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设计十篇

时间:2023-04-03 01:21:00

内容设计

内容设计篇1

关键词:室内设计 家庭装修

一、室内环境的内容和感受

室内环境的内容,涉及到由界面围成的空间形状、空间尺度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声、光、热环境,室内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放射剂量……)等室内客观环境因素。由于人是室内环境设计服务的主体,从人们对室内环境身心感受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室内视觉环境、听觉环境、触感环境、嗅觉环境等,即人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观感受,其中又以视觉感受最为直接和强烈。客观环境因素和人们对环境的主观感受,是现代室内环境设计需要探讨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室内环境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随着社会生活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还会有许多新的内容,对于从事室内设计的人员来说,虽然不可能对所有涉及的内容全部掌握,但是根据不同功能的室内设计,也应尽可能熟悉相应有关的基本内容,了解与该室内设计项目关系密切、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使设计时能主动和自觉地考虑诸项因素,也能与有关工种专业人员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有效地提高室内环境设计的内在质量。

例如现代影视厅,从室内声环境的质量考虑,对声音清晰度的要求极高。室内声音的清晰与否,主要决定于混响时间的长短,而混响时间与室内空间的大小、界面的表面处理和用材料关系最为密切。室内的混响时间越短,声音的清晰度越高,这就要求在室内设计时合理地降低平顶,包去平面中的隙面,使室内空间适当缩小,对墙面、地面以及座椅面料均选用高吸声的纺织面料,采用穿孔的吸声平顶等措施,以增大界面的吸声效果。上海新建影城中不少的影视厅,即采用了上述手法,室内混响时间400HZ高频仅在0.7S左右,影响演播时的音质效果较好,而音乐厅由于相应要求混响时间较长,因此厅内体积较大,装饰材料的吸声要求及布置方式也与影视厅不同。这说明对影视厅、音乐厅室内的艺术处理,必须要以室内声环境的要求为前提。

又如近年来一些住宅的室内装修,在居室中过多地铺设陶瓷类地砖,也许是从美观和易于清洁的角度考虑而选用,但是从室内热环境来看,由于这类铺地材料的导热系数过大,给较长时间停留于居室中的人体带来不适。

上述的二个例子说明,室内舒适优美环境的创造,一方面需要富有激情,考虑文化的内涵,运用建筑美原理进行创作,同时又需要以相关的客观环境因素作为设计的基础。主观的视觉感受或环境气氛的创造,需要与客观环境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或者说,上述的客观环境因素是创造优美视觉环境时的“潜台词”,因为通常这些因素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掌握,尽管它们并不那么显露,但对现代室内设计却是至关重要的。

二、室内设计的内容和相关因素

现代室内设计涉及的面很广,但是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1、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

室内设计的空间组织,包括平面布置,首先需要对原有建筑设计的意图充分理解,对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室内设计时对室内空间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调整或再创造。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建筑功能发展或变换,也需要对室内空间进行改造或重新组织,这在当前对各类建筑的更新改建任务中是最为常见的。室内空间组织和平面布置,也必然包括对室内空间各界面围合方式的设计。

室内界面处理,是指对室内空间的各个围合-地面、墙面、隔断、平顶等各界的使用功能和特点的分析,界面的形状、图形线脚、肌理构成的设计,以及界面和结构的连接构造,界面和风、水、电等管线设施的协调配合等方面的设计。

内容设计篇2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凸透镜;折射率

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础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具有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特点的教学实验。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在学习和总结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新实验,或者通过已有实验进行延伸开发新的实验内容。本文主要通过“用凸透镜测透明液体的折射率”设计性实验论述有关设计性实验的内容选择、开发设计性实验的思路,以及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素养教育的功能。

一、“用凸透镜测透明液体的折射率”实验实例

(一)实验的基本原理

在光具组基点测定的实验中,已知两薄透镜的像方焦距分别为f′1、f′2,两薄透镜组组成的像方焦距f′:

f′=①

当两薄透镜处于同一空气媒介时,f′=,f′1、f′2为两薄透镜的像方焦距,d为两透镜的间距,两主点位置:

l=②

l=③

那么当d=0时,由②、③式知两主点位置是完全相等为零l′=l=0。

这时透镜组的焦距公式,由①式可以简化为:

f′=④

那么怎样才能使两透镜的光心之间的距离d=0。

选择一个薄的凸透镜,与形状可自由改变的透明液体介质组合,组成一透镜组,透明液体介质可看作是一平凹透镜,由于d为薄透镜厚度的一半和凹透镜像方焦距f′1和液体的像方焦距f′2,可以将d看作d≈0

我们可以有把薄透镜是由两个曲率半径分别为r1和r2折射面组成,透镜的厚度为d、折射率为n,透镜两侧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并将p点看作是在主轴上的光源,发出一条光线PA经透镜折射后,交主轴于p′点,令op=-s,o′p=s′,pA=l,A′p′=l′,AM=A′N。

则l=[(-s+oM)+h2],l′=[(s′+o′N)2 +h2]在近轴条件下oM=≈,oN≈, 得到h--+=0,其中r1和r2是常量,h是变量。

当物在无穷远处时,s即为像方焦距:

f′=lims′=⑤

当物在物方焦点上时,s′成像在无穷远处:

f=lims=⑥

其中n1和n2分别为透镜两测介质的折射率,当均为空气介质时有n1=n2=1

像方焦距:

f′=lims′=⑦

物方焦距:

f=lims=⑧

透镜的焦距f′1与折射率n,以及薄凹透镜曲率半径R1和液体凹透镜曲率半径R2存在下列关系:

f′透=⑨

当R1=-R2=R时,由⑤式,得:

f′透==f′1⑩

因为液体构成的平凹透镜的曲率半径R1=∞,R2=R及液体折射率为n,所以平凹透镜的像方焦距为:

f′2={11}

由⑥、⑦消去R得:

f′2=f′1{12}

将{12}式代入④式,得:

f′=={13}

变换⑨式,得:

n液=1+{14}

由于在空气介质时有n1=n2=1,所以可以根据f1=-f′1,f=-f可以将{14}式转化为:

n液=1+{15}

由{15}式,可知只要测出凸透镜焦距f1和透镜组焦距f,查出凸透镜的折射率,根据{15}式,就可求得液体的折射率n液。

可采用自准直法测量透镜组焦距f的实验装置。

(二)实验方案

第一,在铁架台上用夹子固定一个光源和一个物屏,调节光源的方向,使它垂直于物屏竖直向下照射。

第二,一个大小适中烧杯,在其底下放置一块平面镜,将待测透明液体到入烧杯内。然后在该液体上面放一块折射率n已知的薄凸透镜,让该待测的透明液体刚好浸没该凸透镜的下球面,使该透镜与待测液体紧密接触。这时将该组合看作一透镜组。

第三,将该透镜组放置在升降台上,使光源、物和透镜组的光心在同一竖直方向上。调节升降台的高度,让物屏刚好在透镜组的物方焦点上,物经透镜组所成的像经平面镜反射回去后,在物屏的背面可以形成与物等大倒立的像。

第四,用米尺测出这时透镜组与物屏之间的距离,就是透镜组的物方焦距f。

第五,在用自准直法,测出薄凸透镜的焦距f1。在表中查出凸透镜的折射率n,根据可以n液=1+,计算出n液。

二、设计性实验基本内容

对一个具体的设计性实验,从选择课题开始到研究工作完成,整个过程一般按照科学实验的基础程序包括下属主要环节。

第一,选择课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这对后续工作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以学生的知识蓄备和个人能力、以及实际的条件为基础,认真做好选好课题。

第二,选定课题后,根据课题要求查找,收集,整理分析各种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设计和制订实验方案。

第三,确定实验方案,做出总体的安排。这包括确定正确的理论依据,建立物理模型,选择适当类型的实验和实验方案和试验方法,设计正确的测量方法步骤以及做好实验器材的配套准备。

第四,在实践过程中,严格操作,细致观察,认真记录每个细节,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处理实验的数据。

第五,实验报告科学论文或研究工作报告是科学研究的永久性记录和总结,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引言(课题任务,背景材料)、实验方法及理论依据、实验结果、结论、分析讨论和参考文献。

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必须经过精心挑选,使它具有综合性、典型性和探索性。

三、设计性实验的方案选择

(一)实验方法的选择

根据课题所需要研究的对象,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尽量收集与课题有关的实验方法,即根据一定的物理原理,确定被测量与可测量之间关系的各种可能方法,然后比较各种方法所能达到的测量精度、适用条件、实现的难易程度以及现有情况等,从中确定能满足课题要求的最佳实验方法。

(二)测量方法的选择

对于某种实验方法,有时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可供选择。此时应分析哪一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高,引入的系统误差小。因此,选择测量方法的前提是:应该对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以及影响进行合理的分析。

(三)测量仪器的选择

测量仪器的选择包括仪器的类型,仪器的精度(分度值或准确度等级)和测量范围(量程)等方面,要从被测量对象的特性,仪器的特性、测量环境、操作技术水平、经济条件、设备及人身安全考虑。在满足经济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用级别底的仪器,这就是“可粗不精”的原则。

(四)测量条件的选择

在实验方法、测量方法、测量仪器选定后,还应明确在怎样的条件下测量才能达到要求,这主要依靠对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

(五)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

合理地选择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测出不能直接测量的或不易测准的物理量。

四、设计性实验对学生思维发展以及能力的培养

(一)设计性物理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设计性已成为物理实验的主要组成部分。设计性的物理实验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设计性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是人们应用仪器来揭示物质运动规律特性以及各种物理现象的一种科学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从物理现象中获得真实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严格地遵循事实,有一个严肃认真获取真实信息的态度。

设计性物理实验过程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的治学学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能促使学生手脑协调发展,培养学生主动性思维和探索思维。设计性物理实验优越于常规的物理实验是它给出了实验任务和要求,而确定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仪器、设计实验线路、拟订实验方案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去思维、操作,这样就大大地引起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思考,因而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去思维和探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手脑得到协调发展,这是常规物理实验所难以代替的。

(二)设计性物理实验的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

传统常规的物理实验的评价只注重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而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师除了评价设计方案的好差和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如何,学生的动手能力应是评价的一个重点内容。因为设计性物理实验是在开设基础实验之后开设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原理、方法和技能,因此,对于设计性物理实验的动手能力评价应比基础实验更严格。总而言之,要求学生对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清楚,能正确选用、配置仪器和调整仪器,迅速分析、判断和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操作和积累数据,有目的地去减小误差。因此设计性实验的选题应具有综合应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性质。设计性实验均能体现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设计性实验选题还应具有探索性质,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述武等.普通物理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姚启钧.光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沈元华.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内容设计篇3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内容设计;实施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继《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之后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在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课程设计的实施,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技术的关键点,培养动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提高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

课题内容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效果。在具体课题内容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课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使题目与理论知识密切相关,又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例如,要求学生组装一台完整的收音机、家居生活中能用到的声光控开关、门窗防盗报警器等。又如我们选用的《音乐彩灯控制器设计》、《多功能数字钟的电路设计》、《交通灯控制逻辑电路设计》等课题,学生做起来积极性很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选择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课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独立完成一项实际课题。通过查阅资料、线路设计、选择元器件、电路安装调试,使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充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电子脉搏计这一课题,要应用到传感器、放大电路、有源滤波电路、整形电路以及数字电路中的各种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及译码、驱动显示电路。又如数字钟电路设计这一课题,数字钟是一个典型的数字电路系统,选此作为设计题目,可使学生将学过的比较零散的数字电路知识有机地、系统地联系起来用于实际,培养综合分析、设计电路的能力。还可选用有源滤波器的设计题目,使学生进一步加深领会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应用,选用交流宽带放大器的设计,使学生对放大电路的三种不同组态的特点、应用场合以及电路的设计方法得到练习,并通过这个对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频带宽度以及引入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题内容要注重集成电路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当今时代电子技术飞跃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课程设计可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在电路设计中,应尽量采用集成电路, 特别是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某些专用芯片(如模拟乘法器、锁相环)作为电路的重要构件,体现出现代电子电路的设计是各种集成电路构件的组合的先进设计理念,尤其是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微处理器相结合,以数字电路为主,软硬件结合,以硬件电路设计为主,符合现代电子电路结构的发展方向。例如我们原来经常选定分立元件OTL和OCL功放电路设计课题,随着目前大量的集成功放芯片的上市,我们就把这些课题内容并入《集成电路音响放大器》、《音频信号发生器》等课题中。又如在数字脉搏计课题中,介绍了锁相倍频的新概念,同时介绍了集成电路CC4046和C14526构成的锁相倍频电路。通过这些课题设计将一些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介绍给学生,并在实践中得到练习,使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

选择适应专业需要,结合专业特点的课题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对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设计中引入了一些结合专业特点的课题。例如数字转速测试系统与频率计设计,由于转速测量在工业控制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在工厂里测电机每分钟的转速,自行车里程测速计,心率计以及汽车时速的测量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又如PWM(电动机调速系统),由于该系统在工业控制的调速系统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同时,又由于该系统由脉宽调制器和脉冲放大器两大部分组成,而脉宽调制器又包括锯齿波发生器和电压比较器,密切地联系了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这些课题对掌握基础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对专业课的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都能起到较大的作用。

注意选择和后续专业课有关的课题为对电子技术课程的进一步提高和为后续课程打下一定基础,可考虑选择一些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综合性的课题,以使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认识,对后续专业课有一定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例如《调速系统的给定积分器》课题。

课程设计的组织实施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师只在大思路上作一定的引导,对具体方案不做过多干预,只起组织、引导、检查、把关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改进做法是:在注重结论正确的同时,强调整个设计方案实施的全过程,即使得出的结论不尽如人意,甚至是错的,只要学生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仍然可获得较好的成绩;相反,如果结论是抄袭得来的,即便是正确的,设计成绩也按不及格处理。如电子脉搏计的设计课题,只给出设计方案的原理框图,讲明基本原理、总体构思和适当的设计提要,在设计任务书中给出原始数据及主要技术要求,而具体的原理图及元件的参数,集成电路的选择,电路的安装调试等工作则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做可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收获更大。

虚实结合,重在“真品”(1)采用机辅分析。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对电子电路或系统进行自动分析和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它的应用使得电路功能、参数的分析和设计都可以脱离具体对象,在构筑于计算机平台上的虚拟环境中通过仿真处理而自动实现。EDA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子工程开发与应用领域的支撑技术,在电子行业,Miltisim、Protel等电子仿真软件,已成为电子工程设计的必备工具。学习和掌握应用计算机对电子电路的分析是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其应用到课程设计领域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一是应用Miltisim设计电路仿真。在学生根据设计课题拟定初步方案后,要求他们先在电路仿真与分析软件Milltisim平台上对于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观察电路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分析主要元器件参数对电路指标的影响,初步了解电路静态和动态的工作情况,在Milltisim平台上调试电路使之达到技术指标,为电路的实调做准备。二是应用Protel For Windows设计印刷电路板。在Milltisim仿真后,给学生介绍印刷电路板的自动化设计软件Protel For Windows和设计印刷电路板的基本工程知识,要求学生应用Protel For Windows设计软件绘制本组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并设计出印刷电路板图。通过几年课程设计的实践,对有源滤波器、交流宽带放大器、数字温度计、数字钟、交通灯控制器等设计课题采用Milltisim EDA软件与虚拟样机,指导学生进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结合传统设计。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开设了EDA技术的教学和实践课程。对机电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电子技术理论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独立设计电子产品的能力和对电子产品实际安装、调试的能力。如果学生没有从原理图设计开始一直做到样机调试成功,经历整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又如何能提高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作用?所以要将传统课程设计与EDA技术的训练相结合,比较电路实测的性能和计算机的仿真结果,以认识计算机仿真在电路设计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对EDA技术的了解不只是停留在软件系统的操作上,而是对该技术在电子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

形成组合,团结协作在组队方面,采取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方式,2~3人为一组,要求学生不仅要共同讨论设计课题和选择设计方案,还必须落实自己具体的设计任务,如计算机辅助分析、硬件电路的制作、调试、资料的查阅、整理和总结等,有分工有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强化考核,提升品质建立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是保证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课程设计完成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安装工艺水平、调试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设计报告质量、答辩情况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工作作风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要特别强调答辩的重要性。答辩时,每个学生都要先概述自己的设计过程,重点讲述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最后教师点评、讲解,同时每个学生都参与分析和讨论。通过答辩、讲评,学生可以体会别人的设计思路,开阔眼界,也能从别人的设计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样,答辩过程就成了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为学生具体接触和了解实际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工程训练的机会,在内容上、方法上、手段上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作思路,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初步掌握了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提高了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开发工作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梓城.电子技术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内容设计篇4

摘 要:室内设计做为建筑设计的继续,充实和加深建筑设计的内涵,以人为本,与人的生活更加贴近,更加密切。简单的说,室内设计是对单个建筑的内部环境,按各种功能需要进行空间重分配,装修重设计,装潢更新换代,家具壁挂以及灯具设备重布置等。当代的室内设计含土建、装修、家具陈设以及现代的声、光、电、色、气、水设备等等众多内容。国外把内容扩大后的室内设计称之“室内环境设计”,由此可以看到“室内环境设计”在营造生活环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获得优美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室内环境设计 内容 优化 环境

一、空间调整

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按需要调整空间形状、尺度、比例,在大空间中进行空间再分隔,大小空间按相互关系进行组合。注意空间层次和虚实对比,解决空间之间的衔接、过度、对比,统一等问题。

人们赖以生存和活动的空间环境,无论是斗室、小筑,或是通道、广场,人的置身于其间,必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而产生种种审美的反应。空间的尺度与人体关系以及空间的分隔与心理的反应是空间调整的重要依据。室内空间的划分,抑或大小,抑或高低,都取决于环境的功能要求。它既要满足人们生活的物质需要,也要满足精神文化的需要。

二、六面装潢及色彩的应用

由四个墙面,吊平顶,地面等围成的六个界面以及室内的立面,界面的形势和造型的设计,材料质地和色彩的运用,结构构造的做法等等,是室内环境设计装潢的主体。

对室内空间分隔组成的元素而言,最基本的是墙面、地面和天棚。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墙面、地面和天棚(简称”三面”)的处理,包括材料的选用,结构形式,装修和装饰处理,对于室内环境气氛的创造影响很大。“三面”处理不仅仅是一般的室内装修所指的表面处理,更主要的是将这“三面”处理,如何同整体环境气氛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室内环境气氛设计是一个整体,“三面”造成空间效果与环境气氛是相互影响的,即有技术的因素,又有美学的因素。

“三面”的装修与装饰,主要是表面处理,包括材料的运用,技术的处理和装饰美化。装修和装饰应该是个整体,不分不离,所以材料的运用应根据不同环境的需要,运用材料质感,肌理效果,装修手法和技术处理,来创造一个预期的环境气氛完成装饰装修任务。在美化室内环境时,应用壁画、挂画、壁挂、书法、工艺品,雕塑等来装点壁面,是增加室内环境的艺术氛围、艺术品味和表达艺术风格的有效手段。

室内色彩的运用要按设计意图,从整体上综合考虑。但是从其基本原则来说都是上浅下深,根据色彩重量感,使环境色彩造成一种安定、稳重的感觉。另外,室内色彩的运用与材料的肌理,质感和照明的方式产生的气氛及其效果有密切关系。而质感的粗,细,滑,涩,激励的作用组织特有的效果,都影响色彩的变化和色彩心理感觉的变化。例如深和浅、丰富和平淡等,即使颜色相同,但材质、肌理不同。特别在光照下,其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选用材料和照明方式时,应从整体设计效果考虑。例如室内大面积使用表面光洁材料,会产生强烈的反射光,引起视觉干扰和疲劳;又如室内环境过多选用粗糙材料,因其吸引光线多而造成室内感觉郁闷不畅;甚至材料性质的软硬,反光强弱等所产生的冷暖效果,有时会压倒色彩的冷暖效果等,这是从有色彩的物体上反射出来的有的光线,使其他物体的色彩发生各种变化所致。

三、家具陈设及绿化布置

室内环境设计除了六面装饰之外,家具的组合和布置,家具形式造型和设计,或是选用市场精品以及帷幔,地毯等的选择或设计,也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

室内环境设计的空间确定以后,在其整个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中,家具与陈设是室内环境功能的主要构成因素和体现者,同时,家具与陈设的布置排列,对整体空间的分隔,对人的活动及生理,心理上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家具可分为两大功能,一类是实用功能。有为人类日常活动的过程服务,对空间的分隔与充实和按功能组织划分,组织区域等作用;一类是精神功能。有审美情趣的物化,时尚与传统信息传递,气氛,意境和景观的构成要素等作用。

除了家具以外,室内陈设还有日常生活用品,工艺品,室内织物,家用电器,灯具,绿化盆景等的配置和选用。室内设计的气氛和情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室内陈设的设计,从中可以看到主人的修养和情操。室内设计有很大部分与室内装修有直接关系。如挂毯,壁画,地毯,书画等。而室内织物如沙发套,床罩,窗帘,台布等。其主要作用是与家具和”三面”的色彩协调,并发挥其材质,肌理美、色彩美的作用。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为创造室内的气氛而显示其表现力。例如窗帘,百叶窗,帷幔等有遮蔽、调温、隔音,调光等功能,同时还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在室内环境设计时为了创造自然情趣氛围,常常根据空间大小和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自然景物,山石,水体,树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而盆景,盆栽,插花等,常为办公室、起居室和书房增添生命的活力。室内配置绿化作为装饰性陈设,比其他任何陈设更具生机和魅力。现代的室内设计常常喜爱用绿化内部空间环境,特别是用绿化装饰室内的剩余空间,通常在沙发的端头、转角,书桌,书架侧面,以植物、花卉、盆栽陈设,以连接成充填边角,构成富有生机和谐的气氛。但室内环境气氛的创造是与人们的爱好密切相关的,可以布置得高雅,富有书香气,也可以设计得自然,富于粗狂的野趣。室内绿化不在于多而贵在精。同时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巧妙地与阳光,照明结合,有机地利用墙面,转角,茶几,窗台等空间区域,做到与整个室内设计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四、灯饰照明

室内环境设计中常常运用灯光和灯饰,来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氛围和主题。这里照明方式的确定,氛围效果的设计,灯具的选择和布置,加上光控音乐的幻变,使室内环境设计更富于情调。

照明在室内设计中,具有调节、营造环境的氛围,渲染环境的冷暖色调,增加与丰富、空间变化的重要作用。由于使用灯具的用途和场所不同,灯光源的不同,灯具的形态是非常丰富的。灯具本身不仅具有照明的物质功能,还由于其用途的各异,千姿百态的灯饰造型,还起着装饰空间环境给以欣赏的精神功能。

因此,室内环境设计中设计什么样的灯具或选用什么样的灯饰,什么样的风格,除了与设计师的构思有关,因人因事而异外,更重要的是与使用场合有关,就是要与所放置的环境相协调,因地制宜。例如,古典欧式风的室内,适宜选用写实,装饰性强的巴洛克、洛可可灯饰;日本式的和风室内,就适宜用东洋味强的纸质框形灯具;现代的高雅的室内,应用那些造型新颖简洁的灯饰。

总之,使用什么样的灯具,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随机创造种种新的风格、新的组合。

参考文献:

内容设计篇5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新会计准则;非财务信息;报表附注

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当局、政府管理部门等各种会计信息使用主体赖以作出各自经济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资源能否得到优化配置。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但不管外部的利益驱动力多么大,我们必须承认:如果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本身设计得足够严密与合理的话,会计信息就能保证其应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一、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设计的必要性

目前,会计信息质量是世界各国普遍遇到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公允性、相关性、可比性、审慎性都让信息使用者感到难以把握,无所适从。一个严谨、科学的会计信息披露系统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公允性、相关性和可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科学设计。

(一)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随着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企业筹资渠道多样化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必须对外公布,以满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就是会计信息的披露。会计信息的使用人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宏观管理部门、企业管理层、供应商、客户和社会公众等。依据相关性,会计信息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主体来讲,其作用是不同的,但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对他们的决策都至关重要。

(二)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设计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是企业财务决策的语言,也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对于会计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它具有可靠性、可比性、相关性、及时性等质量特征,但事实上目前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由于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设计本身的不规范,导致了以下状况的发生:

1 信息失真现象严重,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内容的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证。在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财政部曾经多次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根据正式公告显示结果,中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许多公司故意混淆会计估计、非重大会计差错以及重大会计差错的区别,滥用重大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准则操纵利润。

2 披露的会计信息相关性不足,内容偏离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一些新型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缺乏统一、明确的规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足。同时,不同会计主体对同类经济业务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造成企业之间披露会计信息的偏差,也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3 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与国际惯例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在国际上缺乏可比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需要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各种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业务。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使得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更高质量、更透明、更具可比性的会计信息的需求愈加强烈。这必然会对建立和完善一套国际化的会计准则提出迫切需求。但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披露有许多地方与国际惯例都不符合,成为信息国际化的障碍之一。

究其原因,不难看出,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设计本身存在的不足引起了上述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它作为一种内在的制度因素,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现行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按照新会计准则体系和信息披露规范,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的伴随信息。在现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之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格式过于“僵化”

会计信息采用了比较固定的格式披露,且以会计报表为主体,要求纳入的项目必须符合一定的要素定义和计量原则,结果就导致一些应该披露的重要信息无法显示出来,一些新的经济业务无法反映出来。例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项目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而且必须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只能是货币化的数量信息。如人力资源、商誉等无法在报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由于会计报表的固定格式、固定项目以及较为固定的填列方法,无法反映一些新型的特殊经济业务,无法反映披露要求变化前后各期的比较信息。

(二)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虽然有诸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但财务会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披露的,通常不在会计期末进行即期披露。年度报告是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于每个会计年度前六个月结束后的60天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在信息现代社会,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信息若获取不及时,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三)披露的会计信息大多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的

企业的资产在报表上反跌的是历史成本,有可能与其现时价值相脱节或相背离,从而使信息失真。同样,利润表反映的也只是企业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的费用等历史信息。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不确定信息比以前多,却无法得到显示。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衍生工具无法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导致其相关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四)内容以历史性信息为主,缺乏预测、分析类信息

目前,除了上市公司被要求在年报中披露盈利预测的信息外,其他企业均未要求揭示对未来发展情况的前瞻性或预测性信息。但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预测性的信息可能对他们进行投资、信贷和经营决策更为有用,而且披露中的财务分析指标相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来讲较简单,可用性不大。

(五)部分内容是被人为操纵的

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和会计估计的存在,导致在会计业务的处理中产生的会计信息具有“人为”控制的特点。坏账的估计、收入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的估计、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估计、在建工程完工进度的估计等都是由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能力估计出来的,本身就是一种不精确信息。如果会计人员滥用会计制度给予公司运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将会导致信息质量严重下降。

三、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缺陷的原因

(一)制度的缺失

1 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完整、科学是跟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整性、科学性密切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规定了披露什么,怎样披露,何时披露。从一定意义上说。会计

信息披露内容的缺陷就是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本身的缺陷。

2 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不完善,也直接导致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不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与会计准则制度同是证券市场会计规范的内容,区别在于前者规范的是被披露信息的表现形式,后者规范的是被披露会计信息的内容实质。可以看到,只有先生成客观、公允的会计信息,才谈得上信息如何披露。

(二)披露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而法律法规的前瞻性不够,不能适应会计实务的发展作出适当的补充或修订,使得一些已出现的会计实务缺乏规范,而企业经济创新行为的会计处理更是无法可依。典型的例证就是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它是一种预期合约,在签订时交易尚未发生,而且到最后平仓、交割,期间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价格不断变化,如果以签约时的价格入账,根本无法反映金融风险。

(三)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

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导致一些信息内容不真实。比如说,对存货的计价、折旧的计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坏账准备和跌价准备具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比例,对费用归属期的选择和间接费用的分摊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这些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计提标准、不同的计量比例为企业进行报表粉饰提供了可能,从而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四)信息披露理论与制度的“滞后”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制度是由人制定的,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财务工作的复杂性使得理论本就不能完全符合实际,从而影响到在这个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体系指导下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由于披露制度和披露理论的研究滞后,往往没有及时调整信息披露内容。

四、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措施

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规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应参考各种法律规范和制度准则,同时又要看到目前的会计准则制度还没有解决的,而在经济实践中产生的各种新的需要,加以规范。

(一)加大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作用

1 新会计准则内容的补充和创新

新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从过去比较偏重于工商企业,扩展到了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覆盖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新型业务处理规定的空白。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投资性房产、生物性资产、保险合同等都有了明确的会计核算规范,这些新型的业务都有章可循了。

2 披露方法增加了新的规定

新会计准则就或有事项等不确定事项所可能引发的风险,要求企业认真甄别,将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或有事项产生的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如准则要求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金融风险的披露更为直接和透明,这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的一些高风险金融投资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及时反映,使管理者直接获取相关信息,更好地履行职责。同时,投资者也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的情况。由于新会计准则对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具体要求,将提高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使用价值。

3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指导披露行为

为规范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编制及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制订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并于2007年进行了修订。准则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要求编制和披露年度报告。准则的规定是对公司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要求只要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至少要按照准则进行最低要求的披露。凡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不论本准则是否有明确规定,公司均应披露。

(二)强化分部报告信息

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及跨国公司的跨国界经营,使分部信息显得十分重要。企业提供的分部信息是确认和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的一个有力的工具,尤其是在分析赢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时,分部信息比整体信息更为有效。未来的社会仍会是企业大型化、集团化和跨国兼并浪潮迭起的社会。对一个庞大的企业而言,分部信息是总括信息的量的分解和质的深化,用户希望得到按分部提供的会计信息,缺少这些信息,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将大打折扣。从这个意义上讲,分部信息具有与现行三张基本报表信息平等的地位。

(三)加强非财务信息和自愿信息披露

新的会计准则在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包括结构上的不足都作出很大改进的同时,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主要是一些非财务信息应被广泛披露而此要求未在新准则中体现。会计信息系统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因而会计信息是以财务信息为主,其他信息为辅的综合信息。但在高度发达的经济技术时代,每一项经济决策的做出不仅需要财务信息,也要依据非财务信息。具体应该包括: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包括应变能力、质量、售后服务、交货效率等;一些自愿性信息,自愿披露一些对企业有利的信息,以达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又可宣传公司;预测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业绩和财务状况;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税收、环境保护、现有职工人数、公益捐赠等信息。

(四)规范中期报告内容和报表附注内容的披露

内容设计篇6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设计;探讨

【分类号】:TU855

一、水电设施要有美感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握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工作,是一项细致和极其艰辛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外观形象、装饰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水库(大型)大坝加固设计适用于旅游的需求,水库(中型)园林化设计,河道堤防、城防墙体园林亮化设计等等,都在朝着美化设计的方向发展。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水电建筑本身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水利水电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水电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已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国家每年都要投人很多资金大力兴修各种水利水电设施,由于这些水利水电设施往往由水利水电专业设计人员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当不少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水利水电建筑物工程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水电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水泥形象,水利水电建筑逐渐开始摆脱粗老笨重的老样子,现代水利水电建筑设计开始要求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艺术功底和审美能力。

二、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指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用于容纳和保护水利水电设施、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水工建筑物,如大坝、溢洪道、输水建筑物、各种规模泵站的主泵房及其配套的配电室、变压器室(通常又称作主副厂房)、水闸的启闭机房、城市防洪墙等等。从广义上讲,也包括水利水电设施周围的维护、管理用房及管护人员的生活用房等等,现就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现阐述如下。

总平面设计。水利水电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水电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大坝、溢洪道、涵闸、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内容。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主厂房、副厂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

平面设计。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造型风格设计。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栋(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

三、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确定发展战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理论的出现和应用,水利水电工程的外观和装饰不断冲破旧模式而自然反映出来,不但是为生产工艺流程服务,同时为生产运行人员服务,对运行管理人员身心负责,为自然界的空间形象服务,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全新理论,为高技术大时代的情感服务。

2.设计与创作研究。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是息息相关,建筑是建筑设计者手中的艺术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者要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内在特点和外部联系,运用科学规律和美学规律,确定一个立意和构思,围绕这个立意和构思,将设计者的理念和情感通过不同的手法与技术、材料与色彩表达出来,建筑的外观与装饰的格局都要反映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特色,表现出设计者的个性和情感.这个过程就像作曲家创造音乐作品一样。

3.美观与技术进步。建筑方针是适用、经济、美观,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把美观和经济问题对立起来,即要想漂亮必定多花钱,省钱必定不漂亮。其实应当辨证地看待这一问题。由于水利 水电工作一般都是国家投资,还是应尽量本着节省国家资金的原则,用价格相对较低的材料或简易的材料做出符合设计意图的效果 ,同时保证其耐久性。

4.建筑科技与业主协调。在市场经济中,建筑设计不能单独理解为设计人员单方面的工作,需要与工程有关的各方面交流,尤其与业主协商交流。有时业主会就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外观和装饰特点提出一个明确格局方案。

5.既保工程质量,追求视觉效果。建筑设计师还须是好的经济师。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不能只是追求建筑艺术上的完美。他是一个工程师,熟悉所设计工程工艺特性,还须是一个好的经济师。设计者要按照业主的预算限额或业主的经济实力为依据,设计出相应的方案。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不能过多的在建筑物外观与装饰上投人,在设计上就要将有限财力集中到重要的部位进行外观和装饰设计,而又不忽略整体的效果,如共产主义水库(大型)在大坝内坡衬护上,采用六角型混凝土预制块,外坡采用拼图的花木草皮护坡,既保证了工程需求,同时增加了市民旅游的美观视觉效果。 http:///

四、对水利水电建筑设计美化的初步思考

水利水电建筑一般依山傍水,直接融入大自然,许多工程甚至就建筑于自然的山水之间。地处旷野,视野开阔,一座未作美化设计建筑物突兀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确实是大煞风景。因此,即便地处旷野,也不能忽视了水工建筑物美化设计。设计者应该力求在满足水利水电建筑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文的需求,重视环境和建筑对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水利水电建筑大都远离城市,傍水而建,与城市建筑相比,它有更优越的自然环境。从工程规划设计开始,就对水利建筑的美化设计和建筑布局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满足水利水电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视总平面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尊重自然,增强环境意识。建一处工程,成一处花园,关注时代,面向未来,自觉思考水利水电建筑文化应扮演的角色和发展的方向。我们职业的定位就在于运用专业知识,拓宽跨文化交流的途径,广泛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素养,丰富水利水电建筑的创作促进水利水电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内容设计篇7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是道路中的一项基础设施,其对交通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需要从交通工程学的观点入手,重点实现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设计人员还需要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以及道路周边的经济情况对道路安全设施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够使得交通安全设施充分的发挥其功能与作用。本文主要对合理的交通反光设施,对道路标志、标线以及护栏等设施设计进行了一些探讨,意在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一、交通道路安全设施设置的基本原则

交通安全标志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为了使得道路能够准确、及时的为出行的人提供相应的道路信息。道路交通安全设计的主要原则是,使正在高速行驶的车辆驾驶人员能够正确、完整的捕捉到与道路相关的信息,例如道路的方向、目前车辆行驶的地点、限等。并且还要做到对车辆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控制道路的车流量,以便更加安全、快捷的为道路做好分流。 此外,安全标志的设置还需要遵循协调、美观的原则。

二、对发光标志的设计与设置

1.发光标志的特点

发光标志材料一般为荧光材料与反光材料,这些材料的使用够确保司机在雨雪、黄昏或者大雾天气中的可视性。除了荧光标志,发光标志在我国的道路安全设施中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有以下特点:节能环保、良好的认识效果、不刺眼等。发光装置具有比较强的光头性和耐候性,人们对这种材料的识别效果是其他安全材料的四倍;发光装置还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优势,它不仅能够节省一大部分能耗,还能够为车辆提供需要的车行安全系数。总的来说,发光装置是不影响道路正常通行的一种比较实用的道路安全装置。此外,由于发光装置能够有效的吸引车辆及行人的注意力,使得出行的人们能够提前知道路况,做好心理准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与欢迎。由此可见,道路安全反光装置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而且保养与管理价值也较高。

2.对反光装置的选择

首先,反光装置需要具备良好的广角性、反光强度逐渐减弱以及耐阴雨、雷电、冰雹等恶劣天气的性能,这样才能够良好的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系数的需要。其中,反光装置的广角性是高强度反光膜的一项重要特点,其主要选用了高强度的反光膜,能够有效的确保道路的安全。在道路安全设施中,想要使得各种反光设备实现良好的配合,就需要考虑到反光膜的使用寿命和反光的强度。在不同的地点与不同的部位,都需要选择性能不同的反光设备,对其的安置需要做到有针对性。此外,设计人员还要考虑到反光设备的反光效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反光设备的维护、修理费用。

三、对道路标志的设置

1.道路标志的设置

道路标志应该能够为出行车辆提供出行路段的主要地理信息。标志的设置方式一般有门架式、路侧柱式、悬臂式以及附着式等。悬臂式的设置模式,主要适用于较宽,且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中;单柱式的设置模式主要适用于中小型的指示标志;门架式的设置模式主要适用于立交的枢纽附近;附着式的设置模式多用在线性诱导标志和车道指示标志上。路线途径某一个村庄时,标志上需要设置该村的村名。设计时,如果公路附近有村庄,则需要将村名标注于标识的中心。对一些大型桥梁或隧道需要标示出其地名,而一般的小型的隧道或桥可以不用进行标示。

2.对道路标线的设计

道路标志设计中还包括对标线的设计。标线的主要作用不仅在于引导道路交通,规范行人、非机动车、以及机动车驾驶员的行为,还具有比较有效的的视线诱导作用。在道路平交口处,是比较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方,所以设计人员需要因地制宜设计交通标线,也就是用于行人通行和用于车辆通行的标线。车行道的标线主要是为了分隔同向行驶的车辆,路面中心的标线主要是为了分隔对向行驶的车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尽管在路面上划了车道分界线,但是在驾驶员实际行驶的过程中,在不转弯、不超车的情况下也比较容易出现跨线行驶的现象,进而严重的影响到了交通道路的行驶安全。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将标线设计出突起模式,提醒车辆驾驶员以及让车辆不能够轻易地跨越标线,进而确保道路行车安全。

3.对轮廓标的设计

轮廓标是诱导行人和驾驶员视线的一项重要的安全设施,其主要的功能在于为出行的人指示道路线形的方向。车辆在夜间行驶的时候,驾驶员需要一定的距离来了解前方道路线形、是否有障碍物等。但是由于夜晚行车驾驶员的视野有限,需要对驾驶员的视野进行引导,这就凸显了轮廓标的重要性。在实际的交通道路中,人们往往会忽视轮廓标的实际意义,一些普通的公路甚至没有设置轮廓标。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将轮廓标做为交通安全设施中的一项重要的安全保障设施。在设计轮廓标时,还要考虑到道路曲线半径过小时布设处理问题。

四、对道路护栏的设计

道路护栏的设置,需要遵循确保行人、车辆安全,降低道路交通事故,诱导驾驶员的视线、确保车辆与行人分流等原则。在我国常用的道路护栏主要有:缆索护栏、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等。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山崖和大型桥梁等危险的地段,要选择性能比较强的混凝土墙式护栏,这样能够有效的确保车辆不因失控而冲出道路之外。设计人员还要充分的考虑到护栏的高度、长度、抵御冲撞的等级等。此外,设计人员还需要在有深沟的路段设置相应等级的防护栏以确保车辆的通行安全;在公路的填方路段,路侧净区宽度之内有铁路或者电力塔等设施时,也需要设置相应的防护栏;在一些视野不够清晰,或者急弯等地段,也要设置相应的防护栏以有效的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增强驾驶员行车的安全性;在一些等级较高的公路上,由于车辆的行驶速度过快,设计人员还要设置相应等级的防冲撞防护栏等。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交通道路事业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频繁。所以,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合理设置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人员要综合道路的各个方面,因地制宜的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道路安全设施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我国居民的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朱雪梅,朱雪锋.浅谈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以南宁市快速环路交通综合整治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0(06)

[2]顾明强.交通工程安全设施设计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1)

[3]隋涛.交通工程安全设施设计技术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2011(18)

[4]谷成刚.公路安全设施设计实践[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10)

内容设计篇8

关键词: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为本;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陈建明(1964-),男,湖南益阳人,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教授。(北京 10007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41-02

随着教育教学转型发展,教育研究者们不断地进行探索,有关教学的各种方法不断涌现。教学需要设计,教师们需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设计活动,以满足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而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教学内容设计,它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形式的过程。本文以笔者多年教学的经历,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谈谈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些想法。

一、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及其弊端分析[1]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许多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关注国外的教学设计理论,在引入、介绍、消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形成了本土化的教学设计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著作。但目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做的工作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亦称为传统的教学内容设计。从宏观上来看,通常存在着以下特征及其相应的弊端:

1.教学内容设计以教材为本位

教师按照选用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授课内容仅局限于书本,而前人总结出的经验和知识往往跟不上现代信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从而使学生只能获得陈旧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接触到最新知识和最新的信息,无法很好地培养起探求知识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2.教学内容设计以教师自身为本位

教师的“教”是按照教师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出发,学生的“学”只能围绕教师的“教”而转,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授课水平。有的教师只讲自己掌握的、理解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比较片面,系统性不强。

3.教学内容设计以静态教案为本位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成果,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教师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实施授课,学生就只能被动接受教案里准备好的内容,无法随堂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实际上,随着课堂的进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要求教师必须实时调整,原定的“教学起点”可能不是实际的“教学起点”,原来的教学难点可能不全成为教学难点或还有新的教学难点等等。

二、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2,3]

以学生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关注个体差异,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还要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观点,应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相辅相成。

“以学生为本”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时主要立足三点,如图1所示。

1.“基本内容”的教学设计

“基本内容”是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应用等。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应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让他们能听懂,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该部分知识设计的重点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掌握这类知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除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外,还应深入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知识结构、知识准备和学习习惯等。第二,注意新知识的由来以及与原有知识的结合关系,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吸取新知识,并快速而牢固地掌握。第三,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并恰当引入教学媒体,使教学手段多样化。

2.“扩展应用”的教学设计

“扩展应用”内容是学生通过“基本内容”的学习后,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等。

这一部分知识点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概念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时要有充分的案例设计,这些案例应具有实际背景。在设计概念案例时,最好采用正反例。在设计原理案例时,及时引导学生将新学习的原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根据条件的变化,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在“扩展应用”部分的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对讲授与案例设计相关的时间合理规划,使原理、概念的掌握与解决问题技能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3.“拓展提高”的教学设计

“拓展提高”内容是学生在前面两项内容掌握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通过自学拓展知识面,解决更多问题。

拓展提高方面的知识在一般教材里不会有专门设置,需要教师查找最新资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课程内容方面。目前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没有把拓展提高的训练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选用的教材中缺乏相应的内容,需要教师认真设计。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吃透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提炼出该类知识点。学生方面。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太习惯自己去学习;另外学生的知识面制约着拓展提高方面的知识的教学,应提醒学生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拓展提高方面的训练,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总体上讲,基本内容、扩展应用、拓展提高这三种类型知识的设计都要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注意内容的取舍、时间的合理分配。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内容进行有机的取舍,所选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以学生的心理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性。

第二,注意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逻辑顺序即知识系统的各知识单元内在逻辑关系,心理顺序即适应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规律。二者在很多情况下会有不一致性,例如“超线程”是微处理器设计中逻辑上单纯的知识点,但是从硬件的角度理解起来远比理解复杂的软件编写线程要困难,所以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两者的顺序。

第三,注意课堂讲授时形成主线。把离散的知识点关联起来形成一定的逻辑,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4.实例说明

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的“微处理器”中“流水线技术”知识点为例来简要说明。[4]

(1)基本内容:流水线技术是微处理器提高性能的一种有效的技术,在讲授基本概念与原理时是以工厂生产产品的流水线作为类比使学员掌握概念,并与指令顺序操作方式作比较指出优越性使学生加深对流水线操作的理解。讲授时通过使用动画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2)扩展应用:用80X86微处理器作为流水线技术的简单应用。通过内部结构如何构成流水线操作以及指令的执行过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流水线技术的具体应用。

(3)拓展提高:使用单条流水线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那么多条流水线呢?引出超标量的概念,进而提出提高CPU运行效率的其他技术,如多核技术、超线程技术等,更进一步引导学员去查找资料,以引起学习兴趣。

三、对教师的要求

“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把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本门课程的授课依据,一定要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有深入的把握。充分梳理出各知识点的“基本内容”、“扩展应用”和“拓展提高”三项,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提供依据。

2.了解学生

教师要依据有效的措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前续课程与后续课程、学习兴趣等,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其有机融进教学设计中,为学生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脱离”书本

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时仔细研读教材而高于教材,讲授给学生的知识是经过教师深加工的。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研究得越深、越透,它的教学指导性就越强,反之就只能是泛泛而谈。尤其是“拓展提高”的知识点需教师对教材进行提炼与升华,才能够留给学生回味的余地。

4.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实际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去改进自己的教学,并且经过不断反思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教学过程。可以用Kolb’s的“实践学习圈”[5]来描述和刻画整个过程,如图2所示。

四、结论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单单关注教材等书本知识,更应关注知识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的应用,要遵循科学发展观。教学内容的设计分三部分逐步增加难度:基本内容—扩展应用—拓展提高。教师必须梳理、编排知识点,从而确定重点与难点,使一般水平的学生能学到知识,并能简单应用;使优秀的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自学拓展知识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完成,要符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理查德.I.阿兰兹.学会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1.

[2]万陈芳.“以学生为本”推进高校教学管理[J].人口与经济,2011,(S1):129-130.

[3]黄梅.以人为本的高效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8):39-42.

内容设计篇9

    论文摘要: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博大的,牵涉到很多相关理论和知识。学生以前对这部分内容从未涉足,在不了解学生状况的前提下,从何入手上好《服装设计概述》这第一堂课,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与其他老师的研讨和建议下,能有效抓住本课程关键,使学生学好服装技术设计基础,在今后创造性的实践中获取一个明确的主题。 

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服装领域和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铺垫,我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并鼓励他们进行制作设计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注意对他们在制作设计过程中所进行了解和询问,以便随时和全面了解他们的设计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1 有效设定目标,整合教学资源 

在教学设计时,首先明确如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整合教材、学生和各种服装制作材料、辅助工具、服装作品、电脑课件等课程资源。 

2 创设情景,构建自主评价课堂 

服装是人们形象的代言。它传递着美,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关于美的思考。通过课前学生进行生活观察,布置自我实践任务。并要求在同学们面前分组介绍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教师作简短而精炼的点评。 

由于这些作品的制作没有教师的任何指点,因而一方面能了解学生的设计制作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学生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基础对作品做出介绍,或心得、或收获、或经历、或疑难,都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自我经验和感受,通过交流,会促使学生取他人长补己之短,有利激发重新审视自身的设计、制作、创作的兴趣和欲望。 

3 抓住契机,设计问题,有效进行理论知识补给 

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下,提出如下问题:欣赏和设计服装作品时,你最关注的是哪些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教师因势利导并归纳出,影响服装设计的要素:色彩、款式、面料、结构。 

教师再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着装色彩,以及色彩在服装运用中所表达的语言。由于课前没有对学生着装提出统一要求,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就服装色彩进行色彩分析。色彩和款式设计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色彩是人们欣赏一件服装的第一印象,而款式则是服装的外在形象,所以课堂安排重点中的重点则是侧重于服装款式的设计[1]。 

4 情景再现,共叙新话题 

再次让学生汇报服装款式内容并就着装款式分析。本环节关键在于对学生搜集资料的整理和筛选,做成演示课件,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设计运用。再通过教师作品展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学生模特展示作品更具有直观性,激发兴趣,效果非常明显。 

5 学生再实践,实现课堂提升 

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分三块进行:第一块针对教师的作品进行改进和加工,画出设计草图;第二块学生针对自己作品的不足进行改进;第三块能够利用课堂汲取的其他小组的经验和作品交流体会重新设计款式。这样的分层次实践内容布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有不同的实践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动手的机会和充分展示的层面。只要参与动手才能获得真正的体验与感受,效果才是最大。 

6 再次展示成果,实现评价与超越 

课堂上再进行对修改后作品展示和评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课堂体现学生设计制作成果和展示学生热情参与的课堂新高潮,此环节能够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对学生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而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让他们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也是对自我的一个超越和挑战。这部分学生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决定一节课堂气氛的关键。 

7 情感综述,结束本课 

服装,除了传递美,还表达了人们的形象和情感。它具有丰富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表征,是思想的形象。它时刻启迪着人们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在综合概述服装这堂课,如果语言再具有激励性对以后的继续学习会更有促进作用。 

8 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很多疑惑.比如课堂教学的技术设计环节还不很到位,由于时间的制约,学生实践设计的情绪和兴趣还没有被充分调动和挖掘出来,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尝试等等的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和探究。 

内容设计篇10

1.平面设计方面。

现代的社会对于平面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非常大。此专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学生毕业以后,基本上能够达到独立制作的要求。在这方面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广告基础、图形创意、书籍装帧、Photoshop、CI设计,等等。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到事业单位进行单位宣传工作,也可以到企业从事出版、印刷、家居设计、装修等相关行业的设计工作。

2.室内设计方向。

这个专业可以说是现在比较流行,也比较热门的行业。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室内装修、设计方面的相关工作,还有建筑行业的设计。在这方面的开设内容有:人体工程和建筑制图、CAD制图、效果图后期处理等课程。这个行业的人才培养为美术专业其他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高职美术课程专业结构上的调整

1.重复课程的合并。

由于传统的课程在内容上有重复安排等情况,所以新课程对于这些情况作了一些调整,对于重复的内容要进行删除,重叠的现象开始减少。例如,平面的构成与图案在内容设计上就存在重复的现象。我们可以考虑把两门课程合并成一门课程。这样教师教起来既省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有《广告基础》,就是由多门课程合并而来,根据这几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重新调整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方案。整合后的教材充满了时代的特点。

2.课时比例的调整。

针对一些与课程无关的,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删除,以降低它们在整个学习期间的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例如,素描课程原来安排为中专一学期,而大专一学期学生还要学习。合并后统一安排为大专一学期,在素描内容上进行了结构渗透、视图深化,在颜色的淡化与虚实上,注重了线条的讲授。这样的设计就为学生高职专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

新的课程设计在素描、水粉等方面进行了改变,变为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等等。其中在设计内容上同样和设计相互衔接。其中改变最大的方面就是将原来三门课程中的精华进行了筛选、渗透,并且完全打破了以往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把这些内容相互贯通、渗透合并。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省时,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内容上的安排,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混合模式教学在选取的专业部分实行混合式教学,具体的方法如下:

1.第一学期,将平面设计、色彩构成、CorelDraw混合为同一模块的教学实践。

拿色彩构成和平面设计来说,它们是中专美术专业主要课程。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色彩构成的主要概念,他们构成的知识都是些什么,组织规律、基本造型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懂得基本的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作业质量非常差,对于手绘画,学生从根本上来说基本就是不重视,然而对于电脑绘图却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基于此情况,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设计。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对图形进行编写、绘画的学习,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计算机软件设计知识进行熟练地掌握,对于二维图像的设计学生能够进行练习,并且也掌握了手绘图画的知识和技巧。

2.三门课程在内容上有很大的重复性,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混合讲解,统一传授,将教学内容穿插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