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6:26:24

低碳范文篇1

关键词:低碳社区;低碳城市;协同发展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不单单是某个国家的难题,已经上升成全球共同应对的难题,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各个国家都在为此做出努力,中国作为碳排放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09年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向世界做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2015年中国提交的INDC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不但重申了哥本哈根协议提到的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而且明确提到了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60%~65%。这表明了中国对抑制温室气体工作已取得的效果、未来决策与行动以及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决心以及立场。为早日实现我国的碳减排目标,国家积极出台政策并加大低碳城市与低碳社区的试点工作,而且低碳试点工作正在我国大范围内展开,我国在低碳方面的工作不可否认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低碳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城市与社区的低碳发展并不顺利,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将从协同发展的视角上探讨低碳社区与低碳城市发展的新路径。

1低碳社区与低碳城市协同发展的相关涵义

1.1低碳的相关概念和内涵。低碳,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解决或者说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2011年李娜提出“低碳社区,就是运用多样的技术手段实现较低的能源消耗、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碳中和的社区,”通俗地讲,就是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包括绿色建筑,生态社区等概念[1]。2014年高健提出“社区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构成模块,建设低碳社区是达成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与基本单元”[2]。根据戴亦欣、付允、汪云林等低碳研究者[3~4]的研究,笔者认为,低碳城市的内涵其实就是以政府为宏观主体,规划制定一系列政策,在城市的发展中做到较低的能源消耗、较少的环境污染、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达到较高的效益与效果,最大程度的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转变公众思想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1.2低碳社区与低碳城市协同发展。从构成上来说社区属于城市的一方面,是一个小集体,从宏观上看是社会的缩影,它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资源优势。此外,社区是若干群体或组织聚集而成的,因此它具有广泛的传播性以及较强的影响力等特性。由此可见,在社区中开展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肯定会取得一些效果。而城市是由许许多多的社区组成的,具备社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社区不仅依赖于城市的发展而且还可以自我独立发展,根据唯物辩证法认为两者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方法要求人们不仅仅要研究部分,同时还要考察整体,并且还要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城市与社区的低碳发展要协同起来。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我国正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并治理,两者作为国家的分支必然和谐共处,互利共赢,协同发展,争取达成国家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社区通过协同平台可以优化、整合、协调低碳资源促进低碳城市的快速发展,期间,城市的低碳发展也会推动低碳社区的建设,两者互利互助,协同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2低碳社区与低碳城市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未将协同理念应用到低碳建设中。在中国的低碳建设中只是每一部分孤立的发展,未将协同理念应用到低碳建设中,没有处理好由点及面的问题,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中国虽然在低碳发展相关范畴的探索已形成了最初的成效,但是有关低碳城市与低碳社区的相关探究还在摸索的进程中,并且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低碳建筑建造与低碳技术开发的方面,低碳城市的建设只是单纯地发展交通、建筑、经济,虽然低碳城市中存在低碳社区试点但往往两者是分开进行的,因此在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中社区参与度极其匮乏,两者未能协同一致,此外由于政府缺乏宣传以及正确地引导,导致民众参与意志微弱,造成中国“低碳”转型总是停滞在初始阶段。为此应该认识到社区属于城市的一部分,低碳发展不能只单纯的考虑低碳城市的发展或者低碳社区的发展,应该将两者协同起来,而且当前低碳建设过程中,大量工作更多地是政府在做,而社区居民只是被动地配合,其参与意识不足,参与度不够,此外低碳社区的发展只是每个社区单纯发展,忽略了城市中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2.2低碳发展存在盲目性。低碳发展站在功利的角度上,只是为了完成国家布置的任务,而且低碳发展太过片面,一味追求效率而忽略了效益和效果。对中国来说,经济高速发展带给我们的喜悦已经难以抵消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殆尽带给人们的担忧和紧迫感。尽管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城市在发展建设低碳城市和社区的实践方面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构思和想法并付诸实践,但必须承认,某些构想的不可实现性、理想化和实践的盲目性、无序性仍然在各个方面显现出来。2.3低碳发展持续性较差。我国的低碳发展只是技术层面上的碳排放量的减少,并没有上升为习惯。一些低碳试点把建设低碳城市或社区单纯解读为城市的“造新城”运动,并过度关注单一建设技术标准,而且只是单纯地注重字面上碳减排的多少,而没有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协同以及统筹关系,更加忽略了与当下中国社会的协调。此外,应该认识到低碳发展建设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并应该认识到低碳发展并不是一时之间就能出成绩的,但在中国的实际发展中却发生了与此相悖的状况。许多城市以及社区的建设都呈现出持续性差,后劲不足的现象。

3低碳社区与低碳城市协同发展的对策

3.1从参与者之间的协同关系出发探讨解决路径。在低碳社区与低碳城市的协同发展过程中群众是载体,因而要发挥群众的重要作用。作为低碳城市发展的一部分,低碳社区建设发展的首要动力源于居民,没有社区居民的参与推动,社区低碳化的发展也将行之不远。要想使得低碳社区与低碳城市协同发展并从根源上缓解气候变化的问题,不光靠政府的指导和统筹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应该增强居民的低碳参与意识以及转变其低碳生活模式。由此可以说,居民在我国的低碳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我国低碳社区与低碳城市的协同发展也有着关键影响,而且居民参与低碳建设对我国来说也是当务之急[5]。要把公众的诉求更好的纳入到低碳发展的规划中,坚持低碳发展靠群众路线推进,切实保障普通市民的权益,这样才能够获得低碳发展最坚实的群众基础。政府是城市和社区低碳发展设计规划的制定者,在低碳发展规划的最初制定到工程实施和完成建设的一整条运行轨迹上都扮演着“指南针”的角色,带领和指引着一个城市、社区朝着低碳发展的方向前进,而在城市社区的低碳发展设计理念的实现过程中,公众对于低碳发展的支持则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低碳发展的设计理念实现的内在支撑。作为低碳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当地的群众也更多的为保护和治理环境做出了大量的牺牲和贡献,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随着公众力量的不断凝聚和强大,在低碳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多的倾听来自普通群众的声音,只有更好的按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进行不断改善,坚持生态城的低碳发展和建设走群众路线,才可能真正做到将低碳城市与低碳社区的发展协同起来,并将建设的设计理念落到实处,产生最佳的效果。3.2政府与社区中自治组织之间要协调沟通好。在我国的低碳城市与低碳社区建设中,为了促进两者的沟通与有效信息的传递,也可以设立一个中介组织负责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低碳政策、低碳规划等的讨论和决策以促进两者间的协同发展。在我国低碳发展中应该协调好城市政府和社区中自治组织两者的关系,形成有序发展方式。政府乃一个国家行政权力的标志以及承担者,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同时也是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把握着大的宏观方面的整体布局,是城市低碳发展的规划者和建设者,政府在社区低碳化转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总体规划社区建设事务、指导社区组织进行人事管理以及宣传先进的低碳理念[6]。此外,社区中公用场地的兴办和使用只有通过政府的组织以及帮助才能够达成,所以低碳社区的发展只是政府设计和建设中的一环。社区居委会管理社区中零零散散的日常工作,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章程,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与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居委会是低碳社区发展的主要领头者,由此看来政府和居委会虽然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从构成方面看来也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在低碳发展过程中两者要随时保持沟通,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形成有序的发展方式,促进协同发展,避免在社区建设中盲目跟风,早日达成中国制定的低碳目标。此外在低碳发展建设中政府要依法进行,确保政策的执行力度,避免光喊口号不落实。3.3建立城市与社区之间的低碳生态联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联盟致力于塑造出中国城市之间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平台,从而共同推进我国城市低碳化历程,形成绿色发展。为促进低碳城市与低碳社区的协同发展可以借鉴这个联盟的做法,可以在城市中成立社区与社区之间的低碳联盟。以城市政府中的低碳发展的部门为牵头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宏观方面的事务,负责监督社区中低碳发展的状况,并找出低碳社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鼓励低碳社区发展以加强低碳发展的持续性,此外加强对低碳社区发展过程中的监督,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出现低碳社区只报喜不报忧的做法,也可以避免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是字面上的减少,并有利于促进城市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使得两者更好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娜,张波.北京市低碳社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2012.

[2]高健.社区低碳化与城市低碳社区的建设[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3]张征华.城市低碳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南昌市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3.

[4]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3):12~17.

[5]章丹.公众参与低碳社区建设的政府推进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1.

低碳范文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消费;山东省;消费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问题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发展低碳经济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共识。低碳经济是指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低碳化,其中低碳消费是重要的环节。消费是生产的出发点,也是生产的最终目标。低碳消费,引导低碳生产的方向,也能保持低碳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只靠技术是不够的,低碳消费也是必要的。山东省能源资源丰富,也是能源消耗大省,高碳结构明显。据统计,2014年山东省能源消耗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约占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8.3%。同时山东省的市场消费平稳增长,消费需求比较旺盛。据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调查,2016年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107.1亿元,增长9.8%。居民收入平稳增加,2016年第一季度,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918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6%,人们的购买力增强。山东省要发展低碳经济,决不能忽视平稳增长的消费市场,它是我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低碳消费的背景和内涵

1、低碳消费的背景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初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个概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低碳经济模式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低碳消费观念也日趋受到关注。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生活排放的CO2越来越多。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家庭年碳排放量达到平均2.7吨/人,其中仅日常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就占社会碳排放总量的21%。在2010年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明确提出:“我国要努力建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强调发展低碳经济要“两条腿走路”,强调了低碳消费的重要性。

2、低碳消费的内涵

目前,对低碳消费的界定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陈晓春等学者认为,低碳消费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结合起来,秉着对社会和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实施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行为。李国强则认为,低碳消费的重点应该由高能耗、高污染的高碳产品转向绿色环保型产品,并且消费者的偏好也应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环保型产品转移。根据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低碳消费指人们在消费产品或服务时,尽最大努力降低能耗、减少浪费,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的文明、健康、科学的节约型消费模式。

二、构建低碳消费方式迫在眉睫

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而低碳经济发展也必须依托低碳消费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山东省高碳消费现象大量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攀比消费”、“面子消费”仍然存在

我国居民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低碳消费观念淡泊,消费追求排场,穿名牌、开高档车、住豪宅现象比比皆是。2011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104人进行了调查,84.2%的人确认,身边年轻人的“面子消费”现象普遍。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面子消费现象层出不穷。虽然低碳经济发展对传统消费观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大多数人虚荣心在作怪,仍旧避免不了攀比消费、面子消费的现象。

2、一次性便利消费随处可见

如今,一次性用品已经随处可见。餐馆里的一次性餐具、筷子、水杯;商场里的塑料袋;酒店里的一次性牙膏、牙刷、梳子等都非常普遍。一次性用品满足了消费者对方便、快捷等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污染却日益严重。根据财政部的消息,我国每年平均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用于国内消耗和出口。而数据显示,一棵成年树只能造出11250双一次性筷子,500亿双就需要消耗两百万棵,占我国全年树木消耗量的10%以上。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必然会给自然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一次性便利消费违背了低碳消费的理念,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餐桌浪费严重

如今,餐馆用餐越来越普遍。而中国人的用餐观念就是宁剩勿缺,尤其是在请人吃饭时,饭菜有所剩余才会感觉有面子、隆重,不然就会感觉招待不周,而剩余的饭菜很少有人会打包。政务宴请、商务宴请、举办婚庆等场合餐桌浪费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2013年,山东省政协委员意识到餐桌浪费的严重性,支招治理餐桌浪费。孙建国建议:“舌尖上的浪费”之风要想刹住,首先要管好公款消费。虽然近几年“光盘行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真正的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这些高碳消费现象造成资源能源的严重浪费,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阻碍了低碳消费方式在我省的推广。

三、构建山东省低碳消费方式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人们要树立低碳消费观念。为此,需要从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四个层面入手,探索构建低碳消费方式的对策。

1、政府引导低碳消费,制定相关的制度政策

山东省要实现低碳经济,倡导低碳消费,需先从政府抓起。首先,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应树立低碳消费的榜样。因此,政府部门应从自身做起,带头优先购买低碳产品,出行选择节能交通工具,制定实施政府机构耗能定额标准,制定实施内部节能管理细则等。其次,山东省政府部门应广泛宣传低碳理念,进行消费引导,培养公众的低碳消费意识。可举行公众研讨会,鼓励公众对政府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监督。还可通过网络、电视、微博、广播等多种形式普及低碳消费知识,使广大消费者参与到低碳消费中来,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的低碳消费氛围。最后,山东省政府部门可以把低碳消费上升到法律高度,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消费方式的快速实现。比如,对使用太阳能、以及购买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品的消费者给予财政补贴。

2、社会组织积极推进低碳消费

推行低碳消费,社会组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和企业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全省各部门、各社会团体、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应该广泛的开展宣传活动,推进低碳意识。比如,消费者协会可以充分利用媒体网络或者街头宣传、举办展览等形式普及低碳消费知识,使消费者接受低碳消费理念,从而在消费过程中真正实现低碳消费,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民间社会组织也要为环保、低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目前,山东省主要有山东空气观察团(微博体系)、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临澜环保公社、点点环保等民间环保组织,其数量不多,政府应该对这些民间环保组织给予补贴等便利条件,加大对环保活动的宣传和支持力度。

3、企业应加大低碳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低碳创新能力

企业对低碳消费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企业是产品的提供者,低碳生产可以有效的引导低碳消费。但是,企业要想提供高质量、低碳的产品或服务,就必须加大其产品研发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努力降低碳排放量,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目前,山东省市场上低碳产品有限,而且价格都偏高,极大地阻碍了低碳消费的发展,低碳消费是以低碳产品的问世为基础的,所以企业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可供市民选择的价格合适的低碳产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低碳产品的消费。

4、公众应树立低碳消费观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消费者是低碳消费的主体,发挥着关键作用。山东省尤其是济南和青烟威沿海城市,有着强劲的消费动力,但消费过程缺乏合理引导,形成了不良习惯,带来了污染和浪费。倡导低碳消费,是每个消费者的责任与义务。首先,消费者要改变不良习惯,减少每个人的碳足迹。在日常生活中,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餐桌浪费;出行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等。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其次,选择低碳产品,尽可能的减少碳排放量。购买产品时先对产品做一番了解,尽可能选择购买碳排放量最少的。以家居产品为例,应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作为原则,减少空调、暖气、电灯的使用次数,节约用水等。最后,增加废物利用率从而减少碳排放量。比如,将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做不同处理;将喝过的茶叶晒干做枕芯,舒适还减少浪费等。

作者:张玉秀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2]郑玉香,郭林.我国推进低碳消费的障碍与实现路径[J].经营与管理,2014(11):62~64.

[3]冯登艳,构建低碳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J].消费经济,2012(4):88~91.

[4]陈晓春,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09(2):71~74.

[5]田晖.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低碳消费探析[J].林业经济,2013(6):103~117.

[6]黄冲.84.2%的人确认身边年轻人“面子消费”普遍[N].中国青年报,2011-11-12.

[7]齐鲁网.餐桌浪费聚焦一次性筷子,专家建议考虑回收利用[EB/OL].

[8]朱彩玲,张雯雯.山东政协委员支招治理餐桌浪费:从一把手限吃喝[N].山东商报,2013-1-25.

低碳范文篇3

【关键词】生态消费;低碳营销;策略

一、低碳营销与低碳经济的相关性

低碳营销也成绿色营销,是在关注生态环境背景下对企业营销提出的新的要求。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人们开始关注由于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了第四次报告,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适应性、脆弱性的角度分析得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等全球性问题。面对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发展生态经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全球气候及环境的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由于经济发展人们对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面对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各国都在寻求一种“低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低碳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其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随后在“巴厘岛路线图”和《京都协议书》等相关国际会议中得到国际社会的进一步认可,各国分别提出了“低碳”发展战略,中国也积极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一条减少碳排放量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低碳经济是一种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整个社会最大产出的绿色经济[1]。面对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大,企业实施低碳营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既要经济发展,也要实现其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与低碳经济的目标一致。企业营销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将节能、减排、环保理念渗透到企业文化理念培育、发展战略制定以及企业管理、产品设计、促销推广等各个环节。低碳营销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更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企业实施低碳营销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低碳营销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面对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发展生态经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在发展经济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暖的政策及措施,为缓解气候变暖做出了贡献。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大会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中国表示将进一步采取强有力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2010年,中国世界环境日,主题为“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目的在于倡导公众推行防污减排,践行绿色生活和低碳消费。随着全球气候及环境的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环境恶化问题,企业实施低碳营销,既要经济发展,也要实现其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二)实施低碳营销可以赢得企业竞争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企业发展自身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实施低碳营销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健康环保的形象使其在市场上赢得独特的竞争力。(三)实施低碳营销能够促进企业变革。企业开展低碳营销,开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促使企业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型能源使用模式,通过企业变革获取发展动力。

三、企业实施低碳营销面对的挑战

(一)低碳理念宣传不到位,公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于生态价值认识模糊,公民环保意识薄弱,在企业实施低碳营销中成为一大阻碍。全面提高领导层、企业和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低碳意识,让顾客形成低碳消费认知,培育低碳消费市场,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境不是免费的观念,从而为企业实施低碳营销奠定浓厚的舆论基础。(二)低碳营销相关制度缺失。企业实施低碳营销需要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全社会支持的低碳营销体制。一方面没有建立起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的制度,用制度来保证和制约低碳环保措施的实行;另一方面没有一套有效的低碳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将低碳管理和经济效益密切挂钩,激发人们对于日常工作中的环保节能办法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三)企业低碳技术和管理创新不够。目前很多企业还是采用原有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在全球化低碳背景下显然不能适应低碳营销的要求。生产低碳产品,开展低碳营销,需要企业增加对低碳营销的投入,进行低碳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低碳营销方式,拓宽低碳产品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渠道,形成多方并举,合力推进。

四、企业实施低碳营销的策略

(一)企业树立低碳营销理念,实现企业向低碳转变。低碳营销理念的提出是企业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低碳理念是企业参与低碳经济的思想基础,只有具备了低碳理念,企业对低碳经济的参与和执行才具备根本保障。低碳营销观念是指企业围绕碳减排和环境保护这个中心、以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企业生产经营观念[2]。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依靠企业,高碳营销向低碳营销转变也是大势所趋。传统营销更看重经济利益而轻社会责任,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无视能源耗量。转变传统营销观念,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和顺应国家“调结构、促低碳”发展思路,支持和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低碳营销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走绿色环保之路,为满足顾客的低碳生活方式而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企业必须积极树立低碳意识,建立低碳思维。企业必须建立全面的低碳发展意识,将企业经营与节能减排联系起来,树立低碳经济理念,从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及企业的战略转型。这要求企业一方面强化员工的低碳意识,通过制定员工低碳工作规范等方式,对员工在研发、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切实保证员工的各项工作以低碳为目标。企业还必须做到从目标市场低碳需求现状出发,依靠持续发展的创新意识,由企业决策层直接主导,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将其低碳发展理念渗透到其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利用财税方面的政策扶持企业发展低碳营销模式。转型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企业要树立低碳理念,引进节能环保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最终实现企业向低碳转变。(二)企业制定低碳营销战略,重构低碳营销策略。经营战略是企业的行动纲领和发展指针,实施低碳营销,必须要有正确的低碳战略作指导。企业应明确其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要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融入低碳理念,制定低碳营销战略,实施低碳管理。构建低碳经济环境下低碳经营模式,成立低碳管理机构和低碳营销机构,根据低碳要求制定节能减排规划,建立企业及员工低碳标准,建立健全相关企业制度,重塑和提升企业“低碳”形象。企业在作出战略层面调整的基础上,必须从低碳要求出发,重构低碳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企业实施低碳营销,需在这四个方面制定相应具体策略。如表1所示。(三)倡导低碳生活,培育生态市场。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对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是积极,他们认为低碳消费可以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但还有很多消费者对低碳消费还缺乏了解,显然低碳消费宣传还存在不足。低碳消费理念正在融入日常生活,但是根据调查显示仅有少数消费者在低碳消费理念的倡导下能够身体力行地贯彻低碳消费,大部分消费者知道低碳消费的重要性,但却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很难完全做到低碳消费。因此倡导低碳生活,需要建立起良好的低碳消费观念,形成主动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低碳环保意识,在生活中积极践行低碳消费。生态市场的成熟,可以使市场机制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充分展现其魅力,但是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是有一定条件的,包括确定的产权、理性的人、完全的竞争、信息的完备、零交易的费用、不存在外部效应等等。科斯的市场产权交易必须与政府管制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生态市场的运行效率[3]。企业与社会的多元力量参与,充分利用包括市场机制在内的多种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手段,才能更加有利于全面高效地应对自然生态危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政府与市场同向进取[4]。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出台政策,制定各项法律制度,为生态市场培育提供财力和政策支持。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只要生态市场能做到和做好的,就力求利用生态市场来提供生态产品,通过一对一交易,市场交易等市场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生态资源的有效性。同时还要强调公众的参与,民间组织与国际社会的参与也非常重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拓展目标消费空间及群体,促进低碳消费需求增长,提高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必须掌握消费者心理变化,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创新营销模式,开发潜在低碳消费需求。企业应加大低碳产品的宣传力度,比如设立低碳专项基金,开展以低碳为主题的公益活动,通过举办低碳产品销售活动、开展公共关系营销等方式营造低碳消费氛围,逐渐培养低碳消费者市场。(四)加强技术创新,建立低碳竞争优势。技术进步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企业实施低碳营销的重要基础。企业要想真正实施低碳,要求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配送等整个过程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最终都涉及到筹集资金的问题。政府通常采用财税政策支持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企业应抓住契机,获得政府对企业在生产中使用低碳技术的专项资金、政府对节能减排的相应补贴、政府对消费者消费低碳产品的补贴,以及企业进行低碳生产的税收优惠等等,从而促进企业的低碳发展。此外筹集资金的渠道不仅仅依靠银行融资,还可以通过研究开发低碳技术的碳基金项目,或者通过风险投资和发放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聚集海内外科技人才,通过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形成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团队。重视科技创新,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进行技术攻关。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立低碳竞争优势,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要求企业响应国家低碳要求着眼全局,转变经营观念,开展低碳营销战略,加强技术创新,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慧.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经济,2010(34).

[2]朱元双.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低碳营销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

[3]王万山,廖卫东.生态市场何以失灵?[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1).

[4]夏光.运用市场机制落实环境保护“十五”计划[J].环境保护,2001(9).

[5]刘运材.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2(1).

[6]杨娟.企业低碳营销策略简析[J].中外企业文化,2011(3).

[7]孙锐敏,马晓旭.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文献综述[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16(12).

低碳范文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农业;发展战略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以往的时间里,农业活动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造成了重大伤害,特别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造成了高碳量的排放,致使温室效应逐步加剧,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变暖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发展低碳农业是当前低碳经济发展下应该坚持的战略,我们应该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寻求到创新的农业发展战略,为实现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而努力。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相关内容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还是源自于十几年前的英国,英国是最早发现能源的安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指的是人们要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利用创新的技术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并要为开发出新能源而努力,尽最大程度来减少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和污染,减少高碳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的概念虽然并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但是它的理念源自于低碳经济,同样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实现的绿色种植、绿色生产、绿色排放等农业活动,尽可能的使用无毒无害的产品,减少农药、化肥、机械等产品的过分依赖,杜绝大面积焚烧秸秆而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减少农业活动中高碳的排放量,实现绿色的低碳的农业发展。

二、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多,我国的农业发展和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非法垦荒等现象,使得生态绿地越来越少,大面积的农业开发加剧了水资源的使用和浪费,水土的流失使当前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农田开发的机械化也造成了众多废弃物的产生,再加上大量高污染的农药、化肥等产品使得土壤化学含量超标,水质和土壤及农作物、植物的质量不断下降,人们过于重视工业的开发,忽略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使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得不到提升,种种原因,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威胁,实现低碳农业发展可以将以上提出的种种障碍性因素进行针对式的处理,尽最大限度的减少在农业生产或开发过程中二氧化碳及高碳气体的排放,有助于促使低碳农业的发展,并维护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缓和人与自然关系最为重要的必要路径。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

(一)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

想要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理念上的转变和普及,提升农民低碳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或讲解,借助农业生产中新型的技术或设备提高农民在农业活动和发展中的认识,做好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宣传工作,尽力完善农村生态农业的设备及创新的技术,可以在当地举办技术解说交谈以及高碳农业对生态破坏的负面效应的相关会议,让当地农民都参与其中,尽量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低碳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完善低碳农业的发展战略

相关的地方政府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农业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并制定符合该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决断,完善激励和监督制度,对违反低碳农业发展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或警告,杜绝一切生态污染问题的出现,提倡绿色环保的农业发展模式,针对非法垦荒的行为要进行严抓严打,加强监督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定期的走入到地方中去,寻找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潜在因素。提升该地区农业经济在绿色发展的前提下得到稳步的提升。

(三)坚持创新科技创新应用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

在已有的低碳农业发展理念下,相关的部门要加强对农业创新技术工作的研发,鼓励技术人员投入到新型技术的研究中,适当的给予资金的支持和投入,让研究工作者积极主动的将精力投放在创新技术开发的事业中,为研制低碳环保的农业设备或技术创造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农民更好的使用新型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当地的政府要完善该项目的补贴政策,实现创新技术及设备的广泛应用,促使低碳农业和人们生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农业低碳发展结构及模式的创新改变传统的单一化农业生产模式,带领农民群众寻找更广阔的农业生产空间,丰富农作物的种类,发展出属于当地的农作特色,如生态化绿色的采摘园,通过网络进行大力宣传,促使城市居民主动的来到城郊或农村游玩和观光,不但能让该地区经济得到快速提升,还能加强当地绿色务农的宣传,实现了现代低碳农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低碳经济下的农业发展战略应该以实际出发,遵循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农业理念,转变传统的农业结构,实现农业技术、设备上的创新开发,坚持低碳农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原则,坚持农业科技和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坚持经济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提高农民整体的低碳化农业发展的认识,在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又维护了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远红.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263-267.

[2]王雪.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创新[J].农业经济,2013,(12):57-58.

低碳范文篇5

【关键词】低碳建筑;重要性;低碳建筑设计

低碳建筑指的是建筑工程在规划、选址、建造、设计及应用等方面,利用合理的设计与规划,采取低碳形式建材、设施和产品,严格实施建筑的低碳准则,并对低碳建筑装置的运行增强管理,且相应设计出结构构筑的热工特性,以提升制冷、采暖、照明、给排水、通风及管道体系等的运作效率,以及对能再生资源的大量使用,从而在确保建筑使用性能及室内热环境质量的条件下,减少建筑的能耗,以有效、合理的使用资源。我国为耗能大国,所以对于建筑行业,我国若再不尽早推广低碳建筑结构的使用,则将对社会和环境造成重大影响,进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并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

1低碳建筑的内容与重要性分析

1.1低碳建筑内容分析

低碳建筑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方面,分别为减少建筑照明能耗、降低空调耗能及采暖低碳等,并且还应注重的包括,在进行建筑的低碳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与建筑结构的舒适特性相结合,如此更能符合人民群众对于住宅性建筑的需要。此外,对建筑而言,低碳建筑的实现过程通常是利用一系列的低碳设计方案,来减少建筑设施、材料等对于资源的耗费量,在确保建筑的整体性能更完备的基础上,降低建筑施工、改造和运行中对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在寿命完整周期中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及损害。

1.2低碳建筑的重要性分析

由低碳建筑的含义而言,其最基本的功能便是资源节省,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损害和污染。同时,开展低碳型建筑工程的重要意义还包含下面几方面内容:首先,随着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建筑的耗能量将越发扩大,并对资源和环境的威胁也将更大,然而建筑业若要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路线,则必须要解决耗费资源量过多这一难题,并采取低碳的设计形式,以切实减少建筑的耗能;其次,建筑的低碳设计应充分结合其舒适特性,这一设计行为不但可以降低能源的耗费,还可以保证建筑的实用效果,以符合当代人们对于住宅环境舒适度的需要;再者,实施低碳建筑可以使得对环境的污染现象有效减少,以保证生态的完好。

2建筑的低碳设计分析

2.1建筑整体和外部环境的低碳设计分析

2.1.1选址要合理

对建筑位址的选择主要是按照该区域水质、土质、气候、地貌和四周环境等状况进行综合考虑而最终确定的。在低碳设计时,不但要确保建筑结构在其生命完整周期内维持合适的微型气候条件,从而为低碳建筑的开展提供条件,并且也应注意不可对生态环境的整体平衡产生毁坏。

2.1.2外部环境的合理性设计

在完成建筑的选址后,必须要研究微型气候状况。按照建筑的特性需求,应利用外部环境的合理性设计以对已存在的微气候条件进行完善,从而开创出低碳建筑所需要的环境,其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在建筑四周排布植被和树木等,这不但可以有效净化大气、抵挡风沙,同时还可以降噪和遮光;创出人工生态环境,例如在建筑周围进行水源的布置,从而通过水来保证环境气温、减少风沙和雨水的集取等的平衡。

2.1.3合理设计与形体规划分析

建筑的合理性规划与形体设计可实现对劣质微气候条件的有效适应。这包含对整个建筑形体、体量、建筑体型组合、朝向和日照等的合理选择。对热湿的沿海区域而言,自然性通风的引进对于低碳十分关键,在布局和设计方面,能够利用建筑结构的阴面与阳面产生大小各异的气压值,从而就算在无风条件下也可产生通风,并且于建筑形体设计上产生风洞,促使风回旋于其内,进而获得较好的通风功效,以实现低碳效果。对朝向和日照的选取,其原则为冬天应能够获取充分的日照且躲避主导向风,在夏天应可以实现自然通风且尽可能降低阳光的辐射。此外,建筑的位置、朝向选择和平面整体性设计,要与众多现实条件相结合,建筑会受限制于地质状况、城市设计、环境、道路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因此,若要使得建筑结构低碳设计既能满足气候、方位、朝向、日照等条件的要求,又充分结合以上地质状况、环境与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只可以对各因素间得失进行衡量,以找出平衡点,从而选出对该区域气候环境较适宜的最好朝向。

2.2建筑各部位的低碳设计分析

低碳建筑的墙体结构设计。对墙体结构的低碳设计,除要考虑气候情况等以完成好防热、防湿和保温等策略外,还必须实现对微气候状况的特殊性构造进行完善,例如严寒区域的夹心外墙设计、被动型太阳建筑房屋中的各类蓄热外墙设计,以及以巴格达等地带为代表的为适应该地区热干气候而在外墙内装设上风口等。此外,在马来西亚也出现了捕风墙的特殊性墙体低碳设计,该设计是于建筑的两边设置阳台开口,在开口的两边墙体上布设两个挡风墙,并使得两个通风墙产生喇叭型袋子,从而把风捉捕到阳台中,之后利用阳台的门开口状况来对风进入量实现调控,以产生空气锁来有效调节建筑内的通风。低碳建筑的门窗设计。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现存的能耗较高建筑中,约四成能耗是经过窗和门耗散的。所以,对门、窗完成好低碳设计十分重要。在进行设计时,对于窗外一侧的周围墙面,和窗框、围墙和门间缝隙大小,均应实施温度保持处理;对于门和窗框周围及抹灰层间缝隙,适合采取保温性材料及缝隙密封材料进行密封,以防各类型材料边界面裂开,以降低窗、门的热工特性。低碳建筑的结构细部设计。在进行围护结构的细部低碳设计时,其对整个建筑的低碳也十分关键,应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热桥应该采用有效的断桥和保温方法;墙体附墙结构和出挑结构,例如雨罩、阳台、室外空调栏板、阳台搁板、附壁柱、装饰线和凸窗等都应选用断隔热桥与保温策略;窗外侧周围墙体,也应实施保温措施;对于窗框、外墙和门的间隙,要采取可靠的保温材料进行堵填;采取整个的玻璃幕墙之时,楼板和隔墙或是幕墙与梁间的缝隙,应利用保温性材料进行填补。

2.3在设计时选择低碳型建筑材料

选择适宜的低碳型建筑材料,也是实现建筑整体性低碳的关键内容之一。在选用建筑材料时,要遵循高效、健康、低碳、经济的原则。首先,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高新材料被逐渐研究制造并在实际建筑设计中得到使用,从而可起到更佳的低碳功效,例如新型防水材料、保温材料在建筑外墙中的使用,使得其防潮和保温功效更好;新的隔热、透光型玻璃被运用到门、窗之中,可达到更佳的隔热和透光功效;采取可调型遮阳铝板,可起到较好的遮阳功效。

3结语

在项目工程建筑中贯彻低碳观念,需满足系统性与总体性要求,在我国当前所颁布的有关规范与准则中,对于建筑的各个低碳环节均作了具体规定,并且相应要求也由总体至细节均得到了逐步完善,同时低碳标准也更为具体。但是,建筑的低碳设计是一项长效、全面和系统的项目,其要求广大的建筑业相关从业者一起努力,并且在严格依据我国有关低碳建筑设计规范开展施工设计时,其各有关部门主管机构必须加强监督和察验,以保证低碳建筑设计的高效实施,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低碳建筑观念的建立,进而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可银,申绘芳,齐锋,等.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垃圾的低碳化处理[J].建筑节能,2015(03):92-95.

[2]杜晓辉,夏海山,李美华.基于基本减排率的低碳建筑技术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以寒冷地区办公建筑为例[J].建筑科学,2015,31(4).

[3]郭红雨,金琪,朱志军.低碳导向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技术探索[J].南方建筑,2015(6):95-99.

[4]卢海军,孙桂江.考虑低碳节能的小城镇居住区规划设计仿真[J].科技通报,2015(2):203-205.

[5]袁敬诚,陈石,张伶伶.新型城镇发展示范区的低碳生态规划策略———以辽东湾新区为例[J].规划师,2015(S1).

[6]王韶华,于维洋,张伟.我国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作用关系及作用机理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15(01):119-124.

低碳范文篇6

生态消费是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之后为人们广泛关注的消费观念,它对物种、环境等生态安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实践中,它并没有走出可持续消费的实践范围,与绿色消费也非常接近,但在理论形态上,“生态消费含义的确定和蕴涵的内核是建立在生态主义道德基础上的”[1]。生态主义把万物的自我生存价值提高到与人等同的高度,从根本上摧毁了人高于万物的“人类中心主义”执拗。生态消费主张反映了现代人对流行了几千年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省,是把生态主义的理念转化为人的现实行为的一种尝试。因此,生态消费在理论上更具彻底性。不过,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界限也日益模糊,其价值目标、理论形态及实践行为也基本趋于一致。低碳消费目前尚无标准的定义。从各国的具体做法看,低碳消费着力于由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环境危机问题的解决,它融合了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的价值理念,强调人的消费活动与环境保护、社会和谐、人的健康的统一。低碳消费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直接目标,旨在化解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保障人的健康的消费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低碳。即要求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尽量使用低碳材料和低碳产品,不用或少用高碳材料和高碳产品,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是低碳消费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2)环保。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低碳消费的一个基本目标。低碳消费的这一价值目标必然要求人们在消费活动中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自觉选择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方式。(3)节约。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消费主义主导下对物质消费的偏好,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是当今消费领域的一大痼疾。它不仅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节制过多的物质欲望,减少对物质资料的过度消费,尤其是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提高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避免浪费,尽可能对消费品进行循环利用就成了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及低碳消费的一致要求。(4)健康。有益于人的健康,这是对消费的最基本要求。低碳消费要求人们改变对物质消费的过分偏好,强调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全面均衡发展,更加重视人的身心协调健康发展。(5)公正。“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是低碳消费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一要求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自然资源和环境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具有最大公共性,以及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的有限性。因此,在低碳消费语境下,人的消费应当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每个人包括下一代人都有平等消费资源、享受环境的权利和不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义务,个人的消费自由不应当损害他人的消费权利。

福建省发展低碳消费的现状分析

1.在政策制度方面。福建省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低碳消费的发展,但相关政策制度有待完善。自2002年国家批准福建省作为生态省试点以来,福建省政府就一直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出台了《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等生态环境建设专门规划、制度。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福建省政府又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生活方式的主张。政府对发展低碳消费的重视将是福建省发展低碳消费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不过,福建省发展低碳经济还处在规划、宣传、试点阶段,相关配套政策制度的制定、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2.在居民消费观念方面。一方面,福建省居民具有良好的亲环境消费教育宣传基础;另一方面,居民低碳消费观念仍没建立起来,高碳消费积习难改。2002年以来,围绕生态省建设,福建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生态文明的教育宣传活动,建立了较好的亲环境消费教育宣传基础。随着低碳消费理念的提出,福建省又进行了广泛的低碳消费教育宣传。如把低碳经济知识、理论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2010年,开展了“与‘6•18’一起低碳”的大型系列宣传活动;2011年,开展了“低碳照明八闽行”活动,大力推行“低碳办公”、“低碳机关”等低碳实践活动。这些都对提高福建省居民低碳消费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低碳消费提出的时间不长,人们的低碳消费观念尚未建立起来,加之当前缺乏完善的低碳消费的引导、监管政策制度,低碳消费市场处于无序发展中,低碳消费环境较差,低碳消费的成本、风险都较高。因此,在现实消费实践中,低碳消费雷声大雨点小,“过度消费”、“便利消费”、“面子消费”等高碳消费行为仍然非常普遍。3.在居民低碳消费能力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整体上福建省居民低碳消费能力仍比较低。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2.7%[2],“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3.8%,地区总产值、财政总收入比2005年翻一翻[3]。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5%和8.3%。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10年,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750元,比2005年增长了67.72%;2010年,福建农村人均消费支出5498.33元,比2005年增长了67%[3]。但是,低碳消费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消费:一方面,由于低碳产品大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制成,企业技术研发、生产工艺创新以及市场开拓费用相对高昂,其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都远远高于普通产品;另一方面,在消费结构上更加重视文化、旅游休闲等精神性、享受性消费。这种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消费方式需要消费者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而福建省居民总体上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收入差距较大、社会保障还不够健全、住房消费压力较大等,其消费能力还明显达不到低碳消费的要求。4.在低碳产品供给能力方面。福建省在生态建设、资源禀赋、能源特点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和优势,但总体上其基础还比较薄弱,优势也没有充分加以利用,低碳产品供给能力明显不足。在低碳产业方面,自“十一五”以来,福建省抓实推进生态省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这为福建省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其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没有完整的产业链、缺乏核心技术等。在软件方面,尚存在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系统性缺陷。在能源方面,一方面,传统化石能源匮乏,“三无”(无油、无气、无优质煤)是福建省传统能源的特点;另一方面,低碳能源蕴藏丰富,拥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森林生物质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因此,福建具备发展低碳能源的强大动力与巨大潜能。但目前福建省低碳能源的利用明显不足:2010年,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1.4%,水能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4.2%,天然气能和风能合计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4%,尚不足5%[3],潮汐能、森林生物质能尚未有效利用。毫无疑问,这些都将制约福建省低碳经济、低碳产业的发展,影响福建省低碳产品的供给能力。此外,福建是个多山地区,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森林覆盖率高达63.10%[4],居全国之首,自然保护区多达92个[5],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同时,福建历史文化悠久,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丰富、特色鲜明,其“妈祖文化”、“客家祖地文化”、“闽南茶文化”、“南音”、“船政文化”等极具地方特点。但福建省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低碳旅游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整体上开发利用不足,配套设施(如交通、景区服务、安保设施及商业服务设施)不完整,旅游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消费者的旅游费用较高、旅游风险较大。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福建省低碳旅游成为大众消费对象。

福建省发展低碳消费的实现路径

低碳范文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饮食

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

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能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着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了20%。

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

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今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的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能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一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低碳范文篇8

低碳经济是指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来降低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共同发展,促进人类长远发展,不断优化现有的生活环境。低碳物流是指通过降低碳排放量的方式来达到低排放、低污染的目的,达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其降低碳排放的手段主要有管理车辆行驶、引用新技术、引用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等。低碳物流强调要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碳的排放,将低碳经济的理念引入到物流行业中,既可以促进物流行业健康发展,也是深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工作。

2低碳物流的重要性

首先,从企业角度来说,低碳物流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企业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便是运输成本,运输成本中的能源消耗的比重较大,能源消耗多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而倡导和应用低碳物流会提高运输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从社会角度来说,低碳物流有利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物流的推广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效应,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这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发展低碳物流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再次,从思想理念角度来说,低碳经济有利于人们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通过低碳物流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生产和消费的低碳生产,在社会中推行低碳生活消费的理念,使得社会大众可以树立起低碳的观念。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消耗,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问题,推行这一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3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低碳物流运输策略

首先,树立低碳物流发展理念至关重要。要想促进低碳物流的发展,做好低碳物流业的发展,树立低碳发展的理念至关重要,只有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才能使人们的行为更加有方向性,才能在行为上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同时要进一步学习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政府要加强对低碳物流的发展。政府也要积极促进低碳物流的发展,其一,要对低碳物流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对于低碳的交通工具给予鼓励和推广,对于碳排放量较多的运输企业征收更多的排污费,对低碳物流发展较好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与政策鼓励。加强低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提高效率,为低碳物流企业的发展奠定好金融基础,增加其融资渠道,促进物流运输网络化、高效化。其二,加强物流企业专业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时注重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在高校中设置低碳物流专业,并积极引导低碳物流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其三,要建立低碳物流的技术体系,积极引入先进的低碳物流技术,为低碳物流的发展提出中央的顶层设计,做好相关计划,积极发展新型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科研创新和发展。其四,要做好低碳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有设施的应用效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信平台建设。再次,企业在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运输方式。其一,要采取共同配送的方式,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有效做到集约发展和规模经济,防止重复运输和资源浪费,降低空载率,降低运输次数,从而降低碳的排放。其二,要采用更先进的运输方式,采取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与传统甩挂运输方式相结合,有效降低碳的排放量并提高运输的效率。其三,可以通过对运输设备的改进来降低碳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的运输方式也设备,充分发展电动汽车、清洁新能源汽车等,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其四,通过多式联运的方式降低碳排放量,充分发挥各个运输方式的优势,根据运输方式的特点有计划地选择碳排放量较低的运输方式。其五,企业应加强信息化管理和相关人员团队的素质,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总之,低碳经济的理念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十分重要,企业应积极发展低碳物流,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整个社会中推行低碳物流。

作者:王昱衡 单位: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艳,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商业时代.2010(14)

低碳范文篇9

近一段时间,我们院青协与生科院青协积极策划及组织了“倡导低碳生活”。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前期工作:主要是策划及宣传方面的工作。由于此次活动是呼吁人们减少碳的使用量,所以我们几乎没有用宣传纸,以手机短信,通话,口头交流,宣传板等形式把此次活动宣传出去。

小结:不仅在这次活动中,其他大多数活动,都使我获得一个非常深的感触:1宣传工作很难,宣传到位更难。2活动的策划往往很难有新意,而且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有的随时改变原先的计划。比如这次活动,原本打算比如,这次活动原本打算在星期日结束,由于天气方面原因,提前结束,但是打电话捐书或预定资料的人还剩好多,所以我们决定以后定期搞一个活动,希望此次活动能够传承下去,使默写人眼中的垃圾成为另一些人心中的宝贝。

二.活动期间:有几点,我是非常地感动。1这几天温差比较大,中午可以说是比较炎热,但是我们的志愿者还是热情饱满,干劲十足。2每天很早就起床,桌子椅子等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才一批一批的轮换着去西饼屋买些东西,草草地解决了自己的早餐。而中午却要(!)到将近两点钟才可以轮换着吃到饭(中午捐书换书的人实在太多了),一天下来,累不用说,嗓子哑的人都有出现了。3活动的时候,大家都能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解释给同学们我们的活动目的,形势,还有一系列的条件,并能及时做好记录。一批累了,另一批能及时换上,有些却主动一直从早上忙到晚上,等食堂一楼关门了,我们的活动也就结束了。

小结:这次活动在某些个方面策划得还是不周全,不如天阳伞没有准备好。

低碳范文篇10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低碳环保,从我做起。

绿色环境是健康自然的一种象征。绿色能带给我们生机、带给我们活力,而绿色校园中的“绿色”也就不只是一种颜色那么简单。走进我们如今洋溢着书香味的校园,你会被那迷人的风景所吸引。高大现代化的教学楼,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鲜艳夺目、争奇斗艳的花卉。漫步在校园里这一派绿景下,会使你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校园中的绿色风景,对我们同学是极其有益的。不是吗?一节课后,站在走廊上看看校园中的绿,让我们大饱眼福,也使精神达到更高、更好的状态!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又可以在校道上走走,看看周围的景物,不是有置身花园之感吗?由此校园的美好可见一斑。所以,我们就应该让校园中的绿色永存。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必然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感受清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触摸壮丽;“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我们聆听喧闹;“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让我们亲近悠闲;“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让我们体味斑斓。雨天,让雨点亲吻面颊;雪天,让雪花栖挂眉梢;喂蚂蚁美餐,浇花草甘露;问候晨曦“你好”,道别月色“晚安”。中学生低碳环保征文演讲稿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自然,人类自我的本真。自然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物质和能量,是人类存在和延续的基础。雨果曾说:”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近年来,人类由于对环境不够珍惜,随心所欲,滥伐林木,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有关环境方面各类惊人的数字令人毛骨悚然,这其实已向我们发出了严正的警告:如果只顾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保护环境、拯救家园的战斗,最终毁灭的将是我们人类自己。为了保护地球母亲,我们需要携起手来,做力所能及的事。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拼搏,生活在都市里,随处可见的住房广告上,总是将居住环境写得极美,青山,绿地,蓝天,碧水是都市人对优质居住环境的期许!

窗可透光,窗可通风,窗可映影……常常在窗边看夕阳西下,在晚霞瑰丽的时刻,在窗边静静地欣赏落日与云彩绚丽的景象,那景象真让人神往与陶醉,西天的色彩艳丽而浓重,这就遮避了许多无赖与困境。白天,城市的天空往往有些灰暗,苍白,严重的污染使得窗外的远景朦朦胧胧,城市的发展使窗外高楼林立,密密层层,挡住了我眺望远处的视线;夜晚,城市的天空又显得躁动而混乱,霓虹灯,路灯,车灯,探照灯,张扬着强光映进窗来,使人感觉失却了许多夜的宁静。现实中的都市总是高楼林立,人群熙攘,车水马龙,但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