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管理十篇

时间:2023-04-09 03:39:44

订单管理

订单管理篇1

出新品是厂家优化商品结构和利润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几乎每天都有新产品推出,但是,新品在卖场的存活率较低却是事实。这其中除了有产品自身和厂家新品推广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导致新品低存活率的因素往往被大家所忽视。那就是厂方没有对新品实施有效的订单管理。就目前看来,大多数中小供应商对新品订单的管理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等待卖场下单―接受卖场订单―送货。正是这种过于被动的状态,导致了新品订单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也间接导致了卖场对新品缺乏信心,而卖场方面对新品的信心也会直接影响新品在卖场的陈列位及资源配置,最终影响新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力,这是一个连锁反应的过程。其中一个环节发生问题,便会直接影响下一个环节执行的质量。那么,供应商要关注新品订单管理的哪些细节呢?

1.主动出击,通过有效的促销和新品推广活动来拉动新品销量的提升。

订单不能光靠等,厂家应积极向卖场提出新老品促销方案,以此来督促卖场下订单。许多厂家在推出一款新品时,没有大力推动,新品上市后悄无声息,不但创造不了好的销售业绩,还会大大减低卖场对厂家和产品的信心。从某种角度上看,新品就像是一个新出生的婴儿,对新生儿就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那种“只愁生,不愁长”的育儿方式早已过时。要想让新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花精力和成本,为新品打造一个良好的销售环境。

因此,厂家如果能够适时出台一系列的促销方案,加大新品推广力度,(比如提供年度促销计划、季度促销计划、月度促销计划及每周特价等)促使卖场对新品下订单,卖场自然会加大对上市新品关注度。新品订单的数量和频率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理清新老品关系,确保新老品的共同增长。

许多新品之所以在卖场得不到重视,甚至受到冷遇。从根本上说,影响卖场方面下订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新老品的关系问题。由于许多厂家没有在上新品时和卖场方面理清这个问题,在新品上市后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来提升新品的销量,却影响了老品的正常销售,甚至出现新品抢夺老品终端资源和消费群的现象。这也是导致卖场对厂家上新品持怀疑态度的一方面原因。因此,厂家在上新品前,一定要把新老品的关系问题考虑清楚,在采取相应的市场举措时,同时兼顾新老品的健康成长,切不可盲目采取推新品,而忽略老品销售,甚至导致新品上市后,老品销售出现明显下滑的局面。因此,厂家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消除卖场的顾虑:

理清新老品关系,替换还是并存?

产品功能的划分

价格的区隔

促销人员的说辞

3.做好新品订单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通常说来,不同卖场在下单流程上会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外资KA卖场,由于其采购是集中采购,在新品下单上往往是由卖场的总部直接给厂家总部下单,各区域分卖场并不具备下新品订单的权限。而有些内资卖场,由于实行的是门店采购,往往是由其门店自行下单。无论是统一由卖场总部下单,还是由门店下单,厂商在接到新品订单后,都应按以下步骤进行订单的维护工作:

1)立即将订单备案,并及时下发至相应的各分公司。

2)各分公司在收到订单后,应立即将订单复印备案。在对订单备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将同一超市其下属各分店的订单,实行单独备档。

将不同卖场的订单应区别开来,分别建立文件夹存档。

所有的订单应按年月日的顺序进行存档。

对所有订单应定期进行整理。

3)对订单进行细节管理;

定期对各卖场、分店的订单数进行汇总统计。 定期对各卖场、分店的订单数和订货金额进行排行。

通过统计和排行找出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之。 通过统计和排行找出优势及优秀者,将经验汇总树立榜样、并予以奖励。

订单管理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方法 订单法 资金循环核算

对于按订单生产的企业来说,订单就是核心就是号令,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都要以订单为依据进行,才能使管理更简便有效。

一、以订单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各部门的分工

工业企业资金循环中核心环节是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方法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方法。如果企业采用以以产品订单为成本对象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并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方法,则财务管理上应用以订单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现以黑龙江省A地板厂为例谈以订单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的应用。地板厂是按订单生产的出口企业,只有每批订单产生的极少量副品(质检后不符合订单要求)才内销,工厂财务管理采用以订单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A工厂销售部签定合同后,在合同上按客户分别编订单号,昊林-0001#订单、昊林-0002#订单、罗式-0003#订单………。销售部将编有订单号的合同分别下发给财务部、仓储部、供应部、生产部各一份,财务部按订单号筹集资金及组织成本计算、生产部按订单要求下发生产任务单组织生产、仓储部按订单备料。订单号为全厂唯一的号令。

二、 以订单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在资金循环中的应用

1. 以订单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在资金筹集环节的应用

财务部接到订单后按订单预算筹措材料、人工、其他管理性支出所需资金,一定保证账户留有订单所需最低限额的资金。按订单进行筹资管理资金的储备量是非常低的,能够使企业资金利用最有效。同时编制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销售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利润预算。

2. 以订单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在采购环节的应用

仓储部接到订单后按订单预算材料用量的110%扣除现有库存后上报采购数量、规格、等级等,供应部接到仓储部的采购申请单后按要求在指定的时间采购到所需材料,仓储部按订单要求将所采购材料验收入库。

3. 以订单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在生产环节的应用

⑴生产车间按订单领用材料

生产计划部按订单下发生产任务单,生产车间持生产任务单到仓储部领料,填写领料单,标明订单号、数量、规格、等级等,仓储部按对应订单号的合同要求发料。将全部领料单按订单编号汇总起来就是该订单的直接材料成本。A地板厂材料按订单量的110%投料,多余10%的投料用于生产各工序的损耗,以保证订单产成品入库的数量。

⑵车间按订单汇算人工费

每日工段长填写工票子上报统计,工票上标每个工人的工时、工作内容、订单号、工资额,统计人员核实后签字上报人事部。将工票子按订单汇总工资额,就是相应订单的成本计算的直接人工部分。

⑶按订单进行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制造费用发生时单独归集起来。月末按实际直接人工工时在各订单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的制造费用为订单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⑷车间在制品按订单在各工序之间的流转

车间在制品在经过第一道工序时上转序卡,转序卡上填名订单号如昊林00020#订单、按日期编号2010年6月1日第一垛10060101并加盖第一工序印章,经过各道工序时加盖对应工序印章,如果经过某工序有损耗数量改变,在最后一垛垛卡数量数字后减损耗数并盖工序印章。完成全部工序打包入库时将垛卡取下放在入库单后面作为办理入库数量的依据。

⑸成本计算按订单法

按每个订单号设置一个成本计算单,日常将上述领料单、工票人工工资额、工时等数据填到成本计算表中,只有订单全部完成入库后方进行成本汇算并进行账务处理,即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它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但与会计期间并不一致。会计期间末没有在制品存货,因而不存在本期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问题。会计核算时生产成本与库存商品账分别按订单设置明细账进行相应账务处理。

4.以订单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在销售环节的应用

按订单发货时将存在商品科目下对应订单位的成本全额转出到主营业务成本中,与主营业务收入对比计算此订单的盈亏。同时对于各订单产生的附品在销售时只记收入账,不再结转成本,算入对应订单的利润中。

三、以订单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于普通企业而言,可能存在供应源的风险、小批量供应造成较高的运输或配送物流成本。 另处当周围某些与之相关的因素突然发生变化时,以订单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便会在短期突然增长的市场需求难以应付,比如完不成定单。

订单管理篇3

常贺① CHANG He;刘维才② LIU Wei-cai;李怀校② LI Huai-xiao

(①大庆师范学院,大庆 163712;②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扎兰屯 162650)

摘要: 订单班是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企业需求的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共赢的纽带和结晶,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建立行之有效的订单班管理体系,对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满足学生成才预期,顺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 订单班;管理体系;应用技术型人才;校企合作;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228-02

基金项目: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Y1320)。

作者简介:徐长君(196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现工作于大庆师范学院,硕士,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学教学与就业指导工作。

0 引言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高校针对用人企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与用人企业共同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相互合作,利用校企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在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企业就业的一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订单班培养方式既解决了高校缺少学生实习实践场所和设备的困难,也解决了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问题,达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目标。

大庆师范学院于2011年开始与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订单班,经过三年多的联合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后续订单班的办学提供了借鉴,为深化订单班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证明订单班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订单班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实施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之一,订单班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整个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质量。

1 订单班组建管理

订单班组建是完成订单班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我们采取的是“双方合作,三方选择”的方式来组建订单班。就是高校选择优质企业;企业选择高校、选择学生;学生选择企业,自愿参加订单班的组建方式。高校所选择的合作企业,必须是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科研能力强和合作愿望强的企业。特别是新建的成长性企业,具有持续提供产学研合作教学,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空间较大的企业。高校组织宣讲会,介绍企业,学生根据企业宣传和网络信息查询,自愿申请参加订单班。企业对申请参加订单班的学生进行面试考核,符合企业人才需求,面试合格的学生组成虚拟订单班开展相关活动。

2 订单班目标管理

订单班确定的目标是以教育方针为基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机制,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的,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实现学业与就业融通、专业与产业贴合、教研与科研共促、育人与用人双赢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达到“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发展强”的企业要求。订单班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熟练掌握生物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岗位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3 订单班师资队伍管理

订单班师资队伍构建应以高校师资为主体,以企业高中级技术人员为辅助。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兼职教师队伍是校企合作、工学合作的要求,也是校企双赢的体现[3-4]。采取“引、转、请、送、合”方式是构建订单班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引”即引进人才,将具有企业工作实践经验的的高级技术人员引进高校,充实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转”即将高校现有在编教师,转换专业,派出学习提高,以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请”即请进来。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进行企业生产技术讲座,使专业教师对企业发酵技术工艺业的发展脉络和现状有清晰的理解,应用能力得以加强。

“送”即选送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去挂职锻炼,丰富经验,使专业教师对发酵工艺、发酵设备、检测技术等实践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使培养的订单班学生不论在知识水平还是在技能水平方面都能符合订单企业的用人需求。

“合”即校企联合。邀请企业专家与高校专业教师联合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了解企业应用的生物发酵技术对专业理论课程的要求和本专业实践操作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达到教师学到只有在实践生产过程中才能掌握的实践要领的目的。

这样建立起来的专兼职教学团队,是能胜任订单班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4 订单班的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指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措施,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是围绕教学活动展开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4.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更要充分考虑订单企业的需求。通过调研——协商—确定—执行的方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保证其可行性[5]。

调研是指进行就业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调研。协商就是组织教育管理者、专业教师、企业高中级技术人员共同探讨订单学员的岗位技术标准和培养措施。确定就是依据培养目标和企业及学生的需求,共同制定适合学生、高校、企业三方满意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培养人才,以学生能胜任企业岗位为目标,协同一致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有效避免了虽有“定单”、却培养不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的尴尬。所培养的毕业生做到了企业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挣得多、发展好。

4.2 课程设置管理

订单班课程要校企联合设置、合作开发,要在合作企业中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操作技术标准、岗位技能要求,归纳出岗位技能点和知识点,开发出课程的内容、考核的标准、实验实训的方法。只有这样开发出的课程和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课程设置要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要瞄准生物技术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要在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要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与即时就业的需要,以专业技术学习为基础,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学生的选择性来设置课程[6]。建立“平台+模块+企业文化传承”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环节和素质拓展环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能够满足订单班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人需要。平台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专业基础课是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模块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是奠定专业基础,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适应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

企业文化传承课程是实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课程。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企业文化的授课内容包括企业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就是企业员工亲身给学生上课。

4.3 订单班实践教学管理

订单班的实践教学管理由高校和订单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高校是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主要管理者。企业提供符合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环境场地、仪器设备、操作工艺、观摩对象、实践岗位和参与实践学生的管理等。学生结合课堂和校内的学习,将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运用、检验所学的各种相关知识,培养并形成实际岗位工作能力。校企合作建立顶岗实习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实践岗位的安排由校企协商,根据企业生产运行状况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实习场所、实践岗位。实践指导教师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承担。由企业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对订单班学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技能指导,学习岗位操作和技术标准及注意事项,意外突发事件的处理知识。校企双方协商,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给予顶岗实习学生相应的待遇。

5 订单班考核管理

订单班的考核工作由高校和企业合作进行,共同协商制定出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参照执行。校内实践教学考核以课程为单位,将考核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按照工作质量、工作态度、操作规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程度综合评定学习成绩。采取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项目考核,理论测试等评价方式。校外实习的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校企共同制定考核制度和考核细则,共同实施考核与评价。订单班考核除专业技能和岗位技术考核外,还包括职业道德、纪律规范、日常行为、团队精神等方面。考核结果作为订单班学员最终能否被企业录用的重要参考。

6 结论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能极大地调动了高校、企业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校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训基地与工作环境对接、专业教学与岗位标准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深化了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转型发转开拓了途径。完善校企合作订单班的管理体系,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满足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需要,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惠贞.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1):70-71.

[2]顾京.论产学研的深刻背景和重要支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

[3]陈传端,谢英星,周静.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3):34-35.

[4]余少英.订单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425-428.

订单管理篇4

订单培养教育模式是高职高校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有效培养、特色培养人才方式之一。目前我国多所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通过订单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这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美结合起来,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为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期间,学校有必要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建设发展。高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以促建订单培养模式的构建,为企业培养出不管是在酒店管理理论能力上,还是在酒店管理实际运用能力上都很优秀的学员,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酒店从业素质。为打造这样一支良好的教师团队,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要转变目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现状,采取转岗培训、专兼结合或挂职锻炼等手段加快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企业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学校间的练联系,与学校共同组建一支集综合素质强和校企协作程度深的师资团队。

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培养教育模式下教学团队的构建

(一)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为适应企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高职学校要坚持引进优秀教学人才和管理人才,打造一支与订单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团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第一,提升教学团队职称层次,为此需引进专业高职称人才为领头羊,解决年轻教师经验不足问题;第二,提升教学团队国际化水平,可聘请具有海外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外语口语教学;第三,提高教学团队教学实践能力,要转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聘请具有丰富的一线企业经验人才为兼职教师,教授学生酒店实操技能;第四,提升教学水平,巩固基础教学,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等高学历人才进行酒店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第五,加强学校教学与市场衔接的紧密性,邀请订单培养合作企业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加入学校教学团队,加深对酒店发展的认识;第六,完善教学团队的发展,定期聘请酒店管理专业权威人士开展讲座,弥补实际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二)培养“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开发“双讲师制”教学形式。具体方式是:第一,课程理论知识的教、授可由高职高校专任教师负责,而学生的实践指导和考核则由合作企业负责;第二,校企合作让专兼职教师教授同一门课程,但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场所可以由学校转换成企业内部;第三,由学校专任教师对学生讲解服务理论知识,而企业兼职教师则负责训练学生岗位实践操作流程;第四,当校企专兼职教师共同负责某次课程教学时,具体的课程章节内容由学校专任教师来讲解,而企业教师则和学生进行行业经验交流。高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要构建一支符合订单培养模式的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其一,提高教师业务和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定期选派一些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一线实践,累积其实践经验;其二,关于订单式培养的专业课程,高校可聘请合作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为兼职老师和高校专职教师共同编写教材、建设和改革课程,同时兼职教师还可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其三,有计划地安排各专业教师脱岗到酒店具体岗位就职,使其对合作企业用人特点有直观感受,明白订单式人才培养要求,为企业解决实际需求。

(三)委派专业教师到实地企业挂职锻炼

高职高校委派专业教师到合作酒店进行挂职锻炼,在谋合作共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高校专业教师以不转学校人事关系、不占酒店人事编制、不收酒店薪资报酬的形式在酒店接受职位锻炼,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如在基础岗位顶岗挂职锻炼,酒店某部门的某一线岗位的特定工作由高校专业教师以酒店员工身份来从事,其同样对酒店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亲身实践的挂职锻炼有助于专业教师直接获得各岗位的实际操作经验。对酒店行业具有一定了解,尤其是以后要教授酒店一线实操课程的专业教师更应接受基础岗位顶岗挂职锻炼。基础岗位顶岗挂职锻炼实际需要专业教师暂停学校教学任务,转岗到酒店接受为期半年左右的进修。使专业教师能够更专心的投入到实践当中去,为以后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提升整体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有利于高校在订单培养模式下,培养出酒店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结语

订单管理篇5

[关键词] Visual FoxPro语言 数据库 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Visual FoxPro的药品定单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从总体设计入手,充分利用数据库的技术,主要对系统的药品管理、客户管理和药品定单管理等几大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操作简便灵活,系统不仅设置了菜单快捷键,而且提供了与windows风格相同的工具栏,使用户在操作时方便快捷。

一、设计任务

本次设计的任务是通过调查、分析、编程、调试等过程来实现基于Visual FoxPro6.0的医药定单管理系统的设计。本系统包括信息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信息浏览模块三个大模块。具体功能模块要求:

第一,信息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三个基本功能:药品信息管理,客户信息管理,订单信息管理。需要使用的产品信息和客户信息必须首先通过产品信息管理和客户信息管理功能添加。

第二,用户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四项基本功能:添加用户,修改用户,删除用户,修改密码和用户登陆。

第三,信息浏览模块。该模块包括产品信息浏览和客户信息浏览。其中产品信息浏览包括产品信息浏览,产品信息查询和产品信息输出。客户信息浏览包括客户信息浏览,客户信息查询和客户信息输出。

二、技术背景

该系统是于Visual FoxPro设计与实现的,Visual FoxPro6.0是Microsoft公司1998年的可视化编成语言集成包Visual Stadio6.0中的一员.VisualFoxPro6.0是可运行于Windows95/98,WindowsNT平台的32位数据库开发系统,能充分发挥32位微机处理器的强大功能,是一种用于数据库结构设计和应用程序开发的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的微机数据库软件。它采用了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简化了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并提高了系统的模块性和紧凑性。Visual FoxPro 是目前微机上优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正如其名称中冠之的Visual一样,它采用了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大大简化了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并提高了系统的模块性和紧凑性。微机数据库系统以其开发成本低,简单易学,方便用户等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简单的医药订单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和其他的管理系统设计一样医药订单管理系统也从总体设计开始,为了符合软件的国际化标准和医院药品医疗的需要,实现了用户安全与权限认证,不同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的用户界面不同,操作员管理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有权限设置或修改。然后再进入各个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医药订单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信息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信息浏览模块三个大模块。这三大模块又有药品信息管理、客户管理、订单信息管理、客户信息浏览、产品信息浏览、用户权限管理的主要功能。这几个模块都实现了数据的增、删、改、查询和单据审核等功能。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这其中的信息管理模块里的药品信息管理和订单信息管理两个功能基于Visual FoxPro的设计与实现。

1.药品信息管理模块

管理订单中所使用的药品信息,可以浏览、增加、修改和删除产品信息。

*――声明本地变量,用来接收自定义属性值

Local BeModify,BeBrowse

BeModify=THISFORM.bModify

BeBrowse=THISFORM.bBrowse

*――控制表单中与数据绑定的控件的状态

THISFORM.txt编号.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品名.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单位.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单价.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类别.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产地.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说明.ReadOnly=.NOT. BeModify

*――控制表单中工具栏及其中按钮的状态

THISFORM.ProMoveRec.Enabled=.NOT. BeModify

THISFORM.ProAdminButton.CmdAdd.Enabled=.NOT. BeModify

THISFORM.ProAdminButton.CmdMod.Enabled=.NOT. BeModify

THISFORM.ProAdminButton.CmdDel.Enabled=.NOT. BeModify

THISFORM.ProAdminButton.CmdPri.Enabled=.NOT. BeModify

THISFORM.ProAdminButton.CmdExit.Enabled=.NOT. BeModify

*――控制表单“命令按钮工具栏”中“保存”与“取消”按钮状态

THISFORM.ProAdminButton.CmdSave.Enabled=BeBrowse

THISFORM.ProAdminButton.Cmdccl.Enabled=BeBrowse

2.订单信息管理

订单信息信息,可以浏览、增加、修改和删除订单信息,在增加订单时需要使用的产品信息和客户信息必须首先通过产品信息管理和客户信息管理功能添加。

*――声明本地变量存储属性值

Local BeModify,BeBrowse

BeModify=THISFORM.bModify

BeBrowse=THISFORM.bBrowse

*――控制中表单与数据绑定的控件的状态

THISFORM.txt订单编号.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产品编号.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产品数量.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客户编号.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邮编.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下单日期.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送货地址.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联系人.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联系电话.ReadOnly=.NOT. BeModify

THISFORM.txt备注.ReadOnly=.NOT. BeModify

*――控制表单中工具栏及其中按钮的状态

THISFORM.OrderMoveRec.Enabled=.NOT. BeModify

THISFORM.OrderAdminButton.CmdAdd.Enabled=.NOT. BeModify

THISFORM.OrderAdminButton.CmdMod.Enabled=.NOT. BeModify

THISFORM.OrderAdminButton.CmdDel.Enabled=.NOT. BeModify

THISFORM.OrderAdminButton.CmdPri.Enabled=.NOT. BeModify

THISFORM.OrderAdminButton.CmdExit.Enabled=.NOT. BeModify

THISFORM.OrderAdminButton.CmdSave.Enabled=BeBrowse

THISFORM.OrderAdminButton.Cmdccl.Enabled=BeBrowse

*――控制表单中选择按钮的状态

THISFORM.CmdDate.Visible=BeBrowse

THISFORM.CmdProduct.Visible=BeBrowse

THISFORM.CmdClient.Visible=BeBrowse

四、结论

该医药订单管理系统可以服务于医药单位,使原来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化。该系统整体设计思想先进,提供各方面完善的医药管理信息,用以计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医药管理全过程,从而从本质上提高了医药管理水平。从总的来说,该系统基本满足了用户在医院药品管理方面的需求,实现了医药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李大友主编: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2]孙春来 韩正清等:Visual FoxPro 6.0中文版编程基础与范例.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年1月

[3]陈 明: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年4月

订单管理篇6

然而,从实践过程来看,该模式却面临着深层的矛盾和问题。首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校企合作基础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总体上处在一种就业市场疲软的状况,几乎很少存在短线专业,人才的相对过剩是一个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对人才具有较大的挑选余地,因此,从企业角度出发去积极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开展“订单式”培养的热情不是很高。相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寻求“订单式”合作培养的积极性却很高。在合作双方积极性不对等的情况下要开展“订单式”培养,其难度很大。学校与企业的这种合作往往是在大量的搜寻过程中的一种“偶遇”,而且,连续性不高,因此,难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其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合作企业经营风险的约束。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市场扩张的能力就强,表现为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订单式”培养的人才也就不愁没有岗位,一旦企业经营处于一种萎缩状况,按“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就业就成为问题。因为高职学生的培养周期一般需要3年,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企业出现了经营风险而导致对人员需求的下降,则这种风险将直接转嫁到学生身上。由于“订单式”培养方案是按照企业的要求制定的,针对性较强,专业能力过窄,学生转岗的困难很大。第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学生就业双向选择的约束。企业与学校的协议一般是在学生开始专业学习之前就确定的,其中,关于对毕业生的接收是协议的重点内容。在专业学习之初,学生可能看好该企业,但是到了就业阶段,如果有些学生找到了自己更加理想的单位需要毁约,这将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相反,若经过3年的培养,部分学生难以达到该企业的要求,企业又不愿接受该生的就业,对学生又是一种更大的打击。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将会处于两难境地。诸如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订单式”培养的目标和效果。对此,必须探索合理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办法,建立该模式顺利运行的有效机制。

第一,建立对“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企业的调研论证机制,克服确立“订单”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市场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处处存在,学校在确立“订单式”培养项目时起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信息需求:一是学校对社会上具有合作愿望企业的整体市场情况需要了解;二是学校对具有合作愿望的企业本身情况需要了解。对这两个方面情况的调查论证不充分是导致“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系列问题的最初根源。因此,学校首先必须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建立具有合作愿望的企业信息库,尽量收集更多的企业合作信息,在对比分析中确立初步合作伙伴。同时,对于初步确定了的合作企业需要做详细深入的调查了解与可行性论证。这些调研论证工作应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展开:一是企业的发展潜力,其衡量标准应以其是否为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为主,围绕地方经济主导产业设立的企业往往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二是企业的经营能力和风险,其衡量标准主要是企业家才能,包括市场开拓能力、资金运作的决策能力和风险化解能力等;三是企业合作的主要动机和出发点,应选择真正具有人才培养需求愿望而不是急功近利、只求获取廉价劳动力的企业。

第二,建立培养对象的选拔和淘汰机制,实现动态管理。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对象的确定,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充分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这既是为满足合作企业的要求,也是为尊重学生及其家长的利益,从而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共赢”。单一从学校出发以整个专业或班级“全盘端”的做法,必然导致实施过程中的矛盾重重。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淘汰不具有适应性的学生,从而建立对学校、学生的逆向激励机制。根据调查,培养“订单”一经确立,往往存在个别学校、学生放松要求的现象,逆向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但同时也要求企业在整个过程中及时参与和动态监管,实现校企合作的紧密结合。

订单管理篇7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提升学校竞争力而积极探索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各高校主动应对“求职高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通过学校和企业联合设计、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实现人才的“订单式培养”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与传统教育体系在办学定位、课程知识结构和课程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培养目标是使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并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订单式”培养模式在国内外高校中早已有先例。在国外的部分高校中,校企合作早已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教育模式。国内著名高校南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开大学开启了我国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先河,诸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也做出了新的举措来加强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以后“订单式”人才培养做铺垫。

1.大理学院旅游管理本科生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理学院是滇西地区本科办学历史最长、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一所高等学校,现有16个校属教学学院,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45个,形成了法、教、文、理、医、管等学科专业的综合发展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大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校级点建设专业和特色专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定位清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相对完善,学生就业率高,且毕业后深受用单位欢迎,为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虽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针对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设置了各类型的实践环节,如模拟试验、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等,且部分用人单位已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但是现有的教学培养模式依然是传统的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大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2010)

从“订单式”培养的重要实现途径——校企合作来看,大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只是利用相关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开展实践教学,而实践教育只是以学校为主、合作企业被动参与来进行,属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

在传统的办学模式中,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按照现有的教学培养方案完成学业,毕业时学生虽已具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本素质,但是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以实践活动为先导的应用型专业,学生所学知识具备普遍性,但缺乏针对性,走上工作岗位还需进行新一轮的岗前培训、岗前考核,如能将这一系列的培训提前到学校完成,建立学校直接向用人单位输送人才的“直通车”模式;如能在现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与相关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合作,按照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培养“有用、实用、好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将是一种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办学模式。

2.大理学院旅游管理本科生“订单式”培养可行性研究

2.1研究背景

本次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发放为主要调查形式,涉及到旅游管理专业的校本科生就业观、“订单式”培养观的调查和用人单位对于这种人才模式的意向性调查。前者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2009、2010、2011三个年级六个班的同学展开,发放问卷250份,覆盖率达83%,回收有效问卷225份,有效率90%;后者主要针对大理州内的旅游企业,调查单位选取州内30家,省外5家,发放调查问卷35份,回收有效率达95%。此外还通过座谈等方式,对大理州旅游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选取州内旅行社10家,酒店15家,其他类型的旅游企事业单位3家。

2.2 大理学院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观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74%学生选择毕业直接就业,另外选择继续深造和自主创业的各占13%。有近半的同学“对所学专业在以后就业中是具有优势”持怀疑态度,而且对学校提供的专业课程能否满足目标岗位要求也不太确定。这在今后学校设置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值得关注,以减轻学生的焦虑。

在考虑就业时以自己的理想为主要目标(46.5%),同时兼顾社会环境因素(30%)和家庭经济条件(24.5%),他们在择业方面自身和外界因素都有较好的把握和权衡;有78%的同学认为专业和工作性质可以不一定对口,可见他们择业很具有灵活性。在考虑就业单位时,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工作稳定、收入较高的“铁铁碗”很是看好,但仍有一部分有胆识有创新的毕业生对民营企业这一类前景广阔能充分实现人生理想的行业情有独钟。

在就业地选择上,有53%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城市,有31%的选择了经济发达或东南沿海城市,特别注重企业是否能给予个人发展空间(73%),其次才是

薪酬高低。综合数据显示,大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有理想,有自己的追求,敢于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奋斗,且80%的在校本科生表示只要条件允许,今后愿意选择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就业。

订单管理篇8

[关健词] 收益管理 定价 能力分配 按订单生产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厂商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纷纷拿起价格武器来争夺客户。特别是在按订单生产型企业中,订单就是利润。围绕订单的争夺更为突出。对于企业来讲往往需要在提前接受订单和预留能力进行权衡, 在出现紧急订单的情况下, 若生产安排太紧无空闲能力, 到手的订单只好拱手送给竞争对手;若预留能力过多,生产能力吃不饱,又白白浪费。 因此有必要引进一种新的管理技术来平衡这种能力和需求间的矛盾。 收益管理是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 通过科学的时常需求预测和定价使企业现有资源配置最优化,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收益。 是目前国际上新型的科学管理方法。 比较适用处理这类能力和需求匹配问题。 收益管理是,上世纪80年代从北美航空业的订位与定价管理演化而来的, 也是美国航空业解除行业管制引发激烈竞争的产物。 在航空管理刚刚解除之初, 一些新兴的小航空公司开始以低廉的价格为乘客提供最基本的服务, 以期达到争夺市场的目的。 而一些大的航空公司为了与之竞争, 采用了收益管理的科学手段进行销售与定价管理, 他们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准确的划分, 采用多级折扣价格策略, 以更低的价格预售部分机票, 在保住原有客户的基础上将价格敏感型客户从采用低廉策略的小航空公司手中夺回来,采用收益管理的大型航空公司在 1992年北美的 “航空血战” 中不但保住了市场份额, 也是仅有的有钱可赚的航空公司。 而大部分采用低价竞争的小航空公司以破产而告终。

航空业的收益管理方法可以推广到有类似管理问题的其他行业。 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商有有限的但是容易过时、损失的服务能力。例如:客机上的座位,,酒店的客房, 剧院的座位, 远洋货轮的舱位,医疗设备,电力设施,电视广告,甚至铺满全国的光纤设备,。对于收益管理,一般讨论局限于服务业,而且国外研究领域也集中于航空业、酒店业、医疗服务业、对于按订单生产制造领域,比如需要比原先更短的交付时间或更高的交付可信度,都会使管理者意识到潜在的收益,引用收益管理的一些方法就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这些潜在的收益变成实实在在的利润。

收益管理理念

对于成功使用收益管理和行业特征经济学家们总结出几个共有的特点: 易逝性、 固定的服务能力、高成本改变能力、市场可以细分、产品或服务可以提前预订、随机需求,历史销售数据,可对未来进行预测。在按订单生产环境中,明显地也可以找出这些特点:具有随机需求特点的按订单生产型企业,往往存在着需求预测误差。因此迫切地需要寻找一种管理技术来平衡提供一定水平的客户满意度和超量需求引发的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1.易逝性

所有的服务都具有易逝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服务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它们不能通过存储来满足顾客在未来的需要。如果服务在一定时间内销售不出去,企业将永久性地损失了这笔潜在的收入。对于按顾价客特定规范的定制设备能力显而易见地具有易逝性特点 提前预订可以有效地安排生产计划并保证一定的收入。但是,未使用的设备能力就造成了潜在的利润流失,比如:对于按客户定制生产的运动服厂商,流行性饰品和季节性促销公司。

2.固定的生产(服务)能力

实践证明:收益管理最适合于具有固定的短期内无法改变生产能力至少不能以低成本获得一定的生产能力的情况。道理很明显,追加新的产品或服务能力需要较长时间或大量的投资,在按订单生产企业中,增加额外的生产能力需要的流程设计和资本投资的成本也是相当大的。公司投资者不得不考虑投入和产出。

3.高能力改变成本

生产能力相对改变成本直接影响固定能力的扩展度。如果扩展或外包能力的成本是非常小的,公司就可简单的通过改变生产能力来应对需求的波动。在极端情况下, 若能力扩展成本相对非常低,公司就可采用追逐战应对聚集需求, 对于很多按订单生产企业来讲, 相比较获得并保持额外的生产能力而言,调整生产和市场计划所花的成本要小。

4.存在细分的市场

需求可以进行分段且在各个细分的市场里价格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当然, 这种市场的划分和价格差异应该是客户所能理解和接受的, 若隔离的标准带有不公平或专断的倾向, 很有可能客户就拒绝接受这种价格歧视。 航空业采用一种有效的定价策略, 将愿意并且有能力支付高额票价的顾客与那些愿意以牺牲灵活性 如要提前订票 或不能改签或退票为代价换取低额票价的客户区分开来。 很显然, 他们采用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将客户分成商务旅行客户和一般客户并取得了成功。 同理, 按订单生产型企业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 客户需要加快订单的处理速度, 甚至改变订单处理的顺序, 具有较低的价格敏感度而提前进行订单申请的对价格敏感程度较高。在按订单生产运动服装的企业中, 强时间敏感度、 低价格敏感度的客户往往受特定的大型体育活动驱使, 要求制造公司进行特殊的订单处理。

5.产品可以提前出售、预售

收益管理的基础就是从现存的能力分配下结合市场、 财务和营运职能采取对订单的接受或拒绝机制来达到利润最大化,提前预订就可保证一定量的制造能力的分配并且可以进行中长期的预测。在收益管理系统中,在事先优化水平下对于价格打折的细分市场通过停止提前预订机制为临时达到并且有较高利润的订单预留能力。在这种事先打折接受一定的订单和对于后来为改变订单处理的顺序支付额外的费用之间的平衡是收益管理策略的一大创举, 比如有些陶制品按订单生产企业就能对每个月1号的迪斯尼礼物商店预留相应的生产能力而索取额外的费用。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 有必要在提前预定的等级客户设定一定的限制,从而保证在面临此种环境下的保留生产能力。

6.随机需求

需求的随机波动产生了有效的能力管理问题时,同样这些波动也产生了利润的机会。比如:制造响应时间的额外费用。 因此,对按订单生产公司,通过改变订单的响应度和交付可信度, 波动需求产生了应的价值。 一般认为, 随着需求变动度的增加,最优利润同时也增加。这是因为收益管理的目的就是捕获希望, 特别是在紧凑的生产计划, 加快定单处理速度而额外支付的客户。 由此,对于给定均值下需求分布方差越大,那么最优价格条件下厂商收回投资的速度就越快。

从上面讨论可以看出,适用于航空服务业的收益管理理论同样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制造业 特别是近来按订单生产企业售后服务中加入了更短的交付时间和更高的交付可信度内容。 一般认为,在他们运营战略中,改变订单响应度已成为重点强调的特色。

订单管理篇9

关键词: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一、连锁零售业发展与人才需求

在我国,连锁零售业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表现在连锁企业(集团)的逐年增加,而且表现在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额的快速增长。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2007年我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突破1万亿人民币大关,2008年增长18.4%,2009年增长13.5%达到1.36万亿元人民币;2009年“连锁百强”门店数年13.7万个,并保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中国零售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业内人士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比如人才短缺问题,特别是专业人才的短缺,这一问题将会长期影响甚至阻碍中国零售业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调查结果显示,从层次上看,基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者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从岗位需求上看,营运、采购、店长成为零售企业稀缺人才;从学历上看,大专及以上学历成为零售企业招聘人才的首选条件。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业人才现状是:整体数量及素质都不能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数量有限,加之零售企业快速扩张,人才更显紧缺,为此,业内高薪互挖人才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基于对整个连锁零售业人才现状的反思,一些有远见的连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建立有效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和实践,如加强企业内部培训体系的建立,甚至成立自己的培训学校或企业大学,注重人才的内部再生储备和输送。这些方法固然能发挥一定的效用,但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经营管理人才数量需求大、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高等问题。因此,加大与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特别是与高职院校合作,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实用型人才,成为解决难题的一种选择。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减少企业招聘成本,降低企业用人风险和人才流失率,而且可以提升学校就业率和学生就业质量,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应立足于连锁企业岗位及岗位群设置与能力要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编写、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形成完整科学的人才培养系统,以确保人才培养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一)以连锁企业岗位及岗位群设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紧密合作形成较为完整和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订单式”培养,首先要对连锁企业岗位及岗位群设置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和论证。以大卖场为例,其主要的岗位设置如表1所示;根据岗位任职要求定位人才知识结构要求、能力素质模型及专业技能要求,以收银课长为例,其知识、能力、技能要求如表2所示。根据连锁企业岗位设置与能力素质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应是:面向大型连锁企业培养具有与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掌握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采购、物流仓储与配送、连锁门店营运和管理、连锁门店营销与策划、顾客服务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连锁企业,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从事连锁经营与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表1 连锁企业岗位设置情况

表2 收银课长能力素质体系

(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它的执行过程即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双方在明确了岗位设置及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之后,应据此共同开发较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打破“学科体系”,体现“能力本为”。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必须体现连锁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由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往往为了保持所谓的学科完整性而设置了较多的“边缘”课程,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对原有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瘦身”。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配比等,都必须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订单”企业的实际需求科学安排。

2.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体现订单企业全程参与。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与非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企业是否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可以通过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计划执行来实现。企业之所以到学校“定制”专门人才,无非是为了实现储备人才“能用、好用、将来重用”的目的,将学生能力的形成、技能的培养放到在校学习阶段并力争实现毕业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所以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体现企业岗位需求、岗位能力要求、岗位工作过程。另外,为了保证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将企业员工培训课程如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等融入到教学计划中去,并与企业保持一致,以培养学生对订单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3.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保持动态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是和社会经济紧密联系、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就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课程体系设置必须突出“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这就要求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保持动态的调整,具体形式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根据订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或者定期召开人才培养研讨会,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直接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发挥校外行业和企业专家在专业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

4.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企业需要的中层及基层管理者,所以课程体系设置上面必须体现趋势性,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作为主线设置基础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做到“生存有技能,发展有潜力”。

(三)校企共同开发实用型教材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更加突出企业的需求和岗位的需求,而目前真正凸显高职高专特色的实用型教材比较缺乏,其主要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重复多且略显滞后,更不能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以适应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在“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双方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互相配合,共同开发实用型教材乃是当务之急。连锁企业岗位设置相对稳定、操作流程标准化程度高,这为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实用型教材提供了可能。教材的编写既要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又要贴近行业与企业的实际,既要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力求“精炼适用”。另外,实习实训教材也是校企共同开发的一个重点,与理论教材相互融合,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

(四)校企共同打造实习实训基地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定位为面向连锁服务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人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经验的积累,所以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是培养高技能经营管理人才的必要保障。为此,校企双方要努力做到发挥所长,优势互补,共同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良好的条件并组织好实践教学。

1.校企共同打造校内模拟实训室。校内实训室主要满足日常教学的岗位技能训练和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是门店的营运能力,主要包括商品陈列、门店布局、排面整理、收银服务、防损作业、促销实施等,这些能力模块非常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学校出场地、企业提供工具设备组建模拟卖场,并把企业相关的标准流程和操作规范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实践与理论教学并行,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根据专业实习实训体系要求并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阶段实习,如大一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让学生深入订单企业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工作环境等;大二可以安排课程实习甚至把有些课程直接安排在相关门店进行现场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连锁企业经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如盘点、新店开业、旺季促销等,每逢这些时节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项实习,这既可以解决企业临时用工短缺问题,又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接受锻炼,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

为保证订单人才培养的“成活率”和“成才率”,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的合作目标,校企双方必须加强互动,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一)“订单班”的组建须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控制质量。

在“订单班”组建之前,企业应做好相应的宣传准备,把企业文化、企业岗位设置、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绩效考核指标、晋升途径等实事求是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企业的基础上选择是否加入订单班,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另外,企业在选拔订单学生时,必须严格把好面试关,从“源头”上控制学生的质量,因为校企实施订单人才培养的定位是为企业培养中基层管理者而不是普通的员工,面试更多的是看重学生的某种潜质与可培养度。

(二)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校企双方应将优质师资进行有效整合,特别是加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骨干人才在实习实训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学校委派部分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办学培养和储备更多优质师资,以实现校企双方师资的最大化整合利用。

(三)共同制定人才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新的能力鉴定办法。

对学业成绩的考核认定可采用现实操作、软件操作、案例分析、口试、面试、撰写调研报告等方法。理论教学成绩由校内教师监控,但能力鉴定方法应征求订单企业的意见并努力做到与企业员工考评准则相一致;实习实训成绩由企业指导老师占主导,学校根据企业指导老师的评价意见最终确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同时实施“双证考核制”,即学生在取得校方的毕业证书后,也需要拿到企业颁发的实践成绩合格认证,这样才能具备进入企业的资格。

(四)实施“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培养期的跟进指导。

校企双方互派一名“班导师”,共同对学生进行人生方向的引导、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学业和业务知识的辅导。企业方所派人员应该是既对企业文化有深入了解,又熟谙教育规律之人士。将企业晨会、周例会等制度引入班级,将班级划分为若干经营管理班组,营造企业经营管理的氛围,对学生进行职业熏陶,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五)引入企业考核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奖学金”、“优先晋升”等方式激励在培养期间表现优秀的同学,进入企业后享受同等条件下高一级待遇并在今后的晋升中优先考虑;同时,对考核不合格的同学予以及时提醒,在培养期进行1―2次淘汰考核,实施 “末位淘汰制”,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

总之,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面向社会需求的开放式的教育模式。高等职业院校与本土连锁经营企业在“共谋发展,实现双赢”的原则下携手,实施“深度合作,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既能解决企业现时的人才“瓶颈”问题,又能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储备人才资源,同时,也必将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年鉴[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3.

[2]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年鉴[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3.

[3]袁玉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探析[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1-22.

[4]张倩.“校企双向介入”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探析[J].经济师,2008,(5):131.

订单管理篇10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 订单模式 新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严军(1971- ),女,湖北鄂州人,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湖北 武汉 43007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35-03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多个专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也是十大战略性支柱(新兴)产业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需求结构变化也愈加明显。我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省级教改试点,以与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九州通医药集团“订单联合”的校企合作为平台,按照学院“校企双融,岗证双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在调研基础上,与订单企业合作开发,确立了订单模式下“三标对接,能力进阶,多段分期”的物流管理新课程体系。

一、面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的原则

课程作为沟通个体与社会的桥梁,其结构来自外部世界。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对所有课程进行合理组织和编排而形成的结构序列。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着重培养的是职业能力,因此,其课程体系出发点是工作体系,学校通过分析工作体系结构,建构职业教育课程,将具体导向一般。既然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来自于职业能力结构,而职业能力结构又取决于专业面向岗位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取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因此,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原则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适岗能力、应岗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变岗能力。

另外,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在围绕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重构课程体系时要遵循一定的优化衔接、定向选取、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的原则。围绕职业岗位能力需求,选择与职业综合素质相关的,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为课程内容。在实现课程内容整体优化时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内在逻辑性,并能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

二、基于岗位分析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我院重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从社会需求入手的,要求按照合作企业岗位要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开设相关课程,再根据岗位任务的内在逻辑构建课程体系。为此,我们首先到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明确培养目标定位。2011年以来,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先后对武汉市城市圈主要物流企业进行了调研,完成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调研显示,2010年武汉市社会物流总额达11070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480亿元,物流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以上。武汉市许多物流服务行业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2010年,武汉市还被商务部批准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物流标准化、物流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并且,《湖北省服务业十二五规划》指出,物流产业比重未来将持续增加。

(二)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目标定位

根据调查结果,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各大企业专家从培养目标、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员工职业素质要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把脉问诊,最后确立了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湖北省及周边及经济发达地区。与此同时,目标在于服务商贸流通行业和生产企业内部物流部门;人才就业岗位群包括采购管理、运营管理、仓储管理、信息处理、物流营销、货运及单据处理等六大类岗位;具备仓储与配送运作能力、运输的组织与运输流程优化能力、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运作的能力、设计物流项目运作方案能力、国际物流操作能力等。

(三)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分析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上,行业专家和物流骨干教师一起,参照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对物流管理专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了14项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具体转化情况如表1所示:

三、“三标对接、能力进阶、多段分期”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确立

(一)物流管理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框架

新课程体系对物流管理专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参照物流管理职业资格标准,有效地将行业岗位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学校的课程标准对接融通,确定了学习领域,形成了对应课程。之后再依据物流职业能力结构的逻辑顺序,兼顾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学模式学时分配,对课程体系中各项目课程进行合理衔接与排序,形成了“三标对接、能力进阶、多段分期”课程体系(具体见框架图)。

(二)“三标对接”是面向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内容

我院推行的“校企双融、岗证双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展开的,采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模式,即把职业资格标准作为学历教育的内涵要求引入教学,把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的课程内容“嵌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将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融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还能达到职业资格要求,到企业后工作时适应性强,具有很好的适岗应岗能力。

另外,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在职业岗位群分析基础上,确定岗位能力要求,与订单企业合作。依据企业岗位标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学校的课程标准,形成专业技能标准。将行业岗位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学校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接,相互贯通,融合于整个课程体系的内容之中。

(三)以岗位职业能力构筑课程体系平台

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作为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岗位素质和能力。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工作流程和就业岗位趋向,通过对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发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合格的政治素质、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事业心、爱岗敬业、有高度的责任感等素质,与此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新技术与知识转移的能力、调查研究与组织协调能力、对突发问题能迅速有效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整体来说就是,具备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见137页表2)。

从学生的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来看,应依次培养学生通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内容层层递进,使学生专业技能、基本素养和岗位能力不断进阶。为此,我们将原来的课程进行了整合,按照“能力进阶”理念来构筑相应的课程平台,在学生能力培养的时间跨度上形成了“通用能力课程平台—职业基础能力课程平台—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平台—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平台”式的进阶平台课程体系。

(四)课程体系的教学组织模式

以紧密订单式培养为主线,物流管理专业制定了“学习分四期、校企三出入”的校企合作下教学组织模式,即“三出校门,三进行业,四入学习”。

第1、2学习期是通用能力和职业基础能力培养期。在学习通用能力课程和职业基础能力课程时,学生初步掌握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第1工作期:一出校门,贴近市场,到订单企业、合作企业进行专业体验和调研,掌握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明确能力目标,进行专业知识实践学习。第3学习期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期。根据物流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5门主要岗位核心能力课程; 第2工作期:二出校门,到合作企业开展岗位实践,到企业开展现场教学、生产实践,强化职业核心技能。第3工作期:三出校门,到订单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学生毕业前必须到订单企业、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创立预就业平台。第4学习期是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期。在初步掌握职业核心技能基础上,回炉学习物流递进岗位课程,并将订单企业课程纳入学习中,让学生进行预就业准备,掌握递进岗位能力。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配合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物流管理专业重构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订单合作模式为平台,以物流岗位标准和职业标准为内容的项目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结构的能力递进设计,能增强课程弹性,能对职业化课程进行柔性与优化。其突出特色在于:紧密结合订单校企合作模式,将教学过程和岗位实践融为一体,围绕岗位能力的需要构建课程体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施行“分段施教”,学习和工作轮换,为学生未来择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以岗位驱动课程教学,使教学过程针对性更强,目的也更明确。

四、“三标对接”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实施

(一)创新项目化课程内容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分析职业岗位,确立了“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5门职业核心岗位能力课程。在课程开发上,将行业岗位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学校课程标准,形成专业技能评价体系。课程内容设计上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行动领域,通过“逆向拉引法”,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组织教学,将教学内容按物流工作过程项目化,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二)运用分段交替式教学模式

为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相适应,突出岗位技能培养,学校在教学组织模式上需要进行创新。“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采购与供应管理实务”等课程在校内进行学训交替式教学;“配送管理实务”等课程在校外企业进行实境教学,教学与实习同步进行,专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教学。

(三)实习实训系统化设计

“多段分期”课程体系组织模式要求学校对物流实习实训进行系统化设计。利用校内物流仓储与配送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实施“1234”系统化实训体系教学。具体来说:“1”是以岗位任务和行业技能标准为层面,所有的实训项目、实训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必须遵循岗位和技能标准要求。“2”是指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路线,以职业技能为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综合素质来设置教学项目,在实习实训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是构建三个课堂轴心。第一课堂是指课程实训、项目设计、校内综合实训等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是通过培训考证、自主实践、技能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精神、创新能力、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第三课堂则是到企业现场教学、市场调研、产学合作教学、校外岗位实践等,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相关职业素养。“4”是围绕四个节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一是基础素质训练,包括职业道德、创造性思维、就业指导等;二是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包含口头能力、计算机操作技能等;三是专业技能训练,是从事某一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四是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是适岗的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专业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纪律观念等。

[参考文献]

[1]吕永壮.物流管理专业“三循环”工学交替模式下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协论坛,2010(1).

[2]盛鑫.产业转移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