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6:47:53

商品价格

商品价格范文篇1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防控甲型*流感疫情医药产品及相关原材料价格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控甲型*流感疫情相关商品价格监测监管的通知》要求,为加强我市防控甲型*流感相关商品价格监管,及时掌握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稳定市场价格,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当前防控甲型*流感、保持相关商品价格基本稳定的重要意义。在我市未有疫情报告的情况下,要按照内紧外松的原则,在不引发市场炒作和恐慌情绪的前提下,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对防控甲型*流感疫情相关医药卫生用品及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情况和价格情况的监测和市场巡查,并按照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有关要求,做好预案准备工作。各区县物价局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好应急监测监管工作的落实,做到专人负责,任务到岗。要妥善处理好问题,一旦我市出现疫情,要按照统一部署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努力保持相关商品市场价格稳定。

二、搞好监测,保证数据真实准确

为了切实加强对防控甲型*流感疫情相关医药卫生用品及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情况和价格情况的监测,各区县要在本辖区内分别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药店和超市做为监测点,重点监测疫情防控所需要的口罩、84消毒液、体温计及抗病毒药物等医护用品以及成品粮油、矿泉水、方便面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具体品种、规格详见本文所附《*市防控甲型*流感疫情相关商品监测表》。

在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要深入到监测点采集数据,了解市场供应和变化情况,要切实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真实、准确、可靠。

三、按期报送,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要严格按照要求,对所监测的商品价格和市场供应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做到不拖不压不漏。对可能引起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要继续坚持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的,也要及时报告。

自*月*日起,《*市防控甲型*流感疫情相关商品监测表》定为每周五上午10时30分以前以传真方式上报市场监测处。

四、加强巡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要注意把握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以市场巡视、巡查的方式为主。一旦出现疫情,要进一步加大与防控甲型*流感疫情有关商品的价格监督检查力度。检查要突出重点,抓住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进行,加强对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商品和抗病毒、增强免疫等药品的市场价格监管。一是严厉打击捏造、散步涨价信息、哄抬价格、串通价格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二是严肃查处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实行的价格欺诈行为;三是注意运用调查、提醒、告诫、劝阻等方式,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自律;四是对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并提请有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五是继续发挥12358价格举报电话的作用,畅通举报渠道,认真受理投诉,切实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

各区县还要加强对媒体报道的跟踪调查工作,对反映的有关市场供应和价格问题要进行核实,并及时上报相关情况。

价格监测工作联系人及电话:*23287269

商品价格范文篇2

关键词:心理反应模式商品价格影响因素应用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而商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购买意愿,以及购买数量的多少。所以,商品价格是消费者购买心理中最敏感的因素。价格作为客观因素,它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必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主要因素

影响消费者对市场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个人因素;专家因素;商品本身因素;购物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消费者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个人的消费经验、消费者家庭以及消费者的个性、爱好和兴趣等三个方面。

消费者个人经验往往是自身感官的接受,形成对某种商品某个价位的知觉与判断。消费者多次购买了某种价格高的商品回去使用后发现很好,这就会不断强化他的“价高质高”的判断和认识。当多次购买某种价格低的商品,发现不如意,这同样会增强他的“便宜没好货”的感知。家庭对消费者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家庭的规模、经济状况也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判断。一般而言,生活在经济状况比较窘迫家庭的人,对商品价格的判断通常也比较低,而生活在生活富裕的家庭的消费者估计的商品价格通常也要高一些。另外,消费者的个性、爱好和兴趣也对商品价格的心理反应会产生影响。

专家因素。专家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专职对商品价格进行监测评价的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等对商品价格水平及其变化的职业性的感受和判断,它具有理性和准确性的特点。由于专家具有权威性和参照性,对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判断和感受影响也比较深远。另一个是消费指导者,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总要接受周围一些对商品有经验的人的建议、意见,并常常接受他们的指导,受到他们的影响。

商品本身因素。指的是商品本身的外观、重量、包装、使用特点、使用说明等对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产生影响。

购物环境因素。销售现场包括销售现场周围环境、销售现场环境。装修豪华的商店可能使工薪阶层望而却步,因为消费者认为豪华商场出售的商品价格昂贵。笔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把某大商场一件价值2600元的名牌西服和地摊上一件价值500元西服去掉标签互换,结果到地摊上卖的名牌西服没有卖出去,而地摊上的西服在大商场却已1600块钱卖掉了。这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指的是社会群体对商品价格水平及其变化的总体感受和判断。这种感受和判断可以说明商品价格的大体范围以及商品价格所属的群体特征。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消费者的群体特征与购买豪宅的消费者的群体特征就非常鲜明,他们对房产价格的判断也有比较大的差距。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基本模式

价值评估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质量相似的商品,只是其包装装璜不同,价格却相差很大,消费者却宁愿购买高价的商品;而对于一些处理品、清仓品、“出口转内销”品,削价幅度越大消费者的疑虑心理也就越大,越不愿意购买。这实际上是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价值评估模式在起作用。不管消费者是否具有经济学知识,他们总是把商品的价格和商品价值、品质联系起来,把商品价格的高低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和品质的标准。认为价格昂贵的商品价值就大,品质就好;价格低廉的商品,价值就小,品质就差。所谓“一分钱,—分货”,“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便是这种价值评估模式的具体反映。其心理反应模式见图1。

意识比拟模式

商品价格本来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作用在于有利商品的交换。但在某种情况下,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认可不仅如此,有的时候,消费者在利用商品的价格来显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和身份。也就是说,消费者通过联想把商品价格的高低同个人的愿望、情感和个性联系起来,进行有意无意的比拟。这样一种对价格的心理反应方式和过程,我们称之为意识比拟模式。其主要反应过程如图2。

平衡协调模式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商品和价格以及价格的调整。由于消费者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使他们一时间很难判断商品的确切价值。消费者在接受了某种商品价格的时候,心理属于一种平衡状态。但是,一旦价格发生变化后,消费者心理的那种平衡已经打破,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而这个时候他就会努力来恢复心理平衡,所以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调整适应和接受过程实际上是消费者心理的平衡协调过程(见图3)。

心理反应模式在商品定价中的应用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心理反应模式对工商企业商品定价和价格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价值评估模式的应用。该模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商品的定价上,主要有以下几种:零数定价、习惯性定价、折扣定价、特种商品定价等。其中零数定价是最为典型的价值评估模式。习惯性定价指的是消费者在长期中形成了对某种商品价格的一种稳定性的价值评估。不同折扣实际上是体现不同消费者在销售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经销商的折扣和终端消费者的折扣不一样才能体现经销商的地位和作用。对某种特定商品采取特殊的价格。例如饭店每个星期六推出“免费××菜”,目的是让消费者在这一天来消费可以获得平常没有得到的价值(这款菜的价值)。

商品价格范文篇3

关键词:心理反应模式商品价格影响因素应用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而商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购买意愿,以及购买数量的多少。所以,商品价格是消费者购买心理中最敏感的因素。价格作为客观因素,它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必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主要因素

影响消费者对市场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个人因素;专家因素;商品本身因素;购物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消费者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个人的消费经验、消费者家庭以及消费者的个性、爱好和兴趣等三个方面。

消费者个人经验往往是自身感官的接受,形成对某种商品某个价位的知觉与判断。消费者多次购买了某种价格高的商品回去使用后发现很好,这就会不断强化他的“价高质高”的判断和认识。当多次购买某种价格低的商品,发现不如意,这同样会增强他的“便宜没好货”的感知。家庭对消费者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家庭的规模、经济状况也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判断。一般而言,生活在经济状况比较窘迫家庭的人,对商品价格的判断通常也比较低,而生活在生活富裕的家庭的消费者估计的商品价格通常也要高一些。另外,消费者的个性、爱好和兴趣也对商品价格的心理反应会产生影响。

专家因素。专家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专职对商品价格进行监测评价的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等对商品价格水平及其变化的职业性的感受和判断,它具有理性和准确性的特点。由于专家具有权威性和参照性,对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判断和感受影响也比较深远。另一个是消费指导者,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总要接受周围一些对商品有经验的人的建议、意见,并常常接受他们的指导,受到他们的影响。

商品本身因素。指的是商品本身的外观、重量、包装、使用特点、使用说明等对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产生影响。

购物环境因素。销售现场包括销售现场周围环境、销售现场环境。装修豪华的商店可能使工薪阶层望而却步,因为消费者认为豪华商场出售的商品价格昂贵。笔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把某大商场一件价值2600元的名牌西服和地摊上一件价值500元西服去掉标签互换,结果到地摊上卖的名牌西服没有卖出去,而地摊上的西服在大商场却已1600块钱卖掉了。这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指的是社会群体对商品价格水平及其变化的总体感受和判断。这种感受和判断可以说明商品价格的大体范围以及商品价格所属的群体特征。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消费者的群体特征与购买豪宅的消费者的群体特征就非常鲜明,他们对房产价格的判断也有比较大的差距。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基本模式

价值评估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质量相似的商品,只是其包装装璜不同,价格却相差很大,消费者却宁愿购买高价的商品;而对于一些处理品、清仓品、“出口转内销”品,削价幅度越大消费者的疑虑心理也就越大,越不愿意购买。这实际上是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价值评估模式在起作用。不管消费者是否具有经济学知识,他们总是把商品的价格和商品价值、品质联系起来,把商品价格的高低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和品质的标准。认为价格昂贵的商品价值就大,品质就好;价格低廉的商品,价值就小,品质就差。所谓“一分钱,—分货”,“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便是这种价值评估模式的具体反映。其心理反应模式见图1。意识比拟模式

商品价格本来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作用在于有利商品的交换。但在某种情况下,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认可不仅如此,有的时候,消费者在利用商品的价格来显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和身份。也就是说,消费者通过联想把商品价格的高低同个人的愿望、情感和个性联系起来,进行有意无意的比拟。这样一种对价格的心理反应方式和过程,我们称之为意识比拟模式。其主要反应过程如图2。

平衡协调模式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商品和价格以及价格的调整。由于消费者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使他们一时间很难判断商品的确切价值。消费者在接受了某种商品价格的时候,心理属于一种平衡状态。但是,一旦价格发生变化后,消费者心理的那种平衡已经打破,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而这个时候他就会努力来恢复心理平衡,所以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调整适应和接受过程实际上是消费者心理的平衡协调过程(见图3)。

心理反应模式在商品定价中的应用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心理反应模式对工商企业商品定价和价格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价值评估模式的应用。该模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商品的定价上,主要有以下几种:零数定价、习惯性定价、折扣定价、特种商品定价等。其中零数定价是最为典型的价值评估模式。习惯性定价指的是消费者在长期中形成了对某种商品价格的一种稳定性的价值评估。不同折扣实际上是体现不同消费者在销售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经销商的折扣和终端消费者的折扣不一样才能体现经销商的地位和作用。对某种特定商品采取特殊的价格。例如饭店每个星期六推出“免费××菜”,目的是让消费者在这一天来消费可以获得平常没有得到的价值(这款菜的价值)。

商品价格范文篇4

关于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及与企业计税行为相关性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都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与分析。(一)国外企业计税行为影响商品价格波动的研究文献综述TadahisaKoga(2004)[1]以7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以调整自身税负为目的的企业计税行为会对国内商品价格的波动产生传递效应。Auerbach(2005)[2]分析布什减税政策对企业计税行为的影响,这个分析出现了有趣的“副产品”———减税的动态绩效即可估计到的企业计税行为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动态绩效的减税过程中,政府可以预测大约有多少税收损失可以被商品价格的波动所补偿。WorldBank(2006)[3]用VECM模型进行的计量研究显示,在基础资源性商品的定价上,企业的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较为有限。MarcoRossi(2006)[4]研究发现:企业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波动所产生的传递效应会持续一年甚至更久,且企业计税行为对生产者物价指数的影响要大于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Guellec&VanPottelsberghe(2007)[5]建立了一个研究税收变动对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税制改革,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会通过企业计税行为变化对商品价格的扰动表现出来。Edward(2007)[6]选取了1996年至2006年间的美国主要商品期货的价格指数CRB,对企业计税行为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两者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OECD(2008)[7]认为,企业的计税行为对现货商品价格影响的经验证据是混合或模糊的,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企业计税行为放大了商品价格波动的观点。Newbery(2008)[8]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逐步发展,传统用以影响商品定价的贸易政策的运用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而税收政策的影响则逐步增强。税收政策对企业计税行为的影响会很快传导到商品的定价上来,并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表现出来。Gerltry&Hubbard(2008)[9]从实证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税收负担和物价水平的相关性。Ripple(2009)[10]用EGARCH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企业的计税行为与商品价格的波动具有密切的相关性。Culen&Gordon(2009)[11]构建了一个基本的经济模型。模型研究了企业计税行为变化所诱发的税源变动对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二)国内企业计税行为影响商品价格波动的研究文献综述马栓友(2006)建立了商品价格波动经济运行模型,对我国商品价格的波动形态与宏观经济的长期运动趋势、政府经济政策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商品价格变动、经济运行、财税政策三者之间存在一种特定的规律,并伴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任寿根(2007)通过建立一个半开放经济模型,分析了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动态机制。认为,就长期而言,税收政策的变动会对消费者价格水平和生产者价格水平都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其中生产者物价指数的弹性要大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弹性;而从短期来看,税收政策的变化虽然对生产者物价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都会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并且会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企业计税行为的干扰。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2008)围绕商品价格和企业投资、产出、税收等经济变量进行了一系列的计量分析,得出了企业投资增长是企业产出增加的根本原因,但并不是商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而税收政策变化所引发的企业计税行为的变动则会导致商品价格波动的结论。夏杰长(2008)经统计检验发现,企业的计税行为与商品价格的波动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对比变化才是导致商品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吴晓晖(2009)研究得到CPI与PPI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并且PPI变动一定会影响CPI的变动。李丽青(2009)运用ECM模型研究了企业税收负担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税收负担的增长是商品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即企业以调整自身税收负担为目的的计税行为就必然会扰动商品价格。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2009)回顾了中国企业税收负担的变化过程,分析了中国现行税制税负水平、税收结构、主体税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经济增长和物价平稳的影响。樊丽明(2010)运用VEC模型研究了企业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的干扰效应,认为企业的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是非随机性的,并且存在时滞。吴秀波(2010)通过对物价波动的研究得到从长期来看,商品价格水平的波动与国内企业税收负担的变化趋势是基本吻合的,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付伯颖(2010)研究认为企业税收负担变动与CPI的变化是非显性的弱相关。

研究方法和模型

商品价格的波动通常是用商品价格的方差或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以SD表示)来表示的。因为标准差可以反映商品价格变化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就表示商品价格波动的幅度越大;反之,标准差越小,就表示商品价格波动的幅度越小。本文选择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priceindex,简称PPI),即PPI指数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从理论上来说,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物价波动将反映至最终产品的价格上,因此研究PPI的变动情况将有助于判断、分析商品价格的波动情况。本文依据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理论,通过对影响商品价格波动(Fluctuationsincommodityprices,以FICP表示)的因素因子进行分解,构建企业计税行为影响商品价格波动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建立实证计量模型,从信息不确定的视角研究商品价格波动与企业计税行为的相关性。假设商品价格波动的模型为:FICPc=ξ0+ξ1FAc1+ξ2FAc2+…+ξnFAcn+γc(1)其中,FICPc表示商品价格波动的整体特征(Overallcharacteristics,以c表示);ξ为商品价格的敏感性系数;FAcu(u=1,2,…,n)表示对商品价格波动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Factor,以FA表示);而γc则是随机干扰项,表示纯随机因素对商品价格波动产生的扰动。这样,PPI指数的标准差就可以用SDc来表示。根据传统的价值规律理论,商品的价格基本上准确地反映了商品内在价值有用的所有相关信息,因此商品价格的波动体现了市场基本面的相关信息。来自市场基本面的信息不确定性会引起商品价格的波动,而非基本面的因素也能推动商品价格的波动,如政府的政策、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惯性,这三个方面因素会直接导致商品价格的波动,特别是非随机性波动。这些所引发的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Non-randomfluctuationsincommodityprices,以NFICP表示)对于真实经济也会产生显著的反馈影响。有鉴于此,在本文的理论模型中,我们将上述三个因素效应作为解释变量,其中,政府的政策效应,我们主要考察的是税收政策(Taxpolicy,以TP表示),因为税收是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税收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引起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我们选取了税率(Taxrate,以TR表示)和实际征收率(Theactuallevyrate,以ALR表示)作为替代指标;企业的行为效应,我们主要考察的是企业计税行为(Taxact,以TA表示),由于企业计税行为属于定性指标,无法观测,所以我们选取了可量化的替代指标———企业纳税额(Theamountoftax,以AT表示)和经营成交率(Businessturnoverrate,以BTR表示)。因为企业的纳税额大、经营成交率高,就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跃,也就说明企业对商品价格的认同,反之,则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平淡,也就说明企业对商品价格的否定;市场的惯性效应,我们主要考察的是市场中由当前商品价格波动与滞后商品价格波动的相关性所导致的波动集群(Volatilityclustering,以VC表示),即市场上商品价格波动存在着的涟漪效应,价格波动后面紧跟着的波动。我们选取了在商品价格波动模型中引入波动率的滞后变量,即标准差SDc的滞后一期至三期的值作为解释变量,以体现商品价格波动的涟漪特性。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将假设的商品价格波动模型(1)简化为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模型:NFICPc=ξ0+ξ1TPc+ξ2TAc+ξ3VCc+γc(2)其中,NFICPc表示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整体特征;ξ为商品价格的敏感性系数;TPc表示税收政策效应,可以用TPc和ALRc代表;TAc表示企业计税行为效应,可以用ATc和BTRc代表;VCc表示市场惯性效应,可以用SDc-1、SDc-2和SDc-3代表。另外,考虑到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计税行为的影响,本文设定了以下虚拟变量(Dummyvariables,以DV表示):DV1为政府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国发【2003】24号),对出口退税率进行了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了出口退税率约3个百分点左右。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11%、8%和5%五档,对企业计税行为产生的影响;DV2为政府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由原来的33%降低为25%,对企业计税行为产生的影响;DV3为政府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允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自制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对企业计税行为产生的影响。

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及变量测量说明本文选取了2001年~2010年的PPI指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从行业层面出发,选择PPI指数的调查产品所覆盖的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每个行业随机抽取100家企业作为分析样本。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规避数据自身波动性的要求,本文所采集的数据均来自于全国税收征管系统的SDMS数据库,并对其产生的相关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和单位根检验。其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不难发现,lnSDc、lnALRc、lnATc和lnBTRc均为零阶单整变量。lnSDc、lnATc和lnBTRc的显著性均达到了1%;lnTRc在经过一阶差分后显著性也达到了1%,对lnTRc作一阶差分处理,以DlnTRc表示;而lnALRc则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于是,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模型就可以建立在消除了数据本身波动性的平稳时间序列的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了。(二)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效应因子的分解分析1.税收政策因素效应分析以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标准差lnSDc为因变量;以DlnTRc和lnALRc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由表2不难看出,在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中,税收政策的影响效应约为38.81%,其中,实际征收率在1%的水平下对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影响具有显性正效应;而税率对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影响则具有非显性正效应。这就意味着,政府的税收政策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具有明显且有效的影响,但税收政策并不是以平缓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为目的,因此,税收政策对于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反应较为零碎和被动。而表2中的D.W值为0.3401远小于2的状况,则告诉我们,在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中,税收政策效应的残差序列中的序列自相关情况不仅存在而且深重,还有可供提取的有用信息。2.企业计税行为因素效应分析将lnATc、lnBTRc和虚拟变量DV1、DV2、DV3加入到模型的解释变量中,进行回归分析。由表3可以发现,将lnATc、lnBTRc和虚拟变量DV1、DV2、DV3加入到模型的解释变量中后,在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中,税收政策因素加上企业计税行为因素的影响效应合计为54.99%,也就是说,在税收政策的影响效应约为38.81%的前提下,企业计税行为因素的影响效应约为16.18%。其中,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进行的检验,lnALRc、lnATc、lnBTRc和DV1、DV2、DV3的系数均获得通过的状况则告诉我们,实际征收率和企业计税行为因素效应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具有较强的影响。作为企业计税行为可量化的替代指标———企业纳税额指标lnATc和经营成交率指标lnBTRc,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具有同向显性影响效应,就是说,企业纳税额的增长和经营成交率的提高,会推动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增强;反之,则会抑制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使之趋缓。而在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计税行为的影响方面,企业对政府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国发【2003】24号),调整出口退税率的计税行为反应,表现在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方面为正效应;企业对政府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的计税行为反应,表现在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方面为显性负效应,即对商品价格的波动产生了较为明显地抑制效应;企业对政府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允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自制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计税行为反应表现在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方面为显性正效应,即推动了商品价格的波动。同样,表3中的D.W值为0.4489远小于2的状况,则说明,在残差序列中的序列自相关情况依然存在,还有有用信息需要提取。3.市场惯性因素效应分析将lnSDc-1、lnSDc-2和lnSDc-3加入到模型的解释变量中,进行回归分析。由表4研究得出,将lnSDc-1、lnSDc-2和lnSDc-3加入到模型的解释变量中后,在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中,税收政策因素加上企业计税行为因素和市场惯性因素的影响效应合计为83.17%,也就是说,在税收政策的影响效应约为38.81%;企业计税行为因素的影响效应约为16.18%的前提下,市场惯性因素的影响效应约为28.18%。其中,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进行的检验,lnATc、DV3和lnSDc-1、lnSDc-2的系数均获得通过以及lnBTRc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的状况则告诉我们,市场惯性因素效应和企业计税行为因素效应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具有较强的影响,而其中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具有同向显性影响效应的企业计税行为因素效应,与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的关联尤为密切,具有极强的促发效应;至于市场惯性因素效应,其可量化的替代指标———lnSDc-1、lnSDc-2和lnSDc-3,不仅显示出了明显的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涟漪效应,还表现出了市场惯性效应逐步减弱的特征。表4中的D.W值为1.9701,与2的差值较小,也就意味着残差序列基本上达到了平稳时间序列的要求。残差中已基本上不再存在具有解释效用的信息,因此,模型也就不再存在自相关性。(三)模型可靠性检验对税收政策因素效应加上企业计税行为因素效应和市场惯性因素效应回归分析结果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其结果如表5所示。表5中ADF检验统计数据远低于1%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的状况显示模型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的检验结果是平稳的,即模型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已达到平稳时间序列的要求,残差中不再包含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其他影响因素,因此,模型是可靠的。

分析结论及相关建议

本文以2001年~2010年的PPI指数作为研究对象,从PPI指数的调查产品所覆盖的全部39个工业行业层面出发,采集了全国税收征管系统的SDMS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并对其产生的相关变量进行了计量评估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一)主要分析结论第一,就39个行业整体而言,税收政策对商品价格的波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两者之间呈现出显性相关关系,具有较强的对应性。这就意味着,税收政策的变化所引发的商品价格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非随机性,可以说是税收政策变化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尤其要关注的是,税收政策通常并不对商品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其对商品价格的调控效应主要通过企业的计税行为来传导。在市场经济下,作为“经济人”的企业会千方百计地通过计税行为的改变来尽可能地弥补因税收政策变化而导致的利润减损,从而形成企业计税行为的变动对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第二,在39个行业中,剔除税收政策变化因素,或者说,在税收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单纯的以调整自身的税收负担和确保利益最大化的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影响相对较小。这就使我们认识到,企业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的波动具有影响作用,但影响方向和大小程度应做具体分析,而不能盲目地认为企业税负变化与商品价格的变化是同向的、线性的或对等的。第三,对39个行业的计量估算发现,商品价格波动存在着的涟漪效应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产生了较明显的推动效果。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当在某一时期,企业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产生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时,会对商品价格波动的本身产生一个正向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正向的冲击作用会慢慢的减弱,最后直至趋零。这表明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会受到前期的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正向的影响。这就意味着,企业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影响,一方面具有滞后和持续的效应;另一方面还具有推动和放大的功能。(二)相关政策建议上述结论表明,对于税收政策变化影响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调控效应,企业计税行为不仅具有传导的功能,而且还具备放大的机制。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必须要注意对那些并不直接以商品价格某种形态的运行为目标,但却对商品价格运行有很大影响的税收政策研究。这些税收政策法规虽不是以商品价格为其直接作用的对象,但其出台实施却会改变商品价格运行的环境,改变企业的投资行为,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生产或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成本水平,改变市场供求状况,从而影响商品价格的波动。在这类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中,尤其要慎重考虑的是,企业计税行为对其效应的传导和放大功能。第二,企业必须正确评估政府税收政策对整个社会供给的影响,在准确分析商品价格需求弹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自身的计税行为。目前我国执行的税种,分别归属于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和行为税类等四大类。不同大类所包含税种的形成机理是不同的,相应的企业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原理也是不同的,因此,凭主观臆断地讲仅仅由于企业计税行为的变化就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相应的波动是不确切的。第三,税收政策是企业计税行为产生和变化的基本因素,对影响商品价格波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税收政策尽管能确定企业税负是否可以转嫁、转嫁的数量、起点和终点,但却不能决定税负转嫁的方向。税负转嫁的方向对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又是至关重要的,而能够确定税负转嫁方向的则是企业的计税行为。由此可见,从税收角度看,它对商品价格的调节、控制作用是政府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计税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离开特定的企业计税行为,税收的调节作用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逆向的。这就会给税收对商品价格的调节作用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使政府有时无法根据需要调节商品价格。

商品价格范文篇5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运用经营城市理念,支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根据经营城市理念,着眼发展,围绕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城市供水价格体制改革。在调查测算的基础上,起草了全市水价改革五年规划(草案)及相关说明,经市长办公会讨论批准,*月上旬召开了*市水价改革五年规划听证会,聘请消费者代表、用水大户代表、经营者代表、专家、学者及市政府有关部门代表共27名,通过新闻媒体征集,参加旁听代表15名,就方案的重要性、可行性,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证。听证会后,起草了我市水价改革的请示,经市政府同意,现已上报省物价局。二是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拆迁现场、建筑垃圾厂,了解运营情况。对生活垃圾收费成本进行了调查、审核和论证,制定了《*市生活垃圾收费改革方案》(讨论稿),已上报市政府。三是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积极与有关方面协调,解决了西郊热电厂上年度一期上网电量及结算电价问题,为企业增收450万元。并多次向省物价局汇报,积极为其二期机组的上网电价及供热价格争取有利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对天然气公司、煤气公司提出收取有关设施维护费的报告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测算,制定了我市天然气、煤气管网维护费收费标准,标准实行后企业和消费者双方均反映良好。四是为城市建设争取资金。先后向省物价局汇报了我市几个重要建设项目存在的资金短缺情况,上报了收取*高架快速干道、东站立交工程、城市道路车辆通行费及调整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收费标准的请示,为筹集城建资金,缓解资金匮乏的状况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二)履行定规则职能,加强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管

认真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价格法制建设。我局起草的《*市政府制定价格暂行规定》经市政府批准,以市长令11号颁布,从*月*日起施行;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价格决策听证实施办法》,重新修改了《*市价格决策听证实施细则》,已从6月1日起执行。为规范价格执法行为,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陈述、申辩权利,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文件精神,制定了《*市物价检查所价格违法案件陈述、申辩暂行办法》。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市住宅小区居民用电计费标准存在一些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解决,造成物业公司与居民之间收缴矛盾尖锐,群众投诉较多。对此,我们深入小区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物业公司和业主的意见,制发了《住宅小区公共用电电量分摊计算表》,理顺了计费中存在的问题,使费用的收缴逐步透明,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今年又放开了涉及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服务收费和一般性临展、临演、临赛门票价格管理权限,由经营者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定价。

第二,加强“热点”价格的监管。一是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为促进我市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继续全面落实新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经请示省物价局同意,调整了陕西省森工医院和*市八院的部分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会同市卫生局进行收费等级评定工作,制定了9家非营利性医院的特需病房价格。二是严格自制药剂价格管理。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对市级医疗机构自制药剂价格进行严格审核,上半年共审定了市四院、市五院、中心医院、儿童医院、军工三院等医院共86种自配制剂价格;对药品、消毒材料等146种(类)价格,按规定及时办理了备案手续;针对群众反映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下发了《关于加强药品价格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国家药品价格政策,提出了加强监管的具体措施,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起到了稳定药品价格、维护群众利益的作用。三是加强教育收费管理。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教育收费秩序,我们对全市各类高中的教育成本进行了核算,并借鉴外地经验,会同市教育、财政部门起草了高中择校生实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的请示,5月下旬省物价局批准下发了《关于我省普通高级中学择校生实行“三限”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下发后,我们会同市教育局及时制定下发了有关实施意见。同时经省物价局批准,确定了我市11所省级重点高中择校生收费最高限额,制定了14所改制学校收费标准以及4所小学少儿日托管理班收费标准。四是适时调整旅游参观点门票价格。为促进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针对部分旅游参观点门票价格偏低的情况,适度调整了翠华山森林公园、大兴善寺等门票价格。

(三)整饬市场价格秩序,营造规范有序的价格环境

一是严格《收费许可证》制度。3、4月份,组织进行了我市20*年度《收费许可证》年审工作,共涉及55个部门,收费项目386项(其中行政性186项,事业性200项),共审验《收费许可证》4765个,审验率达91.2%(其中市本级审验率为98.3%)。通过审验,全市取消收费项目17项,降低收费标准43个,由行政事业性转经营性收费15项,查出有乱收费行为的单位109个,违纪金额106.5万元,减轻企业及群众负担近1000万元。还完成了物业管理收费年度审验工作,通过审验,摸清了全市物业收费的底数,强化了对收费单位的管理,规范了物业收费秩序。二是深化价费公示工作。继续巩固和完善涉农价费公示制度,全市涉农十区县151个乡镇(街道办)全部实行了涉农价费公示,2418个行政村、2636个行政事业单位也基本实现了公示,全市共设立涉农价费公示牌5804个。会同市教育局落实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全市6201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已建立公示制度的占90%以上。对全市170家物业公司,400多名物业收费员进行培训,考试合格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收费。三是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加强节日期间市场价格检查,对一些大型商场、超市借节日之机利用打折、回赠等手段进行价格欺诈的行为予以告诫和查处;加强春运期间交通运输等价格检查,召开了春运期间交通运输价格警示会以及对外来务工人员收费警示会,从源头上减少乱收费行为的发生;以区县为主、市级抽查的方式对全市农业供水、供电价格和农机服务、农民建房收费等进行专项检查,有效遏制了涉农收费的混乱状况;开展机动车辆和路桥收费专项检查,在短短两周时间基本完成十三个区县交通局、交警队、农机站等23个单位的调查取证工作;目前全市正在开展越权定价行为专项检查,已完成了自查、复查阶段的各项任务,进入整改阶段。截止5月底,市物价检查所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359起,查出违法所得金额92.46万元。四是认真处理价格投诉举报。年初,受广东非典影响,我市一些商品价格曾有所上涨,群众举报增多,我局举报中心加强“12358”举报电话的值守,及时受理价格投诉和举报,并加强统计分析工作,在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上半年市举报中心共受理群众举报1643件,其中723件及时予以转办,查处48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0余万元。还妥善处理了丹尼尔窑坊小区、阳光小区、二府庄小区等3起群众集体上访事件,通过宣传政策,化解了矛盾。

(四)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做好价格服务工作

“定规则、当裁判、搞服务”是新时期对价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积极转变观念,履行服务职能,认真做好各项价格服务工作。一是努力转变工作作风。针对在去年“创争评”活动中我局被警示的情况,4-6月份,全市物价系统组织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大整顿”活动,各处室认真找差距,析根源,定措施,见行动,振奋精神,转变观念,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努力做好各项价格工作,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二是认真落实《价格监测规定》。根据国家要求,从今年6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价格监测规定》。我局认真落实了新的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并制定了价格监测工作考评办法,为促进全市价格监测工作的开展,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价格监测质量年”活动。三是认真搞好成本调查工作。认真完成了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农民种植意向、农户存粮、农资购买等情况的专项调查任务,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编发了《*市粮油副食品市场价格情况监测分析》,为广大农民和农村发展服务。四是加强价格信息网络服务。坚持做好“*价格信息网”、“*医药价格信息网”、“*汽配价格网”三个网站的技术维护、页面和内容更新工作,充实完善了网站18个相关数据库的信息资源,拓宽了价格咨讯服务内容,扩大了价格网络覆盖面。五是认真做好价格认证工作。本着为司法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宗旨,认真做好价格鉴定、认证、评估、咨询等工作,截止6月底,全市价格认证、鉴定、评估1260余起,涉及金额2.18亿元。

(五)强化市场价格监管,确保非典时期市场价格平稳

“非典”期间,*市场价格突发异动,根据国家发改委、省物价局的通知及市委、市政府预防非典紧急会议精神,我局快速反应、紧急应对,采取果断措施,加强价格监管,稳定了市场,有力配合了非典防治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月*日,我局召开会议,紧急安排部署,成立了防治非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防范和应对价格异动事件的组织、指导、协调和处理工作。下发了《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和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制定了《关于应对价格异动事件的方案》。局领导分工负责,各项工作全面铺开,紧张运转,紧急应对。

二是紧急干预,政策调控。根据非典期间市场部分商品特别是药品需求量剧增,一些不法商贩趁机哄抬物价,使预防非典药品、甲肝疫苗及相关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情况,我局采取果断措施,进行行政干预,就控制预防非典药品、中药材、卫生消毒用品及器材、主副食品等相关商品价格下发了10个紧急通知,较好地发挥了价格政策的调控作用。干预措施包括:公告价格政策、公布政府定价、控制差价率、规定最高限价、规范医疗机构药品及服务价格、从源头控制价格、禁止乱收费等。

三是严密监控,加强监测。为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价格变动情况,为政府决策、价格调控提供依据,改过去*日一测一报为一日一测一报或多报;落实监测人员230人,选择105个有代表性的医院、药房、药材市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作为监测点,监测范围覆盖全市城乡;由开始的药品、中药材、卫生消毒用品3类30个监测品种调整扩大到药品、中药材、卫生消毒用品、粮食、副食品、蔬菜等6类65个品种;编发《预防非典价格监测报告》39期,提供监测数据2600多个,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在*价格信息网开辟预防非典价格专栏,及时相关信息,为广大市民服务;选择重点地区,采取蹲点和巡回的办法,对价格变动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加强对价格投诉举报的整理分析,及时为价格调控提供依据,为价格监督检查提供线索。

四是强化执法,重拳出击。从4月中旬开始,集中全市价格检查力量,形成合力,维护市场价格秩序。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迅速抽调人员,分成10个检查组与工商、公安部门联合对城郊六区开展检查,从重从快打击不法商户。截止5月16日,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4900多人次,检查药品经销店和副食品市场等6200余家,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705起,对不法经营者实施经济制裁190.84万元;一批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典型案例在中央、省、市、区县媒体曝光;对少数不法分子移交公安机关给予行政治安拘留,有力地打击了乱涨价、乱收费行为,震慑了不法经营者,迅速、有效地遏制了价格上涨势头,维护了市场和社会稳定。为配合防止非典疫情向农村扩散工作,稳定农村市场价格秩序,还开展了农村市场价格检查。

五是引导自律,警示倡议。利用价格警示、发倡议等形式,防治并举,引导商家自觉维护价格秩序,保持价格稳定。召开了有卫生、防疫及20余家医院、药品经销企业等单位参加的价格警示会;会同市药监局、工商局、经委召开了全市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销单位参加的价格警示会。还组织市中心医院、*中药集团等20余家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联合发出“诚信守法经营、加强价格自律”的倡议,得到许多商家企业的响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上半年,我局还办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4份,答复率、回访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六)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干部政治素质

一是抓好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上半年我局集中组织干部学习4次,中心组学习5次。集中学习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的要求,在求深、求新、求实上下功夫。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统一了全局干部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集中学习了中央、省、市反腐败工作的要求,播放反腐败录象,开展反腐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到国内外形势给反腐败斗争带来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到我党反腐败的决心,提高全体党员的警觉性。同时要求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弘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规范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纠正物价行业的不正之风。三是认真组织学习优秀党员领导干部郑培民、龙清秀和秦皇岛市物价局的先进事迹,开展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教育活动。尤其在市直机关“创佳,争先,评差”活动中被警示后,局党组组织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大整顿”活动,通过党小组会、支部会和处室会,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整顿措施,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四是抓好制度建设。上半年围绕管好人、办好事的原则建立修订了28项制度。在财务管理制度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审批、报帐制度,并逐步实行监审管理,强化审批制度。在用人制度上,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上半年选拔中层领导干部3名,严格实行了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的原则,纪检干部参与了选拔任用的全过程,目前新任干部已到位,群众反映较好。

在管好各项行政权力中,我们实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制定了详细的目标任务,对易发生以权谋私的岗位加强了监督和监管,并实行目标责任追究,明确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问题,实行“一票否决”。五是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党组决定在全局领导干部中,实行述职述廉制度,每半年都要进行述职述廉,并接受群众评议。同时党组认真落实了廉政谈话制度,上半年纪检、监察谈话15次,查办市纪检委交办案件2项,局党组书记及班子成员廉政谈话8次。收到较好效果。

(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局党组始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为一件大事来抓,并以此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上半年围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制定、监督检查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市物价局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为四大类,分解到各分管领导及处室负责人。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市物价局20*年目标任务》和《*市区县物价部门20*年目标任务》之中,以确保党风廉政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二是加强监督检查。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要求,我们强化了监督检查,要求各处室对管辖内的党风廉政工作敢抓敢管。今年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党组还制定了专项工作纪律,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专项的监督,要求在“防非”期间落实各项工作责任,不准推诿扯皮。同时各处室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进行半年报告和半年考评,目前,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八)加强机关管理,确保各项目标全部落实

在机关管理工作中,我局重新修订了干部职工请销假制度、出勤考核制度和干部值班制度。为更好地落实制度的监督作用,我局对干部迟到、早退、旷工及病事假执行情况每月进行公示或通报,对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均能坚持原则,按有关制度进行处理,以严肃工作纪律,并认真操作、持之以恒。对局值班人员加强了常规检查和日常抽查,非典期间尽管电话异常频繁,24小时几乎不间断,但从未出现缺岗不在位或接听不及时造成延误的情况,确保24小时值班电话畅通。市委、市政府在多年的抽查中,我局均能及时接听、认真处置。在综合管理中,努力做好机关保密、档案、计划生育、安全保卫等工作,未出现违反规定或发生各类事件的现象。

二、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在开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中,我局始终将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级“一把手”均作为目标管理工作主要负责人,亲抓亲管。今年我局的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各党组成员均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本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均做为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小组成员,这就为有效开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形成我局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各分管局长按照工作分工,分别对所辖部门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负全责的工作机构。

2、制定目标,明确责任

在制定目标任务时我局采取两个步骤:一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制定我局主体目标;二是各部门紧紧围绕我局主体目标,根据工作职能分解主体目标并制定分目标和子目标。20*年,根据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我局制定了8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并将其分解成为75条工作重点,各部门结合75条工作重点相继建立完善分目标,部门工作人员结合分目标,集体研究制定各子目标,至此各级目标健全完备。在建立各级目标任务的同时,结合目标任务内容,按各部门职能划分及部门内部各工作人员所承担工作分类,将各目标任务逐项分解至各部门及各工作人员,使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均有对应的责任主体,以杜绝出现工作漏洞。

3、逐级监督,狠抓落实

按照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分工,局长对分管局长及直管部门;各分管局长对所辖分管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工作人员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逐级管理和监督,按照分管和责任主体所承担的各项目标任务,对其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工作指导和检查落实,行使管理监督权,并承担相应责任。在组织形式上,局机关形成了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三种形式的管理制度和局考评领导小组——局考评办公室——处室考评员三级网络的考核体系,结合完善的工作制度使局内各项工作分工不分家,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4、认真总结,搞好初评

半年初评即是平时考核阶段性汇总,也是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为搞好半年初评工作根据市考评办《关于做好20*年全市党政机关目标管理责任制半年初评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及时下发了《*市物价局关于开展20*年目标管理责任制半年初评工作的安排意见》明确了考评内容,考评办法,时间安排及有关要求。按责任制分工,各分管局长对分管部门半年来物质之明、精神文明、机关管理、目标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各部门结合半年工作情况,对本部门工作人员作出全面评价,为年终总评打好基础。根据市人事局《关于改进和加强国家公务员考核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结合半年初评工作,我局将原文转发至各部门并提出相关要求,以指导各部门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责任制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使平时考核有章可依,有据可查,为年终干部实绩考核提供详细资料。

下半年拟重点做好以下几项目标任务:

1、继续做好价格改革工作。一是积极与省局联系,认真做好配合工作,促进我市水价改革方案早日出台;制定自来水的趸售价格方案。二是进一步理顺集中供热价格,探索对居民住宅小区供热价格管理的新办法。三是抓紧筹备,及早召开*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费价格听证会。

2、认真做好价费监管工作。一是继续会同卫生部门对全市医院进行等级评定,做好各医院特需病房收费标准的审核。二是继续加强药品价格管理,降低虚高定价,重点研究中标药品价格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其价格核定办法。三是全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继续推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制度,增强医疗服务收费的透明度。四是规范全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秩序,开展“价格进社区”活动。

商品价格范文篇6

(一)原粮价格有涨有跌

今年以来,一方面由于化肥、种子、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逐年上涨,再加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大大增加了农业生成本。另一方面需求不断增加,农民对粮食看涨的预期较强。在粮食供应量不变(或涨幅不大)的情况下,需求关系的改变给价格异动埋下了伏笔。调查显示,由于种植结构调整较大,农户对小麦惜售心理很强。同时粮食市场收购主体收购意愿强烈,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价格仍将小幅攀升。目前,一季度小麦(中等)和玉米(中等)每50公斤市场平均收购价格分别为127.2元和102.83元,同比分别上涨5.7%和2.83%,环比分别上涨0.016%和-4.5%。

(二)面粉价格平稳运行

一季度,面粉(甘青特一粉)市场平均零售价格每500克为1.58元,环比持平,同比上涨2.60%。

(三)粳米价格略有下降

一季度,粳米(标一)市场平均零售价格每500克为2.77元,环比下降1.1%,同比上涨6.5%。

(四)食用植物油价格保持稳定

一季度,散装菜籽油(一级)市场零售价格每500克为7.50元,环比持平,同比上涨7.1%。

(五)猪肉类价格小幅波动

受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鲜猪肉(新鲜剔骨)价格小幅下降;鲜羊肉(新鲜带骨)价格小幅上涨;鲜牛肉(新鲜剔骨)价格稳定。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一是疫病施虐,致使生猪价格回落。进入1月份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疫病,如蓝耳病、无名高热病、口蹄疫以及腹泻等,死亡率呈上涨趋势,导致养殖户出栏量增加;二是冻肉投放拉低肉价。近期了解到代储企业及国家储备库开始进行轮库投放冻肉,猪肉市场供给充足,价格回落;三是屠宰企业收购意愿减弱。受猪肉价格下滑及大量猪肉充斥市场,企业屠宰收购量下滑,进一步打压生猪价格;一季度,鲜猪肉(新鲜剔骨)、鲜牛肉(新鲜剔骨)和鲜羊肉(新鲜带骨)每500克市场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14.25元、18元和25元,环比分别上涨-1.7%、0和8.7%,同比分别上涨18.8%、12.5%和25%。

(六)鸡蛋价格跌幅较大

一季度,鲜鸡蛋(新鲜完整)市场平均零售价格每500克为3.68元,环比下降17.9%,同下降14.4%。一季度,鸡蛋价格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2011年3至9月份,鸡蛋价格持续上涨;农户饲养蛋鸡积极性提高。蛋鸡养殖量增加,造成养鸡农户雏鸡补栏较多。据了解,一只蛋鸡约生长120天后开始产蛋,150天达到产蛋高峰,目前正处于去年新补栏蛋鸡的产蛋高峰期造成蛋鸡产蛋集中,总体产量增加。二是春节期间居民储备的各类副食品较多,部分居民家中还存储有鸡蛋,导致鸡蛋消费量相对下降。

(七)民用液化气价格略有上涨

一季度,民用液化气(10公斤)市场平均零售价格为77.3元,环比上涨3.1%,同比上涨3.1%。石油液化气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际油价的攀升和石油液化气经营公司从炼油厂进货价格的提高所致。

(八)蔬莱价格涨幅偏大

一季度,市场主要蔬菜品种西红柿、龙椒、茄子、土豆、洋葱、大白菜、芹菜、油菜、豆角、葫芦、菜花、蒜苗和葱。

市场平均零售价格每500克分别为2.84元、8.67元、4.17元、0.90元、0.59元、0.78元、1.40元、2.83元、7.24元、3.25元、2.94元、2.60元和2.75元。季环比分别上涨86.8%、126%、60%、12.5%、13.5%、16%、55.6%、98%、78%、75.7%、48%、19.8%和79%,同比分别上涨42%、3.2%、19%、-50%、-61%、-29%、7.7%、3.4%、-1.5%、8.3%、5%、-3.7%和83.3%。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由于燃油价格持续上涨,蔬菜运输成本明显攀升;二是一季度低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温室大棚蔬菜产量减少;三是本地调往外地蔬菜量大大增加。

二、对区2012年一季度主要民生商品价格运行情况分析

据区物价局市场价格监测资料显示:受上年价格“翘尾”因素及今年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与2011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尽管价格上涨过快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物价涨势明显趋缓,但市场主要民生商品价格整体继续呈现高位运行态势。从监测的主要民生商品中的其中23个重要品种来看,价格同比上涨的有17种,持平的有0种,下降的6种。分品种来看,价格小幅上涨的品种有原粮、面粉、粳米、肉类、液化气等;涨幅较大的品种为原粮、肉类及个别蔬菜品种;价格下降的品种为鸡蛋和部分蔬菜品种,鸡蛋及个别蔬菜品种价格降幅偏大。从季环比看,蔬菜价格整体涨幅较大,其它主要民生商品价格走势呈现涨跌互现运行态势,但总体波幅较小。

三、对区2019年二季度主要民生商品价格运行趋势预测

1、近年来,由于连年粮食增产丰收,预计今年粮食仍将丰收,再加上国家适时竞拍储备粮。因此,不支持粮食价格大幅走高,粮价预计将持续小幅稳步攀升。

2、食用植物油价格将趋于稳定。

商品价格范文篇7

关键词:大卖场市场势力思考

近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些大城市商业的主力业态。根据AC尼尔森的调查数字显示,2004年中国零售业销售额上涨10%,购物者在零售市场的花费增长迅速,同时,调查显示消费者的大幅支出主要花费在大卖场和便利店,超市和传统通路的销售额维持在原有水平或仅有小幅增长。

大卖场在我国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一方面,推进了我国零售业的现代化,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加速了我国零售业与国际零售业的接轨。在大卖场快速扩张,其销售额在零售业中所占比重迅速提高的同时,大卖场市场势力的出现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大卖场市场势力的成因

从现有情况来看,大卖场滥用市场势力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利用其市场势力从供应商处取得歧视性的价格折扣,这种折扣价格往往比传统意义上的规模采购得到的价格更低,这种折扣价格往往逼近产品的成本价格,造成供应商的利润微薄甚至无利可图;其二,向供应商收取各种名目繁多的附加费用,如超市进场费、节日店庆费、促销费、超市新店开张费、上架费、广告费等,使供应商不堪重负;其三,无理占用供应商的资金,许多大卖场除了收取上述不合理费用之外,还通过延迟付款、无理由退货等方式挤占供应商资金,从而转嫁市场风险。

现阶段,我国大中城市综合型大卖场的营业面积一般在7000-12000平方米左右,经营服务辐射半径在3公里以上,目标顾客以居民、中小零售商、餐饮店、集团为主。大卖场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业态,融合了生鲜食品超市、综合百货公司、折扣店的优势,与传统的普通超市相比,优势明显。目前,国内大卖场已经从单店经营向连锁经营发展,可以预计,大卖场在零售业中的地位将更加显著。笔者认为,大卖场市场势力的形成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从产业组织经济学的角度看,大卖场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产业链的问题。在大卖场和供应商之间形成了一条具有纵向关系的产业链,居于产业链上游的是供应商,位于产业链下游的是大卖场,它掌握着产品的分销渠道。产业链上游存在类似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供应商数量众多,产业集中度低,同业竞争激烈,这大大削弱了供应商与下游分销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大卖场面对着另一种市场结构,该市场中在位企业的数量远远少于上游市场中供应商的数量,市场集中度比较高,这使得大卖场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很强,上下游市场结构的差异是形成大卖场市场势力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其他因素也在促成大卖场市场势力的形成,这主要包括市场进入的必要资本量壁垒和政策法律制度壁垒等。

从资本投入的角度看,国内大中城市大卖场单店开张往往耗资上千万,进行连锁经营所需的资本量更大,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进入壁垒。此外,由于大卖场投资大、占用的资源多,为了避免过渡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政府往往根据城市发展的速度、居民社区的建设情况等,对大卖场进行一定的市场准入规制,这种人为的进入壁垒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卖场市场势力的形成。

第二,大卖场作为零售业的一种新型业态,它在经营时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差异化经营策略。所谓差异化经营,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法引发顾客对其产品或服务的偏好,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或服务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企业为了攫取市场势力往往把产品差异化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大卖场从门店选址、商品特色、商品价格定位等方面都凸显出与传统业态不同的经营特点。

就国内近年来出现的大卖场而言,其选址一般在城乡结合部、交通要道、大型居民社区附近,商业辐射力很强。从商品特色来看,大卖场的商品组合采取向少数商品高度集中的办法,以达到大量销售(量贩)的目标。在价格定位上,大卖场严格按照经营商品的品种分别定价,如许多大卖场销售的10%商品按高毛利销售,这些商品一般是大卖场自己加工、自有品牌或消费者对价格不甚敏感的商品;20%的则实行薄利多销,这些商品多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消费者对其价格非常敏感;而对于一些供应商的品牌商品则采取无毛利销售的策略,或只收2%至3%的卖场费用。这样的价格策略,既将大卖场与其他零售业态区别开来,也让消费者对销售的商品产生了品质优良、价格低廉的印象,大卖场的差异化经营策略将自己与零售业中的其他竞争者区别开来,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最终成为了一种市场势力。

第三,据有关方面统计,国内许多商场的毛利只有国外的2/3,多数商场是靠大批量低价销售来获取利润,所以盈利空间不大。就大卖场而言,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大卖场的商业毛利是13%,而国外大卖场的商业毛利是20%。6%至7%之间的差异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是城市化程度低、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最终造成有效购买力低下。

商场如果提价,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很敏感,势必丧失顾客,所以国内大卖场往往会推出“天天低价”的商品促销策略。大卖场既然从消费者身上获利微薄,那么他们就会把风险转嫁到供应商身上,于是下游大卖场对上游供应商的反向控制行为愈演愈烈,使大卖场对供应商的“价格压榨”行为成为普遍现象,而供应商面对这种行为,大多选择被动接受。

因为买方势力来源于买卖双方力量的相对强弱,即使一个市场份额很大的供应商也无法抗拒一个重要零售商的要求,该零售商的得失可能影响其经济规模的实现,也可能影响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地位;而对零售商来说,对该品牌的采购只占其该产品总采购量的较小比重,如果一旦失去它还会有许多替代品,在客源上也不会有多少损失。当达到低价位均衡时,厂商也就没有动力再提高价格,否则就会失去所有市场。

大卖场市场势力评价

大卖场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模式,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发展迅速,自有其合理性。但由于其频繁实施“压榨”供应商的行为,招致了颇多责难,故本文对大卖场市场势力的社会效应做一简要评价。

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双方通过市场机制达成交易本属正常,但如果交易的一方滥用其市场势力,则交易的结果可能损害另一方的福利,并最终损害整个社会的福利。大卖场对供应商的过度“压榨”,无疑会损害供应商尤其是中小供应商的利益。供应商被迫以低价向大卖场供货,并接受盘剥,最终可能导致中小供应商处于不良的经营状况,这对大卖场来说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随着大卖场市场势力的扩张势必造成对零售业的其它业态存在挤出效应,会严重影响其它业态(如百货、超市、杂货店等)的生存发展。西方国家大卖场近些年来的发展似乎可以说明这一点。以加拿大多伦多为例,1994年至1997年与大卖场相距2公里以内的传统零售业,包括一般食品超市倒闭率每年平均为17.7%,相距4公里的,倒闭率为16.33%。据国内有关方面的数据统计表明,在大卖场周边3公里范围内,一般超市销售额下降15%-30%,百货下降20%至40%,原双休日超市销售额比平时增长30%-40%的份额转移至大卖场。由此可见,大卖场与其它零售业的不相容性导致了附近的其它零售业态的生存困难。

此外,由于大卖场是一种高效率的零售业态,其吸纳劳动力的数量大大少于传统的零售业,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就业压力大的人口大国来说,将带来负社会效应。而且,城市居民的购物需求并非大卖场能完全满足的。普通超市、杂货店等传统业态的减少最终也会给周边居民带来不便。

治理大卖场市场势力的若干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治理的办法。

首先,政府可以从反对不公平竞争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限制大卖场滥用市场势力。国内现有相关法规多着眼于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对于像大卖场这种滥用买方市场势力的情况,现有的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

一方面,供应商害怕报复而很少提起诉状;另一方面,要对零售商实施处罚,首先需证明其滥用市场势力破坏了市场竞争,而证明这一点有一定难度。从反对不公平竞争的角度着手,买方势力可被看作是供应商为了分销而付给零售商的租金,这样,相关法律只要关注大卖场和供应商之间除了交易数量与价格之外,是否发生了由大卖场引起的垂直性限制条款即可,这种限制性条款是否被禁止可根据市场份额而定,当超过一定警戒线时,就要被调查,如果经过调查证实对公共利益有害,则被禁止。所以相对而言,从反对不公平竞争的角度出发,来解决不合理利用市场势力的行为更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从长远的角度看,大卖场和供应商之间是可以建立合作双赢的战略联盟关系的,这种双赢的格局可以从根本上化解双方的矛盾。

近几年,大卖场的涌现改变了以往零售业较为分散的格局。对供应商来说,可供选择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少;对大卖场来说,大批量采购增加了对某些拥有强势品牌供应商的依赖。因此,制造和销售环节只有建立战略联盟才是保证企业利润长期稳定的有效手段。沃尔玛和宝洁公司的合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起初,沃尔玛要求宝洁降低价格,并以不再销售其产品相威胁;宝洁则认为沃尔玛离不开自己的产品。无论是对于沃尔玛还是宝洁来说,对方都是自己最重要的客户之一,因此双方最后达成协议,宝洁同意降价,沃尔玛则同意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让宝洁分享来自顾客的第一手信息,供求双方最终获得双赢。

再次,应及时制定相应的行业发展规划,确定合理的零售业布局。大卖场、百货商店、便利店在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自的数量和分布应根据城市社区的商业发展规模而定,各自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从而避免零售业的恶性竞争。

参考文献:

1.杨凯.“通道费现象”的性质和法律规制.法学,2003(4)

2.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商品价格范文篇8

一、全省主要商品价格走势情况

1、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总体平稳。64个品种中,价格上涨、下跌、持平比例为2:3:5:上涨的13个,占20.31%;下跌的20个,占31.25%;持平的31个,占48.44%。具体来看:第一,粮油价格持稳。6月27日,标一早籼米、标一晚籼米、富强粉、标准粉价格(全省零售均价,元/500克,下同)分别为1.43元、1.62元、1.64元、1.52元,与6月20日相比未出现上涨。散装菜籽油、大豆油、金龙鱼食用调和油均保持平稳运行。第二,肉类价格持稳。6月27日,统装肉、精瘦肉、排骨价格分别为12.21元、14.29元、14.64元,与6月20日相比未出现上涨。牛肉价格略涨。第三,禽蛋价格略跌。6月27日,饲料鸡、新鸭价格分别为7.05元、6.36元,与6月20日相比分别下跌1.26%、0.78%。鸡蛋、鸭蛋价格分别为3.90元、4.71元,分别下跌1.27%、1.46%。第四,果蔬价格下跌。14个蔬菜品种有10个价格下跌,占71.43%。苹果、香蕉、西瓜价格呈小幅下跌趋势。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体平稳。22个品种中,价格上涨、下跌、持平比例为3:3:4:上涨的7个,占31.81%;下跌的7个,占31.81%;持平的8个,占36.38%。具体来看:第一,化肥价格持稳。6月27日,国产碳酸氢铵、尿素、磷酸二铵、过磷酸钙价格(全省零售均价,元/公斤,下同)分别为0.82元、2.43元、4.40元、0.74元,与6月20日相比分别略涨1.09%、0.60%、0.28%。0.02%,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氯化钾、三元复合肥价格持平。第二,农膜价格持稳。6月27日,高压聚乙烯地膜、高压聚乙烯棚膜价格分别为13.99元、14.22元,与6月20日相比价格持平。第三,农药价格持稳。敌敌畏、氧化乐果、百草枯价格略跌,多菌灵、草甘膦价格略涨,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第四,饲料价格持稳。6月27日,豆粕价格分别为4.04元,与6月20日相比上涨3.25%;麦麸价格为1.55元,下跌0.55%。

3、工业生产资料价格总体平稳。36个品种中,价格(元/吨,下同)上涨、下跌、持平比例为1:3:6:上涨的4个,占11.11%;下跌的11个,占30.55%;持平的21个,占58.34%。第一,有色金属价格持稳。6月27日,铜价为63000元,略涨2.27%;铅价为17300元,略跌3.35%;铝、锌、锡价格与6月20日价格持平。第二,化工产品价格持稳。6月27日,12个化工产品价格与6月20日相比全部持平,未出现上涨。第三,水泥价格略跌。6月27日,42.5强度普通硅酸盐水泥、32.5强度普通硅酸盐水泥价格分别为352元、321元,与6月20日相比分别下跌4.80%、4.25%。

二、情况分析

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现在农业机械和抗旱排涝等都需要用到汽柴油,因此这次成品油的调价也必然会引起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的上升。据测算,此次油提价后每亩生产成本将上升15-20元,除去中央财政此次补贴的5元,每亩生产成本上涨10-15元。这意味着中央财政对增加的农业补贴不抵因油涨价带来的新增成本。因此,在化肥等农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将会再次直接导致农产品成本的上升,农产品的收益不容乐观,农产品收购价格面临进一步的上涨。

2、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从长期来看,这次成品油价格的上调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正常运行,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和煤炭价格大幅走高,成品油价格倒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给石油生产加工企业带来很大负担,油荒现象频繁出现。事实表明,成品油价格上调以后,各地的成品油供应尤其是柴油供应基本恢复正常,以南昌为例:我们对市区周边近20个加油站进行实地调查显示,调价前排队加油的情况已不复存在。通过适当调整价格,可以减少相关企业的亏损幅度。油价的调升虽然会给下游企业带来成本压力,但理顺成品油价格是顺应市场经济之举,中国提高成品油价格将对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对国民经济起到长期利好的作用。

3、对价格指数的影响。以上仅仅是成品油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而其间接影响将会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因为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都离不开运输,都或多或少与成品油价格有关,因此毫无疑问,本次调价短期将增加通胀压力。

4、对客运市场的影响。因为成品油的消耗在客运车辆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客运市场价格首当其冲将受到较大影响。以九江为例:九江市长运客车730台,全年行驶里程8100万公里,每台车年行驶约11万公里,按百公里耗油21公升计,总耗油在2.3万公升,按每公升油增加0.90元计,每年每台车增加成本约20700元。由此可以看出客运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极大。九江市的出租车行驶一昼夜行程约330公里,每百公里耗油8公升,每天耗油约27公升,油价的上涨使每台车每天增加成本约23元左右,全年约8200元。

5、对货运市场的影响。包括公路运价和水路运价。油价一般占到货运直接成本的60%—70%,此次油价大幅上涨在物流行业中引起不小反响,业内人士分析,运价将因此上涨15%左右。油价上涨将压低货运行业的利润空间,而最终这种压力也会转嫁一部分给终端消费者。由于货运价格是按吨公里来计算的,所以它的上涨对价值较低的货物如粮食、蔬菜、水泥、煤炭和一些生产资料的价格影响较大,而对价值较高的产成品影响相对较小。

二、几点建议

这次成品油价格的上调,由于既有国际又有国内宏观调控的因素,因此我们认为油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应该由生产者、消费者及政府这几个环节来共同承担。此次油价上调幅度为历次之最,为防止因油价格上调而产生的连锁涨价反应,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政府在扶持生产发展、改善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等方面采取的有力措施和成效,消除市民群众对涨价的恐慌心理,增强群众对稳定物价的信心。

商品价格范文篇9

1.1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在一般情况下,在商品价格上涨时,购买者的需求量会相对减少;反之,在商品价格下降时,购买者的需求量也会随之而增加。就比如说,在商品降价或者在打折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顾客前来选择并购买,增加需求量,但也会有消费者觉得降价的商品在以后可能还会有持续下降的空间,就会暂时不考虑购买。相反,对于价格上涨的某些商品,有的消费者会觉得在以后此商品还会有增值空间,也可能会选择购买。对于这种情况,只能根据消费者本身的消费心理对商品的价格做出判断。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必定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1.2不同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同。从影响程度来看,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商品价格的变动通常对生活中的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比如,在食用盐或者粮食等生活中的必需品价格上升时,通常消费者对此类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快速减少,因为这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必需的食品。但对于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就相对较大。比如,用空调来举例,就算是供大于求,但它的价格也不会比一般的普通电扇更便宜。价格的变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最终还是由价值来确定价格的。其商品的价值越高价格就相对较高。反之,商品的价值越小价格就相对越低。一般普通的电扇消耗的社会劳动时间比空调消耗的社会劳动时间要少,这就可以得知空调的价值就更大,当然也不会比一般普通风扇的价格便宜。因而,在此类既高档又耐用的商品有很大尺度下降的时候,消费者就一定会对此类商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1.3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在市场上,如果有两种相近或是相同的商品存在,而他们其中任何一个都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那么,就把这两种商品称之为相互替代品。比如,风扇与空调;飞机与火车;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在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情况下,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但人们为了自身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则会消费另一种商品,从而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在生活中,如果一定要某两种商品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满足人们的一些需要的话,那我们就把这两种商品称之为互补商品。比如,汽油与汽车;羽毛球与羽毛球拍;墨盒与打印机。在两种商品可以有互补关系的情况下,其中任何的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该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不仅会减少,另外一种商品也会受此影响,导致需求量跟着减少。在这里就拿汽油与汽车来举例,假如汽油价格上升,那么汽车的销售量一定会减少,相反,假如汽车的销售量增多,那么汽油的销售量也一定会随之增多。

2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

2.1调整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格变动的同时也影响着商品的供求量,那么在生产商品的同时,还应根据该商品的消耗速度与人们的需求量进行生产。有的商品消耗速度特别快,从而导致需求量也随之增多,很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那么对于这种商品如此畅销的情况,就应该对此商品生产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及时的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以达到人们的需求。有的商品对于人们来说,并不是经常能够使用得到的,消耗速度有相对比较慢,生产量又远远大于人们的需求量,那么对于此类商品就应该及时把生产规模压缩,减少产量。由此可以看出,影响生产对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关键是商品价格的变动。2.2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适销对路指的是商品的特征使消费者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得到满足,那么要想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就必须要有品牌意识,适应市场的变化。随着价格的变动同样能够研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有这样商品在市场上才会有一定的优势。

3结语

在目前学习的高中经济学中,对于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了解到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懂得了其影响因素是供求关系与其他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市场形成价格,同时价格与供求量也在相互影响着彼此。以上就是本文对此内容的分析。

参考文献:

商品价格范文篇10

关键词:肺炎;医疗防护用品;价格;供求理论

2019年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12月31日,武汉卫健委首次公开通报发现27例病毒性肺炎病例。2020年1月7日,实验室检出一种病毒(COVID-19),专家组初步判定该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体为病毒(以下简称)[1]。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表示病毒肺炎(以下简称肺炎)肯定有人传人现象。专家组研究发现,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他们呼吁广大公众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佩戴的口罩应为普通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2,3]。1月份以来,市民纷纷购买口罩、消毒液、板蓝根、体温计等医疗用品和药品,多数零售药店以及电商平台出现医疗用品脱销现象,有媒体报道指出国内部分零售药店和电商平台存在哄抬医疗用品价格的现象,如天津市某药房以12元/只购进KN95口罩抬高至128元/只进行销售,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下简称《价格法》)。本文首先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通过运用供需理论分析肺炎疫情下医疗防护用品价格变动的原因,从而对政府部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零售药房、居民消费者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维护疫情期间医疗防护用品的市场价格秩序。

1医疗防护用品价格变动的市场环境分析

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医疗防护用品是通过市场销售给消费者的,因此当市场中流通的医疗防护用品价格变动时,有必要对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1.1微观环境因素分析。1.1.1政府公众。自2020年1月以来,专家组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在国家对肺炎防控工作的部署下,各地政府通告,在公共场所实施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对不听劝阻的将依据相关条例依法处理。1.1.2当地公众。当政府佩戴口罩的通告后,部分关注新闻时事的消费者会优先购买并佩戴口罩。在当地政府和社区的积极宣传下,以及公众之间的交流沟通下,越来越多的公众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了解的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纷纷加入佩戴口罩、购买医用消毒液的队伍中来。1.1.3供应商因素在公众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以及普通医用外科口罩能有效控制病毒传播时,大家纷纷抢购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全国口罩需求量大幅度上涨,而有限的口罩库存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需要口罩生产企业快速投入生产,而此时正值中国农历新年,部分生产工人已经返乡过年,出现人力不足、原材料短缺等现象,口罩生产成本增加。1.2宏观环境因素分析。1.2.1法律环境。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消费者对口罩等防护用品需求激增,部分地区零售药店和医药公司对医疗防护用品大幅提价,构成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调查显示,“12315”热线超四成是消费者举报口罩涨价,国家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立即采取行动,对口罩、消毒液等医疗防护用品进行价格监管,查办一批哄抬物价的价格违法案件,有力维护市场价格秩序。1.2.2人口环境。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人数为2.13亿,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人数为3.59亿,合计达到5.72亿人口。全面复工复产后,以每人每天一个口罩计算,每天至少需要5.72亿只口罩,国内现有的口罩库存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口罩需求量。1.2.3科技环境。为了缓解市场需求,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国内多家企业改造或引进口罩防护服生产线,转型生产口罩等防护物资,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4]。随着转型企业正式投产,口罩产能大大增加,有效缓解了口罩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

2医疗防护用品价格变动的市场供求理论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2月7日表示,由于此次肺炎疫情,世界正面临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长期短缺。目前不仅中国,韩国、意大利、法国等地都出现口罩价格上涨的情况。针对肺炎疫情下,各地口罩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象,本文通过市场供求理论分析口罩价格上涨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以图1为例,我们将D曲线代表消费者对口罩的需求曲线,S曲线代表市场上口罩的供给曲线。假设在肺炎疫情没有发生时,消费者对口罩的需求量与市场上口罩的供应量是相等的,此时口罩出现了供求平衡的局面,口罩的价格为均衡价格(如图1中点M对应的价格P0)。而当疫情发生后,政府部门通告,佩戴口罩可以有效控制的传播,消费者纷纷抢购口罩。此时,口罩市场供求平衡的状态被打破(如图2所示),需求曲线由原来的D曲线整体向右移动至D1曲线,短时间内口罩供给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供给曲线保持不变,仍然为S曲线。原有的均衡价格被打破,市场上的口罩以新的均衡价格(如图2中点M1对应的价格P1)出售。如图2所示,当疫情发生后,消费者对口罩的需求量增加,短期内市场上口罩供给量不变时,口罩价格由P0上涨至P1。由此可见,肺炎疫情下口罩价格上涨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口罩需求,国内众多企业纷纷转型生产口罩,缓解口罩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随着转型企业正式投入生产,口罩产能大大增加,市场上的口罩供给曲线由原来的S曲线整体向右移动至S1曲线(如图3所示),市场上的口罩价格由P1下降至P2。由此可见,随着口罩的生产产能大幅提升,口罩的市场供给量大幅度提高,当需求量和供给量再次保持均衡时,口罩价格有望回落。这一规律与现阶段疫情趋于稳定、口罩产能提升、市场上口罩价格回落现象相吻合。综上所述,口罩的市场供求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口罩价格的变动,无论是供给或需求的任何一方发生变动时,口罩价格都会有所变动。此外,微观环境中的供应商因素也会影响口罩价格变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力成本的增加等导致口罩生产成本增加,口罩价格也会随之增加。宏观环境中的法律环境像一把无形的剑,当口罩价格发生大幅度变动违反《价格法》时,市场监管部门也会立即行动,对哄抬物价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予以处罚。因此,当肺炎疫情发生时,口罩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加上口罩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得口罩价格上调,但是零售药店和医药企业应把握好价格调整的幅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恪守商业道德,维护好口罩市场的价格秩序。

3肺炎疫情下稳定医疗防护用品价格的对策研究

针对此次突发肺炎疫情导致口罩价格大幅度上涨事件,本文试图通过增加供给和减少需求两个方面,对政府部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零售药房和居民消费者四个层面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旨在稳定疫情期间医疗防护用品的市场价格秩序。3.1政府部门。针对肺炎疫情期间国家医疗防护物资供应短缺、市场价格大幅上升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制定长效的医疗防护物资储备机制,明确医疗防护物资储备的数量和范围、储备地点和运送方式等,以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疫情面前,政府应多措并举支持应对疫情紧缺防护物资的增产增供,对外积极开辟国外货源、开通绿色运输通道,确保第一时间获取进口疫情防控物资;对内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转型生产紧缺防护物资,对疫情期间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政府实行兜底采购收储。为了缓解居民一罩难求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将采购的口罩定时定量定点投放到市场中,缓解市场上口罩供不应求的状况。针对疫情严重的地区和弱势群体,政府可实行免费定量发放口罩,树立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此外,政府部门还应依法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针对口罩等防护用品制定合理的价格涨幅度。3.2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寻求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转型生产口罩等防护用品,原先的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可以增加生产线,扩大产能,有效缓解市场上口罩等防护用品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的现象。生产企业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需严格控制生产成本,遵守《价格法》,制定合理的出厂价,恪守企业道德。此外,生产企业可以免费向政府部门、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捐赠口罩等防护用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携手战役,共克时艰。3.3零售药房。应对疫情,零售药房应积极寻找供货渠道,确保货源真实可靠,合理调配物资,方便居民就近购买。零售药房要做到诚信经营,绝不囤货涨价,努力做到稳价格保供应,有效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疫情期间,除了政府通过定点零售药房向市民发放口罩外,零售药房可以根据自身的存货量,少量多次的向市民销售平价口罩。为了避免居民排长队买口罩带来疫情扩散的风险,对于距离较近的居民,零售药店可以采取“线上预约+定时自提”的方式,对于距离较远或出行不便的居民,可以采取“线上预约+快递配送”的方式。针对上门自提医疗防护用品或购买药品的居民,零售药房应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缓解居民对疫情的焦虑和恐慌。除了在门店开展宣传,零售药房也可以在线上微信公众平台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个人防控要点。3.4居民消费者。广大的居民消费者对口罩等防护用品的需求量大,在供给和需求的天平被打破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市场上防护用品的生产产能或从国外引入进口防护物资,来提高市场供给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适当减少居民对口罩等防护物资的需求,来降低市场需求量,两种方式均可以使得供需恢复平衡。因此,当公众居家或者在户外空旷、人少的场合时是不需要佩戴口罩的,外出时若没有接触肺炎患者或者没有去过医院等高风险场所,回家后可以将口罩挂在阴凉通风处,必要时可以进行重复使用,从而减少对口罩的需求量,缓解市场上的口罩荒[6]。

参考文献

[1]张文福,何俊美,帖金凤,等.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01).

[2]SunP,LuX,XuC,etal.UnderstandingofCOVID-19basedoncurrentevidence.JMedVirol,2020.

[3]LaiCC,ShihTP,KoWC,etal.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V-2)and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Theepidemicandthechallenges.IntJAntimicrobAgents:105924.

[4]姚建平,梁孝鹏.即发集团转产口罩助力防控肺炎[J].东方企业文化,2020(01).

[5XuWang,XiaoxiZhang,JiangjiangH,ChallengestotheSystemofReserveMedicalSuppliesforPublicHealthEmergencies:ReflectionsontheOutbreakofthe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V-2)EpidemicinChina.BIOSCIENCETRENDS,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