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安全发展十篇

时间:2023-03-28 23:57:53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篇1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煤炭企业;INSAG

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安全文化的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其实践效应也越来越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在此,就安全文化建设与煤炭企业发展谈一些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与各位读者交流,见解或有偏颇,望多指正。

1对安全文化的理解

1.1安全文化的起源及定义。安全文化起源于高危行业和高技术领域的核安全行业。1986年4月25日发生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在核能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人们开始分析事故的根本原因,重新探讨安全管理思想和原则。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企业文化”这一管理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1986年INSAG(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评审会的总结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安全文化”这个术语。随后,INSAG在1991年出版的安全丛书75—INSAG—4中提出了“安全文化”这一全新的安全管理原则,并强调只有全体员工致力于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能获得最高水平的安全,并详细地阐述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安全文化”的定义从广义上也有多种表述,除了精神层面的内容外,也包括物态文化、环境文化等硬件方面。为了有助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判断标准和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安全文化是助推企业安全管理的文化,是体现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目标、安全操作标准等,是建立在监督、立法要求之上的集思想、道德、规范等于一体的保证安全的管理行为遵循。1.2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需要具备人、机、物、环、管多方面的支撑条件,对于这些条件的塑造离不开“文化”因素的渗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不是简单的用一套安全理念强迫员工去接受,而是要从根本上树立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安全价值观则代表着员工对“安全”的深层次认知,对“安全”于人于己、于企于家的重要意义的真正理解,并以此为准绳去衡量各种有关“安全”的所有事物,最终成为员工思想、行为的指导和遵循,演变成一种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安全文化建设是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指引下顺应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而产生的,其本质在于解决“人”对于“安全”的思想认识,通过思想导引,逐渐让人们对于安全管理从被动接受到自主自觉,达到本质安全的最终目的。

2安全文化对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没有安全保障的生产矿井将会被淘汰。作为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总是一味地停留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状态,用带血的煤炭换来的金钱迟早将企业推向覆灭的深渊。一线的操作员工盲目蛮干、没有安全意识,必将付出惨痛的生命代价。在诸多煤矿事故中,我们不难发现,煤矿事故绝大多数由职工本身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和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致,折射出的是人们对于安全的认识程度和思想观念。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徐德蜀研究员曾经讲过:安全文化才是解决我国意外伤亡事故的金钥匙;建立和形成珍惜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和安全习俗与行为,是实现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活动的根本所在;养成和塑造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行为、安全价值观、安全哲学,依赖于安全教育,依赖于安全文化的传播,受益于安全文化的熏陶。从安全生产理论来讲,要搞好安全生产,也首先必须从安全文化建设入手。可见,安全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煤炭企业安全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1安全文化塑引人的安全思想观念。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观念得到转变,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才能得到改观,经营效果也必将显现。安全文化作为人们安全价值观及行为准则的总和,对人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态度等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开展安全工作,用安全文化塑造和引领管理者“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观念,塑造和引领操作员工“安全第一,生产第二,遵章守规是保护神”的安全价值观念。以“安全”为统领,将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必将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2安全文化培塑人的规范操作行为。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大多数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解决员工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借由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的指引,针对某一生产环节、某种不利于安全生产的操作行为所采取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或手段,比如:针对员工到达作业现场进行周围环境设备的安全确认、每项操作前进行手指口述等。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员工行为管控体系,不间断地重复性强化训练,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得到培养和塑造。在日益累积巩固过程中,由安全确认不到位、不规范操作行为带来的安全隐患将得到根除,相应的安全事故也自然不会发生,事故可防可控成为现实。2.3安全文化促进生产作业环境的改善。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深深体会到,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口痰很难脱口而出直喷在明亮光洁的地板上。安全生产也是一样。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既能对人身安全提供保障,又对人的不良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在一致认同的安全理念的指引下,在改善作业环境方面下功夫,既有外显的安全理念、宣传口号、标识的氛围营造,又有现场环境治理标准化建设标准,任何一项工程均按规程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作业环境有保证、工程质量有保证,在有安全文化氛围的影响下,通过引入安全文化的管理手段,一个安全的生产作业环境自然形成。2.4安全文化推动安全管理机制的健全。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煤矿”是个“傻大黑粗”的行业,管理煤矿用不着什么高级的管理手段。对于“三违”及各类事故的处理也多是以罚代管。然而,真正的管理需要各种配套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即便是罚款也需要有依据。在安全理念的引领下,推动解决安全管理中各种问题的手段不断升级,就拿对待“三违”现象来讲,从单纯地就事论事地罚款到安全思想教育、安全行为纠偏、一对一帮教、安全技能培训等等,方法手段更加多元,而且也从单纯地治标向治本发展,由此催生了安全教育机制、安全行为管控机制、安全环境达标治理机制、安全责任追究机制等。这些解决问题的保障措施是基于安全文化理念指引下产生并适用于现实安全生产需要的,既是安全文化的产物,又进一步丰富了安全文化的内涵。

3安全文化建设在大中型煤炭企业的发展阶段

依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安全文化的划分方法,将安全文化具体划分为无序无知阶段、被动符合阶段、主动目标阶段和自觉自主阶段。由此,结合目前安全文化在煤炭企业中的发展实际,大体将其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下面,将个人对安全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表象特征加以分析。3.1初级阶段——被动符合阶段。在这个阶段,基于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了解,安全文化建设亦不显陌生,但认知较为肤浅。如何采取文化管理的手段、注入文化的基因去管理安全,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还是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带有文化基因的管理手段在推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阻力,管理人员认为都是“悬乎套”,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现场操作员工嫌费事儿,也认为没什么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推行一些安全管理方法,都是在被要求、被强行去落实的背景下不得不去做的一项工作,而且给定一些诸如现场操作前的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等管理操作方法,强行督导现场操作员工落实。此时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被动符合阶段。其特点就是:思想认识肤浅、落实行为被动、落实过程需要监督。3.2中级阶段——主动目标阶段。在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安全管理观念开始发生转变,“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开始被接受,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实效性在实践中得到初步验证,这也促使安全文化建设被提上日程,开始主动去研究确定安全管理目标,围绕目标,研究落实一些更适合煤矿实际、更有利于现场管理、更便于员工操作的管理手段,管理思路由事后处罚向主动超前预防转变。现场操作员工也在日益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的影响下,特别是在亲历过各种大小事故之后,员工对于“安全”的理解更加深入,充分认识到“安全”对于自身、工友、家庭和企业的重要意义,开始对安全管理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同,在现场落实过程中能够认识到带有文化基因的安全管理手段对于自身安全的重要意义,行动上虽不能达到自主自觉但思想上的抵触渐缓,由不情愿变得可以接受,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此时的安全文化建设基本上处在主动目标阶段。其特点就是:安全管理观念发生转变、安全文化管理理念得到认同、落实行为变得主动。3.3高级阶段——自觉自主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管理人员对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认同达到空前的一致,并列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经营行为的重点工作,主动把人、机、物、环、管统一纳入到安全文化建设的范畴,主动研究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主动研究修正安全管理漏洞的方法手段,真正把“文化”管理的思想带到实践中,主动把“文化”的基因植入到管理手段中。企业的各级管理部门(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文化建设积极主动、协调有序、配合默契,在安全管理落实过程中自主自觉、不打折扣、主动研究、主动修正、主动提升。现场操作员工的安全意识空前提高,安全理念深入人心,随着员工行为管控系统的不断深入推进,各种行为纠偏手段变为员工的自主自觉,成为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真正把规范管理的手段与现场生产融为一体,员工操作行为空前规范,各种由主观意识和行为带来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真正实现员工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此时的安全文化建设进入了成熟发展的自主自觉阶段。其特点是:安全管理理念高度认同、思想和行为高度统一、各方相互配合默契、自主自觉成为常态。

4安全文化建设在煤炭企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4.1现状分析。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大中型煤矿企业普遍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但从实际推行应用的情况看,建设水平、实际效果也参差不齐。一些工艺水平相对落后、发展缓慢的老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只是满足于推行的要求,被动接受,满足于形式上存在,没有真正纳入到管理范畴,没有上升到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指导工作、提升管理水平的深层次需求;一些更加现代化的大中型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则相对成熟一些,处于由被动符合阶段向主动目标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对于安全文化建设,仍普遍存在一些片面认识:一是煤矿工人文化素质偏低,用“文化”去管理煤矿不现实,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适用性不强;二是安全文化搞的这些东西太复杂,对素质较低的煤矿工人来讲,内心不愿意接受、不好落实;三是把煤矿上升到用“文化”来管理,对于煤矿工人不如用直接显现的手段管用……透过这些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安全文化建设核心症结在于管理层。首先是对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安全文化核心精髓缺乏深入研究,思想上存在认识误区;其次是客观强调安全文化与煤矿工人队伍适用性问题,实则主观上有畏难情绪,怕麻烦;第三是在安全管理上缺乏耐心,只求立竿见影,不求解决根本性问题,管理的眼界不够高、考虑问题不够深远。4.2未来展望。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延续发展到今天,在煤矿也得到了发展,它的科学性不言而喻也是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管理人员的认可,这也正是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根本原因。随着国家“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的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不要带血的煤炭等提法已经成为煤矿企业经营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场合对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中都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要以人为本,要强化红线意识、责任意识,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全社会普遍认同安全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对于安全的需求势必会为安全文化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们对于安全文化建设的认知、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在实践中将会不断增强主动性。主动目标阶段的进展将会好于被动符合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不可避免地将会经历反复,会经历一个迈上更高阶段的煎熬期,熬过艰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高阶段——自主自觉阶段终将实现,并将会在一个被广泛认同、共同为之努力的环境下稳健成长、持续深入发展。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推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必将成为人民的福祉、企业生存发展的福祉。

作者:杨彩霞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毛海峰,王珺.企业安全文化:理论与体系化建设[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篇2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福祉。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动摇的目标。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煤炭工矿企业来说,安全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安全生产是伴随经济工业化而出现的一个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一个特殊领域,且随着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安全生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形势也越来越严峻。2016年,全国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万起。其中发生的32起重特大事故中。11起为煤矿事故。通过对我国大量的事故调查分析表明,绝大多数煤矿安全事故都是由“三违”引起的,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实践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到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必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管控水平,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理论先导,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安全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人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企业各项规定、制度和措施,必须通过人的行动进行落实。所以说,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如何,知识技能和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也决定着企业安全发展的成败。要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抓好“人”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企业各级管理者,要明确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总方针的关键的环节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要从“人”的管理上寻找安全管理的突破口,找准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充分做好“人本安全”文章。其次,要坚持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升安全生产管控水平,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方针。充分运用多种成熟的安全管理经验和做法,比如:建立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规定、实行安全风险岗位评估等,重点对“人、机、环、管”各环节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辨识各类风险因素,提升安全管理的预控性和防范,将各类事故风险降到最低。同时,要做好安全预防管理写实。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的管理纳入制度化的轨道,用制度管人,用人去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达到尽量减少乃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目的。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创建安全文化造氛围。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所在。近些年,安全文化之所以逐渐被很多企业所认可、重视。并不断加以规范运用。就在于它是以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自律程度为出发点。通过各种途径改变“你讲我听。你打我通”被动接受的状况。从根本上扭转疲于奔命的被动局面。解除“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状态。促使企业员工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实现安全的长治久安。“环境造就人”。也充分证明了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和物态安全落到实处。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不仅可以感化人的思想、作用于人的操作行为、提升人的安全素质,也是企业安全发展的基本保障。所以,作为煤炭企业各级管理机构,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立足实际创建独具企业特色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生命价值这个核心,以人性化、亲情化暖人心,激发企业各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抓安全、处处闻警钟、刻刻被提醒”的安全宣传氛围,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安全熏陶、提升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为企业实现长治久安、健康发展创造有利地条件。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强化全员教育提素质。以人为本。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的治本之策。总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们不重视所造成的,也就是说,人为的因素占了很大成分,真正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暮λ引起的安全生产事故不多。因此说,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员工安全素质。最有效、最直接、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抓教育、强培训。通过不间断的安全教育、培训,把生产力中“人”这一最活跃、潜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才能筑起牢固的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思想上的麻木懈怠、心理上的盲目乐观、行为上的疏忽侥幸,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把安全工作摆在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大局高度。基于这一点,企业必须树立安全离不开教育和培训的理念,就要脚踏实地地落实好各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渠道和班前班后会等各种有利时机,以事故案例分析、煤矿“三大规程”、“双基”建设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增强员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认识。提高队伍整体的安全操作水平、强化其自主保安意识、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素质为最终目的,建立严格的学习、培训、考核制度。

通过教育、培训,首先要使领导千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大局,不仅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根本利益密切相连,而且与自己的切身利益也紧密相连,因为事故一旦发生。不仅是领导受追究责任,企业受损失,自身的家庭幸福、个人价值也将受到影响。其次要使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发展”的思想。真正掌握并且及时规避所在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危险因素。树牢起“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自觉抵制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煤旷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篇3

总体来看,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后,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进入了“买方市场”,行业发展步入了低谷甚至可以说遭遇了“寒流”,这给行业本身及关联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一)煤炭行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本世纪初,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也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煤炭产品及其衍生品需求大幅度的增加,甚至可以说煤炭产品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价格不断上涨,2003年,我国煤炭行业开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的“招拍挂”模式,此后,行业整体进入“黄金十年”,煤炭价格上涨到上千元每吨。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步入低谷,国内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高能耗行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这给煤炭行业带来重大的影响,而全球经济低迷又导致国际煤炭价格处于低谷,进口煤炭价格优势显现,国际国内双重打击使得国内煤炭行业形势发展了重大转变,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性的逆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从2011年第4季度开始,煤炭行业步入发展艰难期,2013年,煤炭行业利润水平同比下降33.7%,部分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甚至出现亏损,全部煤炭企业、大型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64.03%、66.96%,表明煤炭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压力。

(二)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体来看,虽然国家为扶持煤炭行业发展采取了积极的举措,如出台了《煤炭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但目前煤炭行业尚未出现回暖的势头,2014年前2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成本利润率下降到近年来的最低值,仅6.29%,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开滦集团开始出现亏损,中煤集团、神华集团也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由此可见,短期内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其影响可能将进一步扩大。

二、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企业投资的影响

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企业投资的影响可以从二个维度来考察,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不能简单的认为行业下滑必定会导致安全服务企业投资风险加大。

(一)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业投资的积极影响

煤炭行业下滑导致部分煤炭企业采取停产整顿等举措,这些举措中包括暂停生产对煤矿的安全进行全面的检查,积极构建新设备或者对煤炭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等等,这些举措的采取必然要求安全服务供应商的参与,如为其提供安全方案等,从而带来了投资机会。实际上,虽然煤炭行业下滑,但其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却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虽然2013年前4个月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但全年仅下降2%,投资额达到投资5263亿元,2014年前2个月,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5亿元,同比增加10.3%。此外,对于煤炭安全服务企业而言,还可以利用煤炭行业下滑的战略机遇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向煤炭行业领域投资。

(二)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业投资的消极影响

煤炭行业下滑导致部分煤炭企业陷入资金困境,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对安全服务需求处于“有需求无动力”的状态,由于利润水平下降,加上大量的赊销,部分煤炭企业资金周转困难,2013年上半年,山西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应收账款规模达到589.5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1.70%,这就使得其在安全服务方面的购买动力不强,对该行业的投资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其次,煤炭行业下滑导致部分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积极向非煤领域进军,对安全服务需求下降,以产煤大省山西为例,2012年煤炭行业非煤业务收入占比达到59.21%,这种转型发展必然会对煤炭安全服务需求下降。

三、煤炭行业下滑背景下煤炭安全服务企业投资策略

煤炭行业下滑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并且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增加,新能源的发展,未来煤炭行业还可能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因此,安全服务企业必须注重投资策略的选择,以控制风险,增加盈利能力。

(一)紧盯需求把握安全服务投资主线

要全面的分析煤炭企业安全服务需求,安全服务企业在投资开发新的服务之前,必须加强对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调研,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其安全服务需求特别是细分领域的服务需求,甚至可以创造性的与煤炭企业沟通,激发其某一领域的安全服务需求,通过明确需求提高投资的有效性。

(二)加强战略合作改变投资模式

首先,安全服务企业要积极谋求与煤炭企业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战略合作应对激烈的竞争,获取服务合同。一般而言,一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以建立,则安全服务企业在竞争上就获得了优势,甚至构建了一道进入壁垒,为获得投资合同提供了便利。其次,要积极谋求与煤炭企业相互持股等方式构建合作关系,安全服务企业要利用煤炭行业积极引进民间资本等机会有选择的进行投资,并利用煤炭企业积极发展非煤业务的机会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此形成合作关系,改变简单的依靠服务进行投资的发展模式。

(三)延伸链条积极拓展其他领域投资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篇4

关键词:煤炭企业 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1

1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煤炭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保证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理论就是以人为本,对于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对员工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以人为基础进行全面发展,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深刻认识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所在,对于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维护员工的生命安全,促进煤炭企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一定助推作用。我国煤炭资源较之石油、天然气来说甚为丰富,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一定影响。

1.2 煤炭企业正常运行的保证

生产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只有实现安全,生产才得以顺利进行。如若安全难以保障,极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煤矿企业的生产秩序将会被打乱,产量和效益都会受到很大冲击,严重的可能会使企业陷入生存危机。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国,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障碍。可见,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2]。

1.3 煤炭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都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只有实现这两个目标,企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如仅着眼于短期利益,在安全管理设备上吝于投入,忽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必然会产生安全事故,有损企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每年死于煤矿事故的人数以千记,为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基于此,在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同时,要对安全管理进行适当投入,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2 加强煤炭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健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煤炭企业要构建一套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行矿长责任制,由矿长带头管理安全生产,各部门及员工负责进行监管。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能仅是纸上谈兵,还要严格执行。将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将安全责任进行下放,认真做好井下通风、防火、防尘等预防措施[3]。对于井下操作人员,要配备安全防护装备。并定期举办安全例会,对工作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防患于未然。煤炭企业应制定责任分层制度,从领导到员工将责任进行分摊,企业领导要肩负起指挥、协调的责任,安检部门要落实好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责任,保安部门做好现场的业务工作,班组长做好现场员工的管理责任,下属员工要肩负起各自岗位的责任,形成人人有责任,人人抓安全的管理氛围,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脉络。

2.2 加大员工培训的力度

对煤炭企业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是提高员工意识和安全素质的有效手段,是构筑安全企业的前提条件。因此,煤炭企业应加大员工培训的力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煤炭企业要构建并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责任范畴,形成全员抓培训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员工井下操作的安全培训,以减少井下施工因操作不当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将培训工作与绩效考核相挂钩,以增加员工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有计划的开展,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同时进行,使每个环节都能够有序开展。员工在进行培训后,要对培训的情况进行归档,将培训的时间、人员、考核情况进行记录,以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能加培训。对培训工作的开展模式要进行不断创新,打破以往的说教形式,使员工也参与到其中,将培训工作提升到新的层次。

(2)抓好各级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煤炭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针对不同的岗位,有层次的开展。对于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要将侧重点放在如何强化安全意识,使安全责任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对于煤炭企业的员工,应将侧重点放在安全知识及操作技术的培训,使员工在规范操作的同时,能够采取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对于新晋员工,应将侧重点放在岗前操作培训,使员工能够尽快掌握所处岗位的操作技能;对于特种人员,就将侧重点放在岗位资格证的培训,严格执行执证上岗的要求。

(3)采取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形式,煤炭企业应以企业自身情况为立足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形式,以提升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在培训时,对于事故高发的岗位应采取重点培训的方式;培训的时间可定在生产比较空闲的时间,也可在设备进行大修时,开展脱产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对安全业务进行详尽介绍,也可结合当前的先进安全技术开展培训;可对安全生产的理论知识进行灌输,也可结合现场的操作实践进行培训;培训可定期开展,也可按企业发展需要进行阶段性的培训。煤炭企业要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进行不断探索,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

2.3 推进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对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的改革和颠覆,是符合现代企业一种管理模式,推进精细化管理,有助于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要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职责,规范每个工序的操作规程,使各工序能够有效衔接;对管理部门内部的职责进行细分,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的目标以量值的形式体现,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员工个人,根据安全生产的运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予以适度奖励,以调动员工积极性。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并存的特点,由于煤炭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素质不高,安全隐患众多的问题,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将安全管理体现到每位员工身上,培养员工安全管理人人有责的意识,才能打开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新篇章。

3 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应将安全作为管理重点,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以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有赖于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还应加大对现场安全的监管力度,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有效落实,只有多管齐下、全员共同努力,煤炭企业才能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毅.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下半月),2012(Z2):256-257.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篇5

关键词:煤炭资源整合 法律问题 山西综合改造区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067-02

一、引言

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能源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保障。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能源结构包括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2012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占到了73.3%,而石油比重为17.0%,天然气比重为2.9%,水电、核电、风电共占6.8%。煤炭在发电、供热等各项经济生活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煤炭的重要性决定了煤炭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山西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产煤省分,一直以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山西作为能源大省,承担着能源供应的重任。为了提高煤炭产量,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山西省鼓励煤炭企业加大生产力度,同时支持地方政府积极发展乡镇中小型煤矿,一时间,山西全省煤炭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可以说,山西的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后盾和保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但是山西在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诸如,环境保护问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等,并出现了“多、小、散、乱”的特点。国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2007年开始出台对山西的煤炭企业整合的相关政策方针。到目前,这一政策在山西试点执行已经结束,并且已经拓展到我国的其他省份,山西的宝贵经验将会对全国的煤炭资源整合起到指导的作用。同时,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后期,一个新的综合改造区在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应用而生,即山西综合改造区,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省为基础的综合改造区,将会对山西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包括山西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因为山西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在此背景下重新研究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后的相关法律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其充分的研究不但可以完善我国煤炭资源整合的综合法律制度建设,也有利于山西煤炭资源在综改区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二、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过程综述

1.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背景及其社会评价。如前所述,为了解决山西煤炭资源产业分散的现状,增加煤炭企业竞争力,避免资源浪费,山西省相继制订了煤炭资源整合的相关战略方针,其目的就是希望煤炭企业之间兼并重组,最终使煤炭企业集团化,从而实现煤炭行业的合理分布最终实现节约型社会的宏图。在2001年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成立,标志着山西煤炭企业整合的开始。在2005年山西省《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意见》和《山西省煤炭工业资源整合联合改造实施意见》标志着山西煤炭企业整合步入规模化。2012年山西煤炭企业资源整合阶段性告一段落标志着山西煤炭资源企业开始步入资源整合后时代。煤炭资源整合的10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评价,其中包括积极评价以及消极评价。积极评价普遍认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可以优化山西煤炭行业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有效升级,提升煤炭企业安全水平与管理水平,为全国煤炭资源整合起到示范作用。消极评价普遍认为山西煤炭企业资源整合思路势必会加大政府干预,并且将所有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源整合合并到国有企业之中,不利于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也违背依法行政的理念。

2.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运行价值分析。目前,山西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已经阶段性结束。就其运行价值而言主要包括:

(1)煤炭资源整合可以改善资源浪费的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煤炭企业主要采用的是被西方媒体称之为“蝗虫式”的开采模式,也就是说只选择开采条件好、煤炭种类相对较优质的煤田。这样的开采模式势必会导致资源开采的随意性,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划,浪费了更多的优质资源。同时,这样的开采模式也会大大降低我国煤炭资源的回收率,破坏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整合可以使这些中小型煤炭企业扩大自己的企业规模,完善自己的各项设施,形成一定的开采规模,在开采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最终做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煤炭资源整合有利于缓解矿难发生的机率。安全生产问题一直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虽然作为煤炭企业都在尽可能的采取措施来降低矿难的发生。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经营者经营风险性,使得一些中小型煤矿企业经营开始趋于短期化。也就是说,这些煤矿企业会将企业的经济利益排在安全生产之前,为的就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煤炭企业势必会降低安全防范的成本,因而增加了企业发生矿难的概率。煤炭资源的整合就是通过资源的整合将小企业合并为大企业,提高企业的集中度,促使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最终减少矿难的发生。

(3)煤炭资源整合有利政府监督调控对煤炭资源开采实行保护。在我国有学者指出:“为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从经济健康和和谐发展的高度,对煤炭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监督调控,制定煤炭企业开采标准,制定强制性政策,促使煤炭企业不断的自我完善各项设施,提高煤炭的利用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实施,可以督促煤炭企业按照要求进行生产,以便于政府的监督调控。

(4)煤炭资源整合有利增强煤炭企业综合竞争力。如前所述,我国煤炭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以“多、小、散、乱”为特点,并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炭企业。这些煤炭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限制了煤炭行业的总体发展。因此,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可以促使煤炭企业开始转化为规模化经营,从而增加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国际化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综合改造区背景下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后续法律制度的建设

如前所述,2008年,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率先在全国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成为全国煤炭改革的“鲜活经验”。历时三年,现已全面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工作。2012年,山西省整合煤矿已全面开展技术建设改造,由整合接管的重组阶段进入改造提升的建设阶段,再用2~3年时间,山西省将逐步转入正规循环的生产阶段。国家发改委2010年12月1日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批文标志着山西综合改造正式提上日程,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部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众所周知,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运行过程正是在山西综改区的建设提出背景下进行,虽然目前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已经宣告完成,但是其后续的法律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以应对经济建设的需求。

1.完善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后续的环境保护法律问题。在综合改造区的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整合过后的环境保护问题所产生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在煤炭资源环境保护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建议值得我们借鉴,从而使我国煤炭资源环境保护达到制度上的完整化。在美国,在源头上对于露天开采设置了审批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准入制,较好的控制了不达标企业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同时,在过程监控中,美国政府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对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完善土地复垦工作,大大的激发了企业参与复垦的主观能动性。在德国,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加大了煤炭企业的准入门槛,同时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为煤炭企业环境保护提出明确目标。因此结合美国与德国的经验,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在综合改造区背景下以及煤炭资源资源整合后建立一套从煤炭资源源头控制、再到过程监管和到末端治理一系列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使得煤炭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能,使得煤炭企业在整合过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建立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后续的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目前,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后续社会责任的立法并不完善,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因此笔者认为关于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后续的社会责任体系构建主要包括:1.制定完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现有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法律规范。2.构建完善社会法律责任监督体系。从监督的主体来看,将其确立为企业自我监督、社会监督以及政府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3.完善企业社会法律责任的评价体系。我们应该引进国际的社会责任认证体系,出台相应的社会责任量化考核标准,努力与世界对接,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3.构建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后续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1)建立完善的煤炭安全生产立法体系。由于我国当前的煤炭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并不健全,因此我们应当建立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的完整的法律体系。

(2)构建完善的煤炭安全生产监管法律机制。关于煤炭安全生产监管制度,我们应当建立以行政主体与社会团体协会以及煤炭企业相结合的监管体制,形成以政府行政干预与社会监督以及煤炭企业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制,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目前,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已经结束,伴随着综合改造区的建立,为了能使煤炭资源以及煤炭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有必要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过程加以研究,从中找出在综合改造区背景下的煤炭资源整合后续法律制度的建设,从而使煤炭企业在新一轮的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文为山西省法学会2012年省级课题《煤炭资源整合过程相关法律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XLS(2012)B26]

参考文献:

1.齐晋.论我国非再生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法律责任——以山西省煤炭企业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12(2)

2.陈新玲.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太原大学学报,2006(2)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篇6

(1)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从源头上解决了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炭资源整合对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非法经营、破坏浪费资源的煤矿,坚决予以关闭;对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一律不得纳入煤炭资源整合范围;同时,对矿井的规模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如:山西、内蒙古、陕西不得低于30万吨/年;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北京、河北、东北及华东地区不得低于15万吨/年;西南和中南地区不得低于9万吨/年;经过资源整合形成的矿井必须采用正规的开采方法,确定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两个责任主体,实行安全质量的标准化管理和瓦斯综合治理体系。因而,大大减少了小煤矿的数量,提高办矿规模,提升了煤矿的安全、装备、技术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了煤矿事故发生,使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同时,通过煤炭资源整合,提高了煤矿安全的整体水平,确保了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是煤炭产业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2)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长期以来,煤炭资源大面积、高强度的无序开采,导致了不少采煤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表沉陷、水资源被破坏,进而引发生态退化以至于生态系统失衡。煤炭资源整合使煤炭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规模增大了。在产煤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方面,与中小煤矿相比,规模企业在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在线监测、远程控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另外,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方面,规模企业较中小煤矿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为资源整合后的大煤炭集团拥有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发展煤炭产业的循环经济,基本上可以实现共生资源及废物的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从源头上控制、减轻煤炭开采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煤炭行业技术、装备、管理、环境保护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同煤集团百亿元打造的塔山工业园区就是煤炭资源整合后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一例,整个工业园区共同组成生态工业链,多业并举,实现了煤炭资源的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把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企业开发的重点,加强了生态修复和环境建设,地面绿化率达到31%。从生态环境管理的角度来看,资源整合是构筑煤炭开发环境管理“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理”三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措施,也是治理和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再造碧水蓝天工程的有力保障。

(3)煤炭资源整合符合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资源型产业政策的要求。资源型行业,特别是非再生资源行业,属于少数性行业。少数性行业面临着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大问题,即提高产业的集中程度,实现规模化经济效益。首先,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将大大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程度,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整合后随着地理位置的扩大、经营范围的扩大、企业主体的减少,就可以变外部交易为内部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煤炭市场价格的稳定、良性的发展。其次,煤炭资源整合从节约资源的角度讲有利于促进煤炭产业的集约化。煤炭产业的基础是技术进步,整合以后,能够用大资本、大投入、大改造来提高煤炭产业的新型工业化程度,从而走出一条以技术创新提高煤炭产业附加值的道路。第三,煤炭资源整合从根本上淘汰过剩的产能和落后的生产力,有效减少煤炭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推动煤炭企业规模和整体实力不断壮大,是煤炭产业自身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第四,煤炭资源整合,使集约化开发经营成为可能。以国家产业政策来为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内外部环境,以政府的产业政策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能够大大节约非再生资源,大大提高煤炭资源的配置效益,从而促进煤炭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煤炭资源整合有利于更好地构建循环经济体系,走煤炭工业新型化的发展道路,形成集约化、清洁化、安全化、多元化、稳定的煤炭产业体系。我国是个“高碳”大国,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迫在眉睫。利用煤炭资源整合形成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要制定循环经济规划,切实构建好循环经济体系,抓住机遇,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同时还要发展社区、城市的循环经济,这样才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二是要利用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和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煤焦化、煤焦铁、煤电铝、煤建材、煤机械、煤安全等产业链条。只有延伸产业链条,才能从单纯原料输出的路上实现煤炭工业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走煤炭工业新型化发展道路。三是要将粉煤灰、煤矸石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我国每年新增粉煤灰达到亿万吨,煤矸石更是天文数字。要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就得下决心将其最大限度资源化。四是加强矿井瓦斯及焦炉煤气以及其他工业余热余气的再利用,提高综合利用资源的水平。五是发展现代煤化工,重点培育清洁能源。将甲醇进行深加工,推进煤制油和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煤制气四气合一的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低碳经济也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只有延伸产业链条,我国工业结构才能逐步轻型化,工业附加值才能得到显著增加,才能从单纯原料输出的路上实现转型发展。

(5)煤炭资源整合使能源投融资体制实现了创新,实现了以“资源资产化、集团股份化”为标志的新型投融资体系,让更多的投资者有机会通过资本市场、以股份制的方式来做大这个产业,为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

2从国际煤炭产业的发展来看,煤炭资源整合顺应世界煤炭产业的发展潮流

世界煤炭产业的发展潮流有三个特点:其一,世界煤炭工业实施战略性重组。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南非等国的煤炭企业逐渐重组为几家大型煤炭销售跨国公司,控制世界80%的煤炭出口量。其二,煤炭生产趋向集中化、大型化。生产趋向集中化,带来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生产效率逐渐提高,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市场份额逐渐增大,导致煤炭企业大型化。其三,煤炭资源利用趋向综合化。由于经营范围的扩大和规模经济的形成,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煤路港航一体化、煤炭的深加工、煤炭的综合利用等联合生产经营,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已成为国际化大型能源企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通过几次技术改造,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煤炭企业,基本上实现了采煤综采化、掘进综掘化、运输机械化、监测监控自动化、管理手段现代化。2005年,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2.7%,一批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中小型煤炭企业,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极低;乡镇煤矿生产工艺落后,浪费资源的现象特别严重。虽然大基地、大集团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无序竞争依然存在。根据安监总局的统计数据,2007年我国最大的10家煤炭生产企业的年产量总和约占当年国内煤炭总产量的25.6%,而美国1家大型私营煤炭公司煤炭年产量在2亿吨以上,约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8%左右;俄罗斯1家大公司年产煤2.50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95%;印度1家大公司年产煤2.40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77%。我国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形成了煤炭产业的无序竞争。这样,一方面不能形成很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从而影响煤炭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由此可以看到,煤炭资源整合对解决我国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和无序竞争状况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可使煤炭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发挥煤炭行业的整体优势和后发优势,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取得的重大成果

2008年煤炭大省山西抓住全球金融危机下对煤炭需求量大大减少这一机遇,针对煤矿的“多、小、散、乱”、安全事故频发、资源回收率低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状况,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打响了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重大战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指挥下,取得了重大成果。2009年年底,煤矿整合重组协议签订率已达到98.5%,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6%,采矿许可证换证率达到90%,符合条件的整合重组煤矿正在陆续复工复产,保留矿井技术改造有序进行,部分资源枯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正在实施关闭。据统计数字显示,全省矿井数由原来的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原来的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70%的矿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全省煤炭产量己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2009年11月以来月产量就达到了6100百万吨以上。此外,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据有关资料统计,2009年山西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018人,下降率为27%。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了72%;煤矿事故起数下降了40%,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了0.328。经过这一轮的煤炭资源整合,山西省煤炭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煤炭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能源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在由煤炭大省向煤炭强省的跨越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尽管山西在煤炭资源整合的道路上并不平坦,各方面的利益矛盾重重,但山西以牺牲GDP为代价进行的这一场兼并重组,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国家发改委称“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今年有望将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经验推广到全国的煤炭行业。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篇7

【关键词】煤炭企业;企业文化;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虽然采取措施改革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实际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面对国际市场压力,提升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尤为重要,这些成为煤炭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弥补企业刚性制度管理中的不足,并有效增强了企业职工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了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也越来越受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成为很多煤炭企业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我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一)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独特性。

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独特性,这是煤炭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文化的根本所在。煤炭行业与其他的行业相比较,不管是工作的条件,还是工作的环境都是比较恶劣的。通常情况下,煤炭工人要在高温、高湿、阴暗以及粉尘污染较重的条件下进行作业。也正是由于工作环境相对较封闭的原因造成了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不是很活跃,其思想意识也比较封闭,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在企业重视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坚持以人为本,要真正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并要加大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促使企业职工具备艰苦奋斗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交融性。

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所具备的交融性主要体现在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相互融合。煤炭企业的领导者以及企业中的部分员工多来自于城市,长期接受城市文化熏陶。这也就会使城市文化对全体煤碳企业员工的影响逐步加大,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时期,城市文化的发展会促使煤矿企业文化也快速发展。而煤炭企业又受乡村文化影响较大。煤炭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对新的煤炭资源进行开发,煤矿资源在什么地方,煤炭企业就要在什么地方建设,而大部分的煤矿企业离城市相对较远,地处比较偏僻,一般为城市郊外或者是乡村地区,煤炭企业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又会受乡村以及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多一些。而城市文化与乡村传统的文化的碰撞能够起到很好的交融效果,促使企业文化建设既能吸收乡村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能根据城市文化的精华不断创新,从而开辟出一条具有企业文化建设特色的新路子。

(三)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兼容性。

目前煤炭企业的结构以及人员组成是十分复杂的,企业是由多个部门构成的,人员组成也十分复杂,比如说:有来自城市的职工、有来自农村的一线工人、有文化程度高的职工、也有文化程度低的职工,煤炭企业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企业文化建设就需要具备兼容性,才能适应煤炭企业人员复杂的需求。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的灵魂,对员工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文化也只有具备兼容性,才能更好地引导企业中所有员工的思想意识,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增强企业凝聚力,尽早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创建煤碳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

(一)引导企业员工达成共识,为创建企业文化做好准备。

煤炭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之前,要对企业内部成员做好动员工作,引起全体成员对创建企业文化的共识,从而减少创建企业文化的阻力。煤炭企业的领导者要认识到创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资源。企业文化能够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日常工作中的各个方面,有利于企业尽快落实规章制度,有利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不断提升企业全体职工的素质。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全体职工及时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体验到文化建设给员工自身所带来的好处,促使全体职工对创建企业文化达成共识,从而促使企业职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企业文化的创建工作当中。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创建企业文化打下基础。

煤炭企业创建企业文化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煤炭企业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带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它既包含了物质文化,又包含了精神文化。因此煤炭企业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有必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条件,也可以说工作的环境与生活条件是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企业不断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条件,能够让企业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文化创建过程中的优势所在,从而使其从内心支持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都离不开企业职工的努力,只有充分激发出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创建企业文化。因此,煤炭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企业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

(三)煤炭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以企业员工为根本。

在煤炭企业管理中仅是注重对物质的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重视对人才的管理,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认识到员工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充分尊重员工、重视员工、关心员工、理解员工,坚持以员工的需求为根本。首先,可以对企业员工加大培训的力度。煤炭企业员工素质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当前煤炭企业人员构成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员工的素质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创建实际效果,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在创建文化企业的过程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与道德素质。并以此作为创建企业文化的突破点。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人才成为各个企业追逐的焦点,也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关键所在,企业所用的高质量人才的数量越多,就越能够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煤炭企业的员工素质现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处于一线的职工,由于文化素质的欠缺,所掌握的安全生产知识也不是很健全,对于操作流程以及设备工作原理也不能深入了解,更认识不到安全生产规范的重要性,因此更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从而提升创建企业文化的实际效果;另外,可以加强企业凝聚力,在煤炭企业创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企业内部的凝聚力。煤炭企业发生事故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某些员工不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如果企业内部加强凝聚力,各员工就会相互提醒,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企业要为员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够加强员工的团结,才能不断提升凝聚力。

三、我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健全企业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安全企业文化。煤炭企业的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有些事故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比如说:违规操作、对操作技能不熟练、设备维护保养不当等都属于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在事故发生时,煤炭企业的生命安全很重要,这也是企业必须加强煤矿安全建设的根本原因。煤炭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就要不断健全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提升企业员工的责任感,这就需要企业完善各项制度去约束企业员工的各种不良行为,比如说安全生产机制、目标管理机制、安全检查机制、安全隐患排查机制以及安全奖励机制等,同时煤矿企业还要定期对各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并做好记录。除此以外,煤炭企业还要为企业职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对企业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员工即使有安全的意识也不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企业要不断完善生产安全防范体系,通过提升全体员工的素质水平,来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从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加强企业文化核心内容。

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始终坚持以企业员工为本。企业要把企业员工看成是企业文化的服务对象,把以企业员工为本当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一是煤炭企业要健全内部全体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把职工代表大会当成是企业实行民主的主要手段,而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企业也能够不断听取企业职工的意见与建议,从而更好地经营管理企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可以真正行使权力,有效激发了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企业凝聚力。另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全,能够调动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使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更加透明与开放,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可行,从而推动煤炭企业的稳固发展;二是煤炭企业可以开展多种企业文化活动,以此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煤炭企业所开展的活动需要具有特色、种类多样并且要具有积极的意义,才能逐渐被企业所有职工认同与接受,从而为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从而促使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能够顺利进行。

(三)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经过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形成的共同的理念、责任、追求、形象以及思想道德情操等规范内容的总称,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创造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价值取向、工作态度以及行为标准等内容。企业精神文化具有强大的力量,促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企业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才能在经济市场中形成自己的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弥补企业管理刚性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能够充分发挥出企业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从而促使企业的环境、市场与机遇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企业也文化也要不断发展变化,及时更新与改革,尤其是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煤炭企业要面对国际市场,这就需要煤炭企业不断吸收多元企业文化优点,取得更快的发展与进步,从而促使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刘彦.企业文化对煤炭企业的影响———以湖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

[2]樊建军.浅议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J].中外企业文化,2011,2

[3]冯玉新.煤炭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5,3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

引言

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比较关键,这是保障煤炭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理论层面对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风险管理进行理论研究,有助于煤炭企业的良好发展。

1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的特征和重要性

1.1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脸管理的特征

从当前煤炭企业生产运营的风险管理情况来看,有着鲜明的特征呈现。在风险管理的长期性以及艰巨性方面比较突出。煤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是长期性的工作,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同的!,’。这就要对风险管理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不断地改善对风险的应对措施。风险管理体系自建认到完善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并要对风险管理定期进行更新。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需要制定长效机制加以应对。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特征还体现在复杂性以及系统性层面。煤炭企业运营中的风险管理有着其复杂性,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对风险的评估以及分析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能科学化的实施。内部的风险管理以及外部的风险管理要能同时进行,风险管理的复杂度就进一步加大。

1.2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膝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有着其重要性。在当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下,使煤炭的开发成本也不断提高,一些进口的煤炭就大量涌人我国,对我国的煤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影响!?l。煤炭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就能有助于应对这一现状。在加强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注重煤炭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等,就成为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煤炭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注重对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的整体经济良好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煤炭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现状

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煤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层面没有完善化,有的煤炭企业对安全风险管理比较重视,但是在产业结构风险以及战略风险的管理卜没有加强,在经济管理层面没有加强。由于在风险管理制度卜没有完善,这就必然会影响煤炭企业的整体发展!3,。还有的煤炭企业在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卜可行性比较差,一些制度流于形式,这也影响了风险管理作用的正常发挥。煤炭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的风险比较突出。煤炭企业生产中,在生产要素的投人以及产品输出等方面都受到地质条件以及工人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员工的生产技术没有达到相应标准,以及在生产中安全意识不强等,这就比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对生产造成影响。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过程中,一些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对煤炭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一些企业的领导层缺乏专业知识,以及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就会对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氛围的营造有着影响!}l。还有对企业员工的定期考核评估没有给予充分地重视。这些风险问题对煤炭企业的良好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都有着直接影响。

3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方法

为促进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的有效管理,就要注重管理的优化措施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下,对提高煤炭企业生产力能起到促进作用。第一,煤炭企业要充分注重生产安全意识的提高。要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安全性,就必须要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在近些年我国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发,一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意识卜没有加强,在防范措施方面没有完善,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流程实施,在专业化的知识层面没有完善具备,所以出现了安全事故。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加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在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卜不断提高,操作人员在操作流程方面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这样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在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中,要注重营销管理的优化。完善客户的信用分析工作,有助于减少客户的信用风险问题发生。煤炭企业的最大财产就是客户,但是风险也在客户方面发生!SJ。为能有效改善客户信用风险问题,就要注重对客户的信用信息进行详细分析,减少信用风险的出现。煤炭企业还要加强产品的质量,积极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有效控制销售环节的风险。第三,要建认和完善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具体的措施实施卜,要明确权责,企业领导层要对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加以明确化,对市场经济发展动向以及风险管理目标等方面熟悉掌握信息,对风险的预防措施加以完善。还要注重风险管理部门的建认和完善,对专业人才的引人制度要完善执行,专门风险管理部门的独护胜要能保障,对董事会要适时地提出风险管理的评估和分析,要将自身的风险监管作用充分发挥。第四,要强化煤炭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执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后,就要加强执行。要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建认,在内部环境方面的风险评估以及信息监督等工作加以完善实施。要注重宣传工作的良好开展,对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要加强宣传,加强煤炭企业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加强事后理赔工作的执行,制定相应赔付资金账目,有效提高事后理赔的工作效率。第五,要加强目标成本的管理。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并充分重视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以及风险管理过程的全员化和成本核算的科学化。在这些目标方面能有效实现的话,就能有利于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风险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4结语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篇9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6]。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篇10

近些年来,提升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相关工作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落后、企业职工素质偏低、技术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淡薄等方面。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全面提升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尊重职工的良好氛围、做好培训工作、完善管理考核,并加强煤炭施工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工作,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

【关键词】

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方法;路径;培训

0 引言

职工素质对煤炭施工企业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近些年来,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取得了相应的进步,人员配备不断完善,职工素质不断提高,为煤炭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制度建设等因素的影响,提升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的相关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煤炭施工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探讨分析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提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提升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尽管煤炭施工企业比较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高职工素质。但是由于受到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当前,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提升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思想观念落后,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偏低。一些领导对职工素质提升的工作不重视,将主要精力放在企业运行管理工作上。此外,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相对较低,有些人员缺乏工作经验,思想观念落后,不能很好的适应煤炭企业的工作,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煤炭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2 煤炭施工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为考核制度,管理工作不到位,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职工的培训不到位,由于受到煤炭企业自身条件的制约,难以很好的对职工开展培训工作,影响了职工素质的提升。

1.3技术人员缺乏,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由于煤炭企业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再加上工资待遇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吸引技术人员来工作,导致很多的煤炭企业技术人员缺乏。另外,一些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和知识,对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掌握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违规违章操作的情形,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给整个煤炭企业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2 全面提升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为了应对提升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职工素质,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途径来提升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的素质。

2.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煤炭施工企业职工队伍建设。煤炭施工企业领导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树立责任意识,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进一步重视职工队伍建设工作。并在制度建设、资金投入、薪酬体系等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不断完善职工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对于一些职工素质偏低的情况,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素质。重视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以更好的适应煤炭施工企业各项工作的实际需要,为促进煤炭施工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2制定有效的职工素质提升规划,稳步提高职工素质。根据煤炭企业职工素质的现状和企业发展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职工素质提升规划,既要注重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又要注重提高职工的实际工作技能,努力培养既懂技术,又懂施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他们为整个煤炭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3营造尊重职工队伍的氛围,调动职工工作的热情。尊重职工队伍是调动他们工作热情的前提。因此,应该尊重煤炭施工企业工作人员,在使用他们,让他们为煤炭施工企业贡献自己力量的时候,也应该信任他们,关心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煤炭施工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4做好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充实他们的各类知识。相关领导要进一步重视对职工队伍的培训,注重挖掘员工的潜力。对有些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偏低的情况,要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重视对优秀施工人员的吸收和引进工作,重视对业务技能强,具有敬业精神的施工人员的引进,不断充实煤炭施工企业的施工队伍,为煤炭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做好对煤炭施工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参加培训等方式,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促进他们知识的更新,技能的提升,安全意识的提高,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为煤炭施工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5加强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的管理和考核工作,发挥激励作用,提高他们的素质。根据煤炭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并多方面,全方位考虑,全面对员工进行考核,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调动职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还应该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对煤炭施工企业的作用,促使他们为煤炭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6加强煤炭施工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工作,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煤炭施工离不开安全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施工,在施工中不得出现违规违章操作,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现场授课、观看视频、典型案例分析、专家讲座,还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工作。此外,还要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改进薪酬设计工作,以提高对技术人员的吸引力,从各院校吸引更多的技术人员来为煤炭施工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提高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为煤炭施工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3 结束语

总之,全面提升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认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和路径,以进一步全面提升煤炭施工企业职工的素质,促进煤炭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煤炭施工企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海林.煤炭企业职工素质提升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3)

[2]袁照丽,金亭.煤炭企业职工素质提升思考与对策[J].煤炭科技,2010(4)

[3]雷永超.论新形势下如何快速的提升煤炭企业职工素质[J].企业导报,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