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十篇

时间:2023-04-10 06:31:44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篇1

专家提示,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尤其不要轻易输抗菌素和激素。

常见的输液反应

发热反应:是较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或输液器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在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循环负荷过重反应:也称为急性肺水肿,是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咯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严重时稀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这是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如果不积极采取急救措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空气栓塞:是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发症。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和缺氧,并可立即导致死亡。

微粒污染

微粒污染是药液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微米,是肉眼观察不到的小颗粒杂质。微粒进入人体后,不能被机体吸收,将伴随人一生,在医学上称为“微粒污染”。心、脑、肝、肾脏等是最易被微粒损害的部位,较大的微粒可以引起血栓、血管栓塞和静脉炎、肺内肉芽肿,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滥用抗生素

滥用输液的直接后果就是抗生素滥用。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不断增加,现在人类进入“耐药时代”。若长期滥用抗生素,就会引起体内菌群失调,致使有害菌大量繁殖,而正常菌种被抑制或杀灭,会加重病情或者出现新的病变。另外,抗生素滥用会出现过敏反应、毒性反应、易致儿童永久性耳聋等。

静脉输液篇2

1 静脉输液途径增加

1.1 输液针的更新

1923年Florence Seibert发现致热原,因此,制成无热原液体,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1940年Alftedshohl等用结晶氨基酸溶液作静脉输液。1945年Bcrnard,Zimmerman应用下肢静脉输营养物质,输入高渗葡萄糖,为从静脉输注高渗液体开辟了途径。1952年Robere Aabenic报告了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液十年的经验。[1]1957年使用头皮静脉针,为输液后固定针头,方便病人起到积极作用,至今大部分医院仍沿用头皮静脉针。1964年B-D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针,在静脉内留置。我国在1971年也开始应用静脉内高价营养,1972年国内制成硅橡胶导管,采用静脉导管水射置管法。目前浅静脉和深静脉插管的技术已为许多护士掌握,解决了危重病人穿刺难,反复穿刺的痛苦,因此,静脉切开的方法也基本被取代。

1.2 导管材料的进展

导管的材料有两种。

1.2.1 针内管(Needleover Catheter)是指经穿刺针内腔插入导管,直至管端达到预计的部位,然后拔出穿刺针,导管留在体内,外端接平头针固定,再连接输液装置。使用针内管应注意的是当插入导管已出针尖,继续插入有困难时,决不能后退导管,以免锐利的针头割断导管,造成碎片栓子。

1.2.2 管内针(Catheter Overneedle)通常称为外套管穿刺针,套管由四聚氟乙烯制成,牢固强、弹性好,加工后导管尖端裹紧的穿刺针与外套管外径一致,穿刺部位漏血的机会减少。[2]德国产的Vasocanrbrauzuzer套管针,其优点是除末梢小血管外,直线走行5cm以上、富有弹性的血管都易穿刺成功,且易固定。[3]其次,动静脉留置针输液其选择血管广泛,不易引起刺破血管形成血肿,且能多次使用同一根血管,维持输液时间长、速度快,是有效的补液通道。[4]为解决静脉留置针经三通管或直接与输液器相连有不易固定、不便操作的问题,杨氏等人研制静脉留置针Y型配套管,易于固定,病人活动不受限,加药方便,减少了污染,使置管成功率从68%提高到100%。[5]

1.3 输液部位增多

从最初的皮下输液、周围静脉输液开始,到目前输液路径不断增加并各有利弊。

1.3.1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因此处静脉显露好,穿刺的盲目性小,初学者易掌握,运用最广泛,施氏报道该院已使用近20年共18240例病人。并作为外科术前常规置管。[6]但该静脉内有瓣膜,加之与锁骨上静脉汇合处角度小,有时会导致插管失败或硅胶管插入不深,而不能测中心静脉压。

1.3.2 颈内静脉置管。此静脉属深静脉,看不见,摸不着,定位困难,穿刺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但静脉滴速快,可用于术中或术后大量输液、输血。

1.3.3 锁骨下静脉置管。该静脉管径粗,位置固定,不易塌陷,穿刺成功率高,该静脉血流量大,注入高渗液体及化疗药物,可很快被稀释,对血管壁刺激性小,可用于中心静脉压测定,但由于胸膜顶高于锁骨,进针角度和方向不准易穿破胸膜致气胸,又因吸气时是负压,锁骨下静脉穿刺还易造成空气栓塞,故不适应初学者穿刺,也不能用于胸部畸形、严重肺部疾患、腹水、呼吸困难病人。

1.3.4 股静脉置管。此静脉易定位,穿刺方法也易掌握,较安全,可用于颈部大手术、严重肺部疾患、使用气管切开的病人,但股静脉靠近会,穿刺部位易污染,下肢活动度大,硅胶管易滑出。

1.3.5 骨髓腔输液。骨髓腔输液并不是新技术,由于导管类型和质量的改进,在40年代后期不再应用。但最近在国外,又被用于门诊或住院儿童 的急症抢救。一般宜选儿童胫骨的近端做穿刺部位,也有选股骨、胸骨或髂骨,针穿过骨皮质有落空感,证实已进入骨髓腔,液体也容易注入,并进入血循环。通常在1~2h内建立常规血管通路,就停止骨髓输注,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骨髓腔内输液并发症少见,但最常见的是液体渗漏皮下或骨膜下。RosettT等收集4270例骨髓输液者资料,骨髓炎占0.6%,多因留置时间长或输入高涨液体或病人已有菌血症。[7]

2 输液微粒的污染受到重视

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输液剂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进入人体,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癌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为防止微粒污染,护理人员进行了以下研究。

2.1 操作环境的净化

操作者除按常规要求穿衣、戴帽、流动水洗手、避免扫床和减少人员流动外,还强调为每名病人行静脉穿刺后,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8]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目前有的医院采取用100级净化工作台,它是由低、中、高效三组过滤器滤过清除空气中尘粒,以达到净化空气目的,从而清除微粒污染。[9]

2.2 玻璃安瓿的正确切割

首先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对“非易折”型安瓿割锯痕长应小于颈段的1/4周,因为割锯安瓿时砂锯与玻璃摩擦,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割痕越长,玻璃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的数目也随之增加。在开启安瓿前,以75%酒精擦拭颈段是减少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经统计学分析,未经擦拭开启的安瓿与擦拭后开启的安瓿中药液微粒量差异有显著性。因安瓿开启瞬间,瓶内负压吸引作用会致药液污染微粒。有实验表明,割锯的安瓿用75%酒精棉签擦拭一次,徒手掰开的方法效果可靠,操作简单,节省时间,经济实用。[10]

2.3 正确抽吸药液

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抽药的空针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的数量也越多。[11] 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底部抽吸时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底部易引起钝针,因此,主张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向输液瓶内加药或注射时,应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因大于50μm以上的微粒沉淀较快,可使其沉淀于针管内,再缓缓注入,同时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这样会使瓶内的较大微粒平稳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粒进入体内。

2.4 输液配制针头的选择

经研究证实未使用过的注射针头与使用过1次、2次、3次后的针头比较,流经针头后液体内所含微粒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提出临床配液最好使用一次性针头,这样既可减少针头反复使用在锐利度与牢固度方面产生的问题,又可减少微粒。[12]通常加药用的针头型号9~12号,其针径是0.9~1.2mm即900~1200μm,也就是说加药时针头切下的瓶塞微粒最大直径可达1200μm,而人的毛细血管直径平均为7~9μm,最大的小静脉为200~300μm,所以瓶塞微粒一旦进入人体是不能通过一般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只能引起血管栓塞。配液的针头越大,液体中的胶屑越大,对此问题应引起操作者重视。

2.5 橡皮胶塞的使用

建议液体的包装最好使用新的橡胶塞,因针头反复穿刺橡胶塞,会使衬膜破损变大,故产生的微粒会多些,如果旧橡胶塞表面抛光层一旦存在破损,会造成严重的微粒污染。操作中应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

2.6 安装输液终端滤器

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目前我国的终端滤器能可靠地滤过10μm以上的微粒,其中以袋式滤器的截留效果最为优异,它对2μm、5μm、10μm、25μm的滤除率分别为97.4%、96.6%、93.4%、100%,与其它滤器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3] 另外输液器中的微粒大部分存于最初流出30ml药液中,而到100 ml时,实际已全部流出,因此,也有主张抛弃最初流出的50ml药液。

3 静脉穿刺进针与拔针方法的探讨

3.1 不同病人的静脉穿刺法

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尖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人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管过细,可使针头阻塞,造成穿刺失败,应选粗直的血管。[14] 同时护士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稳妥的心态,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3.2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

为减轻静脉穿刺时疼痛,近年来,陈氏研究静脉穿刺时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约60°角时,无痛、微痛者占94.5%,而对照组用传统进针角度,约30°角,无痛、微痛占76.7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这是因增大进针角度时,进针速度快而痛觉小。[15]

3.3 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的改进

输液完毕通常是棉签按压皮肤穿刺点,防止局部皮下瘀血,现在提出正确的压迫点在皮肤进针点和皮肤上方垂直方向,才可避免血液漏出血管。[16] 同时不主张在用力按压血管时拔针,因按压力与快速拔针时针尖的锐角会产生切力,导致切割血管的机械性损伤,而应轻压皮肤,迅速拔针,拔针后再稍加力量按压。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应用半个多世纪以来,输液方法已发展为多途径、快速度、长留置的趋势,对输注液体的安全性更为重视,不仅要近期无热原应反,也追求远期反应无微粒、无污染;穿刺方法尽量做到无痛、微痛,提高一针见血的成功率,避免对血管机械性、化学性损伤,使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仲剑平主编.外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92.

2 黎介寿,吴孟超,李殿柱主编.外科常用诊疗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08-109.

3 张德英,樊晋,陈训如.肠外营养的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1997,12(6):6.

4 黄桃英,陈璧.烧伤病人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2):720.

5 杨菊凤,韩淑芳,闵子君,等.静脉留置针多功能Y型配套管的研制及应用.护理学杂志,1997,12(2):107.

6 施雁.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7,12(4):238.

7 王靖远,曹建英摘,潘耀东校.骨髓腔输液.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1,10(1):46.

8 苏冬梅,李青林,刘巧云,等.静脉穿刺前后操作者细菌学监测与洗手消毒液的选择.中华护理杂志,1997,12(9):8.

9 艾翔.微粒污染与净化台的临床应用.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13.

10 李玉梅,李家育,陈善,等.安瓿割锯长度和擦拭方法对药物微粒污染量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

11 杨希芳,李素云.关于静脉用药中微粒污染的认识.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13.

12 赵霖,王华生,韩忠福,等.溶药用注射针头及药液瓶橡胶塞微粒污染影响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12.

13 王延玲.对国内输液终端滤器性能的考察与评价.中国药房,1994,4(6):7.&n bsp;

14 乔桂珍.静脉穿刺成功因素的体会.护士进修杂志,1997,12(8):47.

静脉输液篇3

“静脉输液”或“静脉点滴”,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输液”“打吊针”“打点滴”“挂盐水”,是通过输液器,利用大气压和静脉压差的原理,将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一种治疗方法。

输液现状

如今,60%~95%的住院患者、80%以上的急诊患者、30%以上的门诊患者会采用输液给药,有的患者仅是因为感冒。在给药方式选择上,不少患者和医生似乎达成了默契:首选输液!

输液有利有弊

输液确实有不少优点,如药物吸收迅速、见效快,可避免药物破坏消化液,病情紧急或严重时使用效果显著等。但它有不少缺点:操作较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器具,要严格消毒,会使患者疼痛,要刺破皮肤、肌肉或血管,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感染、刺伤神经、传播疾病等问题。另外,在输液时,大量患者在一个空间里长时间滞留,特别是抵抗力较差的患者,不仅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还可能引发新病。

事实上,静脉输液在目前主要的给药途径(口服、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中是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国际上公认,用药时能口服的就不选择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的就不选择静脉输液,即使必须注射,也应尽量减少注射次数,同时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

什么时候需要输液

一般来说,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需要静脉输液:

1. 有呕吐、进食障碍等症状,不能口服者;

2. 较严重的腹泻、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口服不容易纠正,以静脉补液恢复水、电解质平衡;

3. 严重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败血症等,需要给予大剂量抗生素,而其他给药方式达不到所需的血药浓度;

4. 有些药物容易被破坏,不能口服,或组织刺激性大,对皮下、肌肉组织刺激性较强,需将药液加入“葡萄糖液或盐水”中滴注;

5. 病情危重或急诊抢救,需保持静脉畅通,以便及时给药者。

目前输液常见的药物有:消炎药(主要是抗生素类药物);心脑血管病用药(主要是扩张血管、防治血栓药);抗过敏药(夏季常用);抗肿瘤的化疗药等。

如何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除了充分考虑药物本身的毒性和配伍禁忌外,如何保证输液安全呢?必须强调:应该到正规的医院去输液,因为那里有规范的清洁消毒程序、操作规范和意外防范措施。在输液前、中、后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执行无菌操作有条件的医院将加药过程设在有净化空气的超净台内或静脉配制中心进行。配药者和打吊针操作者制服整洁,佩戴口罩、医用帽子,避免细菌污染。

2. 减少微粒发生多种原因会导致静脉输液瓶内药液中微粒增加:加入多种药物因药物相互作用出现沉淀;玻璃安瓿启开时吸入的玻璃碎屑;输液器的塑料针穿刺橡胶瓶塞切割下的橡胶塞屑等。因此,应规范操作。如医生开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对新药品要小心谨慎;宜以砂轮锯割安瓿1/3周,并以碘伏消毒后掰开,可使微粒减少1/4;调整注射器针头刺入橡胶瓶塞的角度等。

3. 合理选择静脉穿刺时一般按“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的原则来选血管,应有长期计划,尽量避免重复穿刺同一处,否则会加重疼痛、血管受损。药液性质对选择血管是重要的参考,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高渗液、化疗等药物应选择较粗大的血管;对慢性病患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选择穿刺静脉;使用有发泡作用的药物时,应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背、腕和肘窝部静脉;静脉滴注升压药物应选择较粗的血管。

4.改进静脉穿刺方法1957年我国开始使用头皮静脉针,方便固定针头。近年来,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和需反复穿刺连续输液的患者,多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可达5~7天,患者输液时活动不受限制,不易刺破血管形成血肿,避免机械性损伤。无针密闭输液接头,更弥补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足。

5.调整输液速度一般成人50滴/分钟左右,儿童20~40滴/分钟。视病情、患者体质、药物特性、年龄等灵活调整。任意调快调慢滴速,都是不对的,有时会发生意外。

6.注意观察观察药液滴入是否通畅,观察输液管、针头有无漏液、脱出、扭曲、移位、堵塞,有无溶液外溢,注射部位有无疼痛肿胀等。一旦发现渗出现象立即关闭输液管,更换输液部位,对渗出部位视情况予以湿冷敷。

静脉输液篇4

【关键词】外周静脉;输液;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护理手段之一,有研究[1]做过调查,医院中8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要接受输液治疗,静脉输液在疾病治疗、诊断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出发点,就静脉输液前的准备,操作方法及技巧,拔针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 输液前的准备

1.1 护士的准备 操作护士除常规准备如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外,护士情绪的稳定与否至关重要。调查发现[2],心境良好的护士静脉穿刺的时间少于心境不好的护士,穿刺成功率也高。

1.2 穿刺场所的准备 良好的操作环境、合适的穿刺光线,更有利于提高其静脉穿刺成功率。有研究报道[3],不同穿刺场所对护士的心态有着不同的影响。操作室较病房而言,更适宜操作,尤其对于有一定穿刺难度的小儿静脉穿刺。因为操作者可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压力较小,操作技术水平能得到正常发挥,成功率较高。

1.3 患者的准备 首先对患者进行评估如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情况、脱水类型及合作程度等,并根据年龄、疾病、治疗等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情况下3岁以下的小儿常采用头皮正中、额浅、颞浅等静脉,3岁以上的小儿及成人常采用四肢远端浅表静脉,在非特殊情况下,以上肢远端的浅静脉为主要穿刺部位 [4]。穿刺手部血管比腕部和上臂血管的静脉炎发生率低。有研究表明,穿刺腕部的桡静脉,发生桡神经损伤率高,所以,美国已立法禁止使用桡静脉腕部作为穿刺部位,如选用桡静脉应尽量靠上,避开关节部位[5]。手背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3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域内.此区域内神经分布稀疏,神经与静脉呈交叉关系,是穿刺的良好部位[6]。

1.4 物品的准备 按医嘱备药、消毒用物、输液器具(头皮钢针或留置针)、止血带等。

1.4.1 头皮钢针 在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情况下,头皮钢针是输液工具之一。至今大部分医院在部分输液治疗中仍沿用头皮钢针,有证据表明[7],使用头皮钢针会增加静脉输液液体渗透到皮下组织的概率,从而导致化学性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增加,如果液体是发疱剂,会有潜在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目前,在许多国家头皮钢针只用于为血管细的患者单次采集血标本,有报道表明,小儿静脉采血采用头皮钢针取血标本,收到了满意效果[8]。

1.4.2 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针) 留置针作为头皮钢针的替代产品,到目前为止已生产出第四代静脉短导管―安全型留置针[9],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刺激小、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少护士工作量、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在临床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临床实践中推荐材质为聚氨脂(Vialon,万珑)和聚亚氨脂制成的导管,因该类导管使用时间较长且引发静脉炎和渗出概率相对小[10]。BD公司建议在不影响输液的前提下,选用细、短留置针为宜。常规留置时间为3-5天。

2 操作方法及技巧

2.1 应用止血带 在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时,为了增加静脉的充盈度应使用止血带,止血带的位置应在消毒范围以外尽可能靠近穿刺部位[11]。为防止出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结扎时间不宜过长,以40s-120s进行静脉穿刺为最佳的穿刺时间[12]。标准止血带应以易用一只手松开为宜[13]。有试验表明[14],在不同患者交叉使用时,止血带已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为防止患者间的微生物交叉感染,止血带应一人一带。

2.2 促使外周浅静脉充盈的技巧 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患者血管显露程度的影响,为促使静脉充盈可采取以下措施。

2.2.1 握拳法 吕学红[15]采用用力重复握拳运动可明显加快静脉充盈的速度。陈莹[16]采取缚扎止血带后嘱患者做3~6次握拳和伸手相交替运动,静脉迅速充盈,从而满足穿刺的需要。

2.2.2 甩臂法 患者上肢下垂并用力往下甩臂时,上肢静脉血液受力学影响,血液贮留在远端静脉,回流减慢。在肢体下垂状态时扎止血带,上肢远端浅静脉充盈而显露[17]。

2.2.3 双止血带结扎法[18]在穿刺点上方20 cm处先扎1根止血带,待l5 s后,再在10 cm处扎另1根止血带,嘱患者握拳,因用双止血带结扎可以起到双重阻断静脉血流作用,使局部血管压力增高,静脉血管充盈度增加,从而明显改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提高浅静脉穿刺的成功 。

2.2.4 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法[19]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穿刺前5min用消毒棉签蘸取硝酸甘油(5mg/m1)或2%山莨菪碱适量,涂擦穿刺部位3~5次,5 min使局部浅表小静脉扩张,提高静脉穿刺率。

2.2.5 给指握拳法 林霞[20]等采用给指握拳法对老年消瘦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成功率。具体方法是操作者将左手食指、中指轻放于患者掌心侧待穿刺部位下,无名指和小指将患者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并拢并向下按压呈生理弯曲状,食指、中指将患者手掌向上顶,拇指轻压在患者指掌关节上固定,但不拉紧皮肤,可充分暴露穿刺静脉,从而提高一次成功率。

2.3 皮肤消毒 静脉穿刺前,对皮肤不清洁者先行皮肤清洁后,再进行消毒。用于皮肤消毒的消毒剂有乙醇、氯已定、络合碘、碘酊等。对于年龄小于2个月的婴儿不建议使用氯已定消毒皮肤[21]。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如实施留置针,则面积不小于8cm*8cm[22]。消毒剂自然风干后再行穿刺。有报道,皮肤消毒棉签平擦式消毒法[23]优于传统的用棉签点状螺旋式消毒[24]。平擦式消毒时,不用反复转动棉签,不会出现反复污染的情况,因此合格率较高。且因棉签与皮肤呈10°,符合节力原则,手的稳定性好。邬勋莲[25]等人认为喷雾法消毒皮肤优于擦拭法,喷雾法消毒成本较低,节约医用材料(如棉签等),操作简便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2.4 穿刺技巧

2.4.1 逆行穿刺法 有研究发现[26],逆行穿刺可明显减少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指背关节上0.5cm处左右的浅小静脉[27]及对代偿性增粗的下段血管[28]可采取逆心方向穿刺,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韦艳飞[29]对于反复多次穿刺的患儿采用反向头皮静脉穿刺输液,可以充分利用静脉,避免了静脉破坏而造成的穿刺困难。吴燕[30]等采用对于手背远心端、腕关节、踝关节等部位行留置针离心性静脉穿刺,能充分利用血管,一次成功率高。

2.4.2 快速垂直直入法[31] 静脉穿刺时采用直入血管,不走皮肤、穿刺时针头主斜面朝左,针柄大致垂直于皮肤进行穿刺可减轻患者疼痛。有报道[32],进针角度为40°,患者手掌呈空杯状,可明显降低疼痛程度,并缩短穿刺进针时间。

3 拔针

先慢后快拔针法[33] 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护士用右手中指将针柄后方细管反折捏紧,慢慢将针头平行拔至血管壁再快速拔出,用输液帖覆盖穿刺点,采用直压法[34],以减少皮下淤血。因正常人凝血时间为3~5分钟,而输液后血液稀释,故拔针后必须压迫穿刺部位3~5分钟以上[35]。

4 小结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作为临床护理最常用、最重要护理工作之一的输液治疗技术也为临床医疗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欣慰的是,孜孜不倦的广大护理人,用自己的勤奋、智慧,不断摸索、努力钻研,创造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促进了输液技术不断进步,为临床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静脉输液服务,保证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兔英.液体渗出的常见原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1):256.

[2] 齐 珊.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心理因素及对策[J].华夏医学,2007,3(20):605-606

[3] 王桂华.穿刺场所对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探讨[J].中原医刊,2005,12:82

[4] 和霞,李晓红.周围静脉穿刺技术综述[J].当代医学,2010,1(16):92

[5] 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省略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therapy with steel needles and Teflon catheters a comparative study.Am J Med,1981,70:702-706.

[8] 明霞.小儿头皮针采血方法的探讨[J].中国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4(1):377-378.

[9] 刘仲梅.静脉输液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J].长春继续医学教育,2005,6(8):151-158 .

[10] Dennis G.Maki,MD & Marilyn Ringer ,BSN,MS,Risk Factors for Infusionrelated Phlebitis with Small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1,114:845-854.

[11] 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 [M]. [S.1].2006:S36.

[12] 李蔓玲.扎止血带时间长短对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1,15(3):168-169.

[13] Standards for Infusion Therapy Forum.November 2005:21.

[14] 杜林娟.门诊病人静脉输液止血带应用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06(3):38.

[15] 吕学红,刘辉.两种握拳法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5):45-46

[16] 陈莹,马彩英.三种静脉充盈法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比较[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6,28(2):183-184

[17] 梁莉娜,何珊,谢绍花. 在充盈不佳血管中甩臂法对静脉穿刺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4, 2(5) ,16-18.

[18] 吕艳,张美花,谭柳纯,等.双止血带结扎法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4):117-118.

[19] 尹翠萍,张翠兰,李玉凤.静脉输液技巧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860.

[20] 林霞,王纪霞,庄彩梅.给指握拳法在老年消瘦患者静脉穿刺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C):1-2.

[21] Sharpe,Elizabeth L.Tiny Patients,Tiny Dresings:A Guide to the Neonatal PICC Dressing Change.Advances in Neontal Care,2008,8(3):156-162.

[22] 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92

[23] 王萍,陈静.两种皮肤消毒方法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139

[24] 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5] 邬勋莲,李莉,骆雪英.传统消毒法与喷雾式消毒法对静脉输液处皮肤消毒效果的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A):50

[26] 俞珍,张雪芳,封蕾.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技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1):96.

[27] 薛晓峰.逆行静脉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0, 17(1):93-94

[28] 周廷芬,刘元英,庞小红,等.离心方向静脉穿刺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539

[29] 韦艳飞.反向头皮静脉穿刺输液[J].临床医学,2004,24(11):66~67.

[30] 吴燕,杨艳芳.静脉留置针离心性穿刺输液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4A):892

[31] 李华娟,侯丽红,任向辉,等.2种头皮针静脉穿刺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B):15

[32] 陈泽芳,王美连,吴熹,等.3种静脉穿刺法疼痛程度的比较[J].护理学报,2010,17(7B):50

[33] 李茂珠.2种手背静脉输液方式的效果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B):40

[34] 欧少青,钟妹,刘培娟.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再探[J].护理学杂志,2000,15(6):378

静脉输液篇5

1 静脉输液配药的方法

1.1 玻璃安瓿的切割及消毒 首先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割锯痕应于颈端的3/4周,割锯后用75%酒精棉签擦拭1次,徒手掰开,减少药物中玻璃微粒的污染。

1.2 抽取安瓿内药液及瓶装粉剂药物的溶液

1.2.1 正确抽取药液 通常选用9~12号针头,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抽取药液。避免用注射器直接抽取,因注射器短、吸入口径大并直接贴住切口处,抽取时会把安瓿内及切口处的微粒全部吸入到注射器内。对粉剂如青霉素等稀释时溶酶量应在3 ml以上,充分溶解后抽净,以减少药瓶中残留的有效药量。

1.2.2减少和避免药物泡沫的产生 对肝利欣、复方丹参等易产生泡沫的药物,抽取药液时将针头斜面全部侵入药液中,并保持斜面向下;加药前排尽针内气体;加药时左手将液体瓶倾斜并固定,倾斜度以能全部侵过针头斜面为宜,加药时针头注入液体内,使药液直接进入液体,不会产生泡沫,从而保证药物的足量供给。

1.2.3 防止加药时针头堵塞 配置瓶装粉剂如青霉素、先锋霉素时,可采用斜面法。将针头斜面向上背对侧手掌心,让斜面的背面接触瓶塞,使针梗与瓶塞成60°~80°,以针尖为支点,微向下用力,顺瓶塞凹,迅速穿过瓶塞,针头堵塞率仅为1.1%,大大提高了加药速度,减少了瓶塞微粒的污染。

2 一般穿刺部位选择的原则

2.1 根据穿刺的部位和时间 一般注射量大、时间短者可选用大静脉;需长期输液者由远端末梢小静脉开始。

2.2 根据药物的性质 有刺激性、黏稠度大的药物宜选用较大的血管。

2.3 根据病人静脉的状况 一般多选用平直柔软有弹性的静脉,注意皮肤状况,有淤伤、血肿应避开,已多次穿刺的部位应避免再次穿刺。

2.4 根据病人的安全、活动和舒适的需要 静脉穿刺的部位应尽量选择病人活动限制最小的部位,如避免关节部位等。

2.5 老年人穿刺注意事项 老人血管弹性差,表现为硬、脆、滑,这样就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体质瘦弱的老人皮肤松弛,针头不易固定;慢性病和体质差的老人血管脆性、通透性强,容易漏针,使药物渗入皮下组织。而老年人对疼痛、肿胀又不敏感,如发现的不及时,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另外,年老体弱者,最好选择卧床输液,以减少因输液时间过长体力的消耗。

3 输液排气的方法

3.1 两步排气法 静脉输液时微量空气进入静脉,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问题,它确实给病人带来一些心理压力。两步排气法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当液体流至输液管下端距末端连接输入针2 cm时,关闭开关,消毒皮肤后再缓慢打开开关,均匀排放液体,直至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排尽,关闭开关。

3.2 弹击输液管终端滤器 为预防头皮针硅胶管进空气,可在输液排气时,当液体流至终端滤器时,速将其至于垂直,同时不断弹击终端滤器外壁,即可排出终端滤器内所有空气。

4 促进浅静脉充盈的方法

4.1 热敷、轻拍静脉及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 对血管条件差的病人,可局部涂1%硝酸甘油、2%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同时辅以热敷,能迅速扩张表浅小静脉,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穿刺成功率。

4.2 正确绷扎止血带 止血带的绷扎位置一般离穿刺点约10~15 cm为佳,保持松紧适宜。

4.3 非握拳穿刺法 将病人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其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可有效克服紧握拳时指掌关节妨碍进针的缺点,充分显露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

5 输液完毕时拔针时机和方法

5.1 拔针时机 输液瓶内液体流尽,输液管残留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而残留量高度为2.2 cm左右为宜。

5.2 拔针方法 拔针前将调节器移至输液器终端滤器上缘处夹管不易回血,拔针后不易滴血,可有效防止回血涌出针头,污染病人皮肤、被罩、地面等。轻压皮肤,迅速拔针,拔针后再稍用力按压。不主张在用力按压血管时拔针,因可导致血管的机械性损伤。

6 拔针后按压方法及时间

6.1 直压法 输液拔针后,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或按压时间过短,易致皮下淤血,不仅增加病人的身心痛苦,而且给日后的静脉穿刺带来困难。拔针后左手拇指同时压迫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4 min左右为宜。

6.2 平卧曲肘举手法 将被输液侧上肢在平卧状态下曲肘90°并举手2~3 min;坐位及站立患者则应将上肢举起,手超过头顶水平2~3 min。

静脉输液篇6

【关键词】静脉输液;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61-0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最常用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我们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输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治疗疾病、保证患者安全和挽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行静脉输液8230例次,发生故障90例。

1.2护理方法及要点

1.2.1儿童及妇女患者,皮肤薄嫩,血管多数过于细小,呈花纹状,穿刺时宜选用细小的针头并可在穿刺前做好局部准备,例如,可用热毛巾湿敷手背,使血管充盈易于穿刺。穿刺成功后,要固定好穿刺点下方的皮肤,防止血管被牵拉滚动,同时做好针柄固定以防针尖滑出血管外。

1.2.2年老患者的血管本身弹性较差,血管坚硬易滚动,穿刺时要扎止血带距离穿刺点近一些,左手拇指固定血管下端,金针角度为30度,采用梁孝梅等研究的负压进针法。[1]

1.2.3失血或休克患者的血管空虚,扁平,不充盈,在穿刺前需热敷,按摩,轻拍局部血管使其充盈;穿刺时用上挑进针法。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的血管脆性高且充盈不良,亦可按上述方法穿刺,且亦细小针头。

1.2. 4浮肿肥胖的病人血管触之有弹性感,用止血带后血管不易看清,我们护理人员要精炼穿刺技术,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和压力,按杨梅主张的[2],让患者的手在穿刺时自然放置,护理人员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进行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1.3穿刺后出现意外症状的护理

1.3.1血管疼痛:由于长期多次穿刺,寒冷或低血压引起,遇到这种情况,应给予局部热敷和全身保暖,也可在输液过程中给予局部血管保暖。

1.3.2药液外漏:由于各种原因针头脱出或刺破血管致使药液漏入皮下所致,发现此情应重新穿刺。如果一般的药物外漏发生后,可在24―48小时给予热敷,以帮助吸收。如果刺激性强的药物,可立即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以防组织坏死变性。

1.3.3局部疼痛:要检查针头位置是否固定牢固,针柄固定是否合适,可适当放慢输液速度,避免穿刺部位针头活动。有些药物如;甘露醇、氨基酸和含钾溶液在输液时都会引起局部疼痛,可根据具体情况给患者以解释和处理。

1.3.4穿刺部位出血:由于凝血功能障碍,静脉硬化或拔针后压迫不良所致,拔针时应压迫局部静脉穿刺点,以防出血,不要在已破的血管处穿刺输液。拔针时不将输液阀(调节器)并闭,左手拇指轻轻按在无菌输液贴上,然后在距针翼约1cm处将输液管反折,用右手拇指、食指将其捏紧,快速将针拔出,同时左手拇指迅速按压,将针插入莫菲氏管上部的瓶塞内,以免锐器外露伤人,拔针前不关闭输液阀,可以防止血液回流,反折输液管可防止血液流出滴在床单或地面上,造成更大的污染,特别是传染病病人的血液 。

1.4输液过程的护理

1.4.1根据液体质量应注意:先输浓度高的,后输浓度低的液体,先输盐溶液,后输糖溶液,输入含钾液体要控制速度和浓度,以防血钾过高和局部疼痛。输脱水剂时宜快,否则达不到药效。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输升压药物时要随时测量血压,调整速度。

1.4.2 输液过程的观察:输液时突然发冷或发热,体温升高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新的输液器和可靠性液体。持续输液24小时以上应更换输液胶管,输液过程应注意三勤,勤看有无反应,勤问有无不适,勤查有无异常。切不可穿刺成功后就认为大功告成,而掉以轻心。

1.4.3 及时处理输液过程故障:如果发现液体不滴或输液不畅,应仔细查看原因,及时正确处理。如果发现针头阻塞,应拔出针头更换新针头另选静脉进行穿刺。处理故障后要给病人解释安慰,防止病人过分紧张。

2效果

患者8230例,对输液全过程较满意,提高了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为医院争取了好的声誉和社会经济效益。

3讨论

临床上,在给患者输液的过程中,虽然各个步骤都按输液常规做到位,但仍会出现液体不能正常滴注的情况,而使患者感到不安。因此,做好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静脉输液篇7

【关键词】静脉输液;技巧

【中图分类号】R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56-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及护理技术操作,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反映出医院护理质量的好坏,并对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按正规操作程序外,认真观察、学习、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问题,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是实行人性化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静脉输液的一些技巧。

1 配制粉剂药物的技巧

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 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针,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液体不下降以造成针头阻塞。

2 药物配伍禁忌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治疗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对未知有配伍禁忌存在的中药制剂和抗生素之间,须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在输液接瓶时应仔细观察莫菲氏滴管内液体有无变色、浑浊、沉淀发生,一旦发现应立即调换输液器,不主张将输液器冲洗后再利用,以免吸附在管壁上的化学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同时应安慰病人,告知莫菲氏滴管内配伍反应的药物未进入体内,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并登记配伍反应药物的名称等,及时上报。

3 排气的技巧

3.1缠绕式排气法

将液体调节器调到输液管最下方并关闭液体,左手食指伸出,将输液管顺时针缠绕在食指上,缠绕时要用一定的力度,后一圈压在前一圈上,以达到驱赶输液管中气体的目的。为了不使输液管上方打折,每次缠绕时可旋转90°。当液体达到莫非氏滴管时右手用力挤压莫非氏滴管,排出1/3的气体松开右手,排气结束。

3.2弹气式排气法

关闭输液管,用力挤压莫非氏滴管排除1/3气体。左手把扶输液管下方,右手用中指用力弹动输液管使液体下降,气体上升。操作中要保证莫非氏滴管中有液体。

4选血管的技巧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的患者,手足静脉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大,穿刺困难。因此,首先让患者手臂下垂扎止血带,这样手背浅静脉充盈度最佳。穿刺前应仔细了解血管的特点,看清走向,摸清深浅和粗细。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不用握拳,自然放松,操作者左手拇指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着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3条胶布固定。

5拔针的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5.1传统拔针法: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1)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2)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5.2无痛拔针法: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2~1.5c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

6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

输液环境过于安静难以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绪紧张增加穿刺疼痛感;但过于喧嚣又不利于护理工作开展。输液室采用安装电视,空调,摆放输液沙发,炎热的夏天输液中心空气凉爽适宜,冬天暖意浓浓,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舒适之感;在输液室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分散了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少了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曹佩琴,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年10月第2卷第19期.2005-10-16 14:52:54

[2] 张秀娟,采取不同姿势扎止血带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2,10(18):44.

静脉输液篇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55-01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我院急诊科在近年来平均每日输液量三十到六十人次左右,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 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 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号半~5号半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3 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4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2 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2.1 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2 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2.3 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2.4 注意按压方法:①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②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2.5 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2.6 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及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 心理护理

3.1 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洁白工作衣,头戴燕帽,病房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墙壁四周贴着可爱的动漫画,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3.2 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4.1 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4.2 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4.3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静脉输液篇9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科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期间,住院病人120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62-92岁,分为两组:对照组60人,用≥6号以上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输液;观察组60人,用≤5号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输液。两组同时进行,采用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均为浙江灵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1.2方法护士进行操作前后均按护理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法进行,血管均为手(足)所有浅表静脉。

1.3静脉炎诊断标准疼痛:进针时感觉疼痛程度。红肿:沿静脉走向皮肤出现红、肿、触痛。硬结: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感。坏死: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达皮下组织。闭塞: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

1.4统计学方法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分

析。 2 结果两组不同型号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输液对老年静脉影响比较,观察组发生疼痛、红肿、硬结、坏死、闭塞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讨论

3.1输液前评估操作前首先评估患者穿刺部位血管情况,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伴有神经血管病变,末梢循环欠佳,皮肤完整性受损,长期卧床老人有失用性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感觉异常,此部位慎重穿刺,避免因血管条件差,末梢循环差,输液过程中疼痛、痉挛、渗出、输液不畅发生率高。

3.2消除紧张心理运用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以及良好的语言沟通,采取家属共同参与的方法,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使其获得安全感、满意感,解除患者紧张心理,减轻疼痛。

3.3正确选择血管根据应用药物的种类,确定穿刺静脉,由远端到近端,避免选择弹性差、硬化、感染的静脉,对每条血管在一个位置最多穿刺不超过3次,不能反复4针,保证一针见血,一次成功,护士穿刺一针不成功时必需寻求帮助,换另一名技术较好的护士穿刺,输入高渗药物时不采用直径小的血管。

3.4选择静脉穿刺针 在2年多对120例老年病人静脉观察发现,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5号与≥6号以上比较,疼痛小、血管损伤小,各型静脉炎发生率低,输液流量最大可在100滴/min,完全符合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的滴数要求。

3.5重视固定

穿刺完毕,穿刺部位固定要牢固是关键,就地取材,可用装针剂长方形纸盒或夹板固定,避免因输液时间过长或因有健忘症老年病人乱动输液肢体,以至人为针头脱出血管或针头脱落,液体渗出组织中,造成局部肿胀,血管受损机会增加。

3.6加强巡视病房

在输液过程加强巡视,护士随时掌握病人输液情况,及时发现输液不畅或阻塞,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发白、发红、发麻、疼痛、肿胀等症状,严密、认真、准确、及时填写输液巡视卡。

3.7掌握拔针技巧拔针时针翼保持与皮肤平衡,不能上抬或下压,避免划伤皮肤,避免拔针前左手拇指已经用力的按压在输液贴上,在针头离开病人皮肤的瞬间,左手拇指迅速按压,按压时间必须为3-5分钟。这样病人基本感觉不到疼痛 [2]。此种拔针方法,先拔针后棉球按压,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可减轻甚至去除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并增加疼痛感,嘱患者边按压边将输液肢体上举至心脏水平位以上,减轻针眼处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现象,且拔针后切忌边按压边揉搓,防止皮下出血或血肿,造成输液处血管硬化。

3.8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让病人掌握一定的静脉保护知识,积极参与静脉保护、静脉治疗过程的观察并及时向护士反馈,对静脉保护起着重要意义。

4 小结

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当输入高渗溶液和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或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输液时,穿刺的针头不能大于血管,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受生理病理改变的内因影响及外因作用,血管越细,管壁越薄,受损伤时自我修复能力也越差,各型静脉炎发生率也越高。笔者在观察120例长期住院老年患者静脉发现,观察组采用≤5号与对照组采用≥6号以上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比较,疼痛小,血管损伤小,疼痛、红肿、硬结、坏死、闭塞等静脉炎发生率低,输液流量最大可在100滴/min,完全符合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的滴数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静脉输液篇10

关键词:静脉输液;液体外渗;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Nursing research caus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fluid extravasation,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Methods Analysis of various factors caus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fluid extravasation, discusses the solution. Results The more liquid leakage, the need to tak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Conclusion The nurse should be able to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to take appropriat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make the leakage influence to the lowest degree.

Key words:Intravenous infusion;Extravasation of fluid; Nursing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最常见的技术操作,也是治疗给药的重要途径。在输液过程中,导致液体外渗的情况在临床上屡见不鲜,一旦发生后可致患者注射部位肿胀疼痛,若不及时处理,严重者可致局部皮肤变色或组织坏死。200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对85例静脉输液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5例,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1.2岁,均为我科收治患者,输液时间均在1w以上。

2 观察和护理

2.1输液前的评估

2.1.1 心理护理 输液前详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存在问题,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心理护理工作的展开要结合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对其内心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对患者的担忧、恐惧进行排解[1]。

2.1.2 选择血管 原则上由远而近,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对糖尿病患者不采用下肢远端浅静脉穿刺,对每条血管在一个位置最多穿刺不超过3次,输入高渗药物时,不采用直径≤3.0mm血管,对老年患者尽量使用留置针[2]。

2.1.3配置液体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和药物浓度。两种浓度不同的药物配伍时,应先加浓度高的药液到输液瓶中,后加浓度低的药物,以减少发生反应的速度[3]。

2.2输液中的观察和护理

2.2.1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能及时发现输液不畅或外渗,沿静脉走向有无条索状改变或血管受阻,硬结现象。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发白、发红、发麻、疼痛肿胀等症状,按不同程度分为轻度刺激征、中度刺激征、重度刺激征[4]。

2.2.2发生输液外渗时,可使用冷敷或热敷,冷敷常用于不易吸收和刺激性较大药物的外渗情况;热敷适用于易于吸收和刺激性较小药物的外渗情况。

2.2.3输液外渗时使用硫酸镁,一般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药物引起的外渗,局部拮抗封闭的常用药物有0.25%~1%的奴尔卡因,1%普鲁卡因加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等[5]。

2.2.4采用土豆片贴敷治疗静脉炎。有研究资料提示其效果较传统热敷、硫酸镁湿敷等方法满意,具体方法为: 新鲜土豆洗净,切成厚0.2 ~ 0.3cm 片状,贴敷时范围稍大于肿胀区域,每2h更换一次,范围较大需要土豆片较多时,为防止土豆脱落与患者不便,可以用纱布或毛巾包裹固定[6]。土豆含有胆碱烷衍生物茄碱,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较强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并且含有大量淀粉,具有高渗作用能快速缓解局部肿胀[7]。

2.2.5静脉输液致静脉炎发生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静脉炎是由于从静脉输入刺激性大,浓度高或静脉留置导管的时间过长或由于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引起局部静脉的内膜损伤感染[8]。注药中发现药物外渗时,不要将针头立即拔出,应当将针头内药物抽吸出来,然后用生理盐水5~15ml推入,局部肿胀虽比原先加重,但可冲淡局部组织及血管的药物浓度,减轻对局部刺激[9] 。静脉炎分为3度:Ⅰ度: 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 Ⅱ度: 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局部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 Ⅲ度: 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条索状改变, 可触及硬结[10]。

2.2.6输液结束后拔针的最佳时机是输液瓶内液体流尽, 输液管内残留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为宜。拔针时针头应在无压力的情况下退出静脉, 以减轻或去除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快速拔针后, 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2个针眼, 即同时按压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 棉签的顶端或棉球的直径应该超过针眼的1~2cm, 这样可使2个针眼同时受压, 按压时间不能少于3 m in[11,12]。

2.3输液后的评价 对患者输液效果、心理状态、营养状况采取护患共同参与方式,对可能发生因素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防止静脉炎发生,同时可以减轻局部疼痛、肿胀、外渗等情况的发生。

3 体会

近年来,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输液护理已成为一门独立专业。做为护理工作者,要防治兼顾,以预防为主。严密观察患者全身状况、血管条件、心理特征并根据病情采取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认真做好血管保护。静脉输液导致的液体外渗是治疗中常见并发症,护士应该能够尽早识别与评估,并能够提供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使外渗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 胡吉号.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的药物因素和防治措施[C].第四届临床药学实践案例分析与合理用药学术研讨会,2011.

[2]王桂英.老年患者周围静脉损伤的观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71

[3] 李会荣,肖松艳.浅谈静脉输液过程中静脉炎的防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 9 (18):69

[4]辛燕飞、王丽萍、辛秀娥、等山莨菪碱减轻甘露醇对外周静脉损伤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30

[5]瞿秀霞.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530-1531.

[6]王素梅,白艳凌.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J]. 护 理学杂志,2004,9( 23) : 25.

[7]张映旭. 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局部反应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7,4( 1) : 30.

[8]朱兰娥、周鹏云.外用跌打丸治疗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31.

[9]杭秋菊,沈冠红.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临床合理用药,2011,12(4):99.

[10]宋君.静脉炎患者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09,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