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十篇

时间:2023-04-06 00:57:08

创新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篇1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型企业 企业改革

1 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形态

工业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两种形态,即生产型企业和生产经营型企业。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什么?学者们进行了不同的概括,如机化企业、式企业、虚拟企业、数字化企业、灵捷制造企业、以信息为基础的企业、型企业、二元性企业、智能企业和知识创造型企业等,这些概括只是揭示了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从实践活动的视角看,都未能深刻地揭示企业未来发展的本质。

可以预料,未来工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主要发生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以、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使技术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市场变化步伐加快,竞争的程度也日趋强烈。新产品越来越多,更新越来越快,面对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态势,未来工业企业若不牢牢抓住技术创新这个本原,就无法实现“以需定产,产需结合”,更无法实现“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提高效益”,一句话,无法生存和发展。所以,由生产经营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必然是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选择。

事实上,综观20世纪工业企业发展的历程,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趋势,即企业愈来愈自觉地把从事技术创新活动视为自己的核心职能。特别是近30年来,世界上那些谋求长期持续发展、追求卓越的公司无不投巨资和人力从事技术创新。国际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不创新即死亡。如今,企业不断地技术创新,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使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反过来,市场的变化又进一步激发企业技术创新。这种创新循环流动激起一波又一波的创新浪潮,在这种创新浪潮中已经涌现了一批技术创新型企业。它们以美国的英特尔、日本的日立、德国的西门子、的海尔等为代表,这些技术创新型企业在技术创新浪潮中经久不衰、持续技术创新,公司也因而不断成长。

2 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内涵

技术创新型企业是指具有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持续技术创新,并取得显著技术创新效果的有活力的企业。

持续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本质。技术创新型企业就是指实现持续技术创新的企业。在这里,持续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指企业不断地进行一项又一项的技术创新,更主要的是指企业适时地从原有的技术轨道进入新的正确的技术轨道的活动过程;不仅仅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更主要的是具有技术上的渐进跃迁性和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性。实质上,持续技术创新包括两个阶段,即技术家族创新的常规阶段和战略技术创新的非常规阶段。

技术创新型企业作为工业企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它保留了生产型企业和生产经营型企业的优点,同时又有了新的内涵。技术创新型企业把企业竞争从单纯的生产竞争和营销竞争扩展到技术创新的竞争,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职能,在企业内部实现技术创新的制度化,集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形成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三者互动的健全的体制和机制,通过持续技术创新,获得持续性的收益。

3 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创新体系

典型的说,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创新体系主要由生产学习系统、搜寻系统、探索系统和文化创新系统构成。

生产学习系统是指企业对既存生产制造系统进行不断改进的活动主体、关系网络和相关制度的综合体系。它主要由生产现场人员,通过在干中学、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途径,持续改良既存的生产制造系统。企业生产学习系统是整个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它不仅使生产技术更趋完善,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是搜寻系统的“助手”、“耳目”。

搜寻系统,是指在企业既有的技术模式基础上,沿着既定的技术轨道,进行有关技术家族创新的活动主体、关系网络和相关制度的综合体系。它的主体主要是企业的研究开发部门,它的功能是不断地向生产学习系统提供新产品、新工艺。企业搜寻系统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不但向生产学习系统提供新产品、新工艺,同时,还在不断积累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搜寻系统是企业当前利润的源泉。

探索系统,是指企业进行战略技术创新的活动主体、关系网络和相关制度的综合体系。探索系统的功能是为企业及时捕捉下一次技术创新浪潮,研究开发和孵化全新技术及其相关生产经营系统,培育企业未来的利润源泉。

文化创新系统是指企业的不断塑造和更新企业创新文化的主体、关系网络和相关制度的综合体系。创新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企业成功的真正秘诀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不断塑造和更新的过程。不断塑造和更新企业的创新文化即是文化创新系统的功能,文化创新系统的主体主要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企业最高管理层。

4 技术创新型的创新机制

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机制主要包括创新机制、运行机制、创新运作机制和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其中,社会运行机制是基础;创新发展机制是根本,是灵魂;创新运作机制和创新组织管理机制是具体。

4.1 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企业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稳定模式。它的功能主要是使企业作为一个社会中的自组织系统,与社会形成良性的互动。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社会运行机制具有正反馈性,即由于它的作用,技术创新型企业向社会不断推出优质新产品和服务,在社会上形成较高的技术创新信誉和声誉,使企业更、更多地从社会中获得新的技术创新需求,以及信息、科技人才、资金等社会创新资源,进而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这种正反馈社会运行机制是技术创新型企业得以成长的社会基础。建设这样的社会运行机制,既要依靠社会又要依靠企业自身。一方面,政府要通过、经济、科技体制的建设,为形成这种机制提供可能;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建设自己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最终形成这种机制。

4.2 创新发展机制

创新发展机制是指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求发展的机制。它的主要功能是使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形成由技术创新到获得利润,由利润支持再技术创新,再创新再获得利润的良性循环,企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发展机制具有两个基本特点:①持续技术创新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创新的目标就是为了获得利润,而企业获得的利润主要依靠持续创新。在重视生产和销售的同时,技术创新型企业更重视能获得超额利润的技术创新活动;②技术创新投资大。技术创新型企业为了持续创新都投入巨额资金,有学者指出,成功企业的开发费用与销售额的比率从成熟产业的1%~2%到高技术产业的15%~20%。

4.3 创新运营机制

创新运营机制是指具体技术创新项目运营的稳定性模式,它具有下列特点:①强烈的市场导向。技术创新面向市场需求。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适应和满足显在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刺激和重创潜在的市场需求;②注重技术积累,形成技术进步的不断循环。技术创新产生的不仅是新产品、新工艺等有形的产出,还有技术、知识和经验等无形的产出。技术创新型企业注重这些无形产出的管理,把它作为推动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内在基础;③积极开拓潜在市场。技术创新型企业较一般企业更关心未来,它们利用强大的技术经济实力,能较早地识别一个潜在市场的存在,并倾心培育。

4.4 组织管理机制

企业的创新运营机制是通过企业的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具体保障的。企业的组织与管理机制是指企业各职能部门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它具有下列特点:①实行持续发展战略。实行技术家族创新和战略技术创新协调发展战略,实行企业R&D、生产、销售一体化集成管理,有效地协调三部门的活动;②研究和发展制度化。企业确立了研究和发展的价值,制定了企业研究和发展的有关规范,拥有一支稳定的、有实力的研究和发展的队伍,建立了功能齐全的研究所等;③生产和销售部门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突出作用。

5 建设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改革任务

企业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取得的成绩可谓有目共睹。或许最大的成绩就是我国企业整体上已由“生产型”转向了“生产经营型”。下一步我国企业改革的任务就是顺应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潮流,建设技术创新型企业,使我国企业整体上由“生产经营型”转向“技术创新型”。

应充分认识建设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紧迫要求。我国已经加入WTO,我们要与之竞争的企业往往是实力雄厚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如果我国企业不走持续技术创新之路,不建技术创新型企业,我们就永远只能挣“劳务费”,与“超额利润”无缘,企业求富求强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建技术创新型企业是势在必行的。

在建设技术创新型企业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基础,已经开始起步。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我国试验了多种新组织形式,如创办科技先导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园等等。这些都为发展技术创新型企业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当前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明确认识,深化改革,切实推进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建设。

创新型企业篇2

一、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风险性

创新型企业建设就是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更高的价值,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撑。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创新型企业建设面临的风险也比较大、环境更复杂。要提前预防和识别风险因素,科学管理避免在建设创新型企业过程中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创新型企业的建设旨在创新方面,由于创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创新系统的复杂性、创新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局限性等直接导致了企业的创新型建设上有一定的风险。笔者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创新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创新战略方面的风险。企业的创新战略与企业现在及未来所处的政治、经济、科技环境、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紧密相连。在企业发展中战略就是思考企业发展出路的思考模式,是企业为了持久经营和不断发展壮大对未来的资源配置、市场业务等作出的前期规划,是企业为获得强大的竞争力自主的筹划、策略和计划。企业的发展战略具有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性、长期性、风险性、系统性、全局性、竞争性等特点,所以笔者认为战略风险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风险之一。 第二,重大创新项目方面的风险。企业创新的载体就是项目的建设,尤其是企业的重大创新项目建设,它的成败直接决定着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成败。创新具有不确定性,造成项目在筹备、研发、建设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一个大的创新项目涉及到多种创新类型,重大的创新项目几乎都和复杂的产品联系在一起,复杂的创新体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创新风险的复杂性,所以创新项目较之一般项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随之风险性就增强。

第三,人为因素的风险性。创新型企业的战略制定、项目决策都由企业的决策者群提出,所以在整个创新系统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人所具有的功能自由度可能导致其行为与组织目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最终直接导致组织目标的失败,这就构成了组织创新中的人为风险。

二、建设创新型企业的要素

第一,人才是企业从创立到发展的首要因素,所以要紧抓人才的创新,通过激励、竞争、创新、淘汰等办法确立各级人才。要不断激发每个员工的创新意识、培训开发每个员工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活力。

第二,“决策性”要素,就是合法的法定手段,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坚决杜绝专横独断决策、盲目冲动决策、反复无常决策。在此基础上与国际接轨,制定完善合理的创新管理制度、使创新向科学本位转变。

第三,“保障性”要素。本要素里包含企业运行的资金保障、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衣食住行等,本要素是否得当主要取决于企业单位的对待态度。

第四,“激励性”要素。激励要素最关键的就是遵循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知分配等原则,采取实施相对的高额年薪制,在企业员工管理上不限资历、不限职务,对实行创新人员按照收益效果、利润等来合理分配酬劳;对企业有贡献的创新人员的科研开发、成果收益等按照贡献的比例适当的量化分配企业股份,每年按股分红,合法的退休时遵照意愿可以按当时市值兑现;创新奖励制度,在对象上,根据创新成果的不同质量、不同数量,分清主次,重奖骨干,兼顾一般;在内容上,重奖产业权益,兼顾津贴待遇。建设适应自身企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文化,用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民主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

第五,“信息性”要素。本要素主要以多种方式为根本,依据不同专长、不同职能的人才特点,通过不断的沟通和碰撞、不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吸取经验教训。结合消费者的意见建议,从中改变现有缺点,增加产品的全性能,力求产品的综合性和高层次的创新。

第六,“技术性”要素,就是要不断开拓、适应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市场。同时对产品、工艺、营销、原材料、组织管理等进行系列的创新。依据企业产品的核心技术、超前技术、实施技术,进行梯级配置,做到术业有专攻;加强与国际的管理、技术的结合等等。

三、结语

创新型企业篇3

[关键词]小型企业 技术创新 主要问题 对策

一、小型企业界定

目前国际上对于中小企业规模的界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各国都有自己的界定标准。我国于2003年2月19日由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发展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规定》中从职工人数、销售额、总资产三个方面分别对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住宿餐饮业等七大行业中小企业标准进行了划分。其中小型企业标准如表1所示:

二、小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存在问题

1.业主观念落后,创新动力不足

我国企业创技术创新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所设立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科研院所。而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的中小企业却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有效地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2.资源投入不足

对于任何类型企业来讲,创新投入的基本要素就是人、财、物的投入。这三个主要因素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首先,资金方面。一般而言,小型企业的总资产都在4000万以下,这些是包括了不可短时间内变现的资产,再扣除基本的日常运作费用,企业单凭自己的资金实力没有足够的钱来进行技术创新投入。而商业银行一般也不愿参与风险相对较大的投资中。其次,人才方面。我国的科研人员基本上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分在企业中的科研人员也都集中在国有大型企业之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创新所需的人才。最后,物资方面。一般技术创新需要组织专门的创新攻关小组并配备尽可能好的设备。但是小企业中大多以迅速获取利益为目的,并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3.信息收集能力差

要想进行技术创新,必须有足够的市场信息,能够充分把握好该领域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发展前沿。才能不走冤枉路,才能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创造出较多的价值来。否则,都是重复已有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没有任何意义。而小企业根本不具有这方面的信息收集能力。相反大企业可能会有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渠道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由此看,还没有进行人财物的较量,但是从创新信息手机上已经决定了小企业创新的艰难。

4.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2006年我国了《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其中明确指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既然国家在大的方向是确立了企业在国家创新中的地位,那么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国家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支持和鼓励远远不够。主要还是靠市场来完全运作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在政府的支持方面,可以采取给予小企业一些税收优惠、鼓励银行放贷等措施。

三、如何促进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1.增加经济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之前,首先必须要对企业现有资金流进行分析,看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对于小企业而言,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足够的完全自有额外资金来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提供贷款。政府可以组建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专门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也要积极融资,对于技术创新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评价分析,吸引一些风险投资进入,或者是与其他企业进行联合创新。从而做到风险共担,既降低了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又得到企业所急需的资金。

2.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为鼓励小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政府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税收政策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政府部门可以组建一个由不同行业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鉴定团。对小企业的创新成果,无论是有实际应用价值还是潜在应用价值,进行价值的评定。测算出该项技术的价值量,然后在税收中对于此项创新的价值进行冲减。比如,可以用创新所带来价值的50%来抵消部分税收。这样可以更大提高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3.企业业主加强合作创新意识

小企业本身实力势单力薄,虽然可以做出一些工艺或者小的技术方面的技术创新,但对于较大型的技术创新项目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这种情况下需要企业积极地展开合作创新。既可以与其他相关企业合作,也可以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尤其是与高校合作,这也符合国家鼓励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各种政策优惠。通过合作创新也可以为企业培养一批具有更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4.加大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

由于小企业自身的信息收集能力极差,不能对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手机。中介机构在这方面可以很好的发挥起作用,来满足小企业部分需求。许多中小企业对该行业的最新的研究没有了解,可以通过中介机构来咨询,从而确立自己企业技术研究、创新的出发点和起点。同时中介机构还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伙伴的选择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和其自身的建议。中介服务机构还可以发展为一种信息转换平台,使其成为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的中间转换器。

四、结语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其影响因素很多,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讲,本身在企业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同。对策的选择,要根据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决定,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段远鹏.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及对策.科技管理研究.2009(2).

[2]百度.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创新型企业篇4

[关键词]创新绩效;评价指标;DEA;创新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4-0080-04

2008年4 月,山东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联合了山东省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名单,正式启动了山东省创新型企业(试点)建设工作。2008年7月,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三部门联合认定了首批共91家“创新型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随即展开。截至2012年,山东省部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共有45家,居全国各省市第1名。本文以山东省20家上市创新型企业申报数据为依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创新型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创新的实现是创新资源从投入到产出的整合过程,体现了资源配置的情况和企业运作管理的水平。创新型企业指能够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本文对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效率评价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既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又要客观地反映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反映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2)可行性原则。要充分考虑评价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3)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力求量化,以利于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间进行对比和评价。

根据以上评价原则,本文选取了与创新效率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指标作为评价指标(见表1)。

二、评价方法

近几年,国内外对企业创新绩效提出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专家评价法、模糊评价法等,这些方法仍存在不足。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包络分析法,简称DEA,不仅能够评价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还可以调整非DEA有效投入产出比重,最终使企业达到DEA有效。

数据包络分析使用数学规划模型,根据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比较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对决策单元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它在处理多输入,特别是多输出问题上的能力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不仅可以用线性规划来判断决策单元对应的点是否位于有效生产前沿面上,同时又可获得许多有用的管理信息。

我们假设企业决策单元输入指标为X,输出指标为Y,设系统有数据决策单元n个,每一个决策单元均有输入指标m个和输出指标n个,则有以下关系式:

通过上式中的β值可以判断出各DMUi的规模报酬是处于何种状态。若β0,DMUi为规模报酬递减(DRS)。

三、实证分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山东省20家上市企业的年度报告,根据2012年度报告加以计算汇总,整理得出投入、产出的原始数据(见表2)。

运用DEA法测算相对效率有投入导向模型和产出导向模型两种,本文所选用的样本为山东省创新型企业,故我们选择从产出角度测算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对效率。所以,本文运用产出导向的DEA方法的BCC模型,采用DEAP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计量,最终度量出山东省创新型企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见表3)。

由表3可以得出纯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的分布范围(见表4)。

从表3可以看出,被调查的20家样本企业创新绩效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827,说明山东省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从纯技术效率角度来看,山东省创新型企业创新绩效的均值为 0.914,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说明山东省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纯技术效率有提高。从规模效率角度来看,山东省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规模效率均值为0.890,虽然规模效率数值较高,但被调查企业中有1家企业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减,10家企业表现出规模不变,这说明山东省创新型企业虽然创新投入大,但创新产出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山东省创新型企业应该加强对创新过程的管理,以提高创新产出的效果。

从表4可以看出,11家企业的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为 1,达到了DEA有效,其中,企业的总资产、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都排名靠前。这说明,在创新型企业中,DEA有效的企业往往是投入水平较高且产出水平同样较高的企业;有2家企业的综合效率小于1但纯技术效率等于1,它们处于DEA无效但纯技术效率有效的状态,这两家公司的资源配置合理,管理水平较高,达到了纯技术效率有效,其DEA无效的根本原因是规模效率低下,可以通过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增加投资人以及招聘员工等来改善。7家企业的综合效率小于1并且纯技术效率也小于1,说明这些企业既处于DEA无效又处于纯技术效率无效的状态,企业生产能力以及管理水平不高,技术效率低下,同时投入规模不适当,应适当增加投入以提高规模效率。

四、提高山东省创新型企业创新绩效的对策

(一)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

一方面,省政府要设立企业创新基金,且加大创新资金的投入力度,强化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市场开拓能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和有持续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有效缓解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同时,创新基金可以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投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市场支撑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快风险投资市场建设,引导各类基金投资企业,支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加强与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合作,支持自主创新,采取固定资产抵押和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组合的方式,重点支持创新型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把创新型企业整体推向银行,让这些企业能够得到各方面的金融服务。

(二)构建创新服务体系

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需要信息、融资、担保、技术、培训、人才等方面相关的服务机构支持。山东省应当加快服务业的市场化、规范化、产业化和规模化进程,加强中介机构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结构,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传递,为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推动和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和制度化程度,有效解决产业集中度分散、技术领域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核心竞争力受制于人的突出问题,加快创新成果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三)培育特色创新型产业园区

要发挥山东省的区位与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在已有一定规模的生物制药产业园区、信息产业园区的基础上,优化区内创新环境,有意识地培植和聚集创新资源,加强省内创新系统关联度,提升区内创新能力,在山东省内努力发展紧密相连的产业创新集群。发挥特色创新型产业园区以创新为驱动的引领示范功能,为催生创新型企业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

成功的创新型企业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激励创新的机制,技术入股、期股期权逐步成为企业调动核心技术创新积极性的有效机制,与技术创新绩效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成为企业激励科技人员的有效手段。企业内部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五)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集聚

引导和支持人才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创新型企业面向海内外集聚紧缺人才,支持创新型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山东创业创新,广开引才引智渠道;引导和支持技术要素向企业集聚,优先支持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中试转化基地,符合条件的,以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引导和支持管理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创新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参考文献]

[1]胡恩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综合评价[J].科研管理,2001(7):79-84.

[2]杨宏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1998(1):53-58.

[3]刘国岩,吴冲,卜国庆.基于DEA的创新型大企业创新效率的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6):20-22.

[4]赵敏.科技投入产出的DEA评价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05(6):90-93.

[5]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51.

[6]莫燕.区域R&D绩效评价[J].科研管理,2004,25(1):114-117.

[7]林向义,张庆普,罗洪云.基于DEA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9,18(4):152-158.

创新型企业篇5

【关键词】企业文化 文化创新

一、企业文化创新是时展必然的要求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走入的最大误区就是趋同化和形式化,而缺乏个性化。如果企业文化长期停滞不前,滞后于企业与社会的发展,并没有新的血液和活力注入,它就会变得保守、封闭,并严重阻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科技飞速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要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二、企业文化创新原则

一是要重视对原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这些观念被认为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应该继承下来并保持下去。北京的“同仁堂”药店是一家“百年老店”,事实上已有300年历史,信奉的是“童叟无欺,一视同仁”,所以现在仍然生意兴隆。

二是要学习、吸收、融合其他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学习移植先进的企业文化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学习,要开展研究,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要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学习——消化——吸收——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面对跨国企业的进入并随之而来的国际企业强势文化的扩张和浸透,我们更要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企业文化并坚持不同文化的融合。

三是要注意将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今社会经济现实背景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既要注意继承和发扬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从中吸取有效的营养成分,同时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为我国企业进行文化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要考虑企业社会责任。要将社会责任意识根植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中,这些文化理念突出地强调了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法人,除了创造利润以外,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责任、对股东和对消费者的责任、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等。

三、企业文化创新内容

1.企业文化理念的创新。一是要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使企业文化的变革与社会文化的变革同步,使企业文化理念能够适应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既要体现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理性精神,又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二是要在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兼顾多元文化的融合,因为,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一个多种文化冲突的过程,但是更多的是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是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三是要使企业文化理念成为企业不断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树立一种开放的观念,不断推出新思维、新观念,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使企业员工的个性得以有益的发展,使员工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由此提高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

2.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职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优秀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必须是科学、完善、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

3.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我们提倡文化管理模式,它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更加强调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向员工灌输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塑造一个形象标志,从价值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规范层面对全体员工的价值观、精神、心理和行为进行全面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企业员工,始终是一个主体的人,主动的人,受尊重的人,这就是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

4.企业文化个性的创新。一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核心价值和发展历程选择不同的文化理念,不同的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品牌文化和行为规范,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由此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是个性鲜明的,因为它已经根植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过程,表现在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工作作风和行为方式中,体现在企业的整体形象中,并且能够引领潮流。

5.营销文化的创新。营销文化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观、习俗、行为准则等文化成果,这种成果被传播给其他组织或个人,并部分被物化在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中,以达到“以文兴商”、“以文制胜”的效果。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仅靠产品的使用价值已远远不够,还必须靠文化的亲和力来提升产品的价值,要将企业文化寓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经营等环节中,把高知识含量的产品与知识化营销方式结合起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四、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

1.突出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取得竞争力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创新能力、高素质的技能、高速运转的效率。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周期不断缩短,创新是保持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活动鼓励和培育新思想、新主张,最大限度地把企业员工吸引到献计献策和能力合作的活动中来,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2.“以人为本”,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来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

创新型企业篇6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compared the present stud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valuation for enterprises, and propose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ethod which is workable in th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ity of Shijiazhuang municiple.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评价;石家庄

Key words: innovative enterprise;evaluation;Shijiazhuang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134-02

0 引言

企业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科技创新的评价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跟踪监测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企业科技创新跟踪机制,有利于政策管理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促进政策,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本文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按照科学性、简便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旨在研究石家庄市县市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了一套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及计算方法,用以推动和加强石家庄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河北工业大学尹志军等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一文中对目前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评价方法应用的进展情况[1]。河南科技大学王丽在《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了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之外又增加了加减分项,对企业具有的上述指标无法显示的特色和优势予以加分,经营亏损的企业予以扣分,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洛阳市17家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2]。与其它研究相比,该研究力图通过增加对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以达到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完整、全面的评价。河南财经学院王慧、李印海运用神经网络法对河南安彩集团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把对安彩集团的19个评价指标数据输入优化后的神经网络,得到安彩集团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得分[3]。天津大学白彦壮利用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该研究充分利用了专家评判信息的模糊性与灰性,将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集成,从而构建了灰色综合评价模型,该研究试图通过这一方法以消除伪信息的干扰而导致的判断上的偏差。天津大学曹亚克、和金生利用集合、权重和模糊数学的思想,在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山东科技大学张杰利用灰色聚类理论得到的指标灰色统计量,建立了一种灰色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客观量化的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现有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在理论上实现了不少创新,在理论研究中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但其中一些方法有严格的假设条件,其度量指标和因素难以实际测度,要应用到现实的科技创新管理的实践中有一定难度。例如,在指标可靠前提下,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计算精度较高,但实践中不易于操作。因此,在现有理论基础上如何选择和提出科学又便于操作和计算的评价方法,从而在管理实际中客观准确地评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仍是我们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力图在这一方面进行一些新探索。

2 石家庄市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提出的指标评价体系,根据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企业创新的要求,参考科技部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考核体系[4],依照近几年石家庄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和管理理念,按照可操作性、统一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进行。评价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指标体系结构分为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其中定性指标评价值由评审专家组给出,定量指标评价值通过计算得出。如表1所示,表中同时列出了根据专家意见法确定的指标权重。

(γij为三级指标相对于二级指标的权重,三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为γij/4)

指标释义:

企业家创新意识:为定性指标,指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企业家创新意识强弱;

企业创新战略规划:为定性指标,指企业是否有明确的科技创新活动战略规划与配套措施,创新战略规划实施情况等;

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为定性指标,指企业内部员工踊跃参与各类创新、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等文化氛围的营造情况;

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定性指标,指企业内部是否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创新激励制度:为定性指标,指企业是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创新激励政策(包括技术股份、期权、培训、提升等激励方式),以及实施效果情况;

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个):指企业拥有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

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数量(个):指企业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数量;

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重(%):企业所拥有的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百分比;

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占当年企业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消化吸收费用占技术引进经费比重(%):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百分比;

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企业所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占企业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百名研发人员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件/百人):企业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数与企业百名研发人员数量之比;

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数量(项):企业科技成果当年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数量;

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数量(个):企业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数量;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企业年增加值与企业全体员工数量之比。

3 石家庄市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3.1 定性指标的评价及计算方法 定性指标由5项任务(C11、C12、C13、C21、C22)组成。由评审专家组依据各企业的年度工作情况和年度报告给出年度评价值,评价值的基数为60,每项任务的评价值Cij的最低值为60,最高值为100。

3.2 定量指标的建立及评价 定量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参评企业上报的年度指标值。对乖离度较大的数值要进行审查,要求企业做出具体说明和解释。对于不实数据该数据以最后一名进行处理和计算。对于定量指标的所有三级指标(C23~C45)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5],称为功效系数,用fij表示,因为所有定量指标都为正向指标,所以fij=(实际数值-该组数值中的最小值)/(该组数值中的最大值-该组数值中的最小值)

某企业第Cij项指标的评价值

Cij=fij×40+60

Cij最低值为60,最高值为100。

3.3 二级指标的评价方法

Bi=■γij·Cij(对j求和)

Bi的最低值为60,最高值为100。

3.4 总体评价方法

由于4个二级指标平权,所以总体评价值

A=■(1/4)γij·Cij=1/4■γij·Cij=1/4∑Bi

A的最低值为60,最高值为100。

4 结论

制定石家庄市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是石家庄市创新型城市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上述评价方法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5个定性指标和10个定量指标,指标力求既要准确全面反映企业科技创新的状况,又要容易获取。在评价方法上,由于二级指标平权,计算过程进一步简化,使得评价指标的统一性、易得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了结合,可用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管理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尹志军,郎飞燕,陈立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4):1-3.

[2]王丽.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69-73.

[3]王慧,李印海.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78-80.

创新型企业篇7

一、制订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专项行动方案

1、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创新型初创企业。大力实施“智团创业”计划,支持科技人员与企业加强合作,创办领办创新型初创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创新型初创企业在全市中小企业中的比重。

2、鼓励科技人员向创新型初创企业流动。支持现有大中型企业孵化、派生创新型初创企业,鼓励传统型中小企业加快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变,鼓励各类科技人员进入创新型初创企业。

3、完善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支持科技人员以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出资创办企业,非货币出资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

4、大力引进科技创业投资机构。发挥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重点引导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企业投向市内的创新型初创企业,促进国内外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和资本的聚集。

5、加快发展天使投资。设立总规模为5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跟进投资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向创新型初创企业。加大对天使投资和科技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业氛围。

6、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发挥全市各类研发机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积极鼓励为创新型初创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二、大力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的具体措施

1、明确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出台《宁波市智团创业计划与创新型初创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创新型初创企业的认定条件和管理模式。2013年组织开展三个批次的创新型初创企业备案工作,完成创新型初创型企业备案2739家,安排市级补助经费2370万元。

2、探索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推进科技银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引进举办“黑马大赛”、“中国创业大赛”等多个有影响力的天使项目对接平台,成立“宁波市天使投资俱乐部”,为产业升级和创新提供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金融支持服务。年内已跟投14家企业,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跟进投资金额1020万元。

创新型企业篇8

2007年招商银行“玩票”似的首次为《集结号》提供了无息贷款,这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个悲哀,连一贯“嫌贫爱富”的银行都愿意支持新兴行业了,而我们资本市场却还是个看客。虽然2007年,2008年两年新三板新增近30家挂牌企业,17家主办券商,但不能不说依然只是在积累与沉淀。

2009年证券业协会锐意改革,修订后的《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办法(暂行)》及配套文件、结算公司修订后的股份报价转让登记结算业务实施细则及配套文件正式实施,股份转让账户与深市主板账户合并暨报价转让系统业务相关技术系统正式启用。当年新增挂牌企业20家,成交金额也达到了创纪录的4.82亿元。

2010年随着“外地高新园区开放,做市商制度预备实施”等一系列政策影响,越来越多的券商、企业家、投资机构参与新三板市场中来。截止2010年底新三板挂牌企业共计74家,主办券商42家,当年成交金额4.17亿元,定向增发5.62亿元,12月22日首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世纪瑞尔(430001)正式登陆创业板,完成了华美地一跳。此刻,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三板在与中小企业共同成长。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困境

“中小企业应牢记,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对于我的八家公司,我必须说,没有人曾经帮助过我们,只有我们自己能帮助自己。不要依赖于政府或银行,要依靠你的朋友,亲人,梦想。以前我曾经尽力想要获得银行贷款,但总是麻烦多多,在过去十年中,我没有从银行获得一分钱贷款。银行总是推说它们对中小企业不了解。遇到问题我所习惯的是,用自己的右手温暖左手。”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在2009 APEC SMESUMM T的一席话,道出了中小企业成长时的艰辛。

创新型中小企业不仅仅包括那些技术独特的企业,还包括应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一大批在新经济领域、新商业模式下诞生的新兴企业,它们具有轻资产、理念独特、高风险、高投入、成长迫切等突出特点。创新型中小企业之所以无法获得银行的青睐,关键在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以及稳定的贷款利率收入与高风险创新性活动产生了严重的风险收益不对等的情况,况且银行对创新型中小企业项目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监督成本太高。

成长固然是重要的,因为公司要通过盈利性的增长为股东,为社会创造价值,可是更值得关注的大多数情况是,试图通过创新来实现再增长的努力,恰恰造成了整个公司的解体。对于一家积极追求成长的创新型企业来说,创新的理念与机会并不缺乏,可是从理念到形成一个可供成长的持续力量,需要诸多过程,为这一复杂过程提供资金支持,完善治理结构,定位成长方向,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链条,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新三板市场与创新型中小型企业的结合,是一种宿命?

新三板作为专为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股份挂牌转让与融资服务的证券市场,恰恰为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及企业规范运作等一系列相关服务与支持。我们认为新三板市场主要解决了两个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十分重要的问题:

(1]新三板市场解决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公司要实现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等股权融资行为,其核心在于是否能够准确估值定价,能否提供流动性。新三板市场恰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首先,创新型中小企业几乎都是在新的经济领域立足,相对于容易估值的传统行业来说,这些企业的估值绝非“净现金流折现”那么简单,因此需要借助券商专业的力量来实现估值定价;其次,创新型中小企业股份流动性差,不是因为它本身竞争力差,没有生命力,其根源在于卖方惜售,买方抗拒风险地望而却步,最终呈现出就是流动性差。券商在尽职调查、内核、推荐挂牌过程中,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内控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持续经营能力等方面要进行详实、准确地调查,出具的股份报价转让说明书,尽职调查工作底稿真实地反映了拟挂牌公司的情况,加之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层层把关,能够进入新三板的公司,其信誉、法人治理结构、财务数据就相对客观公正,同时,一个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久其软件,北陆药业,世纪瑞尔等公司短时间内完成的从新三板市场挂牌到创业板lPO的完美转身,也给众多风险投资吃了一颗定心丸,由此新三板挂牌公司对风险投资机构亦更有吸引力。此外,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来说,机构投资者完成定向增资成为公司股东后,保证了创新型企业充足而长期的资本供给,并借助其在专业领域的研究力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面。可以说,新三板市场在机构投资者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不同诉求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契合点。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截止2010年8月30日,共有5家挂牌公司进行定向增资,融资2.66亿元。机构投资者通过定向增资参与挂牌公司的热情高涨,上半年新参与定向增资的机构投资者23家,投资金额达到1.86亿元,占总融资额比例超过70%,同时其定向增资平均市盈率为23.4倍,正在实施定向增资的联飞翔增资市盈率更是高达39倍。

(2)新三板上市过程完善了公司的治理结构

创新型企业篇9

2012年,既是“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的关键年,也是集团公司确定的“质量效益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根据油田公司确立的“抓住一条主线、突出五个重点、把握三个关系、提升三种能力,全力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厂里目标任务,重点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强化组织运行协调,确保原油生产任务全面完成

1.从“早”字入手,狠抓原油生产。一是不等不靠,工作早安排、任务早分解、措施早实施。二是将恶劣天气等外界影响纳入原油生产统筹范围,确保全年原油生产任务全面完成。三是严把入井材料质量关,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各类作业的过程监督,确保施工作业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2.从“精”字入手,狠抓生产管理。一是精细生产,根据生产任务完成进度,加强沟通协调,强化生产运行信息管理,及时掌握生产动态,科学安排,合理调度,确保采、泵、储、销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原油生产任务按计划高质完成。二是加强间隙抽油和有序泵油工作,在采油大队之间开展油井管理、单井计量、设备维护等对标活动。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好劳动竞赛活动,创新竞赛方式,细化竞赛内容,激励职工劳动生产士气。

3.从“高”字入手,狠抓油井管理。一是高质高效,做好油井管理工作,合理调整油井参数,全面提高油井泵效。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开展计量竞赛,提高油井测产水平和计量的准确度。三是加强抽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健全设备维护网络,普及维护保养知识和操作规范,有效降低维修费用,提高抽油设备的完好率。

二、以科技支撑为动力,继续推进科技兴油战略和精细注水开发战略

1.加大勘探创新力度,提升资源保障水平。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新区域采用已成熟的技术进行勘探,寻找新的含油区块,扩大储量面积。二要加强动态分析,注重随钻地质工作,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检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随时调整实施,确保勘探效果。三要完善试油工艺,做好试油计量,搞好单井及区块评价,为勘探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2.稳步推进注水工作,提高注水开发效果。一是优化注采井网设计,改善注水水质,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地层能量。二是搞好油水井测试和动态分析,及时进行堵水调剖,充分挖掘注水潜能。三是加强注水区域动态分析,及时调整配注量,提高注水效果。四是加快注水工程建设进度,做好注水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排除各类故障,做好管线防腐,确保各个注水站点运行正常。

3.优化开发方案,转变挖潜思路。一是加强储量管理,重新核查可利用的开发储量,摸清未动用储量和未开发层系分布范围,制订科学的开发方案。二是加强钻前地质分析和储层对比,优化钻井和压裂设计,科学制定射孔方案,抓好产能建设,增加新井采油月。三是转变旧井挖潜思路,优化选区、选井、选层方式,做到“两倾斜”:一向注水区域倾斜,二向地层能量充足、含油富集的区域倾斜。四是实行项目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措施采取不同的挖潜方案,反复论证,不断优化,提高针对性。五是组织开展采油大队之间的技改挖潜竞赛活动,努力提高挖潜效果,增加原油产量。

4.健全技术体系,提高协同攻关能力。要实现持续稳产,就必须依靠科技支撑。一要充分发挥研究所作用,理顺勘探、开发、注水及采油大队技术室的关系定位,明确职能和职责范围。二要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针对关停井、差薄油层利用、油水井计量等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应对措施,提出解决方案。三要对勘探、开发、注水的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全面提升。四要加强技术工作的基础管理,制订档案资料验收标准,建立和完善单井电子档案,建立油田开发技术数据库,探索制订信息资源的内网共享机制。五要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思想,注重勘探开发整体效益,紧密联系生产,真正做到技术服务生产。六要加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积极引进可行的油层保护技术、试油工艺配套技术和录井、测井技术等,提高油层发现、识别、评价水平。

三、深入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加快“创新型”和“管理效益型”企业建设步伐

1.进一步增强制度化管理理念,提升全员执行力。一是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制度意识和制度化管理理念。二是完善制度体系、流程体系建设,坚持科学、合理、规范的制度出台程序不动摇。三是强化执行制度监督检查,不断加强制度的落地与执行工作,搞好执行力建设。四是提高制度化管理水平,补修“短板”。

2.加快标准化管理建设进程,推动企业管理迈上新台阶。一是制订管理标准推进计划,从钻前工程、项目建设、操作规程、安全事项、成本费用、目标考核及各类定额等标准入手,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建设进程。二是对比标杆找差距、对比表格抓落实、对照标准提问题,认真开展对外、厂际间、厂内各部门各单位间的对标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方法、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三是开展建设创新型企业标准化体系研究,认真梳理、优化现有各类标准,健全规范标准体系,形成现代企业标准化管理新模式。

3.理顺体制机制,深化工效挂钩。一是按照集团、油田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厂实际,认真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将活动贯穿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二是修订目标责任制管理办法,扩大考核范围,将生产单位和辅助生产单位全部纳入考核范围,细化考核标准,注重考核结果的研究与运用。三是认真做好“四定”和劳务派遣工作,理顺工段、班组机构设置,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和流程。四是继续深化工效挂钩,认真实施机关后勤部门月奖二次分配方案,开展聘用工和一线操作人员调研工作,完善提高薪酬待遇实施办法,稳定职工队伍,调动工作积极性。

4.强化专业管理,创新管理方法。一是完善四级核算体系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成立全面预算委员会,加强成本费用的运行分析和控制。二是扩大设备内修范围,加强设备外修管理,注重过程管理与基础资料、设备档案的搜集与统计工作。三是努力争取油田公司的资金支持,建立电能计量系统。四是加大油建工程、基建项目、物资采购的审计监督,加强施工过程中项目变更签证的审计监督,把握宏观政策,优化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五是认真执行比值比价采购制度,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减少仓储,提高物资利用率,做好废旧物资的再利用。六是建立项目评审和验收专家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工程项目评审和验收工作。

四、抓好重点项目管理,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努力改善基础设施。一是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实行重点工程项目负责制,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责任与权力,严格奖惩兑现。二是做好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加快工程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进程,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标准和过程管理,强化工程监理,加强质量、安全、进度管理。三是注重工程合同和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集团、油田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相关制度。

2.搭建综合基础信息平台,加快油田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加强日常监管,健全和完善监控系统,实现重点油区的视频监控全覆盖。二是与油田公司实现无缝衔接,加快实现油井数字化改造,启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为油田地质、采油工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三是继续完善视频会议系统,加强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五、强化队伍建设,突出素质提升,全面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以推进建设学习型企业为契机,把中心组学习与研究企业发展思路相结合,与制订工作措施相结合,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创新意识。二是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使班子成员可以接触到不同层面的业务,接受新的挑战,累积各方面工作经验,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工作制度。四是继续推行公开竞聘上岗,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加大中层干部交流力度,对责任心不强、思路不明确、无工作业绩的中层干部坚决予以调整,使干部队伍充满活力。

2.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一是研究制定《职工培训实施方案》、《职工培训管理规定》、《职工培训考核细则》等配套制度,确保培训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二是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利用OA系统建立培训网,在区队建立图书角,完善图书流动机制,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三是充分挖掘内部人才,培养一批内部培训师。四是充分发挥外聘专家、高级技工的作用,加强技术队伍和操作队伍的专业培训,举办各类技能竞赛,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五是创新培训形式,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六、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强企文化,继续深入开展“四抓三看一提高”主题实践活动

1.突出活动重点,细化活动内容。在班子成员和干部队伍中狠抓思想观念、作风建设,注重品行修养和业绩考核;在机关后勤工作人员队伍中狠抓劳动纪律和作风养成,注重工作质量和能力培养;在其他领域要狠抓作业质量、工程质量、物资质量、资金运行质量和服务质量,注重提高效率意识,对违纪违规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

2.挖掘先进事迹,突出活动亮点,树立活动典型,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开展“比团队建设”、“比劳动纪律”、“比奉献精神”、“比节能降耗”等活动,促进“四抓三看一提高”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3.成立活动督察组。由党委书记挂帅,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七、坚持安全环保和油井管护并重,持续推动和谐企业建设

1.坚持推进HSE体系建设。将每月第一周作为隐患排查周、每周第一天作为全员培训日,组织职工学习岗位危险因素、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置办法,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重大危险源台账,突出对集油站、中转站、加油站等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健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工作程序,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继续开展“遵交规、降车速、保安全、促生产”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活动,为164辆生产指挥车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下一步将进行全面推广。

2.认真落实环保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实现清洁文明井场100%达标。认真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以技术进步带动节能减排,教育职工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不断提高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3.继续同油区派出所搞好联防、联治工作。在治安高危区域形成高压态势,从重打击涉油违法犯罪行为。

4.加强综合整治督察工作。成立了由厂长和党委书记带队,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督察工作组,每周对全厂原油生产、安全环保、现场作业、教育培训、劳动纪律、环境卫生等方面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察。及时召开督察工作会,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并形成督察通报在OA系统。

八、创新党建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1.开展一系列以党建和企业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以创新党建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建带工建带团建活动、“企业文化推进年”活动、部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和庆祝党的十胜利召开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2.加大企业内部宣传力度。加强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加大企业文化宣传力度,营造企业发展良好氛围,不断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展示南采人的新形象。

3.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建立3-5处文化建设示范点,编制南泥湾采油厂企业文化手册,创评省级职工模范之家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实现青年突击队、女子服务队服务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4.加强党团及反腐倡廉和廉洁文化建设。以争创集团公司“531”工程示范点为目标,推进基层党工团活动阵地标准化进程,加强党员示范岗、先锋岗、责任区建设,健全和完善干部廉政档案,积极开展效能监察,多层次发挥警示教育宣传效果,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和廉洁文化建设工作。

创新型企业篇10

    (一)中道思维蕴含的决策思想

    “中道”在东方文化中有明确记载和论述,有适度、合理、和谐的意思。中道强调考察矛盾的两个极端,倡导凡事要适可而止,努力追求整个系统的协调均衡、机动灵活和统一一致,强调要在坚守中正协同之道时注重权变,亦即要“执经达权”,采用灵活多变但又有延续性的策略,使之实行最新的形式变化。受中道思想的影响,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会以其作为决策的原则和标准。因此,可以在战略决策和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得到较好体现。技术创新及其管理模式得到高层管理的关注,这正是本文以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的主要原因。中道思维是东方文化中个人与他人在互动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隐含了个人的自我感受,也隐含了他人所给予的外在要求,最重要的是此思维特质还包括了人际互动的情境网络。[1]准确的说,它是在动态复杂的情境中,个体通过挖掘自身和外部需求,综合内外部环境各项因素(如相关利益者的感受等),力求找到措施方法来调和内外部落差,追求协调平衡状态的思维过程。中道思维以“保合太和”作为决策的终极目标,以“权变管理、人为为人、刚柔相济”为决策原则。大陆学者苏东水和台湾学者曾仕强对中道思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其引入管理学领域。本文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中道思维定义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的战略决策过程中,为达到“保合太和”的目标,依据“权变管理、人为为人、刚柔相济”的原则,整合企业所在的外在条件与其内在的各项需求,所采取的适当行为和方案的思维方式。

    (二)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技术能力演化轨迹模式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该模式从本质上阐明了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基本过程。在农业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不仅受到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高层管理者决策思考思维的影响。中道思维的提出,不仅充实了决策理论,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基于中道思维的技术创新管理决策是一种以技能为基础的决策模式,是基于经验及心理活动规律与认知的结果。在农业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研究上,揭筱纹和徐彬通过对全国各地农业科技企业的研究,结合地域、行业及企业特征,对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三个维度:外源协同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勾勒出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结构。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三种组合(弱能力组合、类型能力组合及综合能力组合),结合农业科技企业的特征和运作机制,提出了基础型、类能力组合型、战略规划型三种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弱能力组合对应基础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类型能力组合对应类能力组合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而综合能力组合对应战略规划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基础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企业内部重点考虑制定相关的制度,以制度为指导,规范完成企业的各项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企业外部依靠政府的正确引导,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服务体系,使中介服务机构参与提供农业科技企业的支撑性服务。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弱,外源协同能力弱,成果转化能力弱。技术突破型管理模式:本身的技术能力强,需要借助其他的企业来合作开拓市场。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外源协同能力弱,成果转化能力强。市场引导型管理模式:借助外源科研院所和大学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与资源的高效利用。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弱,外源协同能力强,成果转化能力强。战略规划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产品技术逐步进入成熟化,农业科技企业的产品以相同或相似的资源技术优势逐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以战略调整、战略的重新定位作为实施管理的主导方向。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外源协同强,成果转化强。

    二、中道思维下的决策模式分析

    2004年,lisaSayegh,WilliamP.AnthonyandPamelaL,Perrwe在《危机下管理决策:情感在知觉决策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受制于可供决策时间及信息量的多收,决策者在这类资源相对稀少的情况下,更加倾向于依靠个人经验与习惯思维进行思考决断,而不是依靠传统的理性决策。[3]本文借鉴其理论研究成果,提炼了中道思维下的管理决策模型(如图2所示),并对其中的决策过程进行延伸,分析了其决策过程。中道思维通过作用于决策者的经验(包括二手经验和直接经验),改变了其显性知识及认知模式,并影响决策效力和情感记忆能力,进而通过隐性知识作用信息收集与决策过程,情感反馈作用决策过程,显性知识与决策环境一起作用于信息收集的方式影响决策结果的达成。系统科学的决策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一)建立决策框架

    建立相对系统的决策框架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有利于全面完整的把握决策方向并管控实施,进而实现既定目标;制订科学的决策框架,对于避免上述弊端也不可或缺。根据西蒙的现代决策理论,人的理性具有有限性,决策团队其认识和能力对于所面对的决策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有限性。

    (二)采集与分析信息

    采集、分析与应用新兴的能力是现代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决策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这一步骤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选择信息的采集渠道与方式、获取并核实信息、对信息进行预处理、分析与检验信息。信息的充分、准确和实时是进行正确决策的前提与保证。其中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方法的选择,以及与此相关的专门人才和技术处理系统的匹配与应用是这一步骤的关键要素。

    (三)拟定并选择方案

    可供选择方案的数量及方案的设计质量往往决定了决策方案的最优化程度。因而如何最大化的获取较多数目且质量较高的方案是高层管理者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如充分交流和激发成员的创造性思维,依据某种评估准则从其可行性、可接受性与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筛选。

    (四)反馈与改进

    一般情况下,高层管理者的决策通常是一次性的。但对方案的实施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验收评估,可以极大地促进决策过程的优化,进而提升决策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繁琐复杂的问题,通常要采取渐进式决策方式(“反馈-改进-反馈”的过程),从而形成更加有效和满意的最终方案。[4]

    三、中道思维对管理者决策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

    (一)决策框架

    通过对中道思维的决策模型及程序等研究总结,在对现有决策模式和战略决策过程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本文对基于中道思维的战略决策过程和模式进行提炼,提出了中道思维在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中的选择框架。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主要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以对决策结果与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的。第一个层次是模式的基本决策过程,即图4中的最下一层。这个层次是中道思维决策的基础,象征“地”。第二个层次是高层领导团队,处于中间位置,是模式的核心和关键,对整个决策过程起关键作用。高层领导团队的决策是以第一层次的决策过程为基础,并受到更高层次的制约,象征“人”。第三个层次是保合太和,是中道思维决策的最高原则和最高决策目标,象征“天”。根据中道思想,农业科技企业要实现决策的最高目标“保合太和”,必须充分发挥“人”顶天立地的作用,通过人的不断努力,来确保战略决策过程的顺利进行。“保合太和”是一个理想目标,它的实现需要人的不断努力,一方面,决策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决策素质,另一方面应该遵循科学决策程序的基本规律。同时,与图1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框架图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决策过程是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动态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阶段都互相影响着,并时常产生反馈。[5]因此,在上述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中,决策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是相互联系、交错重叠的,在决策的时候,不能将决策的各个步骤截然分开,而且每一步都不可缺少。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的决策过程,依旧沿用传统的决策程序,因此其决策过程与传统的战略决策模式没有很大区别。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中道思维的管理内涵做为战略决策的原则并以保合太和做为最高决策原则和最高管理目标,将中道思维的管理精髓运用到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的决策管理之中,即分析问题、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三个过程以中道思维的管理内涵为决策原则。归根结底,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是从人性角度完善了传统的科学决策程序,将人性因素加入到企业的战略决策之中,因此其决策不单纯是理性和知识性的,也是智慧性和整体性的。

    (二)决策程序

    虽然众多学者对决策程序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然而这些不同的观点背后也有相似的地方。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保留了传统决策模式的决策流程,吸收其简洁、易于决策主体理解和使用的优点,也肯定了原决策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的决策要做到准确、及时、有效,同样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