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审证明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4 01:09:13

政审证明材料

政审证明材料篇1

该同志历史清白,无政治历史问题。1989年的政治风波期间尚未成年,故不予审查。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揭批“xx”xx组织的活动,积极向党组织汇报思想,能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了高度一致。

在学习上,该同志努力学习各门文化课,成绩在班中均名列前茅。担任某某职务,工作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带领同学共同为建设良好学风班风而努力,在班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和研讨气氛,同时也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同学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和辉煌历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特此证明

XXX委员会XXX党支部

XXXX年XX月XX日

XXX,男(或女),汉族(或其他民族),XX省XX县人,XXXX年XX月XX日出生,家庭出身工人(或农民、干部、军人、知识分子),个人成份学生(或教师),文化程度高中(或其它学历),XXXX年XX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XXXX年XX月就读于湖南科技学院XX班(或到湖南科技学院工作),现任XX班的XX(或某部门的干部或教师)。

一、个人简历

XXXX年9月至XXXX年7月,在XX小学学习;

XXXX年……;

XXXX年9月至今,在湖南科技学院XX专业学习(或某部门工作)。

二、个人政治历史情况。

XXX同志出生于工人家庭,初中时加入中国共青团,现就读于湖南科技学院XX专业,任XX班的XX,在校期间曾被评为“XXXX”。该同志历史清白,没有参加任何反动组织。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践行“八荣八耻”,……

三﹑个人现实表现情况

XXX同志到我校读书以来,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各方面表现情况)以及获得的奖项等。

四、直系亲属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历史情况

通过同本人谈话,查阅有关档案材料,找有关单位和人员或函调了解,其直系亲属及联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是清楚的,具体情况如下:

父亲:XXX,群众,XX省XX县XX厂职工,无政治历史问题;

母亲:XXX,中共党员,XX省XX县XX局XX干部,无政治历史问题;

弟弟:XXX,XX省XX县XX小学学生,无政治历史问题;

舅舅:XXX,中共党员,XX省XX县XX公司XX职务,无政治历史问题;

叔叔:XXX,群众,XX省XX县XX镇XX村务农,无政治历史问题。

五、支委会意见:

在征求部分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XX支部委员会召开会议认为:XXX同志几年来……。经支委会讨论决定:确定为组织发展对象,报请上级党委批准。

中共XXX党支部

XXXX年XX月XX日

中共xxxx委员会:

收到贵处所发的函调证明材料信,现就xxx之父(母)xxx的政治面貌、社会关系、现实表现等证明如下:

xxx的父亲xxx,现年xx岁,xx学历,xxx单位xx职务。 

xxx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学习马列主义、xxxxxx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

该同志现实表现好,品行端正,无不良习气,为人忠厚老实,作风正派,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工作兢兢业业,勤奋努力,无违规违纪行为。

该同志在“文革”期间,无政历问题;在“八九”政治风波期间,不参与动乱活动;对“法轮功”等反动组织态度鲜明,立场坚定不参与。除此之外,也无其他问题。综上所述,我们认为xxx同志的政治审查是合格的。

特此证明

xxx党支部

xx年xx月xx日

xxxxxxx党小组:

兹有xxxxxxx,系xxxxxxx,xx年x月x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文化程度。

该同志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揭批“法轮功”的斗争中,态度明确,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该同志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工作兢兢业业,勤奋努力。

该同志遵纪守法,表现优秀,政治历史清白,未参加任何非法组织及邪教活动,无违纪违法记录。

特此证明

政审证明材料篇2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建设部机关直接实施的园林绿化一级企业资质的申报和审批工作等事项的办理。

第三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受理园林绿化一级企业资质的申请。

第四条园林绿化一级企业资质的申请人依法应当先向省、自治区建设厅和直辖市园林主管部门(以下称“省级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然后将初审意见和企业申请材料直接报送建设部。

第五条申请核定一级资质等级的园林绿化企业,应按建设部公告【2004】278号文件要求提交下列材料:

(一)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申请表;

(二)企业工商登记的营业执照、验资证明和企业章程;

(三)企业原资质证书正、副本与经营手册;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企业技术、财务、经营负责人的任职文件、职称证书、身份证、参加社保的证明单;

(五)企业资质申请表中所列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劳动合同、参加社保的证明单;

(六)企业资质申请表所列的中级以上技术工种岗位证书、身份证、毕业证书、劳动合同、参加社保的证明单;

(七)申请表中所列的工程项目业绩材料的证明资料;

(八)由具有资格的审计事务所或会计事务所出具近三年的企业财务审计报告,企业近三年的财务决算年报表;

(九)申请表中所列的设施、设备的证明材料及企业业绩证明;

第六条建设部城建司收到省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后,即时制作《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发送初审机关经办人。

建设部城建司审查初审后的申请材料,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许可申请,自收到省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如果经初审的申请材料仍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者在五日内制作《行政许可补正材料通知书》,发送申请人(或由初审机关经办人转交申请人)。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对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材料(或补正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在五日内制作《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发送申请人(或由初审机关经办人转交申请人)。申请人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七条建设部城建司对受理的行政许可申请,依法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经过评审,建设部城建司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后提出处理意见,报分管部长同意后,依法按时做出行政许可决定。对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制作《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发送申请人(或由初审机关经办人转交申请人)。

对不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或者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制作《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八条建设部做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在建设部网站等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告,公众有权查阅。建设部做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后10日内,颁发资质证书。

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由建设部统一印制,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第九条建设部城建司应加强对省级主管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部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资质证书:

(一)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做出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审批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做出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审批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做出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审批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园林绿化企业颁发资质证书的;

(五)1、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况。

2、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当手段取得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的,应当予以撤销。

第十一条由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辖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二、三级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审批等有关事项,可参照本规程制定实施办法。

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辖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批准新的企业资质的一个月内将批准的文件、申报书以及申报资料的电子版按规定报建设部城建司备案。

第十二条其它有关事宜,按《建设部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工作规程》执行。

政审证明材料篇3

一、个人申请的程序

(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个人申请书、写明申请低保的原因;

2.户口簿(原件、复印件)、家庭成员居民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家庭收入状况、下岗失业证明、身体状况证明、学校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

(二)递交申请后,积极配合社区、街道入户调查;

(三)审批合格后,签订领取低保金协议书,按时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性劳动,及时申报家庭收入,按照分类施保的要求定期提出续保申请。

二、社区居委会低保申请、审批工作流程

(一)受理个人申请

1.社区低保专管员填写个人申请低保登记簿,注明提出申请的时间、申请人姓名、提供的证明材料;

2.审核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是否齐备;

3.发给申请人填写家庭收入申报表。

(二)入户调查

1.整理申请人相关证明材料,进行入户调查;

2.社区低保专管员、工作人员填写入户调查表。

(三)民主评议

社区低保工作评议小组成员,对入户调查的结果进行评议,填写低保对象民主评议表。

(四)张榜公示,将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在社区范围内公示(7日),拟保公示单。

(五)填表上报

1.根据评议及公示的结果,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通知本人不予上报的原因;

2.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社区低保专管员根据其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居民生活保障审批表”,申请人填写申请原因并签名,附个人申请书、相关证明材料;

3.整理材料上报,社区低保专管员整理审批表、评议结果、公示结果等材料,上报街道办事处。

(六)社区居委会在申请人材料齐备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工作。

(七)组织低保对象参加公益性劳动,填写低保对象公益劳动记录簿。

(八)低保对象每月向社区居委会申报家庭收入,建立低保对象个人申报家庭收入登记表。

(九)人户分离的城镇居民家庭,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委托现居住地的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乡镇)对申请人进行入户调查、张榜公示,填写人户分离居住地证明。

三、街道办事处低保审核、审批工作流程

(一)街道办事处民政办公室接到社区居委会上报的低保申请材料后,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查漏补缺,并把审核结果及时反馈到社区居委会。

(二)办事处民政办公室对经审核材料齐全的申请低保家庭,会同分管领导及社区居委会进行第二次入户调查,准确核定其家庭收入状况,确定其是否符合低保条件,经审核,符合低保条件的,根据其家庭现状、收入状况确定其类别和享受金额;对经审核不符合低保条件的,注明原因,退回至社区居委会并及时通知申请人。

政审证明材料篇4

为全面贯彻党的届六中全会、省次党代会和市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提升“六加一”攻坚战,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结合粮食行政审批工作的实际,对照标杆单位,本着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下放审批权力“三减一放”原则,我们重新对我局的一项行政审批事项——《粮食收购许可证》办理事项进行了设计并优化了审批流程。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作风转变年工作和深化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要求,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我省批准公布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将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含国有粮食企事业单位改制后新成立的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进行公布,全面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粮食行政审批事项“三减一放”情况

(一)粮食局行政审批事项

《粮食收购许可证》,类别为行政许可。

(二)行政审批费用免费。

(三)行政审批时限法定15个工作日,2012年进一步优化为3个工作日办理完毕。

(四)行政审批程序

1、申请人向与办理工商登记部门同级的粮食行政部门索取《省粮食收购资格申请审核表》(可网上下载),填写申请表并准备相关证明材料。材料包括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新设企业《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资信证明、经营场所和粮食仓储设施的基本条件说明、粮仓及必备设施的产权证明或有效租凭赁合同、有关检化验仪器和设施证明材料或与具有质检能力的专业质检机构签订的协议证明、原来从事粮食收购业务的经营者须同时提交上一年度粮食购销情况年报表。

2、申请人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申请表,并提供所需的证明材料。(1)材料齐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受理,发受理通知书;粮食行政管理部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通过,给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通知领取《粮食收购许可证书》;申请人领证,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2)申请材料不齐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一次性告知并发补申请材料通知;按照申请材料通知要求,补正材料后材料齐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受理,发受理通知书;粮食行政管理部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通过,给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通知领取《粮食收购许可证书》;申请人领证,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3)不属于申请机关的管辖范围,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告知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或发不予受理通知书。(4)材料齐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受理,发受理通知书;粮食行政管理部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给予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讼的权利。

(五)行政审批权力下放

自2012年月1日起,市粮食局只审批拟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注册、欲开展粮食收购业务的各类经营者的《粮食收购许可证》前置审批事项。其他拟在各县(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注册、欲开展粮食收购业务的各类经营者的《粮食收购许可证》前置审批权力下放到各县(市)粮食局办理;拟在各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分局进行注册、欲开展粮食收购业务的各类经营者的《粮食收购许可证》前置审批权力下放到市粮食局直属分局办理。

二、申请从事粮食收购的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含国有粮食企事业单位改制后新成立的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其进入粮食收购市场开展经营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筹措的经营资金符合工商注册登记规定的注册资金;

(二)拥有或通过租借具有必要的粮食仓储设施;

(三)具备相应的粮食质量检验、保管能力。

(四)凡常年收购粮食并以营利为目的的,或年收购量达到50吨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必须取得粮食收购资格。年收购量低于50吨的个体工商户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无须申请粮食收购资格。

(五)个体工商户申请粮食收购资格须具备筹措经营资金3万元以上的能力。

政审证明材料篇5

【关键词】人事档案;内容;来源;鉴别;利用

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等部门按照党的有关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事档案不仅是考察了解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更多的利用于人事工作中。档案作为记录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内容的重要材料,在现阶段仍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如调动工作、出国政审、评定职称、求学、公证、出具各类人事证明等,办理退休、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等问题上,个人档案记录的工龄、工资、待遇、职务、参保时间等都将成为主要依据。

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诸如档案材料收集与归档材料的不规范,有些该归档材料的没有归档,阅档者不知如何寻找线索,并以材料形成的程序去全面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等问题,也常遇到不具备阅档条件的人员前来要求查阅、利用等情况。本文介绍人事档案管理的一些有关概念及知识,期望强化有关人事档案的概念及管理意识、了解有关人事档案知识,以利于人事档案的管理与科学的利用。

1 人事档案内容和分类

档案的内容分为十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履历表、简历表,干部、职工、教师、医务人员、军人、学生等类人员登记表,个人简历材料,更改姓名的材料。

第二类 自传材料: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第三类 鉴定(含自我鉴定)、考核、考察材料。以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性的干部表现情况材料;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考核登记表,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

第四类 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学历、学位、学绩、报考高等学校学生登记表、审查表、毕业登记表、学习和培训结业成绩表、学历证明材料、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培训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审批表等材料。

第五类 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审查结论、上级批复及有关的依据材料;入党、入团、参军、出国等政审材料;更改民族、年龄、国籍、参加工作时间等的组织审查意见,上级批复以及所依据的证明材料。

第六类 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派的材料。

第七类 奖励材料。包括科学技术和业务奖励、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各种先进人物登记表、嘉奖、通报表扬等材料。

第八类 处分材料。违犯党纪、政纪、国法等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处理意见),查证核实报告,上级批复,本人对处分的意见和检查;法院审判工作形成的判决书等。

第九类 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等的登记表、呈报表、审批表、审批材料;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

第十类 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包括有残疾的体检表,残疾等级材料,因公受伤的证明材料;讣告、悼词;年度思想总结、小结,大中专毕业报到证等材料。

2 档案材料的来源与收集

人事档案材料产生于现实工作之中,从其来源看,有个人形成的,也有组织上形成;从材料形成过程来看,即有在现实工作中由组织和个人自然形成的,也有组织上为了解个人情况而专门布置填写的。所以人事档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有材料增加。

档案材料主要来源、收集及补充约有以下途径:

2.1 通过组织、人事部门收集职工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

2.2 通过教育院校、培训部门收集学生登记表、报考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学习成绩表、学位审批材料、学历证明、培训结业成绩、鉴定等材料。

2.3 通过所在单位收集在党、团组织建设中形成的入团材料、已批准转正的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自传、政审材料、党员登记表、个人总结、退党等组织意见材料。

2.4 通过评定专业技术资格部门,收集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工作中形成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申报表、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聘任专业职务的审批表、晋升专业职务(职称)审批表。

2.5 通过有关部门收集表彰奖励活动中形成的先进工作者的登记表、先进模范事迹材料等。

2.6 通过纪律检查、监察、司法及有关的行政部门,收集形成的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处理意见、记过材料、查证核实报告、上级批复、个人对处分决定的意见、本人检查、交待材料、通报批评材料,法院判决书,复查甄别报告、决定、上级批复材料。

2.7 通过审计部门收集形成的对经济工作中的评价材料,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材料。

2.8 通过科技部门、报刊等收集科研成果及重大影响的论文、著作、译著等的目录。

2.9 通过卫生部门收集工作人员因病、工伤、意处事故、致残的体检表、鉴定等有关材料。

3 档案材料的鉴别及归档要求

为保证档案材料的原始性、客观真实性,保证人事档案的安全与利用,严格控制进档材料的来源与收集是必要的,对档案材料的鉴别也是必不可少的:

鉴别归档材料,必须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有关规定为依据,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形成材料的历史条件、材料的主要内容、用途及保存价值,确定材料是否归档。

对收集、补充的档案材料必须来源清楚,甄别材料的真伪及价值,确定材料是否归档。

属于归档的材料应真实客观,材料必须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属于成套的材料必须完整齐全,有些材料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后方能归入档案。

归档材料应是原件,一般不得使用复印件代替原件存档。

人事档案材料,须统一使用16开规格的办公用纸,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红色及纯蓝色墨水和复写纸书写。

材料转递、归档的过程要符合组织转递手续及程序。

4 利用人事档案的有关查阅原则

查阅档案单位及查阅人,在其批准权限、职责范围内,因工作需要查阅和借用干部档案,须以《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查阅原则为依据,遵守档案的提供利用之规定。

查阅单位及查阅人应携带填写规范、经单位组织负责人批准并加盖公章的《查阅人事档案介绍信》,填写查阅《干部档案审批表》查阅档案,不得凭借调查证明材料介绍信查阅干部档案。

凡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利用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干部到保管单位查阅室查阅,档案一般不外借,如必须借出使用,要说明理由,经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限期归还,妥善保管,严格保密,不得擅自转借,不准交给无关人员和本人翻阅。

查阅干部人事档案一般要求两人或两人以上,查阅档案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借用、查阅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须经档案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办理。复制的档案材料,不得给无关人员观看或自行转递,用毕负责销毁。

查阅者不得假公济私,不得泄漏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违者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

参考文献

政审证明材料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建设,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干部和正确选拔使用人才提供依据,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以及党和国家组织(人事)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着重收集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情况的材料充实档案,做到及时、规范、真实、条理、精炼、实用,有效地为组织(人事)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的组织(人事)工作的政策,并受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监督。

第四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形成部门要主动送交应归档材料,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按规定负责审核归档。

第二章收集范围

第五条履历材料

(一)在干部人事工作中形成的履历材料:

各类人员的履历表、简历表、登记表、简历材料等;

(二)更改姓名、籍贯的材料:

个人申请、组织认定意见等。

第六条自传材料

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第七条鉴定、考察、考核材料

(一)组织审定的各类鉴定材料:

学生的表现鉴定、干部调动鉴定、挂职鉴定、转业鉴定、学习鉴定等;

(二)考察、考核干部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组织审定的考察材料、表现材料、定期考核材料、民主评议干部的综合材料、年度考核登记表、已提拔使用的后备干部登记表等材料;

(三)审计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有关干部个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或审计意见等材料;

(四)完成专项工作、重大任务的表现材料等。

第八条学历、学位、培训、专业技术职务等材料

(一)在国民教育、成人教育(大中专)、党校、军队院校、培训、留学等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1.初中、高中、中专学籍材料等;

2.全日制大学本(专)科学历学位材料:学习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选拔学生登记表(限于大学普通班)、保送生登记表、授予学位的材料等;

3.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材料:报考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专家推荐书、学习成绩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毕业研究生登记表、授予学位的材料等;

4.博士后有关材料:博士后申请表、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等;

5.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士学位有关材料:学位课程进修成绩表、国家统考科目统考成绩表、授予学位的材料等;

6.在职学历教育有关材料:成绩表、毕业论文评审答辩情况表、毕业登记表、党校学历证明材料等;

7.出国留学或参加中外合作办学学习的有关材料:选拔留生审查登记表、报考登记(申请)表、学习成绩表、授予学位的材料及中文译本、学位证书复印件等;

8.学历学位认证材料:各级组织、人事、教育部门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材料,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材料等;

9.肄业材料;

10.干部参加培训的有关材料:学员学习(培训)考核登记表、干部进修登记表、学员学习成绩登记表、培训证明等;

(二)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职(执)业资格统考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评(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评审表、申报表、审批表等材料;职(执)业资格统考的有关材料及证书复印件,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资格证书复印件;教师资格过渡登记表、审批表;评选各级专业拔尖人才的材料等;

(三)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等情况的综合材料:

创造发明、科研成果鉴定材料,各种著作、译著和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目录。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通知等材料。

第九条政治历史审查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一)入党、入团、参军、入学、出国或从事特殊职业等的政审材料及调查证明材料;

(二)对干部政治历史情况进行审查的有关材料:

调查报告、审查结论、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意见、检查交待或情况说明材料;作为结论依据的调查证明、证据材料;甄别、复查结论(意见、决定)、调查报告、批复及有关的主要依据材料;

(三)更改民族、出生日期、国籍和入党、入团、参加工作时间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个人申请、组织审查报告及所依据的证明材料、上级批复等材料;

(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任职人员的报名登记(资格审查)表等相关审查材料。

第十条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

(二)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已批准转正的)、1份入党申请书、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记载组织意见的入党志愿书可收集归档);党员登记表;民主评议党员的组织意见、登记表,民主评议党员中认定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组织审批意见及主要事实的依据材料;整党工作中不予登记的决定、组织意见;退党、自行脱党的有关材料,包括本人申请、支部大会的除名决定、上级党组织的批复;

(三)加入派的申请表(书)、登记表等有关材料。

第十一条表彰奖励材料

授予各级各类荣誉称号的审批(呈报)表,获得各级各类奖励的有关凭证材料、先进事迹材料等。

第十二条处分材料

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和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个人违纪违法案件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处分决定,上级批复,核实(调查)报告,本人的检查、交待、对处分决定的意见;复查(议)报告、决定、结论,上级批复;免予、解除、撤销处分的决定、意见、通知等材料;通报批评材料;公安机关针对个人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检察院不决定书;法院刑事判决书、涉及干部本人的处罚性的民事判决书等。

第十三条录(聘)用、调动、任免、转业、退(离)休、辞职(退)材料

(一)录(聘)用审批表、职位聘任合同书、续聘审批材料等;

(二)干部任免审批表、公务员过渡登记(审批)表;

(三)应征入伍登记表、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审批表;

(四)授予(评定)、变动军(警)衔、海关关衔、法官和检察官等级审批表;

(五)辞职申请、辞职(退)通知、组织决定、申诉、复议决定等材料;

(六)退(离)休审批表、个人提前退休申请及审批材料等。

第十四条工资、待遇材料

(一)转正定级审批表、各种工资变动审批(登记)表、提职晋级和奖励工资审批表;

(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呈报表;

(三)解决各种待遇问题的审批表、批复材料等。

第十五条出国(境)材料

办理出国(境)审批工作中形成的因公出国(境)审查表、备案表等材料。

第十六条各种代表会议代表登记表等材料

参加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代表会,以及派代表会议形成的代表登记表等材料。

第十七条其他材料

(一)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合同(协议)书、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书、工会会员表等材料;

(二)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毕业生体检表、新录用干部体检表、有严重慢性病或身体残疾的体检表、工伤致残诊断书、确定致残等级的有关材料;

(三)办理丧事形成的有关材料:

悼词、生平、报纸报道消息、讣告、死亡通知单,非正常死亡的调查报告及有保存价值的遗书等材料。

第三章收集制度

第十八条各级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教育培训、审计、统战、公安、检察院、法院、民政等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形成部门,都应建立健全主动送交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归档的制度,明确责任,并认真贯彻执行。

第十九条形成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部门,应在形成材料后一个月内,按要求将材料送交主管干部人事档案的部门归档。

第二十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掌握形成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信息,建立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联系沟通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收集新形成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

第二十一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材料鉴别、审核、催要、销毁制度。鉴别送交归档的材料是否应当归档、是否真实;审核送交归档的材料是否规范、齐全;催要、查找缺失的档案材料;对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报批后予以销毁或退回;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应及时通知形成材料的部门补送或补办手续,形成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部门,有责任按规定认真办理。

第二十二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人员调动或管理权限变动后,必须及时转递其相关的材料。

第二十三条组织(人事)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布置填写干部履历表或干部履历补充表等,及时充实档案内容。

第四章归档要求

第二十四条归档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材料应完整齐全、规范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有承办单位或个人署名,有形成日期;规定由组织审查盖章的,必须盖章,规定要同本人见面的材料(如审查结论、复查结论、处分决定或意见、组织鉴定等),一般应有本人签字。特殊情况下,本人见面后未签字的,应由组织注明。填写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和学历学位等内容应与档案记载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第二十五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载体必须使用16开规格(长26cm,宽18.4cm)的办公用纸,材料左边应留出2-2.5cm装订边。文字须是铅印、胶印、油印、打印或用蓝黑墨水、黑色墨水、墨汁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墨水及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除电传材料或因材料不全需用复印件代替原件存档外,一般不得用复印件代替原件存档,存档的复印件须加盖出具单位的组织印章。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各部门应重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收集归档工作中的问题,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收集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七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要忠于职守、熟悉业务、掌握政策、认真鉴别、严格把关、保守机密,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第二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涂改、伪造、擅自抽取或销毁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政审证明材料篇7

一、综合类科技报纸和科技音像制品的认定

㈠省新闻出版部门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每年讲的《综合类科技报纸名单》,对符合条件的综合科技类报纸办理认定手续,财政部驻*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办理增值税先征后返审核退付,并将有关综合科技类报纸的增值税退付申请批复抄送省科技行政部门备案。

㈡省新闻出版部门对符合《通知》规定范围的科技音像制品办理认定手续,财政部驻*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办理增值税审核退付手续,并将有关科技音像制品的增值税退付申请批复抄送省科技行政部门备案。

㈢综合类科技报纸和科技音像制品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年限截止至2005年底前。

二、科普基地的认定

㈠申请享受科普税收优惠政策资格的科普基地,必须符合《办法》第二条第2点所规定的条件。

㈡符合申请认定为科普基地的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单位,须经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科技行政部门审批。

㈢申请单位须提供以下材料:

⒈填写《*省享受科普税收优惠政策科普基地申报表》(一式十份,电子文档软盘一份),该表格可在省科技厅网页上下载。

⒉申请单位基本情况材料(一式十份,电子文档软盘一份)。

⒊证明符合认定条件的有关材料(一式一份):

⑴开展科普活动,有稳定的科普活动投入的书面证明;

⑵科普设施、器材和场所的书面证明;

⑶开展科普活动时间的书面证明;

⑷内部常设科普机构、专职科普工作人员的书面证明;

⑸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科普工作计划的书面证明。

㈣申报和认定程序:

⒈申请单位将所需材料报主管部门加具意见、公章后,把申请书、证明材料等报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部门初审。

⒉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部门应当在自受理科普基地认定申请之日起的15个工作日内作出初审决定。不予认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部门经审核同意后,统一报省科技行政部门审批。

⒊省科技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初审决定之日起的15个工作日内对申报单位情况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同意认定的决定。

⒋省科技行政部门应当在批准后1个月内,向省财政部门、省国家税务部门、省地方税务部门、财政部驻*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科学技术部备案。取得享受税收优惠资格的科普基地,需进口科普影视作品的,应按海关规定向所在地海关备案。

⒌经认定的科普基地开展科普活动的门票收入申请免征营业税时,须持省科技行政部门对科普基地认定的批准文件、其他证明文件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讲申请,经审核批准后,享受《通知》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㈤省科技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省国家税务部门、省地方税务部门、海关总署*分署对经认定的科普基地每年进行一次年检。不合格者,取消其享受科普税收优惠政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向财政部驻*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科学技术部备案。

三、党政部门开展科普活动的认定

县及县级以上(含县级市、区等)的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以及科协、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开展科普活动需申请享受《通知》规定的税收优惠的,必须符合《办法》第二条的要求,并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㈠符合举办科普活动规定的地方党政部门等单位,应当在活动举办1个月前,向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部门讲认定申请,并提交科普活动批件、科普活动方案等相关文件。

㈡接受申请后,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部门认为必要的,应当负责活动的现场监督和过程管理。活动结束后1个月内,主办单位应当将科普活动总结报告以及相关证明材料、资料报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部门审核。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并上报省科技行政部门。

㈢省科技行政部门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在自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的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并在批准后1个月内向省财政部门、省国家税务部门、省地方税务部门、财政部驻*省财政专员办事处和国家科学技术部备案。

㈣对经认定的科普活动申请免征门票收入营业税时,主办单位须持科普活动认定批准文件、其他证明文件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讲申请,经审核批准后,享受《通知》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科普基地捐赠扣除的办理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对科普基地的捐赠,必须符合《通知》第四条规定,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0%以内的部分讲申请扣除的,须提供如下材料:

㈠科普基地认定批准文件;

㈡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出具的捐赠资金票据和资金用途的书面证明;

㈢接受捐赠的科普基地开具的收款证明;

㈣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五、科普基地进口自用科普影视作品的办理

㈠经认定的科普基地进口的科普影视作品拷贝、工作带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必须符合《办法》第四条的要求。其办理程序是:

⒈经认定的科普基地讲申请,附带进口影视作品的合同、协议(含中文译本)和科普基地认定批准文件等相关资料报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部门,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部门应在自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的15个工作日内作出初审决定。

⒉省科技行政部门、省新闻出版部门自收到初审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

⒊省科技行政部门应当在批准后1个月内向财政部驻*省财政专员办事处、科学技术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取得享受税收优惠资格的科普基地,需进口科普影视作品的,应按海关规定向所在地海关备案。

⒋对经认定的进口科普影视作品拷贝、工作带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时,科普基地须持进口科普影视作品批准文件、其他证明文件以及海关要求的其他材料,向所在地海关讲申请,海关按规定办理减免税手续。

政审证明材料篇8

    第二条  民政部门负责评残的对象是:

    (一)《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实施以前退出现役的军人;

    (二)参战民兵民工、参加县级以上人武部门或预备役部队组织的军事训练的无工作单位人员;

    (三)为维护社会治安同犯罪分子进行斗争致残的无工作单位人员;

    (四)国家机关行政编制工作人员;

    (五)授予警衔的行政编制人民警察。

    第三条  评残对象因战因公致残,医疗终结三年内申请评残的,有档案记载和确切证明,残情符合三等乙级(含三等乙级)以上,可予评定伤残等级;医疗终结三年后申请评残的,有档案记载或确切证明,残情符合二等乙级(含二等乙级)以上,可予补办评残手续。

    第四条  伤残人员的残情医学鉴定,须治疗终结后,由县(市、区)以上民政部门指定的医院伤残医学鉴定小组做出;职业病的残情医学鉴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指定的职业病专科医院做出。

    第五条  评残(包括新评、补评、调整等级)手续和审批程序:

    (一)本人向所在工作单位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说明致残经过和残情等情况。

    (二)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后写出证明材料,连同本人档案材料(包括原始证明、病历和现场证人提供的证明材料等)、书面申请和本人近期二寸半身免冠照片(人民警察须着制式服装)等一并报送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查。

    (三)县(市、区)民政部门经审查认为具备评残资格的,通知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残情检查,由医院伤残医学鉴定小组做出残情鉴定。县(市、区)民政部门根据残情鉴定,写出综合报告,填写《伤残等级审批表》和伤残证件,连同本人申请、单位证明等有关材料,一并报送地(市)民政部门审查。

    (四)地(市)民政部门经审查认为符合评残条件的,在上报的《伤残等级审批表》上签署审查意见,连同其他材料一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审批。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经审查认为符合评残条件的,在《伤残等级审批表》和伤残证件上签署审批意见,加盖印章,并通过县(市、区)民政部门将伤残证件发给本人。

    不符合评残条件的,民政部门应当在《伤残等级审批表》上注明理由并加盖印章,连同其他上报材料退回申请人。

    第六条  伤残人员由于残情变化,原定伤残等级与现残情明显不符的,应按规定调整伤残等级。

    第七条  伤残证件的发放种类:

    (一)军人在服役期间因战因公因病致残,发给《革命伤残军人证》;

    (二)民兵、民工、农村村民、城镇居民、学生因战因公致残,发给《民兵民工伤残抚恤证》;

    (三)国家机关行政编制工作人员因战因公致残,发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抚恤证》;

    (四)授予警衔的行政编制人民警察因战因公致残,发给《人民警察伤残抚恤证》;

    伤残证件由民政部统一制作。全国范围内的换证工作,由民政部规定时间统一进行。

    第八条  伤残人员要爱护和保管好自己的伤残证件,不得私自涂改、转借或转让。

    第九条  伤残证件因保管不善被损坏,当事人应及时报告发证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县(市、区)民政部门经审查认为不能使用的,填写《伤残人员换证补证报批表》和新伤残证件,连同本人申请及损坏的旧证一并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换发。

    第十条  伤残证件遗失,当事人应尽力查找,并及时报告发证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半年之内查找不到的,在本人登报声明作废后,由县(市、区)民政部门填写《伤残人员换证补证报批表》和新伤残证件,连同本人申请一并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经批准后,重新编号,发放新证。

    第十一条  伤残抚恤金和伤残保健金标准,由国家根据伤残性质和伤残等级,参照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确定。工资标准高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地区,应在全国伤残抚恤(保健)金基本标准基础上,制定当地的具体抚恤标准,以保障伤残人员的生活。

    第十二条  伤残人员抚恤关系转移,其当年的伤残抚恤(保健)金由部队或迁出地民政部门负责发给,从第二年一月起由迁入地民政部门按规定发给。

    伤残人员到国外定居的,可按照当时的抚恤标准,一次性发给五年的抚恤(保健)金,以后不再发给。

    第十三条  伤残人员被判处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或者被通缉期间,所在县(市、区)民政部门应收回其伤残证件,暂停抚恤,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备案。其中属于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的在乡伤残人员生活确有困难的,可适当发给生活补助费,但最多不得超过原抚恤金标准的一半。

    暂停抚恤的伤残人员,刑满释放、恢复政治权利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可以恢复抚恤待遇,原停发的伤残抚恤金或伤残保健金不予补发。办理恢复抚恤手续应提供下列材料:本人申请、司法部门的《释放证明》、县(市、区)民政部门的意见等。

    伤残人员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取消抚恤待遇,收缴并注销其伤残证件。

    第十四条  对部队转业、复员退伍、离退休移交民政部门安置以及从外地迁入本地的伤残人员,必须进行审查、登记、备案。审查的材料有:本人户口本或身份证、原伤残证件、医院残情医学鉴定、伤残等级审批表、《伤残人员关系转移证明》、转业或退伍证等。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当对当事人目测残情,必要时可为其指定医院进行检查。经审查无误后,由县(市、区)民政部门登记建档,并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备案。

    属于弄虚作假的,不予登记,并通知原部队,或由迁出地的审批机关收回其伤残证件;发现问题或一时把握不准的,应当暂缓登记,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处理。

    第十五条  民政部门对伤残证件和有关材料应当指定专人妥善管理,防止丢失。对申报和审批的各种材料证件,应有登记手续。需要邮寄的,应当挂号邮寄。

    第十六条  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当建立伤残人员资料档案,一人一档,长期保存。

    第十七条  县(市、区)民政部门对自然减员的伤残人员,应停发伤残抚恤(保健)金和护理费,注销证件,留作纪念,并按规定发给丧葬补助费。同时填写《伤残人员减员登记表》,按年度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

    第十八条  民政部门对在伤残抚恤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着的工作人员,应当予以表彰或奖励;对弄虚作假、以权谋私,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处理。

政审证明材料篇9

分清是非,不能凭空臆断。凭空就能“铁口直断”的,那叫“半仙”。法官大多没有半仙的本事。要分清是非,也就烦琐许多。要当事人举证,要开庭审理,要当庭对质,最后才能按照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分清是非,辩明曲直。这其中,庭审,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

对质,要求双方面对面。但在现实的审理中,却经常出现一方当事人不到庭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国诉讼法规定了缺席审判制度。那么法官对缺席审理案件的证据应如何作出评价呢?

当事人不能到庭的原因,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以下几种:因特殊情况确实无法按时到庭应诉、未能接到开庭通知、明知必败不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最后一种就是企图恶意规避法律。

缺席判决,究竟是为了维护相对方利益,还是为了惩罚诉讼相对方。如果是后者,采取缺席判决主义也无可厚非。但事实上,大多国家都没有采取这种极端主义,而是选择了相对中庸的一方辩论判决主义。

但采取的这种方法,无疑提高了对法官的要求。

法官分清是非,必须依赖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而按照我国诉讼法规定,除一些特殊证据外,只有经过法庭质证的证据才可以作为定案依据。当事人一方缺席,质证无法进行。这时候,对单方提交的证据认定问题,就成了缺席审判的重中之重。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既然造成了缺席审理,必然以一方不履行诉讼义务为前提。不管原因如何,其未到庭一方在诉讼中,已经存在过错。当然,不到庭客观原因可能是正当的,也可能是恶意的。但是,既然当庭一方已经履行其诉讼义务,从公平的角度来看,缺席方就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如果因为缺席方的不履行义务,而加重到庭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这显然违背了法律最基本的公平原则。

其次,缺席方的不到庭,也不应当加重法官的义务。法官不是半仙,没有“铁口直断”的本事。不管当事人缺席的原因如何,用法律术语来讲,那是“另一个法律关系”,和当前的审理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既然在此次庭审中缺席方存在过错,就应当承担不利后果。而且法律也给了当事人事后补救方法的。

最后,仔细思考当事人缺席的原因。既然是“特殊情况”,当然就应该是偶发事件。因此在缺席审理中,首先认定缺席方存在过错并无不可。法律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要法官做什么。说到执行公式,恐怕谁都比不上电脑。法律的公正,面对的是整个社会。维护的也不是某一单个个体的利益。

接下来,就是具体认定的问题。

在我国,缺席审理只存在于民事和行政诉讼中。而刑法意义上,并没有缺席审理这一说。

缺席,本身存在原告缺席和被告缺席两种情况。

针对原告缺席。民事诉讼中,相对方应该有处分自己诉讼权利的自由,如果在法官已尽告知原告缺席后果的情况下,原告依然拒绝出庭,则应当视为其对自身诉讼权利的处分,即放弃诉讼请求。此刻,应该按照撤诉处理。而在行政诉讼中,此刻,诉讼关系已经不仅仅是当事人本身的权利义务问题。而涉及行政机关履责问题。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有责任监督行政机关行为是否合法。而且,在行政诉讼中,原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出于畏惧而放弃诉讼请求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行政诉讼中,若原告缺席,则法官应当继续对案件进行审查,并依法做出判决。

当然,在审判实务中,缺席的对象大多是被告。

对于被告缺席的情况,行政诉讼中,完全可以按照缺席判决主义处理。作为行政机关,不存在缺乏法律常识的问题。其必然知道拒不到庭应诉的后果。而且其代表国家形象,更应该注重维护法律尊严。且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承担着证明其行政行为具有合法性、合理性的责任。无论是从其缺席行为的性质,还是从举证责任上来看,都应判决其败诉。

而在民事诉讼中,情况就显得复杂一些。被告缺席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双方各自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要求当事人按照行政机关的标准承担诉讼义务也不太合适。这时候,就需要法官依据法律逻辑、生活经验和法官职业道德去就双方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证据材料运用自由心证,充分发挥法官自由裁量权从中发现案件真实。法官的心证来源就是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和证据材料,更重要是证据材料,没有证据材料,法官将无法予以评价。不管被告方有没有提交证据,因缺席方行为造成质证无法进行,不可能要求到庭方为缺席方的不当行为承担责任。法官完全可以按照原告提交的证据,进行形式上的审查。只要原告的证据从形式上可以证明其诉讼请求,就可以认定原告方请求成立。

除此之外,缺席审理的案件还应当注意两点。第一、当事人拒不到庭的结果与自认的结果完全不同。当事人缺席的情况下,依然要相对方依照其诉讼请求提出证据,只是此刻不对证据进行实质审查而已;而当事人自认的情况,是可以不需要相对提交证据即认定事实的。第二,在缺席审判中,法官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就是法官始终要居于居中裁判的地位。

政审证明材料篇10

一、突出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的特色

不同机关之间的职能不一样,同一机关不同部门的职能也不相同。为了反映这些职能,归档范围就应突出如下内容的文件材料:

(一)突出专业文件材料的特色

本机关专业文件材料是体现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的重要文件材料。要对专业文件材料归档,就必须了解专业档案的特性。专业档案至少有三个特性:一是独立的相对性。某些档案各机关都可以作为专业档案,如会计档案、干部人事档案。但多数专业档案,只有在具有该项职能的机关,才能被称为专业档案。如统计档案,在各机关都有,但只有具有统计职能的统计局等机关才能将其称作专业档案,其他机关一般作为文书档案保存。二是形成的渐进性。有些档案开始数量少,不足以作为一种专业档案,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可以发展为一种专业档案。如过去没有廉政档案,现在则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或其他机关的纪检监察部门的一种专业档案。三是发展的阶段性。有些专业档案随着时代的变化,已成为历史。如乡镇基层机关的农村税费改革档案,目前不再产生。

各机关要根据以上特性,规定本机关专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一般来说,多数机关应有干部人事、会计、房改、干部廉政、文明创建、书稿等专业文件材料。其他专业档案主要存在于具有某些专业职能的机关,如:民政机关的社团登记、地名、复退军人、优抚、救灾文件材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企业登记、商标文件材料;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案件稽查文件材料;统计机关的统计和普查文件材料;发改机关或物价机关的物价审批文件材料;储备机关的物资储备文件材料;教育机关的学籍文件材料;科技机关的成果材料;卫生机关的医院管理文件材料;人口和计生机关的计生文件材料;食品药品监管机关的药品监管文件材料;体育机关的体育明星文件材料;旅游机关的旅行社登记文件材料;侨联机关的侨胞登记文件材料;海关机关的进出口登记、审批、检测文件材料;纪检监察机关的纪检监察案件、领导干部廉政文件材料;审计机关的审计文件材料;人事机关的专家、表彰、职称等文件材料;建设机关的规划文件材料;国土机关的地籍、矿产、资源文件材料;机关的文件材料;党史研究机关的党史编研文件材料;地方志机关的方志编撰文件材料;财政机关的会计材料;劳动保障机关的劳动保险文件材料;移民机关的移民文件材料;科协机关的协会登记文件材料;政法机关的综合治理文件材料;公安机关的户籍、身份证、指纹、耳目、出境、刑侦等文件材料;法院的诉讼、执行、法医等文件材料;检察院的诉讼、侦察、鉴定文件材料;司法机关的公证文件材料;监狱与劳教部门的罪犯、劳教对象文件材料;宣传部门的文明创建文件材料;新闻出版机关的期刊、印刷、内部出版、案件等文件材料;文联和作协机关的成员登记、重要成果文件材料;社科联机关的社科社团登记、重要成果文件材料;社科院机关的重要成果文件材料;机关事务管理机关的房产管理文件材料;知识产权部门的专利文件材料;技术监督机关的标准、质监文件材料;测绘机关的测绘成果文件材料;银监、保监、证监机关的开业审批、案件文件材料;烟草专卖机关的营销户登记、案件查处文件材料;政府采购机关的政府采购文件材料;机关刊物编辑部门的书稿材料;机关人事部门的职称评聘的文件材料;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学籍文件材料;商业银行的授信、贷款文件材料;保险公司的承保、理赔文件材料;证券公司的客户、案件等专业文件材料。

(二)突出本机关行政执法工作的特色

本机关行政执法工作是体现本机关重要职能和主要历史面貌的重要工作,其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有如下三种:

1、制定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一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包括本专业的法律及其他法律(如刑法)中有关本专业的法律条文的文件材料。二是由国务院制定或由国家专业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起草经国务院批准的行政法规的文件材料。三是由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省、自治区、所在的市和国务院批准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文件材料。四是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或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专业主管机关联合制定的中央专业行政规章文件材料。五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专业行政规章文件材料。六是本机关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专业工作规定、业务工作规范等。

2、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指以下执法形式形成的文件材料:一是行政规划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即行政机关在实施公共事务及其他活动之前,制定出具体行政目标的规划及其实施计划的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某项事业全国或某省、市的“十一五”规划,全省或全市某项工作年度计划等。二是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即行政机关依法对所管辖范围内的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法律法规规定所进行的查证、考核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指勘测现场、提取证据、采取措施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检查通知、检查记录、违法取证、调研笔录、整改通知等。三是行政指导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即为了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采取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行政机关依法做出的以实现行政管理为目的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指导方案、业务制度、培训宣传、操作指南等。四是行政裁决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监管机关、环保机关、卫生机关、质量技术监管机关做出的赔偿纠纷裁决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国土、林业、矿产等管理机关作出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纠纷,林地或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纠纷,采矿权纠纷等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新闻出版机关、知识产权机关、国土管理机关做出的停止商标侵权行为、停止著作权侵权行为等纠纷裁决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五是行政制裁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行政处罚过程中的文件材料,如立案、调查取证、听取申辩、处理决定、制作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执行、结案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另外包括行政处分中的调查取证、听取申辩、处理决定等文件材料。六是行政复议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等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七是行政诉讼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指: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受理、一审、二审、审判监督、判决、裁定、决定、执行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其中部分应为专业文件材料。

3、执法监督检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指各级人大机关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各级政协机关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检查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三)突出本机关行政审批工作的特色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规定予以保留并设定行政许可的共500项。对于各相关机关来讲,本机关行政审批工作是体现本机关主要职能的重要工作,其归档文件材料主要指以下几种:

一是工商管理机关办理商标、知识产权机关办理专利许可等工作中形成的排他性许可文件材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烟草专卖等机关办理的营业证等非排他性许可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二是公安交管机关办理的驾驶证、公安机关办理的出入境证、环保机关办理的排污证等权利许可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国土资源机关办理建设用地证等附义务行政许可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三是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机关、食品药品监管机关办理的产品生产许可证等无期限许可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知识产权机关办理的发明专利证等有期限性许可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四是生产、经营、林业主管机关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森林采伐许可证等行为许可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财政机关、司法机关颁发会计证、律师证等资格许可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二、突出本机关基本历史面貌的特色

本机关基本历史面貌主要通过本机关举办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制发的重要文件来体现。

(一)本机关举办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指本机关承办的国际性会议、大型展览会、博览会及其他重大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如:省级科技机关举办的国际性科技会议文件材料;各级外经贸机关举办的国际性贸易会议文件材料;县、省级体育机关分别举办的全省、全国运动会文件材料;卫生部门形成的防疫文件材料;畜牧机关形成的禽流感文件材料等。本机关机构设置、机构撤并、名称更改、人事任免、先进单位、组织简则、人员编制、印信启用和作废等文件材料。

(二)本机关召开的重要会议文件材料。主要指本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经济工作会、纪检会及本机关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党组(党委)会议、行政办公会、重要的专题工作研讨会的文件材料。

(三)本机关单独制发、与有关机关联合制发的本机关为主办机关的重要文件。主要指本机关形成的年度以上工作总结、规范性文件、重要业务事项的文件、重要专题的调研材料、大事记、组织沿革、综合性统计表等文件材料。

三、突出本机关经济利益的特色

(一)本机关产权关系。如:建筑物所有权(如房产证)、电梯所有权、办公用品所有权、电器所有权、档案资料所有权、使用权如房屋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如土地使用权证)、车辆车场使用权、道路使用权、大厦冠名权等文件材料。

(二)本机关债权债务关系。一是与本机关有关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文件材料,如借款、贷款、欠款、土地与房屋、车辆等置换的文件材料。二是本机关代表政府职能活动中形成文件材料,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的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国资委或其他主管部门与承包者签订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合同,粮食收购机关与农民签订的粮食订购合同,政府采购机关与供货单位签订的国家订货合同,交通机关、建设机关、通信管理机关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的修建国道、飞机场、大型供气、供水、供电、通讯设施等公共工程的承包合同,科技机关与科研单位签订的科研合同等。尤其是未了的债权债务关系文件材料要列为重要归档范围。

(三)下属有经济利益单位的经济关系。主要是下属有经济利益的单位的产权关系,包括股份关系、分配关系等文件材料。

四、突出个人利益的特色

一方面,是本机关个人利益的文件材料。如个人述职报告、审计结论,职工名册,干部职工被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文件材料,职工录用、转正、调资、定级、停薪留职、辞职、离退休、死亡、抚恤等文件材料;职工承租、购置本单位住房的合同、协议和有关手续。另一方面,是外单位的个人利益的文件材料。一是行政确认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国土资源机关颁发的土地使用证、宅基地使用证,房产管理机关颁发的房屋产权证等行政确定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工商管理机关对企业性质的认定、质量技术监管机关对企业产品质量认定等认定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教育机关对公民学历和学位的证明,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机关对货物原产地的证明等证明性文件材料;工商、公安、民政等机关依法进行企业、户口、社团、婚姻等登记性文件材料;工商机关对经济合同的鉴定、认证文件材料;技术监督机关对产品质量的鉴定文件材料等。二是行政征收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如:税务机关征收的流转税、资源税、收益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相关行政机关收取的建设基金(如重点交通、能源项目的建设基金等)、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的使用费(如矿产资源费、土地使用费、水资源费、公路养路费、车辆通行费等)、各种行政管理费(如工商管理费、城市建设管理费等)、环保费(如排污费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三是行政奖励和行政给付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党委、政府、组织、人事、公检法机关、给予受奖者通报表扬、记功、发给资金或奖品、晋级、晋职、通令嘉奖、授予荣誉称号等精神、物质、职务等方面的奖励的文件材料;民政等政府有关机关开展安置、抚恤、优待、补助、救灾扶贫等行政给予工作中形成文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