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业建筑十篇

时间:2023-04-07 05:42:10

绿色工业建筑

绿色工业建筑篇1

关键词: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环境保护、节能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guarantee under the premise of basic requirements such as quality, safety, through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maximum limit save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nvironment, to achieve \"fou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using the ISO14000 and ISO18000 management system, the green construction target decomposition to th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the standardization of green construc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lanning, material purchasing, site construction, project acceptance and so on various stag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words: green construction, fou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Q639.2文献标识码:B

一、绿色施工概念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另外,对绿色施工,也有这样的定义:“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绿色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

此外, 绿色施工是一种“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施工组织体系和施工方法”

二、建筑业发展绿色施工

建筑业作为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建立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无疑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十分重要的环节。发展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筑业转变粗放式发展模式在建筑活动以及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高效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 实现建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主要包含三点:

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二是保护环境,强调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是满足人们要求,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健康”代表以人为本,满足人们使用 需求;

“适用” 代表节约资源,不奢侈浪费,不过余追求豪华;

“高效”代表资源能源合理利用,减少CO2排放和环境污染。

四、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的关系主要表现

1) 绿色施工表现为一种过程;

绿色建筑表现为一种状态。

2)绿色建筑形成,必须首先使设计成为“绿色”;绿色施工关键在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做到绿色,才能使施工过程成为绿色。

3)绿色施工主要涉及施工期间,它对环境影响相当集中,施工过程做到绿色,一般会增加施工成本,但对社会及人类生存环境是“大节约”。

五、建筑业推行绿色施工的意义

1、绿色建筑事关居住者的健康,运行成本和使用功能,对整个使用周期均有重大影响。作为施工企业,切实在施工过程做到“四节一保”,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对于实施科学发展观,在建筑行业实践“低碳经济”发展思想,促使环境友好,提升建筑业绿色施工水平是刻不容缓,大势所趋的伟大壮举。

2、推进绿色施工,说到底,是施工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替国分忧,勇敢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积极应对措施, 是企业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和严酷的环境压力,自我加压,挑战历史和未来工程建设模式的一种施工活动。

六、建筑业实行绿色施工总体框架图

七、建筑业怎么做好绿色施工措施

1、环境保护措施

(1)扬尘控制

①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②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2)噪音与振动控制

①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②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

(1)节材措施

①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②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2)结构材料

①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②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

(1)提高用水效率

①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②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2)非传统水源利用

①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

②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4、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

节能不低于50%。大中城市示范工程项目应率先达降低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1)节能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①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②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2)机械设备与机具

①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②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八、绿色施工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1、材料的检验与检查:

在进行绿色施工过程中,建筑业要根据绿色施工的要求,对每一种进场材料进行进场检验,同时集团公司成立的绿色施工实施专项小组要及时的对每一分项工程进行跟踪检查,对不合格的产品及时更换,以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2、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提前做好的策划,严格执行,施工过程要合乎我集团公司相关的标准化做法,并且要随工程进度以文字或图片形式记录有关绿色施工的过程,以保持原始资料,为最终的绿色施工评价提供依据。

3、加强过程管理,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以推动项目绿色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实施。绿色施工实施专项小组对于做的好的要予以表彰,没有按标准做的或做的不好的要求及时拿出整改意见,立即纠正。主要参考文献

[1]卜一德主编.绿色建筑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绿色工业建筑篇2

传统工业建筑设计的弊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收入水平持续上升,工业企业的规划发展也更加多元化。但是,目前我国工业建筑设计方案,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要求,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质量是建筑的命根,质量上的缺陷是建筑设计的最大缺陷。设计阶段是工业建筑项目的初始环节,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对工程建设的质量有决定性影响。传统的工业建筑设计,仅限于常规的生产需求,多数只是为了向企业提供生产空间,并没有考虑设计方案存在的质量问题。如在设计厂房建筑时,对占地面积、空间改造、建筑性能等问题没有充分考虑,造成建筑设计方案与实际生产要求不相符,设计方案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这也要求建筑行业朝着“环保节能”方向发展,以促进整个工业产业链的优化改造。在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建筑物设计改造中出现了多种“污染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要求,建筑防污处理不够理想。以电力建筑物为例,变电站建筑施工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建筑方案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或者出现在森林区域肆意开发等问题。从工业建筑项目投资的角度考虑,无论是中小型还是大型工业建筑,都需要投入巨额的成本资金。建筑设计关系到成本耗资的数额,如果设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对项目规划需消耗的费用缺乏全盘考虑,那么就可能导致资金的浪费。如工程设计师对工业建筑材料的分配不合理,导致材料采购成本增多;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则会造成了工程的返工返修现象,增加了项目建造成本。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内容

鉴于传统工业建筑设计的缺陷和不足,新时期工业建筑设计应以“绿色环保”为宗旨,从环保、节能、除污、低耗等方面详细分析,设计出更加科学的建筑方案,建造出更加优越的工业建筑物。“保护环境,避免污染”,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对绿色工业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工业建筑设计标准,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前期勘测得到的数据信息,制定“环保型”建筑方案。工程设计师可以从材料、结构、外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工业建筑的绿色效果,严格防范有害建筑的形成。能耗问题是限制工业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大的能量消耗,对工业生产活动造成了较大的阻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节能系统,工业厂房建筑尽量采用外墙保温系统、内墙保温系统等结构,避免热能过度耗损带来的不便。二是节能材料,广泛采购新型节能材料,提高工业建筑的综合性能。除了对工业建筑的结构进行改良设计,还需配备高性能的除污系统,以此来改善工业建筑的使用性能。“除污”是绿色建筑设计思想的新内容,要求为工业建筑提供多功能的操控系统。通常应在建筑物内部安装自动化除污系统,利用除尘器、除烟器等装置维持建筑物内空气的正常流通,防止各种污染现象的发生。热能耗损过大是影响工业建筑内部环境的一大因素,由于传统建筑设计条件有限,对热能消耗问题未能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新时期绿色建筑设计应坚持“低耗”原则,对建筑内、外部的热能消耗加以控制。比较常见的低耗设计是采用“保温系统”,在冬、夏两个季节协调热能供应,营造良好的工业生产环境。

工业建筑设计融入绿色理念的表现

目前,国内建筑行业总体实现了绿色改革,绿色建筑成为了建筑市场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工业建筑设计体现了“环保、节能、绿色”的新理念。在绿色理念指导下,设计单位对工业建筑物的建造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以保证后期施工符合绿色建筑物的要求。常见的改造方式是简化工艺,在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对原始工艺精简调整,以适应节能降耗的建筑设计要求。建筑行业新型材料的出现,大量绿色材料的普及和运用,为实现建筑节能创造了条件。首先,改造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是工业建筑的基本要素,设计人员对混合料进行了绿化改造。如智能混凝土,具有性能强、材质优、成本低等优点。其次,更新工业建筑装饰材料。如内外墙体材料、地面材料、顶棚材料等,均采用了新型的绿色环保材料。除污系统是基于自动化控制平台的新系统,设计人员常根据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结合存在的污染问题,配备专业的除污控制系统。针对空气污染,可在厂房适当位置安装排烟系统,及时把有害气体输送到厂房外部,或者完成相应的空气净化处理。此外,工业污水也是绿色建筑设计需考虑的问题,多数企业已经在工业厂房内配置了给排水系统,避免了污水聚积产生的污染。从现有的工业建筑来看,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可分为“单层、多层”两种形式。每一种形式的建筑物都得到了全面优化,整体结构形式在不断改造升级。就多层建筑而言,设计人员注重结构空间的利用,适当降低每个层面之间的高度,减少建筑能耗,降低结构承载。同时,在工业建筑结构交接处设置加固构件,增强了建筑物抗震、抗病害的能力。

建筑绿色设计方案的管理

设计单位选定工业建筑方案之后,还应对设计方案实施优化管理,以确保建筑物结构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内容包括:勘测管理。按照工业建筑设计的要求,对工业生产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测,收集多项数据以辅助设计。数据管理。利用计算机建立自动化数据管理模式,将企业提供的建筑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处理,以获得可靠的工程数据,为设计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导。综合审核。监理单位应安排专业人员,对工业建筑方案进行全面审核。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最优化。

绿色工业建筑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绿色施工;环境保护

1 引言

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的紧缺,环境的恶化,我们愈发的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环境保护融入到对环境破坏较大的施工活动中,俨然已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风向标。集节约土地资源,节约建设材料资源,节约水资源以及节约能源于一身的绿色施工在建筑施工方面开创出一片社会建设中的新天地,引领了建筑施工活动的新潮流。

2 何为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指的是在工程建设中,以环保节约为最高宗旨,保质保量,安全的完成施工过程。绿色施工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建设材料资源,节约水资源并且更大力度的保护环境。

3 开展绿色施工的意义

在环保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推崇的当下,大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迎合时代的变化,积极开展并推广绿色施工的理念,将绿色施工结合到实际施工之中,是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壮大的硬道理。开展绿色施工,可以巩固建筑公司的形象,赢得人民的好感,增加社会信誉。绿色施工的实施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要求,从而为建设和谐环保型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4 开展绿色施工的措施

开展绿色施工措施,首先要从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出发,全面考虑绿色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需要,令绿色施工与正常施工过程相结合,在满足绿色施工的条件下又要高质量的保证正常施工的有序进行,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好的“绿色”效果。

下面,介绍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开展绿色施工。

4.1 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是实施绿色施工的保障,只有正确的管理,才能使一切施工计划有条不紊的运行,才能使绿色施工得到更好的实施。

(1)组织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建立以领导小组为核心,各部门积极配合参与。从而建立起精简领导团队和员工团队。从而高效的对工作人员进行直接间接的管理。

(2)规划管理:由组织确立绿色施工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制度来约束员工工作,并对绿色施工实施形成文件指导,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策划,明确所需采取有效的措施。

(3)实施管理: 明确所需采取措施后, 要对整个的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的管理。分批分次的对施工策划进行审核,对施工准备予以检查。在材料采购上严格按照建筑标准,并采取环保材料。做好材料使用预算,不浪费材料。在现场施工和工程验收着两个阶段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

(4)评价管理:在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数据采集,实时的进行分析评估。

(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在施工前期和施工中,始终将施工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增强员工的绿色施工意识。使员工将所领悟到的环保绿色精神融入到行动之中。

4.2 环境保护

(1)扬尘的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a. 土方施工作业。所需采取的措施① 硬化道路 ② 覆盖土 ③ 四级以上风停止作业 ④ 在作业区域适量洒水降尘

b. 土方及材料运输。所需采取的措施① 车辆容器封闭② 道路硬化③ 冲洗车辆

c. 材料加工和搬运。所需采取的措施① 在材料筛制时, 对不怕潮湿的材料适量洒水降尘② 四级以上风力时停止作业③ 散状材料搬运时采用密封容器装盛的方法

d. 材料切割作业。所需采取的措施,在封闭的作业棚内作业

e. 粉状材料贮存所需采取的措施。① 采用围挡的方法② 采用覆盖的方法③ 采用入库的方法

f. 结构施工作业以及装修与安装施工。所需采取的措施① 在作业面适当洒水降尘② 在外架张挂闭目网③ 四级以上风力时停止可能产生扬尘项目的作业

g. 建筑垃圾清理。① 采用洒水降尘的方法②采用密封容器运垃圾的方法

(2)噪声及振动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结构施工作业和专修与安装施工。所需采取的措施① 采用低噪声、 低振动机械设备② 对噪源采用围封或遮挡的方法③ 钢化材料采用集束吊装搬运的方法④ 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 90)的规定

(3)光污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a. 夜间施工照明。所需采取的措施,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 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b. 电焊施工。所需采取的措施,采取遮挡措施, 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4)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a.生产作业。所需采取的措施,采用沉淀池

b.生活。所需采取的措施,采用隔油池、 化粪池

c.其他。所需采取的措施,执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的规定

(5)建筑垃圾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生产活动。所需采取的措施,① 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 并实施计② 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③ 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④ 请有清运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

(6)地下设施与资源保护以及文物保护。

破坏原因:生产活动。所需采取的措施,① 施工前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 做好保护计划② 发现文物, 立即停止施工, 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③ 避让、 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4.3材料的节约与材料资源利用

充分的利用材料资源并且节约材料,是绿色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建筑施工使用的材料都来自于自然界,我们的到的施工材料都是经过的加工的成品。我们无法直接在开采资源是进行材料的节约个资源的保护。但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充分利用和节约业同样可以做到节约资源。我们除了节约资源以外,海可以提供资源的二次利用。把一些边角料进行在加工,用于其他方面,业算是资源利用的一种。

4.4 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在施工现场,水资源的用途一般由两种。即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一般的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活动时所用的水资源一般都来自于自来水或是地下水。在生产和生活用水上,并没有什么节制。因此,水资源的节约更应引起重视。下面介绍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方法

对于必须使用自来水和地下水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进行限量控制。

对于可以利用废水的施工生产如冲洗厕所,冲洗车辆等等要使用循环水资源。

对于施工现场中的用水器具按时严格检查,避免出现漏水情况。

4.5 能源的节约与利用

(1)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耗指标,一切能耗一次为标准。

(2)采用先进的符合国家要求的节能机具,使用节能型的油料添加剂。

(3)在施工工艺的选择方面,将低能耗作为一项选择标准。

(4)合理的安排施工作业,做到进来不返工,不重工,提高机械的使用率,在机械暂停使用时,即使断电。

(5)施工现场所采用的照明灯具应为节能灯具。灯具的线路设置为光控设置。

4.6 土地的节约和对施工用的保护

(1)施工区办公和生活用房的建设应该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

(2)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3)临时的设施做好建筑规划,尽量少得占用土地,从而减少对土地的破坏。

(4)充分利用土地原有资源,既减少材料使用又避免产生污染。

5 结语

绿色施工的出现,成为了施工建设中的一道风景。为了建设一个更加环保的社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绿色施工十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正飞. 绿色施工:建筑企业的必由之路[J]. 武汉建设, 2008,(03),137-138

[2] 裴平. 绿色施工的实现途径[J]. 现代企业, 2010,(01),231-232

绿色工业建筑篇4

一、充分认识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业自身也必须符合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3.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例如,《导则》中对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的保护,节材、节能措施等都有所规定。绿色施工也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稳步扎实地开展,避免做表面文章而浪费。

(二)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积极承担这份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建筑活动一直是自然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性活动之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对周边的污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建筑用水、钢、水泥等都占很大比例。比如建筑用水,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每年缺水量达60亿吨,有1/6的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年混凝土制成量达20亿立方米,配制这些混凝土所需的用水量约有3亿多立方米,再加上混凝土养护用水量(如果按照传统做法浇水养护,水的消耗量将超过搅拌用水),相当于每年60亿吨缺水量的1/10.而且目前施工用水几乎都是自来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完全可以使用中水。尽管建筑施工水资源的消耗量相对于高水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比重较低,但是工程建设本身的流动性和临时性造成施工用水管理比较粗放,还有较大的水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空间。还有,比如建筑垃圾,根据北京、上海两地统计,每施工一万平方米平均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而这些建筑垃圾可以通过填埋和铺路等方式再利用。由此可见,建筑业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的潜力巨大,责任重大。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建筑业以工程建设实践"四节一环保",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导则》在施工中如何做到四节一环保都提供了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涉及提高用水效率、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中水、雨水、基坑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用水安全;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强调节材措施、结构材料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和安装方法优化、围护材料的节能性能、周转材料的合理重复使用;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提出机械设备机具、施工用电照明、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选用节能的机具设备、合理设计工序和配置设施降低耗能的要求;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提出严格临时用地指标、强化临时用地保护、合理紧凑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和交通线路;在环境保护中,强调扬尘控制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材料采取分类控制措施和指标,如土方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1.5米,结构安装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0.5米,在建筑垃圾减量化中,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40%,土石方类的达到50%等控制要点。(三)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施工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强数字化工地等信息技术应用,并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从而有利于构建密切联系生产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推广机制,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重视并加强工人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线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保证绿色施工的实施,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扬尘、噪音振动、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控制措施到位,将有效改善建筑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二)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绿色工业建筑篇5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开始重视绿色工业建筑的建设过程,这种建筑物的建设经济性分析已成为目前建筑行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绿色工业建筑的意义日益凸显。虽然这种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能够起到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但是随之提高的造价更是需要重视的研究课题。通过分析绿色工业建筑的经济性,结合当前绿色工业建筑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了解改善绿色建筑经济性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绿色工业建筑;经济性分析;成本效益

绿色工业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虽然能够起到良好的实用效果,对于人们追求的高品质健康生活大有裨益,但是仍旧面临着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问题。结合经济学的观点,发现影响其效益的根本原因是:工业绿色建筑的初始成本虽然会增加,但是后续的绿色低能耗所降低的成本却大于初始投资。在绿色建筑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三个因素,首先是初始建筑成本的增加,发现在与传统的建筑对比中,初始成本要高出5~10%。其次就是建设的过程中,绿色建筑可能会设计有限的空间,但是却不影响美观,同时其产生的优质效益远远大于初始阶段的投资。由于绿色建筑更讲究实用效果,因此在初始投入上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降低了投资方在初始阶段获取的收益,但是后续产生的绿色回报,将远远超过其投入的资本。

1绿色工业建筑经济性的基本概述

1.1经济价值

绿色工业建筑所体现出的经济性可以通过具备的经济价值直接的反映出来,与之相关的经济价值计算可以通过成本及收益核算更加直接的得到。也就是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通过选用外墙的保温材料和相关的工艺技术,在安装节能性优良的门窗结构等具体的环节上产生的资金投入,可以被认定为绿色工业建筑的成本。因此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减少的能源消耗可以被认定为收益。这样经过两者之间的对比分析,获取到绿色工业建筑具备的经济价值。

1.2环境价值

环境价值可以通过侧面反应出绿色工业建筑的经济性,在对其环境价值进行评价时,需要重视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及时进行量化处理,然后通过这种量化之后的环境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比如,在绿色工业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对环境收益进行计算的时候通常会把节约的电能通过标准的形式充分体现出来,然后换算出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数量,根据污染治理需要投入的资金计算,完成环境价值的整体计算流程[1]。

1.3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属于绿色工业建筑发展的重要价值体现。结合世界范围之内的绿色工业建筑发展进程分析,最早开始的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主要是西方国家倡导并且执行,也就是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实际活动,后来才逐渐渗透至政治层面中。绿色建筑重视环保观念,并且在其中融入了社会公平精神,分析具体的理念目标是对当前的经济体制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批判。总之,绿色工业建筑的经济分析应该在关注环境方面收益的同时要求社会公平性充分体现出来,并且需要社会大众建立起相关的责任意识。

2绿色工业建筑经济性分析

2.1节能经济性分析设备成本

结合相关的调查分析,在2015年底,国家城市中建筑物的面积已经达到了将近80亿m2,农村的建筑物面积也达到了接近20亿m2。在这些建筑物中,能够真正符合绿色建筑理念的建筑物还不到2亿m2,仅占有全部建筑物面积的0.6%。在众多的建筑物中,存在着一些自身能耗量较大的建筑物,如果假设建筑物的总面积是10000m2,为达到理想的节能标准,需要在每年节约20.5万元的电费,按照20年的综合使用寿命周期分析,只是电费就可以节省出410万元。

2.2节水经济性分析

现阶段,国家的水资源总量占据明显优势,但是人均占有量不足,并且始终处于世界低水平阶段。国家幅员辽阔,可是面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加之地势复杂多样,让水资源的占有量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如长江以南的地区,总体水量达到了80%,淮河以北的区域,水资源占有量达不到20%。受到多种气候的影响,各个地区的降雨量不均衡,存在众多缺水严重的地区[2]。由此看出,水资源的节约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的费用支出,并且增加相关企业的效益,对于降低政府的资金投入、减少环境污染与破坏等具有积极作。

2.3节材经济性分析

目前,国家建筑行业处速发展的阶段,由此加剧了建材的使用量。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建筑工程在建设的时候有2/3的资金都是用于购买材料。但是目前国家的建材所需总量只是国家建材总用量的25%,木材占据了40%,水泥的总用量则达到了70%[3]。通过分析所消耗的材料数量,发现存在着一部分无法再生的能源。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国内建材能耗技术和相应的水平仍然处于亟待提升的阶段,为了合理科学的降低建筑物原材消耗量,同时积极改善生态环境,降低材料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严重破坏与污染,应该拟定相对应的材料供给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和流程的完成都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4节地经济性分析

节地经济效益难以运用直接的形式加以表征。因为涉及到不同的方面,会使绿色工业建筑的节地经济性分析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在节地经济分析中,通常需要结合宏观的层面作出细致了解,其中涉及到的规划节地、建设指标、激励制度等流程都需要政府发挥出社会责任。在某些工业建筑建设初期,应该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注意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好用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且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适当的控制工业建筑的建设面积,在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基础上,遵循节地经济性的原则,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节地决策[4]。

3结语

在绿色工业建筑物经济性分析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对于经济性的分析不能简单的从建筑成本上进行了解,还需要重视涉及到建筑物建设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能源、材料和人工等基本的要素上,强化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情况,并且关注每一个细节上的经济控制,充分发挥出绿色建筑的现实意义。

作者:田琨 李忠生 单位: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福庆.浅析我国绿色工业建筑的发展方向[J].四川水泥,2016(6):105.

[2]严龙.绿色建筑在工业建筑系统中的应用以经济分析为例[D].华南理工大学,2015.

绿色工业建筑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管理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资源浪费现象的严重化,绿色、环保开始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建筑企业需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低碳经济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秉承着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原则,使企业的发展能够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为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低碳经济与绿色施工管理

1.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1]。低能耗即将能源的消耗量降到最低,体现在建筑领域,增加建筑自然采光,减少电力的使用需求,便属于低能耗的主要表现。低排放即将污染物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在建筑领域,施工过程对地下水资源需求量较高,如未合理利用,而将其排放到自然中,不仅容易对水资源造成浪费,同时也会对河流等造成污染。低污染即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筑废弃边角料等,都属于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应对其进行合理处理,才能够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2]。

1.2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即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目标的施工,即坚持“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三项原则的施工[3]。绿色施工管理,即对建筑领域施工过程中,有关上述几方面内容的管理。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四方面内容[4]。组织管理指的是将与施工有关的各级部门组织起来,在明确责任制的基础上,确保各级部门功能能够有效发挥的管理工作。规划管理指的是对绿色施工工期以及施工方案的规划情况的管理。实施管理指的是对绿色施工现场的管理。评价管理,指的是通过对建筑施工质量的检验,判断其是否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过程。将上述管理综合在一起,渗透到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是提高建筑施工绿色与环保水平的关键。

2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对施工环保性以及节能性的要求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及问题,具体如下:

2.1组织结构不完善

组织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人员未能明确管理目标,在管理过程中,过于注重整体性,质量、安全、工期等一把抓,目标过于分散,导致绿色施工管理水平一直较低。(2)责任制未落实:绿色施工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能耗、污染等多种,责任制未落实,容易导致管理针对性差,且在发生问题时,责任追究较困难,对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

2.2规划与实施管理力度不足

规划与实施管理,同样存在一定问题:(1)规划管理:加强对工程的规划,是确保绿色施工能够顺利展开并进行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将绿色施工理念融入各个规划环节十分必要,绿色施工方案,需单独成章,并细化分类,以避免施工混乱,目前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管理并未达到上述要求[5]。(2)实施管理:实施管理应以施工现场管理为主,在此过程中,需将细节管理作为重点进行控制,如材料的使用情况等,应加强监督,以避免上述环节出现问题。监督力度不足,是实施管理力度不足的主要体现,对其加以改革十分必要。

2.3管理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绿色施工,要求将资源再生利用作为主要技术而展开,就目前我国建筑领域的技术水平来看,大量工程均很难达到资源再生利用的标准。每一年,建筑领域所产生的垃圾都大量存在,资源转换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不仅浪费了资源,同时也阻碍了建筑领域的绿色化进程[6]。

3低碳经济下建筑企业的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3.1完善组织结构

针对组织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应采用以下方法使组织结构得以完善:(1)明确管理目标:通过分工的方法,明确管理目标。将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明确分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期管理、绿色施工管理等不同部分,每一部分由不同的管理人员负责,提高管理目标的针对性。(2)落实责任制:在绿色施工管理部门,落实责任制,要求不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不同的工作,如负责建筑材料的管理,建筑污水排放的管理等。在某一部分出现问题时,需及时追究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提高其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管理质量。

3.2加强规划与实施管理力度

(1)规划管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将各个分包单位组织在一起,明确各部分的绿色施工管理责任,提高组织管理的合理性。单独针对绿色施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从整体上,对方案进行规划,并从细节处对其加以完善,方案中,应将管理目标以数值形式体现,如污水排放量需控制的范围等。(2)实施管理:实施管理以施工现场管理为主,需在明确施工控制要点的基础上,要求施工人员、设计人员等与工程有关的工作人员,共同召开会议,针对细节控制的重点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绿色施工细节控制水平。另外,应在施工现场悬挂有关绿色施工的标语,时刻提醒有关人员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应做好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其加以解决,如材料过于浪费,则需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将绿色施工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3.3提升管理技术水平

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管理技术水平:(1)针对性管理:针对工程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技术进行管理。以装配式建筑与被动式建筑为例,前者的施工过程,即将预制的建筑构件安装在一起的过程,该类建筑环保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后者要求采用非机械电气设备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干预,降低了传统工程对采暖设施的依赖,提高了建筑的采光效果,能够有效节约煤炭资源以及电力资源,环保性同样较强。(2)BIM技术:BIM技术属当前建筑领域的主要施工技术,又称建筑信息模型。可将该技术应用到绿色施工管理过程中,首先建立起建筑三维模型,继而利用仿真软件,生成相应协调数据,将其与工程要求对比,通过对模型的不断更改,使之最终达到建筑对于绿色施工的要求,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3)固体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采用移动式建筑固体垃圾破碎制砖机,确保固体建筑垃圾能够得到循环利用。针对老式小区拆除过程中遗留的废弃物,可采用回填等方法处理。(4)水资源:地下水循环利用,废弃水可用于绿色浇灌,降低水资源浪费量。(5)材料节约:以钢代木,将钢结构施工作为主要施工方式,降低建筑本身重量,提高建筑施工的灵活性,降低建筑材料使用量,体现低碳经济的要求。

4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应认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应在坚持低碳经济的基础上,从管理工作入手,深入分析当前绿色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组织结构、技术等角度出发,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促使建筑领域的环保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经济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军军.论低碳节能型建筑的绿色施工技术管理[J].中外建筑,2016(03):108-110.

[2]单雪青.低碳经济下的建筑装饰企业管理[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07):196-197.

[3]刘晓宁.低碳经济时代建筑施工企业绿色企业文化的构建[J].福建建筑,2011(02):115-116.

[4]杨亚频.企业主导绿色施工技术创新网络组织模式的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04):26-30.

[5]竹隰生,王容.绿色施工在建筑施工企业中难以推行的原因探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02):105-108.

绿色工业建筑篇7

关键词:绿色工业建筑;节能设计;营造;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2010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标志着中国绿色建筑由民用建筑进一步延伸到工业建筑领域。 

2绿色节能工业建筑设计 

推动社会飞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源泉的就是工业文明。工业建筑作为直接服务于工业生产的建筑类型,为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实质,是以建筑语汇表述工业化的价值取向。而不可否认的是,工业建筑常常是产生噪声、空气污染、水污染的场所,而反过来,环境污染不仅严重缩短了工业建筑的使用寿命,而且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当前,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工业建筑领域也应引入绿色建筑理念,在设计中予以注重和改进,体现绿色与环保。 

2・1绿色工业建筑整体形象的营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现代工业建筑日趋庞大,工业厂房动辄十几万甚至数十万平米的规模不仅给生产带来方便,也需要更多现代技术的支持,这个大空间内有着多种功能的矛盾共存,种类繁多的设备、传送带以及各种动力管线给建筑提出了复杂的要求。与此同时,庞大的现代工业建筑群也意味着对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产生的声、光、热及各种排放物甚至工业建筑本身都极大地影响着当地的环境。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营造绿色工业建筑整体形象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有效地使用水及各种自然资源,使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至最低程度;尽量保持建筑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综合考虑建筑的地域环境,因地制宜。因此,绿色工业建筑整体形象的营造应从注重选址及优化布局结构两方面入手。 

2・1・1注重选址 

绿色工业建筑的选址应选择在合理的位置,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障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保证城市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态安全。除通常考虑的建筑选址因素外还应注意如下原则:1)应避免选择生态敏感区域,如森林、水体、自然保护区等;2)要保护场地的生态系统,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保持场地的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控制可能产生的各种污染排放;3)应注重减少场地水土流失,防止因建设造成自然灾害,增大绿地面积,降低热岛效应。 

2・1・2优化布局结构 

优化布局结构应强调整体概念,通过对结构本身的处理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工业建筑总图的节能设计对总体布局,厂房的布置和室内环境条件等应进行统筹考虑、全面优化,使方案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节能节地。在总图规划阶段时不仅考虑合理设计布局,避免人物流交叉;也应考虑如何结合环境以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将动力车间及公辅设施的布置靠近负荷中心,使得管线短捷,减少线路、管道的损耗以降低能耗;同时努力创造园林式工业建筑,将绿化引入工业建筑,一方面是出于节能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追求一种努力与自然接近的生活,为生产者创造一个亲切、舒适的劳动生产环境。 

2・2绿色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 

2・2・1减少建筑耗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据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近年完成的建筑工程投资额中,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之比约为53%∶47%。因此,提高工业建筑设计的节能意识,降低工业建筑耗能,探讨工业建筑节能的有效方法,已经是越来越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相比体量大,在基建投资紧张的情况下,工业建筑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通常低于民用建筑。实际上,这项“节约”措施使厂房在日后多年的使用中,浪费了大量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虽节省了一次性投资,却加大了常年的使用能耗,综合比较是不经济的。 

建筑物的护结构直接和外界接触,是室内热量向外散失的主要途径。在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所占份额中,屋顶约占7%~8%,外墙约占23%~34%,门窗约占23%~25%。因此,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平面、立面设计时,需将节能的理念贯穿其中,使门窗数量、位置、大小、外墙厚度与立面造型有机地结合,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外部环境需求时,又减少能耗。进行围护结构设计时采用高效保温隔热外墙及屋面体系降低其耗热量,现代技术的进步已经为轻质、高强、高效的复合保温围护体系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其次是门窗洞口等围护结构的薄弱部位,选用高效门窗、幕墙系统及高性能的玻璃,通过设置门斗、热风幕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改善建筑门窗的保温性能。设计时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综合使用各种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建筑被动散热和吸热的问题,减少对设备的依赖,降低建筑能耗。 

 当前市场上流行的环保型建材及制品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健康住宅应能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尽可能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建筑装饰材料,如含高挥发性有机物的涂料;含高甲醛等过敏性化学物质的胶合板、纤维板、胶粘剂;含放射性高的花岗石、大理石、陶瓷面砖、煤矸石砖;含微细石棉纤维的石棉纤维水泥制品等。因此,应该仔细地选择和恰当地运用环保型建材,将建筑材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避免使用那些产生放射性污染的材料,溶剂型油漆、化纤毛毯、复合木板和其他建筑产品都可能在空气里释放出甲醛等挥发性的有机混合物(VOC),这些化学制品不仅影响建筑工人和建筑使用者的健康,同时,也会增加环境的粉尘和有机物污染。事实上,环保建材其本身的设计理念体现的就是绿色环保的理念。 

我国节能环保材料的运用现状长期以来,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以地大物博国家的国民自居,从一次性筷子的大批出口到数以千计的非法小煤矿的开发,如何让更多中国企业家树立节能意识、让国民树立节能环保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国内经济发展较快的上海而言,2003年上海真正的节能环保建筑还是凤毛麟角,多数人习惯了冬冷夏热,对绿色节能建筑并没有多少清晰概念。如今,伴随着政府的强势支持和推动,上海的节能环保建筑渐渐多起来,一些新项目,如令世界瞩目的世博会、绿洲仕格维花园酒店、张江科文交流中心、浦江智谷招商服务大厦、安亭新镇、青浦别墅、崇明东滩生态农场、金山工业园区和另一个崇明生态农场,以及普陀区的旧房改造项目等,都将达到比上海普通建筑环保节能75%的标准。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我国建筑构造中融入绿色环保的人工改造理念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总结:综上所述,绿色环保节能技术不仅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它对于满足居民对建筑功能审美的需求也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建筑构造中,我们要选择合适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是自然主义理念的,可以是人工改造理念的,也可以是二者结合的,总之,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以最小的环境投入来实现最大限度的社会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绿色工业建筑篇8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以下简称为“四节一环保”)的目标。绿色施工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从绿色施工的定义上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节约和环保的原则,是绿色施工的精髓。绿色施工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众、有利于企业,值得在建筑施工企业推广和实施。企业要做大做强还必须考虑自己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信誉,在人人都关注环境保护的今天,如果一个企业不参与其中,这个企业必将在目前多元化的竞争中遭到淘汰。

2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开展绿色施工

建筑施工企业是实施绿色施工的主体,在推广和实施绿色施工过程中,重点应该是在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包括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和在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中,尽最大能力做到四节一环保,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企业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节材、节水、节电和减排。

建筑施工企业要真正的实现绿色施工,就应充分考虑整个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具体地说就是在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保修期内的维修等各个阶段,企业均按四节一环保的原则进行控制和监督。

《导则》的第3条为我们描述了绿色施工的六大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节水、节能、节地。绿色施工的含义就是通过对整个施工过程的严细管理,完成四节一环保中各子项的既定指标值,从而实现四节一环保的总目标。

2.1在绿色施工中,施工管理是关键。《导则》指出:在实施绿色工程中,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而在施工管理中,领导的作用是关键,员工的素质是基础。因此,应建立以领导为首的,各部门、各相关方参与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的管理制度,针对四节一环保的各项目标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建立了体系,制定了制度,编制了方案,这只是《导则》中所说的“组织和规划管理”的阶段。真正的绿色施工还在于要确保在整个施工过程有效的实施方案,确保体系有效的运行,并对整个施工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和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实施监督管理。同时,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通过宣传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为了使绿色施工能够做到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在绿色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对绿色施工的效果进行自评估和专家评估。值得注意的是,《导则》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内容也纳入到绿色施工管理的范畴。

2.2在环境保护方面,扬尘控制、噪声振动控制、水污染控制、建筑垃圾控制、地下设施与资源以及文物保护是绿色施工重点关注内容。目前,施工单位针对环境保护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受篇幅影响,不能全面介绍,下表只介绍一些最常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2.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约材料和保证材料资源被充分利用,是绿色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材料不但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对有限的资源与能源节约。有资料统计:建筑业耗用了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的50%以上;由自然资源加工成建筑材料,并最后转换为建筑产品,则要消耗全球可利用能源的50%左右。这些数据说明,在建筑施工中,节约材料和控制资源消耗有着相当重要意义,这也是我们在绿色施工中应该关注的重点。作为施工企业,我们无法去控制资源的开采和建筑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中能源的消耗,但我们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材料资源和努力降低材料耗用的方法,间接地起到保护资源,降低能耗的作用,同时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我们在节约材料与材料资源利用方面,应有节约材料的目标和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节约材料的目标一般通过降低材料损耗率的方法来实现的(不应该是降低材料费或者减少材料的使用数量),导则中给出的绿色施工的目标值是:“材料损耗率应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为实现这一目标,实施绿色施工的单位可对材料的采购、搬运、贮存、加工、使用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确保做到:采购时有合理富余,无积压;搬运时少破损;贮存时无变质和散落;加工时有优化、少废料;使用时有策划、有限额、无返工。除此之外,减少材料运距、做好产品的保护、临时设施尽量使用可周转材料并提高其周转次数等,都是我们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绿色施工的有效途径。

2.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施工现场的用水一般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部分。我省的施工现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几乎都取自于自来水或地下自然水资源,而且在水的使用上一方面很少加以限制,另一方面很少考虑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造成较大的水资源浪费。绿色施工提倡节约水资源和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其途径是:

2.4.1对必须使用自来水或地下自然水资源的生产(如搅拌、养护等)和生活(饮用、卫生洗涤)用水应有限量,应确定节水的指标和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

2.4.2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对可利用的生产、生活废水以及雨水等加以回收,用于喷洒路面、绿化浇灌、冲洗机具、冲洗车辆、冲洗厕所等。凡是能够用回收水的生产、生活活动均应使用回收水,尽可能不用自来水或地下自然水,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2.4.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同时,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

2.4.4用水安全:在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5节能与能源利用:在节能与能源利用方面,首先应制定合理的能耗指标,并优先采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其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能较少的施工工艺。

对于机械设备应做好用能计量及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在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布置时应考虑朝向、间距和窗与墙的面积比,以便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临时设施的照明应优先选用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应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2.6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是我们在绿色施工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一个环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灰土、碎砖、混凝土、建筑垃圾以及其他废弃物都会对土地造成污染。控制这些污染,做好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方法一般有:

2.6.1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在合理的前提下达到最小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态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6.2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减少因重复搭建造成的污染。

2.6.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可重复利用的多层活动板房,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尽力减少临时建筑搭建和拆除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达到保护土地的目的。

绿色工业建筑篇9

关键词:绿色施工 四节一环保 建筑工业化

1、绿色施工的概念与原则

1.1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2绿色施工的原则

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作为施工企业来说,应当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包括施工规划)设计(包括施工阶段的深化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机械与设备选择、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2、绿色施工必将加快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进程

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这一段时间,我国建筑构配件工厂进展还是比较快。但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工作基本停止,发展极为滞后。主要表现在:①建筑业粗放经营、浪费比较严重,未形成规模经济;②科技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差,技术贡献率较低;③建筑标准化,构配件标准化、体系化和通用化程度低;④施工机械自动化程度不高,一直存在手工操作多,现场制作多,湿作业多,材料浪费多,高空作业多等现象;⑤建筑节能和环保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所以,当前建筑业在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大背景下,很有必要积极积极推进房屋建筑设计标准体系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和项目管理科学化。在具体实施中应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结构设计要多样。采用混合结构、轻钢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灵活分割的多元需求;二是功能适用要现代。采用新型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资源材料,满足节能、防火、隔声、抗震等功能要求,建筑垃圾可回收循环;三是制造分工要合理。建立科学的构配件目录,制造与施工分离,提高制造和施工机械化水平,建立合作良好的总分包生产机制;四现场施工要环保。尽量采用统一模数构件,减少大规模湿作业,减低劳动强度,交叉作业方便有序,工序质量可查可控,减少施工过程环境污染。

建筑工业化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显著降低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的能耗和资源浪费。仅构配件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式施工在钢材、木材、水泥和水这四项上就大有节能潜力可挖。可缩短工期30%,周转材料节约80%,降低造价10%~15%以上。绿色施工理念整个贯穿在建筑工业化过程里,势必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3、绿色施工将促进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

在我国建筑、交通、工业三大温室气体排放领域,建筑能耗总量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三成左右,在三大领域居首位。目前我国存量建筑物达400多亿m2(其中节能建筑仅占1%),每年新建建筑物还在以17~18亿m2的速度增长。据2008年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建筑业每年消耗的建筑钢材和水泥占全球产量的50%,消耗的木材占全球森林砍伐的49%。每年生产1t钢材需要30t自然资源,需要消耗6.56新水,消耗0.75t的标准煤,同时排出2.5t二氧化碳和2.9kg二氧化碳。生产1t水泥需要消耗1.57t黏土,需要1.07t的标准煤,同时排出0.7t二氧化碳和0.5kg二氧化硫。专家经过测算,如果我国建筑工地减少1%的木材消耗,就可以减少地球0.5%的森林砍伐量。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其能耗、原料消耗之大,产出的扬尘和建筑垃圾等污染之多,必然成为节能减排首当其冲的行业。建筑企业通过绿色施工,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达到“四节一环保”的目的。

3.1新材料的使用可以切实降低建筑能耗,降低建筑造价。

据分析将钢筋强度提高一个级别,可以节约钢材10%,将性能提高一个级别,可以节约用量30%,建筑工地减少1%的木材消耗,就可以减少0.5%森林采伐量。设计中使用工业废料制作的空心砌体做维护,采用新型节能材料保温,可以大大降低冬季供暖能耗。绿色施工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大大促进了材料的更新和环保性材料的出现。

建筑市场已经出现再生塑料生产的复合塑料模板,可以代替木模板,周转次数能到50次,和木模板比较,周转后不吸水变形,而且成本便宜;同时,复合塑料模板100%采用可再生塑料为原料,可以回收利用大量塑料垃圾,减少塑料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这种塑料模板在建筑施工中如果普遍使用,不但能为施工单位节约成本,而且能为地球保护大片森林。

3.2绿色施工的要求必然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中专门增列了“绿色施工技术”一章,其中包括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预拌砂浆技术、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硬泡沫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技术、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铝合金窗断桥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供热计量技术、建筑外遮阳技术、植生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等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这14项绿色新技术的中心思想主要是四节一环保,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真正做到施工的绿色环保。

4 绿色施工的社会意义

发展绿色施工,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实现低耗、环保、高效生产,保证社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进绿色施工,发展现代化生产方式,使节能减排成为建筑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总之,传统的建筑施工高能耗又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对人的生存非常不利;新的绿色施工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对环境的保护,是造福子孙的好事。在今后的施工中,我们要逐步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切实保护好的我们的生存环境,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晓妹,付凌云.绿色施工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广场,2009(08).

绿色工业建筑篇10

摘 要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环境的快速恶化和能源的进一步枯竭,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势在必行!建筑业作为资源与能源消耗的重要产业,建筑中的节能减排,备受社会关注,而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其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城镇化建设道路上的必然选择。但由于绿色建筑的特殊性,其建造比普通建筑具有更大的风险,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项目的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绿色建筑的大课题之下,着重针对国外施工企业在中国的跨国项目中的风险评估进行探讨研究。在阐述绿色建筑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以及对比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发展态势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专家商磋和数学建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估对企业影响较大的重要风险因素。希望能激发更多对相关课题和领域的探索,又能够为跨国项目中的企业提供一些风险评估的相关参考。

关键词 国外施工企业 绿色建筑 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全球城市化发展的高速进程下,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状况,并进行深刻反思: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为特征的粗放式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忽视自然资源的限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的经济发展,遭到众多的质疑?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论点被相继提出。

中国能源整体消费状况显示,建筑业、工业、交通三大高能耗领域占碳排放总量的90%以上。其中建筑业几乎占到50%,远高于运输业和工业领域。据住建部预测,受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2005到2020年的15年间,中国的城市建筑新增面积将达到150-200亿m2。[1]基于建筑业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以及当前建筑业的发展前景,建造、推广绿色建筑成为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它能够缓解建筑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矛盾,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纷纷登陆中国,带来成功的建造经验,促进绿色建筑领域的管理机制和体系完善,进一步增强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依据我国的国情,必须对绿色建筑项目进行正确评估,当然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未能及时预见的阻碍,影响绿色建筑项目的顺利建造。本文意在对比国内外的绿色建筑发展情况,对国外企业在中国的绿色建筑项目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提出一些看法建议,督促施工企业能够对中国的绿色建筑有更加准确的风险评估,并尽快转换角色,投入到中国城市建设的浪潮之中。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绿色建筑的相关研究。

国外对绿色建筑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起步较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案,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确立。

上世纪90年代之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轨。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发表《芝加哥宣言》,号召全世界建筑师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列入建筑师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内容;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2]目前,国外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成本节约、技术科研、市场推广等诸多方面。

我国对绿色建筑的研究起步较晚,绿色建筑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引入我国。1996年,我国在“九五”发展计划中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作为重点研究;建设部于2001年正式启动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2002年底,国家科技部立项,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研究,推出《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Green Olympic Building Assessment System)》;2004年设立的“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标志着我国真正地进入绿色建筑的推广阶段。

2006年3月,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年10月,建设部和科技部共同颁布《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此后,相继出台一系列规范,逐步完善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目前,国内对绿色建筑的研究还停留在绿色建筑的内涵、相关政策和评价标准等问题上,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方向,国内的绿色建筑研究还有相当多的领域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

2.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美国学者布莱克及蒙顿率先建立一个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的包括互相不信任的行为、员工间的冲突行为等各种可能引起风险的行为进行研究。“风险管理”一词是在美国学者格拉尔的调查报告《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阶段》(1952年)中被首次提出。1955至1964年间,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正式诞生,风险管理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984年,Tyebjee & Brun率先在定性阐述评价准则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法得出美国第一个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模型。此后,许多学者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为建设项目成功识别、规避许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不安风险因素。

在风险管理方面,我国研究起步依然较国际晚,对于风险问题的研究是始于风险决策。80年代初,周士富教授首次在论文中提出使用“风险”一词。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风险管理研究的开始,其理论体系的确立,为后续学者、专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风险管理日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研究。

二、绿色建筑风险管理概念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

《大且绿――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性建筑》一书,将绿色建筑定义为:通过节约资源和关注使用者的健康,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建筑,其特点是有舒适和优美的环境。[3]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则明确定义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4]

“绿色”概念即3R 概念:①减少环境污染(Reducing environment pollution);②减少资源消耗(Reducing resource use);③减少能源消耗(Reducing energy source use)。绿色建筑区别于普通建筑的内涵,即保证建筑物的性能、质量、寿命、成本,兼顾建筑物本身的坚固、实用、美观要求的同时,又要求建筑物本身及其建造过程具有高资源利用率、低能耗、污染少等特点。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领域内的延伸,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绿色建筑的基础思想是以人为本,极力提倡人、自然、建筑三者的和谐发展,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2.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的概念贯穿全寿命周期,具有周期长、成本高、阶段工作复杂等特点。区别于一般建筑主要在施工以及使用阶段需考虑其社会影响,绿色建筑从项目的决策、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营,再到项目的回收利用,这整个寿命周期都与人类、自然和社会有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在建造中应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绿色建筑的建造对绿色技术有较大依赖,必须有先进的绿色技术提供支撑,其最终的效益良莠不齐,也由权威的评价体系进行鉴定检验,区别于普通的建筑项目建造。可引入绿色专项咨询机构,由绿色专项咨询工程师负责绿色目标方面的监理实施。

绿色建筑收益主要来源于建筑后期使用中的成本节约,以及不可估量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伯克利实验室的研究表明绿色设计可带来的财政收益――节省能源、促进就业以及国内生产力增益――在建筑物的有效生命期内(50年)大概每年每平方英尺可节省50至70美元,这将是兴建绿色建筑所需额外费用的10倍。[5]随着科技的进步,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正与普通建筑逐步拉近,绿色建筑的未来价值潜力无限。

(二)风险

风险是指发生某种损失的不确定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可能存在的经济损失种类不确定;二是这种损失是否存在是不确定的。

风险具有客观性、突发性、多变性和无形性等,总是客观存在于工程项目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其不确定性给风险的防范增加多重难度。风险一旦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又是事先难以准确估量的,不可轻易忽视。加之,绿色建筑在理论及其应用实践上,未形成成熟的建造体系。全生命周期来看,从前期的规划决策到最终的资源回收,环节越多,不可控因素也就越复杂,其风险相对普通建筑要大得多、难的多,风险识别评估环节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风险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和破坏,努力防范、减少、转移和分散风险,最终实现消除或减少风险的存在,顺利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美国系统工程研究所把风险管理的过程主要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跟踪、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沟通。本文着重风险的分析评估方法。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定量分析,较为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决策树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等。

三、绿色建筑行业概况

(一)国外绿色建筑行业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发生以后,各国纷纷开始重视推动降低能源消耗的决策。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制定节能的法律法规、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推行经济激励政策。列举美、英、日三国关于发展绿色建筑的普遍做法。

1.美国。

美国大部分州目前执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建立并推广至今。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LEED是目前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LEED强调建筑在整体、综合性能方面达到建筑的绿色化要求,很少设置硬性指标,各指标间可通过调整形成相互补充,它考虑各地的实际差异。[6]其评估体系大框架由五大方面构成:可持续建筑场址、水资源利用、建筑节能与大气、资源与材料、室内空气质量;将通过评估的建筑分为铂金级、金级、银级和认证级四个认证等级。由于采用的是第三方认证机制,增加了这一体系的信誉度和权威性。

美国除出台相关强制性的法律以外,也强调自愿性的项目。比如,美国在1998年启动的“能源之星”项目,激励节约能源方面做出的贡献。它作为一种节能的认证标识,包括建筑物的节能和运行管理两个方面。“能源之星”解决了消费者与开发商间的信息不对等,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认识绿色建筑。

2.英国。

英国作为较早发展绿色建筑的国家之一,其推广手段是以强制性为主。《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作为全球首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由英国建筑研究中心(BRE)于1990年提出。BREEAM采取“因地制宜、平衡效益”的核心理念,它是全球唯一兼具“国际化”和“本地化”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6]BREEAM涉及9个方面的内容:管理、健康和舒适、能源、交通、水、材料、土地利用含生态、垃圾、污染,由至少要有两位注册评估师对绿色建筑项目出具评估报告,并根据总体综合打分和评级(通过、良好、优秀、优异或杰出)。

3.日本。

2002年,日本国内由政府、企业和学者联合成立的“建筑物综合环境评价研究委员会”,创建亚洲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估体系(CASBEE,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mental Efficiency)》。改评价体系以各种用途、规模的建筑物作为评价对象,试图评价建筑物在限定的环境性能下,通过措施降低环境负荷的效果。分为“建筑环境性能、质量”与“建筑环境负荷的减少”两个主要部分,采用5分评价制,满足最低要求评为1分,达到一般水平评为3分。

与“能源之星”相类似的,日本政府施行了环保积分政策。两者都是自愿性政策,不同之处在于:“能源之星”是针对节能产品与建筑的标识,而住宅环保积分是在民众修建改造环保住宅时获得,积分可用于兑换购买券,是一项激励民众消费的政策。

(二)国内绿色建筑行业发展

国内目前并没有形成像LEED这样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绿色建筑评估主要依据的是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该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包括以下六大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其中具体指标由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部分构成,将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是我国学者首次提出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这套体系对绿色建筑进行全程监督管理,涉及项目招标、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等环节,并分别从环境、能源、水资源、材料、室内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但这一体系仅针对奥运建筑进行评估,还不能推广至所有类型绿色建筑。

实际的运行中对法律标准解读因人而异,名为达标的绿色建筑实则不能完全达到绿色节能减排效益的建筑难免存在。绿色建筑不能够准确评估,缺少政策保障,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项目建设的风险。除此之外,有关政府和部门还未出台一些对开发商和消费者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

(三)国内外行情对比

国内绿色建筑发展仍处在一个摸索前进的阶段,目前实行的法律法规从数量、涵盖范围看急缺广度,且完整性、系统性看更缺深度。这一国情给中国绿色建筑建造项目的实施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对于刚刚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来说,还不能够掌握中国的市场,一时难以实现由原本外国建造背景下的认知向中国市场大环境下的绿色建筑行情认识的大转弯。

由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尚未被提出,目前国内绿色建筑认证仍较多的采用美国的LEED认证体系。虽然国内绿色建筑起步较晚,但年均的认证建筑增长数量还是不容小觑的。据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中国大陆通过美国认证注册的项目总数已达到个1638个,累计9622万平方米,去年增长数在除美国的海外国家之中位列第二。[7]

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地区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绿色建筑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而这一庞大的市场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促使世界各国的优秀绿色建筑建造企业来中国进行投资建设。再看时间上的纵向发展,近十多年中,中国大陆地区绿色建筑注册认证数呈现指数级增长的态势。绿色建筑在中国的行情不仅仅是前景展现,关键论证了其续航力十足。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吸引到这一领域中来。

四、绿色建筑项目风险清单

绿色建筑除了一般项目所具有的普通风险因素以外,还有着特殊的绿色风险因素。本文主要是针对国外施工企业承包商的角度,探讨绿色建筑项目相关的风险因素评估方法。

(一)项目建设阶段风险因素

提出影响承包商在绿色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风险。根据本文关于绿色建筑以及风险管理相关概念的阐述,以及对于国内外绿色建筑行业概况对比,针对国外施工企业的特殊条件,对一些可能被忽略的重要因素进行强调。

本文将着重分析承包商的风险与外部风险,按风险内容分成:政治法律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万欣、秦旋在其《基于实证研究的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8]一文中通过专家访谈,识别出影响我国绿色建筑项目的62项风险因素构建风险清单。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手段得出风险重要性排名前15的关键因素。文中与承包商有关重要风险如:承包商管理能力差、缺乏有绿色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等,不仅适用于普通绿色建筑项目中的承包商,也同样适用于外国的施工企业。这些因素与两者分别的关联性差异也不尽相同,将被纳入清单之中。

诸如“缺乏与设计单位沟通、配合”风险,虽对普通企业的影响不大,但国外施工企业的施工模式、管理模式不同于国内的企业,不能和各相关方顺利沟通、配合,将可能对绿色建筑的项目建设带来极大的负面风险。综合考虑将其纳入到风险清单。

绿色建筑具有周期长、成本高、阶段工作复杂等特点,对企业自身的资金储备与周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资金风险”列风险清单之中。同时增加“绿色建筑专项咨询工程师”相关的风险等未涉及的风险因素。

自然风险的适用范围较广,包括绿色建筑项目与其他的普通建筑项目。因此,这类风险在本文中将不予讨论,突出针对外企与绿色建筑项目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为主。

(二)项目风险清单的制定

提出风险清单,将以此进行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估。本文综合三种类型共13个风险因素建立评价模型。三大类型为:管理技术风险因素、政策法律风险因素和经济市场风险因素。

管理技术风险包含有7个风险因素:绿色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能力有限、成本估计偏差、工期风险、安全风险、缺少绿色建筑专项咨询工程师等经验人员、对业主的绿色要求理解偏差、与设计单位/分包商/监理单位协调不到位。

政策法律风险包含3个风险因素: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变化、缺乏绿色建筑保障制度。

经济市场风险包含3个风险因素:外汇风险、企业资金风险、建材、设备价格风险。

五、绿色建筑开发项目的风险评价模型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最早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提出的。先后被应用于多方面研究领域,成为现今重要的决策分析方法之一。层次分析法将与决策有较大关联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具体层次,属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一种决策方法,广泛运用于多目标、多准则、多要素、多层次的非结构化的复杂决策的问题。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把研究问题所含的要素进行分组,每一组为一个层次,按照:最高层(目标层)、若干中间层(准则层)、最低层(措施层)的次序排列起来。

最关键的步骤是构造判断矩阵,即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元素而言,评定该层次中各有关元素相对重要性程度的判断,矩阵形式为:

根据“1~9比率标度方法”(如表5-1),对各个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赋值,完善判断矩阵。一般而言,表中赋值是根据数据资料、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认识,三者加以平衡后给出的。

表5-1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标度 含义

1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3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因素稍微重要

5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因素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因素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因素极端重要

2、4、6、8 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如2属于同样重要和稍微重要之间

倒数 因素i与j比较判为bij,则因素j比i比较判为bji=1/bij

层次单排序可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问题,即对判断矩阵Ak,计算满足

(5.1)

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

(5.2)

层次单排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本层次与上层次中的某元素有联系的各元素重要性次序的权重值。这一求解过程可借助YAAHP软件进行辅助计算以减少计算量。

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查各因素的权重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1)由上述求得的特征根求CI:

(5.3)

在上述(5.3)式中,当CI=0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反之,CI愈大,就表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就越差。

(2)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对于1~9阶判断矩阵,RI值见表5-2。

表5-2 矩阵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RI 0 0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2 1.54 1.56 1.58 1.59

(3)当阶数大于2时,求随机一致性比率CR,当

(5.4)

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调整判断矩阵。

最后进行多层次的排序,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计算出针对上一层次而言的本层次所有元素的重要性权重值。

传统的层次分析法中,还有层次总排序,是针对具体的方案层而言的,即判断各方案在这些措施层面下的效益总和,从而进一步进行方案的优选决策。本次的模型构建,没有涉及具体的方案选择,故不需要用到层次总排序,具体的排序方法不再赘述。

(二)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评价模型

1.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并构造判断矩阵。

以评估国外施工企业在中国绿色建筑项目风险为决策目标,前文列出的风险因素清单建立准则层与措施层。层次结构模型如图5.1。

图5.1 层次结构模型示意图

分别对三个准则层要素建立判断矩阵。

2.专家确定风险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标度。

考虑到问卷调查法的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普遍性,对于调查对象的身份及其权威性难以把控。为避免各种偏差数据影响到最终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故在此处改用专家的方式,缩小调查对象人群分布,提高权威性。

通过对数位专家的,综合多方意见,获得影响绿色建筑各风险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标度,如表5-3、表5-4、表5-5和表5-6。

表5-3 措施层风险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标度表1

管理技术类 技术管理 成本 工期 安全 经验人员 业主要求 单位协调

技术管理 1 4 9 8 3 5 7

成本 1/4 1 6 5 1/3 2 3

工期 1/9 1/6 1 1/2 1/8 1/6 1/4

安全 1/8 1/5 2 1 1/7 1/5 1/3

经验人员 1/3 3 8 7 1 4 5

业主要求 1/5 1/2 6 5 1/4 1 3

单位协调 1/7 1/3 4 3 1/5 1/3 1

表5-4 措施层风险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标度表2

政策法律类 法律法规 政策变化 保障制度

法律法规 1 3 7

政策变化 1/3 1 5

保障制度 1/7 1/5 1

表5-5 措施层风险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标度表3

经济市场类 外汇 资金 建材设备

外汇 1 1/5 4

资金 5 1 8

建材设备 1/4 1/8 1

表5-6 准则层要素相对重要程度标度表

管理与技术风险 政策与法律风险 经济与市场风险

管理与技术风险 1 7 6

政策与法律风险 1/7 1 1/2

经济与市场风险 1/6 2 1

3.层次单排序。

(1)计算表5-3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特征向量 (5.5)

特征根 (5.6)

(5.7)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即管理技术类风险下各因素的权重为:

风险因素 技术管理 成本 工期 安全 经验人员 业主要求 单位协调

权重 0.401 0.135 0.022 0.031 0.250 0.103 0.058

(2)计算表5-4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特征向量 (5.8)

特征根 (5.9)

(5.10)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即管理技术类风险下各因素的权重为:

风险因素 法律法规 政策变化 保障制度

权重 0.649 0.279 0.072

(3)计算表5-5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特征向量 (5.11)

特征根 (5.12)

(5.13)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即经济市场类风险下各因素的权重为:

风险因素 外汇 资金 建材设备

权重 0.199 0.733 0.068

(4)计算表5-6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特征向量 (5.14)

特征根 (5.15)

(5.16)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即准则层各因素的权重为:

风险要素 管理与技术风险 政策与法律风险 经济与市场风险

权重 0.758 0.091 0.151

4.多层次排序。

综合准则层与措施层的权重,进行多层次间的排序,计算最终权重,获得总风险排名如表5-7。

表5-7 风险因素总排名

名次 风险因素 分类 权重 名次 风险因素 分类 权重

1 技术管理 管理技术 0.304 2 经验人员 管理技术 0.190

3 资金 经济市场 0.111 4 成本 管理技术 0.103

5 业主要求 管理技术 0.078 6 法律法规 政策法律 0.059

7 单位协调 管理技术 0.044 8 外汇 经济市场 0.030

9 政策变化 政策法律 0.025 10 安全 管理技术 0.023

11 工期 管理技术 0.017 12 建材设备 经济市场 0.010

13 保障制度 政策法律 0.007

由表5-7可知,企业自身“绿色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能力有限”、“缺少绿色建筑专项咨询工程师等经验人员”、及“资金风险”三个风险因素分别位列风险因素排名的前三位。政策法律方面,“法律法规不完善”这一风险排在第六位。由此可见,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技术与经验人员对绿色建筑项目的影响较大,如建材、设备价格和保障制度这类外部因素则相对影响较小。因而,国外企业在中国绿色建筑项目中应更多地重视绿色施工技术方面的风险,及时制定规避风险的相关措施。

六、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一般项目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主要有:风险规避、风险防范、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四种方法,而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绿色建筑项目的风险管理。

(一)管理技术风险的对策建议

企业在管理与技术上的风险是众多风险之中相对重要的风险类型。对这一类型的风险防范要求企业应重视与绿色建筑相关经验人员的聘用和专业培养,提升企业整体业务水平。或是可以采用风险转移的方式,在具体的绿色建筑项目中,与有资质的绿色建筑专项咨询公司协作,指导项目中与绿色施工技术相关的建造工艺。企业还应注意对工程质量的标准、工程款结算的方式和时间、工程量清单等的核实进度,对施工成本应进行详细认真的核算,避免陷于被动。

(二)政策法律风险的对策建议

外国企业刚接触中国绿色建筑项目时,就应对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总体上把握。在合同签订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核实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绿色建筑项目建设周期较长,企业应关注政府政策决策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三)经济市场风险的对策建议

由于工程项目风险中存在着不少不可控风险,可通过合理利用一些金融工具,即通过增加承担项目风险的相关利益人,实现降低工程项目中单位个体风险的目的来分解风险、降低风险;在资金储备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各种市场价格等因素的波动,提前预留出必要备用的资金,从容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与损失。

七、结论

1.通过对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说明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必要性。针对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与行情的对比,总结出我国绿色建筑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与研究。

2.结合绿色建筑特色,通过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将影响国外施工企业在中国绿色建筑项目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层次的权重赋值,计算其最终权重,得出影响外国企业在中国绿色建筑项目中的三项关键影响因素:“绿色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能力有限”、“缺少绿色建筑专项咨询工程师等经验人员”和“企业资金风险”。

3.在风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的防范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希望企业在绿色建筑项目中重视风险的规避,保障绿色建筑项目的顺利建造。

参考文献:

[1] 世界银行.2009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概况[N].中国建设报,2006.3.29(1).

[3] 戴维・纪森著.大且绿(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性建筑).林耕,刘宪,姚小琴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

[4] 建设部.GB/T 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 美国重推绿色建筑.中国房地产报,2006.11.30.

[6] 谢福泉,黄丽华.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经验及启示[J].绿色科技,2013.1:261-263.

[7] Jacob Kriss.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Releases Ranking of Top 10 Countries for LEED Outside the U.S.[EB/OL]. USGBC:1 May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