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十篇

时间:2023-04-07 05:45:22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篇1

在黄河的滋养下,齐鲁大地很早便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伏羲、女娲、后羿、蚩尤、虞舜等为辉煌灿烂的先古文化做出了贡献。当时,他们被称为“东夷人”。“东夷”尽管有排除在华夏主流文化之外的意思,但毫无疑问它是黄河文明重要起源这一事实,大汶口文化就是最好的证明。

大汶口文化的年代约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它以泰山南北为中心遍布黄河下游南岸一带,其穿孔石斧、扁薄的石铲、鹿角质地的短柄鹤嘴锄等生产工具标志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其墓葬中出现了男女合葬墓且墓的规模大小不一,随葬品多寡悬殊体现了其社会组织发展水平,更值得一提的是其陶器制作精美,上面刻画的陶尊文字比甲骨文早约1500年,是中国汉字的重要起源。

充足的水源,宜人的气候,平坦的地势,肥沃的土壤造就了黄河中下游古老的农业文明。在这里,人们过着聚族而居的定居生活,社会生活不仅呈现浓厚的宗法血缘关系,而且还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这为礼乐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周礼即是重要代表。至周晚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经世治国成为时代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先哲深沉思考,各抒己见,中国进入了德国学者雅思贝尔斯所提出的“轴心时代”。

这时,齐鲁大地上各种思潮奔涌,最终以孔子的儒家思想胜出。儒家思想以“仁”、“礼”为核心,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政治伦理型特征,这对于农业文明社会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因此,它逐渐走出齐鲁大地,成为“经学时代”的国家正统思想。

黄河在哺育了中华文明,成就了齐鲁文化,但,她还是中国人难以释怀的忧患。所谓“华夏水患、黄河为大”,“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其真实写照:在1946年以前的三四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其中大规模的改道有6次。山东更是深受黄河灾害之影响:

由于地处下游入海口,几乎每一次黄河决口改道,齐鲁大地都会成为泽国,这在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大改道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阳铜瓦厢决口后,如脱缰野马四处奔流,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山东近一半地区为黄水所淹没。由于时处晚清多事之秋,黄河治理陷入混乱,灾难持续了近百年。在天灾人祸的持续打击下,黄河沿岸地区人口流徙,经济衰退,百姓谈“黄”而色变。近代史上掀起的一次又一次山东人“闯关东”浪潮就与黄河水灾密切相关。

由于河床为黄河所侵占,大清河两岸的繁华景象顿然消失。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受黄水侵灌,淤积严重,济宁、聊城、临清等得运河之利的城镇逐渐衰落,加上近代化因素的影响,山东一省的经济重心逐渐由黄运地区转向了沿海。这一格局延续至今。

山东人在享受着黄河母亲般慈爱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着她时而暴虐的性格。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血脉与黄河紧紧相连,不仅淳朴、豪爽的性格得益于黄河的滋养,而且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与她密不可分:

鲁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是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重要代表。鲁菜中的糖醋鲤鱼堪称经典,色如琥珀,外焦里嫩,兼具香酥、酸、甜、咸的独特风味。这道传统名菜所用的主材就是黄河鲤鱼,它生长在黄河深水处,头尾金黄,全身鳞亮,肉质肥嫩,没有母亲河的慷慨馈赠,我们难以品尝到如此美味。

“沙土布袋”是黄河岸边儿童的摇篮,也是他们的被褥。选取黄河岸边淤积的细沙土,在阳光下暴晒数日,再用细筛子筛出,放到铸铁土锅内炒,等到其温温吞吞时,装在用棉布缝制的布袋里。把小孩放在在里面,仅露出头与手,小孩拉尿了,只需换土便罢。老人们说:“泥娃娃睡沙,消炎败火,不落毛病。”多少孩子都是听着这样的摇篮曲枕着黄河涛声甜蜜地进入梦乡啊:“黄河的小孩呀,真有福。穿上呀,不出屋”。

在黄河岸边,最具特色的民居应数台房。在滨州市近郊的黄河滩上,有的人家自生男丁之日起即垫房台,每垫一层,任风雨为之夯实,积年累月,时作时辍,二十余年成一台,正好为成年的儿郎造房娶妻。这里更有一种特别的台房,叫“垛房”或者“四角青”,其土坯墙壁的四角特意用砖砌成四个垛柱,洪水来时,主人事先将墙壁推倒,人爬到房顶避水,房子就成了一座孤立的“桥”,洪水过后,重新垒墙筑壁,仍可居住。而没拆墙的房子必被洪水冲倒。人们戏称之为“过水房”、“墙倒屋不塌房”。

黄河文化篇2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理论;措施

一、注意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黄委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应该是这样,它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黄河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增值开发,否则企业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也就没有生命力。增值开发就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黄河精神追求的“务实”二字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刻苦努力、奋发向上,努力使之发扬光大,最终形成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黄河企业精神。强化以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文化应以人为载体,强调人的基础能动性,坚持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这一理念。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黄委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注重关心职工、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和信任职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团队意识的形成。而它的形成,首先是企业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只有有了一个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企业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很强战斗力的整体。克服形式主义,保证言行一致。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又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形成表里不一致的现象。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搞形式主义,言行不一。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而且是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歪曲。

二、黄河企业文化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树立好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要想切实建立企业价值观体系,首先要从实际出发,特别是从我们治黄事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企业自身所处的地位,环境,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其经营状况着手。通过大量的实际调研、分析,结合企业管理层本身对企业发展的考量,从企业发展的众多可能性中,确认企业的愿景。依据企业发展必须遵循的价值观,确立企业普遍认同、同时又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并可以促进和保持企业正常运做以及长足发展的价值体系。特别是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必须是无论社会环境和时间怎么样变化,都应该不会进行大的调整或改变。

(二)制定好企业的行为准则。制定了新的企业理念,并不是把它形式化,停留在口号、标语层次。作为企业家,需要贯彻它,需要对员工的理想追求进行引导。怎么样引导,规范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就需要着力从规章制度、工作与决策、模范、榜样、传播途径、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落实。

(三)设计好企业的形象符号。在企业形象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的标志、标准字、标准色和吉祥物。只要确定了这四种元素,其他的应用设计就会水到渠成。我们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水利行业的特殊属性,融入黄河企业经营的特性和目标,体现黄河企业的精神内涵。其次要参考大量国内外设计行业的流行趋势,作为设计参考。综合考虑和评估后,最后确定具有艺术美感的黄委企业形象基本元素。

三、注重发挥好黄河文化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体系―黄河文化,是建设企业文化的精神源泉。团队文化是构建企业文化的灵魂和基石。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是凝聚和缔造和谐团队文化的灵魂。黄河文化不但为黄委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文化基础,还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优化路径与方法。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载体,决定着企业的生命力。黄委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牢牢把握黄河精神的内在本质,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立足黄河、面向市场、经营全国的目标。在发展经济、开展经营的过程中,黄委的一些优秀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二流的企业做标准,三流的企业做品牌,四流的企业做服务,末流的企业做制造。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特征和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变革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变革,更不能脱离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大背景。只有积极从黄河文化中汲取优秀基因,整合先进文化元素,结合企业自身资源条件,建设起全新的、和谐的特色企业文化体系,才有可能塑造起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黄河文化篇3

【关键词】黄河;文化;旅游;郑州

“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是河南省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任务。中原崛起是区域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必须靠河南经济力、政治力、文化力的合力。

人们多年来习惯于说“中国有五千年灿烂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当我们在为“河南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经上下五千年”而自豪不已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要把昔日的灿烂变为今天的辉煌。

郑州作为中原崛起的城市之一,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全国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郑州黄河作为国内九个黄河地域之一,由于其地处中原,“郑州黄河”更具有吸引力,郑州黄河的“悬、浊、荡、阔”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大禹塑像、“哺育”、象苑、黄河民俗风情苑、黄河碑林以及以炎黄二帝巨塑为主题的“中华炎黄坛”工程,构成了展示黄河文化的系列内容。郑州黄河文化如此醇厚,那么怎样弘扬黄河文化,如何利用黄河文化凝聚华人的向心力,提高黄河旅游文化的内涵,在中原崛起中郑州如何起到龙头作用,树立郑州的良好形象,增强黄河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挖掘黄河文化旅游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景区是旅游的依托。离开文化谈旅游,只能走马观花;离开旅游谈文化,只能纸上谈兵。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旅游离开了文化,算不上真正的旅游;文化离开了旅游,只能是单调的文化。只有旅游依托文化,旅游才能如虎添翼、名扬遐迩。只有文化和旅游结合,文化才能进一步得到弘扬。有了景区,就有了旅游,但不一定就有了文化。因此,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成为所有景区要开发的重要工作和内容之一。以“河”为媒,以“游”为介,加大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全方位展示黄河的迷人风采,是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加快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郑州市有以少林寺、中岳庙和嵩山国家森林公署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以黄河风景名胜区、黄河大观和大河村原始村落遗址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有伏羲山、环翠峪、轩辕黄帝故里、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北魏石窟寺、杜甫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1400余处,其中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28项。丰富的地上旅游资源让郑州名扬全国,让河南闻名世界。这些都是以黄河为主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都有着浓厚的历史内涵可以发掘。可以以黄河为主开发黄河文化内涵,在合理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将黄河文化资源开发成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文化产品,富有商业价值的文化精品。特别要加大对炎黄文化、嵩山少林文化、商文化的开发力度,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提炼打造文化品牌、文化产业,丰富产业体系,让黄河文化成为郑州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形成郑州的文化产业发展特色。

二、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品位

现代考古学证明,华夏文明的起源是多源的历史过程,北起大兴安岭,南到珠江上下,无论是黄河两岸,还是长江南北,都留下了众多的我们先祖生活、生产的足迹,正是这些密若繁星的文明之火,汇成了中华文明的滔滔巨流,也就是目前学术界所普遍认同的中华文化“多源一体”的发展过程。就我国进入近代以前的历史而言,文化主体应是我们的先民们依托黄河所创造的文化,也就是人们所常说的黄河文化。

经过多年努力和开发,河南的黄河文化旅游向国内外游人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如歌、如诗、如画的黄河风情,生态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迎合了游客求真、求奇、求知的消费需求,并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文化资源是一块金字招牌。作为历史文化的黄河文化,应精心打造黄河旅游业的文化品牌和黄河历史人文资源品位,以迅速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号召力。

黄河自古就有“中华民族的摇篮”之说,伟人也曾在黄河指点江山。那么游人来黄河看到的应该是什么呢?看到的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当代中国人为全世界谱写的文化历史。其实,黄河的内涵远不止此,伟人游览黄河,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话题,我们应该将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让游人看到黄河就想起伟人,想起1952年主席登上郑州黄河南岸的小顶山视察黄河,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我们要将与之有关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提炼出来,让更多的中华儿女感受这种精神,感受黄河文化的真正内涵。

三、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

文化又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才能有效占领国际文化市场,赢得国际消费者的青睐,最终发挥其国际影响力。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黄河历来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那么怎样才能把这种母文化发扬光大,怎样才能把黄河文化提升到生产力的高度呢?

1.用全局的观念充分认识黄河文化的联系性(海外华人提到黄河就想到了中国,国内人士提到黄河就想到了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持续性(海外华人众多,另外每年都有客家人到河南拜祖认宗,他们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力量),并提高到新的高度去认识,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认识黄河文化,发挥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增强黄河文化对全球华人的凝聚力,提高河南旅游文化的内涵。

2.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必须克服偶发性、个别性、低档性等弊端,而要成为社会性、持续性、规范性、系统性,并向高层次全方位发展。黄河文化资源的调查与挖掘是其开发的前提,没有这样的扎扎实实的基础性工作,开发后的产品就不能具有高档次,必须由各个方面的专家相互配合,密切协作,使开发工作扎扎实实,更具科学性。比如说以炎黄二帝巨塑为主体的“中华炎黄坛”开发建设就是黄河文化的典型。

3.黄河文化的优势,在以往人们关注的更多的是文化优势,河南应该在发展工业、农业、商业的同时,加大对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抓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就是在抓经济,也就是在发展生产力,提到政治的高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四、提高黄河文化发展力

世界范围发展的实践表明,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又越来越表现出生产力的特征。作为黄河文化,他不仅具有历史性,更具有时代性,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那么,在全球化趋势日渐加快,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下,要解放和发展黄河文化的生产力,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发展黄河文化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发展之路,坚持发改革开放统揽旅游业发展的全局,坚持将旅游业当作经济产业来办。

二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特别明显,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必须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黄河文化作为河南的乃至全国的传统文化,其内涵和外延有着很大的容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政府大力倡导这种民族文化,以黄河文化为依托的各种产业才会更快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的发展方向。“大黄河之旅”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这说明了以黄河文化为依托的大黄河之旅切合市场规律,符合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的发展方向。

四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方面,旅游行业今后要更加自觉地走在前列,因为旅游业比任何行业都更信赖自然、人文环境的质量,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旅游业自身。超级秘书网

五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旅的原则。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依法治旅也是管理和治理旅游业的基本方略,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六是正确实施产业定位,搞好旅游创意策划、旅游形象与产业定位,是旅游业能否获得大发展的关键。在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大力扶植培育的同时,根据我市旅游资源特点突出黄河文化特色浓郁这一优势,我们将“黄河文化”作为郑州旅游业的主要内涵,围绕“河、文、古”作大文章。河:即黄河,搞好黄河风景名胜区重点项目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文:开发民俗文化、市井文化、食文化和旅游纪念品;古:即发挥商王朝历史悠久优势。

七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虽然几年来各个景区的基础建设和接待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和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黄河文化篇4

独具特色的文化

黄河三门峡文化作为整个黄河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特色独具,是中华文化、周边文化、黄河文明和水文化的有机结合。

――以历史古迹为核心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文化。

千里漕运,险在三门。

关于三门峡,最早的传说可追溯到“大禹神斧劈三门”,三门峡也由此得名。三门漕运,史称开元新河,唐代开元年间开凿运河,在中国古代漕运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以诗词歌赋为核心的诗词文化。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自古以来,黄河就是文人骚客关注和讴歌的对象。三门峡由于其在黄河历史长河中的特殊地位,也留传下许多动人的诗词,形成了黄河三门峡诗词文化。

古有李世民的“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今有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名篇《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门不在,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核心的枢纽建设与管理文化。

“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从规划、勘测、设计、原建、增建到改建,所经历的曲折在水利建设史上是少有的,积累的经验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那个火红年代和艰苦岁月里人们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也是值得今人挖掘的精神富矿。可以说,其建设与管理文化,在黄河三门峡文化体系中有着典型的先导意义。

――以水利知识为核心的科普文化。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被人形象地称为“水利工程师的摇篮”,它锻炼和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队伍,包括各专业的管理、技术人员近2万人,还为全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单位现场培训技工和学徒工7000多人。

――以民风民俗为核心的周边文化。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三门峡市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所在地域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有函谷关、虢国车马坑遗址、亚武山等名胜古迹,有以地坑院、黄土窑洞为代表的特有的民居文化。

黄河三门峡周边文化,融合了当地的语言、民居、服饰、饮食、宗教、礼仪节庆、民间手工艺、民间游艺等多种元素,是黄河三门峡文化的有益补充。

风景今胜昔

三门峡峡谷景色优美,自古就留下了许多诗篇和佳话。

大禹治水,斧劈三门;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中流砥柱”,巍然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黄河古栈道”以及张公岛、梳妆台等众多名胜古迹均蕴藏着不少美丽的传说;峡谷石岛上多达70余处的题刻诗文。这些都是黄河三门峡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丰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工管分局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资源为核心,实施了张公岛、梳妆台更新工程,开发建设廊道水晶宫、中流砥柱观景台、一步跨两省界石等景点,增加了黄河三门峡文化对外传播途径。

作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河三门峡展览馆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

2008年,工管分局本着高起点、高层次、出精品的原则,对展览馆硬件设施进行了更换,对软件部分进行了系统完善,新增加虢国文化、崤函文化、黄河纤夫、地质勘探等雕塑和三门峡水利枢纽全景、闸门启闭流程等模型。

2008年10月,展览馆重新布展工程正式竣工后,更为突出地反映了黄河三门峡文化底蕴和内涵;更为直接地反映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原建背景、工程建设、改建历程、科技创新、综合效益发挥等工程建设与管理情况,并成为研究和弘扬黄河三门峡文化的主要场所。

今天,漫步黄河三门峡坝区,绿树掩映,鸟语花香,这里已经成为三门峡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从束之高阁到走进百姓生活

没有文化内涵的景区,是没有生命力的。

工管分局把让束之高阁的黄河三门峡文化走进百姓生活,作为发挥坝区枢纽工程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造景观等各种文化资源优势的必需举措。

――修建“三门八景”景观。“三门八景”是黄河三门峡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资源,作为黄河三门峡文化的全新品牌可进行恢复和开发。

――实施黄河漂流项目。从三门峡大坝向下,峡谷时宽时窄,且河面落差大,在激流中飞驰而下,惊心动魄。黄河漂流项目,既能让游客更为真切地感受黄河,又能增强黄河三门峡文化的亲和力。

――充实完善休、学、游项目。发展、充实完善三门峡水利枢纽坝区休闲、教学、生态等旅游项目,才能使黄河三门峡文化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作用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围绕文化研究成果开发旅游纪念品。仿制大禹青铜塑像、黄河奇石、豫西剪纸、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微观模型等黄河三门峡旅游纪念品,寓意着浓厚的风情文化,是黄河三门峡文化的传播者。

黄河文化篇5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114-02

黄河三角洲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产业调整的重点行业及其模式如下。

一、文化旅游业及其发展模式

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为点轴开发―市场主导―产业互动―政府支持。

这一模式的含义是:

1.点轴开发:以相对集中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建立旅游的增长极区域,以此为增长点,以相应区域之间的交通线路为轴,组成区域产业的点轴发展模式。黄河三角洲已具备这样的条件。

2.产业开发模式:黄河口与湿地是自然人文特色,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是休闲娱乐特色,时家村是戏剧文化特色,垦利是红色文化,利津是历史文化,遍布黄河三角洲的石油工业的地理景观和科技文化,可以同时开发。

3.市场主导模式:以相应的区域资源为基础,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组建文化旅游公司,先以旅游业为先导,再创立相关文化旅游产品为辅助,鼓励其他产业企业与文化旅游企业实行资金互动、管理互动、人力资源互动,促进开发。

4.政府支持和创造环境条件:政府提供市场环境和政策的支持,继续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二、演艺产业及其发展模式

黄河三角洲的吕剧与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但演艺业发展不尽人意,在于体制和机制的约束,市场化程度低。演艺业发展的模式为:市场引导―公司运作―政府协调。

1.市场引导:演艺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群众口味,考虑本地与外地的消费承受能力。古今中外的演艺业处在文化产业的中心地位,对演艺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问题应予以重视。演出市场如果仍然以政府推动为主,产业化效果就会滞后。

2.突出公司运作机制:实现演艺市场经营主体公司化和品牌化运作。目前,演艺团体和剧团要转变传统体制,借鉴公司化管理和产业化运作、集团化运作的经验,以项目和资产为纽带,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的方式,以公司化为突破口,以国内外文化市场为目标,组建演出公司,建立创作基地和创作人才队伍,借助演出产品制和广告公司推向市场。

3.政府协调功能要充分发挥:吕剧和演艺资源仅是一个基础,从资源到支柱产业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就是需要一个产业发展平台,才能形成经济效益。政府推动演艺业的体制改革,急需政策的支持。同时,政府用财税、税收、工商、投资、融资的优惠政策构建宽松的环境,保证演艺业的体制改革。政府还要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和创作基金,提供的经费保障。该模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演艺团体管理体制要快速进行;(2)演艺业要组建产业公司,产权问题仍是核心;(3)引进演艺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培育。

三、影视产业及其发展模式

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和支柱产业,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水平。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资源丰富,但是规模较小,处在起步阶段。根据黄河三角洲影视产业的特点,确立的模式为:以电视产业为龙头―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数字化支撑。

1.以电视产业为龙头:以电视产业为龙头和支柱,尽快实现电视产业的经营转型,在继续保持广告经营持续增长的同时,可开展付费电视,扩大电视节目和资源开发。

2.市场化运作:电视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在保持电视的媒介宣传属性的同时,一是实行制播分离,把教育类、故事类、行业类的节目分离出来。二是国家政策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分离出来,面向市场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与事业部分分别管理、分别运营。除新闻宣传类的节目外,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影视剧制作类组建公司,实行两权分离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培育发展广播电视产业集团。鼓励国内其他集团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经营性公司。扩大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类以外的影视剧和娱乐类节目制作,也允许境外机构进入。电视产业内的转制企业单位,在确保控股的条件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的节目和电视剧的经营企业经批准可以上市融资。三是改建电影院,组建院线一体。

3.公司化管理:影视产业要扶持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群,由他们辐射和带动规模提高。在中小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之间,要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关系。加强产业的中间层次,促进影视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比如音像业、演出业、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其次,借鉴影视行业的发展经验,大力开拓动漫片的播出市场。开拓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走向国内和国外市场。

4.数字化支撑:广播电视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近十年的数字技术、卫星技术、光传技术、网络技术正在为电视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2008年,我国已宣布用数字方式传送奥运会的实况,数字电视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预计市场价值有4 000亿元~5 000亿元。蕴涵着巨大商机,成为竞争手段。黄河三角洲的电视影视产业可以采取产业循环的方式,引进数字和网络技术,实行跨越式发展。

四、文化用品制造业及其发展模式

文化用品制造业是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属于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带动较强的产业。黄河三角洲的文化用品制造业增加值比较低,基本是空白。由于黄河三角洲对文化用品的需求较低,发展文化用品制造业要面向全国和国外市场。设计为外向型模式。

1.市场导向:黄河三角洲的文化用品制造业首先面向本地,同时更要面向国内和全球市场。市场又体现在缺乏文化用品制造业,需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企业进入黄河三角洲,在这里建厂,在全国和国外销售,双向在外。

2.全国分工:明确在全国的分工格局。发达地区的劳动成本高,资源和能源约束明显,全国文化用品制造业必然重新分工;国外的文化用品制造业转移趋势,国内外的产业转移的机遇要抓住,利用劳动成本低、资源优势来承接。

3.政府支持:文化用品制造业是属于弱小行业,需要政府的强力政策支持,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的配合,政府要协调。

五、文博会展业及其发展模式

文博会展业是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文化产业之一,现有中国石油工业博物馆、吕剧博物馆、垦区革命史博物馆、东营历史博物馆,但是由于博物馆属于文化事业的范围,公益性较强,没有对其实行企业化运作,也没有作为一个行业来发展,黄河三角洲的文博会展业应走出一条市场化的道路。开发模式为:文化需求为龙头―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化开发。

1.以文化需求为导向:文博业在完成公益职能的同时,依托公益性文化服务提供相关服务。一是在公众参观的同时提供相关产业服务,如购买相关文化产品、餐饮;博物馆以占有资源走出去,为各地服务和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消费机会,创造产业化。

2.以产业开发为出路:博物馆开发式全方位、立体化,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提业化服务,如文化产品、文物复制品、餐饮等。其次,与其他产业联合的文化开发,如汽车展览、与旅游业合作开发文博旅游业,与电视媒体合作开展电视剧和专题片制作。

3.以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为保障。文博业是事业体制,但不等于不能进行产业化经营,引入产业经营理念和方式,需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以保障文博业的发展。

六、餐饮文化业及其发展模式

餐饮业传统上属于第三产业,但是人们对餐饮的文化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品位成为餐饮业竞争的核心力。黄河三角洲的餐饮业拥有发达的市场,海产品和地方特色应当以文化提升为目标,即黄河三角洲文化驱动餐饮业,将其发展模式定位为,黄河三角洲文化―演艺业、旅游业―特色菜肴和服务―集团化模式。

1.以黄河三角洲文化为魂。用黄河三角洲文化提升餐饮业,形成餐饮业的黄河三角洲文化特色,是区别其他地区餐饮业的标志。

2.与演艺业、旅游业等产业联合,与餐饮业联合可以使人们将吃与领略演艺文化,把餐饮业转化成文化大餐;与旅游业联合,使餐饮业获得广大的市场。

3.集团化为龙头。近几年已逐步形成大的餐饮企业,如蓝海集团、东胜大酒店等,餐饮业创新并且与演艺业、旅游业结合,需要大资本、大企业的支持,需要尽快建立以黄河三角洲文化为内涵的餐饮集团。

七、包装印刷业

包装印刷业属于和文化产业及传统产业联系密切的行业。无论任何产业都需要包装,制造业也需要包装,包装属于制造业的辅助行业,同时包装的设计、印刷又属于文化产业。包装的文化审美的外观形式越来越讲究,强化了包装业的文化色彩。黄河三角洲的包装印刷业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黄河三角洲的包装印刷业属于外向型的,面向全国市场,引进高端包装印刷技术和人才,实行两头在外。

八、文化娱乐业

黄河文化篇6

山西碛口,曾经的“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这样一座黄河岸边的小镇,有过历史上的风华绝代,车水马龙,今天却成了人们追寻故梦的最佳之地。早已不见了炎炎烈日下母亲河边那拉纤的奇景,有的只是一种与世隔绝的静然和艺术家们跃动的身影。

碛口之古:为何成为“黄金码头”?

百年前,山西临县的碛口是万里黄河上一个重镇。它曾那样的辉煌,在山西乃至全国,形成了商界众所周知的一个重要黄金码头。

清初,黄河古道成为连接南北的主要通道。当400多米宽的河面流经碛口的“大同碛”处,骤然缩为不足80米的急流浅滩,从而造就出这座水旱码头。200多年间,古镇碛口成了晋商的桥头堡。

鼎盛之际的碛口,是一派水上舟船穿梭,岸上商贾如云的景象。当年,380余家大小商铺货栈,拥挤在这3里多的狭长之地。黄河卵石铺就的路面上留下了多少骡马骆驼踏踩的痕迹,那是一番何等繁华热闹的景象。“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的民谚流传至今。古老的码头和无言的轳辘早已作为历史见证,记忆着当年日过百艘船舶的盛景。民谣:“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道出了历史的认可。然而,200多年的繁荣,自20世纪三十年代末始,经历了黄河水患的侵害,现代铁路运输的兴起,战争年代的毁灭,碛口,终于慢慢地翻过了它璀璨的一页。

碛口之秀:为何宛如“清明上河图”?

著名摄影师陈宝生先生称碛口为“清明上河图”式的散点透视画卷。在他出版的《碛口》摄影专集中,这些民居所散发出的艺术审美情趣和生活气息令人凝神屏息。

古镇的美,在于它的一体性,碛口古镇是整体的尘封,尘封了从乾隆盛世到民国初年的历史,因此它体现的就是那个时期的建筑文化,是一曲凝固的、古老的晋商文化之歌。

古镇的美,还在于它与自然的协调,在黄河与湫水的流淌中,在吕梁山脉的怀抱中,在一片雄浑的黄土和耸立的峡谷中,古镇静卧其中。沿途过来,满眼的风光,真像一幅幅流动的中国泼墨山水画。

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漫步在五里长街上,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一下走进了历史,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

黑龙庙是碛口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最高点,尽管这黑龙庙之黑龙还只是龙,尚未称王,而这“平民”野龙的一座小庙,却是如此精巧气派。

碛口之奇:为何有“虎啸黄河,龙吟碛口”之说?

正像许多来碛口考察的国内外专家认为的那样:碛口是思想家的殿堂,旅游家的胜地,企业家的金库,艺术家的摇篮。

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凝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

碛口凭借黄河水运,西接陕、甘、宁及内蒙古,东连太原、京、津,差不多吸引了大半个中国的商人,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一位美国归来的华裔学者评价说:碛口的古街、古民居建筑,是人类历史上对人居环境所创下的杰出典范,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山地的完美和谐,最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

这个地方在历史上相当有地位,杏花村的汾酒博物馆里,武乡太行八路军总部里,都有反映碛口重要通商口岸地位的区位图。

碛口之艺:为何独创出伞头秧歌?

黄河文化篇7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物产资源;经济;产业调整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社会中经济跨时代性发展中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沿海区域为发展以延伸到周边区域,各个区域中心城市以点带面竞相兴起,并逐步形成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为基础点,探索出适宜发展途径的过程。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北部古黄河入海处,有一片153000公顷的滩涂湿地;汹涌的河水奔腾呼啸地从中穿过,汇入大海,这就是1987年建立的,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年平均降水量为551.6毫米。黄河尾闾摆动新成的陆地带地势宽阔低洼,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有8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文昌鱼、江豚、松江鲈鱼等。有野生植物上百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广泛,各种鸟类约187种,列为中日候鸟保护协议受保护的达108种。

当前,全国和全省正在兴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新一轮产业转换和增长的经济周期性,全力抢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高点。同时,经济发展出现了国民经济进一步软化和服务化增大的新趋向,旧的“以工业立省” “以工业立市”的目标替代为“以文化立省”“以文化立市”的新目标,这对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黄河三角洲的产业主要是以石油资源为基础,其可持续性和产业接续及转换,也面临着经济和产业进一步调整和接续的问题,抓住这个机遇和迎接这个挑战,避免陷入“资源城市的接续危机”的困境,文化产业是应当思考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选择。

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为了削弱经济发展中出现国民经济软化和服务化增大的趋势。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中,着重强调了“发展文化产业要改变理念”的重要性,而不是将文化产业当做经济发展手段,从而忽略文化产业的精髓。发展文化产业理念,一方面要与传统产业提升要求相结合,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当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合理建设再分配,创造与消费相互促进,不能单纯的依靠当前资源的利用修改,使文化产业呈现原地循环态势。

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社会性,有悠久历史的沉淀,有乡村风俗的环绕,有戏剧文化的传承,有工业文化的转变,有生态平衡的变迁,有革命转变的必然。这些或多或少的构成了黄河三角洲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的地域特色和历史特色。形成了非物资的不可移动的资源,且具有垄断性。这些都是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以本地的生态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树立良好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观念,大量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加强自身人才的培养,鼓励国有和民营资本进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战略,构建文化产业政策支持体系,据此,黄河三角洲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产业调整办法如下:

(一)以主体产业区为主要载体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四大主体产业区。布局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渔业畜牧区、高端产业区四大主体产业区。大力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尽快提高承载服务能力,突出发展电力能源、现代物流业,化工等重大项目建设,使之成为生态化工基地和能源供给基地。

(二)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使我国第一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用现念、现代科技、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经营形式提升农业产量,积极发展节水旱作农业、设施农业以及休闲观光、生物质产业等新兴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培育黄河口优势农产品品牌。

(三)统筹区域发展和全力突破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四大主体产业区建设,发挥各自优势,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生态建设平衡化。实施“突破利津”战略,以产权为纽带,加大力度对区域性建设的投入,构建合理交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现代公共文化设施。

(四)推动黄河三角洲文化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黄河三角洲各个区域、各个产业有机结合,推进文化创新,打造黄河三角洲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整理和有效整合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着力打造富有鲜明特色的黄河三角洲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努力提高黄河三角洲文化的传播能力。

黄河是一条善淤、善决、善徙的河流,每年携带约16亿吨的泥沙奔流而下,约有12亿吨的泥沙沉积在三角洲及河口沿岸地区。“昨日沧海,今日桑田”在此得以实现。这一优势给保护注入了新的生机。它不论作为珍稀鸟类的停歇地和越冬栖息地,还是作为独特的河口生态系统,都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生态意义。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批创新型城市作为依托和支撑,有一批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市进行强有力的推动。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推进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是拓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文化产业发展实力,对于完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也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科学摆布,深化文化开发建设战略研究,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坚持高起点、高水平,抓紧编制和完善开发建设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形成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作出具体部署,确保开发建设有序高效推进。

参考文献:

[1]石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1(04).

[2]李沈阳.近十年来黄河三角洲区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9(04).

黄河文化篇8

【关键词】黄河中游;水文变化趋势;气候变化

目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开展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对于寻找环境变化的适应对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其中,黄河中游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特别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中游水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将以黄河中游为对象,对其水文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相应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价体系和方法、科学编制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促进流域内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黄河中游是指黄河河口镇至花园口区间,由于流域内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暴雨比较集中,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根据黄河中游地理位置、水文特性、气候特点及水文测站控制情况,将其划分为河口镇-龙门区间、龙门-三门峡区间、三门峡-花园口区间。综合考虑测站布设年份及地理位置,在黄河中游及邻近周边选取水文站4个和雨量站86个,对各站1955-2010年间气象资料、流量资料等进行收集整理。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区域水文变化趋势及其显著性。对于水文序列,先将对偶值中xi

(1)

构建Mann-Kendall相关检验的统计量,分析径流变化的显著性,相关公式为:

(2)

式中,n为序列样本数(当n增加,U很快收敛于标准化正态分布), =4p/n(n-1)-1, =2(2n+5)/9n(n-1)。

基于网格的水量平衡模型是根据物质守恒原理,在综合考虑超渗与蓄满产流和融雪产流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的大尺度水文模型,见图1,该模型结构简单,参数较少,尤其是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有着相当的模拟精度。在模型中,只有4个参数需要率定,即土壤蓄水容量(主要用来控制水量平衡,取值范围一般为100-500mm)、地面径流系数、地下径流系数、融雪径流系数,后三个参数取值范围为0-1。经检验,该模型在黄河流域具有良好的地区适应性,本文选用该模型作为黄河中游水文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分析工具。根据黄河中游产流特点,选用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R2和模拟总量相对误差Re为目标函数,对于模型参数的率定,主要采用季节模拟的方法。

图1 月水量平衡模型框图

二、黄河中游水文变化趋势

作为黄河中游控制性水文站,花园口站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为390.1亿m3,从该站年径流量及其5年滑动平均过程可以看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年径流量有着较大的变化幅度,而且多在多年均值以上,之后变化幅度逐渐减小,进入九十年代,实测径流量呈现出持续性递减的趋势,年径流量过程总体呈现递减趋势。黄河中游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约为170.8亿m3,受到降水等因素的影响,中游南部水量相较于中北部来说比较充沛。

我们对黄河中游重点控制站各个年代实测径流量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黄河中游水量主要来源于龙门-三门峡区间,而三门峡-花园口区间则是黄河中游的高产水区;龙门-三门峡区间径流量呈现递减趋势,且趋势明显,相对而言,三门峡-花园口区间递减趋势较弱。为了进一步分析黄河中游径流量变化规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和趋势分析中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黄河中游的水文变化趋势及显著性进行分析检验,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黄河中游河口镇-龙门、龙门-三门峡、三门峡-花园口三个区间M-K值分别为5.13、5.22、2.15,检验统计量分别为-0.90、-2.16、-0.72,均达到了0.05信度的显著水平,其中以龙门-三门峡区间径流变化率最大。

三、黄河中游水文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气候变化是导致黄河中游径流量减少主要因素之一,鉴于气候模型输出结果具有某些不确定性,我们采用假定气候情景方案研究径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趋势和敏感性。综合考虑我国未来气候变化可能趋势,假定降水量变化为±10%、±20%、±30%和不变,气温变化±1℃、±2℃、±3℃和不变,共有49种组合情景,根据径流敏感性定义,利用建立的水文模型对各种气候情境下的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

综合分析黄河中游三个区间的气温、降水与径流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第一,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径流量也随之增大,而随着气温的升高,径流量随之减小;第二,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如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显著,当气温保持不变;第三,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气温对径流量的影响更为显著;第四,3个区域中,在径流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以龙门-三门峡区间最为显著,三门峡-花园口区间最不敏感;第五,相较于径流对降水的敏感性,其对气温敏感性的区域差异更为显著。

四、结语

黄河中游水资源匮乏,且受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异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总体来看,未来水资源可能以偏少为主。本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黄河中游的水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根据设定的情景,采用基于网格的黄河水量平衡模型评估不同区间河川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得出结论:黄河中游径流量总体呈现递减趋势;气候变化是黄河中游径流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降水的增加,气温对径流的影响更为明显。未来,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异引起的区域性、阶段性的极端极端干旱事件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高鹏.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

黄河文化篇9

一、××区餐饮行业协会成立大会

(一)时间:2005年8月19日,上午8:30正式开始(区领导9:30到)

(二)地点:市工商局丽景苑大酒店

(三)议程:

第一阶段:

1、××区民政局领导宣读批文

2、张东亮秘书长宣读餐饮行业协会《章程》和《行规行约》,会员表决通过

3、张东亮秘书长宣读××区餐饮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会人员分工情况决议(草案),会员表决通过

4、张东亮秘书长宣读××区餐饮行业协会收费标准决议

第二阶段:

1、欢迎领导入场

主持人××工商分局副局长邓延安介绍协会名誉会长和与会领导:

名誉会长——××区委副书记杨爱群、区政府副区长王立军、区人大副主任昃向远、区政协副主席于周轩、区财委

、××工商分局局长王光春局长等。

与会领导——省个私协、市工商局、××区民政局、市个私协会相关领导等。

2、请新任会长淄博泉香阁总经理郝博讲话

3、请××工商分局局长、××区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会长王光春讲话

4、请省、市有关领导讲话

5、请××区餐饮行业协会总顾问兼名誉会长—××区区委副书记杨爱群讲话

6、会后,与会领导和会员在丽景苑大酒店就餐

二、鲁中“黄河龙”首届美食文化节

(一)活动目的、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扩大餐饮行业协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现我区餐饮文化特色和广大协会会员形象,展现协会的美好前景,充分发挥本次活动宣传品牌效应,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达到提升城市饮食文化的目的。

(二)活动主题

淄博市××区餐饮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鲁中黄河龙首届美食文化节

(三)活动名称、时间、地点

名称:鲁中“黄河龙”首届美食文化节

时间:2005年8月20至2005年8月26日

地点:淄博市博物馆广场南广场

(四)开幕仪式程序

1、7:30所有庆典人员、布展人员、工作人员到位

2、8:00锣鼓队、军乐队到位开始交替奏乐进行热场

3、9:00领导、嘉宾到位由接待组从停车点接引至签到处,后接至休息室休息并为领导佩戴胸花

4、9:10剪彩领导有礼仪小姐带领由主席台东侧登上主席台就位

5、9:18分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介绍领导及嘉宾,开幕式正式开始。具体程序如下:

第一项:请会长郝博致开幕辞

第二项:请市饭店烹饪协会领导讲话

第三项:请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高炳义讲话

第四项:请省、市领导讲话

第五项:请领导揭牌

第六项:请主席台领导为美食节开幕剪彩(队奏乐,锣鼓喧天,彩炮、礼炮鞭炮齐鸣。放飞小气球。同时,领导由礼仪小姐带领由主席台左侧退场参观市内名店名菜展览,对参展菜品评定。庆典仪式结束)。

(五)活动主办、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区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区餐饮行业协会、淄博饭店烹饪协会

协办单位:山东黄河龙集团、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狮啤酒有限公司、淄博亚洲啤酒有限公司

(六)活动组织机构设置

为保证整个展会组织完善、有序,特成立淄博市××区餐饮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鲁中“黄河龙”首届美食文化节筹备领导小组,组委会分工如下:

组委会名誉主任:杨爱群

组委会主任:王光春

组委会副主任:邓延安郝博阎玉平史建立

组委会委员:刘学忠、张宇君、李晓华、孙即亮、李德强、李鸿祺、张静(女)、高星、贺柏杨、王树文、白海涛、傅道武、耿群、李爽丽、宋金强、王世海、吴坚、袁涛、张喆、亓培珂、毕思营、白勇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个私协会。

整个会场的总协调:郝博张东亮

机构设置宣传、招展布展、后勤保障三个小组(人员、职责略)

(七)开幕仪式

1、开幕式会场设在博物馆南门前,搭建(10米宽,20米长)舞台、铺红地毯。舞台后设背景幕(15米长,4。5米高),立柱灯笼2对(8米高)分设背景两侧,音响一套(10只音响、3个麦可、2个支架)设舞台

2、博物馆正门上放方悬挂25米长3米的巨幅广告内容为:热烈祝贺××区餐饮行业协会成立暨鲁中黄河龙首届美食文化节隆重开幕

3、有体现协会主题:“规范、合作、交流、发展”,“继承、发扬、开拓、创新”的宣传

4、礼炮20门、彩炮2组,设于舞台两侧施放

5、放飞五彩小气球2000只,在舞台两侧施放版权所有

6、专业军乐队40人排列舞台右侧

7、锣鼓队60人排列舞台左侧

8、拱门9个放于广场各出口(15米跨度),反正面有条幅内容,内容上3个门体现“黄河龙”祝贺语,3个体现“扳倒井”,3个体现“绿兰莎”。后面内容为“热烈祝贺××区餐饮行业协会成立,热烈祝贺鲁中黄河龙首届美食文化节隆重开幕”

9、升空球(直径2米)20个,下坠竖幅内容(具体由协会提供内容),竖幅为12米长

10、礼仪小姐10人(剪彩、迎宾、引领)

11、剪彩用品一套(花球、剪刀、托盘)

12、鞭炮(5000响)20支,摆放迎宾礼炮旁。

13、胸花20个(泰国兰、满天星)

14、祝贺条幅挂于博物馆南门两侧(数量待定)

15、主席台前摆放盆花,以装饰舞台效果200盆。

(八)活动内容及形式

广场活动,通过前期广告宣传造势达到热闹、火爆的现场。

1、“××区餐饮行业协会”揭牌仪式

2、酒店特色餐饮展示(16家酒店展示金牌菜品)

3、酒品展示区(黄河龙、板倒井、绿兰莎啤酒等)

以舞台为中心,各会员单位的餐车成放射状排列,每个参展单位一个固定区域,以推广本店特色为主,各餐车现场制作销售。在展区中心区域设立品牌啤酒销售区,生产厂家、经销商可以在展区现场销售啤酒,美食节期间会场啤酒低价销售,也可免费品尝等形式。

4、各区县交流餐饮技艺、互相学习

5、各会员单位举行一系列优惠服务活动

6、会后制作《××区首届美食文化节名店名菜荟粹》画册

7、每天晚上安排大型文艺演出,其中三晚的黄河龙冠名、两晚的板倒井冠名、两晚的绿兰莎啤酒的冠名。

每晚的演出形式丰富多彩,每晚的节目形式都有变化,有歌舞、摇滚、乐器、魔术、时装表演,有儿童爱看的木偶戏,有老人喜爱的专场传统戏,中间穿插与现场观众互动的游戏等切实给广大市民提供7晚的文化大餐!形成市民喜爱的消夏纳凉丰富的夜间经济模式。

8、移动公司专门设置小区短信0533055,大家可通过短信参与电视、电台对本次活动的意见和感受,也可参与对现场餐饮单位的菜品评选活动,选出您最喜欢的一道菜、服务最好的酒店活动。

9、在广场设立餐饮配套商务区,通过招商的形式设立摊点,各种琳琅满目的餐具、饮品、调味品新产品推介也会让市民大开眼界。

(九)活动会场布置

1、室外广场:

a、中心舞台:设置在离博物馆正门阶梯4米中央,分四个区域

b、博物馆正门上方悬挂牌匾:“热烈祝贺××区餐饮行业协会成立暨鲁中黄河龙首届美食节隆重开幕。”

c、舞台两侧设置灯笼气柱

d、主会场两侧、南侧、东侧设置南北走向的销售摊位

e、中心会场各出入口设置拱门,分别上置条幅:“热烈祝贺××区餐饮行业协会成立”,“热烈祝贺鲁中黄河龙首届美食文化节隆重开幕。”

f、广场各草坪边缘插放印有赞助企业标志和美食节字样的刀旗

g、开幕式结束后,会场内升空气球,放置在会场周边的绿化区内

h、广场各进出口通道设招商广告牌

2、室内布展

在博物馆内举办首届鲁中名菜名店评选活动,展区分为:××餐饮菜品展示区、博山餐饮菜品展示区、桓台餐饮菜品展示区、高青餐饮菜品展示区,各区展览以每家酒店为单位推出本店精品菜系、菜品参与评比,设计展台要体现酒店整体形象。届时由本协会特邀中国烹协、山东省烹协、淄博饭店烹饪协会的权威大师现场评定,同时设置小区短信平台号码为0533055,移动用户可利用平台短信参与评比,待美食文化节结束后,由相关媒体公布评比结果,并颁发奖金或奖品。

(十)参展单位和展示形式

1、××区餐饮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其他地、市的餐饮协会或餐饮企业也可积极参与。

2、展示形式:申购整体厨房的单位可直接进入场地,现场制作搭配菜品展示销售;其他可直接报名参加鲁中名店名菜评选活动,室内自设展台。

(十一)广告宣传及招商要求

1、为使本次活动产生积极影响,让广大市民即将到来的盛大活动,通过媒体、会员店悬挂条幅,商业信函等形式向社会各界、百姓美食节开幕信息和招商信息。活动前和活动中,必须通过各媒体广泛本次活动的信息。因此,开幕前在报纸、电视、电台投放一定数量的广告。开幕式现场转播、美食节现场采访等形式的宣传。会员店前条幅广告8月15日前全部悬挂,制作招商公函向相关企业发放,开幕当天在××各大商场门前发放由大会标志和开幕式字样的小气球。

2、现场的广告位招商,刀旗、条幅、升空气球、大型喷绘等除协会安排制作之外的招商

3、室外会场摊位招商

4、各项必须在8月18日全部完成19日开始布展

(十二)政府协调事项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区委宣传部、工商、公安、城管、消防、环保、环卫、卫生防疫、园林、旅游局等各部门积极搞好配合,确保此次美食文化节活动顺利召开。

(十三)预定目标

1、传达××餐饮协会成立信息,扩大餐饮行业协会在本区域范围的知名度,并宣扬其积极良好的社会形象,展现协会的美好前景

2、为广大市民提供消夏、纳凉场所,享受淄博文化大餐,推动××夜间经济的进程。

3、积极宣传餐饮美食文化,扩大餐饮业的影响,促进我区餐饮业的发展

4、各餐饮协会会员展现酒店特色,积累目标客户

5、起到有力的品牌宣传和商业造势作用,提高协会及会员单位的声誉

届时,将邀请淄博电视台、××电视台、《淄博日报》、《鲁中晨报》、《淄博晚报》、淄博广播电台——都市之声等多家媒体进行跟踪报道。

黄河文化篇10

2、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

3、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4、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5、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6、历史兴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