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教学十篇

时间:2023-04-05 21:22:58

水墨画教学

水墨画教学篇1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内化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6-0049-02

【作者简介】1.王晓伟,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无锡,214001)美术教研员,一级教师;2.虞玺,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钱桥中心小学(江苏无锡,214151),高级教师。

一、水墨文化,源远流长

水墨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源远流长,笔墨优美和谐、构图妙趣横生,意境深远独到,体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感受水墨文化,更多的是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水墨意韵。所以,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流于表面地灌输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对学生来说,只是一种依葫芦画瓢式的模仿。为水墨画而水墨画,教学会显得浅薄苍白。

对于水墨画教学,我们要让学生在多变的教学形式中感受水墨画的隽美,更要让学生在其作品中呈现水墨画的文化特质。

1.选择经典,培养学生诗意审美情趣。

美,是美术课的灵魂。水墨画教学,尤其应追求美之精髓。水墨画的美感不仅仅表现在作品的呈现方式上,还应体现为内容美、文化美,意蕴美。

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对水墨画的认识,必须让其欣赏经典的水墨画作品。学生,甚至教师对水墨韵味美的感知,往往是表浅的、不深刻的。比如:苏少版《美术》二下《水墨画――树》这一课,很多教师在初教时呈现了很多类型树的水墨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参天大树、杨柳依依、幼苗初茁……这些作品快速地在学生眼前滑过,看似热闹,但真正的内涵却被忽略,欣赏环节形同虚设。所以,笔者认为,被选入课堂让学生欣赏的作品,一定要是经典作品。比如有些教师只选取吴冠中等大师的作品,当这些作品呈现在学生眼前,其“点、线、块、面”丰富的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的无穷气氛,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之情。以大师的魅力引领学生前行,用大师的作品点燃学生的兴趣,高起点才能有大收获。

2.适当留白,拓展学生自主创作空间。

在水墨画公开课中,教师常常会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过多使用,会造成一定的缺失:尽管画面一览无余、精美别致,但学生沉迷于强烈的视觉感官冲击中,往往会忽视作品本身带给我们的美的熏陶和心灵震撼,而这正是画家企图通过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当教师的评讲取代了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教师对作品韵味的直接赏析代替了学生的审美过程,美术教学的价值也就被完全削弱了。所以,课件的使用一定要适合课程,如果觉得可用可不用,那宁可舍弃,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让给需要的环节。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可以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留一点空间,缺一点元素,特意留下空白,让学生通过这种带有暗示性的表达方式,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思考、补白,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发展。

例如:为了让学生感悟园林之美,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园林的剪影,这种无声的“留白”会带给学生更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学生会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解读画面,创造属于自己的与园林的对白。

二、形式内化,有效真实

笔墨技法与表现内容要合理地结合方能真正体现水墨画的魅力,好多教师在进行水墨画教学时,往往只讲解笔墨技法,可事实上,你讲解的笔墨技法真正和表现内容结合起来了吗?你的讲解分析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内化吸收吗?教学内容设计一定要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具体问题具体讨论,应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对象要用不同的笔墨进行表现的道理。

1.考虑学情,因材施教。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尊重学情,我们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有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设计“玩一玩”环节,在游戏中感受水墨,学生会兴致盎然。可是如果到了高年级还是设计“玩一玩”的教学环节,则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整个小学阶段,水墨画教学贯穿于每一册教材中,星星点点,却串珠成链。教师在教学时应首先熟悉教材,明晰这节课的内容在该单元的位置,在这册书中的地位,更要明白它在整个小学美术教材中所起的作用。如此教师教得有的放矢,学生也能学得真实有效。

2.扩展题材,激发兴趣。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水墨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人物等。而目前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教学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让学生囫囵吞枣地机械描摹,并把“相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其实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创设情境和条件,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和物,了解物品肌理、特征。作品的内容除了诸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也可以展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课间活动、春游小记等等。只有内容有趣,学生才会感兴趣。教学的一切准备,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有兴趣地学习。

三、契机巧妙,点睛显趣

1.精简内容。

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由于课堂本身的局限,对具体的对象知之甚少。知道得不多,是因为渗透得不够;也因为教学目标太多,让教学沦为生产流水线。实际上,课堂的容量只有这么大,学生一节课的接受能力也只有这么多,欲速则不达,欲满则无益,我们要找出关键所在,逐步解决,方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对此,我们要围绕对象进行突破,根据对象和目标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领。教学中,教师要寻找一根线,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一点点串起来,然后让其逐步深入了解,这样才能有所收获。用有限的时间围绕目标的达成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学深、学透。

2.精到示范。

在水墨教学中,教师常常用示范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让学生较快地掌握绘画技巧,提高绘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示范的形式多种多样,哪种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反复筛选。而选择性示范,旨在点拨、启发、提醒、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入水墨画的世界,循序渐进地领略水墨神韵。当然也可以在教师讲完后恰当地点睛――示范局部,在示范的过程中穿插小练习,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逐步体会水墨技法。

水墨画教学篇2

一、渗透水墨画基础知识

笔墨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美,它以高超的艺术来完成造型、韵味和情调,使之成为统一体。主要为笔法、墨法、色法。

1.笔法

笔锋有中锋、侧峰、逆峰、散峰等。笔法有勾、皴、擦、点、染等。皴是在勾后的一种补充画法,主要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凹凸不平的效果。擦是在勾皴之后的另一道补充工序,用笔根加擦,以浑其笔触。点可露锋点、侧锋点、散锋点等。

2.墨法

墨是中国画形式美的另一面,与笔法构成完整的形式美。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从墨盒里挤出的墨不掺水是焦墨,在焦墨中蘸一点儿水是浓墨,再在浓墨中添一点儿水就是重墨,再在重墨中加一点儿水是淡墨,再在淡墨中加水就像笔洗里的水一样就是清墨。做到浓而不板不泛黑气,淡而不薄不漂。墨法分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宿墨法等。泼墨法即一次性用墨,一切效果在一次性用墨中来完成。有浓淡、干湿的变化,其效果单纯、略。破墨法是水墨画中主要的墨法,即二次用墨第一次用墨湿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次用墨,使二次墨互相渗化而形成新的墨色效果。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

3.色法

在用色时讲色调、对比色、同类色、调和色等。蘸色和调色法:蘸色一般蘸在笔尖上,如果调单色,可反复调使其均匀,如是两色,第一色可均匀,第二色只能在笔尖上少调,使颜色有深浅或不同色相的变化,即为笔上调色。调色可在色碟中调,如草绿,即先蘸藤黄再蘸花青在碟中调成草绿,另外也可在纸上调,即先蘸一色如朱,后笔尖再蘸胭脂,不调而在运笔的过程中在纸上调用。破色法:色破色、浓破淡、淡破浓。点染法是用毛笔蘸墨或颜色直接点染而成的画法,落笔成形,一笔下去不能涂改,因此点染时要特别注意调墨、调色、蘸墨、蘸色、用水等技法,严格控制和掌握墨色在纸上的渗化效果。

孩子们进行彩墨游戏时,教师应清楚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做简单渗透,体会水墨画笔墨情趣,方可达到教学目的。

二、示范教学

关键利用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反复练习:水墨画非常讲究蘸墨的艺术。随着作画使用时的消耗,墨色会自然地由浓到淡、由湿到干,产生出一系列的变化。尽量“一笔墨”“一笔色”用完后,再蘸墨,保持墨色的鲜活。只要孩子们学会正确的运笔蘸墨方法,把精力集中到所描绘的内容里,一些奇妙的笔墨效果往往会是不思而遇的。利用具体形象体会水墨画基础知识,比如,让学生先画出一幅熊猫题材的线描儿童画,然后让学生尝试把儿童画线描改成水墨画。教师示范演示熊猫的水墨画画法,边讲边示范。首先用淡墨中锋画出头和身体,用笔要有起行收,虚起虚收,两笔完成圆形的头和身体。其次,笔上蘸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耳朵,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四肢。第三步用焦墨中锋画出眼睛并点睛,同时画出脚趾。最后着色,用朱画出鼻、嘴。最后,添画环境竹子、竹笋等(竹子竹笋笔上蘸淡三青笔尖蘸花青一笔画出浓淡变化的竹叶,竹笋用中锋侧锋勾出),再画只熊猫它们一起玩,最后题款钤印。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笔法、墨法、色法,又表达了思想感情,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尝试多种创作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水墨画教学篇3

一、寄情山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精神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国画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大气磅礴、气象宏大,刚健清新的审美特征。国画作品中经常以皖南、黄山、太行山、长城、三峡等地风景作为内容,我经常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秀美风景,让学生领悟画家在国画作品中表现的民族精神,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传统艺术,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走出教室,亲近自然,善于观察,懂得“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同样重要的道理。

二、托物言志,引导学生继承优良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韵体现了中国儒道的美学思想、人文精神。因此中国画创作常常在作品中融入自我精神,并用技法笔墨语言进行表现。画家经常运用一些景物托物言志,表达高尚、积极向上的风格品格。例如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特点,表达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通过兰花特有的叶、花、香独具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的优美形象,表达高洁、清雅的精神等,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记得有一次我上公开课,画的是荷花。当时我让学生欣赏了各种荷花的图片之后,同学们非常激动,纷纷说出与荷花有关的色彩、结构、作用、品种等特点,非常感兴趣。我便趁热打铁,更深入的引导学生,来感悟荷花高洁傲岸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体会笔墨的韵味,而且让学生领略到艺术的人文精神,从而培养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三、国画与其它传统文化内容的相互融合,如将古诗、书法、音乐与国画相互融合

唐人曾经说过:“书画异名而同体”。中国传统历来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古诗的优美不仅在于它的文字,还在于它的意境,与同样讲究意境的中国画诗画相通,让孩子用绘画来表现古诗的画面,将两者结合,互相促进,对提升国画学习效果有十分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花卉和昆虫后,让学生用画面表现《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等,并指导孩子在画上用书法提上诗句,从另一个角度又促进孩子们学习书法的兴趣,国画、古诗、书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课堂讲解后,学生在绘画联系创作时配以节奏舒缓的民族传统音乐,更能让孩子们进入国画的意境。

四、大胆创作,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中国画不仅讲究通过笔墨浓淡干湿对比变化来表现绘画对象,在构图上,更讲求经营,经常打破空间或时间的局限,以灵活的方式,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这种特征和变化,特别符合青少年好奇、大胆的心理特点,所以国画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比如我要引导学生画出不同感觉的荷花,我先让学生欣赏朱耷的荷花作品,同时把朱耷的身世,与之带来的画家在荷花表达方面的特别感受讲给同学们听,我是这样描述的:朱耷也叫八大山人,是明宗室后裔,他的人生经历独特,但艺术修养很高,一生充满亡国之痛, 对明朝的反抗情绪非他人可比。他画的荷花, 线条盘错, 翻转自如,简洁精到 。 画面的意境萧索孤寒。

五、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儿童水墨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以传统的单墨进行。在选择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时,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描绘“照镜子”、“窗前”、 “卧室的一角”、“校园”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兴致,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除此之外,课上我还经常讲一些名家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比如齐白石由一个放牛娃、乡下木匠,经过自己的勤奋拼搏,终成一代艺术宗师。还有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王羲之“临池学书”和王献之七缸水的故事也让学生学到很多道理。

水墨画教学篇4

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人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人们在不断追求自身价值的完善。在今天,“人文”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强烈呼唤和主流。美术已不仅仅是技能教育,而应是文化教育。在这样一个文化渲染中,通过含有特殊意义的儿童水墨画教学,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和努力的方向。那么在小学美术课程里如何进行水墨画的教学呢?

一、水墨画在美术中的独特性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列夫·托尔斯泰将艺术视为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手段,就像人们用语言传达思想一样,人们也用艺术在交流情感。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

新课标指出:“要以人为本,挖掘学生自身的个性,体现人的价值,完善人的品质。”而社会正呼唤具有高尚品质的人。美术教育正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化阵地。其作用不言而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水墨画简练概括的造型,出神入化的运笔,富于变化的墨色,不仅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爱,而且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水墨画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它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交流和传承的作用无可替代。水墨画已成为新时代的人文情操教育手段,它的笔墨既能协调手部肌群,促进儿童大脑发展,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因而,在当代美术教育中应更加重视水墨画的教育教学。

二、水墨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主意识尚未完全形成,对于这一新生画种也一知半解,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一些优秀的传统作品中学习学好水墨画,学会欣赏、感悟是必要的。

在欣赏齐白石的虾时,我给学生讲齐白石老爷爷为了画好虾就亲自养了一些虾经常进行观察,所以他画的虾特别生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子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发现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美术公开课,课题叫《水墨游戏》。课始我以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交流会用怎样的方法画鸡蛋,学生说出了许多方法,如:用铅笔画、用水彩笔、用蜡笔等。师小结过渡:这些方法都很好,但是老师今天不许你们用这些方法来画,老师要介绍一种新的画画方法给你们。很自然地过渡到要学习的内容《水墨游戏》。师:“你们知道那些关于水墨画的知识?说给老师听听。”(学生各抒己见。)师:“老师在这儿为大家准备了一张宣纸,请你们用墨汁在宣纸上画个鸡蛋给老师看看。逐步提出不同要求,按照老师说的要求来画鸡蛋。”学生在画中激发了兴趣。师:“你们画得非常好,比达·芬奇小时候画得好多了,让老师也学到了很多水墨画知识。不过仅让你们画鸡蛋太简单了,我还想再考考你们。”师:“我觉得你们画的鸡蛋像一幅好看的画,你能说说看像什么吗?”(简单的鸡蛋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在画好的鸡蛋上添上几笔,让它变成一个动物、人物或是其他东西。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学着用水和墨来表现事物)最后师小结:“画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同学们可以大胆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画,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够取得成功。”

纵观整个教学,教师通过对水墨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每个学生的点滴创造不单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三、水墨画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目前,小学水墨画教学过多采用临摩,使学生产生单向的审美和思维定势,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造成思维闭塞,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主题情感创造意识的失落。黄宾虹曾说:“艺术之事,所贵于古人者,非为拘守旧法,固定不变者也。”因此,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应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与行为习惯。那么,如何更好地有创造性地进行水墨画教学呢?

1 游戏激发兴趣。古人云:书画同源。书法讲究的是用笔用墨,水墨画讲究的是线条,线条是水墨画的生命线。因而,在水墨画教学中,要让学生做线条游戏,在宣纸上随意拖出一根线条,在不经意间让线条游离在纸上,在此过程中,体验使用毛笔作画的感受。不知不觉中,儿童就会在饶有兴趣当中发现隐形的变化,感受到线的柔韧与墨的干湿,顺理成章地掌握水墨画的常识。

循规蹈矩地一笔一画,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乏味。那么水墨游戏刚好符合学生的心理,孩子们处在玩耍之中,在纸上随意地洒墨,用嘴尽情地吹墨,水与墨肆意地流淌,本是无心的,但加上孩子天生的想象力,加以联想。一棵棵小树,一块块田野,一片片山坡跃然纸上,再加上一些跳跃的人或小动物,整幅画顿时精彩起来,学生也兴趣盎然。

2 生活孕育创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教育中,艺术中介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所以,在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水墨的技能技巧表现方法时,选择一些具有人文性的素材,带领孩子们走出校门,写生家乡的具有厚重历史和文化的景点,既为学生的创作积累了素材,又得到了文化的熏陶。

教学《有形的世界》一课,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写生校园内各类普通的房子。在写生中引导观察,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学生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的感染力。这样的效果,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水墨画教学篇5

关键词:水墨画;寄情抒意;美学修养;创新教育

水墨画是中国画提炼简明的概括形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具有光辉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美术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深受国内外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美术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

水墨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通过水墨画学习培养对本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当今的水墨画教育旨在大力提倡创新思维和发展艺术创造才能。但长期以来,单独的水墨画教学课程极少,缺乏对其绘画神韵的正确诠释。对学生进行水墨画教学,无疑是新课程标准的宗旨所在,也提高了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起到了较好的美术教育效果。

水墨画的教学相对来说困难较多,在教会学生绘画技法技能的同时,更要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这对学生的性情、精神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水墨画学习以欣赏为先,例如,齐白石的《蛙声十里》,让学生感知画家画水墨画的特点,然后再示范怎么画青蛙,要求学生画出不同形态的青蛙。水墨画只有多次的练习之后才能有所感触。所以,要让学生多练习,多动手,多实践。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国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可寄情抒意,又可使学生领悟民族精神,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够使学生走出思想局限,学会观察自然,明白“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同样重要的道理。

水墨画还能托物言志,形成学生的美学素养。水墨画的笔墨意韵体现了中国的美学思想、人文精神,在作品中融入了自我精神,使学生在绘画的同时,感知所画对象的精神内涵。例如,通过梅花寒冬腊月时生机勃勃的特点,表达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通过兰花叶韧、花清,盛开幽谷的美,表达高洁、不屈流俗的精神等,了解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情感和自然相互交融的艺术境界。让学生能够体会水墨淋漓的韵味,并领略艺术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超凡脱俗的美学素养。

水墨画与古诗、书法、音乐等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中国传统历来认为诗画同源。诗、乐、画的优美不仅在于它的文字、音律,还在于它的意境。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指导学生在画中表现诗句的意蕴,还可以在画面中题款题跋,这又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从而使得国画、古诗、书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生在绘画联系创作时配以节奏舒缓的民族乐曲,更能让学生进入绘画的意境中。

水墨画的学习还要深入生活,大胆创作。水墨画创作来源于生活,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构造画家心目中的境界。更符合青少年好奇、大胆的心理特点。由于受到历史文化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作用的影响,水墨画教学以临摹范画的形式进行,成人化、模式化,使得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水墨画太难,这与我们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要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玩墨、玩笔,让其发现笔的运用。通过墨加水量多少,产生浓墨、淡墨、湿墨等多种不同观赏感的效果。学生在这种轻松的玩的状态下接触水墨画,可以训练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以及疏密关系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唯有疑点,才能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创新。这层层的质疑问难,才能使得学生的绘画创作思维引向深入,从而促进学生水墨画绘画“各抒己见”,风格各异。因此,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问,自主探索,开拓创新。

除此之外,以名家榜样的故事,例如,讲述“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的故事激励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利用王羲之“临池学书”和王献之七缸水的故事让学生学到勤能制胜的道理。比如,王冕经过自己细心观察、勤于摹写,拼搏努力,终成一代艺术宗师。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坚定毅力。

我深深感受到,水墨画教学要从各方面发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水墨中怡情养性,细心观察,勤于练习,从而培养出创新型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乔志强.美术期刊与中国近代美术史学的发展[J].美术研究,2008(2).

水墨画教学篇6

一、利用步骤示范,掌握作画方法

步骤示范是演示指导学生的最形象具体的作画方法步骤,在教学中占的比例比较重。现在的美术教材中,步骤图限于篇幅安排,印得很少,加之画面太小,给学生作画造成了较大的障碍。如果教师只按照课本上的画面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往往是教师讲了一大套,学生面对作业不会画,或者掌控不好墨色。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现场展示作画的步骤,边画边讲解,那么既直观又简练,效果将“画半功倍”。

如教学《家乡的鸡》一课,广东清远鸡早因肉嫩鲜美而美名远扬,所以清远学生对鸡并不陌生,对画鸡更是兴致勃勃。鸡形态和身体结构复杂,且运笔和墨色变化多,作画过程有一定难度。为了保持学生的作画兴趣,我先展示鸡的水墨图,引导他们观察欣赏鸡的形态、体形结构、墨色变化等。提问:先从哪里起笔?怎样用笔用墨?再用屏幕直观示范演示小鸡的画法:先画头部,调浓墨,笔尖上墨略浓些用侧锋点出头部;画双翅,在脖颈处向后点出双翅呈“八”字形;画臀部,由后向前画成小“八”字;画胸部,用淡墨从喉部顺胸往后画;画腹部,由臀部向前补一笔;然后用焦墨画小腿、爪、点嘴眼,最后用红色点小鸡冠子,大屏幕中一只小鸡造型就完成了。在关键难点处,教师运笔速度不可太快,每一部分连接处注意墨色的变化。

再如教学画荷花,课前我要求学生细心观察荷花的环境、荷叶形态、荷花色调等。课堂上引导他们回忆荷叶的形状、颜色是怎样的,荷叶是圆形的,绿色的像一把伞。然后在屏幕演示用大笔蘸绿色,笔尖蘸墨,用侧锋画出荷叶,再用浓墨勾叶脉,叶梗用中锋调绿色,然后用少许浓墨用小笔疏密有变地点出梗上的小毛刺。引导学生在生活认知基础上理解荷花、学画白色荷花,先用中锋调淡墨两笔勾成一个荷花瓣,勾画瓣时注意有大有小,有正面也有侧面,花瓣背面用小笔勾出脉纹,用浓墨画花蕊,在花尖和花朵周围用石绿加淡墨水调成淡灰绿色烘染,以衬出荷花之白。画一幅荷花图应该怎样构图?怎样选择安排景物画面才美?学生参观了荷花又观察了画荷花的知识技法后,有了构图主体材料,兴趣盎然地进行有趣的整合,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体现了教学示范的随机性、可变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难点示范,领悟水墨情趣

学生初学水墨画,对笔墨知识、技能技法,既新奇又有些犯难。因为用笔、用墨、用色、蘸水等的知识,技能技法的效果、方法、步骤等仅以教师的绘画语言难以讲清楚道明白,而且语言有其时间性,瞬间即过,他们不易理解把握。这就需要教师设计选用直观的图像演示过程效果,尤其是对教学难点示范,让学生能从直观形象的物象中领会感悟,适应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认识规律。

如教学认知掌握用墨方法和墨色层次,我采用电子技术投影,展示大屏幕,直接演示墨色变化与水的关系,墨最浓,水分最少,在宣纸上有发亮感就称为焦墨;在焦墨上加少许水,浓度仅次于焦墨称为浓墨;浓墨加少许水就变为深墨;深墨加少许水变为浅墨;浅墨加少许水变为淡墨。墨色变化是由笔和墨含水量的多少而形成的,作画时为了使墨色变化丰富,就一定要有干湿浓淡的不同变化。这种干湿浓淡程度,除了与笔中水有关之外,也与运笔速度有关。大屏幕演示:干墨笔中水较少,运笔速度快所产生的效果;湿墨笔中水分较多,运笔慢所产生的效果;破墨,趁纸上的墨未干,在上面继续作画产生的效果;在笔尖、笔肚的不同部位蘸墨、蘸水,一笔在纸上自然画出深浅不同的色调,显得墨色生动丰富。这种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示范与语言传递信息相结合,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让学生一目了然,加快了教学节奏,易于调动学习兴趣。学生们在轻松自由的尝试中感受到水墨画的魅力,在具体实践中体味水墨画的用笔、用墨、蘸水等技能技巧之美,从而建立起对水墨画的亲近感知、学习信心。

三、利用对比示范,提升技法能力

在《水墨表现大树》中,讲授怎样用水墨技巧表现大树树干这一环节,我在展示台上示范了三幅不同的画,让学生对比哪幅更能表现出树干的质感和特点。第一幅用中锋用笔双勾法表现大树干;第二幅用没骨法侧锋用笔表现;第三幅先用中锋画大树干外形,再用揉纸法把树干揉皱,然后把它展开压平,用大笔侧锋皴搓揉皱的树干。通过现场示范,学生欣然领悟了大树干的水墨表现,很快一目了然的分辨出哪幅画的表现方法更能突出树干的特征质感,提升了技法能力。

教师还可以用错误的作品和优秀作品对比示范,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正确,从中得到启发,真正地知道优秀作品之所以优秀,到底是怎样画出来的,它优秀在哪里,与自己的作品差距在哪里,从而达到“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四、利用启发示范,激发创新情怀

水墨画教学篇7

一、化“程式”为游戏

对艺术创作而言,技法的掌握与恰当运用可以拓展艺术形式和艺术学习者的视野。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让其深刻体验艺术创造过程中自主创作的乐趣和收获,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才可能真正具有效果,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才可能转化为智慧。

在水墨画教学实验中,我们通过化程式为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并掌握技能、技巧。如,在教学《有趣的水墨游戏》课例时,让学生将毛笔洗干净后,蘸上墨在宣纸上自由挥毫,或上下、或左右,来来回回地“乱涂乱画”,每一次都由浓到淡、由湿到干,直到笔干墨渴,然后再蘸水、蘸墨继续运动……游戏结束后,用相机拍摄学生的作品并放大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他们在“乱涂乱画”的游戏中所创造的各种干、湿、浓、淡、焦,帮助学生比较作品中不同墨色所表现的黑、白、灰,以及分析墨色产生的原因等等。学生们为自己在“乱涂乱画”的游戏中已经不知不觉地运用了水墨画的一些基本用墨方法而感到异常惊讶,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用笔用墨基本训练的热情。

二、变临摹为写生

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有他们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他们有天生的创造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观察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物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儿童水墨画教学实验过程中,大胆改革传统水墨画教学模式,特别强调水墨写生教学实验。在写生中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局部观察、多角度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表现积累丰富的物象资源;在观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表现,变“临摹学技法”为“探究创技法”。

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笔法和墨法之后,我们便开始在校园里寻找各种植物、盆景作为写生的对象。如校长室的盆景,校园里的木瓜树、“痒痒果”,校道两边的、鸡冠花等等,都成为了美术课的“常客”。荷花盛开时,向学校争取把学生带到大朗荔香湿地公园,引导学生观察池塘里的荷花,以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积累更多的感性素材。有了充分的亲身体验后,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表现,在自由驰骋的空间里,学生往往会创造出出人意料的“力作”。有的用积墨法来表现莲蓬,有的用泼墨法来表现荷叶,有的通过干擦的方法来表现几近干枯的荷叶……因为有了观察和体验,他们表现的对象更加生动、鲜活;因为有了观察和体验,他们丰富了自己的水墨语言,也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

三、去“单一”为综合

传统的水墨画作画材料局限于水、墨、宣纸等传统画材,技法也相对单一。而现代的综合材料与特殊技法的应用为水墨画的创新开拓了一片广阔的空间,水墨交融的不确定性与材料的丰富性本身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水墨画教学篇8

一、选材童趣,结合美文,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幼儿画画是在用心描绘生活,画面会呈现他们特有的形、神以及气韵。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选取贴近幼儿的生活、具有童趣的活动内容。结合我园开展的美文诗画教学研究,我们将适合幼儿学习的美文教育与幼儿美术活动相结合,通过对物体形、色、运动变化特点的描述,帮助幼儿进一步加工完整且鲜明的视觉表象,调动幼儿的审美情感,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创作。我们还采用绘画的方式呈现诗歌、童谣、散文等经典文学作品,赋予幼儿美术作品更为丰富的内涵,使画中有诗、诗意溢画,进一步凸显语言艺术与造型艺术的渗透与融合,促进幼儿审美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提高。另外,将优美易懂的诗歌诗词作为绘画的素材,让幼儿既可以通过诗句去创造表现画意,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画面内容配上优雅的诗句,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诗句琅琅上口,可配合清新巧妙的画法;杨万里的《一望二三里》描写了一幅乡村美丽画面,且诗本身具有节奏感,在诗歌的情境中,幼儿一边吟诗一边作画,颇有“诗仙”、“画仙”的韵味。可见,在美术活动中融入美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迁移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循序渐进,表现生活,鼓励幼儿创意表达

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说:“创造行为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受到生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假如这一过程没有直观世界的滋润,它就无法成为个人进行创造性工作时可以借鉴的资料。”我们在指导幼儿学习用笔和墨的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让幼儿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画法表现出来。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探索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大胆地去尝试和创造。如在绘画活动《菊黄螃蟹》中,我们先让幼儿观察水池边螃蟹的形体特征和横行的姿态,然后再组织幼儿开展有趣的“螃蟹哥”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思,幼儿通过观察和想象在宣纸上画出了形态各异、充满变化的螃蟹;最后我们让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绘画,并自由讨论如何画才会好看。需要注意的是,在幼儿画画时,教师应当给予适合的指导,如墨色的对比、笔触的简单应用、画面的动静搭配等。

三、欣赏临摹,发挥想象,增强幼儿艺术灵感

让幼儿从小接触经典,与名家大师直接“对话”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由此,我们布置了“世界名画乐园”,让幼儿有机会欣赏优秀的儿童国画作品和经典的山水、花鸟、鱼虫等国画作品,这些画构图明快、情趣生动,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特点,能够带给幼儿很多启迪和借鉴。另外,让幼儿从小与大师“对话”,学师们的构图、作画方式以及对线条、墨色的运用、处理等艺术语言,如大师齐白石的《虾趣图》以墨代色,似断非连,徐悲鸿的《骏马图》大气奔腾等,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水墨艺术,感受水墨画的特殊韵味,还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在开展水墨诗画教学时,我们首先鼓励幼儿观察大师的作品,了解大师的运笔方式,学习如何刻画出马儿的毛色、力量、速度和神情,如何运用水与墨的交融、晕染创作深浅变化。然后引导幼儿模仿大师的方法作画,学师的精巧构思和生动笔墨。尽管幼儿的笔触是粗糙稚嫩的,但在临摹大师作品的创作活动中,幼儿充分表达了个性、展现了童真。通过不断临摹,幼儿在了解水墨的过程中爱上了水墨,作画水平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并提升了对艺术的敏感性,领略到中国水墨画的无穷韵味。

水墨画教学篇9

关键词:顺学而导;小学中年级;水墨画教学

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作为美术教师,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怎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达到提高民族素质?怎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呢?尤其是水墨画教学如何能够突破传统,大胆创新?小学国画教育能否保持一种像孩子们一样率真的勇气和本性呢?这是我的第二课堂——水墨画教学,不断探索研究的。

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而言,水墨是个奇趣的世界,充满创造的未知,可能充满好奇,也可能充满挑战。小学中年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过渡时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均有明显的增长。所以,我要引导学生大胆实验与探究水墨不断变化的效果,培养他们对传统水墨画的热爱。

一、关于临摹

谢赫“六法”中的“传移模写”告诉我们临摹是研究、借鉴他人之长,开自己之新面的方法,但是对于儿童水墨画学习而言,临摹的地位和作用却一直受到质疑,甚至是否定。尤其是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对于他们而言,完全传统临摹式的水墨画教学是不相宜的。

如:1许多传统水墨画学习的题材对于学生来说缺少生活感悟,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不适宜儿童的创造才能。2如果教师在教学上采取完全临摹的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怎么画学生也怎么画,以画的是否像为标准,学生的学习就成了“机械克隆”,这样的活动与新课标恰恰相反,与我校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理念相悖。

基于以上情况,对于临摹题材的选择我尽量选择学生喜欢、有生活感悟的易于表现和创造的内容进行学习,如荷花、小鸟、熊猫等。同样的内容我也选择那些适宜儿童学习的艺术家的作品,如齐白石、吴作人等画家的作品。因为这些画家的作品造型概况、特点明显、技法简练、充满趣味,学生易于接受和发散。在教学的把握上,我注重新课程的开发,引导学生创造自己的程式化语言,找到自己最能表达自己想象的步骤和方法,大胆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变程式的临摹为优势,在程式的创造中实现艺术的梦想。

二、关于情感

情感是儿童水墨画最重要的内容,这也是我坚持中年级水墨画要多画生活、多画创造的原因。如:山水画的学习,学生缺少对传统山水的生活体验,不能发挥其表现的主动性,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就尝试从画风景画向山水画过渡。

我先让学生画一些具有山水画特征的风景,如山水树木、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公园能见到的景物,努力从风景画的概念和山水画的图景中选择一些有趣的典型图像,然后自由进行画面的重构,传达对山水画的自我理解与想象。这给了学生无限的空间和自由,激励他们展开想象与创造。

学生在每一次水墨画学习中,感悟生活,感悟自然,然后“有感而发”“直抒胸臆”,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情感与想象,不但能使学生的表现活动更释放情感,达到肆意表现的地步,而且也呈现了更高的意义。

我还有意识地结合主题努力去营造画面独特的意境,通过画面水墨韵味的把握、色调的处理等,形成意境,感受意境的美。

三、关于材料

宣纸于儿童来说,是神奇的。于自然渗化中儿童能感受到一种奇趣。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熟悉一些不同宣纸的特性,如生宣、熟宣、夹宣、皮宣、元书纸等各种颜色的宣纸,在宣纸中发现特性并巧妙运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感悟宣纸的自然渗透特点,发现水分和渗化的关系,通过对水分的巧妙运用和笔法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感觉和思想,达到自由流畅的对自己的艺术想象与成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折叠做一些印染,通过对折画一些倒影和重复等。让学生在一个个有意义的问题和任务中展开不断地尝试和探索,逐步地深入探索工具与材料的运用方法、艺术传达、情感表现、丰富程度等,建立学生丰富的感悟,在表现时既依承传统水墨画的技法,更可以大胆自由地创造自己的表现语言。

水墨画教学篇10

论文内容摘要: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与研究,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并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为此,文章认为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合理开展中国水墨画教学的研究,以使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水平获得全面的提升。 

 

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其应用、研究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乃至成果之多,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有从传统文化角度提出的,也有从中国画美学角度阐述的,更有从中国画情感角度研究的。当然,最多的还是从中国画的构图、空间、虚实、透视、笔法、墨法等具体的形式法则角度论述的。但是,以上种种研究与应用主要是在理论与工笔画方面展开的,而进行中国水墨画课程教学的研究,却较为鲜见。为此,笔者认为要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国水墨画的教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一、现状与分析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艺术的趋同逐渐形成了文化艺术较为单一的局面,如何较好地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格局,已经成为包括艺术设计领域在内的文化领域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纵观当今的现代艺术设计,其民族性、地域性越强而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已是不争的事实。 

开展此项内容研究,旨在把传统的、别具风格的中国水墨画,科学、合理而高层次地应用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同时,它还可以拓展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思维,增强其知识的广泛性,丰富其艺术表现语言,增强作品的民族特点,从而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这也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的需要。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特有的、最具中国画特点的绘画样式之一,作品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求“以形写神”“离像而求”“意在笔先”“缘物寄情”的造像原则。作画时注重造型概括洗练、黑白分明,用笔用墨灵活洒脱、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变化无穷。其作画过程,几乎涵盖了中国画所有的用笔用墨技巧和方法。很多艺术家都把水墨画的艺术元素应用在艺术设计作品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靳埭强和陈幼坚两位就是很好的代表。但水墨画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基本都停留在具体的实践与操作的层面,而在教学的方法与内容的安排上还鲜为人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一)笔墨基础体验 

1.传统笔墨练习 

众所周知,“笔墨”历来是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理论著作《笔法》中明确指出:“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1]清代画家恽南田也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可见笔墨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与意义。 

笔墨是在中国绘画史中形成的一种精英化的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是一种可视的形象符号,是中国画形式特征的灵魂。笔墨具有相对的独立审美价值,它在表现内容的同时有自我表象的相对自由,并充分显示笔墨情趣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笔墨的程序性、对立性、丰富性,使其本身便具有一定层面的审美意义。如果说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则是中国画的华章。当然,这种笔墨形成的审美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运用。因此,学生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 

2.强化水墨画的意象色墨观 

中国画色墨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滋养。墨和色的应用具有极强的意象性特征与辩证关系,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见红画红、见绿画绿的客观化,更不会刻意追求物象因光源、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的复杂多变的色彩关系,所有的色彩运用都是为了深化作品的主题,讲究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意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色彩观。因此,也就有了“以墨代色”“素以为绚”“运墨而五色俱”等艺术主张。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云:“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与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胜青黄朱紫矣。”[2]这是对水墨画意象色墨观最好的诠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要较好地认识与领会中国画意象的笔墨观,更好地运用中国画所特有的这一语言,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具中国民族绘画特点、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设计作品。 

3.笔墨创新 

中国画的笔墨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延绵相继,历经数代的发展与变革,总的趋势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与不断改进的。在历代画家、理论家、文人等的不断钻研与探索下,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整体面貌,不同风格的画家有不同笔墨风格作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传统墨守成规,甚至止步不前,相反,我们要不断创新与突破,要与现实结合,与时代接轨,创造出符合时展潮流的崭新的笔墨样式。只有这样,先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才能够与时俱进,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绚丽的光彩。正如石涛所云,“笔墨当随时代。”因此,我们在笔墨创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创造、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法”到“有法”的发展变化过程,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打破常规,解放思想,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甚至可以逆向思维与幻想。 

(二)花鸟画练习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并以独具魅力的艺术价值而享誉画坛。花卉教学在我国艺术院校里非常普遍,其教学的规范程度之高与教学经验之丰富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花鸟画学习在内容上可简可凡,在学习时间上也可长可短,在学习性质上可以专业研究,也可以休闲娱乐。因此,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把花鸟画作为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切入点是比较明智的,也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另外,学生在水墨画学习中总是进行单纯的、抽象的笔墨练习,时间稍长,会让他们感觉疲乏与怠倦,如果把较抽象的笔墨练习与具体又有趣味的花卉练习结合起来,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学习写意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在教学上应该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写实到写意、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时,可先让学生从一枝花、一只鸟画起,然后再画一簇花、数只鸟。当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和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从时间安排和方法选择上都应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教师风格等方面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安排与选择,尽量做到让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每画一次也都有一些进步,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有兴趣,学有收获。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他们对花鸟画的认识,以及对水墨画的把握与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