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十篇

时间:2023-04-03 00:11:39

国产动画

国产动画篇1

我觉得目前中国电影人整体没有战略眼光,为了创作而创作。动画电影人也不例外。”今年年初履新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的孙立军(兼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这样表达自己对国产动画电影现状的看法。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以下简称中传动画学院)路盛章亦直言:“2000年我刚踏入动画圈时,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张松林先生羡慕我‘赶上了中国动画腾飞的好时代 ’,但12年过去了,未见到期盼中的辉煌。”

从业者状态浮躁,创作上盲目跟风,高校教育与动画业界衔接度不够——这是两位动画人对国产动画电影当下症候的一致看法。面对影片质量普遍不高的评价,两位一致认为并非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原因。路盛章向记者介绍,中传动画学院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用于教学;孙立军则表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对专职师资要求非常严格,与国外高校技术交流频繁。“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二人如此描述国产动画电影的未来。

动画教育与市场

曾任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创意总监和副总经理的路盛章是国内第一代知名广告人,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成立动画学院,他出任第一任院长(至2005年),开启了动画教学之路。“半路出家”,令路盛章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将传播和市场与动画教育结合起来,从更宽泛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不要将动画教育简单地变成职业教育,这是路盛章关于高校本科动画人才培养的最核心观点。他表示,培养学生对动画的审美和感知能力非常重要,无论他们今后是否从事这一行,这都是动画创作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有助于培育一个好的观众群体。他还认为,向欧美、日本等动画强国学习必不可少,但也不能忽视对传统优秀元素的继承与发展。

路盛章以中传动画学院在教学课程设置上的尝试为例,向记者介绍目前培养动画人才的一种模式:学院不断优化动画专业课程,陆续开设了如中国古典文学、中国书画、欧洲文学史、剧本创作、故事写作、表演、广告创意与表现等关联性课程,并与德国方面合作设立了“创意学院”,以让学生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创意能力,吸收更多领域的知识。

孙立军这个名字,对不少关注国产动画电影的观众来说,其更多是与2011年上映的《兔侠传奇》联系在一起的。饱受质疑的投资额、几经调整的档期、仓促上马的营销宣传、引发争议的3D效果??作为孙立军执导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面向全国市场的动画电影,“兔侠”的影市之路可谓曲折。“其实‘兔侠’是我的第五部动画电影,前四部除了《快乐奔跑》在北京地区上映过(2009年8月21日),几乎都与院线无缘。所以,至少‘兔侠’是我在商业片上的真正尝试。”

时隔一年,除了按原定计划制作中的《兔侠传奇2》,孙立军现在同时运作着几个投资相对较小的动画电影项目,且目标都是盯着市场。在外界看来,一个学院派的教授,带领着一群或毕业或在读的学生,更多时候自掏腰包地创作商业动画电影,无疑是自讨苦吃。孙立军却很清醒:“国产电影去年也就60多亿元的产值,还不如一个房地产商的一个项目,所以行业和行业之间不能仅用钱来衡量。电影还有其文化属性和行业引领作用。国产动画电影要发展,学校教育和业界及市场不能脱节。”但他同时也表示,“从2000年全国高校开始创办动画专业,中国动画教育高速走了12年,但实际上从高校毕业的动画人真正走入这个行业的并不多。”

路盛章也表达了对目前国内动画教育的担忧:“十年前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时至今日,全国约有450所高校有相关课程、近五六十万动画专业在读学生。但实际上,很多高校甚至都不具备开设动画专业的师资与设备就匆忙‘上马’,这样的人才培育乱象,值得深思。”

批判,要理性

面对记者的来访,孙立军首先谈的不是自己的动画电影项目,而是近段时间引发媒体热议的《戚继光英雄传》。该片号称投资1200万元,但制作水平却被业内人士斥为“刷新了动画电影底线”。“只看海报我就觉得该片制作比较粗糙,达不到工艺标准,投资方是有责任的;反过来,网上的谩骂和批评也应该理性一些,现在一部电影的宣发费用占比越来越高,上千万元的投资中如果含了500万元的宣发费,其制作投入有限,何谈‘精耕细作’?批评也好谩骂也罢,可以理解,但是不够理性。”

理性批判的前提是找出行业目前出现的问题。

孙立军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行业模式泛好莱坞化,缺失自己的市场规则。国产电影从制片、运营到电影院建设的模式等都过于以好莱坞的标准为标准,但在核心内容上又没有真正理解好莱坞的内涵,包括观众。国产动画电影尤深受其害。很多投资人、制片人、导演、甚至演员急功近利,为了创作而创作,进市场就是押宝似的“赌”,不具备完全商业化的规范模式。第二,产业秩序不规范。盗版严重、票价不合理??很多老生常谈的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遏制或解决。第三,国家对国产(动画)电影的保护和扶持还有待完善。进口片大有倾销之势,但国产动画的放映空间并不理想。“如果抛开这些认识,单纯说国产动画电影不好看或者全面惨败,是不理性的。”

“低幼化”的根源

针对国产动画电影大多定位“低幼化”的现状,孙立军的回答很笃定:“不能全说是创作上的误区,起码对我来讲没有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环境仅限于低幼这个市场。”他举例说,几年前,院线、影院只要排动画影片,不论进口还是国产的,大都排到白天档,认为这就是给孩子看的。2008年《功夫熊猫》打响市场,他们这才逐渐转变观念,扩大动画影片场次。到了2011年《功夫熊猫2》上映,影院方面已经完全把它当成一个大片来排映了。

与终端方对动画电影的“逐渐认知”相比,国内观众的态度更直接——对国产动画电影有着先天歧视。“就像吃东西一样,观众吃惯了面包,你让他换个馒头或花卷来尝尝,很多人就不乐意了。”孙立军表示,目前国内高校的动画教育并不逊色于国外,“难道我们的故事创意、技术手段不能制作出全家欢式的动画电影吗?只能说很多制片方瞄准低幼受众市场是一个无奈之举。”

在整个国产电影市场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动画电影要有所作为很难。前期融资难度大,后期宣发费用更是捉襟见肘,为了尽可能降低市场风险,很多动画公司都会优先选择受众相对稳定的低幼题材、压缩制作成本。再者,现有的动画电影配套制度在题材、内容等方面也大都是按低龄受众的标准来审核动画电影的。“这反过来又印证了‘先天性歧视’——即国产动画影片制作水平不高、题材低幼。”

小成本,一种突破方向

一直坚信“好的动画电影可能只是需要时机”的孙立军,并不迷信只有大投入才能出好作品。他介绍自己目前带了4个创作团队,除了运行中的《兔侠传奇2》,《糯米的午餐》《天坑》《雪域獒王》等项目也已提上日程,后三者有个共通点,就是投入成本不高、项目筹备时间较长。

“在目前的环境下,不要动不动就上马大投资的项目——高投入低产出甚至市场惨败,会严重打击投资人的信心,加重‘先天性歧视’。国内动画人需要学习的方面还很多,可以先尝试一些投资制作相对小的动画电影,以积累更多的市场实操经验。” 船小好调头,小成本动画电影项目可以在题材、类型、表现形式、技术运用等方面做更多尝试创新。

以《糯米的午餐》为例,主要投资方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包括宣发费在内的投资额为1500万元左右,由孙立军带领的一个创作团队承制。该片从2009年开始策划,采用二维技术制作,预计2013年4月完成,电影定位“时尚都市影片”,讲述一个职场小人物喜怒哀乐的故事,目标受众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届时会利用微博、网络游戏等方式宣发。用孙立军的话来说,就是“创新题材,突破低幼化定位;没钱,宣发就要搞差异化。”

《天坑》则主打科幻元素,主角机械化的造型会吸引男性观众的目光,目前已面向公园等机构售出实体雕塑版权,预计2015年完成制作;《雪域獒王》讲述藏獒的故事。“这几个故事都筹备了好几年,期间没钱了就停下来揣摩,等到有了钱又再启动——先做几十秒的样片,不断改动、调整,再带着样片去寻求投资。”孙立军说,“我带的每个团队都有执行导演,团队中不乏在校学生,这也是一种人才培养途径。”

量和质

国产动画篇2

关键词:动画;教育;孩子

一、国内教育问题

这种教育问题不仅体现在教育事业上,而且在影视作品中也很突出①就中国对儿童电影本身的定义而言,过于强调了教育性,而忽视了儿童电影中的娱乐性。相反美国在《电影术语词汇》中把儿童电影定义为“具有专为吸引儿童及供儿童娱乐的内容及处理方法的故事片

在21世纪初中国政府看到动画业的巨大市场,开始大力扶持时,才发现中国动画已经失去了它的中坚力量和原创力。何时新一代的“原创中国”动画风才能出现?既不好莱坞,也非日式风,而是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形象和动画故事,这是每一个人都期待的。长期以来,国产动画创作大都局限于改编动物童话、民间神话、古代故事,缺少反映,青少年现实生活的题材。为了孩子多彩的生活,我们不应该只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缺乏与我们现实生活贴近的题材。

由于动画产生的年代局限性,多少存在明显的说教色彩,缺乏亲切感和童趣,这只能说是成人眼中的动画形象。中国现在一直提倡人性化教育,但是这一教育方式与孩子们目前接受到的教育色彩明显的动画主题是相背离的。我们也应该从孩子的视角考虑,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大人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

国内动画制作者一般把动画局限于动画电影,动画电视片。可是动画就其应用而言,还涉及广告、游戏、家具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等很多相关行业。这些行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资本增值潜力。虽然现在已经有向这些方面发展的倾向但是制作上还是不够娴熟。笔者认为国内应该加大这些方面的投资,国家应该颁布一些这方面的有利政策。

每个国家在制作自己的动画片时都是基于自己本身的文化传统及文化习惯。中国动画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例如创新力弱、政策不够。很多孩子的思想因为教育的缺陷被禁锢起来了,完全没有自己的一点想法。没有好奇之心,没有创新精神。

当你看到这些孩子的作品时,都会很痛心。因为从他们的作品上看不到一点他们的个性,所能看到的全部都完全一样的想法和过硬的功底。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中国的教育仿佛把学生的灵魂都调试到同一标准上。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的中国动画题材都取自中国古代神话,而且居然一点改动也没有。水平的降低,直接导致了收视率的下降。观众在看电影之前,对剧情十分清楚,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没有创新,就好像一个失去了内心,空有一具躯壳。不管再漂亮却没有内容,经不起推敲。正如迪斯尼所说:“由于对象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观点的不同,任何时代的故事讲述者都会在核心材料的基础上对故事加以改编。”②从这可以看出动画的出路在于创新,而不是一成不变。

动画是一种通俗艺术,是一种大众文化,不受民族、国家和语言的限制。为什么同样是动画,美国动画、日本动画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中国动画却远远的落在了后面呢?因为美国动画很能表现个人价值,人间亲情、重视环境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等。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又能得到世界观众的认可。美国动画的教育是通过融在其中的文化精神起作用的,而我国不少动画都是用字幕或旁白直接说出来教化主题,深度的思想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画面自然流露出来的。相比之下中国动画比较肤浅,不能够承载沉重的思想主题。对自身文化显得不够自信和重视,导致民族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缺失。

二、悲与喜的严重失衡

中国动画多喜欢以喜剧结尾。传统的儿童本位或单纯的觉过多强调儿童动画中的逗乐元素,对悲与痛的一面很少触及,忽视了儿童的真实感受。笔者认为悲剧文本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成长价值,儿童需要而且能接受悲伤,在遵循儿童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渗入成人的审美意志与文化期待,儿童本位与觉在动画创作中的复合使用,强化和凸显悲剧类文本的价值。儿童动画悲剧性题材的叙述方式,实现儿童哀而不伤的替代性满足,塑造儿童社会的真实存在,并由此实现儿童动画的美育功能和艺术使命。

国内动画故事往往平铺直叙,过于直白甚至无所谓故事,缺乏感染力。把动画故事的作用仅仅指向儿童的视听感官,忽视了儿童的情感层面,尤其是对乐与趣的过多强调,对悲与痛的一面很少触及。实际上,创作者低估了儿童的理解能力。反观当下的动画市场,悲剧性文本所占比例呈严重不足,生存空间狭窄。本文试从儿童劣势视角的聚焦以及传统圆满意识的束缚两方面分析,强调儿童本位与角的介入,探讨悲剧性题材的表述方式,实现儿童动画悲剧性文本叙述中儿童哀而不伤的替代性满足的提升,塑造儿童社会的真实存在。

三、孩子应该受到尊重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这在儿童动画中则表现为承认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语言体系和生活态度,尊重儿童和包括儿童接触和使用媒介需求在内的各种方式。中国的“儿童本位”聚焦于儿童的局限的劣势视角看待儿童。儿童自然存在的特点很容易让人把他们建构为被动的脆弱的。因此儿童动画中也应该一直非常注重正面的励志的题材的叙述。

教育性的动画在国内动漫产品中占有极大比重,然而由于“说教”致使自身发展与市场推广举步艰难。

笔者在对国内教育动画实践现状与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教育动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缺失状况下的盲目实践导致严重的“娱教失衡”,是影响国内教育动画发展的真正根源所在。我们不应该把动画当作,糖衣药片——就是娱乐一会儿,说教一会儿。这是对寓教于乐的歪曲。本该“以娱乐为目的”的一般题材动画尚且如此,以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动画更是“说教严重”“有教无乐”,成为教育动画的问题所在——“娱教失衡”,即:娱乐与教育没有达到平衡的状态。由于“娱教失衡”致使教育动画在市场推广中屡屡受挫。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符合少年儿童的欣赏情趣,适应不同年龄层次少年儿童的欣赏需求,做到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客厅里,纯娱乐是没有地位的,连侧身站立的地方都没有,即便有,也得适应寓教于乐。(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国产动画篇3

关键词:发展;瓶颈;日本;文化渗透;时代机遇;新兴市场

一、国产动画的发展现状

1、80年代中期现代动画产业起步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早在1928年,迪尼斯就推出第一部动画短片《汽船威力号》,继而《花与树》出现,彻底掀开了电视动画的序幕。”①而我国第一部动画片,则在60年代才姗姗来迟,不过《小蝌蚪找妈妈》作为世界上第一步山水动画片,也在动画历史上刻下了中国印记。但是山水动画、剪纸动画、手绘动画制作成本高,耗时长,人力消耗量大是一种原始的动画制作方式。直至80年代中期,我国现代动画产业才真正的起步。

2、制作水平和动画观念落后

我国现代动画产业起步之后,动画行业首先面临的就是国内动画制作技术的壁垒,设备落后,软硬件技术发展缓慢,在制作水平完全无法与近百年动画历史的日本和欧美国家相比较,以至于出现了国产动画备受诟病,遭到业内的看空局面。在动画观念方面,也是秉承的传统思维,无法与国际接轨,模式传统,呆板,定位模糊,观念上的差距才是国产动画进步缓慢的根本原因所在。

3、以创意为核心的国产动画理念崛起

进入21世纪,国产动画迎来了创作高峰,随着《李献计历险记》《尸兄》《十万个冷笑话》等国产自制动画的相继热播,大量的动画粉丝开始回流,国产动画迎来的朝阳时期。虽然目前的制作水平和画风精细程度仍然无法与日本、欧美等国家抗衡,但是国产动画找到一条本土化的发展策略――创意。通过与现实的紧密关联,融合无厘头的荒诞,把黑色幽默的精神溶于国产动画当中,新理念的崛起无疑于让业内看空国产动画市场的专业人士以及资本家看到了国产动画突破瓶颈的巨大潜力和市场。

二、日本动漫产业对国产动画的影响

1、庞大的动漫产业链条

近几十年来,制约国产动画发展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日本。日本对国内的文化渗透,主要借助的形式就是它完善,庞大,系统的动漫产业链条。从受众分析,数据抓取,创意设计,脚本创作,绘本制作,电脑生成,出版发行到周边产品的一条龙产业,以至于让动漫成为了日本支柱型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其在全世界范围内,输出日本普世价值观和日本文化主要手段。

2、强大的经济和人才储备

日本动漫可以说是伴随国内年轻一代成长的标志性产品,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风格琳琅满目,画风多变精致,主题深刻悠远,备受受众喜爱。而且日本动漫的受众年龄群跨越极大,定位是成人,甚至是中老年人,可以其制作观念和水平已经是电影化,大市场的思维模式。这一切得以顺利完成的根源,在于日本强大的经济支撑和卓越的动画人才储备。“动漫作为日本的支柱型产业,日本政府有专门的资金对其进行扶持,以革新设备和技术。”在此基础上,纳入人才计划,形成传承机制,让动漫产业的人才有成长和发挥的空间,并鼓励大学生投身动漫产业。”②

3、数十年对中国市场的强势文化渗透

说起《七龙珠》《圣斗士》《宠物小精灵》《哆啦A梦》……可能大多数80后,甚至70后也耳熟能详;说起宫崎骏、鸟山明、车田正美、青山冈昌等日本著名漫画大师的名字,也是如数家珍,可见日本动漫对中国市场的强势文化渗透已经达到了目的,在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日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影响着中国青年一代的思想和成长模式,换种意义上来说,80以后的青年很大程度上是在日本文化的影响之下成长起来的一代。

三、国产动画发展瓶颈的思考

1、机遇与挑战

日本几十年来文化渗透,虽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产动画的发展,但是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受众和动画从业人员的审美能力和资源储备。如何选择一条独辟蹊径的道路,在日本和欧美动漫的绞杀之下,杀出国产动画的一条血路,成为了动画业内思考的关键。随着国内青年的成长和审美趣味的提升,日本和欧美动漫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口味,于是新一代的国产动画崭露头角。这既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是国产动画要与日本、欧美的整个动漫产业链正面厮杀的挑战。

“1993年以后,中国动画市场开放了,国家不再限制产量但也取消了政府收购。这也令国内动画行业开始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国外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不再受限制,但中国动画片的产量少,原创作品只适应计划经济下做短片,大量的市场需求量不能被满足。但美国日本动画业发展了20年,远比中国要成熟,数量也很多,与国内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动画产业呈现了明显的劣势。另一方面国内在销售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电视台都是垄断的,销售上只有一种价格。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潜力,国内单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市场,这种劣势也导致相当部分的人才流向了加工制作领域。”③

2、受众市场两极化的趋势

国产动画虽然生于忧患,但是并没有改变对动画认知比较狭隘的整体趋势。制作内容低幼化,浅白化,说教化成为国内动画制作的主流方式之一,这也让受众市场呈现出3-9岁的低龄化趋势,动画等于儿童的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人们常常把中国动画的不景气归咎于技术和资金,但其实,国家这几年对动画片的投入已经远超其他影视行业,“中国动画片产出和投入的不成比例,根本原因就在于制作题材和理念上的‘低龄化’,并由此造成想象力不足,题材局限

3、时代机遇和新兴市场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正是有这样一批针对幼儿制作的系列的动画,回流了大量资金,让资本市场看到国内动画产业的市场空缺,于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进行国产动画孵化。这也诞生了,针对青年群体的新国产动画。这类动画采取欧美电视剧周播或月播的方式,跟随受众的反响制作内容和进行修改,避免了模式化,固定化的传统。与市场紧密结合,与社会现象紧密链接,与受众G点息息相关,对国产动画面向成年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世界动画片的成长路径来看,动画题材走向成人化是动漫发展的必然之路。由于曾经被定性为“儿童节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好莱坞动画片也经历过一段产量锐减、水平降低的黑暗时期

小结

国内动画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以后,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依然面临瓶颈。资金不足、大众对动画的普遍认识不全面、质量不高、故事缺乏原创性、审核过严、教育体制不完善、缺少高素质动画人才、外来文化冲击国内市场、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等等,这些内在和外在的因素阻碍着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不过瓶颈虽在,依然应该看到国产动画的前景和日益蓬勃的国产动画市场,以创意为第一驱动力的新动画已经做出了表率。面对瓶颈,突破瓶颈是国产动画走向未来的必然出路,民族化,创意性,本土化是国产动画的必然方向。以日本作为比较对象,剖析了国产动画的前进方向,表明了国产动画面对的时代机遇和新兴市场已经打来,以及国产动画面对发展瓶颈所带来的现实思考后对于探索出路的积极作用。(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中国动画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12

[2]张建翔,《动画电影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

[3]李常庆等著,《日本动漫产业与动漫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

注解:

①孙立军,《中国动画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12

国产动画篇4

[关键词] 国产电影;植入动画;情趣

一、国产电影与动画

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中国电影的诞生日。1926年,上海的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兄弟克服了资金、场地、资料等多方面的困难,终于制作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它也是中国美术片的开始。国产电影与动画的关系起初各自为线,互不相干,但是随着新媒体与计算机图形图像的迅速发展,动画这门艺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国产电影当中,一方面作为对技术的完善,例如各种三维特效、后期合成等,另一方面作为对情节的补充,例如各种片头动画、插入动画等,本文更倾向于讨论后者,即所谓的植入动画。因为它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混搭的影像风格,而且更多的是为了表现导演与众不同的叙事手法与审美情趣。

二、植入动画的历史

严格来说,植入动画这个词,未收录在《电影艺术辞典》里,也没收录在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但它却像植入广告一样,频繁出现在国产电影中,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存在。从表面观察,其形式是在真人电影中插入一段动画或者与动画相关的符号,从本质理解,其目的是为了扩展影片的叙事方式,增加影片的娱乐性,提高观众的审美情趣。为了便于分析这种现象,作者把插入在国产真人电影中的现代动画称为植入动画。

1962年,由谢晋导演的《大李、小李和老李》描述了肉类加工厂的大李为说服老李参加运动,进行体育锻炼,经过一再挫折后,老李终于在他的耐心动员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的故事。为了增加影片的喜剧色彩,导演制作了一段105秒的片头动画,依次交代了电影公司、电影名称、主要演员、群众演员的名称,直到最后一秒,巧妙地与第一个真人镜头叠画转场。首先片名的出现就很有动画特点,先出现一个“李”字,然后变成三个“李”,接着才出现“大、小和老”,而随后的三人追逐戏,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大李的高大、小李的灵活和老李的固执。无论主角或配角,每个角色动画表演结束,都会带出相应的演员表,非常直观。为了着尾呼应,导演在片尾同样制作了88秒的职员表动画,并且再次使用叠画方式从演员到动画进行转场,编导摄影等职员名称写在背景板上由动画角色依次拉开,极具舞台特色。值得一提是,本片的动画导演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徐景达,也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设计。可以说在国产电影中插入手绘动画的历史上,本片做了一次非常有效的尝试。

1997年,由冯小刚导演的中国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为了庆贺虎年,特意在影片开头制作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动画老虎,极大提高了观众的兴趣。2001年,有两部国产电影在片中都使用了植入动画,十分精彩地表达了作者的讽刺与幽默。一部是由冯小刚导演的《大腕》,另一部是由黄建新导演的《谁说我不在乎》。冯小刚为了演示泰勒葬礼的创意及流程,插入了当时极为流行的Flas。动画并未一播到底,而是伴随英达的解说,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形式,在动画与演员之间来回切换,徐徐展开,层层递进,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好奇心。在《谁说我不在乎》中,父亲冯巩为了向女儿李小萌解释什么是,黄建新巧妙地使用手绘动画进行了情景再现。吃大锅饭,亩产上万,这些沉重荒诞的历史在动画流畅的线条下,竟然变得轻松幽默起来,敏感的政治也被瞬间消解了。

与谢晋不同,冯小刚和黄建新对植入动画的应用,不在局限于片头片尾的演职员表,而是加强了动画在电影中的叙事功能。叙事性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特征,在故事发展与人物命运上,电影与小说的结构极为相似。不同的是,小说借助文字唤起读者的想象,而电影则通过画面影响观众的视听。非线性剪辑或者蒙太奇给电影叙事带来极大的灵活性,形成了多样的叙事形式,如主观叙事、客观叙事、平行叙事、交替叙事、夹叙夹忆、闪回叙事等,而同样具有视听语言性质的动画无疑给电影增加了更多的假定性与叙事功能。像《大腕》中的Flash就是夹叙夹议,而《谁说我不在乎》的则是闪回叙事。以关注民生和写实题材而著名的导演贾樟柯,也在他的作品《世界》《三峡好人》中分别插入了Flas和三维动画,帮助其实现内涵更为丰富的情感表达。

三、植入动画的形式

与电影叙事的多样性相同,植入动画的形式亦丰富多彩,这取决导演的审美情趣。如果说冯小刚的《大腕》只是对植入动画的牛刀小试,乌尔善的《刀见笑》开始对植入动画增加更多的娱乐性,那么2012年冯德伦导演的《太极1从零开始》则将植入动画发挥到了一个巅峰。

国产动画篇5

2012年1月22日,104集动画片《熊出没》开始在央视少儿频道陆续播出。这是一个森林保护者熊大熊二兄弟,与破坏森林、采伐原木、并占领土地开发创业实验田的光头强之间的搞笑故事。因为在央视的多集联播,片子开始吸引一批首先看到他们的小观众。

小朋友们记得颜色较深的那只熊叫熊大,皮毛颜色较浅的那只叫熊二。伐木工人光头强总是坏坏中带着一点粗心与笨拙,时常让小朋友们纠心。

深圳华强动漫公司,是这对主角冤家的创作者。为了扩大该公司的动画品牌与影响力,2013年春节,该片导演刘富源制作了55分钟的贺岁短片《熊出没之过年》,取得很大的成功。该片在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获得170亿次点击。直到2014年2月,点击仍在不段翻新。刘富源向记者说起了一个很疯狂的数字,“有个小朋友家长在微博上向我吐槽,这个片子他都已经看吐了,台词都能背下来,因为他儿子已经连续看了44遍”。甚至不断收到家长拍下孩子为光头强回不了家过年咽咽呜呜擦眼泪的照片。

这些反馈给了导演刘富源一些信心,使其大电影系列继续开画。

2014年1月17日,3D动画《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以下简称《熊出没》)搬上大银幕。

上映3天票房成绩轻松过亿。成为国内第一部可与好莱坞、日本动画正面对决的国产动画电影,同时遭遇《喜洋洋》、《巴拉拉小魔仙》系列、《爸爸去哪儿》等强大口碑实力对手的夹击,最终取得2.46亿票房。成绩确属不俗。

为其做宣发的乐视影业董事长张昭这样评价《熊出没》:这一次因为很多家长跟小朋友在一起看了《熊出没》的电视动画片,进电影院发现,这个东西不一样,有惊喜,形成口碑效应。

《熊出没》的电视动画片剧情很简单,就是两只熊不让光头强砍树的故事。涉及到电影,这种关系就需要升华,因此女孩嘟嘟这个角色,成为整部电影的核心“夺宝雄兵”的一个目的。“这个角色一设计以后,所有的对立方都获得了一个冰释前嫌的理由。”

另外一个是视觉效果,3D。这次3D是往外投射,蝴蝶是飞到观众席的中央,大家情不自禁都去抓那只蝴蝶,这是人类的一个本性,一下现场整个气氛调动起来。观众互动,增加欢乐。特别对于小孩子,怎么设计适合他们的3D效果,与传统电影很不一样。

张昭还表示,如果动画电影想要票房卖两亿,一亿儿童市场,一亿成人市场必不可少。于是要跨越年龄层,成为全年龄层的动画片成为《熊出没》的又一目标。

这一点,也符合导演刘富源所说的,“我们想从零开始,做出一部更成熟、更完整的电影。我们的目标从来没有变过:要做合家欢的动画片”。

该片讲述光头强哺育婴儿嘟嘟的细节传神专业,勾起许多家长育儿时的辛酸与共鸣。

影片总导演丁亮说,“光头强和熊的关系代表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熊大熊二兄弟比较纯真,是梦想中的我们,生活在蓝天青山之间。光头强是为生活所迫,是现实中劳苦奔波的我们”。

总的来说,《熊出没》在技术方向、共同话题、逼真效果等方面,做了极尽可能的最大尝试。包括每一个场景、动作、反光、材质模拟真实环境,动用近600人的制作团队耗时一年多,最终制作成国内首部全真3D动画长片。

说到此,导演刘富源又喜滋滋地向记者报了一个数字。“有家长给我晒影票,毕竟重复花钱嘛,他带小孩看了四次,8张票根。”

《熊出没》的成功,刘富源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先前电视受众群体的基数比较大。第二,该电影有好的动画明星,很棒的创意、制作团队。这保证了创意制作水平。

另一个原因,抓住新新人类,和传统市场的两个重点,网络和传统的营销方面。包括各方媒介的口碑传播与发酵。

一个动画导演的从业经历'

从最初《熊出没》电视片系列的编导,到《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贺岁电影,导演刘富源一路亲历创作。推出两只森林的熊,和伐木工光头强的形象,经过近5年时间的品牌经营,才逐渐被小朋友、家长接纳、认可他们的形象。

自上映以来,导演刘富源每天刷微博转发家长带孩子看《熊出没》的见闻及随感,对于创作者来说,这看起来简直有些自恋。

当与这位90年代末便进入中国动画行业,摸爬滚打15年的动画片导演对话才发觉,来时的路太不容易,才显得观众的评语珍贵。

整个80年代,中国动画,还是一片为国外做代工片的景象。最早出现动画代工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较早的地区。那时所谓的经营动画,说白了就是电子加工厂。从海外接电视动画单过来,在中国以低成本制作。

最初入行,刘富源做基础学员,接受做代工片的培训,手绘是当时动画产业最主要的形式。这种方式在世界范围都是属于落后的技术。随后因为电脑的应用开始普及,动画电视的代加工工厂业务开始在中国萎缩。

刘富源回忆起90年代末的珠三角尚且还称为产业的动画行业,“基本上是很多从业人员要被迫转行来维持生计”。

直到21世纪初,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动漫产业的巨大市场与潜力,开始实施政策保护、发展国产动画原创力。2006年,广电总局一条规定这样写道:自2006年9月起,每晚17点至20点禁播境外动画片。这在当时引起不小的争议与风波。

从他刚开始从业的现状,刘富源说,那时的国产原创动画基本是零,除中央电视台少数自创动漫以外。

2005年,也是深圳华强动漫公司成立的时间,刘富源加入深圳华强动漫,做原创的前期设计、美术设计、人物概念设计。在他从业的第七个年头,也正是因为国家扶持国产动漫的力度加大,促使了一批从前涉足过动漫的从业者颇有信心。

“虽然可能网络上有一些批评,说把国外好的动漫拦在了门外,但是事实上所谓什么是好的动漫,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来说,得到了一些信息,至少主管部门开始在扶持动漫的原创力度。”

那几年,整个动漫行业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很多企业冒出来,虽然现在回过头来看,有点缺乏理性的发展,但是提供了行业内一批人有了很多机会去做原创动漫,有这种机会才有发展空间。

可以说,中国动画虚火、混乱而却从未停止在乱象丛生之中探索属于自己的生存之路。

刘富源现在回想起当初的创业之路,不禁感慨:“我也不是拍马屁,如果当时没有这些明确的政策指示,任凭我们扑腾盲目追求,我们不会有当时的一些空间的。”

有了政策支撑,自我谋生与发展又是一条且苦且艰的路程。

“在中国,电视动画片是不赚钱的,只有靠衍生品来增加收入。有的企业会争取政府资金来维持创作。整个行业生存是非常艰难的。”而美国的动画电影,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广泛的全球市场知名影响力。

“由于产业链健全,他们可以用三到四年时间做一部动画,把人物刻画得像已经在你生活中存在了十几二十年一样,它一出来你会接受它。但在中国,是快餐时代,很多作品如果不能即时的在市场里活下来,生存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除外在环境,人力的各种矛盾与缺陷也是一大问题。

“做动画,大部分都是学艺术出身的,但学艺术恰好都自我个性太强。你怎么把所有的目标理念围绕团队来实现?少有人愿意保有合作、配合的态度。”刘富源说。

“中国人做事业有点像打麻将的心态,各自为战,打牌有对家,要防着这一家那一家,你想吃我偏不给,恰好代表着很多中国动画的现状:我是不会跟你配合的。”刘富源承认这一点是从业最痛苦的,这也是很多人做不下去的原因。

在刘富源从业的早期,也产生过这种心理。好在公司走的路子极其现实,大量的上项目,在2011年该公司制作的电视台动画分钟数超过18512分钟。大量的上项目为了寻找合适市场的作品,就这样,一群没有特殊经验的年轻人得到了锻炼。

他坦承,这里面有些片子质量会有点差,有些是初学者设计,“但是我们能保证所有的东西都认真对待过”。

这一次《熊出没》票房的成功,刘富源对下面的路依然保守:这个影片带给我们的信心不是观众的狂热,而是掌握了一定讲故事的方法,和制作手段。发现我们可以做更好的大电影满足观众的需求和解决我们的生存现状,能够增加一些收入让我们生存下去。

如今,在中国变幻莫测的电影市场,又有一项新的使命急需认识与之共存。“移动互联网客户商的存在,使得动漫的生存会变得更艰难。动漫的投入产业不会因为移动互联网传播而变快。所以我们关心的是,动漫怎么跟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好在刘富源和所有处于中国电影行业风口浪尖的业内人士一样,纵使百般艰难,却意气风发,信心满满。“这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市场,中国跟任何一个国家不一样的地方是,很残酷很现实但同时能带来很多机会。”

导演对话'

刘富源:讲故事的能力很重要

Q:在中国,人们看动画的心态也是一个大问题?

A:中国人一旦成年,他会觉得看动画片有点丢人。像我是70后,要是同学知道我是干动画的,他们都会认为我很幼稚,怎么你在做这个事情?如今80后因为独生子女多,包括85后90后,他们这么大了还在爱动漫,观影心态在逐渐改善。这是整个中国大的环境决定的。

Q:如果一个动画新人即将入行,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A:首先要搞清楚,你是要从事哪个领域。动画片的内容创作和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未来是想做导演往前期创意方向走,还是做技术里的高手往画面效果方向走,这些都得想明白。当然早期不要把路堵死。

Q:作为一个动漫电影专业人士,是不是多方面的技能都得有?

A:不是这样的。只不过是我个人经过这么多部门经历而已,我画过手绘动画,做过分镜头台本设计、美术设计、三维动画,这些东西仅仅给我提供了经验值,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一行不是什么都做过就能怎样。

我觉得做导演主要你得有想法,得有讲故事的能力。如果创意、故事跟不上,技术的东西我可以全部不要。动画这一行,真正能跟导演合到拍的,我认为还是动画分镜头师,因为视觉、效果、画面控制、故事结构全在他这里把控着。

Q:都说做动画是最吃力不讨好的职业,是什么东西支撑着你们在这个行业做下去?

A:在我们这个团队里,90%的人都是爱好和理想来做这个事。包括我们自己组织动员会,召集所有员工去街头体会关于《熊出没》的反响,大家也很兴奋,尤其是穿上熊的套装时小朋友扑上来的热情,绝对是只有观众的真情流露在激励我们往前走。否则在这个行业里只做技术就可以了,做技术在制作行业里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Q:做动画这么多年,什么是最难的?

A:我认为最难的不是技术,最难的是讲故事,没有想法,动画、技术、镜头做得再好,没用。另一个,怎么样把一个团队捏合好,凝聚在一起朝一个目标去冲。我做了这么多年,亲身感受最难的是这两点。

Q:国产动画当前跟国际优秀的动画电影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A:我觉得,在某些情况下,技术层面是有一点差距,但中国应该能做到。现在好莱坞能做的,中国整体技术的实现手段基本上能做了。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电影没有使用这些技术?第一,成本问题。二,周期问题。费钱费时就得放弃,而不是说做不到。

所以,观众在影院看到的作品不太好,不是技术不行,而是他没有用这个技术,因为成本、时间而舍弃了。

Q:《熊出没》在电视与电影方面都算抓住了不少观众,创意来源是什么呢?

A :我们以前在学画画时,老师讲过一句话,真正让绘画进步的不是绘画技术本身,绘画的技术永远都在绘画以外,就是要观察生活。梵高的画,都是生活的描述,不管是抽象还是具体,但是题材永远都是接地气的。

接触生活,看书积累很重要,但仅是冰山一角。我认为讲故事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的建立,你一开始追求什么东西,想得到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它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对于我来说,是慢慢建立起来的。所以创作过程中,创意来源还得融到里面去,还得想怎么去表达。

国产动画篇6

〔关键词〕国际影视动画市场动画产业发展模式原创外包

一、国际影视动画市场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影视动漫产业蓬勃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凭借着市场化、国际化,在强大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支持下,欧美发达国家把他们的优秀的影视动画作品及其附属衍生品,行销到了全世界每个角落。以中国为例:日本、欧美等国的影视动画产品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将近90%。

中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落后除了起步晚、底子薄以外,关键还在于缺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一套成熟的动画产业发展战略模式。在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战略模式当中起到决定性指导作用的是生产结构和市场结构。

二、发达国家动画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1、美国模式―――集团垄断式原创模式

美国是全球动画产业的诞生地,早在20世纪初,动画电影就在美国面世并且形成了动画产业。在将近百年的发展过程当中,美国的动画制作公司依赖发达的经济力量、强大的创作和技术优势、先进的市场组织模式,在世界动漫产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同时美国的影视动画产业也凸显了其寡头经济的色彩,迪士尼、派拉蒙、福克斯等各大动画制作巨头,基本上垄断了整个影视动画产业,覆盖了产业的上下游关联产业,可以做到不假外求。因此美国模式展现出了集团垄断式的特点,同时作品极具原创性。

2、加拿大模式―――自身原创和发展外包服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

加拿大的动画产业起源于为美国动画提供外包加工服务。本土原创的影视动画在市场销售方面由自己独立完成,可以独享丰厚的市场回报,但是市场风险也需要由自己独立承担。承接外包业务可以降低研发和制作的风险,加拿大在影视动画制作领域具有世界一流的动画制作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科学管理,拥有众多的知名企业,可以承接欧美、日的外包项目。还有就是合作拍摄制作,主要是国际间合作,产权需要由加拿大方面占据主要控制,这样既有利于获得丰厚市场回报,也可以通过合作方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并且还可以寻求风险的共担。

3、日本模式―――销售渠道集团垄断,创作和制作渠道百花齐放

在日本,非常重视漫画与动画的结合,动漫产业主要以电视动画作为主要传播媒介,同时也注重电影动画片和OVA的开发,非常重视如何才能够将电视动画的扩散效应最大化。在动画产业的生产链条上日本以漫画―动画―游戏和后续衍生品这样的生产模式进行滚动开发,其产业链相对美国来说更为完善,可以充分的开发出各类的消费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日本的动画产业结构也体现了其社会经济的特点,大量的分散性的中小型创作制作企业生产出大批量的原创动画作品,而大型垄断型的销售集团在其中选择制作精良,市场预期较好的作品通过自己占据垄断地位的销售渠道推向市场。

4、韩国模式―――原创动画为核心、外包服务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韩国的动画产业是尾随和模仿日本动画产业发展壮大起来的,在外包项目中不断地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理念和管理技术。随着韩国经济崛起,韩国动漫原创迅速发展。2006年,其国内市场动漫产业销售额为116亿美元,而出口竟达到294亿美元,占国际市场近10%的份额,成为第三动漫产业大国。同时,承接外包仍然是其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

5、欧洲模式―――法国、英国、德国为主的政府参与模式

和美、加、日、韩等国不同,他们的欧洲同行的创作、制作环境好得多。在欧洲,动画产业的主要发达国家就是欧洲经济的三驾马车:法国、英国、德国。三个国家虽然在动画产业的发展模式上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当中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法国动画产业发展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央集权模式,中央政府提供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甚至还规定媒体发行企业同样需要提供资金支持动画产业的发展。

英国动画产业发展模式是政府在产业发展当中起到了参与者的角色,政府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者和引导者,提供部分资金支持,文化机构则起到政策制定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作用,媒体方面也是出于自觉对产业进行资金扶持。

德国动画产业发展模式是由各地方政府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州政府都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推出不同的政策和成立艺术发展基金。德国来自于政府的资助远远不足,主要是通过国际间合作来实现发展,通过灵活的合作方式和分配方式,德国动画产业可以较轻松地迈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从而拓展国际市场。

三、国际动画产业发展经验

1、美日处于国际动画产业执牛耳的地位,对于全球的动画产业制作、生产、市场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除了美国是动漫产业的诞生地,原创占据产业的主导地位以外,加拿大、日本、韩国三大动画强国都是由外包服务做起。和其他制造业一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最求利润的最大化,产业发达国家必然会向不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的梯度转移。动画产业也是一样,中低端的动画产品制作和动画衍生品设计生产等项目会向下游国家外包。在这样的双向互动中,发包国获得了利润,承包国也积累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运作经验和人才,间接推动了承包国自身动画产业的发展。

2、后起之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资金、技术、人才不足的情况下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产业扶持政策、财政资金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等等都是一个欠发达产业在崛起过程中所必需的扶持。而且为了缩短追赶领先国家的时间,政府必须树立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科学先进的产业发展模式,并且坚定地执行下去,引导社会和企业积极地参与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经济基础是动画产业发展的基石。动画产业首先是一个创意产业,是社会经济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需要有较大的市场购买力支撑发展,在没有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国内市场是否有足够的具有购买力的受众是动画产业能否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我国动画市场发展现状与不足

1、缺乏前期调研,内容题材低幼化欠缺创意

没有做好市场前期调研工作,资料收集整理不完善,导致动画制作水平低下,收视率难以得到保障。播出方不愿意支付高价的播出费用给制作方。内容和销售脱离市场需求,衍生商品的开发销售也就无从谈起,即使出现少数几个动画明星,也会被盗版者一哄而上,动画片制作方根本无法有持续性的资金循环投入开发。

我国动画界对于动画片的受众还界定在给小孩子看的基础上,错过了国际上动画产业成人化的产业发展机遇。哪怕是超过3000集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蓝猫系列》(见图1),2005年热播至今的《喜洋洋与灰太狼》(见图2)所界定的观众年纪也只是4~10岁。把成年人抛弃在外,缺乏市场意识和客户导向,没有摸准谁是有购买力的消费人群极大地限制了国内动画产业的发展。

2、我国动画制作企业水平低下

当前我国的动画产业制作主要也是以承接项目外包为主,超过50%的企业都是在做外加、外包、代工等,企业的规模也不大。而且企业也缺乏现代管理制度和方法,分工不明、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是显著特点。投入分配的不合理、岗位职责的不清晰、激励机制的不到位,使得中国动画产业走上了内容质量低,制作时间长,投入经费大,经济回报小的歧路。

3、产业链不完善

动画产业是由创意―制作―运营―播出―衍生构成的完整产业链,正常的产业商业运作应该是由制片人制作。商发行销售、媒体系统播出、企业获得形象授权开发衍生产品、商家销售产品组成的完整过程。

中国的动画产业还没有走上投资回报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道路。动画作品的制作水平不高,导致了媒体播出的积极性不高,机构也无法从影片销售中获得利润,缺乏市场追捧的产品衍生产品也无法快速跟进或是被盗版商抢占市场。我国的动画产业资金运作模式还过于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4、动画产业专业人才不足,高端人才缺乏

中国的现代动画产业成型较晚,人力资源严重缺乏。在美国、日本仅职业画家、插画师等人才就数以万计,而迪士尼公司光员工就有十几万人。我国近年来许多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动画专业或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这有利于中国动画人才的培养,但是一些学校的动画专业成立时间短,师资力量和教学体系不够完备,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动画人才与实际工作中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5、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中国基本上所有文化创意产业都面临着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难题。我国动画产业缺乏产权意识、法律不健全、打击力度不够都使得侵权、盗版行为屡禁不止。这些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动漫动画制作企业的原创动力和经济利益。以2005年出品的《喜洋洋和灰太狼》为例,该动画投入成本2000万,直到2008年才开始盈利。据市场调查,当前在市场上各类盗版的“羊”衍生品年销售额是正品的4倍。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将极大地挑战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

我国影视动画产业还处于低级起步阶段,但是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并且已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只要认真学习国际影视产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成功模式,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当的发展模式,必定可以在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孙为,许波.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国产动画篇7

关键词:动画产业;国产动画;文化传承;品格塑造;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079-01

前言

如今,不论是暑期档的电影动画,还是黄金档的电视动画,我们都很难找寻到优秀国产动画的身影,尽管国家出

台一系列政策来保护国产动画,但是国产动画仍然举步维艰。其实在九十年代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题材的国产动画曾经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剪纸、水墨、木偶等多种表现形式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而且使国产动画片在制作技术上逐渐走向成熟。

一、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困境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的国产动画片;在八十年代,《黑猫警长》、《葫芦娃》等优秀作品也同样陪伴了一代人度过了童年。可以说中国动画和世界动画的发展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并且从一开始就创建了我们自己的民族动画,并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和跟随国外的动画,甚至可以说是领先。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欧美和日本的动画片大规模进入并迅速占据了我国的动画市场。特别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后,随着《灌篮高手》、《圣斗士星矢》、《变形金刚》等国外动画片在国内各个电视台的热播,所培养的忠实观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同时也影响了大量成年人。在动画片的延伸产业领域,迪斯尼已经成为动画衍生产品品牌推广的楷模,漫画、玩具、音像制品、动画频道、主题乐园、服饰、文具等等动画产业的衍生品都成为市场的宠儿。而国产动画则在这个时期倍受冷落,电视台播放的国产动画品还是以九十年代前制作的为主,新制作的动画片在很多方面都不够成熟,没有达到市场预期的效果,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扶持,而业界也已经认识到动画片的商业前景,但是由于创意上的陈旧、专业技术效果的粗糙、市场运作的不规范化等种种原因,国产动画始终无法在市场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无法产生巨大的经济回馈。

因为动画的表现形式已经被国内大众习惯性的定型为“周末早晨电视秀”和“儿童欣赏的节目”。随着制作成本的提高,数量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差,电视台逐渐以影片填补空档……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国的动画产业必须和具体的国情相适应,必须做好产业的市场化定位。经验告诉我们,最成功的动画产业,必然是和国情相适应,相协调的动画产业。国情应该是当仁不让的文化内涵之一,当代中国动画产业应该表现为自然,人文,历史,现状,技术,经济,民族,地域各方面的适应性。所以,文化传承和品格塑造是当前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核心命题。

二、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途径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各国,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扩大。由于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西方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中获得了支配性的话语权,使得艺术产业的发展在文化交流和融合中逐步走向趋同,如果不好好把握自己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将丧失其特有的文化传承和民族品格,所以,依照本国国情,做好自己本土的文化传承和品格塑造是很重要的课题。

从《花木兰》到如今的《功夫熊猫》,当好莱坞不断挖掘着我们宝贵的民族财富的时候,我们应该反省,为什么西方国家在不能深刻理解其中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的时候,却还能创造出如此美轮美奂的数字艺术。比如一个熊猫的老爸是个鸭子如此可笑的遗传学问题,但是我们在欣赏动画时却欣然接受了。

所以,坚持文化传承和品格塑造是当前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必须道路。但是,这种坚持不是固步自封的坚持,不是僵化,机械,简单的坚持。它是在充分吸收西方各种动画产业设计思想的基础上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是在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促进下的不断更新和拓展。

“任何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最终都会面临技术的局限,无论你是在墙壁上涂抹洞,还是在罗马西斯廷大教堂的穹顶上画画,你要不断地往外推动那技术的篱笆,艺术就是技术,你需要学会怎样利用技术。”――乔治・卢卡斯。新世纪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本土动画制作必须结合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现代艺术产业在绝大部分上都需要依赖和高科技手段相互结合,包括前期的生产制作,如何传播如何进行宣传,在这个电脑多媒体的普及的时代下,更多的是动画产业从手工转变了大批量的工业性生产。

文化传承和品格塑造是当代动画产业发展的灵魂。在这个灵魂的指引下,我们鼓励用一切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不断丰富我们民族的艺术的内涵和形式,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传承和品格塑造才具有时代的精神和自我创造的能力。动画产业必须具备一定规模化和国际规范化,才不会被外来产业所侵蚀。研究国内外的动画产业状况,与各国建立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样动画文化产业资本才能正常并良好地运营。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财富共享的今天,更多优秀国外动画片将对国产动画带来巨大的冲击。国产动画和以美国与日本为首的两大动画制作阵营的差距还很大,在产业模式上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动画片的制作和发行对于当今中国的文化产业而言,不仅能够带来丰厚的市场回报,而且在弘扬本土文化和促进青少年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充满竞争的新环境下走出发展的误区、将国产动画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将是中国动画产业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我们将拭目以待,期待国产动画的明天更加美好,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国产动画篇8

《熊出没之雪岭熊风》

《熊出没之雪岭熊风》延续上一集温情关爱、幽默搞笑、惊险刺激、浪漫唯美等特点的同时,进行了创新和升级,开启了国产动画大制作的序幕。剧情上,熊二也有心上人了,而且还是个“白富美”姑娘!《熊出没之雪岭熊风》的新角色,是一只头顶紫色犄角的呆萌小雪熊,她可爱的脸蛋、傲娇的眼神俘获了熊二。从此,熊二“一见雪熊误终身”,茶不思饭不想,期待再见这美丽的姑娘。这样可爱的初恋,那纯纯又害羞的一吻,是不是让爷爷奶奶也会心一笑呢?

《兔侠传奇之青黎传说》

故事主要讲述了打败熊霸之后,兔二被视为打败邪恶和维护正义的保护者而受到人们膜拜。被突如其来的声望冲昏头脑的兔二不再苦练武功,一心要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影片以过硬的技术含量将中国武侠的精神内核融入其中,有传统与传奇的融合,有善与恶的正面较量,也有关于责任道义的思考,侠之大者,既有为国为民的情怀,亦有自我成长的烦恼,长路漫漫,风云诡变,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江湖传说在电影当中演绎开来。

国产动画篇9

关键词:中国学派;中国动画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35-02

“动画”一词最初来源于英文“animation”,词根是“anima”,拉丁文意指生命的呼吸,也有灵魂的意思,它的变形词有“赋予生命之意”,在英语国家,人们将与真人电影相对应的艺术统称为“animation”,指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

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一经出现就受到民众的欢迎,在欧美地区随着动画技术的进步,使得动画的制作质量和速度得到了飞速发展,由于观众的喜爱,动画的地位明显上升,对动画在世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欧美动画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动画也受其影响而开始蹒跚学步,从模仿到自我的民族特色,中国动画完成了完美的民族化转身,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最终在国际上得到了肯定,获得了“中国学派”的美称,这与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

一、中国民族风格的萌芽形成及其发展

中国动画自万氏兄弟第一部动画的诞生就宣布了它所担负的使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动画以一种深入浅出的艺术形式深受广大观众欢迎,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上看动画所承载的是一种大众的娱乐精神,更是一种对本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一)民族风格的萌芽

中国动画的起步,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故模仿痕迹明显,但也充分的体现了早期动画艺术家对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初步探索。中国第一部动画《大闹画室》描写的是一位画家在作画途中发现笔下人物突然活动起来,随即与画家展开一场生动有趣的追逐战,最后把画室弄的乱七八糟的故事,本片受到迪斯尼动画《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的启发,无论制作手段上,还是故事结构上都有极大地相似之处,这部动画里那个大闹画室的小人身着中式服装,这也许可以看作是民族化的一个萌芽,但由于时代久远,现在已无图可考,多见于书面记述。后来万氏兄弟又尝试了多部作品,但多为模仿欧美动画的风格,采用真人与动画合成的作品。真正算的上划时代的巨作是1941年拍摄的《铁扇公主》。

1940年,美国迪斯尼动画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人们争相观看,好评如潮。这激起了万氏兄弟创作一部属于中国的高质量动画长片的决心。经过16个月的努力,《铁扇公主》最终制作完成,成为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在背景上作者首次将中国的山水画搬上荧幕,第一次让静止的山水“活动”起来。在人物造型方面,充分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特点,使之具有较为浓郁的民族特色。铁扇公主的造型参考了当时流行的武侠片中的女侠形象,而猪八戒和唐僧的造型都源自人们对小说《西游记》的想象。虽然由于资金以及时间上的原因,本片略显粗糙,但它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是明显的,白描形式的背景,孙悟空富有戏剧特色的脸谱,对后世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水墨动画的享誉全球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学派”的诞生

在建国初期全盘苏化一边倒的政策影响下,中国动画开始推崇苏联风格,对前苏联动画制作技术和创作理念的模仿和复制,以至于在威尼斯动画电影节上《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奖被众多评委认为是前苏联的作品。这种误解激发了中国动画制作人创作中国特色动画的决心,放弃了对苏联模式的推崇与模仿。1956年,作为之后“中国学派”创始人之一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并身体力行的把这个口号贯彻到他指导的《骄傲的将军》中,并将民族化道路一炮打响。

《骄傲的将军》摄制于1956年,导演特伟,李克弱,被称为“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故事取自“临阵磨枪”的成语,运用中国丰富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将中国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剧中人物造型借鉴了传统京剧脸谱的形象设计,动画背景吸收中国古代壁画中工笔重彩的表现技巧。配乐上,民族音乐和戏曲锣鼓点相互交织,使用琵琶曲《十月埋伏》把将军临阵磨枪,四面楚歌的情境完美的表现出来,这部作品体现了一种中国独有的审美情趣,她的诞生令国际动画界对中国动画刮目相看,也为之后出现的一批弘扬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树立了典范。

(三)中国特色动画表现形式的有益探索

“中国学派”还有一点为人称道的就是它创造了丰富的动画表现形式。

1、水墨动画

中国的绘画艺术在于“意境”。而动画多为“单线平涂”的表现形式,这对于墨色变化,笔法洒脱的中国绘画艺术表现相去甚远,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动画艺术家们还是通过各种努力将她实现了,这就是被称为世界动画史上的一朵奇葩的水墨动画。

水墨动画作为中国动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将中国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1960年,摄制成功中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由此开创了水墨动画的时代。《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动画形象均来源于齐白石老先生的作品,由此奠定了她特有的艺术地位,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她以中国所特有的美丽,特色鲜明的中国风格震动了国际动画界。

国产动画篇10

关键词:动画片 动画片产业 动画市场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8-0112-03

随着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带领我们走向了富强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人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中国的动画片行业相应快速发展。一些知名度高的民营企业比如华谊兄弟,是内地第一个上市,在国内动画片的市场份额排第二,公司各项业务近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公司快速成长的外部因素是中国娱乐业的复苏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在发展中,面临业务快速扩张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在当代,国家颁布的系列政策推动着国产动画片的发展,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国产动画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得不面对的是国产动画片票房的增长、电影市场的喷涌式发展都难掩海外动画影片不管质量好坏都在国内受到热烈追捧的尴尬局面。

一 中国动画片发展

中国动画启蒙阶段

中国动画片有着相当早的起步,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是万氏兄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于1926年创作的《大闹天宫》,上世纪40年代,他们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影院长片《铁扇公主》,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历史。进入六十年代,我国的动画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同时也是一个顶峰期。在这一时期,每年已经能制作十多部动画。这一时期是美术电影百花齐放的时期,涌现了大量形式多样的美术片,其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各种风格日渐成熟,拍出的动画片至今依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1957年,中国成立了一个非常健全的、专业的动画片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受“”影响,70年代前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缓慢。同时这一时期制作的动画对中国动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写实主义和教育主义的动画发展思路,让动画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定义成“儿童教育片”。这一后果一直影响到现今的中国动画。“”结束后,国产动画片迎来了他的第二个春天。在秉承以往各种风格的道路上,通过挖掘、开拓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手段,大力提高动画制作效果,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中1979年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深受国内外好评。中国成为系列动画片的概念是美影厂的《黑猫警长》,虽然影响很大,但只有5集。后面又拍摄制作了《葫芦兄弟》、《葫芦小金刚》加起来也就26集,这样的生产数量还是远不能适应电视的需求量。其实国外早已经有了电视动画片,这种动画片不是一集的,而是连续性的,一做就是一个单元。以前国家规定美影厂每年播放动画片的长度为300~400分钟,而300分钟的时间相当于十几集到二十几集的长度,对于电视的需求量远远不够。因此也慢慢允许国外的一些动画片进入中国。最早的有《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变形金刚》等。所以在80年代后,一方面引进较多的国外动画片。另一方面除美影厂以外的电视台开始关注这种样式的动画片,并开始投资动画片的制作,一些动画片制作公司也慢慢诞生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动画事业得到了极大发展,这一时期是20世纪中国动画片最繁荣的年代。在80年代时期,中国动画片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也大幅度提升,但也埋下了中国动漫衰落的根源。十年间,涌现出多家新的动画片创作部门,改变了美影厂-枝独秀的局面,同时,在这个阶段创作了许多代表中国动画片的高水平优秀影片,也产生了一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优秀动画创作者。

中国动画中期阶段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过渡,同样的,动画产业也受到了一个巨大挑战。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了一次大的改革:一方面开始引进国外的电影大片。另一方面就是销售体制上的改革,以前从制作完成后的审批到销售只有中国电影公司一个口。国内外片子全部的发行都由中影公司来做。价格也不是根据市场票房定的,而是国家规定的。电影制片厂真正意义上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简单的制片厂,从开始制作就已经决定了销售。拍好与拍坏与销售毫无关系。但是通过与国外动画片生产厂家交流经验以及大量引入外国先进技术,使中国动画片的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新的飞跃。这一时期,数字生产手段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制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各种体制的制作单位也得到了多元化发展,制作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提升。然而由于“动画片是给儿童看的”这一制作观念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从题材和内容上都没有得到很大突破。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动画产业停滞不前,而在此时,美国和日本的动画产业早已飞速发展。

中国动画的新时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这10年也是中国动画市场化的10年,1993年以后,中国动画市场开放了国家不再限制产量,但也取消了政府收购。这也令国内动画行业开始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国外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不再受限制,但中国动画片的产量少,原创作品只适应计划经济下做短片,大量的市场需求量不能被满足。但美国日本动画业发展了20年,远比中国要成熟,数量也很多,与国内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动画产业呈现了明显的劣势。另一方面国内在销售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电视台都是垄断的,销售上只有一种价格。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潜力,国内单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市场。90年代的落后,也让中国动漫人陷入沉思,这一时期的教训也成为中国动漫发展的宝贵财富。冷静的思考和知识的沉淀会让中国的动画产业厚积薄发,有一个喷涌式发展。

二 中国动画片现状

中国动漫产业在表面上看来形势大好,但是,作为动漫产业发展成熟标志的动画产业链并未形成,有广泛影响力的原创作品还很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影视播放系统的垄断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动漫原创不足;产业运作机构形同虚设;盲目开发衍生产品市场等。中国动漫产业亟待解决以上问题,中国动漫产业链亟待完整化。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有着非常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在中国13亿人口中,14岁以下的儿童就有3亿多,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固定的动漫产业消费群体。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面前,中国动画产业却没有蓬勃发展。这是中国的动画公司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1题材范围狭隘,针对低龄化人群

现在的中国动画片只是面对幼儿这个群体,没有考虑到青少年和成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动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水平的明显下降,到目前为止还是不能止住颓势。

目前,我国的动画片呈现出过分“低幼化”,大人不爱看,孩子也不爱看。把动画的受众群体定位在低幼群体,是国内动画界的一贯作风。再者,在我们动画市场上,至今还没有一部像样的,能够吸引成人看的动画作品。同时,我国的动画题材、表现形式老套,人物形象描写没有新意。国产的动画片主题多为历险记,大多以一个主人公为核心,突破重重险境,最后获得成功,体现出爱和平、保卫国家的英勇大无畏精神。相比中国动画,我们邻国日本的动画,主人公大多数是有血有肉的角色,表达一个不败的主题和不朽的头脑传奇,虽然历经险阻,但是生动地表达出了主人公之间的信任以及难以割舍的羁绊。

2质量差、原创力不足

对于二维动画片,对科技的要求较低,但是我国和日本等国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绘画的技术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对自然和动物的描写上,美国动画首屈一指,美国动画要求做到自然,柔和,迪斯尼制作的一系列动画片把这个中心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日本动画对整个影片的色彩、色调、蒙太奇的要求非常高,尤其要求对跃动感和速度的表现,比如《超音战士》,在每秒三十八张的限制下,加强了视觉残留,达到了非常成功的动感效果。而对于《风之谷》、《天空之城》这样动画作品的场景写实描写,美国也望尘莫及。

而中国动画人物的特点是表情古板、哭笑不自然,技术不成熟、不能自然地表现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就是画技差距大。不能突破画技一根筋式的思维,不能将自己的作品变成生动的图像表现出来。这就阻挡了中国动画的发展,需要努力克服。

一份有关动画的调查显示,在2009年,我国动画产品的产量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能够达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作品却非常少,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韩国动漫作品占60%,欧美动漫作品占29%,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原创动漫作品所占的比例仅有11%。我国本土的动画公司盈利大多是靠承担动画外包业务,为日、韩、美等国家的动画产品做包装或者画中间画。缺少一个自己有血有肉的动画形象,中国动画想要崛起就得打破模仿的怪圈,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产品。

3浮躁心态影响了动画发展

目前,我国的动画产业现象可以归纳为“浮躁”二字。虽然有很多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产业中来,但是不能保持冷静的心态;还有一部分人全力投资动画产业,但是他们多了一分“一夜暴富”、“快速领先”的头脑发热,少了一分“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心和定力,投资人不明白应该怎样做动画,跟风的人大有人在。非预知的动画投入模式,反映了各方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

三 中国动画片未来

动画产业被称作朝阳产业、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业后又一经济增长点,涵盖了动画、漫画、游戏、制造业、版权业等诸多行业。我国对于动画的需求量是非常庞大的,我国18岁以下青少年达3.67亿。截止2008年底,中国动漫节目年需求量为26万分钟,实际播出只有2万分钟,不足需求的1/10。中国动漫市场具有1000亿元的市场空间。所以对于中国动画片产业,改革才是唯一出路。只有改革,才能让中国的动画片产业走上康庄大道。

1整装待发的体制改革

动画产业就像一个蹒跚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障动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建立健全市场机制体制,完善市场规则,营造适合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竞争环境。不能再用传统的、封闭的、盲目的制度手段来保护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管理主体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在文化产业的整个系统中,政府是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在转型期对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尤显重要。因此,调整、优化现行不合理的政府文化行政管理结构,就成为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成为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动画被定义成一个产业后,其资源配置就不应该受政府主导而应受到市场规律主导,政府要以营造市场主导资源配置为己任,从直接包揽、控制动画市场经营,变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动画产业生存环境,协调、促进产业发展。动画播出渠道也应深入体制改革,制播分离、公开公平地收购高质量国产动画作品。只有营造出一个健康的、非垄断公平竞争的动画产业环境,动画市场才能向成熟演进,资源配置才能实质性地进入“市场主导”。

2加强国际合作

在动画产业创新层面上,动画企业主体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企业机制的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企业的良性发展。其次,积极借鉴、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动画管理理念和成熟的市场竞争模式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动画产业。最后是向集约化发展,集中动画市场的资源,实行大企业、大品牌、大发展,积极培育享誉国内外的中国动画王牌企业。

3改变对于受众群体的狭隘定位

我国的动画产业把受众群体定位在低幼儿,而忽视了青少年和成人的需求,青少年和成人的购买力是非常可观的,为了保持稳定的市场需求,就要打开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比如日本,在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在竞争激烈、要求高效、快节奏的社会大环境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人民需求的动画作品是能够放松身心的,而日本动画以其人性化、生活化的情节、轻松愉快的表达方式和简洁明了的直观效果,符合了日本人民的需求。同样的道理,我国的动画产业也需要符合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4考虑采用新鲜题材

目前我国动画作品的叙述方法整体上比较保守,手段尚显单调,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时代元素。应该改变原来无聊陈旧的主题,市场对创新具有巨大的需求。全球动画产业的“创意创新”成为焦点话题,原创就等于“经济效益”。比如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的含义很深但不道明,让观众自己去体会,每看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因此这样的动画深受高年龄层的喜爱,对于青少年,又有很多主题有关于“美少女”、“美少年”、“校园”、“叛逆”、“恶搞”等动画作品可供选择,而对于多愁善感的各种个性来讲,又使得“情感”“孤独”“宠物”“残酷”“羁绊”等题材占据了日本动画的重要席位,对于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有各种类型的动画作品可供选择。这也是中国动画产业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

5突破画技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