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十篇

时间:2023-03-15 00:29:35

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篇1

平安银行于2012 年 12 月提出把传统的线下“1+N”模式搬到线上,众多信息通过虚拟平台的传递、收集和整合,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结合。这一模式商业银行不再占据绝对主体,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线上交易平台、信息化服务商等纷纷成立或加强与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小贷公司等企业合作参与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中来。

供应链金融将来的发展走向为大平台趋势,将“互联网+产业链+金融”紧密融合,搭建依托产业的跨地域、跨行业、跨平台、跨资金来源的金融生态圈,形成“N+1+N”模式,其中“1”代表服务于供应链的综合服务平台,2个“N”代表上下游众多中小企业,突破单个供应链的限制,实现对产业链的全面渗透。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银行主要供应链金融业务:

平安银行作为国内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最具代表的行业标杆,其前身深发展银行的供应链产品已形成了16 个系列,并提出“池融资”概念,制定了 5个贸易融资解决方案。产品覆盖了供应链各环节,包含了国内、国际、离岸贸易领域。此外,专门针对供应链金融研发了信用评级办法和授信管理办法。分别按条线构建了相关的营销体系和风控体系。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贸易融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电子化流程规范管理。2014 年,重磅打造的“橙 e”平台上线,通过整合、集成全面的金融资源,联合信息平台为客户提供电商服务,以企业的交易过程为核心,以现金流为基础,围绕中小企业自身交易的“N+N”模式,合纵连横打造的产业链金融生态圈。2015 年,“橙 e”平台已有注册用户 163 万,全年网络融资发放额超过 210 亿元。同时,物联网金融扬帆起航,业内首家推出物联网金融动产融资系列产品,赋予流通中的商品以金融的属性,推动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变革。

如图2.1所示。

平安银行贸易融资余额逐年稳步增长,且占据整个公司贷款的半壁江山,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势态良好。同时,贸易融资不良率较公司贷款不良率低出一半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可控的优势呈现出的卓越成效。平安银行在该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创新优化,发展至今,其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渠道搭建或与第三方平台合作、风险控制管理等各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形成品牌效应。

工商银行:凭借在规模、结算、以及和众多大型企业密切合作的优势,对客户进行批量筛选,寻找适合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集群,把传统单个客户转变成批量客户模式。2010 年 7 月,网上供应链融资服务正式上线,核心在于电子平台将自身现金流分析系统和客户供应链系统连接,及时掌握核心企业、融资企业的经营、销售、物流、现金流等实时信息。对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有效的把控融资风险。同时,操作上应用客户自助申请、系统自动化处理相结合的模式,突破了时间、空间、人员的限制,有效提高业务效率。

招商银行:结合自身在电子银行方面的领先优势,构建供应链“大数据”信息平台,于 2013 年 9 月上线“智慧供应链金融平台”,汇集银行、企业、物流等信息资源,通过在线自动处理技术实时推送,自动整合和分析,为企业提供专业、精准的“一站式”在线综合金融服务。高效率的流程全面电子化管理,在降低成本、跨越速度的同时,实现了中小企业融资门槛的突破,真正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中信银行:依靠“三大平台”,构建了“四大增值链”,根据自身科技优势和创新能力,2014 年 5 月,推出“新一代电子供应链金融”。依托全新的电子化网络系统,从供应链全流程、前后端出发,以电子化、自动化的上下融通模式,为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

北京银行:借助互联网之力,2013 年 11 月网络供应链品牌“网络链”,同时上海分行网络供应链中心成立,并与快钱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4 年5 月推出线下与线上服务齐发展的线上融资业务模式“网速贷”,包括科技链、在线保理融资、在线流动资金贷款等一系列产品,其中在线流动资金贷款,通过全流程在线办理及自动化处理实现企业的快速融资,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供应链服务,有效地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国内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发展较快的商业银行基本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有丰富的产品种类,覆盖行业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产品功能;第二,信息管理平台成熟,对信息流的掌控能力强;第三,流程、操作趋于电子化、自动化,业务效率高;第四,风险管理能力强。

3 、城商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同业分析

3.2 重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概况

3.2.1 发展状况

重庆银行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于2008 年,起步于贸易背景下的票据贴现业务、以贴现利差盈利,由最初的单一以钢铁行业为主逐步扩展到汽摩、白酒、粮油、医药、能源、电力等行业。随后基于“1+N”的传统业务模式,推出了“仓储通”、“厂商银”、应收账款质押等一系列产品,以发展批量客户带动存贷款和利润规模增长。目前在积累一定的业务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区域优势,加强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探索新的产品和模式,成效初步显现。现已推出与国税联手为中小企业客户打造的纯信用信贷产品“好企贷”、针对药品交易所卖方会员在药品交易所电子交易平台交易形成的应收账款,开发的“医药惠”应收账款池质押授信品种等。但目前仅实现部分产品线上化,未来还需借助信息技术和渠道实现供应链金融全面线上化发展,打造供应链金融的综合服务平台。

重庆银行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以来,经过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业务量大幅增加,在2013 年达到峰值,但也仅占到公司贷款业务的十分之一。与同业上市银行相比(见图 2.1),差距甚大。这一块可以说是 重庆银行银行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2014 年、2015 年,重庆银行银行发展战略导向逐步退出敏感性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后,其供应链业务量急剧下降。但供应链金融风险可控方面还是颇具优势,不良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大大低于公司贷款不良率。具体数据如图所示。

面对庞大的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针对重庆银行银行这部分业务急剧萎缩的现状,2015 年总行成立贸易金融部,下设供应链金融中心:负责本行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的建设及管理,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规划与研发、产品管理与维护、培训及推广等;负责本行供应链金融营销体系建设及营销推动管理,负责本行供应链金融核心客户群的拓展和维护,包括:指导分支机构营销拓展工作,负责客户沙盘的建设及管理,拟定并推行全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负责本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经理队伍建设与治理,包括:负责制定业务培训计划,业务人力资源沙盘的建设及管理;负责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出具营销意见;负责本中心职责范围内合作平台及渠道的搭建与维护。 重庆银行银行公司业务组织管理架构及供应链金融总分支三级架构营销体系如图

3.2.2 产品体系

重庆银行银行基于供应链全过程,以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为融资切入点,为各方需求企业提供不同的金融解决方式。主要产品系列如下:

(1)动产质押类

仓储通系列产品,是指需求方将合法具有的在未来产生现金流的货物、动产等质押,我行依托仓储监管合作方对质押物进行储存、监管,核准一定融资额度给予授信申请人的业务。常用的有先款后货、仓货(单)质押等业务品种。

仓储通业务的特点:质押物所有权不发生变化;动产质押可以用于短期融资,不仅仅是贷款也可以使用票据、信用证等融资业务;融资期限与还款可以灵活设计;上下游企业均可使用,盘活企业存货;通常情况下质押物需易变现、易储存、不易贬值、不易损坏。

(2)厂商银

厂商银顾名思义,是参与机构为厂家、销售商、银行的三方合作模式。银行把控产品的提货权,委托核心企业管理货物并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或回购担保责任,为其经销商融资的产品。具体指以核心厂家与经销商的真实供销背景为前提,我行为买方授信,专项用于垫付货款给卖方,再按买方的销售回款进度通知卖方逐步发货的我行对买方的授信业务模式。

厂商银业务的特点:缓解资金流动难题,加快推动链条循环;加强经销商销售能力,通过淡季存货,旺季销售方式提高企业利润;解决核心企业销售渠道,拓展市场份额;核心企业减少应收账款占用。

(3)应收账款质押类

简单来说,这种模式是银行以企业赊销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切入点,为卖方提供融资便利,企业以所属的合法应收账款质押,提前获取销售资金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收款等附加服务。具体品种可分为单笔应收账款静态质押和循环性应收账款池动态质押“医药惠”模式。 应收账款质押的特点:卖方可以提前取得销售资金,使资金高效运作产生更高效益;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流贷、银行承兑、信用证等多种使用途径;应收账款的回笼必须按事先约定返回企业在本行指定的账户;应收账款池融资主要适用于买方众多,账款分散,单笔金额较小,周转频率高,卖方与买方合作关系持续、稳定,且池内余额相对稳定的客户。

(4)国内保理

实质上是银行为卖方企业提供的应收账款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之一,以应收账款转让为核心,银行提供多功能服务。融资企业除了获得资金外,还享受到货款代收、账户管理、转嫁风险等综合性服务。具体操作可按有无追索权、是否公开债权转让,灵活组合成多种模式。保理的特点:是一种债权的让渡,卖方企业将应收账款债权、风险转嫁给银行,获得资金和更多专业的服务;卖方拥有充足的资金优势后,可为买方提供更优惠的条款,吸引客户。

(5)票据质押融资

银行对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进行质押融资,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商票保贴等多个品种。票据质押的特点:解决企业在贴现利率较高情况下,资金成本造成财务费用增加的问题;参照低风险业务流程,操作速度较快;可质押贷款、开立信用证等;可建立票据池,循环使用。

3.3 重庆银行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

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重庆银行银行还是兼备必然优势:首先,在战略方面,总行高度重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增设了总行贸易金融部,下属供应链金融中心。专业部门的设立有助于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合理岗位分工、制度专门操作指引等。其次,银行作为资金提供方,其核心资本率高,资本很充足,客源丰富获取资金能力强,成本收入比低,管理效率高,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提供了保证,再次,有专业运作团队,为顺应互联网推动银行业变革的大趋势,重庆银行银行成立互联网金融部,进一步优化科技力量来保障业务的发展。最后,作为西部地区的区域性银行,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我们与当地政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密切合作,且更多的是深入的战略层面合作,对一些园区、核心企业的整个供应链提供综合型支持。但是,重庆银行银行在这方面的业务存在的问题也是相当严峻的:

(1)规模小且营销行业过于集中

以2013 年 重庆银行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授信余额处在峰值时期分析,其授信余额也未达到66 亿元,与同年公司贷款授信余额相比,仅占十分之一,融资规模偏小。更不能和行业领先银行相比,平安银行 2013 年贸易融资余额 3706亿元,西部地区 306 亿元。另外,其投入的行业结构单一,重庆银行银行在选择投入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重点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领域,超过融资客户、融资金额半数,相对而言,其他行业占比较小。

近年来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制造业愈发不景气,特别是强周期性行业压力更大,不少企业经营困难,失去自我造血功能,甚至可能危及整个产业。重庆银行银行也根据政策导向,逐步调整行业准入政策,但在退出敏感性、产能过剩行业的时候,面对的是供应链容易发生断裂导致的违约成本,以及其供应链业务量急剧下降的局面。

(2)产品创新动力不足,竞争能力弱

重庆银行银行供应链业务起步时间晚,其作为城商行在资产规模、专业化经验、渠道优势、风险控制、系统开发和信息技术支撑等各方面,均不能和国有银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日而语。其供应链金融产品基本是“拿来主义”,简单模仿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的行业领先银行的成熟产品,缺少特色化产品,没有适配性高的金融服务,竞争能力弱。

(3)议价能力不高,授信额度使用率低

重庆银行银行作为城商行,受制于规模、跨区经营等,与核心企业直接对接的整

体合作较少,多以直接向融资企业开展融资服务,导致“1+N”的产业集群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同时导致不具备综合回报议价优势。回报主要来自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和少量回笼货款,如再遇到贴现利率居高,客户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造成派生存款回报率低,授信额度使用率低。

(4)科技支持薄弱,风险管理亟待加强

供应链金融异于传统业务的特征,要求在流程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控制点也与传统业务截然不同。然而,我们的科技对业务支撑方面远远落后于先进同业,甚至达不到平均水平。从融资申请、审批、贷后管理各环节均以人工为主,未实现电子化智能流程和数据信息实时采集,冗长的流程,不但成本高,效率低,还隐藏风险隐患。在贷款“三查”的各个环节衡量和识别风险时,主要还是依靠静态分析,不能及时全面掌握信息,缺乏供应链金

融风险防控机制。

4、案例分析

4.1 银行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产业链从采购到最终销售完成的过程中,各时段、各主体均会有资金需求缺口:在采购阶段需要向核心供应商预付货款、在生产阶段积压存货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在销售阶段产生大量应收账款等。基于这一系列资金需求,企业与资金提供方寻求能够将未来资产变现的途径,因此,商业银行最初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源于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传统模式根据供应链条上交易环节,按照切入点划分为预付账款融资业务模式、存货融资业务模式、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模式。这三种模式满足了企业在真实交易中产生的流动资产融资需求,后来实践中也衍生出各种产品组合。

4.1.1 传统模式简析

(1)预付账款融资业务模式

预付账款融资一般是发生在采购环节的业务模式,可以看作提前将未来货权用来融资。以上游核心企业(供应商)承诺回购或退款保证为条件,融资企业(购货方)以银行认定的仓储地的已确定仓货(仓单)作为质押担保向银行申请授信,用于预先支付供应商货款的模式。核心在于银行控制提货权。 业务流程 根据参与主体可分为供应商、购货方、银行三方合作模式,和引入仓储监管合作方的四方合作模式。

(一)厂商银:即供应商、购货方、银行三方合作模式。基于核心企业(供应商)与下游融资企业(购货方)的供销关系,下游融资企业通过向银行申请授信,将获得的资金提前支付货款给指定供应商,银行再按融资企业的销售回款进度通知供应商发货的业务模式。供应商、购货方、银行需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同时,供应商对授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或差额退款责任,并配合银行对货物实行监控。具体业务流程如图。

(二)先款后货:银行为了控制货物运输和监管,防止供应商与购货方合谋给金融机构造成风险,引入第三方监管合作(多以仓库方监管)的四方合作模式较为普遍,需签订四方合作协议。具体业务流程如图。

②风险要点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发生在核心企业回购的基础上,如果授信到期时,融资企业中的保证金余额不足值,核心企业对不足额部分的金额对应的货物又不履行回购约定,银行将面临授信敞口不能正常回收的风险隐患。因此,贷前签订协议时,需明确规定核心企业的回购或连带保证责任,以及违约责任。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银行以控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货物是否入库以及提货时流程是否规范均能对银行造成巨大的风险。因此,银行强化对监管方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对融资项下对应的货物实现控制是重中之重。另外,预付账款融资是建立在整个供应链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涉及多个供应链节点主体,一般融资企业处于供应链下游,操作风险也是银行需要面对的风险隐患。因此,银行要采取现金流封闭式运作,在授信资金发放给企业后,要动态监督企业的运营情况,以及链条上的交易全流程,以确保资金流的安全。同时,增强对客户运营、财务、资信多层次信息的关注和收集,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欺诈风险,并实时关注质物的价格走势,约定价格跌价补偿机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银行损失。

(2)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

存货融资是发生在生产运营阶段的业务模式。融资企业将自己的存货向银行进行质押,借助第三方物流或仓储公司对其监管,银行向融资企业提供支持的融资模式。

①业务流程

存货质押业务是指银行以融资企业所属货物为质押品,存放于指定仓储地,并委托仓储监管方对质物实施全程监管,银行向融资企业提供融资。存货质押根据能否置换货物又分为静态和动态,静态质押要求融资企业必须用保证金赎回,不能更换货物,不便于日常交易。动态质押是银行要设置融资企业质物最低控制价值,超过部分融资企业可自行提货,并且融资企业可以根据需求置换质物。具体业务流程如图。

②风险要点

存货融资模式以存货作为质押物获取贷款,其风险主要存在于存货的监管和控制,在贷款期间要严防监管不到位导致存货丢失、挪用、损坏对银行造成风险隐患。首先,注重合作方信用。制定严格的准入,良好的信用至关重要,防止欺诈风险。监管方要具备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具体的监管计划和方案,有承担质押物监管的能力以及对贷款损失具备足够的清偿能力。准确规范出质方、监管方的权利和义务,重视存货数量、质量、入库、出货、置换、解押等紧要步骤的监控。其次,慎选质物、审核权属。对存货所有权进行严格的确认,并全面评估存货质量,对质押率、最低控制价值合理确定。建立实时市场监测机制,及时准确反馈市场情况、价格波动存货未来的市场销售等,当市场价格突破最低控制价格时,要及时补充保证金或存货。最后,完善监管措施。在法律合规控制方面,对质押存货的相应权利进行认定,在工商办理抵押登记避免重复抵押,在操作风险控制方面,要加强运营管理和操作规范管理,降低银行信贷资金风险。

(3)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是发生在销售环节的业务模式,赊销目前是企业间交易的主流方式,赊销行为为供应链中上游企业带来很大的流动性压力,可以说赊销的存在催生了这种模式的出现。卖方通过赊销货物产生的应收账款申请授信,将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赊欠货款的核心企业为供应商提供担保,如若资金获得者到期不能正常归还款项,核心企业具有负责归还这笔债务的责任。

①业务流程

应收账款融资根据是否转移债权可分为质押和保理。

(一)应收账款质押。这种模式在国内应用得最为广泛,卖方企业将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申请授信,获得资金补充并委托银行收款。同时买方需确认并按时支付应收账款,如到期时,融资企业未正常归还贷款,将由买方支付债务。

具体品种可细化为应收账款静态质押和应收账款池动态质押。静态质押是指每笔融资对应单独的应收账款,适合于独立的应收账款金额较高的企业。应收账款池动态质押是指卖方向多个买方销售产品或向单个买方多次供货,期间形成体量相对稳定的应收账款池,用于归集货款回笼等资产,卖方将池内归集的资产质押给银行获取资金支持。适用于买方众多,账款分散,单笔金额较小,周转频率高,卖方与买方合作关系持续、稳定,且池内余额相对稳定的客户。应收账款池质押对银行风控能力要求更高。具体业务流程如图:

(一)应收账款保理。该模式是银行为卖方企业提供的应收账款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之一。企业将应收账款让渡为核心,是一种债权的转移,将风险商业银行转让给银行,银行兼具融资、代收、管理多层次功能服务。遵循有无向买方企业公开告知债权让渡行为,可分成明保和暗保。明保需要就融资项下对应的应收账款明细及其已转让的行为向买方核实,并得到买方盖章确认,同时和买方约定,在授信期间应收账款需回笼到指定的唯一账户上。暗保因买方并不知晓债权的让渡,银行承担的风险较大。需在审查时核实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和应收账款之前有无质押等关键信息。到期时,如若债务人未正常归还款项,银行是否有权向供应商反转让应收账款、并要求其回购,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无追索权保理如若出现风险将由银行承担坏账。保理可自由组合成多种模式。操作流程大致相同。具体业务流程如图。

②风险要点

应收账款融资建立在真实的贸易交易上,如虚假交易,就不存在应收账款,银行信贷资金将面临风险隐患。加强贷前尽调,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审核供应商和核心企业之间交易背景有无虚假至关重要。关注账龄是否符合正常贸易情况。审视合同价格是否正常合理,货物应有明确验收标准、交割标准、准确付款依据,避免价格虚高的风险。确定来源是否真实合法,杜绝一切欺诈方式。细化合同,约定防范措施。银行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和操作流程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内登记,避免重复质押,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风险防范措施。完善贷后管理,建立风险预警制度。银行要关注出质人、债务人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应定期、不定期与企业进行对账,确认核心企业付款应转入银行方监管的专用账户。

这几类供应链金融的传统融资模式,基本可涵盖产业链“供——产——销”全流程,为链条上各节点主体提供金融方案,针对不同节点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并且可以就基本模式组合为更复杂的整体综合方案。

4.1.3 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重庆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优势在于:具有稳定、低成本、大规模获取资金的能力,积累的客户资源丰富;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经验和风险把控能力;拥有众多专业金融人才,专业性的金融服务能力确保了其可以辐射到较为深入的各产业链底层。

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也面临一些局限性:首先,可供选择的供应链较少。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对于以前占据本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半壁江山的钢铁行业,规模在逐步缩小。周期性强的行业其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掌控权随周期性减弱后,可供选择的链条也随之减少。加上跨区经营受限的先天缺陷,使得重庆银行银行和很多优质的全国性大型集团失之交臂。其次,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供应链本身没有实际掌控力,不能实时并主动掌握产业链交易中核心的信息资源。由于数据获取比较被动,缺乏有效的数据信息平台,本身没有能够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再次,银行基于风险控制要求,通常希望产业标准化更强,但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需求分歧明显,商业银行往往不能满足个性化需要。最后,商业银行审批流程长、效率较低,产品创新的速度有限,银行相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准入门槛依然较高。

因此,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就要借力日新月异的信息科技,依靠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技术优势,打牢科技信息安全基础,提升科技对业务的支撑,构建综合服务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实现多种金融工具的组合运营,不断提升资本回报率和综合盈利能力。

4.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模式分析

4.2.1 创新模式简析

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技术的驱动下,迎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供应链金融从服务模式到风险控制都面临巨大变革和创新,也将依托于“互联网+”获得发展契机。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是指融合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安全云库等形成合力,为产业升级、提高效能服务。也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通过互联网反哺传统行业,成功转型,实现持续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的程度不断深化,线上化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创新战的蓝海。商业银行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逐渐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对接,将传统金融优势与平台信息化深度融合,进行数据分析后将更加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顾问式的融资、财富管理、资本运作等综合金融方案。这一模式创新,是“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的“跨界合作”,将缓解传统供应链金融交易中信息电子化不足导致信用评估缺失的问题,其本质是填补信息盲区,补全信贷缺失环节,将服务覆盖更多的中小企业,是对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拓展。该模式不是线下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简单向线上化转移,而是利用网络化平台,将产业、金融与科技高度融合,打造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

4.2.2 以“医药惠”产品为例分析

(1)创新模式“医药惠”

重庆药品交易所是重庆政府打造的,面向全国开展医药综合交易的千亿级要素市场,是为医药企业提供相关医药产品交易、结算等服务的第三方综合性电子服务平台。具体建立了医药公共交易、医药电商、医药金融结算、医药大数据四大业务平台。业务平台实行会员制度,卖方会员根据药品交易所交易规定,在指定销售界面公告产品类型、定价等信息,待有需求的卖方会员与其达成交易意向后,双方在电子平台签订合同。按合同约定卖方会员在规定时间内发货,买方会员在确认收货或收票后,必须在2 个月内通过医药金融结算平台支付货款,款项汇入交易所在银行的专用账户。同时买方会员申请出金,交易所将在规定时间内审核其应收账款池内资金能否覆盖授信质押的应收账款,如能覆盖,交易所会将其资金作出金处理,款项将汇入买方会员在银行绑定的结算账户。根据规定,融资企业在授信前,需绑定银行账户,作为授信客户在药品交易所平台的唯一资金回笼账户,以便于银行监管其销售情况、资金回笼等,以保障授信资金安全。

①业务流程

“医药惠”属于应收账款池质押业务品种。是 重庆银行银行与重庆药品交易所,针对药品交易所卖方会员在药品交易所电子交易平台交易形成的应收账款而开发的授信产品。主要模式为授信申请人是药品交易所卖方会员,将经药品交易所鉴证的应收账款质押给重庆银行银行。并由药品交易所提供全程应收账款及资金监管,银行据此给予申请人相应融资支持。该融资主要担保方式为应收账款池动态质押方式,买卖双方均为药品交易所会员,如授信到期时,融资客户应收账款池归集资金不足以覆盖授信本息,由药品交易所承担垫款责任。

重庆银行银行需对此服务支付一定服务费。具体业务流程如图。

②风险要点

本业务模式主要担保方式为应收账款质押,要注意可用于质押的应收账款应必须符合以下要求:第一,申请人在电子交易平台所发生的交易记录应真实、有效;第二,对应交易及应收账款必须经药品交易所鉴证;第三,应收账款未被设定抵押权、质权及其它任何形式的担保,将审核合格的部分建立应收账款池,并在人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进行质押登记。另外,业务明确规定药品交易所在授信期间全程对应收账款及资金进行监管,并在客户授信到期时应收账款池归集资金不足以覆盖授信本息时承担垫付责任。因此,在贷后管理方面必须要严格把控:一方面,与药品交易所建立对账管理制度,以定期和随机两种形式对账,确保应收账款池有效总额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对应收账款池的监控,尽管本产品应收账款池由药品交易所代为监管,仍应定期核查应收账款池明细,了解药品交易所是否严格履行规定义务,是否对应收账款、支付结算和出金办理进行了全面、有效的管理。

4.3 创新模式分析总结

银行与重庆药品交易所共同打造的“医药惠”业务模式,不仅单纯局限在融资,还组合配置多层次服务功能,向财富管理、资本运作等方向延伸,实现多元化的综合性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协助平台会员客户获得低成本信贷服务,无限提升产业流转效率。据统计药品交易所卖方会员仅重庆地区就达 300 余户,已有近 100 户与 重庆银行银行建立合作关系,融资总额约6 亿元。该业务成功运行也给绍兴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升级带来新的启示。

(1)供应链金融实质不变

供应链金融线上化改变了传统的业务模式,将大数据技术用来弥补信息来源,解决了传统信息传递缓慢、效率低下、透明度低的缺点。通过对链条上实时动态的销售、发货、开票、确认收货、应收账款付款等多个指标数据采集,银行可以掌控企业真实的交易情况,扩大对供应链的了解,有利于帮助设计更贴合企业需求的产品,有利于简化操作流程,提升放贷速度,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人为风险隐患。从根源上,直击中小企业融资痛

点,有效改善了其融资困境。

(2)打造平台化供应链金融生态化系统

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传统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上,因核心企业及供应链条选择有限,在客户群的拓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交易平台实时掌控产业链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能实现客户信息验证、商品展示、物流、支付等服务,构建商品交易闭环。供应链金融向平台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目前整合是关键,借助手握实时数据和海量数据的互联网平台,将需求侧、供给侧各方参与主体放入平台生态圈,犹如铺设一张产融结合的“网”,制造更多“节点”,发现“四流”的交叉验证关系,更高效地控制金融风险,挖掘更多金融服务机会,良性推动生态化发展。

(3)延伸传统模式,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主要从“宽度”和“深度”来延展,“宽度”创新是为更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通过深挖链条,切入场景中去拓展客群,扩大原有存量对象,提升客户流量,制造集群效应。“深度”创新是指多类别业务的组合配置和多种金融工具组合,提供多样化的优质产品。通过技术改进、流程优化、平台数据、整合关键指标,瞄准客户痛点,快速迭代研发出根据客户需求定制针对性强、适配性高的综合性供应链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由过去单一的信贷经营向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转变。从融资、结算、咨询、管理全方位切入,将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覆盖全贸易流程服务,让客户拥有高效化体验,增强客户黏性,达到“捆绑”客户的效果。

5 绍兴银行发展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对策

建议在信息科技无限提升效率的助推下,供应链金融呈现出新的格局、新的生态。新技术、新模式是支撑供应链金融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就银行而言,必须以快速的行动力和足够强的执行力主动拥抱并强化建设。本章针对供应链金融发展创新业务的产品体系、渠道搭建、平台建设、风险管理、数据系统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5.1 绍兴银行发展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建议

5.1.1 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当前面临的形势是:在供给侧调结构深化改革推动下,绍兴部分传统企业(如纺织业)产能过剩,已到了仅能勉强维持的地步,伴随而来的是风险加速暴露,曾经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主流行业被迫萎缩,甚至退出舞台。传统重工业面临衰退,其核心客户经营困难,自身资信下降,对其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信用缓释作用瓦解,过去针对核心客户及其上下游中小客户配套的产品适用度降低。互联网深度嵌入产业,使经营、销售、物流等交易方式发生变革,传统产品不再具有优势,不能完全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各类“互联网+金融”、“产业+金融”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走势分化,既带来了“掉队”的风险,又提供了赶超的机会。面对新形势,一方面要持续巩固传统供应链优势业务。另一方面,要以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对策建议敢于创新突破,在专业化、综合化、互联网金融化方面做文章,顺应新趋势,借助“互联网+”的势头茁壮发展,形成一个可持续、健康的金融业态。 

5.1.2 绍兴银行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

(1)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差异化拳头产品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嵌入,助推供应链金融发展风驰电掣。利用这些“黑科技”建立“线上”服务平台已逐渐呈现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必然走向。目前国内发展较快的金融机构均已建立了线上体系,并推出相应产品和服务模式。新形势下银行间面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在业务类型、客户群体,甚至战略方向都大体类似,低水平重复发展、低端产品过度竞争的状况很明显。因此,加速变革,坚定走差异化、特色化、互联网金融化发展是突出重围的重要路径。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银行获取信息范围更广、便利性更强、成本更低,且获得的各种信息真实性更高。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能体现金融与科技有机结合,提高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产品场景化的跨越式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化发展不是将线上电子化看作是将线下供应链金融传统业务模式的迁移、实现电子化运作流程化而已,是将供应链各环节的行为信息和相关数据高度融合后,深挖市场,通过创新的产品创造新的供给。

(2)细分市场渠道搭建,加快布局形成规模优先

在“互联网+”浪潮下,同业、异业竞争加剧,银行作为资金提供方已经不再占据绝对优势,当务之急是要细分市场,搭建渠道,加快合理布局,锁定与核心企业、第三方平台等信息优势主体的合作关系,迅速拓展上下游优质的企业,占据规模,定制批量客群的整体大规模、分户小额度的结构产品,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客户成本,吸引客群,做到先将手伸进链条中去,再通过提供融资、结算、甚至供应链管理全方位的综合性业务渗透全链条,从而将客户牢牢捆绑。中小银行唯有依靠本土地缘人缘,在细分市场、特定领域、产业集群和类别客户中精耕细作,争取在错位发展中不断提升质效,赢得一席之地。

供应链金融具有行业属性,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特征和属性,或者行业属性天然的形成聚集形态,这也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的垂直化和细分化发展。市场有限、细分无限,商业银行要依据行业特征、核心层紧密程度等细分市场,结合政策优势、区域经济特色,因地制宜的探寻和渗透好的产业链。在这方面,绍兴银行所在区域具有一定的区域经济特色:在当前的绍兴地区形势下,应着重打造芯片制造业、半导体、文化产业、医药行业、纺织服装、电商等细分市场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具体计划如下:

1、在产业链中,龙头企业和从属企业呈金字塔形势布局,这为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基础。首先锁定目标客户群,利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市场管委会等把手伸进产业链,对整个产业链进行贯穿梳理,集合中小客户,根据成员企业的需求和意见,为客户定制专属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2、龙头企业和从属企业分别制定,甚至可以做到“一户一策”。在抢占市场高地,占据规模优先后,再通过提升全方位服务,捆绑客户,逐步实行金融对产业链的融合和掌控,进一步提高议价能力和综合回报水平。

3、与第三方平台“跨界”合作,共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传统模式,银行围绕核心企业“1”,为其上下游中小客户“N”提供以融资为主的金融服务。这种模式相对以服务单一的融资为主,核心企业提供信用支撑,话语权强,对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占用较多,上下游中小企业地位被动。随着产融结合与技术升级的变革,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变为“N+1+N”生态圈。这个“1”不再局限为核心企业,它可以是一个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有真实全面的交易数据作信用支撑,不再需要核心企业为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突破了单个供应链的限制,形成以中小企业在平台上的真实交易数据为核心的多链条的生态圈模式。

4、优化操作流程,规范操作环节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之一就是操作环节多,并且是可以通过操作流程对交易、回款的监管,构建自偿性交易的还款来源。故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应摆在首当其冲的位置。一方面,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在操作过程中严防道德底线、安全底线。另一方面,银行应全面了解客户情况,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帮助客户分析评估融资信息,针对中小企业,要制定审批路径短、操作灵活的标准业务流程。根据经营年限、在供应链中地位、资产规模、资信情况、动产质量等作为参考指标,通过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初步形成是否准入、最高额度以及利率水平的核定,有效提高业务效率。同时,严格把关风险点,重点关注贸易背景真实性、资金流向、经营状况等,从点到面把控风险,确保银行资金安全运行。

5、健全风险全程管理,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优势,获取供应链运营各环节信息流,并结合线下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从多角度、多维度交叉验证,动态掌控客户的经营活动,缓释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全流程管理。在风险控制上,不仅体现在审批环节,各环节共同发挥作用,对业务周期进行全程、多维度的监控和测评才能有效把控风险,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①贷前全面风险评估

应明确调查重点和手段,优化内部流程,制定相应模板协助调查。对客户信用等级、行业地位、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多维度设置参数,全面、客观的评价,提高风险意识,准确衡量和识别风险点,避免潜在风险在产业链中流传。

②贷中设计风险控制措施

充分揭示融资企业的风险,针对风险点,做好风险控制措施设计,具体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运用封闭运行、额度控制、分期还款、经营者控制、价格控制、自有资金控制等手段把控风险点。

③贷后建立全面风险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是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之一,通过数据收集监测建立风险指标数据库,并采用定量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估,如指标偏离正常范围必须发出风险预警,启动风险应急处理措施,确保供应链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6总结与展望

金融领域的创新围绕资金、业务、风控、实现模式四个维度展开。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在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在业务模式和风险控制实现了金融的重构。这种基于科技支撑的改变和影响才拉开帷幕,假以时日,必将给现有金融格局带来更大的变化。这对于银行,是挑战,也是机遇。回顾本文,总结出以下结论:

(1)供应链金融对于银行而言,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上档升级,更是战略选择。加上借助互联网之势,它能突破城商行地域、网点等自身局限,去开拓更大的市场。是银行利用低成本、高质量的综合服务去拓展中小企业长尾客户、锁定客群、创造利润、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

供应链金融篇2

当各路资本方才开始逐鹿P2P网贷业务之时,一些成熟的平台已经将触角伸向了综合金融服务的领域。金信网就是其中一家。

5月,金信网正式最新的“3×4”战略,将原有单一P2P网贷业务模式升级,力求打造可提供一站式财富解决方案的互联网大金服平台。

据了解,金信网“3×4”战略将在风控、数据、创新三大核心的基础上,聚焦互联网综合财富管理平台、互联网融资服务平台、互联网征信生态云服务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创新孵化平台四大业务方向,建设多元化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优良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围绕对中国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及金信网的创新发展战略,金信网创始人、CEO安丹方接受了本刊专访。

:你曾提出中国金融产品供应链需要重塑这一观点,你认为目前这一供应链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进行怎样的改变?

安丹方:传统的金融体系下,金融机构的价值来源是信息的不对称。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银行买一款理财产品,可能只知道这款产品的期限是半年,预期年化收益率是5%,而对理财产品背后到底投资了什么项目、风险如何,几乎一无所知。而正是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资金在一借一贷之间产生的利润,大部分留存在了金融机构中,投资者获得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最大的冲击,就是改变了金融信息的传递方式。比如P2P网贷这种业态,其最大的价值正是直接对接借贷双方,减少信息流通成本,一方面使得资金使用方可获得高效且低成本的融资,而另一方面投资人又能获得较高的资金出借收益。

我认为,未来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模式必然是价值自由流动,金融人人可为。将来银行的物理网点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资金融通、金融产品会通过互联网平台自由交易。如今的传统金融机构是这个平台上的供应商,而互联网金融平台则会演变成金融产品的主要分发渠道。

:金信网在供应链方面进行努力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安丹方:“互联网+金融”的时代,投资者更容易获得投资理财的资讯,也更清楚自己想要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方式。通过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耕耘,金信网积累了大量线上用户。截至今年6月,金信网注册用户已突破百万,累计投资服务规模也已突破60亿元,成为国内规模前十的P2P网贷平台之一。同时,金信网开始建立并逐渐完善大数据用户分析体系,力求能够充分了解用户的投资需求,未来将更多种类的理财产品根据用户需求智能地推送给适合的用户。另外,金信网也能通过对流量、用户行为的分析,给金融产品供应商提供一手的市场分析,帮助金融机构了解受众的投资需求,从而制定和完善产品的策略。

:传统征信服务怎样才能落地到互联网及移动端?金信网会采取哪些做法?

安丹方:传统的征信服务想要实现互联网化,其实需要的是一个既懂征信又有互联网基因的团队来推动。金信网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作为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金信网其实还控股了一家信用管理公司,并且已经获得央行颁发的企业征信牌照。今年,金信网将要推出一款基于移动端的企业征信产品,通过线上大数据信用评分体系的建立,将贷款利率与信用分挂钩,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征信宝与行业里的融360等服务平台有哪些区别?

安丹方:金信网的移动企业征信产品最大的优势是有线下渠道的实践与推广。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实与贷款机构放贷难的问题是共存的,这个矛盾在二三线城市尤为突出。他们之间缺乏的正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信用评价工具。征信产品最核心的就是数据,依靠兄弟公司资源,金信网在全国200多个城市拥有500余家落地服务站点,每个服务站点都有专业的征信服务人员,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有效运用我们的移动征信产品,建立庞大的数据库,使得我们的产品迅速成为可靠有效的征信工具,为更多平台服务。

:金信网希望打造一个融资平台,这具体如何理解?

安丹方:目前,金信网的主要业务还是P2P网贷,主要为投资者和小额信用贷的借款人提供资金撮合服务。未来,金信网希望能够深入到产业链或某一生态体系当中,为体系中的企业或个人提供综合的投融资服务,建立起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生态圈,增加服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我们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家专业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的P2P企业,如何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如何服务用户,使平台产生更大的价值。今年我们提出了金信网的3个核心,也是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必须有的3大核心,即数据、风控和创新。从这3大核心衍生出来4大业务板块,就是今年5月份金信网的“3×4”乘数级互联网大金服战略。

第一,我们要坚持做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平台。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平台,我们有更远大的目标,希望重塑中国金融产品供应链,而且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其中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第二,征信云服务平台。金信网拥有一家独立的公司,2014年获得了央行企业征信平台牌照,目前正在努力把传统征信服务做到互联网上,落地在移动端。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看到的是未来企业征信领域的发展机会。

第三,互联网融资平台。作为一家优秀的网贷机构,我们深知融资的业务模式,很明白其中的“道道”。我们在风控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为什么不做个综合的互联网融资平台?真正做平台型的,而不是闭环型的企业,这是2015年金信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

供应链金融篇3

最近,供应链金融引起了市场比较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从供应链金融本身的特点以及中国经济金融环境来看,供应链金融在中国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通俗地讲,供应链金融是借助产业链中的信用、为企业提供融资的一种手段,而传统金融则主要依赖主体信用,依靠抵押、担保等方式,因此两者是有很大不同的。供应链金融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基本能做到紧随资金流向,紧跟项目走向。目前,中国不少企业集团都在探索、实践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供应链金融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9世纪末的美国,供应链金融就已经诞生,当时正值美国工业全面超越英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供应链金融在美国兴起,首先是从银行向传统产业渗透开始的。但当时由于商业银行并没能真正把控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并不完全。直至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成为主导性力量,才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当然,国外供应链金融的定位仅仅在于为核心企业的主业服务,因此没有更多进展,甚至出现负增长。

但是,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发展会很不相同。

首先,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技术条件已发生巨大变化。虽然供应链金融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兴起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在中国,互联网对经济的塑造力、渗透力非常大,甚至超过全球互联网的先导者美国。有了大数据、云协作等技术支撑,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就能创造新的风险控制手段,使供应链金融能够紧跟资金流向、紧随整个生产过程和业务走向。并且,中国供应链金融一开始就是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这与当年美国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不同。

同时,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金融环境也与美国不同。金融抑制在中国长期存在,银行占据着垄断地位,资本市场发展依然缓慢,企业融资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由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天然偏好大型企业和政府隐性担保的部门,使得金融资源过多流向预算软约束部门,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研究表明,软约束部门的持续信贷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市场利率。

从上述两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将远远突破现有的国际经验,它的业务定位和业务范围将得到广泛拓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中国金融体制所面临的一些困境。

第一,有助于解决金融风险控制的难题,并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在传统信贷模式下,管理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成本很高,这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风险管理是基于核心企业对产业链较强的控制力,以及大数据支持下的风险定价能力。核心企业与融资方在业务上一般都有长期往来、紧密联系和深入了解,也能建立更有效的违约惩罚机制,因而预防违约以及追偿债务的能力都较强。同时,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积累了资金运用端的数据。融资方可以凭借采购、销售等数据快速获得融资,几分钟内就能完成从申请到放款的全过程,并且按日计息、随借随还。

第二,供应链金融发展将倒逼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就像早期P2P网贷大部分从民间借贷演化而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也是市场自发的创新,使商业信用向市场信用转化,极大地展示了金融脱媒的魅力。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每一笔资金都有真实的业务背景,能够顺利实现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的渗透。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形成大量民营龙头企业和控股集团,供应链金融工具的使用也会越来越广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处于垄断地位的传统金融提出挑战。

第三,供应链金融将促进产业与融资的深度结合。在中国,由于监管约束,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产业投资还存在不少障碍。目前大型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大多采取“由产而融”的形式,即在集团内部设立财务公司,或参股、控股金融机构,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起来。供应链金融拓展了“由产而融”的途径,并且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供应链金融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形成了一种网络化的产融结合形式,甚至有可能是基于流程和数据的产融结合机制。供应链金融将开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新模式,也将通过金融手段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价值。

第四,供应链金融也将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可以为网贷平台提供风险可控的优质资产,另一方面,数据积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提升了供应链金融的延伸性。例如,传统的保理业务只有在形成应收账款后才能给企业做融资,而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融资可以被提到更前端的环节,由此拓展了融资空间。在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金融完全有可能从单一产业链扩展到整个产业生态圈。同时,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将有助于解决互联网金融资金运用端的风险控制问题。

供应链金融篇4

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的类型:依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供应链金融类型有所不同,依照供应链的不同模式,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主要分为有效性供应链以及反应性供应链,依照供应链的稳定性又可分为稳定供应链和动态供应链,依照供应链容量进行划分,电子商务供应链就可以分为平衡供应链和倾斜供应链。有效供应链主要包括了原始材料转化为成品或者半成品的过程中的物力功能,反应性供应链主要具备承接市场的中介功能,为客户提供预知的需求,将商品发往各个市场。在市场范围内,产品若是具有比较单一的稳定的性质,此类产品构成的供应链就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若是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度变化比较大,又由于产品本身具有多样性,此类产品构成的供应链就属于动态性供应链,此供应链上的产品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产品的数量以及生产模式等,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若是产品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本身相对比较稳定,但是产品需求量在发生变化,这类产品的供应链就称为平衡供应链,若是产品的成本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此类产品构成的供应链就称为倾斜供应链。

2、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金融管理和融资

2.1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金融管理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属于价值增值的过程,电子商务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的虚拟供应链,本身属于一种高效新颖的形式,实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实现电子商务价值增加的过程。在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的管理中应形成比较系统的体系,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供应链金融结构容易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对于传统的供应链而言,单单是一种多节层级系统结构,本身对于市场响应和变化反应比较迟缓,但是在电子商务逐渐兴起之后,在供应链金融中逐渐增加了产品的零售商、原料供应商以及制造商等,不仅降低了运行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供应链对于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另外电子商务同样会对供应链金融本身的运行模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买卖双方的交易市场逐渐变得更加公开化,这必然会导致供应链的运营模式发生变化。传统供应链金融通过市场进行实现,而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金融管理不仅仅通过市场,还需要通过竞标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得供应链进行重组。

2.2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和一般的贷款融资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需要通过物流中的货权动态管理等进行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融资模式包括订单融资模式、应收/应付账款融资模式、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以及委托贷款融资模式,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企业多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订单特点主要体现在品种多、小批量以及多批次等,电商通过质押订单来获得融资,具体而言,交易平台服务的优势为企业整合大订单提供便利,在订单完成后,卖方在向银行申请融资授信,银行抵押、申请贷款等,银行核实交易信息并作出回购承诺,在开设专门的账户便于贷款的发放和回收,电商在获得贷款后生产产品。由于电子商务的性质,在交易平台上,电商企业收到货款往往会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缩短账期,企业可以选取应收或应付账款融资模式来获取资金,提高资金的周转率,这种融资模式把平台服务商作为基础,因此需要保证对供应链的资金流具有非常强的控制能力,非常适合于在线支付。电商把自身的货物存放到第三方物流仓库中,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这种融资模式为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委托贷款融资模式是指本身所具有的资金,委托银行找合适卖家提供贷款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风险最小,降低了借款人的生产成本,非常有利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的良性发展。

3、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

电子商务的出现促进了新型的教育方式和流通模式的出现,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各个企业都参与到其中,尽可能地减少了物流资金的周转环节,根据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在2011年已达到了5.95亿元,并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模式,中小型企业快速参与到其中。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改变的不仅仅是技术环节,同时也是制度上的创新,属于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本文以“云仓”来论述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创新模式。下图是云仓系统主题相互关系。所谓云仓是指以商品或者服务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元素的集合体,其核心思想为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将供应商、分销商、物流商以及制造商等直接对接在云平台上,形成一个大型网络集群,降低违约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云仓系统框架实体包括“云平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和“云市场”等,依照服务模式大致可以分为电子流程、电子市场、电子基础设置以及电子商务等内容。云市场通过相对集中的云平台资源联网各个感知节点信息资源,用少量的资源来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云平台属于一种物联网运营平台,又可以称为电子化现货市场,目前我国的基础原材料供应商正在逐渐向着体制化发展,国家也逐渐形成规模比较大的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云仓的交易模式属于场外现货交易,交易对象包括延迟交易现货和即期交易现货,交易初期的对象主要是基础原材料,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将会有更多的现货商品参与其中。云仓的业务内容主要是现货交易相关业务、金融业务等,完全整合了融资获得渠道和供应链内部交易,对于贸易环节和割裂成本都具有极大的降低优势。

银行贷款风险主要通过货权动态监管和企业专用货款账号等进行控制,极大地简化了审核程序,为会员的贷款提供了便利。针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中小企业进入到云平台先支付20%的初始保证金,随着产品交首期的不断缩短,保证金的收取额度逐渐增加,参与云交易的人逐渐增加,因此云交易市场就会获得更大量的保证金资金,中小企业在云平台上的质押信息通过物联网演示接口显示,云平台集中保证金为中小企业提供间接融资,若是需要的金额非常大,可以利用一定的保证金向银行进行申请融资,大大提高了银行的贷款热情,最后商业银行关注中小企业运行状况,直至企业归还贷款,非常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另外云仓交易平台实现了应收账款自动化和应付账款自动化,解决了发票传递的问题,有助于买卖双方的确认。相对于一般供应链而言,云仓主要实现了信息共享,保证金间接融资以及现货连续交易等。在云仓交易中,虚拟交易平台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需求集中到一起,很容易获得价值的实现,完成了交易的直接对接,在网上实现产品的信息过程,降低各种流通以及交易费用,虚拟集群的运作方式,构成了一种联系频繁的组织网络,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形成外部集聚效应。云仓的出现具有的保证金的杠杆交易,从根本生解决了核心企业占用资金的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便利,另外由于保证金的杠杆作用,也使得交易上实现了资金的最大利用化。云仓采用了连续交易模式避免了价格风险,在交易中合同的定价均是当日的市场价格,保证了资金不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云仓所具有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全方位的监督货物的目的,降低了银行的监管成本,此外交易市场巧妙地连接异地市场,有助于中小企业生产产品的销售。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高级状态,云仓同样存在风险控制管理和风险技术管理,同时也存在和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风险,本文主要考虑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交易着风险等内容。目前云仓面临的最大的交易风险为法律风险,从本质上来说云仓交易同样属于现货交易,但是目前的法律对于其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产品价格等容易被控制,同时很容易发生挪用客户保证金。被迫参与以及携款潜逃等交易违约事件,损害参与者的利益,所谓操作风险主要是技术风险,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内部人员操作不当也会引发操作风险。交易者的风险是指包括价格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在内的风险,相对于传统供应链金融而言,这种风险被极大地降低。

4、结束语

供应链金融篇5

供应链金融优势: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信贷相比,不只是“个性化解决方案”的营销口号,而是在思路、实现模式和管理方法都不同。传统信贷的评估聚焦于单个企业节点,贷款质量基本上由企业经营情况决定。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关键在于链条的稳定性,对于供应链的评价不仅优先,而且更加复杂。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供应链金融篇6

舒 畅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业界争夺的重要领域,2015 年是互联网金融全面渗透的一年,供应链、电商企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跨界融合创新方面层出不穷。同时,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下,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供应链金融如何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也是供应链上各参与方面临的紧要问题。

由万联网主办的中国(第二届)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于3 月26 日在深圳举行,论坛以“产融结合,跨界共赢”为主题,会聚制造商贸企业、供应链企业、物流、互联网金融、电商、银行等不同领域的近400 多名参会人员,共同探讨如何打造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推动平台企业及整个生态圈的共同发展,并进而惠及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在论坛上认为,供应链金融3.0是在平台建设上搭建了跨条线、跨部门、跨区域的,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广结联盟,物联网和互联网相融合的金融生态平台。具体的运营方式是通过平台链接的商业生态、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创建金融生态系,推动商业生态的发展。宋华教授在演讲结束时强调在新的世界中,基于常规竞争与合作的战略要让位于共同进化的战略。产业与金融是共同进化的助力器,需要相互支撑,相互作用。

“供应链企业转型之路+ 风控模式创新”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对于以四流合一为核心运营模式的供应链公司来说,如何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进行转型升级并对最核心的风控模式进行创新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问题。一达通副总经理张文松、嘉晟集团副总裁姜嵘、天物大宗副总经理付瑶、利丰发展董事总经理张家敏参与了宋华教授主持的“互联网时代下的供应链企业转型之路+ 风控模式创新”嘉宾对话。

嘉宾在讨论中认为供应链公司在未来的转型升级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一切活动服务化。怎么能够抓住整个产业的特点,通过供应链的行为和供应链金融的行为,能够真正汇聚于产业链中的主体。第二,一切服务活动化。把服务真正转化到供应链金融运行的过程当中。第三,一切业务数据化。信息化很关键,金融的关键在于信息化。第四,一切数据业务化。要把所有的可能发生的信息和数据通过清晰整理、挖掘,再来发现这个产业供应链当中的一些机遇,并且通过这个机遇来发展我们的业务。第五,一切流程标准化。没有标准化的交易流程,就没有标准化的供应链,没有标准化的供应链,也很难持续和发展。

“产融结合 回归实体经济”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制造业在2015 年正面临空前挑战,大中型企业搬迁倒闭的消息不绝于耳,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低,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供应链金融如何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是需要供应链上各方共同思考的紧要问题,来自银行业、供应链、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的四位代表参与了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赵先德教授主持的“产融结合回归实体经济”嘉宾对话。

赵先德教授在对话总结中认为供应链整合可以降低成本,缩短提前期,增加反应速度,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同时供应链提供支持商业模式创新落地的核心能力,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提供了供应链流程整合,创新和再造的工具,因此企业要提高竞争能力,企业需要供应链+。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跨界融合创新”

供应链金融篇7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外源性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而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一般又要求后者拥有“银行标准”的抵押物。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抵押物匮乏和融资担保难寻问题。银行对抵押物要求非常严格,其主要标准在于抵押物能否顺利转让及其价格是否稳定。目前,国内银行一般偏好于房地产抵押,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资产交易市场尚不发达,另一方面是因为银行缺乏对其他资产,诸如机器设备、存货、应收账款的鉴别和定价能力,况且上述资产易损耗、价值波动较大。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所限,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较少,仅占总资产的小部分,流动资金、库存、在制品、途中产品、原料等流动资产却占总资产的大部分,而银行认为流动资产控制不便,监管难度较大,以致这些流动资产在中小企业融资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随着产业链、产业集群和银企结合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应需而生。供应链金融指处在生产、运输、仓储、销售、金融等企业形成业务联系、利益相关的产业链,成员企业凭借相互信用支持,得到银行融资等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是随着物流企业的逐步发展而成熟的,是物流服务向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如提供采购、销售、交易、电子商务、金融等延伸而衍生的金融服务。这些服务都是在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拓展而来,可以说,供应链融资是物流金融的一个方面,主要从供应链的角度将资金流引入其中。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中所从事的金融服务是供应链融资的组成部分,称之为“物流银行”。银行和供应链各环节上的企业是业务与利益的相关方,其中,核心企业或银行与其他企业保持一定的信用关系,银行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或担保的支持对其融资,然后核心企业向其他成员企业放款。供应链融资及其操作模式与运作技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为中小企业缓解缺乏融资抵押物和融资担保等困境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分析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行为。国际上,常用的应收账款融资主要有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即供贷企业以应收账款债权作为质押品向融资机构融资,融资机构在向供贷企业融通资金后,若购货方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融资机构有权向供贷企业要求偿还资金的模式。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商业银行中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银行向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在该融资模式下,债权企业(中小企业)、债务企业(核心大企业)和银行都要与其中,且债务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

应收账款融资是一种可以再最短的时间内,上游的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到短期的信用贷款方式。一方面不但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短期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来帮助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从而优化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运行。

(二)保兑仓融资模式

保兑仓融资是金融机构与经销商、仓储商、供货商四方通过合作协议,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以贸易中的物权担保、质押监管为保证而开展的特定金融服务。在保兑仓融资运作中,作为供应链核心大企业的生厂商承诺回购的前提下,由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额度,并以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服务。该业务除了需要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生产商、下游的经销商(融资企业)银行的参与外,还需要物流企业(仓储监管方)的参与,其主要负责对质押品的评估和监管。

(三)融通仓融资模式

融通仓是指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一种物流和金融集成式的创新服务,其物流服务是银行对企业的流动资产进行监管,而其金融服务是为企业提供融资及其他配套金融服务。融通仓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等。融通仓的目的是用资金流盘活物流,同时利用物流拉动资金流,从而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弥补供应链运营中的资金缺口。

三、研究结论

供应链金融篇8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资金流;整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0 . 020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0- 0033- 02

1 引 言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一个处于供应链管理协作和金融交叉的全新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供应链金融利用供应链间业务往来频发的优势可以有效突破借方与贷方的信息不对称藩篱,日益受到学术界和管理实践的推崇。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为高效整合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降低供应链整体财务成本而提供的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其中,资金流是交易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供应链得以运转的“血液”。企业外部环境系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资本市场等因素,它们既影响公司治理系统,又影响企业管理系统,还构成公司治理系统的一部分。企业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能支持企业内外的有效决策和有效行动,它是公司治理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的共同组成部分和赖以有效运作的共同基础。由于资金流与物质流、人才流、信息流之间的关系,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治理机制,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

然而,目前国内金融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滞后,使得供应链金融中信息整合技术含量偏低。由于供应链的信息量庞杂,在供应链金融中又加入了其他监管机构对资金流的全面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服务,并且由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的银行与制造商的成本函数相互具有不对称信息,信息不对称是对特定供应链结构均衡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而金融信息化已经成为引领金融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不但在建设方便、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而且对于提高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国内金融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供应链金融中信息技术的含量偏低。作为一项高操作成本的业务,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与操作成本节约高度相关。目前在单证、文件传递、出账、赎货、应收账款确认等环节的劳动密集型特征,是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经济性损害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是风险的额外来源。虽然,电子商务手段有助于增强贸易背景可视度、降低交易成本,但国内商业银行普遍没有将供应链金融有机整合到这类平台之中,由此带来贸易环节和融资环节额外的割裂成本[1]。因此,SCF 管理机构必须在供应链核心企业与银行之间搭建起资金流信息沟通桥梁,从而能够最终实现 SCF 模式中信息流通状态的Pareto 改进[2]。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倾向于研究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调发展以及对资金流的控制等方面。其中,Xiang Min[3]分析了基于Stackelberg主从博弈论,对分散型供应链的信息化建设融资进行研究,并提出信息化建设的融资模式。李广明[4] 针对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的需求、普通技术在服务提供和选择方面缺少灵活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SOA架构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模型,并对实现该架构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林飞 等[5]论述了第三方物流作为供应链融资中控制风险的关键要素,较好地解决了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向荣[6]构造出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的整合分析模型,该模型包含企业外部环境系统、公司治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企业信息系统四部分。

2 供应链金融资金流整合平台

2.1 构建供应链金融资金流整合平台

基于系统科学与知识科学理论,“整合”一词的内涵不仅仅是“综合”,而且包含系统多方面要素的整理、协同、综合、系统化、集成、融合等含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信息的存量和流量显著增加,因此,信息流整合将是指组织不同来源、不同载体、不同内容、不同形态的信息,按照其本身所具有的规律通过新的排列组合、交叉和创造,实现信息的应用、传递、创新和共享的过程[7]。

因此,本文提出创建供应链金融资金流整合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主要整合银行的资金流管理系统与第三方物流监管公司的资金流系统,建立三类目标客户体系: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和银行(既是目标客户又是供应链金融信息流整合平台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通过Internet技术进行整合,突破信息壁垒,达到使各层级信息流能够在目标客户群中畅通无阻、透明地获取、传递、转化、应用和创新。同时,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资金流在“资金流整合平台”中集成或流转,资金流由银行进行管控,传递发生在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中。

2.2 整合模式

市场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各行业利润率趋向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前提下,企业增加利润的途径逐步由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向内敛式的精益管理发展,在行业利润率趋同的趋势下,如何提高实物与货币的周转率成为决定企业利润率的关键。而精益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四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效率,体现在企业财务指标上就是:资本(规模)×行业平均毛利率×周转率(实物、货币)。而信息不对称则是造成目前资金流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在零售行业中,零售企业和上游供应商为了保证不断货,都要设定安全库存,无形中形成了两个安全库存量,商品实物的周转率大大降低。

因此,核心大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供应商及银行之间需要及时的信息沟通,从而提高资金流的使用效率,最终在资本(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实物与货币的周转率,为参与各方带来更大的利润。因此,本文提出创建的供应链金融资金流整合平台集成了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监管公司以及银行等各个主体,在这个系统中,企业不仅可以向上游节点企业提交订单,还能对下游节点企业的业务请求做出及时的反应[8]。并且供应链金融资金流整合平台在供应链融资中控制风险的关键要素中能够较好地解决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供应链金融资金流整合平台使参与各方获益:

(1)优化业务结构,降低对存、贷款利差收入的依赖性。在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一系列综合服务的同时,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2)优化客户结构,协助银行发展大量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降低由于客户结构不合理带来的经营风险。

(3)通过供应链金融资金流整合平台,参与交易的相关企业在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失误的同时,各环节的停顿时间也大幅度降低,生产周期、存货周期得以缩短,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利润率将大大提高。

(4)大量、实时的资金流信息,为银行贷款评估提供依据,降低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风险。

(5)提高银行货币的持有数量和使用效率,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减少占用资金,提供更多的可用来放贷的货币。

(6)银行深度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增强与企业的黏合度,摆脱低层次竞争,形成核心竞争力,为银行开发更多的,更加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提供了机会、平台。

(7)简化资金流程通道,提高资金流效率,提升上下游中小供应商、合作伙伴管理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降低核心企业的管理成本,进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核心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

3 实证研究

本文以A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实证此资金流整合平台能够在供应链金融中控制风险的关键要素,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A银行与某大型钢铁生产企业BG合作构建了供应链金融信息流整合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BG的总产值规模达到1 000 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了21%,产值比2010年增长了58%。通过建立BG供应链信息整合平台,提高了供应链上企业的效益,对于库存及库存周转率:

每年库存周转次数提高1次

总产值 ¥100 000

库存成本-25% 25 000

库存投资-每年周转2次 12 500

库存投资-每年周转3次 8 333

库存降低 1 250

库存管理费用-25% × 0.25

节约库存投资 ¥3 125

利润和现金将是: 提高的利润=¥3 125

增加的现金=¥12 500

4 结 论

供应链金融资金流整合平台将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以及银行信息系统进行模块化整合研究,集成了中小企业、核心企业、物流监管企业以及银行等各个主体。在此平台上,企业不仅可以向上游节点企业提交订单,还能对下游节点企业的业务请求做出及时的反应。有物流、融资需求的企业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向物流公司和银行发出业务请求。通过该平台,银行能够清楚地掌握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资金交易信息,从而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授信。通过这个平台,参与交易的相关企业在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失误的同时,各环节间的停顿时间也大幅度降低,生产周期、存货周期得以缩短,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利润率将大大提高。此外,银行对交易信息的了解也大幅降低其贷款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2]M Ozbilgin,M Penno.Corporate Disclosure and Operational Strategy: Financial vs. Operational Success[J]. Management Science,2005,51(6): 920-931.

[3]Xiang Min,Yu Liting. Financing for Information-based Construction of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Based on Stackelberg Game Theory[J].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2011(1):821-824.

[4]李广明. 基于SOA的柔性化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5):14129-14131.

[5]林飞,闫景民.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第三方物流消解信息不对称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2010(11):13-16.

[6]向荣.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区别、联系、系统整合与互动关系[J].商业研究,2002(1):85-87.

供应链金融篇9

关键词 线上供应链金融 电商 融资模式

一、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的及意义

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和产业组织模式,对于企业和银行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排名全球前50位的银行均已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根据Aberdeen Group所做的调查,[1]超过一半的国际性商业银行认可供应链金融的商业潜力,而Demica的调查结果更是达90%以上。Springer供应链杂志调查显示,采用供应链金融方案能给买方平均降低13%的运营成本,给供应商能平均降低14%的运营成本。目前,汇丰银行(HSBC)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应付款融资方面成绩尤为突出。联合包裹公司(UPS)通过旗下的UPS Capital金融平台为客户提供信用证、票据兑付、金融增值服务和垫资等金融服务。荷兰银行(ABN AMRO)是较早开始挖掘供应链和国际贸易中的商机并将贸易融资作为重点业务的银行。从区域市场来看,花旗银行(Citi Bank)在北美占据优势地位,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凭借对荷兰银行的收购在西欧处于领先,渣打银行(S&C)则在亚洲和非洲更具优势,尤其是发货前融资。

国内方面,在深圳发展银行的带动下,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竞相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2012年2月中信银行也推出了“电子供应链金融”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国内供应链金融创新逐渐走向在线作业新时代。目前,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除了平安银行(原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之外,还有招行的电子供应链、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浦发银行的“浦发创富”、中国银行推出一项通过买方授信额度为卖方融资的供应链融资新服务项目“融易达”、光大银行推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融资对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目标的“金色链守”。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吉林信托的“吉信通”供应链信托,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开展的基于信息化的工程机械供应链金融,中建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建设的外贸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易单网①等涉及各个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本文认为,与传统的线下供应链金融相比,线上供应链金融把更多小型企业纳入了目标客户,融资频率更高,银行、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都能够从中获取更大利润。[2]而目前国内研究更多的是供应链金融,对于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和服务模式研究较少。本文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相关研究,对两种电商供应链体系的融资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非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并对两种模式的特点、运作机理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结合京东商城的线上供应链服务这一具体案例,进一步分析这一新兴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优势和不足,以期能提升融资业务利益相关者的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本文将分析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有关概念,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将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应用于电商供应链系统中,以是否自营电商平台为标准,将电子商务供应链系统分为两类――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与非纯交易平台供应链,基于这两种不同体系的供应链系统,提出两种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两种融资模式的特点与运作机理。具体内容包括:

(1)非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结合实际的企业操作案例,分析电商、供应商、银行三者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以及相互的制约关系。总结线上供应链金融应用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对比非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模式,分析该中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具体阐述机制的运行方式以及电商所具有的优势,为今后电商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二、线上供应链金融应用和服务

分析过程:

第一,非纯交易平台电商在供应链系统。非纯交易平台电商在供应链系统除了提供交易平台,还自营整个供应链系统的仓储和物流系统,电商向上游供应商提出订单需求,供应商向电商发货,电商向供应商开出承兑汇票,并产生应收账款。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有亚马逊、京东商城。[3]非纯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与传统供应链金融“1+N”模式本质相同,电商作为供应链系统的核心企业,利用自身良好的信誉和掌握的大量交易信息,以每笔交易为周期,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授信,通过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供应商委托贷款融资等融资方式,与商业银行合作,融资给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为自己带来了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黏性和节点企业对自己的依赖性,并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确保以自身为核心的供应链系统稳健发展。

第二,基于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系统中,电商本身只为上下游供应商提供交易平台,其自身不经营仓储和物流系统,与上游供应商之间不存在应收账款等现金交易,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B2B电商阿里巴巴、C2C淘宝、B2C天猫。该供应链系统中,电子商务平台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掌控没有非纯交易平台的程度大,但是电商对信息流拥有控制权,所有供应链系统的交易都在电商平台上进行,电商可基于大量交易数据分析进行融资风险控制。纯交易平台供应链融资是更具创新性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电商代替银行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中提供融资服务的地位,并以数据与互联网为核心,建立丰富的供应商数据库和信用记录,利用庞大的客户资源、海量的客户交易行为数据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处理手段,为其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电商通过整合电子商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据和信用,解决传统金融行业对个人和小企业贷款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流程复杂的问题,实现良好的风险控制和资本回报。

纯交易平台供应链融资创新模式特点体现在技术实现与风险控制。技术实现是指,电商的融资风险控制需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模式,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向这些通常无法通过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中小供应商批量发放贷款。通过技术创新,利用数据分析而非担保或者抵押对融资方进行信用评级风险控制是指,电商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将贷前、贷中以及贷后三个环节紧密联系,利用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根据小微供应商在电商平台上积累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同时,结合贷后监控和网络店铺账号关停机制,提高了客户违约成本,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

三、案例分析

(一)京东商城提供的具体服务②

(二)京东商城的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

京东供应链金融是在交易的各个环节为供应商提供贷款服务,具体可以分为4种类型:采购订单融资,入库环节入库单融资,结算前应收账款融资,以及担保、保单业务扩大融资。

(三)京东商城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优势

一是信息完整。京东有非常优质的上游的供应商,还有下游的个人消费者,积累了非常多潜在的金融业务客户。由于京东拥有强大的自建物流体系,因而交易数据的完整性在整个电商行业有绝对优势。在此基础上推出的“京保贝”③融资产品,通过对京东平台上采购、销售、财务等数据进行集成和处理,从而完成自动化审批和风险控制。由于整个流程都在线进行,实现放款的时间可由以前按天计算缩短到3分钟以内。

二是与银行合作。京东的供应链金融不同于阿里小贷,它采取与银行合作的模式。电商企业可以做到全方位24小时掌握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状况、物流情况、发货记录及相应的企业信息,由此建立自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制。银行拥有资金,但是缺乏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由此电商与银行构成互补关系,电商与银行合作将改变银行传统的单点客户开发方式,在电商的推荐下,银行可以批量导入新客户,降低客户开发成本。

三是团队创新能力。继2012年京东推出针对供应商的快速融资业务“京保贝”之后,在2014年2月,京东又推出“京东白条”④业务,这一业务主要针对顾客而言。用户可凭借“白条”在京东购物时,实现消费信贷,额度至万元,可选择3~12个月分期还款。这一产品实现了卖家到买家的金融布局。

(四)京东商城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金融监管。在为中小企业作担保的同时,金融服务涉及安全、准入门槛高等多方面问题,监管层会通过牌照、备付金、准备金等形式进行严格的监管。

二是资金问题。电商涉足金融,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交易数据的掌控和应用。京东金融平台要做大,资金将会面临巨大压力。在扩大融资环节,需要京东提供资金,银行仅仅代为发放,这对京东的资金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同业竞争。除了京东和阿里巴巴之外,各主要电子商务网站均不同程度地涉足供应链金融。例如,主要提供外贸B2B服务的敦煌网同样与银行合作,出具相关企业的经营信息,供银行参考;敦煌网还在与银行探索,某种额度之下,银行不需要审核,直接放贷的方式。除此之外,苏宁的供应链融资根据不同的供应商提供不同的融资产品,同时与中资、外资等多家银行紧密合作,形成巨大的资金池,为供应商提供融资保障,这些优势和便利吸引了更多的供应商,对京东造成了一定威胁。京东在2012年首次推出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新的应用和服务模式都有待探索。

四是风险的增加。[4]一方面,线上供应链金融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便利,但作为担保方的京东也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客户也可利用白条实行借贷业务,这一服务增加了服务系统的风险。虽然京东掌握了中小企业和顾客的交易信息,但是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会影响对中小企业信用的评估。如果判断失误,则会较大造成损失。

(五)解决方案

在资金储备方面,京东可以更广泛地与各个银行合作,以构建更为稳健的资金池,为供应商融资提供保障。在风险控制方面,除了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加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之外,也要在融资前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以避免后期由于违约而带来的较大损失。在金融服务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的供应商,京东可以结合不同供应商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融资产品。京东在之前推出的“京保贝”解决了融资额度固定,审核时间长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融资频率,为公司自身发展带来了更多利润。在此基础上,京东可以进一步推出特色业务,以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吸引供应商,从而在电商行业获得更大优势。针对顾客而言,可以通过加强手机客户端的研发和维护,树立企业形象,为顾客提供理财服务等方式,实现供应商―京东商城平台―顾客这三者的紧密结合。

(作者单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注释:①内容来自首届“在线供应链金融推进大会”创新案例评述。

②根据京东官网公布内容整理。

③京东在2012年基于互联网金融推出的快速融资业务。

④目标群体为顾客的借贷业务。

参考文献

[1] 黄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 谢蕾.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研究[J].

供应链金融篇10

关键词:金融生态系统;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一、金融生态理论与供应链金融生态理论

(一)金融生态理论。金融生态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仿生概念。由于金融体系具有内在逻辑安排、发展规律等群体生态学特征,在经济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具备鲜明结构特征的“秩序结构”,这种“秩序结构”也就被定义为金融生态。

2004年,周小川在“经济学人50人论坛”上率先分析了影响我国金融生态的因素,并从金融生态的角度思考我国金融法制建设。之后,金融生态理论在我国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国内学者对其展开了探讨和研究,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目前,针对金融生态概念的界定,学术界的观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金融生态环境观和金融生态系统观。

金融生态环境观从金融业的运行环境来探讨如何通过完善金融市场的生成环境来稳定金融市场并使市场更好地发挥功能。周小川(2004)[1]认为,金融生态环境包括了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社会信用、企业改革、政企关系、银企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而金融生态系统观认为,除了生态环境,金融生态还应包括金融生态主体和生态条件两个方面。徐诺金(2005)[2]认为,金融生态是指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后者对金融生态概念的界定更为全面。因为,良好的金融生态不仅需要完善的基础条件和稳定的市场环境,还要求金融主体与客体、行为主体与环境能够和谐互动、互相促进。因为没有适宜的法律、信用环境,必然会阻碍金融主体的良性发展;而没有金融主体的创新,也无法实现外部基础条件的逐步改善。

(二)供应链金融生态理论。根据金融生态系统观的定义,我们可以引申出供应链金融生态的概念,即由金融行为主体、金融客体以及主体活动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共同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的改善有助于为金融主体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制度和技术支持;行为主体的创新活动会推动技术的提高和环境的改善,两者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彼此依存的金融生态系统。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主体包括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以物流企业为主的渠道机构以及金融监管机构;金融客体主要指各类金融产品。外部生态环境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社会环境包括法律制度、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技术条件包括融资技术、物流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行为主体之间也是密切关联的:(1)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中枢,核心企业必须有能力为系统共享信息,进行能量扩散,以保持供应链企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提高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核心企业的能量扩散包括向链上企业提供信用、控制风险、共享信息,将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等转移到整个系统和其他成员企业中。(2)金融、物流等中介机构为供应链上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行为主体的融资需求也为金融、物流机构创造了利润新的来源。(3)同生态系统一样,随着行为主体和金融客体的发展,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的演化,为了防止风险累积导致的危机、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金融监管主体需要不断创新、调整监管内容和机制。

供应链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关系说明,在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改善工作中,不仅要关注金融主体的改进,也要推进外部生态坏境的改善,同时,要站在全局的视角处理好各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供应链业务发展情况。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它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核心企业与成员企业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有效整合,运用各种金融产品为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综合授信。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率先在国内推出了“1+N”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将资金注入到相对弱势的中小企业中,并为核心企业提供理财服务,有效缓解了供应链上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随着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商业银行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出于业务拓展的需要开始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目前,国内的各大商业银行均有涉足供应链金融领域,现将相对成熟和具有特色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归纳如下:

来源:根据各大银行网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