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6:11:57

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大连市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200名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病程中应用留置针情况、并发症及其干预、疾病预后等。以72~96h作为静脉留置针正常留置时间标准,达标者统计为留置针组;任何原因导致提前非计划拔管均统计为对照组。

2结果

结果表明,200名患儿中由于各种原因提前拔管者67例,占33.5%,说明留置针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并发症在内的多种临床问题,导致无法充分使用而发挥最大临床治疗效益。对留置针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分析结果也说明,经过临床护理的正确治疗及干预,留置针并发症等不会产生明显不利临床后果,未影响治疗进程,对于病程也未造成明显不利影响。通过对67位患儿提前拔管原因分析,其中由于患儿家长主动要求拔管的19例,占28.3%;由于并发症所致拔管48例,占71.7%。留置针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2%,其中主要并发症为静脉炎、堵管及液体外渗,发生率分别为9.5%、8.7%、4.0%。

3讨论

由于儿科患者普遍为低龄儿童,血管较细,对静脉穿刺恐惧心强,护师操作中患儿易哭闹,严重干扰护理工作,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容易引发患儿家长和医护人员语言冲突导致医患矛盾。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反复穿刺的问题。采用静脉留置针之后,无需进行再次穿刺,可以有效减少患儿痛苦,有助于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2]。但是,在护理实践工作小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提前拔管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多种原因所致非计划拔管情况在临床十分常见。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率高,导致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及静脉血管损害,增加了治疗费用[3]。为了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实践中,从技术上做到以下几点工作可有效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①操作中严格遵守流程,保持操作环境的整洁,力保无菌操作,定期采用碘伏棉签进行消毒。②准确选择静脉,尽可能选择远离关节,不含静脉瓣的直和粗的静脉,避免选择细小静脉。③最后用无菌棉球垫在留置针针柄下,透明敷贴固定,避免皮肤受到影响,避免出现紧绷的现象;及时更换透明敷贴,避免发生感染。④做好健康指导工作,护理中提前告知患儿和家属,告知安全隐患。同时,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进临床治疗效果,医院采取了下列管理措施,亦有效促进了留置针并发症的进一步减少[4]:①每月至少对全院护士进行静脉炎知识培训1次,并组织理论考核。加强儿科护士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技术培训,争取将留置针输液技术中包含的手卫生、消毒、穿刺术、固定、拔除留置针、冲封管技术分开培训,加深理解与记忆。②制定护士巡视调查表,每日3次巡视,由家长在调查表上签字,科内组织不定期对患者家属进行回访。③加大检查力度,由院、部、科各级质控组分层次监管,定期到各科室对护士长的管理工作及护士的日常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检查,落实奖惩制度。④护士每日对留置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每月召开1次科室护理质控会,对当月留置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

总之,尽管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所致非计划提前拔管并不明显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影响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对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患儿给予护理干预仍是十分必要的,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需要长期坚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鞠华.刍议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2):238-239.

[2]吴琼.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具体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9):228.

[3]朱彩勤.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9):1294-1295.

静脉留置针范文篇2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很多儿科患儿需要接受穿刺治疗,传统一次性钢针因为反复穿刺会很大程度上增大患儿疼痛感,降低患儿治疗依从性,存在脱落、渗漏等不良反应,逐渐无法满足当前临床治疗实际需要[1]。静脉留置针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可以随时用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2]。本文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60例穿刺输液治疗患儿进行研究,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60例穿刺输液治疗患儿,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分别34例、26例,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13岁,平均年龄(6.5±1.9)岁,排除依从性差患儿等因素干扰,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分别30例,每组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3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各项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选择一次性不锈钢头皮针穿刺输液。备皮,使用0.5%碘伏擦拭穿刺部位,消毒范围直径必须要超过5cm。宣传指切进针法,左手紧绷皮肤,右手食指、拇指按住针柄距针尖约2cm处,针头呈倾斜角快速进针,见回血后继续进针,将针柄固定,止血带松开,调整液体流速,患儿不存在不适反应后,针头使用胶布固定。1.2.2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选择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结合患儿不同穿刺部位,分为头皮注射和手足注射两种方式,其中头皮注射选择血流丰富、粗值、无静脉瓣、易固定血管,比如说额静脉,手足注射选择掌背静脉、足背静脉等。使用2%碘酒擦拭穿刺部位,之后使用75%酒精脱碘,消毒范围直径必须要超过8cm。左手将皮肤绷紧,右手持针翼缓慢进针,回血后继续进针,左手按住Y接口,右手捏针翼将针芯抽回,使用透明胶粘在软枕柄下方,使用无菌防水敷贴固定,保证固定牢靠。再次输液之前,做好消毒处理,注射器针头连接之前冲管,选择注射器推注方式,脉冲式冲洗方法,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形成生理盐水小漩涡,彻底清除导管内残留药物。1.3观察指标。调查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统计穿刺成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树立,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24/30)、93.3%(28/30),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1:2.2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情况。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0%(27/30)、96.7%(29/30),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明显更高(P<0.05)。2.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患儿有5例出现渗漏、脱落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有1例出现脱落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3讨论

儿科患儿因为血管细、依从性差等特点,穿刺治疗过程中存在有非常大的难度,尤其患儿在接受反复穿刺输液治疗时,会存在有非常大的抗拒心理[3]。以往的一次性钢针穿刺输液治疗方式价格低廉、操作简单,不容易有局部血管炎性反应出现,在临床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同样存在有非常明显的缺点,只能短时间保留,患儿输液次数较多时需要每天穿刺,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患儿疼痛感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另外,一次性钢针进入血管不是很深,患儿抓挠过程中容易脱落,刺破血管后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4]。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静脉留置针被大量应用在临床输液治疗中,与一次性钢针相比,静脉留置针套管柔软,不会对患者血管造成较大刺激,能够长时间留置,在长期输液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反复穿刺,使护士人员工作量以及患儿疼痛感有明显下降[5]。

本次研究表明,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在穿刺成功率方面,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明显更高(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夏莉.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J].饮食保健,2017,(13):222.

[2]陈清兰.静脉留置针精细化管理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49):169-170.

[3]侯永利.静脉留置针应用浅谈[J].养生保健指南,2017,(11):257.

[4]李丽.静脉留置针的护理[J].饮食保健,2017,(15):174.

静脉留置针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我院儿科收治的16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80例)和留置组(80例)。留置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岁~6岁,平均年龄(3.4±1.1)岁,住院时间3d~13d,平均(5.4±2.2)d;常规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岁~8岁,平均年龄(3.1±1.3)岁,住院时间4d~15d,平均(5.2±2.5)d。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首先明确患儿是否有静脉输液标准,随后分别对2组患儿实施护理服务。常规组患儿接受传统常规穿刺输液护理,如输液前协助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常规检查,予以药物皮试,在患儿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除输液针,并妥善处理。留置组患儿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首先选取合适静脉留置针和血管,最常用留置针型号为18~24G;在穿刺之前,协助患儿取平卧体位,并将头偏向一侧,护理人员在患儿头部选取合适血管后予以消毒;取下留置针保护套,以直刺方式置针,保持针尖与皮肤间角度为15°~30°,置针后对血液流入情况进行观察,并将软管置入静脉,随后抽出针芯,在穿刺口处贴上无菌贴膜以及透气胶布进行固定,同时注明置管日期。②封管:取3~5mL0.9%氯化钠溶液进行封管,先注射2~3mL,随后边推注边拔出输液针,推注和拔出针头时速度宜缓慢,确保封管液能完全充满管腔。③注意事项:护理人员置管期间需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密切关注穿刺点是否存在渗液或红肿等现象,指导家长对患儿注射部位进行热敷,以防静脉炎发生,通常情况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d~5d,留置时间过长感染风险越高。1.3观察指标。①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液堵管、感染和静脉炎等。②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穿刺技术、静脉输液以及健康宣教等满意度进行评估,每项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置针成功率比较留置组患儿置针成功率为98.75%(79/80),常规组患儿置针成功率为71.25%(73/80),2组比较差异显著(χ2=4.737,P=0.030)。2.22组患儿置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留置组患儿发生静脉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常规组患儿发生感染2例、静脉炎3例、堵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留置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χ2=4.737,P=0.030)。2.32组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留置组患儿及其家长对穿刺技术、静脉输液以及健康宣教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3讨论

儿科患者因年龄偏小,使得其治治疗和配合度不高;加上血管较细,穿刺时较易刺破血管,导致患儿输液治疗时遇到诸多困难,如护理人员工作量和各类医患纠纷增加,患儿治疗时间被动延长,因此为儿科寻找一种有助于提高患儿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和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输液方式十分重要[2]。静脉留置针是减轻患儿因静脉输液反复穿刺造成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日常护理服务工作中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血管带来的刺激较小,长期留置能减少头皮针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时穿刺操作简便且快捷,极大地降低了护理人员护理工作量。许梅[3]等研究报道,静脉留置针在日常儿科护理服务中进行输液辅助,既能有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工作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留置组患儿置针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留置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留置组患儿及其家长对穿刺技术、静脉输液以及健康宣教等满意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与柴建华[4]和张沁等[5]研究报道相一致。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穿刺的原因在于静脉留置针能为患儿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确保输液质量;此外静脉留置针能有效预防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以及减轻因多次穿刺输液带来的痛苦。然而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患儿好动,使得针头较易松动或脱落,同时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较易出现回血现象,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的配合,减少留置针松动或脱落,适当延长留置时间,更换无菌贴敷时需做好日期记录,另外护理人员叮嘱患儿家长特别注意留置针留置的肢体,在不输液的情况下,尽量保持肢体不下垂,从而防止回血引起导管堵塞。②护理人员在置管时,应稍微抬起针尾,防止外套管紧贴皮肤而产生阻力,在进行输液治疗前后需对套管进行冲洗,若发现回血凝块堵塞留置针管,冲管时切勿强行推注,防止因血栓脱落导致血管栓塞。③因静脉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吸收注射液,使得留置针周围存在一定程度的肿胀,通常情况下1h内能减退,但极少数患儿会出现炎性肿胀,此时护理人员需仔细检查或密切关注,一旦出现异常或不适,立即告知医生并积极处理。③快速且准确穿刺在患儿急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多数穿刺失败案例中因护理人员过分紧张,无法正常发挥水平,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练习,提升输液穿刺水平。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有助于提高置针成功率,同时还能减少穿刺置针时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宋炜.优质护理在儿科静脉留置针中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9):2919-2921.

[2]杨辉,孙和萍,葛蕾.浅谈静脉留置针两种置管方法在儿科应用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1):72.

[3]许梅,王涛,刘芳.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5):101-103.

[4]柴建华,常洪美,罗杨,等.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2):148-150.

静脉留置针范文篇4

[关键词]留置针;留置方法;输液贴;敷料

留置针因其操作方便,留置时间较普通静脉输液针长而被临床广泛使用。但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可发生套管堵塞、液体外渗、静脉炎、套管脱出等并发症[1],而影响留置时间。为了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渗液、渗血、静脉炎的发生,我院采取加用输液贴后覆盖透明敷料再予护腕固定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8月~2006年5月住院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00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32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52~85岁,平均68.5岁。输液量在1500ml以下者53例,输液量在1500ml以上者47例。

1.2材料与方法

1.2.1材料选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DIntima-Ⅱ型22GA一次性留置针和美国产6cm×7cm一次性3M透明敷料,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输液贴。

1.2.2方法将100例患者按照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选用健侧前臂头静脉按照留置针操作规程进行穿刺,对照组按照常规将透明敷料直接盖住留置针进行固定,针尾用胶布粘贴固定。观察组在使用透明敷料前,先用一条带棉芯输液贴盖住留置针的针眼,然后覆盖透明敷料固定,留置期间用护腕固定。每天输液完毕,均用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封管处理。记录操作者、留置日期和时间、中止留置的原因和时间。观察两组在留置时间、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留置针脱出等方面的差异。

1.2.3静脉炎判定标准1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2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3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2]。

1.2.4统计学方法数据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和构成比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1.3结果

1.3.1两组留置针穿刺局部情况观察见表1。

1.3.2两组输入液体量与留置时间比较见表2。表1两组留置针穿刺局部情况观察比较注:两组留置针穿刺局部情况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两组输入液体量与留置时间比较注:两组输入液体量与留置时间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讨论

2.1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目前在我国尚无统一的标准[1]。资料表明,静脉炎导致非正常原因拔管占45.9%[3],是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4],输注的液体种类和留置穿刺部位的不同与静脉炎的发生有关[5],留置针固定与发生静脉炎有关[6]。静脉留置针滑出的主要因素是贴膜脱落[3]。观察组在留置针留置期间加用了护腕进行固定,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一例留置针脱出。从两组输液量与留置时间比较看,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每日输液量<1500ml者留置时间明显延长。说明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与输液量的多少有关。

2.2预防留置针脱出对照组留置针固定后其尾端明显高于局部皮肤,易因外力作用而松脱,导致留置针脱出。又因其易与外界物体摩擦,使针芯被动运动,与血管内壁发生摩擦,引起血管内壁的机械性损伤,从而引起静脉炎。观察组可有效避免这种情况,护腕将套管针完全包裹,输液时只有肝素帽尾部暴露,输液结束,护士封管后用护腕将肝素帽完全包裹,可减少外力因素对留置针的碰撞、避免留置针被意外拔除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2.3避免局部受潮3M透明敷料虽然可见性强,但其透气性差,汗水渗透在透明贴膜下,易引起穿刺部位和周围皮肤炎症[7]。观察组透明敷料直接与穿刺皮肤接触,容易在透明膜内出汗,积气,导致穿刺局部肿胀、疼痛。输液贴经过灭菌处理,具有透气性,上面附有吸收性强的吸收垫,出汗、渗液渗血等可吸附在一次性输液贴的棉芯上。避免了穿刺局部潮湿。

2.4护腕固定加用输液贴覆盖透明敷料再予护腕固定的方法,简单易行,患者愿意配合,固定牢固,避免留置针脱出,减少了渗液、渗血、静脉炎的发生,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小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37.

2药晋红,胡牧.静脉留置管针与静脉炎.实用护理杂志,1997,13(7):365.

3舒湘兰,海新霞.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40.

4王一征,李惠珍,程友兴,等.浅静脉封闭式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哈尔滨医药,2004,19(2):64.

5许燕,赵艳伟.头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3.

静脉留置针范文篇5

1静脉留置针的正确应用

1.1静脉留置针的选择

由于手术过程中随时需要快速补液,为防止术中更换体位致留置针脱出,一般选用针体长而粗的留置针。目前我科使用的是由美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带加药壶的18G和20G的普通型静脉留置针,其针尖锐利,易于进针,穿刺角度灵活,操作简便、易学、安全,其针管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独特的弹性功能而且固定方便,不易脱出血管外,避免术中更换体位所致针头脱出血管外,防止药液外渗,减小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输液速度流畅等。

1.2静脉选择

根据手术方式,病人的体位要求选择合适的静脉,其原则是以不妨碍手术者操作,便于麻醉医生手术中用药和保证输液、输血的顺利进行为原则。静脉应粗直,有弹性,血流量丰富,易于触及,充盈良好,避开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一般选用上肢前臂静脉。因下肢血管回流路径长,静脉瓣较多,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故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留置套管针,而腕关节处静脉血管粗直、弹性好,但此处穿刺易造成桡神经损伤,也不宜留置套管针。

1.3穿刺方法

根据手术要求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在穿刺点上方约10cm处捆扎好止血带,用皮肤消毒液消毒(直径约6~8cm)两次待干。左手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固定血管,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握住留置针,以30°~45°角度慢慢穿刺(勿太用力,以免穿破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沿血管方向再进针1~2mm,以保证外套管在血管内[1],左手中指固定皮肤,食指与拇指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右手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或将针芯退入套管内,借助针芯将套管和针芯一起送入静脉,然后松止血带。先用两根胶布将套管针与皮肤固定,左手中指用力压紧套管针前端的血管,食指固定针翼,右手拔出针芯,放入利器盒中,连接输液器,证实输液通畅后,用透明粘贴膜将针眼处皮肤覆盖,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以及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调节至合适输液滴速,特别是心功能不全、年龄较高的患者以及婴幼儿,要防止在短时间内输入较多液体导致肺水肿、心衰的发生。

2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1皮下血肿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术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使留置针穿过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动作应轻、稳、准,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2.2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牢、病人躁动、外套管未完全进入血管或血管壁接触面积过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因此应合理选择静脉,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避开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妥善固定导管,肢体用约束带固定,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和方法,对血管刺激强的药物输液速度要慢。

2.3导管堵塞

由于术中要间断地测量血压,当留置针与血压袖带在同一肢体时,往往会导致导管堵塞。因此术中巡回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速度,保证输液通畅。同时要防止肢体受压。一旦发生堵管的时候,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4静脉炎

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无弹性。护士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输注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输液速度要慢,术中输血时要充分加温,避免冷刺激引起静脉炎。一旦发生静脉炎要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h内冷敷,24h后热敷,以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并用50%硫酸镁湿敷,或用土豆片湿敷20min/次,4次/d。

2.5静脉血栓的形成

静脉血栓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久病卧床的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的血栓要多3倍,因此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使用留置针,且置管时间不宜过长,常规3~5d。

3护理体会

3.1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由于留置针管径比普通头皮针要粗而长,多数患者会产生恐惧心理[2]。护士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告知留置针的优点,告诉其穿刺时会比较疼,但是穿刺成功后留在静脉里的是柔软的导管,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因体位改变而刺破血管引起液体外渗,而且术后还可以保留3~5d,免去每日穿刺的痛苦。通过对患者在静脉输液流程中的人文关怀,使患者一方面易于接受,另一方面患者感受到被关爱,不仅减轻了患者操作中的生理疼痛,亦使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有所提高,由此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有效地减少护患纠纷,创造和谐的病区气氛。

3.2防止感染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者应戴好手套,以预防外源性感染。穿刺前要认真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及过期禁用;皮肤消毒范围要广,一般为10cm,防止留置针被污染,穿刺成功后应用透明粘贴膜覆盖,防止针眼感染。

3.3在选择穿刺部位时,根据手术方式、病人的体位要求选择合适的静脉,其原则是以不妨碍手术者操作,便于麻醉

医生手术中用药和保证输液、输血的顺利进行为原则;静脉应粗直,有弹性,血流量丰富,易于触及及充盈良好。以上肢前臂静脉为首选,根据骨科手术的特点,为避免左右手术部位错误,我们采用如下原则,做上肢手术时选择健侧前臂静脉穿刺;做下肢手术通常选同侧上肢前臂静脉,这样既方便麻醉师术中给药,又可避免左右手术部位错误。

3.4防止血源污染

护士在操作时除要保护患者外,也应做好自我防护。操作前戴好手套,在退出针芯前应用左手按压留置针套管顶端前部血管,阻断血流,防止血液流出,退出针芯后立即放入锐利盒中,防止针刺伤。

3.5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要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必须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静脉穿刺技能,在操作中要保持正常稳定的情绪,精细灵巧的动作,才能给患者提供最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输液护士不能只是机械地操作,而更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将人文关怀运用到输液过程中,这种理念要贯穿于每名护士的实践操作中,使患者在输液治疗时充满信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使患者对整个手术治疗充满信心。

3.6注意观察

术中巡回护士应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如发现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通道。

静脉留置针范文篇6

1.1一般资料

患儿静脉留置针时间最长的持续了1周,最短为1d,平均留置时间为3.5d。

1.2操作过程

选取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使用留置针进行。根据患儿的生理特点,选取头皮静脉穿刺,多为额正中静脉。血管的选择则是以相对比较粗、直且有弹性、便于固定的血管进行。血管选择完毕后,首先用75%乙醇棉球消毒2次,消毒范围直径约5cm左右为宜。进行穿刺之前,需要旋紧肝素帽,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穿刺。穿刺完毕后,用透明敷贴固定,注明时间。根据BD公司建议,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在4d左右。临床有资料表明,其时间可以达27d之久,平均时间在8d左右。常见静脉炎一般发生在6d以后,5d时静脉炎的发生率很低,因此可作为普通留置时间。

1.3护理方法

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后,需要进行优质的护理,对于留置效果和患儿病情康复等都有很大的作用。首先需要做好的是关于静脉留置针的知识宣传工作。要把留置的目的和意义向家长解释明白,让家长配合护理。千万要注意不要让肢体过分活动,以免影响留置效果。对于需要长期进行输液的患儿,要培养其自我保护血管的能力和意识。静脉留置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感染的发生。患儿接受了静脉留置以后,护理人员要多注意观察患儿穿刺的部位,看是否有血液渗出,是否有发热、疼痛等现象的发生。患儿的穿刺部位需要每天进行消毒、更换等措施。对于纱布、胶贴等也有严格的要求,要做到无菌。一旦发现有穿刺感染的状况发生,需要果断判断,拔管处理,以保障血液的循环流动,降低患儿的痛苦。对于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也是很必要的。对于留置针的处理,需要注意针的弯曲、打折等,还需要注意针的通畅情况。在每次输液结束后,护士离开之前,需要对透明敷料做检查,确保固定情况,保证安全。患者静脉留置针的阶段,护士应该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对异常情况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患儿进行输液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输液的速度,还应该注意导管的通畅情况。护理的另一个注意事项是预防血栓的形成。患儿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对于静脉的选择,则需要选取弹性好,穿刺粗的,还应该选择穿刺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进行。在穿刺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免损伤血管内膜,形成血栓。肝素帽的使用也需要注意,避免反复操作所造成的污染。对于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一般以5d为宜,这样可以避免感染。

2结果

静脉留置针在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节省成本,降低患儿的痛苦,减少由于反复穿刺而带来的感染等并发症。在114例患儿的静脉留置穿刺中,有111例患儿属于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7.37%,有1例为第1次穿刺失败后经处理,第2次穿刺成功。所有患儿中,有2例发生脱管,意外发生比率为1.76%。有1例患儿发生了局部过敏现象,发生率为1.76%。经优质护理后,所有患者没有出现渗漏、堵塞导管等情况。

3讨论

静脉留置针范文篇7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在抢救危重患儿时使用留置针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非常重要。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又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缓解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给患儿及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多的益处,易被患者及家长接受。我院儿科自2007年临床应用BD公司生产的四代Y型Intima-Ⅱ24G静脉留置针,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1321例进行护理观察,小儿年龄1h~12岁,其中新生儿30例、1岁以内的患儿685例、1~3岁的患儿420例、3~5岁的患儿106例、5岁以上的患儿80例。输液期间,液体点滴通畅,其中留置时间最短1d,最长5d,平均以3-5d为多。

1.2方法

1.2.1静脉留置部位的选择:小儿静脉留置针可选择留置的部位较多,有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颈外静脉、腹股沟静脉等,不同的留置部位,不同年龄,留置效果有明显的差异。经临床观察,发现新生儿头皮静脉和上肢静脉留置时间无差异,比下肢静脉留置时间长;婴儿头皮静脉留置时间最长,下肢静脉留置时间最短;幼儿因为活泼好走动,一般选用头皮静脉和上肢静脉;学龄儿童,主张选用上肢静脉。所以新生儿、婴幼儿静脉穿刺首选头皮静脉,其次为上肢静脉。但有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患儿,为了减少搬动,防止出血加重,应尽量避免头皮穿刺。对于相对配合的患儿可采用颈外静脉留置。新生儿可选颈外静脉置管,颈外静脉留置时间比四肢浅静脉或头皮静脉留置时间长,并且易于固定及护理。另外,临床工作中,有些小儿头部出汗较多,油脂分泌旺盛,也会影响头部静脉的留置。

1.2.2穿刺

1.2.2.1穿刺前准备:做好患儿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取得患儿、家属积极配合;选择BD公司生产的四代Y型Intima-Ⅱ24G留置针。根据年龄、病情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

1.2.2.2当患儿配合,操作者有助手协助时,可用双手操作。方法:将输液管上的针头取下,和抽好5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取出留置针与针头连接,排尽空气。转动针芯,松动外套管。选择血管,将穿刺点周围的毛发刮干净,严格无菌操作,消毒直径为穿刺点周围5~6cm。助手固定患儿并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针柄,以15°~30°的角度直刺静脉,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确定套管针在血管内后,操作者将原握在右手手心的注射器活塞柄顶于右手大鱼际肌上,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固定注射器的空筒,持续缓慢注射生理盐水,可使穿刺部位的血管充盈,左手拇指、食指持Y型接口慢慢将套管送进血管,同时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翼缓慢退出针芯,待套管全部送入血管、血管未见肿胀,抽注射器有回血,再拔出针芯。用无菌输液贴一根固定套管,针尾垫以无菌药棉,再用3m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注明置管时间及患儿姓名,并在肝素帽附近用纸胶布稍作固定,避免小儿头部摆动,间接牵拉留置针,最后连接输液器,调节输液速度。

1.2.2.3护士单独值班时,若患儿哭闹,不配合,双手操作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常会因无法固定穿刺部位,导致穿刺失败,此时,我们可用单手操作。方法:将输液管上的针头取下,和抽好5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取出留置针,连接输液器头皮针,排净空气;转动针芯,左右松动外套管,避免上下拉动,以免损伤导管,取下针尖保护套,左手固定穿刺部位,拇指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上食指在下捏住导管座和针翼部分,以15~30°角进针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少许,左手不动,右手拇指指腹顶住外套管针座,食指协助,向血管内送软管。这时软管将顺着针芯进入血管内,软管进入血管后中指用力退出针芯,将软管送入后,中指指腹顶住针芯的针翼向后用力,最后拔出针芯,用无菌输液贴一根固定套管,针尾垫以无菌药棉,再用3m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在敷贴上写明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最后连接输液器,调节输液速度。

二、固定方法

2.1头部固定法:患儿好动不配合,固定留置针的胶布容易松脱或被患儿抓落,影响了留置效果。

经临床实践,觉得外科用5号弹力网套的弹性及透气性能好,使用方便,材料简单易取,套进患儿头部,能有效的延长留置时间,不会给患儿带来不适。方法是将弹力网帽的帽顶剪一半弃去,余下的用两手撑开,戴到小儿头部,注意力量均匀,固定在3m透明敷贴外面,将网帽理平,肝素帽及延长管可插入网眼固定,注意避免局部受压。

2.2四肢固定:新生儿皮肤娇嫩,四肢活动度较婴幼儿小,采用海绵固定四肢静脉留置针,使肢体活动时顺应性好误伤肢体,。对于烦躁好动的小儿需加强看护,尤其是在蓝光箱中未穿衣服的新生儿,为了防止针梗处和肝素帽持续压迫局部,引起局部压伤,在固定留置针时在这些部位垫少量棉花,如果是手部可用纱布将手包裹成拳头并略加固定,将患儿小手放入棉质手套内,如果是脚部,可穿松紧适度的袜子,或用全棉软毛巾包裹。对于年龄较大,皮肤抵抗力较强的患儿选用自粘绷带包裹一周半,注意松紧适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三、封管

3.1封管液的选择:封管是使留置针管腔内充满液体,增加管腔内压力,防止血液反流,避免堵管。封管液可选用肝素和生理盐水,经临床比较:用肝素液封管比生理盐水封管保留时间相对延长。生理盐水虽然在一定条件下防止凝血堵管,但当病情危重或某些病理情况下血液呈高凝状态,体内抗凝血功能减弱微循环改变时生理盐水不足以抗凝,所以应根据病情,适当选用肝素盐水封管,提高留置效果。,肝素封管液用量一般为3~5ml,浓度为1~10U/ml;对于新生儿及某些凝血机制异常者,则采用生理盐水封管,以免加重病情。

3.2封管方法:输液完毕,关闭调节夹,用5ml注射器抽取封管液3~5ml,与头皮针连接,将头皮针针头轻轻向外拔,只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均匀推注封管。做到正压封管。使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及肝素帽腔,再将留置针延长管上的小夹子靠近Y接口端夹上,拔掉针头。

四、置管期间的护理

4.1患儿易动﹑不配合﹑血管细,留置针留置期间,除了一些合理的固定﹑正压封管等专业因素外,患儿家长的正确看护也是确保留置针成功留置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要反复向家长交代注意对患儿的看护,特别是对于头部的留置针,防止患儿将留置针有意或无意拔出。使用留置针的手不能提重物防回血,尽量减少肢体活动;留置针部位不能浸湿,以防感染,如需洗澡应用塑料袋将有留置针的一侧包好;下肢的留置针尽量让患儿保持水平位或斜坡位减少重力回血;尽量让患儿保持安静,少哭闹。

4.2留置针使用期间,应制定留置针使用记录登记表一张,主要反映穿刺时间、部位、局部皮肤情况、留置针的完整性、操作者签名以及拔针时间、皮肤情况、留置针的完整性及操作者签名。其主要目的是加强管理、严格交接班制度、杜绝安全隐患。

4.3输液期间护理人员必须经常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注意有无脱落、有无液体渗出及局部皮肤的情况,输入有刺激性药物前必须确保留置针在血管内,一旦发现输液部位有异常必须更换输液部位并采取相应的对症措施,并在记录上反映皮肤情况。

4.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微生物污染及微粒污染。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1次,2~3天更换敷贴一次,更换敷贴时应掌握方法,将敷贴朝近心端轻轻撕扯,防止软管脱出,当软管部分脱出时,禁止再次送入血管。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5天,到第5天必须拔除,以防静脉炎的发生。停止输液拔除留置针后,应用碘伏消毒针眼周围,以免局部发生感染。

4.5防止栓塞的发生,每次经留置针重新输液或给药时,要检查确认留置针内无血凝块堵塞后再连接液体,不能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防引起栓塞。

五、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一方面保护了患儿的血管、保证输液时的安全、减少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便于肢体活动、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另一方面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护理人员心理压力,配合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同患儿及家属交流。静脉留置针以其众多优点得到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肯定。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做好周密预防措施,改进和创新护理技能,小儿静脉留置针这项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舒湘兰,海新霞.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B):39

[2]艾芳.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的护理[J].医学信息,2008,21(8):13741375

[3]胡小薇,岳签.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改进方法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5):13

[4]黄丽云,林妙娴,幸连春,等.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药物与时间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287-288

静脉留置针范文篇8

结果

两组患者意外脱管、重新穿刺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药物渗出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一个疗程平均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每次药物使用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血液污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针刺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患者局部淤青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静脉留置针范文篇9

本科采用BD公司生产的24型有翼直型留置针头,本组300个病例中,留置对象最小为出生后20分钟,最大为6岁。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22例。留置时间最短为24小时,最长7天(7天后即使没出现问题亦拔出更换部位穿刺)。

2留置失败的原因与分析

2.1局部红肿硬结

2.1.1主要和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以及些药物造成的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药液外渗有关[1],如甘露醇、钙剂、多巴胺、脑蛋白水解物等药物,新生儿及哮喘病儿多见。

2.1.2有些患儿本身血管管径细小、通透性高,药液自血管壁渗出。

2.1.3患儿躁动致套管脱出少许而又在输液正在进行的时候,引起药液直接输入皮下组织。

2.2套管脱出

2.2.1小儿出汗引起敷贴松脱后留置针碰触到其他物品如:枕头、衣服等。

2.2.2固定方法不佳至留置针松动,小儿多动易引起套管脱出。

2.2.3大人看管不周,患儿自己将留置针拔出,多见于5个月到3岁以前的患儿。

2.2.4套管没有完全送入血管内,甚至有部分露出在皮肤外。

2.3套管堵塞[1]

2.3.1导管扭曲、反折。

2.3.2患儿活动过多,穿刺时导致静脉内膜损伤,导致尖端有破损等均易导致小血栓形成。

2.3.3封管方法不正确、封管时封管液过少、没有达到正压封管,使血液回流至导管内引起血液凝固。

2.3.4套管间隔时间太长,使血液凝固而堵塞导管。

2.4针眼出血,常因血管壁弹性不好周围皮肤较疏松所致。

3护理对策

3.1留置前护理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以便留置后在看护上的配合。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应告知使用留置针的好处及保护措施。

3.2留置针穿刺时的要求:

3.2.1部位选择宜选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且避开关节的易固定部位。

3.2.2穿刺及要求常规消毒皮肤后,左手固定要穿刺的肢体或头部,右手持针对准血管刺入,见回血后右手拇指和食指侧顶套管的两翼并轻轻向前送,小指节夹住针芯尾部边送入套管边退出针芯,直至套管全部送入血管,抽出针芯,左手食指按压留置针远端不让血液返流,需要取血标本则直接在管端接血,注意取好血标本后应用无菌干棉签吸静针管内残余的血液再上肝素冒。不需要取血标本则直接上肝素冒,上肝素冒要求一次塞到位然后拧紧,避免松动。松开左手食指,右手用酒精棉签再消毒一次穿刺部位,消毒面积稍大于敷贴覆盖的范围,然后贴上3M敷贴,用盐水肝素钠0.5~1ml正压封管。3.2.3妥善固定贴上3M敷贴后用微孔胶布绕2到3圈,最后一圈在肝素冒部位交叉一次以增加牢固性

3.3置管后护理

3.3.1输液时加强巡视,一些刺激性强的药物用时注意稀释,推注速度要慢,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3.3.2输完最后一组液体后要注意封管方法,本科采用在输液的头皮针头直接连接已抽吸好2-3毫升的肝素钠稀释液的注射器,左手固定打针部位及肝素冒,右手在推够0.5毫升(相当于残留针管内的液体)肝素液后一边继续推肝素钠一边轻转针头一边退针,直至只有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冒内时,稍微加大推注压力并快速拔针。这一措施经过临床观察发生管套内堵塞的几率大为减少。

3..3.3出现套管反折时如血管充盈及弹性良好、周围组织正常、留置时间在24小时内,可用无菌棉签将套管整直后用酒精消毒局部待干后回送,更换敷贴,妥善固定。本组按要求回送后可继续留置3~5天,没出现局部感染或肿胀,只有部分再打折而无法留置。

33.4出现针眼发红、肿胀、硬结,应立即拔出留置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局部用生马铃薯薄片外敷,抬高肢体或头部,促进局部吸收。

静脉留置针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在抢救危重患儿时使用留置针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非常重要。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又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缓解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给患儿及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多的益处,易被患者及家长接受。我院儿科自2007年临床应用BD公司生产的四代Y型Intima-Ⅱ24G静脉留置针,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1321例进行护理观察,小儿年龄1h~12岁,其中新生儿30例、1岁以内的患儿685例、1~3岁的患儿420例、3~5岁的患儿106例、5岁以上的患儿80例。输液期间,液体点滴通畅,其中留置时间最短1d,最长5d,平均以3-5d为多。

1.2方法

1.2.1静脉留置部位的选择:小儿静脉留置针可选择留置的部位较多,有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颈外静脉、腹股沟静脉等,不同的留置部位,不同年龄,留置效果有明显的差异。经临床观察,发现新生儿头皮静脉和上肢静脉留置时间无差异,比下肢静脉留置时间长;婴儿头皮静脉留置时间最长,下肢静脉留置时间最短;幼儿因为活泼好走动,一般选用头皮静脉和上肢静脉;学龄儿童,主张选用上肢静脉。所以新生儿、婴幼儿静脉穿刺首选头皮静脉,其次为上肢静脉。但有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患儿,为了减少搬动,防止出血加重,应尽量避免头皮穿刺。对于相对配合的患儿可采用颈外静脉留置。新生儿可选颈外静脉置管,颈外静脉留置时间比四肢浅静脉或头皮静脉留置时间长,并且易于固定及护理。另外,临床工作中,有些小儿头部出汗较多,油脂分泌旺盛,也会影响头部静脉的留置。

1.2.2穿刺

1.2.2.1穿刺前准备:做好患儿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取得患儿、家属积极配合;选择BD公司生产的四代Y型Intima-Ⅱ24G留置针。根据年龄、病情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

1.2.2.2当患儿配合,操作者有助手协助时,可用双手操作。方法:将输液管上的针头取下,和抽好5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取出留置针与针头连接,排尽空气。转动针芯,松动外套管。选择血管,将穿刺点周围的毛发刮干净,严格无菌操作,消毒直径为穿刺点周围5~6cm。助手固定患儿并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针柄,以15°~30°的角度直刺静脉,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确定套管针在血管内后,操作者将原握在右手手心的注射器活塞柄顶于右手大鱼际肌上,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固定注射器的空筒,持续缓慢注射生理盐水,可使穿刺部位的血管充盈,左手拇指、食指持Y型接口慢慢将套管送进血管,同时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翼缓慢退出针芯,待套管全部送入血管、血管未见肿胀,抽注射器有回血,再拔出针芯。用无菌输液贴一根固定套管,针尾垫以无菌药棉,再用3m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注明置管时间及患儿姓名,并在肝素帽附近用纸胶布稍作固定,避免小儿头部摆动,间接牵拉留置针,最后连接输液器,调节输液速度。

1.2.2.3护士单独值班时,若患儿哭闹,不配合,双手操作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常会因无法固定穿刺部位,导致穿刺失败,此时,我们可用单手操作。方法:将输液管上的针头取下,和抽好5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取出留置针,连接输液器头皮针,排净空气;转动针芯,左右松动外套管,避免上下拉动,以免损伤导管,取下针尖保护套,左手固定穿刺部位,拇指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上食指在下捏住导管座和针翼部分,以15~30°角进针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少许,左手不动,右手拇指指腹顶住外套管针座,食指协助,向血管内送软管。这时软管将顺着针芯进入血管内,软管进入血管后中指用力退出针芯,将软管送入后,中指指腹顶住针芯的针翼向后用力,最后拔出针芯,用无菌输液贴一根固定套管,针尾垫以无菌药棉,再用3m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在敷贴上写明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最后连接输液器,调节输液速度。

二、固定方法

2.1头部固定法:患儿好动不配合,固定留置针的胶布容易松脱或被患儿抓落,影响了留置效果。

经临床实践,觉得外科用5号弹力网套的弹性及透气性能好,使用方便,材料简单易取,套进患儿头部,能有效的延长留置时间,不会给患儿带来不适。方法是将弹力网帽的帽顶剪一半弃去,余下的用两手撑开,戴到小儿头部,注意力量均匀,固定在3m透明敷贴外面,将网帽理平,肝素帽及延长管可插入网眼固定,注意避免局部受压。

2.2四肢固定:新生儿皮肤娇嫩,四肢活动度较婴幼儿小,采用海绵固定四肢静脉留置针,使肢体活动时顺应性好误伤肢体,。对于烦躁好动的小儿需加强看护,尤其是在蓝光箱中未穿衣服的新生儿,为了防止针梗处和肝素帽持续压迫局部,引起局部压伤,在固定留置针时在这些部位垫少量棉花,如果是手部可用纱布将手包裹成拳头并略加固定,将患儿小手放入棉质手套内,如果是脚部,可穿松紧适度的袜子,或用全棉软毛巾包裹。对于年龄较大,皮肤抵抗力较强的患儿选用自粘绷带包裹一周半,注意松紧适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三、封管

3.1封管液的选择:封管是使留置针管腔内充满液体,增加管腔内压力,防止血液反流,避免堵管。封管液可选用肝素和生理盐水,经临床比较:用肝素液封管比生理盐水封管保留时间相对延长。生理盐水虽然在一定条件下防止凝血堵管,但当病情危重或某些病理情况下血液呈高凝状态,体内抗凝血功能减弱微循环改变时生理盐水不足以抗凝,所以应根据病情,适当选用肝素盐水封管,提高留置效果。,肝素封管液用量一般为3~5ml,浓度为1~10U/ml;对于新生儿及某些凝血机制异常者,则采用生理盐水封管,以免加重病情。

3.2封管方法:输液完毕,关闭调节夹,用5ml注射器抽取封管液3~5ml,与头皮针连接,将头皮针针头轻轻向外拔,只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均匀推注封管。做到正压封管。使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及肝素帽腔,再将留置针延长管上的小夹子靠近Y接口端夹上,拔掉针头。

四、置管期间的护理

4.1患儿易动﹑不配合﹑血管细,留置针留置期间,除了一些合理的固定﹑正压封管等专业因素外,患儿家长的正确看护也是确保留置针成功留置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要反复向家长交代注意对患儿的看护,特别是对于头部的留置针,防止患儿将留置针有意或无意拔出。使用留置针的手不能提重物防回血,尽量减少肢体活动;留置针部位不能浸湿,以防感染,如需洗澡应用塑料袋将有留置针的一侧包好;下肢的留置针尽量让患儿保持水平位或斜坡位减少重力回血;尽量让患儿保持安静,少哭闹。

4.2留置针使用期间,应制定留置针使用记录登记表一张,主要反映穿刺时间、部位、局部皮肤情况、留置针的完整性、操作者签名以及拔针时间、皮肤情况、留置针的完整性及操作者签名。其主要目的是加强管理、严格交接班制度、杜绝安全隐患。

4.3输液期间护理人员必须经常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注意有无脱落、有无液体渗出及局部皮肤的情况,输入有刺激性药物前必须确保留置针在血管内,一旦发现输液部位有异常必须更换输液部位并采取相应的对症措施,并在记录上反映皮肤情况。

4.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微生物污染及微粒污染。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1次,2~3天更换敷贴一次,更换敷贴时应掌握方法,将敷贴朝近心端轻轻撕扯,防止软管脱出,当软管部分脱出时,禁止再次送入血管。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5天,到第5天必须拔除,以防静脉炎的发生。停止输液拔除留置针后,应用碘伏消毒针眼周围,以免局部发生感染。

4.5防止栓塞的发生,每次经留置针重新输液或给药时,要检查确认留置针内无血凝块堵塞后再连接液体,不能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防引起栓塞。

五、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一方面保护了患儿的血管、保证输液时的安全、减少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便于肢体活动、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另一方面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护理人员心理压力,配合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同患儿及家属交流。静脉留置针以其众多优点得到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肯定。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做好周密预防措施,改进和创新护理技能,小儿静脉留置针这项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舒湘兰,海新霞.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B):39

[2]艾芳.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的护理[J].医学信息,2008,21(8):13741375

[3]胡小薇,岳签.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改进方法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5):13

[4]黄丽云,林妙娴,幸连春,等.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药物与时间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