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9:17:33

水墨范文篇1

关键词:都市水墨实验水墨异同

讨论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到“现代水墨艺术”,因为二者都属于现代水墨艺术中的两个不同类型,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别。

一、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的共通性

1.问题背景相通

“现代水墨艺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水墨艺术类型,它的发端来自于两个方面的驱动,一是不满于传统水墨艺术的消极退避的保守主义做法,一些水墨艺术家开始从传统规范中走出,希望用古老的“水墨”媒材,对鲜活的现实文化情境作出表达。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将一个“现代性”的社会文化景观突置于水墨艺术家面前,古老的水墨与“现代性”相遇了。现代艺术家们面对这样一种现实文化情境,开始思考“水墨”这种古老的材质或画种有没有进入现代的可能,能否对发生在当下的现实文化情境作出自己的表达,水墨艺术能否进入当代艺术的行列及怎样进入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现代水墨艺术”从一开始除了以反传统的面貌出现外,还以一种现代的面貌呈现于大众面前,这也可以看作是“现代水墨艺术”的两个特征。

从“现代水墨艺术”的这两个特征来看,在80年代出现的表现性水墨、都市水墨、实验水墨等艺术形式都属于现代水墨艺术的范畴。因为偏离传统水墨规范和强调水墨的现代性表达这两个因素都是这些水墨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它们共同坚持着的基本理念。

2.基本课题相同

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面对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其核心在于:让水墨进入现代,探索水墨艺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实质上,这一课题几乎就是80年代以来出现的所有新型现代水墨艺术共同的探索目标。都市水墨的出现也是对水墨如何进入现代这一课题的思考,在这一点上它与实验水墨、表现性水墨等现代水墨艺术形式的基本精神是相通的。

二、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的差异性

1.角度不同

都市水墨在探索“水墨的现代转型”这一基本课题时,是从“水墨与都市”这一角度来切入的,或者说是出于对水墨与现代都市文化生活关系的思考。正如艺术批评家贾方舟所说:“传统水墨在日益都市化的消费主义时代面临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所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乡村文化的失落与都市文化的兴起,生存现实与文化环境的转型,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时间概念和空间观念,传统文化所植根的土壤被抽空了。在这种情况下,坚定地持守传统反而是不自然的,我们不得不作出新的选择。”①由此,都市水墨注重反映都市人的生存困境、焦虑及探索水墨的现代性表达,它体现出都市人文内涵和都市形式趣味,是与都市文化相匹配的一种现代水墨艺术类型。实验水墨是“85新潮美术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水墨艺术中偏离传统、关注当下、观念前卫,探索水墨与当代艺术的前沿问题,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是具有实验艺术特质的一种现代水墨艺术形式。实验水墨在探索“水墨的现代转型”这一基本课题时,是从“水墨与当代”这一角度来切入的,或者说是基于对“水墨怎样进入当代艺术”这一问题的思考。实验水墨更强调实验的态度与精神。正如刘子建所说:“实验是一种态度,指对某一种事物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并在信念中坚定它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却要在黑暗中探索实践的行为。实验之于艺术,意义在于它执意要‘勇敢地探索前人从未涉足之处’。”②这种实验艺术态度包含着对传统笔墨言说方式的偏离、对西方标准的否定以及对自身昨天的否定,实验水墨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偏离与否定中体现出了实验艺术的特质。正是这种实验艺术特质使实验水墨在水墨艺术领域中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它总是冲在最前沿,去探索前人未涉足之处。而都市水墨并不具备实验艺术的特质,在水墨艺术中也不具有前卫性。因为对学术前沿问题的探索并不是其关注的焦点问题,它更关注于都市状态的研究,或者说更关注内容。

2.探索方式不同

从探索方式上看,都市水墨关注的是都市人文生活,因此,它更多的体现为对现代都市题材和都市文化心理的表现。这样一来,一些表现性水墨、写实水墨艺术,只要是关注都市的状态似乎都可以囊括其中,其实验的指向性、纯粹性不够明确,过于庞杂,没有一个共同的实验精神命题。而实验水墨不太关注题材,他们关心的是“水墨语言形式本身”的实验,表现为水墨材质的当代性实验、抽象语言的当代性实验、图式的当代性实验、综合材料的实验等。可以说,实验水墨更关注形式。另外,实验水墨艺术家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命题:即传统的水墨媒介能否进入当代艺术的格局中?能否获得当下的认可?实验水墨艺术家的风格虽然不同,但其精神命题却是相通的。另外,实验水墨艺术的一些探索方式,比如,抽象的言说方式、水墨装置、水墨影像实验及带有行为艺术、观念艺术色彩的水墨实验等,这些探索无疑已将实验水墨艺术推向了探索当代艺术前沿问题的平台。

当然还要看到在实验水墨作品中也有反映都市人困境及焦虑的作品,比如,王天德的《水墨菜单》、邵戈的《城市垃圾》系列、方土的《文明硕果·CD系列》等。但这些作品形式上没有脱离对语言、图式本身的实验,观念上体现出对水墨如何进入当代艺术的思考,表现出对水墨艺术前沿问题的探索,所以其前卫形象仍然十分明显。而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相比并不前卫,因为大多数都市水墨作品在水墨艺术领域并不具有像实验水墨那样激进、鲜明的前卫形象。

综上所述,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别,假如混淆二者的概念,无疑是对双方的艺术风格、个性的相互消耗。我们必须承认它们具有共性、交叉的方面,但这两种水墨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够在今天保持多元共存的格局,关键还在于它们各自风格鲜明的个性。

注释:

水墨范文篇2

一、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的共通性

1.问题背景相通

“现代水墨艺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水墨艺术类型,它的发端来自于两个方面的驱动,一是不满于传统水墨艺术的消极退避的保守主义做法,一些水墨艺术家开始从传统规范中走出,希望用古老的“水墨”媒材,对鲜活的现实文化情境作出表达。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将一个“现代性”的社会文化景观突置于水墨艺术家面前,古老的水墨与“现代性”相遇了。现代艺术家们面对这样一种现实文化情境,开始思考“水墨”这种古老的材质或画种有没有进入现代的可能,能否对发生在当下的现实文化情境作出自己的表达,水墨艺术能否进入当代艺术的行列及怎样进入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现代水墨艺术”从一开始除了以反传统的面貌出现外,还以一种现代的面貌呈现于大众面前,这也可以看作是“现代水墨艺术”的两个特征。

从“现代水墨艺术”的这两个特征来看,在80年代出现的表现性水墨、都市水墨、实验水墨等艺术形式都属于现代水墨艺术的范畴。因为偏离传统水墨规范和强调水墨的现代性表达这两个因素都是这些水墨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它们共同坚持着的基本理念。

2.基本课题相同

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面对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其核心在于:让水墨进入现代,探索水墨艺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实质上,这一课题几乎就是80年代以来出现的所有新型现代水墨艺术共同的探索目标。都市水墨的出现也是对水墨如何进入现代这一课题的思考,在这一点上它与实验水墨、表现性水墨等现代水墨艺术形式的基本精神是相通的。

二、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的差异性

1.角度不同

都市水墨在探索“水墨的现代转型”这一基本课题时,是从“水墨与都市”这一角度来切入的,或者说是出于对水墨与现代都市文化生活关系的思考。正如艺术批评家贾方舟所说:“传统水墨在日益都市化的消费主义时代面临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所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乡村文化的失落与都市文化的兴起,生存现实与文化环境的转型,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时间概念和空间观念,传统文化所植根的土壤被抽空了。在这种情况下,坚定地持守传统反而是不自然的,我们不得不作出新的选择。”由此,都市水墨注重反映都市人的生存困境、焦虑及探索水墨的现代性表达,它体现出都市人文内涵和都市形式趣味,是与都市文化相匹配的一种现代水墨艺术类型。

实验水墨是“85新潮美术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水墨艺术中偏离传统、关注当下、观念前卫,探索水墨与当代艺术的前沿问题,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是具有实验艺术特质的一种现代水墨艺术形式。实验水墨在探索“水墨的现代转型”这一基本课题时,是从“水墨与当代”这一角度来切入的,或者说是基于对“水墨怎样进入当代艺术”这一问题的思考。实验水墨更强调实验的态度与精神。正如刘子建所说:“实验是一种态度,指对某一种事物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并在信念中坚定它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却要在黑暗中探索实践的行为。实验之于艺术,意义在于它执意要‘勇敢地探索前人从未涉足之处’。”②这种实验艺术态度包含着对传统笔墨言说方式的偏离、对西方标准的否定以及对自身昨天的否定,实验水墨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偏离与否定中体现出了实验艺术的特质。正是这种实验艺术特质使实验水墨在水墨艺术领域中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它总是冲在最前沿,去探索前人未涉足之处。而都市水墨并不具备实验艺术的特质,在水墨艺术中也不具有前卫性。因为对学术前沿问题的探索并不是其关注的焦点问题,它更关注于都市状态的研究,或者说更关注内容。

2.探索方式不同

从探索方式上看,都市水墨关注的是都市人文生活,因此,它更多的体现为对现代都市题材和都市文化心理的表现。这样一来,一些表现性水墨、写实水墨艺术,只要是关注都市的状态似乎都可以囊括其中,其实验的指向性、纯粹性不够明确,过于庞杂,没有一个共同的实验精神命题。而实验水墨不太关注题材,他们关心的是“水墨语言形式本身”的实验,表现为水墨材质的当代性实验、抽象语言的当代性实验、图式的当代性实验、综合材料的实验等。可以说,实验水墨更关注形式。另外,实验水墨艺术家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命题:即传统的水墨媒介能否进入当代艺术的格局中?能否获得当下的认可?实验水墨艺术家的风格虽然不同,但其精神命题却是相通的。另外,实验水墨艺术的一些探索方式,比如,抽象的言说方式、水墨装置、水墨影像实验及带有行为艺术、观念艺术色彩的水墨实验等,这些探索无疑已将实验水墨艺术推向了探索当代艺术前沿问题的平台。

水墨范文篇3

关键词:都市水墨实验水墨异同

讨论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到“现代水墨艺术”,因为二者都属于现代水墨艺术中的两个不同类型,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别。

一、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的共通性

1.问题背景相通

“现代水墨艺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水墨艺术类型,它的发端来自于两个方面的驱动,一是不满于传统水墨艺术的消极退避的保守主义做法,一些水墨艺术家开始从传统规范中走出,希望用古老的“水墨”媒材,对鲜活的现实文化情境作出表达。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将一个“现代性”的社会文化景观突置于水墨艺术家面前,古老的水墨与“现代性”相遇了。现代艺术家们面对这样一种现实文化情境,开始思考“水墨”这种古老的材质或画种有没有进入现代的可能,能否对发生在当下的现实文化情境作出自己的表达,水墨艺术能否进入当代艺术的行列及怎样进入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现代水墨艺术”从一开始除了以反传统的面貌出现外,还以一种现代的面貌呈现于大众面前,这也可以看作是“现代水墨艺术”的两个特征。

从“现代水墨艺术”的这两个特征来看,在80年代出现的表现性水墨、都市水墨、实验水墨等艺术形式都属于现代水墨艺术的范畴。因为偏离传统水墨规范和强调水墨的现代性表达这两个因素都是这些水墨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它们共同坚持着的基本理念。

2.基本课题相同

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面对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其核心在于:让水墨进入现代,探索水墨艺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实质上,这一课题几乎就是80年代以来出现的所有新型现代水墨艺术共同的探索目标。都市水墨的出现也是对水墨如何进入现代这一课题的思考,在这一点上它与实验水墨、表现性水墨等现代水墨艺术形式的基本精神是相通的。

二、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的差异性

1.角度不同

都市水墨在探索“水墨的现代转型”这一基本课题时,是从“水墨与都市”这一角度来切入的,或者说是出于对水墨与现代都市文化生活关系的思考。正如艺术批评家贾方舟所说:“传统水墨在日益都市化的消费主义时代面临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所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乡村文化的失落与都市文化的兴起,生存现实与文化环境的转型,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时间概念和空间观念,传统文化所植根的土壤被抽空了。在这种情况下,坚定地持守传统反而是不自然的,我们不得不作出新的选择。”①由此,都市水墨注重反映都市人的生存困境、焦虑及探索水墨的现代性表达,它体现出都市人文内涵和都市形式趣味,是与都市文化相匹配的一种现代水墨艺术类型。实验水墨是“85新潮美术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水墨艺术中偏离传统、关注当下、观念前卫,探索水墨与当代艺术的前沿问题,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是具有实验艺术特质的一种现代水墨艺术形式。实验水墨在探索“水墨的现代转型”这一基本课题时,是从“水墨与当代”这一角度来切入的,或者说是基于对“水墨怎样进入当代艺术”这一问题的思考。实验水墨更强调实验的态度与精神。正如刘子建所说:“实验是一种态度,指对某一种事物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并在信念中坚定它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却要在黑暗中探索实践的行为。实验之于艺术,意义在于它执意要‘勇敢地探索前人从未涉足之处’。”②这种实验艺术态度包含着对传统笔墨言说方式的偏离、对西方标准的否定以及对自身昨天的否定,实验水墨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偏离与否定中体现出了实验艺术的特质。正是这种实验艺术特质使实验水墨在水墨艺术领域中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它总是冲在最前沿,去探索前人未涉足之处。而都市水墨并不具备实验艺术的特质,在水墨艺术中也不具有前卫性。因为对学术前沿问题的探索并不是其关注的焦点问题,它更关注于都市状态的研究,或者说更关注内容。

2.探索方式不同

从探索方式上看,都市水墨关注的是都市人文生活,因此,它更多的体现为对现代都市题材和都市文化心理的表现。这样一来,一些表现性水墨、写实水墨艺术,只要是关注都市的状态似乎都可以囊括其中,其实验的指向性、纯粹性不够明确,过于庞杂,没有一个共同的实验精神命题。而实验水墨不太关注题材,他们关心的是“水墨语言形式本身”的实验,表现为水墨材质的当代性实验、抽象语言的当代性实验、图式的当代性实验、综合材料的实验等。可以说,实验水墨更关注形式。另外,实验水墨艺术家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命题:即传统的水墨媒介能否进入当代艺术的格局中?能否获得当下的认可?实验水墨艺术家的风格虽然不同,但其精神命题却是相通的。另外,实验水墨艺术的一些探索方式,比如,抽象的言说方式、水墨装置、水墨影像实验及带有行为艺术、观念艺术色彩的水墨实验等,这些探索无疑已将实验水墨艺术推向了探索当代艺术前沿问题的平台。

当然还要看到在实验水墨作品中也有反映都市人困境及焦虑的作品,比如,王天德的《水墨菜单》、邵戈的《城市垃圾》系列、方土的《文明硕果·CD系列》等。但这些作品形式上没有脱离对语言、图式本身的实验,观念上体现出对水墨如何进入当代艺术的思考,表现出对水墨艺术前沿问题的探索,所以其前卫形象仍然十分明显。而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相比并不前卫,因为大多数都市水墨作品在水墨艺术领域并不具有像实验水墨那样激进、鲜明的前卫形象。

综上所述,都市水墨与实验水墨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别,假如混淆二者的概念,无疑是对双方的艺术风格、个性的相互消耗。我们必须承认它们具有共性、交叉的方面,但这两种水墨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够在今天保持多元共存的格局,关键还在于它们各自风格鲜明的个性。

注释:

水墨范文篇4

1960年1月31日,副总理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时,对美术电影工作人员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虾动起来就好了。”虽是圈外人的一个愿望,却也成为了中国动画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为了将水墨和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了水墨动画的创作班子,凝聚了齐白石、李可染、程十发等水墨画大师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1961年7月,首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出现在观众的眼前。这部动画片与其他动画片有着明显的区别,水墨动画并没有线条的束缚,酣畅淋漓的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晕染的效果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一幅幅意境深远的背景,角色生动的表情与动作在柔和的笔调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韵味,白石老人提倡的“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思想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如此高水准的制作团队的努力下,牧笛、(山水情、《鹿铃》相继问世,并各具特色,在技术表现中也各有侧重。牧笛背景采用了中国江南景色:小桥流水、杨柳成荫、竹林幽静、田野静谧。在牧童寻找牛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画的魅力,飞流的瀑布,巍峨的高山,笨拙的水牛竟然可以灵巧地去扑蝴蝶!动作的灵巧和山峦的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动静结合中,悠然绘出了美丽的田园诗般的生活场景。山水情》同样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载体除了秀美的水墨场景,还有中国的古琴。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是高雅的象征,片子通过老琴师与少年的精神交流来表现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鹿铃》同样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白鹿书院的传说,讲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该片也是后的又一力作。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水墨动画销声匿迹。原因在放开市场化的进程中,各个美术制片厂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很多的核心创作人员都流失了,而水墨动画虽独具魅力,但是在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缺乏商业收益等现实情况下不得不停了下来。

二、二维动画的形成与初步尝试

(一)远古事情的动画雏形

在远古的岩洞里,先民留下了无数的岩画。线条生动、富有动感,甚至在岩洞的壁画中为了表现运动的动物,不按常理地给其绘制了多条腿。古希腊人民也独具匠心,将神殿都采用人型的柱子来支撑,并逐渐地分解人物的动作,逐渐地变化着姿势,这样在疾驰的马车上便可以看到神人在运动。在古代中国,走马灯的设计也是体现了原始朴素的对运动循环规律的认识,在点燃灯后,在热力的作用下,外层的绘着马匹的画片便开始转动,人们在视觉残留的作用下便可以看到正在运动的马。

(二)现代的动画雏形

在电影面世后的近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动画的喜爱,大大出乎制作者的意料,于是动画开始被人们重视,由此阴差阳错开创了一门新的影像艺术。动画的制作工艺也由此不断在更新,如恐龙贝蒂》在绘制的时候,人们便开始使用赛璐珞片来解脱繁重的重复劳动,把所有的动作都分别绘制在赛璐珞片上,拍摄的时候只需要将一张背景放在后面重叠地来拍摄就可以了。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既消除了背景画面不断颤抖的弊端,又节省了工时。而为了保持画面的平稳,动画师又想出了使用动画尺的方法来保证每张画面的稳定性。花与树中更进一步开始将色彩运用到动画中。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渴求的目光使得动画向更加多元的形式迈进。人们开始制作各种形式的动画,沙子、人偶、泥土、剪纸等等都成为尝试的对象。各个民族都希望将自身的文化元素加入,中国的水墨动画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三、水墨画的韵昧

中国的绘画源远流长,溯源而上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原始社会,而中国人最为得意的还是寄情于自然的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摹写对象的中国画。它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而水墨画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特征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乾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正是王维这位伟大的唐代诗人对水墨的喜爱,使得水墨成为中国绘画形式的最重要的部分,他对水墨画倾注了人文思想和情怀。不拘泥于具象,而注重神韵,将绘画技艺与人文情怀有选择的剥离。在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五墨的结合中,使创作者可以更好地将内心感受与画面结合,画作也深得士大夫阶层的喜爱,转而影响到了其他各个阶层。

四、水墨动画的运用

从上个世界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影视制作和美术广告等都开始逐步脱离手工绘制,转向无纸化制作。因此很多的设计软件应运而生了,并且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平面广告与影视广告在经历初级阶段往深层次发展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中国传统文化,而水墨动画更是引起人们无尽的思念。Photoshop和Flash作为最普及的软件,在热爱者的试验中,发现Photoshop可以通过调整笔刷的透明度来从事水墨背景的绘制,Flash可以完成编辑及动作绘制。CG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运用使水墨动画又焕发了新春。CG技术在水墨中的运用,不仅节约了成本,也使得水墨动画得以大规模制作。由此对于水墨动画制作软件与插件的开放也使得开发公司赚的盆满钵流,是实现双赢的良好的案例。

(一)水墨动画在影片中的运用

2003年运用三维maya制作技术的夏》入选美国计算机图象技术的世界盛会Siggraph,也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次有动画作品入选Siggraph这个国际计算机图形图像领域最高级别的年影像动漫——115会的作品。不同于以往的水墨作品的是,全片没有一帧是绘制的,而是用模型制作渲染并在后期软件处理出来的。2006年《桃花源记则是不仅使用二维技术将水墨、皮影、剪纸、工笔等艺术形式有机地杂糅在一起,而且借助三维技术让人物的表情更丰富细腻,鱼儿在水中游窜,流水与涟漪更逼真,落花更缤纷多彩。这部充满着传统元素和现代符号的水墨片从动画大国日本捧回了TBS动画数字作品大赛最优秀奖。

(二)水墨动画在游戏中的运用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早期无法承受水墨动画高额制作费用与技术瓶颈的双重制约下,日本动画界也不得不扼腕叹息。而在CG技术可以实现水墨效果后,日本开发出了第一款水墨游戏《大神》。游戏采用前所未见的日本传统水墨画风格3D绘图方式,将静态的水墨画巧妙地转化为生动灵活的动态游戏画面,并运用水墨画的笔触来进行各种解谜与战斗,充分发挥水墨题材的独特创意。由此也带来了全新的水墨感受,玩家可以掌握画面的变化,使得水墨动画第一次可以与人互动。随着科技的发展,游戏的载体也发生了多元化的倾向,如大神在2006年推出的是PS2版本,在2008年开始推出PC版本。随后水墨游戏武士、《征服一兄弟结义随着苹果产品广受大众青睐,开始推出了iphone、ipad、ipod等版本。

水墨范文篇5

整个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对"现代性"的不断认识过程,即水墨如何追随时代,它何以才能不断追随时代的问题深化史。还在20世纪初,林风眠就注意到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失落,作为一位艺术家,他将这一现象与中国画的形式问题自然地联系起来。在《东西艺术之前途》一文中,他指出:"西方艺术,形式上构成倾向于客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之过于发达,而缺少情绪之表现……东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向于主观的一面,常常因为形式过于不发达,反而不能表达情绪上之所需求,把艺术陷于无聊时消遣的戏笔,因此竟使艺术在社会上失去相当的地位(如中国现代)。"[1]林风眠先生在这里点出传统水墨画衰落的要点在于"把艺术陷于无聊时消遣的戏笔",即脱离于时代生活的个人笔墨游戏,但他也敏锐地指出,艺术家要表达出与时代气息相呼应的情绪,必须从形式入手。这正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革命的切入点,从印象派开始,现代主义艺术诸流派正是通过艺术形式的革命,进而达到对现代社会敏感而又深入的表现。如此我们也可以将20世纪中国水墨画的变革史,理解为艺术语言的形式变革史,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有争议的,即是西方式学院艺术教育体系的引入,以及它与中国?乘逃痛醋鞯募ち页逋弧t?0世纪初期,林风眠还没有明确提出材料与媒介的概念,但他本人的实验,确实是不再拘泥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材料而取中西融合的道路,在艺术形式上(如构图、用笔、色彩等方面)都采用了与传统中国画不同的方式。可以说林风眠的艺术思想和实践对20世纪后期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具有先驱性的深远意义。

如果我们希望中国水墨能够在新世纪具有跨越地域而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就不能只停留在纯形式的层面,而需要将中国水墨画系统内部的问题研究转换为更为开放的从水墨角度对现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特别是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从而探讨当代艺术何以通过形式的革新而达至现代精神的探索与表达。以往有关的艺术史研究,往往将艺术史看作是艺术语言和自律性的发展史,晚近以来的西方艺术史界,对艺术史的研究似乎有重新回到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方法的趋向,有关现代主义的产生与现代艺术的形式变革,都已被置于现代城市、现代工业与科技的历史场景中加以观察。

有关现代城市与现代艺术及其形式的文化研究,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有过清晰的描述。他看到了19世纪中叶开始的那种地理和社会的流动以及相应产生的新美学,乡村的封闭让位于旅游、让位于新式交通工具(汽车与火车)所带来的速度感与刺激(比较一下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位居世界第3,私人汽车激增,火车不断提速),让位于城市广场、海滨的快乐,我们在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马戏、赛马、酒吧、郊游等中产阶级的城市生活方式以及海滨浴场、火车站、大剧院等有别于传统乡村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这种城市生活的突出特征是强调其视觉性,这是因为"其一,现代世界是一个城市世界。大城市生活和限定刺激与社交能力的方式,为人们看见和想看见(不是读到和听到)事物提供了大量优越的机会。其二,就是当代倾向的性质,它包括渴望行动(与观照相反)、追求新奇、贪图轰动。而最能满足这些迫切欲望的莫过于艺术中的视觉成份的了。"[2]城市不仅是一个景观、一个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劳动中心、政治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它更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主要属性为多样化和兴奋的独特生活方式的象征",建筑、桥梁、街道、高速公路,这些钢筋混凝土的物质结构,启示了现代人的空间意识和理解,以空间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结构主义和立体主义,成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基本形式流派。"现代主义是对于19世纪两种社会变化的反应:感觉层次上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自我意识的变化。在日常的感官印象世界里,由于通讯革命和运输革命带来了运动、速度、光和声音的新变化,这些变化又导致人们在空间感和时间感方面的错乱。"[3]随着城市数目的增加和密度的增大,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强了。正是这种对于运动、空间和变化的反应,促成了艺术的新结构和传统形式的错位。纵观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史,诸多的艺术流派都与城市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印象主义的色彩、立体主义的结构、未来主义的运动与速度、表现主义的激情与反理性、极少主义的物质与触觉、波普主义的商业性与复制性等,城市所给予现代艺术的不仅是结构和形式,更是新的空间观、价值观和未来观。如果说,封建社会中的古典文化与艺术是通过它的理性和意志追求道德伦理的和谐一体,从而在对自然的观照与个人内心的沉思反省中体现出一种个体与自然、社会的统一;那么,在现代主义时期,艺术则反映了人类试图在瞬息多变的城市生活中力求捕捉万物变化之流和个体变幻迷离的感觉经验的努力。从观照沉思到行动参与,在这种从静到动的美学观的历史转型中,现代艺术形式获得了不断革命的动力和信心,艺术历史的连续性在20世纪为断裂性、阶段性的风格变化和范式转换所替代。丹尼尔贝尔发现今天的社会结构(技术-经济体系)同文化之间有着明显的断裂。前者受制于一种由效益、功能理性和生产组织(它强调秩序,把人当作物件)之类术语表达的经济原则。后者则趋于靡费和混杂,深受反理性和反智性情绪影响,这种主宰性情绪将自我视为文化评价的试金石,并把自我感受当作是衡量经验的美学尺度。

回到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中来。我们已经看到西方现代艺术的不断革命,在形式层面上是风格语言的革命,但在形式革命的潮流之下,是相应的意识与精神的变化、生活态度与人生价值的变化。显然,艺术形式的革命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变化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例如,始于80年代后期的现代水墨的变革,最初的动因仍然是面对迅速变化的中国社会,艺术家试图以水墨艺术表达自我,在统一的群体心理与意识形态中,寻求个人的内心情绪与精神表达。令人疑惑的是,在其它艺术门类对现代化的进程和城市生活做出积极反应的同时,自8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画艺术从题材到精神旨趣,仍然倾向于传统的山水景象与人文理想,静观与冥想、悠闲与出世,成为大多数水墨画家的价值理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反而促进了水墨画艺术对传统的回归与向往。这使我们想到"扬州八怪"与"海上画派"等生活在资本主义萌发期中国商业城市的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也难以看到都市生活的现状与冲击,而适应市民趣味的中国画的水墨写意的变革和世俗色彩的引入,也只是在形式变革的层面得以延续。

水墨范文篇6

一、水墨的形态

中国画是以水墨的点、线、面来表现主要画面。挥洒自如的墨线元素既是中国画主要语言,也是画家表现画面意境的直接方式。墨色与水交融,通过艺术家各种笔法勾画出粗细、曲直、长短、刚柔的各种线条,展现或浓或淡,或润或涩的层次效果。水墨以抽象的形式在画面上组成各种物象,千姿百态。这些形态又在“似与不似”之间传达气韵,引领观者的的思维。平面设计中运用中国画水墨线条的形态,即以水墨的点、线、面表现设计元素。设计中采用变化多一的墨线,看似逸笔革草,却意味深远。线条不受本身的程式化语言限制,可通过排列,组合,交错,重叠,分割等方式构成组合,通过不同的定势、强弱、意向组织安排。在表现方面,追求点线面的肌理效果,或枯或润,或实或虚,产生多层次多差别的视觉感受,表现内在的精神形式。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少设计师都热衷于将水墨形态运用到设计作品中。比如香港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多次运用到水墨形式的设计元素,将各种形式的水墨形象,如点线、块面,或将物象水墨化表现,通过排列、交错、叠加等构成方式,并融和多种水墨肌理,丰富视觉表现,从而赋予现代设计崭新的寓意。在其许多招贴作品中,版面经常运用东西方相异的字体或图形构成。将虚实效果的水墨字体与平面效果的印刷字体布置其中,或是将传统与现代的不同图形对比,把抽象形式、象征意味的图形与意象性的虚幻笔墨相结合,进行全新的安排与布置,达到创新的设计效果。这种现代图形的理性化、机械感与水墨线条的灵动自由产生对比与撞击,将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精神很好地诠释开来。

二、水墨的色彩

南齐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中对中国画的色彩描述为“随类赋彩”,而至宋代,中国水墨画逐渐发展,文人画的繁荣使得水墨画占了主导地位。清人唐岱将“墨色”总结为“六彩”,即:黑、白、千、湿、浓、淡。水墨画的色彩即是各种层次的黑与白。而中国古代识黑为“玄”,认为黑是“众妙之门”,白被称为“素”,是“众色之母”,各色皆有白色而来,特别注重了白色的价值。《诗经》日:“素以为绚兮”,意思指“素”不但因“绚”而在,更为“绚”而绚烂光彩。在水墨画中,将自然万物高度地概括提炼为黑白两色,以“墨分六彩”的多种层次去概括大自然的五光十色,极致地表现绚烂的物象。正所谓“浓淡精神,变化飞动”,这种高于自然的艺术手法将表现力加强,从而获得超越时空的永恒形象。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水墨色彩,不只是将水墨局限于明度表现,而是应该置入了色相、纯度的变化。水墨画讲究“墨分五色”,也就是强调黑白的色彩层次、体现变化的韵味。设计表现时,一方面利用墨色的浓淡枯湿使画面产生色彩节奏变化,从而形成一定的明度、纯度秩序,产生具有韵律感的黑白灰层次,增加色彩的立体表现力。通过这种水墨层次的变化,营造画面深远的设计空间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对水墨媒材进行创新拓展,借鉴国画中以“皴、搽、点、染、勾”等多种笔法、技法表现对象的肌理特性,运用计算机绘图技术绘制多种不同水墨层次的肌理效果来丰富水墨色彩的表现力。平面设计中的水墨色彩表现还应注重笔墨之间“因心造境”,“以情赋彩”,以黑白灰的水墨韵致展现意象化的色彩魅力。除了表现水墨色彩,设计中也应着重“白”的使用,即处理设计版面中的空白部分。国画色彩中,墨属于“色”,白也属于“色”。“布白”即是布色。国画中的“布白”,在设计中即是构图中的空白布局。空白虽然无形无意,但在版面上的应用,如老庄所言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不着一笔却“无中生有”,增加了设计的表现力。空白的空间位置能扩展和延伸画面有限的空间,产生境外之境。正所谓“计白当黑、知白守黑”,利用空白与墨色部分的恰当处理,创造设计画面的虚实对比,以虚衬实,或者以实衬虚,使设计更加灵活通透,表达了设计的境外之意。这种空白表现出的简约之美留给观众的是交流与对话,超越作者所表现的审美意象,传达了深层思想内涵。

三、水墨的意境

水墨范文篇7

一、中国水墨元素的特点及发展

首先,中国水墨绘画简约、大方、寓意丰富,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表现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涵。其次,中国水墨画讲求用墨和墨色的变化技巧。由毛笔中含有的水与墨的量的多少,以及笔法的抑扬顿挫,可呈现出不同的干、湿、浓、淡的墨色变化。变化丰富的墨色效果可以产生色彩丰富的画面表现,渗化的水墨效果和飞白效果的结合更是可以营造出诗样的意境和特殊的视觉张力,从而展现画家的修养和对古老中国文化的品味与人文情怀的传承。水墨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中的出现要追溯到唐代,后历经宋、元、明、清逐渐成为画坛主流。现代的水墨画家逐渐具备了开阔的文化视野,这样开放式的艺术态度也逐渐将水墨画从画种推向了艺术的高度。而水墨画之所以能从一个封闭的天地进入一个敞开的艺术空间,是无数艺术家大胆革新和开创的结果。虽然这中间经历了曲曲折折,但最终水墨画不再是陈旧的领地,艺术家可以自由地出入与回归,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出出入入的流动变换,中国水墨元素才逐步融入现代广告设计领域中。

二、现代广告设计与水墨元素的融合

现代广告设计是随着时展所形成的一种多元化、创新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中国水墨元素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逐渐引起了现代广告设计界的高度重视和运用。在当今文化多元的时代,经济的全球化逐渐影响了文化的全球化,而国际化、全球化并不意味着牺牲文化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顺应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是与之融合、学习进而进步,而不是盲目跟从某一种文化而导致本土文化的丧失。当代的中国广告设计界需要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和综合创新的能力,只有对国外优秀先进的设计文化和理念进行学习和借鉴,再创作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广告设计,才能在世界广告设计领域中独树一帜,展现出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霸气和风采。现代广告设计中大量的水墨元素符号的出现,一方面是广告设计界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创新,将其进行融合;另一方面也是一些具有传统修养底蕴的广告人对中国水墨元素及所表达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自身认识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说,水墨元素运用于现代广告设计中,更需要设计师立足传统,学习西方设计理念,赋予水墨元素以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最大化地对中国水墨元素进行运用和传承。中国水墨元素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民族设计的源头,它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却是当下广告设计领域所缺乏之处。当下广告设计中往往过于注重形式主义,只存在表层意义,经不起深层的推敲和挖掘。水墨元素的融入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它以最深厚的内涵为基础,以现代的设计形式为表现,呈现出精神和外在相统一的设计形式,这一点在广告设计中的海报设计中有着生动的体现。

三、中国水墨元素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独特表现

(一)现代海报设计与中国水墨元素

海报作为一种传达信息、诱导与说服、刺激需要的媒介形式,最终目的是宣传和推销,分为商业海报和公益海报。现代多数海报是由商业功利动机作为驱动,是以满足商业传达、实现传播信息为目的。由于人们对图形的偏爱是天生的,一本书中人们对插图的关注往往先于并且多于对文字的关注,所以图像作为海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直是广告设计师们进行研究和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水墨元素在海报设计中的融入与结合,在进行宣传的同时让人领略到了一种深层的文化底蕴,更彰显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中国水墨元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特质和精神内涵的民族文化形式,其精神是博大的,传统墨分五色的多变浓淡效果,其本身就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涵,广告设计师在追求这样的效果的同时,也是对自身文化精神的追求。水墨元素对整个东方的美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海报设计中,东方人更容易接受和关注有水墨元素的作品。由于东方文化的相似性和共通性,无论从形式还是深层内涵上,水墨元素都更容易引起东方人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国的海报设计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受到西方海报设计元素的影响,所以造成了很多的广告设计师一味效仿西方设计,照搬西方成功设计从而制作出大量“山寨”设计,缺乏自己的设计语言,丧失了民族特色,也就丧失了设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要想在设计上有新的突破,就必须重新认识和利用传统的形式。海报设计是现代的宣传媒介,中国画的水墨形式借鉴海报设计的现代意识,海报设计继承水墨的传统表现形式,互相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在表现形式上对传统重新挖掘,在设计中独具匠心,对现代海报设计有很大的启发,也是现代海报设计立足传统并发展的根基与大趋势。

(二)经典水墨元素海报分析

现代招贴设计和传统水墨艺术的融合,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师认可并加以运用。靳埭强作为当代设计师,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而这种看似容易的相融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融合。在靳埭强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水墨的遗痕,他的中国画颇有功底,并且对中国画的笔墨认识和理解都有着较为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悟性。他的作品中往往存在的并不是水墨绘画,也不是水墨文字,而是经由饱蘸水墨的毛笔在画面上简单而随意勾画的水墨线条,由于干、湿、浓、淡的不同和笔触技巧的不同而呈现出富有节奏感和东方韵律的作品(见图一)。以靳埭强的海报《岁寒三友》为例,《松》(见图二)是以中间一道厚重深沉的墨迹作为松树树干的形象,但这只是树干的上半部分,在下半部分中,靳埭强将雕刻后的实物松木作为松树树干,把墨迹和实物进行衔接,再以较为淡灰色的水墨在树干中部进行松针的描绘,将“松”这个字以松针形象为基础进行字体设计,笔画设计较细,置于画面顶端,并且只有个别笔画使用了和松针颜色一样的绿色进行填充,寓意新芽和希望。在《竹》(见图三)中,靳埭强同样以墨迹和竹子的实物进行结合,但墨迹颜色较浅,与竹子呼应,从上而下进行设计,分为左右两部分,在墨迹和竹子的衔接处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形象地凸显了竹节的特点,再对“竹”这个字进行字体设计,笔画较为粗重,将“竹”字的两撇进行与竹叶相类似的形状设计和颜色填充,乍看仿佛真的竹叶一般。而在《梅》(见图四)的设计中,靳埭强并没有一贯地将梅花的枝干和墨迹做结合,而是单纯使用了自上而下的墨迹线条,在画面中部,则根据梅花冬季盛开的特性进行了一朵抽象且鲜艳的梅花形象设计,而在“梅”的字体设计上,将“梅”中的几个点部笔画进行了颜色的填充,并且依附在主线条枝干上,借以比喻枝干上含苞待放的梅花花苞形象。三幅作品整体统一,都充分地运用了水墨元素,静盈而端庄,大片的留白更显得简洁清亮,如清风拂过。靳埭强讲:“水墨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地位很重要,它的水平与内涵是超时代的。不能用西方主导的艺术观去评价我们自己的艺术。对于古人和现代人而言,水墨在历史上一定有我们都能理解的共通的内涵,这也是我一直在设计中追求的永恒的韵味。”[1]这段话充分说明靳埭强在继承传统水墨元素进行艺术设计时的文化观,给当下广告设计界以启发。现代中国的海报设计中,要真正地将其民族化、世界化,就要继承传统,而作为传统艺术媒介的水墨艺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礼,在当代更是存在诸多的挑战和机遇,二者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互相交流、互相渗透、互相提升。只有敢于吸收和继承、不断探索和创新,民族的艺术和设计才能独具一格,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

水墨范文篇8

意境是什么?以通常的说法:意境就是情景的结合,或叫“情景交融”。尽管某些人在口头上,把“意境”作为广泛地解释,而从欣赏的实际经验或创作实践方面来看,“意境”确有其特殊性能和特殊概念。一般来说,艺术是作者主观意识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表现,但由于所表现的内容、题材、体裁、形式等等的不同,却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性能效果。有的重抒情、有的重“境阔”、有的惊心动魄、有的丝丝扣入人心、有的以空间的景物来感人、有的有意境、有的没有意境。因此,意境有它自己的性能和特点,意境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表现,也就是艺术具有一个空间的境象。这个空间境象,有的虽然不是直接的表现出来,也能间接的引人对它的联想。所以当人们感受到一幅画或一首诗有意境时,便会在眼前呈现出一片清新的,或宁静的,或开朗的,或壮丽雄伟的等等空间感觉,仿佛自己亲临于大自然之中一样。可以说,意境的特点,主要是依据空间境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二、水墨动画创造意境的源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

画与诗都追求意境,意境与诗画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诗产生意,画产生境。诗和意是主观情感,画与境是客观的景象。主客观契合,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中有境,境中有意。如诗句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描写,将对美景短暂的留恋与珍惜表现的淋漓尽致,黄昏下温和的斜阳映照着一种凄婉、忧伤、悲凉的情景,诗人的瞬间感受留在了心底笔尖,这种色彩烘托的视觉图像已形成了画面的意境。

以传统水墨画的形式演绎的动画片《山水情》充满了中国式的优美前味,将中国文人长久以来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中国的方式表现。客观上展现了文化的传承精神,更是体现了传统的人文精神。整部作品将笔墨情趣与优美的诗境融进了每一画面里,通过绘画性的水墨,表现了江水烟雾蒙蒙,山峦云起缭绕和人物的音容情感,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

三、水墨动画意境的审美特征

意境作为中国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它具有审美特征。水墨动画将水墨技法和电影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个“活”的流动的画面,《山水情》中揉合了各种现代动画手法,充分发挥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创作出中外艺术史上独具中国特色的意境之说,具体来说它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虚实相生的取境美

唐代刘禹锡说的“境生象外”,指出了意境所具有“象”(实)与“境”(虚)的两个层面。虚与实,是中国绘画中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它包括隐现、藏露、浓淡、黑白的对立统一。它显示山川万物的阴阳变化及创作主体的独特感受,虚实相生,意味无穷。虚,指笔线不到的空白处;实,指有笔墨有物象的实部。水墨画往往简单勾绘甚至干脆省略背景,留下大片空白,以虚衬实,凸现主体,拓展画面意境,增强表现效果。《山水情》中用“半边”构图和空处留自展现烟云水气的甜润灵秀,清新飘逸;用“梅花点瓣”式的笔触浓浓的刻画出苍茫山色,水的“白润”与墨的“黑韵”交融在流动的画面中,虚中带实,实中带虚,从而形成一个意中之境的艺术空间。

(二)民族音乐的朦胧美

在音乐中,我们常常会体会到一种朦胧美,因为音乐的形象具有不确定性。当音乐响起时,音乐之声到底描写的是山还是水,是青松还是翠竹,欣赏者不可能有具体的形象感受,正是在一片朦胧之中,在说不清楚美在何处的陶醉之中,才感受到了意境美的存在。

中国水墨动画的一大特色就是民族音乐的充分运用,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即“天人合一”,崇仰创造万物的大自然,又重视人的内心体验,而音乐的产生正是源于人对大自然的感悟。《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古人认为:“音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山水情》中笛声、风声、水声、雁声、鹰声、等天籁之音与悠扬琴音遥相呼应而形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久久不绝于耳,尤其是琴艺的升华为影片创造出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心灵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境界。

(三)深邃悠远的韵味美

“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山水情》中老琴师与小渔童惜别,倾吐对人生的赞美与祝福,老琴师便消失在茫茫山野。然而,老鹰、孤雁、江流这一意象的出现,将观者引向了更为广阔的、丰富的间接意象,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离别场面,而且深切感受到离别之情的深远,正是直接意象中所引发的间接意象,构成了画面的意境,并在意境中产生了一种韵味,离别的痛苦、友谊的深厚,一切都在这韵味之中。意境就是如此简单而真实,其中的韵味却是抽象、妙不可言的。

水墨范文篇9

关键词:水墨艺术;现代广告;传统文化;民族性;世界性

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全球化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广告传播具有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的双重特质,不可避免地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面对外来文化和现念的冲击,如何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对立统一成为各国广告设计界经常要面对的问题。现代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关系密切,好的广告设计总要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文化才易于被当地受众所接纳。民族传统文化由于区域性的限制,如果在广告传播中不加以巧妙设计而只是生搬硬套走形式,光有民族个性,而不具备世界共性,就会造成其他民族传统、其他国家的人们在理解和认识上的障碍。只有将民族性与世界性有机结合,才能使现代广告设计既体现出本民族的个性,又具有获得世界更多民族认可的共性,从而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

相比西方的其它绘画形式,水墨艺术是非常有特色的,除中国之外,在其他东方国家日本、韩国等都有传承和发展。但各国由于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差异,水墨艺术在现代广告传播中的设计应用各有特点。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体系的日本和韩国,先后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的现代设计道路上树立起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并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中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水墨艺术在日本现代广告传播中的设计应用日本战后在设计上实行“双轨制”,从政府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西方现代设计的教育。日本设计师们善于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蕴与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相融合,许多设计作品凸显出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同时又富于现代设计的表现特征而被人们喜爱。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历史上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

源自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艺术的日本浮士绘艺术,起初只有黑白两色,类似中国的白描和水墨画,后来发展成简单彩色和多色“锦绘”,又似中国的工笔画和装饰壁画。浮世绘表现手法细腻,以勾线为主,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被视为日本国粹,对日本乃至西方的艺术发展及现代设计影响深远。在日本现代广告设计作品中,常可以看见传统水墨以及浮世绘艺术的运用和表现,保留着浓厚的日本传统文化特色又有现代创新。

与中国水墨艺术重在“以形写意”的表现形式不同,日本现代广告设计对水墨元素的运用,并不拘泥于传统墨色的黑白体系,更注重表现墨的色彩情调和朦胧韵味。在日本设计师的海报设计作品(图1)中,富于色彩表现的水墨形态在现代数码技术的着意处理下变得澄明亮丽,设计风格简洁洗练,形式优美,意境清新,达到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充分展现了日本民族文化所特有的“粗犷与细腻、强烈与柔和、朴素与豪华”同时并存的精神气质。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设计的融合使这些作品极具视觉魅力,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高度统一中创造了一种为国际认同的设计语言。

还有一则日本某品牌洗发水电视广告(图2),以浮士绘和水墨艺术表现形式演绎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对相互爱慕的青年男女受到封建家庭的阻挠而被迫决绝,女子挥剑斩断一头青丝而后自尽,以血泪书写出“发是女人命”的生命箴言,借头发表白爱情的忠贞,最后引出某品牌洗发水的广告商品形象。广告创意虽然有些偏激消极,但是浮世绘的纤柔绮丽和水墨的磅礴恣意,这两种表现手法相近、风格相远的艺术形式所共同缔造的惆怅婉转、悲情惨烈的广告意境,以及充满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广告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告的信息传播便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

二、水墨艺术在韩国现代广告传播中的设计应用当今韩国设计发展很快,这和政府提出的“文化立国”方针以及“设计救国”主张分不开。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不仅推动了本国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韩国在大力发展现代设计的同时,没有忘记融入自己本国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韩国设计风格。这股设计“韩流”令人赏心悦目,迅速得到了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人民的喜爱。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韩国,历史上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他们的现代设计中能明显看到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韩国现代广告设计也喜欢采用水墨艺术来丰富画面视觉语言,传达文化意味,并在不断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的表现风格。

著名韩国平面设计师池龙善先生善于将韩国的传统纹样以及砚墨、僧舞、民画、飞天舞等传统元素用现念进行重构,在绘画与设计之间寻找表现基点。不论是水墨、水彩,还是水粉,都被融汇糅合,采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表现出东方民族的文化内涵。在池龙善先生创新运用水墨元素完成的一组平面设计作品(图3)中,可以看到水墨笔触的肌理形态被充分展现,绚丽的彩色调与层次丰富的灰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亲和含蓄的章法布局,具象与抽象的完美结合,使其作品透露着清新雅致的韩国民族意味,用世界性的现代设计语言表现出东方民族的文化内涵。

在韩国的许多现代广告平面设计作品(图4)中,主要通过现代数码技术的滤镜处理、图层叠加以及变形扭曲等功能,使水墨元素的自然笔触形态充分展现,主要用来烘托图像、分割构图、或渲染画面气氛等;用色讲究,善于运用清新明亮的彩色;图形简练,注重细节运用的层次性和丰富性。整体设计风格清淡唯美,视觉效果识别度高,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中充分体现了韩国“简约时尚、精巧细致”的现代设计特色。

三、传统水墨艺术在中国现代广告传播中的设计应用展望中国广告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多个创作风格时期。早在中国广告发展初期,广告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内容上多采用比较典型的民族元素,这一时期的广告设计制作处于手绘阶段,广告的主体内容主要以传统的山水画、仕女图和摩登女性形象居多,但那时只是区域性的广告传播,只需要考虑本地区人民的认可。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迫使我们在世界格局中面对充满竞争的未来,只有在创意中运用现代设计理念,重新将民族元素融入广告设计作品,才能够充分体现中国本土广告的自身优势,挺直腰杆与世界对话,推动本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曾任戛纳广告大赛评委主席的迈克尔·康拉德也说过:“亚洲国家和地区具有创作世界级广告的潜力,只要其广告创作来源于本土文化。”一席话道出了广告创意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也鼓励我们要立足本土文化,

处理好广告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促进我国现代广告设计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现代设计的普及,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创意的活动越来越受到世界人们关注。2007年中国广告协会筹划举办了首届“中国元素”创意设计大赛,希望唤起国人对自身文化的重视和自豪感,促进“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的“中国设计”风格形成,获得了强烈反响。拥有千余年发展历史的水墨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所具有的高度成就使之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精美绝伦的水墨画卷创意以及舒展写意的水墨绘画舞蹈让世界惊艳,古老的中国文化以现代的时尚形式进行演绎,并在一夜间迅速传播,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广泛认识。

水墨范文篇10

其一,点、线、面关系的新创造。将三者有机结合,升华为综合表现语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下,形成并延续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水墨画为其中代表。水墨画从宋展至元代,从基础体系的形成直至发展为中国画的主流,文化的大繁荣推动了水墨画的发展。而现代艺术则影响了现代水墨画的发展趋势。如今,现代水墨画家仍沿着历史的脉络前行,但又根据自己风格变化的需要,吸收借鉴现代艺术的诸多特点,强调点、线、面构成等形式因素,拓展了中国现代水墨画的表现空间。现代实验水墨画家刘子健的水墨作品利用基本元素重复构成,使点、线、面三者之间相互重叠、相互衬托、相互融合,从而凸显笔墨关系。

其二,对墨法的大胆尝试。画家通过对泼墨、破墨、宿墨等传统墨法的研究,将墨法大胆应用到极致。新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肌理效果上,有些画家为了达到画面特殊的肌理效果,往往在技法上走极端。以宿墨法的演化为例,传统的宿墨法运用仅仅是用长时间放置导致水分蒸发后私稠的宿墨绘画,所以墨色最黑,往往是画面的最后一道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黄宾虹最善用宿墨,他将宿墨用于画面颜色最深处,使墨更黑,黑中见亮,加强黑白对比,使画面更加神采焕发。而今人则使用饱含水分的宿墨作画,导致画面上出现水与墨迹分离,水冲墨留下边缘的效果。画家周京新完全用宿墨作画,将宿墨法效果体现得淋漓尽致,增强画面的层次感。还有很多的画家把其他墨法加以超常规的演化,达到质的突破,如胶墨、冲墨等。画坛上墨法演变,异彩纷呈,许多绘画研究者将墨法作为他们探索艺术的重要切入点,体现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和探索意识。

二、加强工具、材料载体的表现力,丰富表现形式

不同材料的引入使水墨语言不断丰富,艺术领域的大变迁在多数情况下是由材料的改变引起的。近年来,综合材料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材料由以往的表现媒介转变为绘画的内容。艺术家通过应用不同材料,进一步探索材料的新特征,以寻求新的表现技法。在画面中,应用不同材质所带来的新感受突破传统绘画工具与材料对画面效果的局限性,拓展了绘画形式,丰富了表现手法。这里具体分析如下两点:

其一,使用综合技法。拼贴是现代水墨创作一种重要的表现技法,即从几张不同内容的画中选取较为合适的部分再次组合成一张画面,以求得一种随机的意外效果。新效果会刺激创作者萌发新的创作动机,所以拼贴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创作方式。创作者可采取喷、积、破、冲、搓、涂抹、拼贴、制造肌理等技巧,形成新的创作语言,使画面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新的创作语言一般利用虚与实、轻与重、具象与抽象等对比,强调对空间、时间感受的表现,十分符合现代艺术的和现代审美的需要。拼贴用有色纸的拼贴、印刷品与宣纸的拼贴、金箔纸与宣纸的拼贴等。拼贴之后再利用水墨的随机渗化特点与纸张拼贴效果相结合,或者在拼贴基础上使用水墨完善画面效果。《陈独秀与<新青年>》多处运用了综合技法制作,将不同笔墨效果拼贴在一起,产生新的笔墨关系。正像胡伟教授所说:“拼贴是表现微妙关系的一种较合适的表现技法,为‘意’的发展和延伸不断创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