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4:50:42

诊断

诊断范文篇1

关键词:骨囊肿;诊断;鉴别诊断

骨囊肿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约2~3:1。发病年龄多为4~42岁,平均约为16岁左右。20岁以下发病率约占80%。好发部位:肱骨最多见,其次为股骨上端,胫骨两端,桡骨远端,腓骨上端。少数见于掌骨、蹠骨、跟骨等。下面将笔者近几年来诊断的21例骨囊肿总结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1例骨囊肿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发病年龄:10岁以下1例,11~21岁14例,28~31岁3例,31~35岁2例,41岁1例。具体发病部位:发生在肱骨上端的11例,股骨上端8例,腓骨上端2例。

1.2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较轻,仅有隐痛或间歇性不适。在运动和疲劳后可出现酸痛。病变发生在下肢的,可出现跛行或局部肿胀。

1.3X线检查表现

本组21例骨囊肿患者中,有11例病变发生在左侧肱骨上端,其X线表现为左侧肱骨上端见卵圆形阴影,阴影中有透光区,病变与肱骨长轴平行,局部骨皮质膨胀变薄;有8例病变发生在右侧股骨上端,X线表现为在股骨上端可见椭圆形阴影,阴影与股骨长轴平行,阴影内有透光区,骨质轻度膨胀,骨质变薄;还有2例病变发生在左侧腓骨上端,X线表现为界限分明,边缘光滑,呈中心性生长的透光区,囊肿向外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有菲薄的硬化边。囊肿内透光度较强,囊内可见少许纤细的条状骨性间隔。

2鉴别诊断

2.1与骨巨细胞瘤相鉴别

巨细胞瘤多见于20岁以上骨骺融合后的患者,好发于骨端的骨松质骨,偏心性呈扩张的多囊或泡沫状结构。在股骨上端的巨细胞瘤与骨囊肿鉴别较困难。

2.2与单发骨性纤维异常增殖症相鉴别

该症骨质膨胀和骨囊肿相似,惟前者病变范围较广泛,不一定呈中心性生长,囊状区内可见有不全骨化的或磨砂玻璃样的病灶阴影。

2.3与嗜伊红肉芽肿相鉴别

嗜伊红肉芽肿一般病变比骨囊肿小,临床上白细胞计数增高,嗜伊红细胞增多有参考价值。一般有明显骨膜增生,中心偶有死骨。HTtP//:

2.4与动脉瘤性骨囊肿相鉴别

该病变多呈偏心性生长,膨胀程度较骨囊肿为大。常发病于扁骨如骨盆、肩胛骨、脊柱骨和长骨干骺端,囊多呈半圆形,囊内有斑点状钙化影,边缘呈虫蚀状,不光滑。

2.5与血管瘤相鉴别

该瘤偏心生长,呈肥皂泡沫状,边缘硬化不明显。

2.6与非骨化纤维瘤相鉴别

该瘤位于骨皮质处,偏心性生长,成分叶状边缘有明显硬化。

3讨论[1,2]

骨囊肿多发生于长骨的干骺区的髓腔内,由于长骨的不断生长,囊肿也逐渐移向骨干中部,局部骨皮质受压膨胀,成壳样变薄,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一层纤维薄膜,囊内含有黄色或褐色液体,病程较长,囊肿内液体透明,发生病理骨折后含有血液。薄膜周围是边缘整齐的骨壁,壁有骨嵴,长短不一。此病较多见,但病因尚不明了,多数人认为是由于破骨细胞活动增强,而引起的骨破坏性病变;还有人认为与外伤有关。临床结合X线片检查是诊断骨囊肿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诊断范文篇2

1.1充分认识肺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尤其是肺外表现及早期转移症状

1.1.1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

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偏瘫、脑神经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因肺组织血管丰富,癌栓可经肺静脉进入体循环,经颈静脉或椎动脉上行到脑组织后形成转移灶,或由椎静脉直接进入颅内。肺癌转移发病率高,居颅内转移癌第一位,[1]在无肺部症状而以脑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肺癌极易造成误诊。

1.1.2脊髓转移

通过血行转移到脊髓,产生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因部位不同出现相应表现,如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腰腿痛,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脊髓引起截瘫等。

1.1.3骨转移

好发于胸椎、腰椎、骨盆、四肢长骨等,由于骨质和骨膜破坏可造成局部骨病及病理性骨折,易与骨关节病混淆。

1.1.4肝转移

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大、黄疸和腹水等,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

1.1.5其他部位转移:

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1.2肿瘤局部扩散引起的症状需与下列相关疾病相鉴别

①压迫喉返神经、声音嘶哑、喉炎等;②压迫食管、吞咽困难、食管癌等;③压迫上腔静脉、头面部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等;④压迫气管、呼吸困难、哮喘等;⑤压迫肋间神经、胸痛、心绞痛等;⑥压迫臂丛神经、上肌痛、肩周炎等。

1.3癌组织引起其他系统的症状

1.3.1骨关节病变

因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致骨骼发生增生,杵状指及肥大性骨关节病等,多见于上下肢长骨远端。

1.3.2男性乳房发育

分泌促性腺激素所致。

1.3.3还可出现神经肌肉病变;稀释性低钠血症;类癌综合症等。

2需要普及肺癌的防治知识,患者有任何可疑肺癌症状时能及时就医

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或可疑征相时,宜定期进行防癌或排除癌肿的有关检查。特别对40岁以上长期重度吸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2],应作为可疑肺癌对象进行相关检查: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咳嗽持续2~3周,治疗无效;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改变;持续或反复在短时间内痰中带血,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特别是肺段性肺炎;原因不明的肺脓肿,无中毒症状,无大量脓痰,无异物吸入史,抗炎治疗效果不显著;原因不明的四肢关节疼痛及杵状指(趾);x线片上有局限性肺气肿或段,叶性肺不张;孤立性圆形病灶和单侧性肺门阴影增大者;原有肺结核病灶已稳定,而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者;无中毒症状的胸腔积液,尤其是血性,进行性增加者。当然也应注意青年人肺癌的可能,有报道青年人肺癌的患病率为1.2%~4.8%[3]。

3拓宽思路,对病史采集及查体需全面

当诊断为其他疾病治疗无效时,要及时行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CT,纤支镜,痰脱落细胞检查,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淋巴结穿刺,肺穿刺,胸膜活检等,必要时需动态观察并复查对比,以便发现肺部较小的病灶。

总之,由于肺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故临床医生必须警惕肺癌早期症状及肺外表现,注重相关检查,以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参考文献

[1]温珍平、冯铁虹.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支气管癌[J].临床误诊误治,2001,14(3):189.

诊断范文篇3

关键词:森林;病害;诊断

1常见多发病的诊断

在一个区域或一个自然条件相同的地区内,某一种林木上经常发生的病害,称为常见多发病。这类病害因为是常见多发,或具有经济上的重要性,一般都已有较详细记载。可依据寄主植物、症状特征与查阅前人研究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诊断的程序是:识别寄主植物,准确鉴定出中文名和学名;详细观察记载所见病例的症状特征;查阅一般地区性植物病理资料,如森保手册、院校教材、病害普查报告、林木病害检索表、专题研究报告以及专业杂志等,仔细核称和症状特征;参考上述病理资料中记载的有关病例的地理分布范围;确定所见病例的性质、病害名称和病原物及其分类地位。这种诊断方法,除“同原异症”、“同症异原”及病害症状特殊的病例外,一般林木的常见多发病例均适用。

2少见病害和新病害的诊断

对一些少见病害和新病害,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诊断方法来鉴定,一般采用下列方法和步骤:

2.1症状观察

根据症状的特点,区别是伤害还是病害。再区别是非侵染性病害还是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没有病症,在苗圃和林地多半是成片发生,而且发生地点常常与地形有关。如因干旱所引起的病害,表现为组织枯萎,从叶尖、叶缘开始变色、焦枯;因高温所引起的日灼伤,常发生在枝、干、根颈、果实等部位的向阳面,受灼部分日久则干枯下陷。侵染性病害有明显的病症,在苗圃和林地的分布一般是分散的,常可在病株周围找到健株,或在同株树上,不同叶片都同样严重发病。真菌病害在病部常出现粉霉状物、小黑点等病症;细菌病害常出现水渍状;类菌质体、病毒、线虫、螨类所引起的病害,虽无病症,但其病状比较特殊,容易区别。

2.2显微镜镜检

症状诊断虽然有重要作用,但遇到“同症异原”、“同原异症”的情况时,往往难以诊断,即使根据症状作了诊断,也不完全可靠,因此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经过现场观察和症状观察,初步诊断为真菌病害的,可挑取、刮取或切取埋藏在组织丝、孢子梗和孢子或子实体进行镜检。根据病菌的子实体、孢子梗、孢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来决定该菌在分类上的地位。如病症不够明显,于保湿器中保湿1~2d后再镜检;如细菌可从病组织边缘向外游出;线虫螨类均可看清其形态;唯有类菌质体、病毒等在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一般需经汁液接种、嫁接实验、昆虫传毒等实验确定。所检查到的病原菌,还需进行分离培养和人工接种实验。

2.3人工诱发实验

显微镜镜检如遇到腐生菌类的干扰,所观察的菌类又不能确定是否是真正的致病菌时,必须使用诱发实验手段。即从受病组织中把病菌分离出来,人工接种到同种林木的健株上,以诱发病害。如果被接种的健株发生同样症状,再用同样方法从病部分离出病菌并进行培养,如果得到与前一次相同的病菌,就能证实该菌确是这种病害的病原菌。此外,可用化学诊断方法来诊断林木的缺素病。通过分析植物组织和土壤中矿质元素(如氮、磷、钾、铁等)的含量,确定缺素的性质。然后用所缺的元素盐类,采用喷洒、注射、灌注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林木是否恢复健康状态。近年来,通过生物化学的染色反应,通过DNA的染色诊断病害是否与类菌质体有关。并有密度梯柱反应、血清反应、超离心等作用,诊断病毒病害和类菌质体病害。

作者:郭力 单位:河南省国有泌阳马道林场

参考文献:

诊断范文篇4

机械设备诊断技术日益获得重视和发展的原因是,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发展,机械设备强度不断增大,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设备更加复杂,各部分关联愈加密切。国外专家认为,对大型设备监测,其获利与投资之比为17∶l,这表明采用设备诊断技术更为经济。例如:日本东京国铁机车电气部分全部采用计算机自动监测、诊断系统,机车无论哪部分出现故障,可以自动检测出来。机车机械部分,通过采用地面传感、自动检测系统进行一次检测,即可判断有无故障。该国铁机务段共有300多台机车,但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仅300多名,生产效率非常高。

设备诊断技术日益获得重视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改变了原有计划维修体制,节省了大量的维修费用。当前,国内对机械设备主要采用计划维修。在许多情况下,不该修的修了,不仅费时花钱,甚至降低设备工作性能,而该修的又没修,不仅降低设备寿命,而且导致设备故障。

日本有关资料表明,采用诊断技术后,年维修费用可减少20%-50%,故障停机率减少75%。我中心实行状态修后,也取得同样效果。与计划维修费用比较,从节约小修的材料费、工费及水、电、油脂等杂费计算,节约了许多维修费。

一、设备诊断的方法

设备诊断技术的目的应是“保证可靠、高效地发挥设备应有的功能”。它包含了三点:一是保证设备无故障,工作可靠;二是设备要提高效率,发挥其最大作用;三是保证设备将有故障或已有故障时,能及时诊断出来,加以维修。为此,要采用有效方法和手段才能达到设备诊断目的。以下以宝鸡电力机车段采用HG-3518数据采集器对段内机床设备状态监测表为例,对此进行说明。

根据检测表进行微机处理,对发现故障的设备进行修理,这样就能大大节省维修成本,且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98%以上。

设备诊断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1.设备状态检测的采样

通过仪器测取主电机前端振动信号,也可测取声音、温度、电磁等,设备明显特征信号。

2.正确地从采集信号中提取有用的设备信息

根据不同频率下的加速度值、速度、位移等情况进行判断(参见表),并将设备正常信号状态与采集信号进行比较,以此来诊断故障。

3.设备状态分析

当为故障状态时,则应采用有关方法作进一步分析,要分析故障位置、类型、性质、原因与趋势等。当为无故障状态时,可采用时序模型等方法作进一步分析,分析状态趋势,预计未来情况,并根据设备状态作出决策,保证设备可靠,高效发挥作用,达到设备诊断目的。

诊断范文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120例,年龄23~46(29.16±19.2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急腹症表现,其中阴道出血28例(23.3%),急性腹痛45例(37.5%),慢性腹痛30例(25.0%),呕吐17例(14.2%)。1.2方法。采用飞利浦超声仪,C5-2型号探头,频率3.5Hz,患者检查前保持膀胱充盈,将超声探头置于患者腹部,由左到右、由上到下进行腹部扫描,确保扫描的全面性和全方位性;同时应注意医疗影像的观察,查看子宫、盆腔等是否有异常,子宫厚度和大小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包块等现象,以及盆腔内是否有积液;此外,让患者排空膀胱,用探头引导超声检查,确保得到更加准确的腹部信息,以便于疾病的临床诊断更加精确。

2结果

120例患者中,通过超声影像学诊断出宫外孕73例(60.1%),急性盆腔炎24例(20.0%),黄体破裂11例(9.2%),卵巢囊肿蒂扭转8例(6.7%),胎盘早剥4例(3.4%);与病理结果比较,发现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讨论

妇产科急腹症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主要包括急性盆腔炎、宫外孕等,其发病过程较迅速,患者感到腹痛难忍,非常痛苦,因此准确、合理地对该病症进行临床诊断和早期判断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2]。近年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设备的诞生可有效帮助医生进行病情诊断,而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使超声图像更加清晰,医生检查时方便快捷,同时患者无痛苦,费用也较合理,因此在急腹症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3]:①宫外孕。其影像显示为子宫旁或底部出现混合回声肿块,若超声无异常则前胎囊未破裂,同时可见胎芽和胎心;一旦发现超声影像存在异常,则可诊断前胎囊破裂,附着区有回声异常,内部结构很复杂。同时,宫外孕还具有子宫轻微增大,回声较多,肿块内有静脉血等影像特征,患者往往还伴随如盆腔炎、不育症等,需要及时诊断。②急性盆腔炎。不同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子宫改变,有些表现为子宫轻度长大,有些明显长大,还有部分子宫边界不明显。通过逐步增强超声回声,还可以判断子宫壁厚度及输卵管是否正常;若有输卵管囊肿现象,超声影像会显示椭圆形状,且表面不光滑,形状不规则。③黄体破裂。子宫大小常表现正常,但内膜增厚,具有不规则形态,同时边界不明显;子宫内部还存在暗区,盆腔内有液体暗区,卵巢包膜不连续,通过手术诊断后显示该影像反映准确。④卵巢囊肿蒂扭转。表象为张力增大,附件区具有囊性,扭转症状分为完全扭转和不完全扭转,若影像中夹杂肿块回声,且强弱程度不同,则证明为不完全扭转。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准确分析出急腹症的各种情况及症状表现,获得大量准确的病情信息,有助于医师进行临床诊断。此外,在进行妇产科急腹症检查时,采用超声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其它器官如脾、肝、肾的常规检查,确保各器官之间不会相互影响[4]。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观察到动态的病情及超声图的变化,结合最终结果分析及医师的经验判断,能够保障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病情诊断中可起到重要作用,其准确率较高,能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剑敏,余桂云,覃碧芳.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6,(5):66-67.

[2]吴生林,吴雪琴,高雪萍.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6,(2):48.

[3]杨亚宇.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3(24):94-96.

诊断范文篇6

**电网处于湖北电网的负荷中心,担负着**市800万人口、8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供电任务,拥有用电客户200余万户,年售电量达165亿千瓦时,在岗职工有6684人,是隶属于湖北省电力公司的特大型供电企业。

对于如何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治企能力,实现科学决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供电公司党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以前瞻的眼光,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提升领导班子的治企能力放到实践“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和实施“三型二化一强”发展规划、建设坚强的湖北电网的大局中来思考,要站在服务于省公司发展的高度,瞄准国家电力系统内的先进单位,不断更新观念,全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治企能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决定运用“企业诊断”的方法,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提出开展和实施企业诊断的缘由

**供电公司党委决定开展和实施“企业诊断”,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1、开展和实施“企业诊断”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时代需要。

在社会转型期。信息经济加速、经济全球化加剧、重大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发期并存的时代,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统领全局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供电企业,担负着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骨干和支柱作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保持和培养企业的竞争优势,谋求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打造一支具有科学决策能力的现代企业管理领导集体就成为时展的需要。

2、开展和实施“企业诊断”是提升科学决策能力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国家电网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和“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描绘了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的宏伟蓝图。湖北省电力公司提出了“三型二化一强”的发展规划,并提出了要提高核心业务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执行控制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等治理企业的六大能力。作为**供电公司,要落实好上级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要求,关键要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和“三型二化一强”发展规划的意识和自觉性。因此,探索和锻造一支有较强治企能力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就成为客观要求。

3、开展和实施“企业诊断”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快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供电公司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电网建设落户湖北,“川气入汉”等带来的能源市场的进一步竞争,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长期实行的粗放式经营管理使**供电公司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发展的信心。目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思路、管理方式、经营机制等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与国内外的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同时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领导干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科学治企、依法治企、大局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拖拉等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因此,如何全面解决企业的内部矛盾问题就成为公司领导班子重要思考的内容。

二、开展和实施企业诊断的主要做法

**供电公司党委经过充分思考、酝酿,结合实际制定了企业诊断的实施方案,形成了“转变思维——调查研究——专家会诊——形成课题——整改提高——绩效评估”的流程体系。

1、坚持行为训练,实现领导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换。

一是开展交心谈心实现心灵沟通。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提出了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必谈、班子成员之间必谈、班子成员与联系点单位和分管部室的负责人必谈的要求。在交心谈心过程中,恳请职工群众从关心企业发展和帮助同志提高的角度出发,积极踊跃向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是召开民主生活会营造民主氛围,深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等方面认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三是制定有关制度完善决策机制,提升决策质量和班子合力。

2、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

一是深入基层,实地走访,充分了解职工群众最关心和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就党风、行风、作风等方面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是采取设置意见箱、开辟网上专栏、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

四是广开言路,多方面听取社会和客户意见。

3、开展专家会诊,全面深入剖析影响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会诊的形式:一是利用中心组理论学习进行把脉会诊。二是利用党委会议的形式进行把脉会诊。三是召开工作会议进行把脉会诊。

会诊的主要内容:一是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深远问题。二是今后一段时间企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三是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会诊采用的方法:对于所征求的意见,公司党委采取分门别类的诊断方法,坚持近期与远期、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属于马上可以解决的问题立即办,属于可以拿出措施但需要时间来完成的抓紧办,属于暂时无法解决,则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工负责办。对于以上问题,公司列出了时间表、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会诊的结果:针对487个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在网络和宣传栏上通报整改情况、公布整改方案,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取得了真正的成效。

4、形成调研课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公司通过对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问题提炼了十余项重大调研课题。如针对公司城区和远郊区营销管理模式多样,出现多头管理的现状,成立了营销服务体系和服务规范建设课题组;为加强对抄表公司的管理和规范,成立了抄表公司的职能定位与管理模式课题组;为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解决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课题组等。

三、开展企业诊断取得的主要成效

经过深入探索和积极实践,通过企业诊断查找问题,狠抓整改,不仅深化了认识,转变观念,加强了管理,而且切实提高了治企能力。

1、促进了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

各级领导班子通过企业会诊,针对生产现场管理薄弱,安全组织措施和保护手段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一手抓领导,一手抓现场的工作思路,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加强现场督促检查,加大作业指导书的执行力度。认真抓好事先防范、过程控制和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加强制度和流程优化,开展标准化作业工作,推进反事故斗争,加大违章处理力度,用“三铁”反“三违”,基本稳定了公司的安全局面。安全生产实现了“双零”目标,并首次实现269天长周期纪录。

2、促进了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

公司全面加强了营销工作的基础管理工作,规范了工作流程,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完善台区精细化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同业对标活动,提高了管理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经营指标。

3、促进了优质服务水平的提高。

认真落实“三个十条”服务承诺,以“95598”供电服务热线为龙头,继续完善“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的服务体系,对与客户有关联的岗位,制定了详细、具体、可操作的服务标准,将服务规范纳入标准化建设。对居民缴费难的问题,在采取增加营业网点、改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效率、加快营业窗口规范化建设的同时,积极与电信沟通,推出了电话缴费业务,实现了同城异地交费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客户缴费难的问题。同时还开展了以党员为主体的“为民服务抢修队”、“温情送您家”等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优质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

4、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亲历亲为,带着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基层解决了一些群众关注而又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公司广大党员干部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了抓工作落实上,放在了研究解决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上,得到了职工的认同。

5、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发展。

公司党委召开党委会对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关于违反财经纪律、设立小金库处罚规定》和《关于违反国网公司员工服务“两个十条”的处罚规定》,从制度上预防职务犯罪。加大了对来信来访的处理力度。

6、促进了公司发展思路的形成。

诊断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之间收治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共有80例展开对比分析,患者年龄30岁以下的有11例,30~40岁之间的有37例,40岁以上的患者3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34.18±12.27)岁。患者皆表现出腹部不同程度的疼痛,部分患者伴随阴道出血、恶心呕吐等症状,本期调查中患者的年龄与病痛诱因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患者进行病理诊断,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当前疼痛部位、疼痛持续时间、女性是否停经等信息,腹部触诊了解腹肌紧张情况、有无压痛及反跳痛;深触了解包块部位、大小、触痛、可动性。叩诊有无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如连续3分钟未闻及即肠鸣音消失;肠鸣音亢进可能为早期肠梗阻的表现。观察患者面貌、有无贫血征象、意识状态如何,并测血压、脉搏、体温;倾斜实验(tilt-test)阳性反映循环血容量不足。听诊心、肺,如有内出血,可有心率加速的表现。书写患者者症状检查记录,而后展开超声影像检查,并于检查前一天晚上清淡饮食,以尽量减少胃肠气体的干扰。结合超声影像检查步骤进行流程性观测,通过多切面、多角度的观察,了解子宫、宫腔、附件等状况,收集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展开对比。1.3观察指标。采取超声影像形式检查患者症状并进行诊断,与进行病理诊断的前期结果进行对照,了解病理正式结果的分析成效,另外统计超声诊断急腹症的症状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总计超声诊断率。1.4统计学方法本次统计采取软件系统SPSS21.0展开分析,其中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以x-±s表示,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结果

观察组经过病理诊断,对其中77例患者,也就是96.25%的患者确诊为妇产科急腹症,另外3例误诊为其他胃肠疾病,超声诊断下的确诊率为100%,无漏诊与误诊。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在超声影像下,针对患者的妇科急腹症展开相应疼痛类型的检查,其中仅有卵巢囊肿破裂出血与异位妊娠分别1例误诊等。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妇产科急腹症有着明显的腹痛、内出血等特点,但由于与其他的疾病表现症状相似,因此在诊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部分患者在妇产科急腹症期间内出血量短时间增加,甚至出现休克问题,需要快速而及时的抢救,通过病理诊断形式,先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查体,通过听诊触诊等形式确定患者的疼痛部位,另外还可以配合妇科检查,结合超声影像诊断的形式,了解患者的子宫是否增大、压痛,附件区有无包块及压痛,子宫是否有推举痛,后穹窿是否饱满,饱满者示盆腔内有积血或积液。多能够明确病因,结合患者的病因尽快安排手术或者保守治疗,减少了等待观察时间,医疗处理更为及时、恰当。本文的调查中,全部80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已经能够基本上大部分确诊,另外在超声影像诊断下可全部确诊,并区分出患者的病痛因素,通过科室之间的配合给予有效的治疗,对于控制患者的病痛,减轻患者的疼痛有着重要意义。在超声影像下,针对患者的妇科急腹症展开相应疼痛类型的检查,其中仅有卵巢囊肿破裂出血与异位妊娠分别1例误诊,其他诊断结果均准确无误,确诊率较高,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医疗工作者还应充分的了解超声影像诊断的设备利用方式、注意事项,争取在合理的医疗检查空间下,取得良好的诊断结果,优化医疗诊断形式,合理展开系列的后续治疗干预。

【参考文献】

[1]黄小芳.经阴道及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4):54-57.

[2]赵瑞,杨志强.经腹部与阴道彩色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5):20.

诊断范文篇8

汽车出现机械故障的原因也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汽车使用者保养维护不到位。汽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最好能够进行保养与维护,这样才能保证汽车使用的可靠性。但是一些使用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长时间、无间断地使用汽车,并且伴有超负荷运行问题,使汽车一直处于紧张的运行状态,这就为汽车内部机械部件增加了负担,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养护,那么将很容易造成机械故障;汽车机械部件损坏。汽车内部机械部件的使用寿命并不相同,一些机械部件在达到使用年限之后,将会慢慢出现损坏的情况,开始时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机械故障,但是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处理,将可能导致汽车机械事故;汽车维修人员维修技术水平不高。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汽车维修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汽车的维修是汽车使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汽车维修人员必须提高对汽车机械故障的认识,积极创新汽车维修技术,以保证汽车维修质量。但是一些汽车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汽车维修技术水平也不高,不能对汽车的机械故障进行认真而全面的检查与维修,进而影响了汽车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使汽车产生机械故障。汽车机械故障的成因还有很多,比如个别汽车配件厂为了经济利益,私自改装汽车,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机械部件,影响汽车的机械性能;汽车的运行环境也是引发机械故障的原因之一,如果汽车长时间在恶劣的天气、不平的道路上形势,也可能引发汽车机械故障。所以,在汽车发生机械故障时,需要相关维修人员根据故障表现,认真分析原因,并运用创新的诊断技术与维修技术,还汽车一个良好的使用状态。

汽车机械故障的诊断技术

一般诊断法:这是针对汽车出现较小的故障问题而言的,汽车车主既可以通过简单的观察、听音、敲击、隔离、比较等方法,诊断汽车的故障点以及故障原因,并给与相关的维修措施,恢复汽车的行驶性能。比如,当汽车气门出现异常响声现象时,车主可以通过调整气门间隙来试探故障点,如果异响消失,则说明诊断正确,如果依然存在异响,那么车主可以请专业维修人员帮忙。经验诊断法:很多具有丰富经验的汽车维修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对汽车的机械故障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诊断。这种诊断技术并不是所有的汽车维修人员可以做到的,它需要汽车维修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维修水平,并且在维修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积累出大量的经验。所以,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观察、推、撬等行为,就可以诊断出汽车的故障所在,并给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维修策略。全面分析诊断法:在经验诊断法不能很好地诊断出汽车故障的原因时,就需要维修人员对汽车进行相应的检查以及全面的分析,对可能出现故障的机械部件给予重点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可能性最大的部件进行拆卸检验。比如,汽车蓄电池长时间自放电,导致蓄电池内电量完全流失。相关维修人员经过认真检查与分析,确定故障存在,并对涉及故障部件的第四个保险进行重点分析,最终拔下第四个保险,阻止蓄电池自放电,完成汽车机械故障的诊断与简单维修。

汽车机械故障的预防策略

在汽车机械故障的诊断与维修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要想有效节省这些资源,就必须提高汽车安全使用意识,坚持预防汽车机械故障的理念,定期对汽车进行保养与维护,更换掉使用年限的汽车机械部件,以使每一个汽车机械部件都处在最佳的使用状态,这样才能够保证汽车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汽车维修人员也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更先进的汽车维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维修技术,以提高汽车维修质量。另外,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汽车配件生产厂家与改装厂家的管理,严禁生产、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汽车配件,为汽车的安全、可靠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诊断范文篇9

中医认为“证”是病的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概括,它受病的基本矛盾的干扰,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证候诊断离不开具体疾病的诊断,证候诊断的规范化研究应采用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这样才能对疾病过程中各个发展阶段的证候作出正确的诊断,才能将中医的证候演变规律更清晰地凸现出来。由于相对于中医学病名而言,西医学病名往往诊断明确,机制比较清晰,所以应选择西医诊断明确,而中医治疗有优势,又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以病为经,以证为纬,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方”与“证”密切相关,方由证立,证随方名,方能测证,证能验方。很多有效的经方、名方是结合了中医理论精华和长期临床实践经验配伍而成,与其特定的证候有较明确的对应关系。而且,临床疗效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和关键问题,证候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应建立在方剂疗效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以方测证还可以对“证”进行动态的研究。所以,有课题组提出“以候为证,以象为素,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是建立辨证方法新体系的依据”[2];也有学者提出“围绕证候病机及其与疾病和方剂的相关性这一中医证候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突出中医学思维特征与现代科学设计融合的研究思路,以方剂干预治疗效果作为比较参照系统,基于中医以方测证的逆向思维的认‘证''''方法,不断积累、完善,由此构建出具有坚实临床科学基础的证候标准,应该是病证结合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3]。但是,近10多年来,由于对“方证相对”的理解存在歧见,故有学者提出“以方测证”作为一种证候研究的方法并不可行。有的认为:每个汤方都有相对应的证,只要有此证即可用此汤方,常称为“汤证”,汤证(方剂辨证)不同于八纲、病因和脏腑辨证,是指以汤辨证,相符即可应用,其实质是找出汤方的适应证[4]。有的引用柯韵伯《伤寒来苏集》的话说:“合是证便用是方”,即某证只能用某方,某方只能治某证,处方用药必须与病证对应,才能取得最佳的临床效果[5]。这种观点后来被研究《伤寒论》的学者们继承下来,被概括为“有是证用是方”。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方证相对”及“以方测证”不能对“同证异方、同方异证”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应改称为“方证相关”。还有学者认为“方证相对”应理解为“对症治疗”、“方病相对”等等。朱邦贤教授在分析上述观点后则提出,中医所讲的“方证相对”是指方剂的药物组成与配伍,与其主治病证所内寓的基本病机具有高度的针对性或相关性[6]。应当明确的是,“方证相对”中的方证或汤证,是指某方与某一特定病证间所存在的直接对应的主治关系,这一关系是建在该方内涵的“理”(该组方所针对的基本病机)和“法”(根据基本病机所确立的治疗大法或具体治则)之上的。笔者是这样认为的:“方”与“证”密切相关,如朱教授所述两者是通过理与法相关联,但由于关联的程度不同,可以是多方对应于一证,也可以是一方与多证对应,其对应的程度取决于临床疗效,所以,根据临床疗效可以求得最佳对应的方证,以最佳对应的“方”来测最佳对应的“证”,这是目前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主要思路。

2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及病例回顾的基础上,遵循临床流行病学原则,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前瞻性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对证候诊断标准进行系统评价和完善,是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重要途径

早期的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是以文献调研与专家咨询为主要途径。所以,由此而建立的证候诊断标准必然会受到医者水平、学术流派等影响,出现标准之间互不相同的现象。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是设计、衡量和评价(design,measurement,evaluation,DME)。它把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强调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学,强化科研设计,排除各种偏倚和干扰因素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所以,为提高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应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和病例回顾的基础上,遵循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则强调从系统研究中获取证据,并重视临床实践中个人经验与系统研究中获得的科学证据相结合,对患者个体做出合理的临床医疗决策,是临床流行病学和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典范。赖世隆教授[7]评价说:“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是当今医学界公认的进行临床研究最为科学的方法学。”所以,应该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对证候诊断标准进行系统评价和完善,包括对证候诊断标准建立方法和研究质量、诊断标准的诊断效能和诊断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系统评价[8]。但运用EBM与DME方法时需要克服样本量大,时间周期长等困难,解决出版偏倚(发表偏倚)、伦理和资金等问题。

3加强四诊客观化研究,在系统生物学的引领下,开展组学研究是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重要环节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以经验为基础的中医学缺乏还原论的研究方法。所以,它无法解释系统内部的组成成分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不能对信息进行量化。因此,必须将中医思辨性的经验描述和宏观性概括过渡到高层次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这是中医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实质是解决客观化与定量化问题[9]。

3.1加强四诊的客观化研究中医“证”是对临床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后得出的概括性结论。这个结论能否反映疾病的本质,关键在于通过四诊所获得的信息资料是否准确、真实和科学,以及医生分析、综合的思维结果是否合乎疾病发展的实际。受古代条件的限制,医生只能依据感觉器官,通过望、闻、问、切来获取临床信息。所以,信息收集过程中主观性很大,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加强四诊的客观化,学者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利用内窥镜、显微镜、现代影像技术等扩展医生望诊的范围和深度;研制了多种舌诊、脉诊仪器,使人们通过仪器“望舌”、“切脉”时能直接读数,定性、定量地进行分析;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对气味进行分离研究;尝试制定问诊方案与步骤,使问诊科学化、程序化等等。但研究与临床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如研制的舌诊仪、脉诊仪获取的信息量不够,欠灵敏;有些四诊信息,如病人的感觉,本身就是病人的一种主观体验,很难利用仪器设备来测定等等。所以,如何借助现有的科学技术来客观地采集分析中医临床信息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2在系统生物学的引领下,开展组学研究宏观辨证是中医的传统辨证方法,它是根据“知内揣外”、“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点来认识和诊断疾病的。从理论上说在宏观辨证的基础上,慎重地选用一些现代医学的微观指标可以使中医证候诊断由定性转变为半定量或定量,从而提高其客观性,并且,拓宽和加深传统“四诊”的视野,丰富辨证论治的内涵,为中医在“无症可辨”的情况下提供一定的辨证依据。为此,现在及以往的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是采用西医还原论的研究方法,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从理化、免疫、代谢、微量元素等方面来筛查与中医证型相关的微观指标,分析其内在的相关性;研究同一疾病不同证型的微观指标的异同,不同疾病同一证型的微观指标的异同,来寻求中医“证”的共性与个性指征;对证型的主要症状的特征进行现代医学阐释等等。但研究结果只发现某些指标与某些病证有某种相关性或提示性,相关的程度及提示的准确与否并不清楚。而且,随着研究的广泛深入,很多指标的特异性逐渐被否定,许多观察指标随着观察者的不同而出现矛盾的结果。由此可见,采用西医的还原论方法来研究中医,则中医的整体性和个体化诊治的特点就会被破坏,反而阻碍了中医的发展。因此,今后不宜再把寻求诊断某一证型的特异性指标作为研究重点,而应该从多层次、多角度来研究某证型的指标群。有研究认为参考现代心理学行为功能量化及生命质量量化等评分方法,可以对症状、体征进行等级积分,对证候辨证进行半定量化的分析[10];通过对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分级记分,采用相加计数法、累积记数法、分类记数法等方法进行指征积分的记数,然后根据指征的出现率和指征积分数的高低,并适当考虑临床实际,对证候进行计量诊断。还有学者在半定量的同时引入统计学权重的概念[10],经过统计学处理,以不同权重来反映不同症状体征的主次,又以不同积分反映症状体征的轻重程度变化,对证候进行定性与定量(等级)相结合的计量诊断。但目前的这些研究思路与方法都无法真正实现证候的量化诊断。系统生物学由LeroyHood创立,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生命科学的研究重点已经开始从还原论研究转向系统论研究,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将引领医学进入新的疾病诊治模式,推动医学进入预测医学、预防医学和个体化医学的新时代[11]。中医学的整体观、治未病观、辨证论治和方剂配伍等理论与系统生物学的意旨具有相通之处。钱学森曾说:“系统论是还原论和整体论的辩证统一。”所以,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可以弥补中医的缺陷,中医证候研究应在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引领下,综合数学、信息科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基因组、mRNA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各个层面开展组学研究,通过数据的整合,来建立证候的诊断模型,精确、量化地预测证候[12]。

4数据挖掘技术及计算机智能的发展为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模型或规则)的过程,也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中医证候和证之间没有明确的函数关系,只能在大量的文献资料及临床资料中进行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和方法很多。

4.1引入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证候进行降维升阶处理,寻找证素应证组合的演变规律中医证候涉及复杂生命现象的功能、整体和动态层面,它具有典型的开放性、层次性、涌现性和高维性特征,所以,中医证候诊断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多维多阶的、可以无限组合的复杂巨系统。引进复杂性科学理论,通过证候的降维升阶处理则能解决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和非线性关系。张志斌等[13]由此而提出建立辨证方法新体系的设想,即通过证候要素的提取,将复杂的证候系统分解为数量相对局限、内容相对清晰的证候要素,然后通过各证候要素间的组合、证候要素与其他传统辨证方法系统的组合等不同的应证组合方式,使辨证方法体系不再是各种具体证候单纯联系组合的线性平面,而具有复杂的多维多阶立体交叉的非线性特征。如1991年列入国家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的“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所建立的“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就是一个降维升阶工作的较好范例[14]。目前这方面研究还仅仅局限于临床具体病种,需要加强中医证候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合作。

4.2引入模糊数学与粗糙集理论模糊数学的创始人查德曾指出:当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增长时,找出系统特性的精密而有意义的描述的能力将相应降低,直至达到这样一个界限,即精密和有意义(或适当性)变成两个互相排斥的特性。中医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证候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的表现可以是典型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证候表现却是不典型的,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亦有学者认为“证”是一种模糊集合元,主要表现为:证的有些症状其性质、状态是不能精确断定的,“证”所包含的内容与各个症状所包含的内容,不是一个简单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而是一个统一体与个体之间的集元性关系[15]。所以,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认为“证”是一个模糊概念,可以使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来刻划,进行量化分析,确定“证”的模糊集合中某些症状隶属于某证的程度,从而建立起“证”的数学模型[16]。粗糙集理论是继模糊数学理论之后的又一种处理不精确和不确定问题的数学方法。它是波兰学者Z.Pawlak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近年来,已有学者尝试将粗糙集理论引入到中医证候诊断的规范化研究中,如秦中广等[17]利用粗糙集理论建立了中医诊断类风湿的模型。他们还将该方法与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前者的诊断正确率远远高于后者。随着粗糙集理论的发展,它还可以与诸如模糊识别、神经网络等技术相结合。

4.3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多元分析,即多因素分析,它主要是探讨高维数据的内在规律。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通常是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症状,并根据传统的辨证理论对每个病人进行辨证,确定为“某证”,然后采用判别分析和回归分析(常用如Fisher判别方法和Bayes判别、逐步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建立函数方程,并进行回代检验。但这两种方法都无法消除获得应变量(Y)值时的经验性和主观性;同时还必须基于各变量的作用与其他变量无关,各变量的作用可以叠加这不甚合理的假定前提下;所建立的证候和证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简单线性描述;二者的Y值都只是简单的A与非A的类别区分,不可能进行轻重程度的等级划分等。之后有学者提出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应用于证候诊断的规范化研究。聚类分析又称集群分析,可以将随机现象进行归类。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可通过寻求少数的几个变量(或因子)来综合反映全部变量(因子)的大部分信息。以上几种统计方法都可以实现证候的降维,有利于疾病证候分类中主、次症(征)及特征性表现的提取,有利于发现疾病调查群体中各类证候的症状、体征的组合及变化规律等等。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再通过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则能简化和明确对因子的解释。但是聚类分析在定义指标间或样品间相似性的度量时存在主观性,根据空间上的“距离”或形状上的相似性,对对象(指标、样本)进行刚性分割,它不能把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类别中体现出来,而且,它不能对多边关联同时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要求资料为计量资料,且各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同样也不可能有症状轻重程度的划分。因子分析则要求“公因子或共性因子”和所有变量均有关系,且是一种线性关系。另外,如何看待舍去的其他成分及特殊因子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单独使用上述几种统计方法都会暴露出诸多不能克服的问题。因此,需要将多种统计方法联合运用以取长补短,提高结果的可靠性。但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到底选用哪些多元统计方法,如何进行联合应用,还在不断探索之中。

4.4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属于隐变量分析方法,是近年来在统计领域发展十分迅速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是运用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对有关现象的内在结构理论进行分析。即研究者可根据专业理论知识提供变量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即先验关系,应用图形来表示变量间存在的直接或间接作用,然后检验所假设的模型与数据资料的拟合程度。如果拟合优度好,则认为变量间所假设的关系是成立的;反之,则拒绝原假设。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可以将隐变量和直接测变量一并考虑,并且,可以对变量的测量误差及其方差作出估计。所以,设想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建立一种比较客观的、定量的证候诊断标准,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

4.5计算机智能从复杂系统科学角度来看,证候是建立在广义症状集(包括以四诊信息为代表的宏观子集和以现代生物学特征为代表的微观子集)上的映射,广义症状之间交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演化系统,这类动态系统及其演化过程从理论上说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来实现。计算智能(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CI)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仿人类和其他生物对非线性、不完全、不精确和不确定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的技术,具有良好的容错性、鲁棒性和高精度等综合技术优势。计算智能主要包括:(1)用于模仿生物种群进化过程的演化计算,如遗传算法、演化策略、演化规划、遗传程序设计等;(2)模仿大脑思维的高层次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近年来在ANN基础上还提出了用于中医证候诊断的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radialbasisfunction,RBF)神经网络及基于聚类分析的RBF神经网络。已有学者通过对基于聚类分析的RBF神经网络所建立的中医证候诊断模型的检验,验证了其用于中医证候诊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8];(3)模仿低层次大脑结构的模糊系统。以上这三者都是仿效生物信息处理模式以获得智能信息处理功能的理论和技术,目标相近而方法各异,将三者交叉组成新系统则能达到取长补短、各显优势的效果。如用神经网络来构造模糊系统,集中了模糊控制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双重优点,扩大了系统处理信息的范围;又如引入遗传算法构造综合性的模糊神经网络计算智能系统(fuzzyneuralnetworks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sys-tem,FNNCIS),可以形成与实际问题相吻合的中医证候诊断决策树等等。

5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将是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钱学森教授为首的一批中国学者在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曾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19]。在复杂系统的研究中,通常是科学理论、经验知识和专家判断力相结合,形成和提炼出经验性假设,这些经验性假设往往难以用严谨的科学方式证明,但需要经验性数据对其确定性进行检验,从经验性假设出发,通过定量方法得到结论,这一过程是一个人机结合综合集成的过程。中医学的模糊性、多变性、复杂性及隐匿性决定了中医证候诊断必须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渗透来完成。所以,将综合集成法运用到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中则能实现把人的“心智”与计算机的高性能结合起来;把人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把不同层次的知识(科学理论和经验知识)综合集成起来;把各种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把多种领域的科学知识进行综合集成;根据复杂巨系统的层次结构,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统一起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综上所述,证候诊断的规范化研究包括诊断的标准化、客观化及定量化研究,它除了必须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继承性等原则外,尚应体现辨证的系统性和发展性,证候的特异性和稳定性[20,21]。同时还要加强证候概念及专业术语的规范化研究。所以,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正如沈自尹教授[22]所总结的:“证”的研究难点在于:其一,证是一种功能态的,可以发展,可以转化;其二,证的概念应用亦较混乱,灵活性大,辨证可因人而异,只有凭医生的分析概括水平;其三,难以定性、定量,更难以定位。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完善现有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中医证候诊断的规范化研究才有望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与进展。

【参考文献】

1DengTT.Standardiz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yndromes.Guangzhou:GuangdongScientificandTechnicalPublishers.1990:9.Chinese.邓铁涛.中医证候规范.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

2WangQG.Studyofstandardizationandbiologicalfoun-d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yndromesfrombloodstasissyndrome.JiangxiZhongYiXueYuanXueBao.2004;16(5):5-10.Chinese.王庆国.以血瘀证为切入点进行中医证候规范及其生物学基础的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5):5-10.

3LiuP,HuYY,NiLQ.Onestablishingcomparativereferencesystemforsyndromeclassificationstudyfromthethinkingcharacteristicsofsyndromedifferentiationdependenttherapy.ZhongguoZhongXiYiJieHeZaZhi.2006;26(5):451-454.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刘平,胡义杨,倪力强.从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探索证候分类研究的比较参照体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5):451-454.

4ShenZY.Somewaystoimprovetheresearch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ZhongYiYaoZaZhi.1981;(6):2-5.Chinese.沈自尹.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广开新路———进一步提高中医水平的若干途径.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6):2-5.

5WangYC.Rethinkingonthedoctrinethattreatinga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yndromebyusingaspecificformulatraditionallyestablishedforthesyn-drome.BeijingZhongYiYaoDaXueXueBao.1998;21(6):2-4,72.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王玉川.关于“有是证用是方”的反思.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6):2-4,72.

6ChenKX.Thinkingandexplorationofthedevelop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PublishingHouseof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6:115.Chinese.陈凯先.中医药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115.

7LaiSL.Keypointsaboutclinicaleffectivenessassess-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angzhouZhongYiYaoDaXueXueBao.2002;19(4):245-250.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赖世隆.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若干关键环节的思考.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4):245-250.

8ZhuQ,GuoXF,LaiSL.EvaluationofalongsyndromeonTCMsyndromediagnosisstandards.TianjinZhongYiYao.2006;23(2):105-107.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朱泉,郭新峰,赖世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循证评价.天津中医药.2006;23(2):105-107.

9ChenJX.Thestud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yndromesandsyndromedifferentiationsystem:cur-rentstatusandfutureprospects.BeijingZhongYiYaoDaXueXueBao.2001;24(4):3-8.Chinese.陈家旭.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研究现状与展望.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4):3-8.

10WangJ,YaoKW.Presentsituationofstudyonquan-tizeddiagnosisofsyndromesinTCMandconsiderationcausedthereby.ShiJieKeXueJiShuZhongYiYaoXianDaiHua.2003;5(5):10-13,78.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王阶,姚魁武.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5):10-13,78.

11WestonAD,HoodL.Systemsbiology,proteomics,andthefutureofhealthcare:towardpredictive,pre-ventative,andpersonalizedmedicine.JProteomeRes.2004;3(2):179-196.

12ShenZY.Studyonsystematicbiologyandsyndrom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ZhongguoZhongXiYiJieHeZaZhi.2005;25(3):255-258.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沈自尹.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证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3):255-258.

13ZhangZB,WangYY,FengJ.Modernstudyofstand-ardizationofsyndromes:areview.ZhongguoZhongYiJiChuYiXueZaZhi.2005;11(9):641-644,649.Chinese.张志斌,王永炎,封静.现代证候规范研究述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641-644,649.

14TheScientificResearchGroupofEncephalopathyEmer-gencyofStateAdministr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draftforthe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diagnosiscriteriaofstroke.BeijingZhongYiYaoDaXueXueBao.1994;17(3):64-66.Chinese.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64-66.

15JiangLS.Theideasandmethodsinstudyingthesyn-drom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YunnanZhongYiZaZhi.1991;12(2):1-5.Chinese.蒋力生.中医“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云南中医杂志.1991;12(2):1-5.

16JiangLS.Theideasandmethodsinstudyingthesyn-drom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ntinuation).YunnanZhongYiZaZhi.1991;12(3):1-8.Chinese.蒋力生.中医“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续).云南中医杂志.1991;12(3):1-8.

17QingZG,MaoZY,DengZZ.TheapplicationofroughsetintheChinesemedicinerheumaticarthritisdiagno-sis.ZhongguoShengWuYiXueGongChengXueBao.2001;20(4):357-363.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秦中广,毛宗源,邓兆智.粗糙集在中医类风湿证候诊断中的应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1;20(4):357-363.

18LiJS,HuJL,YuXQ,etal.AresearchonRBFneu-ralnetworkbasedonclusteringanalysisintheapplica-tionofsyndromediagnosis.ZhongguoZhongYiJiChuYiXueZaZhi.2005;11(9):685-687.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李建生,胡金亮,余学庆,等.基于聚类分析的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证候诊断的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685-687.

19MengQG,WangYY,DaiRW.Exploringthestudyofstandardizationofsystematicandcomplicatedsyn-drom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ZhongYiYaoXueKan.2003;21(12):2015,2025.Chinese.孟庆刚,王永炎,戴汝为.系统复杂性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探析.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15,2025.

20XuT,WuCY.SpeculationsonstandardizationofTCMspleensystemsyndromes.NanjingZhongYiYaoDaXueXueBaoZiRanKeXueBan.2002;18(5):264-265,269.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徐涛,吴承玉.中医脾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思路与设想.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5):264-265,269.

诊断范文篇10

膀胱肿瘤磁共振成像

膀胱癌的诊断及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国内,这方面CT的报道比较多,但有关MRI的报道较少。搜集我院手术病理诊断为膀胱癌20例,对其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索MRI在膀胱癌术前的诊断价值。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39~75岁,平均64+-9.09岁。20例均做MRI扫描,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原发性膀胱癌12例,复发性8例(首次手术均为经尿道电灼术,局部损伤小)。

1.2检查方法

MR扫描用Elscint公司生产的0.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患者扫描前稍留尿,不需做其他预备。常规进行轴位及矢状位T1WI及T2WI扫描,必要时辅以冠状位。T1WI采用SE序列,TR为450~500ms,TE20ms;T2WI运用fastSE序列,TR为3000~3600ms,TE80ms。扫描层厚8mm,体部线圈,FOV为38cm×42cm。

1.3分期标准,采用Fisher等提出的膀胱癌的TNM分期标准。

2结果

2.1MRI表现

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摘要:

2.1.1腔内型摘要:15例。肿瘤最小者5mm×8mm,最大者几乎填满膀胱腔,单发或多发乳头状或菜花状肿物凸向膀胱腔内。病变T1WI均呈软组织信号(等信号),在低信号的尿液衬托下境界分明,但和膀胱壁软组织信号分界欠清。膀胱周边及盆腔脂肪组织呈高信号。T2WI病变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高信号的尿液中病变常呈稍低信号或被覆盖,而正常膀胜壁呈一低信号带。

2.1.2浸润型摘要:3例。表现为局限性的膀胱壁增厚、不规则,并稍凸向腔内,T1WI病灶范围显示清楚。T2WI正常膀胱壁低信号带欠完整。

2.1.3腔外型摘要:2例。局部膀胱壁稍不规则,主要为一外在的肿块,膀胱似呈一外压性改变。其中1例为女性,于膀胱右后壁、子宫右前壁间见一6cm×9cm大小肿块,纵轴和子宫一致,肿块呈弧形压向膀胱腔内,子宫前壁和肿块相贴、但肌壁及内膜结构存在。另1例为男性,膀胱左侧壁外见一约2cm×3cm大小,边界不规则软组织信号灶,和四周肠内容物不易区分,局部膀胱壁稍受压变直,2例在T2WI示局部膀胱壁的低信号带连续性欠佳。

2.2膀胱癌的MRI诊断和病理对照

本组20例,MRI诊断膀胱癌18例,子宫恶性肿瘤1例(为误诊病例),l例漏诊,MRI对病变检出敏感性为95%。病理诊断膀胱癌20例,MRI诊断准确率为90%。

MRI和病理分期符合率为80%(16/20),MRI分期错误的4例均较病理高(附表)。

附表20例膀胱癌术前MRI和术后病理分期对照(TNM方法)

分期MRI病理

T156

T2ll

T3a45

T3b64

T444

合计2020

3讨论

3.1MRI在膀胱癌术前的精确诊断及分期

MRI在膀胱癌术前的精确诊断及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重要的功能。近年来,各种影像技术的发展,使术前诊断分期的精确性不断提高,CT可使肿瘤分期准确性达70%左右,而MRI的临床运用对于膀胱癌的诊断和分期又优于CT,MRI不仅具有良好软组织密度分辨率、三维空间成像技术的优点,更突出的是T1、T2WI信号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某种组织器官在组织上发生的变化,往往不需要做增强扫描,这是CT所不能及的。

临床实际应用中,T1WI能清楚显示膀胱的肿瘤情况,达到定性诊断效果。在T1WI上,尿液呈明显低信号,膀胱周的脂肪呈高信号,正常膀胱壁为约2~3mm厚的软组织信号带,因此,膀胱壁上任何异常软组织信号均能较好的显示,本组病例最小病灶为5mm×8mm。同时膀胱周及盆腔内脂肪组织呈高信号,即可了解肿瘤的浸润程度及范围,但对于肿瘤病灶和膀胱壁的浸润关系显示欠佳,因为在这个序列肿块及膀胱壁呈等信号。

T2WI上通常较好地显示正常膀胱组织和肿瘤组织信号,对肿瘤的分期提出客观的依据。本组T3期10例,MRI和病理基本符合,但应注重,MRI诊断较敏感,一般较病理分期偏高,这和报道相符合。T2WI上,膀胱内尿液呈高信号,大部分肿瘤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改变,因此,病灶在高信号的尿液下常呈等信号或被覆盖,致肿瘤显示欠佳。而正常的膀胱壁却呈较明显的低信号带(肌肉信号),当肿瘤浸润到肌层时常使肌壁低信号带的完整性受到破坏。T2WI上很轻易显示这些变化,有利于对肿瘤分期的估计。本组病理T1期6例,MRIT1期5例,1例过高估计为T2期,原因是T1期及T2期的膀胱癌,在MRI上膀胱壁仍保持完整的低信号带,因此不易估计肿瘤的侵犯程度,增加了鉴别T1期及T2期的难度。仅在T3a期和T3b期上稍有差别,即MRIT3b期较病理高出2例,这种偏高现象,可能和肿瘤局部血供增多,引起四周脂肪信号呈不均匀信号有关。提示在临床诊断中应注重这种MRI分期的偏高现象。

3.2误诊病例分析本组20例膀胱癌中1例误诊为子宫恶性肿瘤,1例漏诊,这2例肿块均向腔外生长。误诊及漏诊的原因摘要:(1)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主诉为腰腿痛,无血尿史,且膀胱镜为阴性。误诊为子宫恶性肿瘤者,有血尿史,下腹部疼痛,阴道扪及结节肿物。(2)局部病灶表现欠典型,肿瘤以向腔外生长形式,膀胱壁呈外压性改变,故易造成诊断肿瘤来源上的错误。(3)对于MRI征象观察欠细致,2例均有局部膀胱壁欠规则,T2WI低信号带连续性中断未予注重。因此,对于浸润型,非凡是腔外型的膀胱癌应高度警惕,仔细观察分析,结合临床,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3.3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