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发展十篇

时间:2023-03-26 07:02:31

低碳城市发展

低碳城市发展篇1

关键词:低碳城市;发展;能源

1 低碳城市概述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导向、低碳生活为理念、低碳社会为建设目标的城市发展模式。客观上来看,低碳城市概念的出现具有其必然性。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环境及能源消耗情况却不容乐观,导致城市发展不协调,这也让低碳城市愈来愈受到关注。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调节产业结构、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利用低碳技术、环保技术来改变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低碳产业结构体系、设施体系、消费体系及相关制度体系,尽最大程度降低CO2排放及能源消耗,亩达成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发展低碳城市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结构调整期,但煤炭资源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以电力行业为例,火煤发电在电力能源结构当中占比超过80%。由此可见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依然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在煤炭资源大规模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气候环境持续恶化,这与可持续发展观显然是相悖逆的。发展低碳城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并且在发展低碳城市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城市、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做出合理调整,有利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要发展低碳城市,除了需要良好的理念、科学的政策,还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换句话说,发展低碳城市能够刺激相关技术如环保技术、节能减排技术、能源再生技术等发展,有利于提升社会科技创新能力。以技术为动力,则能够更好地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 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目前来看,我国部分城市已经朝着低碳城市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也暴露了一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且社会发展依然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石化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要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必然要投入并消耗大量的石化资源。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人均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大了能源需求量。(2)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而言,第三产业具有高收益、低污染的特征。但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仅为40%上下,基本上与第二产业持平。然而,第二产业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在总能源消耗量中的占比高达70%。近年来,尽管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愈来愈快,但在部分地区,工业经济依然占据了主导经济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碳城市发展。(3)低碳技术水平有待提升。从大环境来看,我国多数城市都存在高碳排放量的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先进的减排技术,并且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低碳城市只能通过国际技术市场来购买发达国家已经普及的技术成果,这对于低碳城市长远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4 发展低碳城市的相关建议

4.1 加强宏观引导

要实现低碳城市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通过政府的宏观引导,逐渐形成一种低碳城市发展氛围,引领社会群众形成低碳观念及低碳消费意识,让全社会都参与到低碳城市建设当中,为低碳城市发展提供动力。同时,要从低碳立法工作入手,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低碳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借助法律手段对能源浪费、肆意消耗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通过完善能源机制,大力发展再生能源市场,从侧面推动低碳事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并提升企业碳排放标准,促使传统企业转型。

4.2 优化能源结构

首先,要降低煤炭资源使用率。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石化能源,所产生的CO2及其他有害气体会对环境、气候产生较大影响。要实现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就必须降低煤炭等石化能源的使用率,逐渐摆脱对石化能源的依赖性。因此,国家应该大力推广新能源技术如风能、潮汐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能等。通过发展这些新能源来缓解能源供求压力,并降低煤炭使用量。其次,在部分有条件的城市可构建新能源产业中心。以江苏泰州为例,江苏泰州属于老牌工业城市,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医药、食品、机电、纺织等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城区内具备较强的配套加工生产能力。但泰州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碳排放问题也日益凸显。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中心,打造太阳城、科技城,为地区新能源设备制造及推广提供动力,逐渐形成一条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链,对新能源资源进行充分整合,降低传统煤炭资源使用率,为低碳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4.3 创新低碳技术

一方面,要加快低碳技术体系建设步伐。以政府政策体系为支持,逐步发展并推广低碳技术,促进低碳、绿色产业发展。同时,政府要加大相关科研财政扶持力度,为低碳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重视低碳技术在建筑工程当中的应用。城市建筑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将低碳技术应用于建筑当中,能够有效控制城市整体碳排放量。例如,在年均日照时间较长的城市,可大力发展太阳能光热系统,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以此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5 结束语

结合我国国情来看,发展低碳城市具有其必然性。当然,低碳城市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对相关政策、制度等不断完善,并加大科研力度,不断创新低碳技术,以技术来推动低碳城市发展,让经济与环境达到协调状态。

参考文献

[1]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03):12-17.

低碳城市发展篇2

从目前来看,集安市发展低碳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既存在一定的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集安市通过近年来在建设国家生态城市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取得了较大成绩。

(1)集安市是高句丽文化世界遗产地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部级生态示范区,这四张品牌,就确立了集安发展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为维护好这四张品牌,集安市已按世界文化保护组织和我国设置的措施加强保护。

(2)集安市节能减排有了较好较快的发展

集安市市区在五年前就实现了集中供热,集安益盛药业、集安康美新开河药业、集安佳信通用等一些骨干工业企业都完成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集安暖房子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市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新农村建设的开展,随着农村居住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农民的原始生活习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城区餐饮服务场所都安装了卫生环保设施,降低了污染。

(3)森林和水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随着平地栽参技术的推广,毁林栽参的强度有所减缓,目前,集安市山人参帘数为50万帘左右,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1月,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进一步加强通沟河保护的议案》。通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在通沟河水源涵养区已实现了人参全部下山,森林资源实行零采伐,离取水较近的集安市山城村700亩水田已全部改为旱田,目前,通沟河水量、水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2011年集安市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市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把集安市苇沙河、集安市新开河的保护提上了议程。为保护好鸭绿江渔业资源,近几年市政府每年都新投放100余万元鱼苗。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近几年来鸭绿江越冬的候鸟正逐年增加。

(4)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城区新建楼房,对保暖材料的使用实行了强制措施。目前,已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极大地改变了城乡道路交通。集通高速公路有望年底开工,对朝的鸭绿江大桥正在建设中。

(5)城区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绿化树种逐年增多

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近期可投入使用。饮水入城首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城区沿江观景平台、政府广场、遗址公园、通沟河风景区已经建成,极大丰富了市区的业余生活。集安市清河镇、头道镇、花甸镇、榆林镇、太王镇等集中小城镇建设已纳入全市城镇化规划。

2.集安市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对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没有普及;二是企业对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工作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人参的规范种植问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四是封山育林问题、天然林采伐问题、鸭绿江污染治理问题、提高矿产业准入门槛、尾矿治理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纳入市政府的议事日程。综上所诉,集安市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具备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基础条件,但是在集安市城市发展中,必须借鉴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完善城市发展模式,进一步探索新型城市经济发展道路。

二、对集安市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立市的建议紧紧围绕

国家“十二五”重点投向,发展低碳经济、调整经济结构、降低污染排放、生态立市,我提出如下几点粗浅的建议:

1.搞好集安市现有工业的节能减排

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工业废水、粉尘直排的治理,加大人力和资金的投入,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政府部门应对其整改措施进行指导和监督,从而实现碳减排。

2.提高矿产业准入门槛

集安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又缺少技术,在开矿过程中,因为污水排放、尾矿污染,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现状突出。所以,提高矿产业资金门槛,通过依靠科技和管理,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尾矿综合利用来实现矿产业可持续发展。

3.封山育林,搞好水资源的保护

一是改变传统的伐林开垦新土地栽种人参的方法,推广平地栽参技术,保护生态环境,节省森林土地资源。二是森林资源实行零采伐,严格控制年采伐量,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推广秸秆燃气的使用,改变农户传统上山砍柴取暖、日常做饭用火习惯,减少森林资源的砍伐率。四是进一步加大对珍惜野生动物及名树名木的保护力度,人和自然和谐相处。集安市是旅游城市,搞好封山育林,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推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优化投资环境,建设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和休闲养生宜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4.发展绿色农业,减少面源污染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倡秸秆还田和使用农家肥,推广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专业化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我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鸭绿江母亲河的水源水质。

5.加强国际合作,搞好鸭绿江水治理

沿江从长白到丹东朝鲜沿岸有很多工厂都没有实行污水处理,污水直排鸭绿江,造成鸭绿江水富营养化,重金属超标。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我国外交部和环保部与朝鲜协商,制定五年计划,百年目标,两国间建立休渔制度,对鸭绿江水污染防治、改善鸭绿江水环境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防止跨界水污染纠纷等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6.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城市发展篇3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在冯长春看来,虽然我国的城镇化率提升,但由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扩张过快,呈“摊大饼”式向外扩展,加之在城市建设新区和大量开发区,造成产城、职住分离,导致衍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如北京,由于功能过分的集中,主要的三产或者科研都是集中在四环路以内,而居住区都处在,所以它的向心力加剧了交通压力,也致使北京出现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地面沉降、交通拥堵、水污染、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各种各样的“城市病”。

只有通过规划建设低碳、可持续的城市,才能限制“城市病”的扩张和蔓延,从而有效治理“城市病”。而要如何规划建设可持续的低碳化城市?对此,冯长春提出要规划建设“四生”环境共生支撑系统,发挥碳和生态平衡作用,营造宜业、宜居环境。同时,规划建设四生共生的生态低碳系统,需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采用就业中心与居住区交互的串珠式布局(见图1)来规划城市建设,实现职、住融合平衡,减低碳排放。同时,联动地上地下,将交通和土地利用结合起来,规划发展集约高效低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达到低碳供给和服务目标。

近些年来,我国针对低碳生态城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加强了试点示范工作,当前,我国已有180个城市把低碳生态作为发展目标。在推进低碳生态城的建设过程中,标准是关键。据了解,国家目前正在加紧研究统一的标准体系,天津生态城和深圳龙岗国际低碳城也已经构建了一些自身的指标、标准体系。对此,冯长春表示,国家标准体系的形成,有助于推进各地城市低碳化的建设,各地可以根据国家标准来因地制宜,通过标准的细化,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标准体系,来贯彻、实施。

低碳城市发展篇4

所谓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城市管理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我们发现,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所在国家、地区的发展战略不同,不同的城市也选择了各式各样的低碳发展模式。我们将目前城市低碳发展方式归纳为以下模式。

目标模式――综合型“低碳社会”

我们将英国、日本、丹麦等国家成功实现低碳转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定义为综合型“低碳社会”模式,该种模式几乎关注城市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能源供给到能源消费的各个领域,包括新能源开发利用、绿色建筑、环保交通、低碳消费模式等各个层面。该类城市多是工业化后期城市,具备良好的经济转型基础,如伦敦、东京、丹麦等城市。

过渡模式

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低碳社会”,然而任何经济的低碳转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城市需要选择一个切入点或一个领域来优先发展。综合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发展实践,这里归纳三种低碳城市建设的过渡模式。

第一,低碳产业拉动模式。所谓低碳产业,是指相对能源密集型产业而言,能够以相对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产出的行业,多指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上部分城市的低碳转型,采用低碳产业拉动的方式,即城市发展以某种或某类低碳产业发展为核心,逐步弱化其他行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产业结构相对较单一的低碳发展模式。典型的范例如伯明翰和波士顿,前者以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为发展核心,后者选择发展低碳高科技产业,均通过构建知识型城市实现低碳发展。

第二,示范型“以点带面”发展模式。在城市经济发展低碳转型的初期,多个城市选择先建设示范区的形式,探索先进的发展理念和转型经验,进而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城市的低碳发展。典型的城市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建的马斯达尔生态低碳城,即探索建立一个“零碳排放”的生态园区。该种模式也是国内城市普遍尝试的一种方式。

第三,“低碳支撑产业”发展模式。我们将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的行业定义为低碳支撑产业,该类产业可能本身并不是低碳的,如风机制造,太阳能利用所必须的多晶硅制造、光伏设备制造等,这些设备的生产实际上是高耗能的,然而又是上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所必须的。在全国甚至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视角下,这类产业虽然是耗能的,但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低碳经济发展中必要且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将发展“低碳支撑产业”的城市也作为低碳城市发展过渡模式的一种,尤其是在全国进行低碳城市发展探索的初级阶段,这类城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以外,还存在众多的城市开始进行其他方面低碳发展的尝试,但多是重点关注低碳发展的某一方面,如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善交通体系,开发低碳建筑等。尽管国内低碳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大多数城市也只是处于这种摸索性阶段,仍需要探索出合理的适合自身特征的发展模式。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探索

尽管国内城市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初期的探索,但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摸索出明确的发展路径。国外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经验,然而中国的低碳城市不能完全遵循发达国家的低碳城市模式。中国需在低碳发展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转型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以低碳经济为载体,在低碳转型过程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需要探索一条工业化进程中的低碳发展之路,不可能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而低碳城市定位也不可能以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对量减排为目标(如英国、日本的低碳城市)。中国的低碳城市发展,需要以经济发展与保护气候的协调为目标,因此,发展优先是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现实途径。然而,对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低碳产业的选择来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是经济转型的关键。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低碳转型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发展低碳产业各城市也各有侧重,不同的城市依据自身发展特征和比较优势的不同,可选择低碳产业拉动模式或低碳支撑产业发展模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低碳产业拉动模式。具有独特资源或产业优势的地区可以依据自身禀赋和发展特征选取低碳产业,如发展教育产业,建设知识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低碳旅游业等,最终形成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但能够低碳发展的城市状态。当然,构建低碳型产业结构也仅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要实现真正的低碳发展,必须在建筑、交通、消费模式等方方面面融入低碳理念。

低碳支撑产业发展模式需谨防重复建设。发展低碳支撑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如保定、德州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国内甚至国际的新能源开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城市的选择必须要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与产业发展优势,避免盲目跟风,同时要有长远的规划和发展愿景,短期内的产业选择也要为未来的经济转型搭建基础: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及时掌握市场动向,避免重复建设;另外,该类产业的建设,必须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避免成为高耗能的“世界加工厂”。

低碳示范区建设为城市低碳发展探索方向。推动低碳示范,探索低碳城市发展的有效模式,可以为城市低碳发展指明方向。相比国际上的低碳城市,中国的城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中国的低碳城市发展需要逐步探索有效的合理的发展模式。而示范型的发展模式,将为城市的全面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甚至教训,该种模式也是国内开始普遍运作的一种方式,探索出成功经验后如何将园区或示范区的发展经验扩展到城市甚至更多相似的地区,将是示范发挥作用的关键。对于一些综合型城市,可以申请建立低碳发展示范区,开展规划与政策试点,探索可复制到全市的低碳发展经验。

注重低碳理念的渗透,构建综合型低碳城市是最终目标。低碳经济转型是必须也是必然,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抢占先机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长远来看,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构建一个综合型的低碳社会。城市建设需注重低碳理念在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而低碳社会的建设也将为经济的低碳转型提供保障。同时,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起着长期的结构性的作用,合理的城市规划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因此,综合型的低碳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无论采取何种过渡模式,都需要辅以长远的综合发展战略和合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构造未来的低碳发展蓝图。

低碳城市发展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 breakdown,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limatic environment. Low-carbon urban developments are carried out in city planning. The connotation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low-carbon cities are accepted by the public.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low-carbon cities and city planning and provide with the methods and solutions of low carbon, so as to mak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e true.

Keywords:Urban planning, Low-carbon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碳排放量的增加已经影响着全球气温的攀升,所以碳的排放与城市的规划息息相关。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历史上对文明生存之最大挑战,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已经逐渐发展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减排、节能,从而降低空气污染。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碳的排放量也逐渐的增加,进行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低碳城市和城市规理念

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所以,发展低碳城市可以达到碳减排的目的,由此就产生了"低碳城市"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处理城市及其邻近区域的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对未来发展预测的学科。它的对象偏重于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主要内容有空间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化植被和水体规划等内容。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位于城市管理之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之首,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对于城市的发展有指导性作用。城市的物质环境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低碳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在城市规划上入手,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并由此引领其他方面的低碳建设。

低碳城市强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在一定的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推广低碳理念,以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为基础,以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为主要对象,由公众广泛参与,通过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而为全球碳排放减少做出贡献的城市发展活动。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的理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提出的,其质是为了改善全球气候条件,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低碳城市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低碳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低碳城市建设战略规划,统筹兼顾、突出特色。低碳城市的规划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对发展低碳城市的路径进行详细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的战略规划。政府部门应将低碳城市的建设融于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结合自身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经济基础等各方面的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制定全面、长期、明确、可行性强的战略规划,在产业布局、能源、交通、建筑、金融等各个领域拟定标准。

第二,提倡低碳生活消费方式

低碳城市的规划需要有绿色交通体系的支撑,大量研究表明,减少出行的需求和出行距离,支持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限制小汽车是可持续发展交通土地规划的一般法则。宣传教育市民尽量选择低碳出行方式,逐渐使市民从我做起,争创节能减排标兵。

第三,改变城市空间布局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下构建低碳城市空间结构首先应注意城市密度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明通过密度控制可以实现城市的紧凑发展,从而减少出行,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在城市建筑规划方面,要逐步树立绿色低碳建筑理念,减少城市的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处理好污水、净化好空气,完善城市的绿化带及绿洲建设,让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成为节能的先锋。

第四,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

在产业布局上, 必须以低碳化为目标,包括规划区域的协调发展,低碳经济产业链的构建等多方面内容。而主产业生产所需要的配件厂家也可就近布置,以便于集中管理,有效节省原材料的运输资金和资源,使得这些产业高效节能的发展。同时对于一些有着一定污染的产业,在减污减排的同时,尽量将其布置在城市的郊区,同时以一定的绿化防护带进行控制,减少对城市的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能否建成宜人居住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低碳环保城市的规划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工程,其碳的排放、气候的改变都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低碳城市的规划不仅需要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规划、土地规划以及新的规划理念,还需要全社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的协调与配合,将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起来,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碳使用的低碳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月,孙超,苏芳。城市规划的低碳环保发展视野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5,03:20-21。

[2]郭栋。浅谈低碳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J].山西林业,2015,02:45-46。

低碳城市发展篇6

关键词:低碳;城市发展;能源;经济;排放

中图分类号:TF761文献标识码: A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8%~60%,届时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亿到9亿。这将推动城市能源消费量和CO2排放量快速增长。若延续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即“高碳发展模式”,城市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采取“低碳发展模式:,实现低碳化转型,已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

国际社会于2007年开始关注“低碳城市”(Low Carbon City)的概念。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融合,既强调低碳生产又强调低碳消费;既是符合低碳理念的经济发展,也是符合低碳理念的社会发展。即在经济增长同碳减排之间寻找一条“绿色的通道”,采用低碳的方式保障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因此,低碳城市可定义为:城市经济以低碳经济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旨在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

二、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存在问题

(一)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1、低碳城市发展能够减弱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脆弱性

低碳城市的发展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消耗增多、城市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减小城市的脆弱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妥善解决能源与环境的问题。

2、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为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能够为我国新型的城市发展理论和规划理论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有力的支持。这些实践和理论都将成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的知识。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能够为部分城市的发展提供后发的优势,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促进低碳产业发展,促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催生新的低碳产业和环保产业,提供新的产业选择,还能够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二)低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低碳城市发展导向不明

在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强调政绩工程的问题,动机不明确;低碳城市的建设主要是关注大城市,忽视了中小城市的低碳建设;关注新城的开发,对于已经建成区的低碳建设没有足够重视。

2、低碳城市发展目标缺失

低碳城市的发展没有结合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与我国城市发展客观要求,盲目地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没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科学指标体系。

3、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理论缺失

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对于低碳城市定义不清,概念出现多样性;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的地位体系以及编制的方法等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确立。

4、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出现唯技术论问题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中一味地追求新技术的利用,忽略了城市建设的成本不符合低碳城市发展的要求。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反低碳的事情,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干扰自然环境,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完全违背低碳城市发展理念。

三、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

(一)能源低碳化

能源低碳化路径:

一是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水能、潮汐能等清洁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二是根据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的现实,加快研发煤炭制取氢气技术、氢气储存与运输技术、碳中和技术、碳捕获和埋存技术等,实现煤的清洁安全、高效利用。

(二)经济低碳化

经济低碳化,即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高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二是实现经济结构的低碳化。经济结构决定经济发展的能耗总量和强度,也决定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的万元GDP能耗不足第二产业的40%,重化工业的万元GDP能耗大约是轻工业的2. 5倍。2010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为11. 3:48. 6: 40. 1,轻重工业比例为: 28. 66: 71. 34。据测算,如果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相应降低1个百分点,每年能源消耗总量至少可减少2500万t(标准煤),相当于万元GDP能耗降低约1个百分点;如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而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比重相应地下降1个百分点,每年能源消耗总量可减少2800万t(标准煤),相当于万元GDP能耗降低1. 3个百分点。能耗降低,必然会减少碳的排放。因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避免重化工业过度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培育符合低碳特征的节能环保、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实现经济低碳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社会低碳化

社会低碳化发展路径:

一是推行建筑低碳化。建筑的建设和使用是刚性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40%,我国的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约28%,且还有上升趋势。因此,应通过减少短命建筑,在建筑领域推广节能建材和节能设计,对新建建筑实行强制性的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标准,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等,来减少建筑建造和使用能耗。

二是推动交通低碳化。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创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据测算,同等货物通过铁路运输的碳排放仅为高速公路的5% ~20%;自行车作为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在城市有限空间内的通行能力是小汽车的20倍。因此,城市交通应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加快地铁、快速交通等轨道交通建设,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开辟公交专用车道,控制私人轿车出行的数量,同时,保留和扩展成体系的专用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以/快、准、廉、优0为目标来优化公交出行方式,减少交通的刚性碳排放。

三是引导消费方式低碳化。通过经济激励和宣传教育,促进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低碳产品,减少能源浪费,如:尽量使用节能电器、节能灯、新能源小排量汽车,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尽量选择公交出行,随手关电器等,养成低碳的消费习惯。

(四)排放低碳化

排放低碳化指在温室气体从城市系统排出后,通过人为手段对温室气体进行吸收和固定。其路径:

一是扩大碳汇(Carbon Sink),即利用林木生长吸收CO2的生态功能,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提高森林捕捉、吸收、储存CO2的能力。

二是研发和推广CO2捕获与埋存技术,即通过人为技术手段捕获和固定大型发电厂所产生的CO2排放。这将成为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较经济、可行的方法。

结语

综上,依赖过去高度消耗能源求发展的道路已经行不通,这也是全球变暖的首要原因,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展低耗能、绿色环保的建设方式,将低碳技术同城市发展有益结合,更快的推动低碳经济增长,更有力的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浩.以低碳生态的名义[J]. 城市规划,2011( 1) .

低碳城市发展篇7

一、创新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一)发展城市循环经济

城市应当以创新为驱动力,将节能减排原则渗透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在煤炭、冶金、化工、石油、建材、交通等六大高能耗行业中制定低碳经济约束性指标,强制其引入低碳经济技术,力求发展城市循环经济。城市应当改变能源供给方式,将原本的碳基能源转变为氢基能源和低碳能源,促进城市实现低碳和零碳经济发展目标。

(二)将“城市矿山”作为开发利用的重点

“城市矿山”是指城市中能够回收再利用的电子产品、废弃电器和其他废弃物资。政府应当出台政策措施,引导城市重视对“城市矿山”的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有效节省冶炼矿石和开采自然资源所需求的能源耗费,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三)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导致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产业难以持续发展、经济出现衰退等严峻问题。所以,我国应当积极探索和创新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战略,从而引导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倡导发展低碳行业

(一)积极倡导低碳建筑

低碳背景下急需转变城市消费观念和经济生产方式,不断运用和创新节能减排的技术推广低碳建筑,如屋顶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外墙节能技术等。同时还应当加大新型环保节能材料的研究力度,为构建低碳城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二)倡导低碳交通方式

低碳交通是指人们在日常出行时选择低碳排放量的交通方式,目的在于降低整个城市交通的碳排放量。当前,城市低碳交通以地铁、公交、轻轨等交通方式为主,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低碳交通的宣传力度,积极倡导城市居民使用低碳交通方式。此外,由于自行车属于环保、无碳排放的交通工具,所以也应当将其纳为城市短途的重要交通方式。

(三)建设低碳工业

低碳工业是指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的工业生产模式。低碳背景下,城市应当致力于发展低碳工业,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传统工业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鼓励低碳工业使用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此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还应建设低碳化、循环化的新型工业布局,将清洁生产原则贯穿于工业生产的过程之中。

(四)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消费

减少碳排放不仅是政府、社会的责任,而且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城市居民应当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维持高质量生活标准的同时最大化地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居民要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尽量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三、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

在低碳环境下,为了能够真正做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推广新能源及再生能源的使用。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仅仅依赖于调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不够的,应适当加大绿色能源的推广使用,并相应地促进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由于这类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不会产生出CO2,故此能够有效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据相关研究表明,若是以核电代替煤电,大约每年能够有效地减少CO2排放约18亿吨左右,这一数字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推广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经势在必行,如使用风电、核电、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等,来达到降低CO2排放的目的。对于政府有关部门而言,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并适当增加财政补贴,积极鼓励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四、发展低碳技术

所谓的低碳技术具体是指能够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新型技术,主要在以下领域内有所应用:新能源及再生能源、节能、二氧化碳捕捉及埋存、煤炭的清洁利用、油气及煤气资源的勘探等等。低碳技术目前已经广泛涉及多个部门,如建筑、交通、电力、化工、冶金、汽车、石化等。在低碳技术的开发上,英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洁净发电、低碳交通以及可再生电力等;日本则不惜投入巨资对潮汐能、地热能、氢能等进行研究开发。而在我国可以说低碳技术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为了能够获得国外先进国家在低碳技术上面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建立清洁发展机制来予以实现,其优点在于成本较低,但却很难获得核心技术。同时我们也应不断进行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短期内效益较高的低碳技术开发生,特别是应当针对目前我国重化工行业能耗较高这一问题来开发新技术,以降低其能源消耗。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低碳背景下,城市应当将低碳经济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行业、使用新能源、开发低碳技术等措施,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的目标,从而推动城市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李旸.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J].城市发展研究,2010(2).

[2] 佟新华,孙猛.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J].人口学刊,2010(6).

[3] 周艺.探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及突破瓶颈的对策[J].现代商业,2010(32).

低碳城市发展篇8

摘要:国内外对于大城市低碳发展的研究较多,对于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问题研究更少。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政府财政支持、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信贷支持等,虽然对低碳金融体系也有一定的提及,但较为零散,不够深入。本文通过对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路径研究,探讨建立一套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体系,筹集并引导资金的流向来促进中小城市的低碳发展。

关键词 :中小城市;低碳发展;融资路径

资金问题是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大城市的低碳发展开展得比较好,主要原因就是大城市一般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的成熟阶段,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支撑城市的低碳发展。中小城市一般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和城镇化的加速阶段,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压力较大,很难做到以牺牲经济发展来换取低碳效应,经济增长和低碳发展很难寻求到一个平衡点。只有找到科学的融资路径,为低碳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小城市的低碳发展。

一、中小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由于缺少低碳城市建设的系统理论指导,我国很多城市的低碳发展仍停留在以环境治理和生态改善为主的层面,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甚至把建设低碳城市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名片,或者作为城市的一个招牌,真正意义的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则是零散的、有时甚至是盲目的。因此,要探讨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路径,首先要明确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是什么,为融资路径指明方向。

不同的城市规模,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和重点都应该是不同的,对低碳发展的融资方式和路径也应该有所不同。由于大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制度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因此大城市的低碳发展一般也是系统性、全面地推开,包括低碳产业、低碳社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社区等等。中小城市人口规模小,产业体系发展不完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现阶段不具备全面建设低碳城市的条件,而是应该针对中小城市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低碳城市建设。中小城市的人口、建筑、交通等对低碳发展的压力相对较轻,低碳发展模式应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以及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二、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渠道建设

目前,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资金来源多局限于政府财政支持、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信贷支持等,虽然对低碳金融体系也有一定的提及,但较为零散,不够深入。需要在加大政府财政支持以及银行贷款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融资渠道,为低碳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财政支持是促进低碳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一种手段,但思路要由原来以财政直接补贴为主转变为重点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传统的财政支持低碳发展的手段主要有:对企业环境治理费用给予直接财政补贴、对低碳领域的贷款项目给予补贴优惠、对使用清洁能源和进行低碳技术改造给予补贴等。

今后,要探索把地方政府财政专项资金作为低碳资金发展的主体,把政策性开发机构资金作为重要补充。同时,借助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民间资本、公益资金以及个人、企业或社会机构的无偿捐款进入低碳基金。城市低碳开发基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基金等作为准经营性公共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其设立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聘用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参股、提供融资担保和跟进投资等方式运作基金,以投资收益、担保收益、闲置资金存放银行,以及购买国债所得的利息收益等作为主要利润来源。

2.提高银行贷款规模

中小城市在金融创新方面还比较落后,目前城市的低碳发展必须继续倚重银行体系金融资源,促进资金集聚,提高间接融资规模和融资效率。在中小城市大规模低碳发展过程中,各金融机构总部、省分行在内的金融部门要调高对低碳产业或项目的信用等级和合作预期,加大对低碳示范区的银政合作、信贷投放力度,尤其是对低碳示范区内的特色产业、能源开发、重大技改等给予更高的授信额度。在加大本地资金投放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拨付资金。

3.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

政策性资金包括作为财政性手段的国债、作为主权外债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贷款以及作为国内政策性金融的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贷款主要包括以世界银行(简称世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为代表的贷款以及以外国政策性投资银行为代表的双边政府援助。中小城市低碳发展应积极获取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外的低息贷款,积极争取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支持,争取设立这些机构的分支机构,利用其优惠的金融服务为本地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扶持商业银行不愿涉足的资金量大、周期长的产业及技改项目,以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4.创新建设低碳金融体系

加快低碳企业的直接融资,推动低碳企业上市。积极支持有潜质的低碳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鼓励企业“借道”“买壳”上市。支持有实力、有潜质的低碳企业到境外、海外证券市场上市。加快碳交易平台以及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引导低碳企业做好参与场外交易市场的准备工作,增强企业在资本市场全方位的融资能力。创新低碳金融工具,包括建立碳基金、银行信贷、碳保险和碳证券等,对低碳技改实行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三、重点领域融资模式设计

针对中小城市人口少,产业及交通等对低碳发展的压力相对较轻等特点,中小城市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集中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以及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三个方面。

1.产业转型升级

⑴创业引导基金模式。为了扶持高技术含量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可以创业引导基金模式,主要用于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处于种子期、初创期以及成长期的高技术中小微企业。可由政府投资的公司吸收其他社会资金共同组建母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母基金可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或股份制公司形式。由母基金作为引导基金,和国内外具有优良管理能力与投资能力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或团队,以共同组建创业投资子基金的方式,支持创业投资发展。

⑵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之一就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知识产权是新兴产业培育的核心要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往往多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都是依托某个知识产权建立起来的,有无形资产,但缺少有形资产,资金问题常常是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瓶颈。

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小企业内部资源和经营发展特点的创新型融资模式。在传统的知识产权销售、拍卖、许可、资助与合作开发的基础上,通过发挥知识产权交易所平台优势,整合担保、评估、金融机构、投资者等各方资源,引入知识产权质押、证券融资等新方式。同时,通过完善风险保障机制、投资退出机制、资本循环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监管,规范操作,有效控制和分散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系统化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促进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新能源项目建设

⑴新能源项目融资租赁模式。新能源项目由于初始投资过高,很多投资者难以承担购买设备资产的压力。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现代融资模式,既融资又融物,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一些大型新能源发电项目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既缓解了项目初始期的资本压力,也降低了项目的金融风险。

⑵合同能源管理。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节能改造的投入资金多集中在重大节能改造示范工程,中小企业的节能改造资金多来自于企业自筹资金与银行借款,企业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开始使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质是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方式,是一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新理念和新机制。节能服务公司和要开展节能项目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按此合同实施节能项目,最终,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⑶新能源项目BOT融资模式。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燃料等为主。新能源产业具有初始投资高、项目周期长,预期收益难以预计等特点,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国家法律以及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市场的作用,尽可能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发展,利用规模化带动产业化发展。BOT融资模式是新能源项目的一个主要融资模式,涉及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项目发起人、项目公司、项目的贷款银行或银团、建造商/供应商、运营商、电力供应商、保险公司、信用评估机构等,组织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融资体系。

3.生态环境建设

⑴各类扶持资金及银行融资模式。设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并以政府预算资金为引导,积极争取国际CDM 项目基金、世界银行和外国政府低息、无息贷款。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市场,开辟生态环保领域项目的融资新渠道。优化组合使用夹层投资、母基金(FOF)、中长期项目贷款、上市前(Pre-IPO)投资、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建设项目短期贷款、规划合作贷款、银团贷款、间接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生态环保项目适用的金融产品,尽可能地降低融资成本。

⑵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目前,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一般遵循以下思路:产业链融资模式设计由银行主导;对循环经济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进行风险监控与分析;掌握企业的应收、应付账款等信息资料,并将其与银行的资金流信息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制定融资方案,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由于不同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也要相应进行调整。

⑶绿色信托。绿色信托是以环保项目为标的、为环保行业融资的信托计划,是信托投资与环保产业融资的结合,对解决环保产业融资难有积极作用。与其他融资渠道相比,信托融资限制性条件较少,信托公司主要对项目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进行判断,融资成本相对较小,审批时间短,是环保企业融资最便捷的通道。这种投融资方式在19世纪初就被发达国家采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国内信托公司对“绿色信托”也已展开了探索和尝试,如用于修复地震中受损的发电厂及支付其他费用等。

参考文献

[1] 崔新进.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2014 (3).

[2] 宋德勇,张纪录.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1).

[3] 陆小成.生态文明视域下中国城市低碳转型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低碳城市发展篇9

关键词:规划;低碳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低碳指的是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城市指的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坚持低消耗和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现象,将高效率、高效能和低排放作为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特征。我国在城市建设之中坚持低碳模式,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人和自然的关系,使用节约型能源,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低碳的内涵和定义

我国的低碳城市,是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之下,节约使用能源,实现人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可量化和可行的发展模式,我国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理念,贯彻科学发展观,着重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城市建设向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和生产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几年以百分之十的速度递增,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城市繁荣和发展的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也不断增加,早在2002年,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位居世界前几位,并且连续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的加快,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消耗不断增高,使我国城市发展的能源消耗、生态脆弱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不断加剧,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住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出现了刚性增加,导致了能源耗费无法在短期内下降。

2、低碳战略和城市发展模式的关系

我国目前的城市发展主要有一个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是高增长的模式,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十分快。第二,能源的消耗水平很高,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土地和能源。第三,高排放。单位的国民生产总值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三废的排放水平很高,远远多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第四,存在着严重的乱开发的现象,同以往片面开发的情况不同,很多沿海城市的能源开发水平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四十,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开发水平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第五,城市的发展不协调。区域之间的城市发展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缓慢。城市和农村之间发展不协调,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同时,在用地方面也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城市之中的生态用地和居住用地很少,但是工业用地的比重很大。第四,土地和人口急剧扩张,在近几年之中,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增加,因此,生活方式、人口素质的转变和程式化进程不相适应。

落实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就是在节约使用资源环境的基础之上,解决我国目前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挑战和矛盾。在城市化进程中落实低碳理论,通过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目标需求,应该坚持人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国的低碳城市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将之作为一条完善的产业链,实现集约化程度高的资源,使公共事业、就业与之协调发展,让全体居民都可以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建设改善民生、经济发展、安全运行、适宜居住、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城市。应该从容量和环境条件出发,确立完善的城市发展原则、区域发展原则,应该在完善主体功能的条件之下,保证城市的正确发展方向,同时转变消费和生产的发展,实现低碳城市的推广和试点。不断完善低碳理念的建筑节能、交通系统和城市规划的政策落实和政策制定,并且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广和建设有效的绿色建筑、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技术手段。

3、城市规划的引导手段和引导措施

城市的产业结构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影响,在传统的生产之中只需要使用辅的能源,减少了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交通运输、建筑和工业制造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之中,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完善工业用地的用地规模、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引导,减少污染水平高的产业,对印染、制革、造纸、有色金属、水泥、钢铁、煤炭和电力行业,应该提高行业的准入标准,对发展规模和备用地进行控制,坚持低排放和高能效的建设目标,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保证城市的持久化发展,对城市生活进行改善。

应该通过两个方面,提高交通规划的水平。第一,应该转变以往的交通模式,对交通体系进行绿色化的改造,对私人交通的数量进行控制,例如,使用单双号制度,减少城市交通体系的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对多种运输系统进行开发,对公共汽车进行辅助,能够方便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将自然车和公交车的换乘相结合,最终使交通的能耗不断降低,减少空气污染水平,同时,还能够增加人们的锻炼时间,实现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建设文明绿色的城市。

在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之中,应该重视推广和普及节能建筑,在建筑的施工和设计方面,应该使用节能的建筑标准,大力推动太阳能建设,提高太阳能的适用范围,加快太阳能建筑的发展,在住宅区的规划过程中,应该将风能和太阳能相结合,最终实现可再生的能源网络。使用低冲击的模式,实现环境和人的共同发展,保证道路、小区和城市建筑能够对雨水充分的吸收,最终实现水循环。

在进行低碳规划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绿色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做好城市内部的绿洲建设、自然绿化带建设,还应该对城市内外的整个系统进行综合性的考虑,通过光合作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浓度,使用再造林和绿化森林等措施,使土壤和植物的固碳能力不断增强。

4、结语

我国的低碳城市,是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之下,节约使用能源,实现人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可量化和可行的发展模式。在城市化进程中落实低碳理论,通过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目标需求,应该坚持人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顾朝林,谭纵波,刘宛.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3):38-45.

[2]仇保兴.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 (a) :1-6

低碳城市发展篇10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经济;低碳技术

作者简介:刘嘉迅(1985―),女,河北人,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设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0016403

1 引言

当前全球面临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严重危机和挑战。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城市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60%,城市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左右。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到达58%~60%,届时中国的城市人口将到达8~9亿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人口拥入城市,能源消费行为发生了改变,人均用能迅速增加,城市人口增长也将引起交通用能增加,这必将推动城市能源消费量的增长。

而当我们反思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发展模式,并尝试探索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城市科学发展道路的时候,一种低碳的、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正在兴起。这种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处于较低水平,其核心目标就是“三低”,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一种在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新的城市发展模式。

2 低碳城市的理论内涵

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 国内外低碳城市发展现状

3.1 丹麦低碳城市发展现状

低碳社区丹麦Beder的太阳风社区,是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竣工于1980年,共有30户。该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共住宅的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公共住宅是指为了节约空间、能源、资源而建立的共用健身房、办公区、车间、洗衣房和咖啡厅的私人住宅或公寓。该社区以太阳能、风能作为主要能源,侧重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强调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保持社区的优美环境。社区内约有600mz的太阳板,这些太阳板主要设置在公共用屋和住宅上。公共用屋的地下有两个聚热箱,被加热的液体通过地下管道进入取热箱,然后热量再以热水和辐射热的形式通过地下管道进人居民住宅。太阳能满足了该社区30%的能量需求。居民还在离社区2km左右的山坡上设置22m高度风塔获取风能,风能占该社区能量总消耗的10%左右。在公共用屋的地下室还设置了一个固体废弃物焚化炉,在室外温度低于-5℃时集中为居民供热。社区内一块菜园加强了区内的物质循环,减少对外界资源的依赖及运输能耗。

3.2 英国贝丁顿零碳社区

英国的贝丁顿零能源社区,是英国最大的环保生态小区,是国际公认最重要的可持续能源建筑与居住的范例,整体规划实现了居住的零能耗。建筑师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建筑的热损失,并尽可能使用太阳能获得热量。如各建筑物紧凑布局,以减少建筑的总散热面积。建筑物的外墙采用30cm厚的空心墙,窗户选用内充氩气的三层玻璃窗,窗框采用木材以减少热传导。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将通风能耗最小化。风帽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一边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一边利用废气中的热量来预热室外的新鲜空气,较少热损失。屋顶采用太阳能板光伏发电,及种植绿色屋面蓄水隔热。该住区以木材为燃料,根据供应量,系统每年的木材需求量是1 100t,其来源包括周边地区的木材废料和邻近的生态公园中管理良好的速生林。整个社区需要一片3年生的70hm2速生林,每年砍伐其中的1/3,并补种上新的树苗,以此循环。树木成长过程中吸收的CO2,在燃烧过程中等量释放出来,符合零温室气体排放原则。绿色交通,减少居民汽车出行的需要。住宅和办公空间的联合开发,并附有商店、咖啡店、带托儿功能的健身中心等设施满足居民的多样化生活需要,进一步减少了交通的需求,同时合理便捷的自行车和电动车的交通体系,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率(图1)。

3.3 上海低碳发展现状

低碳东滩上海崇明东滩生态城包括都市规划、生态发展、可持续能源、废弃物管理、绿建筑、交通规划设计和建设,规划面积为86km2,定于2040年竣工。东滩生态城主要由3大板块组成。东滩生态城将有望成为世界上第1个碳中和(CO2零排放)区域。在这座新城中,热能和电力通过风能、生物能、垃圾和城市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板直接获得。建立全国第一个氢能电网,以满足对电池能源燃料的需求:最高建筑仅有8层,建筑物采用环保技术,屋顶草坪和植物成为城区的天然隔热层,可储存雨水用于灌溉。一期建设区域每年可减少35万tCO2排放。步行、自行车、清洁能源公交车(燃料电池)、水上出租车将是人们的出行方式,市内建有不受机动车干扰的独立的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网络,任何地方到附近公交车站步行不超过7min,一期建设区域每年可减少40万tCO2排放量。市区建立了集水、水处理与再利用系统,城区内80%的固体废弃物实现了循环利用。东滩生态城区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建立的将是一个低碳、节水、节能的生态系统。

4 低碳城市发展要素分析

4.1 能源低碳化

从基底上改变能源供给,加速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和“氢基能源”转变,将彻底实现城市的低碳和零碳发展。

为了实现能源低碳化,在规划构建清洁能源系统时须重视“开源节流”。开源是指以保障能源供需平衡为目标,积极使用清洁能源技术,除了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外,还包括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节流指以强制性政策和激励措施为基础,鼓励工业和居民用户积极使用节能设备,强化节能意识,建立节能长效机制。

4.2 交通低碳化

实现交通低碳化的核心是构建由城市公交系统和步行、自行车系统组成的绿色交通系统,促进居民绿色出行方式的形成,主要包括如下两个部分。

(1)贯彻公共交通系统,通过城市高效快捷的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建设降低交通出行量。另一方面通过实现公共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紧凑集约发展模式来降低公众的出行距离。通过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布局来引导绿色健康的交通出行方式,从而实现交通低碳化。

(2)以步行、自行车系统为主导,促进居民绿色出行。因此,规划首先要考虑以人为本,打造舒适、宜人的步行系统和人车分离,构建便捷、安全的自行车廊道系统,并与公共交通系统相结合,以促成居民绿色出行习惯,同时起到控制小汽车膨胀的目标。

4.3 建筑低碳化

低碳城市离不开低碳建筑,规划设计要严格按照《节约能源法》和《建筑节能条例》要求,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实现建筑低碳化:一是新技术与新材料并举的建筑节能,二是节约与循环相结合的建筑节水系统。

在建筑节能设计上要引入低碳理念,通过新型节能技术和新型节能材料的融合运用,实现建筑低碳化。在规划设计方面,应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低碳装饰材料,避免过度装修,杜绝毛坯房。在建筑能源供应方面,应尽可能采用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加装风力发电设备,为建筑提供辅助电源。在建筑能源利用方面,应普及节能照明、空调等设备,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如大型商住区),当负荷达到一定规模,用电习惯符合要求时,可采用蓄能设备,降低能源需求。

在建筑节水方面,在规划设计时,严格遵循简洁、实用原则,杜绝华而不实的设计,避免因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积极采用和推行节水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坚决淘汰高耗水、高耗能、高耗材的落后技术和落后工艺,应确保节水器具使用率达到100%。在建筑用水中,要探索循环利用模式和技术,如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利用等技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4 环保低碳化

城市碳输出环节主要集中在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在这一阶段,首先要保证其“输出无害化”目标,即通过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布局,保证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现零碳或低碳排放。在碳输出环节还应坚持以“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原则,积极使用循环利用技术,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进一步实现环保低碳化。

在城市碳排放环节,为了形成碳循环,更高效的利用资源,应以“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为原则,统筹考虑节水等措施,引入中水回用、雨洪利用、海水淡化等先进技术,建立水资源梯级利用、分质供水和循环利用相结合的调配体系,改善居民生活用水质量,并满足经济发展用水需求,率先建立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鼓励实行污水深度处理,充分利用污水资源,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采用集中与分散适度结合的模式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汇入中水管网,实现污水资源再利用;采用不同形式的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充分集蓄和回用雨水资源,实现雨水资源再利用(图2、图3)。

5 结语

城市市政系统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同时也集中体现了碳排放的整个过程。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市政系统将担负起新的使命――构建“低碳化”城市基础设施保障系统。为此须转变传统市政规划中的“以需定供”的保障性思维,确立“以供定需”的新思维,并提出了城市市政规划中具有引导性的规划指标体系,并分别对涉及碳排放的能源、交通、建筑和环保4个环节提出了“低碳化”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行动策略,以期实现从碳输入到碳输出的全流程低碳化,促进低碳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2] 夏垄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62~63.

[3] 付 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23~25.

[4] 付 允,汪云林,李 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81~82.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w-carbon City

Liu Jiaxun,Yang Yunyu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