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14 19:38:06

商业设计

商业设计篇1

关键词:艺术设计审美文化审美价值取向新动向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新消费主义的消费结构和审美现象也是一本万殊的。在现代市场体系下,纷繁复杂的审美现象不只是传统审美文化哲学所倡导的一个本质,同样层次、同样境界的审美现象共同体现了本质事物的多元核心,消费结构的变换不会也不可能共同实现着一个审美的目的,因为有多元的本质,可能一种审美现象有若干本质解说的变动。消费结构审美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在层次上有别于精英文化,而是存在于审美的质的规定性已经被时代所突破,雅俗无法统一在传统观念美的旗帜下了。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之间,不仅有量的区别,在日常消费结构刺激下,生活中的审美境界与非审美境界之间则更是具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角度,甚至有着质的区别。技术力量向艺术生产的本体性渗透,表面化的意向是技术操纵了设计,其实是整个消费结构设计系统工程的重建。研究深刻变化中的商业设计素材,已经是设计师更加重要的设计意图的根基。

随着全球贸易化的进程,各国间的交往日益扩大,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贸易往来更加自由。计算机的应用在改变世界,世界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日益缩小,文化艺术也因网络而走向融合。在保留传统民族商业文化设计艺术呼声的同时,商业文化的综合形态正在逐步形成。崭新的传播学观点适时提出了超文化性理念,认为必须抛弃“旧的划分、分割世界以及线性分析的模式,转而采用蛛网式的思想形式”才能与信息化的进步要求相适应。用传统审美的眼光看民族建筑,我们自然要以飞檐翘梁和拱斗画栋而自豪,但是随着眼界的扩大,令我们惊叹的泰姬陵、艾菲尔铁塔以及纽约自由女神像同样是标志性智慧设计表现力的奇迹。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哲学强调立刻承认正在发生的东西,并试图从中揭示人们审美方式在新事物刺激下的微妙变化。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远程门诊、手机银行,甚至依照模特的示范购买流行的衣服款式、染发等一切不同于以往的新鲜的商业化设计元素正在出现。一键之捷让人重新回味起缓慢的进展,各类商业设计信息的重复性唤醒了对独特个性的欲望,选择的无限广播和迅即到达,使人感到真正需要理性来管理自己被激发的欲望。

传统的商业美术设计的艺术形象塑造是讲究典型化原则的。艺术设计师们忽视运用个体审美体验的创作原则很可能造成人物形象的单薄乏力,很难为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启迪和印象。商业艺术设计的典型化原则是以塑造高、大、全的消费品意图为主要的设计开发取向,而后现代主义的商业艺术设计元素则主线与大众消费文化合流,商品化设计塑造倾向于平民化,追求世俗性的甚至不惜采纳有缺陷的性格品类,新产品开发的方法讲究消解中小躲避崇高,创意艺术形象具有明显的非典型化倾向。完美无缺的设计可能很可敬,但并不可亲。而有缺陷但并无瑕疵的设计更具有单纯感,虽然显得丑陋,却是一般大众愿意接近的消费结构。

后现代主义的商业美术设计主张简化认识的复杂内容,因此主张用信仰取代认识。而信仰具有超越时间的特征,重新发现信仰的价值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商业艺术设计创作而言,它主张重新审视新消费主义文化的信仰和欲望领域,超越传统的一元化认识局限,倡导美向艺术以外的问题开放,重新打造商业设计美学的跨学科结构。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媒介将成为历史,广告、美发、服饰,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设计都纳入审美范畴。偶像们提供现代的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规定了大众新消费主义商业文化的走向,致使商业广告设计也加入到偶像的生产之中。体育和时装等亚文化形态融为一体,为不同主张的观众塑造跨越国界的偶像。

此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认为表象化应让位于商业设计的行为艺术,商业设计创作和欣赏的界限逐步淡化渗透,消费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体会创作乐趣,表现的方式更加丰富和贴切消费结构本身。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商业美术设计哲学命题处在变动中,充满了相悖和矛盾。20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时代的竞争宣告结束,代之而起的是知识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发展,社会组织结构日益向着平面方向演进,集权政治让位于民主政治,家庭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商业艺术设计重心更是向女性偏移,它倡导商业艺术价值的哲学性要以更加平和的态度,面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无序形态的变化。人们一方面参与高技术的竞争,提倡适者生存,并以成功作为评价社会生活的标准。设计师应该比以往更加关注宗教问题、健康医学、文学与环境、伦理、种族偏好,甚至等问题。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中出现的享乐主义明显增加,强度也在逐渐蔓延。享受生活是每个当代人的权利,异质、相对、变化或许为我们所格外需要。当代社会意识潜在地要求反中心文化和边缘化改革。边缘化的主张有助于组织成员游离于激烈的权利竞争之外,充分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宁静乐趣,纵使实现这一状态要以经济上的损失为代价。它主张放弃商业美术设计宏大理论,不要奢谈空洞抽象的艺术本质,放弃我们心理上始终的依托,使自己身处于商业活动之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同时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得一向被认为是崇高和高雅的艺术打上了当代商品经济的烙印。它强调艺术的大众性,消解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精英情结,主张重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采用通俗的日常生活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业艺术消费的普及。但同时也彻底否认了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设计师意识规则,形成行为反常的怪异追求和迎合社会大众文化素养低俗趣味的倾向,导致了古典主义的衰落。

我国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哲学像庄子哲学一样,本质上是一种超功利性的人生审美商业设计哲学。历来研究传统美德美学的大多数设计师,把注意力集中在“顿悟”“灵感”说上,而较少从总体上把它作为审美人生哲学来加以探索和估价。追求审美的超功利性,是一般商业艺术设计的哲学文化的主要特色。历史上,禅宗讲无念为宗,本质上要求超越生死是非个人功利目的,从而达到一种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和谐统一的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既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人生态度,同时又是心灵高度自由的审美境界。这些哲学思想,如今还一直被融入我国艺术设计师的设计语言,而深厚的东方文化孕育下的中式审美,同样也有着道家、儒家等深刻的哲学烙印。我们的设计师多数因为艺术训练根基的原因,把以禅宗文化为代表的中式传统文化积淀的个人素养当作消费结构超功利的审美设计哲学,以此为出发点,总体审视了中式传统文化作为人生哲学的本质意义:把消除人的异化作为设计哲学评价主题,把获得高度的精神自由作为目的,把无念作为人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真正无念作为自救的途径,不是与世隔绝,心如死灰;所谓斩断尘缘的无念,是要求商业艺术设计师积极纵身于尘世生活,却又不为尘世生活中的种种物质欲念所束缚,保持一种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就是要追求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唯是审美,故而以精神自由感为矢的,唯有超功利,方可达到精神自由这一矢的。审美与超功利的统一,构成无念的本质内涵。因此,超功利的精神自由是中式设计师艺术哲学的核心思想。但是这精神自由必须是建立在主体内心体验之上的个体与自然、与社会、与客观规律的高度和谐的统一,因而它也是一种商业设计审美的精神自由。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市场的审美观念是一种具有巨大吸引力、充满着智慧的超功利的审美消费结构的哲学。正是这一点,使消费水平与艺术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一点,凡是追求像纯艺术世界观那样美丽的人生的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消费意识的指路明灯,使传统的商业设计艺术仍存在一定的生产空间。

由于这些消费结构的残余,一些设计师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精神现象以及审美现象是独立于科学领域之外,实际上这是没有商业艺术设计科学素养的人的愚昧无知。对于今日仍落后于世界经济潮流的我国商业艺术设计美学而言,其弊端在于存在主观主义倾向,即艺术知识的创作生产中的天才崇拜倾向,是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态度去体验艺术和审美对象的,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意识去抽象理解审美真理的。我们知道:美不是实体,而是“美本身”,因此“审美是什么”不是语言学问题,语法不能解决符合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科学不是靠语法来发展的,设计师的审美性知识是一种面向个人的知识,让人凝视自己,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发自己的审美能力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应成为设计师感性与理性的对抗,个体对社会的抗拒,英雄主义对庸人哲学的批判,新消费结构的设计不应该形成对经典的崇拜和规范的恪守,在自我本位的实现之外提倡社会性利他主义。从艺术美对现实丑的接纳和消解入手,阐释“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从而推演出现实丑同艺术美的单向转化,其适应性、准确性,与激发的意念、习惯,都在向我们显示不久的将来在商业艺术设计的古老产业里会产生彻底的改变。消费结构变化中的商业艺术设计趋势只能顺势而为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业设计美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必须走出哲学本身。

消费市场体系的商业艺术设计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以加强人的社会化属性这一功能而具有事实上的审美作用。商业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唤起受众参与社会生活的心理满足感,或者是显示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景和气氛,这种“唤起”“显示”作用就是商业艺术设计对受众的美之所在。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具体生活现象中发现美,他的“美是生活”的命题指的是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与社会生活是这种消费结构中实践的第—步和基本点。商业艺术设计以浓缩了的时间和空间把受众带入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不仅体验到与这个世界紧密联系的喜怒哀乐,而且获得商业信息和机会组织起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中获得双向进展:改造客观的消费水平世界,既使其为人所用,又实现人的创造价值;改造主观世界,在掌握规律中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思想,并从精神上丰富自己作为人而应具有的本质。直接显示人们在实践中这种双向进展,就是商业美术设计审美的出发点。根据这一审美出发点,我们可以给商业艺术的设计美下一个概括而又准确的定义:商业艺术的设计之美的素材的提炼是参与生活。

参考文献:

[1]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商业设计篇2

分析所有相关论述,我们可以轻易得出未来设计产业的两大趋势,第一:在当今已被转化利用的高科技成果当中,传统设计服务的大部分组成模块都将被商业化,这一点在以价格为唯一区别器的领域体现的尤为明显;另一个发展趋势:如果能够采用一些有效的提升设计效率的措施,那么即便采用与原来相比非常接近的成本预算,传统设计产业的组成形态也可能会被打破,并最终趋向优化。未来的用户将有望轻松的实现自我设计,这对于设计产品的循环周期来说是意味深长的。同时,研发将集中于顾客本身,而并不是市场,企业战略将集中于良性的增长和创意经济,而非廉价的卖主。

一:“尽管设计产业已经从他们的设计业务、设计师对于客户角色的变迁以及未来大量的增长机遇中意识到了这种变化,但是这种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仍然要比他们意识到的大的多!”

BruceNussbaum——优秀设计专栏主编——在《商业周刊》上发表评论认为:“处在21世纪变革前沿的设计工作室正在将其核心竞争力从以往的设计图纸转化为设计理念,从表现风格转向设计创新,从关注造型转向注重商业层面成功的实例”。他进一步建议企业要将设计视为一种能够影响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多面手型的职能部门——这些职能包括创造新的品牌,调研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明确用户需求,改变不良的商业惯例等等。

《2005年设计产业状况调查报告》中认为“在传统的设计领域之外,创造性正在逐步扮演一个设计问题解决者的角色,通过提供独特的创意视角和创新思维从而为企业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这一点在苹果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设计产业已经从他们的设计业务、设计师对于客户角色的变迁以及未来大量的增长机遇中意识到了这种变化,但是这种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仍然要比他们意识到的大的多!

那么,为了迎接这种发展趋势,究竟该如何正确的改良、重构我们的设计组织?设计师怎样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他们应该怎么做?和以下几位业内专业人士的谈话为我们揭示了几个独特的视角。

StoneYamashitaPartners是旧金山的一家立足于提供咨询的设计公司,成立于1994年。他们的信条是一个完整的“大脑”应该既具有“创意”的直觉和感性,同时应该具有商业层面的逻辑和分析能力,只有二者完美的结合才能造就强有力的多面手型的设计组织从而既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又具备了针对市场的灵活多变性。公司的高层GregParsons,一位具有芝加哥MBA学位的专业人员认为:“在我们的设计团队中,有很多专业人员既具有设计师的从业背景同时又具有商业方面的才能,退一步说,如果我们的项目小组中没有这样的人才,我们就必须要求小组的负责人既理解并尊重设计师以及设计师的工作,同时必须具有商人的头脑”。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LizSutton补充道:“设计思维使我们能够观察、理解、重构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供一个优雅的设计方案,而商业层面的考虑可以使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处在一个合适的水平”。

JumpAssociates是西海岸另外一个设计顾问公司,他们在过去的七年中在设计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工作。AlonzoCanada——该公司一位具有建筑学、交互设计和经济学背景的合伙人,向我们介绍说他们公司的客户要他们提供“可调控的发展路线图”,为了提供设计方案,他的公司应用了社会学相关技术理论去挖掘用户的相关潜在的需求。这种路线架构设计为客户鉴别机会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提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最终的设计方案得到了客户的信任,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他认为,成功的设计结果得益于他们的团队成员至少拥有两到三种专业技术——主要包含社会学,设计学和企业战略等。设计在线.中国

大多数融入这种潮流的公司往往起源于新兴的UI设计公司而非传统的工业设计公司,因为传统的产品设计和图形设计公司建立的根基在于公司的设计历史,强调的是形式、手段和方法,而在UI设计领域,许许多多的公司往往起源于软件工程,市场和品牌战略等等,这种公司的设计师由于没有受到那些毫无新意的传统式设计教育,他们在与新形势下的全新甚至奇异的客户以及交叉学科设计团队合作时会感觉到非常的舒适。

进一步说,在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领域,一个成功的设计结果往往需要对客户的企业战略、消费市场和预期目标有一个彻底的调查和研究,因此,在设计的初始化阶段,这些设计师不鞠躬行、实实在在的深入参与到企业调研运动之中,而在传统的工业设计程序和方法中,大部分产品设计师在这一阶段行动迟缓、参与程度低,显得非常肤浅。在一些关键性的决议,比如这款产品怎么设计、为哪个消费群体设计、为什么要给他们设计等等做出以后,工业设计师仍然是一副慢腾腾的姿态。在这种设计环境下,产品设计师的设计只能盲目的沦为一个系列化产品中的普通一员或者是一件毫不出众的产品,最终的设计结果既没有提升企业的品牌也没有加强企业的市场地位,最好的结果也只不过是维护企业品牌的完整性而已。

如果当前真的是一个“概念创意年代”的前奏阶段,对于一名设计人员来说,必须注重设计所需要的基本技巧和基础能力,这将成为一名专业设计人员通向成功的基石,只有这样设计师才不至于在好机会来临时仍然带着眼罩,白白错过可利用的设计良机。芝加哥设计学院副教授ChrisConley认为:“设计师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而不要总是考虑那些所谓的商业设计项目,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设计师才能恰如其分的参与到商业活动之中。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懂得利用设计与各个层面的相关性以及设计技巧的威力,并将设计技术与传统的商业技巧予以明确区别,保持自己独有的特征,只有这样,才有望将设计师和商业人员之间的隔阂打破,从而使自己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经济舞台上,一个公司不能消极的等待着外部的社会变迁之后,再改变公司内部未来的结构和战略,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业绩,公司必须把自身的结构和发展战略塑造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进攻型角色,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有利位置,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反省,要懂得巧妙的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强大的设计技术与方法去改良、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适当的参与企业服务和商务活动,进而改良设计师本身的角色。

二:“相信市场膨胀马上就要发生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对于这些新的公司我的忠告是他们将感受到真正成功的结果并不是像听起来那么容易。越来越多的新手加入这场游戏当中,可是游戏规则并不是他们想象那样:跟随着客户,拿到几个录像带,然后就是很酷的设计。”

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而是一条坎坷的道路。Canada提醒我们说:“这是一个已见雏形的市场,当前提供设计服务的公司正越来越多,相信市场膨胀马上就要发生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对于这些新的公司我的忠告是他们将感受到真正成功的结果并不是像听起来那么容易。越来越多的新手加入这场游戏当中,可是游戏规则并不是他们想象那样:跟随着客户,拿到几个录像带,然后就是很酷的设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只有提供了聪明的,并且与商业计划完美结合的解决方案,才能把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身后。而这一切需要一个多学科综合的团队。当然,形形的设计公司提供的差异化设计服务对于整个设计产业来说是提升行业价值的一个绝好良机。”设计在线.中国

三:简而言之,设计产业必须忠实的反映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重组、再造自身所提供的服务,并进一步改良设计组织本身的架构。

对于那些想主动改变并朝着前文所述的设计模式开始行动的设计师、经理人和公司股东们来说,有几个特殊问题必须注意:

让你的客户参与到你的设计过程中来——他们是最清楚自身情况的人,通过真诚的合作和对话,你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设计信息,这比将设计项目看作一项任务要强的多,没准你还可籍此扩大你的设计服务范围。要知道,他们的积极参与也可以让他们能够更加容易接受你的设计概念。

牢记最终的设计产品是一个团队合力的结果——CordySwope,normallife设计公司的创始人兼设计战略家这样解释说:“你必须明白并且尊重所有参与设计人员的专业化建议,工程师,市场分析人员,设计师,广告,品牌,媒体,财政……他们用各自的专业术语、专业理论和自身最好的实践经验建立起了自己的设计观。如果你傲慢的向他们或者他们的经验宣战,那你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如果你这样做的话你是永远不会胜利的。要知道,他们也是客户委托给你的设计项目的组成部分。”

对于用户研究、图表设计人员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你在这个领域并没有内在的天份,那么就雇佣一个业内专业人士吧。用户研究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于这项任务。另外,不要强迫你自己的员工去做这项工作如果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的话。

扩大你的基础知识范围,尤其在商业策略方面——如果你以前只读一些设计杂志,网络新闻的话,建议你现在起开始增订一些商业杂志和报刊,读读相关的博客也有利于你知识面的扩大。要知道,如果你洞彻市场的发展状况并有能力用一些专业的商业术语表述给你的客户的话,会增强他们立项的决心,也有利于你做出高瞻远瞩的设计方案。

商业设计篇3

1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

1.1商业建筑的内部设计商业建筑内部设计应注意动线设计,动线是人、车在室内室外移动的点,连接起来就成为动线。动线是商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接影响商业核心价值的体现。内部主动线设计要清晰,动线要回流,动线要有弧度,平面动线与垂直动线相结合。商圈的商业建筑内部分为:购物空间、餐饮娱乐空间、停车场、办公空间、公共空间和仓储设备空间。1.1.1商业建筑内部功能空间设计(1)购物空间:是商圈中人流、货流量最大,公共性最强的部分,是商业建筑空间的核心。购物空间的设计应做到:①设计要符合商业市场“双三角“的规律。即商铺面积越大,盈利能力越低;商铺面积越小,盈利能力越高。在营业面积有限的购物空间,零售店面面积不宜超过12平方米,店铺形状最好是正方形或者是沿走道方向的扁长形。②交通设计合理:为消费者提供明确的交通方向和购物目标,避免人流、货流交叉阻塞;③舒适的购物环境:既包括内部空间场所、商品陈列用具、休息设备、卫生间、电梯等,也包括为了更好的商业效果而设计的舒适、艺术、新颖的人文环境。(2)餐饮,娱乐空间餐饮,娱乐空间设计在购物空间的上部,与购物空间形成功能互补,吸引消费者。也可跟一般商铺一样,作为营业面积直接设计在购物空间中,方便消费者使用。(3)办公空间:办公空间设计要具有独立性,一般与客服中心位置相邻,设计在商业价值最低的地方。(4)仓储和设备空间根据商业性质、规模设计库房。位置一般在地下室或者商业价值最低的地方。一般的商圈不会有大量的库房设计,只是作为货物中转储存的一个地方。(5)停车场停车场一般位于商圈的地下,中小型的商圈也可以不设计地下车库。结合附近停车场配套设施或者城市停车场进行合理设计,节约空间和成本。1.1.2商业建筑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商业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与城市外部空间衔接,是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骨架。商业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门厅、过厅、中厅;水平通道和垂直通道;设计这部分时,要尽量给消费者提供方便、舒适、人文的环境,让消费者有家的感觉。1.2商业空间组合的设计商业空间的复杂性带来了其空间组合的多样化。根据商圈的商业性质和规模进行商业空间的组合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设计方式:(1)线性式:由一条路径将各种功能空间联系在一起,消费者路线简单,适合规模面积较小的商业建筑;(2)环绕式:消费者路线是一个圆环,圆环内部是各种功能空间;(3)聚合式:以一个功能空间为主,其他功能空间在其周围聚集;(4)辐射式:以一个功能空间为中心,其他功能空间沿其辐射性展开;(5)网络式:网络式设计在现代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组合中最为普遍,这是由现代商业建筑特点决定的。这种设计适合并列空间较多,规模较大的商业空间;(6)综合式:这种设计常见一些面积较大或者由特殊要求的商业建筑中,多种组合方式在一起,购物路径变化丰富,增强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在设计综合式的组合时,要注意避免购物路线过于复杂。1.3商业建筑的业种设计规划在商圈开发前要明确各种业种的组合,规划每一种商业业种的分布和分配比例,如:服装、百货、数码电子等产品具体在那个楼层,哪个位子,各产品品种需要多少商铺,每个商铺需要多大面积。大型的商业建筑业种规划一般购物、餐饮、休闲的比例是52∶18∶30.商业建筑的业种规划要以各业种每平方米能产生的租金作为参考,还应该以当地的整体经济环境为基础。设计规划出一个合理的商业业种分布,营造出商圈的人文特色,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消费体验,增加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2总结

商业建筑的设计要符合商圈理论。要注意外观设计及动线设计为消费者提供方便、舒服、艺术、文化的购物,休闲环境。所以也可以说商业建筑的设计策略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所产生的结果。在商圈理论的基础上,我们不段探索商圈和商业建筑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商业建筑的设计水平,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李国清 单位:福建联盛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商业设计篇4

成功的现代商业展示艺术设计主要通过人们的视觉审美和听觉感受等主观行为,使其完全融入于整个商业环境中,并能很好的把握每个细节,呼应整体环境。因此,整体的商业环境和人们的消费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整洁、优雅的商业环境和独特的设计风格,都会影响顾客的消费心理。现代的商业艺术展示是人们和环境之间联系的媒介,在实际设计时必须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系统、科学的综合设计。根据现场环境整体颜色、周边建筑风格、空间规划分配和不同地域特色等要素综合考虑,并针对店面的陈列、霓虹灯招牌、广告和灯光的使用等,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域环境要求,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商业氛围。

2.现代商业展示艺术设计的空间特性

现代商业展示艺术设计是对空间的整体规划和科学的有效利用。“空间”这一概念,有效的贯穿于展示设计的概念、本质、特征和应用范畴领域,为顾客提供商品展示和消费的商业环境。

2.1空间的双重性

空间从其本质上讲具有相对和绝对的双重特性。整个空间环境是根据商业品牌整体设计的要求、风格和配套设施等条件决定的,同样整体的设计要素是根据商业空间的不同形式决定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设计者通过赋予空间对应的设计内容,使其具有实质内涵,呈现实质意义。

2.2空间的时间性

现代商业展示艺术设计对空间的概念要求是四维,所以我们要将以往的三维空间叠加上“时间”这一概念。当顾客置身于商业空间时,必然能够体会到时间和空间的叠加变化,最终形成完整的主观感受。四维空间的时间特性是展示设计的客观要素,可以展现四维空间创造动态的表现形式,将局部和整体相互统一,将时间和空间相互协调。

2.3空间的动态性

现代商业展示艺术设计通过各种各样的设计手段,展示形式多样,具有不定向化的特点。动态展示现已发展成为现代展示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传统的静态展示相比具有互动操作、现场体验使用等多元化优点。顾客不仅可以亲自使用、体验、感受商品的好坏,还可以和商品零距离接触互动,充分了解商品的基本功能和作用。静态展示向动态展示的成功过渡,可以充分调动顾客积极参与的热情,使其真正的了解商品,购买商品。

3.现代商业展示艺术设计的表现方法

3.1利用科学、合理、有序的空间展示方法

由于商业空间具备动态性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的空间设计中,要做到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充分利用合理的动态设计,将整体环境内的展示内容有序分布呈现,层次突出。顾客在商业展示空间内参观消费时,要获取最优的空间感受。因此,展示空间必须合理安排,周边整体的商业环境也要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使顾客在整个参观流动过程中,可以快速、有效的进入需要的消费需求环境,不走或者少走弯路,让顾客切实体验到空间的多变魅力。

3.2利用有效的几何设计元素

现代商业展示艺术设计中应用最广的视觉元素就是直线,它带给顾客直观、准确的视觉效果,赋予通透和延伸的视觉感受;曲线的设计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整体内容,还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节奏和韵律变化效果,一改以往直线单纯、严肃的商业气氛;圆形在商业展示设计中变化多样,不仅是实心的圆形,还可以是空心的圆环,使用得当可以有效协调整体和各个细节的关系;三角形和各类菱锥形的应用,可以赋予商业展示设计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照效果,通过三角形群体的叠加可以产生丰富、多样的有序变化;矩形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形态存在,通过不同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有效组合,可以形成无数种形式变化。笔者认为,几何设计元素的应用在现代商业展示艺术设计中是最常见和最有效的设计方法。

3.3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首先,现代商业展示艺术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商业空间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人。其次,要充分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需求,这也是对空间分析的基本依据。同时,还应满足人类拥有舒适自然的展示环境、声情并茂的展示效果,准确科学的展示内容和便利的服务规划等。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顾客的行为活动,力争将空间与顾客协调统筹规划,使空间的比例尺度与顾客的行动感知相互协调,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现代商业展示环境。

3.4遵循安全至上原则

现代商业展示艺术设计要时刻关注观众的安全,遵循安全至上原则。在大型的商业展示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停电、火灾和意外自然灾害等,设立足够的疏散标识、疏散通道、应急照明等。同时,还应为顾客提供便利的休息空间,尽量照顾到特殊群体的需要,力求做到“无障碍”设计,充分体现现代商业展示艺术设计的发展需要。

4.结束语

商业设计篇5

[关键词] 现代设计 商业模式 文化语境

一、概念

现在,终于是语境取代原来的物理设计的时代了,原因就在于商业模式的语境建构,使得商业设计具有时尚审美特征,以及工艺流程体系,它是工业化的创意语境所在,因此,商业设计中的语境类型表现得更为具体、直观。这其中,商业文化语境作为设计过程的一个大语境,对设计符号的选用及设计符号系统的表现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商业设计中的商业文化语境显然是构成设计的物理、审美、心理和社会环境,或者说是一种世俗的再现。要实现商业设计的世俗再现,必须将其根植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沿袭中积淀而成的,它是一个民族的道德风尚、伦理习俗、文化教育、价值取向的结合体,决定着受众的思维方式、接受心理,影响着受众对广告的意义解读。只有在我们所属的文化里,世俗的设计语境透过商业文化的积淀,我们才能认识这世界的世俗的美,同时获得一种商业得满足。因此,现代商业设计要适应受众的接受心理、提高效果,就要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尊重受众的文化口味,符合他们的文化习俗,与他们达到有效的文化沟通。

二、商业设计的文化再现

商业设计通过与世俗文化艺术元素相结合,能够形成人情之美、和合之美、温馨之美等审美特征,但因为商业模式是为了满足商业传达需要,以实现传播信息为目的,具有很强的商业性,所以在不同的设计作品中,商业模式与设计语境的融合的比重可能会存在某种倾斜,比如公益海报,美学价值可能浓重突出,非美学价值可能淡化减弱,而商业礼品包装、日用工艺品的平面设计,非美学价值就浓重突出,美学价值就相对减弱。因此,在设计艺术作品中能够有效的运用美学与商业特性,紧紧抓住人们的视觉心理,这是艺术与设计所要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设计通过商业符号来负载特定信息,在世俗文化语境这一大语境的作用下反映着具体的时代和文化。因此,可以说商业设计是商业与大众世俗文化交融的艺术,因此,商业设计又可说是商业模式下的世俗文化再现。

商业设计中的创新离不开工艺创新,但不能仅仅依靠工艺,还要依靠世俗文化,尤其是商业文化。文化是有一种历史特性的,具有传承的独特性,并且很难简单引进和仿造,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就商业模式而言,它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种对设计文化的强烈呼唤。我们的传统设计适合商业机制,一方面固然需要设计主体具有文化“活力”,可以体现来自大众化时代的强烈的现代社会、产业发展力,以及商业模式下的一种工作模式。也就是说,设计文化在我国当代商业模式、产业体系中关系到人的新文化语境建构,它以全球化、多元文化的语境为依托,作为文化活动的特征已越来越明显,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类生活在设计之中。因此,我们对设计的批评不能局限于物质和形式的层面,应该在人类文化系统这个当代批评语境中去理解设计“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它的专业性、市场化,都更加接近商业模式。

设计作为“商业的手段”和“文化传承”、“语境共识”,它不仅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类建构一个理想的生活空间,同时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学习趣味,建构着人类的文化。

三、商业模式与设计语境建构

1.文化主体:设计的理论知识主要来自对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规范学习,设计能力养成包括来自专门的职业学校教育、技能培训等阶段的系统学习,而应用体现在商业模式和产业体系中。专业知识或者行为或实践知识主要形成于实践活动,也即来产业、行业经验,随之积累起职业知识。设计的能力以理论知识与职业知识为基础,直接产生于社会实践过程,当然也与其他因素相关联。具体而言,这种行为能力指恰如其分地、有目标地完成任务的能力;在日常情景或者新情景下把握从未经历的情景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成功养成与实践能力、社会能力,以及自我能力的发展密不可分。

2.设计主体:设计语境属于个性特征因素的有个人的职业伦理、对职业的自信与自我批评,以及职业上的理性竞争。商业模式下个人设计与他人,以及社会形成的批评语境的互动,设计在这种语境下,作为一种产品形式,作为一种活动,也作为一种视觉性的形象系统无所不在地出现在当代人的生活之中。正因为如此,设计的内涵被无限扩展了,呈现出一个具有开放性并不断在扩大的范畴。

3.职业主体:设计语境突出的特点是与市场驱动的机构有类似之处,设计能够在市场里有竞争力的产品。因此,设计批评需要建立“真实的批评”,因此,必须建立行业规范下的品牌意识。应该很好地反映产品诉求,体现鲜明的产品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求新、求信、求美、求趣、求异的消费心理。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物质需求的不断增长,生产已经进入到人类生活的整个世界中,以物质文化与技术文化相结合、消费体验与情感、成人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向人们呈现丰富的内涵。这种面向生活的物质性实践行为正日益突出和体现出设计职业技术语境的行为维度。

参考文献:

[1]尹定邦主编: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第41页

商业设计篇6

对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而言都不可或缺的具有大型的商业空间,以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需要。以现代商业建筑空间的设立来说,就是人们购物的乐园,它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期望。从商业空间环境的设计应用来看,作为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应用型空间已获得人们不同于以往的广泛关注。在当下,大型城市购物商场空间在社会的发展中逐步规模化、综合化起来,“简约”在商业空间环境中的理念应用也随着时代的步伐相融合、创新!尤其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与文化的融合、物质与精神需求意识的不断提高、品牌战略的市场化等因素不断影响着现代商业空间内部环境在功能划分、组织引导、设计形式等方面上的定位,该如何更好的满足人们从娱乐休闲到购物的不同需要,笔者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分析的内容需进一步商榷。

1.为何提出“简约”设计。

“简约”是简洁精练,单纯明快,形少意多。简约不是简单,其“简单”的本义是不复杂、单纯、平凡。而“简约”是简洁、大方、精致,是形容一种层次的升华。近年来,人们对物质需求、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提升,对每个人而言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多数情况下,如今的商业空间在设计之初对内部空间结构设计方面更多得考虑商业和市场价值的布局整合,在人与空间关系的感受方面而言则缺少进一步思考。例如:有很多人反映进入某些大型商场后失去了方向感,对自身的位置信息不够敏感,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人们都不知道该从哪个方向逃生!根据事实调查后证明,这种现象的确是存在的。问题存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或许因通行空间没有秩序;商场内部各类商业品牌专营店装修材料及风格不统一;室内指示标识不突显;室内色彩繁多等等因素造成的;归结回来发现这与人的视域感受是分不开的。因此,在设计中需考虑“简约”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满足功能与审美的需要。

2.“简约”设计在商业设计中的重要性。

根据建筑空间的格局形态,在设计中为了能更好地明确、解决与简化空间中的表现内容,利用视觉点位的设计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些点位在空间环境中的展现效果,以烘托商场空间环境与品牌形象的融合统一性。为了在不破坏整体形态观念的基础上,使其商业空间的内部装修设计多以“简约”的设计手法进行设计,使其不同商业品牌专营店在商场统一、整体的格局设计中体现自我品牌的价值。对于我国商场建筑内部结构像“网”一样的空间环境设计,应参见国外商业空间的设计,其“动线”的设计非常明晰,进入的人很容易在通行空间的简约、空间关系的简约、装修材料的简约以感受空间的连贯性、通行性、标识性、和利用性,以获得一种“便利”性。正式这种“便利”性使得空间关系间的和谐性增强,人们在内部格局中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了。

二、商业空间设计的现状分析现

如今的商业发展随着时代的前进迈入了新的篇章,各种商品汇集于此,以实现产品的最大利润。近几年来,在我国各地的城市中相续建立和改建了一些高、中端的大型商业空间,其内部空间环境以简约、明快、时尚的整体设计风格,为城市形象注入了一股时代的潮流气息。另外,对新材料的使用更趋向于科技含量高,更加环保的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商业空间环境的使用需求和品质也与以往不一样,这也对商业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多种商业内容的融入也相应增加了商业面积的使用率。现如今的商业建筑外形设计较前更为简洁、时尚,并且巧妙的运用新型建材,将点、线、面元素统一的进行设计整合,其精简的造型形态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

1.国内商业空间设计的考察分析。

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地区出现了很多大型综合类商业空间,例如超市、购物广场、全国品牌连锁商场等。由于我国城市开发建设的规划需求,商业空间也由单一的卖场转变并融入了更多的功能性设计需求,即吃、喝、玩、乐、购物、居住于一体的多元化商业综合体。如我国的万达购物广场、恒隆购物广场、银座商城等。随着近年来吸取和借鉴国际商业空间设计的优秀成果,将新技术、新观念融入国内商业空间设计之中。在表现形式、功能强化、品牌形象、动线组织等方面也形成了独特的设计体系。将一个有机的动态集合体,以我国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创造可持续的空间,并且将自然元素和文化完美地融入到符合中国文化生活的商业空间中,进一步优化了周围的人流循环模式。

2.国际商业空间设计的考察分析。

国际商业空间的设计起步较早,以欧美国家为代表。其设计强调功能的实用性,品牌的植入性,空间的简约性,色彩的应用性,风格的统一性等,将建筑空间的格局配设用理念和造型手法进行商业空间的“简约”设计。例如沃尔玛超市、宜家家居等。

3.国内外优缺点比较分析。

就国内与国际在商业空间设计上优、缺点而言,由于地域环境、文化教育、审美观念、消费意识、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存有一定的差异,两者在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同样有着相应的差别。尤其在内部空间设计形式、功能划分、组织引导等方面的把握程度;在整体格局的设计及风格理念上的把握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资料观察和分析,国际商业空间的设计多以人性化、多元化的设计思路,以简约的空间表现形式来展现简洁、大方、明快的设计主线,其动线的组织安排合理有序,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尺寸设计要求。

三、商业空间“简约”设计的具体应用

以往的商业空间设计多采用围合、传统且形式单一的设计方式,将不同的元素融入其中。如今的设计考虑到产品色彩、规格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外,还应考虑人与环境物体之间、形式与功能之间的从属关系。对于内部空间在通行性与利用性方面,应打破传统的风格,运用现代简约的设计理念,突出心意和个性,增强其空间的识别性和空间的利用性,以营造一种更为亲切、随意、舒适的空间感,使其建立具有开放性和通透性的系统应用。

1.空间关系的简约与利用性。在现代设计意识下,所产生的繁琐、复杂设计应予以简化;追求简单和自然的设计经过简约主义的诠释而焕然一新,形成当今流行的简约人性化空间。

(1)空间关系简约必要性。

简约是一种感受,现代设计追求的是商业空间的实用性和灵活性,符合人们的感受需要。其选材用料上不在局限,而是运用范围更为经济、环保、耐用的型材,如玻璃、铝材及合成材料等。并且巧妙地将材料与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考虑在设计体系里面,以获得新颖的空间效果,简化装饰,以接近人们的生活需要。

(2)利用性与简约设计的关系。

商业空间的利用性是功能组织最大功效的表现。利用性设计即利用空间原有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装饰设计。各界面包装与装饰的设计都是运用统一整体的装饰材料进行,这样可以统一划分,视觉导向更为明晰,层次空间感强。

2.通行空间的简约与标识性。

由于商业空间本身区域庞大,加上内部层区错综复杂,不少商场内的标识导向设施常常是不够醒目的,甚至是不准确的,根本无法给在其间活动的人们提供明确的指示。设计方面应采用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巧妙地运用点、线、面相组合,将空间各界面设计整体统一的结合在一起,空间富有整体层次感。除此以外,在简约的空间设计中,可在较为宽裕的主要通行空间里设置现代科技性强、简约风格化的双向手扶式自动人行道,可起到引导、明确位置的功能性。通过这种设计,可高效利用空间引导顾客,实现通行的节能运行。

四、小结

商业设计篇7

设计理念在城市大型商业建筑最突出的便是外形的设计,体现商业建筑的风格,设计师通过对材料,色彩以及比列,甚至结合光影来设计出个性的建筑风格,结合商业建筑用途凸显不同的商业气氛,创造形象,吸引顾客。如“北京茶馆”、绍兴咸亨酒店,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设计里就渗透着还旧的理念,这样的商业建筑能勾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时间倒流,在这一设计中,建筑造型和细节运用了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造型提炼出的抽象或者具象的造型,这种历史符号,旺旺应用于餐饮旅店和博物馆的建设中。

2设计原则

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迎合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商业建筑的开建过程中,有效的强化并完善其设计的思路将提高,商业建筑的设计价值,商业建筑的设计关乎到商业建筑未来的发展走向,在经过若干年的总结分析之后,科研设计人员研究出了适合当展的商业建筑设计基本理念。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应“以人为本”做为设计构思的出发点,是否符合消费者消费体验的才是检验商业环境设计的标准。因此,商城应为顾客提供了充分的休憩和交往空间。大部分逛商场的顾客购物的范围比较杂,也比较随意,或完全以休闲为主要目的,希望得到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体验。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消费者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消费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商城的内部配套设施完备,环境优雅。设计将植物、水体、小品和多彩的硬质铺地等元素巧妙地与空间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环境的品质。此外,商城内还设有专为残障人士、儿童以及老人休息和服务的特殊设施。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

3设计手法

3.1耳目一新的外观设计手法

建筑外观设计是一门集美学、建筑学和地理学等于一体的综合学科,综合各种建筑设计的要素体现建筑的外观造型,需要对建筑外观的色彩、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进行协调,鉴于现在建筑物所在的地区环境的差异性,所以建筑外观设计要具有可变的弹性空间,建筑设计师本身要利用自身的艺术修养,利用设计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发散性的创造性思维改善外观设计效果,使得建筑外观设计朝着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建筑外观色彩设计的表现方式具有多样性,但无论哪种设计手法,最终都必须突出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感、建筑本身的美感和形式感等。外观设计手法有:①运用当代高科技手法。高科技喜欢丛结构形式、材料工艺、建筑设备等方法入手,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硬铝或合金材料,以夸张暴露的手法塑造建筑形象成为商人们卖弄财富炫耀实力的标牌。富于表现力和现代美。②动漫卡通手法的运用。卡通形象鲜艳、活泼、轻松,深受大众喜爱,想这种可爱幽默艺术形式自然而然的被建筑师们引入到商业建筑设计或者活动主题设计中,为大众所喜爱是消费的先决条件,迪斯尼乐园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范例。③传统美学的设计手法。古典美学追求的是和谐、统一、完美的美学意境,商业建筑设计通过严格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来实现这个目的。

3.2内外流动的空间营造

内部空间是商业建筑中最大、最具特色的节点空间,它在竖向上的通透连续性使建筑室内空间产生流动感,成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焦点所在。中庭的功能通常可以归纳成四类: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庇护功能和容身功能。当前,中庭的庇护和容身功能渐渐削弱,越来越多的商业中庭开始向趣味中心的方向发展,中庭成为大容量,变化丰富的空间。大部分商业建筑购物通都采用了室内外化的空间设计方法,除了根据主题的趣味软装,还通过空间大小的收放、色彩和形态的变化,以及各种店铺装饰来丰富街区的表情。并设计了河流、街道、庭院和广场,制造出街区空间的效果。部分商场中庭底部也会设计舞台以供不定期的活动使用。顶棚大部分采用透明球面设计,阳光和星光从顶部倾泻而下,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进一步加强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公共设施也是是内部公共空间营造环境氛围,形成场所特征的重要手段。公共设施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和便利,吸引顾客停留休闲并刺激消费,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和商业气氛。如人们在座位的选择上通常需要一定的私密性、领域感和安全性,因此座椅的布置存在着边界效应。除了休息设施之外,顾客还需要其他设施,如儿童游戏、运动设施、残疾人扶手等,这些设施虽然繁琐,却体现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细节方面的因素。

3.3回归自然的景观设计

景观规划时要了解商业建筑的用途,顾客的消费体验,同事也要了解土地承载的容量,内部空间结构,以及,在满足基本功能的情况下,景观设计应具有保护性、循环性、创新性等。“智者乐水”,水是灵性和智慧的象征。湖畔水边、边坡的营造如新加坡圣淘沙的景观设计项目,岛中心树阵广场,就是一个休闲的多功能客厅,配备小型舞台、花池、座椅。河水绕着广场而过,河岸呈自然排布,整个广场如同漂浮于水面之上,景观渐变,韵致盎然。门口广场,充满遐想的枯山水边,点缀雅致咖啡座,因地制宜精雕细琢出瀑布叠水,于国际贵族奢侈的生态圈中,畅享大自然馈赠的无限静谧,可拾阶而上的下沉式庭院、旖旎坡景、雅致小品、具有质感、直接而又朴素的园林小品,动静相宜的韵律之美,呈现西方繁复美学与中式洗炼美学融合的特色。

4结束语

商业设计篇8

关键词:现代商业建筑;设计;近况;形式形态;理念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建筑的兴起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商业建筑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充满活力的重要代表。然而,当前我国商业建筑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商业经营、空间形态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对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时提出了了更高的要求。

一、现代商业建筑发展近况

在我国的早期,商业空间划分为营业、仓储,以及辅助等几个部分,这种形式把顾客流动空间以及售货空间严格地进行区分开来,这也是一种封闭的购物售货模式。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购物质量的提高,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种原始的构物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消费心理了。于是便出现了一些顾客流动空间及营业员工作空间的相融和渗透,由此涌现了新的空间概念,并且逐渐的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经营模式以及经营思想。

在我国,商业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充满活力的重要代表,它更加具有公共性与开放性,聚合了多样化的特点,成为了一个地区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伴随着房地产热,对于用房居住功能上的要求,也呈现出了迅猛的势头,许多新兴楼盘鳞次栉比耸立在城市的中央,居住人口的数量以及素质的不断上升,对于住房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商业配套设施,更加提升了城镇人文品位,从而也改善了投资环境,这些对于城市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二、国内的商业形式形态分类

第一类,主要是底层的商铺,这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底层商铺这种方式,是不需要业态安排的,主要是由于这类商铺,它的建造形式是顺沿街道的形式进行建造的,这种布置方式,在经营者的招商上虽然比较有利,但是也会带来一些相应的问题。

第二类,是综合楼的裙楼问题,这种形式存在的问题,主要都是,由于为了得到最大的商业面积,从而会使裙楼在建筑上做得过大,或者是过深,通常也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商业形态的食物链形式的经营模式,由经验比较丰富的商业开发商进行管理以及经营,这样,在经营上,能够组合出较好的商品组合。

第三类,即是小商品市场模式,一些小商品市场的成功,并不在于建筑上以及市政规划方面,而是在于其本身经营的商品的组合。

第四类,商业购物中心,这类形式的商业建筑,从其临街的商业门厅,在到内部的购物中心,由于其经营管理的难度较高,所以需要从设计规划上,来进行组合和以及建筑,在建筑内部的购物通道中,俗称为动线,在建造上,力求使每一个品牌柜区,都能够具有最有利的商业经营位置。所以,购物中心不仅仅局限在购物行为上,还存在着其他的一些趣味性与休闲性,这也是商业建设设计上的比较重要且也不能忽略的部分。

三、商业建筑设计应遵循的理念

商业建筑应以人为本。对于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以人为本”应该是其设计构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检验商业环境优劣的标准。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居民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使用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只有“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只有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要,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项目应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也是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对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貌、传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四、现代商业建筑设计重点

通过对商业建筑项目的开发过程上进行分析,在设计中,建筑师把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进行:

1、商业建筑选址。一般是在商业项目投资与经营者得组织与主导下,联合市场营销与市场调查、商业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家,以市场调查为基础,融合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工作的。商业建筑选址是否得当,影响着商业项目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和发展前途。不同的区位具有不同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特点,决定着顾客的来源和特点、经营的商品与价格、促销活动的选择等等。商业建筑选址得当,就会产生相应的“地利”优势,成为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商业建筑选址一经确定,并购入土地,便具有一般大型不动产所具有的资金投入巨大性、资金回收长期性、地址不可变更性和基地情况独特性等特点。所以,对商业建筑的选址要深入调查,多方面研究,周密考虑。

2、交通流线组织。交通组织方面的设计成功与否,体现在对人群活动的引导与集散以及商业场所气氛的营造。为了有效地组织商业建筑的外部交通,应尽量在周围设置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它作为室内外的一种过渡,可避免同城市道路发生冲突。出入口的设置处理,也是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商业建筑往往靠近城市干道,这就涉及到其出入口与城市干道交通相协调的问题,处理不当,将影响到商业综合体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城市干道交通的运行。

3、建筑功能与空间。商业建筑本身的功能组合十分复杂,多种业态使用功能的平衡与协调需要充分考虑。对于商业、居住、办公相互混合的综合体项目,处理的难度会更大。商业及公寓部分经常布置于建筑低端,办公和酒店放在高端。这种设计的好处可以便于楼体管线的布置;低端平层中让出的核心筒位置有利于卫生间的设置;高端部分的景观优势更有利于项目高价值的产品。但在具体项目中,还应充分考虑建筑本身的竖向交通效率对商业产生的影响。在建筑平面布局的设计中,空间的使用效率也要同建筑形式、结构做法相结合。例如很多高层项目在设计时采用了转角的做法,按照经济性的测算,这种做法可以增加大约30%的经济回报,但在具体的项目中要注意不要对街角形成破坏。

4、利益最大化。商业建筑的开发,也本着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商业利润的最大化的基本原则,把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性的整合,使得各个环节的增值程度最大化,最终来保证项目的开发以及运营的成功。在设计中,商业建筑项目在前期的策划和建筑设计当中,由于土地作为商业地产的开发增值的主要环节,则在设计上,更应当重视以及加强。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设计上,不仅要熟悉各种业态所具备的生存条件及环境,还应当对商业建筑所依存的建筑空间要十分的清晰。

五、结束语

现代商业的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是多学科、多知识领域相互结合的产物。要是实现商业建筑与国际接轨,建筑设计师就必须对商业建筑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全面改善和优化建筑设计,创造富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晓《现代商业建筑设计》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09

[2]曾 坚 陈 岚 陈志宏 《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2

商业设计篇9

艺术设计是以艺术作为设计主导,综合了广告学、传播学、心理学、市场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作为一种设计学科,其目的是促进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提高。

商业性设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独立且非边缘的设计学科。商业性的设计以平面广告为主,有报纸、杂志、路牌等;而现在的广播、电视、POP广告、车身广告、电影软片广告也属于一种时空性的商业性设计。商业性设计的社会大众认知感是首位因素,即产品的核心。与消费者的倾向点对应的,常常是“商业性设计的核心”,即找到了商业性设计的表现方法,商业性设计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从本质来看,艺术设计与商业性设计虽然有相当不同的地方――艺术设计的目的性决定着其功能性,其目的都是传达,对象是读者,组成设计的内容也依然是文字、图形、装饰――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只不过商业性设计在功能上分得更详细一点,目的更明确一点。具体来说,艺术设计和商业性设计可以包括广告、包装、标志、字体、印刷、摄影等内容的设计,而对于企业形象的设计往往是从标志设计开始的,也就是说,商业性设计是对社会消费体的导引,也是对客户产品促销的责任,商业性设计中的图像设计是以平面设计为基础展开的活动。作为商业性设计的基本点之一是平面设计,这就形成了商业性设计的表现手段。

1.艺术设计和商业性设计的联系

艺术设计中的构成从精神传达上有象征、寓意、借代等不同的表现;从视觉审美上有平衡、对比、流畅等技巧的应用;从制作表现上有对材料、工具、媒体等广泛的理解。商业性设计中的构成从精神传达上也有象征、寓意、借代等不同表现;从视觉审美上也有平衡、对比、流畅等技巧的应用。

(1)精神传达

设计是一种精神传达,即利用图形的特殊性来昭示消费者的心理欲望,于是就有了象征、寓意、借代等特点。象征就是其中之一的存在。文化象征所达到的是力所能及的结果,纯粹是精神的极致。艺术创造中的象征可以抚今吟古,也可以追古惜今,其在精神上的张扬可以得到艺术的畅意。

在商业性设计中的象征是一种对消费者的具体范围的认识,即召唤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比如“金利来,男人的世界”与“我要喝娃哈哈”是一种各自的表现对象,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类特定人群的精神象征。

寓意是指精神疑聚的内在本质,艺术设计中的寓意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所指。它在设计中将一种物性的具体传达精神抽象,在视错觉的设计中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寓意的联想,获得精神的满足和超越。寓意的存在是视觉传达设计对消费者的精神导引,这在标志设计中尤为明显。

(2)视觉审美

视觉本身有一种生理习惯的差异,这是人的视力在脑海中所折射的变化而获得的图像特征。长期会有记忆的忘却,短期的却有视觉的误差,因此在艺术设计和商业性设计中都追求平衡、对比、流畅的阅读价值,通过有限的图像设计,获得无尽的设计空间的魅力,提升消费者的视觉审美,设计出符合人的视觉要求的图像。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与商业性设计的联系。

2.处理好艺术设计与商业性设计的关系

艺术设计属于前置艺术,它是一种固有的区域行为艺术,它需要一个文化的底蕴和文化的背景衬托说明。为了使艺术设计重新成为人类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有必要把艺术设计看作是人类更普遍的活动――为生活的一切方面创造出可见的、形式中的明显和最成功的结果和事例,于是它出现了另一种艺术形态,即商业性设计。商业性设计属于一种后置现代艺术,它是艺术设计的细分化和目的化,更强调实用性。也就是说,艺术设计通过商业性设计来完成其艺术行为。

但是,艺术设计与商业性设计在完成设计转换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误区。设计活动中有时存在着明显的误区,这是设计文化的正常现象。由于社会潮流的制约性所致,如经济利益、功利心理等,以及设计家的个人文化素质的局限,导致思维中常常出现盲点,形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当局者迷是因为具体的利害原因,使人无法挣脱现实的限制,而进入思维的怪圈;旁观者清是本身无利害矛盾,进退自如,心性放松,看待事物便相对清楚。同时,设计师和社会公众对设计作品的认知,也常常出现理解上的分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这与设计活动中的误区还有区别。

悉尼歌剧院是20世纪的一座杰出的建筑设计,但是在1956年开始征集设计方案时,丹麦建筑设计师乌特松的设计方案,开始是被评委们扔进了废纸篓中,后来的美国建筑设计师伊洛・沙尔兰慧眼独具,力挽狂澜,从废纸堆中拣回了这个方案。但是在以后的施工进程中,澳大利亚政府和建筑设计界意见不统一,歌剧院的施工多次遭到否定、争执,以至停工,主持建筑的乌特松被迫离去。停工了很长时间以后,才由澳大利亚的建筑师继续施工,因此改变了许多原先的内部设计方案,最终成为了现在看到的建筑样式。

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到,在艺术设计转换为商业性设计的过程中,改变和修正是经常发生的,问题在于设计人员由于社会和个人因素而制约了设计思维,导致了商业性设计的设计误区,常常对商业性设计产生负面影响。一般来说,设计误区的原因是某些设计人员的主观表现,以及客户对设计的误解和限制,只有处理好了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商业性设计提供良好的艺术设计基础。

因此,把艺术设计和商业性设计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特点,实现其多种价值,服务社会。艺术设计的职责是将人们朦胧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功能目标,在艺术设计的基础上提高商业性设计要素的含金量。艺术设计通过商业性设计进入市场和社会才是成功的,经济市场是艺术设计和商业性设计的首要载体。只有艺术设计通过商业性设计来表现它的价值,商业性设计才可以通过艺术设计去表现它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赵农.设计概论[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00.

[2]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137.

商业设计篇10

关键词:商业建筑;动线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动线,意指人在室内室外串联的步点,联动起来就成为动线。商业综合中心动线设计分为:外部动线设计和内部动线设计。就是通过动线的设计和规划,把各商家经营所需要的“独特的商业空间”、“水平动线”、“共享空间”、“垂直交通”、“出入口和通道”、“外部节点及广场”等有机组合,提供最完善的商家经营空间条件保障。一般情况,商户销售额与经过商铺门口的客流量成正比。所以,优化客流动线,最大限度地让客流经过尽可能多地商店门口而又不把距离拉的太长,才能形成最大商业价值。因此,动线系统设计是否合理,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商业项目能否经营成功的基础条件。

1.外部动线设计

商业中心的动线设计必须考虑与外部交通的无缝对接,这样才能达到聚集客流的效果。联系外部交通动线系统主要包括商业广场出入口、市政接口、车流进出动线、人流动线、物流动线、消防动线。

1.1外部交通联系方式

交通的易达性和外部人流的结合是商业项目成功的关键。联系外部道路与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连结,能够扩大购物中心的辐射范围,扩大其商圈,方便购物者到达以及货流运送。外部交通形式一般分为:轨道交通、自驾车、公交车、步行等形式。可以将交通出入口和扶梯电梯、商业门庭等结合,有效串联人流。

轨道交通:轨道交通一般能提供最大的人流,对商业的发展有积极地作用。一般的商业中心都把与轨道交通的连接设计作为其外部通接口的必要条件之一。

自驾车:随着家庭车的拥有量增加,自驾车将成为今后较为普遍的购物方式。设置足够的停车场是保证商业中心有足够人流的必要条件。商业中心会提供相应容量的停车库或停车场;在市郊,以地面停车和立体停车为主;在市中心以地下停车库结合城市道路停车为主。

巴士:作为以上两种客流的补充,商业中心会结合停车场布置一定数量的巴士站。这同样为消费者提供了易达性,甚至还会依靠商业中心发展而成为换乘中心。

步行或非机动车:一般在市中心的商业中心,消费者会选择步行作为就近消费或约会的交通方式。因此,位于市中心的商业中心都非常重视建筑的出入口与城市空间的设计,营造景观,吸引客流。

在动线设计时,有效分析客源交通形式,并设置有效的人车聚散外部空间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1.2外部商业辅助空间

(1)商业广场

大型商业项目都要设置广场,它既是人流聚散集中场地,也作为停车场或顾客暂时休息的场所,为顾客提供一个游玩及观景平台场所;同时,它也可作为户外展示及大型营销活动的空间,形成商业黄金点;从而聚敛人气,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的载体。

商业广场是室内商业空间的有益延伸,比如可在广场周边布置餐饮、休闲项目或室外运动娱乐设施,提升局部商业价值。

同时,商业广场通常和室内外出入口相联系,是人流、车流动线的交通枢纽。商业广场可以和室外停车有效结合,成为联系外部交通联系的节点之一,丰富空间体验和感受。

(2)停车场

对于大型商业中心而言,停车场的设计及合理安排关系到消费者的易达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决定。设计时要协调好商场的货物运输及的士停靠点的停车用地,并进行有效地分流,避免人流车流的交叉、混乱产生负面影响。一般规划停车场进出口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出入口应设于交通量较少的非主道路上。若一定要设于较大车辆的道路上时,必须在出入口处向内外缩若干距离以便车辆进去。

2)应配合道路的车行方向,采用单向进出,避免由于车辆过于集中堵塞。

3)停车出入口和人行出入口要有效分离又有机结合,保证车流的便捷性与人流的安全性。

4)采用效果较高得收费系统以节省车辆进出的时间。

1.3外部行人动线

在外部人行动线设计时,主要原则是方便、快速、直接地将人行引入商业节点处。尽可能的将地铁、公交、自驾车到达口和商业节点零距离接触。对于交通流线组织来说,原则还是分流。平面分流是通常处理的方式,立体分流更能达到效果。除了占据地铁出口,还要占据巴士换乘站,在不同层面完成接驳以吸纳人流。

驾车人可以经过地下停车场泊车后,直接由升降梯或扶梯即可到达购物中心。对于地下超市一类业态,有效设置扶梯位置和停车出入口是有效组织人流的关键。

若购物中心附近有较大型的停车场,一般可以作为商业中的有益补充。此时,就要设计出从停车场到购物中心的动线。应确保行人动线尽可能避免穿越交通量大的道路;无法避免而需穿越时,应以立交的方式避免其受其直接干扰。遇到交通量较大的过道时,应以立交或地下通道的方式加以解决。

2.内部动线设计

对于商业中心来说,往往在立项选址时,就已经对外部交通组织进行了分析,有效的外部交通体系是支撑商业中心的相对客观条件。相对外部动线,商业中心的内部动线设计更为重要。内部交通动线的规划方案必须从总体上考虑商业的各业态平衡,适用所有商户均可得到最大客流量,最大可能性规避商业死角。内部动线设计的关键是人流组织而不是交通组织,主要核心问题是:其一,分析商业人流的步行特征和购物逛街的心理模式;其二,有效设置主力店等业态形式对人流的带动作用;其三,有效设计平面人流动向、竖向人流动向的引导性人流交通设置;其四,有效设置中庭、走道等节点要素,能有机串联水平、垂直人流(见图1)。

相应的几个重要设计原则有:(1)面积控制原则,根据业态特点及营业规模有效设置业态面积在动线中的比例;(2)最长动线原则,最大限度的让人流经过更多地商店门口,同时又不能让路线太长以取得最佳购物线路;(3)易达性原则,以更多的物业单元和走道相连,做到尽可能的可视和可达。同时均衡主次动线的人流量,设置好收银、卫生间等辅助功能空间;(4)空间节点聚散原则,中庭有聚散人流、增加商铺沿街面、延长空间线路等作用。通过有效设计空间节点起到人流的拉动和聚散作用,成为动线的核心枢纽。

图1和图2、平面交通、垂直交通有机结合示意图

内部动线设计系统主要包括入口及大堂、水平动线、楼层间垂直动线、室内中庭等节点。

在设计内部动线时,首先合理布置业态是动线设计的前提,根据不同的楼层和位置布置适宜的业态。商业的主要租金收入来自于各种中小型店铺,中小型店铺经营灵活,赢利能力高,平均租金水平远远高于主力店,是商业主要租金收入的贡献者。

同时,也应注意商家租赁面积与租金体系的平衡问题。建立最高利润与最低风险的平衡点就要找出最佳的投资回报方式。合理的投资回报方式应从低风险出发,制造出高利润。动线的设计也是根据不同业态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有效串联,从而获得最大的商业价值。

2.1入口及大堂

入口大门是商业购物中心尤为重要的空间形象标志,也是重要的空间动线指引。因而,也应该带有明显易辨的特性,且对外部环境要有一定的视觉形象冲击。此外,要将购物中心名称及图案标志进行显著地展现,购物中心的人口应大而显著,体现出综合的形象视觉系统。

2.2水平动线

水平动线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平面上的各店铺得到充分展示,使消费者能轻松看见商店内的展示细部,引导消费者经过所有精品店之后到达主力店。

水平动线的通道不宜过于狭窄,一般主通道在4~8 m 左右,过于宽阔的步行街会使顾客失去来回同时访问两边店铺的兴趣。“4—6—4”是常用的模式,即街—内庭—街的宽度形式为: 6~12 的内庭、加3~5 m 的双侧走廊。在两层的空间中,6~9m 的内庭和3 m 的走廊形成的空间尺度比较亲切。

水平动线的布局分为线形、回字形和枝形。线形布局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或L 形。回字形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回型”商业动线。枝形包括了十字形、Y 形、T 形或其它复杂形式见。

线形动线适用于狭长商业体。只有一条主通道连接出入口,店铺布局在主通道两侧,并且主通道中无交叉或极少交叉。这种方式具有布局紧凑、通过率高、店铺浏览率高、方向性强、店铺等级均衡等优点,往往通过室内中庭以形成哑铃型平面空间。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回游性差、容易形成枯燥感。因此,应避免绝对直线,适当转为曲线设计,这样才有利于消除枯燥感。此外,还可以增加节点、或在功能区的风格上做出变化较大地设计等。

回字形、枝形动线适用于单层面积较大的商业体。由于单一线形结构难以全面覆盖,因而可通过其它形式将客流导入。其优点是使用率高,缺点是回游性相对较差,店铺浏览率较低,且店铺等级不均衡,设计不当时较易出现死铺。

2.3楼层间垂直动线

垂直动线主要是指运输人流的电梯设计,主要包括自动扶梯、自动步行梯和垂直电梯(见图3)。一般而言,自动扶梯和电梯的数量由购物中心的面积大小和人流情况来决定,并且电梯与过道衔接处的空间应宽于过道。而自动扶梯布置,一般采用交叉式的剪刀梯形式,这样才能让人流很顺利地到达购物中心的每一层。自动扶梯的数量应按客流、通道宽度等因素计算得出,但须满足舒适性的原则。

图3、日本京都火车站的竖向扶梯示意图

自动步行梯与自动扶梯相比较而言,优势在于可以承载婴儿车及手推车,且没有台阶。在购物中心内,如果大型超市设在二楼,最好是采用自动步行梯上下联系。尤其是下行时,自动步行道更方便于购买日用品或食品较多的顾客。

在楼层之间设立的垂直电梯,应位于购物中心的边缘地方或不影响商铺可见性的位置。同时要离购物中心的出入口有一定距离,以使消费者尽量使用手扶梯流动。当然,中庭观光梯除外。总之,富有趣味的垂直交通工具,能够创造活力和动感,激发购物者登高购物的欲望。

2.4室内节点

室内节点包括道路交叉、汇聚点、休息点、业态、功能区转换处、简单的人流聚集点、小广场、中庭。无论是哑铃型带型街面,还是环形街面,室内节点是成为商业店铺的人流带动点,有效设计室内空间节点,是激活各街铺的有力保障。

商业动线的节点,根据性质不同,分别承担着分流、聚流、转换的作用。顾客受节点的视觉刺激,从行进状态转为驻足观赏或短暂休息。或将从主通道引导来的人流通过节点分流出去,导向其它功能区;或将分散的人群聚拢,形成局部焦点。

顾客经过一段时间的参观、购物,通过节点的功能设计或提高、或缓和、或转变大脑兴奋点,以保持新鲜感。通常在内部人流动线设计中每隔20~30 m 应设置兴趣节点和休息节点,核心兴趣节点最好不要超过250 m。成功的节点,既要实现功能与空间的结合,又要与整体环境相呼应。

在大型购物中心内,按空间挑高庭院节点位置划分,可分为门庭、中庭和边庭,人们通常都习惯统称为中庭。通常中庭有交通组织核心、展示作用核心、多功能载体等功能(见图4)。

图4、国外购物广场展示作用中庭

中庭经常作为购物中心的焦点,这既是垂直交通组织的关键点和集散地,也是步行空间的序列高潮,人流集中且流量很大。它一方面是购物以外的活动场所,如流行展示、动态表演、休息等;另一方面也是最可能鼓励人流上行的地方。因此,中庭设计和中庭垂直交通能否促使人流向上运动,是决定上层商铺客流量的关键。此外,还可以利用照明及特色装饰等方式塑造空间张力,使中庭成为购物中心的意象焦点。特别是中庭穹顶的设造配以观光电梯,具有将视线引导向上的效果,这对于吸引购物者上楼是一种良好地推动力。要让店铺及招牌尽量都面向中庭展开,面向视觉焦点,令中庭和内部街道相融通。达到聚集效果(见图5)。

图5、国外某购物中心中庭

3.结语

优秀的动线设计不仅要设计精心,更重要的是设计要合乎消费者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客流导向系统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商业区出现盲区和死角,创造高价值的商业空间。在考虑顾客浏览商品和购物感受的同时,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自然舒适、轻松愉悦的购物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