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合同十篇

时间:2023-04-06 10:47:50

订单合同

订单合同篇1

甲方: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搞活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产品,依法保护订单农业双方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为城镇居民和对外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绿色农产品,经甲乙双方协商,签订本合同,以便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 标的、数量、价款及交(提)货时间 标的名称

品种

产地

商标

计量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交(提)货时间及数量

合计

合计人民币(大写):

(注:空格如不够用,可以另接)

第二条 质量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技术标准

1.甲方接受乙方提供_____________技术、标准。按乙方要求从事_____________后卖给乙方;

2.乙方应当向甲方提供优良_____________后,无偿进行实地技术指导,收购甲方农产品_____________不得拒收。

第四条 价款结算方式

双方实行现钱、现货的结算方式,乙方按第三条的质量标准等级_____________验收后当场结算,不得白条支付。

第五条 交货方式和地点:甲方可以主动送货到乙方所在地,乙方也可以主动到甲方住所直接收购,运费由甲、乙双方协商_____________执行。

第六条 不可抗力因素: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时,应尽快向对方通报事由,提供相应证明后,造成产品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的,可根据情况部分或全部免于承担违约责任,对产品的处理,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订单合同篇2

签约时间: ______

买受人(甲方): ______

出卖人(乙方): _____ 镇(街道) 村 户

经甲、乙双方经过协商一致,现就桑苗的种植和收购签订如下协议。

一、乙方种植桑苗的产品名称、品种、数量、交售时间。

产品 名称 品种 规格计量

单位订购数量其中:交售时间及数量

一、 质量标准、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收购价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收购地点、时间及方式。

1、收购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购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输工具及费用负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结算方式:经甲方验收合格后,货款结算办法按以下 项执行。

1、当场结清乙方货款,货款两清。

2、于 年 月 日前付清。

六、违约责任:

1、给付定金的数额、时间: ,给付定金的一方违约,无权要求退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违约,定金应当双倍返还。

2、乙方应当按本协议约定的数量(面积)进行种植并如数交售桑苗,乙方因非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客观因素而不履行合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按合同应交部份货款的 %偿付违约金。

3、甲方不按合同规定收购或无正当理由拒收的,应按未收或者拒收部份货款总值的 %向乙方偿付违约金。

七、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 种方式解决:

1、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

八、其他约定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须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订立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本合同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订单合同篇3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高职学院针对企业需求,与企业通过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培养目标,最后由企业按照协议约定接纳学生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过程,其内涵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企业不只是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负责接收毕业学生,而且要参与从培养方案的制订到实施全过程。其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涉及三方主体,即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主体在主观意愿上的一致性是达成合作培养的基础。再次,订单式人才模式培养的关键是实现人才规格的适销对路,其核心和最终目的是实现理想的就业,这也是衡量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基本标准。

二、当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法律关系理解和认识不够,导致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不规范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条的规定,合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订单式培养协议属于民事合同,因此所涉及的学校、企业、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横向法律关系的主体。但是目前很多订单培养协议往往只是由学院和企业双方签订,忽略了学生这一很重要的合同主体。这种订单培养协议不仅没有维护学生的利益,往往还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不规范

目前高职学院已经签订的订单协议很多都不规范,内容太过简单。一般仅仅就课程开设、教师互聘、学生实习等做出约定,甚至是原则性的约定,缺乏违约责任的承担和争议解决的方法等核心内容。一旦出现纠纷,就会出现解决问题的依据不足。

(三)有悖于合同法的公平原则

《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企业作为订单协议的法律关系主体本应该承担起相应的法律义务。但目前的现状却是学校承担更多的责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对等。协议往往向有利于企业方倾斜:有的企业把订单合作作为获得劳动力的一种手段;有的协议中只对学生的违约责任进行约定,却不提企业违约责任。(四)对法律效力认识不够导致违约现象频发由于学生对企业背景和岗位需求还不够了解,对就业考虑不成熟,加上法律意识淡薄致使就业时违约现象频发,违约率偏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用人。有的学院为了片面追求招生宣传效果,导致订单培养协议的内容空洞,法律约束力均不够;有的企业对法律后果估计不足,在正式录用前增加附加条件,结果往往引起法律纠纷。

三、针对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规范三方法律主体签订协议

根据《合同法》第3条的规定:“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订单培养协议是典型的民事合同,因此应由学院、企业、学生三方主体签订协议,包括校企订单培养协议、学校与学生的协议、企业与学生的协议,按照约定各自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二)规范订单培养协议的核心内容

根据《合同法》第12条的规定,订单培养协议应就校企双方承担的职责特别是有关的费用、劳动保护、违约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约定,因此其核心内容应该包括:(1)对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约定;(2)各方的权利、义务;(3)违约责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明确约定违约金、赔偿金等以及赔偿金的计算方法等。(4)争议解决的方法。这样有利于促使各方当事人自觉履行合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对学生加强契约精神的教育

学院要加强对学生的契约精神的教育,让学生清楚作为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地履行约定的义务,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因此学校应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协议的内容,教育其自觉履约,防止违约现象的发生。

(四)企业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

订单合同篇4

1、公司,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和子公司;

2、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

3、企业的分支机构;

4、个体工商户;

5、改制企业;

6、挂靠企业。

【法律依据】

订单合同篇5

虽说《买卖合同》是由买卖双方签署的,一般情况下中介公司并不参与,但您可别小看了前面的《委托购房合同》,随随便便就轻易下笔,因为在约定合法的情况下,如果您想违约,那订金可就退不回来了。

案例回放

单方毁约丢两万

商品房的订金纠纷很多,但房屋二级市场上为订金闹上法庭的却还真不多见,今年11月,海淀法院刚刚审结的一起纠纷案就非常具有典型性,我们赶紧搜集了相关情况,并讲给大家听,希望能给您提个醒。

10月份,杨先生在一家中介公司看中了一套石景山区的二手房,并与其签署了《委托购房合同》,之后向中介公司支付了2万元订金。在签署正式买卖合同之前,杨先生因个人原因又不想买约定的那套房子了,他称“与房主没有就购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所以不愿再购买合同中的房屋”,要求中介公司退还其缴纳的2万元订金。几经周折,中介公司最终不同意退款,于是杨先生把这家中介公司告上了海淀区人民法院。

但结果却令杨先生大失所望,法庭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并要求他负担案件受理费800余元。杨先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没有买房,但却拿不回订金,白白损失了2万多元。

合同内容很关键

此次的审判结果与合同的内容有很大关系,杨先生和中介公司签署的是《委托购房合同》,合同约定了房屋的具体位置、房屋的面积和出售价格十分明确。而且双方在合同中的共同声明中还约定“甲方(杨某)在签订协议后,因个人原因不能执行该协议,按违约处理,订金不予返还”,同时也约定,如因该中介公司的原因不能执行协议时,应退还杨某所交的订金。

而由此引发的控辩大战也相当激烈,原告认为中介公司无权进行房屋买卖,而只能进行房屋买卖的,所以签订的合同应属无效。但是中介公司的律师表示,依据合同法,在判断一份合同属于什么性质时必须以其内容为准,杨某和中介公司签署的《委托购房合同》实际上是杨某委托该公司购房的中介合同,且系真实意思的表达,因此合同有效,双方均应按合同履行各自的义务,单方违约了就要负违约责任。

海淀区法院审理后认为,双方签订的合同是真实意思的表达,同时也不违反有关法律的规定。杨某以自己与房主未就购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为由,不愿继续履行合同,但其并未向法院提交证据,所以败诉。

签约千万沉住气

记者了解到,签署了房屋买卖委托合同后又反悔的事时有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购买人心太急,没有考虑清楚就和中介公司签订了合同并缴纳了订金,等冷静下来一想又觉得房子不满意,因此要退订金;二是购房人在签订了合同之后又发现了更便宜的房子,或者是政策发生变化,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发生改变,不想再交易;三是购房人与房主联系上了,希望跳过中介公司私下交易节省中介费,所以借口对房子不满意要求退订金。

律师说法

订单合同篇6

[关键词] 劳务派遣劳动合同可行性

我国《劳动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在劳务派遣中,有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劳动者三方当事人,但从《劳动合同法》第58条可以看出,我国仅认为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仅规定派遣单位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笔者认为用工单位也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至少,对此法律未禁止。

一、理论上的可行性探讨――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原由

首先,劳动者被派遣到用工单位后,与用工单位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劳动,都受用工单位的监管与管理,都从其劳动创造的价值中分得一部分作为工资,其劳动都是用工单位业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用工单位的普通劳动者作为参照,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其间的劳动过程、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都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加以规范。

其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能弥补用工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空白。具体来说,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招聘之后,两者签订的两年以上规定期限合同,主要是明确派遣单位取得劳动力使用权,劳动者成为派遣单位的人,以及对应的两者间的一些权利义务。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劳动者的被派遣的单位、岗位、期限等内容。一般情况下,这一部分通常会在第一部分合同之后签订,劳动者也会陆续在不同的用工单位工作。更重要的是,整个劳动过程都在用工单位发生,双方不能对这一过程作出详细规定。

第三,这一劳动合同也不能在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派遣协议当中体现。用工单位通过向派遣单位支付管理费的费用和派遣协议,取得劳动者的劳动力使用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取得了监督与管理权,劳动力是人身属性与财产属性的统一,用工单位要取得完整的监督管理权还必须征得劳动者的同意,派遣协议只是他们的交易,他们不能在这里面对劳动者设定各种各样具体的、确定的义务。

当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对此作出很好的规范。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过程越来越复杂,并且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各不相同,法律只能从大的、原则性的共同方面做出规定,而不能对当事人之间具体权利义务作出规定。另一方面,我国法律设计的“告知”义务也可能存在漏洞。《劳动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派遣单位应将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劳动者,第六十二条规定,用工单位应告知劳动者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这里未明确“告知”是否为书面,还可能出现两单位联合起来蒙骗劳动者,在自身权益被侵犯时,劳动者被蒙在鼓里,怎么用各种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呢?

二、实践中的困局与解脱――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优势

如前文所述,在用工阶段,基本上是由用工单位说了算,派遣协议不能对此进行有效规范,又没有劳动合同的约束,极易造成用工单位权力滥用。因为,依派遣协议,派遣单位有义务向用工单位提供合格的劳动者,用工单位认为不满意的,可以直接退回派遣单位,不用像解雇一样要支付各种赔偿金。甚至,在发生纠纷时,用工单位可能反咬派遣单位一口,认为派遣单位提供的劳动者不合格,要求派遣单位承担违约责任。

另外,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有利于减少纠纷,有利于顺利快速解决纠纷,符合经济、效率的原则。由于劳务派遣的特殊性,中间共有三方主体参与,相比之下,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劳动合同法》第92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35条,规定了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互相承担连带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了劳务派遣纠纷案件中,内容 用工单位的,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作为共同被告,也就是说,普通的甚至是细小的纠纷都可能会用工遣单位、用工单位、劳动者三方集合起来解决。这可能使纠纷进一步复杂化,又浪费时间、人力、物力。因此,笔者认为,甲劳动合同明确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把在用工阶段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尽量在用工阶段解决,这是符合各方利益的举措。

此外,对于用工单位将原来的普通劳动者“扫地出门”,让他们与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工单位再以劳务派遣的形式招募使用的行为。除利用《劳动合同法》第66条进行规制外,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公司法“解开面纱”原则的相关理论,直接认定用工单位就是实质上的用人单位。如果此时有劳动合同,将大大有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三、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入与细化,各种社会关系也会日趋复杂,需要法律去规范和调整。这是法律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对此,法律应当也只能勇敢面对,适应社会的发展,理顺各方关系,维护好各方利益。

劳务派遣在我国已经有近20年的发展,相比之下,其法律关系复杂,原本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一个法律关系,转变为派遣单位与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两个法律关系。笔者认为可依据“化整为零”的方法,法律分别对其进行调整,并且又联系为一个紧密的有机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以“一对一”的、较为简单的模式去规范劳务派遣三方之间的关系。劳动合同作为对法律的补充,有些无可替代的作用。强制规定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对有利于保护各方利益、促进劳务派遣健康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订单合同篇7

需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供方:__________市________镇________村________户(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因生产所需,特委托乙方种植莞草(席草),经双方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 种植的产品名称、数量:

1、甲方委托乙方种植莞草(席草)_________亩,土地座落_______________。

2、乙方负责种植、管理、收割、翻晒。

第二条 莞草(席草)收购标准:

1、草(席草)叶:经敲打后,晒干、清白、无霉烂、无杂草;长度50厘米以上的草叶(除风叶外)。

2、莞草(席草)杆:清白、干燥、无霉烂、无断杆,长度1.1米以上的草叶杆。

第三条 莞草(席草)叶收购的价格、货款结算方式:

1、草(席草)叶收购价格每市斤_______元,莞草(席草)杆收购价格为每市斤_______元。不低于市场价收购。

2、货款结算:当即兑现现金。

第四条 交货期限、地点和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条 甲方的违约责任:

1、甲方未按合同收购或在合同期中退货部分货款总值的____%(5-25%幅度),向乙方支付违约金。同时承担乙方因此而造成的实际损失和费用。

2、甲方因特殊原因必须逾期收购的,应按中国人民银行延期付款的规定支付违约金,并承担乙方在此期间所支付的有关费用。

第六条 乙方的违约责任:

1、乙方不按合同规定,不种或改种其他品种或少种合同约定的品种的,或自行出售或不肯出售的,应承担________%的违约金。

2、乙方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产品不合格的,甲方可以拒收。乙方如经有关部门证明确有正当理由,甲方仍然需要乙方成交的,乙方可以迟延交货,不按违约处理。

第七条 不可抗力:

合同履行期内,如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当事人一方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或不能适当履行合同的,应向对方当事人通报理由,经有关主管部门证实后,不负违约责任,并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

第八条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1、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2、协商不成的,提交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条 其他:

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应提前通知对方,另一方应在七天之内作出答复,逾期不答复的,视为默认。

违约金、赔偿金应在有关部门确定责任后十天内支付,否则按逾期付款处理。

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须经甲、乙方双方共同协商,作出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条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叁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工商部门备案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盖章) 乙方______市___镇____村_______户(签字)

订单合同篇8

内 容 提 要众所周知,召开十六大后,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使占我国总人口近80%的农民近快富裕起来,是党中央、国务院考虑的头等大事。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粮食产业化、市场化的进程加快,订单农业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粮食流通企业所采用,它的优越性也愈加显现出来。由于订单特殊的合同属性和签订方式,以及未来市场和粮食收成的不完全预见性,致使在实际履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违约行为的发生。我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粮食流通工作的经验和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对订单农业的现状和发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论析:首先,从订单农业的概念入手,分析订单农业的合同特性、各种不同形式,运用合同法阐述订单农业的主要法律特征。其次,订单作为一种契约合同,主要存在着主体不明,订单内容不全面,格式不规范、条款含义不明确、缺乏约束机制、违约现象突出等法律问题,因此给订单的履约带来一定的困难。其三,订单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订单农业的履约情况和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分析,要保证这项工作健康发展,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和完善订单农业:(一)明确农业订单参与主体,增强各方的信用意识和法制意识;(二)规范农业订单的形式,建立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约束机制;(三)积极创造法制经济环境,促进订单农业的规范发展。 总之,订单农业这一新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给企业和农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法律问题,如何规范这种经营方式,有待《合同法》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加快,订单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实现粮食产销衔接的契约式经营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企业所采用。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对于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收入,搞好产销衔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目前订单农业的推广形势和结果看,订单农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订单的履约率问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一是缺乏有效的市场风险规避机制。粮食生产与收获时形成的差价,导致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农户觉得亏本不愿履行合同;市场价明显低于订单价格,超过企业的承受力时,企业也不愿履约。二是目前订单多是间接通过乡镇政府和行政村签订,与农业签订的情况较少,订单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合同主体不明,使合同履约难度增大。而不少订单内容不详细,动作不规范,特别是对农产品和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各自应承担的风险、责任以及权利的规定含糊不清,签约内容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合法性,埋下了违约的隐患。三是订单大都是一次性买断模式,没有形成二次结算盈利分红模式,与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有较大差距,产业链没有真正形成,不能体现公平原则。四是农民和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很多情况下订单是一纸空文,违约现象十分普遍。下面,本人将从订单农业的主要类型及其法律特征、订单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规范与完善订单农业三个方面,结合合同法与民法理论对订单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粗略的探讨。一、 单农业的主要类型及其法律特征订单农业,也称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它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与农产品购买者签定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通过合同的形式,把购销双方紧密连结起来,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成生产经营中产销活动的全过程,实质是通过定单的形式把市场需求反映出来,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订单农业的核心是农业订单(即农产品购销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因此,发展订单农业的关键问题是要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农业订单。目前我国农业订单的形式主要有以下5种形式:(1)粮食主产区与销区签订的粮食购销合同。主要是粮食产销区政府部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之间签订的粮食购销合同,产区政府部门、企业再向农户签订粮食产销合同;(2)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之间签订的农产品购销合同;(3)农户与经销公司、专业批发市场、经纪人、客商等中介组织之间签订的购销合同;(4)农户与各种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签订的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合同;(5)农户与科研所之间签订的制种合同和农业技术服务协议。农业订单从本质上讲,属于“商品买卖合同”,因此具有合同法所规定的相关法律特征:(一)农业订单是多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农业订单的主体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订 单的成立是市场各参与主体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目前,农业订单涉及的主体比较复杂。从订单的买方来看,主要有下面几类:1、国有粮食购销企业;2、粮食储备企业;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4、经销公司、专业批发市场、经纪人、客商等中介组织。从订单的卖方来看,涉及的卖方非常分散,主要包括:1、农户,直接与收购企业分别签订订单。2、乡镇政府或村民委员会,为了减轻订单工作量,产销合同由收购企业与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统一签订,合同中附有农户签字花名册,注明了每户的生产品种、交售数量、出售价格。3、中介组织,如农业技术推广站、经销公司、专业批发市场、经纪人、客商等,由他们先与农户签订合同,然后与粮食企业转签收购合同。4、主产区与主销区政府部门牵头,粮食购销企业出面,签订跨省供需订单。(二)农业订单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农业订单的主体中,订单卖方由于农户生产分散、组织松散,信息又比较闭塞,属于弱势群体,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而订单买方由于对市场信息比较了解,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有的甚至还有一些政府背景,往往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即便如此,订单买卖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随意损害另一方的利益。 (三)农业订单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当事人之间的特定权力与义务关系。如订单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订单的内容,包括生产品种、交售数量、出售价格等。 (四)订单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订单签订后,相关各方都必须全面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否则,违约方要依法承担违约责任。二、 订单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订单农业虽然受到了各级政府、农业和粮食部门的高度重视,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也很高,农业部也曾下文对订单农业的发展提出过规范性意见,但由于订单农业出现时间不长,“农业订单”本身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从法制经济的角度看,在实施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订单“合同当事人”较多,主体不明确。《合同法》总则第1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从“合同双方”考虑,合同当事人的“买方”相对比较明确,主要是法人组织,而“卖方”往往不明确。虽然直接出售农产品的是个体农户,但为了减轻订单工作量,节约订单成本,以及计划经济的习惯思维,产销合同往往由收购企业与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统一签订,在合同中仅附有农户花名册。由于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自身并不具备履约能力,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容易造成真正当事人缺失,形成无人负责的局面。(二)订单内容不全面、格式不规范、条款含义不明确。按照《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预定,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很多订单没有按照《合同法》的要求,规定合同应有的一般条款,所签订单内容不详细,不规范,特别是对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各自应承担的风险、责任以及权利含糊不清,对出现违约情况也没有提出解决争议的方法,甚至有的订单仅仅是企业与农户达成的口头协议而已。由于签约订单内容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合法性,从而为履行订单埋下了一系列隐患。 (三)缺乏约束机制,违约现象突出。一方面是由于合同双方都存在着一定的短期行为。企业和农户签订合同后,农户往往是“卖跌不卖涨”,即到履约时,如市场价格高于订单约定价,农户就可能不履行订单,而把产品按市场价卖给其他企业或个人;当市场价低于订单约定价时,企业无力承担价格风险,也不愿去收购农户的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合同双方信用和法律意识不强,手握订单的企业或手持订单的农户,面对毁约方却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也容易造成违约。对于收购方来说,由于“法难责众”,即使卖方违约也没办法。面对形如散沙的农户,收购方根本无法去逐个打官司。对于卖方来说,则经常会遭遇种种“订单陷阱”。如有的“名曰订单,实为推销商品”,由于目前农产品大多是买方市场,所谓“订单”往往附加一定条件,比如要求使用收购方提供的种子和化肥,不管到时产品收购不收购,收购方先赚农户一把再说。有的则是“言而无信,订而不收”。三、 采取有效措施规 范和完善订单农业订单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订单农业的履约情况和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分析,要保证这项工作健康发展,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规范和完善订单农业: (一)明确农业订单参与主体,增强各方的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首先必须明确农业订单的参与主体,即解决违约后承担违约责任的当事人主体问题。从买方角度看,农业订单的市场主体中,以企业法人为主,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主体资格比较明确。需要注意的是买方主体中的中介组织,其中有部分经销公司、专业批发市场、经纪人或客商,流动性和变动性比较大,信用意识和履约意识比较差,要预防其合同欺诈行为。从卖方角度看,农户是农产品的最终出售者,农业订单最好是直接与每个农户签订。其次,政府在订单农业中的准确定位应是协调、服务、监管,不能代替农户与企业签订合同。订单农业就是“信用农业”,要做到双赢,合同双方就必须有高度的市场风险意识,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丰年欠年和农产品的价涨价跌,履行合同时要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出发,加强相互沟通,信守合同,努力建立双方都可依赖的信用关系。最后,必须增强农业订单各方当事人的法制意识。农业订单是农产品买卖合同,合同双方当事人只要在约定的订单上签字,就有责任履行订单约定的各项条款,违约者必须承担约定的法律责任。因此,必须帮助农民和企业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签约、认真履约,维护订单合同法律上的严肃性。 (二)规范农业订单的形式,如何建立对订单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约束机制?首先,必须规范、明确订单合同的签订程序和内容。当务之急是各级政府急需研究和提供各种农产品特别是一些大宗产品如优质粮食品种的“订单”示范文本,合同内容一般应包括:(1)明确的合同主体,如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法定代表人及地址或住址;(2)合同标的;(3)数量;(4)质量;(5)计价方式和价款;(6)履约期限、地点、方式;(7)违约责任;(8)争议的解决方法等。从具体条款来讲,每一条款都必须细化,做到准确可行,不会产生歧义。其次,必须建立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约束机制。约束合同卖方主体的方法可以考虑:(1)按合同规定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2)由基层农村组织或其他经济组织与收购企业统一签订订单。一方面可由基层农村组织或其他经济组织对拒不履行订单的农户予以公布,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并可辅以一定的其他处罚措施。另一方面,在签订订单时,也可要求农户向基层农村组织或其他经济组织交纳一定数额的押金,待其履约后再返还给农户。约束合同买方主体的方法:(1)同样可考虑按合同规定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2)也可考虑由收购方预付定金的方式。(3)发挥有关部门“公证员”和“监督员”的作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管理。(三)积极创造法制经济环境,促进订单农业的规范发展。订单农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以合同和契约的形式使产销双方形成相互依托的利益共同体,其前提是市场化运作。因此,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规范的法制经济环境。首先,要减少对订单农业的行政干预,不得采取行政手段强迫企业与农户签订单,搞“拉郎配”。其次,政府部门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引导农民建立与大农业相适应的形式多样的经济组织,规范市场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产销环境。要加强法制教育,特别要引导、培养和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四、 结论总之,订单农业作为一种新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几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地方各级政府支持下,订单农业发展较快,效果明显。积累下来的问题,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但只要社会各界对订单农业予以足够的关注和支持,着力解决好订单的签订和履行问题,规范运作,订单农业一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必将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做出巨大贡献。参考书目: 《合同法》 赵旭东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合同法教程》 徐杰、赵景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民法通则》 赵旭东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条例》赵旭东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 nbsp;

订单合同篇9

一、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形

约定情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法定情形:下列情形,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对应前款:劳动者提出或同意续订时,就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主要针对事业单位改制,对应前款的订立;国有企业改制,对应前款的重新订立

前款:订立或重新订立时,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3、连续订立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39条和40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对应前款:劳动者提出或同意续订时,就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第二个合同期满,就满足了连续订立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只要劳动者提出续订,用人单位只能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换言之,只要进入了第二个合同期,除非劳动者放弃,必然会导致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遏制劳动合同短期化,提高就业的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在订立第一次合同时,用人单位不能以一年为最佳选择,除非你一年换一批人;职工中劳动合同到期时段应当拉开距离。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铁合同:出现了法定情形,仍然可以依法解除合同;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只规定优先留用;放宽了经济性裁员的条件。

这些规定的目的除了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外,还考虑了市场经济下企业对劳动力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合理流动的需求。

3种情形已经逻辑地包含了原《劳动法》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因此,原《劳动法》规定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不作为一种情形罗列。

二、用人单位在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上的举证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有以上(2)、(3)、(4)种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实施有几个问题需要用人单位提供证据:

(1)用人单位要证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连续工作年限有十年或不够十年。

(2)用人单位要证明本单位是不是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否是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

订单合同篇10

论文关键词:多订单,多资源,作业空间,流量,均衡模型

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提高制造业的制造水平和竞争力,不仅需要提高和引进先进的制造水平和制造系统,也同时需要提高和优化制造过程中的管理、计划、调度和决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管理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各类成本因素,合理配置资源,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1资源调度问题

资源调度问题是涉及到资源限制与处理调度的研究,一直以来,广泛存在于生产、交通各个领域。但是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各类算法中对生产资源的调度和排程在充分考虑各类资源限制的情况下,往往只是针对同一类研究对象,例如同一功能类的节点或任务,但在实际生产中,同一类输入节点往往也具有不同的类型,以生产订单而言,由于制造企业存在不同的订单类型,如计划订单、加急订单、止损订单、返修订单等,不同的订单在执行时,由于交货期和制造成本的不同,对生产线的占用都会产生较大差异,因此考虑到不同类型订单时间价值和生产成本的因素,比传统只考虑一种订单类型的调度排程上要更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也较为合理。

2建立订单流量均衡模型

制造作业空间的订单加工生产问题可以描述成为,多个订单要在多条生产线上加工,订单的工艺路线是预先给定和固定的,调度排程的目标是确定不同生产线上基于订单类型的数量情况,由于考虑了不同类型订单的成本因素,所以该模型调度研究成本因素控制下的订单数量流量安排均衡问题。

2.1符号定义

生产线的集合

生产线上订单成本的集合

分类订单的集合

产生订单流量的起始节点的集合

生产线上所有工艺节点的集合

订单结束时的终止节点的集合

g类订单相对基准订单对生产线(主要指运行时间)的影响系数

在第条生产线上类订单的数量 ,

类订单在第条生产线上的制造费用与其制造时间价值间的转换系数

第条生产线上的固定成本开支

对第条生产线上工艺路线上g类订单的数量 , , ,

对生产工艺路线的所有工艺路线的集合

不同订单类型的人工处理成本费率 ,

类订单在第条生产线上的制造费用

由工艺路线决定的类订单的生产负荷数量

若生产线和生产线共同拥有工艺路线,其值为1,否则为零

第条生产线上类订单的平均制造成本费用 = , 中

在第条生产线上的平均成本向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