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文化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4:18

广场文化论文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篇1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

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篇2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地域、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细部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介绍城市中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为了帮助工程监督、检测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以时间长轴来衡量城市,其城市设计中的各元素总是处于一种永无止境的动态积累中,任何一种场所的设计,环境的设计,都是一种“制约中的再创作”,要设计城市整体性环境,就要具备整体性思维,就要求设计师能将设计的场所环境纳入城市一定的区段、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整体环境中,并通过运用轴线组织的方式,将它们相联系,并根据此场所与环境在城市整体性环境的重要性,来决定突出处理还是协调其它环境。例如:法国巴黎,在城市设计中,就充分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各城市空间。在巴黎中心区,若干以历史建筑物为主题的城市轴线,及以轴线设计来结合的文化广场与街道,这些城市元素在空间上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巴黎城,卢浮宫协和广场、香榭里大街、凯旋门广场、德方斯中心所构成的轴线,是巴黎的精华。而构成这轴线的每一个广场的环境设计,都与主轴线密切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个空间序列的高潮。综合上述,城市设计中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城市整体性设计的重要性,说明在任何一个环境设计中,整体的得失都比局部的好坏重要得多。城市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它的设计手法却与城市的总体布局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城市设计正是通过对城市中每个小的局部的设计及对城市总体的考虑来实现的,并最终达到城市整体性环境的统一。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文化广场建筑设计规划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

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

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

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

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

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

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

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

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篇4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具有开放性、节庆性、广泛的群众性、多元的自娱性等特征,发挥促进经济增长、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激发社会活力等多重作用,在充实地方文化内涵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彰显了城市的文化个性,开创了政府与民间互动共创的新思路,成为当代新农村文化不可忽视的新资源。

所谓乡镇广场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农村室外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场秧歌、腰鼓、舞龙、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广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自由空间。广场的辟建与使用,使农村广场文化应运而生。

本论文就我国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做出分析。

二、广场文化的特征及作用

(一)乡镇广场文化的特征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群众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乡镇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广场上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均向公众开放。这种公共性决定广场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也要兼顾到雅俗共赏。同时,公共性又决定了广场文化的主体是公众,广场文化若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会变得枯燥干瘪。

2、节庆性

公众的集会与庆典是广场形成的原因之一,决定了广场文化必带有节日喜庆热闹的色彩。故现在的广场文化多举办各种节庆,包括常设的文化艺术节。如广西南宁市的“大地飞歌”国际民歌节,开办以来就成为了广场文化中的品牌。又如大连的国际服装节,就引进了世界大牌的艺术团和国际歌星在本市的广场上演出,经济与文化的联手使其闻名遐迩。

3、广泛的群众性

综观农村广场文化的全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早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寻求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释放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追求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没有尊卑贵贱等级差异,都是笑脸相迎,你谦我让,平等交流,其参与面之广,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4、多元的自娱性

每天晨晚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有跳老年秧歌的;有老中青混杂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有少年儿童开着各式童车奔跑的;还有舞剑弄棒健身的,等等。没有强迫命令,没有权益驱动。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参与自然,撤出随意,没有约束。

(二)乡镇广场文化的作用

乡镇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与群众文化共同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但广场文化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历史背景、组织、方式、规模水平的不同,产生的作用也就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1、较低层次。即民间自娱性广场文化。如村头街尾的扭秧歌、交谊舞、健身操,公园、庭院的演唱会、故事会、读书会等。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受时间、场地、服饰、设施、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多以健身强体、自娱自乐为目的。这种自娱性广场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起到了调节身心,陶冶思想情操,增进人际交往,激发工作活力等最基本的作用。

2、中层次。即商业性广场文化。它多以商家为组织者,以商品经销为主要目的,借助文化的手段,形成“文化搭台,商家唱戏”的商业性广场文化。比如商场、饭店的开业迎宾,店庆、场庆等广场文化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性广场文化将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但直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起到了传递科学文化信息,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作用。

3、较高层次。即官办的宣传教育性广场文化。这是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有特定的背景,鲜明的主题,活动质量和水平要求较高,它以重大节日和庆典为契机,需要预先策划,筹备和投入大量经费,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声势,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如主题会、庆祝会、纪念会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不但可以振奋农民的精神,鼓舞群众的斗志,凝聚民族的力量,激发社会的活力,而且能展示整个区域,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三、广场文化充实地方文化内涵

(一)广场是文化建设的“塔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趋繁荣,全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各地区彰显文化底蕴的大剧院、大歌厅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正在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崛起的标志。与此同时,伴随着北京奥运而来的全民健身热,也催生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打造群众文化场所的热情。“剧院文化和广场文化是两个不同的需求层次。”著名编剧邹忆青说:“只是在大剧院看演出,需要有钱有闲,而在小广场看节目,可随到随看,群众方便且不用掏腰包,更重要的是,小广场与大剧院最大的不同,是其广泛的参与性。”如果把文化看成是一座宝塔,那么,在大剧院上演的具有引领潮流和发展导向的专业文艺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塔尖,而在广场上演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艺节目则是塔基。

(二)推动地方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

各地建设广场文化,就是要尽量地开掘与调动地方文化的资源,使得地方文化传统、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继承与发扬,并改造成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文化。像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形成,最初就是从开发壮族的民歌节“三月三”发展而来的。“三月三”从田间山野走入城市广场,再进一步演变为一年一度的国际性民歌节,它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资源,而且提升了壮族山歌的文化品位。可以说,地方文化资源借广场文化的展示与推动,成为有显示度的地方文化,从而充实了地方文化内涵。

四、广场文化的发展前景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社区文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文化成为新农村文化的主要阵地与载体。现在不少乡镇,不仅仅只建一两个广场,而是分社区建多个广场,使广场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真正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政府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福利。有的乡镇还将广场的文艺演出分配给各社区,促使各社区必须经常性地考虑自己的文化建设任务,从而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建设。目前,空前活跃的广场文化,成了现代文艺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大舞台。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还是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我国群众文化已成蓬勃发展之势。乡镇广场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趣味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综合分析社会各方面因素,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投入使广场文化不断地向高层次发展

文化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我省就首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把乡镇广场文化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出台财政补助政策,实现了广场的绿化、硬化和亮化,完善了广场功能。随着政府对广场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多,广场文化活动的项目也同步增加,且以递进的方式向高层次发展。

(二)企业文化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广场文化使本地乡镇企业的产品从广播电视报刊上走到人们的前面,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企业借助文化形式宣传经营理念和产品优势是投资少、见效快、易于被群众接受的方式。从广场文化活动来看,企业文化逐渐从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走向众人瞩目的前台,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热点。随着广场文化的日趋多元化、经常化,政府职能部门将逐渐退出,在没有行政干预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将更加生动活跃、丰富多彩,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三)文艺新人在频繁的广场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

乡镇广场文化具有群众积极参与、进出自由的特点。文艺爱好者可以在这里不受任何限制地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确有实力者往往能够一鸣惊人,脱颖而出。这些崭露头角的文艺新人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熟,成为新的文艺骨干和文化事业的后续力量。经过文化部门的辅导和推荐,就会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性的文艺骨干。广场是发现人才的窗口,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要我们文艺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去发展和培养,让他们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发挥作用,进而引导广场文化向健康、文明、高雅的方向发展。

(四)广场文化成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宽阔美丽的广场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一座丰碑,广场构成了广大群众生存、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春夏秋冬,广场都可以成为调节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广场文化的连续与持久,又形成了城乡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群体行为,它依靠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不仅是展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的创造作用,因为它可塑造和优化大众的群体文化人格。乡镇广场文化是当代新农村大众文化表现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它虽还不成熟,但却深为大众所喜爱、所接受,它由地方政府推动,由民间文化参与,是政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应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能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新农村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五、结论

总之,新农村广场文化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态势蓬勃发展,遍布乡镇村落,联系着千家万户,无论是鹤发童颜的老人,或是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孩,都是广场文化的“生力军”。影响着亿万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焕发农民的精神,陶冶群众的性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的需求。乡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美好前景,它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道德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色彩和活力,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共同的文明乐园。

【参考文献】

[1]欧阳晓明《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心理要素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07)。

[2]司芳琴《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3]蒋述卓《论广场文化的特点与价值》[J],《人民日报》,2003(4)。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篇5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

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文化广场建筑设计规划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

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

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

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

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

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

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

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

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生活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彰显了城市的文化个性,开创了政府与民间互动共创的新思路,成为当代新农村文化不可忽视的新资源。

所谓乡镇广场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农村室外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场秧歌、腰鼓、舞龙、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广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自由空间。广场的辟建与使用,使农村广场文化应运而生。

本论文就我国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做出分析。

二、广场文化的特征及作用

(一)乡镇广场文化的特征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群众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乡镇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广场上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均向公众开放。这种公共性决定广场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也要兼顾到雅俗共赏。同时,公共性又决定了广场文化的主体是公众,广场文化若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会变得枯燥干瘪。

2、节庆性

公众的集会与庆典是广场形成的原因之一,决定了广场文化必带有节日喜庆热闹的色彩。故现在的广场文化多举办各种节庆,包括常设的文化艺术节。如广西南宁市的“大地飞歌”国际民歌节,开办以来就成为了广场文化中的品牌。又如大连的国际服装节,就引进了世界大牌的艺术团和国际歌星在本市的广场上演出,经济与文化的联手使其闻名遐迩。

3、广泛的群众性

综观农村广场文化的全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早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寻求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释放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追求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没有尊卑贵贱等级差异,都是笑脸相迎,你谦我让,平等交流,其参与面之广,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4、多元的自娱性

每天晨晚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有跳老年秧歌的;有老中青混杂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有少年儿童开着各式童车奔跑的;还有舞剑弄棒健身的,等等。没有强迫命令,没有权益驱动。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参与自然,撤出随意,没有约束。

(二)乡镇广场文化的作用

乡镇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与群众文化共同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但广场文化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历史背景、组织、方式、规模水平的不同,产生的作用也就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1、较低层次。即民间自娱性广场文化。如村头街尾的扭秧歌、交谊舞、健身操,公园、庭院的演唱会、故事会、读书会等。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受时间、场地、服饰、设施、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多以健身强体、自娱自乐为目的。这种自娱性广场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起到了调节身心,陶冶思想情操,增进人际交往,激发工作活力等最基本的作用。

2、中层次。即商业性广场文化。它多以商家为组织者,以商品经销为主要目的,借助文化的手段,形成“文化搭台,商家唱戏”的商业性广场文化。比如商场、饭店的开业迎宾,店庆、场庆等广场文化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性广场文化将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但直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起到了传递科学文化信息,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作用。

3、较高层次。即官办的宣传教育性广场文化。这是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有特定的背景,鲜明的主题,活动质量和水平要求较高,它以重大节日和庆典为契机,需要预先策划,筹备和投入大量经费,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声势,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如主题会、庆祝会、纪念会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不但可以振奋农民的精神,鼓舞群众的斗志,凝聚民族的力量,激发社会的活力,而且能展示整个区域,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三、广场文化充实地方文化内涵

(一)广场是文化建设的“塔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趋繁荣,全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各地区彰显文化底蕴的大剧院、大歌厅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正在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崛起的标志。与此同时,伴随着北京奥运而来的全民健身热,也催生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打造群众文化场所的热情。“剧院文化和广场文化是两个不同的需求层次。”著名编剧邹忆青说:“只是在大剧院看演出,需要有钱有闲,而在小广场看节目,可随到随看,群众方便且不用掏腰包,更重要的是,小广场与大剧院最大的不同,是其广泛的参与性。”如果把文化看成是一座宝塔,那么,在大剧院上演的具有引领潮流和发展导向的专业文艺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塔尖,而在广场上演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艺节目则是塔基。

(二)推动地方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

各地建设广场文化,就是要尽量地开掘与调动地方文化的资源,使得地方文化传统、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继承与发扬,并改造成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文化。像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形成,最初就是从开发壮族的民歌节“三月三”发展而来的。“三月三”从田间山野走入城市广场,再进一步演变为一年一度的国际性民歌节,它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资源,而且提升了壮族山歌的文化品位。可以说,地方文化资源借广场文化的展示与推动,成为有显示度的地方文化,从而充实了地方文化内涵。

四、广场文化的发展前景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社区文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文化成为新农村文化的主要阵地与载体。现在不少乡镇,不仅仅只建一两个广场,而是分社区建多个广场,使广场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真正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政府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福利。有的乡镇还将广场的文艺演出分配给各社区,促使各社区必须经常性地考虑自己的文化建设任务,从而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建设。目前,空前活跃的广场文化,成了现代文艺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大舞台。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还是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我国群众文化已成蓬勃发展之势。乡镇广场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趣味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综合分析社会各方面因素,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投入使广场文化不断地向高层次发展

文化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我省就首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把乡镇广场文化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出台财政补助政策,实现了广场的绿化、硬化和亮化,完善了广场功能。随着政府对广场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多,广场文化活动的项目也同步增加,且以递进的方式向高层次发展。

(二)企业文化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广场文化使本地乡镇企业的产品从广播电视报刊上走到人们的前面,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企业借助文化形式宣传经营理念和产品优势是投资少、见效快、易于被群众接受的方式。从广场文化活动来看,企业文化逐渐从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走向众人瞩目的前台,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热点。随着广场文化的日趋多元化、经常化,政府职能部门将逐渐退出,在没有行政干预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将更加生动活跃、丰富多彩,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三)文艺新人在频繁的广场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

乡镇广场文化具有群众积极参与、进出自由的特点。文艺爱好者可以在这里不受任何限制地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确有实力者往往能够一鸣惊人,脱颖而出。这些崭露头角的文艺新人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熟,成为新的文艺骨干和文化事业的后续力量。经过文化部门的辅导和推荐,就会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性的文艺骨干。广场是发现人才的窗口,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要我们文艺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去发展和培养,让他们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发挥作用,进而引导广场文化向健康、文明、高雅的方向发展。

(四)广场文化成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宽阔美丽的广场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一座丰碑,广场构成了广大群众生存、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春夏秋冬,广场都可以成为调节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广场文化的连续与持久,又形成了城乡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群体行为,它依靠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不仅是展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的创造作用,因为它可塑造和优化大众的群体文化人格。乡镇广场文化是当代新农村大众文化表现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它虽还不成熟,但却深为大众所喜爱、所接受,它由地方政府推动,由民间文化参与,是政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应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能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新农村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五、结论

总之,新农村广场文化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态势蓬勃发展,遍布乡镇村落,联系着千家万户,无论是鹤发童颜的老人,或是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孩,都是广场文化的“生力军”。影响着亿万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焕发农民的精神,陶冶群众的性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的需求。乡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美好前景,它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道德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色彩和活力,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共同的文明乐园。

【参考文献】

[1]欧阳晓明《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心理要素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07)。

[2]司芳琴《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3]蒋述卓《论广场文化的特点与价值》[J],《人民日报》,2003(4)。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篇8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

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篇9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

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篇10

一、突出重点,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群文工作能力

为了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文化的能力,提升和保持群艺馆的品牌形象,增强全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我馆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上狠下功夫,同时建立健全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制度,及时更新业务知识,从而使干部职工的创作能力、组织与辅导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等综合素质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一)进一步提高创作能力。衡量一个地方的群众文化是否繁荣,其重要的标志为这个地方是否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我们要求全馆专业人员加强自身创作,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十年来,我馆业务干部在音乐舞蹈创作、美术摄影创作、文学曲艺创作等方面硕果累累,先后创作出了许多弘扬正气、真切感人、喜闻乐见的作品,其中有109件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

(二)进一步提高组织辅导能力。我馆在主办和承办市级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辅导市直各单位和县(市)区的群文活动;10年来先后为市直、基层和驻衡单位策划、组织、编排和辅导文艺活动万余(场)次,同时加强对老年人的文艺辅导和少儿艺术辅导培训,1995年创办的群众文化艺术学校积极领舞全市艺术培训市场,常年开办各门类艺术培训,每年平均辅导学生2000余人次,并为中央、省市专业艺术院(校)输送大批艺术人才,也为基层培养一批又一批艺术骨干。

(三)进一步提高理论研究能力。群众文化工作既要注重实践,也要重视理论的创新。因而我们注重积累、注重调研,深入研究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群众文化的新路子,以创新的精神指导实践。①创办了湖南省第一家市级群众艺术馆网站,全国各地群众艺术馆单独建立网站总共只有10家,通过这个网站,我们加强与全国各地群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总结推介了全市各项文艺活动及工作经验,从而为全市群众文化工作开拓出新的平台和空间;②设立群文理论研究专栏。在馆办刊物《石鼓文化》、馆网站上开设群文理论专栏,报道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动态和我馆的一些典型经验,刊登群文理论研究论文,加强馆站群文工作交流,探索群众文化的工作经验;③认真撰写衡阳文化志群文口部份,探寻群艺馆的发展轨迹,预计年底出书;④在全国“群星奖”群众文化理论评奖中,我馆颜国强的论文专著《美术作品浅谈》和我馆组织辅导的论文专著《走进书法》、论文《新时期职工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获优秀奖。在全省群众文化理论征文大赛中,我馆业务人员的论文也频频获奖。

二、面向基层,积极开展活动,不断彰显群文工作实力

我馆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生活,围绕中心,突出抓好“群星奖”、“蒲公英奖”,组织、策划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群文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彰显我馆群文工作实力。

(一)组织作者创作优秀作品参加全国“群星奖”比赛活动。自1996年以来,我市均在全国“群星奖”比赛活动中获奖。其中1996年,我馆聂春吾的音乐《堆沙堆》获第六届“群星奖”铜奖;1998年,我馆刘爱成的摄影《穿过梦境》获第八届“群星奖”金奖;这是我省至今在全国“群星奖”摄影类获得的唯一金奖,1999年我市选送的歌曲《晒秋》获第九届“群星奖”银奖;2001年,我市选送的花鼓小戏《今又中秋》获第十一届“群星奖”金奖;我馆组织参加全国历届“群星奖”评奖还获铜奖3个,优秀奖9个。参加历届全省“三湘群星奖”大赛共获金奖8个,创作一等奖5个、创作二等奖1个,银奖12个,铜奖8个,在全省名列前茅。

(二)组织作者创作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全省“蒲公英奖”的比赛活动。在历届全省“蒲公英奖”比赛活动中,我馆所组织创作的节目其成绩均名列前茅。1998年,我馆组织举办了全市规模最大的活动——98“蒲公英”少儿艺术大行动,共有2000多人次参加。2001年,我馆组织参加全国第二届“蒲公英奖”(音乐)大奖赛,创作的无伴奏音乐作品《山乡素描》获创作金奖、表演银奖,独唱《祝福祖国》获铜奖;在2003年湖南省第三届“三湘蒲公英奖”少儿音乐大赛,我市选送的5个音乐节目,荣获金奖2个,银奖3个;2004年我馆编排群舞《丫丫剁辣椒》获金奖;2005年,我馆创作编排的独唱《哟火火》、表演唱《瑶家娃娃》均荣获金奖。近10年来,我馆组织参加全国“蒲公英奖”评奖活动中,获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6个。组织参加全省“三湘蒲公英奖”获金奖16个,银奖18个,铜奖107个。

(三)组织作品参与省“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活动。1996年,由我馆音乐专干聂春吾作曲、曾艳萍辅导的歌曲《堆沙堆》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二等奖;1999年,刘爱成创作的摄影作品《穿过梦境》获湖南“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吴帆创作的版画《江南二月墟》获得全省“五个一工程奖”。由我馆推荐参加省“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中共有12件入选获奖。

(四)组织全市的各项文艺活动参加省里和全国的比赛。先后组织节目和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全省“乡土艺术大联展”活动,全省“风情、风物、风光、风俗”美术、摄影作品比赛、湖南省“金沙杯”优秀青年歌手大奖赛、全省“炎帝杯”歌手大奖赛、“纪念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画展”、中华青少年文学基金会举办的全国第八届征文比赛、全省少儿音乐舞蹈大赛、全省书画大赛,全国第五届少儿书法大奖赛、全省第二届磨漆画展等,均取得不俗的成绩,我馆组织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其它各类艺术大赛中,共获得金奖25个,银奖33个,铜奖34个,有27次被省文化厅评为组织工作奖,也就是几乎每一次大奖赛中,我市都获得了组织奖。今年由省文化厅举办的全省群艺馆、文化馆(站)业务人员技能竞赛,这是1992年以来,全省群文战线进行的第二次大比武,我市在舞台表演、美术、书法、摄影类共获得金奖2个,银奖5个,铜奖2个,优秀奖6个,我市荣获了全省团体总分第二名,这也显示了近十年来我馆在全省群文专业队伍中的业务能力。

(五)组织和策划了纪念性或庆祝性的大型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2003年,为了迎接同志到我市视察,我馆刘岳琥担任了大型画册《南岳衡山》的封面和舞台美术设计工作。1996年以来,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的领导下,参加了由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春节电视文艺晚会的策划、组织和演出工作、市委、市政府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的组织工作。协助和参与“金秋敬老文艺调演”、市“丽城之夜”大型广场文艺晚会、全市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改革颂》音乐晚会等。2002年,为庆祝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我馆担负了由衡阳市委、市政府举办的“蒸湘颂歌”大型群众歌咏晚会的策划、组织、演出工作,这台晚会有2000多名演员参与演出,台上台下演出人员情景互助,场面浩大,通过省、市电视台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3年,衡阳市为创建省文明城市,我馆策划组织了100多个文艺宣传队,下街道、社区、厂矿、机关、学校、部队等演出了1000多场。2004年,参与策划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大型歌舞晚会《祖国万岁》,气势恢宏、激情豪迈。近十年共组织全市大、中型文艺演出和展览达2500多场(次)。

(六)活跃我市的广场文化活动。近十年来,在衡阳市广场文化活动和广场文化建设中,我馆坚持先进文化引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广场文艺演出活动近1000场。其中南岳的寿文化节、耒阳的农耕文化节、衡东的土菜文化节、衡阳县船山文化节等,大大推动了当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拉动了节庆文化消费,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目前,在衡阳的广场文化活动中,使群众走向舞台,让艺术家走进群众,高雅艺术与民族文化紧密交融,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操与社会进步的责任意识紧密交融,已为人民群众深深喜爱。

同时,为了丰富我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还参与组织“全市卡拉OK大奖赛”、“全市首届青少年小提琴大赛”、“厂歌、矿歌、集团公司之歌大奖赛”。并在近几年与电视台等单位联合组织“心连心”艺术团,采取流动舞台的形式,深入农村巡回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创新机制,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增加群文工作活力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上级文件精神,通过创新创作机制、创新培训机制、创新人事改革机制、创新收入分配机制等,增强了群众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我馆各项工作的开展。

——对外交流工作。我馆目前与中山市、芜湖市、天津和平区、上海徐汇区等全国二十多家群艺馆、文化馆建立了兄弟馆的关系,经常加强工作交流与业务交流。1997年,我馆与全国40余个城市的群艺馆、文化馆携手举办了庆香港回归“华夏一日”摄影抓拍活动,先后在香港、天津、深圳展出,出版了作品集。2001年7月,受国家文化部的派遣,我馆组织衡阳市民间艺术团赴土耳其共和国伊斯坦布尔市参加第二届布于克梅杰国际艺术节和布尔萨第四届国际艺术节暨第十五届金色黑眼睛民间舞蹈比赛,这是我市首次代表国家进行政府间的文化交流,这次出访受到了土耳其政府和人民热烈欢迎和友好接待,捧回了最佳音乐奖和友谊奖。

——大力抓好农村文化工作。我馆经常组织业务人员下县,分赴乡、镇、村开展农村文化工作,使我市农村文化工作更上了一层楼。近十年来,我馆参与创建了衡东县、衡阳县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省先进文化县,创建了3个全国民间艺术之乡,9个省百优艺术之乡,8个省百强文化站。9个省百佳民间剧团。我馆业务干部参与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进行的全市农村乡镇文化调查,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阳新丽亲自撰写的《衡阳农村文化现状调查》已在《求实》、《中国文化报》上发表,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弘扬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我馆配合市局文艺科深入到各县(市)区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推选了61件作品申报参加全省首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博览会,省民博会级委会的领导和专家来我市对申报参展的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几年来我馆专业人员经常深入县(市)区挖掘、收集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扶持、辅导民间艺术作者,提高艺术创作能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今年我馆推荐衡东县的皮影为全省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2004年,为了配合山东卫视摄制电视片《湘江行——雁城衡阳》和《常宁版画》两部专题片,我馆积极配合这两部电视片的拍摄,突出宣传了我市积淀了二千年来湘江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间艺术灿烂文化。

——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本馆艺术培训和艺术考级,在设施简陋和艺术培训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艺术培训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强师资力量,选聘了一批优秀的年轻老师,以优质的教学和服务水平,赢得了考生的广泛好评,得到了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考级单位的信任和赞赏。

——打造文化产业工作。由于政府对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馆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展以文补文工作。1996年到1999年底拆馆前,馆办舞厅、少儿艺术培训和文化经营公司等项目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每年创收近七十万元。拆馆以后,由于我馆在外租房办公,场地受到局限,文化产业受到一定的制约,但我馆领导班子团结全馆干部职工不等不靠,想尽一切办法更新观念,在市场中寻找商机,坚持开办艺术培训,并运用市场经济的原则,组织文化活动,保证了我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新馆即将开馆,我馆正积极筹划运用新馆大楼所具有的有利条件,使我馆的文化产业步入新的发展轨道。

四、加强管理,做好后勤保障,不断强化工作动力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是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原动力。我们加大了全馆行政后勤服务工作力度,加强对财务、档案、人事、综合治理,新馆兴建、服务出租等行政事务的管理,不断给群众文化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动力。

(一)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我们对国有资产实行了造册登记,各种设施指派专人管理,加强了财务自查。领导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重要工作决策都及时在会议上向全馆人员通报,增加透明度,强化监督,在待遇上与全馆人员同甘共苦。多年来,我馆财务没有出现违纪现象。

(二)完善各项设备。为了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我馆为每一业务办公室增添了电脑设备,更新了办公桌椅,同时建立了音像工作制作室,添置了音像制作设备,为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三)及时收集、整理本馆各类档案。购买了先进的档案资料柜,认真收集和整理我市50余年来的各项业务活动与专业人员的档案资料。并派专业人员参加全市档案管理培训,使我馆的档案资料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