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十篇

时间:2023-03-30 06:19:07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篇1

地理信息系统是收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它是GIS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延伸。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的主要功能有:

1、基本功能包括对空间和属性数据的输入、存储、编辑,以及制图和空间分析等功能。编辑功能允许用户添加、修改、删除点、线、面或修改其属性信息;制图功能可以灵活多样地制作和显示及输出各种专题地图,如污染分布图、水功能区划图、环境规划图等等,地理要素可放大缩小以显示不同的细节内容,并能够测量地图上线段的长度或指定区域的面积。

2、空间统计分析是指对空间数据库中的专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各种属性数据的集征数、离散特征数及其分类分级统计等。

3、叠加分析功能允许两个或多个图层在空间上比较各空间要素和属性,分为合成叠加和统计叠加。合成叠加得到一个新图层,它将显示原图层的全部特征,交叉的特征区域仅显示共同特征;统计叠加可以统计一种空间要素在另一种空间要素中的分布特征。对不同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从而获得各种感兴趣信息。

4、缓冲区分析是GIS的基本空间操作功能之一。例如,某地区有危险品仓库,要分析一旦仓库爆炸所涉及的范围,这就需要进行点缓冲区分析,结合与居民地图层的叠加分析,可以获取需要疏散的人口数等等。

综上所述,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核心,空间统计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分析等功能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环境分析功能与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将为环境各部门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空间信息服务和管理工具,成为各部门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作手段。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信息服务和管理功能,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可以应用在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区域环境规划、环境监督管理、区域环境监测及环境评价研究等;二是它可以广泛应用在国家、省、市等不同层次的管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具体应用。

1、电子地图使环境管理工作变得轻松直观

由于采用空间数据和数据库挂接,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地图由传统的静态纪录变为信息丰富多样的动态的电子地图,实现了数据可视化。它使环境主管部门对各种环境要素的管理变得直观、简单和轻松。如通过直接对地图要素进行查询,可以获得环境监测点位、污染源等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关系等信息。可以对各种环境数据进行综合的统计并分析以及采用直观的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进行展示,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快捷的支持。

2、强大的环境规划手段

区域环境规划是EGIS应用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基于EGIS的环境规划模型还处于深化研究阶段,将环境应用模型与GIS集成为一体,可以为环境规划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手段。由于应用EGIS能够更好地考虑和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3、危险物运输管理

借助GIS的运行路径选择功能,可以对危险物转移运输线路进行优化选择,能避开人口集中居住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制定运输计划。并可以通过GPS对危险物的运输线路进行实时监控。

4、环境模型模拟分析

环境模型在环境决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可以通过模型模拟出污染事故发生后各个时间的扩散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常用的模型主要有大气扩散模型、1维水污染扩散模型、2维水污染扩散模型等等,实现各种模型的模拟结果的生成、2维和3维的显示等功能。5、为数字环保提供技术平台

数字环保是最近提出来的终极环境管理系统,它是继数字地球概念提出以后,环保领域提出的新概念,它将是未来十年环保领域信息化建设的终极方向,EGIS作为数字环保的基础平台,将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时动态环境信息服务,也能够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逐步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发展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探讨和建议

随着国外EGIS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条件开始逐渐成熟,而且将成为我国发展GIS的重点领域,从GIS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领域也可以看出这种趋势。

发展EGIS应当采用“统一规划、注重基础、紧密跟进、高起点开发、协调发展”的发展策略。

1、统一规划。

为了降低空间数据资源采集和管理的成本,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多方部门的参与下,统一规划和构建EGIS的发展框架。

2、注重基础。

在统一规划的思路和明确的发展框架下,不断加强基础空间数据库和基础环境数据库的积累与建设。

3、紧密跟进、高起点开发、协调发展。

在技术上紧密跟进国外先进的GIS技术,高起点进行系统开发,与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相协调,共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EGIS。

当前我国各地许多部门虽然已经开展了EGIS的研究与开发,但这些开发均是出于本部门的需要,很少考虑到将来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流和共享,加上没有全国性的EGIS发展框架和数据标准,数据的通用性将成为影响EGIS开发的关键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及时组织开展EGIS发展体系和框架标准的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篇2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发展 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发展目标

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GIS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这种能力使 GIS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从而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中具有实用价值[1]。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日前印发了《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规划还提出,争取把地理信息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统计显示,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值突破1000亿元;而到“十二五”末,这一数字有望突破2000亿元。倍增的规模将给地理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2.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五个部分构成,及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模型和系统管理人员、系统开发人员和数据处理及分析人员。其中,核心部分是硬件、软件系统[2]。

2.1 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是构成GIS的物理外壳。根据句构成GIS规模的不同,分为基本设备和扩展部分两大部分。基本部分包括计算机主机、存储部分、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扩展设备部分包括解析测图仪、图像处理系统、多媒体系统、虚拟现实与仿真系统、各类测绘仪器、GPS、数据通信端口、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它们用于配置GIS的单机系统、网络系统等不同规模模式。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一半GIS应用系统、导航GPS系统和能够与传感设备联动的GIS。

(1)GIS单机系统模式。GIS单机系统是一台计算机为核心,由存储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共同组成的GIS硬件系统,提供单用户操作。

(2)GIS企业内部网系统模式。GIS企业内部网系统模式是有计算机企业网、服务器群、客户机群、磁盘存储系统(磁盘阵列)、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支持客户/服务器(C/S)模式的GIS系统,提供一个机构内的多用户操作。

(3)GIS因特网系统模式。GIS因特网系统模式是有因特网、服务器群、客户机群、磁盘存储系统(磁盘阵列)、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支持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GIS系统,提供因特网上许可用户的多用户操作。一般是由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共同组成的客户/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的混合模式。

2.2 软件系统

GIS的软件系统构成了GIS的核心,关系到GIS的功能。GIS软件系统的层次结构按照从高到低分为,GIS与用户的接口、通信软件(用户界面、通信软件);

GIS应用功能(二次开发系统);GIS基本功能软件(商业化的GIS工作平台);

标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系统、系统库、程序设计等);网络管理软件、工具软件;操作系统。

GIS基本功能软件是由GIS软件商开发的,提供GIS基本功能和开发环境的商

业软件。多数GIS工程应用首先是基于这个商业平台,经过二次开发来完成的。目前,ESRI公司、Intergraph公司、MapInfo公司占据GIS市场的主导地位。当前,GIS软件可运行于Unix,WindowsXP、等操作系统,多数软件都提供不同的操作系统的软件版本。

根据GIS概念和功能,GIS基本软件由六大子系统组成,即空间数据输入与格式转换子系统、图形与属性编辑子系统、数据存储与管理子系统、空间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子系统、空间输出与表示子系统和用户接口。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按照应用模式可以分为两类[3]:一是,科学研究工具。对于科学计算结果的获得和分析,把GIS作为科学研究的辅助手段。它主要应用于有关地学领域的科研项目研究中。它不仅需要用到GIS通用软件所提供的功能,还要用到各种专业分析模型。二是,办公服务系统。办公服务系统应用于涉及空间数据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以提高管理效率、制定好的决策和实现组织目标。

3.1 农业气候区划

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气候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来进行分区划片的,在某种农作物的气候可种植区内还有不同的地物类型,不同的农作物要求不同的地理环境。

3.2 城市大气污染模拟

基于GIS建立大气污染扩散模型,1)模拟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评价不同区域的环境质量;2)将污染物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空间进行复合分析,确定受污染影响的人口数目;3)预测在给定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空间分布;4)确定不同点源对整个研究区污染总量的贡献;5)为污染整治,如降低排放量、甚至关闭某些污染源,提供决策依据;6)如果要增加污染点源,可以比较不同的方案(如烟囱的位置,高度等),从中选择最优方案;7)在城市规划时,作为确定不同用地(居住、工业、商业等)的分布。

4.结束语

地理信息系统是近20年来新兴的一门集地理学、计算机、遥感技术和地图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主要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灾害、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高校、规划设计院所,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开忠,沈体雁.试论地理信息科学[J].地理研究.1999(03)

[2] 张青锁.地理信息系统介绍[J].河南地质.2000(D3)

[3] 马蔼乃.论地理科学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01)

地理信息系统篇3

2、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这是开发、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3、数据库系统:系统的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存储,它又包括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库;

4、数据库管理系统:这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地理信息系统篇4

关键词:地理 信息 软件

一、背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它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代码,地理位置及与该位置有关的地物属性信息成为信息检索的重要部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现实世界被表达成一系列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这些地理特征至少由空间位置参考信息和非位置信息两个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多技术交叉的空间信息科学,它依赖于地理学、测绘学、统计学等基础性学科,又取决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航天技术、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技术的进步与成就。此外地理信息系统又是一门以应用为目的的信息产业,它的应用可深入到各行各业。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二、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介绍

当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 MapInfo软件

MapInfo系统是美国MapInfo公司研制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从1986年推出第一个DOS版本MapInfo V1.0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Windows版本MapInfo V3.0,其产品逐渐变得成熟,并很快流行起来。1995年和1998年分别推出MapInfo Professional V4.0和V5.0,使这个产品趋于完善。MapInfo是美国MapInfo公司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是一种数据可视化、信息地图化的桌面解决方案。它依据地图及其应用的概念、采用办公自动化的操作、集成多种数据库数据、融合计算机地图方法、使用地理数据库技术、加入了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形成了极具实用价值的、可以为各行各业所用的大众化小型软件系统。MapInfo 含义是“Mapping + Information(地图+信息)”即:地图对象+属性数据。

经历了近20年时间,MapInfo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100家软件公司之一。产品行销58个国家和地区,有22种语言的版本,超过30万个正式用户。该产品在1990后进入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Arc/Info软件

Arc/Info UNIX/NT版(以下简称Arc/Info)是ESRI公司系列产品中最经典、功能最强大的专业GIS产品。现在已经用于全球范围6000多个重要机构和组织中,在我国也拥有150多个用户(截至1995年)。Arc/Info的第一个产品完成于1978年,主要在小型机上运行。1996年底,ESRI公司又把工作站版Arc/Info的全部模块移植到MS Windows NT之上,使工作站环境下的Arc/Info软件功能全部在微机上实现。1999年底推出基于Windows NT上的Arc/Info8.0,添加了ArcGeodataBase,Arctoolbook和ArcMap等功能。 中国3S吧

(3) GeoStar软件

GeoStar是武汉吉奥信息工程公司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eoStar系列软件最独特的特征在于矢量数据、属性数据、影像数据,DEM数据高度集成。

(4)MapGIS系列软件

MAPGIS 是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面向网络超大型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

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多层体系结构,实现了面向空间实体及其关系的数据组织、高效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索引、大尺度多维动态空间信息数据库、三维实体建模和分析,具有TB级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支持局域和广域网络环境下空间数据的分布式计算、支持分布式空间信息分发与共享、网络化空间信息服务,能够支持海量、分布式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分布式跨平台的多层多级体系结构,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具有面向地理实体的空间数据模型,可描述任意复杂度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完全表达空间、非空间、实体的空间共生性、多重性等关系。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GIS数据的共享和开放

在中国,数据问题是限制GIS发展的突出问题。GIS的研究对象和基础是数据,离开数据,GIS也就失去了价值。尽管我国GIS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从应用来看,GIS的发展规模和普及程度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在民用和经济领域,GIS的应用更为落后。目前,我国GIS的应用范围很窄,大多集中在一些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所承担的大型项目中,社会普及率很低,对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这种情况与我国在GIS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GIS数据的保密性。随着大量GIS数据的共享和开放,GIS将在各个领域中发挥强大的功能,更好地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服务。

2.GIS软件开发的产业化及市场化

近几十年来,我国GIS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GIS基础软件技术支持得到了全面加强。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品牌,如MapGIS、SuperMap、GeoStar等,并在较多领域内得到应用。但总体上看,中国GIS市场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规模偏小,空间分布不均衡,产业化及市场化程度还不够。GIS软件应用及开发主要集中在高校及科研机构,也有不少政府部门自己成立新的部门,承担自己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在市场环境中,与ArcGIS或MapInfo这样的产业化公司相比,这些机构和单位也许有较强的开发能力,但在市场拓展及售后服务方面则相形见绌,而市场及服务对于软件产品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为进一步发展中国GIS软件产业,我们在产业化及市场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地理信息系统篇5

[关键词]地图 地图制图 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P2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173-1

1地图的分析

地图是空间信息及其时相变化的一种视觉或触觉式的表达方式。用三个特性表达出来,即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和实施制图综合[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和信息有了新来源,使我们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设计和创作地图。 地图的功能和作用,从目前来看,主要包括地图的模拟功能、信息载负功能、传输功能、 认识功能。地图是研究客观实体的模型,亦是地学分析研究的手段。

2传统地图制图与现代地图制图

地图含义扩展的同时,地图制图也被赋予了新含义。地图制图的定义同样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地图制图发展到今天,与传统的地图制图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现代地图制图对地图工作者在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图像处理、数学、逻辑学乃至方法论等学科领域的理论和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地图制图要求制图人员是地图编辑设计员,或许有时还是计算机操作员、地理工作人员,可以说,传统的制图学理论基础在整体上大大地拓展了,它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强[2]。

传统的地图制作工艺很复杂,要求制图人员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使地图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改进,制图人员根据理论知识可以在屏幕上按需要创作多种形式的地图。

3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特点

G I S是基于计算机对地理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的特定空间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硬软件,空间数据库,数据输入、输出、显示、转换和通讯设备等组成。早期的地理信息系统有地理信息的分析、获取,地图的输出等少量的功能,针对领域主要是地理界和测量界。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领域几乎是没有限制的。在某种程度上,地理信息系统能处理所有的地理信息。 其功能模块包括:空间分析 、空间查询、桌面制图系统等。按类型划分地理信息系统,有土地利用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公路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导游系统等等。

4地图、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现代地图制图与GIS非常接近,但两者并非完全是一码事。

传统的纸质地图曾经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传统制图方法不足以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能动态地显示事物的发展过程,故而动态地图应运而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功能,可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而如此大量的信息,根本不可能在纸质地图上表达出来。地理信息系统用来管理大量的地理数据和广泛的数据源,同时为制图学家提供了有效和强有力的数据存储、 评价和分析的工具,制图学家将视觉化和GIS的特点结合起来设计出了新颖的电子地图集。电子地图集的制作更简单,可操作性更强,更新更快,信息载负量也更大。

尽管GIS给制图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但GIS也离不开地图,空间分析也好,最佳路径也好,无一不需要地图作为基础。在地图上进行一系列操作,最终的成果依然是在地图上表现出来。曾看到一幅以影像为背景的地图,图面上用色彩鲜艳的颜色表示出铁路、公路,勾勒出森林、灌木、水系、居民地的轮廓线,还有一些别的简单的内容。纵观整幅图,给人的印象是单调,缺乏表现力,传输的信息很少,因而从制图的角度看这幅图实乃败笔。

一些GIS研制者常常把最终产品的图形美观性看得比图形作为信息传输工具的价值更高。 美观是地图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但其他方面也十分重要。虽然地图的载体种类不断增多,但地图的基本功能却是没有改变的,尤其是地图作为一种信息传输工具应有的功能。

商业化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提供交互式处理设备来编制优质地图以作为该系统的最终输出产品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者缺乏地图制图的基础知识,生产地图时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生产者不能预见最终用户的所有需求,也不能更好地利用每一幅图中所有可能获取的信息,并且不善于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展现这些信息。也许有人认为个性化的地图可以丰富地图市场。地图作为一种有一定规则的图形语言出现在GIS中,只能说它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一些基本的规定和地图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在GIS系统中,用户可以随意地拉框放大、缩小,这样就体现不出比例尺的意义。还有,也会找不到地图投影的位置。传统的地图制图常选择合适的现成地图为基础底图,然后再在底图上放置相应的内容,这样,使用底图的用户要判读投影类型和变形分布情况。许多投影类型在生产上使用很少,因为量测困难。但在GIS中,地图量算相对简单,因而允许用户采用更多类型的投影。作为地图制图人员应该制作、使用专门的投影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制作出更多变形更小的地图。

5结束语

地图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不仅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也要求美观。Windows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颜色,我们可以在屏幕上随心所欲地使用色彩,传统手工制图较难表现的渐变色可以在计算机上轻松表现。但GIS中的地图不总是表现在屏幕上,许多时候要采用纸质地图的形式。屏幕上的颜色、绘图仪绘出的颜色、纸质地图的颜色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如何协调三者的关系? 所有这些挑战都要求我们制图人员有更广的知识面,对地图制图基础知识的要求也更高。GIS的发展对地图制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地图制图人员应着力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发展地图制图的理论以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地理信息系统篇6

(1)代替传统教学用图。

对于中学地理教学来说,地图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最为经常用到的教学工具,信息量比较大,且形象直观。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其学习地图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学会对地图进行阅读以及填绘和分析。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利用教学挂图以及课本附图还有复合投影片等形式对地理分布知识进行讲授,虽然利用教学挂图和投影仪能够深化教学,可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占用空间,容易损坏,而利用GIS技术自主制图,能够将教师的问题清晰反应出来,也不容易损坏。这样制作出来的地图,信息容量比较大,且精度比较高,表现形式具有丰富性,能够进行动态显示,容易对内容进行修改以及扩充,也能够结合具体需求提供信息,另外,它还可以将分布图以及信息数字进行结合,使学生具有量的概念。

(2)可以进行空间查询。

利用这一技术能够达到双向查询的效果。比如,在对我国省级行政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动态闪烁的形式显示行政区名称以及简称还有位置和轮廓等,同时还要赋予其属性,能够随时对其面积以及人口还有社会情况和经济状况等进行查询。另外,这种可视化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感性认识,将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3)使知识教学更加丰富。

GIS能够对传统观念和认识加以改变,使教学与学生都能够有全新心态对地理知识加以探索与学习,对学生思维理念加以培养,增加其个性化学生。教师在对研究课题进行确定以后,学生能够利用GIS数据库开展研究性学习,从多个方面对研究内容加以了解,对知识教学加以丰富,使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GIS使用的几点建议

(1)对相关教育资源进行建设。

从当前情况看,GIS技术成果一般都被用在商业中,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少,因此,要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GIS技术的应用加以重视。对中学地理教育的相关软件以及地理数据资料进行开发,对教师进行GIS知识培训,是中学教师地理专业水平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得以提升。在对人才进行培养与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和中学教学进行衔接,多开设GIS课程,对相关教材以及案例数据进行编写与制作,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教师要改变传统单纯教授知识的模式,而是要将教学过程变为提供以及加工地理信息并解决地理问题的一个过程。当前,由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教师要对免费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利用自身知识进行修改并利用。各级中学也可以和相关院校进行交流,使GIS技术和资源实现共享。

(2)对GIS教育加以普及。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GIS技术,就是要求学生在对计算机相关知识进行掌握之后,可以利用GIS技术针对相关数据加以操作和处理,之后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当前社会中,GIS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要确保这一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得以普及。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学都设置了微机室,虽然在数量以及质量方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可是学校只要进行认真规划,合理进行利用,就能确保学生上机机会,使学生对GIS的基础知识进行操作应用,保证GIS技术的普及。

(3)对相关教育体系进行构建。

不能在大学才开始进行GIS教育,要融入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结合教学环境要分地区以及分层次和分级别对GIS教育在中学阶段进行设置并逐步做好落实工作。要在教学过程中分成基本要求教学以及拓展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也可以根据课程设置的相关结构,将其分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建一套完整的GIS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GIS技术,能够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地理的前沿科技动态进行接触,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为GIS人才以及地理学科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篇7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综合类的技术学科。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广泛运用,再与地质学科相互辅助和结合的新型科学理论。即属于又区别于信息科学。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最早由西方国家确定,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空间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做储存和整理,方便检索和分析,这里的数据主要指空间定位数据。对这些数据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就是西方地理中心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在我国,对它的定义则内容涵盖的更加广泛和全面一些。国内的定义认为地理信息系统,是对承载地理信息的所有物质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整理活动(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存放、数据的修改以及进行计算和分析,再输出的过程)。这里的物质,包含文字材料、图片信息、各类型的数据。

由上,我们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归纳总结为:针对地表空间,具有采集信息、存储数据、并能够便捷的进行维护、及时更新的功能。具有综合分析、管理和预测的特征;它的主要工具是使用计算机的软件、硬件的作用,结合地理理论知识,快速有效的分析复杂的地表空间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核心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另一方面管理和使用者则是地理信息系统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的决定者。主要内容则是通过空间的数据来体现。因此,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必须含有其核心:计算机硬件系统以及软件系统;其内容的体现:空间数据的收集。运行方式的决定者,操作人员。

2.地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1)特定的专题信息。这一方面的内容是某一地理资源体系或地理形态的专项信息类别。是专项为某种目的服务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目的性。

(2)根据地域形态或区域划分不同,设定的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内容主要服务于相应的区域。是地区内对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等地理情况的综合分析和了解的主要工具。比如国家地理信息系统。

(3)主要的系统工具。主要是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工具运用。一般性是以软件包形式出现。将所有图片信息、文字材料组合形成综合信息,借助数字化软件,将其数字化,以方便于管理和查询;

3.GIS的主要运用

国际上,地理信息系统的首次出现是在加拿大,于1964年由加拿大政府批准,称为CGIS(加拿大国家地理信息系统)。这为后期GIS的发展做了铺垫。在这之后,GIS在美国得到了高速发展,在二十年间,由美国研究开发的GIS软件已超过两百个。

国内GIS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萌芽,主要由国家科技发展委员会进行组织,建立了专项的研究小组,主要规范研究我国国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系。随着遥感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一些专门性研究所和国家高等院校开始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丰富了研究体系,并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成绩。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在国内外主要在土地和资源的规划、勘测方面。例如城市的规划、水土流失的研究、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发展,不再是单一的在地理、自然科学领域的运用。同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它可以帮助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规划管理,协助研究的作用。

3.1水文地质的地理信息系统运用

由于GIS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在水文地质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基础萌芽阶段。其实,水文地质方面的GIS运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为我国的GIS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1.1国外对水文地质方面GIS的应用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亚拉巴马州的莫比尔市,开展了专题讨论会。讨论了地下水模型以及水文资源运用方面的问题。这次专题讨论会还讨论了GIS的主要技术问题。比如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硬件的使用以及结合遥感系统的发展等各个方面。

紧接着美国“地理信息系统和水资源专题讨论会”的召开,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也召开了同类型的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了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的实际应用。这次讨论会比较全面的提出了GIS在水文地质专业的应用。包含了相关的决策系统,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三维立体技术以及四维技术的问题研究,低下水系统如何运用GIS系统等。

3.1.2 GIS在水文地质方面的应用形式

(1)决策支持系统:主要运用于地下水管理中,由操作者即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操作工具即主要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主要的载体即用户操作体系组成。主要作用是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主要方式的是数据库和基本模型库的综合利用,以构建半结构化的过程。主要的研究成果是识别和分析采集到的空间数据库。并形成相应的图像显示出来。以Sandia国家实验室为例,在环境保护的决策系统中,提出了定量化的概率形式来评估监测井网。因为按照美国的环境恢复法要求,必须设置地下水监测系统。但是只规定了关于数量的设定,监测井网的质量和其他方面的细节之处则需要通过管理者的主观判断。这就容易形成较大的误差和环境保护结果的区别。

(2)地下水系统:主要是地下水流模型的运用。可以有效准确的模拟地下水的具体位置、地下水流量的大小以及根据测算结果,进行地下水量补给的过程。这一系列活动的原理,来源于GIS的各个方面,例如对专业模型的开发和设计。方便清楚模拟情景展示等。以水量的平衡模型来举例。主要利用数学微积分,根据水文数据、地形遥感图像,运算出区域年降水量平衡、构建一维模型。来研究某一区域的年水量是否平衡。

(3)不同的含水层确定:这一应用,可以判断出冲击含水层和深层含水层。首先运用信息软件生成地域空间图像。采集已挖掘水井的含水层深度。分析出供水的主要含水层。

(4)地下水监测网的设计:为了促使GIS性能的一体化,运用分析法和排列法等方式,验证实例已达到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因为其具有灵活形象的显示功能,在评价权重方案和监测最优监测点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数据的比较和计算设置:GIS在地下水流模型边界的排列方面、以及地质图和地区地表厚度图的数据比较是非常有效的,结果也十分准确。这给社会学科的部分解释提供了有力依据。但是对宽阔的山谷、高原地区等起伏较小的地表高度数据的形成,有部分错误性。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GIS在水文地质方面的应用形式多样,比如在水源保护方面:GIS可以开发出相应的用户界面。储存水源保护区的GIS数据库。提供给用户自由提取信息。方便对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和描述。例如对潜在污染源的识别和预防机制的建立。在研究地下水方面:通过遥感技术可以有效辨别地表形态,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数据,可以为地下水的开采确定目标区域,提高地下水开采的质量和效率。还有编制水文地质图方面都有较为广泛和有效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篇8

【关键词】GIS;地籍测量;数据库

GIS中文名称为地理信息系统,属于信息化产业下的计算机技术的一种应用平台系统,它主要对国家地理、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整合与优化,从而使得这些地理信息资源利用达到建库与测绘应用的目的,以为国家土地及地籍相关管理组织部门提供工作执行依据。特别是诸如城建规划、房产工程测绘等,经常在会外业测绘工作中运用到不同比例尺地形图,以及地形规划遥感图像等。因此,有关部门的外业现场勘测作业实施,强调利用CIS技术平台应用,再利用各类业务数据及CAD制图文件的配套使用,对指导地形地籍测绘工作业务开就显得具备重要现实意义。

1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特点分析

GIS平台数据库主要构成数据类型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数据类型为空间数据;第二种则是以地形、土地作为研究载体的专题数;最后一种数据类型则是管理数据。其中这些数据类别中,空间数据主要涵盖了测绘数据、基本地形空间数据、以及各类影响数据等。至于土地专题,则是以土地资源研究作为载体的用地规划、土地现状相关数据,包括不可抗力地震灾害救援相关数据、以及矿物资产信息数据等。而平台日常例行管理数据则包括用地资源开发数据、用地报审数据、以及用地执法管理类别数据等。

2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设计思路分析

2.1 统一坐标系

由于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中空间数据所用的坐标系都是依据不同种类数据源而客观构建的,通常情形下许多坐标系数据基本格式并不统一,故此在这类信息、数据进驻到数据库平台中则需要统一格式转化。同时,数据库的应用设计需求的架构思路中,也可以明确投影坐标系的采用,以将其置于数据的动态投影中。

2.2 拼接数据

由于常规信息资源在入库前整理比较零散、琐碎。基于此,应将这类数据在入库前能够予以整合,以达到数据重组、拼接的优化目的;至于拼接形式如何确认,可以按照数据库建设及使用要求,结合不同种类的空间数据形态进行划分并拼装,一般拼装方式采用的是分图幅形式予以拼接。

2.3 基础底图格式统一

由于在外业测量中涉及到各类比例尺基础底图的实际运用。因此,当基础层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可以优化比例尺基础底图,对其数据格式加以标准统一,以求实际外业测量得以高效运用,促进该类数据有效叠加并集成,并增强其可行性。

2.4 信息存储环境的统一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数据平台中空间数据类型比较完善,主要应用平台技术是以Oracle+Arc-gis Server运用为主的数据模型的管理模式,即原ArcSDE数据模型加以优化整合而来的信息、数据管理模式。因此,为响应用户基本需求,并且为了达到轻松对核心数据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目的,则可以利用GIS平台中的可视化模具板块,就不同种类的空间数据信息予以集成和汇总,以建立便于轻松调取核心信息数据的建设模型。同时,对于数据优化也应着重在平台应用设计中予以考虑,包括IO规划与优化、DQL/TPL组织优化、以及数据库索引功能的完善等。此外,对于组件式Com Gis测量信息系统的技术应用也应值得重视,由于CIS信息存储形式集成化要求较高,在数据存储时应能重点强调数据属性和作业测量使用相互配套。基于此,以GIS应用系统为依托,重点对组件式GIS数据进行二次编辑,以强调绘图属性及附属功能很有必要,包括优化数据库访问、信息监视、以及图形和图像的显示等,以有效促进地籍图形能完成功能、属性配套的数据自动更新录入工作。

3 地形地籍测量GIS技术的应用措施研究

3.1 数据功能优化

为全面收集并展现地形、地籍用地规划信息相关研究对象的位置、细目、等级及权属等方面数据,使得GIS技术应用平台更具效率化与集成性,实现对用地类型的不同数据格式有效转化,包括优化、统一比例尺规格,提高其数据相关的图形显示、存储等功能充分体现,并有效利于数据审查及业务处理等,则需要加强各类地形数据信息的录入、更新、以及数据编辑工作,包括强化数据索引及输出功能,以使得地形地籍测量作业更具效率化,有效控制劳动投入成本。

3.2 强化数据的空间逻辑能力

由于实际测量作业的进行,会对不同时段的周期性地籍信息进行分析,且地籍信息不同时段周期下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对复杂地形系统的地理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其难度加高,处理规模之大,耗时费力明显。因此,加强GIS应用平台的空间数据逻辑处理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有关单位就务必加强该类信息数据的历史回溯分析并结合实际加以评估,以求在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优化、开发的同时,可以对地理地籍下的土地数据进行全面追踪,从而掌握数据的变动并加以预测和优化,实现GIS平台数据的动态集成化管理目的。

3.3 遥感影像与GIS的充分融合

随着全球信息化产业技术的高密度应用与有关科技的持续发展,地籍测绘工作所应用到的GIS平台使用频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为了满足当前地籍测量作业的高标准运用需求,强调GIS平台的集成化数据管理,加强三维GIS技术的深入研究就显得非常关键与势在必行。这是因为GIS平台研究的技术内容本身就是以三维空间架构作为研究载体,其中系统平台生成的数据不论是建模分析,还是影像展示,抑或数据的优化管理,包括数据服务于项目决策等,都是以三维空间技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背景的。因此,强化三维空间技术研究,就应当强调遥感技术的配套运用。基于此,一是要强化GIS技术平台中的数据、信息标准格式保存,GIS系统中带有完善的遥感影像功能,使得两者充分兼容。二是强调遥感功能体现和GIS平台能够充分支持研究对象或对方的数据格式,使得系统内的信息数据不论是应用还是管理都更为方便。三是强化GIS软件平台的二次开发逻辑功能,以使得GIS技术平台在应用再开发阶段时,可以将地籍地形测量所属专业内容的影像数据高效的集成到GIS系统应用环境中来,前提是确保体现两者融入功能的二次开发接口能够适合语言开发并调用,以高度实现两者的功能融合。

4 结语

GIS应用在地籍测量相关业务处理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以计算技术为主的新生技术,诸如Com Gis、Web Gis、以及遥感应用技术等,凭借这些技术在GIS技术平台中的融入,为地籍地形外业工作调查及业务处理提供了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与应用软件平台,这使得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更为效率化,有效改善了传统外业测量的数据精准性。因此,当前对于地形地籍测绘工作而言,应当加强GIS技术平台的深入研究,从而才能逐步辅助外业测绘工作成果高度变现,促进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更加广泛,使得产业化经济发展水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石立山,张翼飞.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1(08).

地理信息系统篇9

1.1.数据格式

宏观经济数据是多样式显示功能的基础数据。就目前来看,宏观经济主要的来源是统计报表、城市卡片和县卡片。另外,基本单位汇总数据、人口普查汇总数据也是宏观经济数据的一部分。基本年鉴数据一般是报表数据经过处理后的结果,年鉴数据在统计局的业务位置不是很重要,但年鉴数据也是将来系统中可能需要处理的一部分,应该也作为一种宏观经济的数据来源来考虑。

宏观经济数据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透过复杂的数据组织结构,它们也存在着共性,就是每一个统计数据都可以通过空间、时间、指标来确定,用数据库的语言描述就是可以分为地址码字段、时间字段、指标字段,只要数据表中存在这几个字段,就可以完整的描述统计数据。

系统的宏观经济数据存储在SQLServer2005中,表1为典型的宏观经济数据表结构,其中的地址码与空间数据中的地址码(DZM)相对应,实现空间数据与统计数据的统一。查询后的宏观经济数据如2所示。

1.2.功能需求分析

论文重点研究多地区、多年、多指标的宏观经济数据查询结果的多种表格方式显示,具体有以下五种。(1)普通样式:原始表数据显示(2)地区分类样式:以地区为主,显示各个时间的各种指标信息。(3)时间分类样式:以时间为主,显示各个地区的各种指标信息。(4)指标分类样式:以各类指标为主,显示各个地区、不同时间的信息。(5)时间-指标样式:以时间加各类指标为主,显示各个地区的信息。

2.详细功能设计

2.1.界面设计

多样式表格显示模块需要以上述五种方式显示数据。其中,普通样式可以直接显示,不需要进行复杂处理。论文主要论述其他四种样式,具体显示效果如图3所示。如图1所示,时间分类样式为跨时间(年)的多地区、多指标数据显示;地区分类样式为跨地区的多时间(年)、多指标数据显示;指标分类样式为跨指标的多地区、多时间(年)数据显示;时间_指标分类样式为时间+指标的多地区数据显示。

2.2.核心组件设计

本身提供了一个数据绑定控件DataGrid[3]。可以直接将数据绑定到该控件中来显示所有数据,这样就避免的使用for循环实现数据显示,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开发效率。总体上DataGrid控件是一个二维的数据网格,用表格形式显示数据源数据,并且支持选择、编辑、删除、分页显示和排序等功能。但是DataGrid控件只能显示单列数据,样式简单。SourceGrid组件具有很强的重绘功能,通过简单的命令,如rowspan=2,就可以实现跨行显示。系统基于开源组件SourceGrid开发出SuperGrid控件,如图2所示,可以轻松实现各种表格的跨行、跨列显示。

该组件提供了四个数据多样式显示接口、一个数据处理接口和五个数据输出接口,详细功能如下所示。>SpanState是实现跨地区显示的接口;>SpanYear是实现跨时间显示的接口;>SpanIndicator是实现跨指标显示的接口;>IndividualQuery是实现时间指标样式的显示接口;>ReduceDumensionality是实现降维处理的接口;>ExporHTML是实现HTML格式输出的接口;>ExporWord是实现Word格式输出的接口;>ExporExcell是实现Excel格式输出的接口;>ExporXML是实现XML格式输出的接口;>OutPutTable是实现表格输出的接口。其中,SpanState、SpanYear、SpanIndicator需要提供统一入口参数,即原始表格信息,表格格式为(DZM、MC、YEAR、I1、……、In)。实现时间-指标样式的显示效果,需要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控件提供ReduceDumensionality方法实现此功能。

3.结论

地理信息系统篇10

关键词:地理信息、测量、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已经经过了近20年的历程,国内外著名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中国的各个行业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所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设的应用系统中,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最基本职能就是管理数字地形图,让用户能够轻松地利用它快速地检索所需要地区的地形数据,并按照用户需要的格式进行输出。我们目前接触过的地理信息系统有多种,但对其数据管理方式有所了解的并不多。

1、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

1.1地理信息系统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应用系统,它能把各种信息同地理位置和有关的视图结合起来,并把地理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及各种应用对象、CAD技术、遥感、GPS技术、Internte、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等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形与数据库技术来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和输出地理图形及其属性数据,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评价与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此多种应用系统应用到地质测绘业,就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地质测绘服务业的重大创新和革命。

1.2空间数据的描述方式和特征

测量工作的土要成果是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这种信息称为空间信息或空间信息的描述信息。如果这些空间信息是以一系列X. Y. Z点串表现的点、线或多边形,这种形式为矢量形式;还有一种以像素阵列方式表现的点、线或多边形,如图片、图像等,这种方式称为栅格形式。现在测量的成果多为矢量形式,矢量形式是空间数据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矢量数据库的管理方法与空间数据的特征密切相关。空间数据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每个空间对象都具有空间坐标,即空间对象隐含了空间分布特征;

(2)非结构化特征使它不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范式要求,因而空间图形数据难以直接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3)空间关系特征要求记录拓扑信息以表达多种空间关系,因而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4)分类编码特征,明确每一个、每组空间对象;

(5)海量数据特征等都对矢量数据的管理方法大大增加了难度。

1.3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方式

基于空间数据具有自身的上述特殊特征,国内外对空间数据的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开发,长期以来,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文件与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系统

由于空间数据具有其自身的上述特殊特征,这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难以满足要求,囚而大部分CIS软件采用混合管理的模式。即用文件系统管理几何图形数据,用商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属性数据,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目标标识或者内部连接码进行连接。

(2)全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全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图形和属性数据都用现有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软件不作任何扩展,由CIS软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使之不仅能管理结构化的属性数据,也能管理非结构化的图形数据。

(3)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由于直接采用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效率不高,而非结构化空间数据对GIS来说又十分重要,所以人们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进行扩展,通过定义操纵各种空间对象的API函数,使之能直接存储和管理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

(4)面向对象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目前,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是最适应于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因为它不仅支持变长记录,而且支持对象嵌套、信息的继承与聚集。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允许用户定义对象的数据结构以及它的操作。因而可以将空间对象根据GIS的需求,定义出合适的数据结构和一组操作。

2、空间数据的无线管理

现在的测量均是将测区按某种比例尺划分成若干图幅进行,在测区表现和浏览方面不直观。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管理多种测量数据之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的无缝管理,也就是将测量的成果成片的管理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提供作体系,在地质测绘的工作中,使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整个测区,以达到最为理想的工作效果。

实现无缝空间数据库有两个不同的阶段:

(1)在逻辑概念上的“无缝”组织阶段。所谓逻辑要领上的“无缝”组织,只是从用户的视角来看待空间数据库,它基于Morton码的瓦片式大型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思想,并建立了一个“无缝”GIS数据库。然而,它们仍然只是一种逻辑概念上的“无缝”组织,能够完成地理数据的几何接边和逻辑接边,但物理上仍然按照图幅的概念进行存储管理,对同一地物实体在多个几何标识和同一地物标识间进行后台关联处理,对用户来说是不可见的,因而说是逻辑上的“无缝”组织。

优点:在用户视点上,系统便于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组织弱点。

缺点:因为其物理底层依然是分幅方式管理地图,其分割地理实体的机制依旧,通过多个几何标识进行后台关联处理使系统的灵活性降低;查询检索依然不便(通过关联涉及多图幅或多专题):地理实体的完整性与一致性维护;数据分步管理等对“关联机制”的“压力”;插入或修改数据库会使“关联机制”不得不作相应的变动。所以逻辑上的“无缝”在本质上依然没有解决问题。

(2)在逻辑上和物理概念上真正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无缝组织阶段。物理概念上真正的地理数据无缝组织是从底层、从设计者的视角解决了传统GIS的分幅管理的问题使客观对象在地理数据库中以唯一的几何和物理标识被记录,这样从本质上(物理结构)使客观世界中的完整地物对象得以在计算机中被存贮。这样,不但从用户视角看,其在逻辑上是无缝的,同时从设计者视角看,其物理地层结构也是无缝的。

优点:从内到外统一了逻辑与物理的“无缝”概念,从本质上解决了GIS数据组织上的弱点问题。

缺点:数据的入库要求过于严格,在现实情况下有一定的难度;对己有GIS数据库的改造工作量较大。

3、测量数据管理方式改变后的思考

地理信息系统的多种空间数据管理方式,虽然形式有多种,但主要是为了实现空间数据的管理。如果真正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管理测量数据,测量工作者的任务还很艰巨,这就我们测绘业同仁,认真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并大胆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首选能够写成程序、编成系统的,必须是对一种规律认识的升华。地理信息系统也是在详细分析了空间数据整体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具有规定性的空间数据描述特征(点、线、面)后面开发的。也就是说测量数据要符合规定性的整体空间数据描述特征后,才可以被管理、再利用,这就要求测量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掌握新的管理方式的基本要求。其次,测量工作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的测图,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更新,作为基础测绘的测量成果需要共享、需要分发,被其他行业利用,需要测量人员利用不断更新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数字产品。

参考文献

[1]何建邦、钟耳顺,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J].地理学报,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