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交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2:10:44

低碳交通

低碳交通范文篇1

交通运输是我国目前能源消耗量最大且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自2000年以来,我国机动车呈现爆发式增长,汽车尾气也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市汽车的过度增长和使用,带来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和交通安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运行效率和市民生活质量。在全球“低碳”发展的趋势下,“低碳交通”成为城市未来交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所谓“低碳交通”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目的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优化发展方式。低碳交通的建设是一个体系化过程,从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到交通工具的生产、使用、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以及人们的出行方式等方面都需进行低碳化改造。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也开始践行低碳交通。这不仅可以减少我国交通建设、运输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时对营造健康文明、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使我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北京低碳交通的实践

随着北京市不断扩容,城市人口与出行需求急剧增加,使城市交通不堪负荷,问题日益突出。截至2010年12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76万余辆,汽车排放物占到排放总量的40%~75%,并逐步上升。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低碳交通的建设,在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城市道路规划、高污染车整治等方面成绩显著。

首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申奥成功后,北京进行快速公交线路规划,2005年以来开通了3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新开通、调整大量常规公交线路,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05年的29.8%增长到2010年上半年的39.3%,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粗具规模,大大改善了居民出行环境。

其次,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北京在公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交出行比例不断上升的同时,汽车保有量也不断提高,为缓解道路交通拥堵、节能减排,北京积极实施低碳交通管理政策。以奥运为契机,广泛借鉴国际经验,实施了车辆尾号限行、错峰上下班等交通管理政策,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

此外,应用节能先进技术。除改善交通结构外,北京市还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在奥运会期间大规模应用新能源汽车,为奥运保障服务的50辆电动车目前仍正常运营,北京市还在积极探讨新能源车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方法、资金来源等问题。

采取一系列低碳交通管理措施后,北京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汽车限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道路资源的浪费。根据北京尾号限行规定,限行时间为工作日的早7时至晚8时,长达13个小时。在限行的部分时段中,道路资源没有被最大化利用。

第二,实施尾号限行后交通拥堵状况改善有限。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交通出行数据统计分析,目前北京路网早、晚高峰平均车速仍只有每小时24.2千米和20.1千米。如不进一步采取措施,到2015年北京高峰期间路网的平均车速将可能只有每小时15千米。

第三,公共交通水平有待提高。北京市公共交通不断建设,但目前中心城的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仍然较低,五环路内仅为0.23千米/平方千米;同时公共交通还存在运能运力不足、换乘不便,公交运行速度慢、候车时间长等问题,这些直接影响到公交工具的使用效率。

第四,私家车有增多的趋势。为规避限行政策,许多家庭选择购买第二辆车出行。来自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保持在每天新增1300辆,在如此巨大的车辆保有量的情况下,低碳生活的实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未来北京低碳交通发展的对策

为加快实现北京低碳交通,未来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展:

首先,选择适宜的交通发展模式。发展清洁燃油、使用新技术能较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在打造低碳交通的同时,还应选择与城市发展相适宜的交通模式、出行结构。“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积极建设公交城市,使公交和私车更好地结合起来,营造良好出行环境。

其次,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汽车使用税费等控制机动车流量,如新加坡实施拥挤收费,在其他措施的配合下使高峰小时交通量下降了45%,采用公交车出行的数量增加了近50%;同时通过进行多种公交补贴提高公交利用率。

低碳交通范文篇2

交通运输是我国目前能源消耗量最大且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自2000年以来,我国机动车呈现爆发式增长,汽车尾气也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市汽车的过度增长和使用,带来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和交通安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运行效率和市民生活质量。在全球“低碳”发展的趋势下,“低碳交通”成为城市未来交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所谓“低碳交通”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目的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优化发展方式。低碳交通的建设是一个体系化过程,从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到交通工具的生产、使用、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以及人们的出行方式等方面都需进行低碳化改造。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也开始践行低碳交通。这不仅可以减少我国交通建设、运输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时对营造健康文明、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使我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北京低碳交通的实践

随着北京市不断扩容,城市人口与出行需求急剧增加,使城市交通不堪负荷,问题日益突出。截至2010年12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76万余辆,汽车排放物占到排放总量的40%~75%,并逐步上升。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低碳交通的建设,在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城市道路规划、高污染车整治等方面成绩显著。

首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申奥成功后,北京进行快速公交线路规划,2005年以来开通了3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新开通、调整大量常规公交线路,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05年的29.8%增长到2010年上半年的39.3%,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粗具规模,大大改善了居民出行环境。

其次,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北京在公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交出行比例不断上升的同时,汽车保有量也不断提高,为缓解道路交通拥堵、节能减排,北京积极实施低碳交通管理政策。以奥运为契机,广泛借鉴国际经验,实施了车辆尾号限行、错峰上下班等交通管理政策,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

此外,应用节能先进技术。除改善交通结构外,北京市还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在奥运会期间大规模应用新能源汽车,为奥运保障服务的50辆电动车目前仍正常运营,北京市还在积极探讨新能源车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方法、资金来源等问题。

采取一系列低碳交通管理措施后,北京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汽车限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道路资源的浪费。根据北京尾号限行规定,限行时间为工作日的早7时至晚8时,长达13个小时。在限行的部分时段中,道路资源没有被最大化利用。

第二,实施尾号限行后交通拥堵状况改善有限。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交通出行数据统计分析,目前北京路网早、晚高峰平均车速仍只有每小时24.2千米和20.1千米。如不进一步采取措施,到2015年北京高峰期间路网的平均车速将可能只有每小时15千米。

第三,公共交通水平有待提高。北京市公共交通不断建设,但目前中心城的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仍然较低,五环路内仅为0.23千米/平方千米;同时公共交通还存在运能运力不足、换乘不便,公交运行速度慢、候车时间长等问题,这些直接影响到公交工具的使用效率。

第四,私家车有增多的趋势。为规避限行政策,许多家庭选择购买第二辆车出行。来自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保持在每天新增1300辆,在如此巨大的车辆保有量的情况下,低碳生活的实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未来北京低碳交通发展的对策

为加快实现北京低碳交通,未来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展:

首先,选择适宜的交通发展模式。发展清洁燃油、使用新技术能较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在打造低碳交通的同时,还应选择与城市发展相适宜的交通模式、出行结构。“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积极建设公交城市,使公交和私车更好地结合起来,营造良好出行环境。

其次,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汽车使用税费等控制机动车流量,如新加坡实施拥挤收费,在其他措施的配合下使高峰小时交通量下降了45%,采用公交车出行的数量增加了近50%;同时通过进行多种公交补贴提高公交利用率。

低碳交通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建设;交通产品;低碳设计

1引言

众所周知,当前我们社会的发展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气候生态环境的变暖以及过度使用所带来的能源短缺的问题。目前,我们国家在相关城市的建设中面临着节能减排和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域,土地利用率强,这些地区高强度的公共空间利用程度是中心城市建设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心城市能源危机的压力一方面是因为自身耗能日益剧增,尤其是交通行业,但更多的是来源于我国能源危机的压力。我国近几年经济高速增长,目前正面临着能源高消耗的趋势,再加上近几年来,我国各城市汽车行业的发展是迅猛的,尤其是郑州地区,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使得我国大中城市的道路交通越来越紧张,大量的汽车出行同时为城市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中心城市具有人口数量大、人流物流相对集中等特点。现阶段我国各中心城市面临着机动车高速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交通高速增长带来的高能源消耗压力以及国家要求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等多重压力。

2城市交通产品低碳设计的必要性

低碳交通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还指出,低碳交通主要依靠节能减排,逐步形成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交通方式。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城市的广泛发展模式,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为了在城市中建立低碳旅行模式,节能减排不应仅仅基于简单地控制能源使用量和排放量。相反,我们应该在能源,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实现双赢。提高车辆的能源效率,最终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车辆的低碳使用对于低碳交通的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城市车辆的使用必须依靠相关能源的支持支撑。除了尽可能应用清洁能源之外,车辆运行的过程中还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碳排放,使其难以实现真正的无碳排放,并且只能继续减少碳排放。一方面,使用各种低碳手段,包括技术减碳,结构碳减排和机构碳减排。另一方面,低碳化的道路方方面面的,包括“消耗”或“制造”中的碳减少,以及“需求”或“消费”水平的碳减少。因此,要建设低碳交通,我们应该从低碳技术入手,为机动车本身进行低碳设计,并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服务和物联网技术被用于构建智能城市个人交通系统。因此,在建设郑州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交通产品以及交通体系的低碳化发展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共识和必然之选,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低碳交通产品的设计和研究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大多数关于低碳交通运输产品的研究都着眼于相关交通体系低碳的研究上。其中绝大多数注重的是低碳交通的意义,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计算以及低碳交通评估。关于中心城市低碳交通产品设计的研究较少(如中心城市的低碳交通产品结构和设计)。

3郑州城市建设低碳交通产品建设

在保持自然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一个新型的低碳,绿色,生态城市,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郑州国家新中心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在郑州城市建设过程中,低碳交通建设应从低碳技术入手,对机动车本身进行低碳设计。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服务,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城市个人交通系统。在郑州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立低碳交通产品体系,实现合理配置城市交通资源、最大化利用源资能源等目的,从而保障郑州市区交通高效、快捷的运行,其目标构建有:实现中心城市交通产品设计的低碳创新,实现中心城市低碳交通产品的系统化。在低碳城市个人交通设计之初,我们首先使用设计物理方法进行设计分析。个人交通的设计源于人们的出行需求,交通的创新设计和交通方式的创新相辅相成。3.1城市个人交通设计与应用中的相关技术。(1)低碳能源技术。纯电动汽车是使用低碳能源的私人汽车。电池充电是限制纯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近来,IBMLabs的新型锂电池技术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技术瓶颈。假如在车辆框架上替换正极含水电解质并且通过盒等补充负极的锂金属,则可以在没有充电等待时间的情况下连续驱动车辆。目前,锂空气电池已经开始应用于电动汽车,从而解决了电动汽车的限制和充电问题。(2)新材料的应用。传统车辆主要由金属板和塑料制成,车体的重量将直接影响着相关能耗的大小。我们可以对车身机构进行优化和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设计汽车,实现轻量化设计,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导致了各种汽车材料的不断增加。例如,塑料材料和镁铝合金等复合材料的比例逐渐增加,这促进了轻型车辆的发展。由梅赛德斯-奔驰和斯沃琪共同开发的智能汽车侧板是高度创新的汽车材料。它由GE塑料制成,带有一种名为XENOY的工业树脂。这种材料不仅比钢轻,而且更容易安装,使生产更简单,更快速,更经济。轻质材料技术不仅简化了制造过程,而且便于材料的回收和利用。(3)空气动力学原理。汽车造型的设计不仅关乎美学,更是影响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车在高速行驶时,空气的流动是影响汽车行驶的主要阻力,从而增加汽车能源的消耗量和尾气的排放量。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熟悉空气动力学的相关知识,通过产品外观形态设计减少空气阻力,有效改善汽车的行驶经济性,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3.2城市个人交通形式的低碳创新。城市个人交通的低碳设计主要是设计轻量化,小型化,灵活多样的车辆不断涌现。它在外观上完全脱离了传统的车型,车型比现有的轻型车小,而且使用非常灵活。它还可以节省城市空间道路,是低碳交通设备中非常可行的设计思路,就如日本曾近推出过相关的“超小型汽车认证”的相关系统措施来推动低碳交通建设,这种未来的个人城市交通,可以满足各个年龄段的旅行需求,实现节能减排,而不影响生活质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各种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设计和开发超小型车辆。汽车制造商本田致力于研究和开发移动智能技术,如助行器,并推出了一款名为“HondaU3-X”的新型个人移动设备。它的形状非常类似于杂技表演中使用的独轮车,其小巧的尺寸非常适合腿部之间的空间。使用方法简单便捷,易于驾驶。本田将平衡控制技术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并且用户通过上身的倾斜运动来控制装置的运动方向。灵活性与人类行走自由和生活空间协调运动相当。从建立低碳旅行模式的角度来看,自行车不仅低能耗,无污染,而且具有灵活,贴身的实用效果,它在我们推动城市低碳化建设的进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像共享单车,如今早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其实这种思维,早年间在国外就有推行,如哥本哈根的“城市自行车”租赁计划。曾经我们国家也是自行车制造和使用的大国,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自行车的重要性也在慢慢减弱。而近些年来,对共享经济的探索与发展,使得公共自行车以全新的角色重新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以使其重新在低碳城市交通中发挥它的作用和力量。在郑州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常住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也提升了对相关交通的需求量。建设城市的低碳交通系统,就需要我们充分对城市交通系统各要素进行低碳一体化整合,充分结合个人相关交通低碳技术的实际效果,在个人车辆低碳化设计的同时,我们提倡车辆使用的低碳化,从各个层次区减少碳的排放,从而构建绿色生态的宜居环境。

4郑州中心城市建设中低碳交通产品的设计研究总结

在今天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在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让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气候能源问题。对于产品低碳化的设计研究以及相关低碳技术的探讨,就是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去认识低碳设计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可以更好更有效的去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支撑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公共交通的建设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城市交通建设的低碳化设计,不单单可以有效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们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充分合理的构建系统完善的引导发展体系。

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主要依托于科技文化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水平,未来交通产品的设计也会更加趋于多样化,在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交通工具的设计,尤其是个人交通出行方案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通过相关技术实现交通设施的低能源消耗,是我们未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捷以及节能的交通产品是市民对于城市交通设施的情感化诉求。这是郑州国家新中心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钟蕾,蒋宇烨.基于低碳交通下的产品再设计研究[J].综合运输,2016,38(02):69-73.

低碳交通范文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共交通;运输管理

一、加强城市科学规划,减少城区通行拥堵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提高对城市交通布局科学合理规划的重视程度,通过对城市交通环境的综合规划,减少交通拥堵情况,实现城市交通运行的快速与通畅,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加强城市科学规划首先要对城市中的各个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如商业区、居民区、住宅区等,确保每个区域内医疗、教育、工业、商业、农贸等功能的齐全,减少城市内人流跨区域的流动量。接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中,科学的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通过辅道引入的方式减少城市主干道与支线干道之间的交叉,尽可能的减少红绿灯交叉路口。公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时,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包括公安交警部门、电力公司、通讯公司等。确保在城市道路建设时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各种管线铺设的预留,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最后,需要对城区的停车场进行合理规划,适当的增加居民住宅区和老旧商业区中的停车场数量,在城市的郊区也需要设有一定数量的停车场。鼓励市民在城区内的出行尽可能的搭乘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限制城区内私家车的出行数量,减少城区通行拥堵,对城区内综合交通枢纽站和公交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置,使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

二、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吸引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合理配置公共交通资源,综合协调各种交通方式,确保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运行的秩序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主要职责与根本任务。因此,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水平,使市民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从而使市民在出行中更多的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公交方面建设的投入,对老旧公路进行改造,采用油电混合、油气混合或纯电动的车辆,对公交的线路和换乘站进行合理的规划,增加公交车的班次,扩大其覆盖面,使市民在乘坐公交车出行中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舒适。其次,加强出租车公司的电子商务建设,鼓励出租公司积极的组建网络电召平台,使用电召平台进行载客,让市民通过电脑、手机等客户端即可随时叫车、打车,提高市民出租出行的便捷性。最后,不断提升公共交通车辆的舒适度与服务水平,对车辆进行定期的维修与保修,保证车辆环境的干净清洁,让乘客乘坐更为舒适,此外,还需不断提高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等司乘人员的素质与服务水平,让乘客感受到优质的服务而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三、大力推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通过建设并完善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中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效率,从而确保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实效性和及时性。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需要以城区的公共交通基本情况、城市交通的运行状况为依据,只有确保这些信息的完备与通畅,才能使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大力推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信息的综合利用率。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各种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也被更多的应用于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中,未来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将主要朝着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的方向发展,实现智能化与信息化的管理。当前我国像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型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步,从发达国家中引进并应用了城市交通控制和道路监控系统,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了成效。

四、结束语

我国公共交通运输事业在其迅速发展中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这对当前我国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相违背,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是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当务之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城市科学规划,减少城区通行拥堵、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吸引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大力推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效率,从这几个方面做起相信能为实现低碳运输作出积极贡献,从而推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者:马凤军 单位:河北省高速公路京秦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王凯东.在低碳经济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41(01):182-182

低碳交通范文篇5

一、城市低碳交通的重要性及其难点

世界碳排放的三大产业为电力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我国亦不例外。我国交通运输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总量的22%,氮氧化合物占50%以上,一氧化碳占80%~90%。在电力行业,本世纪初就已启动了节能减排以及新能源替代的专门立法;在建筑供热领域,则有2008年实施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而低碳交通运输业的专门性行政法规则迟迟未能面世。在看到低碳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它的难点之所在。交通能源的特殊性使它具有高消耗、低效率以及石油对外依存度急剧增高的特点,而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又使得推行低碳经济可能会加重其负担,对经济发展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二氧化碳虽然还未归于污染物之列,但由于对环境同样造成了严重影响,故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与已发展多年的环境经济相类比。在我国之前的各行业环境立法及低碳立法中,强制性行政行为一直都是主要的调整手段,而当我们将目光放在低碳交通运输业之上时,会发现强制性行政行为在这一领域的弊病逐渐凸显,特别是对于占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很大部分的城市交通更是如此。笔者将在本文中论证强制性行政行为在城市低碳交通建设当中的不足之处,并讨论以行政奖励这一非强制性行政行为为主要手段,达成建设城市低碳交通目标的可能性。

二、强制性行政行为与行政奖励在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中的优劣比较

与电力业、建筑业以及物流等其它交通运输行业相比,城市交通的特殊性在于其碳排放大多来自于个人出行,私家轿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与之不相匹配的道路建设是其主要原因。在其余行业中,低碳建设的行政行为中的行政相对人大多为企业,如电力业中的代表是电力企业,建筑业中体现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等,所以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可以获得很多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中的行政相对人则以个人为主要构成,这也导致了行政主体所采取的行政行为应有所改变。具体而言,在城市低碳交通建设当中,强制性行政行为与作为非强制性行政行为的行政奖励的优劣比较如下:首先,传统的强制性行政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应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可以说是一种“拨乱反正”的举措。这一特点在我国之前的环境立法中屡见不鲜,如《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通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等,这就决定了这种调整机制的实际作用具有滞后性,适用范围也应有所限制。而行政奖励则可通过可期待利益引导行政相对人按照政府意向配置资源,属于“未雨绸缪”的预先措施。在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中,由于私家轿车的急剧增加反映了人民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普遍意志,而其与道路建设、轨道交通建设滞后二者是一对暂时难以调和的矛盾,笔者认为采用强制性行政行为显然为时尚早,而运用行政奖励来进行调整则是较优的方案。其次,强制性行政行为缺少社会认同感,而这种社会认同感正是低碳经济发展当中所必需的。强制性行政行为的运作是单向的,就本质而言,其效果是以对社会个体的利益进行限制和剥夺为基础来达成的,故而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缺少群众基础与社会认同感。低碳经济的发展任重道远,中国才刚刚起步,我们可以看到低碳经济的概念还并未普及,还并未深入到大多数人的生活概念之中。而行政奖励一方面表明了政府的政策取向和价值偏好,另一方面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行政相对人实现行政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中,每个公民都是切身的参与者,只有将政府的行政目标融于积极的引导鼓励之中,尊重个体的独立意志和行为选择自由,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最后,强制性行政行为的行政成本远高于行政奖励。这里的行政成本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行政组织成本。行政组织成本是指构成政府组织机构所花费的各种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政府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以上文提到过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为例,该条例设置了统辖淮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小组,以行使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的行政管理权。在已有机构的情况下,为了应对紧急情况而另设机构,显然是对行政组织成本的极大增加。而行政奖励主要依赖于行政相对人的自由选择,以“申报———给付”为主要过程,可以精简组织机构,节省行政组织成本。第二,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行政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与行政公正相悖。强制性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作出不利决定产生的,所以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措施配合来保证行政公正,比如行政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而这些措施在保证行政公正的同时,也对行政效率造成了负面的影响。通说认为,行政奖励作为非强制性行政行为,给予行政相对人利益,可以不经过行政听证,而行政奖励所引发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在实践中也很少发生。由此可见,行政奖励可以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第三,行政执行成本。行政执行成本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决策、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全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总和。同样如上所述,组织机构的冗繁、行政人员数量的增多必将导致行政执行成本的增加。而在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中,行政相对人是每个公民,如果采用强制性行政行为,如此庞大的行政相对人数量也必将使得行政执行成本难以控制,甚至最终超过可能带来的收益。采用行政奖励的手段进行调整,则更加灵活,也更易于执行。

低碳交通范文篇6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虽然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的素质,这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倡导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就交通运输领域而言,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从而减少车辆的尾气排放并减缓大气污染问题。

2低碳经济的要求与我国公共交通的现状

2.1低碳经济的内涵与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地球村的环境正在受到严重的污染,同时资源也面临着枯竭。传统的以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前提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低碳经济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虽然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共鸣,但关于这一概念的全面解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总体而言,低碳经济就是使经济的增长更多的依赖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不再是以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为代价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低碳经济的要求就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的同时,有效的保护环境。

2.2我国公共交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1我国公共交通的现状

城市公共交通包含很多部分,如公共汽车,公共自行车,轨道交通和轻轨等。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是很大的差距,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也略显不足。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再加上建国初期的经济不发展,所以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我国人口众多,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同时这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只有少数一线城市的公共交通相对比较完善,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等设备设施比较齐全,但大多数二三线城市的公共交通则不尽如人意,没有地铁、公共自行车等设施,公交的数量和质量也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要求。在加上政府不够重视,投入力度小,有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2.2.2我国公共交通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结构以及人口流动情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涌向少数几个一线的大城市,来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医疗、教育等条件。这使得城市的公交交通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2.2.1城市公交车速度慢。轨道交通由于走专用道,其速度很快。但是公交车的速度却还不如自行车的速度。这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都比较快,尤其是正常工作日的上班时段,公交车的速度更是远达不到人们的要求。究其原因还是私家车过多,道路的承载能力有限。

2.2.2.2公交车的分布网络不合理。公交车应能够覆盖整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且应根据每个区域的人口流动量和人们的出行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人口流动量大的地方公交车数量明显不足,人们等车时间长,且车内拥挤。而人口流动量少的地方公交车又不能有效的利用。且公交车网络不合理,个别线路换乘次数过多。

2.2.2.3公共交通方面的相关人才匮乏。目前高校之中鲜有公共交通领域的相关专业,这导致公共交通领域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远不能满足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需要。所以建议高校应开设公共交通领域的相关专业,聘请专业的国内外人才执教,多多培养该领域的专业人才来对城市的公共交通进行合理的规划。

2.2.2.4公共交通的形式单一。目前只有少数一些一线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的形式比较齐全。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情况的日常外出。但是大多数的二三线城市则不容乐观。由于轨道交通的工程较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政府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当地市民的出行只能依赖于公交车,但其速度和及时性又得不到保障。

3低碳经济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必要性和途径

3.1发展公共交通的必要性

私家车的确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也带来不小的负面问题。目前环境污染严重,而其中大气污染的一个很严重的方面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中还有大量的氮化物、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等成分,不仅但来了温室效应,甚至在一些地方还造成了酸雨、光化学烟雾等更为严重的后果。另外,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等一线的大城市,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领人们感到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私家车的保有量严重超过了道路的承载能力。以上两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提倡和发展公共交通来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效减少道路上行驶车辆的数量,从而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同时减缓环境污染。

3.2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

首先,加快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施“公交优先”,首先是加快城市公交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城市规划、城建、市政,国土、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把公交场站和专用道建设作为近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公交优先”创造良好条件。其次,优化城市公共交通路网规划;按照“方便快捷、减少重复、扩大覆盖范围”、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城市路网总体规划,尽快研究制订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规划,对建成区现有线网进行规划、调整,努力提高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和公交车辆出行分担率,优化运营结构,逐步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科学高效的公共交通线网。最后,扩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范围;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扶持城市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服务,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行政区域的大公交网络格局,方便农村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城市公交价廉、便捷、优质的服务成果,促进城乡和谐协调发展。

4结束语

低碳交通范文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水路;交通运输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水路运输方式的特性

1.环保性。国际海运行业的排放量仅占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7%,同时占到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4%。现代化集装箱船的运输量占到全球的一半,但是其排放量仅占到全球海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

2.节能性。水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相比,其节能减排的效果更佳。据统计,在公路运输中一辆普通载货汽车有着0.05mg/t的油耗量,而与水路运输相比,要超出水路运输8倍作用。因此在低碳经济下,水路运输更加的节能。

3.经济性。水路运输与其他运输形式相比其经济性更佳,水路运输成本只占到铁路运输单位成本的20%,占到公路运输单位成本的10%以下。若是运输距离较长,那么水路运输方式会有更佳的经济性。因此相比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水路运输有着更好的经济性,尤其是低碳经济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水路运输。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水路运输的优势

1.当前能源价格不断的提升,因此水路运输方式相比于其他的运输方式,其经济性和低碳优势将会更加明显。目前全球的环境污染持续恶化,并且可用能源也越发的稀少,因此在以后一段时间内石油价格肯定会上涨,若是没有找到其他的物质来替代石油,那么水路、铁路运输将会是未来运输发展的趋势。2.在低碳经济形势下,政府通过政策的颁布,适时的引导交通运输模式的转变,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的健康发展,对能源进行节约。同时对内河航运以及铁路网的建设予以大力度的支持,从而将公路与航空等经济性差的运输方式逐步由水路与铁路替代。

三、现阶段水路运输业发展改进建议

1.构建现代内河优质化水运体系。在水路运输发展建设中,应当结合内河航道的规划与布局,从而实现内河航道体系主要以高等级航道为主,对河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将航道通达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推动界河、国际河流以及非水网地区航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于此同时要保证养护管理的工作水平,促进水路运输的进一步完善。大力开展港口的建设与发展,让其逐渐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转变,从而更好的支撑临港工业级腹地经济的发展。

2.改进港口发展质量与工作效益。对港口的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和拓展港口的功能结构,从而充分发展港口综合运输体系的枢纽作用,进一步提升腹地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服务能力。对沿海港口的布局进行优化,对区域港口的协调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港口建设中必须要做到统筹规划,保证科学开发新港区,将港口的辐射功能不断的强化。完善煤、矿、油、箱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积极的加固改造港口码头结构,从而促进港口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提升。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能够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有效的连接,通过运用铁水联运模式能够对港口的辐射范围进行扩大,从而进一步提升港口的发展空间。对岸线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快公共码头的发展,从而促进港口资源整体利用效率逐步的提升。

3.提升航运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将运输船队规模扩大,并且要以大型化、专业化的目标发展。对船队的结构进行优化,促进船队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升海峡、岛屿间高速客轮的水路运输水平,同时要大力开展游轮、游艇以及水上旅游客运业,促进其向着旅游化、高速化、舒适化模式发展。规范货主投资航运工作模式,将骨干航运企业自身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航运企业要做好与大型货主的沟通,充分结合双方的特点,将双方的优势充分的发挥,互利互惠,并且要采取措施保证运输的安全性。对于退税试点方案的实施要加快实施,积极参与重点海上运输以及国际海运中,推动企业大胆的走出去,在此过程中要积极的对海运服务网络进行完善,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4.积极推动安全、绿色的水路运输业发展。将发展、效益、安全间的关系处理好,将作业流程以及规章制度充分的贯彻落实下去,在发展以及提升效益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对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积极排查存在的隐患,对集装箱运输船舶、砂石运输船舶、危险品码头、客运码头等要进行重点的监管,积极的将应急救助设施设备落实下去,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编制合理的应急处理方案,促进应急处理水平的提升。

四、强化水路运输发展的保障措施

1.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水运得以推动并且发展的一个基础保障就是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为此,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同时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做好海运税费制度的改革,从而保证我国水运行业的不断发展。同时应当加强对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的完善,做好检测控制,深入分析经济运行的监测制度,及时最细的信息,不断提升港行指数的质量,加强建设地方性法规和政府配套相关规章制度,不断推进立法建设,全面调整和提升政策法规和制度。

2.健全资金保障体系。水运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目前我国水运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政府部门,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加强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和科研资金,加强对港口建设的管理,合理分配并使用资金,同时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保证资金的稳定来源和合理应用,做好资金的融资管理,不断将资金规模扩大,做好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保证船舶的安全性,并且按照航电枢纽资金使用情况做好融资平台的搭建。企业应当加强优化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加强调整结构,提高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加大安全和技术方面的投入。3.完善创新体制。在工作发展当中是离不开创新,若是没有创新提供动力,企业只能故步自封。因此只有管理职能与结构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优化水路行政管理的职能配置。积极的对国际河流航道以及内河干线航道的先进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保证制定的管理体制能够满足发展的需求。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必须要加强,将省市协调体制充分的体现出来,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创新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通过先进技术的使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置、装卸工艺等方面的全面落实,积极的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标准。

4.完善信息支撑体系。当前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促进了各个行业的极大发展,因此在水路运输行业中应当大力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首先应当将数字化、智能化航道与内河水运综合信息系统进行落实。进一步提升科学决策水平以及公共服务能力,信息服务系统必须要保证多式联运,完美的结合多种运输方式。其次完成交通电子口岸的建设,将口岸信息化数据进行共享,从而提升口岸的便利化水平。

五、结语

水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中重要的运输方式,其有着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其环保、节能、经济等优势使得其他运输方式望其项背,但是虽然有着一定的优势,其管理工作必须要合理的开展,否则将会制约水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结合当前低碳经济的背景,深入的分析水路运输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措施,促进水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傅素玲 单位:淮安市洪泽区地方海事处

参考文献:

低碳交通范文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交通规划;策略分析

在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在提出“低碳经济”政策后,城市交通规划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提高了人民群众出行的便利性,同时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一、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现况中出现的问题

(一)现有的交通方式过于局限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交通方式过于局限,仅能通过几种常见的汽车类型解决人们的基本出行问题。近年来,由于城市交通管制力度不足,陆续出现车辆违法违规现象,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降低人民群众出行的便利性。例如:由于国家对于小型车辆的管制没有明确的限制政策,导致小汽车、摩托车等小型种类的汽车保有量大增,给城市交通的管制带来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对于现行的交通方式即使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仍然效果不佳。

(二)现有的交通管理技术落后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推进,现有的交通管理技术发展滞后,妨碍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由于我国交通管理事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并且现有基础较差,同时,我国交通管理设备落后,严重降低了交通管理效率。针对城市交通管理技术的提高,早期开发投入巨大,但成效不显著。

(三)现有的交通管制力度有待加强

针对我国交通管制情况,现有的交通管制力度有待加强,部分交通管制执法者执法意识松懈,办事效率不高,对违法车辆驾驶员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最终造成交通管制压力增大。近年来,交通建设施工人员以及交通管制人员都存在责任心不强的情况,在交通管理执法过程中经常出现运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现象,这严重阻碍我国交通管制制度的发展。与此同时,交通管制执法者的服务态度,执法能力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对违反交通法规的群众存在故意刁难、语气不当等现象。

二、低碳经济时代城市交通规划应对策略分析

(一)城市交通规划及时调整完善

为响应“低碳经济”政策的实施,城市交通规划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近年来,私家车数量的大幅增长,对城市交通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及时调整完善城市交通规划,适应现今阶段城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降低未来规划实施时的成本,减少经济损失。

(二)加强交通管理硬件设备,完善交通管理网络体系

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本土实际交通管理状况,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交通管理技术手段,加强交通管理基础硬件设备的建设,为城市交通规划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对城市交通中违法违纪行为适时监控,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完善交通管理网络体系。

(三)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执法的力度,确保交通秩序的畅通

1、加大对驾校考核的力度,规范驾照考试制度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选择报考驾校,参与驾照考试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存在驾校帮助学员弄虚作假,考试舞弊等恶劣现象,部分驾驶能力不熟练的人开车上路,对城市交通管理带来困难;甚至对他人以及驾驶者本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要加大对驾校考核的力度,规范驾照考试制度,必须经过正规驾校学习且成绩合格后,方可以上路行驶。

2、加强低碳交通的政策保障

低碳交通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完善系统的政策保障体系,使我国城市交通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我国要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力度,使我国现有的城市交通更发达,更方便人们的出行。其次,要出台私家车购置的限制政策,缓解我国城市交通的压力,降低私家车数量的增长率,将私家车的增长率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处于合理平衡的状态即可。最后,对拥有私家车的群众要控制其使用,采用限号出行等手段,降低私家车出行数量。城市中私家车的出行数量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符合低碳经济时代下的城市交通建设要求。

3、加大对于交通道路安全知识的宣传

城市交通管理者,在工作之余,可以走上街头,将交通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行车规范等方面的知识传递给人民群众,加强人们对于城市交通安全规则的认识,更正不文明行为,提高市民安全意识。同时鼓励大家在休息的日子骑自行车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轻环境的负担,积极响应低碳经济下绿色文明出行[5]。只有人民群众对于城市交通安全的意识提高了,才能有效减轻城市交通管理压力,降低城市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广大市民安全出行提供有力的保障。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低碳经济时代下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交通规划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规划需要根据现状情况适当调整完善,做到规划适应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针对城市交通规划实施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到加强交通管理硬件设备,完善交通管理网络体系覆盖区域;另一方面,要做到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执法的力度,规范执法,确保交通秩序的畅通,提升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低碳经济时代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可以在未来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能够切实有效的营造出和谐健康的交通秩序,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

参考文献:

[1]张玲.乌鲁木齐高铁片区低碳交通分析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9256-9257.

[2]吕东旭,丛喜静,赵玉清等.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交通规划策略研究[A].//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3:1-13.

[3]高崧.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体现[J].低碳世界,2013(10):297-298.

[4]徐雪锋,刘艳忠.基于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交通规划探讨[J].低碳世界,2013(10):313-314.

低碳交通范文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水路;交通运输;对策

随着全球化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低碳经济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水路交通运输业成为了发展交通运输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交通运输基本设施得以扩大,加快交通枢纽和快速通道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技术及装备水平,使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最终构建交通运输节能低碳的长效型交通战略体系。

1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水路运输的优势

常见的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相对公路、铁路及航空运输更为节能,也与低碳经济的口号和主题相符。作为所有运输方式的一种,水路运输是我国外贸运输中最为节省能源的运输,而且具有环保性。据相关数据显示,水路运输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远远不如其他运输方式,其节能性显而易见。水路运输的另一大特点是经济性,这与我们提倡的低碳经济主题非常吻合,尤其是长距离运输,这种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水路运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发展水路运输,具有经济和低碳的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能源消耗也逐渐增多,各种能源价格逐渐攀升,在该情况下,对于公路、铁路及航空运输的各种优势来说,水路运输的优势立即显现出来。另外,当全球都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寻找汽油等能源物质的替代物,特别是航运供需失衡,燃油、人工等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积极发展水路运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发展水路运输,政府扶持

目前,政府也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来扶持水路运输,希望通过运输方式的改变来缓解大中城市道路交通阻塞的现象,从而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占用,以保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1.3水路运输,环保性强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运输同等重量的货物时,与铁路运输相比,水路运输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分别是其1/5和1/4。因此,在确保运输价值的基础上水路运输具有良好的环保性特点,与我们目前倡导的低碳经济主题相符合,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对环境保护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2现阶段水路运输业发展改进建议

随着低碳经济的口号吹响,水路运输在这样的背景下因明确的优势而脱颖而出,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此同时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关于现阶段水路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以期更好地为低碳经济服务。

2.1构建现代内河优质化水运体系

与内河航道的规划和布局要求相结合,建设以高等级航道为主体的内核航道体系,促进河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干支联网工程向干支衔接和通江达海的网络航道发展。扩大航道通达覆盖范围,为界河、国际河流以及非水网地区航道建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航道的养护管理工作。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以及现代化的港口,对临港工业级腹地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2.2改进港口发展质量与工作效益

优化港口布局,在港口功能结构的调整和拓展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枢纽作用在港口综合运输体系中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在腹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优化沿海港口的布局,推动区域港口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推进新港区的科学开发,不断强化港口的辐射功能。对煤、矿、油、箱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进行完善,加快港口码头结构的加固改造,加快港口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集疏运体系的港口建设能够有效连接各种运输方式,铁水联运模式的运用充分扩大了港口的辐射范围,并使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大。完善岸线管理体系,发展公共码头,充分提升港口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2.3提升航运综合竞争力

扩大国轮船队规模,使其向大型化、专业化的方向逐步迈进。优化海运船队的结构,打造现代化发展的船队水平。发展壮大海峡、岛屿之间的高速客轮运输业,推进游轮、游艇以及水上旅游客运业的发展速度,使水上客运发展为旅游化、高速化及舒适化模式。将货主投资航运工作趋于规范化模式,充分展现出骨干航运企业的自身特点,加大航运企业和大型货主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互利协作,有效提升经济安全运行的能力和水平。加速推进退税试点方案的实施,在国际海运合作与重点海上运输通道的合作中应做到积极参与,倡导港行企业采用“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并有效完善海运服务网络。

2.4积极推动安全、绿色的水路运输业发展

平衡安全、发展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落实作业流程和规章制度,在提升安全发展能力及水平的同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尤其是要重点监管装运输船舶、砂石运输船舶以及危险品码头和客运码头,加快安全监管与应急救助设施设备的建设速度,并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应急事故处置能力。

3强化水路运输发展的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水路运输发展有条不紊地推进,就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水路运输发展的保障措施,以期水路运输业发展取得更好的效果。

3.1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政策法规体系的健全是水运得以推动并发展的坚实保障。要构建对水运发展有利的财税政策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国际海运税费制度;完善市场准入、退出等管理制度和动态监控等制度;要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制度,对信息做到及时,使港航指数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加强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配套建设,着力推进水运立法进程,从而使结构调整的政策及制度逐渐提升至法律层面。

3.2健全资金保障体系

资金是推进水运发展的重要保障,应逐步建立以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为主的来源渠道,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及科研资金的投入,落实港口建设和地方分成资金的使用管理工作,在中央加大资金投入的条件下,各地应做好相关政策的出台工作,使财政资金的来源得以稳定化,并扩大资金规模,充分落实船型标准化和淘汰老旧船舶配置资金,并根据航电枢纽等资金情况,搭设融资平台。企业要不断促进基础设施、运输装备优化升级,加大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安全设施设备以及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3.3完善创新体制

改革创新长久以来都是推动工作发展的首要动力。只有不断深化管理职能与机构的改革,才能使水路行政管理职能配置得到优化。将港航管理打造成精简统一、行为规范、职责明确以及高效运转相结合的机构。加大研究国际河流航道和内河干线航道的管理新模式,对于重点通航枢纽管理体制,应结合流域水运一体化的管理要求,确保管理体制与其相符。加大与各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充分实现省市协调体制,将发展合力与科技进步相结合,实现水路交通运输的创新发展。根据技术攻关,全面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置、装卸工艺、港口安全以及节能减排等工作,并加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3.4完善信息支撑体系

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水路运输业改造和提升的基础是信息化的运用。作为建设的一项重点,应首先落实建设数字化、智能化航道和内核水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将科学决策水平、公共服务能力以及政务效能进一步提升,构建多式联运的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完美结合。其次,建立交通电子口岸,共享口岸信息化数据,使口岸的便利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4结语

水路运输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宠儿,其不仅节约能源,还能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减少废气的排放,进而减缓全球变暖的步伐。相信,在政府的扶持下,水路运输将逐渐成为我们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动力来源。

作者:王涛 单位:周口市郑埠口枢纽筹备办公室

低碳交通范文篇10

[关键词]低碳交通;交通政策;公共交通

一、发展低碳交通的背景及意义

交通运输是我国目前能源消耗量最大且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自2000年以来,我国机动车呈现爆发式增长,汽车尾气也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市汽车的过度增长和使用,带来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和交通安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运行效率和市民生活质量。在全球“低碳”发展的趋势下,“低碳交通”成为城市未来交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所谓“低碳交通”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目的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优化发展方式。低碳交通的建设是一个体系化过程,从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到交通工具的生产、使用、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以及人们的出行方式等方面都需进行低碳化改造。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也开始践行低碳交通。这不仅可以减少我国交通建设、运输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时对营造健康文明、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使我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北京低碳交通的实践

随着北京市不断扩容,城市人口与出行需求急剧增加,使城市交通不堪负荷,问题日益突出。截至2010年12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76万余辆,汽车排放物占到排放总量的40%~75%,并逐步上升。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低碳交通的建设,在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城市道路规划、高污染车整治等方面成绩显著。

首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申奥成功后,北京进行快速公交线路规划,2005年以来开通了3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新开通、调整大量常规公交线路,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05年的29.8%增长到2010年上半年的39.3%,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粗具规模,大大改善了居民出行环境。

其次,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北京在公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交出行比例不断上升的同时,汽车保有量也不断提高,为缓解道路交通拥堵、节能减排,北京积极实施低碳交通管理政策。以奥运为契机,广泛借鉴国际经验,实施了车辆尾号限行、错峰上下班等交通管理政策,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

此外,应用节能先进技术。除改善交通结构外,北京市还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在奥运会期间大规模应用新能源汽车,为奥运保障服务的50辆电动车目前仍正常运营,北京市还在积极探讨新能源车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方法、资金来源等问题。

采取一系列低碳交通管理措施后,北京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汽车限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道路资源的浪费。根据北京尾号限行规定,限行时间为工作日的早7时至晚8时,长达13个小时。在限行的部分时段中,道路资源没有被最大化利用。

第二,实施尾号限行后交通拥堵状况改善有限。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交通出行数据统计分析,目前北京路网早、晚高峰平均车速仍只有每小时24.2千米和20.1千米。如不进一步采取措施,到2015年北京高峰期间路网的平均车速将可能只有每小时15千米。

第三,公共交通水平有待提高。北京市公共交通不断建设,但目前中心城的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仍然较低,五环路内仅为0.23千米/平方千米;同时公共交通还存在运能运力不足、换乘不便,公交运行速度慢、候车时间长等问题,这些直接影响到公交工具的使用效率。

第四,私家车有增多的趋势。为规避限行政策,许多家庭选择购买第二辆车出行。来自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保持在每天新增1300辆,在如此巨大的车辆保有量的情况下,低碳生活的实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未来北京低碳交通发展的对策

为加快实现北京低碳交通,未来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展:

首先,选择适宜的交通发展模式。发展清洁燃油、使用新技术能较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在打造低碳交通的同时,还应选择与城市发展相适宜的交通模式、出行结构。“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积极建设公交城市,使公交和私车更好地结合起来,营造良好出行环境。

其次,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汽车使用税费等控制机动车流量,如新加坡实施拥挤收费,在其他措施的配合下使高峰小时交通量下降了45%,采用公交车出行的数量增加了近50%;同时通过进行多种公交补贴提高公交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