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十篇

时间:2023-04-08 08:21:20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篇1

1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可以准确测量和评价水土流失情况,为水土流失防治、监督和管理决策提供超前、主动的服务。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渣较多,挖开的面积多而分散,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通过监测准确、及时的掌握水利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协调水土保持工程与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优化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对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1水土保持监测内容

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要求水利工程建设区从水土流失因子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水土流失危害监测、水土保持防治效果四方面进行监测。(1)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雨量、林草、地貌等。(2)水土流失状况监测:调查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状况、分布位置及侵蚀形式等。(3)水土流失危害监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大量废弃土、渣,对工程本身及周边地区的危害及影响。(4)水土保持防治效果监测:主要是对水利工程建设中新增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质量进行监测。

1.2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水土保持行业的规程、规范主要以指导性为主,应结合实际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在制定时应考虑到在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土壤侵蚀情况,我国虽开展土壤侵蚀观测时间相对较长,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现有的水土保持监测人员技术水平不一,影响行业规程规范发挥作用。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对参与水土保持监测人员的行业技术规范的了解程度和现场经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缺少针对性,目前在现有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中,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土壤侵蚀观测方法,导致对许多问题尚未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无法得出准确的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侵蚀问题。

2土壤侵蚀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土壤的侵蚀强度与当地的地形条件、植被覆盖等因素有关,是开发建设水土监测中的一项重要观测内容。掌握土壤侵蚀的分布情况、分布强度,更有利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对更好的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2.1坡度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影响

坡度是影响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降雨入渗量、地表滞水能力、降雨径流量、径流深度、径流流速和径流切应力等指标产生直接影响。李永红等通过模拟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工程堆积体坡度对坡面径流水动力参数的影响,发现坡面径流流速与坡度呈正相关关系,坡度对径流流速的影响明显大于流量。

2.2砾石含量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影响

砾石具有形状不均匀、离散程度大、有机质缺乏等特征,一方面砾石的光滑表面和较差的透水性促进了坡面径流的汇聚;另一方面砾石的不均匀分布或内嵌于坡面增加了坡面粗糙度,提升了坡面径流流动阻力。在两者共同作用下,砾石含量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影响较复杂。

水土保持监测篇2

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施工准备;具体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数量日益增加,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及影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是城市水土保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可以提供科学的监测结果,实时监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状况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的效果,为城市监测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水土保持监测贯穿于开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其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加上我国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得比较晚,在实施程序、技术体系和方法研究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水土保持监测的整体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实施水土保持监测,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实施及验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则成为监测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单位应设立专项监测点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并定期向项目所在地县级监测管理机构报告监测成果”;第十六条规定,“开发建设项目的专项监测点,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接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水土保持设施符合下列条件的,方可确定为验收合格:(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完备,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财务支出、水土流失监测报告等资料齐全;(二)水土保持设施按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符合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的要求;(三)治理程度、拦渣率、植被恢复率、水土流失控制量等指标达到了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批复文件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技术标准;(四)水土保持设施具备正常运行条件,且能持续、安全、有效运转,符合交付使用要求,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维护措施落实”;第十二条规定,“……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报告编制单位应当参加现场验收”。这些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法律基础,确定了开发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形式(监测阶段报告、监测总报告)和具体程序(建设和生产全过程),也对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提出了要求,即从前期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施工结束后的验收各个环节进行监控。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程序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贯穿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作为建设单位、监测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了解自己在各阶段的主要职责,以确保监测工作的实施,主要工作程序见图1。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实施过程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过程监测,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建设生产类项目还应在生产运行期进行监测。

3.1施工准备期

(1)编写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监测单位在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后,应及时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建立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本底值,编写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项目业主报送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作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正常开展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的依据。

(2)建立水土流失本底数据库

工程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监测的核心内容是水土流失因子本底数据监测,具体包括:①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土壤容重、有效土层厚度、植被种类和覆盖度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典型抽样调查;②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文、气象、社会经济等相关资料的收集;③对已经开工的项目,应进行项目区现状水土流失调查,对施工中遗留的水土保持问题提出整治建议。

(3)进行监测点布设

项目开工后,监测单位应按照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安排监测人员,确定监测的重点区域,设置水土保持监测点,建立监测设施。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一般有弃土弃渣场、取料场(包括采石场、取土场)、土石方临时转运场、大型开挖填筑面、施工便道、特殊地质地段以及跨河施工区域。监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扰动地表的面积、涉及的水土流失、土石方堆积形态、植被状况、水土保持设施及其布局,以及交通、通信等条件综合确定。每个监测点都要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所在水土流失类型区和监测重点要有代表意义,并注意原地貌与扰动地貌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3.2 施工期

3.2.1 了解工程进度

在每一监测时段,监测人员应对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重点是项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数量、质量以及实施效果,主要通过查阅施工和监理进度报告、环境监测报告以及与各参建单位沟通等途径来了解。

3.2.2 现场监测

施工期现场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对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监测以及水土保持各项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调查。

(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施工期每个监测时段对工程各扰动类型区的扰动地表面积,挖、填、弃土(渣)方量和堆放、运移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同时对定位监测点水土流失量进行量测,对防治责任范围内各重点监测区域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监测。主要监测内容及方法见表1。

水土保持监测篇3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205-02

近年来,一些山丘区经济林发展很快,荒山、荒坡开发强度很大,但又由于有乱砍滥伐等现象,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一些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在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水土保持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破坏地貌植被,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公里,部分开发建设项目尤其是农林开发项目急功近利,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一些群众在经济林抚育管理时,把林下的灌草与枯枝落叶统统清除干净,使土壤,造成的水土流失超过了一般荒草地。一些山区的果业开发除少量早期开发的比较规范外,不少新开垦的坡地不仅远远超过了严禁开垦的25度,造成过度开采。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及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1.水土保持监测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基础。目前,中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的监测预报,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成果用于实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例如美国在长期、大量的试验观测基础上,总结出了水土流失通用模型,欧洲一些国家建立的空间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可以定位、定量地反映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程度及其动态变化,有效地提高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其防治效果。因此,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2.水土保持监测是确立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如何准确掌握水土流失的地区分布以及产生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是涉及到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极其重要。

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消极应付监测工作。由于缺少有效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管理手段,加上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宣传不够,导致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对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视为可有可无,从而影响水土保持工作的进行。

2.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制度尚不健全。水土流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更是千差万别。水利部虽然颁行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仍需不断作出探索,如何规范监测的内容、方法、技术路径等问题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健全,以形成全国统一的监测标准质量体系。

3.水土保持监测的手段落后,现代化水平不高。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还是以地面定点观测监测、巡查监测、调查监测等传统的、常规的监测方法为主,利用的设备仪器也是自计雨量计、马表、测绳、水准仪、角规等较为普通的工具,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三、如何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要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管理,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支持力量的建设。

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加强他们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监测技能。水土保持监测单位不仅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用于验收的监测报告,而且要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不仅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服务,而且要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不仅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而且要有熟练的监测技术。

提高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监测的自觉性,宣传是每一项工作的先导,也是监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特别要重点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中关于水土保持监测的条款规定,使建设单位明白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是法律规定的一项义务。从而使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由消极、被动、敷衍的态度变为积极、主动、负责的自觉行动。

2.完善技术标准制度。制定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不仅要对各项防治目标做出监测评价,还要真实、准确地反映其在建设、运行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乃至带来的危害。因此,要加紧制定和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实现监测技术的规范化。

水土保持监测篇4

【关键词】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监测

近年来,一些山丘区 经济 林发展很快,荒山、荒坡开发强度很大,但有由于有乱砍滥伐等现象,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一些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在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水土保持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破坏地貌植被,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据“

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消极应付监测工作

由于缺少有效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管理手段,加上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宣传不够,导致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对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视为可有可无,从而影响水土保持工作的进行。

2、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制度尚不健全,

水土流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更是千差万别。水利部虽然颁行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仍需不断作出探索,如何规范监测的内容、方法、技术路径等问题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健全,以形成全国统一的监测标准质量体系。

3、水土保持监测的手段落后, 现代 化水平不高

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还是以地面定点观测监测、巡查监测、调查监测等传统的、常规的监测方法为主,利用的设备仪器也是自计雨量计、马表、测绳、水准仪、角规等较为普通的工具,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三、如何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要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管理,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支持力量的建设。

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 教育 ,提高其自身素质,加强他们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对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监测技能。水土保持监测单位不仅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用于验收的监测报告,而且要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不仅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服务,而且要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不仅要有求真务实的 科学 态度,而且要有熟练的监测技术。

提高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监测的自觉性,宣传是每一项工作的先导,也是监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特别要重点宣传水土保持 法律 法规中关于水土保持监测的条款规定,使建设单位明白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是法律规定的一项义务。从而使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由消极、被动、敷衍的态度变为积极、主动、负责的自觉行动。

2、完善技术标准制度

制定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不仅要对各项防治目标做出监测评价,还要真实、准确地反映其在建设、运行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乃至带来的危害。因此,要加紧制定和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实现监测技术的规范化。

3、提高监测手段,实现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

水土保持监测篇5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出发点是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内容就是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获取途径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一)、水土保持监测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的监测预报,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成果用于实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二)、水土保持监测是确立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

(三)、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作用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水土保持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为水土保持提供各类精确的数据信息,有关部门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重要手段。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判断水土保持的治理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而且是完善和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水平的基础;2) 为后期项目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数据。通过动态监测获得一套科学、完善的信息库,为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的评价、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提供基本资料;3)为了保证水土工程执法的公正性、公开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水土保持动态监测要提供尽可能完善和科学的数据;4)通过动态监测可以为水土保持的宣传提供依据,有利于科学地评价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效益,有助于国民经济建设更好、更长久地发展。

二、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存在的问题

当前水土保持动态监测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运行管理经费渠道不畅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委托的水土保持监测总站负责监测点的建设管理和资金管理,工程完工后移交到各监测点所属监测分站或县水保(利) 局进行运行管理,但运行管理办法相对滞后。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各分站和县水保(利) 局因本身经费极为紧张,无法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监测点的运行,即使省厅安排经费到部分县水保(利) 局,也多因无明确规定,所以被挪作他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监测设备稳定性较差,实际设施与理论要求有较大差距。二期工程所采购的监测仪器设备虽然是经过层层筛选、专家确认的,但实际运行时仍存在稳定性差的情况。

三、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原则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目的不言而喻,概括起来就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以及水土流失动态和发展趋势。考虑到动态监测的服务对象对参考数据的需求情况。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有效性。要避免监测方法、监测方式、指标等混乱和无规律可循,要注意监测的描述和表达等应遵循全国统一标准,监测的范围要划分明确,手段方法有机结合起来。2)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监测方法和监测对象的综合性。监测过程既要应用高科技又要应用常规监测方法,二者相互补充,各取所长,努力使监测成本最低而结果最有效。3)动态性。所谓水土监测的动态性就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测,为水土保持状况提供静态和动态数据。4)层次性。要注意监测层面的宏观性和微观性,监测地点可以在全地区、重点地区或典型地区进行。

四、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的建议

由上可得,全面提高水土保持动态监测预报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要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管理,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要求工作人员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娴熟的职业技能和耐心的敬业精神。2)完善监测管理制度。要真实、全面地预测对象区域在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量和其危害。3)提高监测手段,实现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现代化。这点是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积极开展RS、GPS、GIS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中的运用研究,将这些现代化高科技与传统的监测技术相互结合,建立起一个集监测、传输、处理、为一体的信息监测系统,模拟一个能够动态反映水土流失状况的空间数据库,致力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完善,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水平。

(一)、严格资金管理

在资金管理上,始终坚持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规定,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设立了工程专账和资金专户,配备了专职会计、出纳。工程采用报账制,市水土保持局与承包者签订协议,在施工期由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签字,竣工后由验收小组签字结算,再经市水利局、财政局、审计局审核合格后,凭发票和验收结算单到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报账,避免了挪用、挤占、虚列开支资金现象。项目财务账目清楚、手续齐备,资金管理符合国家规定,补助资金做到了及时向群众兑现,真正做到了“一批”(一支笔审扎口、“二专”(专款专卿、“三有”(有财务人员、有专人专账、有发票收撂 ,“四统一”(统一报账制、统一物资材料采购制、统一投资预算标准、统一验收结算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项目资金的非工程性开支,确保了投资足额用在工程上。

(二)、规范文书档案

工程建设是硬件,资料管理是重点。为了抓好各类资料管理,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整个运作过程都建立了文书档案。工程完工后整理文书档案,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图纸、监理资料、施工合同、图像资料、水土流失监测资料、监督执法及省、地、市、乡有关文件等。这些资料记录了小流域治理的全过程,也为全市水土保持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打下了基础。

(三)、分层级推进不同的监测手段,省级推进高科技监测手段,监测站( 点) 尽量使用成熟、传统的监测方法。考虑到当前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实践的情况,大范围推进先进、高科技的监测手段会存在较大风险。

总之,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的原因复杂、范围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人民生产、生活影响极大。所有这些信息,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水土保持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为水土保持部门提供各项准确的数据,他们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参考文献

[1] 孔德树.“3S”技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2005(05): 123-125.

水土保持监测篇6

1 GSM的内涵

GSM就是众所周知的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它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是由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制订的一个数字移动通信标准,GSM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它的空中接口采用的是时分多址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投入以来,被全球超过100个国家采用。具体地来说,GSM是属于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它也是一个蜂窝网络,也就是说移动电话要连接到它所能搜索到的最近的蜂窝单元区域,GSM的网络是运行在多个不同的无线电频率上的。如今,GSM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的工作中,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2 GSM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的应用分析

GSM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的应用如今越来越广泛,在应用上得到了不断地增强,现有的GSM技术包括GSM服务方面的内容,在其服务方面,比如说数据传输服务、短消息传输服务等方面的相关技术来进行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是非常有效的,在这些基础上延伸出了GPS差分定位中的差分数据传输,利用这种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准确和实时的逆向差分定位,并且这种逆向差分定位的成本也比较低,能够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将逆向差分定位技术应用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上,能够弥补以往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上的某些局限性,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将GSM技术与其他的相关技术有机地进行结合,从而使得GSM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的应用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

就拿北京市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来说,其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这之前,由于北京市的大多数的水土保持监测站都处于比较偏远的地方,分布也较广泛,和各个区县的水土保持监测站之间没有网络进行连接,也没有构建起一套比较完备的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系统,这之后,其利用GSM技术进行水土保持的监测,从其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来,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管理,并取得了大量的径流、降雨、泥沙以及水质等方面的监测数据资料和整编结果,为北京市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支撑,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有些地方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成效颇低,大多还是停留在人工计算、手工抄送、资料保管以及数据查阅存在困难的阶段,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构建一套完备的数据管理系统来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自动化计算、数据电子化以及数据管理自动化和存储介质光盘化等是大势所趋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够准确、及时、快速和直观地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为科学决策工作提供技术上的信息支持,而解决这些问题和实现这些方面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GSM技术来进行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

对于水土保持监测方面的米级精度来说,GSM技术也能够延伸出一种事后差分的技术,这种技术具有监测结果可靠的特点,同时在精度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如今这种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GSM网在全国大部分范围的覆盖,GSM技术中的数据传输和短消息传输服务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利用GSM网络系统将其和GPS、GIS有机地结合,可以实现准确、及时、科学的GSM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我们可以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技术称之为“3G”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技术,而这种技术就是利用GSM网络的数据传输和短消息服务功能来取代实时差分技术中的传统的数据链。GSM技术提供的服务,能够使得人们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现场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GSM技术提供的短消息服务,同样可以营造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平稳、有效、安全的数据传输系统,短消息服务是GSM技术系统中提供的一种GSM终端,它通过服务中心来进行数据的收发,实现其服务上的应用性,利用GSM的短信息服务系统进行无线通信,其双向数据的传输功能具有性能稳定的特点,它能够为水土保持的监测设备和远程数据的传送通信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平台,另一方面,利用GSM技术进行通信,能够充分保证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GSM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GSM技术进行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能够使得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工作取得较大的成效,并能够有效提高其监测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为以后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我们要不断推广GSM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的应用,并不断对这一技术进行研发。

参考文献

水土保持监测篇7

水土保持监测在中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迈向生态文明,履行国际公约的进程中,肩负着愈来愈重要的历史使命。通过对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提出了优化布局原则。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监测站的布局应坚持水土流失类型区全面覆盖,充分利用现有相关监测站点,便于实施自动化监测,有利于长期运行和科学实用的原则。按此原则,全国共设不同侵蚀类型区监测点47个,七大流域、内陆河及较大外流河共选取62个干流监测断面点,55个重要支流监测断面点,42个部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分别设1个监测点,由土壤侵蚀监测点、水文监测点、重点防治区监测点构成中国水土保持监测控制站网,实施长期、定位监测。

新建文件夹.rar

水土保持监测篇8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认识;指标体系;监测方法;管理办法;信息交流

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监测制度的逐渐完善,我国已陆续开展了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但多是大型的交通和管道工程,中小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开展得还不多。这些监测项目的开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总的来说,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尚未形成统一的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方法和技术相对单一,可操作性较低,监测结果的定量化、准确度还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因此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高对水土保持监测的认识

目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在全国范围内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社会对其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主要表现为:一些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对水土保持监测这部分内容轻描淡写,消极应付,从而导致实施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一些建设单位并未将水土保持监测作为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一项措施来贯彻实施,只注重水保方案中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的实施,往往在工程后期为应付验收才草草地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而实际上,诸多生产建设项目在施工前期造成的水土流失更严重,在后期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只能对保留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后期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测,对于前期、中期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无法补测,说不清楚。

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管理,把水土保持监测作为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一项措施来贯彻实施。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在水保方案审查、审批时,要对项目建设及方案编制等单位大力宣传监测的重要性,要求方案评审专家对水土保持监测这部分内容严格把关,水土保持监测部分必须达到初步设计深度,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水保方案的批复中,须明确提出对土保持监测要求。在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时,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作为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应把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作为验收的一个重要条件,否则不予验收。

2 构建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

目前,水土保持监测部门尚无一套较为完整的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测结果的统一性和可对比性。因此,研究构建一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对全面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和科学评价水土保持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监测指标体系时,应根据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区别制定,规定哪一类生产建设项目需监测那些指标,哪些指标是必须监测的,哪些指标是可选择性地监测。构建监测指标体系时,不是监测指标越多越好,应该筛选监测那些敏感的、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准确反映事实情况的监测指标。筛选时,应考虑到监测指标的获取和处理应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分析性。构建后的监测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科学、准确反映生产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水土流失危害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与防治效益发挥情况。

3 规范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监测指标体系确定后,应对各监测指标的监测方法规范化。现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一个监测指标的监测方法往往存在多种,就一个土壤侵蚀强度就分直接法、间接法,直接法中又有径流小区法、精密水准测量法、标志法等等。这样,在同一个侵蚀环境下,通过不同方法得出的监测结果往往相差很远。即使用同一监测方法进行监测,由于监测设施不统一,监测人员操作过程不统一,也会导致同一生产建设项目的监测结果也相差甚远。因此,在没有对监测方法进行规范化之前得出的监测结果往往缺乏可靠性、可比性,不可靠的监测结果往往比没有监测结果更糟。

因此,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应在积极开展各项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的基础上,及早规范各监测指标的监测方法、手段、频率,建立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和制度,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结束莫衷一是的状况。

4 制定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

监测单位属于中介结构,一手托两家,即要向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又受雇于建设单位,在市场竞争下,往往存在“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种思想,致使监测结果往往偏离事实,真假难分,偏离了监测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因此,应尽快制定严格的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建立并实施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和制度,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笔者认为应制定并实行监测的报告和备案制度、监测方案(计划)技术论证制、监测过程的监督检查制度、监测数据认证制和监测成果公告制等多种管理制度,以避免部分生产建设项目出现“只报告不监测”或“有报告无质量”的现象发生;此外将监测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对监测持证单位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制定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时,应根据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四级机构进行层层任务落实,充分发挥各级监测机构的作用。可以根据监测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大小等,让各级监测机构充分参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方案评审、工程验收,以确立水土保持监测的权威性,推进水土保持监理程序化、规范化进程。

5 搭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交流平台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有两个作用,一者为项目服务,即掌握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时发现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中存在问题、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措施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期和生产期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最终为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服务;二者为后续生态环境建设服务,即通过监测成果资料的社会共享、全面交流,发挥“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作用,并通过监测成果的整理、分析,为不同类型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模式、技术标准出台及区域层面开发建设规划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已有监测成果的社会效益。第一个作用是直接的,针锋相对、亡羊补牢;第二个作用是延续的,未雨绸缪,更具有后劲,但目前并没有引起社会的注意,更谈不上重视。

要使监测成果发挥其长效性,搭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信息交流平台则是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平台的搭建应以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机构为主导,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站为基础,以共享、交流、探索、创新为宗旨,对离散的监测成果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入库、系统分类,建立基础数据、文献资源、典型案例、水保监测专家、在建项目及监测开展情况等数据库和公开查询系统,并建立各系统之间的连接,加强信息、经验交流,促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队伍成长。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R].水保[2009]187号.

水土保持监测篇9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 理论; 技术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土保持监测指以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 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 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工作。目前,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队伍不断壮大, 监测技术不断提高, 监测成果不断积累, 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和地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但是由于理论基础的局限和部分技术原因, 这一年轻的领域的继续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

一、近年来面临的主要理论问题

1.1监测方法

根据监测途径、监测对象的差异, 水土保持监测在我国可以分为微观监测和宏观监测两类。前者的观测以小区样地、坡面和重力侵蚀为主, 后者则主要是基于地表覆盖信息的遥感监测。

近年来,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部门在全国和区域性的大型土壤侵蚀调查中获得了大量关于各类、各级土壤侵蚀分布的数据, 但是与各监测站点所获取的地面观测数据基本上是相互独立解释的, 远远不能满足监测部门分析水土流失状况, 支持管理部门规划决策和向社会各界依法公告的需要。宏观和微观监测数据之间相互支持关系的缺失, 使对区域土壤侵蚀与其它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分析也有诸多困难, 如, 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与江河输沙量动态之间关系等, 就很难在现有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支持下研究。

当前普遍应用的土壤侵蚀信息解译方法过多地受到土地利用调查的影响, 还较难反映地形地貌、 植被空间层次类型、近地覆盖(如枯落物等) 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而过多地强调了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的因素, 对沟蚀信息的提取也较有限。另一方面, 大规模遥感调查所需要的影像较多, 经常性开展宏观动态监测经济性较差, 发展科学性更强、精度更高的快速宏观监测方法是监测部门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1. 2监测点布设

2002 年, 国家批准水利部开展“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 项目的建设, 将在全国建设175个监测分站, 每个分站直接负责若干个监测点。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监测点是全国监测网络的基础。这些监测点包括进行长期和定位观测的常规监测点、为特定监测任务设置的临时监测点。根据SL277- 200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要求, 常规监测点以大江大河流域为单元进行统一规划, 主要进行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果的监测。在全国土壤侵蚀区划的二级类型区必须设置常规监测点, 并设置观测小区和控制站。 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 监测点的布设难免受到具体条件的限制, 但在全国监测网络建设背景下, 以合理的数据地学分析为导向, 合理选择监测点位置和数量、 监测点内小区和控制站布设的理论依据也基本是一个空白。监测点的布设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空间关系有着密切关系,通过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典型地貌部位土壤侵蚀分析, 研究能较好反映该地区水土流失总体状况的监测点布设方法,将为保障水土保持监测的科学性基础提供有力的支持。

1. 3开发建设项目监测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近年来水土保持领域的一大热点, 也日益成为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重点。采矿、交通、电力、冶炼、水利水电、城镇建设等重点监测的开发和建设项目在工程施工和工程运行期间对地表的扰动状况都各不相同, 地表原貌及地表植被的恢复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何针对各类工程项目的特点选择监测方法、拟订监测指标、确定监测时段, 都需要全面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进行理论研究。建设项目对地表的扰动情况变化频繁, 计算弃土弃渣量、 评估植被破坏、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效益都需要不同于常规地面观测的监测方法。大中型点状、线状、面状工程项目对水土流失有着不同的空间影响, 分析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壤侵蚀及其发展和控制需要结合其它环境因素合理地进行综合研究。当前监测部门急切希望, 基于工程类型、水土流失影响类型的分类研究基础上开展开发建设项目监测方法研究能为监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 4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模型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部门很早就认识到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模型是定量化开展监测、评价水土流失环境危害和水土保持设施防治效益的核心。近数十年以来, 我国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工作者在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等地区开展的大量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研究和应用试验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过由于大部分应用模型基本都是经验模型, 推广应用明显受到地域限制。因此,发展出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推广应用的水土流失(微观)监测预报模型是近一个时期内我国水土保持监测最大和最关键的理论问题。同样由于缺乏实用性的专业模型, 对面源污染的监测更加困难。应用性风蚀监测预报模型也尚待时日。

近年一些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区域性水土流失预测模型的研究, 并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中国的区域性模型是针对微观监测支持不足、 国家决策机构和科学研究对宏观水土流失数据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的情况下开展的, 在因子选择、数据获取、模型结构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研究。

二、主要技术问题

2. 1自动化地面观测

目前我国水土保持,地面监测设施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全面、及时的跟踪监测还比较困难。扩大地面监测点的覆盖面, 增加监测频次和监测内容是我们的长期目标。因此, 发展自动化的地面观测手段将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

当前地面观测的效率瓶颈包括取样、分析、数字化观测结果生成和地表量测等环节。这些环节涉及的径流、泥沙、土壤取样技术, 泥沙样品分析技术, 滑坡和泥石流监测技术,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跟踪测量等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都有所提高, 但大多存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这些技术也是监测部门普遍关心的领域, 自动化地面观测相关技术的发展, 不仅需要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精度, 还需要考虑在人工成本日益上升的背景下提高监测经济性的设计。自动化地面观测技术中比较薄弱的领域包括风蚀监测、沟道侵蚀监测等。取样、样地和小区布设的设计等问题也是在提高自动化程度中需要改进的。

2. 2监测信息管理技术

我国未来的水土保持监测将基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开展网络化的综合监测。在全国监测网络中, 微观和宏观的数据将根据不同的权限进行管理和共享。 新的信息网络专业管理系统, 将把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基础数据的采集、传输、交换和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监测信息管理技术将决定我国网络化监测的总体水平。当前亟需根据各级监测机构的业务需求, 发展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物理结构是一个多层C/ S 和 B/S 混合结构, 在全国四级监测机构和监测点中的分布和数据、传输与共享需求较复杂, 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将有较大难度。而监测点内的数据传输和处理、监测点与监测分站之间的信息交换则是难度较大的另两个领域。在这两个领域, 不同环节的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实时性要求是不同的, 其分类对待对技术设计和数据收集、处理的经济性和总体效率影响很大。

2. 3调查技术

询问调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等和地面观测一样, 也属于常规监测方法。但相对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而言, 水土保持监测的调查技术还不够成熟。尤其询问调查、典型调查和地面观测技术差异很大, 所使用的技术需要考虑较多的社会经济和人文因素, 调查技术对调查成果可能产生很大影响, 从而影响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评价, 但目前相关研究却甚少。著名国际水土保持技术合作组织——世界水土保持方法和技术纵揽(WOCAT )设计了一系列水土保持技术调查表(QT ), 以标准化的方式提供了评价世界各地水土保持技术的依据, 值得我国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典型调查参考。

水土保持监测篇10

关健词:水土保持;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and to explore "3s" technology, spatial database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software use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to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architecture, the overall functionality of its keytechnology and features. Also provid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emonstration and learn.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oftwar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spatial database.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水土保持监测是对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动态实施监测,监测指标体系分为指标类、指标亚类和指标三级,并分析评价水土流失危害及其治理成效的过程。新技术的发展对水土保持监测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设计了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对于掌握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

一、概述

利用计算机对水土监测系统的构建需要基于“3s”技术、逻辑关系型空间数据库技术、组件式技术、三维仿真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等并实现多技术的有机集成。水土流失过程是水文气象、下垫面土壤、土地利用、植被、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的复杂函数集。遥感技术与GPs技术为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采集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撑;GIS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属性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空间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并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与处理能力,其中组件式GIs技术已成为新一代GIS技术;仿真技术的三维虚拟场景的模拟极其复杂,要求具有灵活性、可移植性与实时交互等特性;数据库技术、空间数据引擎技术的发展使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物理集成成为空间数据库构建的技术保障。

二、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家863 计划重大行业3S 应用示范支持项目,并得到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及中关村科技创新基金支持。系统面向水土保持各项业务包括:水土保持监测预报信息系统、水土保持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信息系统和基于WebGIS 的水土保持信息系统。通过自动化快速准确获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治理与预防保护等各项动态数据形成自监测点到国内5级监测网络互联互通技术构架,实现了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共享,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和预测、预报、预防监督管理和水土保持宏观决策提供数字技术平台。该系统已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中全面应用。

1.系统主要内容及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围绕水土流失监测、治理项目管理、开发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执法、科学研究以及项目前期规划、工程设计、水土保持信息等业务进行设计和开发,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省、市、县(区)多层次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水土保持业务管理标准化和自动化。系统必须满足省、市、县(区)不同层次的水土保持职能部门的业务需求,同时具有图形数字化输入(出)、数据库管理、统计报表、小流域规划设计等功能。

2.技术应用

系统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DTGIS 和Oracle数据库针对不同应用人员特点将用户分为业务用户、决策用户和公众用户。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内各功能模块均采用模块化和插件技术以利于系统重构。分布式GIS实现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分布式计算,统一管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可随时添加到系统中实现各类项目统一管理。

(2)综合应用3S技术、数据仓库、时空动态数据库、元数据、海量数据存储等技术。

(3)规范水土保持各项业务信息建立了统一的水土保持空间和业务元数据库。按业务动态加载各项功能可操作性强。

(4)统筹考虑国家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地市县各级监测站网关系,建立互联互通的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了多层次信息资源共享。

(5)按流域行政两种逻辑组织和管理时空数据符合水土保持管理需要。按业务定制专题图,用户自由定制统计报表,各类统计结果均可保存为Excel 文件。

(6)GIS、 MIS 与水土保持业务有机集成,实现水土保持业务管理自动化。

(7)增量存储空间动态数据,利用时空数据模型分析管理各类业务,降低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

(8)应用系统平台与各级水土保持数据库集成,方便定制个性化水土保持信息系统。

本系统具有数据入库,编辑,查询显示,专业分析统计报表,专题制图,审核上报信息,三维虚拟等功能,可以对各专题的属性数据,多媒体数据,空间数据进行编辑,可以用多种方式按照多种标准查询各类不同的专题,并按照业务需求自动生成各种专题图和各类报表等。

三、软件技术运用

地理信息系统中有两种数据,一是空间数据,二是属性数据。空间数据是指描述空间目标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以及与其他空间目标相对关系的数据。属性数据是描述空间目标的社会或自然属性的数据。

1.Arclnfo软件运用

Arclnfo是美国ESRL公司于1982年推出的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成为世界上功能强大而且应用广泛的GLS软件之一。Arclnfo及其系列产品结合ERDAS,ARCGLS等GLS软件,正在被成功地应用于水土保持本底数据库建设、遥感图像处理、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及水土保持措施调查、植被覆盖度调查、水土保持专题图制作、三维立体景观建立等很多方面。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利用Arclnfo软件勾绘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流失图斑,提取水土保持信息,具有操作方便、精度高、编辑容易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Arclnfo支持多种GLS软件的数据格式,并且提供了与部分软件数据之间相互转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