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能竞赛十篇

时间:2023-04-04 17:07:49

计算机技能竞赛

计算机技能竞赛篇1

计算机竞赛是技能大赛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从广东省的参赛情况看,每年都有近千名学生报名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计算机技能大赛初赛。目前,计算机课堂教学受到教学大纲和课本的制约,计算机课堂教学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运用是有利的,但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拓展是比较有限的。要培养出高质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计算机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组织形式多样的计算机技能竞赛活动,有利于发现和培养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有利于因材施教。通过计算机技能竞赛等课外活动,不断引进新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使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让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充分与目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有利于学生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开阔视野,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

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促进学生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一批热爱计算机技术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计算机技能竞赛团队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明显地高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

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参加计算机技能竞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要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之后,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能力。而计算机技能竞赛的本质就是通过目前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去解决各种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加以解决。由于计算机技能竞赛所要求的知识高于现有计算机知识水平,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课外活动自主地完成对竞赛考纲所要求的更高层次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这种课外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了学生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参加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学生不仅要在一年内掌握全部计算机网络课程,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还要按照竞赛大纲的要求适当地拓宽知识,学习目前最新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放弃许多课余时间去完成大量的竞赛作业,这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在艰苦而漫长的备战竞赛过程中,那些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会脱颖而出。计算机技能竞赛不仅仅是知识、智力、体能的比赛,更是心理素质和意志力的较量。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素质、能力素质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计算机技能竞赛由于其富有挑战性,每一个学生都会在竞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面对困境,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懈地研究、思考,才有可能攻克难题,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竞赛的胜利者往往是那些具有顽强意志与坚韧不拔毅力的学生。

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参加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同学往往组成一个竞赛小组进行课外学习交流,由于小组内的成员对计算机技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小组中交流、合作、研讨氛围浓厚。由于竞赛试题需要同组的队员分工合作完成,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队员之间经常会相互切磋、相互探讨,所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计算机技能竞赛不是一个队员的竞赛,而是一个团队的竞赛,同学之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在与队友搭档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种跨越私心的友谊。

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

计算机技能竞赛是对目前计算机网络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处理,技能竞赛的题目都是由实际问题产生的,有明确的需求分析,竞赛中只看做出的测试结果是否和实际需求相符合。完成竞赛试题要根据自己所掌握专业知识去选择合适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解决问题。开展计算机技能竞赛,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学生想要解决一个计算机技能竞赛中的问题,必须要深刻地了解问题背景,查阅大量的专业技术资料,甚至要做实际调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计算机技能竞赛对中学生好胜心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但完全取消竞争是不现实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竞争。在竞赛培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技能竞赛意义的认识,端正竞赛的态度,强调学习的自身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竞赛本身的目的就是要超越他人或超越自己,因此,它对学生好胜心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职业院校中开展计算机技能竞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扩展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发展并完善了学生的身心素质,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对人才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周全厚.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思考.攀登,2007(04)

[2]杜惠平,吕霞付,冯辉宗,王平,李锐.基于竞赛与科技活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8)

计算机技能竞赛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竞赛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B-0019-02

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考核和评价制度,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职业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提高职业教育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技能竞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使老师改进网络专业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投入资金更新教学设备,加快专业建设,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水平,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完善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组建机制、校企合作机制、选拔机制和奖励机制四个方面探讨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机制的构建。

一、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组建机制的构建

职业技能竞赛要能够顺利长久地推行,赛务、仲裁、后勤保障、成果反馈这几个方面的组建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以各级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知名企业、网络专家为基础组建技能大赛组委会,提高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视程度。由专人来管理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比赛,对比赛的各项目进行分组管理,设置好比赛裁判组、资金和设备保障组、后勤组,明确各个组的职责。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制定职业技能大赛相关规程和有关制度,确保职业技能大赛顺利进行。其次,以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和工作流程为指导制订科学合理的竞赛方案。竞赛方案包括各个地区代表队的各项要求、竞赛内容及评分细则、竞赛评判要求,等等。同时,命题要与网络行业的需求相结合,切合实际,把握好命题的难易程度,提高命题的实用性。还要有保密规范的评判,评判工作是职业技能竞赛的核心活动,评委要采取“抽选制”,如现在的招标项目专家一样,评委都是从标评专家库中抽选出来的,杜绝了作弊的机会,实现了公平公正。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委也应该这样,由职业技能大赛组委初选出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授组成的裁判候选人,然后在比赛前抽选出正式的裁判组。要做好评委人员名单的保密工作。做到评分的公平、公正。最后,职业技能大赛要实现成果普惠。以往的计算机技能比赛只是一场比赛,比赛过后就静等下一年继续比赛,比赛的成果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既然举办了全国性的职业技能大赛,我们就要利用这个比赛来提高职业教育能力,让比赛的成果惠及学校、老师、学生。我们要对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和要求实行反馈,通过比赛体现出教育能力的不足之处,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型人才,而职业技能大赛的目的则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因此网络职业技能大赛和企业是一个互利互惠的关系,二者可以实现长期的合作,并以企业的要求制定出竞赛的机制。

(一)举办形式方面。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专业性技术人才,但怎样才能算合格的人才呢?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专业人才,而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和企业的合作就是让企业参加到职业竞赛中来,以企业的项目标准来制定竞赛的题目,聘请企业的技术人才作为比赛裁判,通过每组3个学生的比赛来体现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否企业需要的,学生是否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将比赛的结果用来衡量学校的教育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教出的学生是否符合企业标准。例如,在2015年河南省漯河市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上,双汇集团等企业派出10余名高管、高级技工参与大赛评判,实现了创新职业技能大赛的重大改革,深化了校企的合作,变革了教学的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学校通过竞赛完善了教学的不足,对专业的设置进行优化,对课程进行改革,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教学,实现了职业教育教学和职业岗位的对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学生。

(二)考核标准方面。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是一个评价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平台,是衡量职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考核的内容需要符合企业当前的工程项目需要,或者直接拿出一个企业项目的一部分作为题目来比赛,用现代企业的技术、设备、企业文化精神来考查学生。这就要求竞赛的裁判组建要以企业的技术能手、行业专家和经常到企业参加实践的教师和学者为主,建立多元化的裁判队伍,并与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标准和企业的标准相结合,制定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的考核标准。

(三)比赛设备方面。信息技术在快速地发展,实践技能和操作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要想以模拟企业项目作为比赛题目,那么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的设备要符合当前企业设备的标准。但是因为学校的资金有限,学校的教学设备难以跟上企业的设备更新速度,因此,要想用最新的设备来举行比赛,那么就要积极引进企业的最新设备,由企业来提供比赛设备和技术支持。因为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也需要这些设备,从而加快了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办学的实现。漯河市临颍县职教中心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校与深圳天有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奥托伦光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引资500多万元用于实训室建设,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双方共派教师,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选拔机制的构建

第一,竞争为发展的原动力,选拔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应该用逐层淘汰的方式来筛选。学校首先在计算机网络班或者对网络方面有兴趣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海选,选出10个到20个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然后在培训期间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每次考核,逐轮淘汰,最后选出一到两组最优秀的学生参加市赛。例如,梧州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利用段考来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周”活动,全校学生必须报名参加各项技能竞赛,最后评出得奖的优秀学生,并得到实物奖励和参加更高一级竞赛的资格。学生了解到有这些奖励后,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有的同学还报名多项竞赛。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有了竞争的意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为以后出到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选取学校中教学能力最突出的专业老师和到企业邀请专家组成指导团队,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比赛培训进行指导,邀请往届的大赛裁判对学生讲解大赛的规则和在比赛中容易出错的环节,到往届技能比赛成绩优异的兄弟学校学习他们的培训方法,到企业了解最新的工程技术,形成一个包括学习企业新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技能动手能力在内的大赛培训体系。这样就能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老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促使学校领导重视设备投入,促进专业建设。

第三,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要实现全覆盖,形成校有校赛,市有市赛,区有区赛,国有国赛的层层选拔机制,将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到和高考一样的重要程度。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

四、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奖励机制的构建

高考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是大学筛选优秀人才的手段。而我们也应该将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学校教学能力评估和企业筛选优秀人才的方法。对于在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有关评估工作中予以扶持和倾钭。对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并在职称评审、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例如,梧州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陈华萍老师因带学生参加竞赛得到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在评职称时被优先考虑,评审一次过关。对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要予以表彰,并优先考虑奖学金、助学金,优先推荐就业。

【参考文献】

[1]王艳艳.职业技能竞赛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6)

[2]朱沙.职业技能竞赛对计算机教学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4)

计算机技能竞赛篇3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138-02

举办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大创新,是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展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术动手能力。“依托技能大赛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高等职业学校重要的办学理念。[1]

笔者,既担任过广西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项目的评委,也作为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加过该项目的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发现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不但可以展示师生良好的职业技能,而且对学科专业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改革与评价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一)开拓师生视野,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

职业技能大赛为兄弟院校间的老师提供了互动的平台。竞赛期间,选手、老师、厂商之间构成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增进了兄弟院校间的了解,彼此之间吸取经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让原有的经验和新的交流、收获碰撞出新的火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推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有效开展,不仅仅是学生的参与,教师更要在竞赛中成为参赛的主体。随着企业产品的不断升级,行业标准的不断更新,引领竞赛项目的发展,教师也必须用竞赛引领自己前进,通过竞赛促进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激发进行教学研究的热情,优化教学改革模式,形成相互“学技能、比技能”的师资队伍建设良好氛围。

(三)强化职业技能教学,以竞赛促进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有显著的两个特点,一是竞赛采用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标准,反映了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通过比赛,我们要认清当前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需求间存在的差距,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从而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二是大赛主要考察选手在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使得我们要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刻不容缓。

二、职业技能大赛反映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过高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涉及的学习领域非常广,网络相关技术更新的速度又非常快,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忽略高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这门熟悉又陌生学科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总是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些都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关联性不强

教材都是一个知识点配一个实际案例,彼此之间关联性不强,学生很难将所有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蓝本,教师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方法

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就不能完全掌握该专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

(四)考试内容和形式单一,试题主要采用笔试,侧重于记忆,只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参与质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对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三、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围绕典型案例,重新编排教学内容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 要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目标,围绕一个完整的应用实例,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内容。此外,还要设计一些实际中经常遇到的,与新旧知识有纵横联系的问题作为思考题,使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课前准备好的案例和习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鼓励学生以固定团队的形式开展讨论,并形成团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风以及团队协作的科研精神,从而形成生动的课堂氛围。教学的重点是要创造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环境,在该环境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与结果。

(三)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愿意学并学得轻松、主动。计算机网络很多原理性的知识点,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OSI参考模型下的数据流向模型”、“VLAN工作原理”等,我们都可以借助生动的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效果,让学生有更加直观地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建立相应课程的网络课程

以课程知识、操作技能及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创造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课后学习的教学环境。笔者开发了一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内容包括教师教案、课件、教学录像,课程中重点、难点以专题的形式呈现,课程难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动画展示,该网络课程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开发了一个虚拟平台,课程中的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在虚拟平台中实现,学生课后不用到实验室,也能在网络上自主动手完成网络的配置。另外,网络课程也可以实时上传课程相关技术的最新动态,介绍最新的案例等,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创造了一个便利的环境。实践证明,有了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后,学生的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性非常强,该专业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在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的训练中,实训基地是技能训练的唯一场所,是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笔者所在的学院根据教学、大赛需要,创建了锐捷、思科网络实验室,并与这两家公司实现资源共享,这也是我们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

四、结语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高职教育在改革发展道路上的一项重大举措。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载体,不仅使参赛师生终身受用,而且对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让我们发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经验,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竞赛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竞赛的本身。

[ 参 考 文 献 ]

[1] 方向阳.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9(5).

计算机技能竞赛篇4

摘 要: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面向信息时代最富有竞争力的人才群体之一即是计算机专业人才。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新时期每一位工作人员必备的技能。同时,计算机也是我国最大的一个专业,其专业技术领域众多,设计逻辑、数学、工程等方面,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方向。基于我国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建立一个完善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库显得十分重要。计算机竞赛是推动计算机人才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为计算机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同时也是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库质量的一个检验。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人才库;计算机竞赛选拔机制;联系

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是其他学科所难以比拟的,通过大量反复的调试程序以及在程序设计之后的修改完善等工作都需要进行极大的实践工作。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结合计算机技术当中的信息技术、软件设计技术、计算机工程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已经成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所思考的主要问题。本文根据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对建立计算机专业人才库与计算机竞赛选拔人才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一、计算机专业人才库的建立

1、计算机人才库建立的两个层面

计算机专业人才库是一个汇集人才资源的系统,其将各类计算机人才融合到一起,极大地满足了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等社会单位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建立计算机人才库的时候,其是通过两个层面,四个方向来对计算机专业人才进行整合的。两个层面分别是国家信息层面和计算机市场层面。我国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计算机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安全等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计算机技术可算作一条贯穿国家信息的主线。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竞争力、创新力的发展。为了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计算机专业库人才的选拔需要与国家信息化进程和程度密切相关。第二个层面是计算机市场,计算机市场主要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的。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更加全面。计算机专业人才库的人才选拔主要面向计算机硬件、软件、信息服务三个方面。硬件市场则是对相关计算机专业人才在计算机的主机、外设、零件等硬件设备方面的知识技能有较高要求。软件市场需要的是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编写软件的人才。信息服务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技能的需求则主要在于IT咨询、IT培训以及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处理等方面。

2、四个具体的建立基点

建立计算机专业人才库通常是根据以下四点进行考虑。第一,以社会对计算机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建立数据库。市场对于某一领域的人才需求通常存在着一个饱和度,同样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库也需要根据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对人才进行选择。第二,人才专业技能的集中方向。因为计算机专业的深度和广度较高,对每一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选择集中是一个较好的管理办法。第三,计算机专业人才技术应用。目前社会市场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主要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企业、政府网站、其他机构网站)、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的应用四个方面。第四,计算机竞赛选拔人才。计算机竞赛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能,计算机专业人才库正好为计算机竞赛人才选拔提供了大批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二、计算机竞赛人才选拔机制

计算机竞赛人才选拔机制的核心在于“比较”,竞赛是一种形式,通过竞赛将计算机人才的专业技能呈现出来,是选拔人才的直接有效的方法。计算机竞赛选拔人才机制首先应该明确企业(或者其他机构部门)对人才技能应用的方向。例如,在对软件工程领域计算机人才进行选拔时,需要重点测试其逻辑能力、程序设计能力性以及相应程序是否符合应用要求等方面。通过设置不同的竞赛题目,使得参赛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所擅长的领域进行作答,有利于选拔不同计算机领域不同专业的人才。计算机竞赛选拔人才和教育考试选拔有相同点。其都是由高到低,依次选拔优秀人才。@种人才选拔机制又具备其独特性――其更加重视计算机人才的技能应用,每一个竞赛试题都和社会实际需求密切相关。这种竞赛对于计算机人才来说,不仅要求其基础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而且对于其知识应用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竞赛选拔人才的机制为企业和其他机构部门发掘出了大量优秀人才,也是对计算机人才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建立计算机人才库和计算机竞赛选拔人才机制的关系

1、计算机人才库为计算机选拔人才机制提供了优秀资源

计算机专业人才库的建立,将众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汇集到一起,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集中。计算机竞赛时,对于参赛人员都有硬性要求(即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建立计算机专业人才库,就为计算机竞赛参赛人员的选择提供了很大便利。在计算机竞赛时,直接对计算机人才库当中的不同专业人才进行选择,增加了人才选拔工作的可操作性、人才选拔的真实性(计算机专业人才库当中的人才都有详细备案)。

2、计算机竞赛选拔人才机制促进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库的建立和发展

计算机竞赛选拔人才机制是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一种激励,也为其施展自身才华提供了相应舞台。发展和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库建立的目的,人才的检验和选拔则是通过计算机竞赛机制来实现的。计算机竞赛选拔人才的机制,无形中催生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库。同时,为了完成优秀人才的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库需要对自身人才系统进行资源整合,以确保人才库当中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要想在计算机竞赛当中取得优秀成绩,就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库对系统内的人才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人才库应该实时记录人才的相关信息(例如专业技能的应用成果、专业技能的拓展等),以便及时对人才信息进行调整完善。

四、总结

建立计算机专业人才库不仅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更是为相关单位、计算机专业人才之间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之间实现了“供需适应”、“合作双赢”的目标。计算机竞赛选拔人才和计算机人才库的建立联系紧密,具体的意义仍需要从二者的工作流程细致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斌,邵华清,王全,杨绪华,刘阳.基于学科竞赛的卓越计算机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经济师, 2016(8).

计算机技能竞赛篇5

关键词:竞赛;计算机教育;基础教育;信息技术

高校中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1-2]。在当前的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无疑是最关键、最需要掌握的技术,对大学生来说,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质量[3]。因此,福建省进行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把计算机基础教学从单一计算机技能教育,转向以培养信息素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本身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发展日新月异,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已难以完全满足今后工作、学习的要求。因此,计算机工程学院针对本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全校性的信息技术竞赛,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有益补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阐述信息技术竞赛的组织、实施及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1 教学现状

1.1 学生情况

我校是面向全国招生的多学科大学,生源地相对较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大致可分成三个

层次:第一层次,来自于教育发达城市的学生,在中学时就学过计算机相关基础课程,熟练掌握Windows与Office的基本操作,懂得初步的多媒体制作和程序设计等知识;第二层次,来自教育体系相对完善的县市学生,通过中学教师传授或自学已掌握了简单计算机基本操作,如Windows的基本操作、上网查资料收发邮件等;第三层次,来自于边远地区的学生,由于条件限制,几乎是“电脑盲”,基本上不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原有计算机教育水平差异较大,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另一方面,大部分新生仍然延续中学时期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学习方式进行计算机知识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这种仅仅掌握课内基本内容的学习方式是无法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更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

1.2 教师情况

大部分教师承担较多的教学工作量,部分教师还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这就导致每个学生得到的教学和指导时间比较有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由于青年教师所占教师的比重较大,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少、教学方法单一、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较差,因此,其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信息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与此相反的是部分教师掌握的知识相对陈旧,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从而,限制了学生吸收最新、前沿的知识和技术。

基金项目:集美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C14248);集美大学教改与科研项目(JY09145,ZQ2010008,2011C002)。

作者简介:谢书童,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化计算与数据挖掘;贾红伟,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育;方泳泽,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育。

1.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随着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这使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展,主要有:计算机系统硬件知识、软件知识、网络知识,以及Windows操作、Office使用、不断涌现网络应用服务、新兴的工具软件等操作技能。需要讲授的内容越来越多,相应的知识点越分越细,但是课时数却未增加。

另一方面,整体的教学方式仍然比较单一。虽然现在计算机基础的授课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与早期纯“黑板”教学方式相比,其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信息量大,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但是,它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更多地是被动学习,况且长时间注视幻灯片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导致发困等不良因素。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将课堂放在机房,实行讲练结合。这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质量,但仍未脱离以教师讲解课件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发挥。

2 计算机类竞赛对计算机教学的促进

目前,每年都有各种计算机相关的竞赛在国内外举行,例如,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iGoogle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英特尔杯”计算机多核程序大赛等,这些比赛大大锻炼了大学生的编程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证明:依托这些比赛,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4-5]。但是,让大量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尝试开展全校性的信息技术竞赛,目的在于激励广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信息技术竞赛的组织和实施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在全校新生中开展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希望通过竞赛营造一种提升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教育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前沿知识和技能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愉快地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做到寓学于乐。我们以此为契机,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协同学习,而不拘泥于教材和课堂的内容。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竞赛,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检验自身知识水平的平台,也为授课教师提供一个验证自己教学效果的平台,增进师生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下面对信息技术竞赛的组织与实施进行简单的总结和评述。

3.1 竞赛的动员

1) 对学生的动员。通过与学校教务处的沟通,让获奖学生可以取得学校规定的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学分1~4学分不等,同时,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由教务处向各个学院下达比赛通知,授课老师对比赛的具体事宜进行解释,动员学生报名参加,保证大量学生参与比赛,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2) 对授课教师的动员。首先,对所有承担“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教师进行动员,成立竞赛工作小组,定期组织研讨,针对比赛形式和内容进行调研,确定比赛的形式、任务的分工。其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研室组织“说课”活动,让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介绍授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教学方法,之后,教师们再进步讨论,指出优缺点。通过以上活动,使授课教师全员参与竞赛,增进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特别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2 竞赛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共享大量教学资源,进行开放式、协作式的教学和自学活动,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网站、教学录像、课件PPT)、在线学习、在线实验、在线考试系统等。平台是在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搭建而成的。让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在线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了解最新的技术,拓宽知识面。老师可以通过在线留言功能定期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不同水平、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通过该平台知识水平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我们依据“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大纲内容,结合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组织部分教师定期更新信息技术竞赛试题库,在原有的Web练习/测试系统基础上,设计竞赛的报名系统和考试系统。

通过上述的工作,最终把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自主/协同学习两者结合起来,使得两者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3.3 竞赛的形式、对象、内容和奖励办法

1) 形式。竞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次进行。初赛采用计算机上机考试(闭卷)的方式,根据各参赛队成员总成绩取前10个参赛队进入复赛。复赛采用主持人主持,现场问答和抢答方式进行,并由学生组成现场观众参与现场互动。

2) 参赛对象。针对全校新生中开设“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班级,以班级为单位组队,自愿报名参加。

3) 比赛内容。“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约占80%)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知识与技能(约占20%)。

4) 学生奖励办法。对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包括学校认可的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学分、获奖证书、以及奖金。另外对参加现场互动答题的观赛学生,给予一定的实物奖励。

4 教学效果

通过竞赛活动,在学生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前沿知识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我校于2009年、2010年连续举办了两次信息技术竞赛。在竞赛活动后,我校学生在2009年参加福建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首次通过率(即学生首次参加考试的通过率)达到96.53%,2010年的首次通过率为96.87%,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而在没有举办信息技术竞赛的前四年,即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的考试首次通过率一般在88%~95%之间,举办竞赛年度(2009-2010年)的通过率平均值比没举办竞赛年度(2005-2008年)的高出4.65%,如图1所示。

竞赛活动除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外,授课教师通过参与竞赛的各项组织活动,加深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教材、培养目标的理解,增进了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也是学生考试通过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举办信息技术竞赛,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学校已决定将信息技术竞赛作为一个教学辅助活动长期举办下去。

5 结语

计算机技能竞赛篇6

关键词:学科竞赛;计算机专业;在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1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能力的要求

中国现今处于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而现代工业的核心是工业的智能化,其中就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还有很多的科技等[1]。现今计算机专业人才骤增,在校大学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容易被社会的浪潮淘汰,所以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要求也就更高了,有以下几点要求:

1.1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要拥有专业的知识能力的,这是基本的条件。对于专业知识能力来说,当今的公司对于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要求,算法思维这是肯定要有的吧,还有你会哪几种编程语言呢,就如C还是java还是phtyon等,可知专业知识技能是多么的关键。

1.2优秀的编码能力

具备了专业知识能力并不意味着当代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就可以出师或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或是可以去更高一级的学府深造了。我们要了解和知道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了。因为现代教育的普遍化和教育的多元化,对于计算机专业培养的需求能力并不是只有计算机专业才需要。所以当代计算机专业要具有相应的优秀的编码能力。我们知道计算机编程其实就是把你的思维通过算法思维给予计算机,来实现你的思维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因此,作为当代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具备优秀的编码能力是必须的,也是当代的计算机专业的走向更远更高的道路的桥梁。

1.3重要的创新,实践能力

谈了以上的能力就不得不说说创新,实践能力了。众所周知,创新是一切发展的根本源泉和进步阶梯,我们大部分学生不是永远地活在象牙塔里或是一生都搞理论的研究。或多或少的来说,更多的是面向社会和步入到社会当中。所以源源不断的创新,实践能力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必备的能力要求和对于未来挑战来说最好的助力。

1.4良好的自学能力

关于现今计算机系的学生而言,落时就是被降薪,辞退,更是loser。那么我们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这不仅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还是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或是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良好的自学是最有用的来反思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自己不足的技能,也是时刻鞭策自己的最好的老师。所以,现今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拥有良好的自学能力是必需的。

2学科竞赛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于当代计算机大学生来说,知识与技能是可以全方位判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努力的情况。但是当代计算机大学生在每一所学校学习的课程都是基本理论学习和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然而在知识实际实践当中,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中产生了巨大差距。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冲击下,我们需要通过学科竞赛来促进计算机领域专业人才质量的培养,通过学科竞赛来引导学生变得更为强大。

2.1通过学科竞赛来引导学生利用现有条件,创造不足条件

当代大学生虽然拥有创新的意识,但是却不会创造条件和缺乏创造条件。出生在信息爆发时代的大学生,能更快地接受新兴的事物。在现在的学习中,我们往往会涌出新的思维火花,但是在学校单纯的理论教育下,思想会受到阻碍。学科竞赛的存在就能让大学生拥有更多的思维发展的空间。

2.2通过学科竞赛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全方位发展,保证创新的现实性

知识永无止境,大学生在对知识点的学习及吸收应是与时俱进的,这成就了大学生的思维的能力,技能的提升。但是就是知识点广度与宽度不够,知识点的独立、互不相关,这让大学生容易单纯的、片面地去看待每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缺乏想象的合理性。学科竞赛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会使得大学生进行专业学科之间的关联,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2.3通过学科竞赛来引导学生对自身技能不足的了解,改善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校只是系统地接受知识,并不能把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这是大学生面向社会时最大的不足。高校学科竞赛的存在,能使学生对与自身实际动手能力有提升的空间。计算机学生对于项目的理解和经验是以后立足社会的关键所在。有一个好的项目想法是很难得的,学科竞赛的存在能让学生将自己的灵感付诸实践中,这是经验的积累,为步入社会铺路。

3对高校针对计算机专业开展学科竞赛的建议

当代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专业知识,使得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但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工作都是对计算机工作从事者的实际经验以及实践手段有较高要求的,所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想在当代社会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除了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多的实践活动经验。高校要想培养能适应社会计算机专业工作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或许计算机方面的学科竞赛是最好的选择。学科竞赛是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创新型科技成果为载体的科研实践活动,它要求大学生运用学习过程中建立的逻辑思维进行发散思维,发展创新思维,创造出创新性作品[2]。上述是学科竞赛的要求,这里贴合这些要求,针对计算机专业开展学科竞赛提出一些建议:

3.1学科竞赛即为竞赛就要公平,公正

虽说,高校学科竞赛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在平等的前提下,才能使学生参加更有热情。

3.2要符合国家教育标准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

计算机学科竞赛是要有一定的设备基础的。竞赛报名应进行多方位分组,从比赛性质上来可分为:单人项目、多人项目、理论上机简单应用等,从学生阶段上来分可以把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并且有些比赛应配备指导老师。项目制作等比赛的选拔应面向全体参加者,让学生能了解到更多的思想;应配有专业老师的指导点评,让学生能认识自己的不足。

3.3高校开展计算机方面的学科竞赛本质是促进计算机系学生的实践以及创新能力

高校开展计算机学科竞赛是为了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走入社会时能融入计算机专业的工作中去。这样,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竞赛应更接近社会中计算机工作的项目制作方法,以竞赛来开拓学生的思想、以竞赛来积累学生的经验、以竞赛来促进学生去适应社会工作。

3.4学科竞赛应是为推动学生知识储备向实际实践能力的转化

学校学习的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东西,但如果没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就是空有理论没法动手,这种人在计算机行业中是不被看重的。因此,学校开展学科竞赛应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常规课程中教授理论知识,然后分阶段开展学科竞赛,让学生把这一段时间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这也要求高校开展学科竞赛要有针对性,有阶段性,有创新性。

3.5竞赛虽是培养学生但也要设立奖励

合理的奖励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人总会为目标而奋斗,奖励的设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向前的目标。奖励也并不必全是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奖励也是一种褒奖。这些建议也不是很全面,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高校也应有自己的特色。但总而言之,高校组织学科竞赛本质是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可厚非的是,学科竞赛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是培养能力最突出的活动。

计算机技能竞赛篇7

关键词:中职学生技能竞赛 教学改革 技能竞赛实效性

职业技能竞赛是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职业技能竞赛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培训制度的产物。

但是,鉴于竞赛的设备、场地、师资等原因,国家、省、市级的职业技能竞赛设置的项目、参赛人员毕竟是有限的,能参与的只有少数的教师和学生。从2008年开始,我校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校内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技能竞赛节。竞赛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代检”以及“ 与省市技能竞赛接轨,通过校内竞赛为参加省、市相关项目的竞赛挑选、储备选手”。

机械教研室对每年的技能竞赛节十分重视,发动所有的教师参与到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为机械专业的师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沟通、学习提高的舞台,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研究对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多次受到学校的奖励。以下就校内学生参与竞赛的实践做一些归纳。

一、竞赛项目的设置

(一)优先考虑在专业学习中的导向作用并与省、市技能竞赛设置的项目相衔接

技能竞赛的专业比赛项目设置,其导向作用较强。实践表明,在技能竞赛的推动下,与比赛项目相关的专业将得到强化建设,并有可能建设成为重点专业、强势专业。首先,技能竞赛项目设置引导专业课教学的加强。技能竞赛内容和标准,往往注重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切实突出技能性,使技能竞赛具有较强的选优功能。这些都具体表现在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之中,并将引领中等职业学校及时改革教学内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其次,技能竞赛项目设置促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技能竞赛的举办,正是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课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强大推动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首先大力提高自身的技能操作水平,不然就不能指导学生,也不能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由于高级别的技能竞赛有以上重要的作用,所以校内学生技能竞赛项目的设置首先要考虑省、市技能竞赛设置的项目。另一方面,校内技能竞赛的目的之一是“与省市技能竞赛接轨,通过竞赛为参加省、市相关项目的竞赛挑选、储备选手”,为达到这一目的,竞赛项目的设置也优先要考虑省、市技能竞赛设置的项目。

(二)考虑实用性、先进性、可操作性,还必须低成本

我校开设的机械方面的专业有: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生产实际中最常见的机械技能工种有: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编程员、模具工(制作模具或维修模具)、模具设计员、计算机辅助绘图员、产品检验员。由于高级别的技能竞赛(市级以上)有着上述那么重要的作用,在校内的学生技能竞赛中,市级以上的技能竞赛项目是要优先考虑的,比如说数控车、数控铣、计算机绘图,钳工,其中数控车、数控铣、计算机绘图三种工种既实用、又具备机械行业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学生就业上有广阔的前景。

但是,如果完全照搬省、市的数控车、数控铣、计算机绘图的竞赛方式,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举办技能竞赛的成本高昂,因为校级技能竞赛参与人数较多,而学校的师资、设备都是要维持日常教学,尤其是数控机床的实操练习,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低年级的学生因为还没有学习专业课程,也无法参加这些专业技能竞赛。为了让低年级学生也能参与技能竞赛,必须设置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参加的专业基础技能竞赛项目。

综述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决定校内学生技能竞赛项目是:对机械类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手工机

械制图竞赛,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学机械制图,还未学计算机绘图,而手工制图对学生后续学习计算机绘图和学习专业课程时的识图作用非常大。对机械类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数控仿真加工(数控车、铣)、计算机绘图等项目。

二、竞赛方案的设计

技能竞赛宗旨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机械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开阔机械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视野,更好掌握机械专业技能;检验机械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对于参加市级或省级竞赛的学生也起到备赛的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制订竞赛方案时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学校给出的激励机制赛前进行全面动员,要求机械专业的学生全员参与一项以上(最好是多项)已学过课程的竞赛项目,通过技能竞赛让学生更好、更全面的掌握专业技能。(2)竞赛分预赛、决赛,赛前安排一定时间的辅导,利于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复习、巩固、提高。(3)预赛、决赛尽量利用课余时间,不影响日常教学。

三、竞赛内容的拟定

竞赛形式均为实操技能检验,命题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相应的中级职业等级技能标准,同时参照我校教学计划、大纲要求进行命题。

四、竞赛辅导的策略

各个竞赛项目参赛的学生均学过相关的课程,赛前辅导的作用是对竞赛项目相关理论和技能进行复习、巩固和提高,辅导内容以综合技能的学习为中心内容。比如说数控铣仿真加工,是以一个零件的三维建模、加工作为学习任务,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其教学过程结构为: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种课型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以及三维建模和加工的技能,还起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等。其特征是:重视方法、重视过程、重视能力、重视创新。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教师、学生都要做好准备:相关的工具、指导书、分组;教师明确任务:零件仿真加工的要求(学习目标),组织各小组学生自学、获取信息;小组研讨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讲解零件建模和加工的原理、方法并进行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方案,由教师检查、评价并让学生修改;当小组完成仿真加工任务后,最后由教师和小组成员共同将每位同学的建模和加工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五、技能竞赛后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引发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各环节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审视、自我评价的过程,对教学实践的改革与教学方式的改进意义重大,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使教学更有效。在技能竞赛的工作中,教同一门课的教师在出题、辅导学生、监考、评卷等工作中通力合作,可以一睹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对自身而言,也是一次查漏补缺的契机,在竞赛中寻找与同行之间的差距。教师可以博采他人之长,借鉴别人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未来的教学设计与创新做出规划。

(二)明确专业教学目标,推进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竞赛形式均为实操技能,命题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相应的中级职业等级技能标准,促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改革应更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促使教师在现有的实训条件下努力营造实用教学环境,从课堂讲解到课下思考,将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融入其中,增强教学内容的生产实用性和实践操作性。

(三)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教学实效性

机械教研室注重在各个场合宣传技能竞赛项目,教师在讲授竞赛项目相关课程时会向学生讲明该课程有参加技能竞赛机会以及该课程在就业上的广阔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技能竞赛包括预赛和决赛环节,学生为了参加竞赛做准备,必须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复习,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非常重要,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找实习单位,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助于他们通过实习单位的考试,更有利于学生走上实习工作单位后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这是许多学生对技能竞赛的反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手工绘图技能竞赛也有助于他们更扎实的掌握机械制图的理论和技巧,为学习计算机绘图和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提高校内学生技能竞赛的实效性?学校的学分奖励机制对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有很大的吸引力,有不少学生就是冲着有学分奖励而参加竞赛的,这一点必须坚持下去。但是,不能让学生轻易就能拿到学分,要让学生付出努力才能得到成果——既掌握专业技能又拿到学分。比如,在竞赛题目上,可以出一些“基础题”(要求掌握最基本的专业技能,难度小)和“提高题”(有一定难度的专业技能),做出“基础题”的学生就可以拿到学分,做出“提高题”的学生可以拿到更多的学分、甚至拿到一、二、三等奖。连“基础题”都做不出的学生不能拿到学分。“基础题”的难度小,平时学习一般的学生也能做出。因此,技能竞赛对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吸引力,“以赛促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存在的不足

在竞赛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不足的地方。有些学生对参加技能竞赛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自己水平比不上别的同学,参赛只是别人的陪衬,不愿参加,但学校对每一位参赛学生都有一定的学分奖励,有些学生能参加的项目都参加,但是不认真准备,马马虎虎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机械教研室初步作了如下规定:(1)计算机绘图和数控仿真加工竞赛项目不带必备工具的学生不准进入赛场;进入赛场但什么也不做的学生当作不参赛处理。(2)手工机械绘图项目不带绘图工具不准进入赛场,带了绘图工具入场但什么也不做的学生当作不参赛处理。这种做法基本上打消了一些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混学分”的念头,迫使大多数的学生老老实实去做准备工作,但还是有少数学生是在“混学分”的。

我校开展技能竞赛的时间并不长,机械专业方面,竞赛项目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不足,如何开展更多的竞赛项目,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予热情,如何使学生享受比赛的乐趣并在比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是我们今后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第三届学生技能竞赛方案,2011.

计算机技能竞赛篇8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 与时俱进 技能大赛意义 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50-01

一、开展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的背景

《全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开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并创新竞赛制度,选拔培养一批技能标兵”。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各职业院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同时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已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全国计算机技能大赛已经举办了好几届。从最初的动画片制作发展到图形图像处理,到企业网搭建、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影视后期制作等;从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展到现在的教育厅、财政厅联合举办;从校级竞赛、市级竞赛到省级竞赛层层选拔、逐级竞赛,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这些都对计算机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将制作动画片、视频等技能和专业建设相融合已经提上了日程,基于此,计算机专业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在技能大赛的背景下不断优化。

二、开展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开展技能大赛的理论意义在于提出了技能大赛背景下计算机专业优化的命题,并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形成进一步优化计算机专业建设的理论框架,具有理论上的探索性。同时,通过技能大赛,能完善计算机专业建设的理论体系,拓宽计算机专业建设的理论视野,加深对专业建设本质性、规律性的认识,使计算机专业建设走向成熟、走向丰富。

2.实践意义:

首先,通过技能大赛与计算机专业建设关联性的研究与分析,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计算机专业建设的促进和引领作用,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专业建设的发展水平。由于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计算机专业建设新的内涵。因此将技能大赛与计算机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有利于探索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其次,通过技能大赛折射的计算机专业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寻找优化计算机专业建设的路径,即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双师型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模式、优化实训基地等诸多方面来实施。

最后,通过汲取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按照从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的梯度,研发一系列具有典型性、指导性的系列项目课程,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教学,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提供项目课程开发的技术范本和典型课例,起到引领改革、服务实践、推进竞赛内容普及化教育的作用。

三、开展计算机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

技能大赛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建设是指制订由企业共同参与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采取各种措施有效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构建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行动导向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资金投入,完善和培植实训基地。教育部部长周济说,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多年来探索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我们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大赛这个平台,在教学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1.技能大赛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2.技能大赛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跨越式的发展;

3.技能大赛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技能大赛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5.技能大赛促进了课程改革由理论层面转向实践层面;

6.技能大赛可以加快校企合作的过程。

(二)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启示:

1.构建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3.构建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4.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5.完善和培植实训基地建设。

四、计算机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创新

技能大赛检阅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展示了职业院校学生精湛技能、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体现了职业院校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拓展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技能大赛,为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规范有序地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保证,真正做到了技能竞赛引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目前,社会在加大舆论宣传,但引导人们重视职业教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克服上述误区,采取有效的办法,让人们切实感受到职业教育与技能型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学生就业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们深深感到,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技能大赛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各方面能力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技能大赛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把赛场的高超技能渗透到平时的职业教育之中,把比赛的内容融入职业教学之中,最终实现让所有职业院校学生具备高水平、高技能,自信、成功的迈向社会。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能竞赛篇9

作者简介:周世杰,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计算、信息安全和RFID;秦志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邢建川,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计算、集群系统、Petri网建模与分析、工作流管理等。

摘 要:从分析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任务入手,提出示范中心平台应包括计算机实验中心和具有学校特色的工程实践平台两个部分。介绍电子科技大学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建设的实践工作,并对具有显著特色的建设竞赛中心、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和IBM大型主机技术中心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示范中心;实验平台;创新人才培养

1 研究背景

计算机实验中心往往被视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完成理论验证的环境或开展验证性实验的平台。因此,它往往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实验中心包括若干实验指导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位或多位实验指导教师构成,每位实验指导教师分别负责一门或多门实验课程[1]。在这种扁平化结构之下,实验中心的任务当然主要是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但是,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实验中心在培养工程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愈加明显。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托教学和科研的人才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环境,使中心成为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管理,满足本科、研究生、专业和非专业不同对象、层次实验需求的大型实践教学基地和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2]。

因此,作为部级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除了完成基本的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和计算机专业实验之外,也承担着培养计算机工程创新人才的任务。探索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新型组织架构,对于发挥示范中心在计算机工程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极为重要[3]。

2 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构成

从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本任务来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计算机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教学任务及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4]。因此,从组织结构来看,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该包括计算机实验中心和具有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功能的工程实践平台。图1为示范中心的平台架构。

1) 计算机实验中心。

计算机实验中心除完成基本的实践教学任务之外,也必须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中心不能简单地按照“实验指导教师―实验课程”的模式来建设,而应该以专业实验室的方式来管理。专业实验室可以按照课程或课程群来组建,基本任务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完成多层次实验的教学任务,如基本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的指导。

以电子科技大学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其下设的计算机实验中心主要由下属的13个专业实验室(嵌入式系统专业实验室、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数字媒体专业实验室、信息及网络安全专业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及应用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语言与算法设计实验室、数据库及应用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编译与形式语言实验室、数字逻辑实验室、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室等)组成。专业实验室涉及的实验课程包含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建模实验、数据库、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逻辑、编译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等几十门计算机学科的主要专业知识课程教学实验以及相应的综合课程设计(独立设课)。各专业实验室承担基础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的建设、开发和指导工作。

(1) 基础实验。指应知应会等原理性实验,提高学生对原理、算法的理解和设计能力。基础实验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2) 综合型实验。要求学生结合一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甚至综合多门相关课程,完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任务,难度较大。在这种实验中,学生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即巩固前面实验阶段的学习成果,能够融合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实验方法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判断、归纳与分析,能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创新型实验。完全为开放式教学方式,由学生独立或与指导教师共同拟定设计题目和设计目标,并独立完成,难度大,具有探索性、创新性。该类实验注重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内容的转化,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享受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成就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

通过专业实验室的方式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有助于拓展实验教学的范围,提高实验质量,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支持。

2) 工程实践平台。

工程实践平台以提高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因此必须建立在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之上,整合科研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形成有利于学生工程能力提高的环境。一般来说,工程实践平台采用工程实践项目方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利用社会资源,将理论、实验、实习、工程、科研、设计、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内容应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项目菜单,供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选择。

以下以我校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工程实践平台为例,讨论建设工程实践平台的重要性。

(1) 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是我校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设立的机构。自成立以来,中心受到学校、学院的一贯支持和关注,奉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与创业并重”的理念,以“加强创新能力实践,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为宗旨及目标,努力提高每一个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务实开拓精神和创业精神,锻造适应未来各种挑战的应变能力。它的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

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下属4个企业技术俱乐部(微软技术俱乐部、IBM技术俱乐部、腾讯技术俱乐部、维塔士俱乐部)和12个学生工作室,先后资助学生创新项目数百项,已有梦飞无线工作室、象牙塔工作室等多个学生团队实现创业或入驻成都天府软件园大学生创业园区。

(2) 竞赛中心。

竞赛中心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竞赛培训、竞赛指导、竞赛承办。以我校示范中心为例,其竞赛中心的组织架构包括竞赛中心培训部、竞赛中心指导委员会和竞赛中心学生会。竞赛中心培训部下设ACM、信息安全、机器人、电子设计竞赛等几个分支,每个分支有领头老师带队。培训部有日常开支活动经费,主要作用是着力加强各竞赛方向的重视力度。竞赛中心指导委员会设主席1名,副主席7名,主席由主管副院长兼任,副主席由各系主任兼任。竞赛中心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主要是发动教师参与竞赛指导工作。竞赛中心学生会设主席1名,副主席若干名,主要作用是两个,一方面与竞赛中心指导委员会的老师进行对接,另一方面在平时组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对竞赛的兴趣。

竞赛中心的任务包括ACM程序设计竞赛、电子设计(嵌入式)竞赛、信息安全竞赛、机器人足球竞赛4个赛事的竞赛组织工作。在学校及学院的支持下,示范中心负责实施了全校性质的竞赛相关素质公选课,将学生竞赛培养纳入到本科培养大纲中。由竞赛团队责任老师担任主讲教师,以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层次设计竞赛培训课程内容,为学生参与各类赛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竞赛中心负责组织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及信息安全和嵌入式专题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等各类全国性大赛,并获得佳绩。

(3) IBM中心。

我校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属IBM中心的目标是培养大型机计算机专业人才。IBM主机系统教育中心成立于2005年5月,顺利进行了IBM eServer Z900主机系统环境建设和主机系统安装调试,使我校拥有了世界一流的主机系统教学实验平台。该平台可以提供主机系统课程的教学实验环境,并可作为高性能计算、计算智能、系统性能评价、智能存储、并行耦合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实验平台。2006年,中心组队参加了“IBM大型主机技术2006校园应用大赛”, 蓝色之星队一举夺得该次全国大赛唯一的最高奖项――最佳作品奖,蓝色之星Ⅱ队勇夺优胜奖!此外,还获得了最佳指导奖和最佳表现奖,成绩名列全国各参赛高校之首。IBM主机系统教育中心(成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得到了IBM公司的高度赞赏和奖励,先后获得了“IBM主机大学合作项目2006年度教书育人奖”和“IBM大学合作项目2006年度最佳校方支持与合作奖”。

(4) 嵌入式工程中心。

嵌入式软件工程中心将所承担的国家863、电子发展基金、发改委、国防预研等多项部级嵌入式软件项目及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针对嵌入式系统硬件多样性的特点,提供多种不同硬件平台的实验系统版本,让学生能够充分领略不同硬件平台开发的共性和差异性,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重难点知识。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高级实验内容:将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到不同硬件平台上。

另外,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涉及从底层硬件、设备驱动、操作系统、应用组件到最终应用的不同层次内容,这是与传统桌面软件开发的主要差别所在,因此业界对嵌入式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有不同侧重点的。一个优秀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不仅要掌握编程语言、程序设计思想及方法、开发工具的使用等通用要求,还应比桌面软件开发工程师具有更扎实的硬件基础知识和系统结构知识,也间接提高了嵌入式软件开发的门槛。基于这样的考虑,实验内容涵盖了嵌入式微处理器编程、设备驱动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综合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综合应用开发等不同层次和难度的实验项目,适应不同层次嵌入式知识学习和软件开发能力培养的需要。这些实验不是一次性地要求学生做,而是配合不同课程内容的变化,由简到难、逐步推进,配合本科嵌入式课程、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项目使用。

3 示范中心平台建设的建议

1) 加强示范中心平台的信息化建设。

虽然各个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会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但基本任务都是为全校计算机基础和专业教学服务。与传统的计算机实验中心相比,其规模大、人员多,且可供使用的实验资源丰富。因此,必须加强示范中心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示范中心平台的管理效率,实现示范中心资源贡献,并实现对学生实验教学科学、合理的管理[5]。例如,如果能够开发并应用“实验报告防抄袭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无纸化管理,节约成本,也可以加强实验中心平台的利用和有效管理。而示范中心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可以整合实验中心资源,也可以提高示范中心资源在高校之间的共享效率。

2) 结合计算机学科发展,建设新的工程实践平台。

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会对实验教学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为此,示范中心平台建设也必须满足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或建设新的工程实践平台[6]。以我校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考虑到近几年计算机学科中云计算的发展,示范中心投入30余万元,购置了云计算平台,成立了云计算机实验室,培养学生在云计算领域的创新能力,并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云计算竞赛。目前,该实验室已形成了定期学术讲座,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讨论,参与VMware云计算大赛等常规机制,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考虑到计算机学科中机器人应用的广泛性,示范中心投入20余万元,购置了安保机器人以及各类机器人开发平台,并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培养学生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能力,并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机器人竞赛。

此外,考虑到信息安全、物联网的发展,也可以在示范中心中建设相应的工程实践平台,为学生参与相关工程实践提供环境。

3)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校企联合工程实践平台。

计算机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工程应用特色。因此,计算机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必须满足企业的需要。在搭建工程实践平台时,示范中心如果能够充分结合企业的需要,建设校企联合工程实践平台(如校企联合实验室、校企工程训练中心或实践中心等),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需要。

4 结语

作为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满足基本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必须承担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任务。其中,搭建符合需要的实践平台是开展工程实践教学的基础。作为示范中心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计算机实验中心在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同样,建设符合高校计算机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工程实践平台,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对示范中心建设的投入,建设满足学科需要和发展的高水平示范中心平台,使示范中心在培养高素质计算机工程创新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柳中海,李蕾.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之我见[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3):339-342.

[2] 全成斌,杨士强,赵有健,等.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110-112.

[3] 刘风泰. 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23.

[4] 宋长青,张福岭,薛进. 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9):86-88.

[5] 伍国明. 实验室体制创新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3):380-382.

[6] 钱丽艳,李文新. 融合多学科课程实验平台,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软环境[J]. 计算机教育,2008(15):9-13.

Building Platform of National Teaching Lab to Cultivate Creative Computer Engineers

ZHOU Shijie, QIN Zhiguang, XING Jianchuan

(National Teaching Lab for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

计算机技能竞赛篇10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竞赛;实践

电算化会计核算技能本身是中职校科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其通过计算机作为整体核算工具,对整体经济活动情况进行了反应和记录,并且涵盖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多方面技能。为了进一步提升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学校设置相应的技能竞赛考核活动,可以更好地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效果。

一、竞赛实践思路

第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会计电算化核算本身对于整个操作的规范性要求很高,在前期准备阶段应该对于,思想意识进行明确,同时深刻的认识到当前新的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的开展需求。有思想意识上融入了更加科学的思路,这样整体竞赛的组织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对于实际竞赛的相关评价标准、竞赛内容、竞赛方式、时间安排等,应该围绕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进行制定和调整,同时给予后续的竞赛落实一个良好的支持。另外,在竞赛活动开始之前,应该有相关承办方提前采购相关用品,做好场地的布置和监考人员的安排等,这样才能确保后续竞赛活动的开展得到有条不紊地落实。第二,做好竞赛活动细节方面的完善。在对于竞赛活动的细节安排上,应该确保考试内容中对于会计基础理论、计算机基础、电算化知识、上机操作等内容进行明确。并且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上,应该对账套的信件、设置核算项目、会计科目、数据录入、账套修改、凭证处理、账务查询以及固定资产和报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都进行相应的考核,做好相关考核模块的完善。会计电算化核算技能的考核中,需要对于教师人才本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因此整体业务题的数量较多,考核量较大。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应该考虑题量是否和实际时间安排匹配,并且保证竞赛活动的开展秩序。在整体评分工作开展中,应该对于评分方案进行合理的优化,同时依据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对于学生的实际答题情况进行细致地评分,对于一些存疑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讨论。

二、竞赛活动开展中的思考

经过会计电算化核算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我们意识到在实际相关教师人才培养出去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更好的让学生本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让学生具备更强的电算化操作技能。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掌握会计经济业务处理和计算机知识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避免对计算机应用技能学习的忽视,让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切实的提升和发展。在课程体系调整的过程当中,应该结合竞赛活动的开展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学生的弱势内容。例如,中英文录入的相关课程的设计上,就可以增加培养学生计算机办公处理能力的内容,让学生更加熟练地对于财务软件进行使用,提升学生的整体录入能力和录入技能水平,让他们在录入过程中保持良好效率的同时,减少失误。中职阶段的会计教学是对于财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执行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也应该从实际企业会计工作的角度,让学生体验出纳人员、会计员人员等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对于记账凭证、日记账、余额调节表等相应的会计成果进行完成,最终由教师进行评价。我们应该正确的意识到,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本身的教学活动开展具有较强的交叉性的特点,在进行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完善,并且适当的提升教学活动的实践操作效果,更好地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并行增长。要想让会计电算化教学活动开展质量得到切实有效提升,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有效落实,其对于教师人才队伍方面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学校内部应该积极推进相关的培训教育工作,对于在岗教师进行有效培训,积极组织各类学习活动,让他们对于会计电算化的需求进行更好地了解,提升整体教学能力。我们应该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进行构建,引入更加优秀的复合型专业教师人才,并且不断完善会计教师队伍结构,打造一支具备较强战斗力和学习能力的会计队伍,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开展需求。在实际办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鼓励教师外出进修或实习,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从事社会兼职,密切教育界与社会用人岗位的关系。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本身和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如果仅仅具备和掌握了会计专业知识,而不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生本身就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笑妍.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与思考[J].经贸实践2017(02).

[2]周伟彬.以竞赛为导向的会计电算化常规教学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