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肿瘤十篇

时间:2023-03-29 15:17:32

中医治疗肿瘤

中医治疗肿瘤篇1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中药治疗肿瘤在稳定瘤体,调节机体功能,增加免疫能力,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延长带瘤生存时间方面有独特疗效。目前,祖国传统中药在肿瘤的治疗方面己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大力开展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索。现就该领域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 中药治疗肿瘤的方法

瘀血阻滞,痰湿凝聚,热毒内蕴,正气亏虚是中医对肿瘤病机的认识,根据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发生发展规律,中药抗癌治疗主要有扶正固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四个基本法则。

2 中药治疗肿瘤的机制

2.1 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抑制和杀灭作用 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从中药中提取和半合成的长春花碱、喜树碱,菌类多糖等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生长的不同阶段,使DNA、RNA或蛋白质的合成受到障碍,从而使肿瘤细胞停止于增殖周期的某一时相,或作用于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某一环节,导致肿瘤细胞呼吸链受阻而死亡,或破坏细胞膜引起细胞自溶死亡[1]。

2.2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过程依赖于血管的生成,只有肿瘤实质内部不断地生成新的血管组织,才能保证肿瘤持续生长和转移的供养需要;反之,肿瘤生长过程将受到明显限制,甚至凋亡或坏死。可以说,血管生成是肿瘤快速增殖的关键所在。自1971年Folkman首次提出“肿瘤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假说和血管生成治疗”的概念至今,抗血管生成疗法一直是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2]。

2.3 抑制端粒酶活性 正常细胞周期中,细胞每分裂1次,端粒子链即缩短1次。经过若干分裂周期后,端粒缩短至临界长度,细胞进入凋亡阶段,即限制了细胞的继续增殖。而癌细胞可在某些机制作用下,启动端粒酶表达,使染色体端粒稳定地维持在一定长度,不随DNA复制而变短,从而使癌细胞得以持续增殖,获得永生化[3]。一些中药或复方,如党参、茯苓,扶正抑瘤汤等具有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作用。

2.4 诱导细胞分化 诱导分化治疗不是杀伤肿瘤细胞,而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西药中维甲酸等诱导分化剂,因有严重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研究证实许多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包括甙类、黄酮类、多糖类、有机酸类等,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且无副作用[4]。

2.5 调节细胞信号传导 控制细胞增殖、分化的信息传递通路中某一环节的异常,可引起细胞生长失控,导致肿瘤的产生。因此,研究细胞间信号通路与中药抗肿瘤之间关的系倍受重视。研究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筛选药物,以选择性阻断肿瘤细胞自分泌或旁分泌的信号传导通路,破坏其自控性的生长调节机制,对中晚期肿瘤或转移性癌可能具有独特的疗效[5]。

2.6 抗微管作用 微管与其他蛋白共同组装成纺锤体、中心粒等,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运动和有丝分裂。肿瘤细胞的重要特点是无限制地快速繁殖,若抑制其纺锤体的形成,必将导致有丝分裂过程的阻断,使得肿瘤细胞生长停滞于G2/M期。目前发现的天然微管稳定剂,如紫杉醇等,抗肿瘤疗效独特[6]。

2.7 免疫增强作用 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而进行性的下降,而且肿瘤的常规疗法往往损伤机体甚至进一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中药的扶正疗法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发挥效应性、调整性作用,从整体-细胞-基因等不同的水平,改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影响其生长。中药可通过激发、增强或恢复机体的特异性/非特异性肿瘤的免疫的效应机制来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

2.8 逆转多药耐药作用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出现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靶位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中药中已发现榄香烯、粉防己碱等为有效的多药耐药逆转剂。

3 展望

中药治疗癌症的研究仍任重而道远。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中药抗肿瘤的研究,中西优势互补,从分子、基因水平进行探讨,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化趋势,将是中药研究的新的思路和模式,必将为中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中药治疗癌症完全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王学宏,李明春.中药多糖的免疫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齐鲁医学杂志,2000,2(3):6.

[2] 徐霞飞,陆茵.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1):6.

[3] 李昕,聂克.中药抑制肿瘤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进展.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6):440-430.

[4] 王家鹏,郭刚.中药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中医研究.2003,16(2):48-51.

中医治疗肿瘤篇2

【关键词】 肿瘤 何裕民 中医外治法 名医经验

何裕民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肿瘤,在具体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身心并治等综合调治办法,形成了一套成熟而有效的肿瘤辨治思路。笔者作为何教授的学生,将何教授外治法治疗肿瘤经验 总结 如下。

中医外治法治疗肿瘤机理

何裕民教授在认真总结前人对肿瘤治疗经验的基础上, 吸取了当代医学肿瘤治疗策略与理念,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形成了“中医药内外兼治”的独特 方法 。何教授认为,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复杂险恶的顽疾,单靠内治一法,似难有重大突破。肿瘤是全身疾病在身体局部的体现,治疗肿瘤,应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给药方法,重视内外兼治,一方面运用内服药进行机体的综合调养,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配合外用药来治疗患者的局部症状,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何裕民教授指出:“据外治之宗《理瀹骈文》记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肿瘤中医外治法,可以说是一大类疗法的总称。就我们的习惯,把所有非直接内服经胃肠吸收的中药治法都含盖在外治法之下,除了外敷法、浸泡法、熏洗法等,它实际上还包括了含漱法、熏鼻、枕剂垫头、糊剂食道吞咽、直肠灌药等方法。”外治法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就近透邪,简单概括为在病灶的局部用药以缓解症状。例如:骨转移而有膝关节痛者,可浸泡双下肢及病侧热敷;卵巢癌、直肠癌患者直肠窝有占位的,可灌肠给药;颈淋巴转移而放疗无效者,可局部外敷等。此外,还有引火归原、透皮吸收和经穴传导等方法。总之,方式方法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灵活使用。

外治法的途径和适应症

多年来,何教授积累了丰富的肿瘤中医外治经验,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体方法如下。

外敷法 即将干药研成粉末,或加水,或直接将药粉敷于肿块或病变局部的方法。

1、癌性疼痛 癌痛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产生心理压力,而且对病情的控制与治愈极为不利,因此,癌痛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who 也把癌痛的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综合规划的重点之一。癌性疼痛较顽固,西药止痛一般采用强效镇痛药,副作用大、易成瘾、治疗时间短为其缺点。癌痛是中药外治法 应用 最广泛的领域,在体表痛区直接给药,经皮肤或粘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无内服药的肝脏首过效应。辨证辨病结合配制的外敷中草药制剂对各种癌性疼痛疗效尤其明显,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并持久发挥镇痛作用。临床上可供辨证选用的止痛药物很多,在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清热、散结等诸药之中都有止痛作用,如三棱、马钱子、干蟾皮、阿魏、元胡、血竭等打粉,干敷疼痛局部,可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2、恶性积液 在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等中晚期患者中,胸腹水较常见,且多为血性,利尿剂不能缓解,并可引起低钾等电解质紊乱,具有顽固、量大、反复出现的特点,患者容易产生抗药性。腹水患者常感腹胀,喝汤剂很不舒服,中药外治法可不同程度缓解患者痛苦,并在常规疗法无效的情况下显示一定作用。常用甘遂、大黄、槟榔、大戟等打粉,外敷胸水病变部位、背部肺俞,或脐腹部,可用干敷或干湿敷交替,可较好地缓解胸腹水症状。

3、淋巴结肿 对于一些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用天南星、天葵子、冰片、夏枯草等打粉干敷局部,可起到良好的消肿散结作用。

此外,在恶性肿瘤晚期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如腹胀、便秘、癃闭等,亦可采用相应的中药外敷而及时缓解症状,以减轻患者痛苦。

含漱法 即将药物煎汤,常含口内,漱口吐出,并不下咽的方法。主要用于口咽部肿瘤及放化疗引起的口腔粘膜反应,及口腔癌、鼻咽癌患者,考虑到其特殊解剖位置,可不时啜服、漱口、擤鼻或药气熏蒸,使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升高。常用薄荷、佩兰、生甘草等。

熏洗法 即用药物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等 方法 。乳腺癌根治引起臂肿者,及下肢肿瘤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而引起的下肢肿胀,可用川芎、乳香、没药、车前子、茯苓等煎汤熏洗加浸泡患肢消肿以减轻患者痛苦。

灌肠法 将药物制成药液,借助灌肠器插入病变部位注入药液以 治疗 疾病的方法。肠癌患者可用蒲公英、川连、红藤、制大黄、皂角刺、山慈菇等煎汤灌肠,使药物通过粘膜透达入里,直接作用于病灶攻邪毒抗癌、止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泡脚法 肿瘤患者伴有高血压,或头部虚汗多或哮喘甚者,用知母、肉桂、桃仁、川芎、川牛膝等煎汤浸泡双腿以引火归源,纳气下行。

食道糊剂吞服 食道癌患者吞咽困难时,用三七粉、硇砂、山豆根、紫草根等研粉后和藕粉吞服,有助于改善食道梗阻症状。

案例举例

病案一 郑×,男,65岁,患有原发性肝癌伴腹水,因为患者年高体弱,加之肝脏质地差,肝功损伤严重,仅靠抽腹水无法缓解症状,病人腹大胀满难忍,脘闷纳呆,不敢饮水,小便短少。求治于何教授,考虑到具体病情,无法内服汤剂,所以先用外敷药(桃仁、红花、甘遂、肉桂、大戟、槟榔,打粉,干湿敷交替,敷于脐腹部)缓解其腹水,两周后腹水明显消退,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恢复,这时再加内服汤药,症情逐渐好转。

病案二 陈×,女,50岁,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之后,因左腋下淋巴结清扫而出现左臂肿胀,不敢活动,并因服用三苯氧胺出现潮红、心烦、出汗等症。何教授根据其具体病情采取了内服汤药加外用熏洗浸泡肿胀左臂的治疗方法(川芎、乳香、没药、川草乌、车前子、茯苓、猪苓、蒲公英),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调理,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左臂肿胀逐渐消退,功能恢复正常。

讨 论

何教授使用外治法用药选方注重辨证论治,如外敷癌痛有寒热之分,外治癌性积液有气血水之辨,粘连有瘀滞之别。若癌痛辨为寒证则选川乌、草乌等热药,若为热痛则用芒硝、冰片等寒药。若癌性积液以气滞为主,则重理气药,若以血瘀为主,则重用活血药,若以水阻为主,则重用利水药。粘连若以瘀为重,则以化瘀为主,若以滞为重,则以理气除滞为主。

中医治疗肿瘤篇3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浙江省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浙江省抗癌协会化疗专委副主任。擅长肺癌、大肠癌、乳腺癌、胃肠道等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制订及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虽然现代医学诊疗肿瘤取得了很大了进展,但即便如此,肿瘤的治愈率仍然不高,整体治疗有效率只有60%~70%。因此探求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途径、手段是临床肿瘤治疗学的迫切需求。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有数千年历史,是我国肿瘤治疗的特色之一。有统计资料表明,三分之二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现代医学治疗的同时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可以说肿瘤的综合治疗中中医药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但如何认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却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些文章任意夸大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甚至有人提出中医药可以替代现代医学的肿瘤治疗。这显然是对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为此我们采访了浙江省中医院肿瘤内科的郭勇教授,请他全面地讲解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中医药减少化疗药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恶性肿瘤的高发倾向和高死亡率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努力投身于肿瘤的科研和临床中,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各种手段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并且成果令人鼓舞。郭勇教授认为,目前大部分临床早期患者(Ⅰ期及部分Ⅱ期)可以治愈。但遗憾的是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总体有效率仍只有60%~70%。新的治疗模式还在不断地探索之中,这给中医药提供了机会。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中药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中医药发挥抗肿瘤治疗的靶点还有调整免疫,改善造血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分化,抑制RNA、DNA合成,逆转多药耐药,影响细胞通讯等。

“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能起一定的作用,它提高了肿瘤的总体疗效。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最大优势是提高放化疗的敏感性,减少化疗药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谈到这里,郭勇教授的眼中充满了希望。在他看来,所有的医疗方式,归根结底就是要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中医这方面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郭勇教授称中医学有完整理论思想体系,中医药治疗肿瘤是在其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它用中医理论(阴阳五行为基础)阐述各种具体肿瘤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临床学科。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点是:首先它是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人与宇宙,人体本身),以肿瘤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即症候为靶点,通过四诊进行精确的辨证,然后处方施治,调整病人的阴阳、虚实、寒热,达到新的“阴平阳秘”,即从整体的角度上调整人的生理病理的过程。也就是说用中医药治疗肿瘤,并不是找某药治疗某病的学问,它本身对瘤体的控制作用不大,更多的是改变了肿瘤的生存环境。从理论上讲西医对瘤体的控制效果较好,而中药对肿瘤的环境(人)起作用,而将两者结合是最佳的,不会产生任何矛盾。但中医药治疗肿瘤必须是在整体观、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决不是不辨证的随意施药,同时还要结合现代临床肿瘤学治疗方法,发挥综合治疗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肿瘤相辅相成

“中医药目前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但是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事实:至今没有任何一个证据证明单用中药可以治愈肿瘤,她只能与其他方法配合治疗应用,如与手术配合,与化疗配合,与放疗配合,与生物治疗配合等。所以有了中医药,肿瘤内科的内涵可以更加丰富,但切不可以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虽然自己是一名研究中医的肿瘤医生,郭勇还是很中肯地表示,中医在肿瘤的治疗中只能是辅助手段。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的早期治疗均依赖于手术,少数敏感性肿瘤则依赖于放疗或化疗。而长期以来,中医在肿瘤的早期治疗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于术后辅助治疗的病人,中医药具有提高术后辅助治疗的功效,减少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的作用。对于晚期肿瘤姑息化疗的病人,中药在当中也可起辅助作用(作用同上),但对于晚期肿瘤低行为评分的病人,中医药可以起主导作用,主要是改善病人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当然在这个组合当中中医药对于改善CR(完全缓解率),RR(部分缓解率),TTP(至疾病进展时间),OS(总体生存率)目前没有确切的数据,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

对于中医药在目前的肿瘤综合治疗中处于一个辅助的地位,郭勇把它比喻为“味精样作用”。所以除了部分晚期低行为评分肿瘤患者,郭勇推荐肿瘤病人接受包括手术、放化疗,生物及中医药在内的综合治疗,而不是只接受中医药治疗,因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单用中药可治愈肿瘤。社会上个别“中医门诊部”及部分“个体医生”没有接受系统、正规的医学训练,更缺乏临床肿瘤学知识,误导患者不要手术、不要放疗、不要化疗,只用他们的中药治疗,搞所谓的灵丹妙药,以一种不变应对千变万化的病情,这种做法可能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更是一种犯罪,其结果是耽误了病人的最佳治疗机会,使部分本可以治愈的病人变成了不可治愈病人,这些教训是十分掺痛的(钱还不算),影响了这个领域规范化治疗推广的进程。

郭勇教授临床实践中的心得

1.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应避免的误区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20余年,认为当前应该避免几个误区:1.不切实际盲目追求中药治疗的高疗效,想以中医药替代肿瘤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最后延误患者的治疗机会,使病情恶化:2.违背科学原理追求肿瘤中医药治疗的“特效药”,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中医肿瘤重点课题信息来说,至今还没有令人满意的临床中药制剂;3.民间肿瘤治疗医生大都片面夸大其疗效,其核心问题是经济因素作怪;4.不讲科学的大杂烩治疗,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又引起医源性损害,由于病急乱投医,加上不切合实际的虚假治疗广告误导,造成病人及家属四处乱医,又用“蜈蚣、守宫、蛇舌草、半枝莲”,又用大剂量化疗等上述常见误区应当避免。

2.中医治疗肿瘤的突破口

当今肿瘤的最佳治疗是: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所以就当前而言,应该遵循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循证医学、综合治疗、个体治疗这三大原则。有必要在充分继承、掌握、应用现代肿瘤治疗学方法的基础上,跟踪现代临床肿瘤临床最新研究成果并在循证医学指导下实践。同时努力找到当今规范治疗下的薄弱点,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科学的融入中医药,勇于探索,探求新的治疗方案,从而取得既优于中医又超越西医的疗效。这可能是我国目前最佳的治疗方式。如中医药与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结合,中医药对晚期癌肿的姑息治疗应用等,即现代医学对肿瘤治疗的盲区及弱点正是中医药良好的切入点,但是切不可贸然的去“替代”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我们应该有理由充分享受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成果。

3.恶性肿瘤患者盲目进补危害大

盲目进补,结果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可能会因为进补不当而使体质下降甚至导致疾病进展,得不偿失。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买参茸龟驴、铁皮石斛等补品送人已是平常事。但人的体质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在随着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特别是恶性肿瘤病人,由于本身的体质情况较特殊。倘若不分青红皂白胡乱瞎补,影响体内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不但无法增强体质,还可能加重病情。

人们可以通过舌象、脉象以及大小便的情况和相应伴随症状来粗略地判断体质。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体质情况来选择补品。

第一种情况是阴虚体质。这类体质的人舌体往往偏红偏瘦,舌苔很薄甚至无苔(正常的舌体颜色是淡红,舌苔是薄白的,好比黑色的土壤上长有绿油油的小草),脉象细快,小便一般量多且颜色较深,大便干涩难解。这种体质的人可食用甘凉滋润、养阴生津的补品。如常见的铁皮枫斗、灵芝孢子粉、甲鱼、山药以及各种蔬菜水果等。

中医治疗肿瘤篇4

中医药治疗肿瘤是我国肿瘤治疗的特色,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在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术后防治肿瘤转移复发,晚期肿瘤单独应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带瘤生存,延长远期生存期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基础研究则从中医药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治疗肿瘤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临床评价体系和中医药作用靶点等方面亟待解决。

1 临床研究

1.1 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几十年来,由于中医药要与国际接轨,中药的临床疗效多采用癌灶大小变化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但多年来临床应用显示中医药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方面并不显著,而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及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方面则确有特色,因此结合中医药的作用特点,建立中医药自身的临床疗效体系迫在眉睫,新的疗效评价体系是全面展示和评价中医药作用的关键。近年来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肿瘤治疗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通过严格的科研设计和客观的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成为今后肿瘤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为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借鉴。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病变的不同阶段和演变过程的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的特点。针对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特点,建立有我国特色的生存质量量表,是我们进行进一步研究的首要任务。此外根据循证医学研究的理论,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计划,排除中药自身之间众多干扰因素,引进现代医学统计学新方法将为正确评价中医药的作用及特点奠定了良好基础。这都要求我们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实践。

1.2 中医证候的客观化:

观察不同肿瘤患者、不同病期中医证候的演变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资料和公认的研究结果。中医证候变化是中医药临床研究的重要前提,值得欣慰的是笔者已重点开展了以肺癌为主的中医证候观察,并已初步总结出了肿瘤科常见的病种的辨证论治规律,有待在临床进一步验证和完善。此外,不同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肿瘤患者早期、术前、术后、中晚期不同病期变化,应有更加客观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如分子水平的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同时证候研究也将为中医药的实验研究提供前提。

2 实验研究

2.1 中药的多靶点作用:

中医药近年来进行了较广泛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新的研究指标的出现,中医药的作用靶点也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中药的多靶点效应,中医药对肿瘤的影响也从最初的免疫功能调节,发展到了如今的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中药组成的多样性,决定了其作用的多样性,多靶点效应让人感到中药作用众多,但在临床上众多作用表现的却均不十分显著。因此,中药多靶点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中首先应该分清多靶点中的主靶点,其次应研究靶点之间的相关性。对中药多靶点效应的正确认识,将为更加全面评价中药的作用特点提供理论依据。相信这方面的研究将会更多、更全面。

2.2 完善实验方法,建立更加客观、有效的实验研究体系:

中医治疗肿瘤篇5

【关键词】肿瘤;方药分析;中医治疗

在我国,抗癌药物的研发已经成为现今世纪新药研究的重要课题。临床上抗肿瘤药物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成为重中之重。随着人们对肿瘤研究的深入,发现中草药在抗癌和抗突变方面有着一些独特的优势。

经过现代药理的研究表明,中草药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了肿瘤细胞的活性,最终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如海军总医院放射肿瘤科专门成立了抗击肿瘤的专家组,他们经过了10余年的临床潜心研究,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临床论证方法,研制出可以消除或者抑制肿瘤生长和调节机体免疫力药物。

本文是对近几年治疗肿瘤的中药处方进行了统计,共11801张,相关的病种有乳腺癌、肺癌、肾癌等,其中对比例较大的结肠癌、肺癌、乳腺癌的处方进行了的仔细的分析,综述如下。

1.处方分析

1.1处方

①肺癌:6874张处方,占58.25%,处方中基本用到了法半夏12g,玄参20g,生薏米30g,黄芪30g,浙贝母15g,当归10g,白花蛇舌草10g,松针层孔菌10g(或无柄赤芝l0g),鳖甲15g,龙葵10g,穿山龙20g(或金养麦20g),凌霄花10g,陈皮10g,南沙参20g,北沙参20g,芦根20g等。②结肠癌:3431张处方,占29.07%,处方中基本用到了升麻10g,陈皮10g,生薏米25g,生自术20g,黄芪30g,白花蛇舌草10g,当归10g,藤梨根10g,松针层孔菌10g (或无柄赤芝10g),熟地黄15g,鳖甲15g,山萸肉10g等。③乳腺癌:1496张处方,占12.68%,处方中基本用到了法半夏12g,生薏米20g,玄参20g,炙黄芪30g,浙贝母l0g,白花蛇舌草10g,当归l0g,松针层孔菌10g,龙葵10g,熟地15g,鳖甲15g,山萸肉10g。

1.2用药特点

从以上处方分析中可以看出上述癌症的处方运用了理气活血药(升麻、当归、穿山龙、陈皮),清热解毒药(白花蛇舌草、藤梨根、龙葵、金荞麦),益气养阴药(生白术、北沙参、南沙参、芦根、玄参),化痰散结药(生薏米、鳖甲、法半夏、凌霄花、浙贝母),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中药(黄芪、无柄赤芝、松针层孔菌、熟地、山萸肉),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确定治疗重点,对癌症术后的调理及手术时不能完全清除的癌细胞进行了有效的治疗。

2.常用抗肿瘤中药药用机理

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有灵芝、黄芪、冬虫夏草、枸杞、党参、熟地、山萸肉、巴戟天、鹿茸、仙茅等。

灵芝含有抗癌效能的多糖体和丰富的锗元素,锗能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延缓细胞的衰老,能通过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而发挥抗癌作用;目前灵芝有紫芝、无柄赤芝、云芝、平盖灵芝、松针层孔菌等品种。有关实验证明[1],从云芝菌丝体和发酵液中提取的多糖均具有极强烈的抑制癌细胞活性。云芝菌丝体多糖是含蛋白质的葡聚糖,而从发酵液中提取的多糖则不含蛋白质,该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的抑制率分别为80%和100%。云芝多糖作为抗肿瘤的临床药物,表现出广谱抗瘤作用,是近年来颇引人注目的抗癌免疫药物。

冬虫夏草虫草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主要集中于虫草多糖类和甾醇类。药理实验证实[2],从培养的冬虫夏草得到的蛋白多糖C909具有抗癌和免疫促进活性。冬虫夏草多糖可通过激活T细胞等,直接或间接释放细胞毒因子,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以冬虫夏草为主要成分的至灵胶囊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效果较明显。虫草作为滋补强身的名贵中药,除具有补益肺肾、止血化痰等作用外,还可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单用或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抑制肿瘤或降低化疗的免疫抑制副作用,并协同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虫草可增强机体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芪从黄苠中提取的黄芪多糖,体内试验171有抗癌作用,黄芪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有关。可改善机体因肿瘤而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促进免疫细胞活化释放内源因子,防止过氧化作用,从而造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抑制作用,可以提高血浆中环磷酸腺苷水平,使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保持稳定,从而防止变异细胞的无节制增殖,起到预防肿瘤继续扩散、转移的作用。

肺癌和一些细胞的生长都对化疗药有着协同的作用,能够减少一些化疗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紫草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分布是很广泛的,但最好的还是新疆的紫草。它们具有抗炎、抗肿瘤和避孕等作用,紫草的水提物和酵提物都有这种作用。新疆的紫草具有诱导大肠的癌细胞发生程序性的死亡,对于人的胃癌细胞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当归是具有补血、和血和调经止血等的功效,当归中的糖很多,而且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当归还可以与一些化疗的药物发生协同作用,能够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丹参也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根据研究表明,丹参的主要有效的抗癌成分是丹参酮ⅡA(ISIIA),它不溶于水,口服代谢较快,半衰期很短就限制了它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纳米药物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药剂,具有缓解性,通过静脉给药后,药物就可以在靶器官中缓缓释放,一些部分达到了较高的药物浓度,作用的时间延长了,同时不良的反映应也就降低了,有利于更好的发挥抗击肿瘤的作用。

在药理实验中,不管是单味的药物还是复合制剂,它们抑制肿瘤增值作用都得到了证实。它们的抗癌机制和调节免疫功能、诱导细胞凋亡等有关。它的提取物在人体内和体外都有着免疫调节的抗击肿瘤的作用。在人体内是作用于免疫系统,使得T细胞和B细胞等发挥着协同作用,增强了免疫力。有效的激活了肿瘤细胞产生大量的超氧化物,导致肿瘤细胞内氧的破坏,最后就致使了癌细胞的死亡。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肿瘤篇6

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医学方面的发展也进一步的得到了促进。当前中医治疗的效果也进一步得以优化,一些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价值逐渐在治疗过程中得以凸显,由此可见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与西医都对于治疗效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过程中加强对于中医与西医的结合,做到中西医结合治疗,从而更好地对于恶性肿瘤进行治疗,提升患者的综合生活水平。本文通过两个组结果的对比来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探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需τ谝韵履谌萁行满足:通过检查确定患有恶性肿瘤;无精神以及脑部方面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谨遵医嘱;家属了解以上情况,并且签署了知情书。待满足以上内容后就可以帮助患者对于档案进行建立,并且上报到相关的部门。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中包含35例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区间为37岁至78岁,平均年龄(62.2 3.4)岁,其中肺癌患者8例,肠癌患者13例,肝癌患者9例,胃癌患者10例,乳腺癌患者5例,均为晚期。对照组中包含35例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区间为35岁至79岁,平均年龄(63.1 2.9)岁,其中肺癌患者11例,肠癌患者9例,肝癌患者8例,胃癌患者5例,乳腺癌患者2例,均为晚期。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不满足P小于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化疗或者手术的安排。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中医的治疗方法,在化疗的同时对于中药进行复用,调节患者的气血,并且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于药量进行调整,例如通过给患者服用的四君子汤中包含麦芽、黄芪、鸡内金以及白术等药材,以上药材都有补气的功效,并且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山药、陈皮等药物。若想进一步增强补气的功效还可以增加当归、大枣以及柴胡等药物,将以上中药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用量后加水煎煮,患者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

对于两组的情况及时的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患者的身体情况、肿瘤是非存在转移的情况、两组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方面。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治疗组的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我们对于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对照组中满意人数以及满意程度均低于治疗组,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我们再对于疗效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以及远处转移情况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出现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当前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不仅存在身体上的不适,还具有持续时间长,对于患者的身体伤害大,对于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等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对于治疗的方法不断地进行探索。

本文主要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这一方法进行研究,即在常规的西医治疗过程中对于中药进行应用,增强患者气血方面的补充,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着良好的身体状态,通过本文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良好的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临床状态进行改善。治疗组的综合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映已经扩散等情况的出现情况较少,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患者的耐受性,最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的生存时间。

虽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这一方法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提升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进行广泛的应用,但是当前处于中西医相结合的初期,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这一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使得治疗效果进一步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肿瘤篇7

【关键词】中西医;参苓白术散;胃肠道肿瘤;临床研究

受饮食、生存环境的改变,促使肠胃道肿瘤患者的得病率趋于高位。临床中常运用手术将病灶切除后加以化、放疗辅助,成为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在实施辅助治疗中,化、放疗药物会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且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极大程度上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受到影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巨大,物质生活明显改善,尤其是食物结构改变较大。由于动物类食物的大量摄入,造成人体营养成分比例的长期失调,这是胃肠道肿瘤发病率不断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胃肠道肿瘤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如何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是越来越多医务工作者研究的目标。当前医护人员主要通过西医治疗消除胃肠道病灶,对各项不良症状进行控制,但效果并不显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现象,治疗胃肠道肿瘤的首选方法是应用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并在术后辅以放化疗[2]。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的胃肠道肿瘤患者20例,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胃肠道肿瘤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0~72岁,胃癌10例,直肠癌4例,结肠癌6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3]。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治疗,其中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个小时,d1;5氟尿嘧啶一天250 mg,静脉注射,d1-5。3周为一个疗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该方剂成分为人参5 g、薏仁30 g、白术10 g、扁豆10 g、茯苓10 g、陈皮10 g、砂仁3 g、麦冬10 g、姜半夏10 g、炒谷芽15 g、炒麦芽15 g、三棱10 g、佛手10 g、莪术10 g、马齿苋30 g、白花蛇舌草30 g,上述药材均水煎300 mL,分2次早晚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其疗效及生存质量[4]。

1.3 评价标准

参照WHO癌症治疗的客观效果标准进行评定,共划分为四个等级。若患者的肿瘤病变完全消失且至少维持>4周,则为完全缓解;若患者的肿瘤病灶最大垂直径与最大径乘积减少≥50%,且无新病灶发生,则为部分缓解;若患者的肿瘤病灶最大垂直径与最大径乘积缩小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存质量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KPS评分增加3例、稳定5例、降低2例;而对照组患者的KPS评分增加2例、稳定3例、降低5例。两组患者的KPS评分比较[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肿瘤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总有效率约为50%左右[6]。近年来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等新型化疗药的产生,弥补了5-氟尿嘧啶对胃肠道肿瘤治疗的单一格局,使肿瘤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与生存期限均获得了提高[7]。然而化疗药在获得一定的临床疗效时,也会破坏患者正常的组织细胞及脏器的生理功能。而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能够提供机体抵抗力,从而抑制肿瘤[8],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症状体征,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还能通过正气扶助后,提高对抗肿瘤药的敏感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9]。

综上所述,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实验比较,采用西医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胃肠道肿瘤,能够大幅度减少患者不良症状,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生命体征,可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乔元勋,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6):172-174.

[2]周爱珍,王在意.参苓白术散治疗消化系疾病概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1):121.

[3]费燕华,王南瑶.参苓白术散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药物副作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09,(03):38.

[4]胡爱群。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12(4):72-73.

[5]余德元;计美平;俞莲保;;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5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24期.

[6]乔元勋;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06期.

[7]冯建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年06期.

中医治疗肿瘤篇8

[关键词] 化疗药物; 治疗; 防护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72-01

1 化疗药物对恶性肿瘤的作用及对人体副作用 化学治疗是指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采用化学治疗的方法,简称化疗。现在化疗多指对于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化疗药物可以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并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长期接触不仅可造成肝脏损害,还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记忆力衰退以及肺的纤维化。然而,长期接触细胞毒性药物的医务人员,有很大机率受其影响,造成身体不同程度的伤害,如:畸形、肿瘤、脏器损伤。

2 操作化疗药物造成的损伤及原因 医务人员在接触、处理化疗药物过程中,如果操作不慎或长期接触均可造成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因此必须了解可能成为导致化疗药物损害的危险因素。

2.1 药物准备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 如从药瓶中拔出针头时导致药物飞溅;打开安瓿时,药物粉末、药液、玻璃碎片向外飞溅;连接导管、输液袋、输液瓶、药瓶时渗漏和破裂导致药物泄露;拔针时造成部分药物喷出等。

2.2 注射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 如针头脱落,药液溢出;玻璃瓶、安瓿使用中破裂,药物溢出;护士在注射过程中意外损伤自己等。

2.3 废弃物丢弃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 如丢弃被化疗药物污染的材料时的接触;处理化疗病人体液或排泄物时的接触;处置吸收或沾染了接受化疗药物治疗病人的体液的被服及其他组织物的接触;清除溅出或溢出药物时的接触等。

3 防护措施 要求执行严格的操作、个人防护措施及特殊设备的使用,并对接触药物或处于暴露危险因素的人员进行教育。

3.1 环境提供 配制化疗药物的准备要求:条件允许应设专门化疗配药间,配有空气净化装置,在专用层流柜内配药,以保持洁净的配制环境,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渗透性防护垫或吸水纸,以吸附溅出的药液,以免蒸发造成空气污染。

3.2 医务人员 ①执行化疗的医务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增强职业危害和防护意识,主动实施各项防护措施。②注意锻炼身体,定期体检,每隔6个月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及免疫功能。怀孕者应避免接触化疗药物,以免出现流产、胎儿畸形。③配制前用流动水洗手,佩戴一次性防护口罩、帽子、面罩、工作服外套、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操作过程中从呼吸道吸入化疗药物的危险性较大,因此必须戴有效的一次性防护口罩。④有些化疗药物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接触后可直接被吸收,因此操作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手套。聚氯乙烯手套防护作用较好,如需带双层手套时,应在其外面再戴一副乳胶手套。

3.3 操作流程要求 ①割锯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降落至瓶底。掰开安瓿时应垫纱布,避免药粉、药液、玻璃碎片四处飞溅,并防止划破手套。②掰开粉剂安瓿溶解药物时,溶酶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防止粉末溢出。③瓶装药液稀释后立即抽出瓶内气体,以防瓶内压力过高药液从针眼处溢出。④从药瓶中吸取药液后,先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裹住瓶塞,再撤针头,防止拔出针头的瞬间药液外溢。⑤抽取药液时以不超出注射器容量3/4为宜,防止针栓从针筒中意外滑落。⑥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用流动水和洗手液彻底洗手并行沐浴,减轻药物毒性作用。

3.4 规范污染物品的处理 ①凡与化疗药物接触过的针头、注射器、输液管、棉球、棉签等,必须收集在专用的密闭垃圾桶内,标明警示标志统一处理,不能与普通垃圾同等处理。②处理污物时,医务人员要戴帽子、口罩及手套,处理完毕后应彻底洗手。

3.5 制度保障 ①建立健全化疗防护的管理制度:将化疗相关操作规程制度化,并纳入质控范围。建立健全有利于化疗防护的管理模式,如使用化疗药物集中管理模式,逐渐以集中式管理代替分散式管理。②加强再学习的能力: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化疗药的相关理论知识;有条件时派出医护人员参加相关的学习班进行学习交流,及时更新信息,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③做好物资管理:化疗药物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和经口吞食3种途径而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具有致癌、致畸和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所以配置化疗药时,医护人员应确保所需物资充足有效,做好物资管理,避免因环境配置不佳或是物资缺乏导致医护人员受到职业损害。④化疗班排班的科学化:化疗药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月经紊乱、胎儿成活率降低等。所以,在排班时要注意避免安排怀孕及哺乳期的护士配置,同时了解其他医护人员的思想动态。⑤对相关人员的教育管理:医护人员以外的人员对化疗药物的防护知识缺乏,也有很可能被动接触化疗药物,所以对他们都应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学会自我防护及如何适当处置被化疗药物、血液及体液污染的物品。⑥为医护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并按时体检: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每年按时体检。⑦加强化疗废物的管理:用过的物品如针头、注射器、安瓿、输液瓶、输液管、用过的棉球方纱棉签等要收集在专用的密闭的垃圾桶里,统一处理,不能与普通的垃圾等同处理。

总之,化疗药物在治疗恶性肿瘤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十分重要,一方面,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的自身保护。加强对医务人员化疗防护的教育,增强防护意识,规范化疗药物防护操作规程,完善化疗药物使用管理,积极开展医务人员职业的健康促进,以提高职业安全水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肿瘤篇9

【关键词】晚期恶性肿瘤 辨证论治 阴阳平衡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360例,其中男性242例,女性118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5岁。均经病理学证实,所有病人均为放弃手术、放化疗患者。其中III期218例,IV期142例。肺癌110例、肝癌90例、胃癌120例、乳腺癌12例、食管癌8例、直肠癌15例、宫颈癌5例。

1.2疗效评价标准 按WHO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价。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维持一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以上,维持一个月以上;微效(NC):肿瘤缩小25%以上,但不足50%,维持一个月以上。有效率为CR+PR+NC。

1.3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按精神、食欲、疼痛、发热、出血(便血、咳血、吐血、血尿)、咳嗽、咯痰、胸水、腹水、浮肿、胸闷、腹胀、恶心、呕吐、黄疸、腹泻等观察16项症状、体征,凡一项或一项以上改善即为症状、体征改善的有效病例。

1.4生活质量 按卡诺夫斯基记分方法作健康状况评分。100分:健康状况正常,无症状及体征;90分: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及体征;80分:勉强可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症状或体征;70分: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或工作;60分:有时需人辅助,但大多数时间可自理;50分:常需人照料;40分: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30分:生活严重不能自理;20分:病重需住院积极支持治疗;10分:病危临近死亡;0分:死亡。本文将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30分并维持1个月以上者视为生活质量提高有效病例。

1.5治疗后生存期 观察1年、2年、3年以上生存期。

2 辨证施治方法

2.1共同症候

阴虚证:潮热、心烦、口干、咽燥、盗汗、面黄无华、毛发枯落、舌红少津、脉沉细数。

阳虚证:怕冷、四肢厥逆、自汗、体倦、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或伴有齿痕、脉细弱。

2.2辨证分型

肺阴虚:咳呛无痰、潮热、咽干、伴咳血、咽痒、声哑。常见肺癌、肾癌、肝癌、卵巢癌。治则:滋肺阴。常用中药:沙参、麦冬、天冬、百合、阿胶、石斛、天花粉、黄精、川贝等。

肝阴虚:惊悸、头晕、易怒、视力减退、肢麻震颤、经少、闭经。常见于肝癌、胃癌、卵巢癌。治则:补肝阴。常用中药:山茱萸、龟板、熟地、枸杞子、女贞子、鳖甲、白芍、阿胶等。

肾阴虚:腰痛肢酸、腿软、耳鸣、耳聋、脱发、齿摇、多梦、遗精、眩晕。常见于肾癌、睾丸癌、卵巢癌、肝癌、胃癌等。治则:滋肾阴。常用中药:熟地、龟板、阿胶、黄精、枸杞子、紫河车、牛膝、首乌等。

脾阴虚:不思饮食、便燥、干呕、呃逆。常见于胃癌、肝癌、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治则:养脾阴。常用中药:山药、白芍、大枣、麻仁、黄精、石斛等。

脾阳虚:食少便溏、腹中冷痛、口泛清水、白带清稀且多、食后脘胀。常见于胃癌、肠癌、肝癌、肺癌等。治则:温脾阳。常用中药:干姜、苍术、吴茱萸、肉豆蔻、半夏、益智仁等。

肾阳虚:腰痛、腿凉、下肢酸软、耳鸣、脱发、齿摇、便溏、夜尿多、白带清稀等。常见于肾癌、胃癌、肝癌、脑瘤、白血病、肺癌等。治则:温肾阳。常用中药:鹿茸、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冬虫草、狗脊、附子、肉桂等。

以上诸证型,在辨证基础上根据临床症候适当佐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仙鹤草、败酱草、山豆根、人参、白英、三七、白花蛇、乌梢蛇、土元、全虫、蜈蚣、鳖甲、海浮石、壁虎等药物。

2.3典型病例

徐某,男,62岁。2008年7月16日,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发现胃底见8×6cm大小充盈缺损,边缘僵硬,粘膜消失。考虑:恶性占位性病变。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低分化腺癌。查体:上腹部可扪及鸭蛋大小固定硬块,左锁骨上窝可及一约2×1.5cm肿大的淋巴结,质硬。诊断为:胃癌(晚期)。因暂无梗阻症状,未做姑息手术。患者要求服中药治疗。症状表现:面色苍白,体倦乏力,食少便溏,口泛清水,食后脘胀,舌质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弱。中医诊断:胃岩,辨证属脾阳虚。治法:温脾阳。方药:人参、干姜、吴茱萸、肉蔻、苍术、半夏、半枝莲、乌蛇、仙鹤草、全蝎,水煎日服2次。三周后病人食欲增进,腹胀减轻,仍体倦乏力、便溏。上消钡透复查:胃脘内病灶较前平浅,胃局部仍僵硬。在上方基础加黄芪、山药、云苓。用药九周后,再次钡透:病灶基本消失,仅留胃黏膜略紊乱征象。病人随访至今仍健在。

3 疗效

见表1-4。

表1 治疗后疗效情况

4 讨论

临床观察,将中医学中阴阳学说用于临床治疗癌症收效颇佳。中医学认为机体的物质和功能即阴和阳是机体生发之本,是相互依赖、相互抑制而存在。阴和阳之间的平衡与机体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在正常情况下,阴阳之间的平衡由机体内自动调控功能控制,这种功能的正常运转又赖于体内正气的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癌的发生就是因为癌(邪)干扰了机体内部阴和阳之间的生理平衡,使机体自动调控功能失控所致。一旦这种调控功能失控,体内那些本应“消失”或“凋亡”的细胞便会以“非法”的身份存活下来导致发育异常,助长癌的发生。中医学所谓的“正气”和“阴阳平衡”是人体正常生长的根本。当纠正了机体阴阳失衡的状态时,机体便恢复了正常功能。而用调整阴阳失衡状态来治疗癌症,这一机理是相吻合的。在癌症治疗过程中纠正阴阳失衡的办法,主要依照中医学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的法则,查明阴阳失衡关键所在,施治时先着眼于补其“不足”,即扶正,在机体失衡状态被纠正后,癌症的增殖状态被抑制。通过这种帮助机体内部调控功能恢复正常运行状态所产生的双向调节效应(使癌细胞正常化,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因此,我们应用阴阳学说中的“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方法,结合临床实践来辨证论治晚期癌症而收到的明显效果,临床在进一步观察中。

参 考 文 献

中医治疗肿瘤篇10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化疗药物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已成为肿瘤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化疗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亦对人体正常的组织及器官造成损害,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65% -85%.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常使患者感到痛苦,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如何减轻患者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对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根据临床观察,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医治疗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副反应的方法:

1.电针和耳穴贴压法

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皮肤.主穴:内关,足三里,生物全息胃穴(掌背第二掌骨中点桡侧缘处),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实证用泻法,电针频率≥60次/min,虚证用补法,电针频率

肿瘤患者久病体弱,脏腑功能虚衰,化疗药物可扰乱人体气血,易损伤脾胃的正常功能,若脾气失健,胃虚失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可刺激丘脑下部的化学感受器触发区而引起恶心、呕吐.足三里能强健脾胃,调和气血,降逆止吐,内关穴主治心悸,呕吐,腹痛,为止呕的常用穴.足三里配内关对胃黏膜有较强的保护作用.生物全息疗法是一种新的针刺疗法和按摩方法,认为第二掌骨的浅槽内包含着全部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针刺或按摩该部位就可以调整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1].取以上穴位,确有较强而持久的作用.《内经》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分布,并相互交结成丛,利用耳压刺激,通过耳廓神经体液途径与机体各部发生联系,推动气血运行的同时,调整脏腑功能[2].诸种疗法共同作用,必然会大幅提高疗效,提高生存质量.

2.口服加味旋复代赭汤法

方药组成:人参10g,旋复花10g,代赭石30g(先煎),姜半夏10g,厚朴10g,陈皮10g,苍术10g,茯苓15g,白术10g,黄连6g,吴茱萸10g,生姜10g,大枣五枚,炙甘草10g等药物组成。每位患者用药根据病情适当的调整,舌苔白腻,脉滑,湿重加藿香10g、佩兰10g;舌红苔黄,脉数,有热佐加黄芩10g、竹茹10g;舌淡苔少,脉细,加黄芪15g、当归10g等。将上药水煎取汁240ml,于化疗前一天开始口服,早晚各1次,每次120ml,化疗时服法改为分早中晚三次口服,每次80ml。化疗完成后再服用三天。

由于化疗药物损伤脾胃,影响了脾胃的气化功能,使之升降功能失调,致脾胃虚弱,痰湿中阻,浊气上逆,以正虚为主。在治疗上应予益气补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故方中以参、枣、甘草等,甘温益气、补脾养胃;旋复花下气消痰,降胃气以除呕逆;赭石,质重沉降、善镇冲逆;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生姜,为温胃止呕且可制半夏之毒;半夏与生姜二者配伍则一降一散,共助降逆止呕之功;配以陈皮、厚朴理气宽中,云苓、苍白术健脾利湿,稍加黄连、吴茱萸,寒热并用,一清一温,辛开苦降以止呕。研究结果表明,加味旋复代赭汤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反应效果比较确切,与昂丹司琼对比,显效率明显高于昂丹司琼,总有效率也较高;无毒副作用,化疗过程中除恶心呕吐外,其他症状也明显少。恶性肿瘤化疗治疗副作用的产生,是由于西医化疗治疗癌症采取的是“以毒攻毒”原则,利用对癌细胞具有杀灭作用的化学药物进行的治疗,这类药物通常不具备靶向性,对人体的正常免疫细胞、生理器官也会造成损害,这是化疗副作用产品的原因, 因此中医在治疗上要扶正培本,抗癌祛邪,具体方法包括补气、养血、补肾填精、健脾益胃等。尤其是中晚期癌患者或手术后进行放、化疗的患者,这类病人常会出现气滞、血淤、湿聚、痰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身体较为虚弱,用中医药缓解恶心、呕吐可能是一个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3.梅花针循经叩打头额部、双侧颞部及耳廓法

在以饮食调护、调理情志及临证施护为主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梅花针循经叩打患者的头额部、双侧颞部及耳廓来治疗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反应。叩打部位:具体经络行线:(1)阳明胃经:巨髂、地仓、颊车、下关到头维穴;(2)少阳三焦经:从天牖、颅息至颞部;(3)厥阴肝经:环绕口唇。沿面颊至前额,头顶与督脉会合处;(4)少阴心经:面颊后方上至眼外角。每次叩打15~20min,2次/d,4d一疗程。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说:“呕吐不外肝胃两经病”因此,使患者情志舒畅,达到肝气得舒,胃能和降是治疗呕吐的关键。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梅花针叩打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副反应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还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的呕吐护理技术。

4.口服小半夏加茯苓颗粒剂法

小半夏加茯苓颗粒剂原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具有散饮降逆、和胃止呕之功。现用于抗化疗呕吐,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全方由半夏、生姜、茯苓三药组成。方中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重用为君;生姜亦辛温,归肺脾胃经,长于温胃涤饮止呕,合半夏增强止呕降逆之功,是为臣;茯苓甘淡渗湿,归心肺睥肾经,引水下行、宁心益脾,使水去脾健则痰饮无以由生,为佐使药。三药合用,达散饮降逆、和胃止呕之功效,临床运用该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5.穴位敷贴法

半夏,生姜捣烂如泥状,敷脐部,对化疗引起的呕吐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以上为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副反应的五种方法,这几种方法简单易行,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疗效,希望医患扩大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