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6:32:43

煤炭业

煤炭业范文篇1

1全面细致地掌握了煤炭调运中心作业流程图。有利于工作中与各部门的合作交流,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去。

2认真学习停车场调运员职责,力求做到爱岗敬业,钻研业务,认真贯彻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化流程。

3学习了停车场调运员工作制度。本着“公平公正,先进先出”原则,保证司机的正当权益。熟知了欲进入我场车辆的必备条件,须持各客户提煤单,核对车牌号无误,方可登记入场,按照“一车一杆”原则。

4学习停车场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安全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在此我能严格要求自已,时刻谨记安全。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二、主要工作

1为了丰富煤矿工人的生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陕煤矿业集团组织了迎接“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我代表彬长公司参加了本次活动,表演了舞蹈《腾飞》,活动中我能积极学习,认真演出,圆满成功地结束了本次活动。

2六月份安全月活动中,我代表煤炭运销分公司参加了矿组织的“同唱安全歌,共奔和谐路”的安全诗歌演讲比赛。使我知道了安全的重要性。

3八月份参加了煤炭运销分公司组织的军事训练活动,活动中学到了军人雷厉风行的执行力,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训练,最后军训考核成绩优秀。业务知识考试成绩良好。军训期间无任何违纪事件,表现良好。顺利通过最后的综合测试。

4工作中,我能按时到岗上班,认真贯彻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化流程,期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并能积极主动地与同事沟通交流,通力合作,保证工作能够顺利正常开展。

三问题及不足之处

1因自己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较差,工作中偶尔表现吃力,还需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性格,提高心理素质。

煤炭业范文篇2

1、煤炭运销市场“群雄争霸”、多元鼎立

纵观我国煤炭运销市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国内煤炭能源供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传统的煤炭业行政管理模式逐渐被打破,煤炭企业相关主管部门职能削弱,煤炭市场竞争激烈。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过去的行政区域供煤模式开始出现变化,煤炭企业纷纷打破区域划分,紧紧抓住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征迅速冲出“画地为牢”式的销售禁锢,在保证完成本地区供煤的基础上,主动涌入其他区域市场。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各类地方性小煤窑如破竹之势,以其低廉的价格和灵活多变的促销手段,处处抢得先机,迅速瓜分煤炭市场,与国有大型煤矿企业形成激烈竞争,国有大型煤矿由于生产成本高、社会责任重、运销手段死板,在与地方性小煤窑的市场争夺战中屡屡受挫。此外,还有部分用煤客户利用当前煤炭市场竞争秩序混乱,采取“打一枪换一炮”的方式各个击破,有些用煤客户甚至长期依赖多家煤炭企业贷款维持自身运营发展,加重了煤炭企业的生存竞争压力。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煤炭运销市场呈现出多元化、流通大的特点。

2、煤炭产量和煤炭价格下跌严重

据调查资料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涌入和地方性小煤窑的兴起,加之各种新型能源大批投入使用,国内煤炭消费市场需求发生显著变化。煤炭需求量日益下滑,导致煤炭产品库存积压严重,煤炭价格不断下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低迷,煤炭业发展举步维艰。

3、煤炭市场流通环节秩序混乱

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其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以煤炭业为例,由于体制尚未健全,市场流通环节出现秩序混乱的现象。市场经济体制施行以来,外资企业和各类地方性小煤窑纷纷涌入市场,迅速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封闭式独立运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煤炭运销呈现出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的生动局面。然而,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无序竞争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消费市场流通环节秩序混乱,严重阻碍了国有大型煤企运销渠道的畅通,国有煤矿市场份额大幅缩小,煤矿、商家及客户的正当利益受到重创;煤炭运输路径两极化现象严重,一方面,部分缺煤大省运输拥堵,另一方面,江浙一带却出现无人问津的“惨淡”情况。

二、新形势下煤炭企业运销工作改革策略

1、创新煤炭运销模式,建立煤炭运销新格局

面对当前煤炭行业运销市场“群雄争霸”、多元鼎立的局面,企业应积极创新煤炭运销模式,建立煤炭运销新格局。具体来讲,首先,煤炭企业管理者应转变运销观念,在运销工作中积极引入“情感运销”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和客户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始终以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终极目标,运销工作人员应与客户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友好的合作关系,善于寻找潜在客户,主动开拓运销市场,培养长期大客户,稳定运销市场。其次,制定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加强信息化运销工作的管理。煤炭企业管理者应充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明确的运销工作规章制度,规范信息化运销工作,加强风险防范措施,确保资料数据真实可靠。

2、优化产品品质,以质量取胜

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赖以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运销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产品质量的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煤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扩大市场份额,做好运销,就应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煤炭企业管理者应严格控制从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储存装运到销售、维护的每一环节,以保证产品质量。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煤炭企业应更加注重科技研发,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改善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从业人员应深入了解客户内心需求,在对煤炭产品进行价格定位时,始终以质量为前提,俗语中常说的“一分钱一分货”,讲的就是价格与质量必须相匹配的道理。企业在运销中应注重“优质优价”宣传,力争得到客户心灵上的理解与认同,挽救当前煤炭产品产量、价格都大幅下跌的趋势,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3、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运用宏观调控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煤炭企业多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出于“政绩”考虑,政府主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对当地煤炭企业实施“特殊保护”,不利于煤炭企业的正常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国家经济制度层面最大的变化就是实施“政企分开”,打破了过去政府干预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尴尬局面。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应顺应时展潮流,主动转变职能,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法规及经济杠杆对煤炭业适时进行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缺陷。煤炭企业主管部门应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平衡煤炭供需关系;应强化服务意识,减少指令性规划,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企业生产技术、市场调查的监督管理上来。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的情况下,政府有力的宏观调控很有必要,能够有效弥补市场功能自身不足,引导煤炭企业运销市场健康运行。

三、结束语

煤炭业范文篇3

**煤炭分布情况:全市11个县区均有煤炭分布,其中昭阳、镇雄、彝良、威信、大关、盐津、绥江七个县区较为丰富。

1、**盆地褐煤资源好,煤层厚,最厚达193.77米,分布于昭鲁坝区190km2以内,已探明储量81.99亿吨,大部分适合露天开采。1979年详查勘探工作在海子、诸葛营井口钻孔中发现瓦斯井喷高达15米,持续时间48小时以上,按空干煤测算含气量1.43m3/t,煤层气开发条件优越,施工条件好,适合褐煤液化油和开发煤化工产品。

2、早石炭世无烟煤,分布于**、彝良、大关一带,多为透镜状,含煤地层薄,煤层稳定,煤质优良,结构简单,变化不大,多为复煤层,单层厚1.4—2.4米。如有名的小发路无烟煤矿区,已探明储量2262万吨,预测储量9296万吨。煤质有特殊用途,广泛用于制造高级碳素系列产品,是制造还原剂、冶金焦及其他高碳产品的优质原料,是出口铸造焦的优质配煤和出口创汇的稀缺原料煤。市政府已对小发路122km2煤资源矿区进行规划,列为重点保护开采煤资源片区。

3、晚三叠世烟煤,分布于绥江、水富太平、永善桧溪一带,矿床规模多为中小型,主要煤层稳定性好,但地层含煤性差,一般含1—3层可采薄煤层,单层厚0.64—1.54米,已探明储量1778万吨。

4、晚二叠世无烟煤,分布遍及全市各县区,尤以东部最为丰富。昭阳、镇雄、威信、盐津、彝良等县区煤层发育较好,可采煤层1—4层,可采总厚2—7米,以中厚煤层为主,适合建大中型矿井。已探明储量6.86亿吨,预测储量100.54亿吨。

5、早二叠世烟煤,仅分布于巧家凉风台一带,厚0.5—2米,变化较大,探明储量25万吨。目前,尚无煤质分析资料。

6、早二叠世无烟煤,分布于镇雄、彝良、巧家和大关,多为薄煤层,一般为一层,煤厚0.4—0.7米,变化较大,已探明储量168万吨。目前,尚无煤质分析资料。

**市昭阳区蕴藏着丰富、优质的无烟煤资源。但由于过去昭阳区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加之煤矿均由原来的小煤窑演变而来,致使昭阳区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建矿基准低,集约化程度低,综合利用率低的“三低”现象,且绝大多数煤矿未经正规规划布点和设计便组织开工建设,资源配置和矿井布局不合理,资源破坏浪费严重,易引起社会热点问题,极不适应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发展的要求。

“世界煤炭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煤炭业发展离不开世界。”随着当前国际油气价格的大幅上涨,几年前曾因大气环境等问题受到冷落的煤炭工业正在变得炙手可热。作为世界煤炭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煤炭业发展吸引了全球目光。寻求**市快速发展,需要抓住当前机遇,将我们的优势产业,推向中国,走向世界,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煤炭业范文篇4

关键词:物联网;传统煤炭企业;转型发展

转型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特别是传统煤炭资源型企业,迟早会面临矿竭企衰的难题,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及早考虑战略转型。物联网时代的一步步走近,为传统煤炭企业提供了高效转型发展的捷径,如果能够抓住、用好这一机遇,煤炭企业转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物联网将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它给人的直观感受是:通过智能设备和互联网连接,使数据或信息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甚至人物与相关平台之间自动传输和互动,从而实现人物“对话”交流、万物互联互通,使整个社会资源要素更加紧密、更加快捷地联结在一起。物联网最显著的特征是智能化,在无线通信、互联网、智能装备、大数据处理等技术支持下,它能够代替人,主动对周边环境、客观事物变化实时进行全面监控、数据收集和智能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行动进行智能处理,或者是提供相关建议和方案,达到适应或纠正环境(客观事物)变化的目的。比如,通过iwatch苹果智能手表、谷歌眼镜、社交牛仔裤等可穿戴的智能设备,人可以更好地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以及时地做出相应调整。另外,智慧城市、智慧矿山、智能电网等概念,也是基于物联网整合多种先进技术,促进系统内外各部分功能智能运转与协同运作,以达到高效管理、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物联网时代煤炭企业转型的机遇

(一)提高煤矿安全高效发展水平的机遇。产业转型是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巩固发展好原有优势。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只有立足于煤,做到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煤炭企业要立足于煤炭资源优势转型,需要对原有煤炭产业进行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而安全和效率是煤炭生产型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煤矿生产一线的安全风险通常都比较高,物联网强大的数据实时收集传输、分析处理等能力,能够为煤炭产业提高安全高效水平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比如,通过终端智能设备的精准定位、全面监控,煤矿采掘一线现场数据不断被传输到集控中心并即时分析处理,精确呈现出生产环境的实时镜像,一方面在检测到有害气体、危险因素时可以提前发出警示信号,提醒生产工作人员防范或撤离,即使发生较大的人身安全事故,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传回的信息,及时实施救援救治方案;另一方面,对采掘一线现场的实时监控和精确呈现,及时给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了所需的全部信息,不但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企业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生产工艺、工作流程及现场环境进行更好地优化,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二)提高煤炭企业资源配置能力的机遇。资源配置能力是企业培育竞争优势、促进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的转型过程,也是其资源积累、配置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我国的煤炭企业特别是建矿较早的老企业来看,目前还有很多矿井管理方式相对粗放、资源配置能力较差。比如,资金、厂房、土地、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调配不力,存在大量闲置资产;资本运作与投融资、提高品牌影响力、共享共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能力不足,软实力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差距较大。而物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从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信息传输到万物互联互通质的飞跃,物联网越发展,各种资源要素之间的联系交流就越来越紧密,随之而来的资源配置方案也越来越优化,资源利用程度和效率越来越高,有限的资源就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迸发出更大的能量。这无论对传统煤炭企业,还是其他类型企业转型发展,都将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三)提高煤炭下游产品开发水平的机遇。煤炭企业作为资源生产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是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根本上讲是产品与市场的互动。而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不会是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它最终将实现与社会、与市场等外部环境的高度对接融合,这为企业产品与外部市场的充分交流和相互促进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渠道。当前,我国许多煤炭企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煤炭生产,而是向下游延伸到了煤电、煤化、焦化等其它产业领域,产品越来越丰富多样。但整体上看,目前的产品结构仍然以焦炭、苯、甲醇、硫铵等产品为主,同质化严重,“大路货”居多,仍处于激烈的过剩市场竞争中。物联网将给煤炭企业提供除精确的市场供求信息外,更重要的在现有产品供给与目标市场需求的差距、未来产品的精准定位、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提供信息及相应解决方案,这些都是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无比宝贵的决策依据。根据这些决策信息或方案,配合自身资源配置能力,企业可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细分市场,针对性地开发煤炭下游产品,发展新的更具竞争优势的产业,最终达到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转型目标。

三、物联网时代煤炭企业转型的初步设想

从上世纪末美国提出物联网概念以来,美国、欧盟、中国等先后出台了支持政策,世界IT产业巨头和部分传统企业纷纷布局物联网,物联网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物联网必将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带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于传统煤炭企业来说,把握住物联网发展的机会,在建设必要硬件设施的基础上,需要做出三个转变:一是思想观念转变。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之一被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3月,我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明确指出物联网发展的九大领域。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每年都强调的“互联网+”,也离不开物联网的支撑。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已经呈现出蓬勃生机,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只有在思想上认知上融入到物联网时展中,才能在行动上更好地把握机会;二是发展模式转变。信息开放和共享是物联网时代的重要标志,煤炭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封闭式滚动发展的传统模式,将来不但难以实现大的进步,甚至还会被市场淘汰出局。物联网时代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必须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善于利用物联网等技术,跨区域、跨行业甚至跨国进行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资源的整合,在产业发展上与社会、合作伙伴包括企业员工实现多赢;三是组织结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企业大多采取行政化职能型组织结构,信息传递准确性和有效性层层衰减,难以适应物联网信息实时监控、即时传输的要求。因此,必须把现有组织结构转变为扁平的网状结构,形成一个网络化管理平台,强化人、物、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之间的实时高效对接,以实现信息多向交流、即时沟通。

四、结语

总之,物联网时代将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经济高度开放的时代,谁能够抓住物联网时代机遇,及早把握先机、实现转型,谁就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煤炭企业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提供者,无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还是自身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都不能落后于人。

【参考文献】

[1]2016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Z].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5604.html,2016年6月17日.

煤炭业范文篇5

1煤炭产业竞争力及山西煤炭产业缺乏竞争力的表现

根据煤炭产业的特性和产业竞争力的一般定义,煤炭产业竞争力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的煤炭产业在拥有有限的煤炭资源和持续、稳定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比其他国家或地区生产或提供更好的煤炭产品(包括服务),实现规模经济和持续谋取利润的综合能力[1]。

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在世界十多个主要产煤国家中大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更是如此。但在煤炭生产效率、采煤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仍然十分落后。山西煤炭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与机制因素

在山西除去山西焦煤集团等几个大型煤炭企业外,当前大多数煤炭企业并未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也未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产权不够清晰,权责不够明确,政企分开进程缓慢,大大束缚了国有煤炭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与发挥。

(2)煤炭技术因素

山西煤炭产业仍然是一个以粗放式经营为主要特征的产业,我国煤炭产业在煤炭开采、煤炭质量提高、煤炭深加工和煤矿机械制造技术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十分落后,资料显示,科技进步对我国煤炭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左右,而国外己达到70%~80%。目前,山西乃至全国洁净煤加工制造技术还比较落后,因此,原国家计委、科委、经贸委等联合制定了一些净煤技术的发展规划,它包括4大领域、14个方面的技术。可见,目前正是发展洁净煤技术的大好机,山西煤炭企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发展自己的心技术,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山西煤炭企业的生产规模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的组建,就是原西山矿务局、忻州矿务局、汾西矿务局三大焦煤生产企业在经历了煤炭市场的严峻考验后,着眼于企业做大做强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而做出的决策。

(4)科技人才因素。

煤炭企业每年招聘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和自己内部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培训的人才也不少,但往往不能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尤其是高层次专业人才或是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没有能及时安排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让其施展才华,人不能尽其才,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这种低效率的使用致使人才资源隐性流失。加入WTO后,我国煤炭产业与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解和掌握跨国经营规律的高级管理和知识创新型人才,谁就拥有国际竞争优势。我国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人才本来就十分匾乏,现行的国有煤炭企业高级管理者选用的政府任命制,又在相当程度上缩小了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范围。

(5)国内环境因素

我国市场体系和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并未形成[2]。主要表现在:①国内市场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产业间不正当竞争严重存在;②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煤炭企业剩余人员分流困难;③法制建设有待完善,政府干预过多,缺乏平等竞争的经济运行环境。

2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长期以来山西省煤炭产业积累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解决,煤炭产业结构失调、资源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产业运行机制不合理、产业政策缺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山西煤炭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指出,能源产业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这要求山西省必须提高自己煤炭产业竞争力。

提高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本省本行业特点,统筹规划,标本兼治,协调推进,笔者认为,提升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入手来解决提高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的问题:

2.1实施科技创新,突出主业能力

山西煤炭企业应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推广应用先进的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和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加强煤尘、瓦斯的防治技术研究,加快对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液化、气化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实施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煤的焦化、液化、气化、洁净化),延长企业的价值链,增加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主业的竞争能力。

(1)加快大型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按照部级技术中心体系建设的要求,重整现有企业技术中心架构,高度重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产、学、研之间资源的联动,实现科学技术成果化、产业化。

(2)加大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保证重点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需要,重视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煤炭生产主导技术、产业升级技术为突破口,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3]。

2.2进行制度创新,增强企业活力

山西煤炭企业应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行为,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加强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组织构架,使企业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机体,更好地适应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

(1)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产权激励的关键。因此,要建立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机制,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加强和完善专利制度。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内在激励机制。在收入分配制度上,采取技术创新人员的收入与创新成果挂钩的分配形式。在企业产权制度上,承认和保护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权,允许创新者以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入股。

(2)实行公平、科学的税收制度。山西煤炭企业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别,人为地制造了不平等的竞争条件,使得大量小煤矿得以生存,非常不利于煤炭产业的有序发展。表现在资源税征收上有:一是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对各类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标准,征收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二是税收政策不科学。现行的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是根据煤矿对外销售量按吨煤征收的。煤矿虽有开采权,但在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的所有者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资源的分配方式忽视了煤炭资源开采回收率,人为地降低了资源的价值,建议国家应按资源总量收取“地租”,实行差别税率。

(3)吸引优秀人才,激发员工潜能[4]。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吸引住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煤炭企业塑造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和实力。煤炭企业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行业的自身特点,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思想比较严重,甚至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也是如此,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的工资和奖金差别较小,激励形式单一,这显然不利于激励公司的高管人员。(4)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选拔机制。招聘工作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一方面,招聘工作直接关系到组织中人力资源的形成;另一方面,招聘和选拔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其他工作的基础。怎样选择录用,选拔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要树立人才就是效益的观念。第二,大胆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第三,讲究合理的人才结构。第四,杜绝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

2.3培育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素质

煤炭企业工人平均素质较其它行业偏低,这显然不利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不利于煤炭企业的竞争和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煤炭企业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塑造完美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员工的信念和行为,对企业职工起着整合、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等作用。实行有效的文化整合,可以培育和塑造“企业人”的文化特质,使其都受到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组织目标实现的积极的文化熏陶。因此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战略相配合,在企业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后就要选择相应的企业文化类型。

2.4合理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山西省是国内最大的焦煤基地,焦煤资源探明储量1400亿吨,占全国的57%,2004年全省焦炭产量6805万吨,副产品焦炉煤气约150亿立方米、粗苯70万吨、煤焦油约300万吨,这些丰富的副产品为生产尿素、甲醇和苯加工、煤焦油深加工提供了原料。山西绝大多数煤炭企业的产量都较低,不能形成规模经济,竞争能力相对较强的煤炭企业在当前效益较好的时候,应该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实施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优化组合,全面提升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根据矿山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和纵向一体化战略,通过发展与煤炭产业没有直接关联的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分散经营风险,当前,煤炭市场形势良好,煤炭企业财力相对充裕,大型煤炭企业要尽快制定多元化产业转型战略,以煤炭产业为依托,延伸产业链,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稳步转移,逐步替代,最终实现由地下向地面、由煤炭产业向非煤产业、由初级加工向深精加工转变,实现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业范文篇6

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成本主要是由开发、生产、资源、以及安全成本等要素构成的。在这些成本要素中,生产和开发是成本控制主要问题,在煤炭企业进行成本构成的控制制度完善时,生产和开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个煤炭企业更加注重企业的安全成本。在煤炭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中,完善煤炭企业成本构成的控制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煤炭企业也走向了国际,因此,我国的煤炭企业除了要面临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还受到国际方面的竞争压力。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想要使企业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就要高效、严谨的对成本构成的控制进行管理,对控制制度进行完善。

二、如何使煤炭企业成本构成的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完善

(一)实施高效的管理制度。对于我国的很多煤炭企业来讲,他们的成本构成的控制制度、以及对于成本控制的思想观念过于老套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煤炭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以及决策者的年龄比较年长,因此,他们在认识和接受一些新的理念思想和事物时,通常不能对其进行科学、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一来,灵活的运用这些新思想、新制度就比较困难。为了有效的完善煤炭企业成本构成的控制制度,企业的层管理人员要加大对其的重视、以及资金的投入,除此之外,企业还要聘请一些专业的、具有专业管理知识的人才,在保证人才专业性的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企业应该在保证产品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的控制成本,对企业的成本、资金进行合理的预算与控制。(二)增加高新科技的投入。如果想要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成本,增加高新科技的投入也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企业应该对自身进行科学、全面的审视,了解我国的市场需求,在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适当的对国外的高新科技进行引入,并且创造出一个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制度。除此之外,煤炭企业还可以派遣企业自身的工作人员进行科技学习。第二,煤炭企业自身还要加强自主创新,培养出专业的管理人才,使我国的煤炭企业占据成本控制的主动地位。除此之外,在后期的成本控制制度改善的过程中,专业人才可以为企业节约不少的可控成本,因此,如果煤炭企业想要有效的完善成本构成的控制制度,加大高新科技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三)增加市场调研的力度。如果企业想要长期的稳定发展下去,有效完善企业成本构成的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为了满足上述的需求,做好煤炭企业的市场调研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市场调研对完善企业的成本构成的控制制度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不能科学、全面的认识市场调研的重要意义。但是事实证明,科学的市场调研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还有利于完善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制度,继而更进一步的控制成本。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的发展与变化,煤炭企业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完善煤炭企业成本构成的控制制度势在必行。煤炭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前,首先要了解成本的构成要素,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适当的引入相关成本控制的高新科技、有效的进行市场调研、以及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以便于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煤炭业范文篇7

1.1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1)市场集中度的涵义。

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厂商(通常市前四位或前八位)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是衡量某一市场内厂商之间市场份额的指标,反映着该市场的寡占程度。

(2)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指标分析。

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我们对这几个时期的集中度指标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程度的走势。

①2004-2006年,市场集中度急速上升,CR4由2003年的14.7%上升到2006年的18.1%,CR8也由2003年的12.45%升到2006年的24.80%。表明落后企业被强制性淘汰,竞争个体减少,优势企业迅速壮大。

②2007年行业集中度计算(CRn=∑x/X)选取中国神华集团、河南郑煤集团、同煤集团、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八家煤炭企业进行分析。2007年整个煤炭产业的年产量:25.23亿吨;前四家行业的年产量:2.08+1.58+0.665+0.506=4.831,CR4=4.831/25.23=0.19;前八家行业的年产量;2.08+1.58+0.665+0.506+0.501+0.49+0.481+0.456=6.759;CR8=6.759/25.23=0.268

③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加强对煤炭产业的整治力度,多家相继出台了很多措施,例如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以煤炭基地为依托,建设大型煤炭集团”,拉开了煤炭重组并购的序幕。这些煤炭集团与山东兖矿集团、中央所属的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一起,将占我国煤炭产量的60%以上。重组的目的是消除二元结构,提高产能、效率、机械化程度,增强竞争力,但目前企业集团多为行政性重组。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煤炭产业将形成高中型的寡占市场结构(根据植草益的分类法)

1.2煤炭产业产品差异程度分析

(1)差异化的涵义。

产品差异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造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向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利地位的目的。

(2)产业的产品差异化指标分析。

一般来讲,煤炭产品的品牌、文化和功能的差异极其微略,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同煤炭企业所生产的煤炭产品本身的差别。而这些性能差异(如煤灰、发热量、含硫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煤的自然状态及赋存状况和质量,产品的品牌效应弱。

二是购买者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产品存在的差异,这是由于购买者拥有不完全信息、或煤炭企业通过加强顾客的产品忠诚度,从而使顾客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的产品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偏好这是一种购买者主观概念上的产品差别所形成的人为差异。

1.3我国煤炭产业市场壁垒分析

我们对煤炭产业的市场壁垒分析主要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

①进入壁垒定义

进入壁垒,是妨碍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某一产业的因素或障碍,其作用是增加竞争对手的进入成本,使他们与在位企业相比在竞争上处于劣势,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的进入动机,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行为。

②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原分析

从我国煤炭产业的实际情况看,其进入壁垒表现较为复杂。

第一,不同时期的不同煤炭产业政策形成了不同的进入壁垒。1994年政府又提出了“扶持、整顿、改造、联合、提高”的十字方针以促进乡镇煤矿的发展,中小煤矿的进入壁垒进一步降低。2007年初以来,国家改变了煤炭的产业政策,一是扶大汰小;二是节能减排,抑制煤炭需求;三是提高煤炭资源的各项税费,保证煤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不同经济类型的煤炭企业进入煤炭产业的自由程度不同。国有煤炭企业的进入壁垒高于地方、乡镇和个体煤炭企业。

(2)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

①退出壁垒的涵义

退出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欲退出该产业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阻挠,资源不能顺利转移出去的状况。

②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分析

我国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极高,尤其国有煤矿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

第一,煤炭产业资产的专用性太强。首先,是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在煤矿的固定资产中,井筒占了很大的比重(国有重点煤矿井筒要符合一定要求,造价更高),如退出煤炭生产,几乎毫无用处,矿山的专用设备也很难改作他用,因此煤矿从煤炭生产退出转移到其它产业的话,其转移成本(或称沉没成本)太高。第二,煤炭产业的无形退出障碍巨大一是来自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阻力。政府上各种煤矿项目就是为了增加地方收入和解决就业等问题,如果煤炭企业因经营不好或亏损严重要退出,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无论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还是从安顿企业职工、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都会加以劝阻甚至用行政命令施加影响。

2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自组织行为)对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分析。

2.1定价行为分析

2.1.1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从1997年至2003年,我国的煤炭价格的变动幅度都比较小,但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煤炭价格的上涨幅度比较大。进入2007年四季度之后,在冬季用煤高峰、节日储备因素以及“12.5”山西洪洞煤矿爆炸事故之后煤矿安全治理措施的共同推动下,山西省、秦皇岛等主要集散地区和重点煤炭消费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煤炭资源不足现象,促使市场煤炭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急速上涨。

2.1.2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

(1)从2007年开始,中国煤炭定价机制已接近完全市场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已有50多年历史的全国煤炭订货会议从2007年开始不再召开,取而代之的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而在相关企业领会有关文件精神之后,供需双方将进行自主衔接。(2)下游行业需求较为旺盛,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32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2%;全国发电量32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4%。其中,火电发电量2698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82.86%,同比增长13.82%。

(3)生产成本上升。2008年,煤炭行业将迎来资源税的改革。煤炭行业上缴的资源税将从目前从量计征,变为从价征收。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平均征收比率由目前的1.18%逐步提至3%。煤炭生产成本提升已成为必然趋势。

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有关专家的预测,中国煤炭的市场价格在今后两三年可能呈现出“总体平稳、略有上调”的走势,将可能出现大约20%的上涨幅度,其中发电用煤由于取消了过去实行低于市场的计划合同价,可能涨价幅度较大,其他行业用煤涨幅较小。

2.2自组织行为

所谓企业自组织行为是指企业在利润冲动和竞争压力的作用下,为适应外部各种条件的变化而自动进行的相应组织结构调整或组织创新,企业自组织行为是企业行为的核心,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企业自组织是实现产业组织优化的能动力量。

2007年,国家加强了对整顿小煤矿的整治力度,同时各大煤矿集团也利用这个机会兼并和整合小煤矿。例如河南郑煤集团借国家整合煤炭资源的大好机遇,整合了43家小煤矿,这些煤矿投产后,每年新增煤炭产量1300万吨。

3煤炭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3.1我国煤炭产业供给能力分析

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累计完成25.23亿吨,同比增加22.95亿吨,同比增长9.3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12.4亿吨,同比增加1.21亿吨,增长10.8%;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3.24亿吨,同比增加400万吨,增长1.3%,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完成9.59亿吨,同比增加6700万吨,增长7.5%。

但是我国目前的煤炭产业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在冰雪灾害导致南方多省电力供应红灯频闪的同时,全国电煤告急的紧张现实,无异于“雪上加霜”。值得注意的是,和雨雪冰冻灾害呈现的区域性特征相比,目前电煤短缺的事实和影响已在全国和全行业显现。

3.2我国煤炭产业的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3.2.1我国现有的设备利用率和新设备的研发情况

受煤炭价格的推动,我国现有的煤炭企业均充分利用了自有的设备进行生产,据统计我国煤炭产业的设备利用率达到85%。

煤化工的发展带动了煤化工装备行业的发展。煤化工装备行业受市场需求的推动,同时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研制开发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已被列入今后国家大力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任务之一,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是重点内容。这样的大背景下,煤化工装备行业在2007年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2.2采用新技术的情况

2007年我国煤化工行业逐步摆脱了单一引进技术的现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蓬勃发展,有些技术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其中以即将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神华煤直接制油技术、开工建设2000吨/年催化剂工厂的大连化物所DMTO技术、出口国外的兖矿-华东理工大学水煤浆气化技术和12月在云南解化投产的甲醇制汽油技术为代表。2007年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受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相关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等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稳步发展。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等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即将投入生产;醇醚燃料得益于产品标准的出台蓬勃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始取得领先优势并出口。

参考文献

煤炭业范文篇8

改革开放以来,*市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进行了“有水快流”式的开发。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为繁荣*经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市煤炭资源已进入衰退期,但煤炭产业在经济总量中还占有较大比重,2004年煤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14.4%,财政收入中有26%来自煤炭产业。今后,如果煤炭产业不及时转型,将出现区域经济衰退现象。因此,推进煤炭产业转型,摆脱经济对非再生资源的依赖,实现煤炭产业渐进式退出,是*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煤炭产业转型的迫切性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市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之一。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以低硫、灰分小、燃点低、耐磨性好、挥发分高、发热量高而著称于世。虽然资源丰富,但80%以上资源划归了郑煤集团,划归地方开采的煤炭资源均是国有重点煤矿不能开采的小面积孤立地段或大矿采过后留下的“剩余资源”,经过前些年的充分开发,目前浅部资源基本枯竭。

(一)浅部煤炭产量将逐年下降,15年内将全部枯竭

根据2005年9月份的最新资源勘查结果,目前划归地方开采的浅部煤炭资源(开采深度在400米以内)储量为2.48亿吨,除去重大工程设施压煤、城市压煤等不能开采的资源,浅部可开采资源仅有1.49亿吨,可开采期限为15年。2005年资源整合后剩余地方煤矿84家,全部是浅部易开采矿井。现有煤矿中大部分企业剩余资源量不多,有近三分之一的煤矿已开始复采,每5年将有三分之一的矿井因资源枯竭而自行关闭。预计从2006年开始,全市煤炭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按2005年煤炭产量1200万吨推算,到2010年浅部煤炭产量可能下降到800万吨,到2015年可能下降到400万吨,到2020年将全部开采完毕。

(二)深层煤开采成本加大,新增生产能力有限

根据最新资源勘察结果,*市深层煤储量可观,地质储量4.07亿吨,可开采储量2.68亿吨。目前已勘探井田分布在曲梁、关口、崔岗、李岗等地,可建矿井仅有5个。深层煤深度均在450米以上,最深达800米以上。随开采深度增加,提升、运输、通风、供电、排水能力必须有相应提升,开采技术、安全措施、管理水平也必须有相应提高。因此深层煤基础投资数额较大,吨煤成本较高。以崔岗井田为例,其前期勘探投入已达1200万元,要建成年产60万吨的矿井,其基建投资概算为1.2亿元,基建周期在3年以上,从矿井投产到收回投资资金约需9.4年。如果深部井田建设规划能够顺利实施,到2010年仅可形成100万吨生产能力,到2015年最多可形成210万吨生产能力。

二、煤炭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业链条短

*市煤炭资源开发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作为全国产煤重点县(市),虽然产量高,但大部分煤炭外销到其它地区,本地深加工能力有限。目前正在运行的发电厂仅有5家,且规模不大,2004年发电量不足4亿千瓦时。

(二)自身积累多,自我发展能力差

近几年来,*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长很快,到2005年已突破100亿元,每年净增10亿元以上。新增储蓄余额中多来自于煤炭行业。许多矿主再投资意识不强,不愿把经营利润投入到非煤项目上。

(三)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过去,由于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煤炭开采对*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是环境污染。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对农作物生长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二是地表沉陷。目前,由国家重点大型煤炭企业和地方煤矿造成的地表沉陷区面积超过了2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五分之一。由于地表沉陷,导致2500户群众住房成为危房,许多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营,许多乡镇新建企业无址可选,许多农田无法正常种植,上百公里路面反复整修;三是地下水资源浪费严重。一些煤矿常年向外排水,造成全市地下水位下降,许多地方群众用水困难。由于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全市每年不得不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环境整治,这给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三、煤炭产业的转型思路、转型方向、转型目标和转型重点

(一)转型思路

总体思路:煤炭产业转型“坚持两条腿走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对煤炭产业进行整体创新,用“小转型”促传统产业新型化。另一方面利用煤炭产业原始积累,提前向非煤产业进行转移,用“大转型”促新兴产业规模化。通过“小转型”和“大转型”组合搭配,推进煤炭产业循序渐转,逐步降低煤炭产业在经济的比重。

“小转型”是在现有煤炭产业基础上,拉长煤炭产业链,并把煤炭产业链做“足”、做“强”。

“大转型”是提前发展与煤炭产业没有关联的替代产业,并使替代产业形成优势产业。

(二)转型方向

“小转型”:煤炭开采由浅部开采转向深部开采;产品供应由外销为主转为内需为主;产品利用由原始产品销售转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开发模式由重开发轻保环转向开发与保护并重。

“大转型”:由煤炭产业逐步转向非煤产业。

(三)转型目标

煤炭产业转型期为15年。转型期内完成如下目标:

1、实现资源接续开采。2010年前新增两个年产50万吨以上矿井,2015年前再增加两个年产50万吨以上矿井,到2020年使已探明的5个井田全部投入生产。

2、充分拉长煤炭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煤炭产业形成开采——洗选——发电、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及集群产业、开采——洗选——煤化工三条产业链。

3、替代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每家煤炭企业规划建设一个非煤项目,15年内90%煤炭企业成功转向非煤产业。

4、煤炭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到2010年煤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降到12%以下,2015年降到9%以下,2020年降到6%以下。

5、煤炭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四)转型重点

1、延长矿井开采年限。充分发挥现有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在确保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引进和采用先进设备,加强煤炭复采,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现有煤矿的开采年限。

2、加快深部煤炭资源开发。一是加快已探明煤炭资源开发进程;二是加快深部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增加后备地质储量。

3、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一是推进洁净煤产业化。发展以水煤浆、洗选煤、配煤为中心的优质洁净煤,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

二是拉长煤炭产业链条。按照转型目标拉长三种产业链条。拉长产业链条的核心是发展煤炭电力和煤化工业。

做强做大电力产业。现有电力企业抓壮大规模,在建电力项目抓建设进度。结合产业转型,积极申报新的电力项目。新建电力项目在申请报批时考虑向高耗能产业和集群化程度较高的产业提供电力直供。

积极发展煤化工业。发展煤化工业的重点是:一是将煤炭作为化工原料销售以及加工成化工产品销售;二是配合造纸产业和耐材产业转型,推进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的开发应用;三是对低品位、难开采的煤炭资源建设地下气化工程,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三是开展煤层气、煤矸石、煤泥、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地下煤气层丰富井田,在资源开采前进行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低燃值煤矸石按照就近利用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根据煤矸石的不同特性用于回填塌陷区、铺路、制砖、生产化工产品等。通过不同技术层面研发应用,变废为宝,增加效益。

4、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非煤产业。

继续实施“1+1”型产业转移模式(即每家煤炭企业至少创办一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非煤项目),推进煤炭产业向非煤产业转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煤炭产业向非煤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在产业转移中,优先考虑转向全市有一定产业技术基础的耐材、造纸、建材、服装、食品、电力、电子、机械制造、化工、医药、冶炼等产业,提高产业转移的成功率。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引进技术,在其它产业领域内创办出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产业转移的经济效益。

煤炭产业向非煤产业转移,企业是产业转移的主体,发展何种产业由企业家根据市场决定。政府在产业转移中做向导不做主导,只为转型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服务,并对发展前景不好的项目予以限制,不强迫企业从事何种产业。

5、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实施以政府为主的综合治理。对地方煤矿形成的采煤沉陷和生态环境破坏,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

四、煤炭产业转型的工作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观念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煤炭产业转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把解放思想贯穿于转型的全过程,以观念创新推动经济转型。

(二)坚持科学创新,用科技和人才支撑经济转型。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对接,在培育接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使科研院所成为支撑转型的技术创新基地。抓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稳住、引进与培养并举的人才发展战略,加快实用型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煤炭业范文篇9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市场营销;优化策略

一、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方案不科学。科学合理的营销方案能提升市场营销的效率,保证市场营销效果的充分发挥,促进煤炭企业产品销量的不断提高。然而,目前我国的额国有煤炭企业内部的市场营销方案不是非常的科学,很多煤炭企业内部根本就不制定营销方案,一直沿用传统的营销模式。企业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直接对外出售。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煤炭企业的销售根本就不是问题,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对于国有煤炭企业早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的营销方式不能符合市场的需要,不科学的营销方案不能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造成了国有煤炭企业产品滞销,维持日常的经营发展都非常的困难。(二)销售渠道过长。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的中间商非常的多,流转环节非常长,大量的利润都被中间销售商获得,国有煤炭企业的经济利润不断降低。经过层层加价,煤炭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价格非常的高。高价格的产品在煤炭市场中缺乏竞争优势,国有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非常的困难。另外,过长的销售渠道削弱了企业的市场敏感性,很多的煤炭产品都无法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与市场需求之间无法达到有效的平衡,因此国有煤炭企业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销售难度不断加大,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三)过度依赖价格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煤炭企业为了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不断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但是盲目的降低价格,不断降低了企业的经济利润,还增加了企业的销售负担,为了能够在降低价格的基础上维持正常的经营,煤炭企业开始降低产品质量,这就让国有煤炭企业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降低价格后不能受到市场的认可,企业想要增加销量非常困难,严重的可能造成企业倒闭。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于差异化需求不断提升,过度依赖价格策略使得企业的创新意识不断降低,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对于差异化的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国有煤炭企业及时不断降低成本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销售越来越困难。(四)缺乏系统的营销活动。营销活动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职能,盲目的开展营销活动不能很好的达到营销的目的,只有系统的营销活动才能提升营销的效果,保证国有煤炭企业的营销水平不断提升,为企业经济效益地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国有煤炭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于营销活动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者把过多的经历投入到产品的生产工作中去,没有过多精力与资金提升营销水平,因此企业内部的营销活动没有规律,缺乏系统的营销活动降低了营销的效果,对于企业发展不利。

二、我国国有煤矿企业优化市场营销的策略

(一)创新营销方案。科学有效的营销方案能够提升国有煤炭企业的营销水平,保证企业产品更好的销售。因此我国煤炭企业应该不断地创新营销方案。首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征制定符合企业自身条件的营销方案。其次,在制定营销方案的过程中,应该保持一定的创新意识,营销方案应该出奇,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保证产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消费者认识并了解,达到出奇制胜的营销目的。再次,为了能够保证营销方案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应该落实营销方案,针对实施中的问题,不断地优化与解决,保证营销方案的积极作用能够在企业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提升我国煤炭企业的营销能力,为企业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二)缩短营销渠道。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应该缩短营销渠道,这样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保证产品质量,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缩短营销渠道,国有煤炭企业应该削减营销渠道,减少中间的销售商,建立终端销售方式,这样既能有效的扩大企业的经营效益,还能让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得到有效的降低,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缩短营销渠道,煤炭企业还能增加对于市场的敏感程度,提升企业对市场的认识与了解,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了保证企业的销售环节能够顺利完成,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运输环节的控制,提升运输能力,为企业的产品销售奠定良好的基础。(三)降低对于价格策略的依赖。想要获得更好的市场营销效果,价格策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尤其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仅仅61依靠价格策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企业应该创新营销策略,加强对于质量竞争策略的重视,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来获得市场认可,提升客户对于产品的忠诚度,降低产品销售难度,保证企业产品销售水平的提升。另外,国有煤炭企业还要注意产品差异化,采用差异化的策略,提升对于客户特殊需求的关注,通过差异化产品来吸引有特殊需求的客户,降低销售难度,提升销售水平。针对价格敏感的客户,国有煤炭企业应该加大对于市场的分析,针对市场需求以及产品的特征采用有效的营销策略。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产品的差异化需求不是非常的大,因此想要提升产品的差异化,国有企业应该加大对于技术创新的资本投入,通过软件以及硬件设施的投入,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降低企业的市场营销风险。(四)不断完善营销系统。针对目前国有煤炭企业营销系统不完善的问题,我国的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于煤炭企业的市场营销系统的建设。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对于营销系统的重视,在日常的工作中管理者应该宣传营销体系的重要性,让全体员工为企业营销方案出谋划策。其次,企业应该加大对于营销体系建设的投入,保证营销系统的完善性,提升企业市场营销的质量与效果。再次,在开展营销活动前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方案,根据营销费方案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保证市场营销活动顺利开展。在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监督营销方案的执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营销活动顺利开展。最后,煤炭企业应该建立售后跟踪调查,针对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效果进行调查,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提升产品质量与客户认可度,保证企业的客户忠诚度不断提升,为我国煤炭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国有煤炭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制定科学有效的营销方案,只有这样国有煤炭企业的产品才能得到更好的销售,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地提升。针对目前国有煤炭企业在营销中的问题,我国的煤炭企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断优化市场营销,提升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瑞海.关于新形势下煤炭销售的建议[J].北方经贸,2016(01):36-37.

[2]高洁.煤炭企业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J].煤炭技术,2016(01):322-323.

煤炭业范文篇10

一、煤炭行业财务管理的理念

树立新观念、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保障,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的血液。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资金的运作和使用,从实质意义上谈,就是资金运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以企业为主体的财务关系。树立煤炭行业财务管理理念是煤炭行业财务管理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也是煤炭行业从传统行业的模式向新兴行业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煤炭行业属于国家统一管理的行业,而来自市场的冲击力和社会的生存压力,使煤炭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正确认识和处理财务关系,可以使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认识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企业的财务活动情况和规律性,比如,企业活动中的资金是如何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的,构筑企业财务循环系统的这五个环节是如何联系的。同时,还要了解财务活动的最终目的,不管是财务管理中心论,还是资金管理重点论,归根到底,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是各类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各种管理都是围绕效益来组织和进行的。

二、提高资金使用率和统一管理

煤炭行业因企业内部资金较为充裕,因此,对资金使用率的认识不到位,缺乏资金使用率的管理和资金的统一管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阻碍。提高资金使用率,可以使煤炭行业能够多次利用资金,发挥资金的充分性,对财务中所出现的资金缺乏问题能够有效地加以避免。

对于如何提高资金使用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加大资金管理力度,合理控制资金流向,完善资金管理模式,从制度上规范资金的支出;(2)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处理和维护,固定资产在煤炭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率,而一些设备长期使用会造成老化和报废的现象,对这些老化的资产进行处理可以进行资金回收;(3)集中企业内部财务处理工作,进行有效预算和审核,降低财务工作中的中间环节,减少现金的流出。

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就是指对煤炭行业中企业所运营的各项资金和项目进行统一预算和规划,统一办理各项信贷和支出业务,从整体性和全局性进行统筹管理。对企业的采购过程中各部门采购的方式应该改为统一采购,这样既可以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和隐性成本,又可以防止不法分子从采购中提取回扣和揩油的情况发生。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煤炭行业本身作为传统重工业的巨头,企业一成立就会拥有很大数量的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又是煤炭企业不可流动的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大程度上,煤炭企业像其他重工业企业一样,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长期处于一种闲置状态。

煤炭行业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更好地利用企业资金,对一些长期使用的设备应该进行定期维护和统计。企业财务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核查和清理,建立固定资产登记档案,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还应该做到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当煤炭行业引进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时,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合理性。

大型设备是固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在资产的调配方面,要做到严格的控制和约束,使资金能够使用得当、杜绝浪费、科学合理。煤炭企业是否能够合理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从本质上讲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改进之处,对大型设备的管理和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也是企业资金充分利用的体现。

四、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数据化

目前,信息化已经渗入到各大行业的运营中,而信息化财务管理也是当今时代对煤炭行业财务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减少人力资源方面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可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运营建立一条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从传统的人员记录到信息化的数据处理,是信息化在煤炭行业财务管理中的主要体现。煤炭行业所涉及的资金问题和数据项目较为繁琐。传统的人员记录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很容易出现差错,很小的数据错误都会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信息化数据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也降低了数据错误的发生概率,并且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和处理功能,能够更好地应对煤炭行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数据化存在着很多优势,加快了数据管理模型的构建,提高了企业效率,更好地对企业财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发现和纠正,为企业创造了更高的利润。同时,信息化还存在着可供查询的数据库,管理人员可以在数据库中对以往的财务数据进行查看,对一些审核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找到纰漏。而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如果需要查阅一份数据或是一份资料需要翻阅大量的账簿和目录,工作量相当大,并且会由于存储不当而无法找到原始数据。

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数据化是煤炭行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改革,也是将现代技术融入到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渠道,而两者的融合必定能够发挥巨大的优势和作用,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五、完善财务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