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融资十篇

时间:2023-03-15 05:59:03

订单融资

订单融资篇1

袭卷全球的经济金融风暴尚未退去,出口企业纷纷反映国际市场需求大幅缩水,争揽订单难度越来越大,而转战国内市场的企业同样面临严峻的同业竞争,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货源组织、生产能力及供货速度等成为能否成功争揽订单的重要因素。为支持出口和国内企业争揽订单,更好地把握贸易机会,广东中行近期推出供应链融资产品――订单融资,为企业提供订单项下备货、发运环节的专项融资服务。

A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钢材生产和销售的中外合资企业,由于产品质量稳定、供货及时,公司在业内具有良好声誉,是省内多家大型物流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近期,该司凭借雄厚实力,与某物流公司联手在重点高速公路工程材料采购项目招标中中标,一举获得8000多万元的大额订单,然而,由于大部分款项需在供货后六个月回笼,备货阶段资金压力非常大,A公司在短暂的欣喜之后开始担忧是否可以顺利承接项目。广东中行在了解客户这一情况后,主动向A公司推荐订单融资产品,通过该产品,A公司在提供订单项下备货采购合同后,就从银行获得相应的资金融通,彻底解决了资金紧张问题,顺利开展备货阶段的采购生产工作。

近年来,随着商品市场供需形势变化,买方主导的赊销结算方式日益普遍,导致卖方须在备货阶段大量垫付资金。区别与以往金融产品提供出货后融资,订单融资业务突破性地将融资时点前移,通过确认订单真实性、评估企业的生产履约能力、跟进买方付款进度有效控制融资风险,为企业提供备货出运阶段的资金融通,成为企业大月旦争揽订单的坚强后盾。自该产品推广以来,不仅服务了广大国内贸易供货商,而且解决了国际贸易中出口商的融资难题。

目前国际市场需求缩减严重,多数企业反映订单数量减少,同业竞争更加激烈,而订单融资业务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帮助企业提升资金实力,增强争揽订单的竞争力,预计将有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此外,广东中行结合企业后续生产经营各阶段特点,全面设计了融资、避险、理财、咨询等综合金融产品,进一步解决企业争揽订单的后顾之忧。

订单融资篇2

关键词:订单农业;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5)-0088-03

一、富县“订单农业”发展模式探究

根据调研和查阅资料的结果来看,近几年富县以“苹果”为主发展起来的订单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企业+农户”模式。最基础同时也是最简单的订单农业模式,即企业直接与农户建立起互利互惠的购销关系。以富县为例,主要有“采青”、“定点采购”等模式。“采青”指从事苹果销售的企业为满足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市场需求量增大与果农订立的预期购销合同,是一种将不到成熟期的苹果提前采摘进行销售的订单农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果价收购价格一般会高于成熟期苹果收购价格。而“定点采购”模式是指企业与果农提前签订订单,由企业通过免费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为果农提供指定品牌的果肥,果农按照收购商规范生产技术的要求栽培、管理苹果,待苹果成熟后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格的苹果价格进行收购的订单农业模式。这类苹果通常产量高、质量好、商品价值较高。“企业+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的优点在于拓宽了苹果的销售渠道、减少了苹果的流通环节、提高了果农的直接收益,但不可避免的存在抢青采收带来苹果质量下降、订单双方对果价预期不足、果品市场判断不准、利益分配不均等现象。

单纯的“企业+果农”的生产经营模式一般很难满足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苹果培育、销售等的要求,且因果农与企业对苹果价格难以判断等因素影响制约,订单极易出现违约现象,金融介入的可能性小。但近几年伴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与发展,不少果农开始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抱团取暖、增收致富,也使得富县苹果“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规范化,金融对“订单农业”的支持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即由专业合作社直接与企业订立订单,同时与果农签订合作意向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富县某果业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通过前期广泛调研与协调,于2013年与浙江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订单农业合作关系,并与社员(果农)签订了合作意向。按照“果农主抓生产、合作社提供服务、企业主抓营销”的模式开展生产,订单合作期内由公司为果农无偿供应富硒营养液,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有效提高了苹果品质;由合作社在苹果成熟后统一进行分选、包装、入库,公司以每斤略高出市场价0.2元的价格收购,同时合作社向公司收取0.3元/斤的代办费及0.25元/斤的旆眩社员还可在年终获得适当分红。这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有利于在实现苹果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同时提升苹果的商品价值率、提高合作社及社员(果农)的经济收益,增强金融的可获得性。

(三)“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这种模式目前是富县最常见也是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应用的“订单农业”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加大了对苹果生产基地、苹果核心示范园基地的投入与建设,使得苹果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程度显著提高,与全国大型企业、连锁超市等的订单合作日益密切。以富县两家专业合作社为例,均以合作社为引导,一方面加强基地建设,以基地带动农户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另一方面提升果品营销,提高苹果订单量,增强相关利益联结体的收益,在实现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一体化运营模式的同时,确保了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也为获取信贷资金的支持开辟了道路。

(四)“企业+合作社+基地+营销平台+物流+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创新引入了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及资金池的概念,更有利于促进苹果产业产加销紧密结合,保障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苹果产业链上利益联结体的合理收益的同时,增强资金的安全性。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16年10月28日陕西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呼和浩特某公司签订的数量为15000吨、金额为12000万元的苹果订单。提前付给实业公司600万元作为保证金,用于基地建设、收购苹果、发展冷链物流等,所有的订单均通过大宗农副产品交易平成,在农行设立资金池,订单全程交易类似于“淘宝”交易模式,订货方在交易平台上选择苹果的规格、数量等进行下单,支付货款至农行资金管理平台,订货方收到销售方发出的货品,确认无误后点击收货,货款即从资金池到达销售方账户,交易完成。这种订单农业模式更加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因其交易的稳健性、货款的安全性等更易获取金融的支持。

二、“订单农业+金融”融合难点分析

虽然近几年来富县以苹果为主导的“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较好,但金融机构对订单农业产业链上的信贷支持形式较为单一,支持力度也不足。农户层面主要通过农户联保、农户信用作为担保获取信贷支持,一般额度小、期限短;合作社、公司等层面主要通过固定资产抵押、企业联保、果品仓单质押等方式进行融资,一般门槛高、审批慢、灵活性差;“订单农业”层面,由于不同发展模式下订单情况、经济主体情况、合作机制情况以及履约情况等各不相同,使得金融资源难以向“订单农业”倾斜,围绕“订单农业”进行金融产品、服务、机制等创新更是无从下手。但究其根本,主要是以下几方面限制了“订单农业+金融”发展。

(一)有效抵押物的不足导致了“订单+金融”的模式单一。在当前金融生态环境不尽理想、农村金融体系不尽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尽深化的背景下,“订单+金融”的模式基本上局限于以固定资产及其他有效抵押物作为抵押亦或是多个经济主体联合担保的框架下,形式单一、灵活性差。且受有效抵押物的约束,仅有部分实力雄厚、发展前景明朗的企业及合作社等能够享受到来自金融的支持,而大多数“订单农业”产业链上的经济主体则在金融圈外徘徊,尤其是农户。

(二)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影响了“订单+金融”的深度融合。金融能否有效支持订单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订单农业”本身。但目前,“订单农业”还存在许多管理不到位的地方使得“订单农业”与“金融”很难进一步深入融合。一是订单合同不规范、内容不明确、程序不完善、运作不合理,严重影响了订单的履约率;二是订单权责不清晰、违约损失补偿机制不健全,使得订单极易受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等变化出现违约现象;三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未真正形成,约束力有限,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极易带来交易风险和信贷风U;四是订单的全销售流程及资金的全过程管理缺乏独立第三方平台进行监控,不能有效降低风险,争取更多信贷资金的支持。

(三)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阻碍了“订单+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整体信用环境欠佳,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淡薄,一方面受市场价格波动和销量预期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农户或订单企业单方面违约事件,带来信用风险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订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由于不少订单产业链上的利益联结体缺少必要的金融知识和信用意识,不注重对自身信用的管理,极易在申请信贷资金支持环节出现由于征信存在不良信用记录而得不到融资的现象,阻碍了“订单+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三、“订单农业+金融”发展路径创新研究

(一)探索将订单作为有效抵押物,提升金融支持的灵活性。为有效缓解苹果销售旺季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辖内陕西富县农村合作银行曾于2012年创新推出了“果品仓单质押贷款”,以果品仓单作为质押担保,增加有效抵押物的同时得到了信贷资金的支持。以此作为切入点,对于那些订单合同较为规范、管理运作较为成熟、权责约束较为明确、资金管控较为科学、信用情况较为优秀、违约风险较小的“订单农业”经济主体,或其他符合以上要求的订单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应探索尝试将其签订的“订单”作为有效抵押物,以订单所对应的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通过履行相关贷款手续后按照“订单”合同标的金额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给予信贷支持,增强金融的可获得性的同时提升“订单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加快两权抵押贷款落地生根,提升金融支持的保障性。在“三农”及“订单农业”寻求金融支持,缺乏有效抵押物融资难的背景下,如何将沉睡的“农民住房财产权”及“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资源唤醒转而变成流动的资本,成为破解“订单农业+金融”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推动“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并逐步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抵押物价值评估平台及抵押物合理处置平台,为“订单农业+金融”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三)健全完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支持的全面性。加快推动建立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相结合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以发展理念、市场定位、管理机制的灵活性和互补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金融资源的集中性和共享性,全面提升金融对“三农”及“订单农业”的支持。

(四)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支持的有效性。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发展农村金融,推动“订单+金融”融合发展。一是加大征信宣传力度。通过普及金融知识,在提升农村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同时,提高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加强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建设。以人民银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联合金融机构、农业、财政等部门,通过科学合理的数据采集、指标设置等,不断完善相关信用档案,为农户信用评级和金融机构授信提供依据。三是加快信息评级工作。要以不断建立健全的信用档案为基准,通过金融机构评级和第三方评级机构评级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客观公正的评级,并以此评级结果作为信贷资金申请、审核的依据,从而提升金融对订单农业支持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郭新明.以“订单+金融”试点为突破推动金融服务现代农业加快发展[J].西部金融,2013,(4):4-7。

[2]何嗣江,订单农业发展中金融创新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120-127。

[3]李静.“订单+金融”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与设想――基于“洋县模式”的思考[J].西部金融,2016,(9):58-61。

[4]张科.支持订单农业发展的农村金融创新管理策略[J].农村经济,2016,(8):121-122。

[5]赵俊英,基于订单农业风险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8):173-178。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ontract Farming + Finance”

――The Reflect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ntract Farming” in Fu County

WANG Kaijun MA Yanming AI Jing

(Yan’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Yan’an Shaanxi 716000)

订单融资篇3

关键词:订单农业;农业价值链;物联融资平台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3(c)-097-03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使之带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意义变得更加重大。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能够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积极发展出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形成新产业、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价值链是指农产品从农户投入资金生产到农业企业收购成熟的农产品,再到企业销售给经销商,最后经由销售商销售给消费者的一系列价值增值行为[5]。对于农户、加工商、销售商等农业价值链上的经营主体而言,农业价值链融资可以拓宽其融资渠道,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因此,研究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手段。农业价值链融资一般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通过订单农业进行的内部融资有助于加强价值链各环节之间的联系、降低价值链风险,外部融资则是价值链主要的增值资金来源。但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几乎不存在针对农业价值链的产品,农业价值链融资严重依赖政府资金,农业生产融资依旧面临着较大困境,因此,本文试图结合“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一种结合农业价值链内外部融资的农业价值链物联融资模式,以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

2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StevenL.Klose(2005)认为,农业产业的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其产业化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因此,构建农业产业化的支持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若想实现农业的大规模产业化,必须寻求金融支持以突破这一束缚。Clarketal(2011)强调,近年来国际上对农产品价值链融资开始广泛关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信用社、小额信贷组织等金融机构专门围绕农业价值链融资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农产品价值链模式以肯尼亚的DrumNet项目为代表,DrumNet项目自2005年起开始在肯尼亚运作,通过小额信贷支持和建立价值链的方法来促进农业贷款。国内学者任长青(2009)认为,农业价值链融资可以有利于农信社增加农村信贷供给,开发适合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马九杰、张永升(2011)认为价值链参与主体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分别发挥不同的职能,它们通过利益机制联结在一起,而政府的职能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通过案例和理论分析证明价值链融资成为破解农业融资难的有效方法,并且,多数认为政府应成为农业价值链推行的主要力量。但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农业中实际存在的农业价值链在外部融资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银行缺乏创新的金融产品对农业价值链进行融资,龙头企业的外部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支持,而政府补贴是有限的,为了使农业价值链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延长和升级,必须探索出新的农业价值链融资方式,此即本文所提出的“农业价值链物联融资平台”想要实现的目标。

3现状

本文主要探究的农业价值链是基于订单农业的农业价值链,即“公司+基地+农户”。在这种农业价值链中,一方面,公司和农户之间存在着订单农业模式的合作关系,农户可以与公司签订合同,该合同规定农户在接下来的一个或几个农业生产周期内进行特定的农作物生产,在约定时间以约定好的价格和数量向公司出售该农作物,实际上是一种期货合同。所谓基于订单农业的农业价值链的融资模式,农户以签订的合同作为凭证、公司的信用作为担保对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土地作为农业生产基地。公司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运作,从而向与其合作的农户提供可以用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基地和支持农业物资的资金,使农户顺利进行与公司约定好的农业生产。关于融资渠道,农户借款主要依托于以公司信用为基础的金融机构借款;对于公司,一般进行上述合作关系的公司都是涉农企业,而且与农户存在合作关系,所以融资结构中政府的补贴和支持占很大一部分。本团队实地调研的玖星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其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玖星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大量的韭菜生产基地,然后与农户签订合同,合同约定农户在获得玖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放的韭菜种子和分配的农业生产基地后进行韭菜种植,只能特定几次收割和出售韭菜,从而可以按时收获韭菜种子,玖星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出售韭菜种子而获利。在融资方面,农户可以用其与玖星公司签订的韭菜种子回收协议向当地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贷款,以订单作为抵押物借贷相应数额的款项,用于韭菜的种植和管理。玖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平顶山市著名的龙头企业之一,获得政府的特殊政策,比如贴息贷款、资金补贴等。而玖星出现这种融资结构的原因,是玖星公司拥有的资产是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的基地和自己建造的厂房,但是,以上资产都没有产权,不能成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时用作抵押的物品。同时,玖星作为平顶山市的龙头涉农企业,能获得政府的关注和扶持,故而其资金来源以自身积累和政府补贴为主,不过,这并不能满足玖星扩大生产规模,延长农业产业链,获取更多农产品附加值的资金需要,从而使其陷入融资难的困境。以上所介绍的玖星农业科技公司和农户为主体构成的农业价值链便是一种标准的基于订单农业的融资模式,这种价值链以订单和基地将涉农企业和农户连接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资金融通问题,是一个以订单农业为基础的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的实践,是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型融资模式,但是也存在发展不完善等问题。

4问题分析

4.1订单农业签订不规范、违约成本低

订单农业是一种“先找市场后生产”的产销模式,理论上讲,这是一种企业与农户双赢的模式,既将分散的小农户与大市场连接起来,解决了农户对销路的后顾之忧,又帮企业分担了远期价格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订单农业的履约率仅有20%。其中包括企业违约和农户违约,根据实际调查,在平顶山园艺科学研究所中,公司与农民之间仅靠订单和一定的违约金来维持关系,没有引入外在约束机制。

4.2融资途径少且受限

调研发现,农户融资方式主要有:资金互助社、农村商业银行的五户联保以及订单农业中以龙头企业信用进行的订单抵押贷款。其中,玖星农业价值链中所进行的订单抵押贷款涉及金额都较小,并且范围小。农商行所开办的五户联保由于对担保人要求较高,所以,一般农户也无法通过该途径筹集资金。资金互助社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互助形式,由于它的扶贫性质,只允许社员进行一万元以下的贷款,村民通过这些借款单独进行经济活动只能够脱贫,却无法实现致富。

4.3农业价值链风险控制机构缺位

农业是典型的高风险基础产业,通过保险分散农业风险是重要的风险防范手段。通过对河南省西刘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农户不参保的原因包括不知道有该项惠农政策,认为自己的农业生产风险低不需要保险,或者是不相信保险公司。同时,通过与平顶山市农业局工作人员交流,发现地方农业局在农业保险方面并无特殊政策,而只是国家每年会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助金,通过农村信用社发放。综上所述,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价值链中的农业保险缓解严重缺位。

4.4农村商业银行偏向城镇项目,对农户贷款额度小

通过走访当地农村商业银行发现,农户在进行贷款时受到非常严格的约束,负责人表示,给农户贷款交易成本高,信用风险也高,银行需要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有固定收入的人为贷款农户作担保,或用五户联保制度,总之,如果单单依靠订单抵押,只能获得很少一部分贷款,使得签订单的农户没有获得资金而无法开始生产,影响价值链的运作。

5解决方案

我们通过对平顶山市农业价值链中的涉农龙头企业(例如平顶山园艺科学研究所、瑞祥农牧发展基地等)进行调查发现,它们虽然有特色值得发展推广,但普遍存在依赖政府资金支持、融资模式单一的问题。一旦脱离了政府的支持,企业扩大再生产就会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政府想要提供财政支持以实现推广这些涉农龙头企业的模式的目标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平顶山市对大香山企业进行调研时,我们接触了该企业的物联网模式,并了解到农业4.0的概念,认为这是农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基于京东的经营模式,我们设想探索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使价值链上的主体(尤其是龙头企业)的资金来源脱离对政府的依赖,延长产业链,并推动龙头企业模式真正的推广。农业物联融资平台便是我们提出的设想。农业物联融资平台是一个基于互联网运作的农业融资平台,通过连接当地农业领域尽可能多的价值链上的主体,各主体利用平台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上下游,与其他主体发生联系,组成产业链。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整合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了信息和资金的最优匹配,降低了系统成本,使价值链获得可持续优势。平台各价值链上下游主体联系的媒介是新型电子化订单,通过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构建遍布农村的金融电子化发展,实现线上交易。平台利用其信息化优势,监督订单的实施,随机抽查,对于可能出现违约的主体重点关注,确保订单的顺利实施。一方面,平台对每一个农业主体收取佣金,也可以理解为保险费,之后对每一笔银行贷款进行担保,当遇到特殊情况,农业主体无法偿还贷款时,平台在规定的限额内予以代付。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农业贷款主体的信用;同时,如果平台足够大,根据统计学大数定理和保险中不确定性的思想,只有很少一部分主体无力偿还贷款,平台收取的佣金从长期来看是足够支付违约贷款的。另一方面,银行拥有资金,但是缺乏单个农户以及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平台拥有价值链各主体的信息,但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由此平台可以与银行构成互补关系。平台全方位24小时掌握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状况、物流情况、发货记录及相应的企业信息,由此建立自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制并将掌握的信用信息给予银行。银行利用这些信息,将资金贷给需要生产的信用主体。在防范风险方面,平台会严格审查企业的准入资格,对企业的历史交易情况、财务状况等进行严格审查,另外,平台通过建立网络监测系统,对平台价值链各主体的订单履行情况、付款记录等进行监控,做到及时发现并防范潜在风险。此外,平台是专属农业的融资地,可以寻求政府的帮助,申请政府的财政支持,以此提高平台的信用等级,降低融资风险。通过构建这一平台,原来政府支持一条产业链融资的方式就转变为多条产业链间主体互相提供信用保障,从而更容易从融资机构获得融资支持的方式,农业产业链的融资困境将会得到很大的缓解,摆脱只能依赖政府支持和向熟人借钱的制约。

参考文献

[1]Miller,CalvinandLindaJones.AgriculturalValueChainFinance:ToolsandLessons[J].PracticalAction,2010.

[2]Quirós,Rodolfo(ed.).Agriculturalvaluechainfinance[J].FAOandAcademiadeCentroamérica,2011.

[3]任长青.价值链融资及其对农村信用社扩展金融服务的启示[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07).

[4]马九杰,张永升,佘春来.基于订单农业发展的农业价值链金融创新策略与案例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1(7).

订单融资篇4

【关键词】金融 浦发银行 科技订单贷 科技 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崛起,给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带来很大贡献。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企业发展遇到了融资难题,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因此,需要及时找到有效应对措施,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浦发银行推出的“科技订单贷”对解决这一难题具有很好的效果,“科技订单贷”是指“针对有核心技术、优质产品、已获得市场认可的科技型小企业,企业只需提供付款可靠的订单,凭借未来可靠的现金流入,就可获得银行授信,主要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帮助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对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科技订单贷推出的背景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体系的主体,是带动深圳市经济蓬勃发展的引擎。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多年来深圳市政府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产业发展、建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等多个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优惠与扶持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深圳科技企业的成长与成熟,为深圳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企业。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人才方面的缺失,管理方面的不健全,以及融资方面的难题等。因此,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需要与银行及时联系沟通,争取资金支持。然而,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很多银行并不能向他们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由于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也给企业及时资金使用带来困难,不利于企业及时摆脱资金难题,在生产等多个领域遭遇挫折。这就需要银行推出一项服务他们的措施,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出困境。

多年来,浦发银行作为一家现代金融服务企业,在积极打造优秀企业公民、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一直致力于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支持的创新与探索,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发展。既要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又要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上作出成效,以商业银行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依托商业银行自身的能力往往很难做到。浦发银行在服务科技型企业的过程中,逐步在传统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和升级,推出浦发科技金融科技贷系列产品。这一系列产品对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及时救助了很多处于困境中的中小型企业,使他们转危为安,摆脱了资金的束缚,在融资完成后,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逐步走上了正轨,并不断发展壮大。在本文中将对浦发银行这一产品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

二、浦发银行推出科技订单贷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融资难”问题,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有70%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新增资金来源主要是自身积累,90%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有“两脑”即“人脑”+“电脑”,因此相比一般的生产型中小企业,其往往更加缺乏商业银行传统模式下所需的抵质押担保品。浦发银行创新信贷理念,创新担保方式,联合多方合作伙伴针对深圳市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出了“科技订单贷”产品,“科技订单贷”是指“针对有核心技术、优质产品、已获得市场认可的科技型小企业,企业只需提供付款可靠的订单,凭借未来可靠的现金流入,就可获得我行授信,主要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帮助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旨在服务深圳市或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有订单、未来回款等一切有用资源充分纳入风险缓释中。客户在“科技订单贷”产品的运用中,不单独的评估企业现有财务情况,更加注重将企业将来的经营和发展相结合,综合判断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和价值。该产品还突破传统受限于抵质押物的因素,对企业6个月内可核实的销售回款与订单接收量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给予科技企业一定金额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缓解科技企业接到订单后备货阶段的资金压力,信贷资金在科技型中小企业销售收入出现快速增长前结合订单扶持企业经营,贷款可用于支付订单项下原材料采购款项、工资、房租、水电等组织商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等。

浦发银行力图打造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利用自己的资本实力和品牌实力,配合企业的发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力支持,期望打造一个多方共赢,多元化的服务型综合平台。同时浦发银行利用专业的服务网络,并成功组织了一支服务性队伍,成立科技金融产品研发部门和专营机构等,建立了多层次的服务网络。浦发银行还注重优化服务流程,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该行对科技型企业的服务也是突出专业化和个性化,期望为这些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信贷服务,为不同的科技型企业开辟专家审批路径,以完整的系统化管理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全方位产品体系。该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特征和金融诉求,整合创新四大融资工具――“信贷融”、“投贷融”、“集合融”、“成长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三、浦发银行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当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旦面临融资难题,就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甚至因为资金短缺而停产。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为其生存的基础,但是,过窄的融资渠道严重限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导致这些企业的增长能力和竞争能力都很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联系更加密切,国外科技型企业给他们的生存带来更多的压力,有很多企业面临着关门大吉的局面。

例如,深圳一家从事防治高血压药物研究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医药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疗效明显,售价远低于国际同类产品,产品经过几年的研制终于面世了,而企业创始人和他的研发团队在产品研发阶段已经倾其所有了,企业急需几百万元资金开拓销售渠道推广创新新药,这时候他们想到了银行。可是和多家银行接洽以后,终因缺乏银行和担保公司认可的传统抵质押物,该企业几乎放弃了银行融资的希望。在企业心灰意冷时,浦发银行了解到企业的情况后,根据企业订单及未来销售回款以“科技订单贷”的方案,给予企业500万授信额度,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再如,一家从事软件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软件研发花费了大量资金,等研究成果出来之后,却面临着研究成果无法推广的资金难题,如果不能推广出去,就等于说企业几年来的研发资金付诸东流,而且研发成果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当他们知道浦发银行推出的“科技订单贷”这个项目后,及时向银行提出了申请,浦发银行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未来销售情况制定了方案,向他们提供了帮助,帮助企业走出了困境。

浦发银行“科技订单贷”相对于银行传统的订单融资、流动资金贷款更为灵活且融资成本更低:对企业产品的买家没有过多的限制,构成实质性销售订单即可向浦发申请;更看重是未来的销售回款,综合全面判断企业未来增长情况;提前申请额度可循环使用,随用随还。真正做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解决其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成本高的现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浦发银行推出的“科技订单贷”,对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浦发银行的帮助和支持下,很大一部分企业起死回生,并利用这些资金增强了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浦发银行对中小企业一直秉承着“全程参与、全力支持”与“融资+融智”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多方共赢、多元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以“新思维 心服务”与高成长、高收益的科技企业、与产学研结合的第三方机构共同演绎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深圳神话。浦发银行的一系列产品,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地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天津经济课题组,仲成春,王荣,等.推动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J].天津经济,2010(11).

[2] 李希义,郭戎,张俊芳.我国科技金融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03).

[3] 温贵广,何雁男.实施科技金融创新 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23).

[4] 韩士德.科技银行直面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华东科技,2010(11).

订单融资篇5

2009 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订单为载体的金融“银领”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获得第六届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六届高等教育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3 年、2014 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学生连续两年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行业综合业务技能大赛上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

2014 年5 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被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从2008 年至今,短短7 年时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通过系统性的设计、序列化的创新,以“银领”为理念,独立设置银领学院,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机制,为60余家银行、证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累计培养了6000 余名金融人才,在高职教育领域形成了订单人才培养的规模效应、示范效应和品牌效应。

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祝华,一探银领学院这一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平台的成功“秘诀”。

“银领”是一种新的人才类型

《职业》: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劳动力类型可以分为白领、蓝领和灰领。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为“银领”?

王祝华:白领、蓝领、灰领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一书中提出的劳动力的三种类型。我们学校主要是面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大多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一线工作,工作环境优越,工资待遇较高。在职业定位和劳动力类型划分上,他们既不是白领,也不同于蓝领,是一种类似于灰领又高于灰领的一个职业阶层,我们将其定义为银领,是一种新的人才类型。一是银领从颜色上与灰领接近,又比常见的灰领阶层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更精的专业,具备更加优质的职业素养;二是银领不但可以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机地联系起来,还能够很好地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良好工作环境、较高的工作待遇体现出来。同时,我们认为“银领”

二字能清晰地表达学校毕业生的职业特点,是对学校“浙江金融界黄埔军校”美名的最佳诠释。

集多专业订单班为一体的银领学院《职业》:银领学院成立有何特殊的背景?

王祝华:银领学院的成立是学校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集成。2004 年,学校与建设银行浙江分行、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5 个金融机构签订协议,开始探索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直至2007 年,有12 家金融企业和学校签订了订单,金融、会计、计算机等多个专业的订单班数量达到28 个,订单班级学生数超过1000 人,订单人才培养成为学校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订单人才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订单人才培养数量急剧增加,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矛盾逐步暴露。第一,由于订单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既不能由各个系部单独管理,又不能由金融系统一管理,学生管理敲响“警报”;第二,订单班的教学计划要根据行业的要求随时进行动态调整,由于行业兼职教师的特殊性,教学、师资管理上出现不统一的现象;第三,订单班学生涉及各个系部,在学生党建、奖学金评定等方面增加了系部之间协调统一的难度;第四,订单班需要随时和金融企业进行日常教学、顶岗实习等工作的协商与安排,各系部或者学校对此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此,学校独立设置了二级学院——银领学院,把原来由系部或专业组织实施的分散的订单班集中起来,开展“集成化”的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银领学院实行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务委员会主任由学院主要领导担任,院务委员会成员由各家金融机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组成。银领学院下设职业技能教研室、职业礼仪教研室、职业素质教研室和银行业务教研室。每个班级由学校班主任和行业班主任双重管理。

校企合作的生命力从顶层设计开始

《职业》:学校银领学院成立7 年,期间与订单单位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形成了非常良性的“生态链”。请问银领学院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什么能够保持这么强大的生命力?

王祝华:银领学院能够顺利实施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学校完善、创新的顶层设计。学校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开始,所有专业统一按照“三年分层培养”的思路。一年级“金院学子”突出学业规划,强调懂做人、夯基础,采用校本课程普及基础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树立金融概念(以学校统一规划指导为主);二年级“系部校友”突出职业方向、职业定位,强调精专业,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以系部和专业群为主);三年级“行业学徒”,突出实践能力,强调会做事,进入订单班的学生脱离原班级,遵照订单模块培养(以银领学院和行业企业合作为主)。

学校在4 月份召开院务委员会,邀请银行、证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面对面座谈,收集企业招聘计划,并于4 月底在校内公布。大二第二学期,学生采用填报志愿的方式递交申请,并在当年5 月参加企业组织的预选、笔试、面试。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和订单单位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进入订单班的学生将正式纳入订单企业的员工管理系统,因而在这最后一年的订单模块培养过程中,“全程化”融入企业行业的师资、课程。订单班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和订单单位的需求共同制定并组织实施,大三第一学期课程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行业业务骨干共同授课,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基础课教学,企业业务骨干负责专业课程和企业业务流程教学,教学空间延伸到金融机构,形成一种“大课堂”教学模式。大三第二学期则输送学生到订单单位一线岗位,从事具体的银行工作,每一位学生都由企业师傅进行一对一的业务指导。一般情况下,学生和师傅共用一个工号进行工作,学生在师傅指导一段时间以后可以拥有独立工号,实现由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身份转换。

职业化教育助学生向“职业银领”转型

《职业》:以培育优质银领为目标,银领学院是如何打造“职业化”的素质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完成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王祝华:职业素质教育是职教的根本所在,也是永恒命题。银领学院依托开放式的订单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吸收行业员工培训和管理的经验,主动引入优秀的订单单位企业文化,有效地整合行业资源,并集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全院层面推广“职业化教育,员工化管理”。

一是日常规范扭转旧观念。很多学生的技能训练不能落实到位,真正的根源首先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其次才是方式方法的问题。银领学院通过订单班开学典礼、每周两天礼仪早训等日常规范,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认知企业,形成岗位思维。在礼仪早训中,不仅重视外在形象的塑造,更强调对人、对岗位、对职业的尊重,强调内在素养的提升。

二是主题活动养成好品格。我们认为分数是高职学生和本科类学生差异的表面现象,而个人品格的差异才是深层原因。银领学院积极构建学生实践活动平台,形成“ 我的职业?我的梦想”主题演讲比赛、“规划精彩人生,打造锦绣前程”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激活正能量,实现新跨越”微博展示、“学习? 交流? 感悟? 超越”校友日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塑造团队精神”运动会、“提升职业素质,展示企业文化,展现银领风采”文艺比赛、“强化服务礼仪,展示职业形象”金融职业礼仪大赛等八大类精品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主题中练就“职业人”风范。

三是企业文化嵌入全过程。银领学院以订单班为单位,把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员工守则、行业标准等纳入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体验式的职业熏陶,并通过统一着职业装、挂工号牌等形式,营造职业氛围,最终实现从行为操作层面为主的规范,到思想素养层面内化为主的培养,再转化到上岗前的职业行为、职业习惯等外显层面的表现。

此外,银领学院借助学生职业素质量化考核和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扣分淘汰制。凡是银领学院的学生,入学就能得到100 分的素质积分,如果学生有违规现象将进行扣分,重复违反将双倍扣分,最终为零分的学生将会被“退”出银领学院,回到原专业学习。

记者手记

一个向改革要活力的范本

订单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路径。2008 年3 月,把订单培养化零为整,创建银领学院的改革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拉开序幕,这意味着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订单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立。

虽然确立了“以订单培养为始点,以开放办学为特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载体,以双师团队为依托,以优质银领为目标”的总体运行理念,但是改革之后如何通过对订单学生大规模、集中性管理,在高职学历教育和岗前培训零对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零距离、学生毕业与上岗零过渡方面寻求突破,依然充满未知。

7 年的时间过去了,事实给出了最佳答案。落实“三年分层管理”人才培养制度后,银领学院开始发挥订单培养集中管理、规模发展的优势。作为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银领学院从人才订单升级为“文化订单”,除了企业文化进校,助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成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常态,培养高质量的对口金融人才之外,还发挥了辐射引领的示范效用。

低年级学生以银领学院订单班选拔的标准要求自己,以银领学院学生高素质、高技能水平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实现了全校校风校貌的大提升。

同时,银领学院积极应对市场“风云变幻”,在就业形势严峻、金融企业用人门槛持续提升的宏观背景下,依托行业,借力校友。一方面横向拓宽订单单位类型,向社区银行、村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伸出橄榄枝;另一方面则纵向深化岗位,实现从单一柜员培养到客户经理、客服(后台支持)等多岗位群的转变,最终打造了订单单位、订单岗位的多元化平台,增强了银领学院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力和竞争力。

如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第一个典范。从2008 年至今,先后有200 余所国内高职院校专程学习该模式。银领学院订单人才培养被知名职业教育专家马树超研究员称为“实现了教学与培训紧密结合,缩短了教学和就业岗位的距离。银领学院的价值在于能够将企业的用人竞争前移,形成订单培养系统,在校企合作上形成‘赶集’效应,具有制度化意义,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订单融资篇6

转变传统的抵押担保信贷模式

抵押担保是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发放贷款的基本条件,而绝大多数乡镇实体经济技术装备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符合条件的有效抵押资产,缺少有资质的企业提供担保,这些都成为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对此,宜宾市金融机构将传统的过度倚重固定资产抵押转变为推行动产质押,以满足更多的县域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一是仓储质押贷款。仓储质押贷款是金融机构和出质人、保管人签订合作协议,以保管人填发给出质人的存货仓单质押,为借款人办理短期银行信贷业务。金融机构制订完善的操作流程,为粮棉油收储企业及农产品加工大户提供便捷融资渠道。二是林权质押贷款。该产品主要是用企业和自然人所拥有的林权进行抵押贷款,通过与林业部门合作,分别签订林权抵押贷款合作协议书,探索发放林权抵押贷款的路径。三是土地和水域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该贷款主要是以农户的土地或水域承包经营权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解决农村种养殖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贷款需求。

矿产资源采矿权抵押

贷款的实践

2009年,宜宾市珙县人民政府颁布了《珙县煤矿企业银行融资管理试行办法》。办法规定,煤矿企业可以用已购买的矿产资源采矿权作抵押,向地方国土管理部门进行矿产资源采矿权备案登记,同时由银行、企业和政府煤炭税费统一征收办公室签订三方贷款回收协议。办法规定自贷款发放次日起,委托政府统征办对该企业所有出关煤按每吨30元收取还贷准备金,每月按协议规定由政府统征办将收取的还贷准备金划入贷款银行,按照对煤炭企业专门制订的“整贷零还”的方式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当年该县共有18家煤矿企业获得贷款12210万元,长期困扰该县煤炭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18家获得贷款支持的煤炭企业2009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7%。

以旅游景区收费权质押贷款

作为国家著名的宜宾蜀南竹海旅游风景区,近年来由于游客接待量不断增加,使得建设大型停车场、改造旅游设施、开发旅游新景区等项目贷款的需求逐年增加。为解决旅游景区开发、改造融资难问题,当地金融机构以风景区收费权质押保证,由市财政局对景区收费权质押出具相关保证资料,先后向风景区旅游管理局发放贷款7900多万元,彻底解决了该风景旅游区融资难的问题。旅游景区已经成为许多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这一转变促进了旅游景区各类设施的不断完善,有效地拉动了地方旅游产业发展。

以“联保+包干”方式分散

贷款风险

农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是各地面临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资金不足越发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的瓶颈。近年来,宜宾市筠连县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采取多元担保、贷款包干、风险分散的“联保+包干”方式,向该县具有地方特色产业经济的茶叶、水果、蔬菜等农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放贷款219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难问题。该县“联保+包干”的基本模式为:年初由多家金融机构对特色产业经济正式实行分片对口包干,多家农村专业合作社实行联合担保;对农村合作社中小规模种植的农户,由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予以解决;对资金需求相对较大的农户,由农业银行发放“惠农卡”贷款予以解决;对能够组成“联保体”的农户,由邮政储蓄银行发放农户联保贷款予以支持,同时由乡镇领导个人提供保证;对合作社的大额资金需求,通过“乡镇财政提供专项担保资金+财政贴息+乡镇主要领导个人保证”担保方式开展信贷支持。初步形成了立体合作、分层落实的信贷合作新模式,解决了农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问题。

创新订单型农业担保贷款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综合贷款模式是金融机构向订单型龙头企业和订单农户提供的,用于解决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原材料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资金需求的一种综合性信贷产品。该模式将农业产业化企业、基地农户和金融机构三方,通过订单合同、担保合同和借款合同三种契约载体联结在一起。与传统订单农业不同的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的订单农业合同意向书除明确双方承担买卖购销义务外,还增加了“龙头企业以订单合同为基础,为农户从事订单合同生产而与当地金融机构发生的借贷关系提供信用担保”的内容,形成三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发展机制。

订单融资篇7

要组成部分。在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要素相比线下模式发生了很大变

化,因此对风险的管理不容忽视。文章主要运用理论研究和对比研究等方法,对线上供应链金融

的模式演进与风险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虽然线上供应链金融在协同运作和服务效率

上有很大提升,但是针对网商的特性和线上化的特点,其风险发生了诸多变化,银行面临的风险

整体有所增加。据此,从严格准入条件、明晰权责界定、提高操作水平、加强监控预警、完善补偿机

制等五个方面对银行的风险管控提出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B2B;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演进;风险要素提取;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4)01-0013-10

一、引言

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中国建设银行于2012年6月正式上线“善融

商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被称为国内银行业搭建并运营电商平台的首次尝试。“善融商务”依托建行

品牌及庞大的客户群体、完善的资金结算体系、优惠的入驻政策与全国性的分支机构支持等诸多优势,吸

引了大量商户,淘宝、天猫的不少优质商户也纷纷主动加盟,不到一年,商户数已超3万,成交额接近90亿

元。截止2013年7月底,“善融商务企业商城”累计发放贷款客户数70家,累计发放贷款金额3.42亿元。

实际上,在自营电商平台“善融商务”上线之前,建设银行已与阿里巴巴、金银岛、敦煌网等多家第三

方B2B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提供“网络联保贷款”、“网络/电子仓单融资”、“网络/电子订单融资’’等服务,

且业务模式已趋于成熟。以“电子仓单融资”和“电子订单融资”为主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将银行、

第三方B2B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等多方系统对接,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效协同,为广大线

上中小企业客户带来融资便利。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线上供应链融资为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现状,促进经

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将围绕基于第三方B2B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其运

作机理与模式演进路径,探究线上供应链金融相比于传统供应链金融在特征和风险要素等方面发生的变

化,以期为理论及业界提供参考。

二、研究依据与问题描述

(一)研究依据

1.现实依据。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eom)资料显示,截止2012年底,阿里巴巴的注册

用户数量达到8000万,企业商铺1030万个,付费会员近100万。另外,慧聪网、敦煌网、金银岛等B2B网站的

注册用户也快速增加,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网络平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交易选择。相比于线

下的中小企业,基于B2B平台的中小企业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规模更小,财务不规范现象更严重;多为

纯贸易型企业,通过中间买卖获得贸易差价,资金需求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效性强”的特征。这些特点

进一步增加了线上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难度。探索便捷高效、风险可控的融资模式,改善B2B中小企业贸

易融资现状,促进B2B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已经逐步成为政府、金融机构、第三方B2B电子商务

企业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2012年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鼓励中小企业应用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在线销售、采购等活动,提高生产经营和流通效率,并在专栏2中列举了发展中

小企业电子商务的诸多措施,其中包括: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品牌化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商务、

融资担保、仓储物流等服务。同年6月,建设银行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善融商务”正式上线,作为国内商

业银行试水电商的领军者,建行的这一举动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前,建设银行已与多家第三方

B2B电子商务企业合

作,提供“网络联保贷

款”、“网络/电子仓单

融资”、“网络/电子订

单融资”等服务,具体

情况如表1所示。由此可

见,发展基于第三方

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

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已是

大势所趋,必将被越来

越多的商业银行借鉴。

2.理论依据。国外文献对基于B2B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早。Cronin(1997)很早在《互联网

上的银行和金融服务》一书中就谈到,随着科技发展和电子技术的成熟,电子商务将成为金融服务的一个

重要领域。在概括全球领先电商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Cronin总结了基于Web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的

关键问题及面临的挑战。Kaplan(2000)提出E-hub(电子中心)的概念,并在供应链聚合模型中介绍了电

子中心可为买卖双方提供融资服务。Heng(2001)认为电子商务有潜力影响银行和金融系统,并介绍了

电子商务与金融系统在三方面存在互动关系。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互动则为:电子商务给银行提供了一个

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机会,并说明了电子商务融资的可能性。Corning(2001)提出B2B电子商务交易

为开展即时融资创造了条件,B2B交易参与方应与金融服务机构结成联盟,发展速成授信、融资及纠纷处

理等服务。Basu(2012)探讨了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指出通过预付融资订货可有效解决物流的滞后性,并

建立了随机动态规划模型对融资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但学者提出的符合国情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操作模式和

发展思路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李明锐(2007)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指出第三方平台背景

下的供应链融资是解决该问题的较好渠道。张强(2007)最早提出将电子商务和仓单质押相结合的融资

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动因、运营和收益做了初步探讨。吴樯(2011)在分析基于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网商

融资服务难点的基础上,提出在现有环境下支持网商融资服务应加强综合配套机制建设。吴晓光

(2011)指出网络融资业务是网络金融创新的典型实例,并分析了商业银行网络融资业务的主要模式、积

极意义和发展思路,并对业务的潜在风险和控制做了简要说明。李卫娇(2011)对基于B2B的供应链金

融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将供应链融资模式应用到B2B电子商务中,可以有效地提升融资业务利益相关者

的综合经济效益,并且有效地降低融资风险。何娟(2012)对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云仓”的运作模式进

行了初探,其中,“云平台”的典型应用即为现货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文章提出的“云仓”融资模式与电子

仓单融资稍有差异,增加了“云市场”、“云撮合”等元素。陶强(2012)对基于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

的物流金融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利用模糊评价法对该业务中银行的风险进行了

综合评价。

综上,国内对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集中于模式

探讨、作用分析等基础层面,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较少。尤其是在从线下到线上的发展过程中,供应链金融服

务的模式演进、风险演变方面缺乏研究,本文将重点从这两个研究的薄弱点人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动态

比较,从模式演进、风险演变过程中提取风险要素,得出风险控制措施,使分析结果更细致、更具指导性。

(二)问题描述

线上化、跨界搭建电商将是未来一个时间段内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发展方向,对相应模式和风险管控的

研究也是时代的迫切要求。依托现实与理论依据,本文将分四部分重点讨论以下问题:一、什么是线上供应

链金融,它有哪些分类,由传统线下供应链融资的演进路径是怎样的。二、基于第三方B2B的线上供应链

金融有哪几种主要的融资模式,每个操作环节中银行面临的风险要素是什么,这些风险要素哪些是与传统

线下融资类同的,哪些是线上所派生出的新风险。三、基于第三方B2B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相比传统线下供

应链金融的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风险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四、针对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特征和风险变化,从

银行视角来看,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和防范风险。

三、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划分与模式演进

(一)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划分

线上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业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实体产业之间,通过信息化协同合作的供应链金融

的新趋势和高级阶段,包含电子商务交易、在线支付、交易融资和物流管理等多个环节,是复杂性金融创新

产品。它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结合业界实践

情况,本文对线上供应链金融进行了划分,如图1所

示。首先,根据业务中是否结合B2B电商,可将“线

上供应链金融”分为“基于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

融”和“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的电子化/线上化”;根据

B2B平台是否自营,可再将“基于B2B平台的线上供

应链金融”划分为“基于自营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

金融”(如建行的善融商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和

“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如建行

与第三方B2B平台合作推出的e单通、e贷通等)。

当然,“基于自营/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还可根据银行是否介入贸易过程,划分为“封

闭式”和“开放式”两类。其中,“封闭式”电子商务融资指银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企业实现

系统对接,使银行可以介入到B2B平台上企业间贸易的关键环节。银行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情

况实施监视和控制,在提高融资效率的同时,提高风险控制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开放式”电子商务融

资指银行不介入企业的贸易过程,也没有“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等参与方,如阿里贷款主推的“网络联

保贷款”模式。本文的研究以“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封闭式”融资为主。

(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演进

基于第三方B2B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一般包括:银行、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B2B中小企业、

物流企业和核心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基于其掌握的中小企业的交易信息、供应链信息,及对交易产

品市场风险的预测能力,为银行提供风险管控的新手段。线上供应链金融将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信用作为

其金融信用的补充,从而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主体授信的考察,并通过信息化管理和网络信息披露等方

式控制贷款风险,缓解了B2B电子商务平台会员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运作机理如图2所示。线上供

应链金融的模式由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演进而来,模式演进示意图如图3。

四、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要素提取

(一)电子仓单融资模式及风险要素提取

1.电子仓单融资模式业务流程分析。电子仓单融资指借款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贸易的

企业)持商业银行认可的专业仓储公司出具的电子仓单进行质押,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的信贷业务。电子

仓单融资业务能够有效解决借款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临时性资金周转需求。其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

主要流程包括:①借款企业在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平台上进行在线报名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交所需授信材

料;②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实施在线授信;③借款企业在线提交货物入库申请,并将货物送达指定仓库;④

借款企业在线选择货物种类、数量,生成电子仓单,提出质押申请;⑤物流企业审核电子仓单,进行电子签

章后发送给银行;⑥借款企业登陆银行融资平台提出贷款支用申请;⑦商业银行发放贷款;⑧借款企业取

得还款资金后,进行在线还款,申请质押货物解押;⑨商业银行将货物解押指令传送给物流企业;⑩借款企

业凭借电子提货单和提货密码在物流企业仓库提取货物。

电子仓单融资模式的几点说明。一、借款企业需为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的注册会员。第三方电子商务

企业与商业银行共享平台数据信息,为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的授信提供参考。二、在目前的业界操作中,商

业银行对借款企业的授信多未实现完全意义的在线授信,仍需让借款企业提供主体授信所需要的各种证

明材料。三、在实际操作中,电子仓单的审核、传递可以由物流企业完成、第三方电子商务平成或两者

合作完成。四、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对借款企业发放贷款的额度一般不超过质押仓单所对应货物市场估价

的70%,并将贷款放入专用账户进行监管。

2.电子仓单融资模式风险要素提取。通过对电子仓单融资模式的操作流程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及业界

实践,对该模式的风险要素进行了提取,结果如表2所示。

其他风险要素提取:

监控故障、人员失误等因素导致风险预警的滞后和缺失;网络系统安全风险;业务人员素质、能力风险;质押物价格波动风

险:借款企业经营风险和产业风险。

(二)电子订单融资模式及风险要素提取

1.电子订单融资模式业务流程分析。B2B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赊销现象,通

过对信誉较好的企业(一般为核心企业)的订单实施授信,可以为其买方或卖方提供融资。电子订单融资

指借款企业凭借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确认的电子订单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的信贷业务。电子订单融资业

务可以解决上游供应商企业开展生产性活动的资金短缺问题,也可以缓解下游分销商企业临时性购货的

资金压力,实现“上游——贷款生产”、“下游——贷款买货”。

上游:“贷款生产”模式的操作流程如图5所示。主要流程包括:①借款企业在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平

台上进行在线报名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交所需授信材料;②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实施在线授信;③买卖双

方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生成电子订单;④双方在电子订单上进行电子签章,电子订单经第三方电子商

务企业传送给银行;⑤银行为借款企业发放贷款;⑥借款企业取得资金后,及时安排生产,按合同约定期限

交货于买方;⑦买方支付货款给借款企业(卖方);⑧借款企业用货款偿还贷款本息。

下游:“贷款买货”模式的操作流程如图6所示。主要流程包括:①借款企业在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平

台上进行在线报名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交所需授信材料;②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实施在线授信;③买卖双

方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生成电子订单;④双方在电子订单上签章,电子订单经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传

送给银行;⑤卖方按约定订单合同给买方发货;⑥银行代替买家支付货款;⑦贷款企业按合同约定日期支

付银行贷款本息。

电子仓单融资模式的几点说明。一、在操作中,“先款后货”还是“先货后款”由各方协商确定,上面操

作流程中以“先货后款”为例。二、在操作中,银行为了降低操作风险,往往结合“电子仓单模式”,对融资过

程中的物流加以控制。即,卖方不直接给借款企业发货,而是发货至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生成电子仓单

背书转让给银行。此外,为了降低质押货物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银行往往事先要求借款企业缴纳一定额

度的保证金。三、上游的“贷款生产”模式,一般买方为信用水平较高的供应链核心企业,确保对融资方生

产货物的如期采购。在实际操作中,银行还应采用合同条款严格约束融资方行为和界定违约责任及补偿

措施。

2.电子订单融资模式风险要素提取。通过对电子订单融资模式的操作流程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及业界

实践,对该模式的风险要素进行了提取,结果如表3、表4所示。

其他风险要素提取:

供应链的整体授信风险,如:对核心企业实地走访的缺失等;监控故障、人员失误等因素导致风险预警的滞后和缺失;网络

系统安全风险;业务人员素质、能力风险;借款企业经营风险和产业风险。

五、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的特征比较与风险演变

(一)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的特征比较

线上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弥补了线下供应链金融在对融资企业授信方面的不足,把企业的电子商务信

用合理转化为金融信用,为更多中小型网络贸易的企业提供了融资机会。线上供应链金融全程电子化的特

性进一步提高了融资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为银行实施监控和预警创造了新条件,也给中小企业带来更

高的客户价值。从多方面对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的特征做对比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二)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演变

根据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的演进路径,对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演变进行了分析。

1.仓单/存货质押融资一电子仓单融资。减少的风险:①信用风险:电子仓单融资采用线上授信,将

“电子信用”作为“金融信用”的补充,双重授信有利于降低授信风险;②操作风险:电子仓单融资整个过程

在线操作,大大提高了融资效率,也有利于银行实现及时化、规范化管理及对融资企业的监控和风险预警;

③市场风险:线上融资企业涉及行业较多,可一定程度上分散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电子商务平台也可有效

增加质押物的处置渠道。

增加的风险:①信用风险:线上企业地域分散度高,给银行的实地走访带来很大障碍。相比线下企业,

线上融资企业规模小,融资频率高、额度小,供应链稳定性程度低,违约风险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参与方更

加复杂,银行不仅面临融资企业的道德风险,还面临物流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的道德风险;②操作风

险:电子化操作对银行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加上“快速融资、高频融资”的特点,人员的操作

风险增加。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银行多方系统互通,增加了网络安全风险。此外,电子仓单属权

力质押,银行对货物实际控制力减弱,电子仓单、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的技术和法律风险也应高度重视;③

市场风险:电子仓单融资中质押物更加复杂多样,对“质押物价格风险的防范”以及“质物处置能力”都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线上融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交易不稳定等特点,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面

临的市场风险较大。

2.应收/预付账款融资一电子订单融资。减少的风险:一、电子订单卖方融资。同电子仓单融资的信用

风险、操作风险的变化。二、电子订单买方融资。同电子仓单融资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的变化。

增加的风险:一、电子订单卖方融资。①同电子仓单融资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变化;②还增加了以

下主要风险:存在买卖双方进行虚假交易,利用虚假订单骗取变相融资的风险;贷款时间发生在买卖双方

发生货物交易之前,银行难以对物流、资金流进行控制,也面临借款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

素,所以风险相对较大,银行需采取充分的合同条款进行权责界定。二、电子订单买方融资;①同电子仓单

融资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的变化;②还增加了以下主要风险:存在买卖双方进行虚假交易,利

用虚假订单骗取变相融资,并与物流企业进行联合欺诈的风险;监管不利带来的风险。电子商务平台上的

企业具有地域分散性的特点,交易双方往往处于异地,银行对质押物出入库、质押物审查等操作的监管难

度较大,很大程度上只能完全认可并依赖于物流企业。此外,此业务中银行需要和不同地区的诸多物流仓

储企业合作,给银行的走访、监管带来很大挑战。

六、结论与建议

线上化与跨界搭建电商作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前沿领域,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依据现实与理论

研究,对线上供应链金融进行划分,并分析了其模式演进路径,发现电子仓单融资由传统的存货/仓单质押

融资发展而来,电子订单上游卖方融资和下游买方融资分别由传统的应收、预付账款融资发展而来。通过

对电子仓单和电子订单两种主要的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流程分析,提取了每个操作环节中银行所面

临的风险要素,并与传统线下供应链融资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虽然线上供应链金融在协同运作和服务效

率上有很大提升,但是针对网商的特性和线上化的特点,其风险发生了诸多变化,银行面临的风险整体有

所增加,但不能一概而论,主要取决于银行对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控水平。因此,针对线上供应链金融

业务,银行应转变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线上的特点和优势,把“以数据为核心的管理”放

在突出位置,探索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新手段,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线上中小企业。根据本文对基于

B2B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要素提取和风险演变分析,从银行监管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1.严格准入条件。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企业良莠不齐,银行应在控制贷款总量的前提下,通

过贷款企业电子信用水平、交易频度和额度、所在供应链稳定性和整体实力等指标综合考量和评价企业的

信用等级,对达到准入条件的企业实施贷款操作。另外,电子仓单质押业务中,还应将贷款企业所提供的质

押物属性纳入考量体系,一般优先选择标准化、易变现的大宗商品,也可适当放宽信用水平等级较高的贷

款企业的质押物种类范畴。

2.明晰权责界定。线上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较多,操作流程复杂且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责任方不

明确则容易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电子订单上游供应商融资中,在货物生产、在途运输、仓储保管等

环节中一旦发生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延时交货或货物损失,极易影响银行贷款的按期回收。因此,银行应

全面考虑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权责界定不清的事项,并通过合同条款加以澄清和约束。

3.提高操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操作水平,防范操作风险。线上供应链金融实现全程电子化,对业务人员

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应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技术培训、业务能力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业务

人员的操作水平,并通过健全内部制度、完善业务流程、设置操作权限等手段进一步规范操作,提高效率。

此外,银行应不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同时政府部门应根据金融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网络银行、电子签

名等方面的立法且尽快出台其他配套的法规、条例,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切实保

障银行及相关参与方的利益。

4.加强监控预警。在贷后管理中,银行应将重点放在风险的监控预警上。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参

与方较多,银行既要对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进行监控,防止联合欺诈或变相融资的发生,也要对

贷款企业经营状况、行业发展态势及质押物价格变动进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企业本身或市场变化带来的

风险,这些都对银行的监管水平提出很大挑战。因此,银行在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应主动寻求与第三方

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的合作,通过设计合理的契约,在共赢的基础上,共享各方信息,实现更高效、更专

业的贷后监控,对网络平台上的投机者和违规者及时发现、披露或清退,以此来减少和降低银行的精力投

入和管理成本。

5.完善补偿机制。贷款利率的设定是银行风险补偿的最直接手段。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

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意味着商业银行拥有更大的自主定价权。重要的

是,银行应探索合理有效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贷款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和方法,完善定价管理体系,提高

定价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担保机构分散银行风险。在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应发挥

订单融资篇8

资金不足是很多企业,尤其是国内中小企业都面临的难题,供应链金融的提出正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供应链金融是以特大型核心客户为依托,银行通过对特大型核心客户的责任捆绑,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有效注入其上下游配套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一种模式。

近年来,学者在金融与企业运作管理的交叉研究中,对供应链金融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1-3] 。对于企业生产订货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许多是基于报童模型进行拓展的 [4-5]。国内学者对供应链金融下供应链企业的采购风险和决策[6-7],企业定价订货模型[8-9]以及存货质押贷款[10]也有相应的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供应链金融中的经销商链式融资,即核心企业为了扶持经销商发展,用自身授信额度为下游经销商提供融资支持,融资定向用于支持核心企业自身货物的销售的方式。在汽车、钢铁、家电等行业经常采取经销商制,因此经销商链式融资多用于这些行业,如一汽大众,首钢股份、格力电器。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以经销商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求解经销商的最优订货策略。

二、问题描述、参数符号与模型假设

例如一家汽车核心制造商和其一家汽车经销商,汽车经销商想向汽车核心制造企业购得1000万货款的汽车进行销售,可是自有资金只有300万,那么经销商将在汽车核心制造企业的协助下向银行申请见或回购担保下的经销商融资,其业务流程如下:

1银行、核心企业与经销商签订协议,核心企业承诺: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对经销商未卖出的汽车进行回购,经销商的货款汇入经销商在银行指定账户,经销商授权银行可以扣划销售回款归还银行融资;2经销商将不低于30%的货款付给核心企业;3银行为核心企业核定授信额度,为经销商核定银行承兑汇票额度;4核心企业为经销商交纳开票保证金(一般为票面金额的30%),银行为经销商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并将银行承兑汇票直接交给核心企业;5核心企业收到银行承兑汇票以后向经销商发货,并将该批量汽车的合格证交银行管理;6经销商卖车将销售回款转入银行保证金账户,向银行赎取合格证,实现销售;7.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前,经销商完成销售,银行确定资金回笼,解付银行承兑汇票;若经销商未完成销售,由核心企业回购剩余车辆后,解付银行承兑汇票。

根据上述流程,我们分别对经销商建立利润函数,以经销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经销商自有资金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订货决策,是否向银行提出贷款请求。根据自有资金的数额,经销商将有以下三种决策:P1:不申请银行贷款;P2: 申请银行贷款且在信用期内完成销售; P3: 申请银行贷款,但信用期前未完成销售,由核心企业回购。

订单融资篇9

温州市经信委“进万企解难题”专项行动调研摸底结果公布,认为温州企业春节后运行总体状况良好同时,也指出在受调查的2000多家企业中,“45%表示资金趋紧,60%以上表示生产成本上升,62%表示用工有缺口,企业对市场的判断是下半年预期要好于上半年。”

温州市经信委企业处处长黄寿君证实,调研显示温州企业普遍反映存在五大问题:用工成本上升过快;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企业发展空间难以改善;电力资源紧张;转型升级步伐放慢。受访企业大多表示,由于受到各类要素的制约,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求生存,而不是转型发展。

“目前一些温州中小企业承受的压力,甚至超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

多家温州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公司、房产中介以及专家学者,认为上半年企业状况并不乐观。与2008年“订单下降、融资宽松”,去年“订稳、融资困难”相比,目前温州多数中小企业遇到的则是“订单下降、融资更难”,“如果说去年企业活得很艰难,那今年简直是煎熬。”

订单下降成本上升

在温州中国鞋都二期厂区,一位值班保安说,厂区里来往工人比去年又少了一些;一位卖早餐的摊主说,吃的人少了,生意比去年还要差。也就在这个厂区,温州奥得利鞋业有限公司算是一家中型制鞋企业,去年产值2000余万元,主要生产女士长筒靴,产品主要销往西欧国家。

温州奥得利鞋业有限公司合作人朱建秋说,去年3月份,她的那些欧洲客户几乎全部下单,4月份就可以开工满负荷生产。然而今年不同,受天气因素、欧元下跌影响,她的十几个欧洲客户现在只有两个客户下单,最大单子仅为28万欧元。为此,她的企业现在只招收了100多位员工,离负荷生产500余人差距甚大。

“变数明显增多”,朱建秋说,预计4月份订单才有定数,据欧洲客户普遍反映,今年订单肯定要比去年少。她说,在温州中国鞋都二期厂区,除少数企业生产还比较忙外,多数企业存在订单下降压力,产品积压也在进一步上升。

朱建秋说,前三月欧洲客户产品销售比往年差,企业销售款回笼也比往年延后,同时因担心企业主跑路,材料供应商普遍缩短收款时间,这使得生产企业在资金流上遭受“两头挤压”。为保证生产,企业需准备更多资金,在当前融资难环境下,压力自然比去年大得多。

“成本还在继续上升。”朱建秋说,除订单下降外,企业成本至少上升10%,利润降至历年来新低。去年她的两层厂房租金为132万元/年,今年该厂房租金上涨至147万元;普工工资从去年1800元~1900元/月,上涨至今年2000元~2100元/月;材料及物流成本支出增加10%以上。

“一些企业对我说,今年压力比去年还要大。”温州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一力教授说,目前温州诸多传统产业档次低、科技含量低、利润空间小,支柱产业服装、鞋革平均利润率为3%多点。

在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温州眼镜企业接班人说,他的企业产品主要为内销,目前也存在成本上升、订单减少,他正计划将主打产品由金属眼镜,调整为树胶、塑料材质眼镜,“订单好些,成本可以下降,调整生产思路不是为了转型升级,而是怎样活下来。”

一直以来温州商贸遍及全球各地,出口是拉动温州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然而,在欧美消费市场依旧疲软下,温州产品出口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温州海关数据统计,2012年2月温州外贸出口5.14亿美元,同比减少30.87%,环比减少72.05%。其中,欧美两大主要出口市场降速明显,对欧盟贸易额为1.5亿美元,同比减少44.35%;对美国贸易额为0.89亿美元,同比减少12.29%。

目前,鞋革、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支撑温州产业的主要力量。

2月份,温州出口值前五位的商品为鞋靴、服装、通断保护电路装置、眼镜及阀门等。其中,出口鞋靴1.09亿美元,同比减少40.17%;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0.47亿美元,同比减少47.86%;出口通断保护电路装置0.31亿美元,同比减少24.44%;出口眼镜0.26亿美元,同比减少51.13%;出口阀门0.19亿美元,同比减少27.51%。

朱建秋说,目前温州有品牌、上规模的企业,订单还比较多,受金融危机影响不是很大。然而,“像我们这种中型企业,生存比较难了,小微企业那就更难了。我们也希望小型企业消失后,那些订单能转到我们这些中型企业来。”

融资压力未降反增

事实上,支撑温州中小企业的两条融资渠道——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今年均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的主人、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说,在去年民间借贷危机发生后,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民间借贷信用体系几近崩溃。“之前,温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与活跃的民间借贷有极大关系,形成互补关系。”

前几年,温州民间借贷月利率普遍在3分左右。如此高额收益,使得众多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民间资金等纷纷涉足民间借贷,甚至挪用银行贷款高息放贷,形成“全民放贷”的疯狂场面。据不完全统计,当地温州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典当行、寄售行、旧货调剂行等中介机构2500多家。

“50%企业主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90%银行贷款挪为其他用途。”一位温州担保融资公司主要负责人说,前几年很多温州企业或个人,用厂房或住房作抵押,最大限度从银行贷款,再用来高息借贷或炒房。“企业主跑路后,这些企业或个人损失惨重,如今又面临一年期银行还贷高峰。”

于是,他们为自己的疯狂付出了代价。

据了解,2011年,温州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12000多件,收案标的额113多亿元。研究表明,12000多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涉及企业、企业主、企业主家庭成员的案件占一半左右。

尽管,在去年“非常时期”,温州金融机构纷纷表态,将增加贷款扶持中小企业。然而,在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等因素影响下,温州银行业贷款也在大幅下降。

一份来自温州银监局的材料显示,2月末,温州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高达112.4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比去年6月末最低时的0.37%大幅上涨了370.27%。

与此同时,2月末,温州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增长13%,增幅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其中1~2月新增贷款75.31亿元,同比少增94.4亿元。特别是2月份,受严格信贷管制及贷存比限制等因素影响,新增贷款仅28.75亿元,较上月减少17.84亿元,收紧64.4%。

在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共振”下,今年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压力更是雪上加霜。

订单融资篇10

[关键词]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争议 进展 IAS FASB

2007年至2009年之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使金融市场遭受了巨大损失,也使全球两大会计准则体系――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遭受了各界质疑,并引发了持续数年的会计准则大修订。回顾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其所作出的应对和妥协,有利于我们加深理解近年来两大会计准则体系中金融工具等准则的重大修订内容及准则的未来发展。

一、金融危机使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压力骤增

2007年夏天,美国次级贷款的持续违约触发了全球金融系统的大规模崩盘,同时导致市场流动性和贷款有效性的显著降低。这场金融危机的开始,是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承受各方政治压力的开端。

2007年10月,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要求金融稳定论坛对导致金融混乱的原因和弱点进行分析。2008年4月,金融稳定论坛了题为“增强市场和机构弹性”的报告,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1)加速改进资产负债表表外工具的会计处理和披露准则,并联合其他准则制定机构完成国际趋同;(2)改进其他准则,以更完善地披露有关估值的方法和估值的不确定性;(3)改善在市场不再活跃的情况下,对金融工具进行估值的相关指引,并需要成立一个专家咨询组。

2008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了专家咨询组,该咨询组由来自财务报表的编报和使用方、监管方和审计师组成。该咨询组在2008年6月至8月间召开了多次会议,并制定了《当市场不再是活跃的情况下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并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教育指引的形式正式。金融危机也使其他准则制定机构开始讨论和研究,在市场不再活跃时对公允价值的披露。

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艰难前行

金融危机在2008年持续恶化,并在当年第三季度达到顶峰。9月中旬,在雷曼兄弟破产的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了对金融危机的应对文件,认为会计处理并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而且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妥善履行了程序,以达到金融稳定论坛前述报告的目标。为加强市场参与者对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信心,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加速了研究改进金融工具终止确认、合并报表和公允价值计量等会计处理的相关项目。

2008年9月3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联合了一份新闻稿,旨在为市场不再活跃时如何确定公允价值提供指引,并使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0月10日修订了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相关规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随即作出应对,并在当年10月2日、3日及14日的新闻稿中声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仍然是一致的,这些改进是对现行要求的澄清,而不是修改。

为使主体免于报告因市场价值大幅下降造成的损失,包括在异常变动的2008年第三季度,国际社会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修订《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以允许先前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能够改为以摊余成本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10月3日迅速回应,强调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允许在极少情况下进行类似重分类,表明其也将考虑进行类似修订。

来自各方(特别是欧盟)的压力,意味着采取此类修订将无法避免。2008年10月4日,在欧洲八国首脑会议上的一项决议中提出,欧洲金融机构将因相关会计处理原则而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欧洲金融机构也应当可以同样采用金融工具的重分类处理。如果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当月末不修订其准则,欧盟将以法律形式代替其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修订。

2008年10月9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受托人发表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支持意见,同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跳过其正常决议程序,在第三季度立即允许重分类的决议。于是,2008年10月13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了《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允许对特定金融工具进行重分类。该修订在两天后即被采用,使欧洲近百家公司免于报告2008年内发生的共计280亿欧元的损失。

2008年10月16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宣布成立金融危机咨询组,它由全球监管部门、企业、审计师、投资者及其他报表使用者组成。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向双方理事会提供建议以修订其会计准则。

2008年10月21日,欧洲共同体组织了一次欧洲利益相关者会议,讨论是否需要进一步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应对金融危机。10月27日,该组织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致信要求:“尽快(当月末之前)有关非流通市场适用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引。”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教育指引的形式回应该要求:可以对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工具进行重分类;同时,澄清了“债务抵押凭证组合”是否包含在嵌入衍生工具中。

实务中,一般不需要进行上述澄清,因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非常明确,嵌入衍生工具应当与其他工具单独区分。由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似乎只要求在很少情况下对嵌入衍生工具进行单独区分,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担心此类澄清实际上是想要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其他修订。比如,修订可供出售债券的减值方法,以使其减值变动采用与被分类为贷款和应收款、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相同的方法,以及使分类为可供出售权益工具的减值损失可以转回。但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并没有对这些要求作出回应,而是在其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的修订项目中对这些问题作了考虑。

在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对于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政府机构和媒体保持了不寻常的高度一致。各组织不断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密切合作,以减少双方差异。在美国,财务报告准则被认为对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负有责任。他们认为,金融机构持有的投资价值遭受了不适当的贬值,即由于非活跃、非流通或无理性市场导致的贬值,使投资的价值并未反映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此外,财务报告和资本市场监管规定相互作用,使银行的财务状况承受了更大压力。

2008年10月,获准的美国救市措施促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研究制定“市场决定价格会计”。2008年12月3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了其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1)承认公允价值会计未在2008年间发生的银行倒闭中起到应有作用。对于倒闭银行,过度报告了公允价值损失,但是,报告这些损失并不是导致银行倒闭的原因。(2)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复核。公允价值计量不应被废除但需要改进,特别是对于非活跃市场中的投资。(3)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应当重新进行评价。

2009年3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议,对非流通或非活跃市场中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进行重大修订,同时也提议对确定减值的方法进行修订。这些修订在当年4月9日最终形成,修订与初始提议相比已经有了重大修改。9月24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得出结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保持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致,即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指引更多的是澄清,而不是改变。

三、金融工具系列会计准则即将完成

2009年4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承诺,将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紧迫和综合性的复核(成向阳,2004)。该复核计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结果将取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的相应部分。这三个阶段是:(1)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2)摊余成本和减值。(3)套期会计。此外,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还将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的其他部分进行测试修订。

(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200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了包含第一阶段内容的征求意见稿,并于2009年11月了正式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它只规范了金融资产的分类。2010年10月,该准则被扩充到金融负债的分类。新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更加注重“原则导向”,而不是“规则导向”,从而要求会计、审计人员具有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应用指引。2011年12月,理事会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的生效日期,从2013年1月1日推迟到2015年1月1日,并允许提前采用。

2011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决定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进行有限的修订,主要考虑先前内容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与“保险合同修订项目”的相互影响,以及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之间的主要差异。2012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了征求意见稿:《分类和计量》,它将引入一类新的债务工具,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至此,债务工具将被分类为三种计量模式:摊余成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2013年5月和6月,双方理事会讨论了对该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并预计于2014年第二季度修订后的正式准则。

(二)摊余成本和减值

2009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建议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预期(不仅是已发生)的损失为基础来确定减值。2011年1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联合了一项增补文件《金融工具:减值》,双方理事会开始制定新的减值模型。2013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了修改后的征求意见稿,制定了更加“直观”的减值模型,并对预期的信用损失进行更加及时的确认。理事会预计于2014年第二季度修订后的正式准则。

(三)套期会计

2008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讨论稿《减少金融工具报告的复杂性》,包括了简化套期会计处理的提议。2010年12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了一项征求意见稿《套期会计》,它提议实质性简化一般套期会计处理。2012年9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重新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最终,《套期会计》的修订于2013年11月正式完成,并了修订后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它彻底取代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中“规则导向”的套期会计,比如,删除了判断套期有效性时“80%~125%”的硬性规定,更关注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该经济关系所产生的信用风险。

(四)宏观套期会计

宏观套期会计,原本属于《套期会计》修订阶段的一部分。2012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将其单独分离出来。它将关注金融机构净利率差的套期工具,并可能制定新的会计处理理论,以反映宏观套期工具的风险管理活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预计于2014年第一季度宏观套期会计的讨论稿。

(五)其他修订项目

2009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了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金融工具:披露》的修订,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金融稳定论坛的回应,目的是改善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第二部分,是回应流动性风险相关的披露要求不够明确、难以适用及无法提供有用信息的质疑,目的是改进此类披露的有用性。当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征求意见稿:《终止确认》,它提议修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关于金融工具终止确认的规定。但是,理事会最终决定,不对终止确认进行更多修改,转而改善披露要求,以反映金融资产的转移。修订后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已于2010年10月正式。

为回应金融稳定论坛,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决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消进行修订。双方理事会原计划统一其抵消条件,并于2011年1月了征求意见稿:《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消》。但是,双方最终决定保留其现行模型中的主要特征,转而引入共同的披露要求。之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1年12月了额外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并增加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的应用指引,阐明了抵消条件中双方准则不一致的地方。

为回应金融稳定论坛关于资产负债表外风险的建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1年5月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1号――合营安排》《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2号――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三项新准则,以及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一一联营和合营中的投资》《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单独财务报表》。其中,《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修订了主体是否纳入合并的判断依据,建立了适用于所有主体的单一控制模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1号》,修改了合营安排的分类,更加关注于合营安排产生的权利和义务,而不是其法律形式,它还解决了合营安排报告存在的矛盾,采用单一的会计处理,即权益法,删除了原先的比例合并法。当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还同时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建立了一套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引。

四、金融工具会计变革任重道远

金融危机对金融工具会计最深远的影响,是阻碍了其基本理论――“完全公允价值会计模型”的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