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审计十篇

时间:2023-04-04 02:50:32

会计信息化审计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1

 

一、IT审计的本质、目标与方法

 

(一)IT审计的概念和本质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成为影响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也因此带来了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需求。IT审计是指根据公认的标准和指导规范对信息系统及其业务应用的效能、效率、安全性进行监测、评估和控制的过程,以确认预定的业务目标得以实现。认为,IT审计是一个获取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保证资产的安全、

 

数据的完整以及是否有效地使用了组织资源并有效地实现了组织目标做出评价和判断的过程。胡克瑾(2002)指出,IT审计是指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审计。李会太等(2002)认为,IT审计实质上是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审计,IT审计是技术审计的一个典型。

 

(二)IT审计的目标

 

IT审计以企业或政府等组织的信息系统为审计对象,通过现代的审计理论和IT管理理论,从信息资产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以及系统的有效性和效率性等方面出发,对其是否能够有效可靠地达到组织的战略目标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并为改善和健全组织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提出详细的建议。基于IT的连续审计能使企业信息系统获得免疫,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系统的有效性和效率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

 

(三)IT审计的方法

 

在审计方法上,目前国内主要还是借鉴国际上IT治理框架和方法,比如COBIT标准(1996年是C〇BIT1.0,2012年已更新至COBIT5.0版本)、ISO系列标准、ITIL、COSO框架等。这些协议有不同的控制重点,COBIT的审计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与IT相关的活动,COS◦则侧重于企业自身内部控制,ITIL着重于IT系统的交付和支持等。目前,IT审计的开展可以采取基于独立的外部审计(独立执业的信息系统审计师,如CISA)、企业内部审计(企业内审部门的成员)以及作为财务审计的支撑(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IT审计机构,财务审计小组的IT控制专家)三种形式进行。通常,IT审计的成果可以是独立的IT审计报告,也可以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一部分进行披露。

 

二、IT审计是会计信息化的内在要求

 

(一)IT审计是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的需要

 

会计信息系统(AIS)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敏感地带,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是企业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因信息系统漏洞问题导致的案件屡见不鲜,信息系统的风险,如账务数据被销毁、巨额资金遭挪用而未被发现、银行交易系统存在漏洞,对业务操作中明显违反业务逻辑的操作没有任何控制防范功能等,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危害巨大。一般地,会计信息化的风险来源于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漏洞和威胁。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漏洞(技术漏洞、业务流程漏洞、管理控制漏洞)和IT环境中的威胁(攻击、篡改、窃取),导致会计信息化面临各种安全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产生,控制风险,需要对技术、业务、管理控制等进行统一的全方位的防范。IT审计通过获取与AIS控制和保证措施相关的证据,评估AIS控制的有效性、评价会计信息化绩效及会计信息化战略与业务目标的符合程度。CISA(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针对会计信息系统的IT审计与传统的CPA(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的财务审计以及针对经济管理的管理审计是并行不悖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环境下,IT审计既是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的基础,又是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的补充,它们共同对会计风险负责。IT审计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进行识别和评估,实现对会计信息化风险的控制。

 

(二)IT审计是会计信息化社会和行业监管的需要

 

CPA审计的工作重点往往集中于财务数据审计,而忽视了对财务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存储、处理、分析与输出的会计信息系统(AIS)的审计。然而,会计数据是AIS的产出,信息系统对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数据分析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同时,针对AIS的入侵和犯罪也越来越多,AIS本身的漏洞会带来巨大损失,IT风险日益严重。基于此,各国政府和组织认识到AIS本身的合法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首先要被审计的。IT审计成为会计信息化接受外部监管的内在需要。

 

在国外,1969年美国的计算机犯罪案件导致了后来的世界上第一个电子数据处理审计组织一一EDP审计师协会(EDPAA)的产生;1994年EDPAA更名为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是一个非牟利的独立组织,工作内容除了主办国际会议、出版《国际信息系统审计期刊》、制定国际公认的信息系统的审计与监控标准,还推出各项全球公认的专业认证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目前,CISA正在会计信息化监管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1999年审计署颁布了独立审计准则第20号一一《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对CPA基于会计信息化的审计工作做了要求。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利用计算机系统开展审计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审查被审计单位包括财务会计系统在内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审计机关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标准的,可以责令其更正发现故意使用舞弊功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与此同时,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2004)于2005年1月1日起生效,进一步从法律规范和技术手段上为计算机在会计审计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IT审计是会计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周南(2003)在《论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模型》一文中提出,会计信息化的工作内涵或称“会计信息化”的体系结构应由三大部分组成:⑴建立和实施IT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AIS);(2)确保AIS安全有效运作的系统内控制度;(3)开展对AIS及其内控制度的审计,以最终达到对AIS安全、可靠、有效和高效地应用。上述体系结构称为ISCA(InformationSystem,ControlandAuditing)模型图1)。ISCA模型是融AIS、内控制度和IT审计于一体的会计信息化体系结构,它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企业AIS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会计信息化通过IT审计可以发现信息系统本身及其控制环节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与完善,使信息系统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效发挥作用。会计信息化中的IT审计包括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审计、服务器审计、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审计、程序和应用系统审计、数据和数据库系统审计、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审计、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审计、会计信息系统维护与升级审计等。IT审计是会计信息化体系中风险控制、确保和审查AIS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是会计信息化体系的免疫系统。

 

(四)IT审计是开展会计信息化IT治理、实施会计信息化鉴证与评价的需要

 

信息时代的公司治理以IT为支撑,成功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高层需要像重视业务一样重视IT,IT治理已成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IT治理是企业为获得有效的IT应用,同时平衡IT及其流程中的风险和收益,增加价值,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有效机制。IT审计是IT治理架构的重点要素,IT治理通过IT审计不断促进调整IT控制环境,使组织在风险可识别、可控、可管理的环境下保证组织利益最大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同时,必须遵循IT治理的框架和方法开展IT审计。ISACA近期的COBIT5中的《审计指南》为IT审计师对组织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评估、实施、审计等提供了建议和指导。

 

IT审计同时又是实施会计信息化鉴证和评价的需要。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IT审计机构和IT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及会计信息化建设进行检查和验证,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及效率进行审查和评价,并发表审计意见,出具书面证明,以便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并取信于社会公众,从而为会计信息化提供鉴证职能。另一方面,IT审计机构和IT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及会计信息化应用进行审查,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基于事实的评定或基于改善管理、提高效率的建议,这是IT审计为会计信息化提供的评价职能。

 

三、会计信息化IT审计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条件

 

(一)会计信息化IT审计的目标

 

会计信息化中的IT审计主要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审计对象,围绕会计信息系统的IT资源、运行环境及系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及效率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并发表审计意见。会计信息化IT审计的目标。

 

(二)会计信息化IT审计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IT审计的内容包括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三个方面: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审计;会计信息化环境审计;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审计。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硬件和软件的

 

基于物理和逻辑的审计,以及基于软件生命周期的会计信息系统各阶段的过程审计。会计信息化环境的审计是指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外部环境(如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备份制度等)及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内部环境(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如操作岗位授权、相关职务分离等)的审计。会计信息数据的审计是指财务会计数据及报表的审计。会计信息化IT审计的内容界定了会计信息化IT审计的范围。

 

(三)会计信息化IT审计的实施条件

 

IT审计的实施条件是指为促使审计目标的实现,确保审计过程的顺利开展所需要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开展会计信息化IT审计的实施条件包括: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高层领导的重视、组织管理、审计人员的素质(IT审计师,CPA、CISA)、费用、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依据与准则、其他。

 

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决定着IT审计的规模,会计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开展IT审计更具有现实性。当前会计信息化IT审计更多地应用于规模较大的银行、保险等大型金融类企业以及中央企业,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化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等。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或介入使得IT审计更具有便利性。会计信息化已构成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得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与企业的其他资产一样对会计信息系统加以控制和审计变成了企业必然的要求,企业需要在组织管理层面上为接受和实行IT审计做好准备。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IT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信息技术并熟悉会计与审计知识,可以是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和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CISA既要熟悉信息系统的软件、硬件、开发、运营、维护、管理和安全,又要熟悉经济管理的核心要义,能够利用规范和先进的审计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检查、评价和改造。开展会计信息系统IT审计工作所发生的成本支出表现为费用,费用是开展IT审计的必要前提。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依据是指IT审计师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是IT审计工作本身的规范,是审计人员的行为指南。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依据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条例和法规、ISO9000、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等,而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可以参照ISACA的信息系统审计标准。

 

四、会计信息化中开展IT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会计信息化IT审计的自发需求

 

当前,企业管理层对于IT审计重要性缺乏高度认识,企业会计信息化进行IT审计的压力更多地来自外部监管,而不是企业内部的自发性需求。比如,2002年7月,美国颁布了《萨班斯法案》,使得在美国上市的企业都必须遵循这一旨在“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改革法案;在国内,中国上市公司需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银行业要遵循《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2009年)、保险业需遵循《保险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指引(试行)》(2009年)。这些外部的监管机构与法律无一例外地对会计信息化安全和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提出了要求。而在企业内部,基于观念不足和成本控制的原因,会计信息化过

 

程中IT审计的内在动力不足。传统审计将注意力集中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分析上,而针对会计信息加工机制和加工过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重视不足。IT审计本应是会计信息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企业以及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开展IT审计的意义和作用、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对IT审计多持等待与观望态度。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控制审计成本,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自发开展IT审计的不多,多是被动应对。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2

1.1误报风险

信息化审计工作依赖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因此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误报风险,信息化审计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后生成财务报表,实现了会计数据无人化处理方式,但是会计人员不参与数据处理容易造成错报或者误报的现象,例如计算机识别磁性代码出现错误,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混淆和错报。信息化审计工具应当采用会计人员和机器设备双重控制,会计工作人员应当参与计算机程序的升级和监控,及时发现程序软件运行错误,避免恶意信息盗窃或者修改现象的发生,这也是存在的风险之一。信息化审计资料的存储形式主要采用磁盘、硬盘等介质,一旦存储介质出现了损坏,就会造成其内部数据信息无法读取,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同时磁盘数据被人为修改的概率较大,引发会计审计工作误报风险。

1.2检查风险

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存在检查风险,信息检查工作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减少虚假、错误信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信息化审计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熟悉软件操作和理论知识,而在实际的信息化审计工作中,容易出现工作人员检查工作的失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软件不断升级,但是也存在着历史文件提取困难的问题,很多账户检测必须依赖于单位的历史数据,从而影响了会计审计工作效率。纸质数据证据的减少是信息化审计的特点,但是纸质数据的缺失更加依赖于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也是信息化审计工作中的风险之一。

2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2.1企业竞争

随着会计审计行业的发展,其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但是相应的信息化审计政策却没有落实,从而带来了较大的隐患风险。企业发展的目的是壮大自我,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实行摆脱了人为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这种完全依赖于计算机软件的审计方式降低了不法会计行为发生的概率,净化了会计行业的风气,但是这种信息化的审计不符合企业的需求,部分企业为了谋取优势竞争位置,会人为去更改审计数据,从而增加了会计审计工作的风险。

2.2审计对象及内容的扩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呈现出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内之间、国内外之间的经济往来频繁,在这种开放的经营环境下,企业的经济实务不断增加,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动力。同时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也不断扩展,对审计工作的精细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开放经济环境下审计对象和内容扩展也是不良风险因素之一。

2.3审计人员素质

信息化审计工作不但改变了传统会计审计工作模式,同时对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但熟悉审计工作,同时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软件,这种多元化的业务模式是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兼备扎实审计知识、会计知识、计算机技能的审计人员少之又少,尤其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甚至有些审计人员不具备审计资格就从事会计审计工作,从而增加了会计审计风险。再者,部分审计工作人员的思维模式僵化,对会计审计把握不清,给企业的会计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企业经济损失,此外部分审计人员也存在着职业道德缺失,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审计工作风险。

3信息化审计策略

3.1构建信息化会计审计原则

信息化的会计审计方式符合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而审计市场的变化也推动了信息化会计审计的发展,当前信息技术是其发展的推动因素,为了实现扩展信息化审计的应用空间,政府部门应当发挥其主导作用,构建信息化会计审计适用原则,同时根据审计部门的需求颁布工作准则。再者,国家要发挥信息化审计的监督作用,推动审计原则的践行,同时在应用过程中注重信息的反馈,对实施会计审计原则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政策和条款的调整,确保审计原则的适用性。此外,会计行业要秉承持续发展的思维模式,提高主观认知,在会计审计工作中积极应用信息化审计原则,从而全面提升信息化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3.2加强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

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对硬件和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硬件方面体现在信息化设备的应用,而软件方面则体现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是影响信息化审计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首先要加强审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专业审计知识、会计知识、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现有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其次,企业要重视和部门的战略合作,把高校作为战略人员储备选择点,通过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来提升审计部门的人才能力,增强对高校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增强审计工作的活力。最后,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管理,规范其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提升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而确保会计信息化的推行顺利。

3.3强化信息化审计风险意识

会计审计工作风险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安全隐患,甚至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会计审计人员应当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会计审计工作的认知,从而提高信息化审计策略的普及程度。在实际会计审计工作中,企业要对信息化审计有科学认识,把审计风险放在工作的首位,维持生产、经营、审计工作的平衡性,同时要摒弃效率和利益为先的发展思维,从而实现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全面推行。当前网络技术发展改变了业务往来和交易模式,因此信息化审计应当注重网络信息的提取,并规避网络技术的风险,减少网络和审计工作的双重风险因素干扰。

4结论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3

关键词: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信息化审计;对策分析

一、引言

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应该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对于自身的工作进行更加有效的优化和调整,在应对各类风险因素的同时,引入科学的工作策略和思路,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当前时展需求的新举措,保障会计审计的工作质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会计审计工作开展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地应用信息化审计,进一步促进会计审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会计审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具体业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了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从实际会计审计业务的角度来说,现阶段会计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了预算风险、成本风险、分配风险、投资风险、融资风险等多方面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我们应该从更加科学的角度探析这些风险的形成原因,同时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入手,对其进行更好的处理和解决。从外部角度来说,在当前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对自身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活动的开展需求。部分单位在具体工作中,不重视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导致了会计审计信息的更新不及时,使得审计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控制能力,也是发生风险的重要因素。面对环境变化,如果会计审计缺乏足够的应对和适应能力,就很有可能产生和出现很多风险问题。从内部的角度来说,如果相关企业会计审计工作落实不够规范,对于费用核算、预算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并且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样也会导致诸多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会计审计风险防范工作的思考

第一,完善会计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会计审计风险风险的控制能力,我们应该结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需求,对当前的风险防范禁止进行相应的构建。通过分析会计审计工作流程,对具体业务中的相关风险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这样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在展开自身工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对于其中的风险点进行更好的发现,同时及时识别现有财务信息数据中存在的异常问题,并且依据相关的流程制度进行解决。在制度当中明确风险,科学的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可以更好的确保风险的有效防范。第二,明确风险管控目标。对会计审计风险管控工作来说,为了保障风险管控工作的有效落实,我们也应该在前期,对于风险管控目标进行细化和明确。通过结合分析会计审计的具体需求和特点,我们应该对于风险管控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并且提升整体风险管控目标的可行性。在具体风险管控目标的调整上,也应该结合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流程来进行相应的细化。风险管控目标的制定本身必须要考虑其具体的可行性,同时围绕具体业务特点,对于风险管控计划进行更好的融合,确保整体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具备一个良好的执行空间环境和依据,同时也为考核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标准。另外,在具体会计审计风险管控目标制定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引入科学合理的主动意识,让风险管控工作具备更强的主动性,实现对各类业务风险的有效规避。第三,做好人员管理。强化对会计审计风险的管控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明确相应的责任制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会计审计风险的防控成效。在具体工作中,全面提升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他们的风险防控意识。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来说,其是具有较强专业性。会计审计工作流程复杂,并且其具体工作流程中也涉及了大量的资金,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和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提升人员管理能力,并在具体工作中,积极培养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会计审计业务技能,提供组织培训学习,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重视风险防范的基础上,从主观上形成正确观念,提升其工作责任感。第四,做好会计审计工作的监督控制。在具体会计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积极有效的推进好会计审计监督控制工作的开展,而监督控制这是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的一项核心内容。通过将监督控制作为基本目标,配合查找、评估以及梳理等方式,对于现阶段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通过推进和构建一系列可行科学的制度流程以及方法,更好的对于会计审计业务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构建一套更加完善科学的会计审计体系。会计审计部门在对于资金使用的过程也应该做好把关工作,通过对于监督控制体系进行规范,让相关业务活动具备更强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确保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效能,有效提升会计审计工作的效率,对于各类违规行为进行严格遏制,为会计审计部门自身更好的对于职能的发挥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

四、信息化审计应用思路

第一,思想上重视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在信息化审计工作开展中,我们应该明确信息化审计的开展需求,同时对思想观念积极转变,让会计审计人员具备更强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地满足新时期会计审计工作中信息化审计工作开展的相关需求,让员工保持更加强大的业务信息化管理意识。从思想意识上意识到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并围绕具体信息化审计工作特点,对信息化审计的工作思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不断地满足当前新时期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需求。与此同时,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与支持。在具体工作中,如果思想上重视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这样也可以促进内部多部门之间的协作水平的提升。通过将信息化审计工作作为重要战略工作来进行推进,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进,确保信息化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的带动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第二,制度上支持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在信息化审计应用中,我们应该对相关的工作的开展制度进行完善。在相关信息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围绕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特点,对相关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落实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结合具体审计工作的特征,细化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当前会计审计风险管控的需求,相关信息化制度的流程的制定和技术的引进上,也应该考虑相关工作的开展需求。例如,对于审批流程来说,其中就可以从信息化系统平台当中,构建一套完整的单向审批流程,在特定阶段审批出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回溯。整个过程只需要通过信息化系统就可以完成,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操作的规范性和审批工作的开展效率,同时也能够规避一些人为操作方面的问题和漏洞。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会计审计工作进行更好地规范和优化调整,对以往人工操作方式中存在的不统一以及不规范问题进行消除。在相关管理制度的调整改进上,也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保障信息安全,推进具体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结合会计审计工作实际情况,我们也应该对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为后续会计审计工作的执行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并且明确相关的工作标准,让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加量化、科学。

五、结束语

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下,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中,如何做好风险因素的有效规避和控制这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会计审计风险的因素和相关的风险防范工作的思路,并结合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需求展开了相应的分析,以期更好地为当前会计审计工作开展水平的提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晓初.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7,(23):142-143.

[2]李富凯,邬幸霖.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5):51.

[3]景丽.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4,(19):105,107.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4

一、当前会计信息化审计存在的风险

(一)误报风险

误报风险。信息化下的会计审计工作可以说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而误报风险也是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的,对于计算机本身而言,计算机是一个智能化的及其,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审计工作是在工作人员输入原始数据之后,由计算机智能生成的数据,也就是说,最终的数据一般情况下都是计算机进行的智能运算,而并非是人为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如工作人员对计算机使用不熟悉或者计算机本身设置问题,都可能会使得最终智能化的运算数据出现问题,从而也就造成了所谓的误报风险;或者说在计算机智能运算的基础上的人为原造成的财务报表误报风险,对于计算而言,计算机的运算痕迹和纸质档案不同,纸质档案在发生修改的时候会出现痕迹,但是计算机则不会,那么假如在财务报表完成之后,其他人私自修改了其中任意一个数字,就会导致大量的智能运算数据出现更改,这样的更改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易被发现的,那么也就导致了最终出现所谓的误报风险。

(二)检查风险

以计算机智能运算为基础的审计工作,是必须以工作人员专业的计算机知识为基础的,而在当前会计工作中,一般的会计工作人员根本不具备达标的计算机应用知识,那么也就导致了在审计工作完成之后,需要通过多遍的检查来确定数据的正确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软件不断升级,但是也存在着历史文件提取困难的问题,很多账户检测必须依赖于单位的历史数据,从而影响了会计审计工作效率。纸质数据证据的减少是信息化审计的特点,但是纸质数据的缺失更加依赖于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那么也就是增加了会计审计的检查风险。

二、会计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相关法律不完善

市场竞争的激烈指的是在当前社会状况下,企业相互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信息化审计的状况下,会计审计工作的效率可以说得到了有力的提升,同时,在减少人为参与的条件下,减少了一些不客观情况的出现,那么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企业的领导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其管理者为了使会计审计工作能够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便篡改审计数据。这种以利益为出发点的行为,增加了会计审计的风险,致使会计审计工作“瘫痪”。与此同时,会计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致使其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无法找到相应的法律解决途径,因此,无法可依的局面就会引发会计审计工作的风险。

(二)审计对象及内容的扩展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促使我国与国际市场间的经济往来不断增多,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使我国企业不断的走向国际化。在此过程中,开放的市场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企业的经济业务逐渐增多,与之相应的,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对象就随着壮大、审计的内容不断增多,因此开放经济环境下审计对象和内容扩展也是不良风险因素之一。

(三)会计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职业素质低

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所涉及的业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会计审计人员自身要具备与之相应的专业能力。只有会计审计人员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应对会计审计工作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但是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兼备扎实审计知识、会计知识、计算机技能的审计人员少之又少,尤其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甚至有些审计人员不具备审计资格就从事会计审计工作,从而增加了会计审计风险。再者,部分审计工作人员的思维模式僵化,对会计审计把握不清,给企业的会计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企业经济损失,此外部分审计人员也存在着职业道德缺失,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审计工作风险。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策略

(一)完善信息化审计制度

信息化的会计审计方式符合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而审计市场的变化也推动了信息化会计审计的发展,当前信息技术是其发展的推动因素,为了实现扩展信息化审计的应用空间,政府部门应当发挥其主导作用,构建信息化会计审计适用原则,同时根据审计部门的需求颁布工作准则。再者,国家要发挥信息化审计的监督作用,推动审计原则的践行,同时在应用过程中注重信息的反馈,对实施会计审计原则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政策和条款的调整,确保审计原则的适用性。此外,会计行业要秉承持续发展的思维模式,提高主观认知,在会计审计工作中积极应用信息化审计原则,从而全面提升信息化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二)加大对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

会计审计人员单一的专业技能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的审计环境,这也就要求在今后的会计审计人员培养过程中,要加大其对于信息化相关内容的培训,将这两个方面的专业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培养员工责任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确保审计人员可以驾驭信息化审计工作。

(三)强化企业以及会计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会计审计工作所存在的风险不仅给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如果发生严重事件,会计审计人员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强化企业以及设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其安全防范能力是实现会计审计信息化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摒除以效率和利益为先的思想,将审计风险放在审计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做到有效规避审计风险,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实现审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5

       近些年来,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企业想要更加稳定的发展,就要在现代审计工作中,融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信息化审计模式,根据现代市场的需求,对信息化审计工作做出不断的创新与变革,使其能够充分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信息化能力,还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因此,本文以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设计策略为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1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 

1.1 误报风险 

1.1.1 会计信息系统里采用了计算机自动化处理技术,对原始信息数据编排处理后自行生成财务表格。尽管整个过程无需会计人员参与完成,但纸面信息变成了只有计算机才能识别的磁性介质上的代码,而会计人员在磁质代码的识别上还存在不足,这些往往会导致会计信息系统出现误报、错报等问题。 

1.1.2 计算机是会计信息化控制的主要设备,单位的内部控制则调整为对人和机器的双重控制。在这种会计环境下,当被审计单位内部缺乏科学的控制制度时,对计算机数据和程序的修改后完全察觉不出来,这些都会给管理者私自修改信息创造条件。 

1.2 检查风险 

1.2.1 检查工作的开展是为了避免虚假信息、错误信息的存在,其可以通过检查工作来实现各项数据的科学审计。考虑到大部分审计人员在计算机操作技能、理论知识上还存在不足,若要想通过计算机对相应的数据信息审计检查,则常常会增加审计检查风险。 

1.2.2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会计软件的更新,使得历史文件提取的难度降低。而很多重要的账户检测必须要依赖于单位的历史数据,若软件版本不断更新升级则会阻碍原始数据的处理。既降低了审计效率,也使得审计检查风险不断增大。 

2 会计审计的风险因素分析 

2.1 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风险因素 

众所周知,现代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之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企业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策略,使得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目前很多的企业往往只重视员工的业绩成效,并没有考虑到一切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这势必会对员工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甚至会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作假的行为,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去意义。其次,部分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会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所呈现的企业会计报表也是虚假构造的,严重阻碍了会计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会计审计工作埋下了很多的风险因素。 

2.2 审计对象及内容在扩展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审计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监察的客体,在监察的过程中,其设计内容主要指的是实体内容。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审计机构不断走向国际化,这也使会计机构的业务不断增多,这就加大了审计工作的繁重程度。 

2.3 审计人员素质能力存在的风险因素 

会计审计工作涉及的层面较广,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此,对于会计审计人员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会计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对自身工作负责任,要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这样才会确保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才能真正发挥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然而,就目前我国会计审计工作而言,由于这一工作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管理体系,也没有健全的工作规章制度,再加之会计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并不全面,依旧延续以往陈旧的会计审计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使得我国会计审计工作水平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不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3 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实施策略 

3.1 建构会计审计原则 

信息化审计由于其本身工作的要求和环境变化等原因,将会使得能与审计机构有联系的部门机构甚至包括政府在内都要定制出全面的审计原则,必须要保证审计工作的安全性以及其出现安全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补救。会计行业本身就要求其信息化审计工作务必要有健全的理论指导和长期实践总结的经验,以为建立相关的审计原则提供资料。 

3.2 引进和培训信息化审计人才 

由于会计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的正常运行,对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对会计审计人员个人能力的培养,在进行会计审计人员进行录用时,要从多个方面对其作出考量,其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得会计审计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其次,企业原有的会计审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我建设,通过学习来充实自身的知识层面,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增强会计审计人员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在工作中累积的宝贵经验,从而逐步提高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水平。 

3.3 强化审计风险和安全防范意识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6

【关键词】信息化审计;会计审计;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033-01

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会计行业由传统审计发展为信息化审计,就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典范。会计审计对企业的运作,安全等问题起到很大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尤其现在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会计审计的工作质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开创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简述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内容就是会计信息系统。不同与传统手工统计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大多数分为以下几部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信启、系统质量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数据的审计等等。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的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为目的的。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可靠对企业有重要意义,审计部门一般会通过对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通讯、数据资源、安全产品的控制测试的方法来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估,进而发现安全、效率的问题,并且及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避免损失,提高企业效益。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特点

第一,会计信息化审计充分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会计的审计工作是很复杂的,不仅仅是在计算数据的时候是运用计算机而是在会计审计的全部过程都运用计算机工作。工作的效率不仅会节约人力等资源的成本投入,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有非常强的适应性。会计审计信息化以后,具有了强大信息库,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第三,会计信息化审计影响传统会计审计。会计信息化审计会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现有审计的程序、方法、管理等方面进行全而改进,重组等,开展新型高效的新工作形式。

二、会计的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不同

为了紧跟市场的步伐,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大多数企业纷纷从传统会计审计转向会计信息化审计转变。会计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存在许多差异,了解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对提高会计审计工作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审计准则不同

传统审计的审计准则是根据以往财务人员实际操作,积累的工作经验总结所形成的,而由于会计审计的信息化使得现在会计审计的在工作方法,使用工具,工作内容上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原有的传统会计审计准则不再适用,所以催生了新的审计准则,用以新的信息化审计。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工作的不同

传统审计的财务人员大多只要求计算监督企业财务状况等,需求的技能比较少。而由于会计审计的信息化,除了为企业带来的利益便利外,也相应程度的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信息化审计大多资料数据都储存在电子设备中,一旦电子设备出现安全问题,会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同时,进行会计审计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会计审计的工作能力,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技术等等。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方法策略

第一,建立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组织机构。无论发展什么项目,都需要有一个组织机构。建立会计信息化审计专门的组织机构,有助于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第二,制定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现在会计信息化审计刚刚发展起来,很多企业在实践中还在遵循着传统审计的准则,而前面已经分析到信息化审计准则与传统审计准则有很多不同之处,只有制定出适合信息化审计的准则,才能发挥出信息化审计的有点,利于企业发展。

第三,培养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人才。会计信息化审计对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而现在能够达到要求的人员不多,有完美的制度,资源,设备,却没有能够很好运用这些的工作人员,会大大降低企业的会计管理效率以及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培养信息化审计的员工,例如出国深造,专业培训,重点选拔等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为了企业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现在,会计审计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化审计终将会代替传统会计审计,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掌握信息化审计。但目前我国的审计信息化才刚刚起步,仍然而临许多问题,有待会计工作者们去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德斌,刘津涵.会计信息化审计方法初探[J].现代商业,2013(24):196.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7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审计 作用 特征 完善策略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作用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起来,对于会计信息化工作而言,审计为这项工作带来了较为明显的作用。具体而言,这种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确保会计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涉及到多个不同方面,包括软硬件、数据技术等方面,而这些不同的内容往往在会计工作中并不能得到较为统一的安排,从而极易发生软硬件系统被恶意的破坏、重要的会计信息丢失等事件发生。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企业应相应建立安全保障措施,而审计工作在此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综合评价着整个系统是否健全有效,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其次是确保会计信息系统执行的可靠性。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受多种不同因素影响,包括着软硬件系统、数据库、技术等方面。这种可靠性综合体现在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营业周期内对于错误率的控制。审计工作能够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检查,判断该项工作是否正常进行,从而可以降低出错率,最终提升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最后是确保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是指该系统的运行是在符合各个层次的规章制度之下运行,并能够达到运行的目标。审计工作在会计信息系统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会自动对该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核查,并给出审核的结果,指导会计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修正。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特征

会计信息化审计对于会计工作效果而言具有实质性的提升,作用极大,这种审计工作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些特征,使得其在会计信息化工作当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一般而言,会计信息化审计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首先,信息化审计是在审计所有方面均运用信息化技术(毕健萍,王建中,2009)。尽管目前审计工作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应用网络,但作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标而言,其所设计的理论基础就是将审计工作同时在多个领域、多种标准、多种技术及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因此,这导致了信息化设计工作的内容必将会更为丰富,信息技术也会运用的更为全面。

其次,信息化设计具有十分强大的适应能力。由于信息环境是系统的与多元化的,因此其实时更新的速度与频度也较快,这就使得信息化审计工作也必须能够做到实时审计,快速对变换了的会计环境进行及时的适应与判断,从而最终保障会计工作能够在变化当中得到必要的控制。

最后,信息化审计工作是对原始审计工作的快速提升。通常情况下,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往往被独立出来,而这也促使着审计工作对效率与低风险的追求。开放的计算机体系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化信息,也提供着较为先进的技术平台,对于同时提升审计效率及降低审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对于企业成长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这一方面工作开展较晚,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不小的差距,而这也具体体现为,信息化审计工作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首先是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使得审计线索的清晰性不够。信息化审计工作离不开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而这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体系,从而省略了会计报表中各种参与者的手写签名这一步骤。通过计算机体系,会计相关报表都是自动生成的,使得编写与修改过程通常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因此导致了审计线索不容易被辨析。另外,尽管会计电算化使得每一次报表操作都会留有痕迹,但也会因为信息记录的宽泛性使得重要信息不容易被辨识。

其次是相关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尚缺乏可信度较高的审计系统的认证。伴随经济社会的纵深演进,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使得会计信息化当中所使用的会计软件的种类众多,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使用时往往会面临一系列的困扰,而这最为主要的就是选择合适的会计软件的问题。目前不少会计软件的开发往往流于创新形式,并未真正考虑到审计工作的特征,从而使得不少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不仅未能给审计人员到来便利,反而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

四、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策略

面对上述问题,企业有必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的完善策略,保障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真正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带来帮助。

第一,建立健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审计机构,从而基于我国总体的审计规则,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审计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要对制度与规范上进行良好的安排,而且要兼顾到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并且也要求在起步阶段,政府部门应对企业信息化审计技术进行相应的支持(程艳,2009)。

第二,强化对于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理论与技术的探讨与创新。事实上,无论是缺乏理论支持还是缺乏实践支持,信息化审计工作都很难得到充足的实现。因此,理论与实践开发工作必不可少,促使企业从规律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而这也进一步要求企业善于学习国内外成功运营的先例,从而探索出适合自身特征的信息化审计体系。

第三,企业领导应对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进行必要的重视。这一策略是开展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关键所在,相关的企业领导人在深刻领会国家对于信息化技术重视的基础上,对自身企业的审计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并从企业战略高度与长远发展角度来对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真正将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来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8

[关键词]高校会计;信息化环境;内部审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4.044

[中图分类号]F239.45;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64-01

在新形势下,高校会计信息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已呈现出隐蔽性、复杂性特点,对高校会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进一步认识高校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发展模式的要点与要求,为推动高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1高校会计信息化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会计信息化本身的问题

就目前高校会计工作现状来看,会计信息化的明显特点就是通过财务会计软件对财务工作进行处理。在这种工作模式下,高校会计工作出现差错的概率明显降低,但技术风险、数据操控风险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影响开始显现,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①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被计算机取代,导致审计线索变得隐蔽,整个工作的操作过多的依赖信息系统,一旦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将会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不利影响;②会计信息化操作的核心就是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一旦某些人员未按规章流程展开操作,不仅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发生,还有可能直接破坏信息系统软件,造成数据丢失或损坏;③内部审计环境更加复杂,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工作人员在操作中除了要审查会计信息外,还需要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控制,保证系统能达到预期的运行效果。

1.2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缓慢

早在1998年,国家审计署就已经提出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意见,该思想一直指导我国高校的审计工作发展,并取得良好成果。但就目前形式来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短腿”现象十分明显:高校重视对审计工作软件、硬件设施的引进,并重视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保证了会计内部审计团队的整体工作质量。但是高校对软件应用的研究较少,计算机辅助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全面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性能,成熟度有待提高。

2高校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策略分析

2.1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审计

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对财务工作的有效控制依然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而针对部分高校存在的内部审计信息失真现象,保证内部审计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是高校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高校在工作中要在保证信息化系统运行能力的基础上,优化内部审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能满足内部审计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应该参加以下几点工作。①参加会计内部审计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能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更好地参与内部审计工作中。②审计人员要积极投身于内部日常性检查工作中,通过检查内部审计系统的建设方案、咨询本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信息,了解本学院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职责,明确不同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落实全面的责任分配制度,保证全体审计人员都能对自身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保证工作的可调节性。

2.2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设

2.2.1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在工作中,要转变高校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地位,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就内部审计工作而言,是一个合作性很强的工作,单纯依靠内部审计部门难以达到工作效果。因此在工作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强化各单位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例如:可以通过学校公示板、校园广播等媒介传播有关会计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包括近段时间本院校内部审计工作取得的成就,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新成员等,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加深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印象。2.2.2重视内部审计的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选择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才,用于开展计算机内部审计系统的管理工作。同时对于已经在岗的内部审计人员,要为其提供学习机会,以高校计算机课堂为媒介,定期召开以内部审计人员为核心的计算机知识再教育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2.2.3重视对审计数据的控制与管理为保证高校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进行全面的审计数据控制与管理也是工作中的重点,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能保障安全性的情况下主管单位动态甚至实时跟踪财务数据,远程实时审计。例如:可以在审计数据管理中全面监督各种财务数据变化情况,并将财务数据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该统计表应包括财务数据的金额、使用来源、主要负责人员等,并以曲线图的形式表明财务数据变化,保证对审计数据的实时监控。

3结语

高校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是高校未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工作中,要从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方法建设等几方面入手,了解本院校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后,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为全面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华萍.审计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探析——基于江苏省内部审计系统V1.0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5(9).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9

1.信息不对称以及诚信环境缺乏

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在相关会计信息方面,相关的经营管理者处于一种较为有利的地位,而使相关的所有者处于一种较为劣势的地位。随着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经营权以及所有权的分析,使得在会计审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引发相关经营者选择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再加上缺乏良好的诚信环境,以及利益的驱使,使得会计审计中造假问题时有发生,而且一些会计人员由于道德缺失,使得相应的舞弊行为发生的概率不断上升。

2.会计制度不完善

近些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不断提升,企业会计操作已经发生了十分大的变化。我国目前所实施的会计制度较为落后,致使会计审计诚信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在传统的会计制度下,要求相应的会计审计人员只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而对于其道德规范要求不多,使得会计审计诚信难以在相应的规范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不断涌现,企业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企业整体道德缺失。

3.相应作业人员操作失误致使数据失真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对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会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会计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当熟练的操作相应的会计软件。但是现阶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财务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人员自身素质较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

4.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除了上述的三点外,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也是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会计审计作业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会计监督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除此之外,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会计审计人员在从事相应的财务工作时,舞弊现象会时有发生,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诚信问题。

二、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相关建议

1.实施相应的会计委派制度

实施相应的会计委派制度,从而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是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会计审计过程中,实施委派制度能够走出以往那种依附于相关单位负责人的模式,从而提供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使企业内部所有者能够更好的获取相应的会计信息,达到企业会计信息对称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当不断地完善企业会计审计诚信环境,建立健全相应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促使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不断完善,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道德意识的不断提升,增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2.完善相应的会计制度完善

相应的会计制度,是解决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而要想完善相应的会计制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相关的论述。首先,在现阶段信息化的环境下,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信用档案,并据此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信息化的信用管理体系,不断加大奖惩力度,提高企业会计审计中的诚信意识,以及企业会计审计中整体的道德水平,促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能够不断的提升,使企业在未来社会中更好的发展。其次,应当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健全公司管理机构,并且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准则,使企业内部从事会计审计的工作人员能够依据企业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工作,严格执行相应的规范,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以及道德水平,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促使企业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3.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随着现今社会会计信息化不断加深,我国企业在会计审计信息化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我国企业会计审计一直处于理论阶段,在相应的研究开发以及实际应用中还未达到相应的标准与要求,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企业中会计审计人员职业素质较低所致,因此应当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在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中相应的电子数据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审计和检查,加大企业会计审计软件的改善,对企业会计审计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相应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财务软件的操作水平,促使企业内部相关会计审计人员素质不断提升。

4.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

现在,会计监督并没有被绝大数人所人同,在当前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所制定的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也不尽人意。因此,应当依据相应的法规制度,建立完善的会计审计监督管理体系,加大企业会计审计执行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尽可能的提升企业会计审计信息质量,解决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实行相应的考核体系,要求相应的会计审计制度能够严格的执行,尽可能的提高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人员整体的素质。

三、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10

关键词:学校会计;收银审核;信息化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人类发展主要模式,信息化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中,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说,信息化便捷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模式,其应用无处不在。因此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学校会计收银生活工作当中,也将会促进该工作的更好开展与进行。

2学校会计收银审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审核信息难以长期保存

学校与很多企业不同,拥有悠久的历史,享受着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补贴,属于社会公产,因此学校的每一笔财政账务都需要记录与保存,以确保日后教育财政部门审核的便利与审核资料的充分。具体到学校收银审核工作,也有大量的账目明晰、核对报表、审核账单需要保存,而大量的纸质信息在很多学校依然以纸质保存的方式进行,并在具体的长期保存过程中出现信息的丢失与遗漏的问题,从而导致后期的收银审核对不上账的后果。因此,庞大的信息存储量为学校的会计收银审核工作提供了困扰。

2.2审核信息难以互通

学校的会计收银审核不仅涉及本身,还涉及各个部门,这就需要会计收银审核过程中经常与各部门保持联系,并实现审核结果的传送与共享,因此,就需要会计部门能与学校各部门建立起信息化的来往手段,保证信息互通,减少人力奔波的低效,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时间浪费。因此,学校会计收银审核难以建立信息化管理,就会为会计的审核工作提供诸多不便之处。

2.3收银审核工作烦琐费力

收银审核工作本来就是一项烦琐又费力的工作,因此光依赖会计人员对大量数据的整合与计算,就容易出现工作中的疏漏与延误。学校的收银审核中,包括学生缴费、餐厅缴费、教育补贴等多项收银审核内容,工作量较大,审核类型较多,采用传统的收银审核方式只会增加学校收银审核工作难度,使收银审核工作变得繁复与低效,不利于学校收银审核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进行改变与突破。

3学校会计收银审核信息化的优势

3.1提高工作效率

在学校会计收银审核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审核工作的速度与质量,从而实现审核工作效率的提高。依托于现代信息,学校会计可以将大量的数据录入电子计算机系统,依靠计算机自身的运算功能完成数据的计算与整理,从而帮助会计人员直观地看到信息中遗漏的内容,从而实现与各部门的信息来往,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而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字计算,也能更大程度的避免人工计算造成的计算错误或信息遗漏问题,从而提高收银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学校快递生意整合工作中,能够极大地解决会计人员的工作困难,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2实现保存与共享

网络技术不同于纸质信息,它充分利用网络虚拟空间的巨大存储量,实现数据的记录与长久保存。也就是说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大量数据的收集与保存,并且这种保存是不受时间与容量的限制的,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保留。与此同时,这种依靠信息化保存的资料,还可以依靠计算机实现快速的信息提取,直接在众多资料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极大的简便了数据搜索的困难。而且利用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审核结果的多份预留,这样就可以实现审核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来往与信息共享,他不会存在纸质版审核结果丢失了造成的部门间审核共享受限的困扰。

4实现学校会计收银审核的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4.1提高学校会计职业能力

实现学校会计部门受理审核的信息化管理,首先是要提高学校会计的计算机使用能力。现代信息化主要是依赖电子计算机进行操作与实现,因此,学校会计人员是否会使用计算机就决定了学校会计收银审核工作能否实现信息化管理。针对当前学校会计人员年龄差异较大的事实,学校应当对会计人员进行统一的计算机操作培训,聘请专业的计算机人员进行相关操作的具体讲解,进行具体操作的示范,使会计人员能够完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从而依托计算机完成相关的收银审核工作。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也应当建立对会计人员计算机学习结果的考核,以确保会计人员确实能够进行计算机操作,从而才能确保学校会计收银审核环节使用信息化技术。

4.2配备专门的信息化设备

学校会计收银审核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是需要借助专门的信息化设备,这也就是说学校要引进相关的信息化设备才能保障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因此,学校应当配备计算机、网络以及收银审核工作专用系统等必要的设备,聘请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为会计部门建立好收银审核的操作系统与设备,从而保证快递人员能够直接上手操作。需要注意的是,财务信息属于学校的核心机密之一。因此,在进行财务工作的信息化设备当中,应当使用专业人员设计的杀毒软件与防火墙系统,从而保证学校系统的安全性,减少了财务部门由病毒引发的信息丢失等重大问题。

5结语

随着现代学校的发展与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与学校事务越来越多,而这也就意味着学校会计部门的收银审核工作量也将越来越大。因此,学校应当帮助会计收银审核部门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从而减轻会计部门的工作,确保收银审核工作的准确性,促进学校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熳.浅析当前收银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