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写作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9 15:16:32

随笔写作论文

随笔写作论文篇1

随笔不是没有讲究。它篇幅虽短小,但要像麻雀那样,五脏俱全;它形式虽多样,但不能写成“四不像”,要符合文体的基本要求。

1.展示广博的知识。知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我们平时所背诵的、了解的、认识的,都可以归结到知识的范畴。随笔的写作,要求能把自己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恰到好处地融会在文章中。

2.蕴含隽永的哲理。随笔的题材多以个人经历、身边琐事为主,有感而发,以小见大。这里的以小见大,就是要求写考生在借事抒情,夹叙夹议的过程中,蕴含一定的哲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笔虽与散文有一定的区别,但其文章的笔法却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在叙述或描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再现特定的场景。

3.抒写独特的见识。文艺理论家刘锡庆认为随笔一般应具说理的特点。既然说理,抒写独特的见识便是随笔写作的要点。尤其是文艺随笔,是以文学艺术领域的某些现象、观念、理论为写作对象,谈论自己的感受、意见、态度、体会的一种随笔。这类随笔的写作,“独特的见识”可以说是文章的生命。

二、随笔的分类

随笔是把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所感、所论发而为文。随笔之“随”,从时间上可谓随时可写。不拘什么时候,不必如小说那样需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典型形象;或如诗歌那样展开想象、抒感,要有创作上的思想准备。大体来说,随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记叙性随笔。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自己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随笔的主旨是写情见性,它的抒写往往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有时直截了当说出,有时是隐藏在文字背后;描写的往往是人人皆有类似经历的平凡小事,但经过仔细体味后,往往使人发现世俗风情,感悟人生道理。

2.议论性随笔。这类随笔又叫“随感”或“杂感”。所谓“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所谓“杂”,是指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如花月鸟虫、校园风景、读书心得、亲人友人,无不可写。但随笔的重点还是一个“感”字,考生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写到文章中去。

3.说明性随笔。说明性随笔不同于纯粹的说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带有鉴赏的性质,有时则借物抒怀,另有寄托。练习这类随笔,要以精细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事物的特色,笔调轻灵,不刻意为文。正如王国维所说的那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三、随笔的写作技巧

1.创设情景。随笔实际上应在宽泛的散文这个概念之内。画面,也可以称之为场景。随笔的写作一定要注意特定的场景的呈现。因为有场景,文章就生动,读者也便会因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倍感亲切。当然,蕴含哲理是写随笔时要注重体现的。

随笔写作论文篇2

    我请了几个同学下来,得到了这样的信息:1、 学生实在没有内容可写,老是流水帐,没意思。2、作业那么多,没时间写。3、对写随笔厌恶,不想写。4、可能缺乏必要的鼓励。

    在去教室的路上,我思考着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写随笔积极性呢?忽然就有了个主意。

    上课了,我评点了这次随笔的得失,善意地对某几位同学的随笔情况作了批评,又再次重申了写随笔的宗旨: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利用随笔记录自己生活的轨迹,利用随笔伴随自己成长的过程,利用随笔感叹生活的变化,利用随笔描绘生活的美丽。重点是记录,重点是感想,重点是坚持。

    随后,我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说实话,我仿照了教育论坛的管理方法:

    1、  每个小组把随笔质量高的同学聘为版主。版主的任务是评点、挑选、监督本组成员写随笔的情况(但要和学习小组长不重复)。鼓励小组成员写随笔的积极性。指点方法、传授写作心得,并向总版主推荐优秀随笔。

    2、  总版主由语文课代表担任,负责督促、检查版主的工作情况和随笔情况,予以适时评点和鼓励。要求检查分版主的随笔更新状况,经常提醒分版主要出精品,做出榜样。对分版主提供的精品随笔要重新审阅,好的随笔要求学生重新誊写,并张贴于随笔专栏里,供大家欣赏和评论。

    3、  各组成员每两天交一次随笔。经过了第一阶段的随笔写作情况,同学们基本意识到写随笔的重要性,现已进入第二个阶段:不在多,但要保持数量,并能写出比前一阶段水平高的文章。

    4、  定期举行随笔评奖活动。奖项暂设定为进步奖、勤奋奖、传阅奖、优质奖、欣赏奖、精华奖等,具体奖项到评奖时再定,现在只是初定。

    5、  总版主应定期举行版主会议,讨论一阶段得失,设定下一阶段的举措。版主们应互相鼓励,但对工作的得失应实事就是。版主最后的评定由大家一起评定,总版主的工作由各分版主和我评定。

随笔写作论文篇3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笔者一旦圈定了写作的范围或立意,那么交上来的作文将出现诸多“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现象。可是当我要求学生自由创作,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用真情实感表达时,却获得了意外的惊喜:虽然学生们写的内容、篇幅各不相同,可是都有闪光点:真情实感、引人入胜。当然,也偶有拙作,天马行空,不知所云:有的开始是一个立意,可写到最后却偏离主题;有的立意很大,论说很小,虎头蛇尾;有的学生在随笔中反映了自己的彷徨或消极心态,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处于发展时期,如何去正确引导和发挥学生的随笔写作是很重要的任务。

一、让学生了解随笔的范围

随笔一般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这些随笔的不同点是开始都按照各自的文体特征进行描写,但是在文章的后面逐渐趋于一个目的――表达作者的个人思想,总体上属于“万变不离其宗”的格式。记叙性随笔主要是写人记事,一般是体现出生活中不同的风土人情,然后抒发自己在这些人或事中所得到的感悟,揭示生活中的道理。如台湾作家刘墉的随笔作品,在短小精湛之余能很好地表达生活中的哲理及自己的思想;而议论性随笔主要体现出“杂感”或“杂想”的特征,范围较为广泛,可以是揭露时弊或褒扬某种风尚的,也可以是表现风花雪月的,甚至表现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它重点是“感”字,表达的思想可以是开门见山,也可以是曲折委婉道出。如鲁迅的随笔,一般在嬉笑怒骂间就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说明性随笔不同于单纯的说明文,它注重所观察事物的意趣,带有鉴赏的性质,有时则借物抒怀、寄托感情,或咏物言志,通过对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描绘,糅合进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这些特点和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有某些共同之处。

二、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的训练

1.教师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随笔兴趣。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随笔兴趣。在平时的课堂上,可以适当拓展一些与课文相类似的随笔,让学生分析讨论这些文章的独到之处;可以从图书、杂志或网上收集相类似风格的随笔文章让学生欣赏,了解多种风格的写法,从而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和积累素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讨论。这些措施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最主要的是能积累丰富的随笔写作方法。

2.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随笔写作方法。

让学生理解随笔的写作特点:自由灵活、篇幅短小、不拘一格、约束较少,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自由组织、挥洒自如。当然,自由不等于信马由缰、不知所云让读者摸不着方向。在锻炼学生写作随笔时,要求学生尽量写生活中的真情实感,避免矫揉造作或立意偏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地抒发感情和认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优秀的随笔能有效地促进人们心灵的交流,更能打破时空的局限性,让随笔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3.教师需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随笔写作心态。

在实际创作中,总会有积极与消极的作品存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容易受外界诱因的影响。有的学生比较喜欢网络上伤感或凄凉的随笔文学,在不知不觉中也改变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心态,从而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选择素材尽量是有意义的、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的,从而让写作的积极意义能发挥出来。

4.教师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随笔写作习惯。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人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迥然各异,而且个人的习惯也千差万别,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日记或周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日久天长,逐渐会从生活中发掘出值得记录的东西,也能很好地用真情实感来进行随笔创作。很多好的随笔都是在平时的日积月累锻炼中流淌出来的。学生在生活中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注意周围的人和事:从国家大事到生活琐事,从日月星辰到花鸟虫鱼,都是可观可感的对象。多观察、感悟与家长、老师、同学一起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品格爱好,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提炼生活点滴,从细微处品味情感的力量。只有这样,才会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佳作。

三、教师对学生的随笔要进行正确的评价

随笔写作论文篇4

就类属而言,常见的现代随笔可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分,也可以从所表现的内容这一角度去分。文艺随笔中的文艺短评,是从随笔的内容角度来命名的。单从其所使用的表达手法这个角度来看,“短评”的“评”即议论是主要的,所以文艺随笔具备议论性随笔的一些基本特点。

文艺随笔常常不拘一格,形式多样,讲究文采,短小活泼。文艺随笔或展示作者对作品的独特感受,或表达某种新的见解,或谈论独到的美学观点。由于文艺随笔内容的针对性强,文艺随笔的作者常常能既专业又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同时由于他们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字表达能力也使得文艺随笔的篇幅长短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百字,长的几千字。

文艺随笔和其他随笔一样,在写作样式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基本形式。借事说理是指作者着力描写或叙述一件事,不用太多的语言去议论,做点评,而是把事件写清楚,以小见大,指出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文章的结尾往往有个简单的点题。读者通过阅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因为道理寓于事件之中。夹叙夹议是指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触及一点,延伸开去。

文艺随笔既具有议论文的严谨性,又具有散文的形象性。所以,精辟概括、议论形象化是其基本的语言特点。“精辟”是指其语言如黄钟大吕一样能够引发人们理性思考,而且妙语佳句频频出现;“概括”是指文艺随笔的叙述往往有所侧重,是为相应的议论服务的。“议论形象化”是指文艺随笔摆脱了那种板起脸孔教训人的严厉或者干巴巴的枯燥说教,而用这种生动、形象乃至于幽默的议论,较为活泼的笔调来表达观点或说理。

在阅读文艺随笔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重文艺随笔的时代性。既然随笔包括文艺随笔,那么可以算作文学体裁中杂文的一种,而杂文的创作往往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那么,我们中学生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在文艺界反响较为强烈、容易引发讨论的事件作为阅读和写作的素材。

要积累一定的辩证法知识。文艺随笔的作者所写的内容很可能是一家之言,只有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抱着一种批判吸收的态度,整体阅读,辩证分析。不能抱思维定式进行阅读,而是要抱着更多的问题去阅读,这样,你才可能有所收获。

遵循现代文阅读的一般规律。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整体结构,“整体感知――细部探究――重点感悟”是阅读的基本规律。对于文艺随笔来说,“篇首一事(切入点)一议――篇中延伸开去,剖析实质――篇末总结点题”是基本的框架;在论证时,作者使用了正反对比、归谬、类比、举例等方法的局部性的句段则是需要我们详细探究的地方;语言特点等则是需要我们去重点感悟的。

牢记一些基本写法。借事说理是中心写法,往往旁征博引,但也是点到为止,不进行纯议论的深入探讨;整体上夹叙夹议,常常不乏使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阅读训练一

为说教争鸣

――从相声和小品的沉浮说起

赵文宏

现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为什么呢?

我想,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相声在思想性的追求上有些落伍,整体上不如小品的思想性深刻。

按说,相声艺术发展到今天,在艺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了,说学逗唱的功夫和技巧,应该不会比小品逊色多少。小品是舶来品,直接借鉴了西方许多艺术手法,尤其在思想性和哲理性上独领,这是它顺应时代风尚,后来居上的首要原因。

大家知道,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人们的审美层次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往仅仅有趣的艺术形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在追求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追求思想的升华和哲理的启迪,追求“有益的”教诲。这“有益的”,不能理解为政治说教,也不能理解为道德说教,它更多地倾向于知识和哲理,倾向于生活中的真理。

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那些艺术性和思想性俱佳的小品总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值得人们花费时间和精力来观赏,人们在观赏的同时,心灵得到了陶冶,智慧得到了启迪。相反,那些脱下衣裳,光着膀子,显得有些粗俗,仅仅为了逗得观众一乐了之的小品,往往并不能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

有人说,中国人接受了几千年的说教,现在都有点厌烦了,艺术应该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觉。中国人是受了几千年的说教,这不假,但那是什么样的说教呢?违背科学、违背真理的说教,不要说中国人,更不要说现代的中国人,就是外国人不是也同样反感吗?但说教并不意味着就非要违背科学,违背真理,它不要传播科学、弘扬真理、启迪人生的智慧吗?人们心中排斥的,只是虚伪造作无用的说教,绝不会排斥真、善、美的教诲。向往真理,探究生活的哲理,是人的本能,什么时候也不会改变。

这几年,哲理故事逐渐流行于故事刊物之上,为仅仅有趣、出奇的故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重新拉回了大量的读者,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大量的哲理美文,正风行于网络和各种期刊之上,这也是一种佐证。证明人们永远不会拒绝真、善、美的艺术熏陶,不会拒绝有益的启迪。

所以,我愿意为说教争鸣,愿艺术永远不要脱离主题,脱离它该有的思想内涵。

(选自《文宏文集》)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1.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作者认为“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的原因。

2.文艺随笔也是一种议论文,请简单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特点。

4.请结合文中谈到的文艺界的“沉浮”事例,再结合你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举出一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

阅读训练二

“雄文”十议

毛志成

一、“雄”者“男”也,这是最直白、最浅近的注释。因此,“雄文”也可以理解为“男人写的文章”。即使这样的“雄文”,眼下也很稀落。女作家的数量优势或质量优势都有可能把男作家打败。而男作家本人,也大都狂热地写女人女事,而且在情趣和文笔上也逼近“女化”。至此,不妨为“雄文”一哭。

二、“雄”并非只是“男”的同义词。高品位的“雄性”,也并非专指“男性”。雄性作为性格、性情、性灵、形状,或作为豪性、刚性、烈性、正义性、正直性、抗争性,出色的女人往往也具有。因此,优秀的女作家也不乏雄性,也可以写出高品位的“雄文”。写《牛虻》的伏尼契,写《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为《黑奴吁天录》)的斯托夫人,还有写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等豪迈诗句的秋瑾,虽是女人,而写的却是震天撼地的“雄文”!

三、“雄文”是十足的褒义词,而“雌文”却有可能成为贬义词。这是因为“雄文”往往是高品位的男作家之文、女作家之文的总称;而“雌文”却往往专指女人写的“文”,或专喜欢写女人而文笔也女腔女调的男人写的“文”。这样的“文”,眼下大有统治文坛趋势。这样的事,是可喜可贺还是可忧可悲?虽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有一种男人的诗文“只适宜在床头向婆子读哉”,无论如何是没有大道理的。而真正有品位的女读者,往往也厌读之。

四、呼唤“雄文”!呼唤高品位的“雄文”!呼唤确有激浊扬清、警世醒人、扶正祛邪效应的“雄文”!我相信,这样的“雄文”,心地清纯的男女读者都能接受,都能共鸣。

五、“雄文”也有真伪!“伪雄文”往往表现为卖弄大话、空话、假话、死话,兼之吹牛皮,撒大谎,玩词句,搞作秀,抖威风,逞刁耍凶,甚至用文字大搞泼污洒秽,舞腥弄臊勾当,唬人伤人兼之自抬自炫。

六、世上文章若都是“雄文”,没有其他类别的文章(如雅文、闲文、淡文、逸文、俏文、纤文、丽文、艳文等等),无疑会使世界空洞,单调,乏味。但也不过只是乏味而已,未必招惹出更大更多的灾难。然而各式文章都“丰富多彩”,都“铺天盖地”,唯独“雄文”缺席,“雄文”贫瘠,世界非但荒芜,而且势必变酸变腐,甚而使世界趋于污化、恶化,各种悲剧都会日益加剧。

在一切文章中,“雄文”是文之魂、文之骨!

七、“雄文”也需要多姿多彩,而且尤其需要多姿多彩!文坛上若只有一家言、一类言、一种言、一腔一调之言,肯定不成。而且,那样的“雄文”一定是伪文、空文、死文!然而真正的“雄文”本身就意味着生动活泼、五彩缤纷!不过在一切生动中,包含的生动之根只有一条,即“真、善、美”。“善”是根之命,“真”是根之髓,“美”是根之态。一切研究“真、善、美”三元素的学问,必须把“善”视为生命。失去了“善”,一切“真”都有可能变成裸的丑陋表演,一切“美”都有可能转化成对丑陋的粉饰与添彩。高品位的“雄文”,必将是真文、善文、美文的三位一体!

八、“雄文”是最高质量的美文。雄得美,美得雄,突出的特征就是立足于自己善良,热爱善良之人、之事。做事认真,待人以真。而又不忘记对丑恶的人或事予以鞭打、诛伐而又善于扬善惩恶。以德辅智,文必雄,文必美。

九、将文写成“雄文”,源于文气中的正气。将“雄文”写成美文,要靠将文心升华为文采。

十、羊再拱背,不是骆驼;刺猬炸刺,也不是勇物。写文章强作英雄腔,也只会摆出英雄架势,写的也不是“雄文”。然而虎豹无纹,也往往形同羊犬,还是要讲一点“纹”的!纹者,文采也。刚而兼柔,豪而兼重,雄而有文,才能写出名副其实的“雄文”。

(选自《长长短短说古今》)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1.请分别用三个字概括作者所主张的和所反对的创作倾向。

2.作者说“虽是女人,而写的却是震天撼地的‘雄文’”,请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举出一两个事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

3.文艺随笔的创作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请结合文章内容指出本文创作的主要针对性。

4.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十议”的内容。(不超过100字)

5.请结合文章举一两个事例来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参考答案

《文艺随笔的阅读》

阅读训练一:

1.现代相声在思想性的追求上有些落伍,整体上不如小品的思想性深刻。

2.主张多一些有艺术性和哲理性的说教。

3.写作思路:作者先从相声和小品的沉浮说起,指出“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主要在于“思想性和哲理性”上;进而结合时代的发展指出“人们追求‘有益的’教诲”“更多地倾向于知识和哲理,倾向于生活中的真理”,并正反结合举春晚小品的例子;接着论证中外文化都不排斥“真、善、美的教诲”,最后举“哲理故事逐渐流行于故事刊物之上”说明人们理性的回归;最后升华主题。

写作特点:由“相声和小品的沉浮”生发议论,由叙而议,由一件事说到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小见大;正反对比论证相互结合;结合时代特点,举代表性事例。

4.①前几年极热的选秀活动近年渐冷,原因在于人们逐渐趋于理性,而不再是蜂拥而上。②《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宣传得让人目眩的大片“叫好不叫座”;《三峡好人》等低成本电影“不叫好但叫座”,二者对比,反映出人们的审美理性。

阅读训练二:

1.主张:真善美;反对:假丑恶。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秋瑾《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3.当今社会日益物质化、商品化,作家的生活日益都市化,许多男性作家的作品呈现出“女化”、小男人式的风格,我们已经很少能够看到那些黄钟大吕、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了。

4.“雄文”是文之魂、文之骨!真正有品位的女读者,往往也为从性别角度定义的“女化”的“雄文”一哭;从刚性角度定义的许多“雄文”,往往出自于出色的女人。人们呼唤高品位的多姿多彩的集真、善、美于一体的“雄文”!

随笔写作论文篇5

一、随笔训练以及作文教学的现状

对于初中语文随笔训练以及作文教学,相关的教育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对随笔训练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对随笔训练的训练方法以及对作文教学的作用进行分析,得出了较多的理论结论,但是体现出来的实践性和指导性却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学生对随笔训练这一教学模式存在着兴趣不高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随笔训练指导性意见不足,使随笔训练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随笔训练的方法

1.制定随笔训练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随笔训练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内容进行写作方法的制定,防止学生作文写作内容的重复性,保障写作内容的多样化。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年龄和年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建立适当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让学生写关于自然方面的文章,首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再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规定有关自然方面的主题,可以通过摘抄优美语句或者名言警句的形式,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描写。通过这样的训练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2.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确立了作文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应该注重语文写作课堂氛围的营造。通常来说,大多数学生的随笔训练和随笔写作能力较差,与呆板的课堂气氛存在着很大的关系。针对这一影响作文写作的情况,教师应该进行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写作,在平时的随笔写作中去抒发自己的感情,对于相关的写作工具书,在平时的训练中不需要对学生做太多的要求,应该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工具书。另外,要教会学生将写作内容尽量贴近现实,对于篇幅和内容等问题,不需要做太多的要求,应该从全方位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3.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着知识不丰富和社会阅历少的现象。所以在作文写作中,难以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会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将课堂上的好诗句和优美的语句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分享。同时,在随笔训练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扩展,对学生的作文写作素材进行构建,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另外,要告诉学生将优美的语句背诵下来,光靠阅读只能带来浮光掠影的作用,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随笔训练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背诵,在写作时进行应用,减少写作时的思考时间,用背诵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阅读的印象,起到了良好的作文写作效果。

4.对作文进行多样化评改

作文评奖是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步骤,如果该环节处理的好,对学生的作文写作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如果处理不好,该步骤无法取得一定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对作文写作的评奖步骤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有:首先,应该根据学生自己存在的不同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总体训练目标和写作水平进行综合的考量,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将不同时期的随笔训练进行纵向考虑,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进步,使学生能够更加的明确自己,提升作文写作的兴趣。其次,应该建立多样化的评奖方式,采取大评奖和小评奖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随笔训练情况进行综合的讲评,并及时反馈,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随笔训练对作文教学的作用

1.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

随笔训练是提升学生作文写作成绩的关键步骤,可以帮助教师找到合适的作文教学方法,能够扩展学生的作文写作思路,丰富写作的内容,提升学生的作文成绩。随笔写作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将平时阅读中浏览的优美语句积累下来,防止学生作文写作内容的重复性,使作文的语句和内容更加新颖。同时,随笔写作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学生可以随意进行写作,没有束缚性,对学生写作的内容没有特定的要求,可以用简短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总之,学生在随笔训练中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写作没有过多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促进学生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

随笔训练所表达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可以对平时发生的琐事和对事物的感想进行充分的表达,写作的形式自由化,促进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日常的琐事是作文写作的最主要素材,能够提升作文写作内容的真实感,提升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学生在随笔训中对写作素材进行不断的积累,能够促进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

3.与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更加贴切

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对中考进行了改革,而作文又是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传统的命题作文向看图说话和材料作文的方向进行转变,使作文考题更具灵活性,并且考试的内容更加能够贴近生活。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考试的题目划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不能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扩展和写作内容的多样化,会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无法促进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所以,随笔训练这种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物进行记录,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与当前的考试方向和学生的培养方向具有一致性,贴近作文考试的命题方向。例如,当前中考作文考试题目中,涉及到较多的思乡类作文,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可以采用随笔写作中的内容,将日常记录的内容更好的应用到作文写作中去,提升了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学生通过随笔训练,能够更加适应考试的发挥。

随笔写作论文篇6

课外练笔最大的特点是自由随意,学生的写作行为不受时空限制,写作题材不受硬性规定限制,写作思路不受课堂训练左右。无论是在家庭、校园还是街头、上学途中,无论是生活中的重大事情还是心灵深处的细微感触,无论是慷慨激昂还是抑郁悱恻,都可以随笔记下。因所记的均是所见所闻,抒发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因而不会空洞无物,无病。相反,或饱蘸激情一抒到底,或感慨万端欲收不能。再则,由于生活和学习节奏的加快,学生的负担也相应加重,而课外练笔短小随意的特点正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且课外练笔偏重实践,这样既显示了课堂作文训练无法比拟的优点,又对课堂作文训练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明显表现出想脱离父母、教师而独立自主的意识。他们思考人生、社会,关注自身以外的社会百态,总希望找到自认为正确的答案。课外练笔无形中为他们提供了说看法、道疑惑、抒感受的一方阵地,久而久之,不仅锻炼了他们对生活的捕捉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自觉形成的对社会生活深入洞察的认识能力,加强了对是非真伪的辨别能力。另外,学生平日里所碰到的名言警句、风俗民情、优美佳段,也可储存在练笔本里,分门归类,以备作文时信手拈来,真可谓占领课外练笔一方阵地,学生则情有所依,思有所凭,难怪备受学生们的青睐。

生活积累是写作的第一源泉,?积累生活,?可以采取日记式。老舍先生说:“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这不正说明了日积月累的重要。只有持之以恒,才会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村,也才会提高表达能力。当然,一个人的生活是有限的,因而还需要知识储备,这知识积累也可以说是写作的第二源泉。同学们可以摘抄,如读书或谈话中碰到的生癖词悟、名言警句、催人上迸的事例、优美的写景状物的句子、表达细腻感情的句子等。可以写札写,如在阅读书报时,或有感记下自己真实感受、心得、创见和质疑,也可以写短评,就某事或某些言论谈感想,抒情怀,说体会。另外也可采用剪贴的形式或记下某刊物及刊号和名称等等。

凡事有张有驰,练笔也需要随意与定向的训练配合。即教师在教导学生练笔训练时,根据教学流程需要,配合单元教学,提出一些训练要求,如为配合教学要求学生写人物形象评析、影评及读后感,或针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作定向分析探索。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养成习惯的培养,多方引导鼓励(向全班推荐优秀习作,学习园中张贴,给予适时的评语交流等),或由练笔引发讨论,进行课堂作文训练,相辅相成,收到一石双鸟之功效。

“磨刀不误砍柴工”,天长日久地积累素材,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学生作文自然就有了源头活水,动笔之时自然水到渠成。

随笔写作论文篇7

关键词:作文 随笔 训练

学生写作训练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各位仁人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办法。也有许多老师提到随笔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人深有同感,下面结合高中教学实践,就随笔训练谈一些粗浅看法,以为抛砖。

随笔,顾名思义一个“随”字当首,有随时、随地、随心、随意等等。随时随地即言写作不多受到时空的限制,可在课堂、课外,可在校内、校外,只要灵感闪现、情感涌动之时,均可挥笔作文。所谓“随心”,就是可议论,可抒情,可叙事,可说明,方式自由,随心所欲;可洋洋洒洒几千字,可点点滴滴数十文,需长则长,该短则短,随心而动,尽兴辄止。“随意”是指内容无限,主题无定,可以写见闻,可以论时政,可以绘风物,可以抒志趣。“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说透了,随笔就是充分让学生放开手脚,敞开心扉,揽怀天地,畅叙我心。

平时的作文训练,事实上许多老师总喜欢以自己对题材的理解来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好恶去评判学生作文的“优劣”。岂不想,此时我们已以一个成年人的阅历凌驾了一个未成年人的阅历,以自我的内心体验支配了他人的内心体验。这种做法并没有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没有使学生“言为心声”,相反,这种脱离了学生主体、脱离了学生客观实际的作文要求和作法,却带来学生兴趣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

随笔解放了学生,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是更加尊重了新课标基本要求的。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随笔写作更好地实现了“我手写我口”“言为心声”的作文规则,由起初的“为老师写”变成了现在的“为自已写”,而且“自己乐写”,摆脱“强迫”后成为了自已生活的一部分。

自主的随笔排除了束缚,排除了教条,排除了虚假,学生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是对人生点点滴滴的感受,是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是最纯净的“清水芙蓉”。

让学生随笔训练,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老师的指导,也不意味着不再遵循写作的规律,也不意味着一放而不可收拾。随笔作文没有严格受到时间、地点、主题、体裁、字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这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探究、挖掘的时空,鼓励了学生驰骋想象、有话能说、有话敢说。

随笔训练看似无序实则是有序的。在随笔训练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范围内进行。比如在教完一个单元后,可以让学生就本单元的任何一个点滴进行写作:或就某个角度串联认识,或就人物个性判别比对,或就艺术特色模写应用,或就经典语录阐发思考,等等。虽然看似教师给了一定的“限制”,但其实学生“人各有志”,完全可以就着自己的偏好放手抒写,照样落实了随笔之“随”。这样的训练不仅功在作文,而且还做到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再理解和再研究。

还有,在作文的评阅中。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学生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作文评改时,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从字里行间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并及时与其交流,疏通心理,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发展。精彩文章或片段,给学生以宣读,大家共同赏析妙之所在。学生之间还可以互批作文,“一个懂得并善于评价他人作文优劣得失的学生,在自己写作时会加倍的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大到主题、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小到字、词、句、标点,会格外重视,用心推敲。”知他人作文之优,汲取其长,为己所用;明他人作文之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作文的评阅将看似无序的“随”自然地收束到有序中来。

随笔写作论文篇8

论文摘要:随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简要分析了新随笔繁荣的原因,结合新随笔作品着重从题材分类、艺术风格、审美特征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对新随笔的创作特征进行探索性论述。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随笔至今尚无一个得到多数人认可的定义,但这并未妨碍随笔在黯淡多年之后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一股热热闹闹的“随笔”潮占据了各类报刊,蔚为壮观。面对这种悄然而至的“随笔”热,人们与二三十年代的随笔相对应。称之为“新随笔”。目前,与新随笔引人注目的创作实绩相比,随笔的理论建设却贫乏得几近空白。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关注和研究,使得新随笔这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在基本特征、创作特色、思想深度、创作意识、发展趋向等方面的论述多是片言只字,散见于创作谈一类的文字中,没有多少真正令人欣慰的理论成果。固然,理论常常是灰色的,随笔的创作者也会说“走自己的路,不被形形的规范设计所羁绊”;或者说“还不如索性让‘随笔精神’氤氲于混沌之中,不可捉摸又无所不在。时或从作者心底流露笔端的好”。但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真正的理论探讨,除却能帮助引导读者更好地“接受”新随笔之外,对随笔自身的创作和发展也是大有意义的。有鉴于此,本文作者拟就新随笔的创作特征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评述。

首先,有必要对新随笔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文学原因加以简要剖析。与新时期曾经出现的“诗歌热”、“报告文学热”等相类似。新随笔的兴旺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与随笔自身独特的文体特性密切相关。首先,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社会开放、宽容的环境基本消解了昔日那种“我花开罢百花杀”的大一统局面,社会空间能给不同的“声音”留出一席之地。正是在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宽容的文化氛围里,作家们找到了“自我”,不再担忧“我手写我口”的作品会异化为“吾丧吾”的证明。其次,由于当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新现象开放带来的多元认识、多向思维增强了人们选择的迷惘和困惑。带来了认识判断的渴求。这样,随笔正好以其轻松平易而又睿智深刻的特点,承担起了引导人们思想开放之任,由于新随笔的创作队伍构成复杂。新随笔的文体特征尚在形成演变阶段,因此,要想完整、准确、全面地对新随笔的创作特征作出总结可能为时过早。但是,在对新随笔作品分析之后。我们认为新随笔已初步形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艺术特征。

首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到社会变革、世象管窥,小到个人生存感慨、酸甜苦辣,都成为新随笔的“关怀”对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对此。新随笔敏锐地作出反应,并且以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思考为其底蕴,对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存在迅速发言评判。对世态人心的升降沉浮以及现代人形而上的思想迷惘,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思考。换种角度来看,这也是当代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阶层关注社会、思考社会的一种独特方式。如果按照题材内容来归纳,新随笔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读书类随笔。由于新随笔的创作队伍主要是知识阶层人士,特别是人文类知识分子更是随笔创作的主要力量,而读书写作几乎是中国读书人展现自我精神世界的传统方式,所以,读书类随笔就自然构成了新随笔作品的重要部分。值得重视的是,这类大行其道的读书随笔已不再停留于传统的“读后感”模式,“读”常常只是作者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的起点,以阅读为契机来展现作者“自我”才是读书随笔的本质。如王蒙的(从‘话的力量’到‘不争论》,传达的是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认识,而周涛的《读(古诗源)记》,则以新的视角表达了对传统诗歌的阐释,对人生的理解,足以令人回味咀嚼。另外,近年来还有一些随笔名家由读书而写出的系列作品,如费振钟的“堕落时代”系列、丁帆的“江南士子悲歌录”系列和李国文的名人之死系列,都是既有文采,又有内涵的读书类随笔佳作。二是社会随笔。社会随笔以对各类社会现象的评说为主,如果说读书随笔的生成主要由于心灵和书本的碰撞契合,社会随笔则是世象万态在人们思想的海洋里激起的浪花。社会随笔的内容往往是大众都不陌生的现实话题,表达的是一种对缤纷的社会现象理论性的观察、机智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见解。从吸烟禁烟到通货膨胀,从反贪倡廉到道德建设,上自国际风云,下到居家琐事,都是社会随笔述说的对象。由于社会随笔的内容贴近生活,也是普通百姓关注的话题,所以更受到大众的喜欢。如温铁军的《“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通过对“三农问题”进行历史的、理论的深刻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思考的话题。三是思想文化类随笔。有别于社会随笔直接关注“问题”,思想文化随笔则主要抒写当代社会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思考,更多地偏重于“形而上”的思辨。对此,三联书店《读书》的编辑们将其称之为“后学术”或学术性随笔,颇为传神和精当。思想文化随笔展现的是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呼唤和交流,反映着对人生、生命、理想和价值等重大问题的独立思考,因此,本质上思想文化随笔更近似于西方哲人帕斯卡尔等的“随想录”,从而更具有思想、文化价值和个性意义。如韩少功的《性而上的迷失》、叶秀山的《没有时尚的时代》及余秋雨的“山居笔记”系列作品等均是近年来思想文化随笔中的力作。需要指出的是,此类随笔主要展现的是作者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见解,具有浓厚的学术性和思想性。譬如在《性而上的迷失》里,作者以文化人类学、哲学的眼光,对自古至今形形的性现象、性迷失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剖与辨析,表达了作者对“性”的形而上思考。四是生活随笔。生活随笔似随手拈来的抒情性散文,或记人,或写事,或抒写个人喜怒哀乐,常常从我们身边的生活小事入手,主要袒露人生的心灵,诉说生活的感慨。生活随笔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以情入理,浅入而深出,向读者毫不遮掩地展示那个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我”。唐达成《头发的悲喜剧)、王蒙(我的饮酒)和韩小惠(体验自卑》等便是生活随笔的成功之作。

其次,不求雕琢、自然天成是新随笔突出的风格特征。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序文中说:“意之所至,随即记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固目之日随笔”。新随笔尽管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但这种“意之所至”的自然风格却未完全改变。当然,不求雕琢、随意自然决不意味信马由缰,随意而为,优秀的随笔离不开厚实的思想和文学修养,古人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对于随笔的这种风格特征,日本作家石原正明也曾揭示道:“随笔是将所见所闻的事、所言所思的事随心所至而述下……然因其无修饰之故,能见作者的才华与气量,实为很有兴味的作品。”纵观近年来的新随笔作品,其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从心所欲,不蹈袭,不做作的创作特征可以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新随笔自然天成的特点除了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外,还反映在思想内容上不受制于某些“条条框框”的约束,正如随笔名家舒展所指出的:“随笔的天敌是禁锢和做作,随笔的灵感源泉是自由与自然。”如张中行先生的随笔集《顺生论》,以娓娓道来的笔法,绵密自然的论证,条分缕析,推本溯源,运用自己厚实的人生经验和丰富的人文知识,给读者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教科书式”的人生见解,既没有虚张声势,也绝无教条色彩,从文风到意蕴都充满了自然和率性,开人眼界,启人胸襟。与随意自然的风格相伴,新随笔作品也充分展露了作者的性情和写作风格,真正可谓文如其人,绝少干人一面现象。如汪曾祺的平实自然、张中行的严谨古朴、周涛的雄浑崇高、舒展的大胆泼辣等等,既无掩饰,也无矫情做作,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作者完全的本色、真实、自然的灵魂,这也是新随笔所以受到读者厚爱的原因之一。

知性感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新随笔鲜明的审美感受特征。随笔的文体特点不易确定,但在仔细品评过新随笔作品后,我们便不难发现,知性感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成功的新随笔作品突出的审美感受特征,也是新随笔艺术魅力的奥秘之所在。余光中先生在分析散文的知性和感性时曾形象地描述道:“就像一面旗子,旗杆是知性,旗是感性。无杆之旗正如无旗之杆,都飘扬不起来。”其实,我们用这种比喻来说明新随笔的创作特征,也仍是颇为妥贴的。近年来,文学界一方面有人刻意追求“纯粹”散文,一味抒情,陷入感情的沼泽,媚而无骨;另一方面,一些散文以载道说教自居,矜博炫学,读来每每寡淡无味。在这种创作背景下,新随笔摒弃了上述偏颇之弊,达到了感性和知性的有机结合,取得了理趣和情趣的互不偏废效果。当然,在新随笔的具体作品中,感性和知性决不是人为的搭配、生硬的焊接,每篇文章到底是以感性抑或知性为重,还得取决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总体而论,多数随笔作品以理为重,以情济理;也有部分随笔作品以情为重,以理显情正是与这种重于知性而又不废感性的创作特征相一致,新随笔作品自然达到了既有理趣也不乏情趣的审美效果。当然,新随笔所表现出的丰富而深刻的“知性”(理),往往不是依靠长篇大论,或学术论文般的逻辑、推理来加以揭示,而是在夹叙夹议中自然点出,完全是作者思想智慧的自然流露。同时,随笔中的“情趣”与诗歌、抒情散文所抒写的单纯情感也不相同,随笔的“情趣”每每和“理趣”相交融,它所抒发或蕴含的感情常常也不是直露的,而是经过升华或折射的,情难以割裂开理而独立存在。如周涛的《塔里木河》方方的《和平日子的恐惧》等就是新随笔中以情济理的佳作。另外,对于不同秉性的作者来说,其作品知性、感性的重心,情趣、理趣的追求也直接呈现了个性色彩。如周国平的随笔常显哲学的思考,而史铁生的随笔则展露的是人生的精神深处和心灵空间。新晨

最后,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是新随笔的个性品格中越来越凸现和强化的创作特征。就篇幅而论,新随笔作品属于文学大军中的“小人物”。但是,由于适合于表达创作者“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或者说新随笔易于展现知识分子“精神自治”的特点,故而,一批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也自觉地加入到了新随笔的创作队伍之中,加上当代文坛的一批中青年佼佼者,就使得新随笔创作较好地克服了自身的“小气”现象,不仅具有出神入化的文字功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出了沧桑的生命感悟和独特的思想品格,成为一种“智者文学”。如金克木先生的《告别词》,面对日渐老去的生命,以智者的从容达观地吟唱了一曲挽歌。值得我们思考并学习的是这批前辈以耄耋之年,在信手拈来、直抒性灵的同时,却没有因对传统经旗烂熟于心所带来的陈腐之气,相反,作品中时时闪烁的是科学、理性的光芒,是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剖析。在他们的笔下,康德、罗素和孔子、老庄均是活灵活现可亲可敬的人物,绝无陈腐老朽气,只现老辣醇厚味,突出体现了新随笔的价值精髓和思想要义,这从张中行先生的《顺生论》等作品中能得到充分证明。

随笔写作论文篇9

一、随笔训练的几点主要部分

随笔写作形式是自由练笔的形式,所以,其选择的题材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可以实现叙事跟抒情,同时也可以实现现实的议论等,是一种随笔、随心写作的方法。其十分贴近生活,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促使其写作言之有物,同时还具有非常真实的情真意切之感。因为存在自由化特征的随笔形式,促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收放自如。开展随笔训练工作其实质上指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随笔的特点进行系统化地利用,教师需要对学生写作进行有效的,完成学生真情实感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启迪,促使学生针对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实现学生个性语言的不断提炼,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写作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并且促使语文专业素养得到明显的提升班,促使教学活动有效化,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有效地制定随笔训练目标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随笔训练之前,首先需要制定明确有效的随笔训练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并结合学生客观状况,给他们制定针对性的训练目标。比如,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参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事物观察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训练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这种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三观观念的养成,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能够让学生充分激发和释放自身的学习潜力,提升自身的作文写作水平。

(二)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中国有句古话“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优异的写作环境,充分激发他们的文章写作兴趣,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逐步提升自身的作文写作能力。第一,作文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自身较为喜欢的笔记本,用以随时记录自身的所思所想,通过学生对笔记本的喜爱,可以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养随笔训练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的作为写作兴趣。第二,在让学生进行随笔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训练初期注重素材的积累,教师适当布置一定的作业,比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一定的教学内容延伸,让学生在阅读自己文章后发表相应的看法,并进行一定的讨论,让学生共同进步、相互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而且还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素材的积累

素质是写作的基础,素材缺失,写作也便无从谈起。当前,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比较抗拒,是由于他们的写作技巧和素材积累相对比较缺乏。因此,教师要引导广大学生不断精选素材积累,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掌握和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为随笔训练提供必要的素材积累;同时,因为单纯的课上阅读很难满足他们的写作要求,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对自身认为比较经典的阅读部分进行记录,为写作水平的提升积累充足的素材积累。

(四)提高写作要求,激发学生写作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方式和语言表达技巧的教学,会依靠书本或是资料中的文章段落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这就使得学生在对所学习的写作方式和语言表达技巧的训练中对示范段落的模仿程度过高,缺少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的作文不成功。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在随笔训练和写作中要加大对学生写作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将所学的写作方式和语言表达技巧运用到,还要将其在语句中运用做到创新,将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想法加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如课文《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的……草软绵绵的。”其中运用的排比和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将初春中小草刚生长出来的形态表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春意盎然的氛围。借此课文中的学做技巧,教师安排秋冬等有关四季景物的描写的作文写作或随笔练习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仿照《春》中上述段落描写方式基础上进行感动,加入学生自身对秋天中植物、冬天中雪花等物形态的理解,做到写作的创新,激发学生的习作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形成有效的作文评价机制

随笔写作论文篇10

所谓开放性的作文指导,是指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不套用死板的评判标准,而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在学得有关作文知识、掌握作文技能的同时,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氛围,在作文中获得更多的个性张扬和思维发展。

随笔写作教学就是最好的开放性作文指导。开放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开放

随笔写作教学给学生作文“松绑”,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写作心境,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在随笔写作教学理念下,教师制订的目标具有开放性:面向全体学生的写作目标有层次性,面对不同学生的写作目标有个体性,面向现代生活的写作目标有交际性,面对非命题的写作目标有多元性。

二、内容开放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历过的事情有很多。学生熟悉的事物都可以作为写作题材。哪怕是一件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在笔下自由表现。既可以写真善美,又可以写假恶丑;既可以写生活的真实,又可以写合理的想象。社会现象透视、阅读书本随感、影视评论、体坛纵横、思想杂谈、欢乐与苦恼、眼前一瞬、人生感悟,都可以表达于笔端。生活有多宽广,随笔写作的选材范围就有多宽广;生活有多丰富,随笔写作的内容就有多丰富。在这里,思想可以穿越时空,自由翱翔;内容可以涵盖历史,无所不包。写什么,完全让学生自由选择。

三、指导开放

老师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指导学生写作文,唯恐学生 “跑题”,于是一步一步、仔仔细细“手把手”地教学生写作文。而随笔写作教学,教师采用多种指导方式: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但不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用何种观察方法;教育学生写作要有顺序,但不指导学生选择何种顺序写作;指导学生明确题意,但不去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感悟题意;在学生有困难时指导,不让指导成为学生构思的定势影响。

四、写作开放

学生的写作不局限于专门的写作课,学生可以随时写,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时间、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写作。写作也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甚至在社会其他地方,阅览室、电视机厨、床头、餐桌都是写作的场所,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到随笔本上。日记、周记、微博、博客、 随感、书信,喜欢用哪种形式就用哪种形式,完全自愿,教师不作限制。自由选择文体及表达方式,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教师不规定写法,不定框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五、评价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