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规划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16 11:32:00

广场规划设计

广场规划设计篇1

1城市广场概念

《城市规划原理》对城市广场定义为:“广场是由于城市功能上的要求而设置的,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憩、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广场的定义为:“ 城市中由建筑物、道路和绿化带围绕而成的开敞空间,是城市公众社会生活的中心。广场又是集中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的建筑空间。”

《建筑实用大辞典》对城市广场定义为:“城市广场指城市道路枢纽,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空间和人流与车流集散的场所。广场能集中地表现城市艺术面貌和特点,它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是城市规划布局的中心。”

英国学者F・吉伯德在《市镇设计》中对城市广场的定义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体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开放空间。”

从以上所引述城市广场的定义可以看出,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是具有一定功能、配套相应设施、拥有相应内涵的围合开放空间,承担了城市生活的集散、交通、游憩等多方面功能。

2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2.1地方特色原则

吴良墉先生曾经说过:“特色是生活的反映,特色有地域的分界,特色是历史的构成,特色是文化的积淀,特色是民族的凝结,特色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的最集中的表现。因此它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受,心灵上的共鸣,感情上的陶醉。”缺乏地方特色、地方文化的城市广场就是没有生命的作品,没有灵魂的设计。目前,我国的城市广场建设还主要来自政府和商业需要的推动,缺乏转化成不同文化特质空间的外部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改善,城市广场设计的历史文化性必然会为人们所重视。在信息快速交流的今天,任何成果都属于世界,特定地区的文化特点变得比以往更易于为其他国家和民族所理解。从城市广场角度,唯一能够辨别其独特魅力的标志就是地方文化、地方特色的反应与表现,因此,在城市广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文化和生态文化。

2.2整体统一原则

这是城市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条,也是城市广场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条。城市建设分为多期规划,不可能同一时间内全部完成。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大多数的广场按不同的时间顺序兴建,可能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顺应当时的审美情趣,但无论如何,一个城市内的所有建筑物及构筑物设计,都应该相互照应,相互协调,有规则,有秩序,突出整体统一性。

2.3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广场景观的可持续性不仅包括广场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而且还包括其对城市发挥的作用,更包括其对城市生活环境、城市生态安全带来的影响。要使可持续性原则贯穿整个广场设计及建设之中,首先要完善指导理念,其次要坚定建设决策,再次要规范规划管理。在规划设计阶段,科学地配置空间布局,协调人与广场、广场与城市、广场与环境等多方面的关系;在建设决策阶段,必须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保护广场的生命力与多样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4舒适方便原则

无论城市广场是市政的、纪念的,还是休闲的,最终都是服务市民,造福百姓的,所以舒适方便是必须考虑的。越是在开放的场所,人们越是需要有相对私密的环境,越是在大尺度的空间内,人们越是需要满足人体工程学的尺寸,越是在炎热的季节,人们越是需要一片凉爽的天地……,所以,私密、尺度、光照、温度等都会影响广场空间的舒适程度。

广场的建设就是为了集散人群、服务市民,所以广场的步行环境应该没有机动车干扰,没有视线盲区,夜间有足够照明,有可坐,可游的空间,最大化的方便群众。使其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使其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

3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应注重的要点

3.1注重广场功能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是广场的灵魂,只有功能综合、形式多样性,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更多的活动,才能使广场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灵活,对于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人们寻求的是一种能包容更多活动的空间,而且广场是各种年龄结构和背景的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所以它应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具有可塑性的系统。

3.2注重广场空间的比例尺度

近些年,有些政府为了政绩工程,盲目追求全国第一、世界第一,造成城市广场过于空旷或巨大,失去了合适的规模和尺度。过于大型的开放空间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缺乏安全感的,因为人们更喜欢围合而不是暴露。广场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应该多考虑人的感受,正确地确定广场比例,可以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规划设计时应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将大尺度的空间适当划分为若干宜人的小空间,而且空间的划分应该清晰并微妙。整个广场既不能大到独处或人流量少时感到空旷或疏远,又不能小到让人觉得侵犯了他人的私密空间,更不能让人感到压抑和不舒服。

尺度感是人对广场环境所产生的尺度感觉,它不是广场及设施体量的实际大小的数量概念,而是指和人相称的尺度。在广场空间的规划设计中,比例是其自身整体与自身局部之间的关系,尺度是以人的自身尺寸关系与环境设施尺寸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是以人的自身尺寸作为基础,从人的角度来观察事物的尺寸和感受。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必须正确地把握广场空间的自身比例和与人的比例关系。

3.3注重广场的人性化

广场是邻里交往、休闲游玩、休息观赏的主要场所,也是人流疏散、防灾避难的有效空间,广场的环境,应该既可视,又可达,更可用。广场的服务人群大致可分为老年人、青年人、儿童,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布置及安排。

老年人的活动相对比较静,但活动内容却多种多样,像下棋、跳舞、扭秧歌、唱歌、打太极……,因此设计中应该注意空间的独立性、无障碍性、多种选择性、可识别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连贯性。

青年人体力充沛、精神活跃,活动方式也五花八门,设计中应提高场地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场合、不同目的的使用。

儿童活动场地应该首先考虑安全,其次是活动内容丰富,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符合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同时在其附近应该设置家人陪伴滞留的空间场地。

3.4注重广场服务设施的完善

在广场规划中,服务设施的配套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不仅是解决人们日常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广场吸引群众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群众的活动要求和行动轨迹,如灯光布置,应保证没有死角;垃圾桶应布置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附近;坐凳应不单是石坐凳、木坐凳,还可以考虑矮墙、花坛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完善广场的服务系统。

3.5注重广场景观环境设计

广场景观环境设计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都必须满足形式美的规律和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精神追求的不断加强,人们需要美的广场环境,进而在其中活动、休闲。

美作为景观环境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它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观念,改善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培养人的情操,成为广场景观环境创造的更高追求。

广场景观环境在美观上的考虑,对于整体区域的景观营造十分重要。首先,在景观格调上的综合考虑是设计的第一要素;其次,在造型上有意突出或巧妙隐藏是重要的设计手法;再次,综合考虑折旧问题,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或耐久材料是设计品质的重要保证。

4结束语

城市广场是供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它的规划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广场空间对公众的人文关怀,只有把广场与使用者的需求真实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真正有生命力的广场。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出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景观特色,而且也展示出人们的生活状态,成为一种城市生活文化的载体。同时,广场空间环境由于人们的参与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人与广场的相互作用,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著,林庆怡等译.城市形态[M].华夏出版社,2002.

[2](英)F・吉伯德等著,程里尧译.市镇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3]张骏.现代城市广场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

[4]郭恩章.对城市广场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学会年会论文选登.2002,2:60-63.

广场规划设计篇2

关键词:城市市政广场;规划设计;新理念;研究

文章通过阐述城市市政广场的定义与分类,探讨其发展规律和趋势,同时,分析我国市政广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归纳总结出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即人性化理念、生态化理念、景观特色化理念、功能特色化理念等等。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黄石市人民广场的改造与更新设计,总结该市政广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来指导该市政广场改造和更新设计。

1 研究背景

在人类所创造的无数优秀文化成果中,城市也许是人类自身接触最密切、最频繁的成果。城市中的市政广场作为城市形象的代表,被喻为“城市的客厅”,已经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的公共空间,在城市建设与市民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城市市政广场在提高原有场地空间质量及城市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感觉和印象,甚至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与行为模式。

当前我国的市政广场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如广场尺度过大,场所感不强;缺乏人文关怀,对人的心理、行为研究有所欠缺;广场景观缺乏个性,地方特色缺失;广场绿化效果不佳,生态效益较差等。究其原因,还在于规划设计理念问题,没有准确把握现代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因此,通过分析研究现代市政广场的规划设计理念,从人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出发进行规划设计,为现代市政广场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这也就是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之所在。

2 城市广场概述

城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狭义的城市概念是指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和城市空间的总和,即城市是建筑与城市空间的组体。从文化角度上说,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集中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的聚居形式,它综合地反映着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

广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与城市相同的历史。古今中外,关于广场的定义众说不一。凯文·林奇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的核心部位,被有意识的作为活动焦点。它应具有吸引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城市规划》一书中则把广场定义为“城市广场即为城市中由建筑物、道路或绿化地带围绕而成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公众社会生活的中心,是集中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的公共空间”。

今天,城市广场广泛存在于城市空间的各个层面,其形态与类型已远远超出传统的模式,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来分分类,大致可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娱乐广场、建筑物附属广场等。按城市广场的平面组合方式分类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类。

3 我国市政广场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设施条件得以普遍改进,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已成大势所趋。于是,全国兴起了建设城市市政广场的热潮。从城市领导到普通市民,对此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市政广场热”已成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但是在这股热潮中我们发现我国的市政广场建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3.1 尺度过大,空间围合感不强

目前,国内地县一级城市的市政广场,有许多在规划阶段就没有科学地界定过广场的尺度,导致尺度过大,并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

3.2 广场景观缺乏个性

不少城市在建设市政广场时,不考虑城市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特色,盲目攀比,一味模仿,使景观设计趋于雷同,成功之作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决策人或业主常把现成的作品作为范本,重“榜样”、不重创新,功能单一,设施简单,违背了城市环境建设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3.3 广场绿化问题不少

近年来,由于缺乏对人的行为、环境本身、广场生态等问题的考虑,我国的市政广场绿化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以大草坪为主的现象,例如大连星海广场。

3.4 地方传统文化缺失

目前一些市政广场建设者只是照搬外地成功的广场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规划根据,使得市政广场的内容远看似有、近看却无,从而失去地方特色。

3.5 交通与广场的关系处理不善

这主要是针对一些位于道路交叉口的市政广场而言的。这种类型的市政广场对交通干扰严重,且忽视步行化问题,其复杂的路网结构及混乱的车流、人流给人以强烈的心理压力,让游人缺乏起码的安全感,难以产生愉悦、亲切的感受。武汉的洪山广场就是其中一个的典型例子。

4 我国市政广场规划设计新理念

4.1 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的人性化理念

在今天,提倡“以人为本”是人类对自身价值和地位的重新认识和觉醒,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与飞跃。现代市政广场是实现人们交往、休息、娱乐、观赏等活动的重要城市开放空间,其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使人们更方便、舒适地进行多样性活动,要特别注重人在市政广场上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创作出不同性质、功能、规模、各具特色的市政广场空间,以适应不同年龄、阶层、职业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4.2 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的生态化理念

城市生态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市政广场布局中应着意于全面安排园林绿地的内部构成与种植结构,力求提高植物覆盖率;注重体现生物多样性原则,扩大植物种类选择的范围;并对一些植物的抗污能力进行研究,以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水资源缺乏和蒸发量大的城市则应尽可能减少消耗型的水景,尽量利用地形,采用自然水景。

4.3 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的景观特色化理念

每个城市都有其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在我国现代市政广场建设中,除要借鉴国外市政广场建设的优秀经验外,更应立足本国文化和实际情况有所创新。在设计中,应该充分尊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城市特有的空间形态、结构特征,努力创造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市政广场。

4.4 市政广场的功能多样化理念

随着市民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市政广场的功能要求也相应提高。广场应该适应不同群体对公共活动场所的要求,特别是市政广场和综合性广场更是要求能成为多元文化的载体,提供多项活动支持。

5 案例分析:黄石市人民广场的改造与更新设计

5.1 人民广场的区位和概况

黄石市人民广场(图1)位于黄石市团城山开发区核心地段。广场北靠杭州东路,与市政府、市委、新人大政协办公楼为邻;西临桂林南路,与中国银行、人民银行等相邻。广场总面积约为14.84hm2:其中水面1.73 hm2,山体面积1.3 hm2,硬质地面和游路面积3.44 hm2,绿地面积8.37 hm2。

5.2 人民广场改造与更新的背景分析

在黄石市创建部级园林城市的大背景下,人民广场的改造和更新便成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在人民广场增加广场绿量、完善广场使用功能、提高广场生态功能以及突显广场人文特色,不仅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需要,而且更是广场自建成以来广大市民的呼声。

5.3 人民广场现状分析

黄石市人民广场前期规划布局合理,基础硬件设施的施工水平较高,达到了设计预期效果。广场南侧小山的原生态林植被保存完好,生态效益较高,成为广场完美的背景天际线。部分高大乔木移栽后逐渐显现出其景观效应。

与此同时,人民广场在以下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

(1)广场空间过度开敞,绿地草坪比例过大。

(2)广场绿地缺乏特色鲜明的区域性的植物景观空间,影响了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

(3)广场北面绿地的乔、灌木稀少,极大地影响了广场的生态效益。

(4)广场景观特色不鲜明,对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挖掘不够,未能突出本土传统文化特色。

(5)广场植物品种多以常绿树种为主,缺少植物四时的季相色彩变化。

5.4 人民广场改造与更新设计目标

人民广场改造与更新设计设计的目标为:

(1)创造恢弘大气、又具人性化尺度的“都市绿色客厅”。

(2)塑造一个具有亲和力和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休闲生态空间形态。

(3)展示黄石历史文化以及改革开放成就。

(4)塑造一个既能够体现黄石地方特色,又具有时代精神的空间环境。

(5)成为能够体现植物季相变化、调节区域小气候的,生态功能健全的城市“绿色皇冠”上的明珠。

5.5 人民广场的改造与更新构想

5.5.1 广场功能分区的细化和完善。这次改造与更新设计将广场的功能分区细化(图2)为以下几个部分。

(1)中心活动区。以广场雕塑为中心的硬质铺装场地,在保持原有硬化场地不变的前提下增添移动式种植容器,发挥其可移动的优点,根据广场不同活动的需要,分隔出各种不同的空间围合的形式。

(2)生态林荫区。位于广场北面、临杭州路的两块绿地。作为广场主入口侧绿地,由于现状乔、灌较少,缺乏广场入口的屏障效果。改造与更新设计沿游路种植高大乔木合理搭配灌木、地被植物,增强绿地的生态效益。

(3)阳光草坪区。位于广场东南角。本次设计除了增加一定量的乔、灌以及地被植物外,还特意将这块区域划分,组合成人们可进入的草坪区域。允许市民进入草坪区并开展活动、游憩,以增添广场绿地的生气和活力。

(4)小山探幽区。即位于广场西南角的原生态自然山林,现仅用几条登山小路组织游览线路。本次设计在山体的合适区域布置亭、台等园林建筑,补充大量的休闲坐椅,使其成为市民寻幽揽胜的天然氧吧。

(5)滨水休闲区。位于广场东面,有人工湖与磁湖相连。原设计有茶室和浮雕墙,但由于缺少休闲设施,缺乏人气。本次设计在此区域增添商业元素和音乐露天茶座、水吧等,为此区域聚集人气。

5.5.2 广场绿地生态植物群落的补充与丰富。人民广场现有绿地的乔、灌木稀少,绿地缺乏层次,生态效益较差(图2)。本次规划以大规格乡土植物为主,以观赏花木与遮荫乔木的季相变化相结合,形成以常绿植物为基调的绿化空间、层次变化的乔灌草复合植物群落栽植,季相变化的色彩设计。结合引进优良品种、特色品种,科学合理配置开花地被和花木,构成植物品种多样、群落结构多层、景观空间多变、季相鲜明的绿色景观(图4),营造优美宜人、富有个性的植物群落景观,完善广场的生态、游览、观赏功能。

人民广场所需增加的乔木量,按照疏林草地每100m2栽植3株乔木的密度测算,广场8.37 hm2的绿地应栽植乔木约为2500余株。现有乔木约1000株,此次规划共增加胸径20cm乔木树种15种计950余株,小乔木570余株大灌木及球型植物870余株、花灌木及观花地被 13000m2,石头桩景12处。

5.5.3 地方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体现。

黄石作为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城市,无论是其作为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冶炼基地之一的铜绿山古矿遗址,还是其近代以钢铁冶炼为龙头的金属冶炼加工业,无不体现黄石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金属冶炼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人民广场的中心雕塑“过去与未来”正是采用青铜器和现代工业的一些抽象符号来体现地域独特的文化背景。本次设计将广场与人工湖之间自然落差的挡土墙改造为浮雕墙,以成组浮雕的形式展现冶炼业从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现代工业的转变历程,增强广场的人文、教育、游览的功能。同时,在绿地中增加青铜器抽象符号的坐凳(图5),以及刻有黄石本地文化名人诗词的景石,使广场 增添厚重的本土文化底蕴。

6 结语

现代市政广场的价值和功能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化、多样化,从而对市政广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对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理念和实例的探讨与分析,对设计建造成功的市政广场总结出如下优点与特色:符合城市规划要求,选址合理,通达方便,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规模适当,尺度宜人,不求最大,只求最佳;适应市民对公共活动场所的人性化需求,具有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景观生态化是广场发展的重点方向;具有反映地域性和时代性的文化内涵,个性鲜明,景观艺术创作精良,元素构成得当。

事实上,市政广场建设只要切合实际,抓住了市政广场的发展趋势,方法正确,思路合理,“市政广场热”再“热”一些亦未尝不可。当然,这需要领导者、设计者、建设者以及使用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著,项秉仁译.城市意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 王珂,夏建,杨新海.城市广场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建国编著.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

广场规划设计篇3

关键词:塔西广场;规划设计;洛阳

1设计背景

塔西广场是依托于整个瀍河回族区的背景下诞生的。瀍河回族区位于洛阳市东部,是于1957年11月15日正式成立的全国5个少数民族城区之一,素有洛阳“东大门”之称,东与洛龙区接壤,西与老城相邻,北依邙山,南濒洛河。瀍河回族区在2004年前仅仅只有民俗博物馆广场绿地,随着居民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大家对广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塔西广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2003年二广高速洛阳瀍河站高速引线开通时,塔西广场作为配套工程一起建立,于2004年4月竣工并对外开放[1]。

塔西广场位于洛阳市瀍河区,东临塔西烧烤城,西贴焦枝铁路,南靠塔西花园社区,北向二广高速引线,用地呈长方形,东西长250m,南北宽58m,占地21.8亩(图1)。

塔西广场作为“城市客厅”,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人口集散、晨练活动等场所,还兼有美化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活力的作用。

图1塔西广场位

2总体规划

2.1规划构思

(1)总体规划上呼应城市道路机理,承前启后,使广场成为连接道路与民居的景观纽带。同时,利用塔西广场的设计升华了瀍河区的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了洛阳的城市功能,增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2)塔西广场在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和文化需求的前提下,立意改善城市环境,多重效益兼顾,体现了广场的公共性和综合性,折射出当代特有的城市广场文化现象,成为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2]。

(3)塔西广场绿地的设计在满足生态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附近居民的需要,体现园林“以人为本”的精神。通过大片的绿地和设施配置,贴近居民的行为习惯,强化规划设计中的“场所”精神,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设计中要强调服务对象“人”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强调景观延续性、适用性和多样性。

2.2功能分区

总体结构布局可以概括为一心两翼,一心为广场中心的娱乐区,两翼为广场的东西两区,其中西区有一管理区和休闲区,东区有一休闲区和娱乐区(图2)。

2.2.1管理区

广场的管理区主要是广场管理办公室和工具房,坐落在广场的西南处。广场西边为集会场所,人流量大,将管理区设在此处,便于管理。管理区设有停车场,为游人提供停车区。办公室旁设有一长廊,便于过往行人停留歇脚。

2.2.2休闲区

鉴于广场地形狭长,休闲区设有东西两片。东区位于东出口内侧,以两扇弧形的廊架为主,廊架北侧为混播草坪,南侧为微地形。廊架上攀爬紫藤,架下设有座椅,周围种植有丰花月季月月有花,大叶女贞四季常青,红花碧桃娇艳如火,在花架地下可乘凉消暑,近观花远观景,看尽四季变换。西区位于西入口东侧,主要建筑有两个,一为圆形的花架,架上爬满紫藤(图3),周围的铺装和绿地组成一个形似太极的图案;一为红顶双亭(图4),双亭斜向错位,造型别致。周边栽植有连翘迎春春花烂漫,枫杨栾树夏日庇荫。经长期观察,两处休闲区停留人数最多,停留时间也最长。

2.2.3娱乐区

娱乐区亦分为东西两片。东区位于广场东出口,是一半圆型铺装,北侧有成片碧桃,南侧种满丛状大叶女贞,形成半闭合空间,早晨常有老人在此晨练。西区位于广场中心,是整个广场的中轴核心,以圆形铺装为主,和南侧半环形平台形成半合围的开放空间。此处以雪松为背景,面向公路,视野开阔,晚间做为露天舞厅和临时影院,白日常有集会活动。周围的植物配置人性化,南侧种植雪松和法青篱,为塔西花园居民隔音;北侧道路两边以混播草坪为主,配置贴梗海棠等花灌木,使得广场视线通透,主题明确。

图2功能分布

图3花架图4塔西广场双亭

2.3交通组织

塔西广场通过三个主入口和四个次入口与周边道路进行衔接(图5),通过这7个入口对广场内部交通和景观进行整合设置,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三条景观大道和若干节点景观。广场以三条主要的步行景观大道组织主要的人流。其次考虑景观形态,采用以自然为主,与规则相结合的混合式道路布置形式。道路系统线条流畅,曲折迂回,增加了游园情趣。

图5交通组织示意

2.4园林建筑及小品特点

塔西广场属于休闲广场,在现代社会中,休闲广场已经成为广大市民最喜欢的重要户外活动空间。广场的规模不算太大,主要根据附近居民日常活动修建,广场上有亭子、长廊、花架等园林小品,虽然广场面积不是太大,但是这些园林小品的点缀使得广场更有回味(图3、图4)。塔西休闲广场可以让来这里的游人轻松愉快作为目的,因此广场尺度、空间形态、园林小品、绿化、休闲设施等都要符合人的行为规律和人体尺度要求。

2.5植物配置

植物材料在园林绿化中作为观赏、组景、分割空间、遮阴、覆盖地面、防护等素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塔西广场根据园林布局的要求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了雪松、合欢、黄山栾、国槐、银杏、蚊母、紫藤、法青、碧桃、樱花、紫荆、枫杨、桂花、连翘、红叶李、红瑞木、大叶女贞、大叶黄杨、刺柏、白三叶、高羊茅等20多种植物,合理的进行乔、灌、草搭配,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体现植物的季相变化。植物种植采用多种形式,有片植、丛植、对植、孤植等,景观丰富,自然美好。

3塔西广场设计分析

塔西广场建成以来,基本上得到了市民的肯定,但同其他的设计项目一样,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问题在使用当中逐渐显示出来。

(1)广场道路出入口主次没有规划好,设计时规划正北和东西为主入口,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游客主要从广场正北主入口、东北和正南3个次入口进入,这主要是因为附近居民主要集中在正南和东北方向,西方为铁路,北方为绿化隔离带,此方向人流很少。

(2)塔西广场作为高速引线和塔西花园社区的过渡,很多居民经过广场出行,通过的电动车和自行车比较多。但设计时,对其交通功能估计不足,道路多为游园小路,迂回曲折,经常发生压坏路面和人踩小道现象,影响景观效果。

(3)广场措施少,缺乏健身器材、园椅和垃圾箱等设施。健身器材的缺失使得晨练人员少,而且停留时间短。园椅的缺少,导致人流集中在藤架和双塔区,没有合理分流。缺少垃圾箱的话,会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许多。

(4)广场绿地面积很大,但有一半左右为冷季型草坪,而且大树多集中于南部,空间开敞有余,围合不足。围合度的不够,使得景观缺乏层次和深度。

(5)地方特色不足。城市广场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3]。塔西广场位于洛阳回族集聚地,其对面就是塔西清真寺,但是广场设计没有彰显清真特色和河洛文化。

2013年5月绿色科技第5期4结语

城市广场是人群聚集的地方,是整个地区建筑布局设计的一部分,它可以将不同的地区有机地连接起来,给人们创造聚集在一起的机会。塔西广场就为洛阳市民提供了怡情、放松的场地,它让人们从家中走出来,积极主动地互相沟通、交流、娱乐、表演,使现代化生活的人们在工作之余,获得良好的休息和恢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城市空间的形成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文化的积累,是空间关于时间的诠释。城市广场作为一种人为设置的提供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其在城市规划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作为一名规划设计人员,一定要兼顾广场性质上的公共性、功能上的综合性、空间上的多样性、文化上的休闲型,要坚持以人为本、地方特色、效益兼顾等原则,从形象、功能、环境三大要素上全面满足人的行为及其精神需求。本文认真地把握了塔西广场总体规划的原则和全面分析了其所处的环境地理背景和地域文化特点。总结了其设计上的优点,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虽然多多少少还存在着问题,但只要用上述的思维和方法去规划设计,一定能够突破传统概念,不断创新出动人的场景。

参考文献:

广场规划设计篇4

关键词:广场;绿地;景观设计

1 项目概况

该地位于大庆市中心地带,北临市行政中心楼,东西两侧为居住区,四面环有城市干道,交通便利。场地总体呈规则形状,北高南低,整体地形较平坦。周围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现代,各类市政设施齐全,适宜建设市民户外悠闲活动的场所。

2 规划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

在大庆市某行政广场的规划设计中,以“生态化”为第一理念,为市民营造清新优雅的休闲与居住环境的同时,力求为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范例。

城市与自然相容。作为国家园林城市中一个黄金地段,本案努力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和谐与统一。

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相融。大庆市既有历史文脉,又具现代特色。作为市区未来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既承载着历史文化,同时也融合现代生活。

健康与运动相溶。本案设计力求实现适当的运动,自然的生活,充分的交流,这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将实现社区居民从身体到精神的全面健康。

2.1 设计原则

特色性原则:整体设计要突出大庆特色,通过空间组织、环境创造,在绿地休闲空间设计中,着重营造舒适、宽松、惬意的空间意象。

人性化原则:设计中充分考虑人体行为学和心理学,配备齐全的社会公共设施和市政公用设备,强化生活、服务的核心意识,真正为市民提供舒适方便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生态性原则:设计中充分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地物,形成自然舒展、富于变化的开放空间和疏密有序、错落有致的实体城市空间。

3 规划设计

整个广场为满足不同市民群体的需求供分为5大部分,分别是:中心广场区、休闲区、林间漫步区、健身活动区、党政社团区。总体以中轴控制整个广场,各分区有序布置,规则中体现变化,变化中体现和谐,庄重中体现活泼。运用现代造景手法,将人文景观融入自然景观。广场空间力求开阔和大气,以大面积绿化和铺装为主,设有水景、雕塑、建筑小品。结合绿化和景观设施,形成开敞宜人的城市空间环境。在大对称与大秩序的基础上,采用几何线条与色带穿插等手法,形成个性的、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总体格局。

3.1 入口设计

主人口紧邻行政中心,入口区视野开阔,两侧种有高而挺拔的行道树,形成视觉的屏障和视线的收缩。次人口位于广场南侧中心处,呈近似圆形,入口两侧配有水景和大面积的草坪,显得灵动而大气。

3.2 中心广场

中心广场是为市民提供大型集会、表演的场所。铺装形式和绿化分格均以横线条划分,大面积的铺装与大面积的绿化在秩序的组织上,彰显出中心广场的非凡气势。广场周围配有座椅和草地,正中心为巨型变频式音乐旱喷泉,白天跳动的水体与夜晚斑斓的灯光使其成为一个最活跃的因素,是整个广场的视觉中心所在。

3.3 主轴线设计

主轴线连接南北连个入口,远处可延伸到行政中心楼,整个轴线以水景贯穿,起到控制整个景观的作用。主轴两边绿化以彩色模纹作为装饰,像是飘舞的彩带,亦像挥舞的翅膀,为景观添加了亮点。

3.4 其他分区设计

休闲活动区在主人口的左侧,可以作为市民活动的一个空间,设有几个小空间,布置有花坛和座椅等;党政社团区位于主人口右侧,主要开展党团活动及社会主义教育场所,设有报刊长廊;林间漫步区位于次入口左侧,分2个独立空间,此区域植物种植较密,林下设有休闲小路及座椅;健身活动区位于次人口右侧,是广场的健身活动场所,设有篮球场、网球场和羽毛球场地,广场周围设有健身器材,满足不同群体的健身需要。

3.5 植物种植设计

整个广场在植物种植上力求与广场设计相统一,尽量通过植物种植来弱化大面积铺装的硬度感,使人感到亲切。广场的入口和中轴采取行列式和规则式种植,各分区内根据分区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种植形式,体现宁静、活泼、庄重、悠闲等。

广场上有很多大块草坪,在草坪中可用孤植、丛植、群植的植物做观赏主景,位置应选在道路轴线的延线交点处;草坪边缘可用草花或宿根花卉控制转折点,植物配置应注意层次关系及景深效果,可近低远高,或近高(只限落叶乔木或分枝点高的常绿乔木)、中低、远高。植物配置上体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乔灌草相结合,植物与硬质景观相协调的原则。

4 道路系统分析

该广场道路采取2级布置形式,一级道路为景观主轴以及与各分区相连接的分支道路,各分区内道路为二级道路,主要满足分区内功能需要。一级道路要满足同时大量人力通行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大型集会活动,必须满足人流畅通,铺装以花岗岩为主,道路宽度一般5~10m;二级道路是分区内道路,主要满足分区内需要,人流相对较少,且不会出现瞬时高峰,铺装以步道板为主,道路宽度一般2~4m。

广场规划设计篇5

关键词:城市广场 规划设计 空间 特色 原则

一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常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常是公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随着新乡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乡市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十五”期间,新乡市按照营造大城市的要求,向东、向南迅速拉大城市框架,城东行政新区即将建成。原牧野公园由于规模小、设施陈旧、卫河污染等原因,已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新乡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有牧野公园的基础上,沿卫河两岸建设开放式的牧野广场公园。

二 城市广场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满满荡荡,给人以一种千城一面、单调沉闷的压抑感。人在街上走,仿佛井中蛙,难怪有西方友人对中国迟迟不改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画地为牢、自我封闭的建筑风格很不理解,并为之大发感慨。他认为建筑是人们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解放思想能起到目染耳濡的作用。

1、牧野广场的规划建设是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新乡市的经济、城市规模都有长足的发展,环境建设有了明显进步,但与周边同类城市相比相对滞后。目前新乡市人均绿地、公共休闲娱乐场所等指标较低,城市化水平不高。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看,建设一个位于未来新乡市中心区的牧野广场公园是完全必要的。牧野广场公园的建成标志着新乡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将跨上一个新台阶,有助于树立新乡市良好的风貌与形象。

2、牧野广场的规划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新乡市目前的休闲场所从数量、规模、档次上来看已不能满足需要。介于新老城区之间的牧野广场公园的建成,将会极大地改善该区域的环境条件,给群众创造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3、牧野广场的规划建设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带动项目周围沿线开发的需要。

牧野广场公园的实施,环境的改善,必定会带动周围地价的升值,从而带动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 城市广场的类型及绿化特点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1、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这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可重点设计常绿树。节日时,可点缀花卉。为了与广场及周围气氛相协调,一般以规整形式为主,在广场四周道路两侧可布置行道树组织交通,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广场还应有足够的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空间,其绿化特点是一般沿周边种植,为了组织交通,可在广场上设绿地种植草坪、花坛,装饰广场,形成交通岛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内。

2、交通广场一般是指环行交叉口和桥头广场。设在几条交通干道的交叉口上,主要为组织交通用,也可装饰街景。在种植设计上,必须服从交通安全的条件,绝对不可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所以多用矮生植物点缀中心岛。例如广州的海珠广场。在这类广场上可种花草、绿篱、低矮灌木或点缀一些常绿针叶林,要求树形整齐,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较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可设置喷泉、雕塑等。交通广场一般不允许入内,但也有起街心花园作用的形式。

3、商业广场当代交通拥挤,采取人车分流手段,以步行商业广场和步行商业街的形式为多,及各种集市露天广场形式。

城市广场还可以按照广场形态分为有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等,且现代城市广场形态越来越走向复向化、立体化,包括下沉式广场、空中平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等;按照广场的等级可分为市级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和地方性广场(如居住街区广场、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散广场和建筑物前广场)等。

四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珩接和交通联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牧野广场公园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1、广场设计了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

2、广场中设计有坐凳、公厕、电话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有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只有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3、广场的交通流线组织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

4、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二) 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牧野广场的规划设计注重对新乡市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具体的地形特点合理布局,既符合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具有超前意识,又因地制宜,建设以地方文化为背景,以历史人文景观为表现形式的主题文化公园,赋予牧野公园以全新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牧野广场的规划设计利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充分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突出当地建筑特色,植物材料选择上突出本土植物,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

(三) 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即广场与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珩接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

再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重拆、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改善旅游、购物、休闲和人居环境。

(四)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特定的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广场个体:一是要和谐处理城市广场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广场空间意向。应根据市级、区级和社区级合理规划,一般不宜过大,且应分散设置,以取得均匀的城市活动公共空间。二是要合理配置建筑,实现广场的使用功能。三是要有机组织交通,完善市政设施,综合解决城市广场内外部的交通与配置。特别注意空间距离的远近和交通时间的长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广场。既要讲究观赏性,但主要还是要讲究实用性。

新乡市牧野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体现“牧野文化”为主题,在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广场、喷泉、雕塑以及景观小品等园林要素,完美展现新乡市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让人们在享受园林美景的同时,缅怀过去、把握现在、憧憬未来。

广场规划设计篇6

关键词:亚运会场馆;通信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期间,亚运会开闭幕式、各种精彩场面比赛的现场直播和录播,给世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回忆;亚运会的各项比赛和各种保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得到了亚组委和广大人民的肯定。这些,都有赖于全部场馆的通信有详尽完备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通信保障方案得以落实和贯彻。

中国电信是本届亚运会的高级战略合作伙伴,主导了所有场馆的通信规划设计和建设,在原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为本届运动会搭建了多种专网,有ADMIN系统专网、AGIS系统专网、广电专网、安保视频专网、VLAN网络、综合布线临时布线网络、800M集群网和CDMA无线室分、AG程控固话网等,并用上了包括EPON和GPON-FTTH、CDMA-3G无线通信、EPON-WLAN、以太网、VLAN、AG程控交换、ADSL、ISDN等的先进成熟技术,为广大运动员、工作人员、观众等提供优质高效的各种繁多的通信服务。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其中数个专网作概述。

(一)运动会专网(AGIS)和组委会专网(Admin)

广州亚运会的通信主要体现了“数字亚运”的特点。数字亚运”信息系统目标是建立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强大、集成化的能承载比赛管理、比赛成绩管理、物流管理、安全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和服务,实现智能化应用、电子商务、公众综合信息服务、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安全视频监控、应急处理和综合指挥调度、统一新闻、统一信息门户等功能的网络平台。

亚运会信息系统具有10个分系统,分别承载在ADMIN系统专网和AGIS系统专网上,数字亚运信息系统分别承载在两个基础网络平台运动会专网(AGIS)和组委会专网(Admin)上面。运动会专网(AGIS)主要是为管理比赛专用,用来登记比赛成绩,及时计分的。组委会专网(Admin)是亚运会办公的专用网,用作办公、物流、综合指挥调度、新闻等用途。

承载在运动会专网(AGIS)上的信息系统有比赛管理系统(GMS)、比赛成绩系统(GRS)、INFO2010系统和记时计分系统(Timing&Scoring)。承载在组委会专网(Admin)上的信息系统包括组委会办公网络、物资物流系统(LOGISTICS)、指挥调度系统(CDS)、信息系统(IDS)、场馆技术系统和票务系统等。ADMIN光纤专网和AGIS光纤专网,需接入的比赛场馆共53个,非比赛场馆15个;汇聚场馆5个;核心场馆1个。

图1.1亚运agis专网组网方案

图1.2亚运admin专网组网方案

亚运专网采用三层网络结构,Admin专网和Agis专网物理隔离,走不同的纤芯。Agis专网核心层至汇聚层、汇聚层至接入层均是双路由接入,且是不同路径的双路由;Admin专网核心层至汇聚层双路由连接,汇聚层至接入层单路由连接。

核心层核心节点在天河体育中心主数据中心,主要考虑专网网承载的应用系统、视频监控主服务器等主要安装在天河体育中心内的数据中心,各场馆访问ADMIN网或者访问公网的流量,都必须经过天河体育中心;汇聚层根据地理位置和周边场馆数量的多寡,设置五个汇聚节点分别是天河体育中心主数据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白云新城馆群汇聚(广州体育馆)、大学城信息楼机楼、亚运城IBC&MPC;接入层是分布在全市及外市的场馆和非比赛场馆,按照地域不同分别接入不同的汇聚场馆。

每个路由的接入光纤芯数:Admin专网核心层到汇聚层2芯光纤,汇聚层到接入层2芯光纤;Agis专网核心层到汇聚层2芯光纤,汇聚层到接入层2芯光纤。

(二) 安保专网

安保专网是亚运会安保工作信息传输的重要网络,为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和冗余性,全部采用双星型的网络结构,包括核心层至汇聚层、汇聚层至接入层。

各比赛场馆和非比赛场馆就近接入各汇聚点或者公安分局,实现网络汇聚,核心节点设在亚体主数据中心,亚体主数据中心与市公安局通过24芯光纤互联。

四大汇聚点分别是天河体育中心、奥体中心、大学城中心体育场、亚运城国际区,以及各公安分局等。

(1)安保数据网

图3.1亚运安保数据网络图

(2)安保视频专网:

图3.2亚运安保视频专网网络图

(四)媒体VLAN组网方案

亚运会VLAN网络由三层结构组成,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在中国电信马场机楼部署一主一备2台核心交换机,在MPC电信机房、天河宾馆、奥体中心场电信机房、海心沙电信机房各部署一主一备2台汇聚交换机,在奥体中心、游泳馆VALN接入点合计部署6台接入交换机以及1台备用接入交换机,在海心沙部署4台接入交换机以及4台备用接入交换机。

各通讯社在各场馆均能获得10Mbps VLAN专用带宽。各接入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之间通过光纤连接,配置GE带宽,满足各摄影位置接入带宽需求。对于奥体两个场馆,奥体游泳馆和中心体育场的各接入交换机均通过光纤连接到中心体育场电信机房的汇聚交换机。对于海心沙,各接入交换机均通过光纤连接至海心沙电信机房的汇聚交换机。

奥体中心、海心沙主用、备用汇聚交换机以及MPC、天河宾馆主用、备用汇聚交换机均配置GE光口,均通过双路由(每个路由2芯)光纤,直连马场机楼主用核心交换机。MPC、天河宾馆分别通过光纤+光电转换器和网线的方式,连接各通信社接入交换机。通过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对网络进行配置,对各场馆传输带宽进行限制。为各通讯社提供场馆端到媒体接入交换机10M带宽连接。各备用设备配置好数据,加电冷备。IBC/MPC汇聚交换机配置在主媒体中心电信机房(负一层),通过光纤+光电转换器连接至各媒体交换机。

图4.1广州亚运会VLAN媒体实时传输服务网络结构示意图

(六)WLAN组网方案

体育场及副场WLAN无线宽带采用集中控制型AP进行组网,上行接入方式则采用EPON的方式,其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6.1 WLAN接入方式示意图

体育场及副场采用室内AP直接覆盖方式,100mW集中控制型AP作为信号源,AP放置于天花板安装位置附近的天花有维修口或天花属于易拆卸型天花,并需要安装吸顶天线,天线采用外露安装方式,在其所在位置的天花上打一个小孔,供馈线穿过。

场馆WLAN上行采用EPON方式承载,AP上连至ONU,经ODN光网络接入至OLT设备,OLT汇聚后再接入电信IP城域网,为AP接入提供传输通道。WLAN业务与接入网业务共用OLT,占用其FTTH接入PON口,ODN采用1:8分光,WLAN业务与接入网业务之间采用VLAN区分。

连接,楼层交换机与信息点之间用六类线连接,并不超过90米。S9303接入层核心交换机通过广州电信的光缆网汇聚至天河体育中心汇聚机房,汇聚机房再连至天河体育中心亚体主数据机房(MDC)。Admin纤芯需求为:至天河体育中心亚体主数据机房核心节点(MDC)双路由各2芯光纤。AGIS纤芯需求为:至天河体育中心亚体主数据机房核心节点(MDC)双路由各2芯光纤。

(八)结束建议;1.大型活动,如运动会、嘉联华、博览会等场馆群,场馆的建设及通信的规划交付一定要提早,如提前一年至半年不等,越往后拖延会造成各方越被动。2.在成熟的条件下,运营商尽可能运用各种通信技术,提供种类繁多的业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3.对于十分重要的业务,比如现场直播等,需采取采用双路由,设备一加一热备份的方式互为备份,自动切换。

参考文献:

(1)储钟圻《现代通信应用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8)

(2)王孝明,等《三网融合之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广场规划设计篇7

关键词: 小城镇城市广场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Through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small town squar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principles and suggestions on city square design of small towns. As a case study of one city square design in Anhui Province, introduced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local culture ,and how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public environment of small towns with local historical culture and place spirit, guiding by the principles of function diversity, ecology, benefit balance.

Key Words:small cities and towns;square;planning;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城市广场是小城镇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城镇公共生活的中心,也是小城镇空间中最吸引人的场所。建设城市广场可以快速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可以成为保护与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小城镇广场成为当前小城镇建设中一颗重要的棋子。但作为小城镇来讲,与大中城市有着明显的不同,如何在现在的建设高潮中,避免大城市城市广场的弊端,建设有特色、彰显文化底蕴的城市广场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广场的历史变革

“广场”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广场逐渐演变为由建筑物、道路或绿化地带围绕而成的平面开敞空间,是传统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角。作为市民社会生活场所的广场往往布置在城市的中心位置,是城市公共空间布局的主导。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国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会、论坛式的广场,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市民广场”或“城市广场”等特定词汇,但官方举行大型庆典、祭祀、集会等的开阔空间,公众集会、贸易等的开放性场地,都已具备了广场的功能及空间要素。

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引入以及交通工具的变迁,使得中国的城市形态大为改变,在经历了20 世纪90 年代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潮后,从广场的空间尺度、使用性质、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使用效率等各方面因为凸显出的一系列问题而饱受争议。今天的城市广场不再是单一的满足集会与礼仪活动的公共场所,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越来越多的承担着聚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多种功能,居民对广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城市广场已经成为对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起到最直接、最重要影响作用的场所。

二、小城镇城市广场建设中的问题

在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中,小城镇建设越来越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助力,在如火如荼小城镇广场建设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 忽视对小城镇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规模的考虑,简单复制。

各地小城镇广场建设中往往一味模仿大城市,追求大气势、大规模、高档次,造成广场与城镇尺度和风格失调。在规划设计上多采用大面积集会性场地和大面积草坪等方式方法,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势必会使广场产生空旷的感觉,使广场不具备亲和力,

2. 缺乏形态与功能上的整体契合性,定位模糊。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广场会或多或少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如市政、纪念、交通、休闲、商业等等,小城镇城市广场由于用地紧张、城市规模小,尺度小等因素影响,其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在广场建设中,建设者可能会更注重城市形象,使广场更具有仪式性和纪念性,忽视了广场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户外活动空间,这一空间是否符合人类的生活习惯,是否符合人类的行为心理、交往心理和环境心理活动是衡量广场设计是否优秀的最重要标准。所以以人为本是现代广场设计一个需要自始至终贯穿的原则,需要对广场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同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上看,城市广场设计还应该是同周边建筑以及街区在整体形态上协调、在功能上互补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但当前小城镇广场设计上欠缺整体考虑,不论是在形态上还是功能(地上和地下的关系)上都存在不协调的问题。

3. 忽略地方特色,主题不明。

当代广场设计还有一个忽略的环节,就是内涵建设重视不够或意识不够。城市广场的设计者似乎仅仅只把城市广场设计当作一个纯粹的物质空间来营建,而没有考虑到应该给该空间注入一定的历史及文化内涵。千人一面、一哄而上是当前小城镇广场建设的最大弊端。一些建设者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广场的表面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生态格局的挖掘明显不够,广场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不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化的造型,使得广场的内容远看似有、近看却无,从而失去了地方特色。因此,广场设计与建设不应该仅仅把广场建设成为一个以“悦眼”为主要特征的广场,而应加强内涵建设。

三、小城镇城市广场的特点及设计原则

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的城市建设相对缓慢,规划也不完善,因而在城市广场建设方面存在不成体系,空间分布不均衡,人居面积小等多种问题。同时与大城市的发展速度、经济规模、居民的生活习惯、精神需求方面也有很多的不同,小城镇城市广场建设上有自身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1. 功能多样原则

小城镇广场跟大城市相比,具有数量少,规模小的特点,一个小城镇没有条件建造很多功能专一的广场,大多考虑综合功能进行设计。在广场设计过程中,应注重人们对广场的功能需求,考虑广场景观应对不同人群的多方面需求做出积极响应,以满足人们交流、休憩、观赏、集会、散步、晨练、运动等多样化的功能需求,广场因此变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具有可塑性的环境系统。

2.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在保护自然生态、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呼声中,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被提出来并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而加以实施。将自然元素纳入城市空间,生态广场已成为今日城市空间发展必然趋势。小城镇的广场设计应贯彻生态第一的设计理念,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交融的生态空间。

3. 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小城镇的经济实力不如大中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的资金也比较紧张,因此如何使用较少的资金来推动城市广场建设是城市建设者的一个难题,需要在规划层面上尽量引入一些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来促进城市建设。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衔接等方方面面,在小城镇规划不完善的情况下,就更需要我们更有前瞻性的统筹考虑城市广场规划设计。

4.突出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

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环境,在经过历史考验后,积淀下来的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得到大家的认可,人们对之产生深厚的情感,这些就是小城镇特色的本源,小城镇广场则是展示特色的“平台与载体”。只有对区域地形、环境、人文、区位、历史、自然等方面做全面的分析,不断的提炼、去粗取精,确定广场的主题,有目的通过借助广场中景观的造型、色彩、肌理、材料以及空间塑造来表达地域文化和环境文脉,力图创造一个具有清晰可识别性和生后文化底蕴的场所。

四、小城镇市民广场设计实例

面对迅速发展的小城镇建设,如何能站在城市的角度,本着城镇居民平等共享、自由使用为核心的立场上,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笔者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将以安徽省南部某县城市民广场的规划设计为例,通过总体城市设计视角下的项目定位与思考, 以现代生态的眼光,在地域文化、市民生活引导下进行方案构思 ,探索广场设计实践中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人文景观、地方文化,创造局部舒适宜人、富有个性化的、具有地域历史文化气息的小城镇公共环境,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高效统一。

1.整体研究

该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城市总体生态格局可以用“曲水绕群山,城居山水湾”来概括,生态资源特别优越。本项目是位于城市老城区与新区的连接线上,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从用地、高程、坡度、交通、景观资源、可建设范围、周边概况等方面总结出地块的特点是:山青、水汇,地势平坦,车水马龙 。同时通过对城市规划及现状建设情况的分析,也指出区域内城市功能有一定的缺失,缺乏集中的城市特色展示窗口以及缺少市民活动空间(广场、绿地),同时区域内车流、人流多,交通压力大,梳理区域交通,提供疏散空间也成为该广场的功能之一。

2.方案构思

通过在总体城市层面对项目的研究,提出了项目的设计目标,即将市民广场打造成该县的城市名片,形成该县的生态客厅,同时设计地面市民公共活动空间、建筑小品、西南侧山体游园景观、地下二层公共停车场、地下一层商场多个功能区域,满足多元化的功能要求,构造活泼有趣的立体化空间。

鸟瞰图

总平面

3.规划解读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该县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的研究,提炼出该地区主要的特色元素。即茶俗 、禅宗、红色文化以及山水之美融于一体。在方案构成中,综合考虑功能、形象等多种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将这些元素融于广场的设计中。1)将现状山丘及保留植被规划和整理后,再周边结合地形,布置系列特色休闲娱乐景观空间。从半空俯瞰,宛若神仙用的茶壶、茶碗。游客步入半山绿林,穿越”茶碗”之中,好个悠闲自在。规划中以此构成手法,寓意县城与茶文化的关系。2)中心广场景观构思,出自禅宗始祖达摩大师传法给二祖慧可时的一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隐喻县城与禅的关系。3)本县是生态游,养生游,红色游胜地。地块西北角规划有星级酒店,希望从五湖四海来的朋友都能下榻至此。在宾馆造型上也考虑到了相依相偎的寓意。酒店裙房采用覆土草坡,与南部小山遥相呼应,人们既可闲谈交友,也可俯瞰广场的别样风情。4)设计采用回环蜿蜒的带状开敞空间寓意山中清流,将“茶”(山体),“禅”(广场)和“缘”(酒店)三个主题串联,既紧密地联系了功能和空间,还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高山流水的热爱。

通过整体研究,我们还确定保留用地范围内部的山体,通过覆土、绿植等手法,适当的将建筑与山体融为一体,与山水城市的格局相呼应,同时也扩大了广场的绿地覆盖,增强了城市中心的绿核功能。

在整体开发上,在对区域的交通、经济发展研究后,指出用地紧邻位于城市商业区和新建居住区的包围中,商业开发优势明显,规划北部的酒店,适当的开挖地下面积,建设地下商场,通过合理的引导人流,促进商业空间与环境的互动,增强了区域的商业活力,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使其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县市民广场的设计,深刻体会到区域生态格局、地方文化对城市广场设计的形成起着举足起重的作用,我们要通过共同的努力,按照科学的方法原则,塑造与人们生活相容共存、和谐舒适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外国建筑史(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 [美] 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 林庆怡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广场规划设计篇8

关键词:城市建设广场建筑规划设计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一、城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呼唤城市广场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满满荡荡,给人以一种千城一面、单调沉闷的压抑感。人在街上走,仿佛井中蛙,难怪有西方友人对中国迟迟不改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画地为牢、自我封闭的建筑风格很不理解,并为之大发感慨。他认为建筑是人们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解放思想能起到目染耳濡的作用。可喜的是在广州率先引进世界兴起不久的新潮流、新模式——广场建筑,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市场经济新时代,为广州迈向完全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谱就新篇章。这很值得各地城市学习和借鉴。

建筑添上“广场”二字,意味着向传统建筑的深层次挑战。建筑设计专家如是直言:过去的建筑总是沿着建筑红线、边线垒墙造屋,自己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建筑是绝对主体,它给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线条、颜色,给人以一种无名的压抑感。而广场建筑向人们展示的则是一派全新的景象,走出了一条环境设计取代建筑设计的新路:在同一环境里,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有亭台楼阁、有主体广场、有主次道路、有绿树草坪、有喷泉水池,它们交相辉映,和谐雅观,房屋在广场建筑的总体环境中仍然是主角,但它仅仅为其一部分。广场建筑在设计上,要求融古典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手法为一体,融民族特色与异域风情于一炉,尤其是在外墙装饰上,要采用多种装饰材料和技术,如马赛克或花岗岩饰面、玻璃幕墙、绿色生态墙相结合,打破现在流行的饰面材料单一、一统到底的建筑外观,做到既庄重又典雅,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相得益彰。

巴黎人以巴黎为自豪,因为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除监狱和公墓外,一切都是完全开放式的设计,人们能够充分共享阳光下的空间。勿容置疑,广场建筑能在宏观上引导城市建设,又能在微观上调节人们的情趣。一位建筑设计专家颇为自信:广场建筑将会风行一百年。

建筑水准的高低是城市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城市广场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硬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也耸立起一大批令人瞩目的高层建筑。然而,这些建筑或因场地有限,或因资金不足,或因设计风格的不同,或多或少与完全意义上开放式的广场建筑在观念上有区别。相比之下,开放的建筑更显得文明与进步。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城市寸土寸金,留那么多广场岂不浪费?或云:建几十层甚至上百层的建筑,有那么多资金和相应的技术吗?其实,这些都不成问题。如广场主体建筑向空中发展,地盘自然也就宽了;再如只要政府发挥好统筹协调职能,把众多的建设单位、房地产公司和广大市民手中的闲散资金融合起来,把国土规划、设计、建筑力量综合利用起来,就能刮起城市广场建设的旋风。让我们的生活空间亮丽起来,多一点绿树红花,多一点蓝天白云。

二、城市广场定义及其分类

(一)城市广场的定义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既有政治和历史意义,又有丰富的艺术面貌,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上海市人民广场是市民生活、节日集会和游览观光的地方。

1、古代城市广场

“广场”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空间最大程度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单独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国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会、论坛式的广场,而比较发达的是兼有交易、交往和交流活动的场所。《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对市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规模都作了规定,而且这种城市规划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唐长安是严格的里坊制,设有东市、西市。宋代打破里坊制,出现了“草市”、“墟”、“场”和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等。元、明、清则沿袭了前朝后市的格局,街道空间常常是城市生活的中心,“逛街”成为老百姓最为流行的休闲方式。

2、现代城市广场

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商业广场成为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今天,人们提及“城市广场”,浮现于眼前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广场(以正方形为主)的形象。目前全国城市广场建设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这类广场,因为它们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总之,城市广场具备开放空间的各种功能和意义,并有一定的规模要求、特征和要素。城市中心人为设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动的一种开放空间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特征;围绕一定主题配置的设施、建筑或道路的空间围合以及公共活动场地是构成城市广场的三大要素。只具备特征而不具备要素的,如单纯的绿地或空地,或只具备要素而不具备特征的如仅供某一商住区或建筑物使用,出于商业目的而冠名为“××广场”,则不应纳入城市广场范畴。

因为城市广场兼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广场布局应作系统安排,而广场的数量、面积大小、分布则取决于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广场功能定位。可见,城市广场是指城市中供公众活动的场所。

(二)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1、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这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可重点设计常绿树。节日时,可点缀花卉。为了与广场及周围气氛相协调,一般以规整形式为主,在广场四周道路两侧可布置行道树组织交通,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广场还应有足够的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空间,其绿化特点是一般沿周边种植,为了组织交通,可在广场上设绿地种植草坪、花坛,装饰广场,形成交通岛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内。

2、交通广场。一般是指环行交叉口和桥头广场。设在几条交通干道的交叉口上,主要为组织交通用,也可装饰街景。在种植设计上,必须服从交通安全的条件,绝对不可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所以多用矮生植物点缀中心岛。例如广州的海珠广场。在这类广场上可种花草、绿篱、低矮灌木或点缀一些常绿针叶林,要求树形整齐,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较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可设置喷泉、雕塑等。交通广场一般不允许入内,但也有起街心花园作用的形式。

3、商业广场。当代交通拥挤,采取人车分流手段,以步行商业广场和步行商业街的形式为多,及各种集市露天广场形式。

城市广场还可以按照广场形态分为有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等,且现代城市广场形态越来越走向复向化、立体化,包括下沉式广场、空中平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等;按照广场的等级可分为市级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和地方性广场(如居住街区广场、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散广场和建筑物前广场)等。

三、广场的大小和周边建筑的规划设计比例

1、城市广场的面积。城市广场面积大小的确定,一般来说,城市大,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也大;城市小,市中心广场也不宜规划得太大。片面地追求大广场,以为城市广场越大越好、越大越漂亮、越大越气派,那是错误的。大广场不仅在经济上花费巨大,而且在使用上也不方便;同时,广场尺寸不宜人,也很难设计出好的艺术效果。城市广场尺寸太大会缺乏活力和亲和力。维特鲁威说:“罗马广场的尺寸应适应听众需要,否则场地会不够用,听众少的时候场地又会显得太大。所以这样来定广场的宽度就可以了:把长度分成三份,两分之长作为宽度。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长方形,排列方式也更适合与游览观赏的目的。”故此建议:小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2公顷,大中城市中心广场面积在3.0~4.0公顷,如有必要可以再大一些。至于交通广场,面积大小取决于交通量的大小、车流运行规律和交通组织方式等;集会游行广场,取决于集会时需要容纳的最多人数;影剧院、体育馆、展览观前的集散广场,取决于在许可的集聚和疏散时间内能满足人流与车流的组织与通过。此外,广场面积和应满足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绿化种植、公用设施等。观赏要求方面还应考虑人们在广场上,对广场上主体建筑有良好的视线、视距。在体形高大的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应地配置较大的广场。

中外著名城市广场面积比较

国别广场名称面积(公顷)

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39.6

大同红旗广场2.9

太原“五一”广场6.3

天津海河广场1.6

郑州“二七”广场4.0

外国庞贝城中心广场0.39

佛罗伦萨长老会议广场0.54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1.28

巴黎协和广场4.28

莫斯科红场广场5.0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广场0.60

意大利罗马市政广场0.40

美国纽约济克非勒中心广场0.60

2、城市广场与周边建筑。广场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尺度首先要说是没有定式的。例如,天安门广场的宽为500米,两侧的建筑,如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高度均在30~40米之间,其高宽之比约为1:2左右。这样的比例使人感到开阔。但由于广场中央布置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喷泉、灯柱、栏杆、花坛、草地,特别又建立了纪念堂,丰富了广场的内容,增加了广场的层次,使人并不感到空旷。一般来说,广场四周建筑物低,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周建筑物高,处于高宽比1:2左右时,广场更显得有内聚感。此外,广场四周建筑物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广阔、通透;广场四周布满,广场显得封闭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等,是举世称颂的佳例。总的来说,大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应有较大的比例尺度,小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宜用较小的比例尺度。

四、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珩接和交通联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1、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

2、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只有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3、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除交通广场外,其他广场一般限制机动车辆通行。

4、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如飞珠溅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二)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三)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即广场与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珩接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如某市火车站广场由于规划不合理,结果造成交通拥挤、排水不畅,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满天,环境污染严重,市民怨声载道,游客望而却步,极大的损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重拆、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改善旅游、购物、休闲和人居环境。

(四)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特定的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广场个体:一是要和谐处理城市广场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广场空间意向。应根据市级、区级和社区级合理规划,一般不宜过大,且应分散设置,以取得均匀的城市活动公共空间。二是要合理配置建筑,实现广场的使用功能。三是要有机组织交通,完善市政设施,综合解决城市广场内外部的交通与配置。特别注意空间距离的远近和交通时间的长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广场。既要讲究观赏性,但主要还是要讲究实用性。

为实现城市广场的社会功能、环境和景观意义,应对城市广场中的建筑物和广场周边地区进行合理管制,结合开发成本、环境品质和使用效果综合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等指标,保持整体空间的和谐。要明确制定鼓励投资者开发兴建城市广场项目的政策和措施。同时也要严格把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编制程序和审批过程。“”版权所有

要切实实行规划城市专家咨询,实施规划群众参与,规划监督法制手段、专业队伍的城市规划控制机制。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过程应充分体现公众参与。城市中心广场的规划设计审批,应组织专家论证,并须对公众意见进行全面审议和合理反馈。城市广场的使用应确保其公共性,政府要站在督导的立场,监督实施,加强宣传,让市民协助政府共同进行管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刘福智·《园景规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234页。

[2]洪铁城·《城市规划100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第158页。

[3]罗苑龙·《关于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几个注意点的探讨》,中国工程咨询网。

广场规划设计篇9

二十世纪中叶,城市体育公园在全球快速普及与发展,从初期的在城市普通公园中设置一些简单的体育设施开始,到今天开始关注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绿色空间需求,不仅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而且还充分考虑到了城市对绿化空间的需求。

邯郸体育公园以体现生态环境功能,服务全民健身为设计原则,在整体选址和规划中,以促进体育运动、体育历史文化和城市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突出城市体育公园以人为本、体育运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

项目概况与现状分析

1.地理位置

邯郸市体育公园位于邯郸市南部五仓区。东至邯山街,南至水厂路,西至浴新大街,整个项目净用地面积22890平方米。南北最长处约83m,最宽处约99.4 m,东西约264m,整个设计场地地势较平缓。

2.现状分析

该体育公园位于五仓区内,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选址东临邯山街,南临水厂路,西临浴新大街,公园的南北两侧均为建设中的赵都新城,西南为建设中的阿尔卡迪亚,为体育公园提供了大量的人口来源,同时也为居住区提供了良好的健身娱乐场所。

规划理念及布局构思

1.规划理念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强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结合邯郸本地市民活动特点,借鉴发达城市体育公园规划经验,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场地建设条件进行设计。本次体育公园规划以健身活动场地为主,辅以生态造园,展现出一个充满运动活力、生态休闲的空间,让市民体验健身的乐趣和回归自然的舒适感觉。

2.规划布局

整个体育公园以轴线方式展开功能与空间布局,形成所谓“一轴、一带、四区”的整体框架。

“一轴”:以入口广场为起点到儿童活动场的雕塑为终点,主要景观节点有入口广场、喷泉广场、下沉广场和儿童活动场,形成了一条主要的景观轴线。“一环”:指公园内的环形百姓健身塑胶步道。“四区”:分别为场地运动区、广场活动区、休闲活动区、场馆活动区。

“一轴、一带、四区”构成了整个体育公园设计的主要内容。

总体空间规划设计

1.室外专业运动区

在体育公园的内部共设置了五人制足球场1个、篮球场3个、健身器材活动场地1处、门球场1个、乒乓球台14个、网球场2个、排球场1、踺子场1个、轮滑场1个,儿童娱乐场1个。

2.入口广场

半圆形的主入口广场,位于主入口的北部,该广场不仅是公园与城市道路之间的缓冲区域,而且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

3.下沉广场

下沉广场位于整个设计的中心地带,广场上的旱喷泉是又是整个公园轴线的中心点,在广场周边还设有许多休息座椅。

4.儿童活动广场

儿童是这一功能分区的主要使用者,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该功能空间的特殊性与安全性,在广场的西侧设有儿童游乐场,在游乐场内设置了供儿童游乐的游戏设施,东侧设有供儿童游乐的沙池,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儿童的需求在儿童活动场的北侧设计了家长休息区,提供给陪同的家长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5.中老年活动广场

中老年人是该公园的主要使用者,所以我们专门给老年人留出了一方天地。

6.休闲文化区

太极文化发源于邯郸永年,在文化上提取“太极”这一主题,立在突出该设计方案的文化性,在太极文化广场的中央设有以太极为主题的运动雕塑,与体育公园的主题相呼应。

道路交通规划

公园主要采用自然环路与规则式相结合的路网体系。全园路网分为主要园路、次要园路、机动车行道、百姓健身步道四个等级。

公园的主要园路,贯通全园并联系轴线上主要景点,可通车,方便公园管理施工和消防。次要园路为连接各景点的纽带,以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根据景观需要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铺装材料和铺装形式,如红石板、透水砖、沙石等,宽窄不一,曲直相济,园路多变,生动而有活力。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作为体育公园,绿化规划设计在整个环境规划设计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整个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该公园的植物配置上充分考虑到季节的变化,使乔、灌、藤、草、花合理配合,形成三季观花、夏秋观果、冬季有绿、季相丰富的特色景观。

结束语

广场规划设计篇10

关键词:综合物流园;规划

引言:在当代的经济大潮之中,买方市场逐渐形成,而商家所要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手段增加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关注度,进而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其中,舒适的商业环境很重要,在购物过程中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催化和促进作用,使消费者感受到购物的乐趣,并享受在购物之中。

一、项目定位

广佛肇空港物流综合园围绕肇庆高新区产业发展及广佛肇一体化的物流市场需求为基础,以空港物流为载体,国际采购交易、电子商务、物联网、物流总部商务为依托,建立集展示交易、仓储配送、商务结算为一体的空港综合物流园区,形成立足肇庆高新区,服务广佛肇,连接珠三角地区物流服务网络,促进广佛肇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融合,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997.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89.12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4、《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5、《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10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7、《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

8、《肇庆高新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求》

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划(GB50045-95)(2005年版)

10、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11、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2、汽车库建筑设计(JGJ100-98)

13、自动喷火灭火配置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二、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江大道,项目基地位于肇庆大旺国际汽车场以东,南面是大旺海关检查站以及是北江特大桥。规划总占地174340平方米,地块内计算容积率建筑总面积为212507平方米,建筑密度为35%,容积率为1.22。

依托有利的交通,地理等优势,肇庆地区近二十年来外向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国际物流服务的强劲需求,迫切需要能与国际接轨的、综合性强的物流服务。由于历史原因,肇庆市对外向型经济向深层次发展,沿海经济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肇庆正在成为许多跨国公司重要生产基地、采购基地和分销、研发基地。该项目的建立极大地满足肇庆对外向型企业物流高效运作的需要,促进对外招商引资和肇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产业升级。

三、总体规划布局

地块呈不规则的梯形,在总体规划上将按照物流综合园的功能要求设置,根据各自的功能要求与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总平面的规划与设计。归纳为一园;四区;六中心。

一园:广佛肇空港物流园。

四区:即四大功能分区,包括总部商务功能区、国际采购交易功能区、航空物流功能区、后勤服务功能区。

六中心:即园区重点发展功能,包括展示交易中心、总部商务中心、物联网示范中心、航空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公共外库中心。

建筑立面造型在整体园区平稳形象中寻求变化,且高差变化错落有致,避免这种一线形布局带来的单调感,并且为肇庆大旺大道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建筑风景。

1.功能布局

在园区内规划一条道路南北贯穿场地,把场地分隔成东西两大片,在场地西侧即临近大旺大道一侧为物流展示交易办公区、总部商业办公区与后勤服务区。区内按照功能要求规划设计有物流展示、交易功能建筑以及高层总部办公楼,为物流展示交易提供一流的成熟平台。

后勤服务区规划设计可满足一定人员的生活居住需求,优美的居住环境也更好地美化物流园区内的景观环境。

区内东侧为物流仓储配送区,区内集中布置大中型货车停车场地,有效组织了场内物流交通的流线,围绕停车场周边按照仓储标准布置仓储仓库、冷库与轻加工用房等,流程简单明了。基地交通规划规整有序,功能服务配套上相互呼应,整体物流园区效果也是错落有致。

物流三大功能块在总图布局里呈现出三角形式的功能联系形式,如此布置能合理安排园区的交通,并能达到各功能用房之间的紧密联系。

2.道路交通系统

基地西边是60米宽的城市道路,南边是40米宽的城市道路,基地内靠展示交易区一侧设有9米宽道路,方便地下停车库的车辆进出与疏散商业大量人流。广场设置的基地的西南角,通过与物流展示交易区的结合,形成基地的主要步行出入口。物流仓储配送区为基地交通最为繁忙的地方,为此设置了2个出入口解决该仓储配送区的交通问题,一个位于南侧,面向场地规划路,一个位于东侧,面向滨江路。行人和车辆通过具有高差变化的广场和人行道路实现分流。另外,各功能区还分别设置了各自出入口,行人和车辆均可方便快捷地到达各栋建筑。各栋建筑物均有至少两个长边设置了4米以上的消防车道或交通广场,满足消防要求。

3.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规划将该空港物流综合园设计为绿色的物流园区,设计充分利用园区内的自然景观,营造多种绿化开敞空间,强调生态绿地对园区的凝聚作用。物流仓储配送区周边种植各种植物,既可以隔绝车辆的噪音,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园区内的舒适性。物流展示交易区前设置大型绿化广场,屋顶绿化等,物流办公区也有各式各样的绿化广场与垂直绿化,创造出优美的办公环境。北面生活配套区种植各种植物,形成幽雅别致的园林景观。该地块内绿地率达到30%,满足规划要求。

4.竖向规划

地块的现状地形为北面高,南面低,东侧地势较高。竖向设计上尽量利用现状地形优势,减少土方的填挖。

四、建筑设计

1、整个物流园区最为显眼的建筑为总部办公区,办公大楼整体平面呈规整矩形,经济宜人的平面柱网,立面造型上配以简洁,明快的手法突出总部办公大楼端庄大气与现代科技感并存的办公效果。在总部办公楼下部设计有地下停车场,按照规划指标安排停车数量。

2、物流展示交易办公区规划呈八角形规整体块,立面端庄、大气。结合外立面广告位置一并设计,使得整个外立面实用并不失俗套。展示区与总部办公结合规划设计,展示与办公功能相互渗透,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