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十篇

时间:2023-04-04 12:55:50

商品混凝土

商品混凝土篇1

英文名称:Ready-mixed Concrete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硅酸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005-9846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商品混凝土篇2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 成本控制 油耗 费用支出 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混凝土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强烈。产品成本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本分析,查找企业管理漏洞,为企业领导提供各项成本信息,从而睹塞漏洞降低成本,制定改进措施,做出正确决策。混凝土的成本分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原材料的成本控制,二是公司内部的管理费用控制。

1 产品成本组成的内容

①混凝土的主要材料。②混凝土的辅助材料。③各项费用支出。

1.1 原材料的成本控制 ①原材料进厂。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砂子、石子、水、掺合料、泵送剂及外加剂。对于各原材料进厂的要求:原材料的进厂要通过公司的检斤房进行检斤。入厂后的原材料如:水泥、矿粉、粉煤灰要打入到搅拌站下的搅拌仓内,供微机员搅料。进厂时检斤房开出的检斤单,要在次日早八点交到统计室,统计员进行材料分类统计。为使月末的成本分析方便,要做好日积月累的工作,要掌握原材料单价的随时变动。每月定期与原材料的供货商,进行材料供应量的核对,如有差量,及时查找,尽量不要等到材料结算的时候核对,为自己带来不便。②原材料消耗。每天早上八点,试验室技术员交班的时候都会按当日生产计划内容和原材料情况下发一个新的配合比调整通知单,调度室在客户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技术要求条件下,进行调度和指挥,搅拌员按调度室的指令及当日的配合比调整通知单进行搅料。为了了解原材料的消耗情况,统计员要在次日早上取得配合比,根据配合比上各材料的用量,计算出材料的消耗情况。当然,这种人工计算的误差很大,搅拌时经常出现材料品种供应不足互补调剂的情况,各个商混站都存在这种问题,解决办法是安装一套商混站管理系统软件,采用电脑指挥监控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③原材料选购。a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主要的胶凝材料,在水泥进厂时,要控制好水泥的进厂数量并加强保管措施。水泥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潮湿易结块变质。所以,应根据生产量,在满足生产连续的情况下保证仓位,根据需要随用随进,先进厂的先用。水泥生产厂家较多,主要由试验室先行调查试配,选用质量稳定可靠,价格经济合理,又能保证供应的厂家。b砂子。砂子在混凝土中起骨料填充作用,砂子的好坏对混凝土强度及操作性有一定影响,一般采用中砂,主要因为中砂的级配好。粗砂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混凝土的可泵送性,若满足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加入细粉料,常用增加水泥的用量的办法,浪费水泥。细砂、粗砂对混凝土的强度不利,一般都不允许使用。所以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成本方面进行考虑,都应使用含泥量符合要求的中砂。大部分商混站对砂子的要求都是混砂,一是成本较低,二是可以从中分离出河石,在较低型号的混凝土中作为骨料应用。c石子。石子在混凝土应用中起骨架作用,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起重要作用。石子又分为河石与碎石。河石表面光滑增强了混凝土的和易性,所以在混凝土中常常把河石也作为骨料。但是由于河石的级配不好,强度较低,不适合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所以在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较低的情况下如:C10、C15、C2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都采用河石作为骨料。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如:C25经常是两掺来用。碎石是经过人工破碎的骨料,骨料强度较卵石高,都用于C30以上混凝土。一般混凝土中用的碎石粒径为0.5~2.5cm利于泵送。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的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d掺合料。混凝土的掺合料主要是指粉煤灰和矿粉。粉煤灰和矿粉能使混凝土的流动性显著增强,并且能减少混凝土拌合物泌水和离析的性能。粉煤灰对大体积混凝土能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有利于控制温度裂缝。因矿粉自身有一定活性作用,矿粉的掺入可以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同时可置换部分水泥,节约水泥用量。以上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日消耗几十吨至数百吨。也是商品混凝土公司主要消耗的材料。加强对原材料进厂和消耗的监控,是控制和降低成本重要的管理手段。④材料成本分析程序与方法 由于材料成本分析要在生产经营月报中提取数据,因此材料的成本分析要在每月的生产经营报表上报之后才能进行编制。首先要掌握当月材料进厂的情况,要分出材料的种类、厂家、当月进厂数量;其次要掌握材料的消耗情况,同样也要分出所消耗材料的种类、数量。每日所消耗的材料要根据当日销售日报及配合比调整通知单进行计算,得出当日的不同混凝土型号、不同材料种类的材料消耗数量。再根据“原材料采购合同”签定的单价,进行混凝土分型号、分材料种类的消耗金额计算。之后从当月的生产经营月报中提取各型号混凝土的销售量,从而计算出不同型号混凝土所消耗不同种类的材料的成本。⑤降低成本的关键项目 混凝土的成本分析包括主要材料成本、辅助材料成本及各项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主要材料成本占混凝土成本50%~60%左右,辅助材料占15%~25%左右,各项费用占20%~30% 左右。而主要材料成本中,各材料所占的比重均不相同,其中水泥占40%~50%左右是主导材料、砂子占15%~20%、石子占25%~35%左右。因此,我们看出要想降低混凝土的销售成本就要合理的搭配混凝土中的各种原材料,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情况下合理的使用辅助材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代替水泥用量。

1.2 油料的消耗管理 油料是商混站仅次于混凝土原材料消耗的主要材料,由于生产运输主要靠车辆(罐车、泵车及其它生产设备)进行,日油耗量数十吨计,相当之大。因此加强对油耗管理,降低油耗,是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站内采用加油卡的形式进行罐车、泵车的耗油管理。每天罐车司机加油时要将加油数量、公里表显示数写清楚以便月末时进行罐车的油料考核。对于泵车加油,由于泵车经常要在工地加油,所以公司有专给泵车送油的小货车,给泵车送油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小货车在公司提油的数量与泵车加油的数量不符合,这是企业管理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促使小货为泵车加油的时候一定要有手续,为了准确,需有调度室、油管、送油人及泵车司机的签字。以便确认油料的使用数量。

1.3 各项费用支出 各项费用大概分为固定资产折旧费、税费、配件及修理费、车辆营运费、养路费、保险费、小车油料费、工资、办公管理费、电费、水费等。其中可控制的有配件及修理费、小车油料费、办公管理费、电费、水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照月份摊销在各月的成本分析内。税费、工资都是与公司月销售混凝土量变动的。每月各管理费用由财务室在次月的8日前提供(当月的成本分析报表上交的日期不应超过次月10日)。

2 原始资料(数据)收集、整理及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平时材料消耗的积累,为了计算方便,应做混凝土日材料消耗台账,将每天材料消耗的数量分材料种类和混凝土型号逐一累加,到月末时就可以用来做成本分析的资料了。各种材料单价的变动应根据公司购销合同,由公司总经理告知。各项费用由财务整理好。成本分析中混凝土原材料的成本是根据配合比及当月混凝土各型号的销售产量来确定的,而各项费用是按照公司当月的混凝土销售量平均摊销在各型号混凝土中的。在统计好各材料消耗的数量后,根据原材料的单价及各型号混凝土的数量,将各型号混凝土消耗的原材料数量进行计算,得出的是分型号混凝土的各种-材料消耗金额,再分别摊入到混凝土销售量中。如C10混凝土销售数量是10m3,水泥消耗是2t,水泥单价是300元/t,所以C10混凝土水泥的消耗金额为600元,那么1m3C10混凝土水泥的成本就是60元/m3。其他的材料也是同样的计算方法。

3 结束语

商品混凝土企业影响成本因素有很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是:①原材料的品种与价格。②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选定 根据工程对象,采取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指在合理选用材料,节约材料成本。③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 a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和精密性。b有较完善的各项制度,防止损失浪费。④正确及时收集有关材料进厂、消耗等原始数据 通过整理分析,使成本分析更加完善,为公司提供正确成本信息。要想做好成本分析,要从多方面进行考核,重要的是公司的管理,以及对各项工作的准备工作,如:材料的进厂数量及消耗要做到日清月结。不要给自己攒活,更不要认为自己的时间很充足。

参考文献:

[1]张承志.《商品混凝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商品混凝土篇3

关键词:混凝土管理质量裂缝

在现在的建筑工程中商品混凝土已经被大量的采用,商混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力,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但由此也带来混凝土质量是否能受控和早期开裂等诸多问题。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固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是对商品混凝土使用认识的不深入及混凝土养护的不恰当是造成商品混凝土裂缝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现就商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有很多方面,主要分为应力裂缝和非应力裂缝,本文分析的重点是非应力裂缝,也就是主要由于养护和混凝土配比原材两方面。

1.养护方面。以我单位在新疆某项目部现场问题来分析。早期施工厂区道路及大基础时,由于对施工单位和搅拌站不太了解,大多数的双包施工单位都认为,使用了搅拌站的商品混凝土,则所有与混凝土有关的质量问题都由搅拌站来负责,。因此,几乎没有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要求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养护,也不配备相关的人员、材料和设施,这是造成目前商品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

掌握好起始养护时间是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关键,如果继续按照传统方法浇筑后等12小时再进行洒水养护,就失去了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产生的最佳时间,从早期收缩裂缝控制来讲,将失去了任何作用。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施工养护经验,没能根据现在商品混凝土的特点在混凝土刚初凝就采取合理养护措施,有效降低收缩,减少开裂。在试验中我们还发现对不掺用减水剂的普通混凝土而言,早期收缩很小,早期的洒水养护主要是使水泥充分水化,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所谓及时养护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没有失水前就进行养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及时养护有一定的困难,往往需要根据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气候等情况来确定,如果在养护时表面已出现失水现象,则需要在养护前对表面因失水造成的缺陷先行进行处理再养护,以保证养护的效果。所谓充分养护主要是要保证在整个规定的养护期间混凝土都不失水,不失水则养护是充分的,否则就是不充分的,养护越充分则混凝土存在的缺陷就少,不充分则存在的缺陷就多。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的养护都是在浇筑后第二天开始洒水,每天2―5次,既不及时也不充分,造成裂缝众多。

根据试验资料和商品搅拌站的性质, 商品混凝土的7d 强度约为28d 强度的65 %~ 85 %,因此规范要求湿养护7天是合理的,最好能保持7天都不失水。根据我们和笫三方试验室观测,在这7天中,时间越靠前,混凝土越容易失水,越容易形成缺陷,防止失水也越重要。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第一天已经有了裂缝的产生,这说明第一天的不养护致使粗大的毛细孔已经形成,难于愈合。

2.混凝土配比原材方面。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往往为了工作上省力,而任意增大用水量,则增大了水灰比。由于混凝土随着硬化过程,水分逐渐蒸发,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水分越多,空隙当然越多,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则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若为操作省力,增大塌落度,必然影响混凝土强度,此时只能按水灰比增加水泥用量,才能保证规定的水灰比,从而保证强度,但这无疑造成了水泥的浪费。因此,控制塌落度,不造成水泥的浪费,也有其一定的经济意义。任意增大塌落度的危害性并非只影响混凝土强度这一点,而它另一个危害性则能增加现浇板裂缝,众所得知,混凝土裂缝的几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混凝土自身的收缩裂缝,塌落度越大则硬化后的收缩性越大,裂缝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还有混凝土原材的选择也是影响裂缝产生的因素,在混凝土原材中细骨料的选择和水泥的选择对裂缝的控制有很大作用。由于细骨料的作用主要是填补粗骨料的空隙来达到密实混凝土的效果。如果细骨料过细(例如采用细砂),混凝土成型至终凝时表面析水很严重,也就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更多的孔隙致混凝土内部裂缝增多和不密实,不仅产生裂缝还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如果细骨料太粗(粗砂)达不到密实粗骨料孔隙的作用也会降低混凝土强度。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粘剂,它的作用主要是粘结骨料,在混凝土配比的设计时水泥量的选择及水泥品种的选择都很重要,量太多一方面不经济另一方面其水化热也大,对混凝土建构物都不是有益的,因此在某些大的建构物浇筑时应该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及尽量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水泥用量,因为水化热太大会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度裂缝,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强度密实度降低。因此,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在原材料上面的控制是必须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商品混凝土篇4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 设备 优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自1903年德国建起世界上第一个预拌商品混凝土工厂,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商品混凝土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全世界的商品混凝土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我国商品混凝土起源于70年代后期,1978年常州建筑工程材料公司开创了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先河。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由于基建投资的拉动力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商品混凝土的发展缓慢。

1982~1983年间,北京率先建设了第一批混凝土搅拌站,在全国建筑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混凝土商品化”这一新概念也在建筑业中广为传播,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商品混凝土这一新生事物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从1991年到2000年,北京、上海等地的商品混凝土的增长都超过20%,这标志着我国商品混凝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表1-1给出了2001年全国28省(市、自治区)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情况。

自2003年,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确定了124个禁止现场搅拌的城市,并且明确规定了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的时间表。商品混凝土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方式,成为建筑工程中的主要力量,是混凝土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将混凝土工业转变为现代化、科学化生产的标志。

1 商品混凝土的优点

从近年来商品混凝土的广泛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商品混凝土本身所特有的优越性,即商品混凝土生产方式是将传统的、分散式、小规模的生产方式转变成集中的、专业化、大规模的混凝土生产系统,并由此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经济核算的建筑材料加工企业例如预拌混凝土工厂或混凝土公司。将混凝土以商品的形式向用户供应混凝土,并将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注三个工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给混凝土工程施工带来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于我国这种正处于建设阶段的国家来说,混凝土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实现混凝土专业化的生产,大力的发展商品混凝土是一种时代的需求,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也是不可估量的,总结起来商品混凝土的优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传统分散的现场搅拌,在每一个施工工地至少需要配备一台混凝土搅拌机及相应的配套设备,因此占用的设备数量多,而设备的利用率低,能耗大。以常州市为例,全市每年现浇混凝土工程量为60~80万m3,按常规需配备混凝土搅拌机460台。采用商品混凝土后,只需配备20台搅拌机,混凝土的年产量就达50万m3,相当于全市混凝土需用量的一半以上,但设备的占用数量大大减少,相应的能源消耗也可降低。

(2)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原材料用量

由于商品混凝土的生产首先是将分散到各施工现场的砂、石、水泥等原材料集中到预制混凝土工厂或者搅拌站。因此有效的控制和减少了因现场搅拌对工地和城市的污染,也减少了砂石、水泥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的损耗,仅砂石一项就可节约12%。

商品混凝土是工厂化生产,有条件按照用户的要求准确而合理地选用水泥的品种、标号及用量,克服了现场搅拌盲目提高混凝土标号所造成的浪费。所以商品混凝土与分散的现场搅拌相比,可减少水泥浪费和损耗,节约水泥约10%。混凝土外加剂在许多国家已经被广泛应用,并把它当作混凝土的第五组成部分。商品混凝土的大力发展为外加剂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如减水剂的应用可节约水泥10%以上。可以通过外加剂和掺合料的使用,改变混凝土的性能,可根据用户(或工程)的需要生产不同品种的混凝土,扩大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混凝土质量控制

在商品混凝土推广应用以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都是由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配置,由于建筑工地一般都是临时性的设施,条件较差,原材料难以控制,有时为了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施工单位在制备混凝土时并不每盘都进行称量而是凭借经验来控制,使得混凝土的性能波动很大。

商品混凝土的搅拌站,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原材料的质量也比较稳定,提高了混凝土的专业化程度。同时,在专业化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中都具备了更好的原材料的运输、存储设备,在原材料的配料和计量方面都普遍采用电子秤、配料穿孔卡片及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自动控制配料和计量,提高了称量的精确度。

此外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整个生产过程处于严格的质量控制之下,所以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稳定,为推广使用泵送混凝土等新的施工工艺创造了条件。

(4)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量大,并有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这就便于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等新技术材料,进一步提高商品混凝土的经济效益。除了这些技术的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以外,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兴起不能不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推广新技术方面,商品混凝土发挥了以下一些作用:

1)高度集约化的生产为新技术的推广搭建了平台

2)精确的质量控制为新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3)专业化的生产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证

1.4商品混凝土在应用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商品混凝土以其特有的优点得广泛应用的同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缺点也随之暴露。商品混凝土多使用搅拌车运输,泵送进行施工,所以要求有较大的坍落度以及较好的流动性能,因此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大于160mm,为大流动性混凝土。与塑性混凝土不同更容易引起一些裂缝问题。

(1)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大多为0.4~0.6,若小于0.4时,商品混凝土的泵送能力将会因其本身的阻力加大而降低,若大于0.6,则易产生骨料离析,泌水等现象,降低商品混凝土的品质。

(2)在粗钢筋和粗骨料下面,也会发生泌水的现象,水分蒸发后形成细小的空隙,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也降低钢筋的握裹力。如果某一处泌水现象严重,失水过多,则会减小楼板有效断面面积,降低刚度,影响结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商品混凝土篇5

关键词: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监管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of ready mixed concrete in production and supervision, also appeared a few problems, especiall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of laxity and industry regulation absen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ready-mixed concrete products, standardize the production enterprises and the use of units of behavior,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production status and in ready mixed concrete the daily supervision problems found in shallow talk about a bit view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Ready mixed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supervision中图分类号:TU52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建筑节能和环保减排政策的要求,各地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搅拌站)建设如雨后春笋,取得了快速发展。我市也是如此,由前几年的几家发展到后来的十几家,到现在的四十几家,预拌商品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实践证明,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对提高和保证工程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现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伴随着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责任不清,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质量控制不严格,行业监管不到位,导致部分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不稳定,令人堪忧,甚至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为确保建设工程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加强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提高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性,规范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质量行为,防止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针对目前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现状及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近年来,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人员流动较大、变动较快,企业负责人、企业技术负责人变更后,未能在企业资质证书上及时履行变更手续。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手册未随着企业负责人、企业技术负责人的变更重新编制修订。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图只落实到部门,未能落实到人。未建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工艺、检验工艺流程和不合格预拌商品混凝土处理记录或建立了不合格预拌商品混凝土处理记录,但无具体内容的记载。一些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分支机构(分站)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的情况不够完善。

2、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建立。部分企业实验室主任执业资格不符合要求,试验人员流动性大,持证上岗的试验人员数量不够。部分企业实验室试验标准、规程不齐全,外加剂试验依据标准不准确。压力机无基础、无固定,水泥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和水泥胶砂流动度仪无独立基础,不符合试验设备安装要求。水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箱温度控制仪表出现故障,不能有效控制养护箱的温度。实验室计量仪器、设备逾期未检定,水泥室试验设备逾期未检定,抗渗仪、温湿度表、钢直尺未检定,计量设备标识过期未更换。试验室无温湿度测定表,水泥破型室与水泥成型室、水泥成型室与其他试验室未分别设立,水泥成型室温湿度不符合要求。混凝土成型室无温湿度控制设备,环境条件不符合,且有混凝土试件逾期未拆模现象。无样品留样室。留样室样品标识信息不全,溯源性差。留样室封闭不严,有放置其他物品的情况。留样室环境不符合留样要求,掺合料、水泥样品留置数量不足、不规范,外加剂无样品留存,无留样记录。混凝土标准养护室加热设备故障,养护室温度不符合要求。混凝土标准养护室采用喷淋加湿方式,喷淋水直接淋至养护试块表面,不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标准养护室存放有无编号试块,不符合试块编号连续、唯一的要求。试验数据上传未开通,试验数据上传因设备或程序的原因不能正常运行。

3、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原材料检验。水泥试验记录及报告内容不完整、无结论。水泥试验记录有签字遗漏现象,数据修改不规范。水泥试验引用了过期作废标准。水泥试验记录空白处未做处置,复检报告中代表批量与水泥实际进场数量不符,试验依据不明确。砂、石试验记录不规范,试验结论不确切,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未进行碱活性检验,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未进行氯离子含量的检验。外加剂试验不规范不符合标准要求或未严格按规程试验,试验记录过于简单。掺合料试验记录不规范、修改有涂改现象。无高精度的分析天平,粉煤灰烧失量试验设备精度不满足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资料不齐全,试配记录中试验数据记录不规范、不完整,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中的配置强度计算引用标准不恰当,试配记录与配合比报告关联性不强,未按混凝土设计规程要求设计配合比。

4、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储料仓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晰,个别生产企业的储料仓标识与实际储存的原材料有不符的情况。现场砂、石堆放场地地面未硬化,无隔离墙或隔离墙偏低,不同规格的砂、石在堆放边缘有混堆现象。混凝土搅拌机计量器具检定证书已过期未及时检定,无混凝土搅拌机计量器具自检记录。砂子含水率记录的数据与混凝土配合比调整通知单中的数据不符。雨后进场的石子潮湿,但未检测石子含水率。个别生产企业无混凝土配合比调整通知单,部分企业的混凝土配合比调整通知单原材料的使用量与混凝土搅拌楼控制室计算机内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使用量不符或信息不一致。混凝土原材料上料计量、搅拌记录在混凝土搅拌机控制的计算机中储存未打印、无记录、无备份。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未按规范要求检测,部分企业试验人员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检测方法不熟悉。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信息不全,无试验人员签字栏。混凝土强度记录无试验人员签字,个别生产企业混凝土强度统计评定,按所供混凝土的单位工程进行统计评定,不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发货单、运输记录中无到达工地时间。预拌混凝土技术交底资料内容针对性不强,未履行交接手续,无交接人签字。部分生产企业未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建立水泥强度、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强度管理图。

(二)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拌商品混凝土在现场卸料和浇筑时存在的问题。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运输需要通过特种车辆来运送,由于预拌商品混凝土使用原材料和运输时间的关系,在运抵施工现场后,预拌商品混凝土坍落度都有一定的损失。在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时,一些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没有通知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情况下,为了好施工,随意往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加水。认为用水稀释了混凝土拌合物,增大了坍落度,便于卸料、泵送、浇筑、振捣。而诸不知其加水,会改变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有的甚至出现把润输送泵和管的砂浆,当成混凝土错打到工程结构中,从而降低了建筑结构的质量。

2、预拌商品混凝土在现场交货检验存在的问题。预拌商品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时,施工单位没有在建设或监理单位的监督下,会同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对进场的每车预拌商品混凝土进行交货检验,未检验预拌商品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是否符合合同或规范标准要求。

3、预拌商品混凝土浇筑的结构或构件养护存在的问题。由于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特点,混凝土浇筑的结构或构件比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结构或构件养护工作要求更高。有些施工单位不重视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不了解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施工特点。而作为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又没有给予及时的提示,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得不到及时养护,因而造成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混凝土出现裂缝,且降低了强度和耐久性。

4、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理控制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在使用预拌混凝土之前,监理单位需要审查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资质证书、使用原材料的复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等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后,施工单位才可以使用。施工单位在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过程中,监理单位还需用扮演着“见证取样”的角色。即在监理单位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试验检验人员在现场取样,在送至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监理单位还要审核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出具的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和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而一些监理单位未履行好自己的监理职责,把关不严,未起到应有的监理作用。

二、如何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管的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资质管理、内部质量控制

1、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具有相应资质。企业取得资质之后,应在企业资质规定的生产范围内组织生产,不得降低生产设备、试验室设备、技术人员的配备等资质标准要求。未取得资质的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及其分站,不得向建设工程供应预拌商品混凝土。已获得生产预拌商品混凝土资质的企业不得转借、出卖资质。

2、建立健全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结合企业的实际,做好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各企业应制订相应的技术管理、质量检查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网络。健全和完善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原材料台账、完善混凝土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制度、部门岗位责任制和人员岗位职责,重要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人员技术培训制度。制订生产设备的保养、维护、检修和淘汰计划的制度。完善试验室管理制度,制订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完善计量系统的计量定期校验制度。同时,各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还必须设立质量检查部门,配备足够的质量检验人员。

3、严格执行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是企业搞好质量管理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依托和范本,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要组织各类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并严格执行《预拌混凝土》GB/T149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全国各地方的《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等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确保生产程序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4、严格实施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加强原材料的监管和检验工作,做好检查记录,建立台账(包括厂名或产地、品牌规格、数量、出厂合格证、质保书、产品质量证明书)。要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合格后分规格贮存、不得混仓。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及使用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和矿物掺合料。应当选用同一厂家、同一牌号,质量稳定的旋窑生产的散装水泥,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保书,对其品种、级别、批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核实。水泥的复验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性能指标,按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复验。选用矿物掺合料应选择相对固定的厂家,加强矿物掺合料的复验工作。应按相关标准进行抽样复验,复验合格的才能应用,其掺量应由试验结果决定。做好水泥筒仓和掺合料筒仓的定期清仓工作,并做好记录。有受潮、结块的水泥不得使用,超过质保期及有怀疑的,应按复验结果使用。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2)外加剂。在选择外加剂时,不仅要考虑外加剂的品质、单价,更重要的是考查外加剂质量的稳定性。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要符合相应标准规范的规定。做好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试验,其合理掺量要通过试验确定。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氯化物总量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

(3)粗、细骨料。在选择粗、细骨料时应注意骨料的强度、级配、粒径、针片状含量、含泥量及其它有害物质含量,这些都将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预拌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对于质量有明显外观差异及波动性较大的粗、细骨料,应该增加检验批次。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按批检验碱活性。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应按批检验其氯离子含量,其检验结果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拌合用水。预拌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当采用其它水源时,水质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5、严把混凝土配合比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核心环节,如果没有合理的配合比和相应的严格管理制度,即使有优质的原材料、良好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也不可能生产出既优质又经济的预拌商品混凝土。因此,各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按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等标准和供货合同,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施工环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要根据实际常用材料进行系列化的混凝土配合的设计,通过系统试验,并经过验证试验确定常用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考虑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和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坍落度的损失值。根据原材料波动变化,应及时进行配合比的再验证和调整,提供施工配合比。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将每一个配合比涉及到的各种原材料数据存档备查,达到可追溯。当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合同有需要时;

(2)原材料的产地或品种有明显变化时;

(3)生产1000立方米以上,大方量混凝土时;

(4)根据统计资料反馈的信息,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时;

(5)该混凝土配合比的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6、加强人员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人员素质对质量控制的作用。人是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人的素质不高,没有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没有高度的责任心,没有旺盛的工作热情,没有一定的技术技能,即使有上好的设备和原材料,也生产不出优质的预拌商品混凝土。此外,由于混凝土是一种就地取材的地方性材料以及预拌商品混凝土使用对象的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在原材料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质量监控及技术服务等方面,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许多时候还需靠人的实践经验作出即时的分析和判断,它以理论为指导,实验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验学科。因此必须重视人的管理和培训。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专项试验室,必须经市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认可。从事试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试验人员应高度重视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执行国家标准、规范,要重视检测人员的上岗培训。

7、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及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各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原材料的堆放贮存应符合要求,预拌商品混凝土原材料使用应按照先进先用,后进后用的原则,合理设计原材料储存位置和仓位,及时调整原材料的使用日期,防止材料因堆放时间过长而影响质量。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应采用密闭的储料仓,按照不同的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分别储存。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品种的水泥和掺合料严禁混仓,材料筒仓应加锁管理,筒仓外应有醒目的铭牌,标识内容应有:材料名称、品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检验状态等信息。原材料堆场应采用全封闭管理,场地地面要硬化处理,混凝土用砂、石料必须按照不同的品种、规格分仓堆放并设立永久性隔离墙,场地的周围不得堆放杂物,堆料仓口应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检验状态等信息。混凝土搅拌机械及其他机械设备的称量装置,必须定期由法定的计量检测单位进行检验、标定,并且做好经常检查及自校工作。每辆搅拌运输车经过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及坍落度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并做好记录。搅拌运输车的运输时间应满足合同规定,当合同未作规定,宜在1.5小时内卸料,不宜超过测得的混凝土初凝时间的1/2,已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而没有卸完的混凝土,不能使用。严禁在运输、等待和卸料过程中向混凝土加水。

(二)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

1、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检验是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手段。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运输直至施工的全过程中,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一是,把好五关、监督三不准:即原材料检验关、配合比设计关、计量关、混凝土搅拌时间关、坍落度及强度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厂,确保预拌商品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二是,做好事前控制,预防质量事故,通过对原材料和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预防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使混凝土的质量处于稳定状态。三是,反馈信息,通过对检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掌握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为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质量,充分利用外加剂和掺合料,降低成本,加强管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2、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其检验规则按《预拌混凝土》GB/T14902执行,出厂检验由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承担,生产企业必须按批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记录应存档备查,检验项目结果不符合要求的,预拌商品混凝土不得出厂。出厂检验内容:

(1)通用品:检验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坍落度、掺有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应检验其含气量;

(2)特制品:除应检验混凝土强度、坍落度外,还应按合同规定检验其他项目,掺有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应检验其含气量。

3、交货检验实行见证取样,由施工单位负责在交货地点取样、制样,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监理单位见证施工单位制样。预拌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时,施工单位应当在建设或监理单位的监督下,会同生产单位对进场的每车混凝土进行联合验收,并在“预拌商品混凝土现场交货检验记录”上签字。交货检验验收内容包括:

(1)确认预拌商品混凝土类别、批量数量;

(2)记录搅拌运输车的进场时间和卸料完毕时间,确认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预拌商品混凝土交货检验;

(3)确认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混凝土试块强度质量。

4、当坍落度不能满足合同要求时,混凝土不得使用。施工单位认为合同规定的坍落度无法满足施工浇筑要求而需要增大坍落度时,应征得建设或监理单位同意后,书面通知生产企业调整。判定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坍落度、拌合物质量以交货检验为依据;强度以见证取样送检的试块强度试验报告为依据;其他质量指标的判定由供需双方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在合同中约定。氯离子总含量以供方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其他检验项目应按合同规定执行。

(三)重视预拌商品混凝土在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的工艺控制。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针对预拌混凝土的特点编制详细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和重要结构部位或有特殊技术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在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应结合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提供的生产、技术保证方案,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批准,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论证。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施工应遵循下列要求:

(1)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上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底层混凝土初凝后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及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严格进行。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布料均匀摊平,不得集中在同一处,禁止用振动棒将集中布料在一起的大堆混凝土采用长时间振捣逼浆流平,禁止用振动棒撬钢筋的逼浆手段摊平。禁止向混凝土泵车的贮料斗中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2)混凝土的养护。施工单位应根据规范要求和施工部位、环境(气温、湿度、风速等)、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养护方案,严格按方案实施养护。混凝土浇水、覆盖、保湿养护时间:普通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四)加强监理单位对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1、监理单位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对预拌商品混凝土施工、养护、检测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加以纠正;对工程质量缺陷要及时作出处理指令,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1)施工过程控制。监理单位应委派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大体积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和重要结构部位的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参与施工单位组织的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方案均需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付诸实施。监理人员应对预拌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实施旁站监理。通过对支撑体系的巡检,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牢固、稳定;通过对施工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保证混凝土浇筑顺序,振捣方法、养护措施等施工工艺符合设计、规范和方案的要求。

(2)不规范行为和质量缺陷的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现场监理员应随时阻止,若不能及时制止,应及时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或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汇报,专业监理工程师或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妥善处理。一般混凝土缺陷,由施工单位按施工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监理工程师重新验收合格后通过。严重质量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质量缺陷整改方案,监理工程师会同设计单位共同制定处理缺陷的措施,由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对严重质量缺陷的事实应同时上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五)完善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督制度

1、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本辖区内预拌商品混凝土产品质量和使用管理纳入日常监管范畴,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及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情况的抽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根据本地区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状态建立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展开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将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信用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并与资质管理等挂钩,不良行为记入企业诚信档案。

2、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设计文件以及质量验评标准,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1)企业是否超资质承包工程范围和地点从事生产活动,是否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的行为;

(2)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验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有效运行,生产质量管理部门人员是否履行岗位职责;

(3)原材料进场台账是否建立,原材料是否按批复检合格后使用;

(4)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记录是否齐全,技术资料是否按规定归档;

(5)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出厂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合同的要求;

(6)实验室的设施环境及仪器设备是否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计量设备检定证书是否齐全、有效,实验室是否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

(7)检测资料是否按年分类流水编号,是否存在抽撤、涂改现象,是否按规定签字盖章;

(8)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条件是否满足资质等级标准及管理要求,人员是否到位和持证上岗。

3、各地质量监督机构要完善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销售、使用、监理、质量检测等各环节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完善准入清出制度,加大对预拌商品混凝土动态监管力度。对相关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企业内部质量检测、混凝土运输及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有效规范,对查实的可能影响混凝土质量的行为要及时责令改正。坚决取缔无资质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和擅自设立的分站,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发现施工现场违法使用无资质企业生产的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为,将严肃追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同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记载不良行为记录。

4、加大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监督检查应做好监督记录,建立监督档案。

(六)充分发挥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协会作用

1、行业协会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加强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各地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协会及相关协会应及时掌握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动态,围绕行业发展的需要,把研究提高混凝土质量作为一项当前的主要工作,强化自律机制;积极协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工作调研,引导企业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健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要督促企业建立质量诚信档案,规范质量行为、严格质量检查、接受社会监督,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评价的有效管理机制,促进预拌商品混凝土市场竞争有序、诚信规范,推进混凝土技术进步,全面提高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水平。

三、结语

混凝土是工程的结构材料,关系重大,所以,质量问题不容忽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要建设成为一流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就必须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工程的要求、用户施工的环境等情况来提供优质产品,并同时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最终目标是使用户用得放心, 同时也使自己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严肃查处,严格处罚。规范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管理秩序,保证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商品混凝土篇6

第一条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工效,减少城市噪声和粉尘污染,改善市容市貌,降低能耗,根据《*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和商务部等七部门的《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预拌商品混凝土,是指按工程施工标准和要求,将水泥加入其他建筑辅料,经集中拌制后,以商品的形式供给建设工程使用的混凝土。

第三条在本州行政区域内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经营、运输和使用的单位和个人,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州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州关于发展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预拌商品混凝土在全州的推广和应用;

(二)编制预拌商品混凝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预拌商品混凝土发展的宣传教育、职工培训、信息交流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四)依法制止和查处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本县、市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环保、国土资源、*、工商、交通、质监、物价、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做好发展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工作。

第二章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使用和供应

第五条本州县、市城区范围内的下列建设工程,应当全部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

(一)按规定纳入施工许可的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桥梁等市政建设工程;

(二)砖混结构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基础部分,以及上部结构中一次浇捣混凝土量在10立方米以上的部分分项工程;

(三)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以及一次浇捣混凝土量在10立方米以上的构筑物、道路、桥梁等建设工程。

第六条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应当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建设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现场搅拌混凝土,但建设施工单位应当事先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满足使用单位需要的;

(二)因道路交通原因,运送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专用车辆无法到达施工现场的;

(三)因建设工程的特殊需要,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无法生产的;

(四)其他确需在施工现场搅拌的。

第七条按规定应当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建设工程,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在拟订计划任务书、扩初设计、编制概算、上报计划、确定投资、编制预算(标底、标函)时,必须以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价格为依据。属招标的工程,还须在招标文件上予以明确。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将此类建设工程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情况作为监理内容。

第八条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市场指导价格,由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物价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参照国家、省、州有关部门的计价标准、现行的材料预算价格和预算定额等有关规定,适时拟订。

第九条对于应急工程所需的预拌商品混凝土,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服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保障供应。

第十条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检验,向使用者出具产品合格证明。建设施工单位必须使用具有合格证明文件的预拌商品混凝土。

第三章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设立

第十一条凡在本州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的企业,应当先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再到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资质初审,并经省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后,方可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经营活动。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按核准的资质等级和经营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规划、环保等有关部门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设置,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第四章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监督

第十三条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承担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运输环节的质量责任。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承担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运输环节以外的浇筑、养护、检测等环节的质量责任。

第十四条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将样品送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

第十五条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建设工程,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仍以现场取样、制作、养护的标准试块和同条件养护试块为依据。

第十六条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接受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的规定,全部使用散装水泥。

第五章罚则

第十八条对应当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建设工程,擅自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由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施工企业进行处罚。

第十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资质管理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证书而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经营的;

商品混凝土篇7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 质量 管理

自1903年第一座商品混凝土工厂在德国的斯大尔堡建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等也相继成立了商品混凝土工厂。商品混凝土由于其自身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具有很多的优势,从此迅速的发展起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管理、技术力量等组织方面的影响,目前采用的商品混凝土的现浇住宅的楼板裂缝成为一种常态的弊端,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质量。因此,本文尝试通过描述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出发,寻找相关的对策建议来解决商品混凝土生产面临的质量问题。

1.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与现场拌制的混凝土相比,商品混凝土存在着一些的新的问题,比如说有离析、沁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出现了质量的问题,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从现有施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有:

第一,水灰比的搭配。水灰比搭配强调的是水泥和用水量的配比关系。生产施工中,水灰比一般选择的配比是0.4-0.8。选用较大的水灰比在满足商品混凝土耐久性的前提下更有利于节俭水泥的量。对于商品混凝土的质量而言,合适的水灰比是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前提条件。必须首先满足商品混凝土的流动性原则,在此原则上在水灰比配比的0.4-0.8之内进行调整单位水量和单位水泥的量。同时更要考虑施工商品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来做相应的调整水灰比的比例,灵活处理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搭配问题。

第二,砂率。在保证商品混凝土性能要求以及节约水泥的前提下,砂率采取较小值的原则来运作,以确保砂率对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达到最小。若将坍落度考虑在内的话,要考虑当坍落度大于10毫米,小于60毫米区间内的商品混凝土的砂率的取值要根据原料的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第三,骨料级配的配比。骨料的级配对商品混凝土的强度、抗渗和耐久性具有很强的影响。通常较好的商品混凝土级配应当是空隙率较小,水泥量较小,密实度较强,细颗粒较小,和易性较好,骨料表面的需水量较小。

第四,外加剂、掺合料。虽然外加剂、掺合料的比例占水泥总量的配比仅有5%以下,但却在水泥的混合比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保证外加剂的计量误差在2%的误差之内,且对不同品种的外加剂、掺合料的品种进行检测,防止出现伪劣产品的出现。

第五,配合比。配合比是商品混凝土形成的最后工序。其是商品混凝土技术管理的核心地位。除了满足现场制作所需的流动性和和易性的需求之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不同的材料混合情况进行现场实际的配比搭配。

2.提升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措施建议

在分析了整个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之后,发现其所有内在的影响因素都可以归结为商品混凝土的原料的选择及实地参与调配人员的管理两个方面。且商品混凝土生产与使用的环节多,在全面实施质量监控时,必须突出重点环节,才能更有效地把握住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关1-2。因此,在现有GB/T1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时,必须突出工程监理人员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尝试从原料的选择源头上进行防控,同时对进行操作的各个操作人员进行管理,以减少商品混凝土劣质产品的出厂。

一是原料选择的监督和原料的配比上必须严守。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在人员配置上必须严守质量关,杜绝劣质原材料进入加工工厂之内。以此同时,必须重点抓沙石材料的含泥量,级配。混凝土配比上要考虑到现场操作的实际,配合比的规定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设计,不得随意更改配比度,使得混凝土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在出厂之时,称量必须保证足额,包括混凝土的各组成各部分水泥,砂,石,水,外掺料等,保证其质量及数量的足额数量,就能从根本上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不因数量不过关而出现裂痕的情况。且在搅拌时间的把关问题上,必须确保足够的搅拌时间以充分混合所有的材料,在搅拌时间不得低于1.5个分钟,装上定时器给以规定。

二是人员管理的配比。尤其是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时,尤其是在人员及物资的准备上必须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来进行此项工作。在工艺准备阶段上尤其是要对混凝土设计的工艺审查问题,工艺方案的设定问题,单个工序的工艺设计,材料的配比采购等问题,都必须制定合适的配额和工时,明确相关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案的设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从现场监督着手,搞好现场的生产文明环境,监督生产工序和工序质量,把握好现场的生产质量的检查工作。在运输过程中对商品混凝土的监督,必须确保混泥土半成品的质量。在运输的过程中必须给以不停的搅拌,运用车转速等原理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对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坍落度损失问题,在运达目的地后无法满足需求的现实情况下,可以针对现场的情况进行特殊的处理,以采用增加外加剂等形式给以充实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3.小结

国内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源于不断拉升的房价及当前政府对政绩工程的要求。不仅加大对城市建设的力度,同时还加大对城市工程建设的投资,拉动了当前建筑行业的兴起。商品混凝土质量的高低,对于整个城市建设成果的维护而言,是极其重要。质量合格的商品混凝土,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建设物品的质量,同时也是在用社会成本的积累降低社会城市建设的浪费。对此,本文从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了当前影响商品混凝土的因素有哪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措施,以便做到更好的维护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提升整个建筑行业的水准,避免烂尾楼等伤害社会民生之事。

参考文献:

商品混凝土篇8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施工养护

中图分类号: TV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商品混凝土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建筑质量,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由此也带来了混凝土早期开裂问题,这也是近年建筑工程质量投诉的焦点,也引起业内和社会的极大关注。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固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对商品混凝土使用认识的不足及养护的不当是造成商品混凝土裂缝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现就商品混凝土的养护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目前商品混凝土养护的现状

商品混凝土裂缝是普遍存在,而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传统观念阻碍了对混凝土水化硬化初期裂缝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目前大多数的施工单位都存在一种这样的思想,即使用了搅拌站的商品混凝土,则所有与混凝土有关的质量问题都由搅拌站来负责,与已无关,因此,对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经常是既不按规范施工,也不按规范进行养护。几乎没有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要求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养护,也不配备相关人员、材料和设施,这是造成目前商品混凝土开裂多、投诉多、争议多的主要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2起始养护时间对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重要性

对不掺用减水剂的普通混凝土而言,早期收缩性很小,早期的洒水养护主要是使水泥充分水化,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因此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的起始养护时间是浇筑12小时以内。但对大量掺用减水剂的现代商品混凝土,经相关试验证明,初凝后8小时内的收缩急剧增加,面在实际工程中最大量的楼板裂缝也主要出现在混凝土初凝后几小时内,因此,掌握好起始养护时间是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关键,如果继续按照浇筑等12小时再进行洒水养护,就失去了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产最佳时间,从早期收缩裂缝控制来讲,将失去了任何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任然习惯于传统的施工养护经验,没能根据现在混凝土的特点在混凝土刚初凝(失表面水前)就采取合理养护措施,有效降低收缩,减少开裂。

3商品混凝土需要及时而充分的湿养护

所谓及时养护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没有失去水前就进行养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及时养护有一定的困难,往往需要根据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气候等情况来确定(一般在混凝土刚初凝就要进行湿养护),如果在养护时表面已出现失水现象,则需要在养护前对表面因失水造成的缺陷先行进行处理再养护,以保证养护的效果。所谓充分养护主要是要保证在整个规定的养护期间混凝土都不失水,不失水则养护是充分的,否则就是不充分的,养护越充分则混凝土存在的缺陷就少,不充分则存在的缺陷就多。但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的养护都是在浇筑后第二天开始洒水,每天2-5次,既不及时也不充分,造成裂缝众多。

4湿养护7天期间内各阶段对商品混凝土养护的影响

根据试验资料和生产资料,商品混凝土的7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65%~85%,因此规范要求湿养护7天是合理的,最好能保持7天都不失水。根据我们的经验,在这7天中,时间越靠前,混凝土越容易失水,越容易形成缺陷,防止失水也越重要。3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45%~60%,所以前3天防止失水尤为关键。前3天若不失水,之后继续浇水保湿至7天,从工程实际来看,效果都不错。而第一天则尤为关键,如果第一天失水过多,所造成的缺陷可能以后都很难弥补。我们发现有的工程第一天不注意保养,第二天才开始蓄水养护,养护结束以后,板面还是有很多的裂缝,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第一天已经有了裂缝的产生,这说明第一天的不养护致使粗大的毛细孔已经形成,难于愈合。所以,我个人认为:湿养护7天,关键前3天,最关键是第1天,因此,我们不管用什么方式保养,都要保证第1天达到不出现失水的问题。

5混凝土二次抹压的重要性

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为了表面的平整度,必须用木抹子将表面抹平,称为“一次抹平”。一次抹平后,如果不立即养护,至混凝土初凝前,必须至少再抹一次,这次不只是抹平,还要“压”,将混凝土表面抹压密实,称为“二次抹压”。二次抹压的主要作用有三:一是消除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及早期塑性裂缝,二是提高混凝土表层的密实度,三是表层的密实度提高后,减缓了混凝土内水分迁移蒸发的速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从一次抹平至二次抹压,是混凝土逐渐初凝的过程,有较长一段时间,只要环境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就会失水,形成缺陷。这些缺陷不消除,在混凝土继续失水的情况下,孔道进一步加深,裂缝进一步扩展,出现开裂。我们发现,在湿养护不够及时、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例如传统湿养护),只有一次抹平而没有二次抹压,混凝土的开裂很严重,实施二次抹压后,开裂程度大大减轻。因此,除非实施即时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不能生成缺陷,否则二次抹压工艺是必须的。

在二次抹压工艺中,现在往往习惯于抹刀手工抹压,不仅效率低,力度也不够,当缺陷由表及里发展较深时,将很难消除。二次抹压最好采用圆盘抹光机,消除表面缺陷与密实表层和作用比抹刀好,效率也高,二次抹压后,必须立即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湿养护,以避免混凝土再次失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早期水化良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质量,为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打下早期质量基础。

只要按照施工规范严格施工,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工艺,实施及时而充分的保湿养护,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使混凝土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商品混凝土篇9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企业管理;成本核算;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8-0107-02

目前,我国的商品混凝土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导致商品混凝土的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逐年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管理,提高商品混凝土质量,降低商品混凝土的成本,这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商品混凝土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偏低。考虑到试验室与施工现场条件的差异,商品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比设计的强度高出一定的数值,并具有相应的强度保证率。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商品混凝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低配比,致使混凝土的配制强度过低而影响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2.未扣除雨季砂石的含水率。目前我国有些商品混凝土企业没有自动测定砂石含水率的仪器,多数情况下仅凭经验判断砂石的含水率和调整砂石的用水量,这样在雨雪季节由于砂石的水灰比过大,致使拌合物的和易性和商品混凝土的强度无法得到保证,既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强度。

3.粗骨料的强度指标不合格。众所周知,粗骨料的级配、有害物质的含量、最大粒径、针片状的含量等直接影响着商品混凝土的强度,但粗骨料强度的影响往往被商品混凝土企业所忽视。对于强度等级低的商品混凝土,粗骨料的强度一般能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也无需检验;但对于强度等级比较高的商品混凝土,并非所有粗骨料的强度都能符合要求,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检验。在实际施工中大多数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石子检验报告中,未列有石子压碎指标值。

4.外加剂的使用方法不当。根据现行的规范规定,外加剂的选用要根据商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条件和气候情况,同时结合原材料、配合比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且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经过试验进行确定。但商品混凝土企业实际使用外加剂时,很难做到上述要求,这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意识差。许多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成本控制重生产轻管理,重投入轻产出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有些商品混凝土企业只讲生产不讲成本,或对开展成本管理重视不够,组织乏力,使员工对成本核算知识知之甚少,只干不算,没有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成本核算的积极性,使商品混凝土的成本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成本管理观念的缺陷,成本效益意识淡薄。许多商品混凝土企业认为商品混凝土是生产型企业,在成本管理内容上,重视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即可,造成企业非制造成本的失控,总成本直线上升。在成本管理工作方面,仅限于少数财会人员,其他部门与人员认为与自己无关。如企业为了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技术部门预留配合比的富余值,造成成本额外增加。或是对出厂的混凝土把关不严和生产调度不合理而造成废料损失,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非生产性成本开支居高不下。近几年来,企业普遍存在着非生产性费用开支增长过快,这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客观上一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自然费用开支也随之增加;二是项目机构设置增加,管理人员增多,各种费用膨胀;三是近几年员工工资增长较快,计提养老、住房公积金等附加费的比例逐年增加。主观上一是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财务预算管理;二是非生产性费用开支没有很好地执行责任控制管理,费用开支控制不严;三是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大,使折旧费、材料消耗、修理费增加;四是费用开支随意性大,超计划超标准开支现象多等。

二、加强商品混凝土企业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

商品混凝土企业应不断改进企业技术,降低成本。商品混凝土企业应增加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实验,改进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基础上,从原材料替代品上下功夫,在技术上挖潜,通过丰富实验和实践,生产出质优成本低的产品。

其次,加强技改,节约成本。随着政府对环保的重视以及水、电、气等公用费用不断上调,商品混凝土更应关注生产中的噪音、废水、废物、粉尘等对环境的影响,需要投入必要的资源加以改善、利用,从而减少损失,同时必须想方设法在节能降耗上下功夫,如采用水循环回用系统降低水耗、对混凝土的残余料进行分离,回收再利用等。

(二)加强质量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质量成本是指将商品混凝土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包括为了正确反映和监督商品混凝土企业在混凝土生产全过程中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支付的费用和由于质量问题所造成的损失之和。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工程质量上对商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因而使商品混凝土因具有适用性而发生的质量成本不断增加。因此,商品混凝土企业应充分重视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成本控制与管理。首先,财务部门和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编制质量成本计划,设置质量成本项目,加强质量成本的核算。设立质量成本控制指标体系,考核各部门质量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兑现奖惩。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技术、质量的要求,对质量成本数据提出分析报告和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具体组织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其次,应加强质量损失成本的管理。建立健全商品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制度,控制企业质量损失源。而对已经发生的质量损失,商品混凝土企业应及时寻找到质量损失成本源,并进行分析质量损失类型和原因,以便商品混凝土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造成的成本增加。

(三)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首先,严格落实定额管理,控制成本规模和额度。商品混凝土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资产占用等过程制定材料储备定额、生产耗费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等,严格落实定额管理,有助于商品混凝土企业成本管理统筹和合理规划,保证单位资金运用自如,生产经营有序。同时,通过定额管理,有利于商品混凝土企业控制成本耗费,减少浪费。其次,商品混凝土企业应积极推行绩效工资管理。实行绩效工资制等人工成本控制制度,可以促使员工的收入与产量、成本、综合考核指标等完成情况进行挂钩。从而实现了多劳多得的制度。如车队员工的工资由基本工资、效益工资、油耗节余等组成,基本工资固定、效益工资与产量直接挂钩,油耗针对不同的搅拌车百公里油耗,加减合理损耗进行包干控制。通过绩效工资的管理,可以体现风险利益共存。最后,商品混凝土企业应坚持企业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制度。由于搅拌楼、搅拌车、泵车等生产设备在商品混凝土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不仅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力求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又要避免生产设备过度操劳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企业应坚持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制度,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大修费用。

参考文献

[1]邸春福.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诌议[J].重庆混凝土,2005,(2).

商品混凝土篇10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养护;二次抹压 湿养护

1前言

商品混凝土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建筑质量,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但由此带来的混凝土早期开裂问题却闹得沸沸扬扬,是近年建筑工程质量投诉的焦点,也引起业内和社会的极大关注。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固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是,我认为,对商品混凝土使用认识的不足及养护的不当是造成商品混凝土裂缝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现就商品混凝土的养护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2目前商品混凝土养护的现状

商品混凝土裂缝是普遍存在,而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传统观念阻碍了对混凝土水化硬化初期裂缝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目前大多数的施工单位都存在一种这样的思想,即使用了搅拌站的商品混凝土,则所有与混凝土有关的质量问题都由搅拌站来负责,与己无关,因此,对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经常是既不按规范施工,也不按规范进行养护。几乎没有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要求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养护,也不配备相关的人员、材料和设施,这是造成目前商品混凝土开裂多、投诉多、争议多的主要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3起始养护时间对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重要性

对不掺用减水剂的的普通混凝土而言,早期收缩很小,早期的洒水养护主要是使水泥充分水化,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因此,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的起始养护时间是浇筑后12小时以内。但对大量掺用减水剂的现代商品混凝土,经相关试验证明,初凝后8小时内的收缩急剧增加,而在实际工程中最大量的楼板裂缝也主要出现在混凝土初凝后几小时以内,因此,掌握好起始养护时间是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关键,如果继续按照浇筑后等12小时再进行洒水养护,就失去了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产最佳时间,从早期收缩裂缝控制来讲,将失去了任何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施工养护经验,没能根据现在商品混凝土的特点在混凝土刚初凝(失表面水前)就采取合理养护措施,有效降低收缩,减少开裂。

4商品混凝土需要及时而充分的湿养护

所谓及时养护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没有失水前就进行养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及时养护有一定的困难,往往需要根据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气候等情况来确定(一般在混凝土刚初凝就要进行湿养护),如果在养护时表面已出现失水现象,则需要在养护前对表面因失水造成的缺陷先行进行处理再养护,以保证养护的效果。所谓充分养护主要是要保证在整个规定的养护期间混凝土都不失水,不失水则养护是充分的,否则就是不充分的,养护越充分则混凝土存在的缺陷就少,不充分则存在的缺陷就多。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的养护都是在浇筑后第二天开始洒水,每天2—5次,既不及时也不充分,造成裂缝众多。

5湿养护7天期间内各阶段对商品混凝土养护的影响

根据试验资料和生产资料, 商品混凝土的7d 强度约为28d 强度的65 %~ 85 %,因此规范要求湿养护7天是合理的,最好能保持7天都不失水。根据我们的经验,在这7天中,时间越靠前,混凝土越容易失水,越容易形成缺陷,防止失水也越重要。3d 强度约为28d 强度的45 %~60 %,所以前3天防止失水尤为关键。前3天若不失水,之后继续浇水保湿至7天,从工程实际来看,效果都不错。而第一天则尤为关键,如果第一天失水过多, 所造成的缺陷可能以后都很难弥补。我们发现有的工程第一天不注意保养,第二天才开始蓄水养护,养护结束以后,板面还是有很多的裂缝,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第一天已经有了裂缝的产生,这说明第一天的不养护致使粗大的毛细孔已经形成,难于愈合。所以,我个人认为:湿养护7天,关键前3天, 最关键是第1天,因此,我们不管用什么方式保养,都要保证第1天达到不出现失水的问题。

6 混凝土二次抹压的重要性

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为了表面的平整度,必须用木抹子将表面抹平,称为“一次抹平”。一次抹平后,如果不立即养护, 至混凝土初凝前,必须至少再抹一次, 这次不只是抹平,还要“压”,将混凝土表面抹压密实,称为“二次抹压”。二次抹压的主要作用有三:一是消除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及早期的塑性裂缝,二提高混凝土表层的密实度,三是表层密实度提高后,减缓了混凝土内水分迁移蒸发的速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从一次抹平至二次抹压,是混凝土逐渐初凝的过程,有较长一段时间,只要环境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就会失水,形成缺陷。这些缺陷不消除,在混凝土继续失水的情况下,孔道进一步加深,裂缝进一步扩展,出现开裂。我们发现,在湿养护不够及时、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例如传统湿养护),只有一次抹平而没有二次抹压,混凝土的开裂将很严重,实施二次抹压后,开裂程度大大减轻。因此,除非实施即时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不能生成失水缺陷,否则二次抹压工艺是必须的。

在二次抹压工艺中,现在往往习惯于抹刀手工抹压,不仅效率低,力度也不够,当缺陷由表及里发展较深时,将很难消除。二次抹压最好采用圆盘式抹光机,消除表面缺陷与密实表层的作用比抹刀好,效率也高,二次抹压后,必须立即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湿养护,以避免混凝土再次失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早期水化良好, 提高硬化混凝土的质量,为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打下早期质量基础。

7 总结

因此,只要按照施工规范严格施工,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工艺,实施及时而充分的保湿养护,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使混凝土裂缝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