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课堂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8-02 17:31:17

诊断课堂教学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诊断学;体格检查

诊断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之一,是将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技能融为一体的学科,对于医学生来说,诊断学的学习是将基础理论进阶到临床实践的必经过程[1],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其教学效果除直接影响学生们对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影响到后期学习内、外、妇、儿等各分支学科的理解与掌握,甚则可直接影响今后临床实践工作的基本理论及技能水平,所以学好诊断学是每位医学院校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否成为合格医生的基本功。诊断学学习过程中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部分,是医学基础知识学习期间较为核心且重点的部分。翻转课堂亦称颠倒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这种以知识积累为目的的互动教学的模式,既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翻转课堂模式尤其适用于目前互联网的大时代,根据老师预留的问题,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超星、知网以及校内资源进行自主搜索学习,而老师则在学习的重点内容方面提早进行灌输,让学生在满足知识积累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以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翻转课堂目前在各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西医结合临床1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教学方式,在知晓本研究的基础上以自愿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均30名学生,均来自全日制本科学生。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平时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每10人一组,并推选出一名组长。实验组采取翻转课堂模式授课,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授课,两组的均由相同的教师任教,授课内容、教学课时和实训环境都相同,具有可比性。

1.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为:(1)胸部的体表标志,(2)胸壁、胸廓与乳房,(3)肺和胸膜,(4)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4项诊断学习内容。目标为在学生熟练掌握常用诊断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以案例为中心,加强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提高学生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1.3教学方法

实验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课前:教师将事先制作的学习资料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的内容精选梳理及完善,应用视频教学,学生可反复观看。并布置一定的任务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课中:在具体课堂中,需要将学到的知识,与视频中的任务清单相整合,对所学的内容阶段化解决。针对学习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小组辩论后由小组选出成员进行解答,带教老师给与补充。(3)课后:带教将每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点评,将良好的学习资源通过资料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课后复习。并结合前瞻性科研问题,对于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可提供材料充分给与个人提升空间。对照组:传统教学方法,由教师在正式授课前讲授实验的重点、难点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课前布置预习相关内容及知识点,具体授课时结合课件、音频、视频等为学生进行课堂授课。

1.4观察指标

观察教学后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和临床基本操作两方面,理论考核为闭卷考试试卷,技能考核:单项目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成绩越好。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对课堂的满意情况评价,分为教学效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果,单项目满分为25分,得分越高,临床满意度越好[2]。

1.5效果评价

1.5.1实训考核课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诊断学教学内容考核,两组学生从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壁、胸廓与乳房,肺和胸膜,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4项诊断学习内容中抽1项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诊断操作能力(80%)及职业素养(20%)。1.5.2教学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两组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内容包括:喜欢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掌握、提高练习操作积极性、锻炼诊断思维、沟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实训任务增加。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实训考核成绩分布比较

实验组实训考核成绩优秀率(≥90分)为26.8%,对照组优秀率为16.7%;实验组良好率(80~89分)为43.3%,对照组良好率为30.0%;实验组不及格率(<60分)为3.3%,对照组不及格率为13.3%,两组实训考核成绩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生实训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实训总体成绩为(81.2±10.3)分,对照组为(74.1±1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肺和胸膜成绩为(79.3±11.8)分,对照组为(73.6±12.2)分,实验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成绩为(78.6±12.5)分,对照组为(72.7±1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组胸部的体表标志成绩为(83.5±8.6)分,胸壁、胸廓与乳房成绩为(80.3±12.6)分;对照组胸部的体表标志成绩为(79.1±7.4)分,胸壁、胸廓与乳房成绩为(77.1±11.4)分,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实验组学生对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的评价较高,关于“喜欢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提高练习操作积极性”、“锻炼诊断思维”、“实训任务增加”,90.1%的学生选择了肯定;关于“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掌握”、“沟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86.8%的学生选择了肯定,见表2。

3讨论

诊断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必须自始至终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和深入学习,才能更好的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掌握与运用[3]。相对于医学基础理论课程而言,诊断学常作为医学院校的首门与临床联系密切的课程,对于初接触临床专业课的医学生来说,该学科的技能课程掌握起来相对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内容也相对抽象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4]。本研究运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将“知识传授”过程置于课前,而“知识内化”的过程则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完成。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后的教学效果分析,应用翻转课堂的实验组教学效果不论从理论成绩还是临床实践方面都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对照组的成绩较好,同时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还潜在的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协作的能力,从本组教学观察中,我们可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更适用于诊断学教学工作,但是同时对教学工作者来讲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教师们不仅课前需要更充分的准备教案和知识储备,针对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及困难逐一解决,同时还要熟练掌握现代化网络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更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在与具体学生交流时真正做到良师益友。综上所述,开展创新型、实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以适应我国新时代对健康服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竹英,王晶波,彭先祝.中医药院校诊断学教学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9):28-33.

[2]石芳,朱庆文,申英英,等.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3):346-349.

[3]李佳蓓,黄岚,王江.临床诊断学教学改革实施中的新理念[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7,10(1):111-113.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篇2

学校曾有多人参加区组织的“课堂诊断”征文竞赛并获奖,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课堂诊断”教研范式的积极性。《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深入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意见》颁布后,学校组织学习并制订了《小学校本教研制度》,为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将“课堂诊断”作为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1、提高认识,自觉参与。

“课堂诊断”不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有效教学,根本的是抓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课堂诊断”作为校本科研的重要范式,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中诸多细节的分析研究,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课堂诊断”有助于教师通过对他人或自己课堂教学中问题与不足的发现和把握、经验与特色的总结和积累,进而提炼和升华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完善制度,稳步推进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落实了三级负责机制:首先,校长为校本教研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校长、主任每人负责一个备课组(语文、数学、英语、艺体四个集体备课组),督促检查“课堂诊断”工作的开展情况,保证了每次研究活动落到实处。其次,教科室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负责各教研组常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全校课题组研究工作。科学、规范地建立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管理档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案例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现场“课堂诊断”活动。再次,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示范课、研讨课。理论、实践、反思三位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课堂诊断”紧扣集体备课范式,提升教师整体的业务能力

从规模较小校情出发,沿用“系列小课题研讨”集体备课范式,以学科为单位开展常规集体备课,解决贴近教学实际问题,让每个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讨论、观摹和交流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将备课研究成果整理归档,供教师交流学习。校内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现场诊断活动。英语科教师参加现场课堂诊断获片一等奖,区二等奖。

开展中年课堂教学观摹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加强了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听随堂课的频率,校教研室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并能认真诊断,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重视了中高年级语数学科的预学调研工作,每位教师能自觉参与研课、磨课。中年语文教师参加优课评比获片一等奖,区二等奖。

三、丰富“课堂诊断”校本行动形式,优化课堂诊断校本行动成果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篇3

***区的“课堂诊断”校本行动已经实施了比较长的时间,许多学校都在做这件事情,对我们这种薄弱学校而言,本来“课堂诊断”绝对是个好的策略,可以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问题,我们没能抓住机遇,所以在这件工作中我们只是被动的在接受常规的检查。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能通过抓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来完成。“课堂诊断”作为校本科研的一种重要范式,通过对课堂教学中诸多细节的分析研究,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能很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同时“课堂诊断”还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有助于我校全体教师通过对同事或自己课堂教学中问题与不足的发现和把握、经验与特色的总结和积累,进而提炼和升华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认识,从2009年10月起,为扎实推进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研究决定,在我校深入实施“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现对前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厘清了“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意义,明确了中心

在**初中2009年——2010年度第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学校就明确提出了“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具体的原则是“择传统教学之优势,践行新课程之精神”,即不完全否认甚至抛弃传统教学中讲解清晰全面、练习及时等好的做法,但必须进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目的的教学改革。这种原则和目的大家较易认同,因为它符合当今教学改革的方向。随后,我们先后召开了学校行政组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专题会议、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会议、各年级组、教研组、学科组会议,进行研讨,仔细、认真的学习了区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深入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意见》,拟订了具体的实施工作计划。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各学科特点制定相应制度,对“课堂诊断”中的各环节,如课堂听课、评课情况,反思不足,研讨对策进行规范管理。经过多次探究与思考,大家达成了以本校教师集体教研为依托,以“诊断式听评课”为中心,以多种形式呈现行动成果为主线的行动策略。

二、完善了“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制度,形成了保障

一项好的事业,好的活动,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肯定是不行的。针对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我们首先确定了“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领导机构,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主要实施负责人、教导处、教科室为主体的“课堂诊断”校本行动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阶段性工作目标与各种工作制度。确定了每周三下午第四课作为“课堂诊断”校本行动专项学习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专任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课堂诊断”的相关文件和资料,明确“课堂诊断”的基本理念和操作策略。

为了形成“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长效管理机制,我校确定了“课堂诊断”校本行动“三个一”行动,即利用每学期一次的全校性的优课评比为主要平台,让所有教师既来做评委也来当选手,进行现场“课堂诊断”活动;各年级组、教研组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课堂诊断”活动;各同年级学科组每周至少要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或“课堂互诊”、“课堂互访”活动。结合这些活动,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及时总结行动中的问题与经验。

三、丰富了“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形式,扩展了内涵

在实施了近一年的“课堂诊断”校本行动中,骑中人通过努力实践、大胆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诊断”校本活动。不仅围绕区教育局文件中的活动方式在校内采取了如:领导随诊,听推门课,要求学校行政班子成员每学期至少听评课30节以上,作建议性与评价性总结并与教师见面诊断20次以上;骨干会诊,集体会诊,以学科组、教研组、工作室为单位,以周和月为时间段,研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自我问诊,要求所有教师在每堂课结束后都要有反思,要在备课笔记上写下简要的诊断文字,进而形成系列化的自诊材料;同事会诊,组建诊课共同体,结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组内交流”等形式,采取分享策略经验,实现共同成长。另外,我们还积极承担通北片相关活动,先后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的校际联诊,加强了片各学校间的交流和合作,整合了片诊断力量,扩大了诊断效果,在该活动中我校多名教师获优秀诊断手称号,其中周燕非、张亦锋等教师还代表片参加区比赛,取得较好的成绩。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BOPPPS;移动课堂;诊断学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对学生的前期课程掌握度、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均较高,但传统教学法课时数有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BOPPPS模型是由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DouglasKerr提出的一种以教学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型,它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在加强教学反思和师生互动方面效果良好[1]。将基于BOPPPS模型的移动课堂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2016级和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2016级学生共74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2017级学生共81人为实验组,采用BOPPPS模型结合移动课堂教学法。两组学生的入学成绩经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二)实施方法。教材统一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第九版),授课教师相同,均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实验组采用BOPPPS模型结合移动课堂教学法,分为:1.B-Bridgein:通过视频病例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与思考。2.O-Learningobject: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理论知识在面对临床病人时有什么用。3.P-Pretest:在问卷星设计线上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根据预习作业所反馈的数据再次备课,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度调整。4.P-Participatorylearning:课堂教学中,通过集体提问及个别提问,加强与学生互动;课后,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诊断学学习微信群,及时为学生答疑,组织学生讨论,形成全天候课堂,增强学生参与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5.P-Postassessment:课后让学生完成问卷星线上课后作业,实时反馈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形成性评价。6.S-Summary:课程总结,在微信群中授课部分相关的病例分析,一方面进行课程总结,明确每一章节在诊断过程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明确临床中,诊断一个疾病的基本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理论结合实践,及时对所学知识点加以巩固。(三)评价方法。教学结束后,向实验组学生发放匿名调查问卷,主观评价实验组教学方法。问卷回收率为100%。两组学生均进行期末笔试和操作考试,试卷题型一致,难度相同。(四)统计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学生成绩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期末成绩。经统计分析,实验组期末平均成绩和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笔试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实验组操作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二)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对BOPPPS模型结合移动课堂教学法的主观意见调查问卷表明:在知识点掌握、学习兴趣提升、理论结合实践、师生交流互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实验组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见表2。

三、讨论

传统的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如下:(1)知识点繁多,课时数有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时间疲于讲解知识点,师生互动不够充分。(2)学生畏难,缺乏学习兴趣:以应试为目的被动学习,难以真正理解及掌握所学内容。(3)理论联系实践不足:课堂上很难有时间设计临床病例的教学场景,学生难以学以致用。(4)教师为主导,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微信和问卷星建立的移动课堂与传统课堂进行有机结合,首先,有效解决了课时不足,师生交流不足,理论结合实践不充分的问题。其次,加入移动课堂,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再次,问卷星线上作业可以自动批改,学生能及时得到成绩反馈,教师也可以减少部分工作量,将更多精力放在成绩分析、教学优化上。按照BOPPPS模型设计教学环节,从教学组织实施层面,遵循“学习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活动→教学评估→学习目标”的教学循环过程[1],更加符合教学规律。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BOPPPS模型结合移动课堂教学法,诊断学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1)通过课前视频病例引入,问卷星预习复习作业,微信群讨论、答疑,将知识点反复巩固强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同时,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得到了提高。(2)通过视频病例使学生感同身受,课后微信群临床病例讨论增强学生参与感,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加强了理论联系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课后微信群推送学科相关前沿知识,可以避免教材更新不及时所带来的弊病,提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培养学生开放式接纳知识、主动求索知识的能力。(4)课前预习作业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二次备课[2],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后复习作业可以实时反馈教学效果,及时查缺补漏,进行形成性评价[3],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但是,本研究中实验组学生的期末操作考试成绩没有明显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必须多动手,勤练习才能准确掌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尝试引入微格教学法[4]加强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训练,让学生分组互相拍摄技能训练视频,把视频置入移动课堂,让学生互评,教师总结。这将是Postassessment环节的有益补充。基于BOPPPS模型的移动课堂教学法为推进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诊断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新途径,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应用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朱翔贞,高静芳,陶明,等.BOPPPS教学法推进以学生为中心医学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2):108-109.

[2]刘齐晋.二次备课: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7):218-220.

[3]高怡,郑金平,张文平,等.基于“微信-问卷星”平台的形成性评价在毒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9):52-53.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篇5

职校商贸系别开设的专业是比较丰富的,但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时,主要采用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商贸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商贸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强商贸专业教学教育质量,对职校商贸专业的课堂教学诊改刻不容缓。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阐述职校商贸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内容。1.1诊断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1]通过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诊断,可以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很好地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高职商贸专业课程一般每周的课数是有限的,采用何种简单而高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在信息时代,商贸知识在逐渐更新变化,但是教学方法却未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师往往缺乏对具体学情的分析,也缺少创新的教法设计,仍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商贸课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直接讲授法、分组汇报法、小组讨论法等。采用直接讲授法的时候,教师通常讲的津津乐道,口干舌燥,但与之相反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容易走神,甚至昏昏欲睡。教师安排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汇报的方法,虽然可以锻炼学生上台讲演的能力,但是分组的形式,会使得有的学生做的比较多,而有的学生却在浑水摸鱼,达不到分组分工的目的。采用小组讨论法时,教师可能没办法兼顾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讨论进程,个别内向的同学会出现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诊断的建议,改正自己的教学方法,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同时,在商贸专业教学中,教师更应该留意教学方法的恰当性和有效性,不能盲目地使用某种方法,要学会思考该方法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优化。1.2诊断与改进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2]通过对教学手段的诊断,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手段是否符合课标的要求,是否适应学生的需求。职校商贸专业是一个需要与实际紧密联系的专业,如果只是纯粹的书本讲述,是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的,比如商贸物流专业的学生在认识港口运输问题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选用口述及黑板的手段,那么学生很难理解其操作运输的方式,对于职校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手段会使得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将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整合,提升教学的深度,提高教学效率。根据课堂教学诊断结果,职校商贸专业教师需要变化多元的教学手段,利用创新思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于职校商贸专业类的部分课程,往往有很多理论性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通常比较枯燥,这个时候可以采用微课等教学手段,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对于部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以再次提炼点拨;对于一些需要实操的课程,比如物流专业的利用叉车进行货物搬运的知识,这些很难让学生进入真实的环境进行实操,教师可以通过远程连线实录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其运作方式,达到知识学习的目标;在课堂板书重点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板书功能,这样既美观又清晰,学生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采用创新创造的教学手段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1.3诊断与改进课堂评价方式。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恰当的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成长,也可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3]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诊改,能够让教师对学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也能让学生发挥自我特长。普通也普遍的学生评价主要通过试卷成绩的方式进行反映,但是这样的评价是有其局限的,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往往强记硬背,很多知识点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囫囵吞枣”,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也不能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诊断,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于商贸专业的课堂教学,很多老师把知识掌握程度当做评价的重点,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没有给学生体验和发挥的空间。根据诊断的结果,教师可以相应地进行改进,丰富教学评价的方式,不仅关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关心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要关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用更科学且合适的评价方式,带领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2课堂教学诊改对职校商贸专业教师的促进作用

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与职能,但教学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商贸专业知识紧跟时代变化,而高职商贸的学生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他们思想比较成熟,世界观已基本形成,实践能力较强,但是学习的自主性相对较弱,为了适应这样的学情,教师需要在不断的课堂诊改中,反复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以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诊改的过程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更促进了职校教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2.1课堂教学诊改促进了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高职商贸专业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教学,将商贸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将来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相对应的工作岗位。以往教师一成不变地教,学生日复一日地学,这样反复的教学工作很容易出现惯性,甚至惰性,而课堂诊改打破了这样的模式,督促着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能力。课堂诊改是全局性的,涉及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贯通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诊改的效果是明显的,因为课堂诊改能够识别教师教材处理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活动是否丰富、教学评价是否多元、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兴趣是否提升等。从而使教师不但能够及时判断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而且在课堂诊断的过程中,便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2课堂教学诊改促进了教师反思自省能力的提升。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4]在经济和教育瞬息万变的今天,教学反思对于职校商贸专业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诊断与改正能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认识,重塑自我评价体系,防止教师因缺乏正确的诊断而过高或过低地定义自己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诊改还能够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仅仅发现问题是不够的,教师要根据诊断的结果不断修正自身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或者教学组织等。教师要学会善于反思、查找不足、探索改进措施,做好再教设计。只有不断自省、纠错,才能在反思中研究,在教学中成长。2.3课堂教学诊改促进了教师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的教学诊改,我们可以发现,职校商贸的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普通的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商贸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提升创新创造能力,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岗位要求,培养学生“爱动脑”的思考习惯和“会动手”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新型的创造性人才。如果教师一直“循规蹈矩”,守着旧有的方式不创新,那么学生也将墨守成规,缺乏创造思维。教师的创造创新要学会突破自我,根据课堂诊改的要求,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策略,也要学会创新的学习。教师通过教学诊改提供的建议进行优化教学方式,变更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反思自省和创新创造能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主要就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课堂教学诊断与改正可以促进教师创新发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因此,课堂教诊改是必需且必要的。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职校商贸教师课堂诊断与改正的工作内容阐述,引出教诊改对教师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校要足够重视课堂教学的诊断和改进,让教师及时找出自身的问题,并改进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反思自省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最终让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胡永南,刘海元,袁海龙.试论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分类及其运用[J].背景体育大学学报,2004(12):162—163.

[3]励卫卫.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技巧和意义[J].华人时刊,2013(5):188.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篇6

课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景,在课堂研究过程中应该对课堂进行观察,而课堂观察可以为课堂教学诊断提供相对客观的依据.对此,旁听人员一定要了解观察的目的,熟练掌握观察技巧,科学配合应用选取或是设计观察工具与观察量表,并且依据实践状况,充分应用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等方法,合理解决本身和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排除偏见,通过客观公正的态度实现课堂教学现象与有关信息的全方面收集.通常情况下,观察人员一定要客观全方面地收集课堂教学现象与有关信息,不可孤立地应用某一项观察手段,应该充分应用各种观察方法,实时反映教育真实现象,充分揭示教育本质.另外,在课堂教学诊断过程中,课堂观察的问题并非单一的,因此在课堂观察之前需要旁听人员事前制定观察纲要,这时旁听人员就能够依据具备提示性与指导性的纲要,深入观察课堂教学基本现象与有关信息,并且完成有效记录.若是观察人员需要进一步了解课堂综合性,具备综合性与指导性的纲要能够帮助观察人员在课堂观察前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在课堂观察过程中能够提示观察人员应该观察的内容,从而帮助观察人员全方面地收集教学现象与有关信息.

二、与设计教学过程进行对照

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良好的教学过程设计作为授课教师对于课堂的预设,同时还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可以帮助教师有目的和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难以完全依据预设状况完成教学,教学状况并非一成不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的 前提下,充分应用本身教学智慧,实现预设和教学过程的相辅相成,从而使物理教学更加精彩.在课堂教学诊断前,旁听人员应该事先了解与熟悉授课教师相关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的教学流程,然后依据教学流程,充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状况等完成对比,并且合理、科学地分析物理教学现象,然后查找原因.例如,在演示“惯性”实验时,教师把薄模板覆盖于装在有水的烧杯中,把生鸡蛋置于薄模板上,这时让学生进行猜想,如果利用木棒敲击薄模板会出现什么状况,而学生比较容易猜想到鸡蛋会和模板一起被打飞,从而鸡蛋打破,但是实验结果却是薄木板飞出,生鸡蛋落入烧杯中.又如,在演示“惯性”的实验时,教师叠加起5个相对较为干燥的棋子,利用一把直尺进行快速敲击最下面那个棋子,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想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比较容易想象的就是全部的棋子都会倒.可是实验结果是最下面的那个棋子飞了出去,而上面的棋子依然稳稳地落于原处.诊断:从物理“惯性”教学方面而言,授课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惯性理念与形式,设置了惯性实验,但是这些教学案例存在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此教学流程的设计虽然看起来很顺利,学生可以在授课教师的有效引导下理解惯性概念,同时懂得分析惯性现象的手段,可是在做惯性习题的过程中,结果并不是授课教师所期望的那样,预设和实践状况并不相符.学生在理解所有物体都具备惯性时,对于气体和液体是否存在惯性,留有一定的疑问.对此,学生回答错误的状况常常发生,造成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不好.依据学生存在的错误回答问题状况,旁听人员要想到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到的案例,教师为了能够引导惯性概念,采用了两个小实验,但是由于案例不具备综合性,导致初中生对于气体与液体是否存在惯性提出了疑问.这说明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存在问题.同时,在举例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区分静止物体与动态物体.对此,依据学生实践反应状况,或是学习行为有效联系课堂教学授课教师的行为,从而和教学流程设计完成对照,查找出发生此种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关注日常生活实例对初中生学习的影响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篇7

研究生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学习,二是科研训练。课程学习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体系开展,课程体系一般包含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研究解决本专业相关课题的能力,为研究生今后的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专业课程对研究生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本科课程,研究生专业课程具有更深、广、新、专等特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然而,当前我校绝大部分研究生专业课程还是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缺少针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和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导致课堂教学难以承担对学生能力培养任务。归纳问题和主要原因如下。

1.1教学方法单一,压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目前普遍采用的“一言堂”式讲授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和控制,只要把握自己授课内容即可。然而,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和实践经验,更希望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深入探讨一些专门问题及其意义。单纯讲授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机会,加之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少,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理论实际相脱节,降低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从研究生视导反映问题看,研究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或偏实践没有进行理论升华,或偏理论没有联系实际应用,导致学生无法从课程学习中获得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另外,许多专业课程理论缺乏前瞻性,授课内容大多比较陈旧,也是一种理论实际脱节的表现。在信息和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这种课堂教学必然使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应用能力也无法获得提高。

1.3教学过程不足,制约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很多教师课堂教学讲授较多,把“教”的任务完成了,但不给学生布置思考题、练习、讨论题等课外学习内容,对学生“学”的任务没有要求,忽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显然教学过程不充分,也是不完整的。学生不通过一定量的课外学习消化课堂知识,不应用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科研能力是得不到培养的。

2问题导向教学法设计

针对上述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些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改革方法,但多数方法需要对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较大改变,对长期形成授课习惯的专业课教师具有较大的挑战,很难适应我校目前情况。鉴于此,本文提出“问题导向教学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和优化,在最少改变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教学法基本原理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以教师提出问题为中心,学生搜集资料、处理和整理文献,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获取和应用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目的。问题导向教学法不是一般教学中简单的课堂提问,也不是例题、习题的讲解,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以问题为抓手,逐步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研究方法开展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法学习过程和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如果学生参与度一般,那么教学过程是“问题—探究—解决”;如果学生参与度高,那么教学过程变为“问题—探究—解决—新问题”,并循环往复。由此可见,问题导向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生必须参与,课堂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教学重在让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具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作用。

2.2设计与实施步骤

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师需要强化问题意识,认真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把问题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问题导向教学可以遵从以下三个步骤开展。

(1)课前——设计问题。问题设计是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核心,合适的问题首先应该具有一定深度,涉及某一课程内容本质,同时还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去研究;其次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不同方法和多种手段;第三是问题的解答不唯一,但有最佳。因此,问题的设计阶段不仅要求教师对专业课程内容非常熟悉,还要求教师有一定教学经验,使课堂以问题为导向。

(2)课中——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是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应用问题导向教学带来的效果,教师既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引出问题,又要让问题思路伴随教学活动,并随时启发、鼓励和激发学生,创造探究问题的课堂氛围,让教学围绕着相关问题展开。

(3)课后——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是问题导向教学法的重点,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更多内容和扩展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掌握。因此,在课中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课后围绕问题查阅文献、开展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课堂发言、师生讨论等手段,陈述思路和观点,这个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巩固课程学习和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3教学设计应用与实践

3.1课程教学背景

随着机械设备向高精度、大型化和集成化发展,机械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使机械故障诊断成为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机械故障诊断的基本理论,了解获取机械信号的检测技术,掌握正确分析、识别和判断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状态的技能,并了解掌握故障诊断知识的更新及发展动向等。由于课程涉及诊断理论、检测技术、信号处理等较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内容,需要课程讲授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如果按传统讲授方法教学,很难在有限课时内系统全面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必须对课程知识进行整合优化,采用科学教学方法,同时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才能完成课程教学,达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3.2教学改革应用

自2012年开始,机械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引入问题导向教学法,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步骤,针对每一章节内容设计、提出和解决问题,通过三轮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以“绪论”和“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二章的课堂教学为例介绍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3.2.1第一章,绪论

绪论内容包括机械故障诊断概念、机械故障诊断的内容、机械故障诊断的作用以及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及趋势等,通过讲授给学生一个本课程的大致轮廓。然而,由于机械故障诊断是伴随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而诞生的一门交叉性课程,后续的理论和技术可能来源于机械动力学、机械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模式识别以及信号处理等不同学科,如果按部就班讲授,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头绪繁多,知识凌乱,而陷入某一方面知识理解而忽视其他方面知识学习。因此,必须在讲授课程时对内容进行优化设计,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抓住关键内容。首先,设计问题为“如何理解机械故障诊断本质问题?”并将其作为绪论的副标题引起学生注意。然后讲授课程时采用大量图片和工程实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同内容不同应用提出问题的一些重要概念,启发学生思考故障诊断本质的一些术语,如故障的征兆、特征、识别等;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分析,指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观点说明问题,得到不同的合理解释,增强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最后,将这个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后学习,要求学生在下次课堂上陈述自己的观点。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法实践,发现课堂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学生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从学生陈述情况看,学生通过解决问题锻炼了思维、应用和科研方面的能力,有些学生还把自己归纳的本质问题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问题,在后续学习中加以研究。

3.2.2第三章,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本章内容包括机械故障诊断常用的振动诊断技术、油液分析技术、温度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其中每一种技术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都不同,教师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四次课,8学时)全面介绍这些技术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堂选择讲授振动诊断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更多技术则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章设计问题是“结合自己研究方向掌握一种故障诊断技术(指课堂未讲授过的)”。课堂教学在第一次课(2学时)后提出并布置给学生,教师讲授振动诊断技术过程中,有意识启发学生掌握故障诊断技术的关键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学习其他技术;从第三次课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将课后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分享和讨论,同学们通过对不同技术学习拓宽了知识范围,学习和应用能力都得到了训练。通过上面二个教学实例分析可知,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思维、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增强课堂效果。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学生反映很好,有2名学生在学习课程后还将研究成果整理后公开发表了研究论文。

4结论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病案分析法;翻转课堂;超声医学;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病案分析教学法是一种以病案为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1]。其特点是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培养学员临床思维能力。超声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亚专业众多,超声新技术不断开展更使其在临床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规范化培训学员渴望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可能掌握较为全面的超声知识和技能,然而超声诊断“同图异病、同病异图”的复杂多样化,使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员需求。因此,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转课堂应用于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自2010年起,上海长征医院超声规培基地不仅完成了官方规培机构提出的教学任务,还成功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和扎实专业技能,能独立诊断常见病及多发病的住院医师。现将基于病案分析法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超声住院医师规培中的初步应用报告如下。

一、教学方案及具体实施步骤

自2010年起笔者所在教研室坚持进行超声规培教学改革探索,2015年开始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旨在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然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①微课时间短,学员课件内容比较单一、片面,部分内容不够严谨、科学;②科室其他学员对课件内容陌生,课堂讨论不活跃。针对以上问题,2017年笔者所在教研室继续尝试基于病案分析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员以小组形式自主学习病案、分析讨论,带教老师从旁辅导及指引,切实满足当前超声规培学员的教学需求。现就我科基于病案分析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思路介绍如下:1.人员配置:教学助理1名,统筹全科教学任务,安排人员分组、确定课程进度及科室讨论时间;带教老师4名:具备教学资质(3年以上主治经验或副高职称)及丰富教学经验,在学员学习过程中提供引导帮助及质量把关;学员10~12名,根据学员在科的总学习时间、学习掌握情况进行分组,每组包括不同年级学员2~3名。教学准备阶段对各小组学员进行宣讲,强化团队协作及良性竞争意识。2.病案准备基本要求:根据我科工作模式及学科特色分3个亚专业组。每年8月份规培学员入科,根据规培大纲要求、亚专业特色、科室工作需要等,教学助理即安排新一轮教学计划,使学员尽快完成医师身份转变,以适应临床诊断工作。课堂教学大致分三步骤:①科室公布学习计划,各小组学员收集在科学习期间随访的漏诊、误诊或疑难病例,每人每月5例,最后小组讨论确定6~8例典型病例进行汇总及资料完善;②概述疾病特征及鉴别点,结合典型案例分享,加深理解,以幻灯片形式展现;③思维拓展、文献检索,特殊少见疾病超声表现及新技术对于疾病鉴别的应用。当然,根据不同章节疾病特征,带教老师也会指导学员进行内容结构调整,使学习及教学更加有效率。3.组织流程与评价标准:沿用笔者所在科室实施的翻转课堂形式“规培生讲堂”的组织流程及评价标准[2],结合病案分析教学法的特点在课堂时间及评价标准方面做了调整:①规培学员共分为4组,每周进行一次课堂教学,授课时间为每次30min,授课内容侧重于案例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分析;②评价标准:增加病案资料是否完整、采集图像是否规范、疾病特征描述是否全面、鉴别诊断是否准确、前沿技术是否权威等多个方面。4.具体应用简介:以完成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其中一组学员的教学活动进行示例。(1)该小组成员组成情况:共3名学员(兼顾不同学历层次、规培时间和性别构成),包括2017级本科学历学员1名,女,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消化系统超声检查,对于常见疾病超声表现有初步认识;2016级硕士研究生学历学员1名,女,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参与科室急诊值班,熟悉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诊断,无临床科室轮转经历;2015级本科学历学员1名,男,参加超声规培1年半,能独立完成常见疾病及部分疑难疾病的超声检查,初步形成临床超声诊断思维,无科研基础。带教老师1名,女,硕士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讲师,科研助理,具备上海市及校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资质,参与该小组3名学员的临床带教,累计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2)确定病案及资料收集:首先,病案资料准备,小组学员确定病案讨论方向——甲状腺结节,小组学员根据病例随访结果,从中选择8例具有学习价值的病例。之后,由带教老师及学员围绕“甲状腺结节相关病例”进行讨论,由浅入深概括出三大部分:①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种类及相互之间的鉴别点;②特殊部位鉴别结节的来源,排除其他邻近器官结节,如甲状旁腺结节、咽食管憩室等;③临床思维培养,询问病史,排除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疾病,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等。待讨论完成后,由小组学员进行分工:①2017级学员翻阅书籍资料对甲状腺结节从超声特点、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成幻灯片;②2016级学员根据甲状腺结节特点结合科室工作及随访结果进行典型案例分享及详解,强调良性结节的共同点及良恶性结节的鉴别点;③2015级学员搜集特殊部位结节及少见疾病相关病例,翻阅杂志、查阅文献了解疾病特征及鉴别方法、标准。(3)翻转课堂实施流程:①病例讨论,播放病例完整资料,科室所有成员参与讨论,描述特征、讲述诊断思路、得出结论。②知识普及及相关案例分享;③思维拓展,选择一疑难或少见病例,跟大家分享这类疾病的超声诊断依据及难点、以及工作中遇到类似病例该如何鉴别等。教员们最后对该小组学员语言表达、幻灯制作、与科室人员互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分,教学助理汇总后由教研室主任进行点评。

二、阶段性效果和讨论

截至目前,笔者所在科室11名超声专业规范化培训学员,共分4组,均开展了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教学助理对所有学员的月出科考核成绩及轮转工作随访病例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员月出科考核成绩均在90分以上,个人随访病例数量由原来的每月10例以内,上升至20~30例,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表明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另外,采用学员匿名问卷调查评价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果表明,相较于以往规培教学中常规实施的纯理论授课,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员满意度100%(非常满意91%,满意9%)。在对规培学员实施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员们在教学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启发学员思维等方面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今后,可以尝试将病案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持续、深入开展,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病案分析所选的常是一个知识点,如何将点串成线,使超声科规培学员在有限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超声知识是一个难点;②病案分析内容安排要科学构思,平时要加强对学员临床实践及科学思维的培养,贯穿对科研、教学方法的学习及运用;③每一次的翻转教学资料要归档保存,运用PDCA循环理论加强教学过程质量控制[2],不断进行完善,制定出适合教与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大纲,使得规培工作有章可循,确保规培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付静.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初步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10):704-706.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拟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诊断学是其基础课程,是学生夯实基础技能、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理论的关键学科,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医学素养以及临床思维培养具有直接影响。实践教学作为诊断学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临床医疗水平。但是受到固化教学思维的影响,传统的灌输式实践教学质量较低、效果不佳,难以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思想,以实践操作为主、以理论讲解为辅,积极引入翻转课堂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1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几点问题

1.1忽视实践重视理论。当前,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制约,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锻炼,虽然很多医学院都引入了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且加速了CBL、PBL等教学模式创新[1]。但是在固化思维的束缚下,学生依然缺乏大量的实践机会,对学生医疗技能和临床水平的提升十分不利。1.2知识点繁杂凌乱。诊断学临床实践教学具有知识点繁杂的特点,尤其是肺脏、腹部肝脏以及心脏瓣膜等脏器触诊,更是实践教学的难点以及重点内容,如果学生不进行反复实践,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技能。同时,呈现阳性体征的临床病人较少,而随着医学院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见到阳性体征和病种的机会也逐渐减少,导致很多学生只能反复见习同一病人,长此以往,病人也不愿意配合。1.3患者保护意识增强。当前,随着我国医疗环境的变化,病患矛盾不断增加,很多病患的自保意识更强,不愿意配合医学院开展临床教学。同时,随着医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相对紧张,学生直接参与临床实习的机会更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热情和积极性,对实践教学质量带来直接影响。

2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概况以及应用优势

2.1应用概况。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更加频繁,教育事业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和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翻转课堂模式成为当下较为流行的新型教学方式[2]。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也翻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转移给学生,颠倒课上讲授和课下知识内化的顺序,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课前自主学习知识,课内完成知识内化、问题的探讨及任务的解决。翻转课堂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颠覆了以往的教与学的顺序,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初步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将遇见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中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课下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引导学生深层次的运用、分析以及掌握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当前,翻转课堂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在口腔课实践课以及眼科实践课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背景下,一些院校开始尝试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诊断学教学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但是教学经验依然不足,需要广大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究和改善。2.2应用优势。首先,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提升教学的生动性以及直观性,激发学生对诊断学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3];其次,引入翻转课堂还可以将典型病例制作成视频提供给学生,实现临床实景的再现,改善临床病例不多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临床思维以及探索意识,帮助学生消化以及巩固所学的医学知识,为学生提供无风险的临床实践环境和条件;最后,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还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操作技能和查体手法的理解和记忆。

3模拟化教学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医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实践教学作为诊断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模拟化、多媒体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其中模拟化教学作为当前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解决医学院缺乏教学资源的问题[4]。当前,我国很多医学院都已经逐步引入模拟化教学,例如我国北京医科大学,其临床教学实验室已经配备了完善的模拟系统,并且在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模拟化教学在长期的探索和应用中,已经获得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可,其教学内容易于接受、图文并茂,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手法进行有效锻炼,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临床思维[5]。但是诊断学中引入模拟化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模拟体征失真,学生无法与模拟人开展有效交流等,模拟教学依然不能完全取代实践教学。

4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4.1合理安排课程。医学院在安排诊断学实践课的过程中,要先组织学生统一学习理论课程,并且将实践课程设置在实验室中。腹部、肺部以及心脏实践课程要详尽分为三大模块,结合实验室的规模和使用情况,合理规划课时和学时,安排每个模块的具体学习时间,保证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可以切实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4.2优化教学设计。首先,医学院要结合自身的师资条件,科学组建实践教师团队,并且由教学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对实践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制定科学的检体标准;其次,实践教师要结合不同模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编写教案,并且设计难度适中、针对性强的思考题、病例题以及测试题,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视听材料以及教学视频,便于学生在课下开展针对性学习;再次,医学院要以诊断学实践课程的特点建立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实行集体备课机制,按照教案规划教学进度和实践内容;最后,在每个模块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将本模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视听材料和教学视频上传到教学网络平台上,便于学生结合教学进度自行观看内容,预习并且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保证各个小组能力与水平相当,利用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完成知识探究。4.3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在实践教学之前,要针对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测试,利用多媒体教室,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线答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本模块的难点以及重点内容,对学生在测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分析和讲解;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并且给出临床病例,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病例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在所有小组发言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再次,在进入实践环节后,两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相互正常查体,应用多媒体模拟人开展异常体查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手法,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6];最后,在完成本模块教学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下一个教学模块的预习内容,提供给学生相关学习资料,便于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学生还要结合本次实践教学编写报告作业,以线上的形式提交给教师,教师在下次实践课时,对学生的报告质量进行综合点评。4.4改革考核方法。教师要构建科学、客观以及多元的考核评价模式,对教学效果以及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包括问卷调查、理论测试、操作测试以及平时成绩等四大部分。问卷调查主要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操作训练、基本技能以及理论教学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合调查内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问卷条目包括: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讨论效果、实操水平、教学视频质量等,评价等级主要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以及非常满意;理论测试占据诊断学期末理论测试成绩的50%;操作测试主要包括对学生腹部查体、肺部查体以及心脏查体操作技能的测试,从完整性、动作要领以及操作程序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占诊断学期末成绩的30%;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随堂测试成绩、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为评价标准,占据诊断学期末成绩的20%。

5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以翻转课堂模式为基础,将模拟教学与翻转课堂有机融合,可以切实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医疗水平、临床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夯实学生的临床医疗基础,对推动我国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辉,王萍,杨成,等.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免疫学微课教学设计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9):700-702.

[2]马燕,张尧,任卫东.微课嵌入翻转课堂教学在超声诊断学中的尝试[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10):792-794.

[3]马佳佳,刘淑娟,陈必良.翻转课堂模式下临床实践教学教师角色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6):528-532.

[4]边玮玮,孔雨佳,郑爱丽,等.基于微课和微信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医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24-25,27.

[5]亢东琴,岳树锦.翻转课堂应用于医学教育的研究现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6):19-20.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SPOC;超声诊断学;混合式教学

超声诊断学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及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能针对特异超声图像进行独立分析以及思考,在校大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会面临很大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由慕课(MOOC)发展而来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兴起,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系统[1],为医学影像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及方向[2]。

1SPOC概述

SPOC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相对于MOOC而言,其对授课对象有更为严格的要求,有利于为在校生定制相关课程,其本质是一种结合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3]。混合学习是不同学习时空、不同学习资源及不同学习方式的混合。将面授与网络虚拟学习时空有机结合,使教学活动更人性化[4]。将课堂资源与视频、文本、动画等不同形式网络学习资源混合,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将传统讲授与翻转课堂、PBL教学、案例教学等相结合,使教学形式更多元化[5]。

2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2.1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超声诊断学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下面的分支学科,目前超声诊断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以下不足:(1)教学内容:目前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以超声类为主,较少提及基础医学知识,更别说临床操作方法,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临床诊断思维培养。(2)教学形式:目前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形式上以PPT教学为主,教师照本宣科、照屏讲课。虽然现在大多数医学院校在教学中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但受传统课堂教学环境、课时长短等因素影响,学生并不能仔细观察、理解复杂疾病的超声特征。(3)教学实践: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课时限制,教师讲授书面知识已是勉强,加之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影像设备数量有限,无法让所有学生有机会亲自操作仪器,导致学生缺乏超声类仪器操作技能。2.2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授与超声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及临床课程,同时进行录制相关超声类仪器的操作方式及手法演练,使超声诊断学与基础科学、临床科学相结合。基于SPOC的特性,学生在自主学习SPOC相关课程之余,还可参与相关知识讨论及在线提问,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课上引导学生参与同伴或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解决问题,进一步完成知识内化[6]。之后教师在课上利用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学习,通过重现或者模拟现实场景,以案例为驱动,培养学生诊断及推理能力。

3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3.1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教师首先设计好课程基本信息模块,如课程大纲、教学目标介绍、课程基础知识及临床学科回顾等。SPOC平台上的课程内容以核心且重要的概念类、记忆类、结构性知识为重点,同时提供一定的学习指导;而实体课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3.2SPOC平台的教学活动设计。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优势,融基础科学、临床科学与超声诊断学等教育资源于一个教学系统,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构建一种完整、均衡的课程模式[7]。例如,在设计肝脏超声疾病诊断的SPOC平台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复习肝脏解剖及生理学知识,随后针对学生学习内容,提供肝脏各节段切面的超声图像,使其能够直观地感受肝脏各叶、段及脉管系统在超声图像上的分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肝脏解剖和肝动、静脉血流变化,强化以往所学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观看各种疾病状态下的肝脏超声图像,如肝血管瘤在不同肝背景下的超声回声表现及大小、血流情况。了解形态学变化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形态学变化,推测其所带来的后果,如压迫周围组织等,再从临床治疗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基础—诊断—临床”三位一体教学。与其他医学课程不同的是,除了结构性知识教学外,SPOC平台教学还增加了超声类仪器操作课程录制,能为随后的实践教学打好基础。3.3实体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运用翻转课堂、案例分析、PBL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使学生内化通过SPOC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与临床实践相联系。(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剖析SPOC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在SPOC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超声诊断学知识以及超声类仪器操作要点。由于不同学习者本身所掌握知识情况不同,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同问题,此时便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引导学生完成超声类仪器基本操作及临床实践。首先教师在课上面对面指导学生操作超声类仪器,使学生对超声类仪器的组成、具体操作有初步感受[8]。然后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操作练习,初步掌握不同脏器的常规超声扫查方式,熟悉正常超声切面的声像图特点。(3)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跟随教师进入临床超声诊室现场观摩,带教教师从操作注意事项和技巧、诊断思路、诊断依据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3.4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目前教学评价体系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过程性、总结性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体系[9]。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SPOC平台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在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过程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实时监测学生对于网上学习内容的及时浏览与复习情况,考查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成果。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4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