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区生产堤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6:49:40

黄河滩区生产堤

黄河滩区生产堤范文篇1

[关键词]:黄河滩区生产堤危害对策

1、生产堤的由来及现状

黄河滩内最早的生产堤是沿黄群众为保护耕地、村庄、自修自守的土堤,旧称民埝,每到汛期涨水,居民先守民埝,“埝溃堤亦决”的情形时有发生。历史上黄河治理就已认识到了“民埝不利于河防”,认为:“临河筑埝,一旦汛涨水发,河窄不能容纳,势必逼溜危及堤防安全”。

废除民埝,宽河固坝,是人民治黄的一项重要政策。1973年,黄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废除黄河下游滩区生产堤实施的初步意见》的报告,1974年国务院制定“从全局和长远考虑,黄河滩区应迅速废除生产堤,修筑避水台,实行一水一麦,一季留足群众全年口粮”的政策。1992年国家防总、黄河防总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破除黄河下游滩区生产堤的实施意见》,要求生产堤破除口门长度应占总长度的半数。

1996年黄河发生“96.8”洪水后,群众又开始加修、新修和堵复生产堤口门。虽然年年喊破除生产堤,但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和一些地方政府的不积极态度,今天开了口子,过几天就修复起来了,形成了破除-堵复-再破除-再堵复的恶性循环。

2002年调水调沙期间,小流量就漫滩受灾较重,部分群众又开始修筑生产堤,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开始用挖掘机修筑,滩区生产堤不断向主河槽外延,其区域扩大、防御标准提高,大部分高达3.0~5.0m,甚至有些地方,修筑的生产堤可以防御5000m3/s以上的洪水。

2、生产堤的危害

2.1生产堤是“二级悬河”加剧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级悬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堤的修筑。在天然情况下冲积河流本身也会产生横比降,但一般不会很大,由于河流具有自动调整的功能,滩地和主槽的淤积有一个自动互相调整的关系,滩槽淤积的厚度接近于同步抬升,滩槽高差不会很大;修建生产堤后,隔断了滩槽水沙交换的通道,使主槽和嫩滩严重淤积,逐渐形成了滩唇高仰、堤根低洼、大堤附近滩面高程明显低于平滩水位、背河地面又明显低于大堤附近滩面高程的“二级悬河”不利局面。

2.2加剧了滩地横比降的发展

生产堤的修建,加剧了滩地横比降的发展,但不同漫滩洪水情况下的影响程度差异很大。天然条件下的中小漫滩洪水,入滩水流少、含沙量低、滩槽水沙交换较弱,生产堤存在与否对河道冲淤及滩地横比降的影响不大。即使没有生产堤,因滩区分流比例较少,也难以造成滩区尤其是远离河槽的堤河低洼地带的大量淤积,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近生产堤附近的滩面上,对滩地横比降总体影响较小。相反,生产堤的存在对中小洪水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水流集中,对河道的排洪输沙具有一定的有利影响:主槽(深槽)冲刷作用可能会有所增强。

但对于大漫滩洪水的影响则截然不同,控导工程和生产堤的存在对滩槽水流交换具有较大的影响。滩区淤积量的明显减少,加剧了滩地横比降的发展。使得滩唇高仰、堤根低洼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大大增大了生产堤决口后,水流沿滩区最大比降(纵向和横向比降合成后的比降)方向、或沿着滩区串沟、汊河方向直冲大堤、造成冲决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生产堤,也存在堤防冲决的可能,但由于滩区漫水早、滩区水位随大河水位的上涨而近乎同步抬升,对大堤的冲击强度相对较弱。

2.3加大了黄河防洪的难度

人民治黄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黄河堤防,兴建河道整治工程,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黄河治理力度,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加高、加固两岸堤防,加修、改建了许多河道整治工程,近期又进行了标准化堤防建设,将黄河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增强。但是如果任由“二级悬河”的发展,任由生产堤的加固,槽滩高差的加大,一旦生产堤决口,那么形成的串沟、滚河等险情将极大的影响防洪的安全。

3、生产堤与滩区群众的利益

黄河主汛期,正是滩区庄稼长势喜人的季节,群众不忍心大好的庄稼受淹,特别是在中常洪水中更是想方设法来保全。其做法是修筑生产堤、垫高房基,修筑房台,河水一点点地增高,房台也在一代一代地垫高。其做法虽保住了春、秋季获丰收,滩区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搬迁,从眼前利益看,群众的做法似乎是正确的。但从黄河河道发育、滩区生产和群众的长远利益来看,群众修筑生产堤来保护自己的一时利益是不对的。

黄委主任李国英在其所著的《治水辩证法》中,曾就此问题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许多事情,从局部看是有利的、可行的,拿到全局去衡量却未必如此。不少地方从局部利益出发,用围湖围河的办法增加土地面积,从局部看,的确为当地人口增加了生存空间,并由此使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总产量提高,但却侵占了江河的调蓄库容,渐渐造成洪水无处容身,甚至毁灭建设成果的地步。

4、防御对策

4.1调水调沙,冲涮河槽

2002年7月和2003年9月,黄河进行了两次调水调沙试验,分别把0.664亿t和1.207亿t泥沙输送入海,有效减少了小浪底水库和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2004年6月,黄河又进行了基于人工扰动方式,更大尺度上的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充分借助自然力量,加之中游水库联合调度,塑造人工异重流,形成连续的泄流动力对小浪底水库的淤积泥沙进行冲刷,同时在下游淤积严重的河段进行人工扰动加沙,增加入海洪水的挟沙含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减淤冲沙的目的。在此基础上,2005年正式转入生产运行。从调水调沙试验效果来看,调水调沙对下游河道主槽减淤效果是明显的,能够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主槽的过流能力得到较大恢复,有利于输沙入海,减轻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甚至冲刷下游河道。适时进行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减淤、减缓河道淤积抬升是十分必要的。

4.2淤滩淤临,减缓滩区横比降

淤滩淤临,加大主槽疏浚力度,采用挖泥船(吸泥船),将主槽浚深和拓宽,将疏浚的泥沙通过堵串沟、淤填堤沟河及低洼地带。由于堤根处落淤几率小,堤河长时间得不到淤填,定期采用人工进行淤筑或对堤河进行填垫,抬高地面高程,减少滩面的横比降,缓解“二级悬河”不断加剧的不利局面,减少出现滚河和顺堤行洪的可能性;建立滚河防护工程和淤大堤的临背,修筑标准堤,形成“相对地下河”。通过淤滩、淤堤、淤地造陆等方式,减害增利。

4.3建立生产堤运行机制

考虑到近期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堤暂时无法废除,应建立生产堤运行政策。①生产堤必须留出出水口,实行小水河槽过,冲刷河槽;中常洪水,有计划的引洪入滩、滞洪沉沙;大洪水时,弃堤漫滩,全面行洪,让滩槽自然进行水沙交换,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的运行方式。②制定长远期规划,执行相关的政策,有计划的逐步破除生产堤,最终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4.4加强滩区安全建设

废除生产堤后,在近期内增加了洪水漫滩的机会,需要加强滩区的安全建设,根据滩区情况和黄河防洪需要,制定滩区安全建设统一规划,逐步有计划地安排滩区建设,继续加大力度,修建避水村台、交通道路、提高防洪标准。

4.5安置好滩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

黄河滩区生产堤范文篇2

[关键词]:黄河滩区生产堤危害对策

1、生产堤的由来及现状

黄河滩内最早的生产堤是沿黄群众为保护耕地、村庄、自修自守的土堤,旧称民埝,每到汛期涨水,居民先守民埝,“埝溃堤亦决”的情形时有发生。历史上黄河治理就已认识到了“民埝不利于河防”,认为:“临河筑埝,一旦汛涨水发,河窄不能容纳,势必逼溜危及堤防安全”。

废除民埝,宽河固坝,是人民治黄的一项重要政策。1973年,黄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废除黄河下游滩区生产堤实施的初步意见》的报告,1974年国务院制定“从全局和长远考虑,黄河滩区应迅速废除生产堤,修筑避水台,实行一水一麦,一季留足群众全年口粮”的政策。1992年国家防总、黄河防总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破除黄河下游滩区生产堤的实施意见》,要求生产堤破除口门长度应占总长度的半数。

1996年黄河发生“96.8”洪水后,群众又开始加修、新修和堵复生产堤口门。虽然年年喊破除生产堤,但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和一些地方政府的不积极态度,今天开了口子,过几天就修复起来了,形成了破除-堵复-再破除-再堵复的恶性循环。

2002年调水调沙期间,小流量就漫滩受灾较重,部分群众又开始修筑生产堤,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开始用挖掘机修筑,滩区生产堤不断向主河槽外延,其区域扩大、防御标准提高,大部分高达3.0~5.0m,甚至有些地方,修筑的生产堤可以防御5000m3/s以上的洪水。

2、生产堤的危害

2.1生产堤是“二级悬河”加剧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级悬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堤的修筑。在天然情况下冲积河流本身也会产生横比降,但一般不会很大,由于河流具有自动调整的功能,滩地和主槽的淤积有一个自动互相调整的关系,滩槽淤积的厚度接近于同步抬升,滩槽高差不会很大;修建生产堤后,隔断了滩槽水沙交换的通道,使主槽和嫩滩严重淤积,逐渐形成了滩唇高仰、堤根低洼、大堤附近滩面高程明显低于平滩水位、背河地面又明显低于大堤附近滩面高程的“二级悬河”不利局面。

2.2加剧了滩地横比降的发展

生产堤的修建,加剧了滩地横比降的发展,但不同漫滩洪水情况下的影响程度差异很大。天然条件下的中小漫滩洪水,入滩水流少、含沙量低、滩槽水沙交换较弱,生产堤存在与否对河道冲淤及滩地横比降的影响不大。即使没有生产堤,因滩区分流比例较少,也难以造成滩区尤其是远离河槽的堤河低洼地带的大量淤积,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近生产堤附近的滩面上,对滩地横比降总体影响较小。相反,生产堤的存在对中小洪水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水流集中,对河道的排洪输沙具有一定的有利影响:主槽(深槽)冲刷作用可能会有所增强。

但对于大漫滩洪水的影响则截然不同,控导工程和生产堤的存在对滩槽水流交换具有较大的影响。滩区淤积量的明显减少,加剧了滩地横比降的发展。使得滩唇高仰、堤根低洼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大大增大了生产堤决口后,水流沿滩区最大比降(纵向和横向比降合成后的比降)方向、或沿着滩区串沟、汊河方向直冲大堤、造成冲决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生产堤,也存在堤防冲决的可能,但由于滩区漫水早、滩区水位随大河水位的上涨而近乎同步抬升,对大堤的冲击强度相对较弱。

2.3加大了黄河防洪的难度

人民治黄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黄河堤防,兴建河道整治工程,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黄河治理力度,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加高、加固两岸堤防,加修、改建了许多河道整治工程,近期又进行了标准化堤防建设,将黄河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增强。但是如果任由“二级悬河”的发展,任由生产堤的加固,槽滩高差的加大,一旦生产堤决口,那么形成的串沟、滚河等险情将极大的影响防洪的安全。

3、生产堤与滩区群众的利益

黄河主汛期,正是滩区庄稼长势喜人的季节,群众不忍心大好的庄稼受淹,特别是在中常洪水中更是想方设法来保全。其做法是修筑生产堤、垫高房基,修筑房台,河水一点点地增高,房台也在一代一代地垫高。其做法虽保住了春、秋季获丰收,滩区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搬迁,从眼前利益看,群众的做法似乎是正确的。但从黄河河道发育、滩区生产和群众的长远利益来看,群众修筑生产堤来保护自己的一时利益是不对的。

黄委主任李国英在其所著的《治水辩证法》中,曾就此问题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许多事情,从局部看是有利的、可行的,拿到全局去衡量却未必如此。不少地方从局部利益出发,用围湖围河的办法增加土地面积,从局部看,的确为当地人口增加了生存空间,并由此使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总产量提高,但却侵占了江河的调蓄库容,渐渐造成洪水无处容身,甚至毁灭建设成果的地步。

4、防御对策

4.1调水调沙,冲涮河槽

2002年7月和2003年9月,黄河进行了两次调水调沙试验,分别把0.664亿t和1.207亿t泥沙输送入海,有效减少了小浪底水库和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2004年6月,黄河又进行了基于人工扰动方式,更大尺度上的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充分借助自然力量,加之中游水库联合调度,塑造人工异重流,形成连续的泄流动力对小浪底水库的淤积泥沙进行冲刷,同时在下游淤积严重的河段进行人工扰动加沙,增加入海洪水的挟沙含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减淤冲沙的目的。在此基础上,2005年正式转入生产运行。从调水调沙试验效果来看,调水调沙对下游河道主槽减淤效果是明显的,能够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主槽的过流能力得到较大恢复,有利于输沙入海,减轻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甚至冲刷下游河道。适时进行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减淤、减缓河道淤积抬升是十分必要的。

4.2淤滩淤临,减缓滩区横比降

淤滩淤临,加大主槽疏浚力度,采用挖泥船(吸泥船),将主槽浚深和拓宽,将疏浚的泥沙通过堵串沟、淤填堤沟河及低洼地带。由于堤根处落淤几率小,堤河长时间得不到淤填,定期采用人工进行淤筑或对堤河进行填垫,抬高地面高程,减少滩面的横比降,缓解“二级悬河”不断加剧的不利局面,减少出现滚河和顺堤行洪的可能性;建立滚河防护工程和淤大堤的临背,修筑标准堤,形成“相对地下河”。通过淤滩、淤堤、淤地造陆等方式,减害增利。

4.3建立生产堤运行机制

考虑到近期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堤暂时无法废除,应建立生产堤运行政策。①生产堤必须留出出水口,实行小水河槽过,冲刷河槽;中常洪水,有计划的引洪入滩、滞洪沉沙;大洪水时,弃堤漫滩,全面行洪,让滩槽自然进行水沙交换,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的运行方式。②制定长远期规划,执行相关的政策,有计划的逐步破除生产堤,最终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4.4加强滩区安全建设

废除生产堤后,在近期内增加了洪水漫滩的机会,需要加强滩区的安全建设,根据滩区情况和黄河防洪需要,制定滩区安全建设统一规划,逐步有计划地安排滩区建设,继续加大力度,修建避水村台、交通道路、提高防洪标准。

4.5安置好滩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

黄河滩区生产堤范文篇3

黄河下游东坝头以下至东明高村河道,属于宽、浅、乱的游荡性河段,主流摆动频繁,汊道多股,河道内多处出现心滩沙洲,一次洪峰过后可以使主流、支流互换其位或老槽淤平又出新河。该河段两岸堤距10~20KM,主河槽宽一般1250~3300m,滩地宽度3600~6000m,河道纵比降约1/6000。由于前些年滩区生产堤的修建,减少了洪水漫滩机遇,使滩槽原来趋于同步上升变为淤槽不淤滩,造成主槽淤积严重,形成了河槽高于滩面,滩面又高于两岸大堤以外地面,是典型的地上“悬河”。据有关资料分析。该河段滩区横比降一般为1/2000~1/3400,是该河道纵比降的2~3倍,大水期间一旦控导工程溃决或漫溢造成大溜改道,沿着滩区原已形成的溜沟或人工引水渠道,洪水顺势直冲大堤,造成顺堤行洪,危及堤防安全。从黄委会水利科学研究院二000年九月《东坝头至苏泗庄河段特大洪水预报模型试验报告》中可以看出,在大河流量15000~20000m3/s洪水条件下,河南东坝头以下河段发生夺河,直冲黄河大堤机率增大,一股水流自杨庄工程至四明堂顺流直下,威逼东明阎潭闸以上黄河大堤,已形成滚河河夺河的严重局面。另外辛店集以上几处工程被冲决或漫溢后,水流持续时间长,在滩地内顺溜沟形成多股横河、斜河直逼大堤,并顺堤沟河行洪走溜,对平工段的大堤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从“模型试验”资料和现场观测分析,高村~霍寨险工也有大股水流,向右岸滩地滚河,直冲张寨以下约5公里长的大堤,危及堤防安全。针对以上情况,为确保大堤万无一失,我们除了积极采取人防以外,更应该主动地采取滚河防护措施,保证重点工程的建设。

2、完善、加固现有控导工程和滚河防护工程是防止滚河的有效途径

河道整治工程自六十年代开展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控导护滩工程的布点建设,河岸边界条件逐步变化,河面逐渐缩窄,水流渐趋归顺,岐流逐渐减少,主流游荡不定的局面得到了基本控制,并按河道整治规划的流路朝好的趋势发展,已修建的工程经受住了几次大洪水的考验,特别是1982年大洪水期间菏泽市险工及控导工程未发生大的险情,除了工程的基础较好以外,这与控导工程的控溜作用密切相关,当主流受到控制约束在主河槽以内,溜势的下滑或上提基本上与设想的流路相一致,做到了防有目标,守有重点。洪水过后,河势趋于恢复涨水前的流路,这就是控导工程能够控制主流稳定河势,防止滚河,大水时发挥防洪作用的原因。

从近几年的河势查勘和有关资料分析,兰考东坝头至东明新店集河段,现行河道比较规顺,大水时,禅房工程全弯靠溜,小水时两头靠河,若工程下首靠溜段加长,送溜能力将增强。菜集工程河势下滑,王夹堤工程靠河,特别是工程下首的几道坝首先靠河着溜,避免了单坝挑溜出大险的不利局面,也掩护了单寨、马厂工程因大水时冲垮工程而在此处发生滚河。因此续建王夹堤下延工程势在必行,以稳定大洪水河势。菜集工程的上延,该段河势逐渐规顺,多年脱河的大溜寺工程近几年汛后靠河,下首工程并靠溜,控制了河势,改变了靠滩岸导溜入新店集工程的状况。新店集至高村河段,当大河流量超过5000M3/S时,老君堂工程河势急剧下滑,目前虽然下延了28#、29#两道坝,但控溜段偏短,控制主溜能力弱,仍显“后气”不足,仍需要加强对工程下首的建设,以利于保障工程安全和河势稳定。

从“模型试验”中看出,洪水期和落水期,贯台下首大河主溜北移,致使约30%~60%的主溜从东坝头下部杨庄险工处滚河,滚河主溜直冲谷营以下四明堂险工至阎潭闸以上大堤段,险工及防滚河坝数量很少,加之堤外地面更低,大堤比较薄弱,造成该段决堤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加速增建多处滚河防护工程已迫在眉睫。从试验图片也显示了大洪水后东明滩区大堤上滚河防护工程坝头处形成的巨大冲刷坑,显然对现有的滚河防护工程基础应进行全面加固。

3、其他防滚河工程措施

3.1有计划的自流和提水放淤相结合进行淤滩淤串,消除堤沟河,防止顺堤根走溜。

东明黄河滩区面积大,加之修建了生产堤,缩窄了行洪河道,减少了洪水漫滩机率,大部分泥沙淤在两岸生产堤之间的河槽内。生产堤与大堤之间的滩地落淤减少,即使一场洪水过后,大部分泥沙已落到离河沿较近的滩地,流到大堤附近滩地或堤沟河的泥沙较少,造成了黄河滩唇高、堤根洼,再加上历年修堤筑坝取土,致使堤根处形成了宽达200~300m形成了堤沟河。整治这种河道。在修建工程的同时,必须配合滩区治理,进行淤临淤串,抬高堤沟河地面,减小滩面横比降防止滚河和顺堤走溜的危险。因此我们可用引黄自流淤临和低扬程大流量机泵提水相结合的方法,对堤沟河和大堤附近滩地进行放淤,这样既有利于防洪,也给今后大堤加高帮宽和筑坝提供了土源,同时也为沿黄滩区人民增加了可耕地面积,改善了滩地生态环境,支援了农业生产。

3.2堵截串沟

东明滩有串沟多条,宽度40~115m,深0、6~1、5m,为了防止大洪水时串沟集中过流,直冲大堤,在串沟的上游段进行堵截,每隔一定距离修筑土堰拦截水流,尽量利用含沙水流的作用使其淤填,或采用活柳锁坝,即在串沟上每隔一定距离植从柳,形成数道活柳坝进行缓溜落淤,淤填串沟。该方法简单易行,且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达到堵截串沟的目的。

3.3、防止滚河建议采取“上堵、下导,中间密”并用措施

东明可能发生滚河,顺堤行洪,危机堤防安全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建议在即将进行工程加高加固的基础上,采取“上堵、下导,中间密”工程措施。

“上堵”即为一是在杨庄险工下首滩地修建工程,堵截川沟洪水下泄入东明堤沟河;二是蔡集工程上延。根据河势观测分析,中小洪水时,蔡集上首几道坝靠溜,工程上延即可避免水流抄工程后路,又可对防止滚河起到一定作用。“下导”即为解决堤沟河下泄水流出路,避免格堤雍水,需在老君堂工程上首至黄河大堤之间修建一道导流堤,并布设若干道导流坝,确保行洪畅通及堤防安全。“中间密”既是目前现有滚河防护坝布设太疏,坝裆距最近为100米、最远为1700米。为使工程发挥作用,适当加密防护坝十分必要。

3.4、积极推广活柳坝

黄河滩区生产堤范文篇4

长垣防汛工作紧紧围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一新的治河理念,创新思维,扎实工作,以管理和技术的现代化为支撑,全面提升黄河防汛工作水平,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制定“三位一体”的党政军联防抗洪抢险行动方案,确保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实验成功,下面把长垣局一年来的防汛工作向各位作以汇报。 一、长垣黄河防洪概况 长垣河情特殊,河势复杂,二级悬河明显,所辖河段长56km,是豆腐腰的中心,委挂号险点42.764km的临黄堤顺堤行洪和省挂号险点瓦屋寨虹吸至今没消除,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二、居安思危落实防汛责任 按照黄河防总的要求,认真做好迎战各级洪水的准备。建立完善防汛责任体系和防汛指挥运行机制,层层落实防汛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职责、思想、指挥到位。防汛重点工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了行政、技术和抢险责任人,并公诸于众,接受监督。 6月1日上午,在县政府综合楼会议中心,召开2004年防汛工作会议,会上对黄河防汛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与全县18个乡(镇)签订了黄河防汛责任书。提出防汛工作必须做到十到位,还特聘请了两位老领导作黄河防汛顾问并颁发了聘书,为黄河防汛出谋划策。会后,整个防汛工作从思想发动、物资准备、工程建设、预案制定、抗洪抢险、迁安救护、防汛队伍组建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安排和周密部署。 6月16日,黄河防汛专题会议在河务局六楼会议室召开,认真分析了今年黄河防汛形势,对防汛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会议要求全体职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按照防汛全员岗位责任制的要求,严格履行职责,确保防洪工程安全度汛。会上颁发了“防汛纪律”、“防汛督察办法”和“全员岗位责任制”,全局上下按照防汛职责到岗到位。 三、做好调水调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第三次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是实现治黄手段转折的标志性工程,是传统治黄向现代治黄转变的新的里程碑。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长垣局按照黄河防总、省、市局调水调沙工作部署,精心组织,充分准备。 (一)建立组织,明确责任 为加强对调水调沙工作的组织领导,长垣局及时成立了调水调沙工作领导小组,下设8个业务组。并明确了各组的职责和分工,确保调水调沙工作顺利进行。 (二)周密部署,充分准备 调水调沙试验前,及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分析河势,预估险情,制订河道观测和抢险方案;校测各工程水尺零点高程;培训一线河道观测人员;对通讯设施和计算机网络进行全面检修,并从抢险队伍、防汛料物、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准备。向有关单位通报调水调沙试验情况,宣传调水调沙试验的意义,赢得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落实岗位责任,密切注视水情 控导工程养护班责任分工明确,落实水位、河势、工情、漫滩和滩岸坍塌观测责任人。每天利用网络及时向县、乡政府防指成员发送水情和汛情,为防洪指挥调度做好充分准备。 (四)加强巡坝查险做到抢早抢小 工程管护人员,按照查险报险程序,加强工程巡查制度,制定查险办法:“新修工程加密查,靠溜工程重点查,偎水工程轮流查,险情控制跟踪查”,出现险情及时抢护,确保各控导工程防洪安全。本次实验中,共有5道坝出险12次,完成石方1862m3,铅丝4862kg,投资41.95万元。减少了险情,节约了投资,提高了工程防洪能力。 经过全体参战人员的共同努力,使调水调沙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调水调沙结束后,及时对调水调沙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技术分析,对各类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并汇编成册,为做好今后的调水调沙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未雨绸缪防洪预案注入新内容 针对2003年防洪预案在小流量、长历时洪水调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修订完善控导工程抢险预案、抢险行动方案、物资保障预案,新增调入调出物资预案、小流量洪水调度预案。使其在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有新的提高,4月30日前全部完成并装订成册。共完成各类防洪预案九类24本,长垣县人民政府以长政文111号文颁发了《长垣黄河防洪预案》,并送达到每位防指成员和各乡(镇)指挥长手中,为防汛抢险指挥做好了充分准备。按控导、涵闸、堤防管护工程发放抢险预案,每位抢险队员发放了《抢险行动方案》、《控导工程抢险方案》,在抢险过程中真正起到了指导作用。 五、加强防汛培训提高抢险水平 为适应黄河水利工程发生重、特大险情的抢护及黄河险情多变的特点,长垣局创新培训方式,着力提高人员素质。防办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防汛专业知识,查找资料备,制定抢险技术培训方案,根据不同特点开展了技术业务培训工作,在借鉴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将今年的培训工作,划分为集中授课、现场模拟演练、结业考试和后期抽查检验四个阶段进行。

4月21日对第二机动抢险队员、亦工亦农抢险队员进行抢险技能培训,主要把堤防九大险情的识别、控导工程险情判别、抢护原则和方法等理论知识、传统的埽体进占和机械化抢险相结合以及水上救护等实际操作作为重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首长的黄河防汛抢险指挥决策能力,7月15日,长垣县防指在河务局再次举办了“长垣县黄河防汛行政首长培训班”,在培训班上,观看了《众志成城,力挽狂澜》、《黄河堤防查险抢险技术演示》光盘,并把行政首长如何指挥抗洪抢险作为重点进行培训。在全局范围内利用周五学习观看防汛抢险技术光盘,学习后进行防汛抢险知识理论答卷。 六、落实防汛物资保障抢险供应 黄河防汛储备物资由三部分构成,即国家、社会团体储备和群众备料,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科学调度,确保急需“的原则,实施日常管理与组织供应。今年备柳料800万kg,租赁大型机械设备40台套。为了确保防汛抢险,按照省局要求,积极联系料源,筹备运输车辆,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备石任务,共完成备石12562.31m3,受到省市局领导的好评。 七、切实抓好防汛日常管理,确保防汛工作缜密落实 加强防汛办公室建设,做到机构健全,人员精干,业务熟练,真正能承担起组织、协调、监督、指导防汛日常工作,履行好参谋、协调、服务职能。防办人员、中层领导汛期坚持昼夜值班、局领导带班制度。对突发情况、重大汛情、灾情即发即报,及时科学调度,确保万无一失。 (一)人员配置 防汛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7名,修防高级技师一名、工程师一名、助工二名、技术员三名。具有大专文凭以上六人,平均年龄30岁,是一个知识化、年轻化的防汛队伍。 (二)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长垣局2004年防洪基建工程较多,全局近二十个标段全面开工,堤防道路建设52.414km,通过各方努力于9月16日全线贯通。新修滚河防护工程39道,改建17道、亚行贷款核心子项目滩区安全建设、机淤固堤和二水厂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中。 (三)工程普查抓“责”促“细 1.防洪工程普查 为了做好今年的黄河防汛工作,及早发现和处理各种隐患,确保防洪工程度汛安全,工程普查工作做到“查隐患抓细抓实,抓责任具体到人、除隐患措施得力”的原则。制定了普查措施。成立了工程普查小组,于2月20—25日小组成员按照堤防、涵闸虹吸、控导、河道违章建筑等进行全面大普查。 将普查出的问题按照危害工程程度,安排加固整修计划,汛前加固实施,提高整体工程抗洪强度。没力量消除的已写进了“防洪工程普查报告”,并对险点、险段制定了度汛应急措施。 2.物资管理清查 定期对防汛中心仓库、应急仓库和堤防、控导工程备石以及抢险队机械设备进行清查,对常备的防汛专用物资逐项进行盘点,仔细检查质量,逐级把关通过,采取“一查、二看、三通过”的措施,确保防汛专用物资真正落实到位,不误抢险急需。 3.生产堤调查 根据黄河防总“关于做好黄河下游滩区生产堤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组织强有力的技术骨干对滩区生产堤基本情况进行徒步拉网普查。对生产堤的位置、长度、高度、顶宽及坡度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并标绘在河道地形图上。通过调查对生产堤的存在进行了科学分析,写出了《黄河滩区生产堤防洪影响分析报告》。 (四)、认真做好根石探测工作 为了全面掌握各工程的根石状况,长垣局组织人员于2月26日至3月3日,将靠河的35道丁坝的根石情况进行了探摸,为今年黄河安全度汛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加强河道观测工作 1.河道观测工作规范化 为了确保河道工程观测资料真实、准确、连续和完整,对四处控导工程的工情、水情、险情观测工作进行了统一规范。控导班每天坚持水位、河势和滩岸坍塌、险情的观测工作,防办及时把观测数据上报市局并输入微机。汛前、汛中及汛后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河势查勘。 2.水尺校测精确化 经过“03.8”秋汛的冲刷,黄河下游河槽下切逐步加深,水尺基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蛰陷和损坏,汛前组织防办人员对控导工程的水尺进行校测。 (六)有效管理滩区迁安救护卡 为了保障黄河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长垣局对滩区迁安救护卡的存放进行逐户调查,对迁安救护卡丢失、损坏的补发给农户6.4万张,确保了在大洪水到来之前做到村对村、户对户的安全撤离。 (七)、抢险队伍组建 第二机动抢队50名队员,在6月1日进入防汛待命状态,做好防汛抢险设备的维修、后勤保障供应,搞好防汛实战演习,随时准备工程抢险。九支亦工亦农抢险队360人在5月底组建完毕,并进行了登记造册、建档立卡。

(八)、加大工程抢险力度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1.辖区内抢险 2004年四处控导工程受大溜顶冲、边溜冲刷和回溜淘刷等原因,控导工程12道坝共出险49次,消耗石料0.80万m3、铅丝0.94万kg、柳秸料6.81万kg;为确保工程的安全,提前储备了10万kg柳料,并调动第二机动抢险队50人分别驻守四处控导工程,每次险情发生后,均按报险程序进行上报,并组织第二机动抢险队和亦工亦农抢险队及时对险情进行抢护,确保了长垣防洪工程安全。 2.小北干流放淤试验抢险 根据黄委及省局的指令,新乡市黄河河务局第二机动抢险队于7月24日下午赴山西小北干流参加放淤试验现场抢险任务。在放淤现场同志们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奋力抢险和加固围堤,在半个多月的抢险工作中,抢险队员都能审时度势,顽强拼搏,并向指挥部提出了许多科学合理的建议,以熟练的抢险技能战胜了多次险情,圆满完成了抢险任务,受到指挥部领导的一致好评。 (九)、认真做好历年黄河抢险资料汇编 为了探讨历史上黄河重大险情出险原因和抢险方法,按照上级统一部署,长垣局成立了历年防汛抢险资料汇编领导小组,由抢险经验丰富、防汛知识全面的技术人员对所辖黄河堤防、及河道工程(1946——2003年)历年所发生的重大险情进行编写工作,并将该资料装订成册,对搞好今后的抢险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十)、补充完善工情、险情会商系统资料 根据黄委数据库建设要求,长垣局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已录入的数据库资料进行校对补充,并采取实时录入。按要求按时录入完毕。 (十一)、编制科学合理的自流放淤方案 长垣县滩面大,串沟多,属典型的二级悬河,为了减少河道淤积,达到改善黄河滩区农业生产条件,采取引黄淤滩措施。长垣局防办人员加班加点,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现场勘测、规划设计、绘图、计算、编制报告等工作,圆满完成了《马寨串沟自流放淤方案》。 八、防办自身建设 (一)、制度建设 根据黄河防总有关规定,防汛工作按照规范化、正规化制定有关制度,建立健全保证防汛工作正常进行的指挥决策、调度、实施系统,并针对防汛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建立健全责任制,形成有章可循的各种制度,并遵照执行。 (二)、硬件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长垣防办主要有:办公室、防汛会商室、计算机操作间、值班室共390m2。计算机达到人手一台、配置电话机四部,传真机、电视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施。 (三)、基础资料 备有电话记录、来文来电登记、工情险情登记;配置了水情、防汛基本资料、文档传输计算机网络,无线电通信手段。有所辖河段防洪工程体系图,抢险料物一览表,洪水演进表,防汛手册,滩区、滞洪区社经情况及撤退道路、避水台、救生设施,生产堤情况等。 九、防汛创新工作 在工作中大胆创新,科学管理,采取新的抢险方法和管理模式,防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防汛管理创新 1.防汛责任执行签收回执制度 制定县、乡防指成员防汛责任人职责,汛前将防汛责任书送达县、乡防汛责任人,并执行签收回执制度。 2.封堵串沟 在调水调沙之前,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对黄河滩区内的串沟进行普查和封堵。洪水期,滩区五乡巡查员坚持巡回查看,配有推土机待命,确保黄河不漫滩,保证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顺利实施。 3.工程观测人员持证上岗 控导工程人员为了在防汛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观测人员持证上岗,职责明确,便于管理和监督,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4.制定《长垣巡堤查险办法》、绘制“巡堤网络图”、探讨亦工亦农抢险队的职责,为今后抢险队伍的发展与管理创造条件。 5.编制小流量、长历时防洪预案 针对防洪预案在“03.8”秋汛中暴露出的问题,重点编制了“小流量防洪调度预案”、“物资调出、调入保障预案”,修订完善“控导工程抢险方案”、“通讯保障预案”和抢险行动方案。 6.行政首长防汛知识培训形式新 为作好行政首长培训工作,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采取发放技术画册和光盘,在电视台播放等形式。从而提高了行政首长的防汛决策水平。 (二)防汛信息化创新 1.04年7月在周营上延控导工程安装了自计水尺。加快了防汛信息的传递速度。 2.自制了长垣黄河防汛办公网页,促进了办公自动化,为数字防汛创造了先决条件。

(三)防汛抢险技术创新 为适应现代机械化抢险,长垣局着重进行机械化配套抢险研究,对防汛抢险机具进行革新改造。(1)改建了铅丝网自动编织机,增加了自动切割设备;(2)具有装抛散石、装铅丝网笼、插运柳秸料等一体化多功能装斗机;(3)试制成功的封口机和装载机、挖掘机装、抛笼配合使用等在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抢险水平,为实现科学防汛、机械化抢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挖掘机装、抛笼快速省时,在省局组织的机械化抢险技能比赛时荣获第三名。研制的《电子浮标探漏器》荣获省局火花奖。 十、工作体会 通过一年的实际工作,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水平,在防汛实践中得到了启示: 1.凸显“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通过充分调动人的潜能和责任心,筑牢思想上的防汛大堤;促使全体干部职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 2.创新是提高防汛水平的关键 创造性思维,以改革创新的姿态,超前谋划,防汛工作才能提高。 3.加强防汛督察是搞好防汛的重要手段。 4.防洪预案为各级领导了解长垣黄河基本情况,指挥抢险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5.防汛物资及时补充保障了抢险需要。 十一、存在问题 1.长垣局与市局的网络联通时断时续,不太稳定。特别是用网高峰,网速极慢,影响正常的信息传输。 2.新乡第二机动抢险队抢险设备少,满足不了抢大险需要。 3.通往控导工程的防汛道路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抢险质量。 4.控导工程通信设备落后,达不到及时传递防汛信息的要求。 5.防汛物资储备仓库年久失修,已属危房。 6.缺乏水上抢险运输工具。 今后的防汛任务还很重,防汛工作不容丝毫懈怠。我们将在黄河防总和省局的统一领导下,以“如履薄冰、戒慎恐惧”的工作态度,未雨绸缪,常备不懈,为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黄河滩区生产堤范文篇5

河南省郑州市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约800km,流域面积约2.3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3%。黄河下游在华北平原形成高耸的“悬河”,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威胁着25万km2地区内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黄河下游约800km河道,共有各类堤防工程长度约2000km,险工、控导护滩、防护坝等工程500多处,坝、垛和护岸上万道,引黄和分泄洪涵闸100多座,全靠长1340km的人工大堤为屏障,约束黄河免于改道。南北大堤也成了南北河流的分水岭,堤北为海河水系,堤南为淮河水系。1.1黄河下游建设光纤通信网的必要性。黄河下游河南省、山东省的基层单位和信息系统采集点大多分布在黄河两岸及滩区,点多、面广、人少、分散偏僻、远离行政自然村,并且大都处在行政区域边缘,对公网运营商来说,移动、联通、电信均有盲区。黄河下游属于“地上悬河”,横贯河南省、山东省重要大中型政治、经济城市群,一旦发生洪水,黄河下游将面临着极大的防洪抢险压力,稍有疏忽,将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面临防洪抢险等应急突发事件时,指挥调度及决策会商信息的及时上传下达,对避免或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1.2黄河下游建设光纤通信网的重要性。目前,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带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治黄信息化建设,必须跟上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既要充分考虑治黄事业对通信传输安全性、可靠性的特殊要求,又要充分和合理利用公网资源,加强光纤通信建设,从而推进工程运行管理、业务管理和政务管理的信息化,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因此,光纤通信、“TD-LTE”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建设成为解决黄河下游通信问题的必然选择。

2黄河下游沿黄河堤防光纤通信环网的布局设计

对于黄河下游的光纤通信,组建黄河沿河两岸基层单位及信息采集点的黄河信息高速公路,在黄河下游沁河口至黄河入海口采用沿黄河光纤环网的组网方式,沿河构建4个10G的主干层光纤环网、30个2.5G区段接入层以及支线接入层,连接大堤两岸的基层单位和信息采集点,为沿河基层河务段、涵闸以及信息采集点等提供满足治黄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宽带接入。沿河构建的光纤环网连接近1500个光缆通信站点,能满足黄河下游沁河口-入海口沿河约1500个基层单位和信息采集点的宽带通信接入。在大堤两岸沿河铺设光缆近7000km,其中主干光缆1600km,区段光缆2200km,支线接入光缆3000km。这能满足黄河下游沿河近600个基层单位和近1000个信息采集站点的宽带通信接入,实现十、百、千的带宽的接入目标(基层单位10~20M,县到市到省100M,省局至黄委1000M),将有效解决黄河下游基层单位防洪工程通信传输问题,同时满足新时期抢险应急指挥、水文信息采集,以及基层单位对防洪工程运行管理、防汛管理职责履行时对黄河通信的需求[1]。2.1建设黄河下游沿河光纤环网的目标。在整合和利用现有黄河防汛通信网络资源的基础上,本着“公专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采用光纤传输技术,发展黄河通信高速公路,发展目标是建成一个安全可靠、满足需求、覆盖黄河下游沁河口-入海口沿河两岸基层单位及信息采集点的黄河信息高速公路,解决下游沿线约1500个基层单位和信息采集点的宽带信息传输问题,实现重要信息互联与传输的光纤化,关键工程管理的可视化。通信传输带宽目标为十-百-千的接入标准,即为基层单位提供10~20M的信息接入能力,县到市到省提供100M的信息接入能力,省局至黄委提供1000M的信息接入能力,全面提高黄河通信网络对治黄事业各项工作的通信保障能力、服务水平及信息传输安全。2.2黄河下游沿河通信网与光纤环网的布局。根据各项应用业务的通信需求及光传输技术的设计规范,黄河下游沿河通信网与光纤环网的布局可分为两个层面,即主干传输层和信息综合接入层(主要包含沿河区段接入和支线接入),沿黄河大堤两岸采用光缆方式满足沿河基层单位及信息采集点的接入需求。黄河下游沿河通信网与光纤环网的布局如图1所示。第一,沿河主干传输层采用10G传输设备组网。可在沿河大堤上组建4个10G光纤环,主干光纤环路上连接30个基层单位,设置有33个光纤骨干节点,实现跨河光缆的连接和区段接入层的光纤环就近接入主干传输层,并通过多处跨河桥梁架设光缆连接黄河南北两岸光纤主干网,形成多个8字光纤环网,提高黄河下游光纤宽带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二,沿河区段接入层负责将沿河基层管理单位接入主干传输层,区段光纤环网接入层采用2.5G传输设备组成30个光纤自愈环,环路上连接沿河200多个基层单位。第三,支线接入层主要负责将沿河300多个基层管理单位和近1000个信息采集站点接入沿河区段接入层,通过光缆,采用点对点的接入方式[2]。2.3通信节点的选择原则。沿河主干传输层通信节点的选择原则:具有一定规模的管理单位、微波站所在地或具有一定数量无线传输设备的枢纽站,交通便利、供电条件较好、传输距离适中的单位;对于相交节点,要选择在横跨黄河大桥附近,便于跨河光缆的连接。总之,主干传输层通信节点的选择应具有运行可靠、便于管理、维护方便等特点。沿河区段接入层通信节点的选择原则:沿河管理单位、水文站、闸管所、抢险队以及重要的闸门,通信传输距离分配合理。支线接入层通信节点的选择原则:滩区内的基层管理单位和闸门,易于光缆敷设,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的地点。根据需求进行分析,考虑到沿河主干传输层的带宽需求约6.9Gb/s,主干光纤环网电路保护需要不断提高,加之各类自动化系统对通信传输的可靠性、传输速率和传输带宽要求越来越高,部分沿河两岸大堤的区段接入数据也要汇入主干通道传输,推荐主干传输层采用容量为10Gb/s的光通信传输系统。考虑到沿河区段接入层带宽需求约1.7Gb/s,推荐其采用通信容量为2.5Gb/s的光通信传输系统,自愈环采用复用段共享保护环(MS-SPRing)和二纤通道保护方式;通信设备重要的插板如交叉单元板、电源单元板及时钟单元板,均按照冗余方式配置,设备支路板卡采用“1∶N”保护方式;物理路由保护采用不同物理路由的光缆形成物理光环路。光缆线路路由应选择地质稳固、地形平坦、高差较小、土质较好、石方量较小、不易塌陷和冲刷的地段,避开可能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危害的地段;路由选择应充分考虑线路稳固、运行安全、施工及维护方便及投资经济的原则。根据黄河下游两岸的地理环境以及通信站点的分布情况,主干传输层和区段接入层的光缆线路路由选择在沿黄河下游两岸的标准化堤防上,敷设位置为标准化堤防背河的路肩上。支线接入层光缆线路路由选择沿黄河滩区内的乡村道路进行光缆敷设,减少因线路施工对耕地、林木等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工程投资。为保证光传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干线光缆环和区段光缆环可以采用同缆不同纤的方式,以充分利用光纤资源,节约投资资金。2.4光缆敷设方式的选择。由于选择光缆线路路由的不同,光缆敷设方式也有所区别。光纤环网中主干传输层和区段接入层的光缆采用管道敷设方式和直埋敷设方式,充分利用黄河下游沿河两岸现有的资源。其中,管道敷设方式主要用于光缆经过的闸门和过路口地段。综合考虑后,暂估3/4为直埋敷设方式,1/4为管道敷设方式。支线接入层的光缆,主要途经黄河滩区,易采用直埋或架空的敷设方式。这主要是因为黄河滩区地处偏僻,人们生产活动较少,对光缆工程建设及今后的运行维护影响较小。2.5系统传输设备配置。该系统的传输设备主要为三种,即沿河主干传输层中的10G节点设备,沿河区段接入层中的2.5G节点设备及支线接入层中的ONU设备。其中,10G节点设备又分为交叉点设备和非交叉点设备,交叉点设备主要用于跨河光缆的设备连接。2.5G节点设备分为OLT设备和非OLT设备,OLT设备用于连接支线中的ONU设备。通信电源是保障黄河光纤环网长期可靠运行的必备设施,根据各站通信设备负荷进行配置,整流模块采用N+1冗余方式配置,蓄电池组采用1+1配置。沿河主干传输层站点配置300AH以上容量,每只为2V的蓄电池组;沿河区段接入层站点配置200AH以上容量,每只为2V的蓄电池组;支线接入层站点配置100AH容量,每只为12V的蓄电池组,各站均配置开关电源设备各一套。

3结语

黄河安危,事关大局。建立从桃花峪到黄河入海口的黄河南北两岸的主干光纤和部分沿河区段业务接入层及支线接入层,实现了黄河下游大堤沿线管理机构的宽带通信网络传输。近期,水利部党组作出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决策部署。这就迫切需要黄委会加强信息化建设,即加强通信传输网络建设,打破治黄信息化的发展瓶颈,为治黄事业提供最基本的通信信息化基础保障,为实现中央提出的“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总之,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也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陈基业.通信系统中光纤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分析[J].广东科技,2011(8):26-27.

黄河滩区生产堤范文篇6

某河情特殊,河势复杂,二级悬河明显,所辖河段长56km,是豆腐腰的中心,委挂号险点42.764km的临黄堤顺堤行洪和省挂号险点瓦屋寨虹吸至今没消除,防洪形势十分严峻。二、居安思危落实防汛责任按照黄河防总的要求,认真做好迎战各级洪水的准备。建立完善防汛责任体系和防汛指挥运行机制,层层落实防汛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职责、思想、指挥到位。防汛重点工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了行政、技术和抢险责任人,并公诸于众,接受监督。

6月1日上午,在县政府综合楼会议中心,召开2006年防汛工作会议,会上对黄河防汛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与全县18个乡(镇)签订了黄河防汛责任书。提出防汛工作必须做到十到位,还特聘请了两位老领导作黄河防汛顾问并颁发了聘书,为黄河防汛出谋划策。会后,整个防汛工作从思想发动、物资准备、工程建设、预案制定、抗洪抢险、迁安救护、防汛队伍组建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安排和周密部署。6月16日,黄河防汛专题会议在河务局六楼会议室召开,认真分析了今年黄河防汛形势,对防汛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会议要求全体职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按照防汛全员岗位责任制的要求,严格履行职责,确保防洪工程安全度汛。会上颁发了“防汛纪律”、“防汛督察办法”和“全员岗位责任制”,全局上下按照防汛职责到岗到位。三、做好调水调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第三次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是实现治黄手段转折的标志性工程,是传统治黄向现代治黄转变的新的里程碑。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某局按照黄河防总、省、市局调水调沙工作部署,精心组织,充分准备。(一)建立组织,明确责任

为加强对调水调沙工作的组织领导,某局及时成立了调水调沙工作领导小组,下设8个业务组。并明确了各组的职责和分工,确保调水调沙工作顺利进行。(二)周密部署,充分准备调水调沙试验前,及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分析河势,预估险情,制订河道观测和抢险方案;校测各工程水尺零点高程;培训一线河道观测人员;对通讯设施和计算机网络进行全面检修,并从抢险队伍、防汛料物、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准备。向有关单位通报调水调沙试验情况,宣传调水调沙试验的意义,赢得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落实岗位责任,密切注视水情控导工程养护班责任分工明确,落实水位、河势、工情、漫滩和滩岸坍塌观测责任人。每天利用网络及时向县、乡政府防指成员发送水情和汛情,为防洪指挥调度做好充分准备。

(四)加强巡坝查险做到抢早抢小工程管护人员,按照查险报险程序,加强工程巡查制度,制定查险办法:“新修工程加密查,靠溜工程重点查,偎水工程轮流查,险情控制跟踪查”,出现险情及时抢护,确保各控导工程防洪安全。本次实验中,共有5道坝出险12次,完成石方1862m3,铅丝4862kg,投资41.95万元。减少了险情,节约了投资,提高了工程防洪能力。经过全体参战人员的共同努力,使调水调沙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调水调沙结束后,及时对调水调沙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技术分析,对各类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并汇编成册,为做好今后的调水调沙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未雨绸缪防洪预案注入新内容

针对2006年防洪预案在小流量、长历时洪水调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修订完善控导工程抢险预案、抢险行动方案、物资保障预案,新增调入调出物资预案、小流量洪水调度预案。使其在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有新的提高,4月30日前全部完成并装订成册。共完成各类防洪预案九类24本,某县人民政府以长政文111号文颁发了《某黄河防洪预案》,并送达到每位防指成员和各乡(镇)指挥长手中,为防汛抢险指挥做好了充分准备。按控导、涵闸、堤防管护工程发放抢险预案,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每位抢险队员发放了《抢险行动方案》、《控导工程抢险方案》,在抢险过程中真正起到了指导作用。五、加强防汛培训提高抢险水平

为适应黄河水利工程发生重、特大险情的抢护及黄河险情多变的特点,某局创新培训方式,着力提高人员素质。防办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防汛专业知识,查找资料备课,制定抢险技术培训方案,根据不同特点开展了技术业务培训工作,在借鉴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将今年的培训工作,划分为集中授课、现场模拟演练、结业考试和后期抽查检验四个阶段进行。

4月21日对第二机动抢险队员、亦工亦农抢险队员进行抢险技能培训,主要把堤防九大险情的识别、控导工程险情判别、抢护原则和方法等理论知识、传统的埽体进占和机械化抢险相结合以及水上救护等实际操作作为重点,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首长的黄河防汛抢险指挥决策能力,7月15日,某县防指在河务局再次举办了“某县黄河防汛行政首长培训班”,在培训班上,观看了《众志成城,力挽狂澜》、《黄河堤防查险抢险技术演示》光盘,并把行政首长如何指挥抗洪抢险作为重点进行培训。在全局范围内利用周五学习观看防汛抢险技术光盘,学习后进行防汛抢险知识理论答卷。六、落实防汛物资保障抢险供应黄河防汛储备物资由三部分构成,即国家、社会团体储备和群众备料,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科学调度,确保急需“的原则,实施日常管理与组织供应。今年备柳料800万kg,租赁大型机械设备40台套。为了确保防汛抢险,按照省局要求,积极联系料源,筹备运输车辆,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备石任务,共完成备石12562.31m3,受到省市局领导的好评。七、切实抓好防汛日常管理,确保防汛工作缜密落实

加强防汛办公室建设,做到机构健全,人员精干,业务熟练,真正能承担起组织、协调、监督、指导防汛日常工作,履行好参谋、协调、服务职能。防办人员、中层领导汛期坚持昼夜值班、局领导带班制度。对突发情况、重大汛情、灾情即发即报,及时科学调度,确保万无一失。

(一)人员配置

防汛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7名,修防高级技师一名、工程师一名、助工二名、技术员三名。具有大专文凭以上六人,平均年龄30岁,是一个知识化、年轻化的防汛队伍。(二)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某局2006年防洪基建工程较多,全局近二十个标段全面开工,堤防道路建设52.414km,通过各方努力于9月16日全线贯通。新修滚河防护工程39道,改建17道、亚行贷款核心子项目滩区安全建设、机淤固堤和二水厂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中。(三)工程普查抓“责”促“细1.防洪工程普查为了做好今年的黄河防汛工作,及早发现和处理各种隐患,确保防洪工程度汛安全,工程普查工作做到“查隐患抓细抓实,抓责任具体到人、除隐患措施得力”的原则。制定了普查措施。成立了工程普查小组,于2月20—25日小组成员按照堤防、涵闸虹吸、控导、河道违章建筑等进行全面大普查。将普查出的问题按照危害工程程度,安排加固整修计划,汛前加固实施,提高整体工程抗洪强度。没力量消除的已写进了“防洪工程普查报告”,并对险点、险段制定了度汛应急措施。2.物资管理清查定期对防汛中心仓库、应急仓库和堤防、控导工程备石以及抢险队机械设备进行清查,对常备的防汛专用物资逐项进行盘点,仔细检查质量,逐级把关通过,采取“一查、二看、三通过”的措施,确保防汛专用物资真正落实到位,不误抢险急需。3.生产堤调查根据黄河防总“关于做好黄河下游滩区生产堤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组织强有力的技术骨干对滩区生产堤基本情况进行徒步拉网普查。对生产堤的位置、长度、高度、顶宽及坡度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并标绘在河道地形图上。通过调查对生产堤的存在进行了科学分析,写出了《黄河滩区生产堤防洪影响分析报告》。(四)、认真做好根石探测工作

为了全面掌握各工程的根石状况,某局组织人员于2月26日至3月3日,将靠河的35道丁坝的根石情况进行了探摸,为今年黄河安全度汛提供了科学依据。(五)加强河道观测工作1.河道观测工作规范化为了确保河道工程观测资料真实、准确、连续和完整,对四处控导工程的工情、水情、险情观测工作进行了统一规范。控导班每天坚持水位、河势和滩岸坍塌、险情的观测工作,防办及时把观测数据上报市局并输入微机。汛前、汛中及汛后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河势查勘。

2.水尺校测精确化经过“03.8”秋汛的冲刷,黄河下游河槽下切逐步加深,水尺基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蛰陷和损坏,汛前组织防办人员对控导工程的水尺进行校测。(六)有效管理滩区迁安救护卡为了保障黄河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某局对滩区迁安救护卡的存放进行逐户调查,对迁安救护卡丢失、损坏的补发给农户6.4万张,确保了在大洪水到来之前做到村对村、户对户的安全撤离。(七)、抢险队伍组建第二机动抢险队50名队员,在6月1日进入防汛待命状态,做好防汛抢险设备的维修、后勤保障供应,搞好防汛实战演习,随时准备工程抢险。九支亦工亦农抢险队360人在5月底组建完毕,并进行了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八)、加大工程抢险力度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1.辖区内抢险2006年四处控导工程受大溜顶冲、边溜冲刷和回溜淘刷等原因,控导工程12道坝共出险49次,消耗石料0.80万m3、铅丝0.94万kg、柳秸料6.81万kg;为确保工程的安全,提前储备了10万kg柳料,并调动第二机动抢险队50人分别驻守四处控导工程,每次险情发生后,均按报险程序进行上报,并组织第二机动抢险队和亦工亦农抢险队及时对险情进行抢护,确保了某防洪工程安全。2.小北干流放淤试验抢险根据黄委及省局的指令,新乡市黄河河务局第二机动抢险队于7月24日下午赴山西小北干流参加放淤试验现场抢险任务。在放淤现场同志们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奋力抢险和加固围堤,在半个多月的抢险工作中,抢险队员都能审时度势,顽强拼搏,并向指挥部提出了许多科学合理的建议,以熟练的抢险技能战胜了多次险情,圆满完成了抢险任务,受到指挥部领导的一致好评。(九)、认真做好历年黄河抢险资料汇编

为了探讨历史上黄河重大险情出险原因和抢险方法,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某局成立了历年防汛抢险资料汇编领导小组,由抢险经验丰富、防汛知识全面的技术人员对所辖黄河堤防、及河道工程(1946——2006年)历年所发生的重大险情进行编写工作,并将该资料装订成册,对搞好今后的抢险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十)、补充完善工情、险情会商系统资料

根据黄委数据库建设要求,某局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已录入的数据库资料进行校对补充,并采取实时录入。按要求按时录入完毕。

(十一)、编制科学合理的自流放淤方案

某县滩面大,串沟多,属典型的二级悬河,为了减少河道淤积,达到改善黄河滩区农业生产条件,采取引黄淤滩措施。某局防办人员加班加点,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现场勘测、规划设计、绘图、计算、编制报告等工作,圆满完成了《马寨串沟自流放淤方案》。

八、防办自身建设

(一)、制度建设

根据黄河防总有关规定,防汛工作按照规范化、正规化制定有关制度,建立健全保证防汛工作正常进行的指挥决策、调度、实施系统,并针对防汛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建立健全责任制,形成有章可循的各种制度,并遵照执行。

(二)、硬件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某防办主要有:办公室、防汛会商室、计算机操作间、值班室共390m2。计算机达到人手一台、配置电话机四部,传真机、电视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施。(三)、基础资料

备有电话记录、来文来电登记、工情险情登记;配置了水情、防汛基本资料、文档传输计算机网络,无线电通信手段。有所辖河段防洪工程体系图,抢险料物一览表,洪水演进表,防汛手册,滩区、滞洪区社经情况及撤退道路、避水台、救生设施,生产堤情况等。

九、防汛创新工作

在工作中大胆创新,科学管理,采取新的抢险方法和管理模式,防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防汛管理创新1.防汛责任执行签收回执制度制定县、乡防指成员防汛责任人职责,汛前将防汛责任书送达县、乡防汛责任人,并执行签收回执制度。

2.封堵串沟在调水调沙之前,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对黄河滩区内的串沟进行普查和封堵。洪水期,滩区五乡巡查员坚持巡回查看,配有推土机待命,确保黄河不漫滩,保证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顺利实施。

3.工程观测人员持证上岗控导工程人员为了在防汛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观测人员持证上岗,职责明确,便于管理和监督,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4.制定《某巡堤查险办法》、绘制“巡堤网络图”、探讨亦工亦农抢险队的职责,为今后抢险队伍的发展与管理创造条件。5.编制小流量、长历时防洪预案针对防洪预案在“03.8”秋汛中暴露出的问题,重点编制了“小流量防洪调度预案”、“物资调出、调入保障预案”,修订完善“控导工程抢险方案”、“通讯保障预案”和抢险行动方案。6.行政首长防汛知识培训形式新为作好行政首长培训工作,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采取发放技术画册和光盘,在电视台播放等形式。从而提高了行政首长的防汛决策水平。

(二)防汛信息化创新1.04年7月在周营上延控导工程安装了自计水尺。加快了防汛信息的传递速度。2.自制了某黄河防汛办公室网页,促进了办公自动化,为数字防汛创造了先决条件。(三)防汛抢险技术创新为适应现代机械化抢险,某局着重进行机械化配套抢险研究,对防汛抢险机具进行革新改造。(1)改建了铅丝网自动编织机,增加了自动切割设备;(2)具有装抛散石、装铅丝网笼、插运柳秸料等一体化多功能装斗机;(3)试制成功的封口机和装载机、挖掘机装、抛笼配合使用等在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抢险水平,为实现科学防汛、机械化抢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挖掘机装、抛笼快速省时,在省局组织的机械化抢险技能比赛时荣获第三名。研制的《电子浮标探漏器》荣获省局火花奖。十、工作体会

通过一年的实际工作,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水平,在防汛实践中得到了启示:

1.凸显“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通过充分调动人的潜能和责任心,筑牢思想上的防汛大堤;促使全体干部职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

2.创新是提高防汛水平的关键创造性思维,以改革创新的姿态,超前谋划,防汛工作才能提高。

黄河滩区生产堤范文篇7

范县地处黄河故道,土壤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贫乏。发展林果业,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是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保障和措施。范县属平原农业区,林业生产主要有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组成,随着“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林业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已初具规模。

2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

根据范县植被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以及它在生态示范区中的地位作用,植被的发展应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林业生产要按照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经营结构和经营措施,优化品种组合,提高林木覆盖率,实现农田林网化、沟河林带化、道路林荫化、林业产业基地化、多种经营规模化发展目标。不但要创造出优美、舒适、清新、安宁的生态环境,达到人类、资源及环境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而且使范县建成林茂粮丰、牲畜兴旺、富足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县城。

3重点项目建设

3.1黄河滩区速生林建设

黄河滩区土地瘠薄,风沙土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林业基础差,防护效能低。该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方向应为:①绿色长廊。由南向北沿监黄大堤长42km、宽500m范围内,建造水源涵养林、护岸林和防风固沙林等功能的绿色长廊。②退耕还林。利用“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建设滩区速生丰产林基地。③水土保护林。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涉及我县5个乡,计划5年时间把水保林工程全部完成。④防沙治沙。重点抓好黄河滩区的沙化土地,坚持以防风固沙为重点,选择速生、经济价值高、固沙能力强、群众易接受的树种,实行封沙造林,对农田林网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成乔灌结合的高标准农田林网和生态林,适当发展小杂果基地。⑤实施林—草、林—药等间作,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中药材等多种产业。

3.2贯通县域的绿色通道建设

以我县境内的公路、铁路、河流为主线,省道、县道、乡村道路统一规划,路基绿化和两侧绿化统一布局,实现通道沿线林木连成网,使每一条绿色通道都建成绿化线、风景线、致富线。

3.3平原绿化

按照市“以完善林网抓死角,整体推进提高,突出重点抓精品,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平原绿化总体发展思路和省级平原绿化高级达标目标的要求,发展乔灌结合或多层主体结构农田林网,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9%,由此形成完整防护林体系。

3.4林业生态村建设

林业生态村建设是以增加绿量为主,营造高标准围村林。村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绿化。街道绿化以高大乔木、常青树、花冠木、绿篱等为主;庭院前后以小杂果为主,形成村旁有林,林中有村、房前屋后披绿戴花,绿满园、果飘香的乡村田园景色。3.5新区小型公益林

以改善新区生态环境为宗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高标准新区绿色隔离带,实现生态、绿化、美化、休闲的统一。运用人文景观和合理配置的植物景观为居民提供休憩、舒适、优美的游乐场所。

4生物的保护

4.1范县生物现状

4.1.1植被。范县的自然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由于耕作历史悠久,历史上连年战争的破坏,以及黄河泥沙沉积的掩埋,自然植被已不存在,现存的主要植被是人工栽培植物和田间杂草。主要有5类:①农作物植被。农作物是我县的植被主体,由小麦、玉米、棉花、瓜果、蔬菜等栽培农作物组成,基本熟制是1年2熟或2年3熟,植被随季节变化而更替,其他伴生植物为田间杂草。②阔叶林。杨、柳为我县乡土树种,是林业建设的主体。刺槐多分布在故道沙荒地,沙兰杨、大官杨、欧美杨多在渠道两旁,柳、杨多分布在黄河滩区和背河洼地,“四旁”树种有杨、柳、槐、椿、桑、苹果、梨等,枣、葡萄、香椿等多在庭院宅旁。③灌丛。主要是紫穗槐、白腊、杞柳,多为人工栽培;白腊常见于滩区,紫穗槐多分布在黄河沙区。其次还有少量怪柳灌丛和紫荆灌丛等。④草甸。分布面积少,多在河滩和沙碱荒地上。盐生草甸,主要分布在低洼潮湿的盐渍地带,常见于背河洼地区的盐碱荒地上;湿生草甸主要在土壤比较潮湿的黄河嫩滩、坑塘、沟渠或粘土地带。⑤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芦苇主要分布在积水、半积水坑塘内,荆三棱、河草沾泽分布在背河洼地的积水地区,莲群落水生植被在坑塘中较常见。

4.1.2野生动物。由于人类长期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我县野生脊椎动物赖以生存的原始植被已不复存在,由于人为捕杀,除哺乳类中家鼠,田鼠;鸟类中麻雀、啄木鸟;爬行类中的壁虎、晰蜴;两栖类中的蛙、蟾和一些鱼类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泛外,其他野生脊椎动物如野兔、黄鼠狼数量已很少,昆虫类在全县野生动物中占绝对优势。

4.2生物保护措施

4.2.1充分利用林地,丰富乔灌木树种。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出发,继续抓好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小型公益林、四旁树,积极发展经济林和用材林;改变目前树种单一的局面,提倡多种树种混交,乔灌草立体种植。适应本县发展的乔木树种除有欧美杨及杨属其他几个品种外,还有旱柳、白榆、刺槐、国槐、臭椿、桑、枣、梨、梧桐等,灌木种类有怪柳、紫穗槐等。

4.2.2填补生态位。有3种做法:①不断改良品种,引进适合范县立地条件的品种资源。②增加生物多样性。为开拓生态位资源,充实生态位,大力引进多种生物,如引进平度的优质葡萄,辽宁的水葫芦以及引进花草及观赏木,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③增加水域和湿地面积,保持生境的多样性。水域、湿地和森林的功能一样,能为多种物种的生存提供环境条件。

论文关键词林业生产;现状;对策;河南范县

论文摘要介绍了范县县城林业生产现状,就生态环境建设提出范县林业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并对重点项目建设和生物保护提出对策措施。

5参考文献

黄河滩区生产堤范文篇8

论文摘要介绍了范县县城林业生产现状,就生态环境建设提出范县林业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并对重点项目建设和生物保护提出对策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战略部署。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印发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河南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县委、县政府从优化城乡人民生存质量、优化经济环境,提高范县知名度出发,做出了把范县建成现代化生态县的决策,要求尽快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根据这一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谈谈范县林业发展对策。

1县域林业生产现状

范县地处黄河故道,土壤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贫乏。发展林果业,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是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保障和措施。范县属平原农业区,林业生产主要有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组成,随着“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林业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已初具规模。

2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

根据范县植被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以及它在生态示范区中的地位作用,植被的发展应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林业生产要按照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经营结构和经营措施,优化品种组合,提高林木覆盖率,实现农田林网化、沟河林带化、道路林荫化、林业产业基地化、多种经营规模化发展目标。不但要创造出优美、舒适、清新、安宁的生态环境,达到人类、资源及环境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而且使范县建成林茂粮丰、牲畜兴旺、富足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县城。

3重点项目建设

3.1黄河滩区速生林建设

黄河滩区土地瘠薄,风沙土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林业基础差,防护效能低。该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方向应为:①绿色长廊。由南向北沿监黄大堤长42km、宽500m范围内,建造水源涵养林、护岸林和防风固沙林等功能的绿色长廊。②退耕还林。利用“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建设滩区速生丰产林基地。③水土保护林。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涉及我县5个乡,计划5年时间把水保林工程全部完成。④防沙治沙。重点抓好黄河滩区的沙化土地,坚持以防风固沙为重点,选择速生、经济价值高、固沙能力强、群众易接受的树种,实行封沙造林,对农田林网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成乔灌结合的高标准农田林网和生态林,适当发展小杂果基地。⑤实施林—草、林—药等间作,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中药材等多种产业。

3.2贯通县域的绿色通道建设

以我县境内的公路、铁路、河流为主线,省道、县道、乡村道路统一规划,路基绿化和两侧绿化统一布局,实现通道沿线林木连成网,使每一条绿色通道都建成绿化线、风景线、致富线。

3.3平原绿化

按照市“以完善林网抓死角,整体推进提高,突出重点抓精品,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平原绿化总体发展思路和省级平原绿化高级达标目标的要求,发展乔灌结合或多层主体结构农田林网,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9%,由此形成完整防护林体系。

3.4林业生态村建设

林业生态村建设是以增加绿量为主,营造高标准围村林。村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绿化。街道绿化以高大乔木、常青树、花冠木、绿篱等为主;庭院前后以小杂果为主,形成村旁有林,林中有村、房前屋后披绿戴花,绿满园、果飘香的乡村田园景色。

3.5新区小型公益林

以改善新区生态环境为宗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高标准新区绿色隔离带,实现生态、绿化、美化、休闲的统一。运用人文景观和合理配置的植物景观为居民提供休憩、舒适、优美的游乐场所。

4生物的保护

4.1范县生物现状

4.1.1植被。范县的自然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由于耕作历史悠久,历史上连年战争的破坏,以及黄河泥沙沉积的掩埋,自然植被已不存在,现存的主要植被是人工栽培植物和田间杂草。主要有5类:①农作物植被。农作物是我县的植被主体,由小麦、玉米、棉花、瓜果、蔬菜等栽培农作物组成,基本熟制是1年2熟或2年3熟,植被随季节变化而更替,其他伴生植物为田间杂草。②阔叶林。杨、柳为我县乡土树种,是林业建设的主体。刺槐多分布在故道沙荒地,沙兰杨、大官杨、欧美杨多在渠道两旁,柳、杨多分布在黄河滩区和背河洼地,“四旁”树种有杨、柳、槐、椿、桑、苹果、梨等,枣、葡萄、香椿等多在庭院宅旁。③灌丛。主要是紫穗槐、白腊、杞柳,多为人工栽培;白腊常见于滩区,紫穗槐多分布在黄河沙区。其次还有少量怪柳灌丛和紫荆灌丛等。④草甸。分布面积少,多在河滩和沙碱荒地上。盐生草甸,主要分布在低洼潮湿的盐渍地带,常见于背河洼地区的盐碱荒地上;湿生草甸主要在土壤比较潮湿的黄河嫩滩、坑塘、沟渠或粘土地带。⑤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芦苇主要分布在积水、半积水坑塘内,荆三棱、河草沾泽分布在背河洼地的积水地区,莲群落水生植被在坑塘中较常见。

4.1.2野生动物。由于人类长期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我县野生脊椎动物赖以生存的原始植被已不复存在,由于人为捕杀,除哺乳类中家鼠,田鼠;鸟类中麻雀、啄木鸟;爬行类中的壁虎、晰蜴;两栖类中的蛙、蟾和一些鱼类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泛外,其他野生脊椎动物如野兔、黄鼠狼数量已很少,昆虫类在全县野生动物中占绝对优势。

4.2生物保护措施

4.2.1充分利用林地,丰富乔灌木树种。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出发,继续抓好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小型公益林、四旁树,积极发展经济林和用材林;改变目前树种单一的局面,提倡多种树种混交,乔灌草立体种植。适应本县发展的乔木树种除有欧美杨及杨属其他几个品种外,还有旱柳、白榆、刺槐、国槐、臭椿、桑、枣、梨、梧桐等,灌木种类有怪柳、紫穗槐等。

4.2.2填补生态位。有3种做法:①不断改良品种,引进适合范县立地条件的品种资源。②增加生物多样性。为开拓生态位资源,充实生态位,大力引进多种生物,如引进平度的优质葡萄,辽宁的水葫芦以及引进花草及观赏木,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③增加水域和湿地面积,保持生境的多样性。水域、湿地和森林的功能一样,能为多种物种的生存提供环境条件。

5参考文献

黄河滩区生产堤范文篇9

断流使下游无水可用,损失最大的是下游相对较为发达的工业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生态恶化。目前,“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黄河水资源的调度、管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黄河水资源贫乏,黄河洪水不经利用排入大海,使对洪水进行风险管理,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进行风险调度,实现洪水资源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中游地区存在严重的农业用水浪费现象。洪水风险管理,大型水利工程的风险调度,存在巨大风险,探讨保障供水,尽量减小风险的途径,成为必要。我们提出“黄河流域节水与洪水风险管理的互补关系”的根据就在这里。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我们从风险调度存在的巨大风险和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浪费两个方面,探讨它们之间存在的互补关系,依次来探寻风险调度适当。用水保障无误的双赢局面。

一、实行洪水资源化调度,风险巨大

(一)滩区农业损失

黄河下游宽河道河榴两侧有广阔的滩地,滩区面积约3101k2,占河道面积的86%。被左右摆动的河槽和生产堤所分割,共形成120多个1.5~8.0km宽窄不等的自然滩。滩地存在着大量串沟、洼地、堤河等自然地貌,还有平行河道的控导工程、生产堤,以及村庄、避水村台、房台等人工构筑物。每块滩区大体上是上下窄中间宽,滩面的纵比降与相应河段的河道纵比降基本相同。近几年,来水严重偏桔,主槽淤积和漫滩机遇很多,不同地点流量变化在2000~40003/s之间,有的串沟18003/s的洪水可能过流,局部漫滩受淹,流量40003/s的洪水可大部漫滩,60003/s以上的洪水滩地全部淹没。滩面横比降大于河道纵比降,“二级悬河”严峻,有大洪水夺流滚河、顺堤行洪的危险。山东黄河滩区总面积1310k2,耕地9.0万h2,区内居住着894个自然村61.94万人。

以上情况表明,如果黄河流域发生大的洪水,而三门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存水过多,需要集中排放,保证工程安全,下游滩区必将大范围漫滩进水,滩区农业损失就非常巨大。

(二)河道工程损失

人民治黄以来,修建了大量的河道整治工程,为稳定流路,保障黄河防汛安全和滩区群众生产安全作出了贡献。仅垦利县境内就有控导工程11.7公里,投资巨大。如果河道流量超过4000立方米每秒,这些控导工程将会全面漫顶过水,造成毁坝,损失严重。

(三)大型水利枢纽淤损严重

风险调度主要针对黄河洪水资源,黄河洪水的最大特点,也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泥沙含量大。对黄河洪水进行年内和年际调蓄,必将使大量泥沙淤积在水库库区,造成水库库容的损失。虽然我们把调水调沙列入了正常的生产运行,但不能根本解决水库库容的淤损问题。

(四)防洪安全和政治风险

黄河历史上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它“三年两决口”给沿黄人民大来了深重的灾难。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实现了60年岁岁安澜,为党和国家赢得了世界声誉。如果防洪安全不能保障,将产生极坏的政治影响。

(五)发生洪水的不确定性

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复杂,随时可能发生大的洪水。但是,目前中长期天气预报远不能满足风险调度的需要。黄河流域植被稀少,洪水汇流快,来势猛,威胁大,特别是三门峡以下的“下大型”洪水,它汇流快、预见期短,对下游威胁大。

二、黄河流域节水空间巨大

(一)黄河流域农业灌溉浪费严重

在黄河总水量中,农业用水占78%,而上中游在农业用水总量中占61%,在这61%的水量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比如,宁夏灌区有耕地45万公顷,引水75亿立方米,亩均用水1111立方米;内蒙河套地区有耕地60万公顷,引水50亿立方米,亩均555立方米。若以内蒙的引水水平计算,宁夏每年可节水37.5亿立方米,为山东多年平均引水量的50%强,更何况内蒙和其他省份也有浪费现象。黄河下游的山东省农业用水同样浪费严重,东营地区多年平均农业用水量400立方米/亩,而根据科学分析,主要农作物一生平均用水量分别为:小麦330立方米/亩、水稻470立方米/亩、玉米299立方米/亩、棉花123立方米/亩,四种作物平均用水量为310立方米/亩。以东营地区用水标准,宁夏45万公顷耕地应用水27亿立方米,可节水48亿立方米;内蒙60万公顷耕地应用水36亿立方米,可节水14亿立方米。仅宁夏灌区和内蒙灌区可节水62亿立方米。

(二)节水灌溉措施基本没有利用

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基本没有采取。节水措施包括输水、进田、生于水的收集等环节。输水取得衬砌是防止渠道渗漏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垦利县对大型输水渠道进行了衬砌,有效防止了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据水利部门技术人员讲,平均节约水资源10%左右,但是有大量的田间沟渠当前没有衬砌节水措施,节水空间巨大;进田这个环节,农村使用小白龙灌溉的,平均比大水漫灌的节水40%强,但只有少部分田地使用小白龙灌溉,节水空间同样巨大:剩余水收集方面,垦利各地基本没有相应措施,剩余水全部随排沟入海,损失严重。从以上情况看,如果各地都采取了渠道衬砌、节水灌溉、有效收集剩余水等措施,节水效果即将显著。公务员之家

黄河滩区生产堤范文篇10

范县地处黄河故道,土壤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贫乏。发展林果业,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是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保障和措施。范县属平原农业区,林业生产主要有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组成,随着“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林业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已初具规模。

2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

根据范县植被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以及它在生态示范区中的地位作用,植被的发展应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林业生产要按照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经营结构和经营措施,优化品种组合,提高林木覆盖率,实现农田林网化、沟河林带化、道路林荫化、林业产业基地化、多种经营规模化发展目标。不但要创造出优美、舒适、清新、安宁的生态环境,达到人类、资源及环境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而且使范县建成林茂粮丰、牲畜兴旺、富足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县城。

3重点项目建设

3.1黄河滩区速生林建设

黄河滩区土地瘠薄,风沙土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林业基础差,防护效能低。该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方向应为:①绿色长廊。由南向北沿监黄大堤长42km、宽500m范围内,建造水源涵养林、护岸林和防风固沙林等功能的绿色长廊。②退耕还林。利用“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建设滩区速生丰产林基地。③水土保护林。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涉及我县5个乡,计划5年时间把水保林工程全部完成。④防沙治沙。重点抓好黄河滩区的沙化土地,坚持以防风固沙为重点,选择速生、经济价值高、固沙能力强、群众易接受的树种,实行封沙造林,对农田林网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成乔灌结合的高标准农田林网和生态林,适当发展小杂果基地。⑤实施林—草、林—药等间作,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中药材等多种产业。

3.2贯通县域的绿色通道建设

以我县境内的公路、铁路、河流为主线,省道、县道、乡村道路统一规划,路基绿化和两侧绿化统一布局,实现通道沿线林木连成网,使每一条绿色通道都建成绿化线、风景线、致富线。

3.3平原绿化

按照市“以完善林网抓死角,整体推进提高,突出重点抓精品,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平原绿化总体发展思路和省级平原绿化高级达标目标的要求,发展乔灌结合或多层主体结构农田林网,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9%,由此形成完整防护林体系。

3.4林业生态村建设

林业生态村建设是以增加绿量为主,营造高标准围村林。村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绿化。街道绿化以高大乔木、常青树、花冠木、绿篱等为主;庭院前后以小杂果为主,形成村旁有林,林中有村、房前屋后披绿戴花,绿满园、果飘香的乡村田园景色。

3.5新区小型公益林

以改善新区生态环境为宗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高标准新区绿色隔离带,实现生态、绿化、美化、休闲的统一。运用人文景观和合理配置的植物景观为居民提供休憩、舒适、优美的游乐场所。

4生物的保护

4.1范县生物现状

4.1.1植被。范县的自然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由于耕作历史悠久,历史上连年战争的破坏,以及黄河泥沙沉积的掩埋,自然植被已不存在,现存的主要植被是人工栽培植物和田间杂草。主要有5类:①农作物植被。农作物是我县的植被主体,由小麦、玉米、棉花、瓜果、蔬菜等栽培农作物组成,基本熟制是1年2熟或2年3熟,植被随季节变化而更替,其他伴生植物为田间杂草。②阔叶林。杨、柳为我县乡土树种,是林业建设的主体。刺槐多分布在故道沙荒地,沙兰杨、大官杨、欧美杨多在渠道两旁,柳、杨多分布在黄河滩区和背河洼地,“四旁”树种有杨、柳、槐、椿、桑、苹果、梨等,枣、葡萄、香椿等多在庭院宅旁。③灌丛。主要是紫穗槐、白腊、杞柳,多为人工栽培;白腊常见于滩区,紫穗槐多分布在黄河沙区。其次还有少量怪柳灌丛和紫荆灌丛等。④草甸。分布面积少,多在河滩和沙碱荒地上。盐生草甸,主要分布在低洼潮湿的盐渍地带,常见于背河洼地区的盐碱荒地上;湿生草甸主要在土壤比较潮湿的黄河嫩滩、坑塘、沟渠或粘土地带。⑤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芦苇主要分布在积水、半积水坑塘内,荆三棱、河草沾泽分布在背河洼地的积水地区,莲群落水生植被在坑塘中较常见。

4.1.2野生动物。由于人类长期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我县野生脊椎动物赖以生存的原始植被已不复存在,由于人为捕杀,除哺乳类中家鼠,田鼠;鸟类中麻雀、啄木鸟;爬行类中的壁虎、晰蜴;两栖类中的蛙、蟾和一些鱼类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泛外,其他野生脊椎动物如野兔、黄鼠狼数量已很少,昆虫类在全县野生动物中占绝对优势。

4.2生物保护措施

4.2.1充分利用林地,丰富乔灌木树种。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出发,继续抓好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小型公益林、四旁树,积极发展经济林和用材林;改变目前树种单一的局面,提倡多种树种混交,乔灌草立体种植。适应本县发展的乔木树种除有欧美杨及杨属其他几个品种外,还有旱柳、白榆、刺槐、国槐、臭椿、桑、枣、梨、梧桐等,灌木种类有怪柳、紫穗槐等。

4.2.2填补生态位。有3种做法:①不断改良品种,引进适合范县立地条件的品种资源。②增加生物多样性。为开拓生态位资源,充实生态位,大力引进多种生物,如引进平度的优质葡萄,辽宁的水葫芦以及引进花草及观赏木,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③增加水域和湿地面积,保持生境的多样性。水域、湿地和森林的功能一样,能为多种物种的生存提供环境条件。

5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