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21:53:08

煤炭行业

煤炭行业范文篇1

一、煤炭行业财务管理的理念

树立新观念、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保障,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的血液。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资金的运作和使用,从实质意义上谈,就是资金运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以企业为主体的财务关系。树立煤炭行业财务管理理念是煤炭行业财务管理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也是煤炭行业从传统行业的模式向新兴行业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煤炭行业属于国家统一管理的行业,而来自市场的冲击力和社会的生存压力,使煤炭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正确认识和处理财务关系,可以使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认识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企业的财务活动情况和规律性,比如,企业活动中的资金是如何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的,构筑企业财务循环系统的这五个环节是如何联系的。同时,还要了解财务活动的最终目的,不管是财务管理中心论,还是资金管理重点论,归根到底,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是各类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各种管理都是围绕效益来组织和进行的。

二、提高资金使用率和统一管理

煤炭行业因企业内部资金较为充裕,因此,对资金使用率的认识不到位,缺乏资金使用率的管理和资金的统一管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阻碍。提高资金使用率,可以使煤炭行业能够多次利用资金,发挥资金的充分性,对财务中所出现的资金缺乏问题能够有效地加以避免。

对于如何提高资金使用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加大资金管理力度,合理控制资金流向,完善资金管理模式,从制度上规范资金的支出;(2)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处理和维护,固定资产在煤炭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率,而一些设备长期使用会造成老化和报废的现象,对这些老化的资产进行处理可以进行资金回收;(3)集中企业内部财务处理工作,进行有效预算和审核,降低财务工作中的中间环节,减少现金的流出。

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就是指对煤炭行业中企业所运营的各项资金和项目进行统一预算和规划,统一办理各项信贷和支出业务,从整体性和全局性进行统筹管理。对企业的采购过程中各部门采购的方式应该改为统一采购,这样既可以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和隐性成本,又可以防止不法分子从采购中提取回扣和揩油的情况发生。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煤炭行业本身作为传统重工业的巨头,企业一成立就会拥有很大数量的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又是煤炭企业不可流动的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大程度上,煤炭企业像其他重工业企业一样,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长期处于一种闲置状态。

煤炭行业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更好地利用企业资金,对一些长期使用的设备应该进行定期维护和统计。企业财务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核查和清理,建立固定资产登记档案,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还应该做到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当煤炭行业引进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时,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合理性。

大型设备是固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在资产的调配方面,要做到严格的控制和约束,使资金能够使用得当、杜绝浪费、科学合理。煤炭企业是否能够合理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从本质上讲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改进之处,对大型设备的管理和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也是企业资金充分利用的体现。

四、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数据化

目前,信息化已经渗入到各大行业的运营中,而信息化财务管理也是当今时代对煤炭行业财务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减少人力资源方面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可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运营建立一条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从传统的人员记录到信息化的数据处理,是信息化在煤炭行业财务管理中的主要体现。煤炭行业所涉及的资金问题和数据项目较为繁琐。传统的人员记录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很容易出现差错,很小的数据错误都会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信息化数据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也降低了数据错误的发生概率,并且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和处理功能,能够更好地应对煤炭行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数据化存在着很多优势,加快了数据管理模型的构建,提高了企业效率,更好地对企业财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发现和纠正,为企业创造了更高的利润。同时,信息化还存在着可供查询的数据库,管理人员可以在数据库中对以往的财务数据进行查看,对一些审核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找到纰漏。而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如果需要查阅一份数据或是一份资料需要翻阅大量的账簿和目录,工作量相当大,并且会由于存储不当而无法找到原始数据。

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数据化是煤炭行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改革,也是将现代技术融入到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渠道,而两者的融合必定能够发挥巨大的优势和作用,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五、完善财务监督机制

煤炭行业范文篇2

1煤炭行业的生产特殊性

煤炭行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制造业,其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地下开采,生产包括采、掘、开、机、运、通等基本环节,采掘并举、掘进先行。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成本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煤炭赋存条件不同对成本影响大。煤炭行业属于资源开采业,煤炭生产受地质构造、赋存条件的影响,不同的矿井和工作面煤层埋藏的深浅、煤层的厚度、倾角的大小都不尽相同。煤炭赋存条件的差异决定了煤层开采的技术难度、工艺选择和设备配置都有所不同,这直接影响到开采和掘进成本投入的多少。此外,随着开采的延伸,地温、地压、瓦斯、煤尘、断层等地质条件也会发生变化,地质灾害也会随之而来,防范和治理地质灾害增加了安全成本和保护成本的不确定性和必要性。2)煤炭生产环节多使成本结构复杂。煤炭行业生产采掘并行,生产环节多,主要包括掘进、回采、运输、通风、照明、排水和动力设备维修等。生产过程涉及井上、井下,主要以井下作业为主,点多、面广、生产线长,煤炭生产流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成本构成的复杂性。3)辅助材料需求量大使间接成本比重高。煤炭生产主要是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原材料的消耗并不构成产品实体。在开采的过程中,主要消耗的是木材、大型材料、单体柱、工字钢等专用支护材料,大部分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或可替代,这些材料多为辅助材料,使得间接成本比重较高,直接成本比重较低。

2煤炭行业的成本核算现状

目前,煤炭企业以“品种法”为成本计算方法,将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2.1煤炭行业的成本核算概况1)产品成本的核算对象。在品种法的核算要求下,煤炭行业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具体包括原煤和洗选煤等。原煤是开采出的毛煤经过简单去矸石之后的煤炭;洗选煤是将原煤经过进一步破碎、洗选、去灰去矸后的产品,按质量的优劣依次分为精煤、中煤、煤泥等。2)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大多数煤炭行业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设置的成本项目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等,会计科目一般只设置“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项。其中,“生产成本”科目下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用以归集原材料、辅助材料、人工费等直接费用的发生;“制造费用”科目用以归集间接人工、低值易耗品、办公费、取暖费、维护费等间接成本的发生,期末按照产品的产量在原煤和洗选煤间进行分配,最终计算出原煤和洗选煤的成本。2.2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1)成本核算的对象选取不够精细。品种法下的成本核算程序比较简单,成本对象只分为原煤和洗选煤。基于品种法下的成本核算重点只集中在“产品”这一层次上。但是,煤炭生产环节很多,生产过程由一系列作业活动构成,单一的按产品品种设置成本核算对象将会限制成本核算的深度,使管理不能深入到“作业”层次,只能服从于财务报告的目的为核算而核算,这将不利于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与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制度脱节。2)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单一。目前煤炭企业发生的间接费用全部归集计入制造费用科目,期末按照产品的产量在原煤和洗选煤中进行分配。但是,煤炭生产作业流程复杂,诸如开拓、掘进、排水、照明等环节与当期的产量并无直接的关系。单一的按照产品产量来归集分配制造费用,将会造成成本核算的扭曲,成本费用的归属性不强,缺乏因果关系的连接,影响成本管理的精细化程度。3)成本核算科目划分不合理。在现行成本核算方法下,煤炭生产环节中发生的材料、人工等各项费用全部直接归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中。但是从作业层面来分析,开拓、掘进、安装等生产流程都是为真正的回采而准备的辅助生产准备过程,这些过程的运作并没有生产出产品,所以将这些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粗线条地归入“生产成本”科目中会影响最终产品成本的准确性,成本管理粗放笼统,不利于成本的准确归集和控制。4)成本核算过程违背配比原则。配比原则主要指导的是成本费用发生的归属期间,将成本费用与收入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配比来准确地确定损益。目前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从长期和整体来看是匹配的,但是从各个期间和各作业流程来看违背了配比原则,这将导致效益核算不准确,各期成本可比性低,不便于责任的追溯。成本核算不配比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采、掘成本归集不配比。煤炭行业是以采掘活动为主,采掘并行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掘进和回采两过程的成本归集比较混乱,企业通常将掘进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一并计入回采过程的生产成本中,造成当期掘进巷道少、生产成本就低、效益就好,当期掘进巷道多、生产成本就高、效益就差的不正常现象。这种现象造成采、掘成本的发生在时空上的不配比,采掘失调将影响到每个作业流程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二是工作面成本核算不配比。煤炭资源在地下的分布情况不同,在对资源分布的勘探考察后,专业人员将会设计出不同的开采工作面进行作业。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不止一个工作面在进行开采作业,成本费用的摊销也比较混乱,当下工作面的成本费用摊销在了上一个工作面,导致成本费用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配比,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5)煤炭两费的提取依据不科学。“煤炭两费”是指煤炭行业独有的“安全费”和“维简费”。煤炭开采行业属于高危行业,按照现行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企业以原煤产量为基础,提取安全费和维简费,专户存储,专项用于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支出和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支出。这种按吨煤成本提取的依据不科学,根据煤炭生产的特点,各个工作面的煤层厚度、瓦斯浓度、煤炭分布情况和开拓延伸的复杂程度不尽相同。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计提安全费和维简费,会造成各工作面需求不匀,苦乐不均,薄煤层低瓦斯浓度的两费用不完,厚煤层高瓦斯浓度的两费不够用。

3对煤炭行业成本核算的改进措施

煤炭行业成本核算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成本管理的质量,基于上文中提到的几点问题,笔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反思,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作为整改措施,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炭行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提高煤炭成本的管理水平。1)建立作业中心归集成本。为了使成本的管理更加精细化,煤炭行业应该设置“作业中心”,建立成本库归集成本。煤炭生产流程包括煤炭资源勘探、采矿设计、开拓、掘进、回采、运输、通风、供电、供风、供水、排水和煤炭监测监控等,根据生产流程可以设置不同的作业中心。2)选取适当的成本动因。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材料和机器设备,间接成本比重较大,单一的分配标准不能准确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应该为每个作业中心选取适当的成本动因,增强成本费用的归属性,尽量避免分摊方式。作业中心的设置和成本动因的选取如表1所示。3)增设“生产准备”成本核算科目。从作业中心的角度来看,“回采”之前的工作都是为开采出煤炭而做的准备工作,应该增设“生产准备”一级科目核算相关的准备成本,分别设置“开拓”、“掘进”、“安装”、“通风”等二级明细科目核算各环节发生的具体费用,增强成本费用的配比度。4)煤炭生产成本按“工作面”核算。为了防止成本费用摊销的随意性,增强成本费用在时空上的配比性,煤炭行业的成本应该按“工作面”核算,这样可以增强各工作面成本的可比性,准确反映煤炭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发生。5)取消煤矿两费的提取。不同地质条件对安全和维简费的需求不同,建议取消煤矿两费的集中提取,根据实际情况,将需要的安全费和维简费计入每一个生产环节中,既不浪费,又能保证必要的成本支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费用,加强了成本管理。

4对煤炭行业成本管理的反思

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成本管理的水平。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下,成本核算脱离了生产过程,不能准确反映各生产环节对成本费用的消耗情况,在核算过程中不能遵守配比原则,导致成本管理粗放。在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下,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以成本动因为各项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细化了成本核算信息,增强了成本的归属性,有利于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4.1煤炭行业成本管理的内部侧重点

1)成本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煤炭在开采之前要先进行地下勘探与矿井设计,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煤炭赋存条件等来决定开采所需的设备和技术方法,要将技术设计纳入成本管理的范畴,将成本管理与技术相结合,优化设计就是减少投入,技术先进就是降低成本。2)成本管理与安全相结合。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的“天”字号工程,安全是生产和效益的基础,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能谈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井下的作业中,工人要时刻提高警惕,规范操作生产设备,按时对机器设备进行检修,做好瓦斯浓度的检测工作,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将安全成本降到最低。3)成本管理与质量相结合。煤炭销售情况的好坏与煤炭质量的优劣程度直接相关,尤其在煤炭行业发展不景气的背景下,把好质量关对煤炭企业的生产发展至关重要。从掘进、回采等井下工作的进行,到运输、洗煤、选煤等井上活动的运行,都要严把质量关,将成本管理和质量相结合,减少重复劳动带来的成本增加。

4.2煤炭行业成本管理的外部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管理往往是谈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为了推进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还需做好外部保障。1)加强专业人员的学习培训。目前,煤炭行业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错误思想,从管理层到普通工人对成本管理的概念和意识都比较薄弱,所以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改变观念,革新成本管理方法,督促员工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2)建立健全薪酬激励机制。煤炭企业在生产管理中要注重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应该把成本管理的过程与薪酬制度挂钩,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管理的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挂钩。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各部门员工都能参与到成本管理的工作中来,促进企业成本精细化的管理。

5结语

煤炭行业范文篇3

1.1市场主体分析

1.1.1煤炭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属大宗特殊性的原材料产品,其特点是生产相对容易,用途广泛,初加工度不高,产地获益较低,在流通领域内不断升值。

1.1.2煤炭用户煤炭产品的用户属于广泛分散的非特殊性用户,它是涉及各行各业和广大民众的产品。需求行业集中度较高的是火力发电、冶金、建材、煤气化和煤化工等。

1.1.3煤炭供应商煤炭产品供应商是分散的、非垄断性行业业主。供应商集中度比用户集中度高。煤炭企业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且投入回报周期长的行业。这决定了其投入主体大部分为国有大型投资企业。这一块具有较高的集中度。但在市场经济初期,经济快速增长,煤炭需求急增,煤炭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格局,导致了煤炭企业投资主体分化和多样化,出现了许多乡镇和个体煤矿企业。

1.2煤炭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由于用户、产品、供应商的特性各有不同,情况错综复杂,所以煤炭产品市场需求特性准确定位比较困难。这就要求不但要把握用户、市场和供应商本身,还要了解国家政策走向。如煤炭产品具有非短缺性、用户的分散性,供应商也是多样化的,且生产容易,产量无限制,那么其价格随市场供应量的增加而降低,具有完全市场特性。由于社会煤炭消耗量一定,剩余煤炭便销不出去,成为供应商存货,或堆积于中间商,或存积于需求商的场地。各种市场扭曲现象不断发生。其原因主要在于大中型煤炭企业属高进入壁垒和高退出壁垒的行业,难以在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时自我调节供应量。对于煤炭这种商品而言,市场营销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商品的销售,而是以实现可利用资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企业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树立用户第一的现代营销理念的企业活动。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一行为,营销的目的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利润,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前提。煤炭企业的竞争,突出的问题是煤炭市场的竞争,自己的产品能否占领市场,就在于能否搞好市场营销。

2对当前煤炭营销工作的几点思考

2.1促销问题当前煤炭企业多采取直销方式,不注重宣传,因此企业应加强新闻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报道企业改革,既宣传企业又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另外在媒体上不定期刊登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还可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既关爱社会又培育企业产品品牌,起到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作用。

2.2渠道问题选择良好的销售渠道,也是营销的重要环节,企业一般要求大量、连续地供应煤炭,所以,许多煤炭企业大多采用直销的方式来供应大客户。除直销外,还可采用设立办事处和总的方式,在客户所在地设立办事处,可使煤炭企业更加贴近客户与市场,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反馈客户的信息和意见,做好售后服务。

2.3服务问题煤炭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质量控制中可能因偶然因素发生质量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企业要有快速反应机制,售后服务立马跟上,把因质量问题对客户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企业还要查清原因,拿出整改措施。

2.4资金问题营销过程是销售产品、回收货款,实现商品价值的过程。只将产品销售出去,而不能及时回收货款,只完成营销过程的一半,无法保证再生产过程的延续。我们在煤炭营销过程中,对信誉好的长期客户,可优先供货,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有钱不还的企业,在发货前,要签订完备的供货合同,明确还款日期以及违约责任,一旦发生拖欠,协商不成,可以诉诸法律。对于无力还款的企业,一定要严格把关,宁愿库存增加,也不予销售。要建立健全销售责任制,加强对销售人员回款考核,切实保障销售资金安全。

3煤炭企业的几点营销策略

3.1树立合理的营销观念

3.1.1树立需求导向的营销理念从目前煤炭市场情况看,煤炭产量实际增长水平大于消费增长水平,生产总量长期过剩,煤炭企业必须从传统的“生产—开发—销售”转为“需求—开发—生产”,认真研究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组织生产,以销定产,树立生产与营销一体化的营销理念。

3.1.2树立品牌的营销理念转变在原料市场无品牌、无广告的观念,树立品牌意识,加强煤炭质量管理,从方便用户、促进销售出发,扩大服务事项、延伸服务内容,实行销售、财务结算,发运“一条龙”服务,简化客户购煤手续,满足用户定点定矿发售要求,保证外运煤的质量,数量经得住用户的认可和检验。建立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体系,把煤炭销售变为全方位的能源服务,逐步形成知名品牌。

3.1.3树立绿色的营销理念绿色营销是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及环境保护三者相统一,来指导企业的产品设计到销售的全过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及绿色理念的兴起,要求煤炭企业的营销理念从“灰色营销”转向“绿色营销”,从“用户满意”转向“公众满意”。要注重用户观念,绿色观念和社会观念的有效统一。煤炭企业要加大洗选加工力度,积极开发低硫分低灰分高燃烧值的绿色煤炭,从而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营销对策

3.2.1产品定位策略确定目标市场,进行产品细分,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以差别赢得用户。首先根据市场的不同,确定产品销售区域;其次,进行市场细分,有针对性地进行销售;第三,认真分析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发现更多的市场机会。

3.2.2市场占有策略坚持以质量争得市场,以价格占领市场,以服务扩大市场,以感情巩固市场的营销策略。产品质量一定要以符合用户的需求为标准,要保持质量的长期稳定性,要稳定主要用户和主要市场价格,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可以采用直销、、联营、易货贸易等方式,建立起多元化的市场营销网络。

3.2.3价格策略坚持量大从优,现款优惠、特户特价等既统一又灵活的价格机制。可以采用随行就市,适当降价,制定最低限价政策,对中间环节经营煤炭实行全额预付制,调整企业内部价格关系,提高重点定货合同以外的销售价格,体现重点定货的优胜,借以占领供需主渠道和重点用户市场,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稳定企业的长期效益。煤炭企业要依据市场供需特性对市场结构和用户结构进行优化,扩大直供范围和比重,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综合竞争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信誉水平。加强营销改革探索创新,积极探索股份制销售和联合销售工作,推进销售前移。

煤炭行业范文篇4

一、全县煤炭行业的基本情况

*县境内有十家煤炭采掘企业,共有职工15712人,资产总额为330960万元。按照投资主体、生产经营特点和享受税收政策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一为县属煤矿企业两家,*矿业集团和*崔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县属国有企业改制公司,年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90万吨和60万吨;第二种类型为监狱劳教企业,*省岱庄生建煤矿、*省七五生建煤矿、*省三河口生建煤矿为省司法局管辖,济宁菜园生建煤矿为市司法局管辖。4家监狱劳教企业均享受监狱劳教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年设计生产能力均为60万吨;第三类为枣庄矿务局所属煤炭企业,付村煤矿、高庄煤矿、新安煤矿、袁堂煤矿计4家,除付村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外,其余3家年设计生产能力均为60万吨,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其企业所得税缴纳地点不在*县,在枣庄市。

二、煤炭企业地方税收的特点

(一)实现税收连年高幅增长,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

近年来,煤炭行业实现地税收入呈直线上升趋势。*年达到8823万元,比1999年增长321.95%,年均增长速度为43.32%,高出总体地方税收增幅26.04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在煤炭价格快速长升的带动下,煤炭行业提供地方税收的增幅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县煤炭行业入库各项税收74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46%。煤炭行业入库税收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从1999年的25.15%,提高到*年的56.09%,今年上半年达到61.11%(如下表所示),全县地税收入对煤炭行业的依存度逐年提高。

(二)分税种增长幅度不平衡

因与煤炭价格和销售量相关程度的不同,各税种增长幅度各不相同。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与上述两大因素的相关度较高,因此增幅最高。*年比1999年年均增长43.55%,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年均增长35.82%;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和车船使用税等地方小税与两大因素相关度较低,因此,收入增幅较低,剔除2002年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调整的政策性不可比增长因素,四税种收入年均增长29.1%。

(三)煤炭行业提供的市县级收入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2年营业税、所得税分享制度实施以来,因煤炭行业毛利率较高,造成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较大,煤炭企业实现市县级收入的比重低于其他行业,同时,随着煤炭价格的提高,市县级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2年煤炭行业入库县级收入5659万元,其中市县级收入的比重为73.88%,比行业平均数低3.43个百分点。*年煤炭行业入库县级收入6658万元,县级收入比重为63.75%,比行业平均数低2.56个百分点。从实现税收来看,煤炭行业实现县级收入比重从2002年的68.43%下降到*年的65.49%,今年上半年下降到58.73%(如下表所示)。

(四)吨煤税收负担呈阶梯式上升趋势。2000年以来,在煤炭价格稳步上升的情况下,吨煤税负从1999年的4.55元,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11.1元,增长了143.96%,吨煤税负有了较大提高。1999年、2000年分别为4.55元和4.78元,平均税负是4.67元;2001年至*年分别为7.32元、6.98元、7.21元,平均税负7.16元;今年上半年吨煤税负跃升到11.1元,5年来连跳了三级台阶(如下图所示)。

(五)三种类型煤炭企业吨煤税负相差较大

因三种类型煤炭企业享受税收政策的不同,综合税负和吨煤实现税款相差较大。1999年—*年上半年,县属煤炭企业实现地税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0.08%,分别比劳改企业、枣庄矿业集团高8.59个百分点、8.39个百分点。吨煤实现税款县属企业为18.24元,分别比劳改企业、枣矿集团企业高14.98元、15.08元。*年上半年三种类型企业之间的差距更大,县属企业吨煤实现税款为36.25元,分别比劳改企业、枣矿集团高31.57元、32.49元,也就是说两家县属企业每销售一吨煤炭,其实现的地方税款分别比劳改企业、枣矿集团高31.57元和32.49元。(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煤炭行业主要相关指标分析

(一)煤炭价格的高低是决定煤炭行业实现地方税收增减的主导因素

煤炭行业主要交纳资源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等9种地方税费。资源税的计税依据为销售数量,其相关指标为销售数量;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根据交纳的增值税计算,增值税的相关指标为销售收入,即单价和销售数量的乘积,所以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相关指标为单价和销售数量;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指标为利润总额,因煤炭企业变动成本在矿井正式投产后主要是工资费用,其他费用比较稳定,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指标从深层次的讲也是煤炭单价和销售数量;我县煤炭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政策,煤炭单价和销售量直接决定利税总额和工资总额,因此也影响代扣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与煤炭单价和销售量无直接关联关系,但其数额较小且变动幅度不大。综上所述,对煤炭行业税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煤炭销售数量和煤炭价格。煤炭销售数量主要受煤矿设计生产能力的制约,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的煤炭存储条件的限制,煤炭企业往往根据煤炭价格以销定产,所以对地方税收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煤炭价格。

2000年煤炭价格扭转了90年代以来下跌的趋势,止跌回升,从143.28元/吨,上涨到*年的212.4元/吨。特别是进入今年二月底后,市场价格出现暴涨,其价格之高,上涨幅度之快均为近几年的罕见,煤矿企业平均价格上涨到283.86元/吨,至五月底市场价格为540元/吨(含税),较年初上涨210元/吨,涨幅为63.6%,较同期上涨156元/吨,涨幅为40.6%。受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各家煤炭企业突破设计生产能力加大煤炭生产量,*年生产销售煤炭1305.14万吨,超过设计生产能力615.14万吨,比1999年的599.35万吨,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1.48%。今年上半年已实现662.77万吨,全年预计将实现1300万吨,接近设计生产能力的2倍。煤炭行业实现地方税收也由1999年的2728万元提高到*年的9409万元,四年增长了244.90%。产量提高了一倍多,而实现地方税收增长了近两倍半,价格提高因素从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1999年以来煤炭销售数量、销售收入、平均价格和实现地税收入变动情况如下表:

(二)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1、国际煤炭市场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原油国际价格的上涨,特别是我国煤炭主要出口地日本经济的继续回暖,韩国、台湾地区也保持相应的增长态势,全球煤炭需求旺盛,国际煤炭市场求大于供,导致煤价持续上涨。国际煤炭价格*年预计上涨40%左右,从近期的国际煤炭市场价格趋势来看,这已经是很保守的估计。全年国际市场焦炭价格将仍然在300美元/吨以上的价位运行,远远高于前几年的60美元/每吨的水平。

2、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对煤炭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中下游产业,特别是电力、冶金、建材和石化等高耗能产业的迅猛扩张,对煤炭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一是市场需求拉动投资迅猛扩张。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产销两旺,但由于需求增长高于供应增长,市场缺口较大,拉动煤炭价格一路走高。二是经营状况良好驱使煤炭企业竞相提高煤价,增加利润。

3、运输方面的原因,造成煤炭供应紧张。*年11月初国内粮食和棉花价格突然上涨,为控制粮价、棉价的上涨,国家加大了铁路运粮运棉的力度,相应占用了部分煤炭铁路运输的运量。同时,国家对公路水路运输车辆、船只施行限载规定,执法力度加强,运输成本增加,客观上也影响了煤炭运输,造成煤炭供应紧张。

4、国家加大煤炭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部分煤矿限制生产,小煤窑的产量继续萎缩,造成现有煤炭产量相对不足。

(三)煤炭销售数量、平均价格与地税收入回归分析。

1、利用Excel绘制的销售数量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如下图:

测定系数为0.9543,说明销售数量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用销售数量的变化来充分解释地税收入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方程可以解释为,如果煤炭销量增加1吨,地税收入可增加9.2817元。

2、利用Excel绘制的煤炭平均价格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如下图:

测定系数为0.9592,说明煤炭平均价格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用煤炭平均价格的变化来充分解释地税收入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方程可以解释为,煤炭吨煤平均价格提高1元,地税收入则增加85.786万元。

四、*年煤炭行业实现地税收入预测

从今年上半年煤炭价格走势可以看出今后一段时间,煤炭价格仍将保持在高价位运行,但会出现明显回落,主要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显露成效,目前部分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回落,特别是高耗能的钢铁、水泥、焦炭业投资大幅回落,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停止审批,在建部分项目纷纷停建,减少了煤炭需求;二是由于我县煤炭价格属于煤炭企业自行定价,虽然企业定价较高,但用户预期价格下调,持币待购,同时由于市场销售价格受南方用煤企业的制约,煤炭上涨的价格属于有价无市。某煤炭企业6月份块煤价格定为598元/吨(含税价),后不得降到560元/吨。预计今年下半年,随着市场对价格的逐步消化,全年平均价格将会缓慢下降,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预计*年平均价格会比上年增长30%以上,达到276.12元。根据各家煤炭企业*年生产计划,预计今年我县煤炭生产销售量将达到1300吨。*年我县煤炭销售收入将达到276.12*1300=358956万元。

利用Excel绘制的销售收入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根据回归方程,预计*年我县煤炭行业实现地税收入为:0.0332*358956+259.23=12176.57(万元)。

五、对煤炭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从*县的情况看,国民经济结构单一,煤炭行业左右工业乃至全县经济发展趋势,制造业等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地方财政收入对煤炭行业的依存度逐渐增大,只有积极调整产业政策,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培植新的地方税源,才能保证地税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和地方财政收支的长久平衡。

(二)以科学的发展观制定煤炭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煤炭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在当前煤炭行情较好的形势下,各家煤炭企业超设计生产能力开采煤炭,近乎掠夺性的开采,必将对我县的煤炭资源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同时,我县煤炭行业仅限于煤炭采掘和部分洗选,煤炭采掘和洗选环境污染严重,对耕地、湖区破坏较大。要积极实施科教兴煤战略,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积极探索以煤炭为原料的系列产品的深加工,加快煤焦、煤电、煤气一体化进程,提高煤炭增值效益,使煤炭资源为我县地税收入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持久的贡献。

煤炭行业范文篇5

一、全县煤炭行业的基本情况

*县境内有十家煤炭采掘企业,共有职工15712人,资产总额为330960万元。按照投资主体、生产经营特点和享受税收政策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一为县属煤矿企业两家,*矿业集团和*崔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县属国有企业改制公司,年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90万吨和60万吨;第二种类型为监狱劳教企业,*省岱庄生建煤矿、*省七五生建煤矿、*省三河口生建煤矿为省司法局管辖,济宁菜园生建煤矿为市司法局管辖。4家监狱劳教企业均享受监狱劳教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年设计生产能力均为60万吨;第三类为枣庄矿务局所属煤炭企业,付村煤矿、高庄煤矿、新安煤矿、袁堂煤矿计4家,除付村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外,其余3家年设计生产能力均为60万吨,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其企业所得税缴纳地点不在*县,在枣庄市。

二、煤炭企业地方税收的特点

(一)实现税收连年高幅增长,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

近年来,煤炭行业实现地税收入呈直线上升趋势。*年达到8823万元,比1999年增长321.95%,年均增长速度为43.32%,高出总体地方税收增幅26.04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在煤炭价格快速长升的带动下,煤炭行业提供地方税收的增幅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县煤炭行业入库各项税收74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46%。煤炭行业入库税收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从1999年的25.15%,提高到*年的56.09%,今年上半年达到61.11%(如下表所示),全县地税收入对煤炭行业的依存度逐年提高。

(二)分税种增长幅度不平衡

因与煤炭价格和销售量相关程度的不同,各税种增长幅度各不相同。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与上述两大因素的相关度较高,因此增幅最高。*年比1999年年均增长43.55%,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年均增长35.82%;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和车船使用税等地方小税与两大因素相关度较低,因此,收入增幅较低,剔除2002年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调整的政策性不可比增长因素,四税种收入年均增长29.1%。

(三)煤炭行业提供的市县级收入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2年营业税、所得税分享制度实施以来,因煤炭行业毛利率较高,造成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较大,煤炭企业实现市县级收入的比重低于其他行业,同时,随着煤炭价格的提高,市县级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2年煤炭行业入库县级收入5659万元,其中市县级收入的比重为73.88%,比行业平均数低3.43个百分点。*年煤炭行业入库县级收入6658万元,县级收入比重为63.75%,比行业平均数低2.56个百分点。从实现税收来看,煤炭行业实现县级收入比重从2002年的68.43%下降到*年的65.49%,今年上半年下降到58.73%(如下表所示)。

(四)吨煤税收负担呈阶梯式上升趋势。2000年以来,在煤炭价格稳步上升的情况下,吨煤税负从1999年的4.55元,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11.1元,增长了143.96%,吨煤税负有了较大提高。1999年、2000年分别为4.55元和4.78元,平均税负是4.67元;2001年至*年分别为7.32元、6.98元、7.21元,平均税负7.16元;今年上半年吨煤税负跃升到11.1元,5年来连跳了三级台阶(如下图所示)。

(五)三种类型煤炭企业吨煤税负相差较大

因三种类型煤炭企业享受税收政策的不同,综合税负和吨煤实现税款相差较大。1999年—*年上半年,县属煤炭企业实现地税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0.08%,分别比劳改企业、枣庄矿业集团高8.59个百分点、8.39个百分点。吨煤实现税款县属企业为18.24元,分别比劳改企业、枣矿集团企业高14.98元、15.08元。*年上半年三种类型企业之间的差距更大,县属企业吨煤实现税款为36.25元,分别比劳改企业、枣矿集团高31.57元、32.49元,也就是说两家县属企业每销售一吨煤炭,其实现的地方税款分别比劳改企业、枣矿集团高31.57元和32.49元。(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煤炭行业主要相关指标分析

(一)煤炭价格的高低是决定煤炭行业实现地方税收增减的主导因素

煤炭行业主要交纳资源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等9种地方税费。资源税的计税依据为销售数量,其相关指标为销售数量;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根据交纳的增值税计算,增值税的相关指标为销售收入,即单价和销售数量的乘积,所以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相关指标为单价和销售数量;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指标为利润总额,因煤炭企业变动成本在矿井正式投产后主要是工资费用,其他费用比较稳定,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指标从深层次的讲也是煤炭单价和销售数量;我县煤炭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政策,煤炭单价和销售量直接决定利税总额和工资总额,因此也影响代扣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与煤炭单价和销售量无直接关联关系,但其数额较小且变动幅度不大。综上所述,对煤炭行业税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煤炭销售数量和煤炭价格。煤炭销售数量主要受煤矿设计生产能力的制约,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的煤炭存储条件的限制,煤炭企业往往根据煤炭价格以销定产,所以对地方税收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煤炭价格。

2000年煤炭价格扭转了90年代以来下跌的趋势,止跌回升,从143.28元/吨,上涨到*年的212.4元/吨。特别是进入今年二月底后,市场价格出现暴涨,其价格之高,上涨幅度之快均为近几年的罕见,煤矿企业平均价格上涨到283.86元/吨,至五月底市场价格为540元/吨(含税),较年初上涨210元/吨,涨幅为63.6%,较同期上涨156元/吨,涨幅为40.6%。受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各家煤炭企业突破设计生产能力加大煤炭生产量,*年生产销售煤炭1305.14万吨,超过设计生产能力615.14万吨,比1999年的599.35万吨,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1.48%。今年上半年已实现662.77万吨,全年预计将实现1300万吨,接近设计生产能力的2倍。煤炭行业实现地方税收也由1999年的2728万元提高到*年的9409万元,四年增长了244.90%。产量提高了一倍多,而实现地方税收增长了近两倍半,价格提高因素从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1999年以来煤炭销售数量、销售收入、平均价格和实现地税收入变动情况如下表:

(二)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1、国际煤炭市场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原油国际价格的上涨,特别是我国煤炭主要出口地日本经济的继续回暖,韩国、台湾地区也保持相应的增长态势,全球煤炭需求旺盛,国际煤炭市场求大于供,导致煤价持续上涨。国际煤炭价格*年预计上涨40%左右,从近期的国际煤炭市场价格趋势来看,这已经是很保守的估计。全年国际市场焦炭价格将仍然在300美元/吨以上的价位运行,远远高于前几年的60美元/每吨的水平。

2、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对煤炭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中下游产业,特别是电力、冶金、建材和石化等高耗能产业的迅猛扩张,对煤炭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一是市场需求拉动投资迅猛扩张。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产销两旺,但由于需求增长高于供应增长,市场缺口较大,拉动煤炭价格一路走高。二是经营状况良好驱使煤炭企业竞相提高煤价,增加利润。

3、运输方面的原因,造成煤炭供应紧张。*年11月初国内粮食和棉花价格突然上涨,为控制粮价、棉价的上涨,国家加大了铁路运粮运棉的力度,相应占用了部分煤炭铁路运输的运量。同时,国家对公路水路运输车辆、船只施行限载规定,执法力度加强,运输成本增加,客观上也影响了煤炭运输,造成煤炭供应紧张。

4、国家加大煤炭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部分煤矿限制生产,小煤窑的产量继续萎缩,造成现有煤炭产量相对不足。

(三)煤炭销售数量、平均价格与地税收入回归分析。

1、利用Excel绘制的销售数量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如下图:

测定系数为0.9543,说明销售数量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用销售数量的变化来充分解释地税收入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方程可以解释为,如果煤炭销量增加1吨,地税收入可增加9.2817元。

2、利用Excel绘制的煤炭平均价格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如下图:

测定系数为0.9592,说明煤炭平均价格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用煤炭平均价格的变化来充分解释地税收入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方程可以解释为,煤炭吨煤平均价格提高1元,地税收入则增加85.786万元。

四、*年煤炭行业实现地税收入预测

从今年上半年煤炭价格走势可以看出今后一段时间,煤炭价格仍将保持在高价位运行,但会出现明显回落,主要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显露成效,目前部分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回落,特别是高耗能的钢铁、水泥、焦炭业投资大幅回落,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停止审批,在建部分项目纷纷停建,减少了煤炭需求;二是由于我县煤炭价格属于煤炭企业自行定价,虽然企业定价较高,但用户预期价格下调,持币待购,同时由于市场销售价格受南方用煤企业的制约,煤炭上涨的价格属于有价无市。某煤炭企业6月份块煤价格定为598元/吨(含税价),后不得降到560元/吨。预计今年下半年,随着市场对价格的逐步消化,全年平均价格将会缓慢下降,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预计*年平均价格会比上年增长30%以上,达到276.12元。根据各家煤炭企业*年生产计划,预计今年我县煤炭生产销售量将达到1300吨。*年我县煤炭销售收入将达到276.12*1300=358956万元。

利用Excel绘制的销售收入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根据回归方程,预计*年我县煤炭行业实现地税收入为:0.0332*358956+259.23=12176.57(万元)。

五、对煤炭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从*县的情况看,国民经济结构单一,煤炭行业左右工业乃至全县经济发展趋势,制造业等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地方财政收入对煤炭行业的依存度逐渐增大,只有积极调整产业政策,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培植新的地方税源,才能保证地税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和地方财政收支的长久平衡。

(二)以科学的发展观制定煤炭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煤炭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在当前煤炭行情较好的形势下,各家煤炭企业超设计生产能力开采煤炭,近乎掠夺性的开采,必将对我县的煤炭资源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同时,我县煤炭行业仅限于煤炭采掘和部分洗选,煤炭采掘和洗选环境污染严重,对耕地、湖区破坏较大。要积极实施科教兴煤战略,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积极探索以煤炭为原料的系列产品的深加工,加快煤焦、煤电、煤气一体化进程,提高煤炭增值效益,使煤炭资源为我县地税收入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持久的贡献。

煤炭行业范文篇6

[关键词]生态经济;煤炭行业;环境成本控制

在倡导生态经济的背景下,煤炭行业作为高污染行业之一,在节能减排方面承受着比其他行业更大的压力,同时也在成本处理方法、体系建立以及内部成本监督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因此,为了煤炭行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加强环境成本控制,优化煤炭产业开采工艺,从而有效地节约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环境成本,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一、煤炭行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煤炭往往只重视安全生产,而对于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并不在意,通常只注重事后的成本账务处理,却忽视对于事前的成本预算和事中的成本管理。因此,使得企业成本一直虚高不下,经济利润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一)仍以传统会计假设为前提。对于许多煤炭企业而言,传统的会计假设是进行环境会计核算的基础,对于环境因素影响的考虑不足,导致环境会计的假设不够全面。1.会计主体方面。从会计主体方面,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仍然是煤炭企业的关键主体,而本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却并未纳入会计主体。这就导致了在煤炭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中并没有包括环境会计核算,那些在企业生产各个环节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未进行专门的成本核算。2.货币计量方面。煤炭行业所依赖的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这与普通商品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仍以货币计量假设作为主要方面,忽略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的价值,对于具有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煤炭企业而言,往往是与企业长远利益不适应的。3.企业效益评价方面就目前来说,许多煤炭企业粗放的生产方式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比如植被和水资源的破坏。而在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应该将因环境破坏所付出的成本和费用考虑到环境成本中。相应的,由于环境保护工作得到的收入和效益应当冲击其环境成本,但是大多数煤炭企业做的仍然不够。(二)环境会计核算状况。1.独立核算方面。独立设置环境会计岗位能够从控制污染、环境保护和企业效益的角度去考虑企业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而大多数煤炭企业没专门设置环境会计岗位,虽然无论是总账会计,还是成本会计和出纳都一应俱全,但由于这些普通财务人员缺乏环境会计的专门知识而导致认识不足,往往难以有效、准确地在环境会计报告中反映出关键信息,环境会计成本和一般会计数据混杂在一起,出现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2.治理投入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而煤炭生产又是非常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业。在强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尽管一些煤炭企业的治理意识有所提高,但与环境治理有关的投入少,而在企业的营业收入中,与环境成本有关的收入仅占一小部分,因环境问题所造成的损失依然很大。3.环境成本和费用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环境成本核算准则,因此作为煤炭行业往往很难衡量环境成本的控制标准。不同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千差万别,再加上所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尽相同,所以计算出来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治理费用也存在误差,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4.回收利用核算方面。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可回收利用的设备和物资,做好回收利用工作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利于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未将这些设备和物资完全计入环境成本核算,则将导致成本费用核算的不完整。

二、煤炭行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环境成本控制战略标准不一致,确认条件不明晰。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煤炭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并没有将环境成本纳入成本控制体系中,对于它的处理只是计入其他费用支出项目,而且环境成本确认标准还有待于统一。但是环境成本是企业成本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忽视环境成本控制,不仅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失控,同时这也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二)企业管理人员缺少环境成本意识。作为资源密集型的煤炭企业,非常重视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而对于环境成本控制工作来说,企业的管理人员是关键。在各种各样的煤炭企业中,通过管理人员的联系、沟通与协调,使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有关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协作得以加强。但现实中,一些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难以使企业在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形成合力,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就更无从谈起。甚至一些煤炭企业根本就没有专门的环境成本控制监督机构和人员,监督机制不健全,制约了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三)环境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缺陷。虽然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已经实现了生产的现代化,但由于缺乏环境成本控制理念,环境成本控制工作停滞不前,环境成本控制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仅仅停留在对废品废料的处理上,并没有真正理解环境成本控制的核心,也没有在整个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加入环境成本控制。此外,许多煤炭企业即便进行了环境成本控制也没有对环境成本进行单独核算,也只是将实际发生的环境治理费用、排污费、绿化费、环境恢复费、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类罚款等计入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这种环境成本核算不准确的问题不利于企业利润的实现,也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四)环境成本高于其他行业。煤炭行业作为传统的高污染行业之一,其污染程度众所周知。况且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自身就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再加上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地下储存量的减少,都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过度开采煤炭使得地表坍塌、房屋建筑物的损坏以及水资源污染等。此外,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料废渣等也需要大量的治理费用,这些都使得煤炭行业的环境成本支出高居不下。

三、完善我国煤炭行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相关的绿色信贷政策,目的就是为了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实现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鼓励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优化企业经营模式以实现绿色经济下的产业升级。此外,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努力学习和了解可持续发展及生态保护对公司的影响,积极寻求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倘若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风险不重视,那么外部的与企业有关的监督和惩罚都失去了意义。只有企业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才能推进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发展,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使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二)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每个产品都存在生命周期,企业应当针对于产品的每个周期来制定不同的环境成本控制考核指标,通过考核指标来衡量环境成本控制效果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相应情况加以完善,同时将环境成本控制评价指标的实际结果与企业环境控制的发展目标相比较来检测环境控制的业绩,以此将环境成本的损失降到最低,真正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比较过程中,如果环境成本支出过于庞大,那么不管该煤炭企业对环境成本体系优化到何种程度意义都不大,因此,煤炭企业应以成本效益原则来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即不将环境污染控制为零,因为大自然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的,这样更有助于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传统企业来说,环境成本控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要着重打造一支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队伍,对企业的成本资金流及其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企业大局出发为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尽管环境在不断变化,但是环境成本控制还是应当与传统的成本控制一样,制定一个全面的控制标准。可以综合应用历史成本分析法和任务分析法,以弥补两者的不足。(三)建立新型环保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煤炭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时时把握企业动态变化,通过建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成本管理系统,完善与创新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体制。在煤炭企业的成本支出中,污染物排放成本、环保绿化成本、废弃物处置成本和设备采购成本等构成了环境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打造环保型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必须以生态绿色管理理念引入几个环境成本控制的标准:首先,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应该注重产品生态设计,即企业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将环境因素考虑在产品环境成本中,针对环境因素进行设计方向和制定控制方案。生态设计要求企业从研发初期就将环境因素融入考虑范围,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进行评估、控制,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影响,使企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其次,从企业产品的生产到消耗环境过程中要遵循经济学中的3R原则,即Reduce(减排)、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回收)三个原则。意在以不同形式来提升废物利用率,减少资源使用量,提升资源的再利用和资源所生废弃物的循环再使用率。遵循这三个原则,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轻企业经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压力。最后,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引入循环回收机制,对企业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物料循环使用,加大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循环回收机制是建立在资源回收利用的基础上的一种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旨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四)加强煤炭行业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煤炭生产的全过程包括采煤、运输、供水电、以及排废渣废料等环节。只有对这些环节进行严格的环境成本控制,才能更好地保证成本的可控性。首先就是在采掘煤炭过程中,优化开掘巷道的设计,加强重视掘进成本的控制。其次,还需要不断地对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创新,注重万吨掘进率的低价格,只有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低消耗高效率,进而最大程度减少环境成本。

[参考文献]

[1]柏雪,曹明磊.生态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7):132-134.

[2]张弘滢.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4):221-222.

[3]韩东夷.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7):66-67.

煤炭行业范文篇7

但从近年来全区煤炭产量统计数字和实际入库税金分析,做为我区支柱产业的煤炭行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是不高的。××年,全区煤炭产量万吨,实际入库税金万元,平均每吨煤纳税元。今年到月末,全区煤炭产量达到万吨,实际入库税金万元,平均每吨煤纳税仅元左右。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是煤炭行业管理粗放,存在跑冒滴漏的现象。全区现有地方煤矿%以上是镇或村出租、出售给个体私营企业主的。由于现行财政体制,各乡镇没有税收压力,开采煤矿更关心的是承包费,追求的是预算外收入,对纳税额多少并不关注,这为煤矿主瞒报产量、偷税逃税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是各煤矿之间税赋不均衡。全区座煤矿吨煤纳税额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相对而言,个体煤矿每吨煤纳税额要远远低于集体煤矿。以建昌营煤矿为例,因为管理严格,每吨煤纳税元左右,而个别个体煤矿平均每吨煤纳税不足元。主要是集体煤矿财务管理规范,账目清晰,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出煤矿效益,而个体煤矿为逃避所得税,自己另建一套账目,对外公布的账目大多数是虚假的,更多地反映投入多、产出少、企业亏损。

三是销售环节税源流失严重。许多煤炭经销商受返税政策影响没在我区注册,而是到区外的马蹄营子乡、昌盛远乡、乃林镇注册。这些地区针对部分煤炭经销商千方百计偷逃税心理,为他们提供返税近%的优惠政策。以昌盛远乡为例,这个乡并不产煤,优越条件是距离我区较近,有一个三级货运站平庄南站,昌盛远乡成立了昌盛煤炭市场,通过返税政策吸引了一批煤炭经销商来这里注册,每年有大量煤炭从这里运出。据知情人透露,××年,昌盛煤炭市场为喀旗贡献万元税金,今年预计税收可达万元。初步估算,我区有近万元的税源流失到外地。

开采煤炭因受地质条件、矿工安全防范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存在着危险,如果管理不到位,有时就会发生事故,使民工生命受到威胁、干部受到处分、财政受到损失。另一方面,造成大面积矿山塌陷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治理,还引发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煤炭行业管理力度,提高煤炭行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以此来反哺非煤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成立由财政部门牵头,税务、审计、统计、经贸、土地、监察等部门和各乡镇组成的专门机构,对全区座煤矿个生产系统煤炭产量进行摸底调查,根据核实的煤炭产量,确定年纳税额,实行定额税,做到应收尽收。

二是对年产万吨以下矿井坚决予以关闭。这些煤矿多数地质条件复杂、煤炭质量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一旦管理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造成重大损失。

三是大力发展煤炭下游产业,延长煤炭产业链条,实现煤炭就地转化增值。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扩建了××××热电厂,新建了平庄热电厂一期工程,积极支持××××发电厂三期号机组建设,积极支持平煤煤转化甲醇项目建设。目前,正在积极筹建平庄热电厂二期工程。并发挥电力优势,积极争取低电价政策,发展高载能和重化工产业,投资建设了赤峰贺麒精密铜管项目、引进了硅锰合金冶炼、甲醛生产等项目,为实现全区煤炭就地生金,延长产业链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煤炭行业范文篇8

总体来看,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后,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进入了“买方市场”,行业发展步入了低谷甚至可以说遭遇了“寒流”,这给行业本身及关联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一)煤炭行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本世纪初,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也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煤炭产品及其衍生品需求大幅度的增加,甚至可以说煤炭产品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价格不断上涨,2003年,我国煤炭行业开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的“招拍挂”模式,此后,行业整体进入“黄金十年”,煤炭价格上涨到上千元每吨。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步入低谷,国内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高能耗行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这给煤炭行业带来重大的影响,而全球经济低迷又导致国际煤炭价格处于低谷,进口煤炭价格优势显现,国际国内双重打击使得国内煤炭行业形势发展了重大转变,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性的逆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从2011年第4季度开始,煤炭行业步入发展艰难期,2013年,煤炭行业利润水平同比下降33.7%,部分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甚至出现亏损,全部煤炭企业、大型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64.03%、66.96%,表明煤炭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压力。

(二)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体来看,虽然国家为扶持煤炭行业发展采取了积极的举措,如出台了《煤炭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但目前煤炭行业尚未出现回暖的势头,2014年前2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成本利润率下降到近年来的最低值,仅6.29%,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开滦集团开始出现亏损,中煤集团、神华集团也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由此可见,短期内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其影响可能将进一步扩大。

二、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企业投资的影响

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企业投资的影响可以从二个维度来考察,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不能简单的认为行业下滑必定会导致安全服务企业投资风险加大。

(一)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业投资的积极影响

煤炭行业下滑导致部分煤炭企业采取停产整顿等举措,这些举措中包括暂停生产对煤矿的安全进行全面的检查,积极构建新设备或者对煤炭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等等,这些举措的采取必然要求安全服务供应商的参与,如为其提供安全方案等,从而带来了投资机会。实际上,虽然煤炭行业下滑,但其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却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虽然2013年前4个月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但全年仅下降2%,投资额达到投资5263亿元,2014年前2个月,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5亿元,同比增加10.3%。此外,对于煤炭安全服务企业而言,还可以利用煤炭行业下滑的战略机遇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向煤炭行业领域投资。

(二)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业投资的消极影响

煤炭行业下滑导致部分煤炭企业陷入资金困境,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对安全服务需求处于“有需求无动力”的状态,由于利润水平下降,加上大量的赊销,部分煤炭企业资金周转困难,2013年上半年,山西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应收账款规模达到589.5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1.70%,这就使得其在安全服务方面的购买动力不强,对该行业的投资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其次,煤炭行业下滑导致部分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积极向非煤领域进军,对安全服务需求下降,以产煤大省山西为例,2012年煤炭行业非煤业务收入占比达到59.21%,这种转型发展必然会对煤炭安全服务需求下降。

三、煤炭行业下滑背景下煤炭安全服务企业投资策略

煤炭行业下滑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并且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增加,新能源的发展,未来煤炭行业还可能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因此,安全服务企业必须注重投资策略的选择,以控制风险,增加盈利能力。

(一)紧盯需求把握安全服务投资主线

要全面的分析煤炭企业安全服务需求,安全服务企业在投资开发新的服务之前,必须加强对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调研,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其安全服务需求特别是细分领域的服务需求,甚至可以创造性的与煤炭企业沟通,激发其某一领域的安全服务需求,通过明确需求提高投资的有效性。

(二)加强战略合作改变投资模式

首先,安全服务企业要积极谋求与煤炭企业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战略合作应对激烈的竞争,获取服务合同。一般而言,一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以建立,则安全服务企业在竞争上就获得了优势,甚至构建了一道进入壁垒,为获得投资合同提供了便利。其次,要积极谋求与煤炭企业相互持股等方式构建合作关系,安全服务企业要利用煤炭行业积极引进民间资本等机会有选择的进行投资,并利用煤炭企业积极发展非煤业务的机会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此形成合作关系,改变简单的依靠服务进行投资的发展模式。

(三)延伸链条积极拓展其他领域投资

煤炭行业范文篇9

关键词:煤炭经济;经济生态化;绿色发展;煤炭行业

我国煤炭经济历经“黄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达到了一定的发展高度。但与之伴随的煤炭生产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也面临着不得不治理的局面。煤炭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平衡煤炭行业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煤炭行业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经济生态化发展之路,才能使煤炭经济和生态保护更加协调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贡献力量。

1经济生态化的概念

经济生态化概念产生于20世纪,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阐述,但尚未形成统一认知。有学者认为,经济生态化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提升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不产生破坏或是较轻程度的破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有学者认为经济生态化是产业绿色化的组成部分,主张将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总之,经济生态化就是把所有的生态理念融入到经济工作中去,用生态的理念来发展经济[1],即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要结合生态进步,经济发展过程要注意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成果要能促进生态发展。煤炭行业的经济生态化,主要是通过运用经济理论、生态理论、系统理论、控制理论等科学理论,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消费、废弃物处理等各环节进行监控,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发展[2]。

2煤炭行业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必要性

煤炭行业是能源行业大户,煤炭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率。然而,地球上的煤炭资源总量是一定的,煤炭资源一旦短缺,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打击。但是,限于当前煤炭经济的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水平,传统的煤炭生产和消费行为已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将生态化发展理念融入到经济发展中去,推动煤炭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势在必行。2.1煤炭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我国煤炭资源多处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传统的煤炭生产理念和生产模式在实现煤炭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目前,许多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正在被恢复,但是很多生态损害是不可逆的,即便对煤矿进行了关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地下水污染、采空区塌陷等问题长期存在,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直接影响,降低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若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治理,会导致负外部作用不断强化,使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既影响居民的生命健康,又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作用。2.2煤炭消费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雾霾污染及其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对雾霾的污染源成分具体内容的分析有所差别,但一般认为雾霾的污染来源主要有燃煤、工业粉尘、汽车尾气和扬尘等。苏红键在《煤炭消费与雾霾污染的关系研究》中通过对雾霾决定因素的识别,发现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为煤炭消费。他认为,煤炭消费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排放的主要来源。通过对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含量与细颗粒物(PM2.5)的相关性分析验证,基本可以判断雾霾的主要来源均为煤炭消费[3]。因此,对煤炭消费所产生的污染治理应成为当前空气污染治理重点。将生态理念注入到煤炭消费中,是促进煤炭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3煤炭行业经济发展存在的生态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煤炭行业的发展有过低迷时期,也有过辉煌时期,现在正在为迎接另一个辉煌时期的到来而努力。在寒冬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煤炭行业进行调整,通过对煤矿的整顿关停和专项整治,化解过剩产能,使得煤炭经济的运行出现好转势头。但不容忽视的是,煤炭行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严重阻碍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3.1煤炭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受到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经济体之间实力差异的影响,不同煤矿的技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煤炭企业走在了国内煤炭行业的前沿,运用自动化和机械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煤炭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但一些经济实力较差的煤炭企业则仍然依照传统的技术维持着企业的生产和运营,不但拉低了煤炭行业整体的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还导致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问题。一直以来,煤炭行业的生产追求更高效率、更好质量和更加安全。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煤炭行业在生产时也在追求更少的破坏和更轻的污染。这对煤炭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短缺,且现有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掌握前沿技术,使用先进的采煤设备,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损害。此外,随着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煤炭资源的生产难度必然会加大,传统的采煤技术将会越来越难以满足采煤的要求,煤炭行业对新采煤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了能够更好地开采煤炭资源,节约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煤炭行业必须要开拓创新采煤技术,优化现有采煤技术,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3.2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比例有待提高。在我国经济向绿色GDP转型的历史进程中,煤炭行业必须承担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生产出污染少、更清洁的煤炭资源,为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消费奠定基础。我国的煤炭开采量在很长时间里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开采出的煤炭质量却并没有排名靠前。加上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工业生产方式对煤炭资源的大量需求,低质量的煤炭燃烧带来了诸多的环境和空气污染问题。李小炯:煤炭行业经济生态化发展研究报告重申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进行了规划,对煤炭能源的绿色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清洁利用比例需进一步提高。根据《我国煤炭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国的煤炭消费比重在2020年将下降到58%左右。目前,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对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干预下,煤炭行业加快了深化改革,传统的煤炭行业正在向绿色低碳生产转型,而随着低碳化、清洁化煤炭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煤炭产业的清洁利用在总煤炭消费和利用中的比例逐年增加,但是传统煤电、煤化工等行业的清洁利用比重仍有待提升[4]。为实现规划目标,煤炭行业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重组,除了在煤炭开采方面改进技术,也需要注重煤炭消费环节的清洁利用和环境保护。3.3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有待改进。煤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煤矸石、生产废水、废润滑油等,这些废弃物的直接堆放和外排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剥离、回采、洗选等活动都会产生煤矸石。煤矸石的堆放会占用大量土地,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煤矸石自燃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煤矸石山淋滤会导致有害物质侵蚀土壤和水体。煤炭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矿井水排放活动,矿井水主要有煤层及围岩中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断层水、地表降水、老采空区积水及井下生产过程中的废水[5]。矿井水排放必然会导致当地地下水位的下降,形成漏斗区,造成巨大的地面塌陷隐患。当前,虽然经过大力整治,在环保部门和社会舆论的有力监督下,矿井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的行为有所减少,但大部分煤矿仍然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达不到要求而选择冒险,将未经特殊环保处理的矿井水直接排放,水中的有毒物质对地表土壤造成了污染,而有害物质也会随着水循环进入深层水体,形成深水污染。这些废弃物若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再利用,会对煤炭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形成掣肘。

4煤炭行业经济生态化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炭生产的监督、社会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煤炭企业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大大增强。煤炭行业的资本、人力、物力、技术等投入水平都会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的开展。煤炭行业的经济生态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下促成的。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力量,推动煤炭行业经济的生态化发展。4.1完善煤炭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攻坚期,国家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目标,就需要出台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打击和治理。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清洁生产促进法》《矿产资源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单行环境法律[6],为煤炭行业的生产行为进行了环保约束。但是,法律层面的规定多是原则性的,要想确保法律得到贯彻执行,还需要对煤炭生产行为进行更加明确、具体的约束。如可以采用对煤炭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进行限制、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惩治力度等措施,强化法律法规对煤炭经济的发展进行指导和规范,减少煤炭经济活动产生的污染对宏观经济效益造成的负作用力。国家还应该根据煤炭经济的发展现状出台相应的调整政策,确保煤炭行业的经济行为不偏离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推动对煤炭产业朝着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方向发展。对中小煤矿进行关停、整顿,建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不但可以集中人才、技术、物力等资源进行规模生产,还可以减少中小煤矿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现象,改进煤炭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推进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国家也应该加强对煤炭资源的宏观统筹,完善环境经济政策,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生态补偿等措施,促进煤炭企业的环保生产行为,实现对煤炭资源和生态资源的节约和保护。4.2优化煤炭经济内部生态流程。煤炭经济生态化发展,离不开煤炭企业内部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煤炭企业应意识到应用生态理念发展煤炭经济,在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和发展大势的同时,也能够为煤炭企业营造有利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竞争力。首先,煤炭行业应加强业内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在内部广泛宣传,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增强全体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其次,要把生态理念和环保技术融入到煤炭生产活动中去,开发出品种更多、质量更好的产品。煤炭企业管理层必须要转变观念,破除“高能源消耗”“先破坏后治理”的想法,从源头上进行绿色开采。不断研发和应用新的生产工艺,提高煤炭开采的准确度和效率,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废水、废气排放,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对排放物进行循环利用处理、绿色生产。运用合理手段控制煤矸石的排放,不能开发的就近填埋,防止地表塌陷。再次,煤炭企业在提质增效的同时,要拓宽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改进多联产技术,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同时开发气化煤、液化煤和其他一些化工产品,将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最大效益;改进生产技术,将生产过程清洁化,把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到最低,推动煤炭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联动发展[7]。4.3推动煤炭行业有关资源循环利用煤。炭资源的消费渠道主要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用煤。不论是哪种煤炭消费途径还是消费方式,都存在燃烧不充分的问题。煤炭行业应本着资源节约的目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燃烧不充分的煤炭进行二次利用,加大煤炭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能量消耗。煤炭行业还应该重视煤炭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热能利用,增加能量的合理利用环节,延缓煤炭总量的消耗,增加产值和产能。对于矿井水的处理,可以采用过滤手段,将过滤后的水循环使用,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的耗费及对环境的污染指数。煤炭行业应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加强合作,不断将前沿科学技术应用到煤炭生产中,针对不同的作业环境状况,改进环保生产设备。在现有煤炭产业的基础上,将生态理念注入到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煤炭经济生态产业链,实现对煤炭资源及开发中废弃资源的充分利用,为煤炭企业创造经济发展增长点,实现煤炭经济的绿色发展[8]。

5结论

煤炭行业范文篇10

[关键词]煤炭行业;危机;危机管理;安全生产

Abstract:Despiteallthecontinuouseffortstoimprovesafeproductioninrecentyears,collieryaccidentsstilltakeplacefrequentlyinChina,duetotheweakfoundationandtheinsufficiencyofsafeguardinthisregard.Nevertheless,theapplicationofthecrisismanagementtheoryincoalindustryhasnotyetcalledforthpublicconcerns.BasedontheintroductionofthecurrentsituationofcoalindustryinChinaandthecausesoffrequentaccidents,thethesisaimsatconductinganinstructivediscussionabouttheapplicationofthecrisismanagementtheorytothecoalindustry,andproducing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toallkindsofexistingcrises.

Keywords:crisis;crisismanagement;coalindustry;collieryaccidents;safeproduction

近年来,煤炭行业的生产事故频频发生,以2007年为例,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网站上的年度事故通报中可以得知以下数字:3月10日辽宁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29人死亡;4月19日河北峰峰矿业集团大淑村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7人死亡;5月5日山西临汾蒲邓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8人,另有2人下落不明;2007年8月17日山东华源煤矿发生特大泄水事故,死亡172人(注:①参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这些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国际上也造成了重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危机管理在煤炭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已是十分紧迫,它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对危机的认识,了解其特点及其产生的诱因,学习和借鉴国外危机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深化对危机管理的研究,探索其管理规律,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促进煤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煤炭行业危机成因分析

(一)理念上的危机

各级政府、煤矿管理者以及基层职工的危机意识普遍淡薄,认识不到煤炭行业潜在危机爆发的危险性,这是目前煤炭行业危机管理现状的一个最为深层和根本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纳入危机管理范围的突发事件还不多。目前我国以法律的形式纳入危机管理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种:火灾、洪水、地震、传染病、核辐射和社会动乱,对于其它的突发性事件我国基本上是事发后才临时采取应对措施,缺乏长效的管理,更不用说纳入法制轨道,进行危机管理;另一方面平时缺乏教育培训和实践演习,致使社会民众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缺乏自我救助的能力,煤炭行业更是如此。以2006年5月18日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特大透水事故为例,该矿批准开采煤层为4号煤层,但开采者非法越层越界开采,超能力生产,超定员下井,擅自越层开采8号、14-1和14-2号等煤层,组织大量人员下井,并在14-1号煤层越界至同煤集团燕子山煤矿矿区范围,盗采其资源,与燕子山煤矿采空区贯通,造成了特大透水事故。这起事故是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日常管理混乱,缺乏危机管理意识的典型案例(注:②参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事故查询系统的事故分析:8090/iSystem/shigumain.jsp.)。

(二)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危机

煤炭行业危机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管理工程,离不开社会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团结协作。虽然目前我国在一些领域建立了专业的危机检测与预警机构,但社会各部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还不能做到密切配合,形成协同作战的格局。究其原因:一是现行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在客观上造成了各个部门往往只对自己的主管上级负责,唯上级主管部门命令是从;二是部门利益的差异使有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对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采取抵制或不予配合的态度;三是法律授权不明确。我国目前还没有就突发事件在法律上对相关部门进行特别授权,这使有关部门针对突发事件采取特别措施后得不到其它部门的理解和配合。

从组织管理看,各应急部门的垂直突发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较为完备,但各部门横向之间的职责分工关系并不十分明确,职责交叉和管理脱节现象并存,缺乏统一协调。由于相互之间并没有形成制度化的信息通报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灾害主管部门时常感到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紧缺;另一方面感到协调困难,其他部门现有应急力量和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资源闲置。启用应急指挥部虽可弥补这一缺陷,但其他应急管理阶段的协调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因此,加快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行动,已成为应急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风险评估不足,预警机制不健全

为了避免事故,政府部门、煤炭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加强对煤炭行业灾害风险的监测,开展有关灾害风险的预报预警工作。但从全行业看,对灾害风险信息的综合利用、评估和趋势预测则有所不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也不健全,不利于实现超前预防和早期预警。例如,山东华源煤矿“8.17”特大透水事故发生的前一天即16日已经下大暴雨,汶河的水位已经到达警戒线,但煤炭部门、煤监部门、气象部门、水利部门等各部门都没有意识到汶河支流柴汶河对煤矿的威胁,敏感性不强,即风险评估不到位,预警机制不健全,致使洪水泄入井下,172名职工遇难。

(四)信息沟通和共享欠缺,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由于信息公开制度的缺失,突发事件发生后,一些政府官员出于各种考虑,往往封锁消息,甚至编造谎言欺上瞒下、谎报虚报情况。这是我国在危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结果是造成全社会范围内谣言四起,并引起民众的心理恐慌。煤炭行业的信息沟通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煤矿灾害风险信息报告的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不明确、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瞒报、缓报、漏报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二,煤炭企业和相关部门各个应急信息系统相互分割,缺乏互通互连,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第三,缺乏综合性的煤矿信息平台和分析机制,无论是在信息收集汇总方面,还是在综合评估和预测预警方面,都有所欠缺。提高煤炭企业危机管理能力,需要有全社会的参与,各种非政府公共部门、社会组织、社区、企业、新闻媒体和公众在危机管理中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各个方面的参与程度都不高。

(五)缺乏完整和统一的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

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危机管理经验之一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框架,在应对紧急事态方面有法律依据和支撑,政府、公民、相关的社会组织各自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法律有基本的甚至是详尽细致的规定,使得危机的处理有章可循。而我国目前却没有一部完整和统一的法律,各地方也没有专门的危机管理的法规,只有一些零散的针对某类危机事件的管理制度。这就使危机管理缺乏法律保障,危机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不得力,而且危机处理中的人为因素过重,行政干预过多,容易引起各方的分歧,甚至可能贻误最佳救助时机。

二、完善煤炭行业危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在煤炭行业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1.加强煤炭行业危机管理中决策系统的建设

决策系统是危机管理的核心,主要职能是对如何应对危机做出决策。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煤炭行业的危机管理大部分还停留在从工作经验出发开“碰头会”进行决策的水平。要提高危机管理中决策系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重视煤炭行业及其危机知识基础设施的应用。危机决策者要充分利用各级煤炭院校、培训机构、研究实验室、电信网络、图书馆、数据库等设施系统,完善决策研究的科学方法,将危机决策引入专门化的轨道。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危机决策者要积极顺应科技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和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利用高新技术进行信息的搜集、储存、提取、分析和交流,提高危机决策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程度。煤炭行业建立危机决策支持系统“不是要代替管理方面的判断,而是去支持这项工作,并且使决策过程更加有效益”[1]。再次,要创新决策方法,应成立专门的独立组织机构,公开甄别煤炭行业危机诱因,建设危机事件(矿难)“案例库”,举一反三,吸取教训,最大限度地减少直至杜绝类似灾难、事故的发生,并结合实际,为煤炭行业危机决策和管理提供新的方法。

2.建立健全煤炭行业危机管理的控制机制

在煤炭行业危机管理体系中,组织机构设置、决策机制和控制机制是实现危机有效控制的基础。而控制机制在煤炭行业危机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完备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成败。管理学中把控制工作按时序划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或实时控制)和反馈控制[2]。依此类推,也可以把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中的控制机制划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也即预防性控制。政府危机管理的最理想状态是将危机消灭在萌芽或潜伏时期,政府应“使用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3]。当然前馈控制并不能消除所有的危机,但它可以为危机的现场控制制造良好的条件和赢得宝贵的时间。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中的前馈控制系统的构建主要包括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制定危机反应和恢复计划、举行反危机演习与培训等三个部分。现场控制也称实时控制,反映到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也即政府对具体危机事件的管理,它主要包括危机开始阶段的应急管理、危机发展阶段的反应管理和危机结束阶段的恢复管理三个部分,即矿井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抢险和事故后的生产秩序整顿。反馈控制亦即政府危机管理评价,通过对政府危机管理进行评价可以发现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并反馈到体系之中,从而不断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和提高对事故处理的效率,就煤炭行业而言可以提高整个煤炭系统预防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3.完善危机管理相关法律体系建设

以法律手段来处理煤炭行业危机事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和对策。近年来,我国虽先后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例如《安全生产法》、《煤炭法》、《消防法》、《矿山安全法》等,但这些法律本身的部门管理色彩较浓,缺乏对政府各部门间、政府和社会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的规定。在应对高频度的以及自然灾害引发的煤炭企业紧急事件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4.建立长期相对稳定的专家咨询机制

煤炭行业是特殊行业,技术性非常强,在危机决策中,专家不仅可以弥补决策者知识、经验、能力和体力的不足,而且在决策的各个阶段都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专业性、技术性以及决策方法等方面的咨询意见。然而目前参与政府危机决策的专家大都是“临时征召”、“仓促上阵”,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不仅不利于专家作用的发挥,影响危机决策的质量,而且也不利于专家对危机相关领域的跟踪研究。针对这种状况,我国应建立长期相对稳定的政府危机管理专家联系制度,分级建立煤炭行业专家库,并按学科专长、知识技能等对专家进行合理分类,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一旦发生危机可直接根据危机类型迅速召集有关专家参与决策,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

(二)煤炭行业(企业)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1.强化责任制,建立健全煤矿责任考核体系

责任制建设是搞好煤矿危机管理的根本性措施。首先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首先需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安全规划、安全目标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使企业安全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组织制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方案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以安全为重点的干部考核制度,把安全业绩作为管理人员晋升、奖励的重要因素,使其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其次要建立并严格落实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制:必须建立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部门的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各工种的安全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各个岗位的职工在安全生产中应负的职责,分级管理,层层落实。再次是要落实新建、改建、扩建矿井的安全管理责任。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项目核准手续。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切忌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应严加审核建井队伍的资质,杜绝井下工程转包,井下工程严禁使用与资质不相符的施工队伍。第四是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跟踪考核。要建立安全生产跟踪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挂钩。

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培植危机意识

煤炭行业危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于建设先进的安全文化,这是实现煤矿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强化安全危机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素质是安全文化建设重要的一环。培训中,对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灌输、对价值观及行动方式的培育都应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安全文化可在企业内部把全体员工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职工的安全生产精神动力,使其从整体上、长远上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职工的安全素养。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愿望、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据统计,近年发生的事故有85%以上是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只有通过精心构建一种先进、科学的安全文化,才能借助文化特有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扩张力,引发职工安全观念的变化,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使危机管理工作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3.发挥非政府组织(煤炭行业管理协会)的作用

煤炭行业危机管理的主体应该是全国和地方的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煤炭企业,但不可忽视煤炭行业协会对煤炭行业危机管理的统领、协调和纽带作用。我国的煤炭企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果成立这种地域性的行业协会将有利于对地区内的企业规制。2004年颁布的《行政许可法》也规定“政府不再干预由协会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行业协会在煤炭行业的危机管理中可以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可以通过制定和优化煤炭行业标准、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力量的整合、开展应急救援方面的技术比武、开展危机(灾害)治理的经验交流等推动煤炭行业危机管理水平的提升。

4.加大安全投入,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充足的安全投入是搞好煤矿危机管理的保障,各煤矿企业必须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安全费用必须专款专用,对提取不足、挪用安全费用、投入不到位的行为,应该追究责任。同时应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制定各岗位工作质量标准和各单项工程质量标准,由跟班负责人、安监员、质量检查员依据标准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推行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人、机、环境的高度和谐统一,提高安全保障水平,逐步实现煤矿企业的本质安全。煤矿企业要结合实际,建立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保证资金投入,制定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预案宣传和应急救援教育,公示应急救援流程,经常开展相关演练,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知识,提高煤矿的防灾抗灾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5.加强和改进煤矿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

煤炭行业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煤矿要健全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总工程师要对技术工作全面负责。采、掘、机、运、通、安监、地测等基层单位必须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负责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煤矿行业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科技开发机制,建立安全科研机构,配备足够的科研人员,保证安全科研经费,制定奖励制度,特别是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配备专门的瓦斯治理研究人员。同时要加强现场技术管理,矿总工程师要定期对技术措施、作业规程、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严格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准确、及时标注图纸资料,健全技术资料档案,对记载矿井开采情况和隐患的技术资料以及周边小煤矿的开采技术资料要妥善保管。许多矿井就是因为忽视了周边小煤矿的开采技术资料而导致了矿难的发生。

总之,真正解决安全生产问题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既要下大力气解决当前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又要研究影响煤矿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统一,既要抓好当前的薄弱环节,又要治理整改安全隐患,真正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确实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危机管理的特征决定了它区别于一般的政府公共管理。尽管本文应用危机管理理论结合煤炭行业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但煤炭行业危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政府部门、煤炭行业、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