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十篇

时间:2023-04-01 12:33:32

新媒体

新媒体篇1

一、新媒体类型分析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既往科学技术进步基础上诞生的电视媒体开始成为传统媒体。已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互动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等新媒体崭露头角并旺盛生长。目前,它们还披着业务形态的外衣,国家广电总局也为这些业务的准入设置了门槛,但正像当初电视从电影中脱颖而出一样,新媒体进入电视时空势不可挡,至少以下几种类型的新媒体将给电视带来一场不可避免的深刻革命。

1 面向电视机显示的“数字”服务:互动电视

互动电视,人们通常称之为IPTV或流媒体。是利用宽带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作为主要终端电器。通过互联网络协议来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数字媒体服务。这种服务具备三大强势功能,一是点播功能:一是时移功能,一是回访功能。

点播,不受时段和频道的限制;时移,错过的精彩还能再现;回访,电视节目随时调看。这些功能的发挥,弥补了电视线性传播的不足,变有限传播为无限传播。

2 面向电脑显示的视频服务:网络电视

几年前,我们在网上看视频节目,路堵现象严重,现在搜索百度,相关软件五花八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够支持P2P直播,点播。

承载在互联网上的网络电视新媒体业务,发展势头强劲,网民一族不仅虔诚追捧。而且参与其中。派生的视频交流是先进的通讯工具,也是传播可视信息的一条现代化的途径。

3 面向社会显示的分众服务:户外电视

户外电视有别于家庭电视。主要针对移动群体,例如交通工具上的乘客,银行、医院和楼宇等公共场所的移动人群。它采用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发射、地面接收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传播。用户可以在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电梯、巴士、的士、轮渡、地铁等移动载体中收看到电视画面。

3G(第三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应用,在高速行驶的列车和汽车上也可以享受实时的电视节目。

户外电视的诞生,意味着电视媒体将不只是以家庭为传播对象的大众媒介。

4 面向手机等显示的个:便携电视

便携电视,不妨定义为移动多媒体广播,它是指通过卫星或地面无线广播的方式,供7寸以下小屏幕、小尺寸、移动便携的手持类终端(如手机、PDA、MP3/MP4播放器、数码相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等接收设备),随时随地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和多种信息服务的一种业务。基于3G网络的手机电视也属于便携电视的范畴。

便携电视改变着人们的收视习惯。也将改变视频节目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

二、新媒体的现实表现

催生新媒体的幕后英雄是先进技术:为新媒体形成产业推波助澜的是电信,而全面发展新媒体,广播电视部门责无旁贷。这种“三合一”的产物,决定了它的生长空间。也决定了它的现实表现。

1 IPTV电视改变传统电视面貌

从2005年起,中国电信开始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省市进行IPTV业务试点。2008年是IPTV的突破之年。电信集团下属各试验省采取了多种积极举措发展用户。同时,抓住北京奥运良机,推出“奥运装机”、“奥运连连看”等主题营销活动。并跟家电卖场捆绑营销以及结合农村党员远教等农村信息化项目拓展市场空间。促使用户出现了爆发性增长。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中国电信IPTV用户数累计达151万。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电视媒体对于IPTV觉醒得较早。进入新世纪,在国家广电总局的主导下。原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加快升级为数字电视的步伐,为开展IPTV业务赢得了先机。上海文广、央视国际、南方传媒、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杭州华数率先获得IPTV运营牌照。IPTV牌照是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内容的一个业务增项,接收终端为电视机。

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技术拓展了电视频道资源,提高了信号质量,丰富了节目内容。广电部门在提供传统广播影视服务的同时,还能提供电子政务、文化教育、交通旅游、医疗保健、就业指导、生活资讯、电视购物、股市行情、短信彩信、电子邮件等各种资讯服务。尤其在互动服务方面,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电视媒体的面貌。

2 网络电视高频率地介入我们的生活

在广电系统,央视国际的网络电视目前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宣布成立网络传播中心和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并对“央视国际”(CCTV,eom)进行全面改版。至2006年12月,中央电视台12套节目实现了网上同步视频直播,近400个电视栏目的主要内’容提供了网上点播。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央视网对所有赛事提供全程直播,提供网上点播的视频9732个。网络带宽拓展到100G,可以实现供80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视频,10万人同时点播。

在经历前两年的“跑马圈地”之后,商业视频网站开始真正考虑如何才能实现盈利。目前,在商业视频网站上开辟页面广告和视频嵌入广告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新浪宽频、悠视网、土豆网、优酷网等网站十分活跃,积累了大量人气。2007年,海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再次对中国视频网站进行投资。

3 户外电视在城市的发展初具规模

2003年1月,上海东方明珠移动公司在公交车上安装移动电视。最早开展车载移动电视业务。目前,已有北京、重庆、长沙、南京、武汉、成都、深圳等50多个城市的公交车上安装了移动电视。

2006年6月,南方传媒集团与广州地铁总公司合作经营地铁电视。2007年5月北京地铁开始大规模安装移动电视,设在北京市交管局指挥中心内的“北京移动电视直播室”正式启用。东方明珠地铁电视今年底开播。2007年10月,地铁电视在深圳地铁1号线列车正式开通。

楼宇电视基本是民营资本的天下。2006年1月,上海分众传媒以现金加股票总计3.25亿美元收购了即将上市的竞争对手聚众传媒。吞并聚众后的分众传媒实力增强不少。分众传媒的商业楼字联播网已经覆盖中国近75个城市,三万多栋楼宇,有六万多个液晶显示屏。在中国楼宇电视广告市场占到98%的份额,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目前,一线城市的楼宇电视市场

已被瓜分完毕。但北京、上海等地广电系统的公司正在凭借无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和内容优势,阻止分众传媒的业务扩张。北京、上海、以及武汉等地开播城市频道,在城市的公共场所安装户外电视,挖掘新的商机。

4 手机电视领便携电视风气之先

手机电视的运营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最先破题。2004年6月,上海移动与SMG旗下的东方龙就开展了手机电视的密切合作与业务探索。2007年7月,东方龙通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开播全球首个专为手机电视打造的专业频道,命名为“第五媒体”。

央视国际的手机电视后来居上。2006年12月,央视国际联手两大运营商共同启动央视手机电视业务,移动和联通的用户分别通过“移动梦网”和“视讯新干线”进入央视手机电视专区,可选择直播、点播、下载以及定制推送等方式观看央视同步播出的8套节目,以及音乐节目、体育赛事、实时路况信息和衣食住行等视频内容。

北京电视台在2007年获得手机电视牌照后,积极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着力建设自有品牌的手机流媒体集成运营平台“京视新视界”。山东移动与山东广播电视局联手开通的“广视无限”,江苏移动开通的“江苏视界”。安徽移动与新华社安徽分社联合开通的“安徽移动新华手机报”也包括了手机流媒体服务的内容。

2008年9月,中广卫星移动广播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广电系统主导的手机电视标准CMMB的“全国性运营商”。中广移动下一步将在37个城市设立分公司,加紧全国网络的建设。不久之后,手机电视可望大规模普及。

三、融合新媒体:电视媒体的当下选择

中央电视台以其绝对的平台和强大的资源,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引领着中国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向。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广州等城市的广播电视机构也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各地方台,尤其是城市电视台应该迅速地积极行动起来。以求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达到双赢的目的。

1 建设官方网站,开辟网络公共阵地

建设符合自己特色的官方网站,是双方融合的第一步。传统的电视是线性传播,无法存储,受收看时间和收看地域限制。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电视的不足。

在官方网站上,可以设置台、频道、节目介绍;登载节目播出时间表,方便观众查阅;登载视频节目,开辟互动功能等。建设官方网站也是电视一种全新的营销、推广手段。各种官方信息都可以在这里。可以扩大电视的传播途径,提高电视的网络影响力,使电视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传播。目前,全国各大电视台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甚至一些电视栏目、电视选秀活动都有独立域名的官网。

2 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加强电视的互动性

电视是单向传播,互动性较差。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双向交流,互动性强。进入网络时代,电视观众除了选择看与不看之外,还可以选择通过网络来参与电视,发表自己对电视节目的看法。互动的需要使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广泛应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论坛。论坛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网友可以畅所欲言,对节目或褒或贬。

博客。与论坛相比,它更个性化―些。

即时评论。在新闻后面发表即时跟贴,予以评价。这是新闻门户网站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

网络参与。电视台可以利用网站,吸引观众通过网络手段参与到节目的制作。

网络报料台。设立征集新闻线索栏且,让受众能直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过程中,有电子邮件、BBS、留言板等方式。如今,网民可以成为生产者、提供者和传播者。网民用DV、手机等工具拍摄的素材。都可以成为电视节目的新闻素材。电视台可以开通网上空间,供网民上传自己的新闻素材。

网上调查。调查,是为了让受众看到大众的立场。编辑对节目、栏目或可能会引起普遍社会关注的重要现象、话题。根据调查主题预设几个答案,由网民选择。调查吸引了众多网友参与,也为电视台引进电视剧提供了参考。

短信互动。看过《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的人都记得,这些节目将手机用户参与节目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虽然现在国家广电总局对电视选秀节目和手机短信业务进行限制,但电视与手机短信互动的趋势不可逆转。

网上直播。可以是嘉宾访谈,也可以是观众与网民之间聊天;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视频;可以是单向的演讲;也可以是双向的对话。现场第一反应的真实性是直播的核心价值。

3 台网联动

奥运会期间。央视网与央视新闻频道联手打造的互动节目《我的今日之最》,开创了电视演播室与网络演播室在直播中无缝衔接、电视主持人与网络主持共同主持的节目模式。

网上直播是台网联动的最佳形态。有嘉宾访谈、观众与网民之间聊天等。实际上,我们今天的许多新闻节目开始在网上全程直播。

4 内容融合

媒介融合首先是指两种或多种技术融合后形成某种新的传播技术。但是其意义并非只限于媒体界限的淡化,而是节目内容和形式呈现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在传统媒体之间也已经展开,如《马斌读报》、《有报天天读》,是报纸与电视的融合。而网络与电视的融合也是方兴未艾。凤凰卫视的《网罗天下》便是这样一种尝试:从内容上讲,它每天为观众搜索全球各地的网站和论坛有价值的信息,展示网民意见。还有MP3下载乃至Flas,整档节目活泼有趣,又不失知识性。从形式上讲,节目基本上只有两个主体:主持人、网页。

《网罗天下》给大家提供了电视制作的一种新思路――融合网络资源。也许有人会觉得多此一举,但是网络信息的一大特点就是海量,为观众找到关注点也是媒体的一项工作。

四、建设新媒体:电视媒体的未来走向

无论是从产业发展的商业角度,还是事业发展的传播角度。电视媒体在利用新媒体、融合新媒体的基础上,必须在建设新媒体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建设新媒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参与新媒体建设,一是在融合、参与中建立全新的媒体,或媒体集团。

第一,要依托和发挥电视资源,积极发展互联网视频节目。

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国家广电总局随后印发了《关于促进广电媒体发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若干意见》,要求副省级以上电视台办好所属网站,积极创作生产

视听节目;建立交易平台,探索产业发展模式。

电视上网是大势所趋。节目上网,实时直播,相机点播,能给观众提供更多选择;整合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进入网络。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电视与网络合作,多个平台、多种渠道宣传推广自己。也有利于提高现在线性传播模式的点击率。

但电视上网必须升级网站。升级网站投资颇大,难以即时见效。我们不妨借船出海。租船出海。或者引资造船。地方电视机构选择与央视、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网站巨头进行战略合作,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双方合作的基础是:电视有内容,网站有平台,目前已有50多家电视网站与新浪、搜狐签署了合作协议。

为了有效地进入新媒体,我们必须提高节目研发能力。虽然传统电视中有很多内容经过改编、后期处理等精加工后非常适合新媒体电视播放,但电视与新媒体融合之后,必然会出现一批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专门为新媒体的特点量身定造一些节目。

第二,要大力开疆拓土,主动参与新媒体建设。

数字电视是广电的优势所在,挖掘数字电视的商业价值应该成为我们的主攻方向。

开辟资讯频道。 目前,武汉电视台建有数字电视资讯频道。内容共分12个大类,包括天气、新闻、影视信息、旅游信息、交通信息等等。每天更新信息条数500多条。

资讯频道是计算机技术和电视技术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电视制作方式不同。资讯频道的内容制作都在互联网上进行。具有人力消耗少,制作花费少等特点。

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后,家庭电视变成多媒体信息平台,资讯频道的开辟,使广电部门在提供传统广播影视服务的同时,还可提供文化教育、交通旅游、医疗保健等各种资讯服务。

建立数字频道。数字电视是技术进步的产物。频道资源比以往更加丰富。可以说,只要你有内容,你的内容具有竞争力,就有你的播出空间。当然,进入数字频道还需要出入证,但我们可以预料,市场的法则将开启这个领域的大门。

还要介入手机电视业务,目前。手机电视巨大的产业商机和商用前景,成为各方注目的焦点。

IPTV与有线数字电视是竞争的关系,一个家庭的客厅不可能同时摆放两台电视机。国外的发展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有线网发达的美国,IPTV进展缓慢,而有线网不算发达的法国,IPTV用户已达60万户。因此。在技术上要进行有线网络双向改造,以适应大规模发展IFrV的需要。否则,广电在“三网融合”中,很难继续保持主阵地、主渠道地位。

第三,立足广电。发展新媒体。

立足广电发展新媒体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潜能的发挥,毫无疑问地节约资源,节省投资,减少竞争的压力,同时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移动多媒体广播。这是依托广电的传统传输方式,实现随时随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种新兴业务。与基于移动通信网的手机电视相比,具有频率资源限制小、收看质量高、收视费用低等特点,因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7年6月,北京地区移动多媒体广播开路测试获得成功,10月青岛电视塔播出CMMB信号。随后上海CMMB网络调试成功。至2007年底。6个奥运城市及深圳、广州共8个城市均开通CMMB发射站;全国其他大部分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都已完成前期的频率规划、发射选点等工作,准备铺设CMMB网络。

在移动多媒体广播这个平台上,可以拓展与户外电视和便携电视相关的业务。

电子商务。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模式按照交易对象主要分为三类: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B2B。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2C,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C2C。媒体的介入目前还是一个盲区。

电视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优予其他媒体。以武汉电视台为例。我们办有一系列面向企业、面向生活的市场化服务性栏目,并且办有消费购物频道,假如我们与有关方面联手,建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我们直接介入经济生活的能力必将大为提高,经济节目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力也将大为增强。

新媒体篇2

内容不同、概念不同、意义不同。

1、内容不同:自媒体平台包括:百度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融媒体对外是一个单位,一个声音,一个价格。广播、电视、网络同时变为共同为一个项目活动服务的三种形式、手段和方法,价格上也会比任何一个单媒体要高得多,客户对这种活动的认可度也大大提高。

2、概念不同: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3、意义不同:自媒体通过“六度理论”和病毒式的传播,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规模无限的放大,如果网站的品牌和商品是正向的,让用户使用后心理价值感受超过其预期值,则通过用户自媒体的影响,自动会形成产品的口碑,有形的助推企业价值。融媒体:理念的创新,除了扩展对媒介既有的狭义理解之外,还意味着对传统媒介产业链的新认识。媒介的产业链不再仅局限于新闻生产、交换、消费等环节中,产业链的线条也会因新媒体的加入而有新的变化。

(来源:文章屋网 )

新媒体篇3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定义;概念;形式逻辑。

如今,互联网已经被公认为继电视、广播、纸质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手机媒体也被冠以“第五媒体”的称号。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大众传播中的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颠覆了大众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和内容生产方式,而且给人类传播活动及生存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同时也给学术理论界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新媒体”一词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也成为传播学理论研究的最前沿的研究对象。伴随着新媒体系统化研究规模的展开,针对“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定义的依据是什么?”、“究竟哪些新兴媒体应该归属于新媒体范畴?”等基础理论的探讨,越来越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概念的定义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内涵,就是思想的内容,可定义为“构成一概念元素之总和”或“特征的和”。概念的外延,或称指谓,是指一概念所能应用的范围,可定义为“一概念所能代表的个体和集体的总和”或“对象的和”。①从新媒体一词诞生以来,对于“什么是新媒体”在国内外的研究中有种种解释。很多学者专家、研究人员都从不同角度对“新媒体”下了不同的定义,对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提出了自己的界定,可以说是各执一词。这使得新媒体的归属性和发展方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术争议。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新媒体做过这样的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还有类似的诸如“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等等。尽管这些概念已被广泛传播,但迄今为止尚无某种定义被广为认同。鉴于此,本文在列举了种种定义观点并进行分析比较之后,根据形式逻辑原理,从媒体的属性和要素等方面对“新媒体”做出全新的定义,以求抛砖引玉,丰富和完善新媒体的理论建设,促进新媒体实践发展。

一、新媒体定义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新媒体”一词最早见于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P. Goldmark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书。后来, 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 Rost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处提到“新媒体”这一概念。②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上流行,并在不久以后影响了全世界。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传播与媒体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新媒体的现状与趋势、发展与创新,整个学术界对于新媒体的探索与争论也在持续升温。然而纵观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有关新媒体的很多基本问题都尚未得到解决。比如“新媒体”的权威定义的提出、适用范围的确定、具体研究对象的划分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等等。一个准确权威的定义的提出不仅可以建立理论研究领域中系统性、全面性的基础,也可以为该理论领域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解除最基本的定义分歧。笔者认为,新媒体研究混乱局面的始作俑者就是悬而未决的新媒体定义纷争,分众楼宇电视称自己“新媒体”;手机短信称自己“新媒体”;早已出现的都市类、财经类、时尚类、IT类等纸质媒体也纷纷改头换面,把自己扮成所谓的“新媒体”……鉴于这种混乱的持续和加剧,及时准确地定义出当今的新媒体,为新媒体的涵盖范围作以界定便成了当务之急,以为它直接影响着学术界今后对新媒体理论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深入细致的探索。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W. Schramm)曾经预言: “人类传播的基本性质不会改变,但传播本身的社会体系,很可能同我们已经知道的各个传播时期大不相同。”③诸多新兴媒体的产生对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已经逐步显露出来。新媒体在占据大众心智资源上自成一派,在政府管理监督与宣传、社会经济参与、企业公关营销与品牌宣传等方面都表现出无可复制的优势,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无孔不入,用户数量也以惊人的速度飙升。据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介绍,近几年来中国读者传统图书阅读率呈下降趋势,而电子书和网络出版物的阅读率却大幅上升。调查数据表明,国民图书阅读率2005年比1999年下降了11.7%。然而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从1999年到2005年7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④据2008年中国互联网络调查(CNNIC)显示,我国已经有2.1亿网民,成为世界上的互联网使用大国;⑤手机用户也已达5.75亿之众(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的我国电话用户发展情况统计)占全国人口的约44.2%。⑥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新媒体正在被大众普遍认可并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学习交流习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新媒体”定义的研究不仅是学术界对新兴事物的好奇,也不仅是新媒体理论系统全面的研究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对于规范形势模糊、规则紊乱的传媒市场具有很必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国内外新媒体定义的分析

目前,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但有一定影响而被普遍传播的主要是以下观点。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⑦这一观点一语道破新媒体的本质特征,见解独到深刻,但严格地说,这不是一个概念的定义,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句口号。首先,该“定义”的核心概念“传播”并不是“新媒体”的所属类而更像是一个动词,应解为“人类社会的信息流动过程和信息系统的运行”。 形式逻辑学对定义的要求首先必须满足被定义项与定义项之间的所指对等,本质定义提出的前提是被定义项的所属类的确定,因此“传播”一词不具备定义“新媒体”这个名词的资格;其次,“所有人对所有人”概念不够清晰,过于笼统泛泛,不能准确界定新媒体本质特征,这只是其众多特质中比较显著的一面,不足以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彻底分离出来。

在线媒体顾问、资深媒体分析师Vin Crosbie定义的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⑧他指明了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既包括人际媒体的“一对一”和大众媒体的“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还包括特质层面上的“多对多”的模式。这与《连线》杂志“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表述异曲同工,但显然要具体明确得多。可以说,在此之前,没有人对新媒体做出更加全面准确的定义。但仔细分析Vin Crosbie的说法,在有关“个性化传播”方面表述稍显冗余,定义尚需提炼。而且对于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信息表现形式、传播范围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质还是没有明确的涉及与界定。

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国内学者也是各执己见、百家争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岳颂东提出:“新媒体是采用当代最新科技手段,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的载体,从而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的介质。” ⑨他的发言侧重于为新媒体寻找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希望该定义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不被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所淘汰,所以提出“采用当代最新科技手段”的说辞。然而笔者认为,这种尝试没有实际意义,正如很多学者讨论过的那样,“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任何人都无力掌控它今后的定义走向和效力范围。况且,定义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其中不应出现带有模糊时间概念的限定词,诸如“当代”、“今天”、“未来”等。另外,“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的载体,从而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更像是“媒体”的定义,并没有界定出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特性。而且,“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说法过于笼统模糊,所有传播活动都期望对受众产生预期的效应。显然仅用“采用当代最新科技手段”这一特征无法准确描述新媒体的概念。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在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指出,“今天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⑩ 熊教授的定义基本上已经概括了“新媒体”概念的内容,观点清晰明确,但不符合形式逻辑学思想里本质定义的呈现形式。定义中“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范围过大,现在很多传统媒体都利用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但这种技术的应用并没有使传统媒体发生本质上的改变,从而不能被定义为新媒体,例如电子杂志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它只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纸质杂志上的信息的存储形式,传播内容、模式和目标受众并未发生任何变化。“产生和影响的媒体形态”用词晦涩难懂,不易理解;“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外延太广,这将各种户外音视频播放设备(如LED广告牌)也囊括在“新媒体”的范围内,笔者认为此观点尚需完善。

三、新媒体概念的定义方法与新媒体的定义

概念清楚明确是思想正确的先决条件,概念模糊浮泛则是探求真理的阻碍。现在,对新媒体概念之内涵与外延的说法稍显混乱,但也不能仅因标准不同、观点不一等问题,把传统的类别和属差轻易忽略,形式逻辑学中定义本身需要这种层层剥离的过程。换句话说,对新媒体定义的研究离不开缜密的思辨性,“以偏概全”只能让我们在新媒体的研究道路上越走越迷远。康德的“批判哲学”将世界分割为“感性界”、“知性界”和“理性界”,并提出了“感性――>知性――>理性”的事物认知过程。在已有的针对新媒体的学术研究基础上,我们要使“新媒体”的概念明确全面,应该从大众普遍的感性认知出发,培养自身在学术研究中理应具备的知性认识,进而将这种认识升华为对理性的深入探索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近些年新媒体的定义常是以推理论证的方式给出,在给出关于新媒体定义一般性要素以后,接着证明推断出有关新媒体分类的种种假设,最后被分离出来的若干似是而非的类别成了新媒体确定性的划分。这样的定义方式在新媒体研究领域俯拾皆是。由于普遍的新媒体论是由从具体形态的根据中推论出来的一套并不完善的系统,根据的本身又是来源于假设,因而其总是处于不断的争论与分歧中失去了根基,这种利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建立的体系在聚集了极端的可能性(不同的角度)后,已远离了新媒体本身是什么的问题,而事实上新媒体本身的问题却又是这些理论的进步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新媒体理论应该回到新媒体本身,只有确定了新媒体的本质定义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完成扩建,新媒体今后的研究才具有根基和支柱。本文对新媒体的定义正是回归本体的体现。

在纷乱的现代思维中,存在四种这样的基本形态:形而上,逻辑实证,结构主义,存在历史。而后三者都是对形而上的反判,三者又存在争执,逻辑实证否定本质和原则,结构主义在否定本质时却又坚持原则,存在历史肯定本质反对技术逻辑,而我们要做的是在坚持某些必要的定义原则基础上运用形式逻辑学原理探求“新媒体”的本质定义。“本质定义乃是用基本特征去解释事物本身的句子。它只包含事物的本质要素,也就是说,严格的本质定义必须是类加上种差两个要素合成的。” 所以在为“新媒体”下定义之前,本文主要从类和种差两个要素对新媒体进行界定。

“类是一个普遍概念,存在于多个不同种的对象上,表现出主体的和其他同类物体所共同具有的部分本质。”美国在线媒体顾问、资深分析师Vin Crosbie在他的文章《what is “new media”?》提到,大众媒体的特征为:完全相同的内容到达所有接受者;内容发送者对内容有绝对的控制权。笔者同意这一观点,因此新媒体显然不属于大众媒体。但从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出发,新媒体的传播无疑是一种大众传播,由此,在类概念上只能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视为两个平等的研究对象,它们共属“传播介质类”。

对于本质定义中的另一要素――种差,它是一普遍概念,表现出主体的部分本质,此部分本质为主体和其他同类异种之差异者。‘种差’加上‘类’就结合构成齐全本质的‘种’,这里的“种”也就是本质定义的定义产物。

首先,传统的大众媒体由于各种技术的限制,基本上都是区域性的传播。而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人为管理因素的限制,在新媒体的平台上,所的每个内容理论上都是面对全球所有的使用者的。就传播者而言,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这使得大众传播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延展。传统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博弈场,无论如何受众在其中都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纸媒体的交互性还停留在读者热线、读编往来阶段,虽然以借助电子版本,但始终属于辅助手段,电视媒体交互性只表现在专题节目中,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归根到底是一种少数人对大众的传播载体。新媒体提供的一种可能是,任何使用者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信息、言论等各种内容进行地位对等的交流,通过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这种“全民DIY”式的信息与思想的传播是对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方式的彻底颠覆,使新媒体内容传播模式呈现多根网状,原创性日益增强。同时,这种交互是实时性的,参与各方都能够立即得到反馈信息,彻底打破了大众传播时代文化与传播精英对传播主体的把控。由于实现了个人成为传播主体的大众梦想,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所涉及的人类生活的广度、对各类问题所讨论的深度以及传播形式的多样性都是空前的。实际上,新媒体已经涉及和全面展现了人类现有的所有文化形态,并针对不同个体实施个性化的精确传播,这种个性化的范围完全可以缩小到单个个体,使得“个人化精准传受”一词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分众时代新媒体的代名词。另外,传播技术发展到今天,由于传播载体发生了改变,信息的传播形态也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依托于数字技术作为新媒体的共同特征,成为现代传播方式与传统传播方式更合适的区分词,“数字化”的字眼在新媒体定义中不可或缺。最后,新的传播技术在传播形态上产生的最大的变化就是能够在新的媒体平台上把传统媒体的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复合起来。在已有的大众媒体中,按照传播形态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而网络和数字技术所能提供的可能性是主要的传播载体如网络、数字电视、手机等都既能进行文字的传播,同时又能进行视频和声音的传播,并且还能把文字、视频、声音存储下来,为受众提供闲暇时的信息消费。新媒体是多种传播形式复合的媒体,大众媒体界限分明的媒体类型区分在新媒体阶段将不再具有意义,“复合信息”将在新媒体研究领域备受关注。

综合以上特质,笔者将新媒体定义为:新媒体是所有人向大众实时交互地传递个性化数字复合信息的传播介质。

事实上,由新媒体革命推动的不仅是传媒产业的突飞猛进,更是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发展。它是全球化浪潮推动下的产物,又是全球化浪潮强大的造势引擎。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全球正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网状传播整体。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精准传播等特点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和消费观念,“全民DIY”既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方式的颠覆,同时也是新媒体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自新媒体引起人们瞩目至今,国内外对于“新媒体”定义的研究百花竞放、争奇斗妍,本文对其的定义也只是一家之言,笔者期待各位学术同道的评论和高见,并希望这篇文字能为学术界对新媒体的探讨有所裨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服务大众的层面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看到,在不久的将来,整个世界将因为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和与传统媒体的互利共赢而愈发丰富多彩。

注释

邬昆如:《哲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后互联网时代的大众传播事业》,

新媒体篇4

《非诚勿扰2》,跨界营销的典范

相信很多看过《非诚勿扰2》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三亚鸟巢酒店留下深刻的印象。蔡鸿岩对这一影视片段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这种评价并非对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而言,而是对这一片段作为成功的房地产营销范例而言。蔡鸿岩一直强调,无论什么广告,本质上都是在解决“客户到达”这一销售的终极问题。《非诚勿扰2》的上映,使三亚亚龙湾一个偏僻的、预定率不到30%的酒店,瞬间变成只能预定到两年之后房间的、每天仅门票一项收入就达十几万元的酒店,它甚至使全中国的女孩子在看了这个电影之后,都会产生―种“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住一宿”的想法。

蔡鸿岩认为传媒广告公司现在要做战略性调整,他建议策划人未来要去做编剧、写剧本;现在的平面设计要转向去做FLASH、做动漫设计;对于公司来说则由以前的做平面升级为做影视。他认为这种营销方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可以突破传统的展示方式,通过明星的影响力、号召力和直观影像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让他们接受策划者想要传递的信息。

营销,不一定要投入很多资金

“赚钱”与“花钱”历来是房地产开发商生存的关键环节,面对今年接踵而至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开发商感到销售压力倍增。在限购限贷政策的影响下,住宅销售量大幅下降,开发商的现金流面临被切断的风险,在信贷紧缩和资金回笼难度增大的情况下,开发商不得不在营销等方面增加投入。在这种隋况下,营销的价值也越发凸显出来。蔡鸿岩表示,如果说互联网的诞生对报纸造成冲击的话,那么iPad移动平板电脑的诞生对传统电脑也是一个冲击。无论是媒体还是企业,都要主动去应对这样的技术改变。

新媒体篇5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3月27日,2011年度《江苏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微博用户比2010年翻了一番,每4个江苏人就有1人开通微博。同时,省文明办、省通信管理局等《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52.8%的江苏青少年拥有微博。

请再看现在的大学生一天的新媒体互动生活:早上起床,通过手机看当天的新闻早报和天气;课间,通过手机微博关注身边好友的最新动向,用微博记录和转发今天的见闻;中午休息时间,打开电脑,第一时间登录校园网、QQ、微信,和同学、好友及时保持联络;下午,去报告厅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我的青春故事会”:身边的青春榜样们亲自用自己拍摄的“青春故事微电影”和自己的同学面对面畅谈“我的大学”;晚自习后,回到宿舍,或者登录网络课堂,或者更新自己的空间,用图片、文字,将忙碌的一天留作记忆,也给不在身边但关心自己的人分享,或者和父母、好友、老师视频交流……

现在可以说是新媒体时代,例如微博,又称“围脖”, 短小,140个字,高效快捷,一秒钟的传播时间,广覆盖、低成本,平等互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青年乐于接受;再如微信,连着手机,随时可以看到、联系到,教师可以及时有效地告知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消息。目前,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引导这股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上进行更多的转型和创新。

一、构建“组织化+社会化”的有效衔接、立体交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分为组织化与社会化两方面。组织化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就是说教宣讲。组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托原有的行政化的组织体系、组织力量和组织管理框架、管理手段来推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当前需要我们教育者进一步完善组织化体系,顺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革,针对青年集聚、生活方式的变化,将组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不断延伸、健全。

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再完全依靠体制内资源、不依赖于行政命令与组织推动的方式进行,而是以情感力量、道德力量等非行政要素为主要动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媒体正是在发挥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新媒体是当下青年最喜欢的资讯获取和沟通、聚集联络模式,为人力、物力有限的学校思想教育提供了巨大便利。所以,我们要构建“组织化+社会化”的有效衔接、立体交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构建“层级化+扁平化”的有机结合、上下贯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层级化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的基本保障。学校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层级化是其基本组织形式,工作的贯彻、部署,层级化的传达是传统工作中效率较高的组织形式。扁平化破除了上下级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构,强调系统、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与分权。新媒体使得扁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形式更利于充分激发基层的接受和创新能力,扁平化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单向发动向双向互动转变。新形势下,我们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上,要突出运用新媒体手段,从而实现扁平化的组织形式。

首先,要强化力量“引新”, 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学会熟练运用新媒体,实现从“重工具、重形式”向“重内容、重实效”的转变;其次,要强化观念“更新”,要改变僵化的话语体系,重视个性化语言对青年大学生的感染;最后,要强化组织“创新”,在活动中运用新媒体,学会传达赋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相关方法(如微视频、微电影、微信、微博),新媒体是贴近青年学生话语体系的契机。

例如,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 “我的青春故事会”,这是一个倡导学习榜样的活动,以往经常是举办一场报告会,宣传几位英雄的事迹,这次我们对活动形式进行了创新,设计了寻“青”推选活动、“我的青春故事”主题网站和“我的青春故事”大学生成长故事会三个部分,通过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的学生互动,将大学生身边的成长故事以生动、时尚、富有感染力、乐于青年学生接受的形式在全体大学新生中进行展现,使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受到生动、鲜活的励志教育,给大学生上好“励志开学第一课”,身边这些可看、可亲、可见、可近的榜样,引导刚入学有些不知所措的大学新生懂得了如何结合自身特点,以就生活和学习在身边校园里的各种不同的优秀典型为榜样,积极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从而以实际行动创造自己成功的青春故事。

寻“青”推选活动,运用新媒体,用青年喜欢的“寻青体”,在微博上、在校园网上、在手机报上宣传发动,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推选自己身边的青春榜样,边推边议,边推边学,使推荐的过程成为广大学生一个互相发现、互相学习的过程,形成“比学赶超”的校园气氛。

“我的青春故事”主题网站的建立,旨在为广大青年学子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设计“青春体”,引导青年成长成才,促进青年全面发展。青年学生通过在网站实名注册,、交流自己的青春故事,充分发挥互联网特性,增强吸引力、可读性、亲和力,打造引导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网络中心阵地。网站设有青春故事活跃榜、青春达人秀、青春微博群、青春微电影、青春秀美图等多个栏目。

举办“我的青春故事”成长故事会。通过活泼生动的故事会,让学生与身边可学可信的优秀典型面对面提问、交流。首先,我们组成一套编创班子,在充分了解优秀典型事迹的基础上,再加工青春故事,合理组织,根据青春榜样的原型拍摄编导创作“我的青春故事微电影”,运用时尚、艺术等元素,真实、自然地再现青春故事。在新生入学初相对集中的军训时间举办多场故事会,青春榜样带着故事会走进军营、走进活动中心,通过微电影、现场访谈、个人展示等形式,优秀学子们将自己的大学成长经历与奋斗历程、自身感悟娓娓道来,主持人、观众与青春榜样对话交流,台上与台下互动,并且通过微博直播,让更多的学生看到,通过微信及时传递活动消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新媒体篇6

传统媒体从业者对于新媒体的理解不比普通用户的认知更深刻,这导致了长久以来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的诸多的策略收效甚微,甚至是在浪费资源。对于新媒体的理解和认知的低层次,是导致传统媒体当下窘境的重要原因。

在“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该如何认知新媒体的本质呢?

当下,新媒体更应该被理解为与新一代人连接对话的媒体。广义上说,能够借此与新一代人产生连接,并且有效占据新一代人时间的任何媒介都应该被定义为新媒体。

这种新媒体的定义,核心本质在于体现媒体的连接功能和属性,这是媒体之所以存在的核心意义,因此本无特殊。然而,当下传统媒体之所以遇到发展的困境,根源在于失去了媒体的基本功能和属性,无法实现对于用户的连接。

传统媒体过往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存量用户。然而,新形势下,传统媒体面向更多增量用户或者新一代用户的产品和服务研发缺失,导致其对于增量用户吸聚的能力降到冰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媒体的存量用户包括中老年人等接入互联网的门槛将降低,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媒体消费,会直接将传统媒体的产品和服务放弃。传统媒体的存量用户会大量流失,商业模式的根基产生动摇,其作为社会连接器的功能属性也将彻底消失。

失去了作为社会连接器功能的传统媒体,需要重新理顺自身的新媒体发展策略,核心出发点在于恢复连接新一代人的能力,从增量用户的需求出发,建立起满足目标用户受众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实现与新一代人的连接,而媒体内容、媒介形式、连接模式都是实现这一核心诉求的工具和手段。传统媒体必须在理念、方法、实践三个层次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

首先,要实现思维的转变,确立媒体要围绕用户,并借助各种新的媒介形式和连接方式,实现与其连接的宗旨。这种思维的转变是后续展开实践的必要前提。将与目标新人的连接作为核心工作,而将实现连接的工具手段和方式方法放在次要的位置。

其次,在方法上,要推出与新一代人连接的全新媒体产品品牌。存量用户的连接建立起来的媒体产品品牌,代表着在过往历史环境下的品牌定位和认知。延续这种品牌,会将过往的旧思维和旧方法带入新的连接运动中,不利于实现与增量用户的连接。

同时,移动互联网大大解放了社会个体,使得人格化的、情感化的元素在大众传播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用一个60后媒体从业者的言论和形象与新人进行连接和对话,不如选择新一代的代言人。

最后,在实践中,“新小奇”应该是传统媒体秉承的基本理念。

“新”,连接新一代人,必须用新的工具、新的媒介形式、新的思维方式,也必须用新一代的媒体从业者作为代言人,在合适的场景和时空背景下与新一代人进行对等的连接。

“小”,则意味着需要适应传统组织被去中心化重新解构,小团队灵活应对,围绕特定标签的用户群体,进行社群运营,实现连接效率的提高以及连接价值的挖掘。

“奇”,则意味着创新创意将是实现这种连接成功有效的重要保障。新一代人的媒体消费观念是全新的,是分散化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非标准化。媒体需要以不断创新的手段,实现动态化地满足新一代人的需求,以保证这种连接的有效性。

新媒体篇7

当下,几乎所有的纸媒都在为如何持续地、体面地“活着”而纠结不已。笔者所在的新民周刊是一份有着15年品牌积淀、在全国市场有着可观发行量和品牌传播力的杂志,近年来我们认真研究目标受众和广告主的需求变化,努力生产产销对路的报道产品,在纸媒、官网、微博、微信、iPad、iPhone等终端呈现杂志的内容,并配合形式多样的广告服务,逐渐探索了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新经营模式。

面对新环境,新老媒体融合之路在何方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传媒产业带来最大利润的价值支点是明显不同的:最初是内容产品的品质,一招鲜吃遍天,当年文汇报的辉煌就建立在思想、理论、文化、教育等领域,内容具有先锋性、引领性。接下来,是市场拓展的规模,谁的发行量大,谁的覆盖面广,谁就执市场之牛耳,这在新民晚报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证明。再之后则是全方位受众群价值的挖掘,譬如新闻晨报、新民周刊的崛起,由于媒体的受众对象比较高端,与诸多国际国内品牌的消费者高度吻合,备受广告主青睐。这其中就包含有经济学中所谓“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概念:前者是指企业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生产量越大,企业才越能盈利。后者则是指企业规模达到一定阶段,利用现有设备、渠道,增加一些产品种类,而使得产品平均成本降低。

传统的媒体产业其实也是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转换中发展成长的。在初始阶段,电视和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通过大规模地发展受众群体,提供满足基本需求的产品,在信息到达度上表现不俗,有足够的能力将内容和广告信息传达给数量众多的消费者;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媒体是编辑决定报道主题,记者收集事实,然后包装成新闻,以一份报刊或一档节目的形式传播给受众,很难做到客户化和互动性,这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模式在信息丰富度这个维度上往往显得不足,这种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营销方式,虽然能够向消费者传递丰富的信息,但受众和再次传播都是有限的。

传统媒体基本都是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 以广告收入的一只脚来支撑整个媒体的运转,因此媒体自身的运营成本会受到渠道、流通和营销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追求单一产品的规模,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新的媒体形态的出现及其新的特征告诉我们,单一的传统媒体市场将越来越淡出,媒体之间的联合特别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将成为潮流。竞争越剧烈,需要的资源和市场规模就越大,媒体经营将越来越趋向和集中于挖掘全方位受众价值的“范围经济”的盈利模式,也就是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来增加媒体形态的种类,而使得媒体平均成本降低。而要实现这种盈利模式,则需要多渠道、多手段协同配合。

多元化、互动化、个性化是新盈利模式的三大要素

我们认为,围绕一个整体品牌(新民周刊),以多种渠道、多种手段的协同配合来实现“范围经济”的盈利模式,是很有价值的探索,也可能是未来媒体经营的方向。但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首先要厘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商业模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媒体必须借鉴新媒体之“长”来弥补自己之“短”,以此拓展新的空间和发展机会。

1.以多元化为基础开发媒体多种经营

传统平面媒体的经营模式是发行加广告,因此传统媒体建立了内容为王——吸引受众——扩大发行——赢得广告的运营模式。随着新的媒体形态的不断发展,媒体碎片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传播力已为社会所承认,在这个现状下,传统平面媒体就不能死抱着“深度内容”故步自封,而必须在坚守“深度内容”品质的同时,渐渐打破固有的经营思维和模式,尝试将优质的深度报道内容演变成适应新的媒体终端阅读体验和阅读需求的新表达。这方面,新民周刊做了很多探索,一方面通过战略合作,与新媒体携手并进,比如利用新浪、腾讯等平台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研发实现产品创新,包括在互联网应用、手持阅读器等领域的研发,以及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方面寻求突破。新民周刊推出的“新民周刊APP(应用程序)”,就是结合大量的市场调查,与协作单位共同研发生产、为新一代移动媒体用户的需求和消费习惯而量身定做的。这一切尝试表明,多元化经营已经是传统媒体经营者必须研究的生存之路,我们不再以传统媒体的广告以及发行作为盈利的单一支柱,而是发展了多种媒体形态下的用户互动体验、受众增值服务等多个盈利点,使媒体能够“站”得更稳。

2.将受众群体由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选择者

传统媒体的使用者习惯性地被称为“读者”或“观众”、“听众”,而新媒体的使用者却被称为“用户”。从称谓的不同即可看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者使用方式的差异。新民周刊数字化媒体的积极尝试,改变了以往纸媒单向传播的特点,既保持了杂志的深度和品质,也有了在新技术终端的即时性和互动功能,我们在互动基础上使受众角色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曾经被动的“读者”如今正积极转化为主动的“用户”。目前,信息接收的主动权越来越多地向受众方面转移,受众也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选择者。我们策划的“上海新好男人”评选以及“读者最喜欢的100个国货品牌”评选的最终结果,就是来自读者运用新媒体手段的广泛参与。

3.建立以用户体验度和需求度为本位的个性化服务

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传播技术越来越先进的当下, 掌握用户“需求—价值”空间的更高占有率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新的媒体形态运营的设计与开发中,关注最多的一个词是“用户体验”, ISO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人们对于正在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也就是“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新形态的媒体经营便是要从单向度地满足用户的某种需求,转变到尽可能全方位地为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以用户体验度和需求度为本位,围绕并清晰地把握用户的生活圈、工作圈、消费圈的需求逻辑,发现和开掘用户的关联需求,并以与这些需求相契合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因此,用户体验度和需求度的高低决定了新的媒体形态下经营模式的最终成效。

从新民周刊APP看“融合模式”

传统媒体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是形势所趋。如何利用原来的资源优势?怎么使新媒体业务与传统业务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两类业务如何在竞争与互补之间找到平衡?

我们认识到,新媒体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充分体现了更优的信息丰富度和更好的互动传递性。新民周刊APP客户终端产品的开发,就是基于新媒体的这种技术特征与传统媒体的原创内容优势及品牌优势,用新媒体的规则,用新媒体的标准来做。在新媒体多样化的互动手段面前,并不是要对每项互动手段后面的研发、后台、代码、编程等方面都深入了解,更不是仅仅把杂志搬到网络上,让杂志的读者增加一个阅读渠道,而是将互动手段与杂志特点、受众需求紧密结合。

目前,新民周刊APP具有如下的特点:

1.内容和阅读的及时性。所有内容可以随时通过浏览器登录CMS内容管理系统,上传和媒体内容,且一旦,客户端可以立即接收到。

2.重点内容的灵活展示。可通过CMS内容管理系统,随时将各栏目重点内容推荐到读者打开客户端就能看到的位置,并用“标题+摘要”的形式搭配三种色块及精致背景图的设计,给用户带来简洁畅快的阅读体验,并且色块的颜色和背景图片可根据需要更换。

3.新颖且易用的人机交互方式。栏目以手指左右滑动的方式进行切换,同时顶部显示栏目位置的导航提示,使得新民周刊客户端的交互方式从传统底部或侧面一级栏目导航的设计模板中独立出来,带给用户非凡的体验。

4.社交型阅读。用户在阅读过程中,除融入了传统的分享、收藏等功能,还新增了评分和评论功能,让用户在阅读的同时可以随时将精彩内容进行分享,并可以在其中讨论。

5.智能型阅读。设计了阅读记忆功能、自动全屏浏览功能(手指向上滑动一定距离,内文页信息栏和功能栏自动隐藏,进行全屏阅读),其目的是让功能更加人性化,增加客户端本身的互动性,弱化被动接受传播带来的不利影响。

6.更多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如客户端自带定期自动清除缓存功能,以免长时间不清理缓存会占据内存,影响用户体验。

新媒体篇8

一、研究内容

(一)投影仪+黑板的使用与原来单一使用黑板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制作不同的问卷调查表,分别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建议被调查教师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被调查学生最好是小城镇或农村中学以上人群,因为这些人应该同时经历过使用投影仪+黑板和单一使用黑板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客观性。

(二)MOOC的产生对自主学习、成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带来的影响;针对MOOC对自主学习理念带来的影响同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针对MOOC对成人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带来的影响则采用访谈或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可使调查的范围扩大,有利于结果更接近现实。

(三)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应具备怎样的特征,采用采访的方式,调查学习者对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使用的优缺点的观点和是否会使用这些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的原因,找到已有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应该改进的地方,提出对改进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自己的建议和对未来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的预测。

二、研究思路

(一)被调查地区教育局统筹、领导,专业研究机构具体指导、组织实施。教育局和专家的指导能保证研究调查内容更加合理和科学化,调查表更加完备,被调查人群更加全面;学校的参与则保证了调查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分别制定投影仪+黑板和单一黑板学生表、投影仪+黑板和单一黑板教师表、MOOC对自主学习学习理念影响表三个不同的调查表,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问卷调查表。并按照一定的比例针对各个年龄段、各个人群采取调查,保证调查结果不片面,不真实。

(三)在进行采访和访谈的调查方式时对不同职位的人群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至少应包括20种不同职业的人群,每个职业应调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大于或等于20个。才能保证调查结果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可参考性。对于一些职业的被调查者我们应该提前预约,在保证不影响他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才能把调查更好的进行下去,这也是我们对别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本礼貌。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指在实际情景中,有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在三个不同的问卷调查表的制作、改进和访谈问题的制定,被调查人员的范围选定等方面采用行动研究法。

2.质的研究:质的研究是一种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自身的洞察力在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研究行为和意义建构。整个研究过程在自然情景下以多种方法收集资料,最终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形成理论或描述并呈现一个情景,达到对教育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选择符合条件的20种不同职业的不同人群进行访谈、观察等手段收集的研究资料,对此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解释,从中归纳总结出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3.量的研究:量的研究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在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量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对投影仪+黑板的使用与原来单一使用黑板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和针对MOOC对自主学习理念带来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中。

(二)研究步骤

成立课题组,对各个城镇及农村进行调查分析,和当地政府、教育部、学校等教育机构进行沟通,确定被调查人群的区域;绘制问卷调查表的初步模型和问题类型,讨论要调查的问题并记录。大致绘制好问卷调查表后向专家请教,请专家对问卷调查表进行改进;课题组内所有成员一起根据被访谈人员的划分,制定出问题;根据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划分,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分别同时进行不同工作的调查,对于调查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能立即解决的就立即解决,但最后需要把突发状况及解决方案记录下来,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突发状况,在小组内总结时提出并进行全员讨论解决,必要时请教这个方面的专家或自己的导师进行解决;将调查完成后的问卷调查表数据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总结中各种情况的问卷结果,对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根据数据整理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把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划分为几个方面进行记录;总结性评价,总结这个调查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调查中干扰变量可能会对调查结果造成的影响分析,还有就是对以后再进行研究调查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不足。

新媒体篇9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络和中国铁通五大运营商重复投资,导致资源闲置浪费,部分投资项目效益较低。2002~2006年5家企业累计投入1123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重复投资导致网络资源利用率普遍偏低,通信光缆利用率仅三分之一左右,且增加企业折旧和运行维护费用。

――国家审计署于8月底2007年度审计报告

[点评]“三网融合”快点到吧,能省钱啊!

节约・3G建设不能再重复浪费!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出台共建共享的具体办法,制约运营商在大规模3G建设启动之后,盲目重复网络建设所引起的资源浪费。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

[点评]还是审计署的报告厉害。

FMC・中移动要提供宽带服务!

中国移动将致力于提供宽带多媒体服务,我们将重点关注企业用户,并制定固话一手机融合(FMC)服务战略。电信重组完成后,中国移动计划提供宽带互联网连接服务。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

[点评]全业务竞争,全面开打。

IPTV・到农村去,是个伟大的决定!

背景:印度西北部城市斋浦尔的Kukus地区开始推出IPTV服务。这是印度首次在农村地区开展IPTV服务。

在农村地区提供IPTV服务,这是伟大的决定。农村群众有权利充分体验全球连通内容。

――印度通信部(DoT)主席Siddhartha Behura

[点评]很有觉悟,很值得学习!

手机・加上电视和键盘就是PC

农村手机的说法并不准确,微软自己做手机的说法也不准确,800元的定价也不准确。事实是代号为“PbonePlus”的研发项目――外接电视和键盘就能构建廉价PC系统,面向包括农村在内的新兴市场。选择手机,因为这是最普及的信息化终端。

――微软工程院新闻发言人吉敏

[点评]符合FMc的趋势,但别成“维纳斯第二”。

云计算・越来越像广告词

IT业界对“云计算”概念的追逐,导致其真正内涵已被扭曲和篡改。厂商将任何与互联网沾边的产品都贴上了云计算的标签它已经成为一个广告词。

――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

[点评]除了Google和Amazon,其他公司的“云计算”确实貌似扯淡。

新媒体・看得见的和感受到的

计算机网络、移动终端、数字大屏幕等,是看得见的新兴媒体形态;获取、搜寻、反馈、交互、沉浸,是感受到的新兴传播方式……新媒体不会停止在任何一个现有的媒体形态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熊澄宇

[点评]感受与体验,拥有颠覆旧文化的力量!

盗版视频・版权人更倾向于征收授权费

背景:YouTube从2007年10月开始提供内容自动识别技术“Video Identification(Video ID)”。当版权人发现网民向YouTube上传盗版内容时,除可在线删除视频,还可允许公开并声明版权,或签订合同征收授权费。至今,90%的版权人选择了征收授权费。

版权人选择“征收授权费”的原因是,如果不删除能获得1万次页面浏览量的视频片段,浏览量还可能增加l万次。显而易见,Video ID给版权人提供了认可其狂热崇拜者的创造性的框架。

――YouTube产品经理David King

[点评]新的技术手段,将使YouTube变成影视巨头的核心发行商。

数字音乐・抛弃数字版权保护吧

背景:沃尔玛自2007年8月份开始销售数字音乐,并从今年2月份开始,向用户提供不采用DRaM限制的MP3。

沃尔玛将从10月9日开始全面转向销售未加DRM(数字版权保护)的数字音乐,并关闭DRM认证服务器。

――沃尔玛致用户的公开信

[点评]终于想明白了!

TOM・别再“沉迷于赚快钱”

背景:主动退市的TOM继续巨额亏损,掌门人王雷雷离职。主因是三年前,其无线增值业务在国家整顿SP行业的行动中遭重创,继而一蹶不振。

TOM集团需要一个认认真真的互联网战略,这种“认真”意味着必须彻底抛弃过去那种“沉迷于赚快钱”的短期行为,真正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业务品牌。

――互联网专家吕伯望

[点评]警惕,搞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也别光顾“赚快钱”!

整体转换・投资商终于等到盈利

2008上半年,新增权益有线电视用户90万,达840万户,新转换数字电视用户140万,达310万户。有线电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41亿元,净利润1.46亿元,权益利润6437万元,同比增长37.59%,净利润率同比提升3.74个百分点到19.70%。各地数字电视收视费约上涨了8元左右,基本覆盖了整转成本,公司有线网络盈利能力有望稳步提升。

――中信国安(000839)2008年中报

[点评]各地省网整合推动整转加速,投资商也盼到了“”。

后整转时代・进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厦门“家付通”数字电视支付业务的成功合作。不仅提供了一个面向家庭的支付及商务运营的整体解决方案,把数字互动电视变为集多媒体信息、商务和电子支付为一体的现代自助服务终端;更重要的是加快了有线数字电视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的进程,同时在数字电视交互式应用方面开展了全新的市场探索,提升了广电双向交互网络的服务内涵和市场价值,标志着有线数字电视在后整转时代,在开拓新服务领域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媒体篇10

关键词 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 TP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5-0158-02

1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所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日臻成熟,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正在冲击着传统媒体的运营方式和能力,而且颠覆着媒介传播的传统格局。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和话语权的垄断局面,进而预示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传媒格局的冲击不言而喻,对传播内容的丰富化、传播受众的细分化、传播模式的多样化、媒体运营能力的先进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于信息传播互动性、信息内容丰富化以及信息阅读便携化等优势,新媒体迅速占领了传统媒体固有的传播领域,悄然改变着媒体传播方式和人们信息获取方式。新媒体有着传播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而且信息传播及时迅速,传播具有双向性,注重受众的心理需求的优点。新媒体依托互联网、手机、数字媒体等多种平台,把传播的话语权逐渐还给了受众,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只有少数“精英”把握话语权的形势,给传统媒体带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1.1新媒体分流传统媒体的受众,挤压生存空间

传统媒体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新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时间及空间的依存度越来越微弱,而且便捷的阅读方式适应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尤其对青年群体更具有吸引力。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链条从采集、编辑、走的都是一种脱离群众的精英路线,话语权掌握在少数的“精英”手中。而新媒体则完全与之相反,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者,新媒体把话语权交到了广大的公众手中,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媒介方式的出现让人们更加倾向于新媒体。新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阅读信息的习惯,并逐渐抢夺着传统媒体的受众。2014年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3亿,网络普及率高达46.9%。互联网的普及率逐年增长,预示着传统媒体逐渐被打入“冷宫”,人们已经厌倦了模式化的信息传播,纸质化的阅读方式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抛弃,新兴的电子阅读占据了主导地位。

1.2新媒体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

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传统媒体的赖以生存的广告份额也逐渐被新媒体所蚕食。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广告投放资金高的门槛,而且新技术的使用使得多种信息形式在新媒体上得以承载,图片、文字、音像、影视等融为一体向受众传达广告的内容,向人们兜售新的理念和创意。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模式,注重受众的心理需求和互动性。而且传统媒体的广告效益取决于受众的数量或者发行量,传统媒体在面临新媒体分流、抢占更多受众的情况下,它的广告市场份额势必会下降。有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度网络广告市场份额达到1100亿元,同比增长46.1%,增速远远高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已成为了广告市场的“宠儿”,而且在未来更是会成为中国广告市场的主力军。

1.3新媒体的出现逐渐削弱着传统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在传统媒介状态下,传统媒体对于“话语权”具有垄断性的地位,对于舆论导向具有主导作用。传统媒体在过去被誉为党政机关的“喉舌”,信息的采集到往往经过层层审核,它的权威性以及专业性毋庸置疑,但是时效性、交互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与新媒体相比则相形见绌。而新媒体具有开放性的平台,利用手中的工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尤其是在重大或突发新闻上,新媒体的信息的迅速性就展露无疑。而且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就某一新闻或者事件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交互性的特点改变着传统媒体只注重“点对点”的传播方式。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舆论主导权逐渐被瓦解,独家信息与话语权掌握地位被打破,新媒体成为了引导舆论导向的新阵地。

2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是大势所趋。虽然传统媒体在当下不断受到新媒体的挑战和冲击,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水火不容,不能并存的对立关系。在新媒体的身上到处可以发现传统媒体的影子,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网络视频等很大程度上是将传统电视的内容依靠新技术储存于网络平台播放,即使像微博、微信等具有完整传播形态的新媒体,也不过是将传统媒体的某些功能和形态整合而已。从中的信息描述能看到报纸化的简评的影子,而且风格也类似于杂志化。重要的是,在网络环境下,“话语权”的扩大化导致了信息的门槛降低,以致网络虚假信息、虚假新闻层出不穷。而传统媒体则基于社会责任,以其专业化的知识,精英化的团队,树立其权威性。传统媒体虽然在传播渠道、内容丰富、传播时间和空间以及灵活度上与新媒体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传统媒体在信息可靠度、权威性、品牌效应以及舆论导向上也有着新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虽然当下对于“全媒体”尚未有确切的定义,但媒介融合无疑是属于全媒体范畴。伊契尔・索勒・普尔认为,“媒介融合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从本质上讲是不同技术的结合,是两种和更多种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某种新传播技术,由融合产生的新传播技术和新媒体的功能大于原先各部分之和。”[1]传统媒体不断受到新媒体的挑战,但这也是一种机遇。传统媒体若与新媒体平台相融合,扩大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将会大大提升其覆盖范围和影响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搭建“全媒体平台”,能够节约资源,提高平台开放性,实现资源共享;能够适应时展的潮流,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个性化和碎片化需求;能够优势互补,实施优势品牌战略,实现集约化发展,促进产业转型。新媒体的出现不但不会将传统媒体推向消亡,反而会带领传统媒体“涅重生”。

3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路径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已成为了时代的潮流,正像新闻集团的默多克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的那样,“权力正在发生转移,从我们这些拥有和管理媒体的人转移到正在变得日益挑剔的读者和观众那里,这些读者和观众年轻而富有朝气,对新技术极其敏感,不愿意被领导,并且知道在这个媒体充满竞争的世界里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用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获得任何他们想要得到的资讯。”[2]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普及以及市场化的需求使得传统媒体不能在抱残守缺,应该敢于创新,迎接挑战,拥抱新媒体带来的新机遇,实现媒介融合,建立全媒体机制,实现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借鉴国外经验和国内成功案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融合是必由之路,而融合途径主要靠“物理融合”和“化学融合”,物理融合主要是技术层面的融合,包括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市场融合。而化学融合则是深层次的融合,主要是理念的融合。基于这两个层面的融合才能引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殊途同归,在融合中发展。

3.1内容融合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内容都是第一位的,优质内容更是吸引受众的关键,是生存的王道。新媒体之所以能分流传统媒体受众群体,就是因为它了解受众的需求,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向他们提供什么内容,与受众之间保持着一种高度的黏性。因此传统媒体在保持自己权威性、公信力和信息高度化、深度化的优势前提下,与新媒体的信息丰富的宽度、传播的速度以及互动性相结合,进行资源整合。传统媒体要将新媒体“为我所用”,积极开发新媒体中受众资源,从新媒体接收群体中发现和挖掘话题,随时关注新媒体受众群体所感兴趣的内容,及时的跟进报道并且进行深度的挖掘。利用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新媒体搜索、寻找人们所感兴趣的话题,注重受众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新闻的编辑和制作,强化信息的互动性。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公信力以及权威性上有所欠缺,但是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权威性的优势,将其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充分利用新媒体交互性的特点,引导受众之间的讨论。

3.2渠道融合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不仅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受众的阅读习惯也悄然的发生改变。传统媒体只注重于内容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内容的获取是否方便,传播方式是否与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方式相一致,在某种意义上比内容的受重视程度更为重要。新媒体具有信息覆盖广、即时性、便捷性、交互性、传播成本低、方式多样化等优势,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过于单一,而且受到时空限制,导致传媒产品资源重复浪费,效益低下。传统媒体寻求与新媒体合作建立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平台,将传统媒体所制作的媒体资源全部放置在新媒体平台,方便用户点击查阅;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内容宣传,不仅可以降低传播成本,扩大传播的受众群体和覆盖范围,提高传统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建立自己的手机、网络等终端平台,“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转化为新媒体的市场利润,实现信息一次性采集、多格式生成、多介质的局面。”而且利用新媒体宣传能够及时信息,了解用户需求,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内容宣传,与用户进行互动,弥补了传统媒体的即时性与互动性的不足。

3.3市场化运作融合

市场化运作融合主要是通过个性化服务来整合资源,实行经营的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受众细分化,信息碎片化,传统媒体以往受众一体化的传播方式逐渐被淘汰。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纯依靠广告的经营战略模式,采用了多元化的经营方式。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用户需求,用户付费来进行盈利。在当下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的前提下,占领市场依靠的就是服务。了解受众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关注受众需求,为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是当下传统媒体市场化经营的理念。传统媒体应当依托新媒体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媒体,立足市场,针对用户需求来做出市场化经营的改变。“传统媒体也应该积极进行多元化地经营,可以跨媒介、跨行业地发展,通过集团化融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

3.4创新观念的融合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关键在于创新观念的融合。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挑战和冲击,使得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面对这种状况一些传统媒体痛定思痛切实做出了改变,以积极的姿态去迎接新媒体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而一些媒体则走进了误区,简单的以为建立了网络平台、微信、微博平台、移动客户端等就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以为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就是融合;出现这些误区的症结在于观念的落后,面对挑战,传统媒体若依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仅仅依靠转型来独善其身,那么其命运只能是走向灭亡。“微博使自媒体迅猛发展、新闻即刻传播,微信公众账号则改变了新闻生产方式,成为深度报道的新兴载体。随着4G 技术的广泛应用,每部手机都可能成为一个移动的电视台,每个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一个现场直播的记者。”[3]“内容的拥有和终端的占有作为传媒产业链上的两个端点,体现了未来传媒竞争的两大战略制高点,而新媒体则早已占领了这个制高点。”[4]所以传统媒体必须更新观念迎合时代潮流,与时代同步,以全新的姿态去与新媒体融合,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战略品牌。而新媒体也需要转变观念,尤其注重打造网络公信力。

总之,全媒体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基础之上,全媒体并不是两种媒体简单的相互叠加,注重的是传播理念、传播方式等融合,二者只有再融合当中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能殊途同归,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平.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融合渠道与路径选择[J].湖南大学学报,2013(11):45.

[2]黄霞.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