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7:17:47

事业单位财务

事业单位财务范文篇1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四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第五条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二章单位预算管理

第六条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七条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标准根据事业特点、事业发展计划、事业单位收支状况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确定。定额或者定项补助可以为零。少数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可以实行收入上缴办法。具体办法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八条事业单位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九条事业单位根据年度事业计划,提出预算建议数,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一级预算单位直接报财政部门,下同)。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

第十条事业单位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一般不予调整。但是,上级下达的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增加或者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事业单位可以报请主管部门或者财政部门调整预算;非财政补助收入部分需要调增或者调减的,由单位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

第三章收入管理

第十一条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收入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即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

(二)上级补助收入,即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即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财政的资金和应当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四)经营收入,即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四章支出管理

第十四条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支出包括:

(一)事业支出,即事业单位开展专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二)经营支出,即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三)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四)上缴上级支出,即实行收入上缴办法的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的定额或者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数;不能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经营支出应当与经营收入配比。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并且要求单独核算的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向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第十八条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的实际需要,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

第十九条事业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事业单位的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事业单位的规定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责令改正。

第五章结余及其分配

第二十条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经营收支结余应当单独反映。

第二十一条事业单位的结余(不含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除专项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外,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单位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专用基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第二十三条专用基金包括:

(一)修购基金,即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列支(各列50%),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

(二)职工福利基金,即按照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三)医疗基金,即未纳入公费医疗经费开支范围的事业单位,按照当地财政部门规定的公费医疗经费开支标准从收入中提取,并参照公费医疗制度有关规定用于职工公费医疗开支的资金。

(四)其他基金,即按照其他有关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专用资金。

第二十四条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七章资产管理

第二十五条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资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二十六条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二十七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和存货等。前款所称存货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应当对存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保证帐实相符。对存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调帐。

第二十八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系统具体情况制定各类固定资产明细目录。

第二十九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一般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核销。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和转让,应当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报主管部门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批准。具体审批权限由财政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定。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但是,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条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

第三十一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事业单位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计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应当计入事业支出。

第三十二条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面向其他单位的投资。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或者备案。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第八章负债管理

第三十三条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第三十四条事业单位的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暂存款项、应缴款项等。应缴款项包括事业单位收取的应当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当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税金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第三十五条事业单位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九章事业单位清算

第三十六条事业单位发生划转撤并时,应当进行清算。

第三十七条事业单位清算,应当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单位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做好国有资产的移交、接收、划转和管理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第三十八条划转撤并的事业单位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其资产分别按照下列办法处理:

(一)因隶属关系改变,成建制划转的事业单位,全部资产无偿移交,并相应划转事业经费指标。

(二)转为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全部资产扣除负债后,转作国家资本金。

(三)撤销的事业单位,全部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四)合并的事业单位,全部资产移交接收单位或者新组建单位,合并后多余的国有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第十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三十九条财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第四十条事业单位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事业单位财务范文篇2

一、事业单位的特点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事业单位的特点事业单位通常由政府或政府部门设立,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如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事业单位的经营目的不在于谋利,而是以满足公众的需求为主要目标。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财政支持,同时也包括社会捐赠、自筹资金等。事业单位管理的是公共资源,需要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确保资金的合规性和透明度,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避免财务的违规行为。通过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能够实现对资金的科学配置,优化资源的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避免和发现财务风险,保障机构的利益和资产的安全。财务管理提供了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和决策支持的依据,通过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评估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和财务发展水平,为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1]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一)设立适当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1.设置专职的财务管理领导岗位为了有效地管理和监督财务工作,事业单位应该设立专职的财务管理领导岗位,如财务总监或财务主管。这个领导岗位负责统筹规划和执行财务的管理工作,监督财务团队的运作,确保财务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的规章制度。同时,该负责人应具备财务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有能力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推动财务管理的持续改进。2.设置审计机构建立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审计和监督。确保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独立性,避免利益冲突,提高审计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为了保证财务活动的透明度和合规性,事业单位应设立审计机构,独立于财务的管理层,直接向单位的最高领导层汇报。审计机构负责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审计和检查,包括财务账目的准确性、合规性,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审计机构的独立监督,能够防范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运作,保障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事业单位应明确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如透明、公正、合规、高效率等,并制定相关的财务政策。这些原则和政策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指导和框架,保证财务活动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进行,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财务工作的各项规范和操作程序得到有效履行。这包括财务记录的准确性、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报表编制的标准等。通过制度化管理,保障财务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降低错误和失误的风险。为确保财务工作的高效运转,事业单位应设计财务管理的整体流程,明确各项财务工作的不同流程和操作规程。例如,预算编制、财务会计处理、资金支付等流程都应该明确具体的步骤和责任人,以保证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事业单位应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控制、风险控制、审计控制等方面的制度。这些措施旨在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防范财务风险和欺诈行为。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助于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使用。

(三)加强内部审计功能事业单位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审计和监督,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制订全面的内部审计计划,覆盖财务管理各个方面的审计范围和内容。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和风险点,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法和程序。设计规范的审计程序,包括审计准备、数据采集、风险评估、内部控制与评价等环节。生成准确、详尽的审计报告,记录审计工作发现的不规范的财务行为和员工对财务审计工作的建议,并提出改进措施。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要密切合作,能够提供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咨询和支持。定期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就审计结果和对内部的管理工作进行交流,促进财务管理的改进和优化。

三、加强财务预算和资金管理

(一)制订有效的财务预算计划财务工作要确定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确保财务收支平衡和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和特点,制订合理的收入预算计划。考虑政府拨款、项目资助、捐赠等收入渠道,进行合理预估和分配。对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详细的分类和预估,包括人员开支、设备购置、项目支出等。确定支出的优先级和限额,遵循财务管理的原则和制度,合理控制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建立预算执行的监控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针对预算的偏差或变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和控制。

(二)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财务工作人员要分析事业单位的资金需求情况,包括日常运营资金、项目投资资金等。预测资金的规模和时点,以确定资金流动性的需求和优先级。建立有效的现金流管理机制,以确保资金的有效调度和利用。监控现金流的流入流出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资金缺口或过剩的情况。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协商优惠的银行服务和贷款利率,确保获得更好的资金支持和服务。针对资金的流动性风险,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建立紧急的资金储备或寻求适当的风险保障,以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

(三)健全资金的使用和监督机制财务工作要建立明确的资金使用制度,规定资金使用的权限、程序和限制。设立资金申请、审批和报销的流程,确保资金合理规范使用。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审批制度、制度监督和内部审计等。确保资金使用要符合财务管理政策和规定,防止滥用资金和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建立资金的监督机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追溯,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定期进行资金使用的审核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彻底解决,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2]

(四)加强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建立预算执行的监控系统,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比较实际支出与预算计划,及时发现预算偏差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要与财务预算的目标相结合,准确评估事业单位的绩效和财务的健康状况。

四、加强财务会计和报告

(一)建立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工作要制定一套明确的会计政策,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要确定核算规则和流程,明确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方法和流程。要设立财务会计的账务科目和分类规则,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归类。建立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机制,确保会计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效果。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熟悉并遵守会计制度。

(二)强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1.提高财务报告的规范性财务工作要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要确定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规范,包括会计估计、披露要求等。要设立财务报告的编制流程,明确报告的编制责任和审核程序。要实施内部审计和财务报告的外部审核,确保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和准确性。2.提高财务信息披露水平财务工作要提高财务报告的披露水平,提供充分的信息,确保报告的透明度。遵守相关的披露要求,及时、准确地向内外部利益相关方披露财务信息。要进行财务分析,对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和指标进行解读和分析。要提供详尽的解释和说明,帮助利益相关方理解财务报告的含义和单位的业务状况。委托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结果可以提供给单位的内部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增加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3]

(三)设立定期的内部财务报告制度,深入分析财务报告财务工作要设立定期的内部财务报告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汇总和准确性。内部财务报告包括财务状况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要提供详细的财务数据和指标。对内部财务报告进行深入分析,评估财务的健康状况和经营绩效,进行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和比率分析等,帮助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隐患,为决策提供支持,将内部财务报告结果及时传达给单位管理层和相关部门,促进单位内部的沟通和协作,通过内部报告和会议等形式,解释财务数据和分析结果,帮助管理层掌握单位的经济状况,并能够引导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四)加强外部的财务审计和监督事业单位要接受政府部门或其他监管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规范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配合监管机构的审查工作。主动公开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等,提高外部利益相关方的了解和参与程度。遵守财务披露的要求,及时披露关键的财务信息,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五、加强财产和资产管理

(一)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资产登记制度,对所有资产进行登记和分类管理。定期进行资产清查,核对资产的实际情况与登记记录的一致性,确保管理层对资产状况了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设立资产的购置流程,规范资产采购的审批和采购程序。要制定资产处置的政策,明确资产报废、出售或转让的程序和规定。引入计算机化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和跟踪。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可追溯,方便对资产的管理和监控。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财务工作要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详细地记录固定资产的信息,包括购置时间、数量、价值等。对固定资产进行编码和分类,方便管理和查询。要制订资产维护的计划,定期检修和保养固定资产,延长其使用寿命。要建立维修记录和保养档案,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监控,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并防止滥用,制定资产领用和归还制度,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追踪,建立固定资产报废的程序,及时处理报废资产,防止资源浪费和资产滞留,要对资产处置的过程进行监控和审核,确保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合规性和公正性。[4]

(三)强化资产的清查,防止资产流失财务工作要设立定期的资产清查制度,对所有的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和盘点。要审核资产台账和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及时发现资产遗失或损毁的情况。要利用技术手段,如视频监控、智能标识等,加强对重要资产的监控和追踪。要设立安全措施,如锁具、闸门等,控制资产的出入和流动。要建立内部控制的制度,确保资产流动和使用符合规定,减少潜在的失误,杜绝资产被盗窃的风险。进行内部审计,检查资产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

(四)加强财产保险和风险管理财务部门要购买适当的财产保险,覆盖事业单位的重要资产,防范资产的意外损失和灾害风险。要定期评估保险保障的充分性,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识别和评估潜在的财产损失风险,制定应对的策略和措施。要建立应急预案,面对突发事件和灾害,能够及时应对,努力避免损失。加强员工的财产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要建立员工的举报和奖励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财产保护和风险管理的工作。

六、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内部控制效能

(一)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部门要进行对现有财务管理需求的分析,确定引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功能。考虑事业单位的规模、业务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制订系统实施计划,包括项目管理、资源配置和时间安排等。要进行系统配置、数据迁移、培训和测试,确保系统的顺利上线和运行。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需求,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功能优化和定制开发。

(二)加强数据的安全和风险管理财务部门要制定数据的安全策略,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要设立数据访问权限和审计日志,追踪数据操作和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建立网络的安全控制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定期进行系统的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修补漏洞,增强系统安全性。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识别潜在的数据安全的风险和系统故障的风险。[5]制订应急预案,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计划和业务的连续性计划,以应对意外事件和灾害的发生。

(三)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和报告要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与其他的相关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实现数据的自动获取和更新。要通过信息系统的自动化处理和数据同步,确保实时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设计和配置实时的财务报告模块,提供即时、准确的财务报告,根据不同层级和角色的需求,设置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的权限,确保数据信息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使用数据的可视化工具,将财务数据以图表形式进行展示,便于理解和分析,提供多维度的财务分析功能,支持实时的数据剖析和对比,帮助管理层做出准确的决策。提供移动端访问和报告功能,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获取实时的财务信息。通过移动应用或响应式设计的网页界面,实现财务数据的移动化管理和做出分析报告,进行定期的财务审查和内部控制的评估,确保实时的财务信息和数据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情况,努力采取整改措施,保障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

七、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导致其财务管理具有一定复杂性。事业单位通常由政府或政府部门设立,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其他财政支持,同时接受社会捐赠和自筹资金。这种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和公共性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复杂,需要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来确保资金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事业单位面临着公共财务管理的特殊要求。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事业单位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的制度,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事业单位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需要保证公共财务的透明度和合规性,提升社会对其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刘淑娟.基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1):199-200.

[2]王玉玲.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地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J].科技经济市场,2014(7):129-130.

[3]齐玉花.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公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J].财经界,2013(24):157,159.

事业单位财务范文篇3

【关键词】财务战略思维;事业单位;管理效力

是否具备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直接决定着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助于单位财务合理性的提升。以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总是出现死板和僵化的问题,只追求总结事业单位的收支数据,但是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事业单位的整体信息。因此,财务管理总是出现和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相互脱节的现象,不能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展开。所以,不管是站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角度还是站在民生发展的角度上,都应该重视财务战略思维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事

业单位财务管理效力的必要性随着新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落实,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制度和运营体制都进行有效的调整。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迎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想要更好地提升事业单位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拥有比较规范的财务战略,更好地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才能保障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将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事业单位的管理战略归根结底是指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其核心就是对事业资金进行更合理地配置,完成事业单位的事业目标。事业单位的财务战略其实就是进一步加强闲置资金的管理,防止出现资金沉淀的问题,加强资金的有效周转,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

研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涉及面比较广,会涉及到社会学甚至是心理学的内容,似乎感觉与研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没有什么关系。然而在笔者看来,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在财务管理的问题上和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不进行深入探讨,一味地套用财务的战略思维去研究势必会影响最终的结果。一是,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没有明确内部财务管理的使用范围。因为运营资金是现阶段事业单位发展的经济核心,管理人员只是将目光放在运营资金上,剩余的资金宁愿放在那里不动。除去采购单位所需的材料和设备以外,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资金的利用没有效率也不合理;二是,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非常敏感。就公众而言,事业单位为人民提供服务是本分,并不考虑事业单位的盈利,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然而当事业单位要追求经济效益时所引发的一些社会舆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造成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备受舆论影响,在资金上属于匿之不用的状况。此外,以往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模式中,管理人员只是单一地记录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数据,并不重视数据的整理,同时也不重视和事业单位内部其他数据的衔接处理和分析研究。

三、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财务管理效力的策略分析

(一)财务投资的战略思维运用

现阶段,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可用资金和事业单位的事业需求是不匹配的,在选择资项目的时候主要是依赖决策者本身的想法,并未形成一个非常客观的投资趋势。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在投资项目的构建过程中,投资方向主要是在大型的基建项目构建、设备的购置,或者是单位信息化的建设上。所以,想要让事业范围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就要运用有限的资金而获得效益的最大化。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之前的投资基础上,促进投资灵活性,按照政策变动以及技术发展提高投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除此之外,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要选择容易完成并且收益较大的项目,对投资方式与投资模式进行合理地安排,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在选择投资方式时,需要考虑其不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同时,还要加强投资的风险管理。在正式运作之前需要进一步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投资还应尽可能选择与事业单位的专业方向相匹配的投资方案,还要在投资项目运作过程中密切关注,加强投资风险管理和效益评价。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持续的事业发展中还必须针对我国的整体事业规划部署,合理化地应用事业资金,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此外,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需要按照投资的具体规模和投资方式科学系统安排,确保资金使用方向与事业单位发展相互匹配。所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需要在保证自身日常事业发展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规划单位的投资方案,通过信息技术全面地控制投资资金风险,最大效率地应用投资资金。

(二)财务筹资的战略思维运用

现阶段,想要提升投资战略的质量,就要很好地制定筹资战略。筹资战略落实的过程中,需要着手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把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看做是事业发展核心目标,确保单位日常工作平稳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技术水平。其次,必须加强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这两个因素都对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筹资的战略而言,信贷融资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商业信贷的途径缓解自身在资金方面的压力,另外还需要增强资金流通的速度,提高对内部资金的有效控制,商业信贷的优势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所以,想要很好地处理事业单位在内部资金方面的压力,事业单位就要积极地从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才能保障单位在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有足够的资金应对。事业单位还要应用科学的方式全面控制资金支付的时间,尽量减少内部资金被占用的问题。现阶段,人们已经把财务筹资和事业单位的有效管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从全局角度出发做好筹资规划,主要对筹资的目标、原则、渠道以及结构进行战略筹划,有助于从事业单位的扩张期迅速地发展到稳定期。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降低筹资成本的能力。降低筹资成本,有助于事业单位竞争能力的提升。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积累过程中,能够通过金融机构的信贷筹资可以有效地缓解资金压力,或者是开展和国际化的融资机构有关的项目合作,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筹资的规模,更好地发展事业,为人民大众服务。

(三)收益分配战略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力提升中的运用

在运用利益分配的战略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化地运用评价考核机制。对于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绩效考核机制的制定和工作效果的评定制度的构建,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的综合发展能力以及服务水平。与此同时,需要不断强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事业单位的事业发展关系到政府、大众和事业人员多方面的利益,想要追求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事业单位的收益进行合理化地分配,让其具备可持续性和前瞻性。此外,政府的事业规划会对事业单位的收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在编制收益分配方案时,要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收益进行合理地规划,要将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建立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提高利益分配的透明度,才能推动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四)财务运营战略在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力中的应用

现阶段事业单位在事业运营过程中,需要对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动管理,该工作的落实需要一些专业人士来做好系统化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确保事业单位的内部资金能够正常地运行,可以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的所有业务的运作和开展都要依赖事业单位在资金上的运转。一旦出现运营资金短缺的问题,就会直接反映在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因此,资金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够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提升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应该降低负债和流动资金之间的差距,以此提升事业单位的还债能力,完善资金运行管理,提高资金的合理利用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数据信息关联性很强,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造成很大的挑战。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应该运用财务战略思维,借助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优势,增强管理人员对于财务信息的管理力度,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春萍.分析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J].财经界,2016(30).

[2]李伟芬.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力提升的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6(20).

[3]潘英奎.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力[J].经贸实践,2018(1).

[4]孙新宪.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

事业单位财务范文篇4

关键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与改革

2017年10月21日,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沈玉君表示:“农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意义深远,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能都应该有效发挥。”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判断当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面临的工作困境,以现状问题为基础视角,探究合理、科学的策略建议。

1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特别重视农业科研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所以在政策导向上,会给予这类型企业优惠政策和发展空间,如:专项拨款、技术奖励等,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很多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已经明显出现了漏洞和不足,如:观念陈旧,财务管理方式传统、复杂,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财务管理信息准确性、预见性不足等。据统计,在很多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入不敷出”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有很多企业都是依靠政府拨款和其他企事业单位支持来维持运营,随着这种经营现状与农业科研企业的特征存在一定关系,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达到科学、规范及有效的标准。在理论方面,事业单位企业不重视预算,预算结果与实际发生支出相差甚远,从财务报表和数据上不容易发现问题;从实践上来看,事业单位的制度规范、监管控制、管理系统升级等工作都没有做到位,导致很多科研经费虚报、套现、滥用,以上这些现象如果无法有效处理,那么会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干扰和影响。

2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策略

综上讨论发现,财务管理的改革对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来说势在必行,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为确保单位的资本利益获得保障,其财务管理工作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完善。2.1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就财务管理工作对部门专业人员、岗位职员进行技能培训,如:票据的粘贴、登记、核算、监督等,除此之外,财务人员还要了解农业科研项目的成本预算、支出与后期财务监督等各项工作,例如农业科研项目立项之后,应当由财务管理人员与科研小组一起就项目的前期、中期及后期投入进行精准预算、测算,通过严格审核的方式,确保科研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每一笔经费支出都能够在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下有效推进。同时,财务人员也需要协同单位其他工作人员,围绕农业科研项目等相关工作执行自己的监督职责,这点要求单位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能力考核、意识培养及监督等。只有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控意识达标,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获得进步。2.2优化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和要求。“职权分工制度”一直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比较推崇的一种管理模式,它要求每名财务人员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责任,在透明化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中对企业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但是从实践角度看,这一管理模式的落实效果并不好,为此,单位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要求进行细化和优化,例如:严格资金审批程序,每一项科研资金的审批、拨款都需要项目相关负责人和部门主管签字确认,同时由2~3名财务管理人员联合签署责任书,以确保资金审批无舞弊、有失其科学性的情况。又如:以内部监管、外部协调监控的方式,聘请其他专业财务审计部门的员工,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审计评估,以“净化”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相互勾连的不正之风。在科学的监管体系和要求下,不仅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够得到实时监督,财务管理工作也能获得有效保障。

3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创新财务管理理念,抛开原有思想的桎梏,从创新发展角度,学习市场中其他大型企业和新兴企业的财务管理办法,如:引入大数据、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简化财务管理记账程序等,新的方法和途径能够使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流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虽然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以技术为发展根本,但是管理亦重要,因为只有稳定了“后方”,前方战线上的技术科研人员们才能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努力奋斗。

4结语

财务管理之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事业单位还没有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抱有积极、正确的思考态度。随着现代管理经济理念的涌入,事业单位能够在切实发展中得以践行。

参考文献

[1]李云峰,武忠玲.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浅析[J].会计师,2017(23):40-41.

事业单位财务范文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会计制度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财务管理是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的主要手段之一。虽然目前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了财务管理的体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和问题。因此国家又出台了新的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范。事业单位应按照新准则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财务管理是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重要因素。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明显的特点:(一)资金的来源比较广泛。事业单位获得的资金来自于多种渠道,有同级财政部门的各类拨款、上级部门的非财政补助、利息收入等其他收入以及一些经营性的收入等。这些不同的资金来源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事业单位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通常会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进行分类核算和管理。(二)财务管理为公共事业服务。事业单位通常从事的主要活动是为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业提供服务,因此其财务管理要为事业单位的服务体系提供支持和保障。(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汇聚了高学历人才。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一般是脑力劳动,汇聚了较多的高学历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并推动社会的进步,是我国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实现其社会功能。

二、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虽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逐步建立起了管理体系,但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很多的漏洞和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首先,财经法规、纪律、制度的执行力不强,财经纪律松弛、违规违纪现象突出,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处理问题仅凭习惯经验。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普遍不完善和不及时,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衔接不好,与单位情况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相适应。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不便于执行,直接损害到财务管理的权威性。无法对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向进行准确地反映。(二)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还很不完善。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事业单位主要强调预算编制,而对预算的执行与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执行预算时比较盲目和随意,不能严格按照预算规范执行,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或改变资金的开支范围或用途,对资金使用的情况未能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三)对资产的管理还比较混乱,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很多事业单位对资产缺乏有效管理:1.对资金的管理。有的事业单位未能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出现一人兼任出纳和会计的情况,未分离岗位职责,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发生账外账现象。2.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些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时未能定期进行清理和盘点,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有些单位则缺乏资产出入库的管理机制,造成了资产的流失。(四)监督机制不完善。很多事业单位对财务监管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事业单位由于其公益性的特点,工作重点往往侧重于年度考核,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完善。同时由于对事业单位的部分领导和管理人员缺少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财务信息混乱,导致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出现,影响了事业单位正常履行其职能。(五)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会计素养。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财务知识陈旧、财务观念落后,且缺乏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意识,不能及时更新知识架构,会计核算的方法严重落后与时展的需要。还有一些非专业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基本的专业财会知识,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法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

三、根据新会计制度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完善财务制度,这样才能够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财务制度,才能使各项财务活动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有序开展,促进财务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管理。事业单位应根据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按照国家财政部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对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审批权限的分配,财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制度制定要体现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即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单位实际,应用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二)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管理。国家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对预算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比如在核算基础和会计目标方面,要明确财务管理要求并充分体现预算管理的信息需求,会计核算不仅要符合预算管理,还要给猪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根据新的财务管理规则,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要兼顾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发挥预算对事业单位实现正常运行的保障作用。(三)事业单位应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事业单位要以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对会计核算的各项要素真实反映其结果和实际情况,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新的会计准则中增加了对会计信息全面性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以此为指导原则,将各种经济业务以及各种事项全面纳入财务核算中,保证财务信息完整可靠,对事业单位财务的状况、经营成果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真实的反映,全面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四)事业单位应加强资产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事业单位应根据新会计制度,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1.设立管理资产的专门机构。事业单位应设置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并将管理资产的所有权限全部交给资产的管理部门,且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部门必须由事业单位的领导直接进行管理。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结构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资产的管理部门应以定期或者随机抽查的方式清点或核算事业部门资产状况。2.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处理事业单位资产账务。财务部门是处理事业单位资产账务的主要负责部门,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编制总账以及明细账,同时严格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处理事业单位日常的财务项目。3.业务部门对单位资产有使用和维护权,但使用前必须报批。事业单位的业务部门使用事业单位的资产前必须想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部门申请,在使用资产的过程中要对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资产的价值。业务部门还应及时将使用单位资产情况向资产的管理部门汇报。业务部门只有使用和维护事业单位资产的权力,而没有对单位资产进行处理的权力。4.事业单位要提高利用资产的效率。事业单位应改革落后的资产管理模式,全面动员和协调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工作,对单位的资产进行全面的统筹和分析,以有效提高利用单位资产的效率。事业单位应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全面详细的了解本单位资产的情况,并由资产的管理部门统筹运用单位的资产,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产,从而让单位资产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减少资产的浪费,也能够有效防止资产的闲置或重复购买情况的发生。(五)对财务报告制度进行完善,并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新规定,事业单位应不断完善会计报告体系,应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决算报告应当包括决算报表和其他应当在决算报告中反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告应当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事业单位应对财务人员加强培训,帮助他们及时掌握新的财务知识,更好地了解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财务工作能力,以实现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其他企业单位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为事业单位改革财务管理制度指出了发展方向,促进了现有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事业单位应积极引入新准则,对财务管理进行规范,解决目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事业单位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桦.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OL].现代交际,2016(05):53-54.

[2]孙毅.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3):109-110.

事业单位财务范文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管理现状;优化策略

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是具备服务性和公益性的政府机构部门,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财务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的作用越发明显。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特别是全额拨款单位,其财务预算体系对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体系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当今经济转型的新形势,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单位财政资金能否正确使用,进而影响着事业单位能否充分发挥其重要社会职能。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概念及特点

事业部单位财务预算,是通过运用相关的预算工具,对单位的财务资金和资源进行全面统筹、控制,来实现提升财政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财务预算能够反映单位未来一定期间的财务状况,结合单位财务状况合理规划相应工作,是一种为达到预期目的资金管制手段。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普遍存在如下特点:服务类事业单位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参与服务型活动为要求,财务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资源重复利用率,保证服务质量,单位财务预算一般来自有关财政部门的拨款,不必顾虑融资风险等有关行动,不必对预算金额开展经济效益的分享活动;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型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向也更加透明公开化,同样要遵循财务预算的有关标准,其单位部门的费用支出状况应与相关的标准相符合,单位各部门在进行财务预算工作进程中,需注重控制其费用支出额度,进而保证资金支出和收入的准确性,并与财务预算工作的基本要求相适应。

二、事业单位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管理水平,顺应市场发展。现代化的飞速进展推动了事业单位的革新,与此同时,相比较于市场领域的加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提升自身的管制能力,以此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财务部门严格开展财务预算工作,是维护事业单位管制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够保证单位的合理性以及管控力度,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是提高其管制能力的基础和必要。(二)保障资金流通安全。事业单位的所有业务工作和任务均需要充足的资金来保障。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能够确保事业单位资金不被乱用,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稳固以及有效性。除此之外,财务预算还能够提升事业单位资金运转的安全性,防止入不敷出的情况发生,确保部门内资金协调流动,进而保持事业单位的持续性运转。

三、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先进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和能力。多数事业单位的资金都依托于国家拨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门领导人员以及管理员工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和能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与部门的财务预算体系的创新性和标准性息息相关,管理员工的意识缺乏会对财务预算的精准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不利于部门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领导者缺少先进的财务预算管理以及会计处理等相关意识,对部门内出现的财务漏洞不能及时解决,造成严重问题,限制了部门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专业技能欠缺,无法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二)单位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有些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对财务预算的正确认识,忽视了预算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单位预算管理机制,安排预算工作敷衍了事,配备的相关财务人员不能够胜任预算工作,预算工作错漏百出,导致内部资金流转偏离正确方向,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由于财务管理机制得不到有效落实,对财务预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严重者会对单位研究重大决策部署提供错误依据,后果不堪设想。(三)缺乏完善的财务预算编制体系与执行力度。单从财务预算管理的方面剖析,其资金管理体制欠缺准确性和合理性,部分原因是在于其采用了陈旧的方法进行财务预算管理。除此之外在预算过程中耗费的时间过长,且处理数据较为繁杂,不能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质量,财务预算管理要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确保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但是依据现有的分析结果来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系统不完善,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在财务预算操作进程中,约束力不高,执行力也相对较低。(四)财务预算监督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当前,由于各类因素,不占少数的事业单位缺乏完善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财务内控制度,缺乏与其他部门相独立的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难以实现对财务预算的监督和制约。一些单位即使有制度,却存在监管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无法及时发现财务预算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隐患,造成难以挽救的严重后果。受相关监督人员的能力和责任心不足所限,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监督工作效果并不明显。

四、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优化策略

(一)提升财务预算意识和业务素质。首先,要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资金管理能力,同时,更应该对部门内的管理领导开展专业的技能培养以及专业知识授课,提升其领导能力以及实操能力,让其充分胜任预算管理工作。其次,通过进一步改良财务预算体系、科学管理财务人员等办法,提升财务预算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完善奖惩制度,用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推动业务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进而为推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打下牢固基础。另外,为了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人员的工作效率,需要通过一定工作途径来促进财务人员充分掌握管理内容。这就必须要从事业单位的领导阶层开始实行,对于财务预算工作的用途和意义开展学习,发挥领导阶级的带头作用,进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应成立财务预算管理小组,充分调动业务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参与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去,因为各财务预算管制人员之前的单位各不相同,就需要各单位在资金管制事业单位中明确自己的定位,积极参与工作,以积极热情且负责的工作态度加入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之中去,并且主动了解与工作内容有关的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二)健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一是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财务预算工作效率。财务预算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管部门需要开展科学合理的优化工作,配备优秀人才和相关资源,最大程度避免财务预算工作出现失误、失职等状况,确保财务预算在优质的工作环境下进行,推动财管部门的优质性发展,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办事服务水平,同时也为单位的重要决策部署奠定基础。二是对于在事业单位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订正,要保证合理、科学、精准的对票据进行填写,对于部门财务的流动情况要加以监督,同时要提供科学精准的财务报告,对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核算单位开展整治,扩大整治范围,构建一个优质的资金管理体系,把合法性、精准性、综合性作为资金管制体系的主要目的,要进一步对资金管理体系进行改良,同时还要改良财务风险规范系统,提升资金核算管制工作的风险规范技能。在风险规范系统的建立中,要把资金风险规范措施开展落实,保证资金报告制定的合理精准性,要依据科学的要求对财务事业单位进行评估和考察。三是要开展落实财务管理的民主体系,推动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对于员工们提出的建议要认真听取,进而确保财务策略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精准性。(三)完善财务预算编制体系,提升财务预算执行力。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体系编制是一种较繁杂且高专业性的工作,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能够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事业单位要采用“去年基数+本年因素”的方式开展财务预算管工作,要注重对各种预算数据开展严格规划,并进行科学的、精准的财务分配,确保单位各项工作项目都可以准时进行。与此同时,也要对各种任务的资金流动情况开展数据分析,并以分析结果作为明年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依据,保证资金用得其所,充分发挥其高效性。同时,事业单位应更加规范其预算执行管理机制,来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执行力。财务人员执行得越好,预算工作才更加具有价值。(四)强化落实财务预算监督和内控制度,保证财务预算严肃性。参照新《预算法》的相关内容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成立财务预算监督机构和财务会计内控机构,以确保单位财务预算工作和其他财务活动的合理性。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并严格按照该机制发挥其监督职能,能够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预算趋于科学化,资金运用趋于合理化,决策部署趋于准确化,保障单位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竖起一道“防火墙”,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五、结束语

财务预算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作用尤为明显,关系着事业单位的资金统筹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职能。当前,事业单位确实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难点,唯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如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完善预算体系和强化内控制度等手段,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工作的途径,进而提高其管理、服务水平,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来实现其为社会群众服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巩奕.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中外事业单位家,2019(23).

[2]靳姗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5).

[3]段宏.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区域治理,2019(31).

[4]张琳格.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

[5]王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14).

[6]崔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04).

[7]史利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及优化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7(24).

事业单位财务范文篇7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产生的特殊职能部门,是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公共服务的重要媒介,其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与政府部门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财政来源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因此,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为了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新会计制度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就成为了当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所面临的主要课题。

1.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创新内容

1.1转变了会计核算方式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创新变革的根本意义就是对财务预算核算方式进行了优化,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通过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创新调整得到了高度的融合,且两者的会计基础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譬如:财务会计中应用权责发生制,而预算会计中应用收付实现制。

1.2统一了会计核算制度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下,全国上下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都全面提升了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各个部门的会计信息之间实现了更加明显的对比效果,各级单位的财务报表质量也显著提升,进而实现了整体会计核算制度的统一。

1.3加大了成本管理力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加大了对政府和事业单位的成本检查频率,优化了财务管理的成本核算流程,并且更加科学、全面地确定了成本核算的标准和量化权重,能够给予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以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建议,进而加大了成本管理力度。

1.4转变了资产核算方式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创新改革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的国有资产依照实际用途进行了科学划分,使得资金来源的透明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开展具体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就可以对资金的来源渠道进行科学审核,资产核算方式得到了优化。

1.5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创新改革背景下,新的财务核算制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并且也给事业单位带来了很多正向影响,如表1所示,本章节和下章节对这些变化做了详细讲述。

2.新会计制度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2.1引导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施规范化发展

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事业单位会计部门财务核算的重点内容和主要对象,而新会计制度改革促进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首先,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需经过既定资产入账流程方可入库,且一切固定资产均必须对应合法凭证;其次,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受特殊情况限制的条件下也必须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核定,进而避免国有资产的价值流失。

2.2推动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实施精细化发展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大幅提升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精细化程度以及具体化程度,近年来,虽然双重核算方式的应用大幅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但也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劳动量,新会计制度的应用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过程中,核算单位必须采用预算和财务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特点在此展露无遗。

2.3帮助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表实现细致化发展

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主要由资金的收入、支出以及给予内容组成,内容零散且形式简单,不能够形成一套系统的财务报表系统。在新会计制度的应用下,传统财务报表增设了会计辅助和资产负债等内容,使得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分析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的财务信息。

2.4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开展

在我国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之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都存在独立的会计信息系统,然而这种单一的操作系统仅能够实现会计核算和简单预算管理的功能性,且系统的兼容性较差,并没有一套统一的运行标准。而在新会计制度改革的推动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平行记账”的方式要求财务管理系统必须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流程系统进行兼容,且需要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系统运行标准,因此,新会计制度的有效应用促进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优化开展。

2.5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团队

新会计核算制度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会计核算工作也得到了全面的细化,因此,事业单位要想切实深入推进新会计核算制度的优化改革就必须全面提升自身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从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着手,不断地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优化培训,并构建科学的绩效管理机制和奖惩制度,而这一系列的优化转变都在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团队的整体水平。

3.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发展策略

3.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要加快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衔接过程,构建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首先,事业单位要加强新会计制度的培训工作和实践应用专家讲座,帮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快速掌握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执行标准和财务管理流程,进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其次,事业单位要依照新会计制度的全新要求对传统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进,增设资产管理制度、预算编制制度、财务报表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以及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等,全面完善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3.2创新资金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要充分结合新会计制度的全新要求构建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彼此间的权限和职责,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和财务内控能够在完善制度的支撑下执行标准化管理,构建更加科学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其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财务管理人员在科学、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要求下进行针对性的资金管理举措能够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帮助事业单位有效规避一定的财务风险。

3.3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制度

首先,事业单位要依照自身职能特点进行全面的市场分析,进而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其次,依照零基预算编制的方法细化事业单位项目管理内容,进而构建科学的项目数据库,控制财务支出;第三,事业单位需加强财务预算支出环节的风险管控制度建设,明确风险管理流程,全面加强财务预算质量管控,进而确保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第四,事业单位要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作为依托,结合现代化的预算管理软件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进行科学规划,并形成规范化的预算信息管理体系。

3.4全面推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新会计制度应用条件下实现高效科学发展,事业单位要全面推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建设工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会转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处理程序,形成了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审批、审核机制,强化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力,能够在源头处遏制事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铺张浪费、腐败坏账等现象。事业单位推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还能够实现会计核算的集成化处理,通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事业单位的一切业务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进而全面提升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汝奎,王丹.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5):38-39.

[2]孔祥敏.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4):61-62.

[3]杨丽会.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2020(24):185-186.

[4]彭静.试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8(12):102-103.

[5]郭豪.关于新会计制度财务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36):79-80.

[6]张春艳.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51-52.

[7]蒲丽莉.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管理观察,2019(30):45-46.

[8]任鸣,崔扬.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优化构想[J].黑龙江科学,2019(10):108-109.

[9]苏丽霞.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思路[J].时代金融,2018(2月上旬刊):182.

事业单位财务范文篇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突飞猛进,事业单位各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重要分支,主要负责我国的公共类事务,而资金是公共事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财务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工作的重点,而加强内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对策研究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改革创新,为自身的发展和壮大探索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许多方面也有了明显改善,为了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不断分析,寻求合理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存在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做约束,经费支出不够明确,一些领导认为小的支出不必关注,如办公室物品的采购、交通费用、旅餐费、接待类费用等,致使最终成本增加,远远超出预算。账目不准确,漏记帐、改帐的现象时有发生,财务报销制度不够严格,只要有领导的签字,有相关的报销凭证就可以到财务部门领取报销费用,这给一些人留有了投机取巧的余地,很多人为谋取个人私利对报销单据进行造假,领取本不该属于自己的报销费用,最后决算远远超出预算,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甚至有的根本不懂业务,把财务工作当成只是每月报报表,算算工资而已的轻松简单的工作,只要会算数就能干,因此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纰漏,甚至报账不准。现在是网络时代,很多财务工作是靠计算机完成的,个别财务人员计算机不熟练甚至不会,只好去求助他人,甚至有时要请其他部门计算机精通的人员帮忙,但有些财务工作是需要保密的,这样给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有的工作人员不遵守工作时间,劳动纪律涣散,常以工作为名晚来早走,造成不良影响。

(三)管理不到位

对财务职能管理不到位,分工不明确,预算执行管理不够严格,预算几乎失去参考价值,财务人员只重视核算和编制报表,忽视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没有成本管理意识,缺乏税收策划相关知识,人员工资核算部门责任不清,财务人员集中办公,不利于了解基层业务,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完善,财务人员手工记账和和信息化共用,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二、财务管理内控对策分析

(一)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加大资金管理力度,提高资金使用率。建立健全预算控制制度,预算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内控的重要保障,完善对预算的审核及管理制度,加强对收支费用的合理化控制,按规定的程序办事,违者必须严惩。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环节的职责范围,细化到每个人,责任和绩效相联系。建立监督机制和各种监督制度,对财务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管理,定期不定期抽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现资金运行的公开化,加大资金审核力度,一旦发现贪污腐败的行为,严惩不贷,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有效运行。

(二)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

针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在财务工作中做到融会贯通,能够胜任财务各个岗位的工作,此外,要根据本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本单位财务管理需要的人员技能素质培训计划,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多为工作人员提供外出学习和参观机会,开阔视野,学习其他单位先进的经验和好的管理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定期组织网络知识培训,加强信息化进程,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信息系统漏洞的犯罪经常发生,因此,在对业财务管理人员网路培训中,更应进行警示的教育,保证事业单位经济安全,避免给单位和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三)加强管理

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领导要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对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决算与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分,严重的要开除公职,甚至负法律责任,在收支业务控制方面,对收入支出业务实行对口管理,实行资金支出前申请制度,有效控制资金支出规模和资金使用方向,资金统一由财务部管理,加强管理内控。充实财务部门人员,强化队伍建设,有些岗位实行轮岗制,严格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是对专业性较强的重要岗位,要求学历必须达标,比如担任总账会计岗位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学专业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以上职称,加强财务人员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财务系统软件等各方面的培训,定期考核,作为年终考核的部分内容,建立财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三、结束语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对严格管理制度,节约资金,提高工作效益起重要作用,因此,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内控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制定出合理的改善方案,对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做好公共项目的预算控制,合理的控制费用支出,提高内控质量和水平,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运行都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王丽 单位:泰安市房产交易中心

参考文献:

[1]佟雪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6(6):106

[2]钱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2016(5):202

[3]迟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2015(33):31-32

[4]苏立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8):215

第二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政的资金使用情况起到明显的改善。文章就以国库集中支付作为研究背景,通过这一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解析,并着重探讨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所暴露的问题,并对优化管理制度提出的可操作的策略。

关键词:财务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事业单位;策略

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要摒弃事业单位的旧观念,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处于国库集中制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应积极针对于在新的管理模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一、国库集中支付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财管暴露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滞后

信息化管理是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必要条件。可如今很多事业单位即便有电脑也不去安装相应的财务管理软件,也只对一些基础进行操作,缺乏对审核信息的重视,个别的部分会有财务管理的软件,虽然有安装,但却并未有员工真正的去利用它,如果继续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那么会对信息化的发展形成阻碍。

(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仍旧

落后在国库集中支付制作为基础条件下存在,事业单位在管理账户、财务的时候应用的管理方法和预算管理方面都发生了大的转变。牵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会计、财务、金融、票据、现金和一些法规、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的系统还不够完善,比如像一些对会计内部的控制制度、预算的管理方法等,这些在很久之前已经不能满足国库集中支付制了,若想顺应国库集中制,就需要完善对事业单位的改革提高要求。

(三)财务管理的根基比较弱

许多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还不能满足如今的在财政体制改革和国家集中制,在实践中来观察日常管理,会发现事业单位比较忽略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者的基本思想素养还不够高、管理经验不足、对待业务的能力有待提高和对于财政的观念依旧不符合改革之后的实际需要,甚至还有部分人员依旧停留在最基本的层次上,也就是计费。会计师对业务审核的能力十分有限,财政管理的能力还没有贯彻到实际中来,发挥不到极致,因此,现在的管理根基比较薄弱。

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用对策

(一)努力提高单位会计电算化标准

根据上面提及的,现在国库集中支付制的实施对于事业单位建设信息化有了新高度。这一制度的出台职能在健全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才会将效能发挥到无限大,也会为国库集中支付制的应用带来技术支撑。由于许多事业单位有关于财政流程或对于每项支付活动都会由网络系统自定的去实施,这会使财务支付活动一直维持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因此,事业单位若想平衡发展,必须要依靠计算机的驱动和网络管理系统的使用,这样才能有质量的提高财务电算化的水准,解决对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使其顺应国库支付制的前行之路。

(二)对财务管理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在还没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之前,储蓄足额时只能停留在银行的账户上,这一制度实施以后,全部的财政资金都需要回流到国库中去,不同的事业单位有着不同的运用准则,而不会对某一专项划分要承担的责任,事业单位的财务开支要与款项都会得到财政资金的拨付。因此,事业单位在实行财务管理任务的时候,要有一个自己的规划,有目标的策划好每一步,来分配好管理资金到管理预算。促进预算编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是实现这的目标的基础。

(三)细化财政资金的运用范围

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需规划好财政资金的应用范围,事业单位的应用资金项目应用面比较广,针对于项目经费也只是针对于一个项目,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只会对公用的开支进行分类对比。然而,如果在日常工作中碰到很多问题,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如何规范好财政资金的方向和范围,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都是属于公用的性质,并非是行政方面的定义。只有这样才能定位好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的运营范围,来加强使用效率。

(四)提高财务管理职员的综合素质

工作者是决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为了有效的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后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要求,事业单位内部必须要对全体人员进行一个高标准的教育与培训,这是直接影响单位财务能力的因素。在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下,要大力的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提升财政管理员工的能力和素质:首先,对财政管理人员要求必须具备两点品质:第一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养,这是做好财政管理人员的基本品质,财务管理方面涉及到方方面面,专业度很高,同时,在管理中比较容易出现突发状况或者是危急情况的发生,为此,要带领全体员工提高职业道德、端正职业态度,严格自律,以真诚的态度、敬业的精神来对待平时的管理工作;第二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各个部门负责人要进行岗前培训、行业再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其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存有正能量,在国库集中制实行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用前卫的理论知识和精益的头脑,来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能融汇贯通到实际应用中来,要刻苦专研互联网技术,提高会计计算化的应用程度,增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准。还有最后一个不能被忽视的方面,财务管理人员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后,还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要在实践中成长,吸收经验、不断壮大,以突破自我为自身的终极目标,激发自身的潜能,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使财务管理的能力加强。事业单位要打造出一支精英队伍,作为模版使其作为参照物,让每一支队伍都成为业务能力高、专业素养好、遇事不惊、能落实好财务管理的任务,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事业单位。

三、实现国库集中制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差异化

(一)“自下而上”式

由于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事业单位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式;另一种是“自上而下”式。对于财政管理是会面临很多问题,所谓“自下而上”是指各个内部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将计划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浅谈自身的想法,如果涉及的用款项目和资金,都是按照轻重缓急来排序的,是因为财务部门对资金状况的全面掌握。实行国库支付制的要求是必须做好财政的计划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与会计预算是紧密相连的。财政上报资金的计划是删减形式,以用多少资金计划来上报上级,经批复的部门进行预算来追加预算。

(二)“自上而下”式

“自上而下”式是指单位财务部门根据月份的形式来给予单位下达预算,各预算单位都是按照指标的额度和可用资金的情况,将可以用的资金进行分配,给予到各个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审批的多少来下发,使各个机构按照计划来进行合并分类,形成单位的用款额度,预算单位按照用款额度和用款计划的项目来支付,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是财政部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必须革除旧的财政管理方式,构建新的管理方式,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四、结语

在国库集中支付作为前提,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需开辟一个优秀的新纪元,着重从财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的培养开始,要努力杜绝挪用资金的一系列的违纪行为,从根源上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在顺应基本国情的基础下,在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的流程中,必须摒弃与事业单位改革理念不符的陈旧思想理念,开展新的管理模式。在国库集中支付条件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出现的突出问题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作者:李婉 单位:大连市甘井子区国库支付中心

参考文献:

[1]博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1(03).

[2]肖东云.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2).

[3]朱艳平.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

[4]苗萍.浅析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

[5]梁沛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3(19).

第三篇: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改革研究

摘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在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极具适用性。然而,在改制工作具体实施中,转制单位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尤以财务管理改革最为重要。它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改革和完善需要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满足事业单位转企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必要性,明确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的财务问题,并提出具体改革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思路

将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尤为重要,其包含资产划转和重组、财务核算及改制之后经营管理等。改制单位领导和财务部门要依据实际状况,对财务管理改革思路具备清晰的认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从而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单位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必要性

(一)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社会环境下,对部分事业单位,尤其是具有经营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能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激发其活力。因此,要依据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对事业单位进行改制,推进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事业进步。

(二)事业单位实施分类改革之后,对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建设现代组织体系。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事业单位要通过转企改制,参与到市场化进程中,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1]。

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工作逐渐深入,其传统财务管理体制中的各类问题也逐渐凸显。如果不及时进行解决处理,就会对单位的经营效益以及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就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解决,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管理方式及财务制度无法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要求以及执行的会计制度不同。例如,事业单位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以至于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无法对实际资产状况进行明确反映。固定资产购买核算时,分别增加固定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余额,直接记入支出,在固定资产核算中对是否计提折旧有决定权。固定资产购买时,将购置金额全部作为支出,使事业成本虚增,不符合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同时因运行成本中不含折旧费用,致使成本核算不完整,出现盈余虚增情况;成本核算中,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很难对具体经济业务进行完全反映,出现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匹配的现象。

(二)财务报表的信息不完整。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信息有限,它是对事业单位特定时期内资金流动以及盈亏的一种记录,可以说是对资金使用的一种监督方式。但是,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所呈现的信息十分有限,对于资金的使用及其产生的效益很难准确反映,而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采用预算绩效考核方法,以预算管理为主,不注重经济效益,使成本核算过于粗糙,缺少细致性、全面性的考虑,导致报表信息和资金使用效益的内在要求不相一致。此外,事业单位在财务报表的制定上,忽视了对现金流量的合理编制,从而增加了现金管理的难度[2]。

(三)缺乏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资金使用缺乏规划,仅进行事后核算。很多单位对经费开支进行实报实销,并未依据预算管理来对预算进行有效执行。财务人员没有在资金使用之前,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和预测,也不注重控制资金使用过程,资金收支考核工作又过于单一,使财务监督并未发挥实质性效用,严重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

(四)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薄弱。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内控意识,使内部控制停留在规章制度层面,甚至将内部控制划归财务部门。我国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实施时间不长,对于内控所涉及到的要点也不明确,很难从整体上做到全面性和规范性,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在具体实施上缺少针对性。除此之外,当期很多事业单位没有构建内审制度,缺少了制度的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就会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样就会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增加。

(五)核算及管理方式无法适应企业管理目标。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原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核算和管理方式与企业管理目标缺乏衔接性。在税收管理方面,对财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管理要求。因专业水平限制或管理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企业财务工作及发展要求。

三、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改革思路

(一)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加强成本观念。事业单位转企之前,无论是成本、资产核算方式,还是财务报表的信息反映状况,都与企业管理要求存在偏差。转企之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建立符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转制单位也要依据实际要求,将会计衔接工作落实到位,依据具体规章制度,对会计科目和核算方式进行重新设置。核算要求包含以下内容: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以及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提取折旧和摊销等,收支核算时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同时,员工要重视成本核算,实现管理、销售费用控制,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各种财务会计信息,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3]。

(二)注重财务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事业单位转企之后,科学分析日常财务状况,依据企业化财务管理需要,以会计信息分析为基础,实现对财务工作的实时化监控,这样可以保证财务报表所反映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可以使成本和收入费用在核算上更加细化。构建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选择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建立规范的指标体系,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为企业和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同时,要将现金流量分析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使现金流量表更加完整,确保各项资金的合理应用。

(三)规范预算,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出资者、经营者与各部门及职工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制约,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转企之后,要明确市场动态,对单位经营收支实施全面预算控制,事前制定预算计划,事中执行监督控制,事后进行总结分析,使预算管理程序中包含资金收支,并限制无预算支出。对全面预算进行编制和执行,使财务管理关口前移,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更具前瞻性和预见性,将业绩考核与预算指标挂钩,使员工日常工作更加积极,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其经济效益[4]。

(四)健全内控制度。企业管理中离不开财务内部控制。如果内部控制比较完整,能够使财务报表信息更真实可靠,实现财务风险控制。转企改制之后,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领导层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确保自身参与性。对内部控制过程进行规范,使各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从而防范违法乱纪的行为,同时要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同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将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落实到位,使其具备较好的实施效果,并注重人才培养,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5]。

(五)强化财务人员管理意识,构建培训发展机制。根据实际财务管理改革工作需要,对财务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和培训,使其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强化财务人员的企业财务管理意识,使其对投资风险、成本筹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经营收益等具备明确认识,并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加以践行。与此同时,构建财务人员培训管理机制,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其能真正服务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改革工作[6]。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转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领导和财务管理部门要依据事业单位发展背景及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明确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问题,完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财务分析,使预算过程更加规范,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与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充分提高经济效益,使其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具可开拓性。

作者:张美华 单位: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参考文献:

[1]孙红梅.浅析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财务管理改革思路[J].会计师,2014(07):68-69.

[2]张志强.新时期事业单位强化财务管理的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122,124.

[3]曾芳.探析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路[J].企业导报,2013(14):30-31.

[4]肖晓霜,史莹.转企改制背景下的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以陕西省文化事业单位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205.

[5]潜颖.事业单位转企过程中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重构[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3):48-49.

[6]郭全中.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研究[J].新闻记者,2012(05):11-16.

第四篇: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探讨

会计集中核算指的是政府财政部门设立核算中心,在保持事业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资金审批权等不变的情况下,推动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会计集中核算作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在增加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益,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一种具有探索性质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出问题,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是事业单位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强财政资金监督,减少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增加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现实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职责不明晰

根据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体制的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管理。由于开展会计集中核算,事业单位取消会计及出纳人员等岗位,而很多财务管理工作依然由事业单位承担,事业单位资金的所有权以及使用权保持不变,这极易带来会计核算中心和事业单位之间在会计职责划分等方面的矛盾。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重视开展会计核算,并不参与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管理工作,而在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看来,既然会计核算中心承担着对事业单位资金的审核和监督等权利,那么会计核算中心就应当重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会计职责不明晰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之一,阻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

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在实施集中会计核算之后,出现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权与会计核算业务之间脱节的问题。根据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事业单位,其所开展的资金业务都应该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统一集中的结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权限受到影响,因此很多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了。一些事业单位甚至认为,在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心之后,事业单位就可以不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的实施,使得资产会计核算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相分离,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带来了国有资产流失等财务隐患。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弱化

在事业单位被纳入到会计集中核算之后,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发生了变化,不再承担算账记账等任务,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力遭到削弱。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以及风险防控意识本身就比较淡薄,随着财务人员岗位及职责的调整,事业单位难以有效消除假账错帐等违规财务行为。而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对会计凭证及原始单据进行审查,核实票据的合法性以及手续的完备性等方面,他们对于票据以及事项的真假等无法进行有效辨别。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职能的弱化以及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工作的缺陷,必然会引起事业单位内部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等行为的发生,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巨大隐患。

(四)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低

从事业单位的性质来说,事业单位座位承担社会公益建设任务的社会组织,是对政府相关职能的有效补充。因此,对于资金的科学合理运用,是事业单位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实现服务目标的必然要求。但是,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事业单位社会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看来,会计核算中心能够有效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因此,他们对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放松要求,很多单位的财务人员被调整到其他岗位,也有些财务人员尽管仍然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但是他们缺乏工作的积极性,被动遵守相关制度,而对于提高单位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益、盘活存量资金等工作缺乏创造性,造成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健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应当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完善和强化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工作,努力消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职能弱化、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以及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低等问题。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在纳入到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之后,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及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财务管理意识。首先,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要深刻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逐步推进集中会计核算工作。事业单位应当从大局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工作中去,深入厘清工作思路,确保会计集中核算相关措施落到实处。其次,事业单位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事业单位要宣传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广大财务人员的思想认识,督促他们按照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要求抓好本单位会计业务日常管理工作。最后,事业单位要认真做好本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并积极推行大宗物品的政府采购工作,努力提高本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扎实推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明确岗位责任,落实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制度的逐步实施,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应当明确自身岗位职责。一方面,要科学划分工作职责。根据会计集中核算的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职能被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管理,主要包括资金结算、会计业务处理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包括预算编制、制定用款计划、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以及财务支出审批等,这些仍然由事业单位自行负责。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要明确自身岗位要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完善的协作机制,以有效推进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顺利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事业单位要认真配合会计核算中心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主动邀请会计核算中心指导事业单位的财务分配工作,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运行效率。

(三)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事业单位要重视做好预算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预算管理意识,实行全口径预算,把事业单位的所有资金都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强化绩效管理。其次,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建立起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监督,为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最后,加大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资金使用的考核力度,将预算执行的考核结果与相关财务人员的考核等级及奖惩情况挂钩,强化事业单位管理部门的预算绩效意识和责任意识,督促事业单位有关部门科学合理规范使用各项资金,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定期开展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定期开展财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首先,要做好财务人员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要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法》、《预算法》等财政会计法律法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掌握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有关制度。其次,要重视做好财务管理人员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爱岗敬业的工作责任心,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最后,要扎实做好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定期不定期开展财务管理知识培训、部门预算决算知识培训以及岗前培训、后续培训等培训学习,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确保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结语

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逐步实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益,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降低事业单位的管理运行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相关配套制度不够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工作在运行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要深刻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的主要意义,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吕学云 单位:辽宁东戴河新区财务会计核算中心

参考文献:

[1]崔丽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会计集中核算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2015(11).

[2]卢巧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18).

第五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运行当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在本文中,将以公立医院为例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公立医院

一、引言

医疗问题目前得到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包括有看病贵、看病难以及医患关系紧张等。这部分问题的存在,同医院的财务管理具有较大的关联。作为事业单位,根据其资源来源以及职能特点,使其在财务管理侧重点以及内容方面存在较多的不同,需要以针对性措施的应用做好存在问题的积极解决。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一)资金使用效率差

在医院运行中,其支出内容主要包括有医务人员支出、医疗科教项目支出以及医疗设备支出等。其中,其科教项目资金的获得渠道为财政专项资金,而在普通财政经费中,其主要用途为医务人员支出以及医疗设备方面的支出。在现今医疗设备价值较高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支出方面则逐渐减少。在财政资金不能够对事业活动开展需求进行满足的情况下,其则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而提升活动服务的价格,并因此导致我国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发生。

(二)资源分配不均衡

在日常发展中,医疗水平是医院吸引患者的主要条件,其中,医疗设备以及医生技术水平则成为了对一个医院医疗水平进行评价的重要内容。目前,不同医院医生技术水平差异情况的存在,也严重导致了看病难问题的发生。由于仅仅在几个医院具有名医,则在造成大量患者聚集的情况下加剧了高收费情况的发生。而对于技术水平相对较差的医院,则会在收入减少的基础上难以弥补财政经费的不足,在发展中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很多事业单位不能够获得财政全额拨款,对此,其在发展当中则需要通过有偿服务的提供来维持自身发展。而在具体操作中,却因目前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出现获取收入利用率不高以及收费标准不规范的情况。在公立医院中,很多医院通过高收费将获得的收入应用在人员待遇方面,方式仅仅为以不同名目发放财务,并没有通过这部分资金的有效利用进一步促进事业活动发展。对此,在医院做好收费标准规范的同时也需要能够做好支出标准的严格管理,在将人员支出作为管理重点的基础上避免不合理列入管理费用的情况。

(四)过于依靠有偿服务

在现今公立医院中,药品收入已经成为了医院资金的主要获得渠道,并因此存在药商同医生、医院的串通情况。在现今我国积极开展的医疗改革中,明确提出了要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也逐渐增加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标准。而如果医院药品一直保持在较高的价值,那么即使财政加大在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方面的投入,也不会减轻该种看病贵情况的发生,不能够切实减轻居民就医负担。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一)保证专款专用

在医院发展中,要根据资源来源做好其使用方向的确定:第一,医院在工作当中获得的医疗收入都要由财政统一进行管理,避免出现同其他资金混用的情况,通过单独医用财政资金专户的建立应用在医疗人员的津贴以及奖金方面;第二,对于医疗设备费用,应当将其单独应用在设备的更新当中。在医疗设备初次购置中,其主要依靠贷款方式完成设备的购置。通过对医疗设备的专款管理,则能够将其专门应用在贷款偿还当中,在偿还完贷款之后,则可以将获得的收入作为重新对固定资产进行购置的基金,且需要做好基础设备同检查设备投资情况的区分,即使用检查费实现检查设备的投资,从医疗服务收入当中实现基础设施如床位以及电梯的投资等;第三,对于名医效应收入,则可以将其应用在奖金层次的区别以及确定当中,专门应用在奖金的发放。

(二)加强内部控制

资金使用率效率是从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一项重点,对此,要从会计核算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两个方面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做好资金使用的规范以及检查。对于财政方面获得的经费,主要将其应用在基本工资发放方面,但需要避免出现随意发放津贴以及奖金的情况。名医效益收入包括检查费以及挂号费收入,在将检查设备费用扣除之后将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奖金的发放。固定资产方面,要需要在做好医疗检查固定资产以及基础设备区分的基础上实现单独的核算以及管理。

(三)调配医疗资源

国家层面,要以行政手段的科学应用实现医务人员的科学调配,以此保证不同级别医务人员都具有更为合理的技术水平搭配。根据医院的公立性质,就使其在发展当中并不能够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发展,即要通过市场+行政手段的结合应用使其更好的实现社会职能的履行。在公立医院发展中,名医效应、乱做检查可以说是主要的集中高收费途径,而现时期我国看病贵情况的存在,同医院这种高收费具有直接的关系。通过对医疗资源的科学调配,则能够对该问题进行根本的解决。具体医疗资源调配方面,首先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实行药品零利润销售;其次,适当降低部分检查检验收费标准,根据合理弥补成本原则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标准,避免不合理检查情况发生,在减轻患者负担的情况下缓解看病贵问题;最后,合理提高护理费、手术费、治疗费以及诊查费标准。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适当提升上述内容收费标准,以此合理体现医疗服务技术劳务价值。

(四)加强履职考核

事业单位的职能即实现相关社会职能的履行,通过社会服务的提供更好的实现社会效益。具体履职能力情况应当从其所从事行业的业务指标反映。以公立医院为例,则需要从其接诊量、医治不同病种及救治的成功率、医疗事故率、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各类医务人员薪酬执行制度等方面做好履职考核,促进其更好的发挥工作职能。

四、结束语

可以说,财务管理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单位内部的管理,如何通过内部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善优化内部财务管理,则成为了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改善的重要途径。作为公立医院,需要在新形势下积极做好财务新规定、新措施的制定执行,在实现财务管理问题解决的同时更好的发挥社会价值。

作者:王丹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郑雷文.医院文化建设在基层公立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思考[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09):44-45

[2]陈锦梅.医药价格改革对公立医院收入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88-189

[3]兰青,朱晞,刘瑛.初探我国城市公立医院监察行使院内监督管理的途径[J].中国卫生产业.2016(23):66-67

第六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队伍建设研究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比如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领导不重视,管理责任不明确,人员调动时未将所用物资纳入移交范围。导致带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造成账面数与实存数不符。缺乏计划性是我国事业单位目前资金方面存在的一个最普遍的问题,不仅部门没有预算计划,在经费方面也相互挤占,即使有事先设有计划定额但也只是流于形式。此外,管理职能低下,资金的使用率低以及相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不够完善与配套、票据管理的不规范等是我国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对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加强领导法律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高低与各单位领导对其的认识与重视有着密切关系。可见,加强事业单位负责人法律意识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以及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国家以及省级的财政部门应当重视对各单位领导人进行相关财务管理以及会计知识的培训,向其传输相关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法律意识,让其能够在充分掌握财务管理以及会计知识与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单位的违法违纪的处理条列,做好自己的职责,服务于整个单位。

二、完善财务管理计划

目前大部分的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以及监督机制不完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事业单位在年度的预算中,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变化,没有做到收支的平衡,忽视预算带来的严重后果,事业单位对于收支过度的重视,没有做到面向市场,实事求是,又或者偏重预算,总之在管理上存在着松散的现象,致使资金上浪费,从而带来的后果就是,预算执行力无法得到相应的结果打折扣。不注重预算的编制,机构的重叠,致使资金使用率低下,也降低了办事效率,并且决定随意,没有成本意识,不进行审计,效益的考核形同虚设,仅仅注重单方面的绩效考核,而且资产的管理问题衍生出资金管理问题,主要在于公款私用,和固定资产使用的不合理造成资产流失,都是事后调查。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表现在当前一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体现在一人专职或者多个人一职等问题程序繁多,内部机构的冗杂,操作上效率低下,不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对此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简化机构,明确制度,照章办事,比如说,固定的资产在管理上严禁列入个人名下,设立相应的资产明细账目,以及对事业单位所进出的项目需要透明化,和票据和资金管理都要进出有账,并且严格执行有数据有账目,管理好事业单位的票据。还需要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业单位的任何经费支出,都要以年度的预算作为一个依据,如果没有纳入这一年度预算范围的工程建设和公用设备支出等,一律不得出现在当年的预算资金内,而且对于预算的流程上,要做到透明化,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因此严格加强控制预算开支,完善财务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流程,对内部的电子信息技术加强控制,完善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维护,减少人为的操纵因素降低人为影响。

三、提高在职人员素质

财务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枢纽,而其中的人是直接的载体,他们的素质能力对财会的工作质量有直接的影响。随着时代变化财会工作也逐渐在与时俱进。其中有很多重要因素产生着直接影响。领导是一个财务内部的风向,需要提高其自身的法律意识。学习中央的财政实时纪律,并带领团队与时俱进。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业务的能力影响到财会工作的质量。需要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组织内部的业务培训,提高其能力与素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上的责任和纪律教育,坚持公平原则,并且每年应该组织出了业务以外的培训以外,还需加强其道德的培训,做到干净办事,培养会计人员的自觉以及学习的能力。加强其学历的职称教育。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持岗上证,以具备本最基本的完成本职的工作能力,然而取得证书者,也应该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会计上岗证学习考取证书。并且组织内部的职称考试,已提供升职的平台。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中重要的一个单位,对于我们类似风向标的指引,而财务管理又是这个单位中重要的一环,为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逐步完善财务的管理制度,将财务管理制度尽可能的展现在阳光下,领导者以民主的方式领导财务管理部门,加强会计人员的廉政建设,建设一个高水平的会计团队。

作者:张忠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人民武装部

参考文献:

[1]王超.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2]王红.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商业,2008,36:220-221

[3]王莹.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8:111-112

[4]韩成稳.浅谈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北方经济,2012,10:105-106

第七篇: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事业单位进行了转型,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无法适应新的形式的要求,新预算法的实施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会对国家和地方的发展产生作用,面对新的形势,进行新预算法的研究,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处理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这篇文章研究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些弊端,新预算法的湿湿的要求,以及做好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新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是很关键的,不仅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作用,还会对国家的财产安全产生作用,做好财务管理可以使资金的管理没有风险,能够很好地弥补出现的问题。新的预算法颁布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弊端也就越显著,这需要实行一些新的措施,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一)财务基础较为薄弱

第一,财务原始凭证的内容不齐全,财务审核的时候没有严格进行。财务工作的出发点是填写并审查初始的凭证,出事的凭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财务工作的精确度以及可靠性,但是,当前,很多单位没有严格要求,初始的凭证常常有附件不全以及审批过程不完整的状况,第二,记账凭证编写的时候不够精确,不能把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项目全部再现出来有的事业单位没有按时记录资产,没有按时核对资产的实际存有量。

(二)财务制度不健全

第一,有的事业单位的领导掌控观念淡薄,漠视内部的掌控的设立和完善,没有有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二,有的事业单位没有专门进行审计的机构,既是由这个机构,领导也没有领会到审计的关键性,有关的工作落实不好。

(三)部门间沟通不足

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工作的时候,应该与不同的部门进行交流合作,但是,很多单位做不到这一点,在做年度预算编写的时候,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和部门的要求,使得编写出的方案与现实的需要不一致,不好执行。

(四)财务部门人员素质需要提高

第一,事业单位主管财务的员工很固定,造成了许多财务人员的观念比较落后,不愿意学习心得知识,与时代相脱节。第二,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自身的理论和知识基础不好,业务能力不高,交流合作的能力太低,进行新业务的能力不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影响着财务工作的进行。很多单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重视财务管理质量的要求,许多单位对财务的管理还是处在要钱花钱的级别上。

二、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相关要求

(一)需要预算公开

新预算法规定,单位在预算的时候,应该保证透明性,保证人民群众可以知道单位的预算状况,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权,使用晒预算的方法让预算更透明,这种方法保证了公开性,是事业单位能够很好地进行工作,使财务预算可以合理地进行。

(二)预算全面性

新预算法规定政府需要把它全部的指出以及收入增加到预算中去,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预算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等,这需要单位在进行财会工作的时候,不仅需要增大它的工作的领域,还要使用一些方法,提升财务工作的进行的速度。

(三)预算支出法定性

新的预算法规定人民嗲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如果不经过特定的程序,不可以进行协调,不同的部门,和单位在进行财务支出的时候应该依据预算规范进行,如果没有进入预算的项目,无法支出。

(四)预算审核具有权威性

新的预算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审核,明确规定了人大的机关的权利的形式,第一,要依据需要进行预算草案的规划,新的预算法要求需要依据经济性质以及支出能力进行预算的编写。依据支出把它分为三个类型,依据经济的性质,把它分为类款两个层级,依据需要很好地结合两种分类项目,全面对预算的支出实行控制。第二,要实行预算审查制度的完善,新的预算法要求应该做好预算草案,对预算草案的各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

三、新预算法施行后,事业单位做好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努力获得其他部门和领导的配合,确保编制的预算真正合理

1、努力获得领导的重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要想编写的好,需要领导的关注,领导要认识到预算编制的关键性,把它作为费中关键的任务来做,统一进行组织和领导,从全局出发做好编写的工作。

2、获得其他部门的配合要想使这项工作具有合理性,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财务部门还要把其他部门的预算作为基础,科学的进行预算,这样可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保证预算的顺利进行

第一,要进行内部掌控的制度的完善,对事业单位的结构进行改良,领导要改变自己的管理的理念,真正认识到内部掌控的关键性,设立内部掌控的构架,只有内部掌控结构齐全,才可以保证内部控制适应单位的需求。第二,还要做好业务的监督,对会计工作实行闺房话的管理。单位应该领会到不同岗位的先知影响。尤其是财务管理的制约以及监督的作用。这样可以从根源上避免出现问题以及缺陷的纪几率。把各种监督融合起来。保证业务自身的可靠性。还要依据财务制度以及有关的规定制定审查初始的会计凭证、财务报告等。从而提升财务工作的质量。这会促进单位提升预算质量,强化财务管理水平。第三,做好内部的设计,强化财务监管,内审部门要抽查单位内的掌控的规章。定期审查财务部门的工作,这样可以很快发现弊端,使用一些措施来处理这些问题。财务部门还要依据需要搞好单位的监督,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保证单位的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提高监督力度,保证预算可以严格执行

内审本门要做好预算工作,第一,在编写预算的时候,内审部门应该依据有关的法律规定进行,检查财务工作的合理性。第二,在进行预算的时候,内审部门还要监督检查资金现实的收支的状况,把事中的监督以及时候的额监督融合起来,保证预算能够顺利进行。

(四)做好培训工作,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1、强化财务人员法制观念

第一,使用有效的方法提高蔡锷人猿的法制观念。充分学习党的方针,规定员工必须按照法律来做事。第二,还要做好培训工作,帮助财务人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

2、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财务人员要想提升专业素质,就必须掌握很多会计理论知识以及实务技能,为了不断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种政策相继出台,若员工不上进,容易落后于时代,要做好这点,第一,单位需要认识到培训的关键性,给财务人员越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到培训中去。第二,财务人员应该知道接受培训的关键性,摆正心态,努力学习心得知识。

(五)合理运用权责发生制,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

当前,许多事业单位都是通过收付实现制进行财务管理,新预算法规定,对特定的项目可以在报人大常务委员会后,把权责发生制使用进来,着就需要财务人员研究。为了保证财务报告可以正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行以及财务状况,新预算法规定政府在编写财务报告的时候,把权责发生制使用进来,这就需要财务人员从整体上研究权责发生制。

(六)提高预算透明度

单位应强化预算的公开性,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进行,预算方案要在先要的地方进行公开,接受其他人员的监督,因为当年的预算执行状况要依据类别对收支进行公示,时间是一星期以上,还可以使用微博、等媒体把预算执行的状况进行汇报,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这会促进单位提升预算质量,强化财务管理水平,保护公共财产。

(七)强化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要依据规定形成内控制度,有单位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内控的小组,这个小组有单位的最高领导智指挥,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使其工作具有独立性,内控小组要制定有关的规定,暗示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与考察,把考核的结果上报负责人,有负责人做出仲裁,对日常的工作进行改良。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很重要的,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还会对国家的财产安全产生作用,做好财务管理可以使资金的管理没有风险,能够很好地弥补出现的问题。新的预算法颁布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明显,这需要实行一些新的措施,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新预算法的实行,深刻影响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新的形势到来,事业单位在管理的时候应该依据需要,和时代共同进步,是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不断健全。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进步。

作者:陈冬梅 单位:盐城市大套船闸管理所

参考文献:

[1]蒋业.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影响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3):41+40

[2]戴安容.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6,(14):83-84

[3]涂红梅.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解决途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2):130-131

[4]柳坤建.浅议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当代会计,2015,(09):21-22

第八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现阶段,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科学有效地引导其内部财务行为、实时监督单位内部的财务运行及管理状况、内部资金利用率的提高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快更好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就应当与时俱进,自觉遵循新会计制度,完善财务报表及其核算模式。该者针对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提升内部资金的利用效率,并且也有利于避免一系列贪污腐败新行为的出现。随着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当前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

1.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不够紧密

在过去实施旧会计制度的背景下,通常存在任意设置多种账目的现象,从而造成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账目不规范的出现,所以在处理账目问题时产生了很多模糊的状况。如此一来,行政事业单位贯彻新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以往的旧账目便失去了精确处理的契机。换言之,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充分执行新会计机制,同样会对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起到限制作用。

2.单位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众所周知,财务工作者是行政事业单位中专门负责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工作的人员,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财务人员缺乏对财务管理观念及理论的创新,而表现出财务数据管理不力、甚至诱发各类违法乱纪现象。除此之外,还存在因基本职业道德及法律意识不足而造成的单位内部执法不严格、无法可循的不良风气,进一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陷入被动。

3.财务管理观念较为滞后

我们都知道,国内的行政事业单位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为己任的机构,其平时的经营运作需要依赖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对内部资金监管方面给予更多关注,那么很可能令自身的财务管理蒙受非常大的风险。此外,财务工作者缺乏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同样会造成单位在清算资金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问题,遇到很多困难。

4.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财务资金的时候,往往比较随意,不够严谨,资金超额开支以及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屡禁不止。实际上,目前财务资金管理方面的不严谨,甚至出现了大量未得到充分利用被闲置的资金,都表明了在财务资金的保管环节中缺少一套强有力的资产管理保障机制,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盘点和清算资金,最终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5.财务预测及财务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一般而言,国家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财务来源,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预算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中有些财务工作人员的预测及管理水平并不高,也难以做到坚持整体性及全局性的原则实现预算,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资金预算编制精确程度的提升,并且降低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可靠性,长此以往,财务资金的实际运作效率便会慢慢下降,预算资金被任意挪用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

二、新会计制度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改善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1.迎合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推动记账方式的变革

当前,新会计制度给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资金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继续推动财务记账形式、会计等式的变通,在平时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旧会计制度的记账方法,目的是令本单位更好的满足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标准,从根本上突出单位的资产、净产值以及负债情况,同时明确单位内部会计间的联系,最终有效提高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

2.进一步增强财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要想保证新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得到更有效的贯彻落实,就应当依靠全体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及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考虑到财务工作者财务管理意识十分不足的基本状况,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打破自身管理范畴狭隘的局限,积极引入更多更优秀的财务管理工作者。举个例子,像为了发扬财务工作者的“主人翁”精神,单位可以对全体财务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专业培训,令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能够深入领悟新会计制度的精髓及实质。与此同时,财务工作者也应当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和学习,在脑海中牢固树立强烈的财务管理意识,并合理运用到实践当中。不仅仅是良好培训条件的创造,激励机制的完善同样关键,经过财务工作者之间的激烈竞争,能够更加有效的刺激财务管理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自身工作当中。

3.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现阶段,新会计制度要想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获得有效的贯彻执行,就必须依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使单位全体人员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影响;同时,在深化财务工作者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的同时,也应当适当淡化该项工作中的人为因素。这样一来,便对单位内部审计、财政、监督等部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4.推动内部资产管理的正规化资金的管控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性任务之一。在旧会计制度背景下,往往会发生大量挪用内部资金的不良现象。所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内部资金的利用率,合理管控资金,保障内部资金的专款专用,就必须加强内部资产管理的规范化。除此之外,单位还应当合理划分专用资金和日常开支资金的区别,目的是有效防止资金被挪用情况的出现;还有一点,就是及时总结同时仔细归纳资金的使用情况,展开有效的追踪和评估工作,最终提高单位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5.改变会计主体,真实体现资金的流动情况

和之前的旧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令会计主体出现了不小的变动,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财务预算进行普及。在行政事业单位现今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由于新会计制度的影响,财务管理水平迅速增强,包括财务内部算账、报账及结账等环节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同时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单位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及流动情况等方面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承载着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两项职能,它们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但是,我们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现行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仍旧找到了不少问题,这就要求在新会计制度下,单位应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

作者:杨伟 单位: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参考文献:

[1]陈黎笋.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财会学习,2015,7(18).

[2]王微.新会计制度对国库集中支付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5,14(21).

第九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1引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通常对资金的运用和分配是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的。一般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虽然拨款有全额和差额之分,但是总体来说有国家的财政支持能够让事业单位更好地运转。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只讲究利用率,在资金的使用上不追求其他经济效益。在资金的管理上主要有预算管理、收入管理等等。预算管理作为核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财务管理要严格依照国家的财政政策执行。随着经济的发展,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所获得的财政拨款越来越少,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现象日益普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事业单位若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拓宽财务管理新思路。

2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2.1财务管理工作思路不够先进

尽管政府很少给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下拨资金,但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由于受到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制约,未能及时吸收先进的财务管理观念,很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按照一般管理资金支出的思路来管理财务工作,安于单位目前的收支状况,没有能力根据本单位的情况来拓宽本单位的业务。

2.2预算不够严谨科学

不少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预算方面不够科学,财务工作者在编制本单位预算时,没能充分了解单位下一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或者没能全面了解单位所有业务活动,造成了预算偏差。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原本的预算不够科学完备,执行时就不能完全依照预算的想法和思路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对单位各项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预算不够完备,很难保证工作的流程和执行的过程足够科学,不利于资金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增长。

2.3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很大一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使用没有恰当的预算。而且对于资金如何使用没有明确的使用规范,导致使用效率低,普遍存在着资金浪费的现象。同时,单位领导也没有对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有明确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很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资金存在着资金缺口的现象,这不利于单位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当出现缺口时,要及时采取方案来弥补,否则会给单位造成资金压力。资金的利用率低,不仅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也给单位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3.1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思路

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主动地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沿知识动态,了解这个行业的最先进的管理状况和管理方法,以便对财务管理工作做出有效的决策。不能按照传统的观念,只是将财务管理工作简单地理解成资金的收支状况和收支统计,还要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自身的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加强单位员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向员工阐明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体员工的财务管理工作意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这项工作。

3.2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性

提高预算的准确性,既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对单位的运行情况充分了解,同时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自收自支单位要想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就要制定明确的制度和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财务专业知识的了解,认识到财务管理监督机构设置的重要性,组建完善的管理监督机构。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督机构可以使预算在工作中认真地贯彻下去,最终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切实做到有章可循。

3.3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要对本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合理的预算,对每一笔账的收入和支出都要有明确的规范,使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经过领导的批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领导要亲自参与到资金使用状况的监督工作中,对于监督过程中的漏洞要彻查到底,不能敷衍了事,对于资金的投资问题要慎重考虑,有合理的预算。对于资金的去向和使用数量要明晰,提高资金的使用科学性,恰当的预算非常重要,提高预算的精准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收自支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是每一个事业单位主要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必须考虑的问题。采用新的工作思路,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对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祁悦 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

参考文献:

[1]杨伟华.关于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力度的方法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249.

[2]李强.地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第十篇: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财务管理在园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加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点环节。本文针对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关工作,首先分析了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以及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并就改进加强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目前,在园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中,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足,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以及内部控制管理力度不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了进一步适应园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应该全面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资金使用管理,规范预算开支,以不断提升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这对于保障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充分履行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般来说,园林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源于国家的财政资金,在资金的开支用途上,除了行政事业单位基本的办公经费支出以外,主要是用于绿地建设、公园景观建设以及市容环卫等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园林绿化项目越来越多,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经费投入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对园林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与此相比,不少园林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预算管理方面薄弱环节较多

保证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规范有序,最基础的是应该具有相对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这也是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很多园林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意识薄弱,预算编制方面不够科学合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跟踪管理不到位,对于预算的具体绩效情况也缺少相应的评价分析,预算整体的管控约束力度不够。

(二)收支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不高

目前,园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虽然都已经建立完善了有关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但是规章制度体系中仍有不少的漏洞,尤其是在资金管理方面,收支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单位比较重视内部账面上的收支平衡,但是对于内部的经常性支出以及资本性支出的界定不明确,会计核算管理与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活动没有紧密的结合起来,财务信息有时存在失真问题。

(三)内部控制管理力度不足

保证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规范有序,必须依赖于有力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但是有的园林行政事业单位在自身的管理方面,对于内部控制管理重视不够,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一些关键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内部审计监督也不够到位,造成了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这也是一些财务管理常见问题多发的重要原因。

二、提高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提高园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在园林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上,应该在财政部门的指导监督下,根据单位的预算基础数据,由单位内部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配合,综合采取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弹性预算等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预算编制,并进一步细化相关项目的预算标准,特别是要细化到具体执行项目、细化到直接实施单位、细化到项级支出功能分类和款级经济分类预算科目。在园林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经过审核批复以后,应该重点加强对内部各职能科室、部门的预算执行考核,确保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严禁各种擅自调整、调剂或自行分配预算资金的问题,如果预算计划需要调整,则应该严格审核预算责任主体的用款计划,在不改变预算级次和支出功能科目的前提下,进行内部调剂。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和直接支付业务审核,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

(二)提高园林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水平

在园林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方面,应该由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统一归口管理,特别是应该加强收支分析和对账制度的落实管理,保证单位内部的收支实际与单位内部账目、财政账目的一致性。同时,在收支管理方面,应该将票据管理作为关键点,加强对有关收支活动的审核、入库、支付管理,尤其在支出管理方面,应该确保各项开支在支出范围、标准上符合单位内部规定以及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规定,确保园林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活动合法合规。此外,还应该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控制水平,由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按照相应的票据、凭证等进行会计核算和归档管理,实现收支管理的规范科学。

(三)加强园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在园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及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在坚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实用性、适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细化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党风廉政建设、廉政风险防控、财务管理等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细化制度和办法。同时,按照园林事业单位的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此外,还应该及时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对关键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重点审计,及时发现解决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提高园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

三、结语

加强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该重点将收支、预算、资产、内部控制等管理内容作为重点,不断改进优化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强化内部控制,不断促进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作者:刘芬 单位: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黄克辉.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445(3).

事业单位财务范文篇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由原来的预算内经费管理向预算外收支统管领域扩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应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相继推行了一系列预算管理、国库管理、财政支出等财政体制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也引起财政预算管理的重大变革,从而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在筹集资金、经费支出、控制、评价等财务活动中的举措得当与否,势必对单位事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学者认为,由于体制、意识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偏弱,存在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预算编制不够精确、预算执行不够规范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我国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也有从会计核算体制、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从业人员业务培训等措施,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财务管理目标是引导单位财务运行的发展方向,进行财务活动的一种内在驱动力。科学地设置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可以优化财务行为,实现管理的良性循环。但由于受计划体制的思维惯性影响,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问题突出,内部缺少科学、有效的财务预测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感觉、靠经验来估计单位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弱化了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二)财务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职能分工的细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虽然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财务管理办法,但内容过于简单,财务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强,仅侧重于经费报销、经费支出审批等会计基础工作,却忽视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重要的职能作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部分事业单位缺少必要的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没有真正落实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由于职权不明、责任不清、程序失范,导致了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有失控倾向。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导致了一些事业单位出现财务行为不规范现象,不利于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

(四)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存在管理方式粗放,不够精确,一些单位存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问题;资产使用效率较低,甚至长期闲置,无法正常使用,浪费现象严重;资产处置不够及时,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甚至超过报废时间十多年,却依然挂账未做处理,个别单位存在事实上个人侵吞单位固定资产等现象。(五)缺乏财务分析新财政体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本单位的财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问题,衡量当前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缺乏财务分析,相关工作开展不够规范和到位。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要严把单位会计人员入口关,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挑选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本领素质过硬的人员补充到事业单位会计队伍中来;对于无会计证者一律不允许从事会计工作;对于新上岗会计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并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尽快熟悉业务及工作流程,为干好本职工作打好基础;要重视财务人员的职业教育,落实教育资金,组织进修培训,使其及时掌握业界最新动态,学习运用各种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严格推行指标量化的绩效考核方法,奖优罚劣,激励财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自觉性,打造一支素质硬、本领强的财务管理队伍。

(二)加强预算管理,有效进行财务预测

严密合理的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各类业务工作正常运转。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有效监督。要根据单位特点不断完善预算控制制度,持续改进预算方法,逐步细化各部门及各种专项资金的预算金额,为预算的有效执行打好基础。要严格执行预算,年终开展预算考核,通过奖优罚劣的奖惩机制,引导单位有限的资金向资源配置合理有效、预算执行较好的部门或单位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进一步调动各部门进行科学合理预算的自觉性与积极性。需要明确的是,预算管理绝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涉及全单位各部门的事情,单位领导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各部门必须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才能达到理想的预算管理效果,才能对单位财务状况进行有效预测。

(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财务监督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制订并严格执行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才能有效杜绝人为干预财务行为的现象,才能有效避免贪污腐败、铺张浪费、挥霍国有资产等不良现象。一般而言,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经费管理、岗位职责、内部稽核、收支审批、资产管理、财产清查、接待管理等,同时还要建立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督促会计人员依法履职,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从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而言,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法律法规,让单位财务管理及监督工作有法可依;要逐步建立量化、细化的财务监督模式,使财务监督内容更加明晰、具体、具备可操作性。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资产配置及使用、资产处置、产权登记与产权纠纷、资产评估与资产清查、资产信息管理与报告、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做了明确界定与要求,各单位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扎实抓好“办法”落实工作。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认识,克服重资金使用、轻实物管理的不良倾向,制订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定期盘查清查本单位固定资产,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要在明确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单位固定资产考核体系,责任到人,奖优罚劣,调动资产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五)做好财务分析,为单位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做好财务分析对于事业单位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评价具有重要作用。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评价指标一般包括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内容。要逐步建立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财务分析工作的执行部门、工作流程、分析方法、分析报告的内容及格式等具体要求;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差额分析等分析方法;根据分析报告内容,本着客观中肯、为单位发展服务的出发点,提出切合单位实际、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以利于做好单位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三、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执行国家预算和国民经济计划,系统、全面地反映国家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重要基础环节。要在新时期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须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预算管理、有效进行财务预测,全面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好财务分析、为单位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着手,勇于创新,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促进事业单位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作者:毋静宜 单位:河南省价格认证中心

第二篇: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体育事业单位是社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承接专业比赛、运动锻炼为主的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从整体角度分析,体育事业单位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预算管理与资金管理是当前新形势下体育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基础与保证。众所周知,体育事业单位与其它企业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财务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且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长此久往则会导致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缺陷与不足,对体育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要意义,所以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究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现阶段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事业单位缺乏有力的预算执行力

从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分析,预算执行力不足时最为主要的任务,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很多地区的体育事业单位并没有重视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没有清楚的认识到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所带来的影响力。另外,部分体育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仍旧采取比较传统的方式,所用的时间比较久,且无法全面掌握所编制的信息,从而无法从根本上保证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其二是在部分地区的体育事业单位中很多领导人员会想预算编制看做经费获取的主要取景,并且因为体育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专项性,缺乏与上下级部门的领导,无法保证上级部门对体育事业单位经费使用情况的了解与认识,无法全面发挥出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审批过程中审批人员素养过低,审批流程不严格,现金支出具有随意性,导致预算编制趋于形式化。

(二)体育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养过低

财务人员是体育事业单位有序发展的核心人员,财务人员自身所掌握专业知识、道德素养关系到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然而从当前诸多地区体育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整体现状分析,很多财务人员并非财会专业毕业,甚至有的财务人员在单位内身兼数职,只是通过简单的培训便上岗,无证上岗的现象十分频繁。除此之外,有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对财务制度的认识与了解,根据笔者调查与分析,有30%以上的财务人员是由运动员身份转变而来,或者有部分财务人员是财会科班出身,但是却对体育事业缺乏理解与认识,无法在日常工作中将体育事业财务管理与体育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导致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意识不足。

(三)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也相同,因时代在发展,财务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现阶段诸多地区的体育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缺乏对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与了解,并没有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主要的内容,无法保证当前单位所采取的财务管理制度与时代相接轨。另外,有部分体育事业单位因不重视财务管理制度,没有根据实际发展的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便国家调整政策,也会导致体育事业单位所采取的财务管理虚有其表,不够规范与科学。当前,在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体育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仅仅重视运动员的成绩,缺乏对财务经费的管理,导致财务管理问题层出不穷。

(四)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内容与预算评价

从体育事业单位整体发展趋势分析,主要的职责并不是进行筹资,而是对资金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应用程度。当前诸多体育事业单位所开展的会计核算工作仅仅是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加以了解,并没有根据单位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核算成本。除此之外,有部分体育事业单位虽然严格按照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加强成本核算,但是却缺乏完善的预算评价,没有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无法保证会计核算内容具备统一性,尤其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无法保证预算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新形势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方法

诚如上文所言,在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需要加强分析,并对症下药,积极提高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一)提高对预算编制的重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在新形势下要想积极创新财务管理,那么首要任务则是提高体育事业单位相关领导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加强对预算编制的认识,能够清楚的认识到预算编制与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第一,需要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的方式,将其从粗放型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性,能够满足财政要求模式之上,并且在管理方面以及关键点上加强财务管理;第二,需要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与内容,不断提高竞争能力,规避财务风险,让体育事业单位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立足制度,能够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量,推动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

(二)加强预算执行力

在体育事业单位的发展中,预算经过审批之后需要得到实施,并且体育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加以分析与关注,加强预算执行力,对配置经费的比例进行合理配置。除此之外,我国体育事业单位还需要依据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提高预算的有效性。鉴于此,体育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考核,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分析与了解,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其中,我国体育事业单位在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首先,体育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机构,并对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加以分析,实现统一预算与管理。其次,需要依据体育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定与要求,在编制支出预算编制的时候需要明确支出的重点。第二是要是是预算绩效管理,需要保证其真实性,体育事业单位需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安排收入,并且要加大对支出管理的力度,在编制预算方案与执行预算的时候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在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离不开财务人员,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培训与教育,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与了解,避免出现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另外体育事业单位需要鼓励财务人员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学习,并给予优秀的财务人员奖励,让财务人员能够对当前最新的财务制度有所了解,能够对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所认识与了解。当然,我国体育事业单位还需要依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对于优秀的财务人员给予奖励,反之则给予惩罚,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财务工作的有序性,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体育事业单位还需要定期进行盘点,需要应用国库支付制度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四)加强重视预算评价

体育事业单位领导与员工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本意识与财务管理意识,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学习优秀的成本管理模式,依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成本核算方式,积极提高成本核算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高经济利润。体育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需要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有所认识与了解,并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比较与分析,推出提高成本核算管理水平的方式,提高我国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与进步。

作者:杜伟英 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体育局

第三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职能发生了很大改变,也导致了事业单位现有财务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满足发展要求。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事业单位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很多事业单位现存的财务管理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这就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我国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竞争力度也逐渐加强;自从我国加入WTO过后,我国事业单位也逐渐加入到各国之间的竞争之中,其所要面临的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应该对其财务管理进行创新,以更好地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2)我国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要求。国家正在对事业单位进行深化改革,这也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进行单位财务管理创新工作。事业单位应该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以提高自身面对危机的能力,积极地走向市场,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来促进单位的发展。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已经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更深层次的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财务管理问题制约着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入,阻碍了我国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1)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财务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事业单位没有进行准确的财务预算,这将使得事业单位在后续的资金收支中没有一个较好的制约标准,就很有可能出现单位内部资金不够用或者是资金运转混乱等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有不少的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不够重视,有的只是进行简单的预算编制,而有的干脆不进行预算管理,可能造成事业单位内部资金使用没有节制、使用效率降低。

(2)单位内部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工作人员专业性不高,以致于对财务管理制度这一重要的方面没有较强的意识。同时在进行财务使用的时候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以依据,出现资金混用等情况;此外,还存在一部分财务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对国家下放的资金没有很好地进行安排,使得一些资金没有用到实处;更有的甚至出现了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形象。

(3)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已有很多事业单位设立了内部控制机构,以此来监督、管理财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活动。但是也因为缺少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而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对于那些已经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的事业单位,造成其内部控制工作不能得到很好实施的原因主要是很多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片面地认为只需要内部控制部门来对单位内部进行监督就行了,而任命在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一般都是非专业的工作人员,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因此也无法确保内部控制工作良好地运转,从而使得财务管理的质量大打折扣。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到目前为止,很多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来自上级政府的拨款,而事业单位在得到了上级政府的拨款后没有严格根据上级的指示要求来对下拨资金进行很好的分配,一般难以做到专款专用,从而出现款项用处不明等现象。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级政府在进行资金分配时并没有明确规定资金的用处,只是模糊的注明,而造成很多事业单位无法正确地使用资金。

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方法建议

(1)更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竞争,还有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事业单位应该及时改变原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将更多的注意放在如何从其他地方筹集充足的资金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方式方法。因此,我国事业单位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工作理念,积极参与社会上各种相关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中,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事业单位的另外一个工作核心就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准确性。事业单位在接收到上级的拨款后,要主动与上级进行联系,明确资金的用处,以更好地做到专款专用,减少资金浪费。同时,上级政府部门在进行资金下拨时,应该在款项上附明款项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向,并做出必要的解释,以便下级部门能够更地的理解。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处理好与其他有关单位的利益关系,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定期地对财务管理员工进行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培训,以提高员工工作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使其工作能力更能满足于财务管理的需要。

(3)提高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审计两个部分,一般而言,最常采用的就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来进行监督、评价工作。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其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和评价,以确保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进行,达到其应有的内部控制目的。另外,还应该提高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让其明白内部审计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明白内部控制对于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其对各个环节设置的重视程度。

作者:王书平 单位:北京市丰台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李斌.提升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有效性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1(05).

2.杨保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效性思考.财会通讯,2015(25).

3.蒋文昱.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2(24).

第四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分析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纳税策划主要涉及到了纳税筹划以及合理避税等项目。文章在研究中,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作为重点,探究了事业单位中纳税筹划及合理避税的相关策略,核心目的是通过税务问题的分析,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纳税筹划;合理避税

伴随事业单位的运行及发展,事业单位管理者为了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会通过制定激励性的制度方案,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是,在事业单位运行中,由于出现税收筹划的临界点问题,导致事业单位中员工的增加收入没有起到积极协调的作用。因此,在不违反国家税收法律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的税收政策实行合理的避税成为事业单位个人税收中的必然手段,并同合理的税收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一、事业单位薪酬纳税筹划的现状分析

(一)酬薪纳税筹划力度不足

在研究分析中可以发现,在一些事业单位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工资以及劳务报酬等纳税筹划力度不足的现象,一些专业性的筹划并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分析,从而导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力度不足,使很多项目工作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保证。同时,在某些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筹划的过程中,人均薪酬纳税计划没有经过合理设计,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事业点位职工承受更大的税收负担。[1]

(二)薪酬纳税涉及范围较小

事业单位中,由于绩效奖励、假日津贴以及扣除养老保险费等因素的限制,导致资格个别月的支出会与以往薪酬金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更为严重的会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工资的波动。而且,在职工福利设计中,应该包括员工的午餐、办公室用品以及交通费用的补贴,而且也应该包括住房、旅游等费用的支出,但是,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并没有设计相关的补助,因此,在事业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其相关的内容有待完善。

(三)缺乏年终奖发放的筹划机制

在事业单位薪酬纳税规划的过程中,很多职工都希望在年底获奖金,这一奖金的获得也就是单位对自己本年度成绩的肯定,但是,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员工12月份的工资会明显高于其它月,所支出的税费也就较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统筹规划,从而为企业员工年终奖的发放造成了影响。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及合理避税策略

(一)根据税法进行事业单位个人税收的合理避免

在事业单位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会通过主要经费的来源进行财政拨付处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差额补贴制度,这种现象的出现属于实行差额补贴的单位。但是在税法制度分析的过程中,会由国家财政部门将相关的费用拨付给相关事业单位,主要包括了一些没有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而且也包含了实行差额补贴的事业单位等。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应该对事业单位进行纳税的筹划。对于一些有经济来源以及相关属性的事业单位,应该由国家的财务部门进行直接性的经济补偿,企业应该将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记载,通过对定额项目的分析进行定额贴花。例如,事业单位中的社会保险制度构建中,对于失业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等可以构建优惠性的政策形势,在审计部门审核之后,将相关税收在税前进行扣除。[2]

(二)构建分开开发的加班补贴避税政策

事业单位运行职工,可以构建分开式的财政补贴方式,通过薪金、全年一次性奖励以及劳务报酬等资金的融合,将补贴平均在每个月中发放,从而达到少缴税的最终目的。例如,在事业单位运行中,可以根据企业的运行现状,构建单位薪酬以及劳务报酬的发放机制.例如,在某事业单位中,职工30人,在不考虑五险一金的状态下,2012年的人均月工资为2000元,春节加班的补贴达到了6180元,而当按照9-11月份的平均工资发放时,经过计算可以发现每人每月平均工资达到了1545元,所支出的税率为3%,事业单位员工所缴费用为1.35元,如果将这些工资在加班后的一个月进行发放,所缴纳的税率就达到了20%,应该扣除税费555元,通过计算可以发现,该月的个人所得税为381元,经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薪金发放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通过与每月工资的统合,可以达到最终合理避税的目的。

(三)通过“临界点”的控制合理避税

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税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拿一块却要对缴几百的纳税状况,导致一些事业单位中的员工,以为自己的工资较多,在纳税之后所获得的金额却相对较少,在这种状态下,就需要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部门在员工发放年终奖之前,做好针对性的税收统筹计划,有效避免多发少拿的现象。如果不能进行科学化的税收统筹,会使单位的税收负担逐渐增多。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应该在员工奖金发放之前就进行预先确定奖金的发放,然后再利用公式进行员工个人获得税的计算,将其多出收入作为年终奖金,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纳税筹划以及合理避税策略得到有效执行。[3]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事业单位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合理制定或确认收入部门的标准,可以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构建提供有效依据。如果在事业单位运行中,只是按照财务部门进行纳税筹划工作,会为事业单位的运行造成制约。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逐渐提升整体意识,提高财务部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专业素养,实现各个部门的职能沟通,提高纳税筹划的整体水平,构建合理避税的相关机制,从而为事业单位中职员个人所得税的合理支付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杜鹏 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方如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及合理避税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09:219.

[2]蔡溢,杜竹婷.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薪酬设计的纳税筹划——以云南省某单位为例[J].会计之友,2014,11:98-102.

[3]斯琴.经营性事业单位纳税筹划[D].内蒙古大学,2014.

第五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就我国教育事业而言,中职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了众多实用型人才,很好地服务我国社会发展。本文针对中职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进而针对相关问题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可以为中职院校组织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相关经验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中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管理研究

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实行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财务管理一方面需要对中职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进行合理地计划和分配,另一方面需要核算事业单位资金投入和使用的状况,同时还要对各项管理工作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这对中职事业单位各项建设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在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今天,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形成以国家财政为主,社会资金投入为辅的经费筹集模式,而这样的经费筹集方式更使中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复杂。

一、中职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1.政府采购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虽然我国关于政府采购问题颁布了相关法律,但是在事业单位内部关于政府采购相关细则并没有得到真正明确,以至于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出现采购随意、不符合规范等问题,操作行为也是不达标的,最终的采购效果也不理想。事业单位对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识欠缺,不能贯彻实施政府采购预算编制,部分事业单位甚至都没有真正的预算编制,购买全凭个人意志。在具体的采购活动涉及众多不单单是购买的问题,还与经济、贸易等多种知识相联系,所以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

2.财务管理相关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经过对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分析研究,发现部分单位存在管理不合理的现象,缺乏统一有力的财务规章制度,也没有设立相关的部门专门组织相关财务管理工作,此外财务管理是随意的,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事业单位机构内部控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权力主要由少数人掌握,重要问题的决策问题缺乏一定的民主性,会计监督力度相对欠缺,最终导致出现一些财务问题。

3.财务管理需要进一步的落实

现阶段,各行业都对自身管理体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也必须顺应改革发展要求。然而,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实施的管理手段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无法满足当前财务工作发展需要。一些事业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切实落实和执行,最终流于形式。事业单位在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岗位,也没有配置专业工作人员执行具体的工作,只是由事业单位的一人兼职担任的。而这些人员的业务水平不足,没有严格按照具体的财务制度进行财务工作,影响最终的财务管理成效。

4.固定资产监管力度不足

现阶段,关于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普遍缺乏高效的监督机制。不同一般的企业,事业单位较为独特,其固定资产的产权是分离的,这也使单位内部人员资产管理动力不足。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相应的监督控制部门,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监管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人员设置上普遍存在着一人兼任多职的现象;在检查项目设立上大多都是检查某一个独立环节或者单一的事项,没有全面监督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方式上多采用突击和应付的监督方式,日常监督较弱。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与此同时,单位内部的资产考核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又导致资产管理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制约,从而使管理中诸多问题没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此外,现阶段政府有关单位资产的监管体系缺乏创新性、合理性,监督体系相关内容主要针对资产处理阶段。而有关资产的购买和分配没有进行高效的监管,使资产购置和分配盲目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了一定的资产浪费和闲置,不能物尽其用。由于缺乏长效的监督,致使管理存在偏差,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中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对政府采购进行有效规范

对于政府采购进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加强对采购的监督力度,进而对高效的采购问题进行有效规范。根据政府采购制度的整体目标,充分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状况,构建合理的政府采购模式。制定合理的政府采购计划,在制定一些采购计划时,需要对采购设备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如果采购的是大型设备,则需要制作出设备的可行性报告,并对资金来源渠道进行核实,将部门预算的各项制度和规则严格地执行下去。有效提高采购人员素质,组建合格的采购队伍。加强采购人员的培训工作。目前阶段,采购相关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组织人员进行培训,由人事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培训,并进行针对培训内容定期进行考核,设置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达到标准的人员可以继续在岗工作,没有达到标准实施二次限时考核,若仍旧不合格将其调职或者勒令下岗。进而组建专业素质过硬、思想觉悟较高的采购团队。

2.完善财务制度

一个事业单位要想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需要在立足于当前法规建设的基础上,规范会计核算方法,禁止“账外账”与“小金库”的存在。其次,需要根据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来设置合理的财务管理机构,严把财务用人观,没有会计持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同时,为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应当不定时地开展业务培训与法制教育活动,使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自觉抵制来自于金钱的糖衣炮弹诱惑。另外,在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时候,要严格执行政府的采购与招标制度,避免个人干预和暗箱操作。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从根本上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自觉遵守各项规范,并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3.强化财务预算制度的执行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机制系统的构建十分重要。在开始编制预算时,事业单位要依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对数据仔细收集。同时,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规模等方面。而且,编制的预算在保障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需求之外,还需要认真执行节约的原则。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将确定的预算数据严格执行下去,产生的支出要保证符合预算要求范围,避免出现一些超预算支出的现象。绩效评价对于预算执行也是很重要的,组织评价小组,按照科学方法对评估方案实施游戏编制,进而制定评估计划,方便对事业单位具体的预算情况进行评价。此外,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加强管理,采取动态跟踪。在此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资产处理涉及各个环节的监控。一切工作的开展,其实施主体都是人。事业单位必须增强自身成本管理观念,降低单位发展成本,这些都是要有相关会计人员作为支撑。

4.加强固定资金的监管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各事业单位必须切实提高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监控和管理,提升资产利用效益,是事业单位必须做到事。

三、结语

事业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其内部财务活动必须得到合理化的规范,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强化其管理职能,努力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争取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质量。

作者:马岩华 单位:锦州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迟玉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30).

[2]吕淑兰.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3).

第六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我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也使得事业单位必须要面对新的环境,尤其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以往相对被动的财务管理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形势下对于事业单位的要求,同时新预算法的一系列新规定也要求事业单位要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已显现出很大的必要性。

一、新预算法视角下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一)加强预算的公开化

财务预算公开是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财务预算公开的加强能够更好的保障群众对事业单位财政运行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避免事业单位财务混乱或违规操作等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透明度,加强前期预算控制的效力,从而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增强对预算申报、执行、效果的全面性管理

新预算法对于事业单位的所有财政收支都要求列入到预算项目当中,提高了预算口径的覆盖范围,避免了预算外收支情况所带来的管理风险,这要求事业单位要扩大财务预算的范围,同时还能够督促事业单位改进财务预算工作方法,以提升预算的申报、执行、效果的全面管理及工作效率。

(三)突出预算审核的权威性、加强绩效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审核工作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措施,新预算法要求由人民代表大会来对预算进行审定,并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这就从法律层面上突出了预算审核的权威性。同时要加强绩效管理制度,设立专业的监督管理小组、制定审核制度,对预算编制过程中相应的项目进行充分细化,并结合预算审查制度的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强化预算审核的效力,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上存在不足,没有结合当前形势的变化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更新与完善,这也就导致了内部控制缺乏有力的指导,加之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的不足,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阻碍,整体导致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缺乏效力。此外,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无论是内部的全员监督,还是外部相关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监管,都相对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财政资金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部分资金流失后难以实现对资金流向的跟踪与追回,也将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加大。

(二)预算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是对预算监督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严格,相关部门在进行监督管理方面的随意性较大不足,且实际支出与项目申报时的支出有时不相符,使得申报的支出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从而影响了预算单位监督的严肃性。其次是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一般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研究时,往往准备不够充分,而且项目列支不够明确,造成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随意调节,支出与预算出现偏差。最后是报表的内容不够全面,主要反映在支出数字不全面与表报的统计口径不一致,从而使得监管部门无法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绩效管理的不足

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首先表现在绩效管理理念不强,对于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中的效益要求不够重视,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瓶颈。再有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在基础环节上较为薄弱,一般的评价体系及审核体系都还不够完善,而且也没有形成比较健全的制度体系,因此难以推动绩效工作的开展。

三、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体系的建设

事业单位应加快对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监督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应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全方位细化与完善,针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条例,指导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在监督制度体系方面,应强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的结合,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实行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模式,并构建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及相应收支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与监督,针对已发生财务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应进行严格的责任追溯,最大限度的减少财务损失,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另一方面,要实现预算的公开化,让其接受社会的监督,要确立财政信息公开的原则,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并且要落实各个部门的监督职能,在确保立法完善的前提下,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并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公开制度的建设,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二)加强财务管理结果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财务管理结果的价值发挥要通过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来实现,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培养对财务管理结果的运用意识,注重对财务管理结果所反映的问题的分析,通过财务管理结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及自身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提高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在财政支付一体化的系统中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管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从而提升财政支付平台系统的专业化管理。

(三)提高及改进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加快法制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法律制度。制定财政支出考核规章和制度,明确考核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并界定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对绩效目标的设定作出较为具体、详尽的要求。制定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办法,增强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强化各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感,实现资金支出考核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其次要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围绕注重实效、加强应用、完善体系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设置考核指标和标准,建立适合的绩效考核指标库。构建符合财政支出管理要求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部门、单位及社会公众的作用,强化群众监督。

作者:李美云 单位:昆明市博物馆

参考文献:

[1]林杏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5(15).

[2]李新良.刍议现代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策略[J].商,2015(48).

[3]范丽.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企业研究,2011(06).

[4]李霞,魏晓媚.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及改进建议[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05).

第七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状况研究

一、新经济形势下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状况

(一)新形势下企业中财务管理状况

现下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效益轻管理,照成了很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过早的夭折,而企业忽视财务管理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管理执行力度不强、企业员工财务管理意识不足,是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资金投放、资本筹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含盖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配合内部审计部门、会计事务所,形成内外结合的管理模式。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资本充实,帮助企业在市场中提高竞争力,这样要求企业更多的注重营销,但是成功的企业应该做到开源节流,任何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财务管理,营销也属于其中,但是财务管理活动贯穿整个企业运营,这样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中既要强调管理的盈利性,也要求管理的实效性,所谓实效性是指为企业资金节流,形成良性循环。

(二)新形势下事业中财务管理状况

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于内部的管理要求要高于企业,因为事业单位属于国家财产,其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的调动都由国家掌控,同时事业单位的性质属于非盈利单位,这样减少了对外的财务管理,更多的管理落于内部管理。在管理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业突出体现为财务内容是指定的、没有增值的。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求加强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管理中要增强单位财务管理的纪律性,有严格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约束财务人员的工作,监督单位各个环节的运营。突出的体现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

二、新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基础工作方面

1、票据及经费开支管理方面

在票据方面的虚假现象很普遍,正常的票据来源应该是来自财政部门根据现实业务所开据的发票,可实际中很多不是这样的,有自行印发或从一些其他途径中所得的票据。这就让虚假的票据进入单位的财务中,就可能出现虚假业务,给单位造成损失,而这些问题的来源就是在票据的流通环节出现了大量的漏洞,而且对这些环节的监管也薄弱的很,这就是在票据方面的问题。

2、经费开支标准和范围不规范

对于费用的开支都应该有事先的预算,进而制定开支标准,但是很多单位的开支没有预算,费用的标准也没有规定,可以对费用的支出胡乱增加,没有依据标准。特别是在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等科目上出现超乎标准的现象。

3、财务报告及其分析不够完整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完善也跟财务报告的不完整有很大关系,因为我国的财务报告有的部分没有要求被制作,其中就没有对报表附注和一些对财务状况的说明,不完整的报表当然无法显示足够的信息,就会导致信息缺失,很多数据没有,资金流向不明,直接影响到单位的财务状况。在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完成后,也没有对其进行细致的检查与分析。但是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因素却没有的到相应的重视,反而还在不断地利用这个不被重视的财务报告,可想而知,这对单位的财务活动有多大的阻碍,对于提高财务报告的完整性能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及经营效果有着多大的作用。

4、财务管理措施不到位,控制体系不完善

在事业单位的控制体系里也存在很多漏洞,有些单位由于人员不足或其他很多原因,会计和出纳工作一人承担,这在工作中就容易出现一些偏差,缺乏相互牵制的措施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而且在移交工作时必要程序没有,很有可能造成单位的经济财产的不必要损失。事业单位的有些项目采取的是实报实销,而且没有科学有效的进行控制,所以财务管理制度就会出现没有发挥自身作用现象。

(二)法律建设方面

当今的财务管理法律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快速发展而财务管理发展的速度没有达到社会发展的速度,必然会出现财务活动与其产生的经济关系不同步,没有有效的规范和起到管理控制的作用;其次有些财务管理法规在实施起来的时候没有想过在实际中的可操作性。在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法规要素表达不够明确,不够具体致使在财务管理的执行上无法统一,破坏了公正性,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使得法规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由于有些相关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在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督不够严谨,导致财务管理出现了一些不应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财务管理信息失真严重

现在社会中有一部分事业单位通过对财务资料进行有自我修改,来达到改变经营效益以及偷税漏税甚至转移资产的目的。还有一些单位的负责人为了粉饰自己的工作业绩,指示手下的财务人员对财务数据进行自我意识的修改,对外界公布虚假的经济信息,制作出的财务报告失真,最终来让自己的领导业绩更加“辉煌”。

2、财务管理人员执法环境较差,监督职能受到严重限制

“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自然是由单位的负责人领导,财务工作人员的相关利益也由单位的领导来掌控着,这样的控制关系自然会让财务人员对财务工作监督和管理方面无法施展拳脚,束手束脚,前四后顾。财务人员固然应该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但因此招来负责人对其工作的施压,财务人员也无法控诉,毕竟现在国家的法律在此的界限不明确,也无法清晰的分辨是否属于报复行为,这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执行效率和监管上起到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3、财务管理工作中财经法规观念淡薄

工作中很多时候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感情、循私情、轻原则来办事,或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办事,根本不重视运用法规俩进行财务管理。有些时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违反了法律法规,由于监督不力、数据不实,在进行法律法规的追查中无法找到证据,最后不了了之,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法及相关的发律执行上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三、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的对策分析

(一)实施绩效预算,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1、正确编制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合理安排各项财务收支计划

预算管理制度在我国是财政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所谓预算管理就是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对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的预先计算,根据以往的收支情况,结合现有的各种因素,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收支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编制好的预算报单位的预算管理部门加以审核,审核通过后上报有关管理部门进行审议。在我国事业单位里预算是计算绩效的依据,单位里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与评价都是与预算有关系的,所以编制好预算对于绩效的管理师十分重要的。所有的预算的经费必须根据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

2、采取有效激励措施,保证组织预算目标的实现

为了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能过更好的完成单位的任务和目标,事业单位应该采取有效的鼓励措施,尽可能的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进而尽快达到单位本身的目标和任务。在鼓励的措施中应该注意使员工的精神和物质结合起来现代科学理论证实,人的行为动机是来自自身的需要,也就是说需求决定人的行为根据这点科学的制定鼓励机制,物尽其用,可以给事业单位带来跟大的收益。事业单位中的鼓励机一般就只依靠奖惩机制。

3、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决策的科学评价

事业单位的预算是根据生产投入的与产出得的比例对支出效率进行计算的,生产的投入过程必然会与相应决策有关系。所以事业单位就应该对所制定的决策进行科学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作为单位是否使用决策的依据,这样才能尽可能的保证单位的预算支出在效益上的公正性。进而使单位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的资金完成制定的目标。

(二)实行预算执行中期绩效控制

1、建立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信息库

在对绩效的预算管理中,绩效的预算管理信息要即时获取、加以分析,如不及时关注,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没有及时应对、加以完善,预算管理就得不到真正的发挥,也就失去了预算管理的意义。绩效的预算管理信息要与生产过程同步上报,这样的预算管理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有效的作用。绩效的预算管理信息质量决定了绩效的预算管理的最终成果。

2、严格执行部门预算

为了使预算能够发挥作用,各个单位都应严格执行预算安排,原则上预算是不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的,如果遇到了极其特别的情况必须要进行调整的时候,相关单位应将调整方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经过审核通过后再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在预算的施行过程中,事业单位的支出都要受到财务资金总量的约束,所以要求预算的实行时要强行要求执行,加强对此的监管,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逾越。在事业单位进入到预算的实施阶段开始时,各部门就应该严格按照制定的预算来进行工作,而且财务工作人员要对各部门的支出严格把关,根据预算对支出的进度进行控制。各单位自身也要严格要求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提高资金支出的效益,最终确保单位的预算顺利执行。

作者:韩璐 单位:黑河电大

第八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

1.预算管理的意识有待增强。部分事业单位并未建立专门的机构从事预算编制工作,抑或专门机构有名无实,忽视预算管理,不能切实综合考虑单位实际情况和整体发展需求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

2.预算方法科学性有待商榷。部分事业单位编制预算仍采取传统的基数增长法,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传统方法难以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编制预算方法缺乏更为科学的依据,可能导致出现浪费财政资金的情况。

3.预算监督力度有待加强。在现阶段,事业单位对单位财务预算监督力度不足,预算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较为常见。单位缺少针对预算执行事项的专项监督,难免造成预算执行不严和资金浪费的现象。

(二)财务内控管理

1.内控管理意识薄弱。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意识有待增强,并未能准确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同时,事业单位缺少较为全面的内控管理知识,进而影响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

2.财务内控体系不健全。部分事业单位并不设立内审部门,忽视内审工作重要性,或者,将内审部门附属设在财务部门,可能造成财务内控管理流于形式,未能发挥作用的情况。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完善,严重影响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3.内控管理手段有待提高。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手段落后,也可能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造成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资产核算管理

1.单位负责人重视程度不足。事业单位存在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即使部分单位对资产管理给予重视,也是针对资产实物的日常管理,而对于财务核算中是否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采用资产核算方法等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同时,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新会计制度下资产核算重要性宣传力度不足,也间接增加了资产核算管理的难度。

2.资产管理体系存在缺陷。部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体系存在缺陷,无法满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全面性原则,在现实工作中出现未将全部资产纳入会计核算的情况,导致单位出现资产不实等问题,影响财务信息真实性。

3.部分流程不明。新会计制度创新引入折旧的概念,旨在解决原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在现实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对于新会计制度尚没有相应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

4.资产监管力度不足。部分事业单位未单独设置资产监管部门,而是由财务部门负责,造成资产核算监管工作缺乏独立性。政府监管部门对事业资产核算监管主要依据单位信息数据,不易及时找出实质问题。

(四)财务人员管理

1.学习动力不足。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存在缺乏学习热情的现象,一方面,因为部分事业单位整体对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或对财务管理持有的是落后的观念,财务人员感觉不被重视;另一方面,单位也缺乏明确合理的奖罚机制,使财务人员对于新事物缺乏学习动力。

2.单位专项业务培训不足。对于新会计制度的实施,部分单位缺少专项业务培训,或者培训流于形式,致使财务人员没有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会计制度下财务核算的正确处理方法,在新旧转换中出现问题。

3.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知识较落后,忽视日常学习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同时缺乏获取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导致在执行新会计制度后,企业易出现财务问题。事业单位需要完善财务人员培训和管理机制。

二、对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

综合上述分析,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内控管理、财务核算、财务人员培养等方面都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试图改善这种情况,首先要从事业单位负责人层面树立对财务管理的正确认识,进而将财务管理重要性的意识建设提高到全员的层面。

(二)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层面的建设和完善,是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推进的基础。对企业预算管理和内控管理从单位规章制度层面规范操作,明确责任。同时,按照单位内部控制要求工作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在资产管理方面单位应指定专人,明确权责,进行系统化管理,明确各个运行环节中每个部门的责任、需提交的文件和审批权限。完善资产管理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以避免相互推诿、业务拖沓等情况的发生。完善的规章制度层面保证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财务核算和实物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三)强化监督体系

基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各方面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普遍在监督管理方面力度不足,对于执行新会计制度,新旧交替可能会出现各种财务问题。单位监督体系不完善,难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与准确,也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因此,单位应积极主动建立独立于其他部门的监管部门或者在体系中保持监管工作的独立性。对财务预算的执行采取合理的约束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各项目的刚性约束,以免单位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切实有效保证预算执行的质量。对于新会计制度下的业务核算,特别是资产的核算,应采用全过程监督,及时检查财务部门是否对资产核算采用了适合单位实际情况的折旧方法、是否按照新制度进行了会计处理等。同时,事业单位在必要时,针对资产清查等问题,可以引入社会监督。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职业素养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要素。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建立明确合理的奖罚机制,激发财务人员学习新制度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单位应给予相关财务人员足够的培训机会,使其掌握财务核算的最新知识,并针对新制度的账务处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研讨,完善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最后,除了业务能力,单位还应注重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作者:齐媛 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第九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风险防控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对于任何形式的社会组织,在发展中都存在风险。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风险,实现有力的识别和控制是强化组织管理的关键,也是实现其长远发展的前提。本文深入分析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提出了有价值的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防控;策略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自身具有特殊性,尤其是在财务收入构成方面,存在多种形式。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彰显独到性。要深入分析其财务风险的实质,探索行之有效的防控管理方式,推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全面阐释

1、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方面存在风险

对于财务管理,有效的预算是管理的保障,直接对财务管理的效果产生影响。针对事业单位,一旦出现预算编制片面性的问题,就会导致预算在执行力方面薄弱,影响其合理性的发挥,使得很多数据的准确性遭到质疑,影响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财务风险增大。在当前事业单位中,财务风险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财务预算工作缺乏科学性,在很多事业单位中,针对预算编制,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安排专业的监督人员,是的预算编制过程在严谨性与科学性上比较欠缺,出现资金闲置的情况,自身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同时,滚动资金的支持模式也很难落到实处,资金使用效率十分低。另外一方面的问题是预算资金规范性较差。在事业单位中,对于预算资金管理上,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主观性较为突出,针对操作的范围和限制条件,没有形成科学的标准,进行合理的管理,使得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缺乏分配的基础,使得分配上的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

2、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风险和隐患

在事业单位内部,存在假账、公款挪用等情况,其根本原因是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漏洞造成的。因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至关重要,其自身存在较大的风险。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首先,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漏洞较多,使得一些不法行为获得可乘之机。另外,有些事业单位虽然也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执行力较差,没有落到实处,使得不法人员心存侥幸,为以权谋私埋下隐患,这都是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没有全面效能的结果。

3、对财务收支方面风险的介绍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其风险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财务收支方面的风险,主要诱因是财务管理制度严谨性较差。立足事业单位自身,制度存在不健全和不严谨性,很难保证资金的专项使用,很难在根本上界定项目的具体支出,造成资金浪费的现象。另外,经营方面也存在风险。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相关设施等的投入较大,但是对外投资较小,这就使得财务风险容易发生。在具体操作中,一旦单位没有对商务信息进行有效识别,就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

二、如何进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工作

1、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辨别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具体运行中,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风险较多,例如预算、收支等,特点各异,一旦措施过于单一和一致,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要对风险的类型进行有效识别。另外,在明确风险类型之后,注重对风险影响因素和后果的分析,评估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后果,同时,对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促进风险能够实现量化,推动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

2、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而言,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和纰漏,都会引发单位的财务风险。对此,要打破侥幸心理,将工作重点放在主要问题和环节上,立足整体,强化财务风险的管控。一方面,要强化风险观念,加强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严格性主要是由内部控制机制的强弱来决定的,同时,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现状,因此,需要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思想,保证其能够深刻体会财务风险的思想。另外,要重视风险控制制度的落实,寻求完善的举措,确保制度得以有力执行。

3、重视对财务风险评估与测量工作的推动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意识,但是,很多风险的量化存在难度,认识上的偏差不可避免。因此,事业单位要强化财务风险管理,重视对风险的测量和评估,借助风险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合理的量化手段,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测量的偏差,对财务风险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包装风险决策的科学性与可靠性。4、做好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解决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主要的目标就是进行风险的监控与化解。要结合财务管理行为所收集的资料,对单位的整体财务行为进行监控,改善风险状况。除了相关财务人员要增强风险意识之外,要重视法律法规建设,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企业预防财务风险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财务管理中,任何风险会影响其稳定发展。因此,事业单位要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做好风险管控,优化风险评估机制,保证风险控制工作的顺利推进,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作者:刘慧如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第十篇:事业单位基层工会财务管理研究

一、前言

财务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对于事业单位的基层工会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基层工会与一般的企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有一定的区别,它更加贴近于群众,其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会被群众放大,更会深层次的影响群众对事业单位的印象。所以本次研究基于加强事业单位基层工会财务管理为目的,探讨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旨在促进基层工会的整体建设。

二、基层工会财务管理重要性

基层事业单位工会是基层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机构是用来服务基层员工、加强党群联系、加强组织团结性的一种重要机构。所以再其运作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资金的筹集、分配、运用等情况,所以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关系,进而要求工会的财务管理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性、科学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工会正常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另外,基层事业单位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是一种工会财务状况的总结,所以加强财务管理更能够有效的推进规范化财务流程,保证公共资金的安全性,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阶段内员工的根本利益,是一种部门职能的体现。

三、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

本质上来说,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并不是一项工作,而是一种具备多项工作复合的一种体系管理工作。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基层事业单位众多、各单位之间存在根本差别、工会职能范围不统一等问题,造成了我国基层的工会财务管理出现了很多混乱情况,例如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陈旧、组织机构缺乏、人员配置不足、财务管理独立性不足、法律或制度依据不足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都反映了当前的事业单位基层工会财务管理的病态状况,甚至是让财务管理“名存实亡”。

2、资产管理混乱问题

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基层工会存在着一定的会计管理问题和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有如下几种:其一,历史遗留问题。在过去财务制度不健全时做资产审核并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参与,导致账实不符问题,而这种问题纠正起来需要多级领导和财务管理部门进行重新审核,工作量巨大。其二,基层工会资产明细账目缺失。很多基层工会都不设置具体的资产明细账,所以在财务资产管理时不能进行账实、账账、账卡等信息之间的审核工作。其三,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其四,管理人员问题。部分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或者缺乏专业技术而导致现实资产和账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专业人才短缺

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我国当前事业单位基层工会财务管理人员有超过六成都是“外行转内行”型人才,他们都没有接受系统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知识教育,都是通过自学或者在工作中学习等方式来掌握财务管理技能和知识,其中大龄管理人员也占多数。这就导致这些管理人员在某种程度上对新规定、新知识、新模式等接受能力、了解能力、掌握能力都出现一定的偏颇,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专业素质的匮乏,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掣肘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4、缺乏内控

内控是基层工会财务管理的一种手段或者责任,然而我国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工会在内控工作上做的并不好。以工会预算为例,工会预算是一种经过特殊程序对工会年度收支计划进行审核的工作,是保证工会全年经费正常使用和流转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基层工会财务管理人员在做年度编制时都是应付了事,甚至其中很多的数据都是沿用上年度数据,并没有根据工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有部分工会不进行年度预算工作,采取流水账形式,“花多少算多少”,这种情况对工会的工作经费收支平衡不利,也有可能造成后期工会活动开展出现问题。

5、观念问题

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对财务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简单的记账工作,除了在年终做总结时需要数字提供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尤其是部分单位领导认为财务管理的作用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机构检查和监督而设置的。这种不正确的观念会让部分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从正常的科学化管理变为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对我国事业单位违纪违规情况净化是一种比较大的障碍。

四、提高事业单位基层工会财务管理的对策

1、端正态度,深入学习

上至领导层下至财务管理层,甚至是普通的员工都要对事业单位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有一定正确的、科学的了解,甚至有必要学习一些基础的财务管理知识。前文我们提到财务管理是保证工会正常运转和资金流健康的重要工作保障,同时也是我国构建高效率、高服务能力财务机构的要求之一,更是能够避免部分干部和员工走入歧途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构建健康发展工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健全制度,常态监管

我国当前事业单位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或者陈旧是当前财务管理工作混乱的重要因素,然而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笔者建议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且在制定过程中严格结合事业单位工会的基本情况进行制定,切忌“闭门造车”。其二,履行制度化财务管理。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必须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制度性,同时在制度中严格规定责任制、内控制度等能够让基层工会的财务管理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实现权、责、利三者的统一。其三,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对财务管理人员有一定的约束制度,包括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约束,能够有效的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秩序,更是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性。激励制度是加强员工工作效率和责任心的重要手段,在制度建立过程中必不可少。其四,建立回馈修正制度。可以在财务管理制度中添加一定的信息回馈制度,可以通过员工、财务管理人员、领导等多方面的回馈意见来修正财务管理制度中的问题,让财务管理制度更加符合基层工会的实际情况,也能够根据时代进步来不断的调整,让制度具备一定的活力。

3、人才注入,专业管理

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人员,他们的专业素质决定了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笔者建议各事业单位基层工会在纳新工作上必须接受一定受过专业会计学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经济学知识等教育的专业型人才。通过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团队的建设能够让团队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升,进而在规定制定、财务审核、资产审核、账目审查、预算制定等工作上都能够引入专业化的方法,并且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能够与时俱进的使用一些新型的管理方式,让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

4、坚持执行预决算制度

事业单位基层工会预决算制度是保证工会资金顺畅流转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国当前要求各级工会做好经费的预决算工作,笔者建议工会应当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年初做好经费的预算工作,严格执行预算方案,对于无预算的项目尽量不支出经费,并且将预算方案进行单位内部通报和上级通报,做好方案预留。在制定预算方案时应当采纳各部门之间的建议,参考上一年度的工会经费收支水平进行编制,针对部分需要追加预算的项目需要进行审核,初步审核合格之后需经过工会委员会的开会讨论,并且进行投票表决。只有健全的预决算制度才能够让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更加明显,也能够让工会的资金链具备更大的活力,为全年度的工会正常运作提供资金保障。

5、加强资产管理工作

工会的财产物资通常是指由工会享有所有权的不动产和动产统称,这也是基层事业单位工会进行活动开展的必要物质基础,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准确了解工会所有资产才能够进行整体的统筹安排和使用。针对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可以组织专业力量在工作压力不大时进行彻底的清查工作,保证账实相符。另外工会的资产管理需要分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流动资产管理,在资产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时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考虑,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保证工会资产不受损失。

五、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范文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进方式

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都离不开财务管理,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确保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关键。具体来讲,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主要依赖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尽管现如今事业单位均已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但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所以,随着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应积极响应且不断改进,采取有效策略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稳健发展。

1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1财务管理制度急需完善。一方面,事业单位财经法规、制度等执行落实情况不良,出现违规违纪现象的概率较高,在处理财务问题时通常单纯依靠经验习惯,容易出现较大纰漏;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针对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方面存在不及时、不完善的情况,与当前最新的财经法规与制度未有效衔接,也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制度执行存在冲突。因此,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便很难开展相关工作,也会影响财务管理的权威性,难以明确反映资金的具体流向。1.2资产管理较为混乱。部分事业单位在针对资产进行管理方面,难以体现出有效性。一方面,资金管理混乱。部分事业单位并未配置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也即采取常见的一人多任形式,很多人同时兼任出纳、会计等职务,所以岗位职责未分离,从而很容易出现坏账情况;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混乱。部分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由于未做到及时有效地清理盘点,导致资产利用效率极低,再加上资产出入库管理机制不完善,容易造成资产流失。1.3预算管理不合理。首先,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过去采取的“基数预算法”与新常态性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不相符,在测算依据方面缺乏科学性。其次,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部分事业单位虽进行预算编制,但对后续资金的利用及效益体现并未进行及时追踪,造成预算项目的预期效益未能达成。最后,预算管理监督体制不完善。由于监督体制不完善,部分事业单位经常利用追加预算的手段不断获取财政资金,造成前期预算编制沦为形式,依旧无法改变资金浪费现象。1.4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事业单位主要有全供型与自收自支型,其中自收自支型事业单位所承受的财务风险会更多且更大,其原因在于需要对经济效益的产出负责,所以难以规避财务方面的所有风险。一般来讲,自收自支型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投入前都需要进行投资预测及评估,但目前依旧有部分事业单位的投资属于盲目性投资,省去了前期必要的可行性分析流程,导致最终受益无法满足预期,甚至会出现投资无法收回的局面,在无形中也加剧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压力。此外,许多非自收自支型的事业单位同样对收支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在资金利用前未充分结合本单位经济能力,进而导致后期面对巨大的财务压力。1.5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为匮乏。在推行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仍然有很多财务管理人员表现出知识陈旧、观念滞后等情况,并且在工作中不重视主动学习,毫无自我提升的意识,这种不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的会计人员,其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都与时展需求相违背。此外,部分事业单位内部还存在非专业人才就职财务管理岗位的情况,由于不了解基本的专业财务会计知识,从而会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造成负面影响,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凸显实效。

2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及改进方式

2.1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便是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唯有对国家所制定的财务制度予以贯彻落实,才能规范所有财务活动,进而实现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活动的法制化。首先,结合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要求,在财政部的统一要求下,综合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实情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其次,重点放在资产管理、财产审批、权限分配等方面,同时对财务计划的制订、执行、资金筹措、资金利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等做出明确规定。再次,要保证所制定的制度具备时代适应性与可操作性,在完善内控制度的约束下,财务活动能够减少或避免一切违反财务纪律的问题。最后,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及关键岗位,要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在设置岗位权限的情况下保证彼此岗位的相互分离与制约,这也是避免出现违反纪律情况的重要手段。2.2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结合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资产管理重责。首先,设置资产管理机构。在事业单位内部需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为该部门提供所有权限,并且资产管理部门应当由事业单位领导直接管理。此外,要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结构的独立性,专门机构要采取定期或抽查手段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资产情况进行核算。其次,重视资产账目处理。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账目处理工作中,财务部门要肩负重责,具体来讲应当对单位内部资产编制总账、明细账进行核查,并且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准则处理日常账目。再次,业务部门在使用资产前需要报批。事业单位内部业务部门在使用资产时,需要向进行资产管理的财务部门进行申请,确保专款专用,对资产进行有效保护。同时,业务部门在使用过程中还需随时汇报资产使用情况,这也是保证资产管理独立性的原则之一。最后,切实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事业单位要及时改进传统较为落后的资产管理模式,对单位内部资产进行全面统筹,为提高单位资产效率打好基础。同时,事业单位还需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统筹,结合本单位进行资产合理配置,确保发挥所有资产的效用,进而避免出现资产闲置或是重复性购买的情况。2.3做好预算编制监督。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工作方面要提高重视程度,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同时直观反映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这也是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更是开展内部各项工作与推行经济核算的基础,所以事业单位领导要给予足够重视。具体来讲,不仅要留足时间,同时要在人才选用上调配更多的专业编制人员,保证预算编制不管范围大小或是层面深浅,都需要做好把关工作,保证预算编制的及时性与精准性。同时,在执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结合编制的条框项目及资金的具体流向去运作,倘若发现其中存有误差,需要及时找明原因且制订有效的方案进行调整,并且要对相关手续进行审批核实。最后,还需重视预算编制监督工作,要求不同岗位的人员要认真履责,针对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确保不断提升资金使用率,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2.4建立风险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保持谨慎心态,一旦出现细小环节的失误便极有可能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身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内部需要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系统。在识别财务风险的工作中,事业单位一定要完善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同时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予以渗透,从而提高预警机制的运转效率。比如,事业单位内部可引用国际社会通用的先进技术手段,确保财务管理风险能够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之后通过财务风险监督、风险预警机制等防止出现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不管财务风险管控系统多么完善,始终不能彻底消除财务风险,所以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方面,避免突发的财务风险事件对内部造成恶劣影响,尽可能降低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2.5重视培养财务管理人才。随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技术的不断升级,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核算方式也与现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看重管理类、经营类的专业人才,这方面人才的储备与发展能够大幅促进事业单位财政事业的发展。所以,事业单位有必要提高人才准入门槛,同时对工作绩效考核评价进行合理改进,以更加完善的内部制度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时,事业单位还可定期诚邀具备专业财务管理理论的专家学者,以及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前来开展讲座,对在职财务管理人员展开理论与技术方面的培训,通过交流工作心得以及探讨业务处理问题,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结语

事业单位的资金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其财务管理工作同其他企业单位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也为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所以事业单位应当重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意识到当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采取合理的策略及时解决相关问题,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姗.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