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检验科静脉采血的作用

时间:2022-04-22 11:34:17

护理风险管理在检验科静脉采血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检验科静脉采血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10例静脉采血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随机选取110例静脉采血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检验科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检验科;静脉采血;护理风险管理;标本合格率;风险事件

检验科在医疗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静脉采血是其日常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1],因多种检测项目均需通过采集静脉血来完成,所以,检验科静脉采血工作量较大[2]。然而采血操作时常会受医护人员操作技术、患者情绪等内外因素影响,易发生各种护理风险事件,进而降低采血安全性[3]。本研究选取220例患者为对象,旨在进一步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检验科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检验科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间予以静脉采血操作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作为对照组,从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间予以静脉采血操作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注意事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②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③患者依从性高。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者;②合并沟通障碍、认知障碍者;③采血过程中存在严重抵抗情绪者。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比为67∶43,年龄在19~78岁之间,平均(48.56±5.37)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例数比为59∶51,年龄在18~80岁之间,平均(49.16±5.4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采血后常规止血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如下:①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从检验科中选取8名资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结合相关文献、既往案例以及相关工作经验,对检验科静脉采血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因素、潜在的风险因素以及不良事件等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明确风险因素、风险类型,而后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对可能出现的职业暴露、晕针及晕血等风险事件进行预见性干预,并在制度落实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②强化风险意识:医院和科室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培养风险防范意识,进而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整体风险规避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便于提高预见性护理管理的水平,进而有效降低检验科静脉采血风险事件发生率。③关注重点操作:通过制定和执行完善的管理制度的方式堵上风险的漏洞。在现有制度与规范的基础上对静脉采血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及时修正其中存在的不适宜与纰漏之处,并配套相应的监督执行措施。如止血带绑扎时间不宜超过1min,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医护人员在静脉采血结束时才松开止血带,这样可能会造成标本溶血、采集部位淤血等不良事件;修订后,在静脉采血流程的质量控制[4]中规定止血带宜在采集第一管血标本时松开,使用时间不宜超过1min,如某些情况止血带需要在一个部位使用超过1min,宜松开止血带,等待2min后再重新绑扎。1.3观察指标①计算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②详细记录患者静脉采血时皮肤过敏、局部血肿、晕针/晕血、漏检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③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5]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不满意1~59分,满意60~89分,非常满意90~100分。护理满意度=满意率+非常满意率。1.4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为97.27%,高于对照组的8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因此,患者的科学素养与维权意识较之前也有较大提高[6]。在新形势与新变化背景下,医疗行业对医护人员服务技术与水平等相关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检验科作为临床重要科室之一,其静脉采血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控制、疾病确诊等[7]。检验科静脉采血窗口每天接待的患者体质多样,群体庞大,病况复杂,是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的高危区域之一。医护人员静脉穿刺技术较差,反复穿刺几率高,易引起患者负面情绪,增加医患矛盾发生风险[8]。医护人员缺乏扎实的检验理论知识,采集血样标本不合格,会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增加临床误诊率,引发医疗事故,不管对患者还是护理人员均存在一定风险[9]。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护理风险管理主要通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并在结合既往资料、潜在风险及自身工作经验基础上,由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通过定期培训方式,提高检验科全体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风险管理相关制度,提高静脉采血相关风险规避能力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提高采血护理质量和水平。为降低静脉采血风险事件发生率,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强化重点操作,关注服务细节,如在采血前严格落实消毒要求,并积极、温和地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晕针、晕血等病史,进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为97.27%,护理满意度为95.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9%、85.45%(P<0.05);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45%(P<0.05)。综上所述,加强检验科静脉采血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标本合格率,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积极意义,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于志强,张波.分析前质量控制中静脉采血标本不合格情况及原因调查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158(2):39-41,53.

[2]向璐,李好,袁素娥.临床护士静脉采血管理及执行现状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8):86-91.

[3]赵文景,李伟,王萍.新护士静脉采血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肿瘤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1):312-3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S].2020.

[5]黎倩.一次性采血针应用于婴幼儿股静脉采血中对标本凝血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2):317-318,322.

[6]黄平,马明炎,余登琼.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重庆医学,2017,46(22):3123-3124.

[7]丁冬霞.真空静脉采血常见的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163-165.

[8]曹秋君,吴燕.静脉血液标本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6):746-749.

[9]牛均,蒋萍,李进娥,等.某三甲医院门诊静脉采血中的护理风险管控及其成效[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7,31(4):273-274.

作者:张晓玲 李文 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