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十篇

时间:2023-03-16 20:08:17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篇1

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的推行,绩效管理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机制。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单位在执行绩效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确实还存在许多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绩效考核标准难以制定。绩效考核若要充分发挥其考核工作绩效的职能,就应当根据考核内容,制定较为明确的、可量化的考核标准。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不难看出,事业单位工作的出发点是社会公益类,大多岗位工作内容难以如企业工作一样被明确量化。同时,事业单位对各类岗位的职能分工、目标任务模糊不清,未对部门内部的任务进行标准的职位分析,甚至因人设岗,而不是因事设岗。这都导致了考核标准难以制定,事业单位的工作难以达到具体、有挑战性,且能通过努力实现的效果。于是绩效考核就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没有考核指标,只有完全统一的考核表,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全部变成了定性描述;二是考核指标赘述,却毫无侧重,考核标准亦未结合实际体现出差异化。最终绩效考核逐渐沦为形式化,走过场,失去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设计初衷。久而久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也不再关注,失去了兴趣。

2、奖励机制效果欠佳。奖励机制是对工作人员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是绩效考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奖励机制效果相对较差,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奖励机制不重视,几乎没有运作,事业单位薪酬中绩效工资部分一直按照固定模式发放,从根本上未起到激励的作用;二是奖励机制激励性差,主要表现在绩效考核近因效应及奖励力度单薄等。目前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中,大都遵循年度考核,部分单位会精细到季度考核或月度考核,考核期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造成部分工作人员对考核办法失去信任,平时工作的积极性降低。此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总薪酬基本固定,大多单位不会额外支付“奖励资金”,所谓的“奖励资金”全部来自被惩罚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由于考核结果没有拉开档次,所以惩罚的资金与奖励的资金都不大,这种内部得失平衡的绩效考核奖励机制本身就值得商榷,效果也可想而知。

3、绩效考核操作过程不合理。据了解,目前大多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主要依靠的还是简单考核登记表,工作人员填好后,由各层领导根据工作总结及平时考核进行年度考核,甚至有的领导会凭其本身印象,或者直接就是一个老好人的形象给出考核结果,确定考核等次。这个的考核方法优点是简单易操作,但考核不全面,考核主体比较单一,考核所进行的具体标准内容也不够细致和系统,考核过程缺乏更多相关人的参与,考核结果失真。此外,针对考核内容只有“合格”、“优秀”、“不合格”等笼统的评价方式,且考核结果集中在“合格”等次上,“优秀”考核结果甚至会出现轮流坐庄的现象,如此既不能体现工作内容重要性的层次,也不能表现出工作人员的真实能力。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改进措施

1、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首先,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考核制度,包括考核指标、考核流程制度、考核结果公开制度以及绩效奖励制度等,使各项考核项目均有章可依。其次,结合事业单位特性以及各岗位具体职责与权益范围,抓住关键事件、提炼关键绩效指标,测算绩效标准,重点是要找出能够真正评价工作人员业绩的绩效指标,加以量化;再次,根据考核对象与考核内容,选择恰当且具有一定可信度与有效性的考核方式,及时、准确的将考核结果反馈给相应人员及部门领导,在帮助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不足,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提供了岗位调整与薪资调整的依据;最后,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需对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单位内个人绩效与整体绩效的动态管理进行实时监督,以此推进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2、强化绩效考核效果。绩效考核效果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长久实施的支柱。绩效考核结果只有紧密地配合薪资发放、职务晋升以及技能培训,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在奖励机制方面,应适当改变绩效薪酬来源,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扩大绩效工资总额,以提高现行绩效考核结果的奖励力度;或者多元化奖励办法,如提供精神文化建设的奖励等。同时,以部门为考核主体,对于超额完成任务的部门,给予奖励,这样每个部门就有动力去考核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也有积极性去主动提高部门效能,以个人为考核主体是同样的道理。

3、完善绩效考核方法。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需要采取精细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首先,需要区别管理、技术及工勤等岗位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和考核。其次,增加考核次数,降低考核周期,并根据工作内容重要性进行分层次考核,如完成每月工作内容共计10分,由个人分配重要任务占7分,其他不重要或日常事务占3分,直属领导审核是否分配妥当,直至月度考核时,可分别评分;最后,强化沟通交流,保证考核反馈的有效性,及时完善考核方法及考核体系。

三、结语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篇2

关键词:绩效 考核 管理

按照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回顾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历程,经历了从2000年中央下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和总体要求为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到2010年全国事业单位基本建立聘用制度的10年历程;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并从2010年在全国事业单位全面实施绩效工资;社会保险制度方面,2009年1月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至此进入攻坚阶段。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迈出了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改革的坚实一步。既然是实行绩效工资,那么必然要有与之相应的绩效考核系统。但是,人民网经过问卷调查显示,68%的受调查者表示事业单位“工资性质难以量化,难以考核,搞绩效也是假绩效、伪绩效”,72%的受调查者表示,事业单位“混”的现象“非常严重”或者“严重”,且在实际执行绩效的这4年来,绩效考核管理确实存在着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它将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一、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欠缺的问题

1.管理意识与认识不到位

目前,在经济管理的众多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单位共识,但部分事业单位的现行人事制度管理模式不仅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一些相应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固守传统的人员管理模式。管理者对职工的绩效管理缺乏客观、全面、准确的认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员工的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存在片面的理解。领导在具体的绩效考核中,考核指标体系没有严格的标准,年终考核程序也只是让大家写写年终总结之类的考核表,在提交年终考核表之后层级之间也没有进行沟通与反馈。这些都说明了管理者对此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草草了事的态度,最后导致违背了实行绩效改革的最初目的,还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整个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的难度工作。

2.年终考核方法无量化体系

事业单位的几个特性中最具有共性的是服务性与公益性,在考核量化工作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很多单位没有相应的配备相关人员对其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单位的绩效考核量化体系。考核中,被考核者也自我评价定格中对优点往往夸大其词,不谈缺点。考核方式也采用比较简单的打分方式,考核组成员没有对被考核者进行一些必要的沟通了解,往往凭印象来打分或者投票。这样就难以达到绩效考核的目的,不能全面、客观、真实的反映职工的实际工作绩效。

3.考评激励效果不明显

绩效考核的最早初衷是为了鼓励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让个人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和肯定。但是很多单位存在上述的问题,很难将职工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职工的工作能力也难以用数字的形势体现出来,而且考核结果的优良差还是遵循传统的方式,没有将绩效奖金相挂钩;也没有将职称或者职务的晋升相联系,当然这其中有些是人事制度改革权利未到位的原因。对于贡献较大、工作能力突出者而言,因其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最后将严重的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考核总结反馈不重视

在绩效考核的工作结束之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对考核结果或是采取秘而不宣的态度,或者是简单的考核结果贴于公告栏反馈给职工了事。不仅没有认真分析被考核者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没有与被考核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二、对策思考

1.提高对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

绩效奖金的发放需要依据绩效考核,这将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因此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行绩效的目的是激励先进,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以区分对待干与不干最后都一样的负面效应。管理者应该起表率作用,通过加强学习认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来改变原来旧的管理观念,同时把对职工的日常绩效考核放在首要位置来加强监督和检查。

2.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在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估指标时应该根据事业单位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情况来进行制定,在实际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计,从而使得事业单位内部绩效考核制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对每项考核指标进行详细具体的说明,并适当增加相应评估维度,同时还可加入动态考核评估指标,以使评估体系能够真实评估事业单位的职工业绩和单位业绩。同时还可采取分类评估的方法对不同层级的职工进行绩效考核评估,这样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水平的提升。

3.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让真正有才华的员工脱颖而出,更可以让工作不上进者无处藏身。作为单位的领导,应该认清单位内外部的形势,要了解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单位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要在制定激励制度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对应的激励制度,制定出真正有效的考核制度,要使得考核制度能够发挥其真正的效果。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紧密挂钩,结合岗位工资制度,奖勤罚懒,以此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交流与沟通,完善绩效考核的反馈机制

公平对待每一位员工,放下自身的架子主动和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真正了解内部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在实施过程中,要主动获得员工的反馈,从而得到相关的建议,根据其建议的内容进行修改和更正。对于单位职工来说要积极配合领导的改革制度,要在了解激励制度的基础之上,及时向领导反馈自己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1

[2]唐方瑛.浅谈如何做好事业单位职工绩效考核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2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绩效考核指标

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时期,人力资源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商界传奇杰克•韦尔奇曾说过“最好的管理手段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绩效考核评价,而绩效考核评价是通过考核绩效指标来体现的,绩效考核指标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可以更好的推动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考核指标是指通过明确绩效考核目标的单位或者方法,对承担企业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业绩的价值创造的判断过程。专业技术人员是事业单位主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科学设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以定性或定量的形式表现某种活动的特征,从而客观公正的体现专业技术的工作成果,持续提高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形成“多赢”的局面。

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现实需求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专业技术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成效等因素决定了一个事业单位发挥的效益与发展的前景。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沿用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普遍存在人事管理方式行政化、用人机制制式化、办事效率程式化等问题。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虽然自2015年以来,北京等地相继完善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等制度,但由于跨行业、单位多、人员广,其间绩效考核指标的原则性、片面性距离绩效考核方面的现实需求,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绩效考核指标对专业技术人员而言,是对其科学的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从而提高工作业绩,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发展的需要;对事业单位而言,是客观的鉴别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成效,不断完善组织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需要。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建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主要问题

1.绩效考核指标的重要性未得到认可。目前大多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还停留在遵循上级指示、参照上级文件的“坐等靠”阶段,当前仍然有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领导在绩效考核方面仍存在片面认识,将绩效考核指标简单等同于“德、能、勤、绩、廉”,也未与薪酬、培训、职位挂钩;甚至认为绩效考核就是年终考核。多年的陈旧管理模式和平均主义氛围,导致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文化缺失,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未得到重视。2.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缺乏依据。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缺乏工作分析,没有对被考核对象的工作性质、内容、环境、条件等进行研究,停留在简单的沿用老的绩效考核指标,或者借用上级、同类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没有得到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同,不能起到促进个人、单位事业发展的效果。3.绩效考核指标的目标不清晰。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还是停留在“非战略层面”,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往往还是单位主要领导说了算。目标必须由上而下分解,但由于基本没有给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反馈的机会,这样强加的指标和目标值,往往得不到认同,只是被动的年复一年的签订留于形式的“责任状”,专业技术人员失去了工作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偏离了绩效考核的目标。4.绩效考核指标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大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过度模仿企业考核指标中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量化指标,没有体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或是过多采用定性指标,缺乏客观依据,可操作性不强,或是大多用一些模糊、无准确定义的指标,导致考核者无法正确指导与准确评估,或是考核指标缺乏实效性,长期固定的使用某些绩效考核指标,最终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5.绩效考核指标抓不住重点与关键。事业单位现行的定性、定量绩效考核指标和指标总量配置不太合理。考核指标量太多,使得指标权重稀释,绩效考核的导向性不明显,点太乱,使得重点不突出,绩效考核的目标不清晰。特别是对“绩”的考核权重较低,不利于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力。

三、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对策分析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绩效考核指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绩效考核指标的内涵、功能、目标等的学习,积极参与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组织和实施,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沟通和鼓励等方法,提高广大职工对绩效考核指标的认识,让广大职工意识到绩效考核指标并不仅仅是形式、面子工程,而是单位的今后发展目标的细化。2.进行必要的工作分析。工作分析为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提供信息来源,为绩效考核指标找到了依据,使绩效考核指标更加客观,大大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同感。工作分析对组织中所有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条件等因素做全面、详实、系统的描述,从而了解单位职工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形成了最终的岗位说明书,说明了各岗位工作的性质、内容、责任、方法,以及担任该岗位工作的基本任职条件。基于岗位说明书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各项要素。3.合理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分类。绩效考核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主要针对其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定性指标主要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道德进行评价。结合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目,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德尔菲法等方法制定各级分目标,并与专业技术人员、领导层共同协商后,在原有的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框架下设计新的考核指标,其中绩为定量指标;德、能、勤、廉为定性指标。坚决杜绝诸如“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积极性”之类模棱两可的词用于绩效考核指标。4.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绩效考核指标权重是每个考核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的体现,准确、合理的权重可使管理者能够集中精力完成重要而复杂的工作目标。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岗位特点设计考核指标体系的权重。岗位名称、要求虽大致相同,但对同一个工作岗位而言,权重设定的不同,就会导致其工作重心有所不同,进而就会导致单位整体是否会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发展。一般来说,指标之间是相关的,不一定要面面俱到,通过抓住关键指标将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为引向单位的目标方向,单位的发展阶段不同,指标的权重分配也有所不同,因此权重的设定要定期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主要事物发展,使得工作更加有效率。5.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绩效考核指标地制定、执行是一项长期的专业性工作。建立灵活的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提高绩效考核指标地灵活性、实效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有一定的政治性和法定性,适当采取年终绩效考核与平时绩效考核相结合、个人自评与领导考核、群众互评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绩效考核周期可根据工作实际确定为年、半年、季度或月度,将平时的考核情况纳入职工年度总体绩效考核结果,并适时对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同时,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程序,为绩效考核指标严格统一执行提供良好依据。

参考文献:

[1]刘霞.把握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特点[J].中国卫生人才,2011(9).

[2]李静.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设计探析[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

[3]盛力.完善科研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对策分析[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3.

[4]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改进优化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内涵及作用概述

绩效考核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效能发挥方面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方式方法,对事业单位内部成员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成效、综合表现以及工作状态等进行的综合评估分析,按照绩效考核的实际情况,来对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积极的引导,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对工作成效进行促进,以确保事业单位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具体来说,绩效考核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内部具有激励功能,能够通过绩效考核对事业单位员工一段时间的表现和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员工准确的掌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认清自身优势和特点,进而促进事业单位员工不断改进自我,促进绩效的提升。第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内部具有强化沟通功能。依托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可以让事业单位管理层准确的掌握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状态,同时也有利于事业单位员工准确的掌握事业单位管理层的意图。第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在事业单位内部实施绩效考核,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解决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等问题,营造良好的导向。

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应用的基本原则要求

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有着较大的区别,科学合理地制定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应该根据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实际以及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发展实际,科学的制定绩效考核体系,重点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要求:

(一)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对于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的制定,必须确保考核方案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而且绩效考核的制定以及执行等实施过程以及绩效考核结果都应该进行公开,只有保证客观性和公平性,才能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也才能让事业单位内部员工普遍接受。

(二)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

对于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都应该坚持以科学的考核理论为指导,在考核方法的设计以及考核指标的筛选方面,都应该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便于能够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发展实际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绩。

(三)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

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实践性,尤其是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使用方面,应该注重指标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绩效考核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

(四)坚持动态调整的原则

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变化,尤其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标的调整,对整个绩效考核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绩效考核目标与事业单位发展目标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实施优化路径

(一)准确的界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目标导向

在事业单位内部开展绩效考核,应该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设置导向,具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为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对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进行及时的调整优化和更改,促进事业单位员工实际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事业单位薪酬体系的设置提供依据,根据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对事业单位的薪酬结构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员工薪酬福利待遇体现出绩效性。为事业单位员工的培训及调整提供依据,根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结果,准确的掌握事业单位员工的优缺点,进而与对员工的培训以及发展规划相配合,促进实现事业单位员工的成长。

(二)优化事业单位员工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指标选择和流程设置

在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方面,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在职业道德方面,重点是在事业单位员工的思想觉悟、工作作风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在工作能力方面,重点是在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方面选取相应的指标;在工作态度的指标方面,主要是工作积极性、敬业精神和认真态度等方面选取指标;在工作业绩方面,重点是选择工作的实际结果和效果;在廉洁自律方,重点是选择工作纪律指标。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流程优化方面,主要是按照准备考核、实施考核、结果分析、结果反馈以及结果应用等不同阶段,开展绩效考核。在整个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中,重点是对绩效考核项目和考核内容的优化确定,合理的界定绩效考核指标分值权重和考核等次比例。

(三)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保障措施

在绩效考核的制度保障方面,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内容更具体、操作更规范、效率更高,并对整个绩效流程进行全面的指导、规范和约束。在绩效考核的组织保障方面,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内部有效的应用实施,应该充分考虑事业单位自身的职能属性,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体系的基本要素进行明确,在准确把握好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目标、重点、原则要求后,有针对性地改进绩效考核体系实施步骤以及实施保障,进而依托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促进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效能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红玲.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77.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篇5

关键词 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工作绩效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在既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下,通过制定相关考核指标和标准规范,运用360度等考核方法,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员工日常工作表现及取得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指导员工工作行为,帮助员工不断提升工作绩效的过程和方法。

一、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的意义

(一)完成工作目标,提高工作绩效

通过定期开展绩效考核,确保员工工作任务完成,并对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照检查,改进工作不足,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从而确保单位整体工作绩效有效提升。

(二)对应考核结果,确保待遇公平

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划分不同等级,确定绩效工资水平。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客观反映员工工作表现,按劳所得、多劳多得,确保员工待遇公平性,更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团队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定期开展绩效考核,不断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并将绩效考核与职务晋升、待遇升降、能力培训等激励措施相结合,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不断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创新。

二、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存在的不足

(一)对员工思想不重视,评价欠缺公平公正

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考核过程中,部分员工存在“干多干少都一样”、“绩效考核就是走形式”等消极思想,导致对绩效考核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在考核过程中对其他同事的评价欠缺公平公正,存在给别人评价都一样的“老好人”思想,也存在给别人低评价、给自己高评价的“自私自利”心态等。

(二)规章制度不健全,考核指标太过宽泛

实施绩效考核首先要建立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但是在事业单位具体开展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也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明确绩效考核的意义、达到的目标、具体实施步骤、需要员工做哪些配合工作等,甚至对具体评价指标只是泛泛设定,单纯从“德、能、勤、绩、廉”等几方面考虑,指标以定性描述为主,难以量化,受考评者的主观性大,考核结果难以体现公平性和科学性,可操作性较差,[1]考核流于形式。

(三)缺少信息化手段,考核工作效率低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借助科技化和信息化手段能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还存在员工填写考核评价表,单位负责绩效考核人员手动汇总评价的情况,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容易统计出错。而且在评价汇总过程中也存在人为改动评价结果的风险。

(四)评价结果不公开,缺乏考核结果反馈

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考核过程中,对考核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公布考核等级,并不公布具体的考核结果,甚至对员工本人也不告知具体的评价结果情况,导致单位内部员工对考核结果的公平性产生怀疑,由于得不到考核结果的具体反馈,也不能起到查找不足、提升绩效的作用,绩效考核更像是“为了考核而考核”。

三、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对策探析

(一)强化员工培训,提升思想认识水平

在事业单位内部实施绩效考核前,要充分征集员工意见,听取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和想法,充分考虑员工对实施绩效考核的意见和建议。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要及时给员工开展培训,确保每名员工从思想上对考核工作重视起来,掌握考核的时间和步骤,确保绩效考核顺利实施。同时对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的极端情况,也要由部门领导及时与员工进行交流,确保考核评价公平公正。

(二)健全规章制度,细化考核指标体系

通过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规章制度,确定实施绩效考核的组织、背景、意义、步骤、时间、方式方法、指标体系等,让每位员工都能了解单位绩效考核是如何组织的、需要自己做哪些配合工作。同时通过细化考核指标,确保员工考核评价时有理有据,提升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才能达到更加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绩效评估结果的目的。[2]

(三)员工定岗定责,结果反映工作实际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因为单位内部每名员工从事的岗位和工作内容不同,所以简单依据日常工作表现并不能体现每位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价值。通过对每位员工进行定岗定责,考核分为对日常工作和临时性工作两方面的评价,通过梳理工作内容,便于员工对不同岗位的同事所从事工作的了解和评价,根据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给予客观的考核评价。

(四)运用网络手段,提高考核工作效率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发绩效考核评价打分软件,方便员工使用和提升考核工作效率。通过对单位员工开展软件使用的培训,让每位员工掌握绩效考核过程中使用软件的方法,在开展绩效考核过程中由员工通过软件进行评价打分,绩效考核软件自行汇总考核评价情况,并作出相应的结果分析,将大大提升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五)反馈考核结果,帮助员工不断进步

通过将每期绩效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位员工,使员工了解单位领导、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和建议、自己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法。同时部门领导要帮助员工理性看待绩效考核结果,避免产生偏激心态。在绩效考核结果反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部门领导的作用,帮助员工认识差距,提升工作技能和绩效水平。

四、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1年3月23日正式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不断完善和强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势在必行。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地不断深化,通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提升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水平,创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员工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创建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促进事业单位快速、可持续发展,对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3]

(朱升单位为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李丹单位为北京天智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朱升(1987―),男,北京房山人,硕士研究生,中级人力资源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李丹(1989―),女,北京房山人,本科。]

参考文献

[1] 朱升,李丹.事业单位员工激励现状及其对策浅析[J].媒体时代,总第59期,2015:281-282.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082

1引言

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导致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并不能够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针对这种现象,事业单位领导层、管理层以及绩效考核人员应该转变观念,充分地认识到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创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创建明确的绩效考核指标,充分的利用绩效考核结果,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因此,文章针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缺乏对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

绩效考核不仅应该获得上级领导的重视,还需要考核人员的主动配合,双方在观念、思想上的差异会影响绩效考核工作实施的效率。由于事业单位职工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担心引起种种矛盾,在实施绩效考核时束手束脚,并没有充分地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22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

现阶段,许多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存在感情化、印象化的现象,并没有指定科学、明确的考核制度,同时并不重视平时考核资料和信息的积累,只采用年终考核的方式,并不能够对员工的绩效水平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只重视一线干部职工的考核,并不重视零散职工的考核,或者只是简单的应付了事,并没有充分地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23缺乏明晰的绩效考核指标

虽然许多事业单位按照上级部门的指示实施绩效考核,但是,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明晰、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许多考核细则不清晰、不规范,仅仅对考核项目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绩效考核只是在每个月的月末简单的打打分,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24考核结果处理存在问题

许多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结束之后,将考核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后就被束之高阁,并不重视考核结果的传递和分析,被考核者并不能够及时获得反馈,不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够及时地改正或者从上级那里获得帮助,失去了绩效考核的作用。

3解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的有效对策分析

31提高对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

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领导层以及考核人员,都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观念,公正、客观、认真地做好绩效考核工作。首先,应该创建具有导向性的绩效组织文化,端正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绩效考核的思想认识,逐渐改变传统的考核观念,为了创建具有导向性的组织文化,应该不断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绩效标准与职责任务,并且将绩效考核应用在人员选聘以及任用方面;创建和应用基于绩效考核结果的薪酬管理制度,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制定不同的评级,科学地拉大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让绩效考核人员与员工无缝沟通,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或者指标时,管理人员应该分别和不同级别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通过良好的沟通达成一致的考核指标和标准。其次,企业的职工应该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观念,对绩效考核有一个新的认识,对单位的绩效考核标准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明确组织所期望的绩效行为,积极地配合绩效考核人员的工作。

32创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制度和体系的约束,通过创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实现绩效考核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效率。事业单位在创建绩效考核体系时,应该保证绩效考核体系和制度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这样才能够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才能够令职工信服,以此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通过创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制度和规范,加强对绩效考核的角度和管理,有效的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执行绩效考核时,应该不断地开拓考核理念,不断创新考核方式,采用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不断提高绩效考核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不能采用“一刀切”的考核方式,针对不同的岗位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与考核方式,将绩效考核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值得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在创建绩效考核体系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其一,在创建绩效管理体系时,应该加强绩效管理,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的绩效能力,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职工薪酬和事业单位的整体效益;其二,在运用考核结果评定职工绩效时,应该根据岗位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对于绩效能力强的职工,严格按照既定的奖励标准给予职工相应的奖励,对于绩效能力差的职工,给予相应的惩处,以起到鞭策与警示的作用,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创建明确的绩效考核指标

在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应该开拓考核理念和不断创新,结合科学的考核方式,既应该符合事业单位职工的实际状况,又应该保证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事业单位在创建绩效考核体系时,应该根据岗位的差异,为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采用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考核项目进行具体化和量化,使职工职位晋升、职称评定、薪酬发放和考核结果相挂钩,这样能够充分地发挥绩效评价标准的作用,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应该根据岗位的技能、能力、知识等实际需求,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具体职责,以此为绩效考核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在对职工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还应该对职工的工作能力、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评判职工的发展趋势,并严格既定的绩效评价标准给予相应的薪酬,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帮助员工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以此激发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4充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

当绩效考核工作结束之后,应该及时地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将最终的考核结果传递给上级,由上级领导层和管理层进行处理,同时,还应该及时地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这样能够帮助被考核者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和其他职工的沟通和交流,或者从上级领导那里获得帮助,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同时,上级领导层面应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评定职工的福利和待遇、任免和提升职工,这样能够充分地发挥绩效考核杠杆调节、管理等功能,使得绩效考核结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

4结论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改革已经全面开展,只有通过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采用积极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此不断改进和完善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从而保证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展开。

参考文献:

[1]王翠玲,白金玉,陈德政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问题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4(8):25-26

[2]李凌波加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3):236-237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绩效考核常见问题处理策略

通过加强单位内预算绩效控制,不断提高预算工作的实效性,确定事业单位应当承担的支付责任,为整个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科学分配各种公共资源,保障公共支付成本在实际中的合理利用。文章以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绩效控制的重要性为立足点,介绍了单位开展预算管理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绩效控制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效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以往的预算管理方式重视实现合法化、标准化的财政经费,针对资金怎样有效利用则极少关注。伴随财政体系创新力度的逐渐增大及对预算控制重要意义的深入认识,各级财政机关既致力于保障资金利用时的标准化及合法化,并且逐渐注重资金的使用率,仔细研究资金利用环节形成的社会效益,增强相关缴税人员的责任心,体现资金的综合效用,例如财政经费实际应用后对民生水平的提高程度、对教育公正性的执行、社会大众的认可度等,其重点在提升公共服务效果的前提下进行。预算管理一定要时刻重视绩效这个环节,由于唯有预算支付带来非常可观的社会价值及经济利润,方可促使公共财政作用贯彻落实,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现代化社会的长远发展。为此,在预算管理过程深入绩效观念,实施预算绩效控制模式,如此可以提升预算管理和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体系,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强化财政经费的合理应用及管理,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建立完善的公共支出控制制度、公共财政体系。

(二)有利于加强财政工作

伴随财政收付范围的扩展及财政水平的逐渐提高,通过不断加强预算绩效控制来保障财政经费的合理利用。而且,伴随财政服务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强化财政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由此,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控制,拓展公共产品及服务的涵盖面,为整个社会提供高质服务。另外,严格控制预算绩效,挖掘出财政经费的总体效应,实施公正、透明的预算支付绩效,进而支持财政机关形成影响力较大的市场形成,集中社会多方力量,增强全社会的认可度,创建可以促使财政正常变革发展的稳定环境。

二、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常见的问题

(一)缺少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观念

事业单位在原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针对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工作,均是采取比较宽松的管理模式,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观念不高,甚至有些事业单位并未制定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进而无法科学有效配置资源,这既会引起资源上的耗费,还会极大影响事业单位运营效率。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其一,事业单位领导者和职员对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的意义缺乏认识,未认识到预算工作及绩效考核针对事业单位运营所产生的重要意义,进而忽略了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其二,缺少科学可行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未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和优化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体系,大都流于形式,而且还存在岗位虚设和员工冗杂等现象,进而极大影响到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的顺利开展。

(二)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缺少有效性

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缺少有效性主要表现为:一是缺少具体、规范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标准。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标准是衡量单位内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是否成本的重要指标,但当前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衡量指标缺少针对性,进而不能对单位内各部门进行严谨、仔细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二是只对预算管理及绩效考评的后期加以监督,缺少对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早期的引导及过程的控制。事业单位内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要具备全局性,只注重后续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既会造成工作重复与混乱,并且还无法及时合理的调整产生的错误,从而造成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不能顺利实行,缺少有效性。

(三)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监督力度薄弱

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时,忽略了加大绩效监督力度,现有的绩效监督机制不健全,很难在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中起到一定的监督与评估作用。部分事业单位缺少具体的数据采集制度,以及明确的跟问责模式,由此不能全面采集有效的绩效监督信息,给取证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降低了绩效评估的精准度。另外,大多数单位内财务水平较低、会计数据准确度不高,尚待及时解决。

(四)预算绩效目标模糊

绩效目标属于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的前提条件,是整个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但事业单位在制定预算时,觉得绩效目标属于财政机关的责任,单位预算制定只是针对部门预算,属于单位部门与政府财政部门对接的任务,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与其他部门无任何关系,只要根据财政机关要求把员工费用、产品及服务支付编制正确即可,其他支付财政并不提供支持,要凭借事业单位自身筹融资,尤其是项目资金要通过竞争性获得,不稳定因素很大,对该部分收付在预算制定时,仅做一些单纯的估算,极少兼顾到单位本身发展计划及职能需要,去确定一个科学有效的绩效目标。

三、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的策略

(一)树立准确的绩效观念

目前,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内已获得了显著发展,并利用多种途径开展了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的宣传,但是,涵盖领域狭小,宣传缺少深度,只是加强了少数员工与部门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观念,没有激发所有员工参加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的热情,还忽略了制定标准通用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评价观念。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提高社会共识,基于政治层面深入、详细的分析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中潜在的问题。在新媒体、计算机等平台上全面宣传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的概念,培养所有员工树立准确的预算绩效思想,创建优良的绩效氛围,以绩效为核心,提升各部门的业绩水平,自觉接受源自社会大众的监督,进而促进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的深入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及绩效

考核体制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体制,是处理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缺少有效性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一方面,要针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实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体制,且严格监督与控制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要设置详细、规范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标准。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标准是对预算与绩效过程的量化,可以在制约事业单位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和各部门经费调配相挂钩,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要保证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客观性、透明性以及实时性。唯有如此方可促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工作的长远性。而及时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各个项目也是激发事业单位热情,促使其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前提。

(三)加大预算管理及绩效考评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一定要顺利开展预算管理及绩效考评工作,基于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标准的绩效监管机制,多角度监督并及时公布预算管理及绩效考评的具体情况。各职能部门要严格保管预算绩效资料,建立完整的绩效信息平台,综合采集、严格监控各项有用的预算绩效数据,真实反映单位内预算绩效控制的实际情况。另外,事业单位要不断提升本身的财务、数据处理水平,构建针对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监督的信息系统,进而提升监督反馈结论的准确性、有效性,迎合单位的发展要求。

(四)实行绩效目标控制,执行追责问责制度

尽管事业单位内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体系中包含了奖罚制度,但在实际落实中依旧缺少足够的力度,这就造成各部门的资源分配与资金利用率较低。另外,在结果和预算绩效确定目标不相符时,因缺少问责机制,无法及时追究部门或员工的责任,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督职能。像该种出了错又无需负责的不良现象,甚至还存在违章乱纪的犯罪问题,极大影响到资金利用效益,限制着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事业单位内出现的资源耗费、绩效较低等情况,要制定并执行经济责任及时与严格的问责评估奖罚机制,令事业单位与单位内各个部门真正对业绩水平负责。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将需实现预计的绩效发展目标细分到各个部门,而且通过签署绩效合同来配置确定好各部门与员工的管理责任;采取各种绩效指标来评定各部门经济业务支出状况,并与绩效目标结合起来,基于预算绩效评估指标系统来评价预算支付绩效,进而把责任真正细分到个人,一旦出现了问题能及时找到相关责任对象,再通过问责评价制定科学的奖罚制度,结合绩效情况配置下年度的预算经费,进而调动员工的热情,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绩效考核;分析

一、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现存问题

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快速提升,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水平也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但是,从当前的广播电视事业绩效考核的工作进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尽快解决。具体的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尚未实行绩效考核机制现阶段,仍有一些广播电视事业单位仍在实行传统管理模式,无论是各部门内部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都没有实行绩效考核。在这种情况下,在单位内部呈现出一种“有钱大家一起花,没钱大家都不花”的局面。而这些钱是谁赚的,应该怎么花,花多少却鲜少有人问津。有些“爱面子”的领导认为频道、频率开设得越多越好,而对于栏目、节目的质量却缺少后续管理,导致市场口碑每况愈下。

(二)绩效考核制度形同虚设存在这一类问题的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当中,看似颁布了很多项管理制度,但在具体实施阶段,却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例如各项制度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或者在绩效考核体系当中存在很多漏洞和空白之处,由此导致在执行环节遇到较大的阻力,各项制度条款发挥不出应有的指导性作用。这一问题的存在,轻者导致绩效考核的最终成效达不到预期效果,重则会给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对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产生怨言。

(三)绩效考核政策不够合理目前,虽然很多广播电视事业单位都实施了绩效考核政策,但在政策的科学合理性方面却存在较大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考核层次不够清晰。例如经营业绩和平均收听率都是针对全频率而言的,或者说针对部门内部进行整体考核。而职工岗位职务和职称系数却是针对职工个人考核而言的。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部门和个人考核交织在一起,导致整个管理局面混乱无序;其次,考核指标过于单一,在全面性和系统性方面有所欠缺。有一些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在制订考核指标时,只关注考核经营创收和收听率这两项指标。这两项指标虽然重要,却无法全面并且真实客观的反映出广播频率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在这种情况下,该绩效考核结果显然也不具全面性、参考性与系统性;再者,很多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岗位职务或者职称系数都纳入到个人考核方案当中,这种方式并不符合“奖勤罚懒”的激励原则。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因为岗位职务或职称系数本身包含在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体系当中,另一方面作为分配标准,那些高职称或有职务的员工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到高额绩效奖金,根本没有必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这也是很多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萎靡不振,缺少工作积极性、自我约束性与自我提升意识的重要原因;最后,有些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在制订绩效考核的权重标准时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比如有些单位认为经营创收和平均收听率这两项指标同等重要,所以将两项权重设置成各占50%。但事实上,绩效考核当中的权重体现的是某一岗位的贡献率或者重要程度。因此,即使是同一指标在不同岗位上的重要程度也不尽相同,所赋予的权重比例自然也有所不同。

二、广播电视事业单价绩效考核政策的优化原则

总的来说,在针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政策进行优化调整时,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原则:第一,层次性原则。总台对于频道、频率的考核是基于整体考核,而频道、频率对于员工的考核是一种个体考核。这就意味着总台对于频道、频率的考核和频道、频率对于员工的考核,不能采用同样的考核办法与考核标准,而是要体现出各自的差异特点,做到层次分明;第二,全面性原则。绩效考核是总台对所有频道、频率及相关员工进行考核,所以要建立一个综合性指标,并且确保这一指标可以全面反映出频道、频率的经营业绩和员工的贡献率,避免走进片面化的误区当中;第三,对等性原则。每一项绩效考核指标之间都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每一项绩效考核指标都要有所侧重,即着重考核业务部门某一方面工作的业绩情况;同时,在制订绩效考核指标时,还要充分保证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以及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之间都具备均衡性及互补性,不能以牺牲某一个指标作为代价来换取其他指标;第四,可操作性原则。不论是绩效考核方法还是考核指标都要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契合,确保在执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并且提高考核过程中的公开性、公平性与公正性;同时,在制订绩效考核指标时,要确保各项指标易于被员工所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全体员工参与到绩效考核当中的积极性,真正激发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积极性;对于考核人员来说,简单易懂的绩效考核指标更有助于考核工作的顺利执行。第五,沟通性原则。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想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可靠性,需要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保持密切沟通。只这这样,考核者才能全方位掌握被考核者工作的状态和工作业绩,确保绩效考核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的解决策略是合理制订绩效考核标准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内部的业务部门包括有费用收支和仅发生费用支出这两种部门类别。其中,后者不涉及到具体的产品或者服务,虽然涉及到一些产品及相关服务,却难以对其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难以进行相应的量化。通常情况下,大多采用费用预算的方式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在具体工作中,先采用该单位历史费用水平确定一个考核标准,或者通过分析支出的必要性来推测出这一考核标准。对于既有收入同时还会发生费用支出的部门而言,在构建其绩效考核体系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成立绩效考核小组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确立绩效考核标准,并且制定出一个极具可操作性的奖惩措施。同时,为确保绩效考核小组的权威性,应由本单位的高层管理者担任组长,组员由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共同构成。在制订绩效考核标准时,要做到具体详尽,具有激励作用,确保各业务部门通过努力即可达到。同时,对于那些没有达到考核标准的部门或者员工,要具有相应的惩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绩效考核“奖勤罚懒”的目的,促进单位内部全体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整体提升。

(二)明晰单位内部成本构成由于成本费用是实施绩效考核的基本前提,所以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要针对各项成本进行重新梳理,从而明确单位内部的成本构成,并且确保成本核算的完整性与可靠性。与一般企业相比较而言,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成本构成与它们既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着一定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首先,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发生的成本支出可以归集为人员经费、办公经费、业务费用、设备购置费、广告运营成本及税费这几大类别;其次,当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明确了自身的成本构成以后,需要着重加强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具体的说,就是广播电视事业单位依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在财务系统当中按照业务部门明确成本核算对象,再针对成本核算对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整理。其归集原则为:凡是那些可以直接承担对象的成本费用,在发生时可直接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而对于那些不能分清直接承担对象的间接费用,则需对其进行归集,然后再根据成本费用的属性、成本核算对象的特性等因素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分配标准,将其分配到各成本核算对象当中。在分配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受益多的多分摊,受益少的少分摊”。

(三)确立绩效考核相关指标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务指标。这一指标主要从盈利能力及资产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其中,与盈利能力相关的考核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总额=全部收入-全部支出;人均净利润=净利润总额/员工数量;收入净利率=净利润/收入总额;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占用资产总额;收入增长率=收入增长额/基期收入;考核资产使用情况的指标包括:资产周转率=收入总额/资产总额;资产使用率=在用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其次,非财务指标。其中,收听/视率以及市场份额这两项指标数据通常由专门的数据调查机构负责提供,无需本单位自行收集统计;观/听众满意度和观/听众忠诚度这两项指标可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表”或者“观/听众意见反馈表”等途径来搜集;宣传报道完成度可将全年实际完成的宣传报道数量与年初计划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了解其完成情况。除此之外,从全年公益广告播放数量当中,也可以大体衡量出宣传报道的完成情况;最后,确保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当绩效考核指标一经确定以后,就要为各个指标分配相应的权重。之后,再采用专家打分法得出相应的考核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所确定的指标权重具有一定的灵活机动性,具体的变化原则是随着单位实际经营情况的变化以及考核关注点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某一时期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较好,盈利水平呈现出大幅提升的态势。此时,需要将绩效考核的侧重点向非财务指标方向倾斜;如果该单位的经营情况呈现出下降趋势,则需要赋予财务指标更大的权重比例。

(四)落实相关奖惩规定在落实完绩效考核的各项主体工作以后,即可提出绩效考核结果,最终形成一份绩效考核报告。在绩效考核报告当中,既不能夸大业绩,也不能掩盖问题,要充分体现出实事求是的行事原则。此外,需要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落实奖惩措施。对于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部门与个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考核结果没有达到的部门及岗位,则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对于那些连续亏损的部门而言,要及时对其进行整改,出台有效的管控措施;而对于那些发展前景好的业务部门,则要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工作积极性的进一步提升。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沟通和反馈;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913)-0249-02

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面临机构撤并、经费压缩、业务竞争等种种挑战,明确发展定位,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切实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化,绩效考核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越来越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的逐步实施和制度化,使绩效考核与管理成为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有力地促进了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一、绩效考核及其目的意义

绩效考核,也叫绩效评价,就是指在考核周期结束时,选择相应的考核主体和考核方法,收集相关的信息,对员工完成绩效目标的情况做出考核。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具体说,绩效考核的目的主要有: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挖掘员工的潜力,以实现组织目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公平合理地进行职位调整、薪酬调整和奖惩等;提升团队协作,增强上下级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数据信息。

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于,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没有绩效考核,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就失去了标准和依据,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改进和发展就失去了方向。

二、绩效考核的过程及关键点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多项工作,只有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位,考核工作才能有实效。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工作:考核对象的确定、考核内容的确定、考核主体的确定、考核方法的选择。

考核对象一般包括组织、部门和员工三个层面。针对不同的对象,考核内容有所不同。考核内容(对员工考核而言),主要是考核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即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廉洁奉公。考核主体是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的人员。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应该从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员中,抽出相关成员组成考核主体并参与到具体的考核中来。考核的方法有很多,主要的有比较法、量表法和描述法。比较法是一种相对考核的方法,通过员工之间的相互比较得出考核结果;量表法是指将绩效考核的指标和标准制作成量表,依此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描述法是指考核主体用叙述性的文字来描述员工在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方面的优缺点,以及需要加以指导的事项和关键事件等,由此得到对员工的综合考核,通常这种方法是作为其他考核方法的辅助方法来使用的。

三、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了一整套考核制度,绩效考核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对绩效考核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领导层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业务工作上,年终时仓促组织考核。被考核者在述职时,罗列平时所做的具体工作,报喜不报忧,缺少对工作的思考归纳和反思。同时,员工对考核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民主评议中按印象打分,敷衍了事,使得绩效考核走过场,流于形式。

2.操作不规范。绩效考核操作不系统不规范,缺少平时考核,或者平时考核流于形式,缺少台账资料或资料不全,使绩效考核与平时工作脱钩,无据可查。在确定考核等次时,“大锅饭”倾向严重,讲平均,搞平衡,不能有效地体现员工绩效的差别,没有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

3.考核内容量化不够。考核标准、条件过于简单和笼统。指标体系的设置与员工岗位职责脱节。对不同层级和类别的工作人员,采用相同的考核标准,不能体现不同岗位之间的岗位职责及对任职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降低了考核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4.绩效考核的反馈渠道不畅通。疏忽了绩效考核的反馈面谈,不能让员工们深切认识到工作绩效与个人和单位发展的密切联系,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和转化考核结果,提升和改进工作绩效。

5.绩效考核的激励效果不明显。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收入和奖惩脱节,使得一些从事创造性工作或者在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员工,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绩效奖励;对于绩效差的人员也没有相应的绩效惩罚。

四、加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对策和改进措施

1.提高对绩效考核工作的认识。加强政策学习,加大培训与宣传工作,通过学习和宣传,使员工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使他们充分了解绩效考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真正把绩效考核落到实处。

2.规范操作,注重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可采取月、季、半年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际,全面考核,有效地体现员工绩效的差别。

3.细化、量化考核指标。根据不同部门的特点和岗位职责,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设置一些详细的指标,克服指标过于简单和笼统的弊端。

4.做好沟通和反馈。绩效考核的过程就是上级和下级持续不断沟通和反馈的过程,通过上下级的有效沟通和反馈,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成就和优点,明确工作中问题的所在、产生的原因、仍需改进的地方。此外,有效的双向沟通还可以带给组织成员横向比较和沟通的信息,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实现组织目标、改进员工绩效和个人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5.充分发挥考核结果的作用。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薪酬的调整、员工的选拔与职位的变动、员工培训与发展的依据,对于绩效差的员工,可以采用调岗、降级甚至解聘的措施,使其在人员培训、职位变动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深入持久地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正确认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由绩效计划制订、绩效辅导实施、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几个环节构成。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篇10

关键词:绩效考核;评价;激励;指标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普遍观点认为绩效是指组织成员在一段时间内从事某一项工作的成绩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效果),是工作目标和结果相比较后的定性定量反映。绩效考核,也称为绩效评价,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它是通过运用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职工在其工作岗位上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

一、事业单位构建绩效考核评价必要性

1.构建绩效考评是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事业单位的组织绩效评估无疑会导致其职能权限变更,表现为一方面是垄断地位的弱化,另一方面是服务职能的强化。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垄断体制的弱化,事业单位会逐步实现市场化和社会化。有利于极大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性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到人尽其才,给人才一个更大的施展空间和舞台,更好的服务社会。

2.事业单位构建绩效考评可以提高工作绩效

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提高绩效的重要工具,是事业单位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绩效考核帮助员工更深刻的意识到自身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从而持续提高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组织绩效。

3.构建绩效考评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通过绩效考核,单位依此付给对组织不同贡献度的员工不同的薪酬水平,使得员工能够劳有所得,极大的促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人的竞争意识,产生激励作用。绩效考核还会对单位人员产生信息反馈,单位人员还会获得有关其绩效需要改进的方面的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促进其发展。

二、构建科学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

1.建立科学系统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只有设计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才可以对单位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公平、公正的鉴定和评价,根据工作职能,分别制定出不同的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设计目标时,应着重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突出重点原则。在建立考核指标时,在兼顾全局的同时,应根据职务和岗位的不同,注意点与面的结合,考虑指标的代表性,突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不能片面求大求全。二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考核目标体系设置上,采取分级分类细化、量化的方法,按照责任轻重、任务多少,设置考核指标,确定合理分值。除少数不能量化的指标外,尽量把考核内容具体化、数量化,努力减少模糊不清的定性指标。三是执行原则,绩效考核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执行,所以,单位绩效考核应该形成强有力的执行文化,不断消除绩效考核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使考核成为推动单位管理创新和提升效益的有效手段。四是可测性与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测性,测定包括定量测定和定性测定,通过实际数据客观的量化和定性的描述分析单位人员工作绩效状况,尽可能选取定量测定,促使评价结果直观化。可比性要求指标体系应符合有效区分、便于鉴别的可比原则,使不同工作情况的员工拉开距离,便于决策者对员工的奖惩、工资福利待遇、晋升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进一步创新绩效考核方法

一是扩大范围,强化立体化考核。既要搞好任职前等专项考核,又要搞好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建立起长中短相结合的考察工作机制。二是深入实际,进行动态考核。要通过定期到单位了解情况、参与工作监督、实地察访、重大事项跟踪考察等形式。三是要注意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使考核方法日趋多样化。可以引进心理学、社会学、现代管理学、目标管理学的一些原则和思想,运用计算机系统,利用现代数学、统计学等自然科学的一些成果,搞好考核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加强统计监测和数据综合评估。四是落实考核责任。由承担提供考核数据、考核认定任务的职能部门,加强对业务范围内相关数据的监控,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对因主观原因造成考核结果失真、失准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合理有效的利用考核结果

一般来说考评结果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考评结果可作为薪资调整和效益奖金分配的依据,通过考核结果下达奖励先优名额、确定奖金发放标准,以工作实绩论功行赏,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第二,考评结果常常作为职位晋升和岗位调配的依据;第三,考评结果可以使每个干部对自己的成绩及存在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4.通过程序的固化,转变观念

事业单位应树立绩效考核的新理念,打破“铁饭碗”的陈旧观念。改进现行工资体制,实行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真正实现岗位管理,优胜劣汰,岗变薪变,改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上不能下,岗变薪不变”的局面。实现程序公平,首先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其次需要通过培训令大家理解、认同绩效管理的意义与目的,第三要设计科学、规范、可操作的程序。

总之,事业单位构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要体现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才能真实地反映员工的工作实绩;同时应能起到改进、保持、发展的目的。根据事业单位的现状和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加强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在单位取得竞争优势、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帮助职工更好的开发个人潜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