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狼十篇

时间:2023-03-21 11:14:49

课文狼

课文狼篇1

又过了一些时间,来了一只小猴,狼又用骗老山羊的办法说他是只狗,哄骗小猴子,小猴笑着说:“狼先生,您别骗人了。您骗不了我,因为有一只老山羊在这个陷阱里见了一只狼,狼呢?就是用这样的手法骗他的。所以您骗不了我。您还是待在陷阱里等猎人来就您吧。”小猴说完,一蹦一跳地走了。

又过了一会儿,来了一只母狼,陷阱里的狼急忙说:“您好,美丽的太太,您有一颗善良的心。我是一只公狼。我不小心掉进陷阱里了,您只用伸出一条腿下来,我就得救了。您如果救了我,我以后就是您的仆人,有了食物我就先孝敬您,您让什么我就干什么,行吗?”

母狼想了一会儿,说:“行。”母狼照办了。

课文狼篇2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认识本课生字,能口头组词,理解意思。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读准字音。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听过很多狼的故事,你们认识的狼都是怎样的呀?

(狼是凶恶的,贪心的。)

2、板书课题,教学“狼”。

指名拼读,读准边音。

3、看到“狼和小羊”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

二、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三、教学生字字音。

1、轻读课文,画出本课生词。

2、重点拼读要求掌握的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抽读生字卡片。

弄脏 温和 亲爱 倒流 背地里啊

扑去 找碴儿 吃惊 骂我 可怜

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4、巩固。

四、试读课文。

1、轻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1)不掉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词破句。

(2)思考:狼找了几次碴儿?狼为什么要找碴儿?

读后师生共同讲评。

五、作业。

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让学生懂得坏人总是要找借口做坏事的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听话练习。

听老师说句子。

1、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

2、公园里的花

3、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

4、狼故意找碴儿

二、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观察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

它们在干什么?

2、指导说具体。

一只()小羊在()小溪边喝水。

一只()狼走来,想()。

3、指名连起来说图意。

4、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5、小结图意。

第二--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五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读后讨论上述问题。

(主要讲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小羊和狼讲理。)

说说“找碴儿”的意思。

2、精读2、3 自然段。

指名读,讨论:狼第一次找了什么道理?羊怎么回答的?

看图理解“上游”“下游”的意思。

指导朗读,狼的话要读出凶狠的语气,小羊的话要读出温和的语气。

小结:狼第一次找茬儿,羊用事实驳斥了它。

3、精读4、5 自然段。

轻声读,讨论: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理由?小羊是怎么回答的?

教学词语:气冲冲可怜背地里

指导朗读。

4、精读第6自然段。

听老师读课文,讨论:狼第三次找什么借口?

教学生字词:再如争辩

为什么这一次不写羊讲理的话?

谁来说说狼向小羊扑去,结果会怎样?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小结2-6自然段。

自由练读,练习说话。

指名用“先……再……最后……”的句式把狼三次找茬儿的经过说出来。

指名用羊反驳狼的话来说明狼是在故意找茬儿。

师述: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像狼一样的坏人,我们不能太善良,要认清它们的本性,要设法和他们斗争。

启发想象,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羊,你怎样和狼作斗争?

三、作业。

1、口头扩词。

冲()()()

温()()()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写字。

教学目标:能认清字形结构,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把字写规范、匀称。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课文做记号。

1、先用“~~”画出狼找碴儿达到语句,再用“……”圈出表现狼的神态和动作的词。

指名试读写狼的句子。

2、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写小羊的句子。

指名试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背、啊、倒、温”按笔顺描红。

2、指导写字。

“狼、温”这两个字都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并且都左窄右宽;

“倒、啊”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写时要把握好各部分的位置;

“弄、亲”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弄”字下面一横最长,“亲”字中间一横最长。

3、抄写生字。

4、听写词语。

5、用下列生字扩词。

先争再温

6、用“总是”、“经常”各说一句话。

三、课堂练习。

复述课文。

按照:“看见-想吃-就找-扑去”的顺序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课文狼篇3

在导入新课时巧妙地设置悬念,精彩的导入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六册课文《狼和鹿》时,我先揭示课题,然后让学生说说狼和鹿分别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片段一】

生1:小鹿长得很可爱,身上有梅花一样的斑点。

生2:小鹿还长着美丽的像小树一样的角,很善良,它只吃草和树叶,不吃动物。

生3:狼非常凶残,经常吃羊、兔子等动物。

生4:狼还吃人呢!太可恶了,我不喜欢狼。

师:是啊,贪婪而凶残的狼怎么会和美丽而善良的鹿扯到一起呢?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吧!

这样的导入巧妙设置了悬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首尾对照,利用文章出乎意料的结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开头讲的是一回事,而结局却恰恰相反,与开头形成强烈对比。此时,我们就可以用这出乎意料的结局来设置悬念。

例如,在教学《梅兰芳学艺》一文时,当我给学生讲到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时,我引导学生看课文结尾,设置悬念。学生大惑不解,明明是!梅兰芳没有学戏的天赋,怎么后来就成了大师了呢?

【片段二】

生:课文的最后说,梅兰芳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师:为什么从小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的梅兰芳却在长大后能成为世界有名的京剧大师呢?让我们仔细读课文第二段,找找原因吧!

上面片段中的教学,巧妙利用了事情发展中出乎意料的结局,利用课文首尾内容的强烈对比,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去探究,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达到乐学、爱学、主动学。

三、抓住文中关键问题,层层设置“悬念连环套”,让学生“钻进去”

在教学中,抓住文中关键问题,设置一个接连一个的悬念,能够令课堂跌宕起伏,使学生好奇心高涨、兴趣盎然。

例如,在教学课文《狼和鹿》的时候,在导入新课之后,我设置了悬念。

【片段三】

师:想知道狼和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去一探究竟吧!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欢唱,鹿儿自由嬉戏。可二十五年之后,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了呢?

生:二十五年之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师:为什么短短的几十年,森林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谁又是制造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呢?

此处,我巧妙地利用森林前后的巨大变化设置了悬念,让学生急迫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鼓舞学生迫不及待地去寻求答案,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为了解开这个“悬念连环套”,不得不“钻进”课文里,认认真真地读课文,迫切地寻找答案。

四、在课文需要拓展处设置悬念,生发开去

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除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我们还需要生发开去,这时我们还可以适当地利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狼和鹿》一文,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学生已经明白了是因为狼被大量捕杀而导致鹿大量繁殖,从而吃光森林里的青草和绿叶,进而食物匮乏,导致疾病蔓延,成为破坏森林的“祸首”。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设置了一个悬念。

【片段五】

师:真正的“祸首”难道仅仅是鹿吗?

生1:不是,是人们杀了狼,鹿才会大量繁殖,才会毁灭森林。

生2:所以,人才是幕后的黑手,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师:人们正大呼冤枉呢!他们好心杀了狼,是为了保护鹿,使它们免受狼的侵害,为什么却成了“幕后黑手”了呢?

生:……(被老师问住了,哑口无言)

师:是呀,狼、鹿之间犹如一架天平,人们的捕杀令狼的一头变轻了,鹿的一头变重了,就破坏了这架天平的平衡。狼、鹿还有森林之间的平衡,就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造成巨大的灾难,所以我们要——

生(恍然大悟)齐说:——要保护生态平衡。

师:生活中,人们其实有很多行为在有意无意中破坏了生态平衡,同学们仔细想想,哪些行为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呢?

……

课文狼篇4

一、抓文眼,一字得风流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如今的课堂教学提倡删繁就简,讲究从文眼入手,牵一发而动全身。板书设计亦可从文眼着笔,一字表达,尽显风文章流。

苏教版第十一册《爱之链》一课,一位老师这样设计板书:新课开始,她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大大的 “愛” 字,让学生注意繁体字“愛”的里面有个“心”,让学生明白爱源自内心深处。接着出示冰心老人的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导入新课。

一个字,开篇直指文眼。整节课结束,黑板上还是这一个字,只是在旁边多了个心形。无需过多的言语,一个含“心”的爱足以表达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这爱的链条上,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生生不息。

“执行教导要与撒布种子一样,不要数量,只要质量。”①教学中许多时候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只要表达到位,一字板书亦可统领全课。

二、巧对仗,楹联书豪情

楹联又称对联,起于五代,兴于唐朝,历史十分悠久。它讲究文字对仗、内容相关、平仄相谐,是中国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语文课堂将对联引进板书之中对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质、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大江保卫战》一课教学中,就将板书巧设为对联,令学生耳目一新。

薛老师教这节课时,间断抛出几个思考题:“读了课文,哪些场景给你气壮山河的感觉?”(学生回答后)

板书出:保大堤 救群众。接着又问:“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出这种精神和气概?”(学生回答后)板书出:奋不顾身 舍生忘死。“写了整个保大堤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一个人保大堤的情景呢?”老师的追问让学生陷入沉思,过会儿,学生回答:“可以从一个人身上看到所有人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老师板书:铮铮铁汉。“在‘舍生忘死救群众’前面,再添一个什么词,就与上面‘铮铮铁汉奋不顾身保大堤’对称了?”根据学生回答,薛老师最后板书出:闪闪红星。板书连起来了,是一幅气势磅礴的对联:铮铮铁汉奋不顾身保大堤,闪闪红星舍生忘死救群众。横联是:大江保卫战,军民鱼水情!

此时,对联整体呈现出来,令在场的老师赞不绝口,所有学生眼前一亮,而解放军官兵为了群众力保大堤的无畏气概和这幅韵律抑扬的对联却已悄悄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

让对联在板书中立足,课堂会多出几份节奏,多出几份豪情,多出几份厚度。

三、正反比,比中辩真理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②有比较才会有发现,有比较才会有不同。板书设计中可以通过词、句、段、篇的对比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变化。

如执教《狼和鹿》时,笔者就运用了对比式板书。

课文狼篇5

变学生举手、教师点名发言为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想回答问题、想朗读课文、想提问题都可以直接说,减少了教师点、学生答的被动,也节省了课堂时间,有利于课堂中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实效:一学期下来,学生发言踊跃。特别是赏析课,把课堂时间给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学生越来越多,经常出现学生抢着发言、抢着读书,几个人同时站起来的场面。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探索

教师以朋友、学习伙伴身份出现。学生希望教师怎样上教师就尽量怎样上,教师可把展示自己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可以“授”,学生需要“受”,同时学生可以“授”,教师要“受”。比如《端午日》一课,湘西的风俗了解之后,各地的风俗知多少呢?我校是开放性比较大的学校,有来自广州、浙江、台湾等地的学生,他们介绍各自的风俗是“授”,教师和其他学生听讲的过程就是“受”。比如教古代的诗词朗读,让学生做小老师,他们把领悟到的体会到的与其他同学一起感受,既是“授”,又是“受”;教师在听的过程中适当指导,这个过程也是“受”和“授”。实效:一学期下来,学生上台的机会比较多,锻炼了口才,培养了思维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做老师做学生的双重身份,使学生做好了预复习工作,学会了查找资料,也使教师不断地补充、提高。

三、学生自主探究方式的探索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信息共同组成的动态过程。讨论式的三向信息过程、探索研讨的综合方式是现行课堂所倡导和追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实施是在还时间、空间给学生,在给学生民主、自由、宽松的氛围的前提下实施的。七年级上学期的专题课“狼”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蒲松龄的《狼》和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丰富了狼的形象。教学时,教师利用课件,除了进行比较阅读外,还展示了大量有关狼的图片、资料,给学生提供了上网查询有关资料的网站。在这样的课堂指导下,学生对狼的研究有了兴趣,对狼的认识全面客观了。实效:在研究性学习尝试中,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接触了狼的信息资料。在查找资料、阅读比较、发表看法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狼全面而公正的看法:狼既有狡诈的一面,又有智慧、充满母爱的一面,同时在生态平衡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四、新课程下语文课堂作业的探索

课文狼篇6

关键词:激发兴趣 诱导情感 学习氛围

语文老师该如何利用有效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意欲抛砖引玉,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激发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要上好语文课,让学生学好语好其根本就是要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的培养,一靠强烈的求知欲望,二靠可见的成功喜悦。就这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紧扣《课标》的要求,采用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词句,体会课文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训练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方法有:

1.运用直观教具,激发认识兴趣。如在教学《狼与小羊》(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自然段时,教者使用幻灯让学生看清,小羊先来到小溪边喝水,它站在小溪的下游,狼是后来到小溪边喝水,它是站在小溪的上游。由此使学生领会故事发生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文认识狼的本质作铺垫。

2.加强体验,激发体验成功的兴趣。依据低年级学生喜新好奇的心理特征以及《狼与小羊》一文的特点,教完本课,教者可编排一出课本剧,让学生扮演“狼”与“小羊”。通过生动逼真的表演,绘声绘色的对话,增强切身体会,加深对狼的本质的认识。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狼往小羊身上扑去”结果会如何呢?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把想象的结果表演出来。让学生自己去爱、去恨。从而体验成功,培养品质。

二.诱导情感

《课标》也指出:“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个性、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情感的体验。由此看来,教师要讲究情感激发的艺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感场,促进阅读能力训练过程中微妙的情感效应的产生。

l.以声传情,诱感。在教学《狼与小羊》一文中狼与小羊的对话时,教师先用富有直观性和鲜明的情感趋向性地范读,以声传情;再引导学生逐句进行体验,诱发学生情感的深入,使他们一句一句学老师的样子朗读,并在读中思考:狼所讲的话共有几次?每次的用意是什么?是怎么讲的?小羊所讲的话共有几次?每次的心情如何?最后以情启思。让学生真正体会狼的凶残和小羊的“可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通过“激情——体情——悟情”的心理历程,产生思想共鸣,悟出“和坏家伙不能只讲道理,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一道理。

2.变换读法,激感。《狼与小羊》一文,教者采用了让学生运用拼音工具尝试读以及组织学生齐读、个别读、轻声跟读、比较中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喜爱。

三.美的感染

《课标》积极倡导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运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热情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力求通过课堂教学整体构思的严谨巧妙、板书的简明直观、教具的精致玲珑、教学过程的张弛有致、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努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让学生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感到愉悦,感受到美。

我在教《狼与小羊》一课时,一上课就用幻灯片出示美丽的“童话王国”,当学生惊喜地欣尝画面时,录音磁带里声情并茂的语言又领着学生在童话王国中漫游。学生在优美的声响、画面的刺激下,必然会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情绪。我们除了运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创设美的氛围外,还应注意运用教师自身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美的描述、美的范读、美的疏导……让学生在表演中,在欣赏中获得美的感染。

课文狼篇7

羊历3010年3月3日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羊羊们早早的来到了学校(除懒羊羊外)。当上课30分钟后,懒羊羊终于到了,他困乏的走到自己的座位,突然发现村长还没到,不禁喜上眉梢。上课35分钟后,慢羊羊终于到了,还有5分钟,快下课了,怎么办?慢羊羊想了一分半钟,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从口袋里拿出了快慢时间钟,让下课时间减慢20倍,慢羊羊说:“同学们,现在上数学课。”暖羊羊说:“数学书还没来,乌龟大概又要晚来几星期了。”慢羊羊问:“那语文书呢?”暖羊羊说:“语文书也是乌龟送的。”慢羊羊问:“那科学,羊语,狼语,狗语,虎语,狮语,河马语,鱼语,鸟语呢???”喜羊羊说:“村长,所有的书都是乌龟送的。”慢羊羊?澹?担骸澳巧仙涎?诿簧系睦?贰??霉??贰!庇谑钦饨诳尉涂?剂恕?

狼狼阿狗(Lang lang ago),有一只叫刘邦的兔子靠着十里地来做房地产发了家并打败了一只叫项羽的老虎,揭开了400年的房地产盛世。400年后,房地产日益败落,引出了三只heroes,这三只兔子分别是卖草鞋的刘备(地摊级),卖菜刀的曹操(大公司级)和搞旅游开发的孙权(大公司级),后来,刘备买了一台诸葛亮牌的电脑,也升到了大公司级,他们明争暗斗,为了市场打来打去,一直打到现在………

叮铃铃!下课了,村长让侦查员——沸羊羊说说灰太狼这几天的情况,沸羊羊说:“灰太狼这几天因为工资太低背叛狼族了,到一只兔子请去当军师了。”慢羊羊说:“同学们,太好了,灰太狼不会在骚扰羊村了,晚上开个party庆祝一下。

课文狼篇8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爱上看书,让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让每个学生都快乐读书、快乐成长,这两周,我将结合本班实际及本单元语文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让学生快乐读书、快乐成长,走进动物的世界,了解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继续提高“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的阅读能力。

2.读完整本书,了解主人公紫岚为实现丈夫的遗愿――“狼王梦”的奋斗历程,学习紫岚不屈不挠、为了理想而执着奋斗的精神。

3.尝试品析小说中的人物、品赏小说的语言,学习一些刻画人物的方法,积累优美的语汇。

【教学重点】

1.学习恰当地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书,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

2.了解主人公紫岚为实现丈夫的遗愿――“狼王梦”的奋斗历程。

3.尝试品析小说中的人物、品赏小说的语言,学习一些刻画人物的方法,积累优美的语汇。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狼王梦》,并做好适当的积累摘抄。

2.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它的涓涓细流最终能够汇成一片浩瀚。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我们了解了大千世界的奇妙,也使我们的人生充满灵气、充满智慧。

学了课文《最后一头战象》后,我们共同阅读了同一作家沈石溪写的《狼王梦》。同学们一定从书中领略到了动物世界的神奇,并感受到了动物文学的魅力!今天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二、点击情节

《狼王梦》展示了动物世界的神奇,描写了动物的情感世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文章主要讲述了母狼紫岚的丈夫公狼黑桑即将成为狼王时,被野猪咬死了。紫岚时刻铭记着丈夫黑桑的遗愿,希望丈夫的未酬壮志能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得以实现。为此,紫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紫岚为了不让金雕吞食自己的狼孙,最后和金雕同归于尽。

作者沈石溪以其生花妙笔,将其生活经验与对动物的深刻认知,经过改造、取舍与重组,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野性与野趣兼具的动物世界。而此世界又恰恰是一面镜子,将人性的真实样貌做了讽刺性的呈现,让人忍不住要平行对比一番。

三、精彩片段赏析

1.紫岚不得不咬死已被捕兽夹夹住的蓝魂儿的片断。

2.紫岚为培养狼王,冷眼、折磨、激怒自卑萎靡的双毛的过程。

3.紫岚为保护自己的孙子和金雕同归于尽的片断。

小结:我们姑且不论紫岚的梦想能否实现,就这样一份坚持就令人叹服!在整个故事情节中,我们会看到紫岚在屡遭打击后仍不放弃梦想的毅力、处事的果断和她的雄心大志,也会感动于她对狼崽们无私的母爱和付出……她带给我一个全新的认识――狼也有母性和母爱,狼与人一样有感情,甚至超乎人类的顽强和执着。这是一个关于狼、关于爱、关于奋斗与梦想的故事……当然,你读了这本书之后,一定会有和我不一样的感受。

四、深度思考

1.母狼紫岚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是怎样做的?

2.在母狼紫岚家族的成员中,你对谁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3.四只狼崽是否实现了母狼紫岚的梦想?没有成为狼王的原因何在?

4.紫岚的“狼王梦”因何而起?因何而灭?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结局?

5.你认为紫岚是一匹怎样的狼?请列举书中的叙述来印证。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作者说他热衷于写具有“野性”与“野趣”的动物,本书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动物的野性与野趣?请你找一找。

7.全书是以紫岚浓烈的母爱为立足点开始写的,你能否举出书中的事例来印证动物确实具有“母爱的天性”?

8.你的父母也像“紫岚”一样,为了把你培养成优秀的孩子,周密安排你的成长道路,让你按照他们的心愿去成长吗?你喜欢这样的安排吗?

课文狼篇9

聚焦“一个点”:找准语言发展的落点

师:汉字是十分美观而严谨的文字。书写的时候“一点”都不能够有差错,不然的话就可能是个错字或者是别字。

(出示生字:凯、葱、捕、杀、其、饥、退、惨、染、旦)

师:在这些词语中,哪些字书写的时候要特别当心。别多写一点,或少写一点呢?

生:“葱”字要防止少写一点,

师:是的,爸爸妈妈做菜时要放点“葱”,还要切成一段一段的,这里好像一段葱落在上面。怎么记住它呢――“葱花点点”。

生:“退”里面是一点,不是捺。

师:对,这也是要注意的。

生:“染”字的“九”上不可多一点,不能写成“丸”字。

师:“九”字上面加一点是“药丸”的“丸”。记住――“染房里不卖药丸”。

生:“捕”字当心漏了一点。

思考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些生字因“初次见面”印象不深,以后书写经常出错。纠正过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字形,留下长久印象。但在指导识字写字的时候,尚须讲究方法,毕竟大多数生字是由熟悉的部件组成,学生记忆起来并不困难。教学中要筛选整合,提炼重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一些生疏的、容易混淆的生字上面,突出识字教学的重点。在这个案例中,薄老师把关注点集中在几个重点字上面,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让学生注意到了“葱”“染”两字的写法。教师的点拔富有启发、富有情趣,给人难忘的印象。联系整个教学过程,“多一点”与“少一点”的书写提示与前面提出的书写要求中的“一点都不能有差错”刚好暗合,可谓匠心独运,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亮“点”。

如果说上述案例中对“点”的关注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落点”的思想贯穿于薄老师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薄老师对“点”情有独钟,用他的话来讲,“与其全面开花,不如来个重点突破”“宁掘一口井,不开一条河”。面铺得太宽,教学时间有限,师生精力受到牵制,教学势必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难以深入到住。抓住一两个重点组织教学,就可达到深入探究、有效突破的目的。细细体味,“点”的意义有三。①“举一反三”的代表性质。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得到发展,发展的关键是获得从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可能性。没有这个“转化”,学到的知识是死的。甚至不一定是真知。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具有“举一反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通过“点”的优化。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取得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②“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教师教学有教路,学生学习才有学路。重点词句、关键语段在教学中能起到“以点带面”的连带作用。抓住关键点,以此统帅全篇内容的教学,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学有了抓手,教学思路也就一目了然。③“掘地三尺”的深化意义。写文章忌平铺直叙,要突出重点,要有细节描写,要有重点段落。阅读教学也要有“点”的深入。抓住具有“深化”意义的“点”,悉心体察,细细玩味,由此开掘出的汩汩泉水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滋养作用。

铺设“一条路”:展开语言发展的过程

师:读第二段第一句,大家想想,狼对人们喜爱的鹿下这样的毒手,进行这样的暗算,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人们会说些什么话?

生:狼太可恶了。

生:狼真是罪大恶极。

生:狼实在太凶残、太贪婪了。

(语气一般)

师:这怎么叫“恨”呢?

生:我要把狼全部消灭。

生:我们要去捕杀狼。

师:这是普通的“恨”。

生:我要扒了它的皮,抽了它的筋。

师:“恨”在心里。

生:我要为鹿报仇雪恨。

生:我要把狼全部杀死。

师:有点恨了。

生:血债要用血来还。我决心把狼全部消灭。

师:越来越恨了。

师:请哪位读一读“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一生读,声音很响)

师:不一定声音响就是恨。(教师范读)

(生再读,语气一个比一个到位)

师: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当地居民恨透了狼”,要读出对狼痛恨的语气。

(学生齐读,读出了对狼的痛恨)

思考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是第二段中的一个句子,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读好句子。读出感情。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薄老师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说说“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人们会怎样说”,通过揣摩想象。挖掘句子的内涵。酝酿“恨狼”的感情;再让学生读句子,把积聚的感情用朗读的方式外化表达。“说”“读”两个教学环节,体现了由说到读,由内在情感驱动到外在朗读表现的发展思路。通过有效的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说出“恨”的内容,读出“恨”的语气,学生由“旁观者”变成“当事人”,恨狼的感情在逐步加深。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表现越来越好,体现了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观摩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学生的表现一上来就非常出色。并且一直保持到最后:第二种情况是:学生一开始的表现不怎么好,甚至还没有进入状态,但随后的表现越来越好,一个比一个读得好,一个比一个答得好。第一种情况,要么是学习难度较低,要么是学生已经都会了。而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或者会给人虚假的感觉。第二种情况,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好到好。经历了一个发展提高的过程,这是真实课堂的具体体现。“真实”的课堂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展开,为展开这个过程,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①精心设计。文章的阅读是有规律的,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语文素质的提高也有规律可循,一般要经历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因此要深入研究文本的内在规律。遵循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给学生铺设层层台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②善于引导。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到学习活动的质量。情绪状态高涨时,学生的表现特别出色,甚至会有超水平的发

挥。而在情绪状态不佳时,即便十分简单的问题,也少有人起来回答。学生的情绪状态与教师的启发引导密切相关。教师要做好启发、激发、调动、引导等工作,不断给学生树立新的目标,让学生始终处于赶超的状态。③目标指向。课堂教学是一个向外展开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条不断前行的发展之路,有了目标,行进才有了方向,行进才有了意义。因此。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在抛出一个问题,或进行某项训练时,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像书法中的“笔意”那样,走在“笔路”之前,方能取胜。

编织“一张网”:创造语言发展的空间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中的哪些变化是你原本没有想到的,让你感到意外,甚至是惊讶的。先准备一下,等一会儿请你用上“居然”这个词告诉大家。

(给几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进行准备)

生:鹿居然死去了六万只。

师:能否完整一点。

生: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居然死去了六万只。

师:是否还可以这样讲: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每年居然死去三万只,这比增长的速度还要来得快。

生:现在整个森林居然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迅速消退,枯黄在迅速蔓延。

师:还可以说:随着鹿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森林里一切能吃的绿色植物居然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生:鹿生儿育女,居然超过了十万只。

生:当地居民居然组成了狩猎队。

师: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在25年的时间里,共杀死了六千多只狼。他们对狼的残忍居然达到这种程度,超过了狼对鹿的残忍。

生:在鹿的后面,居然跟着随时准备下毒手的狼。

师:我们以为鹿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危险。

师:这么多的“居然”,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两句话:“……小鹿居然成了……”“……狼居然成了……”

生:我们一向认为可爱、善良的小鹿居然是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罪魁祸首。

生:我们一向认为无恶不作、十分可恶的狼居然对鹿有保护作用。

师:看来,看问题、做事情都不能片面固执,要全面地看待问题,要知道动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就是“生态平衡”。(板书:生态平衡)

思考

课文狼篇10

关键词:写作能力 练笔 途径 补白 延伸

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如观察思考、博览精读、勤写苦练等。其中勤写苦练这条途径很重要。而小学生每星期的作文课只有两节,显然,只靠作文课来练习写作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阅读课上的练笔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课堂练笔常见的有如下的几种形式:

一、补白

有些文章在具体叙述时,作者有意识地在篇中留下了一些空白,这些空白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来填补这些空白,对他们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神话故事以“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在叙述时作者没有写普罗米修斯将天火带到人间后人们的反应,我就启发学生想象人们得到天火后怎样庆祝。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得到天火后,人们欣喜若狂,男人们杀猪、宰羊,把猪、羊串在木棍上放在柴火上烤,妇女们不住地往火堆上添柴。大家围在火堆旁载歌载舞,共同庆祝。

二、延伸

有些文章在叙述故事时情节正在发展,却嘎然而止,没有给读者留下完整的结尾。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事物发展趋向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延伸下去,补全故事内容。如:《狼和小羊》这个童话故事的结尾是:狼不想再和小羊争辩了,便向小羊扑去。狼有没有把小羊吃掉?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接着结尾写下去。有的学生写道:狼向小羊身上扑去,羊拼命跟狼搏斗,但终究抵挡不住狼的进攻,被狼吃掉了。还有的学生写道:狼向小羊扑去,小羊一闪,躲过狼,于是快速地逃跑,边跑边喊“救命”,恰好被路过的狗听到,狗和小羊齐心协力,打败狼。狼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这种形式的训练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迁移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语文文字的理解,通过文质兼美的课文学习,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提升对生活的认识,陶冶学生的人格,发挥出语文学习的人文价值和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关注生活,进行联想和想象,创编爱心故事,不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联接,教学生学会做人,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如我在教完《我不是最弱小的》这一课时,我对学生说:“萨沙和我们大家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经过启发,学生们纷纷拿出笔“刷刷刷”写了起来。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交上来的作文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出乎我的预料。有的写看到低年级的小同学在被人欺负时,自己怎样帮他解围;有的写在家怎样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有的写自己怎样帮助贫

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上学;还有的写怎样保护动物……

四、仿写

仿写有好几样形式:

1.仿写句式:如我在教完诗歌《家》以后引导学生模仿《家》的句式“――是――的家”写一首诗歌,大家兴致很高。写完后,很多学生的感觉是:原来写诗歌也不难。从那以后,有一部分学生就尝试自己写诗。

2.仿写段落:如《天鹅的故事》里有几段描写天鹅如何破冰的场面。学了这段场面描写后,我问学生:你在生活中或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先说一说,再模仿这篇文章写下来。经过启发,学生们回忆,一段段精彩的场面描写很快就写好了。

3.仿写体裁:《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个剧本,这种新体裁也是四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教这课时,我给学生介绍了有关剧本的知识。学完这课后,我要求学生仿写一个剧本。很多学生把课本上的《祁黄养》这篇文章改成了剧本,改得相当成功。有学生自己编了一个独幕剧,情节完整。这个练习后,很多学生对写剧本很感兴趣。有学生把自己编的剧本向一些报刊、杂志投稿。

五、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