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0:03:00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范文篇1

目前,临床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疾病的护理,而忽略了对基础护理操作的健康教育[1]。临床上静脉输液这项基础护理操作应用广泛,由于对此项操作的有关健康问题不了解而造成的后果,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也为患者带来了痛苦,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护士应重视它的健康教育。笔者曾在2008年1~3月对肛肠科100例住院输液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输液患者100例,肛门部手术75例,大肠手术25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23~82岁。经过输液宣教,取得良好的效果。

2健康宣教内容

(1)输液前应详细宣教,主动与患者沟通交谈,话语亲切,告知输液的重要性。(2)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否是过敏体质,有无心脏病史、糖尿病史,如有严重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患者,床头挂醒目标志,并各班交班,加强观察;如有心脏病史,输液速度应<60滴/min,告知患者所用药物名称,主要的药理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减少不良反应:如进食、减慢输液滴速、穿刺部位注意保暖等。手背静脉穿刺采用手背自然放松式操作法,可以减轻疼痛和防止液体渗漏。(3)告知输液前应排空大小便,以便减少输液中排便次数,从而减少液体渗漏机会。(4)介绍输液的大致速度,每分钟60~80滴,特殊药物静滴时应向患者再三强调输液的速度,如环丙沙星100ml须1h才能滴完。解释清楚后才能取得患者配合,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输液不良反应。(5)目前国产的输液器不能恒定地控制输液速度,易受体位、手摆放的位置等改变。手臂、手背输液时,手臂内屈可影响补液速度,甚至停止输液。(6)输液的危险性,空气输入会引起空气栓塞,莫菲滴管液面应保持30%~50%,莫非滴管以上输液器的空气可无碍,但莫非滴管以下不得有空气。(7)在如厕、起床时输液侧手勿用力,否则易肿;且输液瓶与输液穿刺点保持一定的高度。(8)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患者精神、面色、穿刺部位有无渗漏、固定是否妥善、滴速是否合理。(9)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存在身心不适感。一方面是疾病因素,另一方面是长时间的输液引起体位不适和心理负担。根据病情协助安置合适的体位,并指导患者输液一段时间后做适当的肢体变动。(10)软包装输液瓶易变形,常出现输液中断,也有时会出现空气和液体同时输注,是该产品存在的缺陷。(11)告知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避免局部淤血引起疼痛及增加穿刺难度[2]。(12)如果遇到输液器不慎脱落,即可拎高输液器,不可顺手插入输液瓶,及时呼叫。(13)对于禁食、输液量多的患者,指导其采用外周、深静脉留置针输液。

3讨论

静脉输液宣教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够,主要是对这一工作的意义认识缺乏,我们往往认为这些基本常识患者应该知道。我们通过系统的宣教,一方面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护士完成静脉输液,从而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少重复穿刺,减少患者的痛苦,使护患关系改善,患者的满意度极大地提高;一方面,也敦促护士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队伍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可使输液的危险性极大地降低,提高输液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在目前医疗体制下,护士的配备不足,输液器材的缺陷,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显得格外重要。我们还可以制定静脉输液宣教卡,采用黑板健康栏来开展这一工作。

【参考文献】

静脉输液范文篇2

关键词:门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一、我院门诊静脉输液概况

1、静脉输液是目前对病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使护理人员在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及观察中提高准确性、安全性、及时性,减少事故发生,切实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对门诊输液病人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病人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及安全对策,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并完成治疗,早期恢复健康。我院每日门诊量平均为500人次,门诊输液量平均为200~300人次。

2、输液程序患者持医生处方到药房取药后,到输液室输液,护士核对药品剂量无误后配药,静脉穿刺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等后进行静脉穿刺,调整滴速并观察输液过程中的变化,并告知注意事项。

二、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问题分析

1、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护士未能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延误病情。

2、患者输液速度快,加重心脏负担,加重病情。输液过程中的气泡输到体内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很易发生护理纠纷。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有发生护理纠纷的可能。

3、液体质量问题。配药时橡胶塞进入液体引发护理纠纷,另外如药液有杂质等。接触患者前不洗手,空气消毒不彻底,交叉感染机会增多。

三、分析发生上述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1、药品因素药品的自身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对药品的特性不熟悉,导致用药错误。

2、护理人员技术因素对患者输液过程中病情变化、危重程度估计不足,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医疗制度因素护士未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是错输和漏输液体的主要原因。

4、医院感染因素空气消毒和通风不充足造成空气污染。无菌操作不严格是造成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的重要隐患。

四、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的建议

输液安全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患者担心药物过敏、穿刺失败、液体走空、输错液体等,对此,我们在做治疗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仔细观察皮试结果,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以防液体走空,观察有无渗漏现象根据病人及病情调节输液速度,严防静脉输液并发症。护士要加强对新药知识的了解,特别要掌握患者所输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1、提高安全认识,加强输液安全管理。不断向医护人员宣讲安全知识。遇到安全事例要分析原因,找出避免方法,及时改正现有不合理环节。

2、加强药品知识学习,学习输液室内所有药品的名称、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护士长向全体护士讲解说明新药品并存入档,以备查询。对输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组织全体护士进行研讨。增加护士业务知识及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3、加强核对制度的管理。我们建议药品配置应建立四道安全防线:接收新患者输液治疗单时与门诊病历进行核对;配药时严格三查七对;输液器排气时再次核对液体及输液号并将所有液体挂在统一输液架上;静脉穿刺前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及输液号,可最大程度减少输液差错率。

静脉输液范文篇3

关键词:手背远端静脉逆行穿刺

一、方法

1.1穿剌方向。操作者背向病人,扎止血带,让病人手指自然放置,选择好血管后,常规消毒,待干。操作者用左手横握病人手背远端及掌指关节以下部位,使患者手背或指背皮肤绷紧,左手拇指绷直血管下端,食指绷紧血管左侧皮肤,右手持针,针尖斜面朝上,沿血管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进针,(即向指尖方向进针)。穿剌时需进入针梗长度的1/3或1/2,见回血后固定。

1.2进针方法。在进行手背静脉输液时,操作者确定穿刺方向,选好血管,左手固定输液手背,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缘快速刺入皮下。为减轻静脉穿刺时疼痛,陈翠华[1]的研究显示与皮肤成60°角时进针速度快、痛苦小。若静脉较细,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穿透静脉。

1.3固定方法。采用二条胶带固定法。此方向适用成人手背输液。第一条胶带盖住针柄起固定作用,第二条胶带(带止血棉)遮盖针眼及头皮针塑料管(将头皮针塑料管向上弯曲)。若是行指背静脉逆行穿剌,第二条胶带则连同相邻侧的手指一同环绕固定,勿360°环绕,以免阻碍指端循环致坏死。

二、结果

采用手背远端逆行静脉穿剌,穿剌成功率高,输液过程中输液通畅,无静脉炎、针头脱出、局部肿胀、渗出、疼痛等异常情况发生。穿剌成功后输液成功率较高,尤其适用于肥胖、老年、慢性病人输液,效果满意。

三、讨论

3.1手背静脉解剖学特点。手背静脉由指背向两侧上升的指背静脉彼此吻合形成,并在手背中部相互连接组成手背静脉网。有深浅两套静脉系统,二者借交通支相互连接[2]。由于手背静脉由指背静脉的三级静脉弓向上延伸而来,其外径大于1.5mm,普通输液针头外径为0.6~0.7mm,逆行穿剌时,不会造成输液不畅[3];再之正常人中心静脉压8~12cmH2O,输液压差为80cmH2O[4]。借助压力差,逆行穿剌液体可顺利回流。

3.2肥胖病人血管特点。肥胖者手部皮下脂肪较厚,使血管深在,皮肤松驰,掌背静脉等显露有时不明显,可用食指触摸,多数会感知血管走行方向及深浅情况。

3.3老年病人血管特点。老年人机体衰老,多有不同程度的脉管硬化,血管壁中层变质和钙化,导致管壁增厚、变硬、脆性增加、皮肤松驰、血管易滑动不易固定、回血缓慢等特点。静脉的反复穿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加之药物的剌激,不但延长了受损静脉的修复周期,也易形成静脉炎、血栓、静脉窦等。造成有效穿剌部位减少。公务员之家:

手背末梢浅静脉部位和靠近掌指关节处,穿剌时由于进针部位短,静脉血管表浅、细小、弯曲,且进针后不易固定,常出现易渗现象而致穿剌失败。按传统输液,让病人松拳,手指活动,血管也随之活动,若不小心针尖可剌破血管壁;进针时用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见回血后再换成持针柄前后缘继续进针,使操作过程延长,增加病人的痛感;原先的固定方法虽牢固,但拨针时胶布难揭开,给操作带来不便。而采用改进后的逆行穿剌、进针及固定,消除了上述不良后果。使得在原有的穿剌基础上可选择的范围增大。当针头沿血流方向作逆行穿剌后回血速度快,进针部位长且易固定不易渗漏,且流速不受影响,保证了输液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方便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病人痛苦。经实践证明,此方法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翠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56.

[2]聂褚发,严振国.临床应用表面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5.

静脉输液范文篇4

[关键词]静脉输液;医务社会工作;安全环境构建

为了能够在医院内创造更加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和氛围,通过构建安全环境使医疗工作者能够更为专注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营造稳定的工作环境与培养安全文化,能够逐步建立起人、设施与环境相互和谐的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稳定的、持续发展的医务安全环境,从而实现预防事故,提高医疗安全的管理水平。当前院内治疗过程当中,各类纠纷逐渐增多,患者与医生、护士等的冲突也愈加尖锐。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流血事件层出不穷,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出现了患者行凶杀人的惨剧。这当中深层次的原因应该说非常复杂,但就从这些造成事件的诱因来看,却又十分简单,就是患者的被忽视感。从就诊挂号阶段开始,一直到治疗结束,患者作为当事人一直在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身体与精神均在忍受着煎熬。在这一过程中,患者事实上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均十分渴求得到充分地照料。然而,由于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患比例、护患比例严重不等原因,导致了医生、护士在处置患者的过程中无法给予更多关注。具体就静脉输液治疗过程而言,作为几乎每位患者均会接受的治疗处置过程,护理人员与患者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因此,护士的临床操作技术及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技巧和能力就尤为关键。医务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实现患者康复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包括与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有关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专业服务[1]。医务社会工作的操作理念和基本理论为护理人员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提高护理资料和效果提供了实操技巧。

1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

我国目前的医务社会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一线城市中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的三甲医院均相继设立了医务社会工作部,并逐步开展了医务社会工作或相关工作,但就全国范围而言,推进医疗领域的社会工作仍然充满荆棘。其中,北京协和医院、博爱医院、朝阳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深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等在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结合当地社会发展现状和医院特点进行了有益尝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2]。事实上,医疗服务的现代化是与医务社会工作相伴出现、共同发展,同时由于其作用和效果,使其成为了现代健康照顾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情况是,医务社会工作在院内管理系统中往往被忽视,这表现在:一方面,在当前国内大多数公立医疗机构在组织结构设置和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中并未考虑到与医务社会工作相关的岗位和专业技术序列;另一方面,医务社会工作这一概念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均非常陌生。这种现状不仅与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相去甚远,还难以满足全社会对于综合性健康服务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并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甚至未得到医院的认同[3]。事实上,医务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医患、护患关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斌志认为医务社会工作能为患者及其家属所面临的需求与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计划,也能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在面对环境、行为等方面的改变时进行相应的适应性训练,包括心理治疗和社会资源方面的咨询服务等[4]。

2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环境的构建

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处置环境,但往往可能会因为一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就会造成护患间十分复杂和激烈的冲突。而若当事护士处理及时得当,这种冲突与矛盾事实上是可以避免的。换言之,保障和维护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环境需要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具备控制现场与疏导情绪的能力。2.1情境还原。在一次日常的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我科一名护士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该护士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在进行排气、消毒操作后,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在这一过程中,患者观察到在输液接口乳头处的几个微型气泡顺着头皮针进入到了自己的血管内,这令患者感到非常紧张和担忧,担心会对自己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此时,该护士对此的回应是“不用担心,进去点空气没事的”。然而,患者及其在场的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回应非常不满意,强烈要求该护士立即拔针结束此次静脉输液治疗。本着尊重患者意愿的原则,护士结束了此次静脉输液治疗,随后便离开了病房。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后来到访的几位患者家属在得知此事后,立即来到护士站,要求当事护士出面对此事进行解释和说明,还要求该护士对患者进行书面道歉。考虑到该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并不存在违规现象,因此科室领导拒绝了该患者家属要求进行书目道歉的要求,但同时就该护士静脉输液技术不过硬、护理服务态度不专业等问题向患者家属们进行了口头道歉。家属对我科回应并不满意,一再强烈要求当事护士出面进行书面道歉,个别情绪激动的家属还威胁到让我们的护士“下班小心点”。科室领导考虑到应尽快降低事态的影响、减弱矛盾的冲突程度,同意减免该患者的部分治疗费用,并决定让该当班护士在家休假几天。最终,该事件得以平息。2.2关键节点分析。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原本较为普通的事件由于在几个关键性的节点上未能够有效地处理好,最终导致了冲突的升级,随后又通过恰当地处置得以化解。接下来对以下该事件的几个关键节点进行逐一分析:首先,在事件一开始,责任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准备的过程中,护理技术不过硬从而导致了气泡的出现,在输液前也未能有效地排净气泡,成为了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其次,通过对事件升级过程的回顾,不难看出当患者对治疗操作存在着疑虑和担忧时,护士对此视而不见。诚然,此类微量气泡进入血管内的事件对于临床护士而言的确是司空见惯。然而对于缺乏医学知识的患者而言,这些突发的状况足以令其感到恐惧和担心。若当时当事护士能利用医务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设身处地地替患者及其家属考虑,认真、耐心地进行解答,而非用简单而生硬的语言予以回应,冲突可以避免。2.3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环境的构建与维护。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环境的构建与维护,并不完全是医学技术领域的问题。事实上,更多的是与人相关的问题。有学者就指出,在患者患病的过程中,个人与家庭除了面临疾病问题以外,还有可能因疾病产生心理、社会、情绪等问题,与医务人员也会产生诸多纠纷和矛盾[5]。在入院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学者建议护士最好能够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完成情绪、心理及与医疗相关的转换与适应问题;二要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治疗、康复及有关社会福利措施的咨询服务;三要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各种与所患疾病相关的医疗信息,提高认知程度;四要协调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患者与工作单位之间的关系等;五要提供转院、出院等相关服务。当患者病情变化、家属对病情不了解、患者支持系统不足时,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相关知识的护理人员会主动安排不同的活动来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6]。护理人员每天在临床开展日常工作时,除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情况之外,还应对患者及其家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评估,若发现需要帮助的个案应给予帮助;同时通过其他医护人员的报告发现需要干预的病例,采取措施。对于刚入院的患者及其家属而言,其将不得不面对陌生的院内环境。有的患者也将不得不面对生活习惯的改变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影响,如当遇到医院的作息时间与自己惯常的生活习惯不一致时、当面对来自院区中其他患者带来的传染病风险时、当看到病情较重的病友而感到害怕时等,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知识的护士便会对此类患者进行宣教,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消除陌生感。

3小结

通过对发生在本科室住院病房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环境并非天然存在,需要医务工作者予以构建和维护,这就要求利用医务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控制和管理,增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互信,实现双方的合作与共赢,从而有效降低医患、护患矛盾与冲突的发生,确保静脉输液治疗环境的安全。尽管医务社会工作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万灵药,也无法制止已经发生的冲突,但其有关的基础理论仍然能帮助护士处置和应对许多突发的事件,保障静脉输液治疗活动的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胡继春.医学社会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32-33.

[2]刘岚,孟群.当前我国几种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比较[J].医学与社会,2010,23(2):36-38.

[3]甄红菊.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现状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3,26(1):58-60.

[4]刘斌志.社会工作视野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策略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8,29(7):1-5,21.

[5]莫藜藜.医务社会工作[M].台北: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0:76-77.

静脉输液范文篇5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按压方法;心理护理ShallowlydiscussedhowcarriesontheyoungchildscalpvenoustransfusionWangZhihongZhuBin

【Abstract】Theyoungchildscalpvenoustransfusionis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nursesanitemtobemostbasicbutthemostimportantbasicskills,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nurseinusualnursesinthework,notonlymusthavefullwarm,theselflesscompassionandtheintensesenseofresponsibility,moreoveralsomusthavetheexquisitetechnology,therichexperience,isgoodatsummarizingthemethodofwork,paysattentiontoyoungchild’spsychologytonurse.

【Keywords】Scalpvenipuncture;Venipuncture;Holdsbackthemethod;Thepsychologynurses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1.3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4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5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1.6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

1.6.1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1.6.2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1.6.3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2.1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2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2.3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2.4注意按压方法。

2.4.1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2.4.2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2.5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2.6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及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心理护理

3.1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3.2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4.1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4.2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4.3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静脉输液范文篇6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门诊静脉输液时存在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方法成立门诊输液室,加强静脉输液的管理,做到认真查对、严格消毒、优质服务等。结果提高了门诊输液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在96%以上。结论输液质量的好坏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操作技术、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门诊是直接接受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场所,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大多数患者选择门诊静脉输液的治疗方法,以达到速效、经济方便的目的。但静脉输液从配液到输入,过程复杂,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是门诊患者的治疗得以安全保障的关键。为了加强门诊静脉输液的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院在1996年成立了门诊输液室以来,深受患者欢迎,满足了那些不需要住院,经济困难的患者进行门诊输液治疗的要求,输液量逐年增加,确保输液安全、有效地顺利进行,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护理问题

护士对药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尤其对新药知识认识不足,增加了查对难度。门诊用药量多,范围广;患者姓名相似或相同,不易查对,稍有疏忽就会输错;门诊医生不固定,个别医生的处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药物配制时反复穿刺易将瓶塞碎屑带入药液;操作台及空气中可能有大量的细菌,易使药液受到污染。输液加药和操作时可使微粒物质增加9.13倍[1]。

输液过程中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操作中不戴口罩,不严格消毒,导致药液污染;输液后不及时巡视,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或拔出;患者随意调节滴速,使液体输入过快或过慢;门诊人员少、工作量大,加之患者求治心切,反复询问,希望尽快用药,都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状态一失衡,就会影响输液操作的顺利进行。

2相应措施

2.1加强学习药物知识加强药物知识学习,定期考核,定期请药剂师讲解新药的相关知识,使护士随时掌握新药的用途、剂量、不良反应及中毒症状的解救方法等;为了避免药液污染,尽量减少液体的搬运次数和储存时间。

2.2加强管理、认真查对履行岗位职责,加强管理,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积极阅读各种药物的使用说明书,并收集装订成册,挂在治疗室方便查询;在工作中,强化“三查七对”意识,对字迹不情的处方,由两人以上核对,确定无疑后再执行,必要时打电话询问开处方的医生;根据有关报道将输液卡进行编号,一式两份,治疗室一份,患者留一份,查对时虽然患者的名字完全相同,但是序号不同。护理中发生的任何差错都会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不良后果,因此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3严格消毒制度护士配制药物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尽量减少穿刺瓶塞的次数,提高消毒质量,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定期对使用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以达到规定标准。选择锐利不带钩的针头,针头斜面向上,使针梗与瓶塞呈60~80度角斜向进针,以减少橡皮塞微粒的产生[2]。任何护理操作清洁消毒都是必需的,每天治疗台、治疗车使用优氯净消毒液的专用毛巾擦拭;每天地面使用优氯净消毒液的专用拖把拖地;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1h,并定期做空气培养;紫外线灯每天用酒精擦拭,并定期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检测。

2.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衣帽整齐,环境清洁,防止感染。门诊输液室每天安排一人专职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对输入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护士须在旁观察20min,确定无异常后方可定时观察。及时排除输液故障和更换溶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出针,并延长按压时间,拔针时采用“先慢后快”拔针法,用此法拔针完全无疼痛感觉,也无出血现象发生[3]。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控制好滴速,同时耐心向患者解释,输液速度要恰倒好处,不能随意调节,确保输液保质保量地顺利进行,给患者一种安全、亲切和信赖感。2.5优质服务重视专业理论的培训,大量搜集资料,以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观念,给患者提供优质的健康教育。门诊输液室内安放一台电视和一台DVD,每天安排一人播放保健知识,内容根据当天输液患者的病种,或者患者想了解的相关知识而定,时间为15~20min不等。另外播放轻快、柔和的音乐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常组织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演练,护士长监督评比,以提高操作速度、应急能力和一次穿刺成功率,这样既节省人力资源,又减轻患者接受治疗时的痛苦。门诊护士不仅做到技术熟练、精力充沛,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谅患者的心情,耐心细致地解答疑问,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给患者提供帮助的同时取得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降低投诉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护士业务精椹责任感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优质服务的体现[4]。

3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适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输液过程中涉及到处方、药物、环境和护士的操作技能等因素,稍有疏忽就会发生感染。本院通过认真分析护理问题,及时找出对策,加强管理,提高输液质量,使门诊静脉输液工作提供给患者安全、准确、及时、高水平的护理服务,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患者的满意度均在96%以上。如果护理质量抓好了,医院质量就有了基本保障,防范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费迎针.静脉给药中微粒来源及对策.护理研究,2002,16(3):144-145.

[2]王丽霞,等.预防加药时针孔堵塞的方法.护士进修杂志,2001,16(3):240.

静脉输液范文篇7

1.1患儿因素

1.1.1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婴幼儿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都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2疾病因素

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儿,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3药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1.4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①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②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③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④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⑤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⑥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⑦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⑧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解剖部位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

2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2.1选择合适静脉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尽量使用留置针。浅静脉头皮留置针为BD公司生产的22、24号静脉留置针,按BD公司建议,套管针留置时间为3~5天,5天应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1]。

2.2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向家长宣教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2.3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2.4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2.5做好患儿家长的宣教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儿家长宣教,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患儿哭闹,应及时向护士报告。

3护理对策

3.1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3.2小范围外渗①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②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3.3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一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大,组织坏死严重,给患儿造成严重后果,将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静脉输液范文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时间:2018年12月~2019年5月;研究对象:76例静脉输液患者,采取奇偶数字方式将7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38例:男女患者性别比例为20:18,年龄分布区间在18~60岁之间,均龄(45.1±7.7)岁;研究组38例:男女患者性别比例为19:19,年龄分布区间在17~62岁之间,均龄(45.9±8.2)岁;不同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计算后发现差异较小,P>0.05,结果可对比。1.2方法。38例实施常规护理(常规组),护理项目:了解有无过敏史、告知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定期巡视等基础护理。38例采取护理管理干预(研究组),护理项目:①成立护理管理干预小组,全面评估静脉输液潜在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干预计划和排班制度,设置白班、夜班两班倒,排班遵循老带新原则,以此提升整体护理水平,避免因护理人员缺乏、护理水平不足造成护理质量低下[2];②组织静脉输液培训学习,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掌握相关护理技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③规范护理人员言行举止,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仅需要较高的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微笑,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及时告知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防止对其造成心理负担,影响正常输液,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于表现较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采取相应的惩处,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④加强巡视工作,护理人员增加巡视次数,发生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同时,不断完善输液管理相关标准和制度,定期召开护理工作总结大会,对出现的问题、差错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避免在下次护理过程中发生。1.3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患纠纷率;②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研究中所涉及数据资料用SPSS24.0软件统计计算,计数资料%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患纠纷率比较。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护患纠纷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常规组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静脉输液作为临床常见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起效较快等诸多优势[3],近年来,各种疾病发病率在不断上升,造成需要输液治疗患者也急剧增加,加之药物种类较多,为静脉输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挑战,在实际静脉输液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护患纠纷,不仅会对临床治疗带来阻碍,也会影响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因此,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护理管理干预通过成立小组,制定相关管理标准与制度,规范护理人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最终起到提升静脉输液质量的作用[4]。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护患纠纷率低于常规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常规组高,差异明显,P<0.05,说明护理管理干预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为卓著。综上,在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率。

参考文献

[1]陈莲,李文璐,刘颖.护理管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309-310.

[2]孙晓丹,李风.护理管理干预在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3):192.

[3]胡彬.静脉输液患者护理管理干预及对静脉输液质量影响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1):1351-1354.

静脉输液范文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住院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5岁,平均年龄(54±9.8)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均为12h以上的输液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病重程度、血管状况、住院时间、穿刺部位、留置针型号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材料

两组静脉留置针均为Y型22G×1.00∶0.9mm×25mm型号。可来福接头为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WMSJ-A型,蓝色外壳、弹性硅质帽、穿刺导管和输液接头,接留置针端为阳性端,接输液器端为阴性端。肝素帽为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肝素钠为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2500U/支。

1.3方法

将病人单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为12h以上的输液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到对照组(肝素钠液封管)或试验组(可来福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封管)。两组均用相同的留置针(BD公司生产的18#)。穿刺部位:两组均选择前臂的大静脉(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1]。对照组:常规消毒,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行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后,对照组接肝素帽,每次输液完毕用10ml注射器抽取50U/ml肝素钠溶液5ml从肝素帽处注入,采用边推注边将针头逐渐退出,用无菌纱布将肝素帽包裹固定。试验组:按上述穿刺成功后接可来福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每次输液完毕后直接分离输液器和可来福接头,如最后一瓶为刺激性强的液体,则用5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封管。观察留置针的使用情况,详细记录堵塞时间,回血情况,有无静脉炎。穿刺点红或肿,静脉如有条索样改变或触及硬结判断为静脉炎[2]。观察时间定为5d。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堵管、回血、静脉炎的例数见附表,数据进行χ2检验统计,P值都小于0.05,表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观察指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试验组的三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静脉输液范文篇1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也是医院作为救死扶伤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稳、准、快高质量建立好静脉通路,达到快捷的治疗目的,一直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部分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采取免用止血带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1998年7月至2001年3月,分别在急诊科、泌尿科选择普通输液患者3000例次,其中男性1729次,女性1261次,年龄7-80岁,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500例次,甲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乙组采用无止血带穿刺法,静脉输液部位为四肢远端浅静脉,各组分别由2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护师操作。

二、静脉输液穿刺方法:1、无止血带穿刺法:备齐用物,选择血管,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一般取上肢血管,使肢体重心向下稍垂,术者与患者角度适宜操作为宜,一般角度不要大于40度角,用手轻轻摩擦皮肤30秒至1分,常规皮肤消毒,患者握拳,术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与皮肤呈15-30度角,正面或旁侧进针直刺血管,见针尾部有回血时再沿血管前行约0.1-0.2cm,有时静脉压力低,须用左手食指在穿刺针上2cm处向下方轻轻推压血管方见针尾部回血。穿刺成功后,嘱患者松拳用胶布固定针头,调节输液速度,在操作过程中除不用止血带外,其他操作步骤与常规静脉穿刺法相同。2、将选择血管部位上端15-20cm处向下握推1-2分,使血管充盈,在所选择穿刺血管上方2-3cm处用食指或姆指压迫所要穿刺血管,以此固定血管,然后进行穿刺,余下操作方法与上述静脉穿刺法相同。

三、结果:采用常规与不用止血带静脉穿刺方法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甲乙两组中一次穿刺成功率经统计学处理未见明显差异(附表)静脉输液患者采用常规法与不用止血带穿刺输液方法结果比较P>0.05四、讨论静脉穿刺技术是治疗疾病、抢救危重患者护士的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护理专业教科书有一整套常规操作标准穿刺技术方法,为护士提供了完善实用的理论依据。几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扎用止血带行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1、疼痛。2、凝血机制差,止血带扎痕成淤血紫斑,我们在常规输液的基础上,摸索出不用止血带穿刺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依据为患者饮食正常,无腹泻、高热以致腹水者,其血管内血液充盈压与血容量成正比。因此人体血容量正常状态下,静脉穿刺针入血管后针尾均可见回血,如静脉压低未见回血,抬左手即在穿刺血管上方1cm处用食指向下轻轻推压该血管即可见到回血。若准备穿刺时见血管充盈不足,将一指压在被穿刺血管上端2-3cm处,受重力影响压力明显增加,从而增强了远端浅静脉的充盈程度,使静脉穿刺容易成功,从甲乙两组比较看来,穿刺成功率经统计学处理,一针见血率P>0.05,也就是说采用无止血带穿刺法与常规静脉穿刺法,两者之间效果差异不大,几乎相同,但前者有以下优点:1、避免患者扎止血带所致的不适。2、避免因松开止血带的外力作用导致的穿刺针头斜面滑脱出血管外,提高成功率。3、减少输液用品,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