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基本功十篇

时间:2023-04-01 12:53:49

舞蹈基本功

舞蹈基本功篇1

为此,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十分重要。如不经系统、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学生必跳不好舞,将来也教不好舞。这恰如一个不会写字、不懂语法修辞的人,必然不会写文章一样。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实践起来往往背道而驰。因为基本功训练枯燥、单调、又累又苦,又要持之以恒,于是,训练中便出现“虎头蛇尾”或“一曝十寒”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舞蹈的动作都是经过美化、夸张、人为塑造条理化了的,是最有典型性的动作。一方面,舞蹈在一定程度上要遵循或利用人们生活中的自然动作及其法则;另一方面,还要在更大程度上加工、改变和美化自然动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就是这个道理。

舞蹈基本功训练要求形成的专业素质包括:

力量——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力和弹跳力等。它们是在肌肉收缩或张力增加时所产生的一种能力。

柔韧性——就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韧性好的人身段不僵不板,优雅美观。

控制力与稳定性——控制力是指舞蹈中肌肉拉紧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保证舞姿形成的固定的力;稳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调整、控制、恢复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协调性与灵活性——协调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协调配合;灵活性是指能够迅速改变身体或肢体某些环节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一般分为把上和把下两部分。把上动作可分:擦地、蹲、划圈、小踢腿、跨掖蹲(单腿蹲)、腰、控制、压腿(朝天蹬)、下叉、大踢腿等;把下动作可分为: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转、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圆场步等。

为解决和克服学生的自然形态,就要保证把上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在此基础上,为使学生增加表现力就要多做把下练习和各种组合练习。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基本功训练的目的之一是克服自然形态,掌握舞蹈技巧。中小学舞蹈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教师如不能以美的、正确的舞蹈语言和形态技巧为学生做示范,就谈不上舞蹈教学。

但是初学舞蹈的音乐专业学生(包括一切初学舞蹈的人)的身体及生活中的习惯性动作,往往缺乏表演艺术所需要的“力量”、“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表现为松懈、呆板、僵硬、不协调,也就是缺乏一个舞蹈教师应具备的专门素质。因此,就必须通过系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他们克服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形态;训练其肢体的柔韧度,形成其各部肌肉的紧张、松弛的控制能力和各关节的柔韧力量;培养其音乐感和伴随音乐灵活、自如地运用手、眼、身、步各种动作的风格韵律。

训练和不训练大不一样。如腿部肌肉力量差的人,舞姿就不美,感情也不能通过造型自由地表现出来。所以,有人说舞蹈中“抬不起的腿是看不见的腿。”又如:一套刚健有力、节奏明快、豪放开朗、气势轩昂的舞蹈动作,不但需要力量,而且还需要“速度力量”、肌肉耐力、控制力和弹跳力。一个柔韧性差的舞蹈者,动作很难做到文静、柔和;如果腿抬不高,腰下不去,动作一定会显得笨拙僵硬。

舞蹈讲究呼吸。“呼吸是舞蹈艺术中一个重要枢纽,是靠它来支配动作和贯穿到动作中去的。”舞蹈也像音乐一样,讲究呼吸的控制,俗名叫“运气”。不论什么动作,不论动作的大小强弱,莫不受呼吸及其控制程度的影响。有了气的推动才能形成动作和动的抛物线、波浪式、冲击式以及人体的反胴运动。如此重要的呼吸也必须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在练习实践中逐步掌握。

舞蹈基本功篇2

2、提高方式:开脚、直膝、包臀、立腰、立背、展肩、立项、沉气、拔头顶此曰站。

3、立是站的延伸,在立的过程中在保留站的所有要领同时,还需稳定身体的重心。立得好则姿态准、脚下稳、旋转稳、舞步轻。

4、提高方式:把杆半脚尖、单脚半脚尖;把下半脚尖、单脚半脚尖。

5、直主要指腿直、后背直这两大块,腿直又包含脚背、膝盖两个大关节的直。直练得好,线条漂亮,挺而不僵。

6、提高方式:把杆所有动作都贯穿着“直”的要求,脚背压到最低、膝盖骨绷到凹陷,腿的直方得以实现。后背直则为包臀、立胯、立腰、立背、立项、沉气、拔头顶。

7、行练得好,能有效提高舞姿的准确性,同时辅助提高舞蹈过程中的重心操控能力。

8、提高方式:步伐单一练习;步法组合;步法舞姿综合组合。

9、韧是指身体的柔韧能力,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软开度,包括脚背、腿、胯、腰、肩等,韧带及关节的柔韧及拓展。韧解决得好身体的空间表现力就强,完成动作的阻力就小。

10、提高方式:压、踢、耗、甩。

11、快是指动作的速度快,快而不紧、快而不懈,快练得好,灵巧度就高,快速变换舞姿的能力随之提高。

12、提高方式:把杆的小踢腿、弹腿、大踢腿,甩腰,把下的小跳、打击都是解决快的有效方式。

13、轻指动作完成要轻松,腾空要轻飘、落地要轻缓。轻解决得好,动作飘逸流畅、空中轻盈洒脱、落地无声。

14、提高方式:蹲组合、控制组合、跳跃组合都可直接提高轻的质感。

15、稳是指动作平稳、舞姿准确,稳练得好,动作行云流水、舞姿转换精确。

舞蹈基本功篇3

一、训练基本功的目的

基本功对于任何一种艺术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一门艺术之初,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础,扎实基本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突飞猛进、得心应手。就拿器乐来说,如果基本功的训练不够扎实,可能在初级阶段时,不觉得吃力,但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多,级别的增高,手上的功夫不到位,之后的学习只会越来越慢,影响进度。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一是为了能在学习中有着扎实的功底和过硬的专业技巧,二是为了今后能够演绎更高水平的作品,三是培养学生先苦后甜、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舞蹈训练中有哪些基本功

舞蹈的基本功从广义上讲,是指舞者的基本站姿、坐姿;软开度的开发、关节的拓展;肌肉线条和肌肉能力;节奏感的训练,乐感的培养;体能的训练等。从狭义上讲,是针对不同的舞种的不同风格特点的基本功。比如中国古典舞的提沉、芭蕾舞的开绷直立、踢踏舞的踝关节练习、标准舞的基本步等等。那么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常见的基本功分为两大类,一是力量,二是柔韧。具体针对少儿舞蹈教学常练习的基本功有压腿、压胯、压肩、把杆训练组合、大踢腿、下腰等等。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是压腿,分别为压前、后、旁腿。压腿的训练能够很好地打开学生腿部的关节韧带。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舞蹈教师在教学时不注意学生压腿时的标准度,反而得不偿失。在压腿时要注意腿部关节的直立,胯要正,要保持上半身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尽量的拉伸腰部。柔韧度在舞蹈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软开度,包括脚背、腰、胯、腿、肩等等,柔韧度的开发能够使舞者身体的空间表现力增强,完成舞蹈动作的阻力就相对小一些,主要依靠压、踢、甩、耗等方式来练习。

三、基本功对于学习舞蹈的意义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要想演绎好舞蹈作品,基本功的扎实度直接决定了演出的质量和效果。有些舞蹈表演艺术家,往舞台上一站,他的那种神韵和气场一下子就展现出来了。所以像开脚、直膝、立背、立腰这样的基本站姿对于舞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练好了这些基本功,舞蹈演员的身体线条才会更漂亮,才能够做到挺而不僵。基本功中而会有一些步法组合练习和舞姿组合练习,这些基本功练好了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舞姿的准确性,并且提高在舞蹈演出过程中的重心操控能力,做到行云流水。把杆的小踢腿、甩腰等快速的练习还能够使舞蹈演员的灵巧度提高,在表演时舞姿快速变化的能力才能提高,做到快而不紧、快而不慌、快而不懈。跳跃组合的练习能够提高舞蹈演员的动作轻盈度,使得动作更加流畅飘逸。气息控制练习和重心变换练习能够使得舞蹈演员的动作更加平稳、舞姿更加精准、动作更加到位。

四、舞蹈教学中基本功的要求

我们既然知道了学习基本功的意义,那么在舞蹈教学和舞蹈学习中,怎样才能更好的练习基本功呢?下面是笔者的几点建议。首先,要注意循序渐进。学习任何一门艺术或手艺,都不能急于求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定要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和接受能力来和老师协调学习的进度。通过均匀、协调、有步骤、有规律的练习以便今后更好的演绎优美的舞姿,从而达到强身健体、身心愉悦的效果。其次,要养成每天练习的好习惯。大部分少儿舞蹈都是一周一节或两节课,通常学生下课后没有机会和条件来练习基本功的。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练习方法对于学习舞蹈是非常关键的,家长也应在平时多督促多陪伴孩子练习基本功,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的练习基本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是针对舞蹈教师,舞蹈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基本功教学的正确性和反复性。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正确的基本功和舞蹈动作能够让孩子的身体线条更加纤长优美,而错误的动作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导致脚趾变形,腿型受影响。

作者:武纪言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注释参考:

[1]李俏.浅析舞蹈教育的普及与提高[J],戏剧之家,2014,05.

[2]李卉.舞蹈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27.

舞蹈基本功篇4

关键词:舞蹈教育心理 基本功学习 作用分析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主观印象,其中主要可以分成两个种类,分别是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主要包括了人所表现出的情绪以及情感方面的体验等。因此舞蹈教师不但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促进自身专业知识和水准的提升,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以及个性心理加以了解和掌握,也就是对“舞蹈教育心理”加以充分的、正确的认识,明确“舞蹈教育心理”是整个舞蹈基本功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取得良好舞蹈教学效果的必要保障和关键。

一、有效地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培养

1.注意力的培养

学生的认知能力指的就是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记忆力等方面的能力,在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初期,在通常的情况下指的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对于舞蹈的含义和概念在认识方面还比较模糊,因此这时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注意力等认知能力进行培养。舞蹈教师要重视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这样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吸引到舞蹈基本功的学习之中。舞蹈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教学态度,用良好的语言对舞蹈动作加以表达,为学生进行动作的示范,这样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培养起学生的注意力。由于注意力可以分成两大类,即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因此教师要将这两类注意充分的加以利用,采取科学的舞蹈基本功教学方式,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情趣更好地加以吸引,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体会到舞蹈学习的魅力和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具有训练体能作用的游戏,这样不但可以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训练,还可以使得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领会舞蹈的内涵。

2.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力主要指的就是人产生的心理方面的活动,如果失去了记忆力,那么就难以开展舞蹈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舞蹈属于一种形象的艺术,因此首先就需要人们的视觉记忆,也就是对教师所传授的舞蹈动作加以记忆。这就要求舞蹈教师要在基本功的教学过程中对舞蹈动作进行及时的、准确的示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视觉记忆。除了视觉记忆之外,听觉记忆以及运动记忆也是十分重要的,听觉记忆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的语言来对舞蹈动作进行描述,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听觉记忆的增强和提升。由此可见,舞蹈教师要将视觉记忆、听觉记忆以及运动记忆结合在一起,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记忆力加以培养,促进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取得。

二、有效地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

1.培养学生思维

二年级以及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舞蹈学习的中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以及想象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随着学生舞蹈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在这一个中期阶段,舞蹈教师更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的思维以及想象力加以培养,这也是舞蹈基本功教学的核心。学生随着学习的推进,对于周围的环境以及舞蹈的含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因此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进步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舞蹈教师可以采用“换位教学法”,使得自己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整个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对动作方面的要求加以描述,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时,舞蹈教师要能够对学生的情绪加以诱发,激发出学生对音乐以及文学等方面的想象。这就要求舞蹈教师自身要能够善于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更加自由和生动的对舞蹈加以表现,充分的将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出来,提升舞蹈基本功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有效地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培养

学生艺术的创造力是评价舞蹈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和标志,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舞蹈学习过程的一个提高时期,也是他们成长的关键,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对“舞蹈教育心理”加以充分的运用,是舞蹈基本功教学活动的根本所在。由于舞蹈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对教师演示的舞蹈动作的模仿,因此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努力地摸索舞蹈基本功教学的有效方式,使得艺术创造力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 舞蹈教师在舞蹈基本功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在舞蹈学习的初期向艺术创造力提升的阶段进行飞跃,促进学生想象力以及认知能力的提升,并且在此基础上舞蹈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培养。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舞蹈教师对“舞蹈教育心理”进行充分的利用,可以对学生的记忆力以及观察力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指导学生学好舞蹈的基本功。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舞蹈教师要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合理地、适当地运用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舞蹈基本功的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青.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分析[J].华章.2014(04). [2]朱小燕.大学舞蹈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和情感的培养对策[J].大众文艺. 2012(24).

[3]肖莉,朱丽娜.论教育心理学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师范舞蹈专业为例[J].技术与市场.2008(11).

舞蹈基本功篇5

关键词:瑜伽;舞蹈基本功训练;作用

瑜伽是梵文“YOGA”的译音,意为“加法”,可以引申为“结合”、“连接”。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是一门修心养身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印度先贤在最深沉的静定状态和冥思观想下,通过法和呼吸的配合达到从直觉感悟生命的认知。由于交流的便捷和频繁,不同文明的对话、吸纳以及文明成果的共享,在这股潮流的推动下,瑜伽正日益成为时尚健身文化的代名词,已成为迎合与调节当今一切快节奏社会中人们追求娱乐、健美、养生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然而,瑜伽的练习与舞蹈基本功训练颇有相似之处,都需要通过压腿、下腰来解决身体的柔韧性。

一、促进身体柔韧性训练

我们都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者必须经过长时间严格的身体训练,大约从10岁就要开始接受长期的、不间断的身体技能训练。若想成为一名成熟的职业舞蹈者还必须经过大约10年的中、高等专业教育训练。然而舞蹈者最佳黄金年龄是18~28岁,过了30岁身体就开始退化。对于舞者而言,身体的退化意味着与舞台的告别,无疑是最大的痛苦,多年的艰辛付出只能换得亮丽却也是相对短暂的一段舞台光阴。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学瑜伽来调节身体各项机能,以求达到身体从未能达到的各项指标,给许多的舞蹈者增添了不少信心。实践证明,有许多舞者,包括一些身体的柔韧度不是很好的舞者,自接触瑜伽后,通过一段长时间练习,身体的柔软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甚至可以达到自己远达不到的最佳状态。因为瑜伽的练习频率舒缓,没有任何强制和逼迫,却可以在每天的循序渐进中得到惊人的进步。练习完毕后身体也不会有酸胀疼痛之感,反而是无比的轻松和舒服,这种感觉和过去练习舞蹈基本功完全不同,于是瑜伽渐渐成为许多舞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但可以保持纤细的身材和柔软的身体,而且还能让人们拥有了一颗包容、豁达的心,以及一种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瑜伽的练习让舞者受益匪浅,因此希望有更多的舞者从盲目和强制性练习当中走出来,尝试着把瑜伽的方法吸收到舞蹈的辅助训练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改变身体。

二、把气息灌注到动作之中

呼吸是瑜伽的重要部分,也是瑜伽练习收效大小的关键所在。瑜伽认为呼吸是联系人的生理与精神的纽带,正确的瑜伽练习必须先从“呼吸”开始。当气息被调匀之后,心才可以达到平静和集中的状态。简单地说,身体在进行每个动作的过程中如果配合上合理的呼吸,就不会产生难耐的疼痛感觉;甚至是某些极限性的动作,只要有正确的呼吸相伴随,身体也会获得无比的放松和舒缓。瑜伽的呼吸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然呼吸,瑜伽的呼吸需要用心去调整,它要求将自然呼吸的频率减慢,变胸腔呼吸为腹部呼吸。人们往往在心情激动和烦躁的时候,呼吸会变得非常短浅和急促,假如身体未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心理便会对身体产生厌恶和隔膜。所以舞者在练功之前,可以先采取调息的方法,让内心的躁动停息之后再开始运动身体,哪怕身体很僵硬也不要急躁,告诫自己慢慢的坚持就好了,用平静的心情和均匀的气息去改变肢体韧带与肌肉的僵硬。在动作过程中小心翼翼地去关照每一次的呼吸,就会发现身体在被呼吸一点点地融化,疼痛的感觉会逐渐减弱。这种方法比一贯采用的强制性地压、搬、拉、伸身体的韧带要好得多,它不但可以减轻舞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还可以迅速提高身体的软开度,使舞者在每天的练习和坚持中获得自信与成就感。

三、让意识关注身体

瑜伽强调意识、呼吸、动作三者的统一,练习者不但身体与呼吸要配合,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意识的关注,由此才可以最终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在舞蹈的常规训练中,往往会因强制性的搬、压、拉、伸肢体韧带而导致疼痛,舞者对于疼痛生理上会出现本能的排斥、对抗,心理上会产生紧张、惧怕的情绪,强制性的方法对身体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常有肌肉、韧带拉伤的事情发生,严重者甚至留下终身难愈的病伤。瑜伽练习中的意识要求在动作练习过程中放下所有杂念,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动作给身体带去的感觉上,不要对它产生惧怕和抵触,学会用信任的眼光关照自己和自己的身体,以爱和呵护的心态对待运动练习中的身体,学会说服自己的身体去接受训练中的各种感觉,包括疼痛。如果用心去关照,疼痛也会因为心绪的安静、放松而变得容易接受,心情也会从因疼痛而引起的烦躁不安中解脱出来,让整个练习的过程变得愉悦和安详,让练习者获得接受而不是排斥身体的体验。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使练习者强化对身体运动过程的了解,对自己每天身体的细微变化有着自觉和清晰的感悟,从中获得自信和持久的动力,在每日的训练中不急不躁稳步进步。这种进步不但克服强制性练习带来的弊端,而且对每个练习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性格的成长也会大有益处。

四、极限上的坚持

在平时练功中,往往一碰到身体疼痛之处就会本能地闪躲、畏惧,认为自己无法忍受,甚至放弃。而瑜伽练习中强调心理的积极暗示。它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不一样的。关注自己的身体,量力而行,把动作做到自己最大的极限就好。这也是调整心态的一种方法。有时舞者在练功当中会产生互相比试竞争的心态,这虽然有助于训练的进步和提高,但也容易造成焦虑不安,导致过分要求自己的身体,为那些可能是自己永远都完成不了的动作而苦恼。运用瑜伽的方法改变训练者的心态,树立起在每天的练习中力图把每个动作都做到自己的极限,并持之以恒,那进步将是无法想象的。一个人的潜力常常会被自己低估,身体的各种可能性是需要靠自己用心发掘和体悟才可以了解的。

总之,瑜伽是生理上的动态运动及心灵上的练习,也是应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学。瑜伽的最终目标就是能控制自己,能驾驭肉身感官,以及能驯服似乎永无休止的内心。感官的集中点就是心意,能够驾驭心意,即代表能够驾驭感官;通过把感官、身体与有意识的呼吸相配合来实现对身体的控制。这些技巧不但对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有益,也能强化神经系统、内分泌腺体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过激发人体潜在能量来促进身体健康。笔者认为瑜伽更适合年龄较大和相对成熟的人群,特别是对周围事物有了一定的洞察和感悟力之后,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目标在哪里,这样才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相对适合的力度与标准。有规律的瑜伽练习有助于消除心理紧张,以及由于疏忽身体健康或提早衰老而造成的体能下降。瑜伽包含伸展、力量、耐力和强化心肺功能的练习,促进身体健康,有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

作者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阎海.看一眼就会的瑜伽健身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莫汉.纯粹瑜伽――印度瑜伽习练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舞蹈基本功篇6

关键词:民间舞 基本功训练 教学模式

高校的民间舞是舞蹈专业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高校舞蹈专业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民间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具生命力,以人体动作作为情感的表现手段,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深厚的舞蹈基础,才能将舞蹈的深刻韵味得以表达。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更适合民间舞教学的民间舞基本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切实关注基本功训练

民间舞蹈表演需要舞者有强烈的表现力,而这种表现力只有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只上才会显得更加有感染力。基本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然形态,掌握民间舞蹈技巧。在民间舞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基训练习,可以培养舞者良好的身体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控制能力,增强肢体表现力。因此,在民间舞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更加关注基本功训练,深刻认识到在基本功训练的重要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进行基本功训练,克服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姿态,逐渐形成挺拔、匀称、完美的体态。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基本功训练,可以训练其肢体的柔韧度,解放肢体、获得必要的技术、技能和规范的动作形态,同时形成其个部分肌肉的紧张、松弛的控制能力和个关节的力度,提高肢体形态的协调能力、动作理解与控制能力和基础的弹跳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在民间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先具备良好的基本功,才能形成其各部肌肉的紧张、松弛的控制能力和各关节的柔韧力量,才能伴随民间舞蹈音乐灵活、自如地运用手、眼、身、步各种动作,体现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律。

二、进行分层教学指导

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因此,在民间舞基训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对舞蹈专业的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评定和划分,通过测试和课堂表现将学生分为基础型和发展型。基础型的学生通常是初学舞蹈专业,缺乏表演艺术所需要的柔韧性、稳定性和协调性,动作往往比较呆板生硬。对于这些学生,他们本身的舞蹈基本功比较欠缺,在民间舞蹈学习中也会比较吃力,教师应该了解他们的体质,并且要突出基本功训练的价值和趣味,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基本功训练中,同时要对这些学生增强体能训练,给以足够的鼓励和支持,给以肯定,针对人体大肌肉群、 小肌肉群、 力量或其他方面的科学训练法相结合,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对于那些发展型的学生,他们的基本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即便这样也要勤加练习才能保持最好的效果。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这些学生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民间舞舞蹈作品。

三、突出民间舞风格特点

各个地区的民间舞蹈综合了民族历史、、审美习惯、所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主要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目前来说,我国各大舞蹈院校对于培养民间舞人才大多用中国古典舞基训和古典芭蕾基训,在基训的过程中没有特别的突出民间舞蹈的风格。要更好的发挥民间舞基训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民间舞的基本功训练要根据民间舞各个舞种的风格,学生要通过其真实的情感表露和风格特质,突出各个地区民族民间舞的审美意识和内在神韵。因此,高校民间舞的基本功训练应该更加强调结合民间舞本身的风格特点,通过基本功训练,让学生掌握的不应是缺乏活力和生命的形体动作,而应该是充满了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要发展形象思维,尊重民族的族群性、地域文化性、宗教礼节性和生活需求性。只有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才能表现出强烈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四、结语

基本功是指一个舞者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技巧动作的能力水平。扎实的基本功是作为专业舞者的先决条件。在当今的舞蹈高等教育中,民间舞的教学不单纯是技术技艺的传授,此外还要通过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他们能个更加精确的用肢体动作的提高对民间舞蹈的理解,从而提高民间舞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桂莲.关于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J].攀登,2007(02).

[2]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02).

[3]欧光艳.试析西南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J].大舞台,2011(09).

[4]张晓丽.中国民间舞蹈教学改革创新[J].艺术科技,2013.

舞蹈基本功篇7

浅谈舞蹈基本功训练方法的的创新对策

摘要:舞蹈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效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作为一名舞蹈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是必不可少的。要使舞蹈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基础,舞蹈基本功训练则是舞蹈专业教学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本文运用调查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基本功的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舞蹈教学基本功创新对策

作者简介:王娜娜 女 1987。1.20 籍贯:安徽淮南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 研究方向:舞蹈教学 职称:助教

舞蹈基本功篇8

一、形体训练

狭义的形体训练把它定义为形体美训练。广义的形体训练认为,只要是有形体动作的训练就可以叫做形体训练,这样各式各样的动作都可以称为形体训练,甚至某些服务行业的程式化动作,比如迎宾、端菜、送菜、礼仪姿势等,也被称为形体训练。但是在我们学校舞蹈教育中形体训练要求更严格,舞蹈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要求学生学会正确的站姿,挺胸抬头,明确基本的站姿和手位。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形体训练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在舞蹈入门之前就搞好形体训练。

二、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训练是舞蹈教学的重要部分,它在形体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的难度,着重训练学生的软开度、协调性、控制、力量等。对于专业舞蹈学习者来说,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十分必要,也十分严格。基本功越扎实,舞蹈的柔韧性、弹跳力就越好,舞感也就越好,那么,在学校舞蹈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呢?首先,训练学生的地面动作,头、眼睛、手臂、勾绷脚的练习。其次,压腿、甩大腰、劈叉等的训练。第三,力量训练。我们无论是学习哪个民族的舞蹈?无论是现代舞还是古典舞,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体现舞蹈的形体美、韵律美。基本功的训练是我们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些学校对舞蹈基本功训练不是很重视,没有专门训练的场地或者没有专业的舞蹈老师指导,从而导致有些地方舞蹈教学落后,特别是农村学校,在舞蹈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基本功的训练。

三、民间舞蹈以及现代舞蹈的训练

在舞蹈教学中只要把形体训练、基本功训练摆在首位,那么对于我们民间舞蹈以及现代舞蹈的学习就会有很大的帮助。民间舞又叫民族民间舞蹈,分为:藏族舞蹈、蒙古舞蹈、傣族舞蹈、彝族舞蹈、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等,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格特点,比如藏族舞蹈主要是颤膝、塌腰;蒙古舞蹈主要是耸肩、压腕;傣族舞蹈主要是体现三道弯,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熟悉每个民族的舞蹈,而民族舞蹈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舞蹈的韵味与特点,因此,对于初学者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学生,有些民族舞蹈对基本功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傣族舞蹈的三道弯,柔韧性好的学生才能把动作做到位,因此,民间舞蹈的学习与基本功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那么现代舞蹈就不需要基本功了吗?恰恰相反,现代舞蹈对基本功的要求更加严格,现代舞蹈体现的是一种快节奏,一种激情的抒发,积极向上的舞蹈,对于学生也有更高的要求以及激励作用,学生在表演现代舞的时候能充分抒发自己的情感、体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舞蹈基本功篇9

如果学生的柔韧度不佳,在做相应的动作时,不仅姿势不雅,而且会限制动作的速度甚至会导致意外的受伤。控制力和稳定性训练舞蹈当中,平衡的掌握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平衡性即人体的重心的掌控,当人体自然站立时,重心正好在双脚之间,良好的保持了身体的稳定性,当人体的姿势发生变化时,重心也随之转移。因此,人体的重心是根据动作的变化不停的变化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支撑杆,学生在上杆训练时,可以轻松的保持稳定性,这是由于支撑杆分担了人体的一部分重力。这只是平衡的一种假象。在真实的舞蹈表演中,这样的支撑杆是不存在的。支撑杆的运用,是帮助学生找到具体某个动作的重心转移,避免在训练中受伤。如果过度依赖支撑杆,不仅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还会造成肌肉群的局部失衡,有碍于学生进一步的舞蹈训练。只有正确的掌握身体的重心变化,熟练的控制重心和平衡度,才能使脚掌有力的支撑地面,减少身体的紧张感,减少训练和表演中不必要的损伤。协调性和灵敏度训练灵敏度是人体在做姿势转换的动作时能够快速、准确的改变运动方向和动作空间位置的能力。舞蹈是一套套连续的动作有机结合起来的统一体。在各个动作的相互配合、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要求舞蹈者精准的把握每个动作的幅度、时间、位置等。并且在动作的转换上要做到迅速、连贯。同时,在良好的灵敏度和连贯性的训练中,能够表现出舞蹈的韵味和美感,这种情感激励学生进一步达到更高的造诣。良好的灵敏度也能够避免在训练或者表演时不必要的损伤。力量、柔韧性、稳定性、灵敏性相辅相成,良好的柔韧度能够扩大舞蹈者保持稳定的空间范围、良好的稳定性又是高度灵敏性的前提。而大量的柔韧性、稳定性和灵敏性的练习,就能够有效的促进力量的积累和发展,这几项基础训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因此,在舞蹈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各项技能的协调同步发展。为下一阶段的舞蹈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舞蹈是一项以肢体的动作来展示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形态。也就是说,舞蹈是用肢体的动作作为语言,来向人们展示它的内心世界。因此,没有标准的动作,就没有舞蹈的魅力和感染力。基本功是舞蹈演出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基本功,在各种舞蹈的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顺利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进一步促使舞蹈进一步学习的顺利进行。科学的基本功训练对每一个舞蹈学习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入门课程,它对舞蹈的进一步训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体体现在如下两方面:1)科学的基本功训练更能缩短培养一个优秀舞蹈演员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的学生学习其他的成套的动作,所要做的主要任务就是记住每一个动作的先后顺序,动作幅度等。在作出这些动作的过程中并不会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每一个舞蹈的动作在基本功中都能够得到良好的体现。不具备良好的基本功的情况下进一步学习舞蹈,最多只能够记住每个动作的步骤,对于动手做这些动作,很多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基训中对蹲的训练,在外观上虽然只是简单地几个动作,然而真正能够毫不费力的作出这些动作也是很难的。尤其在连贯的舞蹈动作中,一个小小的动作不到位,就能大大降低舞蹈的美感,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科学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不仅仅可使学生有效的做好每一个舞蹈动作,在长期的练习中,能够缓慢的增强学生身体的可塑性和整体的协调能力。对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几个基本功的训练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在科学的基本功练习的推动下,各项舞蹈的基本功技能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铸成扎实的舞蹈底子。

舞蹈是以动作来表现美和情感的艺术形态,因此,没有舞蹈动作,就没有舞蹈,没有标准的舞蹈动作,就没有舞蹈的魅力和感染力。如何能够达成舞蹈更强的感染力,与扎实的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并不夸张,感人的舞蹈艺术是在平时的摔摔打打的训练中达成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该跳的时候跳不起来、该站站不稳,舞蹈的魅力就变成了一句空话。舞蹈是舞蹈者内心宣泄的一种途径,它是舞蹈者感情的艺术化抒发。扎实的基本功决定了舞蹈者在舞蹈的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作者简介:袁婷婷,四川成都人,助教。

作者:袁婷婷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舞蹈基本功篇10

关键词:舞蹈教学;美感培养;训练

0 前言

美感培养训练是舞蹈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学习舞蹈的重要训练方式,通过美感培养训练可以真正地感受到舞蹈中的情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懂得舞蹈动作中的美丽,并促使学生在跳舞中,将自身的心灵与舞蹈之间相互的结合,以此加深对舞蹈的理解。刚刚接触舞蹈的学生通常需要学习众多的舞蹈基本功,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逐渐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舞蹈动作中的美感。对于新的舞蹈动作学习,首先应从美感培养训练着手,让学生逐渐熟悉舞蹈的基本功,以此加快对舞蹈动作的掌握;并在教师的反复带领下学会欣赏舞蹈的各个动作,将自身的身体与舞蹈之间相互的结合,以此更好地诠释舞蹈动作。

1 舞蹈教学与美感培养训练

现代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施美育与德育,逐渐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舞蹈作为美育教育实施的一种方式,审美是舞蹈教育实施的中心,因此培育具有审美能力的学生是舞蹈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故此在舞蹈教学中进行美感培养训练,让学生在舞蹈欣赏中感知舞蹈动作与表演的魅力,并在训练下逐渐学会审美,并进行舞蹈创新。从当前舞蹈课堂实施情况来看,不论是初步接受舞蹈学习的低年级学生,还是已经具有一定舞蹈基础的高年级学生,舞蹈教学中都难以脱离“美”这一主题,在舞蹈课堂中美的表现力是丰富的,通过舞蹈来结合学生的动作与表演,以此更好的感受舞蹈的艺术感,更好的诠释舞蹈动作中的美感。[1]

在舞蹈课堂中学会欣赏美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真正地意识到舞蹈的美,才能将自身的舞蹈动作与表演之间相互的结合,并在旋律中逐渐探析适合自己掌握舞蹈动作的方法。但美感训练并非是课堂中的欣赏教学,而是在舞蹈课堂中各部分之间的组合,通过美感培养训练从而开启舞蹈学习之旅,因此美感培养训练始终贯穿于整个舞蹈课堂。

2 舞蹈教学中的美感培养训练

2.1 在基本功中能够强化美感意识

从教学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差异,因此教育应抓住学习的关键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小学舞蹈教学为例,此阶段的学生较为活泼好动,而且在学习基本功时则多为基本功,而为了突出表演的效果,教师会将更多的训练注意力放在基本功练习上,很多学生感受不到舞蹈学习的趣味性,因此舞蹈表演也自然缺少了灵魂。[2]实际上这一阶段的孩子可塑性较强,为了深化落实舞蹈的美育功能,教师应在基本功训练中增加美感培育。但舞蹈基本功学习较为艰苦,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好先导的作用,而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进行舞蹈的游戏教学。例如即兴舞蹈游戏,教师随意的播放相关音乐,学生可结合播放音乐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舞蹈,教师也可适时增加一些难度,适当的规定学生可以选择的舞蹈种类,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跳舞。

2.2 更好地权衡美感训练与舞蹈动作规范

舞蹈动作有着严格的要求,每一个动作都将直接影响整个舞蹈表演的效果,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舞蹈规范去练习,以期促使整个舞蹈表演的连贯性。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必须与美感训练之间相互关联,并分别从舞蹈的动作的节奏,以及舞蹈动作的力度等各个方面进行考量。以节奏为例,音乐节奏与舞蹈节奏之间的配合是舞蹈表演的基础,舞蹈学习中还需注重将自己的情绪与舞蹈之间相互的结合。对于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教师可摆脱传统的基础式教育方式,将美感训练与音乐结合,规范每一个节拍的动作要领,分析舞蹈的背景,清楚的认定舞蹈风格,以期更好地将舞蹈展现出来。在美感训练中让学生逐渐感受到音乐旋律的不同情感,从而进行审美教育,更好地把握舞蹈动作中体现的风俗人情,以及时代特色,这也是舞蹈学习的精髓。例如内蒙古舞蹈的憨厚豪迈,新疆舞蹈的热情与活力,朝鲜族舞蹈的沉稳与灵动,这些都是舞蹈学习所必须掌握的要点,在教学中只有把握好这些特征与精髓,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中的美感。此外,在训练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舞蹈不仅仅是模仿,而是要在舞模仿中最后进行自我创新,在学习某一风格舞蹈时教师要注重培养的学生的作品意识。例如让学生谈谈对此舞蹈作品的认识,以及你认为该舞蹈作品中最应该注重的部分,譬如碎步动作,碾步动作等。

2.3 将美感训练与舞蹈精细动作相互结合

美感训练是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美感训练不仅仅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对舞蹈进行二次创作。美感训练不同于欣赏,虽然两者同样是舞蹈课堂的同一种教学方式,但两者的出发点有着一定的差异。美感训练并不是指观看到的舞蹈动作,而是在观看的过程中加入想象,将脑海中的画面与舞蹈相互的融合,让舞蹈修补脑海中的想法,进而促使舞蹈成为一种具有情感的表现方式,这也是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过程。[3]但个体对于舞蹈的情感体验不同,因此审美也将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应让学生在舞蹈精细动作中去探寻答案。舞蹈动作直接反映出了人们的情感生活,更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蕴藏在舞蹈动作背后中的真善美,而舞蹈精细动作则是更加细致化的表达方式,其将会直接影响到舞蹈表演的节奏连贯以及动作流畅性,因此分析舞蹈精细动作也是探求美感的过程。舞蹈的律动性是舞蹈精细表达的重要方式,通过肢体动作之间的各种联系以此细腻地展示出个体演示舞蹈动作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每个动作都要结合自身的体验与情感,以便于突显舞蹈的艺术性,在自我内涵提升的过程中,更可以陶冶情操。实际上,舞蹈精细动作的美感训练是其连续两个动作之间的衔接过程,但在舞蹈教学中,教师普遍会忘记了动作之间的有效衔接,进而使得学生舞蹈动作较为僵硬。例如在传统舞蹈中的身韵,这些都是精细动作美的展现过程,若缺乏精细动作的流畅衔接,那么舞蹈的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而为了提升精细动作的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可从最简单的舞蹈动作开始,将所有的舞蹈动作进行拆分,先选取其中一段进行训练,让学生随着旋律逐渐参与舞蹈表演中,教师在一旁观察学生动作的连贯性,此种方式一方面可降低舞蹈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熟悉每一个精细动作,促使动作与舞蹈节奏之间更加连贯。

2.4 注重舞蹈美感训练中的“舞韵”与“乐感”

舞蹈表演难以脱离音乐,因此保证舞蹈表演与音乐之间的相互配合至关重要。“乐感”就是在舞蹈中感受到舞蹈的旋律,让音乐更好的衬托出舞蹈动作的美感,“乐感”的学习必须结合教师的指导,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训练中让学生去聆听音乐,只有感受到音乐中所代表的情感,才能使得舞蹈更加具有精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赋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思考,通过聆听与想象,让学生明白何为“乐感”,以及如何更好地表带出“乐感”的真正含义,让舞台更加具有气氛的,让整个观众感受到舞蹈作品中的音律美。除了即兴“乐感”训练外,教师还需注重“舞韵”的培训,所谓“韵”就是一种美感,其要求舞蹈者必须更好地掌握舞步的节奏以及运动的路线,配合相关动作之间,以此更好保证舞蹈动作的流畅性,“舞韵”训练的前提是舞蹈动作的规范与肢体之间的协调感,感受到每一个动作与整个舞蹈表演之间的关系,如呼吸、眼神等。

2.5 在美感训练中探求真知

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方式,舞蹈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只是舞蹈教学中的引导者,而更多的美感感受则需要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自行摸索。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需要舞蹈表演者花费众多时间来实现的,美感训练中学生应充分的发挥主动性,更应在日常中自行去探索,在课后运用的实践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地理解了美感,是否真正可以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舞蹈表演之中。而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教师也可相应组织学生参加舞蹈艺术实践,并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让学生多多上台表演,享受到舞台表演的魅力,以此将自身更好的一面展现在大众面前。此外也可结合学校相关活动表演,让学生之间自己进行舞蹈编排,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将更多的主动权交于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舞蹈学习不是一种任务,而是展现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

2.6 舞蹈美感训练与素质教育的相互结合

舞蹈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美感是舞蹈表演中最不可获取的重要因素,其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凝结了世间的情感表,通过曼妙的舞姿,更好的展示出艺术者对于舞蹈真谛的演绎。情感的流露不在于世间的长度,而是是否可以用心的感悟,因,但舞蹈并非仅仅是一种单因素的艺术表演,舞蹈表演必须与音乐,舞台等多种因素之间相互融合。譬如在《我爱你祖国》等作品是,要舞蹈与音乐相互结合,以此来充分地表达出人们对于祖国的热爱,表达自身对于祖国的深切情感。由此可见,舞蹈并非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在舞蹈教学中还需与素质教育之间相互的结合,以此,结合文学,艺术等多重建设为一身,更好地塑造舞蹈的传承与创新作用。

舞蹈教学的美感训练是想借助对于学生的舞蹈美感体验,升华其对于舞蹈“美”的理解,并最后将这种“美”的表现方式展示出来,以此深化的刻画出内心中的神情,将美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舞蹈教学要不仅重视舞蹈表演,更要将文化内化,让学生加以对其吸收,如将学生分组,给予小组学生一课题,让学生自主寻找相关音乐并亲自编排舞蹈,以此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舞蹈表演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结合。

3 结语

美感培养训练在舞蹈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故此教师应注重美感培养训练体验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首先关注学生的舞蹈基本功,严格遵守舞蹈动作规范,在此基础上,将美感训练与舞蹈精细动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舞蹈的“舞韵”与“乐感”,以此增加学生的美感认知,在此基础上,将舞蹈美感训练与素质教育之间相互的结合,通过舞蹈创新,加深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以此将“美感”体验转化为字在的一种能力,更好地诠释舞蹈表演的深刻情感。

参考文献:

[1]宓钟琪.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感方法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02):39-41.

[2]甘艳.师范院校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的研究探讨[J].舞蹈时空,2014(23):16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