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范文
时间:2023-04-01 05:5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作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美术作品包括纯美术作品和实用美术作品。
2、其中纯美术作品,是指仅能够供人们观赏的独立的艺术作品,比如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钢笔画等。实用美术作品,是指将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具有使用价值的物体相结合,物体借助于美术作品的艺术品位而兼具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比如陶瓷艺术等。
3、美术作品,包括纯美术作品和实用美术作品。其中纯美术作品,是指仅能够供人们观赏的独立的艺术作品,比如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等。实用美术作品,是指美术作品内容与具有使用价值的物体相结合,物体借助于美术作品而兼具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比如陶瓷艺术等。
4、近现代名画家的一些美术作品有:西方的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 、《格尔尼卡》、《梦》,梵高《星夜》、《向日葵》,中国近现代的齐白石《虾》、《不倒翁图》、《花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徐悲鸿《巴人吸水图》、《奔马图》、《九方皋》、《田横五百士》,《傒我后》张大千《山水》、《仕女》、《黄山松》、《四屏大荷花》,吴冠中《北国风光》、《长江万里图》、《狮子林》,朱宣咸《夜》、《旭日红梅》、《迎风》、《今天是儿童节?!》,陈丹青《西藏组画》,陈逸飞《黄河颂》、《古桥》、《踱步》、《大提琴手》,罗中立《父亲》、《荷花池》,臧金龙钢笔画作品《悠悠历史》、《从鸟巢到伦敦碗》、《佛法无边》 ,冷军《石膏像》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由此,我认为当我们评判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时并不能仅仅依靠人们的视觉美感而判断。好的美术作品需要包含人的思想感情,真正的使欣赏者达到心灵的一种愉悦和享受达到与作品间的共鸣,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就像毕加索,每一幅画都能表现作者的主观意识,都能在当时抒发作者最基本的情感,我觉得他的作品是成功的。
当然在我们评判艺术作品时,也应该考虑到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所处的地域,毕竟每一个时代,不同的环境也会造就不一样的人格魅力。当我们欣赏古代希腊的雕塑时,我们会带着怎么样的眼光去欣赏呢?也许有些人会质疑,如此写实的复制逼真的人体是否违背了伦理道德,是否让人产生邪念。答案是不能,因为古代希腊所处的地理环境属于温热的气候,人人都穿着很少的衣服,在他们认为,的人体是一种神圣的象征,并且在他们举办运动会时,运动员必须全身,以表示对神圣运动会的尊敬。所以说我们评判这些作品时不能仅仅考虑到自己国家的文化特征,不能带着自己世俗的眼光来批判别人。再而我们讨论一下罗中立的“父亲”这幅画,记得看名家讲坛时一位学生说整幅画面不和谐的部分是父亲耳上插着的圆珠笔,塑料的质感影响了整幅画的效果,但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希望用这支笔来表现出父亲有知识,表现新时代的农民兄弟一样具有文化。新时代的我们看到这画时会被父亲满脸的沧桑感所震撼,会对农民的辛苦而同情,假若这幅画出现在比较清苦的建国初期人人都在过这样的穷日子,我们在欣赏这幅画作时还会有那种视觉冲击吗?所以说地域、时代、切身的感受作者也是我们在评判美术作品必须要考虑的部分。
最近大连引进仙人的一幅作品,整幅画中间只有一只翻着白眼的小鸟,但是这幅画却是价值连城,迎来了无数的欣赏者前来观摩。小小的一只鸟为什么会有如次大的魔力呢?因为那些白眼代表了作者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态度。很欣赏仙人的作品,在画中,所有动物上翻的白眼似乎成为了朱耷作品的标志,而从那些白眼中,我们也强烈的感到了他对整个社会的不满感受到了他对社会的唾弃,感觉到了他的怀才不遇。寥寥几笔,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体现了画的价值。同样的人物还有马远和夏圭,他们的画似乎并不符合构图的原理,大片的空白留给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我们在想的同时就因此忽略了这些原则性的东西,难怪面对当时称赞他们的评论家时,朱隶给了这样的一个评价“残山剩水,宋僻安之物也,何取焉。”同样的艺术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成就了不同的评价。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最近了解了一位西方艺术家,不禁为他不被世人理解而由辉煌跌入低谷的惨痛经历。他就是伦勃朗•哈尔门斯•范•莱恩,一位17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的画家,走着一条独立的艺术道路。
伦勃朗在作画时遵守的原则是:我就是我。他将作品生活化、时代化、社会化和非宗教化。画表现是宗教题材的作品但是没有哪一件作品是宣言宗教的,都是借助宗教来宣扬人心的善良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的。他的艺术具有一定的批判色彩。他与当时的社会并不合拍。他创作了很多的作品与荷兰大多数画家不同的是,伦勃朗没有屈服和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我行我素。他的肖像画不仅描绘了一个人,而且描绘了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是时代和社会的一面镜子,曲折的反映了人的命运,人的痛苦和欢乐。伦勃朗的一生并不完美,特别是他的晚年更是很悲惨,他的画作渐渐的不那么受欢迎了,但是在我们今天来谈他的作品时,却感觉到了伦勃朗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之处在于她在17世纪继承了文艺复兴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使荷兰画派的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
但是为什么在当时小小的荷兰小画派却如次的吃香呢?他们和伦勃朗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荷兰的小画派大都是取迎合的态度,而伦勃朗这不是这样。在这时小画派的画一般比较浅而易懂,而伦勃朗的作品有着丰富心理和道德内涵,这些内涵是不怎么容易一下子被弄明白的。在艺术商品化和引诱下,小画派画家的作品画的惟妙惟肖,往往能卖个好价钱,而伦勃朗的作品尽管艺术水平和思想水平都很高,往往被买主拒绝。这是因为当时荷兰商人们就那个水平,看不出伦勃朗艺术的精妙性。所以正因为这种不理解导致了我们伟大的画家终年穷困潦倒,所以说我们在评价美术作品时,应该看到作者最想表达的,能够和作者起到共鸣的就是一幅好的作品。不仅仅只是看当时在社会界引出多大的反响而已。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呢?
欣赏美术作品首先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审美心理准备。恰当的心理准备和审美态度,不仅可以调动欣赏者已有的美术认识、文化修养和审美经验,而且是欣赏者艺术地、审美地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
调动积极的审美联想和想象。一方面美术欣赏之形象思维的特点要求欣赏者必须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另一方面,美术作品是美术家的联想和想象力的创造物,欣赏者要领悟其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的奥妙,也必须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审美能力。欣赏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有助于将各视觉感受连结起来,以便完整地把握和领悟美术作品的美感和意蕴。
融入真实情感把握审美体验。审美欣赏是饱含情感的体验活动,欣赏者只有融入真实的感情,才能获得审美感动和审美体验,欣赏者的情感一方面因作品的感染而发,另一方面也可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美术形象中,从而构成审美共鸣,达到强烈的审美体验。
结合理性思维理解作品意蕴。美术欣赏不单是视觉感受的活动,同时也是理解美术形象与作品内涵的活动。对美术作品做深入完整的把握,只有结合审美感性感受的理性分析,才能达到深刻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篇3
【关键词】美术作品;情感表达;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57-01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运用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的,若是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必然就会导致绘画作品没有任何情感可言。而绘画情感的表达,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目的,这样就会使得情感产生一定的差异性。
一、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分析
首先,我国的原始美术创作者是不讲究雕饰的,这样的绘画就表现得十分自然,可以把情感轻松释放出来,这样的作品也就最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原始绘画的特点主要是采用符号等原始表达方式,画面简洁,充分体现出对远古等事件的崇拜。
其次,在情感与表达上,每一代的画家都是有着各自的追求。比如说傅抱石等大师,他们的最高成就在于其作品蕴含的精神容量。这一点,在西方画家梵高的画作中也有很大的表现。丝网状的线条就像弓箭一样有力,笔法奔放,像火焰一般,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总之,梵高以他对绘画的欲望与态度,追求艺术上的真理,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说明艺术的内在本质。
第三,创作本身就是体现生命的过程,这其中凝聚着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面对具有生命的宇宙,画家们往往都会流露出一种感动。比如说摩尔的作品,他总是留意自然中很不起眼的事物作为他创作的源泉,在情感之间简化出神秘感,这样就会使得形体有着生命力。
最后,对于美术作品中情感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两点:第一,艺术上的本体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由作品结构来进行调节的,也就是本体与自然这二者因素中,作品更多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第二,艺术客体一般是占据绘画作品中主体的地位,这一类作品的客观性是比较强的,是反应物象的一种客观现实。在外界的视觉干扰下,其主导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来转移的,通常都是模仿原物,不会像主观表现那样外露。
一幅美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出现新的因素不断使其创新发展,绘画的形式虽然总是在改变,但是其情感的表达永远没有被丢弃过。
二、如何表达美术作品中的情感
(一)将情感建立在作品构思中
构思是一幅美术作品的灵魂,贯穿创作的始终,与绘画者的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够将完整的构思与其他方面因素融入到作品的表达中,使得作品的情感有着很好的表现。构思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直接影响着一幅画作的成败。通常来讲,经验丰富的绘画者,在创作初期依然会感到伤感,徘徊不前,一直处于思维的高度之上,这样的构思虽然是很可贵,但是由于构思一般情况下是处于形式内容上的美,在构思的时候就应该要充分考虑到其艺术性与怎么样才能够迎合观众的兴趣。
(二)将情感建立在“真诚”上
健康的作品需要有健康的思想。绘画者道德人格方面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其作品的思想内涵。绘画者应该要加强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塑造自身的健康形象,使得欣赏画作的人能够心悦诚服。绘画者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抱着真诚的态度,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才能够打开作品的“情感之窗”。
(三)将情感建立在日常生活之中
任何一幅好的美术作品,都是无法离开绘画者在情感方面的交流与积累。绘画者应该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在生活中不断练就真、善、美等品质,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情感的积累。在对生活方面有了很好的积累之后,还需要对作品进行加工,将积累的情感完全注入到作品之中,进而吸引观众。
三、总结
总之,情感影响着作品独特艺术语言的形成。我们回顾美术史,就能够发现,其实每一位杰出的画家都是有着自身独特的作品,在现代艺术不断流行起来之后,画家们在创作时更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将情感完全融入到作品当中。作品是有生命力的,绘画的真正意义是通过作品对于美的形式的特殊理解而存活着。
参考文献:
[1]张琦.文化冲突与情感表达――论现代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J].电影文学,2009(2).
[2]陆洪涛.浅析优秀美术作品中情感的传达[J].新课程(教研),2010(9).
[3]王振.无情不成画――浅析情感表达在美术作品中的意义[J].枣庄学院学报,2014(6).
[4]王宏莉.美术欣赏课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5).
[5]张哲元.设计创意与美术创作比较研究[J].中南大学,2008(6).
篇4
关键词:线;美术作品;应用
“线”可以说是美术创作中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在中西方的美术作品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有其它艺术形态要素所没有的艺术美感。著名的画家张彦远先生曾说过:“一幅画作如果没有线,那根本不能算在美术的范畴内。”早在远古的岩画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利用“线”来表现绘画艺术了,而各国的文字也可以说是在“线”的基础之上产生的,由此可见“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巨大作用,因此对“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了解美术的形式、风格、表现力以及感受美术家的思维观念有着重要作用。
一、美术作品中“线”的作用
(一)无穷的变化张力
从本质来说,线其实就是点和面一种过渡,起着一种桥梁式的作用,但在美术作品中它却有着无穷的变化张力。在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之中,画家们通过毛笔将自己心中的情景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之中无论是最基本的顺、拉、逆、提等绘画动作还是浓淡干湿的笔墨都充分体现出了线条的无限变化的张力之美,其直观强烈的丰富美感直入人心。而在西方绘画之中无论是后现代艺术还是抽象艺术都在通过线的无穷变化张力来改变世界美术艺术。
(二)炫彩的意趣空间
线条本身的表现是简单朴实的,但是其视觉形式也是多变的,不同的线条组合可以抽象情景,而这些情景所产生的意趣是丰富多彩的,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流畅的线条能够让人们产生一种愉悦之感,与其相反的曲线则会使欣赏者感到压抑;斜线是体现运动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是如果一幅作品中各种长短线条充斥其中,那么会让人们有一种紧张之感。从艺术角度来说,色彩、块面所呈现出来的画面不如线条。线条作为一种不依托色彩、块面发挥的工具,可以营造炫彩的意趣空间。
二、“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都知道美术作品有平面的如绘画、图案等,也有着立体的如雕塑、建筑等,因为表现形式的不同,所以“线”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在平面美术作品中线大多数是用各种有色材料勾画出的可见线条,而在立体的美术作品中线则是形成整体造型的轮线以及形体内部的各种起装饰作用和表现作用的线条。下面是笔者对一些常见的美术作品中线条应用的分析:
(一)建筑中“线”的应用
建筑作为美术的一个重要载体,一直以来都是美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下世界上的建筑主要有东方建筑和西方建筑两大部分组成,在东方建筑中,中国的建筑起着一个主导性的作用,而中国建筑又有南方建筑和北方建筑之分,在“线”的应用之上,南方建筑更多的是应用弧线、曲线等线条,形成了南方建筑的柔美之感如苏州园林,北方建筑则更注重于直线的使用,形成一种大气、威严之感如北京故宫。在西方建筑中古希腊建筑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建筑特色重在围柱式,围柱式就是建筑周围用柱子环绕,其最重要的就是柱式,这种柱式的雕刻充分说明了古希腊艺术家们对于线条审美功用的理解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
(二)中国绘画中“线”的应用
在中国绘画中,线条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的造型基础,其在绘画中被称为白描,甚至可以说没有线条就没有中国绘画,线条在中国绘画中的地位就相当于现代西洋画中素描的地位。自古以来,中国的画家们就对线条有着一种独特的见解,比如说在绘画的过程中,对于人物身上衣服处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信手画出,而是严格的按照人体的结构,身体的比例来进行一种对线条的组织,只有这样,组织过后的线条才会更加优美,更加生动,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三)雕塑中“线”的应用
雕塑是一种摆脱了二维空间的束缚,由人类创造的存在于实际空间的造型艺术,在雕塑表现形体的过程中线条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雕塑大师罗丹曾这样描述他的创作体验,他说:“当我开始塑造人像时,我先观察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的轮廓线,接着用粘土塑一个粗样,尽量使各个部位都跟我看到的轮廓线相吻合。由此我们可以认定:线条是决定雕塑创作好坏与否的基础,每一个雕塑家毫无疑问都是线条应用的高手。
三、结语
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线“在不同区域内的形式美感上也各不相同,例如东方的美术作品中“线”最重视表现创作者的情感,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而在西方美术作品中“线”通常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理性特征。但是尽管“线”的形式美感各不相同,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审美功能是一致的,因此要重视将“线”合理的应用到美术作品中,创造出合乎人们审美需求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史永春.论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2(01)
篇5
键词:美术作品;内容;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和生活内容的变化,美术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在继承、借鉴旧有形式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艺术形式。
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是哲学上的一对范畴,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从古到今,美学家根据不同的哲学观点,对内容与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做出不同的解释。黑格尔在美学史上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深刻地论述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他认为“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①人们在谈论美术作品时,总是离不开它的内容与形式。我认为首先,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需要相应的形式来表现,内容是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方面,形式作为内容存在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总是服从内容的需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北宋汴京城商业繁华的闹市中心。由于内容的需要,该画在形式上采用横幅长卷,鸟瞰透视,移动视点的方法来表现。从这幅写实性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形式因素都是服从内容需要的。其次,一旦形式成熟后,他会反作用于内容,形式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我国传统的某些花鸟画,寥寥数笔,表现一种笔墨趣味,本身没有更多的内容,但在形式上却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抽象艺术的形式就是它的内容,内容凝结在形式上。蒙德里安的抽象作品《构图》仅以线条和色块组成,把形式——结构推向极端,追求的是抽象的形式。
内容与形式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对文与质有多种解释,在这里可将“质”理解为内容,“文”是指形式。当内容过大过繁,超过了形式的容量,作品就显得粗糙平凡;当形式过于繁琐修饰,作品则感到空洞浮夸。一副好的作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2.形式美的因素
形式美是大量具体美的提炼、概括出来那种抽象形式所具有的美。它是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美,即点线面、色彩、空间、构图、材质等形式因素的组合构成的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点线面及其组合关系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中国画常用“点苔”之法来表现山石树木的所生莓苔,以及山间杂草丛树,提醒山石的层次,破墨色的板滞光滑,助气氛的苍浑和精神的显露。色彩是一切视觉要素中最活跃、最有冲击力的因素。由于色彩的物理性能决定了它对人的视觉影响力远胜于线条,因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在绘画艺术的表现上,如果说素描是属于理智方面的,色彩则可以说是属于情绪方面的。色彩能更多地唤起人们感情上的反响,这是素描所不能代替的。”②美术是在一定的空间的展现自身。雕塑在立体空间中展开,是实体空间,欣赏者与艺术形象的距离可以自由调节。建筑的审美价值需要通过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两方面来体现,建筑空间是以人为参照系,是生活与艺术,实用与审美,人与环境的集合体。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自己的情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将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符号组成艺术整体的手法。中国传统绘画称为“章法”、“布局”或“经营位置”。构图是具体的形式,也是一件作品形式内的集中体现,因为一切形式因素,不论是线条、色彩、形体都集中展露在构图之中。美术作品总是由具体的材质构成的,质材本身的审美性能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色。绘画中的颜料、水与油、纸与布,雕塑中使用的大理石、青铜,工艺美术中金银手饰、牙雕,建筑艺术中各种丰富的材料,其质地的审美价值,使艺术作品的风格迥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形式美的法则
艺术强调个性和特色,否则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欣赏,但是艺术也有共同的规律可寻,对于艺术共性的了解,会有助于对具体的艺术个性的认识。我们知道,艺术是以审美为特征而发挥其功能的,作为造型艺术,它所表现的线条、形体、色彩、材质等,在时间、空间上的搭配、排列、组合,怎样才是美的,同样有着共同的特点和规律,因为都是表现在形式上,所以称作“形式美”。形式美有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平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旋律、反复与连续和统觉与错觉等法则。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是各种艺术门类共同遵循的形式法则。多样统一规律是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在人的审美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它不仅是形式方面的法则,而且是内在生命在杂多形式中的灌注。比例是指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尺度内得到的适宜的比例。比例不是僵死的东西,艺术家往往通过改变比例来创造特殊的审美效果,安格尔在《土耳其宫女》“正是那拉长的腰身造成的柔美能立即抓住观众。”③这即是对人体比例进行改变,取得美的例子。
对称,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绝对平衡,是平衡法则的特殊形式。平衡,在造型艺术中指同一艺术作品画面上不同部分和因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空间关系。中国画某处常盖一印章,除了标出作者外,也起平衡构图的作用。建筑往往采取对称形式,对称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衡,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对比是质与量相互差异甚大的两个要素产生强烈对照的现象,是强化视觉刺激的有效手段,包括形式对比和内容对比。和谐是指审美对象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矛盾统一之中,相互协调,多样统一的一种状态。对比与和谐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艺术作品中既有对比又有和谐,对比中求和谐,和谐中有产生对比,在对比和谐中加强美的感受。
节奏是客观事物运动的重要属性,是一种和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方式。节奏存在于客观现实生活中,火车的车轮声,人的呼吸,昼夜的交替都具有一定得节奏;人的心理情感活动会引起生理节奏的变化;艺术作品中的节奏具体体现在线条、色彩、形体、音响等因素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能引起欣赏者的生理感受,进而引起心理情感活动。
综上所述,内容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形式受内容支配,但反过来又影响内容的表现。一切美的内容必须由一定的形式表现来,一定的形式美也不能脱离内容而存在。就是抽象的形式美,也要通过人的生理机能引起人的情感活动。美术作品的美应是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并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注释:
①《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78页。
②克劳申.《色彩》,转引自《美苑》1983年第4期。
③《世界美术》,1980年第2期,第70页。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列国外美术史教研室 编著.《外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2]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周长鼎 尤西林.审美学.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朱光潜.谈美书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
篇6
美术作品中线的渊源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有莫大的关系。简而言之,线在美术作品中充斥着民族性、时代性、精神性。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以线造型作为抒情写意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同时也显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思想。在西方,古典主义的绘画以线给予自然的秩序,使得艺术作品像教学般的有序和谐。那么线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法国古典主义家安格尔(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曾经说:“线条――这是素描,这是一切”,从中启发出线条是整个绘画的生命、是灵魂、是不可缺的血液。线条的节奏、疏密、轻重及情感表现在安格尔的作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安格尔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中把线条锤炼出“古典风”。每一根线条都经得起推敲。作品《泉》在整个的画面感中以严谨的手法传达出古典女性神秘而又富有曲线阴柔的线条美感。安格尔对艺术创作的主张来自他自身的个性。他主张艺术家在创作时要建立在客观自然基础上,他认为:“大凡完美的艺术是建立在客观自然基础上的,它来自于客观自然”①。安格尔的艺术作品中更多的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客观物象的典型化、集中化。作品中线所到的的人物或景物都折衷用线去诠释。安格尔艺术作品中的线不单只是单线的表现,干净利落的表现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坚定、信心的表现。把艺术作品的“古典美”与“自然美”完美和谐的谱写出来。
19世界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作为野兽派的创始人,他的作品简洁、清新、省略很多复杂的细节,以单纯简练的线条和色彩来建构画面内容的形体,他的线条赋予一定的表现力和创造性,勾勒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手法表现从容轻松挥洒胸中之意。
在绘画艺术表现中,线的用法有再现也有表现。中国绘画作品中线的表达和中国水墨文化有紧密联系。中国绘画中,线的广泛运用标新相异于西方。线与墨碰撞出雄劲、健硕、轻柔、古拙、或流畅,各具特色。长期以来,线积淀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趣,是艺术家的实践与认识的结果,中国绘画作品用线表现的艺术手法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中国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集中表现中国人物绘画中线的艺术造诣,顾恺之作品中的线被称为“春蚕吐丝”。用线把客观人物神化,也有人称之为“高古游丝”。南朝谢赫曾指出绘画中用笔要“骨法用笔”,顾恺之的作品中线的力道正体现骨法之处,坚实有力,深入灵魂。他作品中人物造型运用紧尽有力的表现“秀骨”的形态。“意存笔先、画尽意中”在顾恺之的作品中并有所表现。顾恺之的作品中仕女衣纹褶皱的线大都集中在边缘,中间部分空白比较多,仕女正面的裙摆处,表现出褶皱的线条收笔或锐利。中国元代文人画家倪瓒,起作品中更多的体现中过传统绘画线的气质,他的作品《六君子图》、《渔庄秋季图》对线的运用独具匠心,他的画稿往往是“不过逸笔草草、聊以写胸中逸气耳”――线如其人,倪瓒的线传达他“逸气”的高风从尚的气质。
中国绘画中线在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和《八十七神仙图卷》,有人物衣纹的勾勒,发髻等线条的广泛运用,凝聚着中华民族线线艺术的精神灵魂,积淀中华线线表现的魅力。中国绘画中的线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吴道子的“势若风旋”、李公麟的“行云流水”、”、翰晃的“凝重”、梁恺的“狂放”、陈洪绶的“古朴”。线在中国绘画造型中起连心作用,线直接影响画面的构成方式,线作为独立的个体呈现形式,即便不施丹青也光彩照人,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美的呈现表达,它是审美意识与精神的高度统一。
中西方美术作品中线的表现各有特点,都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审美情趣的表达,线作为美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承载艺术作品的思想,作为语言一样地诠释作品的生命,造型表意都在它的滋润下生发,不仅是高度概括提炼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而且传情达意抒写作品的情感。从而体现了人与自然融合为一的境界。(作者单位:1.大关县吉利中学;2.大关县高桥中学)
篇7
关键词:民间美术;物候;符号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138-01
“民间美术创作活动是借助审美机制,诉诸视觉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假想的征服现实世界的精神活动,是一种依靠物化视觉形象的创造来替代地满足现实需要的精神功利性活动。”①对于民间美术而言,人们一直从自身的现实出发,根据现实利益的要求去进行题材构建和符号表现。对于物候在民间美术中的创作,作者利用物候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观念进行二次加工,读者在欣赏作品时,会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能力,将物象转化为心象,从而达到艺术品的再加工。作为物候,它既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种承载,也是读者感受的催化剂。在这个过程中,物候符号组成了物候题材,物候题材和审美表现传达了人们的物候思想,因此,作为最基础的物候符号的构建则显得尤为重要了。
笔者认为,物候在民间美术中的艺术符号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指示性符号和会意性符号。
一、指示性符号
指示性符号顾名思义,是与符号的指示作用或直接表意有关的。这其中最为直观的就是民间年画中的历画。凡是画面上印有二十四节气、阴历、阳历等历法相关知识的年画,我们都可以将之归为历画行列。由于历画的最主要作用就是指导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对于历画而言,这些历法知识就是最直观的指示性符号,可以使人们对历画的作用一目了然;其次,指示性符号还包括众多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形象,例如候鸟、候兽和时令植物花卉等。在古代,候鸟也称“玄鸟”,主要包括燕子、鹤、凤、鸡等。古代的“候兽”主要指的是麋鹿,古人认为鹿有按时脱角、孳茸的生理特征,因而被人们认为是能够指示时间变化的候兽。民间年画、剪纸中常用的“鹿鹤同春”、“鹿头花”等物候题材便是来源于此。时令植物符号出现比较多的有桃、柳、牡丹、梅花、松柏等,不但因为这些植物能够昭示不同时节,更取其各代表的不同文化内涵;第三,许多由历法指示或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形象所衍生出来的相关形象,例如人们根据麋鹿的按时脱角、孳茸的生理特征,将鹿角形象也当做指示物候的符号之一。人们还将各个时节应该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整理,因而有了“男十忙”,其目的是劝诫人们积极进行农业生产,并由此也衍生出与“男十忙”相对应的“女十忙”。同时,随着古代历法的完善,脱胎于历法和古代物候占卜的算命题材也应该归为物候指示性符号范畴之中。这种题材多出现于民间年画中,主要是对人们的婚丧嫁娶、出行等日常活动进行指导,并且多将这些信息与古代算命场景结合在一起,尽管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这种题材却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了重要意义。
二、会意性符号
会意是指将几种没有直接联系的物象放在一起,通过人的联想,使之产生一定关联,从而衍生出新的含义。对于图形图像而言,这种会意性主要表现为几种已有的形象经过人们的拼凑整合,衍生出一种代表着新型含义的新图案形象,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龙的形象的产生。闻一多先生的《伏羲考》一文中认为龙最初可能只是一种名字叫做“龙”的大蛇,后来以这种以大蛇为图腾的部族兼并了以别的图案为图腾的部族,于是他们便将别族图腾的元素(例如兽足、马头、鬣尾等)吸收入大蛇图腾中,从而形成了今天的龙。在物候方面,这种图案会意性的运用代表就是麒麟。麒麟鹿身、牛尾、独角、狼项、马足,滕凤谦先生在《民间剪纸传统主题纹样与“物候历法”》一文中对麒麟进行了论证,认为麒麟为鹿属候兽,“麒麟送子”之“送子”应为“阳气动、万物滋”之“送滋”,因此麒麟形象也属于物候的代表形象,“麒麟送子”题材也当划入物候的范畴之内。
其次,物候的会意性符号还应当包括一些表现岁时节令场景的符号组合,依靠符号组合使人们产生“会意”的联想。例如“春牛图”中的耕牛与执鞭童子的组合,柳枝、梅花、农具、燕子之间的组合;“谷雨画”中公鸡与“五毒”的组合;“三阳开泰”中三只羊的组合等。这种组合已经在长期的民间信仰发展过程中被人们所约定俗成,形成了一种符号组合模式。我们可以将这种模式性的符号组合作为会意性符号的一种,只有将某几种符号按照特定的模式进行组合才能够传达出较为明晰的物候观念。
应当指出一点,灶王历画只是由其附带的物候历法而来,而不是画中的神o形象本身。尽管不同的神o都有不同的供奉祭祀时间,也的确能够传达一定的时间观念,但神o形象更多的是人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臆造,缺乏物候所应具备的指示性与科学性,因此当灶王等神o形象单独出现时,笔者认为不可以将之划归物候范畴之内。
这些符号和符号组合已经在民间信仰发展过程中拥有各自相对固定的含义,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物候表现系统.艺人们在进行创作过程中,在遵循民间美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的同时,更加注重物候符号的审美表现。
由于物候在民间美术中的综合性的创作观念,人们往往在对物候进行表现的同时加入一些民间信仰元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种物候题材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观念就已经转变为,借助物候这种题材来表现人们对生活的希冀,而作品的物候性则相对下降,具有一种综合的物候符号组合方式。
篇8
天降雨雪,海结冰川,岁月凝聚,地久天长。海溢岩浆,天纳宝藏,苍穹对接,亘古静穆。白茫茫冰山雪地,偎依在云海之间。天湛蓝,海湛蓝,企鹅、海豹、鲸鱼竞其间,大鹏、沙鸥、海燕翱翔云天。白云拂冰川与海燕齐飞,碧海映琼山共蓝天一色。这是一块没有被污染的净地,是天公地圣养精蓄锐繁衍环球能源的伊甸园……
现代文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万物之灵的人类进入本不该惊扰的圣殿,探测天地玄机,这不就是泄露天机吗?让亿万年的冰雪开始裂变,而回报给地球村的却是灾难……
哦!我祈求这一幕不再重演,天机不可泄,大道不可逆,保护好天、地、人和地球家园。
2011年12月16日,应陈晓伟董事长之邀,我有幸参加首届中国企业家艺术家赴南极采风活动。8位艺术家中,七位是来自高等学府的著名油画家,只有我一人是中国画大写意画家。由“心友汇国际旅行俱乐部”组织实施,经过30多小时的飞行,跨越南美洲大陆到达南极乔治王岛。乘欧神诺娃号游轮穿越巴士海峡到达南极半岛,在船上度过六天五夜,此时正逢南极之夏的极昼季节。我们每天都乘座皮艇到达目的地观光登陆,沿着半月岛、拉可罗港、库佛维尔岛、天堂湾、梦幻岛,利马水道等雪山海域。步入南极,有感而发,顺便吟几句不是诗的诗,不是歌的歌,直抒胸臆。
2011年12月24日于南极欧神诺娃号游轮——蒋志鑫
名家点评
王文芳: 他的画里燃烧着一股炽热的火焰。
水天中: 黄土高原的歌手。
尹瘦石: 黄土魂。
王个移: 无声诗。
谢稚柳: 新奇。
程十发: 意境雄浑、气势磅礴,仿佛黄钟大吕。
唐云: 推陈出新。
方增先: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程大利: 是感情加上入骨的体验。
陈大羽: 浑厚质朴,画如其人。
魏紫熙: 风格独特,俊逸清新。
周韶华: 像火山熔岩喷发一样的有力。
刘国松: 创造与表现。
苏锡文: 中国画的新希望。
刘勃舒: 西部追魂。
邵大箴: 把新观念新知识融合到中国的传统艺术中。
薛永年: 天人合一。
刘骁纯: 激情逐笔,心潮追浪。
刘曦林: 魂魄式的山水。
王仲: 豪放里面有内敛,挥洒里面有抓拿,充满内在的张力。
张延风: 魂与火的熔铸。
贾浩义: 气贯山河。
翟墨: 从人籁到天籁。
徐虹: 大山大水。空灵、飘逸与气势相结合。
郭晓川: 豪放,并且雄壮,每次看到作品都感到在推进、往深度走,激情与创作欲望洋溢在纸上。
韩朝: 是表现性和书写性的长笔大墨,如草书之狂,故挥洒之美,笔墨急骤挺拔,开张有度,山水形象和笔墨节奏巧妙结合,是对山水崇高感的引吭高歌和痴情赞美。
崔炳植(韩国美术评论家):透过画面可触摸到千万年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祖先的灵魂。
邬德力(法国莫奈博物馆馆长):中国的美好山川河流,被这位敏锐的艺术家表现的淋漓尽致。
奥加德(法国国际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法国新闻部前部长): 体现了全部的诗意和力量。
希拉克(法国总统): 我饶有兴趣地从您的作品中发现了您对中国绘画的创新能力及技巧,它强有力地展现在您的作品中。
布鲁诺(法国国际艺术城主席):我想他的画是中国文化深沉的体现。
程抱一(法国文学院院士):这就是我梦寐向往的那片黄土地,美极了!太出色了!
篇9
关键词:美术作品;人文精神;鉴赏;文化情境
一、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原因分析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要重现事物的美,更重要的是把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通过对各种学科综合知识的巧妙运用,使得“美”在其笔端得到升华。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要对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能力机型综合运用在,这样才能创作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所以,我们在欣赏这样一幅作品的时候要对这些思想感情、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的分析,才能很好地提高鉴赏效果。
二、在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鉴赏的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与研究也在发生变化,将美术作品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分析其蕴含的深层意味,可以对画家创作时的情景进行真实的在现,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所谓文化情景就是一件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当时所处的文化环境、时代背景、文化特征等等。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分析其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不应该只对作品的技巧进行分析,还要明确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人文以及科学特征等等,把作品融入到当时的文化环境当中去,对画家创作时的内在情感进行分析。优秀的美术作品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社会文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作品的优秀思想、优良的精神可以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的进步,还能引导人们的心态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对研究人员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很多非常深奥的哲学思想蕴含在美术作品中,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做美术作品鉴赏的时候不仅要分析其历史环境,而且要分析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内心的思想与情感。画家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多种不同文化与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加强文化情景中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这种鉴赏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一种很好的还原,但是不是对生活简简单单的那种描述,而是把价值观、审美观与文化情景进行统一。人们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时候,应该通过视觉感受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思想与感情,努力与作者产生共鸣,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使自身的思想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文化环境中进行美术鉴赏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同地区的美术艺术也有不同风情,所以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要近距离的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例如黄永玉前辈的《山鬼》有着浓厚的湘西本土特色,黄老塑造的“山鬼”这一形象其实是在湘西本地神话故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黄老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也让“山鬼”这一形象有了鲜明的特点。这个时候,我们要结合湘西本地的文化对“山鬼”这一民间形象和艺术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使我们在认识“山鬼”这个艺术形象的时候更加深刻。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觉、心理等方面的共鸣来进行,从视觉与心理上对作品进行感受,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者想要体验的情感与意境。例如在传统的国画进行赏析的时候,我们要对作品被创作出来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在鉴赏这种作品的时候应该对当代历史文化有很好的掌握,还可以借助古典音乐来进行联想,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中国古典画作和古典诗歌一样很多都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了解了这一点很有利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连接,由于美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美术技巧的简单堆叠,其过程结合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科学内容,其蕴含的知识是比较广泛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融入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鉴赏的效果。例如:在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我们要很好地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等等,把这些背景有机的结合起来,接受画家生活年代、国家发展面临的环境和当时的世界环境。这样可以加强对作品的思考,得到作者想通过作品传达出的深层思想。在鉴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生活联系起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所以想要在文化情景中鉴赏美术作品可以从身边的美术作品入手,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美术鉴赏还要与自然美进行有机结合,用自然美来发展自身的思维意识与审美能力。将美术鉴赏与行为艺术相结合,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美术鉴赏效果。
四、结语
不同的美术作品其蕴含的思想不同,再加上画家在创作它们的时候,融入了当时画家生活的环境与时代背景,所以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要注重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画家生活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进行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品深处蕴含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梁汉.试析在文化情境中开展美术鉴赏[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
[2]张媛媛.“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理念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6)
篇10
关键词:文化情境;美术鉴赏
社会在进步,新课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改革,而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应该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情景当中,对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对提高他们在美术鉴赏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作品的作者当时所在的具体环境,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是最好的鉴赏方法。因此,老师在平时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时候,在向学生教授美术鉴赏方法、技巧的同时,还应该要注意对文化情境的创设,达到不断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他们的人文素养。
1 美术鉴赏与人文精神
美术鉴赏作为当代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更高层次认识人性的真、善、美。如果说其他课程锻炼的是学生的理性思维,那么美术鉴赏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发现和感受到所处社会和大自然的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美,教会学生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世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老师进行美术鉴赏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带领学生,让他们学习到如何去欣赏那些古今中外的非常优秀的作品,通过接触那些不同的艺术手法,再清楚地了解到各个艺术流派特色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之下所产生的不同的美术作品所特有的美感,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使之建立起良好的审美观。
2 在美术鉴赏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美术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历史文化的集成和发展的方式,他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之外,还能够起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的作用。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人类的情感和思想的传递的过程当中,美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所以说不断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去机械地鉴赏一件美术作品,简单地知道美术作品的好坏之处,并不是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除了这一方面,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到美术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辨别作品优劣的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作品当中所蕴含的美,以及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
3 为美术作品创建真实的环境背景
众所周知,任何艺术都离不开实际生活,而艺术对人们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一件美术作品,它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件孤立的东西,一件好的美术作品是离不开社会日常生活的,所以,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同时,还应该学习美术作品所带来的特有的历史文化。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体会到作者深刻的创作情感等。另外,在鉴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还应该能够对其美术作品和自身、大自然以及所处社会的微妙的关系,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
我国存在好多的民间资源,比如说具有独特当地风情的建筑、工艺等,这些都是美术作品鉴赏教学最好的课堂。所以说,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这些本土的资源,使得学生的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老师的引领近距离地体会我国民间艺术的独特之处,对美术作品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要达到以上的效果,还需要学生自己的配合,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老师之前布置的问题,进行分组调查,比如说民间的木偶戏。在木偶戏的场地、造型、服饰以及表演人员的唱腔等方面,写生都可以带着老师的问题去亲身体验。一张大桌子就是木偶戏的舞台,在很远的地方人们就能够听到木偶戏表演的鼓乐和演唱,一个表演人员可以同时做到唱、做、念、打以及奏乐。通过对木偶戏表演的一系列的过程,学生更能够体会到木偶戏的历史背景,并且对那一阶段的历史文化有了深刻地了解。
学生在平时的仔细走访与观察中就会发现,木偶戏作为我国民间的极具价值的艺术瑰宝,但是它的观众一般都是那些中老年人,对年轻人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在它的表演方式、形式没有任何变换,十分单一,几千年流传下来木偶戏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没有经过任何的改革与创新,这些与当今社会的多样化都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木偶戏的传承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通过这些经历,学生就可以充分地挖掘出他们的爱国、爱祖国历史文化的热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自身的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
4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
艺术与艺术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是可以相互借鉴,彼此渗透的。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和绘画之间是存在亲切家族关系的,因为他们在人们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当代的艺术教学活动,在对材料的处理上面,绘画就可以打破界限进入音乐的范围之内。所以在进行美术鉴赏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很有用的。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罗中立的著名作品《父亲》的时候,在画面上呈现的父亲的脸是古铜色的,老父亲脸上的沟壑以及汗珠,老父亲裂开的双唇和微微露出来的牙齿等,这些描绘统统都是作者对老父亲敬爱之情的体现。同时,绘画的背景是在一片金黄色,金黄色代表着太阳,也是希望和丰收的象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音乐歌曲《老父亲》,优美细腻的画面,再加上演唱者饱含情感的演唱,就把父亲的伟大表达得淋漓尽致。老师还可以再加上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影视片段,适当地对当时的气氛加以渲染,这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很大帮助。
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有了音乐和动人画面的渲染,对学生而言,都是最直接的听觉以及视觉的冲击,这就会让学生觉得更直观,并且由画面中的老父亲联想到自己的父亲。在学生观看、聆听、联想的一系列情感的变化过程当中,学生就能够真正体会到这幅作品命名的真正含义,并意识到具体生动的多媒体设备对美术作品的表现作用。
5 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匮乏,美术作品的鉴赏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的选择,在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人们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还能填补自己越来越匮乏的精神世界。另外,要学好美术鉴赏,一定要有历史文化情景的保证,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情景中加深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悟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