的管理风险,提升会计工作管理能力与控制风险能力。其次,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利于银行实施集中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地满足银行会计核算层次上的工作需要。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大对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本投入,从而促进会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培训

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人,在银行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质量高低、数据真实与否的直接决定者,所以,要想改善会计工作的工作模式,就必须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做好相关培训工作。第一,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法规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与职业素养,保证其工作的公正廉洁。第二,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做好会计工作人员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多元化的岗位培训班,全面的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三,加强对会计工作主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主管的业务水平、职业素养以及责任心,同时,在选用会计主管时,不仅要考核其业务水平,会计工作的管理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其责任心、道德素养以及个人品质进行严格考核,从而选出高技能、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才。

三、结论

商业模式论文篇9

[关键词]商业模式 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及市场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产品、品牌、服务等逐渐转向商业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本文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商业模式发展概述

商业模式作为专用术语出现在管理领域的文献中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孔切尔和多托雷(Konczal&Dottore)在讨论数据和流程的建模时,首先使用了 Business Medels一词。在此后的信息管理领域,商业模式被应用于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中。20世纪80年代,商业模式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反映IT行业的文献中。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成为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之后,使得构想企业如何运作这一新“理论”在技术上有了可能性。此时商业模式的内涵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即从信息管理领域扩展到了企业管理领域的更广阔空间。近十年来,商业模式逐渐成为国内外实务界和企业关注的热点话题,相关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国内外学术界在商业模式的概念定义、体系构成及评价方法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较有价值的成果。

据详细统计,在1929年~1999年期间涉及商业模式的文献共计207篇;商业模式作为一个独立领域被研究者关注之后,从国外商业模式研究状况走势来看,国外商业模式研究呈现一种逐步上升的趋势。2000年至2010年,商业模式全文索引篇数已达到5438篇,仅仅2011年全文检索篇数就已达到856篇。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时下学术期刊、报纸,甚至人们日常谈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门术语之一。

二、国外研究现状

在有关模式的分类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分析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上。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阿兰・阿福亚赫博士和瑞士洛桑联邦科技学院科技管理学助理教授克里斯多夫・图西博士(Afuah&Tucci,2000)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与战略:理论和案例》中,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分类:应当将商业模式看作公司运作的秩序,公司依据其使用公司资源、超越竞争者和向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从而获利。因此,应当把商业模式看成是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拉菲尔・阿米特教授和法国枫丹白露大学助理教授克里斯多夫・左特(Amit&Zott,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印度班加罗尔管理学院教授马哈迪温(Mahadevan,2000)则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致关重要的三种流量――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惟一混合体。

加里・哈默尔(Hamel,2000)在商业模式的研究中提出,商业模式应分为四大要素:核心战略、战略性资源、顾客界面和价值网络。在要素之间,由于彼此相互配合的不同,产生三种不同的连接:连接核心战略与战略性资源的配置方式;构成核心战略与顾客界面之间桥梁的顾客利益;构成公司的战略性资源与价值网络之间的公司疆界,这些连接的重点是企业如何赚得应有的利润。

国外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研究有:罗素・托马斯(Thomas,2001)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它认为商业模式是展开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涉及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瑞士洛桑大学学者马格利・杜波森(Dubosson et al,2002)等人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而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麦肯锡公司管理咨询顾问贝因霍克和卡普兰(Beinhocker&Kaplan,2003)强调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直觉和创造精神。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迈克尔・拉帕教授(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并进一步指出,商业模式明确了一个公司需要开展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下游伙伴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类型。奥斯特瓦德等(Osterwalder,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许多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用以说明特定企业商业逻辑的概念性的工具。弗兰克・代尔夫特 (Frank van Delft,2008)认为社会创业组织的商业模式对其价值创造的影响是明显的,商业模式的四个主要构成(客户互动、核心战略、资源战略和价值网络)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创业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其价值创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体来看,国外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商业模式这一领域进行了许多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客观地讲,这些研究并不很成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补充,这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商业模式这一领域,以下对国内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予以表述。

埃森哲咨询公司的研究者王波和彭亚利2002年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的“何谓商业模式?”一文认为,人们对商业模式的理解有三种不同的表述: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企业的运营机制、对运营机制的扩展与利用。他们认为,只有后两者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商业模式。企业的运营机制也就是经营性商业模式;运营机制的扩张与利用,即战略性商业模式,是指一个企业如何在动态的环境中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王波和彭亚利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缺乏理论色彩和深度,也没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西南财经大学罗珉教授在2003年出版的专著《组织管理学》中,研究了“商业模式”的理论架构。罗珉教授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建立及运作的,那些基础假设条件和经营行为手段和措施。从研究的思路上来看,罗珉教授沿用了彼得・德鲁克(Drucker,1994)的公司经营理论的路线,试图对德鲁克的思想进行更进一步地演绎。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能够提出分析商业模式的理论维度和结构体系。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翁君奕教授在2004年出版的著作《商务模式创新》中,通过对企业内外经营环境及平台环境的细分,把商业模式界定为一个类似“魔方”的三维空间,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构成的价值分析体系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意构思和决策的一种思维方法。他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形态有意义的组合。厦门大学程愚博士(2004)认为,企业的全部活动不但是系列价值活动,也是有序的“交易”活动,企业活动可以用“交易――价值”范式做出更一般性的解构,并以此为基础认识商业模式的构成,有望获得更高的理论效率。程愚的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其研究局限于“交易――价值”层面,对构成商业模式的要素和理论维度涉及甚微。

国内其他专家学者关于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南开大学商学院王伟毅博士与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核心研究员李乾文(2005)对商业模式的要素结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商业模式要素的组成结构可以分为横向列举式和网状式两种基本类型,但是不论哪种类型,要素之间都需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这体现了商业模式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东南大学李庆华教授(2007)从技术创新方法和客户导向理念两个维度来考察,认为现实中存在着四种代表性的经营模式,即技术驱动型、需求满足型、市场创造型、模仿竞争型。这种方式是通过逻辑推理构建商业模式框架,再根据框架要素差异区分类别。

学者原磊及其合作者通过对国外商业模式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3-4-8”构成体系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原磊(2006,2007,2008)、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张婷婷与原磊(2008)等,其中“3”代表联系界面,包括顾客价值、伙伴价值、企业价值“4”代表构成单元,包括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8”代表组成因素,包括目标顾客、价值内容、网络形态、业务定位、伙伴关系、隔机制、收入模式、成本管理。

相比较国外对同领域的研究而言,国内研究尚处于跟踪阶段,理论界对商业模式研究远落后于国外,在这一领域还需要多借鉴国外现有的理论,并探讨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论文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 赢利模式 理论

随着广西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电子商务市场的基本形成,电子商务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生产力。但广西电子商务赢利模式具有隐蔽性、模糊性的特点,未能带来普及性实惠。笔者拟结合广西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影响广西电子商务赢利模式构建的因素归类为5个维度,包括决定赢利模式的关键点(三点:利润点、利润源和利润杠杆)和赢利模式的体系结构面(两面:商务面和业务面),尝试构建 “三点两面”的广西电子商务赢利模式。

一、广西电子商务“三点两面”赢利模式理论研究内容

(一)广西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的“关键点”研究内容

广西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的“关键点”包括利润点、利润源和利润杠杆三个方面,其中利润点主要研究广西电子商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以获取利润的产品或服务;利润源主要研究西电子商务企业价值主张的方式和途径。利润杠杆主要研究广西电子商务在运作过程中起到杠杆作用的关键行为。

(二)广西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的的“基本面”研究内容

V西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的的“基本面”主要包括商务面和业务面,其中商务面主要分析广西电子商务企业外部所应选择的交易对象、交易内容、交易规模、交易方式、交易渠道、交易环境、交易对手等商务内容及其时空结构。业务面主要从价值创造结构的规律分析满足广西商务结构需要的电子商务企业内部从事的包括科研、采购、生产、储运、营销等业务内容及其时空结构。

二、广西电子商务“三点两面”赢利模式研究理论需求

(一)价值链理论。本模式将运用企业价值链的基本观点,分析广西电子商务赢利模式中的业务面活动。在广西电子商务组织内部,信用机制、物流体系和支付平台如何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整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支撑商务面的运作。价值链理论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着重强调将生产运营过程看成众多价值活动的有机集合体。该理论由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从价值链主体上看,有企业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强调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正确认知与下游供应商以及上游销售商的关系,可以通过合并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最好的发挥价值链的整体功能。企业价值链也称内部价值链,包括企业内部的基础活动和支撑活动两大类,基础活动与企业的基本业务相关,包括生产、物流、营销、管理等活动;支撑活动是主业务开展所需的辅助行为,包括采购、财务、HR、CRM和R&D等。

(二)商业模式。本模式将通过此理论提炼广西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构建“三点两面”赢利模式的模型。

商业模式,简单的说就是商业组织通过什么形式、什么途径来赢利。具体的说则是以客户需求为前提,对企业内外各类资源的整合模式,包括企业的原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仓储、物流、资金、技术、人力资源、营销、品牌、知识产权等,如何将这些要素以最有效的方式整合,形成消费者不得不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对其他商业组织而言,商业模式的独特性与难以复制性,成为商业模式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于商业模式与赢利模式的区别,部分专家认为这是同一概念不同的定义,而有些专家认为赢利模式是商业模式分析的一个要素。

(三)长尾理论。广西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市场所占比例不高,本模式将用此理论分析广西电子商务的网基种群配套问题和广西电子商务品种数量繁多,单个来看销量不佳的常规产品如何才能拥有广阔的市场的难题。“长尾理论”与“二八理论”是在分析获利通道时相对立的两个概念。“二八理论”早已为常人所熟知,即20%的热销商品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根据该理论,只要我们把人、财、物投入到20%的热销商品的营销中,就能赚到市场80%的利润。但“长尾理论”则反其道而行之,将注意力放到了那80%的非热销商品上,“长尾理论”认为在保证仓储和物流通畅的前提下,那些冷销商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与热销商品相媲美,甚至超过热销商品。“长尾理论”让我们认识到,在网络电商时代,关注那些冷门商品或将成为企业赢利的重要途径。

(四)网络外部性理论。本模式通过网络外部性理论分析如何让广西子商务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如何带动主体更多的参与到广西电子商务中来的问题。网络外部性理论的提出最早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得到完善,所涉及到的内容日益广泛且复杂。简单来说,网络外部性理论是指在任何消费网络中(实体网络或虚拟网络),当消费同一种产品或服务的人数变化时,每个用户从使用此种产品或服务中所获效用的变化。例如,当某一消费者选择是否购买或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他会考虑已有多少消费者购买了该商品或使用了该项服务。当使用某种商品的人数增加时,使用这种商品的消费者所获得的价值也增加,这就是网络外部性的正效应。由于客观条件的改变,也可能会出现网络外部性的负效应。

(五)“钻石模型”理论。本模式将应用“钻石模型”理论分析广西电子商务如何创造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讨论广西电子商务的外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阻碍广西电子商务赢利模式构建的关键因素,如农民素质问题和政府作为问题等。迈克尔?波特将“钻石模型”归纳为“4+2”结构的“钻石”模型。“4”即四大关键要素,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对手,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影响行业的竞争;“2”即机会和政府两个辅助因素。“钻石模型”理论的形成最初是站在国际的高度,来考究一个国家的行业获得发展的原因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什么,钻石模型”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国家的贸易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能力,并不是简单地由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所决定。当前,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的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笔者认为此理论可以延伸应用,可以借签了此理论的核心观点和思路分析一个地区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电子商务赢利模式构建常用的方法

(一)概念化和要素化方法。早前对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的构建主要采用概念化和要素化两种方法,试图通过文字来描述电子商务赢利模式并总结影响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的要素等,但由于学科的交叉性、概念的多维性、理解的多样性等方面的原因,加上无法定量分析影响电子商务赢利模式要素等问题的存在,导致电子商务赢利模式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构成维度划分方法,这也说明对电子商务赢利模式定性研究仍然十分稚嫩,还需要不断建构和完善。

(二)模型构建方法。由于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的驮有院湍P捅泶锏那逦性,学者们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创新和卓有成效的尝试,提出通过模型的方法来表达赢利模式的构建。综合来看,在模型的表达上主要有三种方法:①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模型的模拟仿真,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抽象,即将现实社会中商业模式运行中的关键结点进行抽象,得到相应的变量;二是确定变量间的关系,以便计算机识别;三是运行仿真模型,分析模拟结果,从而为现实的赢利模式构建提供指导。②通过对赢利模式进行分块分析,把具有相同点的因素归为一类,这种方法称为结构化的分析方法,也称为板块化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对于从静态上把握赢利模式十分有益。③在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各个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不同模块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从动态上把握赢利模式的重要方法。

广西电子商务赢利模式构建思路是对影响广西电子商务赢利的因素进行分层分类归并,分析各维度之间内部逻辑关系和空间结构,所以拟采用上文提到的模型方法来,通过结构化表达方法提炼影响广西电子商务赢利模式构建的关键因素,并从“点”和“面”两个角度归类;通过逻辑化表达方法,分析“点”和“面”各维度之间的因果和相关关系,实现模型的构建。

四、结论

本模式的实现,在理论上突破了以往研究的角度和路径,从赢利模式构建的本质出发,研究赢利模式“点面”关系和结构,对构建共性的电子商务赢利模式有指导意义。将为广西电子商务建立清晰可行的赢利模式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有助于广西已经实施了电子商务的企业从现有的利润点、利润源和利润屏障出发,重新审视自身的商务面和业务面,找到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保持原有的优势,以便更好地创造和体现价值,获取利润;同时,对于正处于酝酿阶段的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可以使其更好地了解电子商务的价值,帮助其做出是否实施电子商务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