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十篇

时间:2023-04-06 08:41:20

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信息化篇1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商务

一、背景

企业信息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经济建设的重点,且发展日益迅速。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信息化作为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复利器,其意义已愈加显现出来,推动着中小企业的创新转型。企业自身业务的多样化,以及同其他企业相互间经济合作的频次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长足发展的重要性。截至2009年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家,2007年中国中小企业IT投资成长速度达到15%,2008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规模超过两千亿元,预计2009~2011年三年期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整体规模将接近五千亿元。随着企业的升级转型,企业的信息化也进入到了转型升级阶段。企业主要围绕人、财、物核心三要素来进行信息化建设,开发使用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金财务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

二、企业信息化过程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划分

1.初级信息化。企业在基础业务如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中实现IT初级应用:CAD/CAM、PLC、DCS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能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OA/MIS、MRPII与ERP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网络营销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实现非支付型电子商务。

2.中级信息化。企业在基础业务如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中实现IT中级应用:CAD、DC8、FCS等信息技术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基本实现MRP/II,ERP主要功能,初步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及客户关系管理(CRM);OA/MIS、ERP的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网络营销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

3.高级信息化。企业在基础业务如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中实现IT高级应用:高度生产信息化,实现协同设计协同制造、最优智能控制,CAD/CAM、DCS/FCS普及率达80~90%以上,高度管理信息化,在实现ERP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管理,ERP、8CM、CRM的普及率、覆盖率80~90%以上。高级经营服务信息化,电子商务覆盖率达80~90%,全面实现协同电子商务,网上订货与企业内部ERP结合,及时精良生产,实现零库存。

(二)企业信息化阶段的划分

1.起步入门阶段。主要是企业上网,建电子邮箱,网上商品信息:财务,人事管理,办公应用,计算机辅设计,生产控制等单项应用。

2.初级信息化阶段。主要业务局部监控,人财物管理及网络营销,初步集成应用。主要是对企业的核心应用逐步监控,人、财、产、供、销有一个初步的集成应用。

3.中级信息化阶段。主要业务综合监控,企业资源管理及网络支付,综合集成应用。主要是用信息化的手段管理、控制企业内外部集成的系统应用。

4.高级信息化阶段。主要业务智能控制,供应链管理及协同商务,协同、智能应用。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基本情况

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总体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整体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在2010年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中,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中小企业作为“样本企业”,其中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调查报告显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44.2%的企业接入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16.7%的企业有自己的网站,14.0%的企业有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应用。

电子邮件系统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应用。32.8%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超过半数的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应用,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普及率普遍低于10%。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86.2%的企业没有应用ERP,另有9%的企业没有明确回答,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调查显示,20.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效果不明显,19.3%的企业反映是资金不足。此外,还有缺乏信息化规划、业务与信息技术结合不紧密等,反映出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滞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在服务体系建设中加以解决。

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在企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技术日趋成熟的背景之下,中小企业虽然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但受制于传统信息化方式的过程繁杂与系统闭塞和电子商务功能的局限性,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效果普遍不明显,主要的集中在电子商务的开展上。企业信息化理论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切实需求,亟需一种新的实践模型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三、全程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全程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面向全球化供应链网络,将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供应链协同融合为一体,实现企业贸易活动、内部运营管理及供应链上下游商务伙伴间协同等所有业务过程的数字化、电子化的一种全新的商务活动模式。以SAAS模式运行的全程电子商务能针对性的解决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一)全程电子商务打通了企业外部贸易与内部管理之间的通道

当前许多中小企业同时在进行着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传统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和电子商务都存在着一些弊端。传统的企业信息化模式注重于从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作业控制、生产计划、采购管:哩、人事管理、库存财务和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来精细控制企业运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优化管理。此模式下企业的计划与生产部门不能及时的接收到销售部门的订单数据,从而对该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分析市场前景,导致企业失去市场的主动权,封闭的系统也不能灵活的处理与众多供应商的联系,以节约采购成本。总之,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不利于企业充分使用企业外部资源。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的运用只是停留在信息流层面,没有与企业后台资源之间实现数据流通,导致电子商务不能参与管理企业的内部核心业务。正因为关联业务无法打通,它所能起到的作用仅仅是简单的信息、网上洽谈,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业务发展和信息化需求。

由此可见,长久以来,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是分开来进行的,两个系统下的财务数据、采购数据和销售数据没有进行合并而造成部门间重复着冗余的工作,不能迅速及时有效的响

应客户需求,使企业工作效率下降以及运营成本上升,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全程电子商务以供应链为核心,为中小企业构建一条由内部业务、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客户链接而成的完整供应链条。将企业管理的内涵进一步延伸,从传统的财务、库存、采购、生产、销售等面向企业内部的管理扩展到企业向前向后包括供应商和分销商/客户在内的整个供应链与价值链,打通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统筹分配供应链各级资源,进行业务协同优化产业价值组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二)全程电子商务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难度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前三个阶段中,系统实施成本、开发周期、专业人才是阻碍企业信息化的“三座大山”。中小企业不像大型企业,有巨额的资金投入、专门的部门对系统进行调研、开发及维护以保障企业信息化的进程。采用以SAAS为应用模式的全程电子商务系统,能完善的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所面对的困境。

1.采用租赁模式,按时按需付款。市场上各个管理软件厂商的产品价格都十分昂贵,例如金蝶KIS全功能包最低版本售价超过两万,再加上周边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使得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回报率不足以作为企业决策者推动信息化的理由。SAAS模式的全程电子商务应用按需定制每年只需几百元资金投入,且不需要增加任何其他的硬件设备,从源头上降低信息化成本。

2.即买即用,快速启动业务。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的生存,就必然要求信息化的实施过程要短,很难按照信息化标准要求流程经过调研、需求分析、编码、测试等阶段,而且中小企业的决策者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在良莠不齐的管理软件市场来挑选合适的产品。SAAS模式的全程电子商务应用只需在服务网站注册即可先试用,如果满意则可缴赞成为正式用户,快速切入企业工作流程。

3.专业数据管理,安全高效。按照企业信息化的传统思路,需要先后购买服务器、安装软件、托管服务器,每一环节都需要有企业专业的人员参与。特别是在企业信息化完成后涉及到的数据安全问题,更是需要企业组织专业的IT团队对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SAAS模式的全程电子商务应用只需工作人员在一台普通电脑上打开浏览器录入公司运营数据即可,数据由服务商数据中心的专业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和维护,降低中小企业在IT专业人才方面的成本。

四、展望与前景

目前计算机已经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各种计算机管理系统不断涌现,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资金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不难看到,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与核心业务关联度的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复杂性也在增加。中小企业的市场大,需求也难以规范,由于设备和人员的限制,简单、便宜、实用的方案是大家一直追求的目标,仅仅有高级的技术并不一定能满足国内中小型企业,必须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才能适应这些群体。全程电子商务模式打破了当前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中的诸多局限,利用在线或无线网络提供“全程化”信息服务,打通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低成本化的中小企业信息模式必将在实践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毛华扬.全程电子商务发展及构架模型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9):95~97

[2]范德明.制造企业B2B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应用研究与实现,电子商务,2007(4):93~94

[3]张伯涛.论ERP与电子商务整合的必要性电子商务,2009(9):19~20

中小企业信息化篇2

本报讯 为深入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举办201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会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启动会。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指出,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是“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自2005年起,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多年来,一批专业的电信运营商、信息化服务商积极参与和支持信息化推进工程,通过开展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实施专项计划、举办大规模宣传培训活动、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和信用体系建设等,努力开发和推广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在解决中小企业创新、管理、市场、信息、融资和人才等困难,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在低成本、低风险地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朱宏任强调,2013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要以党的十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升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为重点,进一步集聚信息化服务资源,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要继续在全国广泛开展推动信息化应用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支持活动,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介绍了2012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取得的成效,并提出2013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将继续发挥信息化服务商和服务平台的支撑作用,进一步集聚服务资源,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其中要主要突出以下重点:一是培育信息化应用的典型企业,进一步普及推广信息化解决方案,积极开展专业辅导活动;二是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和突出困难,促进供需对接,提高信息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鼓励信息化服务商与地方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开展合作,积极承担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任务;四是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宣传培训,就热点难点问题举办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等推进活动;五是宣传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和信息化服务的典型案例,推广成功经验。(程彦博)

中小企业信息化篇3

一、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达到3800多万户。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不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已成为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在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实现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根本性举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根据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的有关数据,经济发达和一些较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正在逐步向纵深发展,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的普及程度已近饱和,宽带接入日渐普及。进行网上交易、尤其在线采购的企业,也已达到一定的或较高的比例。在互联网应用上,已从前期的电子邮件和商业信息搜寻逐步扩展到通过网络信息、商务采购、寻找潜在客户和市场、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网络电话及传真、视频会议、获取订单、实现支付等一系列功能。

各国政府的引导与推动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起到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形成了政府、中介机构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模式,从法律法规建设、规划、政策、示范推广、宣传培训、研究开发等多个层次上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

国外中小企业信息化值得关注的若干发展动向:一是强调技术应用与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文件管理、员工考勤和生产时间管理、需求预测、库存管理、合作设计、个性化定制,整合企业阿部各种资源。二是以电子商务和外包切入,优化供应链。2006年以来,欧盟国家约有2/3的中小企业在网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在线开展询价、采购,销售确认等电子商务活动,其中,约有10%的中小企业已将公司的ICT系统与其供应商或大客户联网。三是ICT产品与服务厂商更加面向中小企业多层次需求,提供物美价廉,简便宜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创新中小企业服务模式。四是基于移动商务和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应用对中小企业产生示范影响。五是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六是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的测评和研究,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的显示度。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PC普及程度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也低于亚太其他一些国家,包括泰国、菲律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信息化的观念方面,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不甚了解;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在发展环境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的覆盖面较小,服务的内容不完善,除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外,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扩散的历史过程。根据推进重点不同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世纪之交,为信息技术单项应用和企业上网前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从2000年“企业信息化工程”到目前,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尤其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的导入阶段。第三阶段,从2008年到2015年,为普及深化阶段。第四阶段,自2016年,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信息化及其推进工作,将进入以生产智能控制、供应链及客户关系的优化管理及协同商务为标志的高级阶段。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已基本渡过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普及阶段。

二、2006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自身发展情况

调查表明,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程度不同地拥有了信息通信技术装备,但将已有信息化能力应用于各项业务的比例不高。在互联网应用方面,80%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了互联网接入能力,但以此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应用的比例不高。对信息化培训的重视程度较低,仅有10%的企业派人参加信息化相关培训,其中企业领导参加培训的只有8.9%。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外部的社会化服务。因此,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环节。2006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ICT厂商和各种社会服务机构,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发挥各自优势提供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是电信运营商凭借其独特的网络资源优势,实施综合业务转型,大规模带动了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迈入信息化门坎。

二是产业集群发挥中小企业高度集聚的优势,由信息化领先企业成批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高集群的规模效益。

三是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信息化的整体优势,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四是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发展推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电子商务对企业的生产制造、运营管理、资源调配、质量控制、整体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从而由外及内地促进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

五是信息服务平台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先导力量。信息服务平台满足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初期对信息流的需求。互联网已成为中小企业网上采购的主要载体。

六是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具有节约应用成本、简化实施过程、提供专业服务等特点,得到更多中小企业的欢迎。

七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研机构、大学以及法律、会计、专利等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技术研发、推广和支持服务推动了新技术的应用。

八是信息化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和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

九是大型IT企业和社会各类服务机构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ICT企业强强联合,建立信息化服务联盟,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一体化

解决方案。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营造情况

1、政策法规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

继《电子签名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2006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总理签发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商务部《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等,信用管理、在线支付、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正在全面展开。

2、技术标准环境建设逐步完善

截至2006年,我国已制定信息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732个,行业标准118个,已经基本覆盖信息技术所有领域。信息产业部制订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体系,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规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规范、协同产品商务系统(CPC)规范、制造执行系统(MES)规范、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规范,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了《二维条码网格矩阵码》(SJ/T 11349―2006)和《二维条码紧密矩阵码》(SJ/T 11350―2006)两项二维条码的行业标准,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码制标准。

3、财政税收环境建设有所改善

在中央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都安排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内容。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也体现了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信息化发展等内容。一些地方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特殊优惠政策,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环境。

4、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

建设信用体系,营造信任环境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主要有两种主要途径,一种是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信任服务(G2B模式);一种是社会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任平台服务(B282B模式)。目前,全国各类征信机构大约100多家,资信评级机构近80家,信用担保机构2000多家,其他专业信用服务机构500多家。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已实现全国银行间联网查询;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建立了拥有近600万户企业基本信息的共享数据库;国家税务总局正全面实施“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目标是实现对纳税人进行综合管理和监控;全国整规办建立了“中国反商业欺诈网”,归集和公开市场主体的负面信息;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积极建立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社会化信任环境、监督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5、电子政务服务带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

2006年,随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运行,我国政府已形成自上而下的电子政务网站体系。各级政府以网站为手段政务信息,实行政务公开,为企业和公众办事服务,扩大社会参与,密切了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电子政务在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的同时,也带动了他们的信息化进程。

6、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国际交流活动,成为中小企业开展信息技术交流、实施电子商务的平台。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情况

2005年8月,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办推广应用组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遵照“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启动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指导意见,开展课题研究。会同科技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提出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化服务,积极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编制发展报告。先后完成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政策环境研究》、《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研究》、《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研究》、《中外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比较研究》以及《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研究》等多个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是发挥大企业的优势,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大型rr企业强强联合建立服务联盟、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中小企业适用产品、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组织大企业和服务厂商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

三是调动社会资源、引导推进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规模化应用。

四是加强公共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中央财政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计划中,安排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内容。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已有100多万企业会员,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每天网上信息上千条,并举办了四届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共有10万多户中小企业上网了招聘信息。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和推进工作的重点

信息化使中小企业获得了与大型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世界500强企业可以通过规模和辐射效应,形成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同样可以通过信息化和集群式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焕发出巨人的能量,成为隐形冠军。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与对服务的满意度之间存在距离。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技术覆盖率高而应用普及率低的反差。三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在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四是中小企业因规模不同,信息化发展也不平衡。总之,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到了以提高素质为主的时期,信息化在提高中小企业素质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信息化在中小企业中大规模应用普及,同时引导已经进入信息化大门的中小企业深化应用,成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重点

一是要以需求为导向引导服务体系建设。对中小企业用户需求的分析与研究,对中小企业市场需求特征的准确把握,是广大供应商和服务商的首要任务和必做的功课,也是政府部门的政策目标。

二是推进规模化的服务体系建设。以共享的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问题。

三是加强信任保障环境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网络信息安全环境隐患,建立监督保障机制。

四是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与企业业务有机融合。向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立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中小企业信息化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中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1

企业信息化管理(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简称EIM)主要包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管理、企业运作管理以及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设备等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

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中心,是为中小企业在全真模拟环境中体验信息化管理的功效,为最终选择信息化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为此,各地高校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应积极参与并鼎力出资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中心”。

信息化体验中心建设目的

为各地区中小企业搭建一个全真的信息化管理的模拟平台,让中小企业管理者深入其中,运用自身实际数据,充分体验该平台的管理功能和安全体系,并同时寻找信息化管理工具与企业自身的吻合度,让信息化管理工具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一、信息化体验中心的优势

(一)减少企业资金投入的风险:体验中心与国内各知名软件厂商联手,安装各层次管理软件,让中小企业免费体验、学习、选择适宜自身需求的管理软件,避免盲目选择,减少投资风险。

(二)供需双方全面对接:体验者清楚准确表述自己的需求,同时提交自己的业务数据,体验中心根据体验者的需求,结合体验者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款合适的软件,让体验者体验。其中,体验者会与体验中心的技术人员反复交流、沟通,充分了解体验者的需求,最终为体验者选择一款匹配的软件。

(三)降低软件实施风险:在双方相互沟通的基础上,体验者对软件系统有了深入、直观的了解,体验中心的技术人员对体验者企业需求也有了充分的认知,从而制定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案”,降低实施风险。

(四)提供便利的信息化服务:信息化体验中心作为各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一个窗口式的服务平台,可运用丰富的信息化管理资源,为每一个有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信息化服务,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五)整体解决方案:信息化体验中心可结合需求者实际,为其规划未来信息化管理的总体架构,并制定一体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二、信息化体验中心的建设方式

信息化体验中心由各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各大高校创业辅导基地共同建设,根据各地条件,结合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岗位实际情况,体验中心应设置十几个岗位,即总经理、财务部、市场部、技术部、销售部、采购部、仓储部、生产部、质检部、人事部等。

三、信息化体验中心的管理系统

(一)ERP系统

ERP:英文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它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解决方案。它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所以,ERP是IT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体,也就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借助电脑,来达成企业的管理目标。

(二)CRM系统

Group认为客户关系管理(CRM)就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赋与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活动面向长期的客户关系,以求提升企业成功的管理方式,其目的之一是要协助企业管理销售循环:新客户的招徕、保留旧客户、提供客户服务及进一步提升企业和客户的关系,并运用市场营销工具,提供创新式的个性化的客户商谈和服务。它的目标是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CRM在整个客户生命期中都以客户为中心,这意味着CRM应用软件将客户当作企业运作的核心。CRM应用软件简化协调了各类业务功能(如销售、市场营销、服务和支持)的过程并将其注意力集中于满足客户的需要上。CRM应用还将多种与客户交流的渠道,如面对面、电话接洽以及Web访问协调为一体,这样,企业就可以按客户的喜好使用适当的渠道与之进行交流。

(三)进销存软件

进销存软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物料流、资金流进行条码全程跟踪管理,从接获订单合同开始,进入物料采购、入库、领用到产品完工入库、交货、回收货款、支付原材料款等,每一步都为您提供详尽准确的数据。有效辅助企业解决业务管理、分销管理、存货管理、营销计划的执行和监控、统计信息的收集等方面的业务问题。

(四)项目管理软件

项目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学科,它把企业管理中的财务控制、人才资源管理、风险控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等有效的进行整合,以达到高效、高质、低成本的完成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或项目的目的。项目管理目前已成为续MBA之后的一种“黄金职业”。

(五)供应链管理软件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在1985年由Michael E.Porter提出,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战略概念,从原材料采购直到销售给最终用户的全部企业活动集成在一个无缝流程中。供应链综合管理软件是基于协同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配合供应链中各实体的业务需求,使操作流程和信息系统紧密配合,做到各环节无缝链接,形成物流、信息流、单证流、商流和资金流五流合一的领先模式。实现整体供应链可视化,管理信息化,整体利益最大化,管理成本最小化,从而提高总体水平。

中小企业信息化篇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the mainstay of expanding employment, provide society 75% of new job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pgrading the competitiveness as an important weapon has been confirmed. Bu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is still facing many problem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problems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资金;人才;管理模式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informatization;capital;talent;manage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150-02

0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根据著名咨询公司艾瑞咨询的分析,未来中国的中小企业将连续扩张,中小企业数量每年将保持7%~8%的增长速度,预计2012年中小企业总数将达到5000万家。中小企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力军,为全社会提供了75%的新增就业机会。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国内中小企业原有的市场空间缩减,运转资金紧缺,粗放的管理模式受到挑战。信息化技术作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一个重要武器已得到普遍验证。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并在中小企业政策指导文件中多次强调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转变发展方式。长期以来,通信、金融和IT各个行业都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各自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仍面临着不少问题,阻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1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中小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作业、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水平。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计算机在企业的应用已经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化和网络化发展,重点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但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的阶段,尤其是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项目所占比重不多,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重大信息工程推广应用相对滞后。

根据调查表明,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程度不同地拥有了信息通信技术装备,但将已有信息化能力应用于各项业务的比例不高。在互联网应用方面,80%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了互联网接人能力,但以此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应用的比例不高。此外,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外部的社会化服务。因此,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2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中小企业迎接机遇与挑战第一步就是要实行产业重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企业的管理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数据集中和知识管理正在提出新的、更高水平的需求。信息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够提升企业应用信息资源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企业可以在转型中贯彻国际上主流的、且适合国情、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再用IT的手段把这些模式和流程“固化”下来,最终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国内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其中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 信息观念、信息意识落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机制灵活,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大活力,尚未认识到信息化建设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有利机遇,因此企业领导没有建立起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观念,对信息化的建设不够重视,企业员工对信息认识不够深刻,这些落后的信息观念和信息意识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影响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为两头重、中间轻。两头重表现在,一是初级业务应用,例如电算化、网站展示等,另一头就是比较空的谈了一下信息化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意义和时代潮流等。中间轻表现在,信息化对于企业管理控制、计划决策、市场开拓等的实际作用往往认识不多,而这些问题往往正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2.2 信息化投入资金不足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市场份额小、销售收入低,信息化投入所需的大量资金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素。再加上中小企业出于对投资回报的担心,多数企业在信息化上行动谨慎,投资力度普遍不大。据统计,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1%的水平,而国际上先进国家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的比例通常是占销售收入的2%~3%。而且,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即硬件投资所占比例偏高,而忽视软件和服务的投入,从而制约了信息化设备的价值发挥。

2.3 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从专业技能上讲,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交流应用,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可能留不住这些人才,目前,信息技术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既懂生产管理又能熟练计算机操作的高素质信息人才较少,加之企业不善于合理利用人才也导致“招进来留不住”的现象,使得企业信息化举步维艰。

2.4 管理模式问题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是用来满足管理的需要,信息技术也将提高管理水平;从技术角度看,管理要纳入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先进的管理思想要不断融入信息系统中。但是,中小企业管理仍未定型,随着企业的高速成长,变动也很大,而应用软件在企业应用的前提是管理程序化,这二者间形成了一对矛盾不易解决。如果企业制定的制度根本没有贯彻执行,即使利用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实现。实际上,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考虑技术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以及信息化对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在管理信息化方面表现得最为充分因此,信息化的实现必须伴随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根本变革方能实现。

3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五个建议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3.1 对企业信息化要形成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来说,转变观念理念,深化认识企业信息化的实质与意义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要改变对信息化的片面理解,认识到信息化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信息化能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同时,要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做到方向明确、目标具体,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规模、成本进行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3.2 合理使用有限资金中小企业信息化一定要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通过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

3.3 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企业的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一个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非常需要懂管理又有技术的人才为信息化进程保驾护航。系统建成之后,仍需维护、升级、改造,管理过程中还要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这就要求加强对信息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储备,并设立企业最高信息主管,强化对信息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在整个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开发方式,企业必须培养出一支自己的系统管理队伍,清楚整个开发过程,并具备维护该系统的能力。同时,企业还要注意留住有用的人才,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专长。重视人才,用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留住适合企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加入,真正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3.4 变革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将原始的手工操作移植到计算机上,将落后的管理模式照搬上网络。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管理是基础,技术是手段的原则。要以流程再造的思想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同时创造性地以信息系统为载体,推动企业流程再造的实施,使企业在成本、质量及顾客服务上更具竞争力。另外,信息化使得面向流程管理的组织结构成为一种扁平化的网状结构,传统组织中负责信息上传下达的中间层将由于信息的公开化而失去作用,而决策分权化和信息交互化将成为信息时代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因此,在进行信息化之前,企业有必要实施流程再造对企业的流程进行分析,并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使之与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相适应。

3.5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又耗时的工程,牵涉到企业整体布局和运作,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整体的和长远的规划。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因为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进步,会使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分阶段地逐步推进管理信息化,可以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成功率,从而使得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结论

解决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升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将大大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网络上中小企业的业务往来,将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缩短其各个业务流程的时间,提升其自身盈利能力,对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易成刚,陈晓莉.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9,(12):104-106.

[2]张庆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障碍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6):208-210.

中小企业信息化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问题 对策

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障碍,阻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这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可以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实现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2.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的实现都可以借助于信息化,同时开展信息化还可以派生出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如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等等。

3.能够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效率。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受到了落后理念的阻滞。信息化的理念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水平,落后的理念必然阻滞和妨碍企业信息化的执行。有些中小企业家对与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区。同时,他们对实施信息化项目抱以过高的期望,很多企业甚至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没有意识到信息化过程中的行业性限制,对实施信息化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

2.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企业资金拖欠问题严重,自有资金周转较慢。但是企业投入信息化系统需要大量资金,这样,企业信息化的支出主要依赖于内部积累资金,使得资金的使用往往捉襟见肘。并且企业信息化的各类系统会随着企业发展而调整升级,因而不断需要后续资金的投入,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将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不断投入与支持。因此,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3.信息化人才短缺。开展信息化,需要既懂企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大量中小企业所雇佣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对有限,很难适应和承担企业信息化所赋予的重任。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那么中小企业就需要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更全面和更完善的服务。但当前大多数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不能有针对性地对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帮助,使得中小企业各自的个性化不能显现。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1.转变管理人员观念,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政府对中小企业也应当提供一定的帮助。例如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整合好社会资源,对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予以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信息化不只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主要的是企业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的变革,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是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并支持战略实现的手段。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可以使得中小企业实现精细型管理,发挥出中小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

2.合理使用有限资金。中小企业在适当增加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应该注意到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投资,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例如第三方的信息平台这样的社会信息科技力量,降低信息化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系数。

3.培养并引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全员知识水平。组建企业自己的信息化团队,通过培训、进修等方法,使得团队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另外,企业还需要引进一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但是通过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相信中小企业能够迅速借助信息化来进行改造、弥补资源短缺、提升竞争能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中小企业信息化也将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林艳辉.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市场,2008,9

[2]李伟,邵东华.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经济视角,2009,2

中小企业信息化篇7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01

21世纪以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蓬勃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每天产生的包裹量都十分庞大,在2015年淘宝的“双十一”这一天产生的包裹量达3.75亿之多。这么多包裹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顾客手中,这对物流企业的效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且在总理提出的“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还处于初步阶段。一些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还比较淡薄,企业内部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基础设备相对落后,信息管理的高级人才比较匮乏。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制约着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障碍并使自己的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是中小物流企业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物流企业刚刚起步,90年代开始不断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为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企业规模、资金、信息技术等硬实力、软实力方面,都无法和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和国外物流企业相抗衡,在“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下,生存竞争异常艰苦。根据2015年中国物流市场的调研报告可知,中国物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形式选择方面主要有两种选择方案,选择自建信息系统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比例为40%,选择信息服务外包的企业占42.86%,选择其它形式的企业占17%。调查显示目前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大多数用于信息,占比达76.67%[1]。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信息化建设对自己企业发展壮大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高,资金投入较少。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但其信息化技术主要集中在国内一些大的物流企业中。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与其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因此,对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来说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变得十分重要。

二、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阻碍

中小物流企业与具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大型物流企业相比,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阻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意识淡薄,投入资金不足

在如今,信息技术已遍及各个行业的新时期,不少中小物流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自己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仍然沿用本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调查发现,大约有30%的中小物流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帮助不大,利用现有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同样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2]。当然从宏观的角度考虑,企业这样的管理思想是偏颇的,是没有前瞻性的。然而中小物流企业受本身规模的限制,盈利规模不大,资金拥有量较少,企业领导希望“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企业的信息化方面的建设投入也是慎谨甚微。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缺乏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第一资源,在企业竞争中,高科技人才的占有率基本上也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然而我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再加之物流业中的信息化也是近几年才逐渐发展的,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再加上人才往往被大企业所招揽,中小企业在人才竞争中要想取得优势,就要加大自己企业的人力资本。

3.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

我国的一些中小物流企业虽然加大了投入来推进本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先进技术的应用范围依然比较狭窄,整体来看还比较落后。而落后的信息技术应用和落后的物流设备对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极为不利。中小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的落后,严重阻碍了物流运营过程中处理效率的提升,制约了中小物流企业办公自动化实现的程度,特别是在仓库管理系统、货物跟踪方面、运输管理系统及订单管理等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无法真正发挥物流信息化的作用,中小物流企业也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3]。

三、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通过上面对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分析可知,国内的中小物流企业在信息平台的搭建上还比较缓慢,信息化的进程还不容乐观,未能在新时期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本文在此对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与策略。1、引进国外的先进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再结合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逐渐实现国内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搭建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即时通信。2、国家和学校可鼓励学生报考相关专业,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输出大量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通过对物流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中小物流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全面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稳步推进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3、加大投入资金,提高企业信息化认识。在21世纪,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竞争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因此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要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重视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在此过程中予以资金的支持。当然,加大投入资金也不是指盲目跟从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而是要针对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对投资力度和投资比例进行周密的分配和优化。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实行“互联网+”模式的大背景下,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远远不是发展问题,而逐渐成为生存问题。目前,虽然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我国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以及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物流市场调研报告:48.

[2]刘日光.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方经贸,2014,11:59

[3]李元爱.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与发展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71.

作者简介:高聪硕(1994-),女,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中小企业信息化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企业管理;实施策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而对于面对着巨大竞争压力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迫切的需要使用现代化手段,对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流程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在实际中,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进程有着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管理落后等问题。本文选择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探寻可走之路。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缺乏统一协调性

在会计信息化实施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会计信息化。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部门没有大型的企业那么完善,缺乏了整体的协调和有系统的规划,往往各个部门都是自扫门前雪,缺乏沟通与交流,缺乏了一个统一的交流平台,这就使得了企业有限的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生成的资料不完整,这就给各个部门的使用带来了不便。还有得企业则是把会计信息化的应有限于工资结算、银行存款、库存现金、资产的核算,或者是生成报表等业务,不能很好的利用会计信息化系统,一般在使用软件登记之后,还要再单独的运用账本记账,无法真正的脱离了手工的记账方法。

(二)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理解不足

很多的中小企业企业家认为在已有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下,中小企业得以蓬勃发展就不必要改变现有的模式了。还有的一些中小企业认为会计信息化仅仅就是用计算机来操作,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会计信息化的实施需要充足的财力、人力、技术的支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是否可以成功运行,在于中小企业的参与的程度和支持的程度。但是,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都不够重视,甚至有些中小企业考虑到成本,主观能动性上就不想去实施会计信息化,这种认识就制约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和会计信息化管理薄弱

目前,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并且企业制度无法完全实现。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的管理水平、手段和技术还停留在较低的阶段。因而,很多的中小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施会计信息化,将是非常艰难的开始,未来再由初级的应用向高等级的信息化应用阶段推进更难。另外,会导致会计信息报告失真,令数据不实。

(四)会计信息化人才缺乏

人才是限制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要求财会人员在掌握一定会计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比较良好的财务软件使用、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因为中小企业总体的计算机应用程度不高,缺少足够的技术人才,应用会计信息化的水平较低,信息化基础的管理水平较低,所以影响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完善建设。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大批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既需要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又需要精通管理方法,拥有良好的财务软件使用基础和计算机操作基础。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大多数都只是懂得会计业务操作,而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尽管都有经过了会计信息化的培训,但是因为多种不同的原因,培训的成效并不显著,学到的知识不能够很好的进行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日常工作,因为大多数的财会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都不是很清楚,导致使用不当或不能使用全部的功能。而对于系统中必须根据自己经营核算特点来进行设置的项目,更是不能应用,有部分已经使用会计信息化的中小企业正是由于在工作过程当中遇到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处理,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策略

(一)对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中小企业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多年以来实行的由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暴露出来它自身的局限性。在现在的国情来考虑,政府对于中小企业在发挥好政府的监管职能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政府监管的适度性这一方面的问题。而行业的自监则比较接近市场,使之更拥有专业的灵活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敏感性,在维护市场的秩序上效率高而成本低。基于以上的这几个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的自监自律比政府监管模式更加具有优越性。

(二)积极引进高级财会人员

对于现在的中小企业来说,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高级财务会计人员,除了拥有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所需的组织、管理能力,还可以同时负责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工作。会计工作者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商业模式与管理会计的工作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对高级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尽快的掌握现代化技术的知识和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以提高会计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和建设意识。因而,中小型企业必须重视对既懂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又懂会计数据的重要性,同时还拥有商务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也是信息化时代及市场激烈竞争中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的管理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不仅需要一支稳定的懂得会计知识的人才队伍,还需要这一人才队伍还是具备信息技术和懂管理业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队伍,国家、社会和各个不同层次的企业都要采用多样的形式、不同的渠道来提高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素质。中小企业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水平、财会人员的素质、会计信息化的参与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化系统运作。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过程当中,必需做好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四)完善法律法规

会计信息化的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尤为重要。想要优化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环境,全面普及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首先需要的就是完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外部环境,我国可以借鉴于国际上已经成功了的例子,从自身国情出发,建立计算机安全与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并不断加以完善,制订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一系列标准,推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法律进程。

三、结论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否可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信息化也将会不断的发展。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和观点的影响,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他们的会计信息化发展程度还远远赶不上现代信息经济社会的要求,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应用还任重道远。中小企业想要实现会计信息化,不仅需要企业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还需要依靠广大的财会人员,更加需要依靠政府推动,由大家一同推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信息化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风险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已为我国许多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选择。同时企业信息化又是一场高风险的管理革命,据统计,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项目中,只有15%左右能按期按预算成本进行项目实施和系统集成;约一半的项目会在实施中流产或失败。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与大型企业乃至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缺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信息滞后、管理水平低和协同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从企业发展而言,没有信息化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所以,即使是本已“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也一定要在信息化中保留一定的投入,以保证企业未来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认识并规避信息化中的风险,用好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无疑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最关心的话题。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风险

1.来自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动机风险

目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企业仅仅增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设备,企业就向外宣传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而不能真正地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很多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用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是为了打造所谓的“领导工程”和“面子工程”;或是迫于行政或舆论压力;或是盲目跟风和攀比。中小企业经济实力比较弱,更多是民营企业,不像大企业有计划有预算地实施信息化,特别是在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是很深入的情况下,很多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这些实施信息化的动机本身就是对“信息化”的曲解,必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这样的动机来实施信息化,其风险性非常大。

2.来自于信息化建设中的观念和认识的风险

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领导往往关注的是如何把投资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购买软、硬件产品等,而很少去关心信息化建设中所潜在的来自于企业的观念意识与管理等软件方面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买机器、建网或开发几个应用软件,信息化是IT部门的事。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表现在:对信息化认识过于简单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抱以过高的期望;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对实施信息化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等等。观念导向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企业各个层面对于信息化应用的接受程度,在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中形成一项关键的潜在风险。

3.来自于信息化管理中的组织与人员的风险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面临的就是人才问题。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又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和交流,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可能留不住这些人才,人才的匮乏引发的项目支持风险,势必会影响信息化实施的进程和效果。在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中,企业自身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对管理瓶颈问题的识别,管理人员的素质等等,都是影响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信息化会带来企业流程、管理制度的变革,难免会导致组织结构的调整,影响到部分人员的利益。这些都会给信息化带来阻力和风险。信息化风险就是企业转型的风险,或者说企业面对新时代、新环境的适应性风险。

二、中小企业如何规避信息化中潜在的风险

1.信息化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要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首先应从企业内部需求着手,即从企业的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并确立明确的目标。企业处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其规模的大小,对信息化的需求就不尽相同。如信息化基础较差的中小企业,可考虑先进行企业基础工作的信息化,如实施OA,财务电算化、产品辅助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切忌贪大求全求新。而对于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适时选择管理软件,优先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然后打通上下游,从单一职能的信息化到多职能的信息化,如计算机辅助制造、财务管理到ERP、CRM等的应用,循序渐进,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在由传统管理企业向信息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不能为了信息化而搞信息化,要着眼于应用,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认真分析企业现状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制订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目标,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

2.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主动适应管理环境的新变化

企业从上至下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上的缺失和偏差,是信息化建设中关键的风险和阻碍。信息化不光是技术上的、硬件上的,更多是软件和管理层次的,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

企业在信息化推进的进程中来自管理观念、工作习惯、利益分配、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脱胎换骨的变化,对习惯于传统管理方式的领导和员工造成强烈的冲击和反差,如果不主动接受、适应并调整,会出现管理混乱,效益低下,使信息化流于形式。企业管理的制度和流程上的重大变革,管理理念的本质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中每一位员工。中小企业要努力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要学会适应管理环境的新变化,打破原有的、已固化的思维方式,在思想上首先接纳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通过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

3.建立和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并有效地执行

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和管理模式的再造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改进、完善和实施是信息化管理模型设计、构建、修改、优化的基础。有了好的管理模型,只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信息化,健全的管理制度才是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重塑和有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同时,有了好的管理制度,还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而且还要通过管理模型的建立纳入企业信息化轨道,才可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信息化建设通过企业基础数据的信息化、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和事务处理的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及实施控制过程的信息化、人的行为规范管理等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工程,确保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坚实的管理基础,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全员学习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领导决策层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对信息化给予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只有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掌握了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和知识,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同时应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敢于投入,引进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骨干人才,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

企业信息化关键的资源是人,开发这一资源的手段是学习和教育,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企业应变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企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机制。企业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都要通过学习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和习惯,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业务流程。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借助第三方咨询机构,对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就信息化的意义、必要性、基本知识技能、预期效果等进行全员培训,以尽快形成全体员工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步骤等的共识,明确自己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员工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阻力,提高项目成功率。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增效过程,风险与收益始终伴随着企业。只有充分学习和加强认识,了解其中隐含的风险,有的放矢地对企业的职能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改良,并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通过完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优良的人力资源的协调,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才能促进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郑会颂.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金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05,(1):70-72.

[3]乔志华,王德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与管理,2005, (5):116-118.

中小企业信息化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信息化意识;内控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力量,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对此完善会计信息化工作以推动企业信息全面管理显得亦常重要。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1.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初是以会计电算化来表现。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发展历史途经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步探索阶段、核算型发展阶段以及管理型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就是在经历这样的逐步递进阶段以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信息社会下会计信息化的出现是企业信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实现了全面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化作为其重要内容也取得快速的发展[1]。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但离真正的全面信息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2.会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会计信息化作为全面信息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它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会计信息化使得中小企业及时获取到丰富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还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决策风险。因为信息网络环境下要想获得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不是一件难事,只需要轻轻点击几下鼠标,需要的海类会计信息就会自然生成。会计信息化使主动权转入到会计信息使用者手中,而这种具有较强实效性的会计信息也会大大增进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是正确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化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过准确的信息处理可以让企业实时地跟踪到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动态,并能及时地发现市场存在的投资风险或者市场机遇。所以会计信息化是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的风帆;其次会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先行官,把握好对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才能有效地推进企业现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所以会计信息化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对于企业信息的重视意识和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逐渐的发生变化。但是仍有一些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1.实现会计信息化意识薄弱。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还存在着对于成本的顾忌而认为会计信息化与本企业无关。对于企业财务还是沿袭过去的手工记账方式,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没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而对于有些中小企业尽管已经初步实现会计信息化,因为相关财会人员没有明确会计信息化的真正目的,所以还仅仅认为会计信息化是为了企业阶段工作效率的提高。

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财务负责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分工,常有一人兼数职的混乱现象;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以及输出都由一个人来完成,这样操作很难使各岗位之间的监督作用发生效力,导致会计数据安全性失去保障;会计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组成内容缺乏了解,所以造成多种原因的会计信息数据丢失确成为经常发生的事情;电算化对于会计数据备份是有相关要求的,比如进行双重备份或者分人分地保存,但在实际过程中很多企业就难以做到严格按照规定来执行和操作。

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我国中小型企业多数是家族式企业管理,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还不完善和足够健全,另外多数企业设置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在现实工作当中落实和执行,所以形同虚设。而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制度无法正常地执行和落实,那么对于会计信息化而言,它的进程自然会受到各方面以及不同程度的阻碍。

4.中小企业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才素质也达不到要求。企业全面管理建设离不开企业会计信息化,而企业会计信息化又离不开复合型人才的推动。而实际会计管理工作中多数会计专业理论型人才不能全面地掌握电子商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另外对于会计软件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除此之外,计算机专业人才又会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全然不知,不能将会计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

5.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是对手工系统的简单替代。多数企业没有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实现之前对于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所以他们对于财务会计软件系统根本没有系统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于财务软件的功能结构不甚了解,所以对于财务会计软件的性能也没有全面的认识,造成功能使用过于单一或者功能使用不当。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认为会计信息化实现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所以它们都只是利用计算机来简单的代替手工劳动,以为这样就实现所谓的会计信息化,而实际确并非如此。

三、中小企业完善会计信息化的对策

中小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不但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开展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有的放矢的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完善会计信息化的对策。

1.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水平。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视源于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提高企业管理者意识是完善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提高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通过以点带而、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方式来推动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其二企业要准备随时投入到信息化变革当中,通过引鉴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最终实现信息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目的;其三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规范。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化有赖于企业的相应规章制度。企业一定要明确特定时期的工作重点以有效地解决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中小企业选择信息化软件。对于信息化软件的取得一般中小企业都是采用自外采购商品化软件。而对于自外采购的软件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投入少,并能在采购进来以后立即投入到工作使用过程中。但是它也表现相应的明显缺点,商品化软件往往都是针对某一个行业开发出来的,虽然它行业通用性表现良好,但是运用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它就很难体现出单个企业的个性需要。中小企业如果只能选择这种方式来采购的话一定要注意充分地了解预选软件,进行各个软件间的各项指标比较,以做出最优的决策和判断。

3.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从过去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于人和机两者的共同控制。企业在工作落实过程中要以自身的工作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从而制定出更加合适本企业应用的内部控制制度。

4.加强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要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正常运行,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就离不开综合型的会计人才。为了使会计人才能够适应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就要加大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会议让会计人员提高自我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树立会计信息化背景。新形势下确定新的会计理念,在信息社会大背景下它被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其二是提高相关部门岗位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水平。可以通过尝试让企业其它与财务有直接接触的各个部门参与到企业的会计核算当中,了解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规则,同时还要掌握信息系统处理规程。这样既可以减少凭证数据衔接方面的障碍,还可以带动其它部门业务处理的信息化。

5.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变化。其一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将从核算工作中逐渐向财务分析、决策和监督工作转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其二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网络管理职能。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在担任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的同时还要兼任系统的维护者。在针对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还要担任系统功能设定及设计工作。其三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一方面,参与管理和辅助决策是网络经济时代会计重要性更突出的体现,另一方面,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运用又为会计人员参与管理、辅助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有助于会计人员更好地发挥其职能。

四、结束语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好才能促进中小企业全面信息管理的发展。从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来看,距离推动企业全面信息管理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所以努力做好当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有一点中小企业一定要明确,那就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离不开政府、软件开发商、中小企业以及各方面的支持,只有全面规划好对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才能更好地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也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全面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何日胜: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实施难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1).

[2]陈友昆 祁德伟 卢 宁:浅谈会计信息化[J].集团经济研究,2007(7).

[3]刘 谦: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进一步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5).

[4]袁凤林:我国会计信息化研究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8(19):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