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服十篇

时间:2023-04-03 03:09:52

舞蹈服

舞蹈服篇1

关键词:舞蹈服饰 民族舞蹈 相融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30-01

随着民族舞蹈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舞蹈服饰也在打破和革新民族盛装中。在这个过程中,为适应艺术创新民族舞全力打造民族舞蹈艺术形象的要求,民族舞蹈服饰设计总是在民族盛装的基础上,对其款式、色彩、面料、饰品、材质、图案纹样等服饰语言,做全方位的艺术筛选、解析、重构、演化和兑换等,从而富有创意地设计出既有利于舞蹈肢体活动和动作表情的、又蕴涵着舞蹈作品形象精神话语的、同时还具有新鲜视觉艺术效果的民族舞蹈服饰。

一、舞蹈服饰的概念

在探究舞蹈服饰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服饰的一些基本问题,而服饰也存在着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饰,即指服装上的装饰,诸如服装上的饰品、色彩、图案纹样等。广义的服饰是服装和装饰的总称[1]。

服装,我们众所周知是指穿戴于整个人体的衣物,其中既包括遮身蔽体的衣服,也包含人的帽子和鞋子。装饰,则是指对人的整体外形进行全面的修饰打扮,其中既包括各种饰品、色彩、图案纹样等对人进行的装扮和点缀,也包含对人的头发、脸面等所进行的发型、化妆等修饰打扮。

所以,广义的服饰概念内涵,事实上是与人的整体形象相关联,它既包括对人进行全面包装的服饰,又包括对人的整体外形进行全面修饰的装饰。

这里所谈及的舞蹈服饰概念内涵,不言而喻是与塑造整体舞蹈艺术形象相关联的。用书面语言来讲,它既包含使用首服、足服和各种躯体服,又包括对舞蹈演员的整体外形进行全面修饰的装饰概念,如使用头饰、腰饰、足饰等各种饰品、图案花样、色彩搭配和各色珠片等对舞蹈演员进行装饰点缀的部分;还包括对舞蹈演员的头发、面容等所进行的发型、化妆等修饰打扮的部分。

概括的来讲,舞蹈服饰的内涵,实际上包含着服装与装饰两个部分。通常iii我们的平常演出为塑造舞蹈作品的艺术形象,在舞蹈表演开始前我们总要根据舞蹈角色造型要求,使用既定的舞蹈的服装和装饰,来对自己进行全面的修饰和装扮,从而使自己由生活的状态,更好的跨越到舞蹈作品中的角色状态。

二、舞蹈服饰的萌芽

注视舞蹈服饰,我们会不由得为那些“模拟与奇幻、写实与浪漫”交织整合成的造型语言和造型方式怦然心动。在这里,人类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精神景观等,几乎都能以舞蹈服饰自有的造型语言和造型方式得到体现。从自然界的宇宙星辰、山川兽石、花鸟鱼虫,到人类社会的精神情感、、审美观念、地位身份等等,都能做成头饰戴在舞蹈者头上,或调用色彩绘绣、镶嵌成图案饰在舞者的衣服上,或制成某种形式的衣服穿在舞蹈者的身上,或做成饰品戴在舞蹈者的身上,等等。而探究这些问题的由来,我们探索的视线便会被引向舞蹈的起源。

在最原始的生活中,人们为了生存,就要通过劳动来获得食物。最开始的劳动指的是狩猎,以狩猎为生存方式的原始人,从本能地模仿狩猎对象中,发现了披戴兽皮兽角、挂饰鸟羽等,装扮成鸟兽模样、做出鸟兽动作所带来的神奇效果――它使得不易被原始人靠近和捕获的鸟兽,由于被原始人的模样形象所迷惑而变得容易靠近和捕获。狩猎成功率的提高,生存利益的获得,又给他们以舞蹈的激情。这种身着兽皮鸟羽的行为,就是最初原始人舞蹈中的舞蹈服饰。

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提高,原始人开始有了自己的信仰和崇拜。于是,有些自然体,诸如动植物等,被看做是与某氏族有着亲属或其它特殊关系的,则被尊崇为本氏族的图腾神、保护神,而有了图腾崇拜。而原始人落实崇拜所采取的具体步骤手段,往往是以“原始宗教舞蹈”为重头戏的宗教祭祀仪式[2]。为了感应和召唤神灵以降,仪式的展开总是伴随着带有自觉角色意识特征的对各路神灵以及与神灵有关的多种角色的装扮、模拟、迎送、取悦、求祷和借助神力打鬼驱疫的种种舞蹈情节。

显而易见,就在这种明确的、有意识的角色扮演中,舞蹈服饰不仅悄然萌芽,形成了自己的原始造型特征,并且这些原始造型特征,还将舞蹈服饰引向了创造发展之途。后来的舞蹈服饰就是在它的基础上,跟随者社会历史的发展步伐,滋润着舞蹈文化的阳光雨露,而逐渐成长为舞蹈服饰的参天大树。

结语

通过本篇论文我们不难了解到舞蹈服饰是舞蹈形象最外显的形象造型。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首先它的舞蹈服饰就应是成功的。幻想当大幕升起,舞蹈形象开始的一刹那,首先闯入观众视线的往往是舞蹈演员的身体着装,演员妙曼的身姿与服装揉为一体,令人不禁叹为观止。随着民族舞蹈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舞蹈服饰也在不断地“弃旧创新”,它不仅是作为舞蹈作品的包装品,它也在一定的基础上点缀着整个舞蹈作品,适当的遮盖弱点,突出着舞蹈者的优势,为整个舞蹈作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舞蹈服篇2

正是舞蹈有着这样的意义,正确的传递自己对于爱与美的理念则是编导第一时间要考虑的内容。如何正确的传达自己的思想,考验的是编导对于自身创作理念的理解,以及对于舞蹈道具与舞蹈服装的应用与安排。 

一、舞蹈服装是舞蹈的躯体 

服装原本是人类为了抵御严寒,保护自身而创造的道具,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服装在不同的时代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不同时代的服装在设计与剪裁,甚至用料上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图案的应用,流行的元素也各不相同。可以说服装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体现。相对的舞蹈如果想要塑造相应的人物与时代,就要严格考究相应的历史服装,融入时代的元素创作符合所要表达的时代背景的服装。这不仅仅可以使创作更加贴合当时的时代,也可以将观者更好的引入所要表现的时代里去。可以说,舞蹈服装在整个舞蹈中是塑造人物形体的存在,是整个舞蹈的躯体,只有将服装正确的应用在舞蹈之内,才能展现编剧所要表达的舞蹈创意,才能正确的体现编导所要抒发的爱与美。 

二、舞蹈道具是舞蹈的灵魂 

与舞蹈服装交相呼应的是舞蹈道具的运用,如果服装是塑造一个形象的躯体,那么道具则是给躯体注入了相应的灵魂。可以说在舞蹈过程中每运用一个道具,则能表达一种相应的象征意义。舞蹈不同于相声或者小品等语言艺术,它不能运用语言为人们展现某一种意义,在这种时刻,道具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道具的存在也可以增加舞者在舞蹈过程中的难度,可以充分展现舞蹈者肢体语言的魅力,可以更深刻的给人力量与美的感官享受。通过对于舞蹈道具的运用,舞台也不再单调,可以为舞蹈创意的发扬起到更好的作用,使整个舞蹈充满了内在灵魂,引人入胜。 

三、舞蹈创意是舞蹈的生命 

舞蹈的创意是使整个舞蹈活起来的必要存在,拥有了以舞蹈服装充实起来的躯体,以舞蹈道具塑造起来的灵魂,舞蹈创意的应用则是为其注入了生命力。好的舞蹈创意会给人带来震撼,令人经久不忘。举例来说在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歌舞节目《大地春晖》,大胆的融入了56个民族的服装元素,以表现56个民族的各色文化作为创意,给予了人们全新的视听盛宴和心灵体验。可以说,好的创意在精妙的道具,完美的服装的衬托下,会为人们带来视听的双重震撼,也会引起观者的共鸣,从而很好地将舞蹈的爱与美,力量与情感展现在观者面前。 

四、如何使舞蹈服装与道具在舞蹈创意中发挥作用 

即使拥有完美的舞台服装,精妙的舞台道具,如果不能与舞台创意有机的结合,表达出舞蹈想要表达的力量与美,那么舞蹈本身存在的意义就将被动摇。怎样有机地将舞蹈的各个元素融合,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从而使舞蹈有生命的活起来,这就需要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增进彼此的联系。只要将舞台创意作为出发点,根据创意去选择适合舞蹈的躯体与灵魂,才能使其与创意本身这个生命力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舞蹈活起来的效果,而不是令其显得杂乱,毫无目的性可言。其次是注意道具要起到的作用。舞台中的每一个登场道具都要有相应的作用,只有在创意中发挥了道具的相应作用,才能使观者在思想上领悟到编导的意图。 

相应的,巧妙地运用舞蹈服装与舞蹈道具,在舞蹈创意的表现中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个性与精神,也可以通过象征意义的动作与道具具体展现编导要弘扬的力量与美。比较典型,也是被现在各种电视引用的《兰陵王入阵曲》就是很好的例子。舞蹈将兰陵王的面具与适用时代的服装借助舞蹈动作和舞蹈创意编绘出来,用于歌颂兰陵王的骁勇与睿智,弘扬了兰陵王这一形象的力量与美。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舞蹈伴随着人类一起成长,是个从古至今都在研究的艺术。舞蹈在陶冶了人类的情操的同时,也弘扬了人类的民族热情与民族精神,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对于从事舞蹈创作者要对舞蹈创作有相应的认识,了解舞蹈创作与舞蹈服装和道具之间紧密的关系,在弘扬历史文化的同时,融入新时代的创新意识,正确而积极的展现编导自身对于爱与美的认知,并且能够使观者身临其境,起到内心的共鸣,这才是舞蹈艺术不断发展的动力与支柱。 

参考文献: 

[1]平心.试论舞蹈心理学的体系与理论——关于《舞蹈心理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与探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01:13-23+50. 

舞蹈服篇3

关 键 词:服装表演专业 舞蹈课程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课程,并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舞蹈课程的开设比重。但各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立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本系专业的师资条件,除了在第一年必修的基础上,还在以后的两年分别设置了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课程,并且为有一定基础和有兴趣的学生还设置了较深层次内容的特色舞蹈班,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途径。

然而,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缺乏专业舞蹈教师,有些院校的舞蹈课是由服装表演的老师兼任。(2)缺乏合适的教材。就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目前尚少见有出版过一本合适的面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教材。(3)开课学时偏少。从舞蹈作为一门基础课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学时安排还相对有限,加之真正实施时还会因其他活动的冲击影响而打折扣。(4)生源基础差。长期以来,舞蹈教育一直处于附属和依从的地位。就生源基础来看,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自身体形条件较好,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的认识几近空白。(5)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院校舞蹈课仅作为服装表演专业中副设的专业基础课,对舞蹈修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利用所学舞蹈知识进行服装表演编创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总之,在面对社会新时期复合性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在制订教学培养计划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借鉴其他专业服装学院的教学经验,对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内容的编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优化体系。

首先,根据学校专业办学培养复合性人才的方向和特色,对2007本科培养计划中有关舞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既考虑到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课程,如舞蹈基训、形体训练,又兼顾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学养的提高,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以及编排能力。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时依据“一专多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改变以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学习舞蹈走过场的误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了以“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鉴赏,舞蹈编导,T台表演编创”为线索的学习板块。这些课程可分为三个学段来实施完成。第一学年为基础阶段,第二学年是提高和积累阶段,第三学年除了继续进行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作品鉴赏外,学习重点则转为舞蹈编排并结合专业进行T台表演编创,达到学以致用。此外,又因本校地处江西赣南,赣南有客家风的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有着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因此在舞蹈课时,我们也增加了赣南采茶舞,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客家生活情态,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T台上能走“猫步”,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毕业后走进社会的实际需求。

我们在合理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而对舞蹈课教学大纲进行了妥善细致的修订:舞蹈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是为服装表演课程奠定基础。例如根据服装表演学生舞蹈知识技能欠缺,但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通过对一些有深刻主题寓意和表现手法独特的经典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知识学养和鉴别能力。如根据学生基础较差且大学生入校年龄在18岁以上,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比较硬,软度差)的生理特性,加上服装表演自身的专业特点,在舞蹈课上更多要求形体的训练、身体韵律和协调感的训练,而非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了解舞蹈训练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领,适度地淡化或删除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要求,培养学生利用舞蹈课所学的舞蹈知识,充分运用到服装表演当中。

大纲内容的编排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就本校服装表演专业三个学年分设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来看,如何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需要认真思考,第一学年具体内容安排应以基础训练为主,这样才能使教学获得实效。到了第二学年,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应在继续加强形体训练的同时,着眼于舞蹈素材的学习和舞蹈创编(流动造型训练、结构训练、组合编排等)能力的培养,为服装表演时不同的服装展示奠定基础。此外,还将舞蹈赏析的内容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在课堂授课练习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把舞蹈课程中所学的创编知识融合到服装表演的编创中,创编出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体验,达到学以致用。

坚持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在施教中,要尽量考虑确定某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既不能按照舞蹈专业的舞蹈课内容来教学,也不能当作是业余爱好课程来对待。在教学形式上,除了集体课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摩优秀的演出。此外,在教学中采用鼓励欣赏、扬长避短的原则,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服装表演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在施教中选用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至今,我国还鲜见有专用的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的统编教材,但我们可以借鉴高、中等院校专业舞蹈教材,也可以根据服装表演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自己编撰适合本专业实用的教学讲义。

参考文献:

[1]舞蹈论文:高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开设探索.三十二路音乐网www.32lu.Com.

舞蹈服篇4

关键词:民族舞蹈 服饰 风俗

一、黔西南民间民族舞蹈服饰

最早的舞蹈服饰并非像现在的民族舞蹈服饰那样复杂,多层次。处于原始时期的民族舞蹈服饰更多的是原始人体的装饰和有实用性的身体保护,原始初民多用油和灰图在身上以御寒,或用牛粪和灰涂在身上防蚊患。当这种实用性得到满足的同时,原始初民会出于审美的需要或图腾崇拜祭祀的需要,来进行一种自己认为美观的装饰。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各种布料和材料的出现,给少数民族舞蹈服饰的变化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其变化发展的“宗源”是不变的。

如苗族女子在节日或重大活动中都会戴的银牛角头饰,是由于牛耕改善了苗族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苗族的农业效率,给苗族农业劳动带来更多的财富,于是对牛充满了崇拜和感激之情,于是把牛角形象作为装饰纹样,大量运用在其服装的织绘绣染中,同时根据牛角形状制成银牛角头饰。这种装饰行为,其实是“具有宗教、祭祀和祈求财富的象征意义”的。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其文化的诸方面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形成的,故而环境对文化的形成起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例如苗族根据其居住的自然环境的不同又分为“黑苗”、“花苗”、“歪梳苗”“海军苗”等等,歪梳苗是苗族的一支,因发髻上斜叉一把木梳而得其名。歪梳苗姑娘的服饰色彩斑斓,上衣较为宽大;下装着至膝下中长百褶裙,既美观又不误劳作。苗族的另一支系黑苗,女子服饰在色彩上较为深沉,以藏青色和铁锈红为主,上衣较为和体,下装着及脚背百褶长裙,看上去华丽而不失庄重。苗族支系众多,而每个支系均有自己独特的服饰,苗族服饰美伦美奂,足以让人过目不忘,无论是服装款型的变化还是装饰的丰富都是超乎想象的;其中最负盛民的当属刺绣、织锦、银饰、蜡染、堪称图案华美、工艺精湛。

由此可见,由于自然环境、生存方式、、生活习俗、审美心理乃至民族气质等的不同,各民族的服装款式、色彩搭配、纹样装饰、饰品造型等都是多种多样的。其舞蹈服饰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各民族对布料的使用会根据各民族所生活的地域和气候不同,宗教图腾崇拜的不同和本民族喜好的不同来设计制作。

二、舞台民族舞蹈服饰

随着舞蹈表演空间的转换,舞蹈服饰的设计也随着其艺术需要而变化。就在少数民族的广场舞蹈成为创作舞蹈的同时,其舞蹈服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显示出“万变不离其宗”的特点,预示着少数民族舞蹈服饰舞台化、艺术化、舞蹈化的发展方向。如何在少数民族创作的舞蹈艺术中再现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特点,而又符合时代感,就必须从艺术审美的舞蹈表演艺术效果出发,进行夸张、变异和丰富。但所有的变化,都必须是在尊重传统服饰的前提下,也就是“万变不离其宗”。需要说明的是,少数民族舞蹈服饰艺术化的改造并不是随心所欲的随着创作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多层面,反映出民族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时的舞蹈服饰为了配合视觉效果强烈的民族民间舞蹈新语言,必须将民族民间盛装原生的装饰、佩戴及穿着体系打散、解构,其中最具民族民间服饰风采的元素,诸如款型、饰品、图案纹样等,作为民族民间形象的象征,被有选择地用于或重新组构于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设计中,使民族民间舞蹈服饰变得艺术化。

例如布依族原生态服装具有宽大而笨重的形式,第一版舞蹈《饰韵》的服饰,从最初的以贞丰地区布依少女的装束为原形,上装为白色带条纹斜襟式宽松上衣,围腰和裤子为黑色发亮棉土布,裤形宽大而厚重。到后来二度创作《饰韵》舞蹈作品,其舞服的设计已完全摆脱了原有的样式,以白色质感柔软为衣裤面料,上衣保留了布依族传统的斜襟式衣领,同时,为突出手臂动作而裁去衣袖,上衣变形为斜肩紧身背心,下装为直筒和体长裤。以简洁、短小、色彩明快的形式表达出布依少女的含蓄和柔美,拓展了舞者的形体表现力、舞服设计更显艺术化。

舞蹈服篇5

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民族性要加以体现

服装有族群和地位识别功能。正像《易•系辞》中所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我们在观赏舞蹈时,很容易通过舞蹈服装来看出人物的民族、身份和地位,这就是设计者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展现的。例如:舞剧《风中少林》的服饰设计中,设计者将男主角的造型定位从短衫的穷书生到最后成佛的长衫,从青纯的灰蓝色、白色,到灿烂的金黄色,表现了从一位朴素、稳重、淳厚的书生到成为抗敌英雄、立地成佛的伟大形象。再如:舞蹈《贵妃醉酒》的服装设计中,艳丽的玫瑰红色象征着贵妃的倾国美貌;袖宽超过4尺,夸张的形制尽显出皇家的恢弘气势;华丽的面料质地,随着贵妃起伏飞旋,显出高贵的身份。舞蹈服装设计还应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蒙古袍的特点是袖长而宽大,高领,多数下摆不开衩。在蒙古族服饰中,腰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色彩多与袍子颜色相协调,或红、绿、黄、蓝、棕。因为扎腰带能防风抗寒,骑马持缰时又能保护腰不受扭伤,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束。所以,在蒙古族舞蹈服装中,我们常常通过这样的设计来更好地体现其民族性。

审美情趣要表露无遗

舞蹈服装的差异性也显示出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的差异性。例如:探戈舞蹈服装的设计中,女士常用红、黑两色或两色的混色搭配,来衬托探戈舞的那种稳重、果断、刚劲、有力的风格。而华尔兹舞蹈服饰设计中则常用偏紫的蓝色为主色调,搭配出一种浪漫、优雅、高贵的舞蹈风格。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国家的审美情趣。再如:中国衣饰有“北袍南裙”之说,这也反映了中国南北两地不同的审美倾向。袍服比裙服对人体动态的约束较大些。

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创新

舞蹈服篇6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人类将自然界的色彩与自身的情感体验相关联,并且赋予其特殊的象征意义。色彩的感情和联想,主要反映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习惯、环境等方面。地域、民族、年龄、性别的差异会导致对色彩的感情认识不同。服装色彩的象征意义也同样由于时代、地域以及民族、阶层的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象征情感体验。但一般来说,色彩感情联想是有共性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服装色彩的实用和审美功能逐渐被人们所使用,并且赋予了相当强烈的社会文化含义。科学的发展,对于色彩的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色彩科学广泛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人类在与自然的交流过程中,色彩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体验成分,在人类长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交往中,色彩逐渐被赋予了更加广泛的情感象征意义。例如黑色象征权威、高雅、低调、内敛、执着与创意;白色象征纯洁、无私、奉献、善良与信任;红色象征热情、开朗、积极、有个性、信心十足;绿色给人自由、和平与安全,给人清新、安详、舒服的感受。WWW.133229.CoM这些色彩象征被广泛应用在表演服装色彩上,特别是舞蹈服装的应用上。

与其他舞台表演形式相比,舞蹈本身失去了语言表达的手段,只以抽象的肢体语言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一个舞蹈作品在台上演出,人们往往最先感受到的是服装或人体的色彩,而后才是款式和材料,色彩给予观众强烈的第一印象。可以看出色彩在舞蹈服装设计中强烈的感染力。在舞蹈服装中,色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象征性和情感指向更加集中而强烈。在舞蹈作品中,服装象征性色彩的运用对塑造人物的心境、身份及音乐情绪的诠释都有着极特殊的象征意义。在舞蹈服装设计中,色彩的情感象征性是表现舞蹈作品有效地手段,能恰当地为其设计的人物服务。例如:江南舞蹈《清清河边》中的九个洗衣姑娘,服装色彩运用大面积的粉色,给人以温柔、甜美、舒服的感觉,一下子就凸显出江南水乡女子的特点。再配以小面积蓝印花布的图案元素,以及部分的浅紫色,更强化了洗衣姑娘灵性、优雅、天真烂漫的人物形象。而篮子中的彩色绸带五彩斑斓,用极富装饰性的手法,充分展现了在风景如画的江南,一群甜美俊秀的洗衣姑娘在清清如绸的小河边嬉戏玩耍、天水相连的景象。

舞蹈服篇7

传统服饰

高山族的服饰多用麻布和棉布制成,绚丽多彩,各支系的服装有一定差异。男子一般穿披肩、背心、短褂、短裤,包头巾,缠裹腿布。妇女穿有袖或无袖的短上衣、围裙、从肩上向腋下斜披的偏衫、裤子或裙子。高山族妇女会染织各种彩色麻布,喜欢在衣襟、衣袖、头巾、围裙上面绣上精美的图案,还喜欢用贝壳、兽骨等磨制成各种装饰品。高山族服饰中,泰雅人的贝珠衣非常有名。贝珠衣是用贝壳雕琢成有小圆孔的贝珠,用麻线穿起来,缝在衣服上。制作一件贝珠衣大约需要五六万颗贝珠,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它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过去一般用作高山族酋长的礼服。

传统饮食

高山族人的饮食通常是一日三餐,有的地区也有一日两餐的习惯。主食为稻米或小米,辅以薯类和杂粮,肉类有猪肉、牛肉、鸡肉等,居住在沿海地区的高山族人则多以小米、芋头、鱼类、贝类为主要食品。高山族人常吃的蔬菜有南瓜、韭菜、萝卜、白菜、土豆、豆类、山笋、野菜等,常用的调味品有盐、生姜、胡椒等。普遍喜欢食用生姜,有的直接用姜蘸上盐作为菜,有的把姜加上盐和辣椒腌制。高山族人节日宴请客人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用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不论男女,大多喜欢在节日饮酒,一般饮用自家酿制的米酒,例如粟酒和薯酒。阿美人和排湾人中,成年人还嗜好嚼槟榔。

舞蹈服篇8

一、走进村镇及企事业单位,为村镇、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提供舞蹈培训

2015年10月8日我校艺术学院舞蹈系与甘孜州歌舞团共建成立了社会实践基地。甘孜州歌舞团成立于1958年,现有演职人员200余人,是一支集音乐、舞蹈、民族乐器、民族戏剧为一体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二团位于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海螺沟,处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东坡,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极高山地,距离成都296公里。因二团新建且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所以团内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我校艺术学院舞蹈系与甘孜州歌舞团共建成立的社会实践基地将改变这一现状。

我院舞蹈学研究生利用假期时间深入泸定县磨西镇海螺沟甘孜歌舞团二团,对歌舞团的新进演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科目包括民族民间舞基本体态动律、芭蕾舞基训、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技术技巧。民族民间舞基本体态动律主要培训内容为藏族、蒙族、彝族的民族基本舞蹈动作动律与基本体态,培训目标旨在让歌舞团新进演员了解这三个民族的动律特征、体态规范;芭蕾舞基训主要培训内容为软度开发及芭蕾舞基础手位、脚位训练,培训目标在于解决演员的身体能力,提高基础素质,并对芭蕾舞有一定了解与学习;中国古典舞身韵主要培训内容为古典舞的“手、眼、身”法,培训目标为加强演员对舞蹈动作的气息把握、对动作细节的处理;舞蹈技术技巧主要培训内容为“平转”、“大跳”、“双飞燕”等舞蹈技术技巧,培训目标为增强演员肌肉素质、弹跳能力和协调性。

歌舞团新进演员通过为期一周的课程培训,最终完成了中期演员考核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我校舞蹈系研究生尽职尽责做好培训工作,赢得了甘孜州歌舞团演职人员的一概好评。

二、走上舞台,参与歌舞剧院、电视台的文艺演出

受邀赴巴中参与文艺惠民演出活动。为贯彻落实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激发人民创作活力,繁荣群众文艺,加强文艺阵地建设,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10月22日至28日,中国曲艺家协会、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150余为艺术家赴巴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暨文艺惠民活动”。

我校舞蹈学学生受邀参与其中,选送的舞蹈《雎嫫沙沙》和《六月清荷》分别在南江县、通江县、恩阳区、巴州区、旺苍县开展了6场文艺演出。学生们优美的舞姿、精湛的表演、勤恳的态度,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我校舞蹈系学生此次惠民演出带给当地群众美的感受,用舞姿及动人旋律陶冶了群众情操,带给当地群众精神上的享受,为当地群众送上一场又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盛宴。同时弘扬了我国民族文化,为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走进敬老院、孤儿院、部队等地,为特殊人群进行慰问演出

2013年11月24日我校舞蹈系师生走进中国成都SOS国际儿童村进行慰问交流。成都SOS国际儿童村位于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乡花照壁街,是一个国际性的民间慈善组织,其特色在于采用家庭模式收养孤儿,让他们重新享有母亲和家庭温暖,并用SOS这个国际上通用的求救信号,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帮助那些在灾难中幸存的孩子。

我校师生自发组织了“志愿小分队”,带着礼物、饭菜及精心准备的舞蹈小节目来到SOS儿童村进行了了一场“关爱清风送你心”的公益活动。我校舞蹈学学生给儿童村的孩子和老师们表演及教授了简单的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并带领孩子们共同完成体验了即兴舞蹈小游戏,如:孩子们在我校舞蹈系学生的带领下一同跳起儿童舞蹈《快乐毛毛虫》;一同完成音乐舞蹈小游戏“协力竞走”等项目,在活动结束时我校师生还与儿童村的孩子们互送礼物及纪念品。此次活动,旨在发挥学科构建特色,丰富特殊儿童文艺知识,关爱儿童健康,给他们温暖与关怀,尽微薄之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让SOS儿童村的孩子们快乐成长,让爱的阳关照进他们的心房。

四、走进教育培训中心,成为社会舞蹈基础教学不可或缺的师资队伍

社会服务可分为无偿性志愿服务和有偿社会服务。有偿社会服务也是舞蹈学专业学生进行社会服务的重要部分。由于国内目前舞蹈教育的普及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小舞童”,原有的高校、中小学舞蹈老师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小舞童”的师资需求。各类舞行、培训中心应运而生,并招聘高校舞蹈专业学生。

我校舞蹈学学科建设旨在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舞蹈专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在校期间接受系统、完整、规范的专业训练,在专业技能上能够达到较高水平。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和道德素养,并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理解力和表现力。所以本学科学生广受各艺术团体、艺术培训机构、文化场馆等相关部门的亲睐,从而进入相关单位进行社会实践。2013_2014年间我校舞蹈学学生在华阳中学任教实习,为高考生的舞蹈艺考打下坚实基础,所带学生分别考入四川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等高校。2013年学生为四川省藏歌会编排舞蹈《洗衣歌》、《天女》、《康定情歌》等舞蹈,获得业界一概好评。更欣慰的是我校舞蹈学学生独自编排的舞蹈作品《凤求凰》荣获邛崃舞蹈大赛二等奖、2015年5月我校舞蹈学学生为成都市新都区谕亭小学编排的舞蹈《蛾蛾儿马马灯碰灯》参加成都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荣获金奖。勤工助学本是学生社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舞蹈学学生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走进各舞行、培训机构,既得到了实践锻炼机会,同时也为舞蹈基础教育做出其根本性贡献。

舞蹈服篇9

人的身体可以充分展现自然结构美,而舞者在表演体育舞蹈时,可以通过身体变换出各种各样的舞姿[6]。因此,体育舞蹈的舞者在舞蹈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身体比例、胸廓、腹部形态、背脊形态、肌肉状态等身体特征,选取适合自己的体育舞蹈舞种,最终才能将端正、协调的舞姿展现给观舞者,为观舞者带来美的享受。体育舞蹈舞姿美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形体与体型:首先,舞者的形体是指舞者身体的各个形态和体态,舞者的形体美主要体现在舞者在舞蹈过程中,给观舞者带来的赏心悦目的形状和其表现的优美的姿态,这也是舞姿美的重要来源;其次,舞者的体型虽然有自身骨骼与肌肉的形状决定,但是学习体育舞蹈有利于人体体型的进一步完善,促进舞者身体美的发展,如:女士学习体育舞蹈可促进其胸部、臀部更加丰满,进一步展现女性的曲线美;男士学习体育舞蹈则利于其胸背部肌肉增长,强身健体。改善人体体型是体育舞蹈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改善人体体型,体育舞蹈可将舞者的优美舞姿充分地展现在观舞者面前。体育舞蹈的舞者在跳舞过程中,其细腻、流畅、轻柔等百变的舞姿是体育舞蹈美的最好体现,形成了对观舞者视觉的第一冲击。

体育舞蹈具有服饰美

在体育舞蹈中服饰对美起着重要的衬托作用,它不仅能够充分地体现体育舞蹈各舞蹈意境,同时能够促进体育舞蹈艺术魅力的充分展现[7]。作为一种体育舞蹈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有些体育舞蹈服饰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充分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而不同风格的体育舞蹈必然需要不同的服饰进行衬托,尤其是体育舞蹈服饰的比例与线条都十分讲究,是衬托体育舞蹈风格的重点所在。例如在摩登舞蹈中,男士需要在舞蹈中身着燕尾服,从而展示出男士的优美线条和非凡气度,女士则需要在舞蹈中身着晚礼服,从而表现出女士静雅庄重和矜持稳重的舞蹈性格;而在拉丁舞中,舞者的服饰则要显得多变活泼,要体现出粗狂的舞蹈整体和精巧的舞蹈细节,不仅具有丰富热情的整体舞蹈气氛,同时舞者简洁的服饰更是别致动人,男士多以紧身裤和长袖杉作为舞蹈服饰,主要突出男性舞者的魁梧强健与英武有力,女士多以露背草裙为主,凸显着浓浓的拉丁风情。在体育舞蹈中,服饰包含了大量的舞蹈信息,服饰能够充分体现舞蹈的情感。体育舞蹈通过各种不同服饰色彩、形状的对比,为观舞者带来不同的美的感受,诱发观舞者无尽的联想。

体育舞蹈具有结构美

体育舞蹈的结构,就是体育舞蹈的动作语言组合,就是动作语言的编组形式[8]。体育舞蹈的结构是体育舞蹈动作的组合基础,是体育舞蹈的舞蹈套路,因此体育舞蹈的结构必然是与舞者肢体语言完好的结合的,且富有连续性的,与体育舞蹈的音乐布局与结构相互吻合的舞蹈支撑。结构所体现的体育舞蹈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连接美,是指体育舞蹈各个动作之间流畅、圆滑地连接在一起而体现出的美,通常情况下,体育舞蹈的动作难越是度高,其舞蹈动作带给观舞者连接美的享受越多,尤其是男女舞者的超高难度配合舞,能够为观舞者带来耳目一新的美感;2.编排美,是指体育舞蹈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动作编排组合到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表演的舞蹈所体现的美,编排美一般以突出舞蹈风格为主,通过巧妙的编排将各种舞蹈动作多样化,以及音乐相互融合的巧妙编排,从而带个观舞者艺术与美的享受。体育舞蹈的编排过程十分重视舞蹈结构,这也是体育舞蹈提高自身编排美的首要途径,是舞者舞出优美舞蹈的根本基础;3.造型美,造型美体育舞蹈是舞者通过自己的身体姿势变换而展现的美,其中体育舞蹈的造型美主要分为:动静结合造型美、静态造型美、动态造型美三种,根据体育舞蹈舞者的形体运动和静止规律,造型是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的,在体育舞蹈中静即是重复,是对体育舞蹈的内涵的交代,而运动即是渲染,是对体育舞蹈内涵的表达;4.技术美,是指舞者在完成体育舞蹈动作表演中的各种技术规格,体育舞蹈动作表演的技术规格是符合力学原理和生理解剖条件的舞蹈结构,其中体育舞蹈的舞蹈结构由基本动作、基本难度动作、高难度动作组成,体育舞蹈的技术美主要体现在最为合理的、最为优美的、最为规范化的动作中。体育舞蹈的技术美是人体美与动作美的综合表现,具有强节奏感、准确性、协调性、连贯性、规范化等特点,是运用体育舞蹈绚丽多彩的舞步、舞姿、造型体现体育舞蹈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给观舞者以美的享受。

体育舞蹈具有健康美

舞蹈服篇10

1.舞蹈形式的变化

每一个民族的舞蹈都有其自己特定的风格,失去了风格性就不成为民族特有的舞蹈,但一味的守旧和一成不变的民间舞蹈形式已经不受观众的青睐,其欣赏价值在逐渐的消退。如果没有创新意识,观众将会产生厌倦心理,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失去观众被世人所遗弃。所以迫使编导们不断的研究创新,为了给民间舞蹈一个崭新的舞台,他们尝试着去寻觅更加适合现代舞蹈发展态势的舞蹈表现手法。以往的舞蹈作品多以单一重复来体现和强调民族风格和作品主题,而现代意义上对艺术效果地追求是在不改变其风格性的基础上改变动作的单一性和重复性,并在民族民间舞蹈编创中出现运用现代舞编创技法编创而成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在不改变其主体风格的前题下,尽可能地让观众耳目一新。在此类作品中动作地编排更加地紧凑,动作的多次重复,其中必然有一些变化,或是加入对比性动作,或是对所使用的基本动作进行向度、力度、幅度上的调整,使动作发展的内在逻辑呈现出多种可能性,打破传统民间舞蹈动作变化的“可预期性”的美学原则,一反观众对动作变化的心理期待,从而使观众在观赏时感到变化莫测的新奇。

2.动作幅度的加大,是舞蹈现代意识的又一个鲜明表现。

加大动作幅度可以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使其更能适应现代舞蹈者的内心体验和意境追求。原始舞蹈中素材是创作的基础,但它只是为创作者主观世界的表达而服务。当舞蹈创作向人回归的同时,必然引歌舞蹈动作的某种程度的变形。这里所说的变形并不是说完全的摒弃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生一些变化,使之充满现代气息又不脱离民族风味。它似乎不像原来的样子,失去了所谓“原汁原味”,但它更具有舞蹈特性,更具有艺术性,也更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简单来说也就是在舞蹈的编创过程中,将现代舞与民族民间舞蹈相结合,用现代舞的手法破解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在不变中寻求变化。这种形式往往呈现出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风格不同的情况,常常具有热烈的情绪,有较高的观赏性。例如作品《溜溜的康定溜溜的城》,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它将藏族舞蹈的基本元素结合到非常具有现代气息的造型、构图以及服饰、音乐之中,使作品给人以“现代藏族舞蹈”之感。

3.舞蹈的现代性还表现在节奏变化上。

以往的舞台民间舞蹈,往往是先有音乐后有舞蹈,用舞蹈来突现音乐。这样的舞蹈在某种程度上受音乐的很大限制,音乐甚至在舞蹈作品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有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的说法,有些编导认为:一个舞蹈作品找到好的音乐,舞蹈作品就成功了一半,舞蹈也因此失去了主动性。实际上,这也是传统舞蹈运用音乐旋律的特点,编导在编创过程中,舞蹈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而起伏,舞蹈动作节奏的安排也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而随之作出调整。这种情况下,编排出的舞蹈作品,观众较为容易被音乐旋律所吸引,也就同时忽略舞蹈本体,观众之所以被打动主要来源于音乐。现代意识较强的舞蹈编导,曾做过这样的假设:取消这种听觉上的刺激,仅是让舞蹈自身独立存在,那么将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他们把重心放在创作主干动作和结构作品,尝试着让音乐只起背景和烘托气氛的作用,甚至没有音乐,让人们关注的不再是音乐的节奏,而是舞蹈本身的节奏。1994年《扇妞》的亮相,以无音乐形式与观众见面,舞蹈摆脱音乐了的限制,编创和表演过程就更加自由,更富于变化。在舞蹈过程中,呼吸声和扇子开合声相互交错,形成了另一种音乐形式。这种大胆尝试已不再像以往那样,根据音乐去理解舞蹈和猜测舞蹈作品的内涵,预期动作的发展和变化。这种努力使作品多彩多姿,舞蹈本身现出了自己应有的华彩。对观众而言,也更注意到舞蹈本身。

4.中国舞台艺术中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变化

现代审美意识变化影响下,我国现代舞台艺术中舞蹈服饰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少数民族舞蹈服饰。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她们常常在节日庆典中身着盛装用舞蹈来来寄托美好心愿,表达欢娱的心情。他们的服装款式、色彩搭配、纹样装饰、饰品造型乃至整体着装风格上,既涵盖了少数民族服饰的日常样式,又荟萃了少数民族服饰的精华,因而具备了各少数民族服饰最直观的民族形象表征。

民族民间舞蹈搬上舞台,给我们展示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现代舞台艺术中, 要使各少数民族创作的民间舞蹈艺术中再现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又要符合时代感,就必须从艺术审美和虚拟的舞蹈表演艺术效果出发,进行夸张、变异和丰富,让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款式、色彩、包括饰物等,都更具视觉冲击力,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符合现代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