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堂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6-14 16:59:04

大课堂教育

大课堂教育范文篇1

安阳县党员电教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在充分发挥党员电教优势服务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构建好“四大课堂”,为基层党员的学习和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了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空中课堂”为教育活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安阳县党员电教借助县电视台频道资源,积极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展播,集中宣传播放外地及本县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和教育活动专题片,同时及时报道教育活动的进展情况、工作动态和典型经验。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已在县电视台开办专题展播十余次,市县采用新闻稿件170余条。

二是“点播课堂”为教育活动提供坚实平台。近几年来,安阳县扎实做好党员电教播放网络建设工作,各基层党组织建点率已达到95%以上。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安阳县在进一步抓好日常播放收看工作的基础上,不断针对基层党员学习需要组织制作先进性教育活动专用教材。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伊始,投资2万多元制作了600余套共6100张的专用教材光盘发放到全县各村,其中涉农科技技术教材的比重占到了70%左右,受到广大农村党员的普遍欢迎。

三是“网络课堂”为党员提供学习交流园地。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先进性教育活动,安阳县于2005年6月份依托县政务外网开通了党员电教视频点播系统,下半年又建设完成了先进性教育专题网站“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在线”,新增加了工作文件、经验交流、简报、党员风采、投稿信箱等诸多栏目,通过及时更新维护,为广大基层党员选学文件资料、交流心得体会提供了便利。视频点播系统开通以来点击数已达到4360多点,网站访问1371人次。

四是“实践课堂”切实提高农村党员群众致富能力。安阳县在先进性教育中注重以为农村党员群众送科技、送信息为主开展党员电教科技致富主题活动,使广大党员群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安阳县已开展了5场较大规模的科技大集活动,依托党员电教科技致富示范基地举办了11期科技致富技术培训班,25场科技致富技术比武活动,直接受益群众30000多人,在全县农村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的热潮。

大课堂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情课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提高供给质量为出发点,运用改革的办法进行结构调整,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实现供需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凯恩斯主义”“新供给学派”不同,不是单纯侧重需求或者供给的改革,而是更强调两者的相互结合[1]。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进一步探索“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育教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教育相结合、传统教学与激情教学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大连海事大学“激情课堂”是“概论”课的一部分,充分借鉴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找到学生的兴奋点,经过大胆尝试,探索出激情教学模式。已经在本校、本市、本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光明日报》《中国水运报》《中国交通报》《辽宁日报》《大连日报》等多家媒体均给予了宣传报道。

一、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供给活力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了管用,是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一直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向。2011年,成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组,就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样本调查,得出“情境共融、点燃激情、同频共振”的解决方案,尝试开创“激情课堂”的教学模式。“激情课堂”是针对“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情境再现,运用“激情教学法”,贴近学生实际,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呈现90分钟高质量的晚会式的课堂,帮助大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为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校重点挖掘具有时代特点的歌曲、音乐和影片,运用合唱、舞蹈和朗诵等艺术形式,发挥其历史、德育、美学等教育优势,借助重大节庆日,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表演,既做观众,又做演员,并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实现理论教学和激情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不同时期思想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脉络,使大学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践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供给质量

激情课堂根据授课地点和人数,分为激情小课堂和激情大课堂。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个别教师的初次尝试,受益学生有300人左右。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有4位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每学期受益学生约1000人。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90分钟的激情课堂在全校普遍实施,每学期受益学生有2200人左右。2015年上半年以前均为激情小课堂,每学期的最后一次课,作为课程总结,在教室中进行。2015年下半年在学校体育馆举办2200人左右的激情大课堂。由于馆内屏幕规格和清晰度所限,2016年,利用重大节庆日,将正在学习“概论”课的学生分成两组,每组1000人左右,在学校礼堂举办了“辉煌的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激情大课堂”。总之,激情课堂每学期举办一次,从教室到礼堂,从当初百余人的激情小课堂,到如今千余人的激情大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经历了一次激情的洗礼,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校园中最受学生期待和欢迎的一堂课。在2016年7月1日,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激情大课堂的内容进行精选和微调,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为全校师生党员上了一堂“激情党课”,这是学校首次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对全体党员进行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准备激情课堂的几年中,开发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不同时代的歌曲、音乐和影像资料、图片、课件、教案、文本资料等。学校给予“激情课堂”很大力度的支持:提供多媒体教室、礼堂等教学场所;学校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提供视频制作和录制的资金;学校团委允许我们在每年的合唱比赛、舞蹈大赛以及校声乐团、舞蹈团中选节目、选演员,甚至为我们量身定做节目;同时,也获得了相关二级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学生干部的支持,保证所需节目万无一失。在激情大课堂筹备和上课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充分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成立的“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激情大课堂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

三、探索教学供给理论,挖掘艺术教育的供给优势

对激情教学法的研究,一直是大连海事大学“概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重点。从教学内容上看,举办“激情课堂”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利用90分钟的时间,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行概括性的梳理。这堂课应该算作“概论”课的“总结”课。从教学方法上看,这是“概论”教研室五年来一直探索的理论教学与激情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受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的启发,主要是想通过发挥多种艺术形式在历史、德育、美学等方面的教育优势,借助重大节庆日,开展“激情教学法”。在课堂上,把“讲课”与“表演”融为一体,学生既做观众又做演员,将抽象的理论同鲜活的文艺形式结合起来,实现师生互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做到入脑入心。艺术作为人们用来表现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主要表现的是人们对真、善、美的感受,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阐述形式。[2]一方面,充分发挥艺术的德育功能和作用。艺术总是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展现出强大的德育功能。首先体现在它有助于培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其次,它的社会主义教育的功能是与生俱来的;再次,它的集体主义教育功能与作用也非常突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艺术的美学教育功能与作用。艺术是源于生活,富于情感,因而极具感染力。一方面,时代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能够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能力。当前,许多年轻人尤其是高校学生崇尚流行音乐、摇滚乐,这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念,部分同学从发型、衣着打扮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都以某歌星、某明星为样板,甚至千里追寻偶像歌星,依某影星相貌整容,这实际是一种迷失审美方向、陷入审美误区的表现。具有正能量的艺术则以其特殊而经典的语境和形式,能够更清晰地指明了当代审美的主流方向与审美情趣。积极向上的歌曲歌唱祖国的大好江山,歌唱人们的真挚情谊,歌唱社会进步的丰硕成果,歌唱为民为国为人类的正义事业、鞠躬尽瘁的英雄人物与英雄事迹。所以,在时代歌曲的学习、传唱和欣赏中,同学们能感知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懂得了如何欣赏与评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从而培养了正确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并进而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审美价值地位的巩固。另一方面,好的艺术能塑造完美的人格,激发无限的创造力。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处于自由而激进的状态,其情绪、情感、个性和想象力都得到充分的张扬,心灵更充实、丰富,这种状态能唤起学生对美好、对和谐、对高尚、对实现理想的强烈渴望并激励学生为此克服和战胜一切基于生理本能和非理性情绪的障碍。正如列宁所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正是由好的艺术形式激发出的这份情感、责任和自信,激励学生排除一切困难去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正义,去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四、点燃理论学习热情,实现教学供给目标

激情是手段、课堂是平台、教育是最终目的。激情大课堂通过感官的刺激到达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在一个更加轻松的环境下获得比书本上更加丰富的知识,思想上得到了升华。许多参加过激情大课堂的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用“新”和“实”两个字形容。一些学生认为: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单纯的口传心授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这并不是教育本身导致的,教育的种类已经从古时的先贤古典发展到多种学科,教育的方式也应该丰富充实。从这一方面来说,激情大课堂可以作为成功的典型。还有学生认为:印象最深的是激情大课堂的合唱环节,跟随着老师的讲课进度,将时间慢慢拉近,用歌声唱响时代的旋律,细细品味不同阶段的历史带给每个中国人的喜与悲。通过合唱,还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甚至有的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描述激情大课堂:“有这样一堂课,它的讲师并不是固定的一位老师,也没有高高的讲台,也看不见枯燥的板书,听不到千篇一律的讲说;有这样一堂课,它的讲师会身着精神的礼服,手执文案,放声诵读,身后是色彩斑斓的背景布,头顶是五光十色的影射灯;有这样一堂课,它的学生愿意用心去聆听,会随着讲师进程的推进而欢唱时代的歌曲……这样的一堂课,点燃了学子的激情与探索中国发展历程的动力———这,便是我们的激情大课堂。”学生一致认为,激情大课堂不仅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黑板式教学”的桎梏,而且还在他们的大学生涯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作者:邢文利 关晓光 吕海宁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参考文献:

大课堂教育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大课教学;教学方法;课堂参与;问卷调查

1前言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多种要素,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教什么,一个是怎样教,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它直接体现教与学的关系及教学活动方式,反映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教学方法不仅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而月教学方法本身也具有教育性。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就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大课讲授是最传统、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

在高等医学院校里,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医学理论课的教学。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一位教师可以同时向几十、上百、甚至更多的学生传授知识。可见,大课这种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向较多的学生系统地传授大量知识。但该方法其明显的缺点是学生学习被动;教师也很容易“满堂灌”,以“填鸭”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相当长的时间以来,国内外教育界对大课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改革,以充分发挥其优点,克服其缺点。为了解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对目前大课教学的认识和主动参与大课教学的积极性,探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对大课教学的认识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在医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分析。

2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文被调查对象为四月}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发出调查问卷415份,收回有效调查表404,回收率为97.3%。在404份有效调查问卷中,106份来自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占26.3%;108份来自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占26.7%;119份来自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占29.5%;29份来自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占7.2%;42份来自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占10.4%.

2.2调查问卷

为了解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对大课教学的认识和主动参与大课教学的积极性,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包括7个问题,它们分别是:1)理论课的教学应该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只需在台下专心听,并认真作好笔记;2)我很希望在理论课堂上有与老师和同学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的机会;3)我很喜欢主动回答老师在理论课堂上向同学提出的问题;4)我希望老师在理论课堂上向同学提问,但不喜欢主动回答提问;5)我不喜欢主动回答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但被点名回答时,我还是乐意回答;6)我不喜欢主动回答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不喜欢被点名回答;7)我很喜欢在理论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在每个问题下面,都有5个备选项,即:A.完全同意,B.同意,C.无意见,D.不同意,E.完全不同意。在回答问卷时,要求学生就每个问题在5个备选项中选择1项,作为学生对该问题的选择,以表达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或态度。

2.3结果分析

404名被调查学生对7个调查问题的五个备选项的选择结果用计数法获得,用百分数表示。不同层次的七年制和五年制学生在7个调查问题被选项选择上差异性的显著性检验采用x2分析。

3结果

3.1各调查问题间的关联性

为了解被调查问题间的关联性,我们采用5级Likert计分法对每个被选答案进行赋值后,根据学生的选择对各问题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表1为各问题间的相关系数及相应的P值。21个相关系数中,16个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大多数的问题间,学生的选择相关。除自身的相关系数为1外,这些相关系数偏离1或一1都较远,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在0.5以下,最大为0.48。表明相关问题间没有重复,没有两个相关问题含义相同的情况发生。

3.2被调查学生对调查问题备选项的选择结果对404名被调查学生就7个调查问题备选项的选择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

3.3不同层次被调查学生对调查问题备选项的选择

我们对五年制和七年制学生就7个被调查问题备选项的选择结果进行了x2分析,发现不同层次的七年制和五年制学生在对7个调查问题被选项的选择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

3.4不同性别被调查学生对调查问题备选项的选择

性别是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可能影响医学生参与大课教学的主动性。我们对男性和女性学生就7个被调查问题备选项的选择结果进行了x2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学生在对7个调查问题被选项的选择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

4讨论

受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和医学教学模式的制约和影响,传统医学大课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首要目的,所以在大课教学方式上采取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信息只有从教师到学生的单方向流动,而不是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双向流动,也没有在学生之间的多向流动。形成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默写笔记的刻板学习方式。造成学生可以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但创新思维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的所谓“高分低能”现象,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缺乏,严重违背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这一医学教育目标。随着现代教学思想、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以及医学教育模式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受到教育界、医学界较广泛的批判。

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特别注重以启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重视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培养、协调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带领或引导下主动学习;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要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教学重点放在组织、指导学生的独立学习上。传统观念认为,优秀学生和学习努力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应是专心听教师讲,认真做好记录。我们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表2),仅13.9%的被调查学生“完全同意”或“同意”“理论课的教学应该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只需在台下专心听,并认真作好笔记”.76.5%的学生很希望在理论课堂上有与老师和同学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的机会。表明学生并不满意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希望课堂教学只有信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他(她)们希望在课堂上有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希望课堂信息不仅有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也有从学生到教师和从学生到学生的双向和多向流动。

要实现课堂上信息流动的双向性和多向性,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非常重要。从调查结果看,18.3%的学生很喜欢主动回答老师在理论课堂上向同学提出的问题。54.0%的学生希望老师在理论课堂上向同学提问,但不喜欢主动回答提问。52.0%的学生“完全同意”或“同意”“我不喜欢主动回答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但被点名回答时,我还是乐意回答”023.7%的被调查学生“完全同意”或“同意”‘、我不喜欢主动回答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不喜欢被点名回答”.28.0%的被调查学生“完全同意”或“同意”“我很喜欢在理沦课堂上向老师提问”。表明学生在具体行动上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这可能与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长期学习过程中,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有关。

大课堂教育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着眼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努力把我乡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我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使乡村干部成为学习型干部,为构建平安、富裕、和谐的新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活动目标及内容

(一)活动目标

开展“乡村课堂”活动要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相促进,做好政治法规宣传,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激发全乡干部学习热情,共建和谐良好氛围,实现“用大课堂增长大智慧”的总体目标。

(二)活动内容

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系统、完整准确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全过程,推动全社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化。深入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知识、重点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

三、活动安排

为了使乡村理论学讲堂活动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保持活动的长效性,现制定如下安排:

1、活动形式:“乡村课堂”采取每个乡村干部每个星期四轮流安排讲一节课。

2、活动范围:全体乡村干部,部分基层站所负责人。每次讲堂根据主题要求,确定参加大讲堂人员,按选题需要挑选村民代表、农村党员代表、理论骨干、离退休人员等对象。

3、活动地点:乡党委会议室。

4、教学内容:结合本乡实际,围绕社会的热点问题、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主要是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学习宣传、农村科普、文明新风创建、维护社会稳定、应对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土地建房、税收计生、社会救助、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等)。一期一主题,选题要小、切入点要深,用身边小事,以小见大,上升到理论高度、政策层面。每位宣讲人员要根据自己所讲的内容精心做好准备。

四、活动要求

1.内容要结合乡村实际,认真备好课,课时不得少于45分钟。

2.讲堂内容不得在网上抄袭,所有课件都将进行相似度检测,凡超过30%以上者,均视为网上抄袭,必须重讲。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乡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学教办具体抓,成立“乡村课堂”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乡村课堂要重在实效、重在持久、重在落实。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理论学习制度,要统筹安排,根据大课堂活动安排,确保大课堂不流于形式。在组织和举办大课堂活动时,确保大课堂活动时间,做到主题内容落实、人员落实、地点落实,要积极形成合力,整合社会资源,要精心组织第一场大课堂活动,讲究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确保大课堂活动的深入持久地开展。

大课堂教育范文篇5

一、机制建设,搭建协同育人的网络体系

良好的机制建设,才能推动协同育人网络的有效构建,确保学生心智品质素养的落地生根。我们通过“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的纳入与重组,进行机制建设的创新实践;通过协同育人的新思路,创生育人的新效应;通过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激活团队育人的新效能。1.班科联席会,常规建设,共识共行。学校以班科联席会为载体,以班主任为核心,带动各学科科任教师,致力于常规建设齐抓共管以及班级的联手经营。作为一线班级的核心枢纽,班科联席会承载着学校办学意图不断落地的职能,也在不断通过集体的力量,广纳资源反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常态的班科联席会上,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共同讨论教育教学现场共性问题的优化策略,共同策划各类班级活动的实施与落地,有效服务学生发展。同时,我们以班科联席会为引擎,群策群力,借助“家长会”和“家长学堂”,带动家庭协同育人,持续开展家长教育;借力“班会”和“班干部领导力培训”,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服务于每一位学生;借助校会—班会—家会,三线并举,聚焦主题,提升学生心智品质。2.全科育德,各司其职,人人有责。有效促进教职工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学校德育建设,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我们在团队共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不同人群的职责,用机制的优化改善推动学校发展。3.小中大课堂一体化,课程组合,各美其美。我们大胆在班级小课堂、年级中课堂、学校大课堂独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中大课堂板块的不同组合,以适应不同的课程内容要求。三类课程紧密结合,小课堂倚重师生资源,重文化,重导向;中课堂倚重家长资源,重协作,重实践;大课堂倚重社区资源,重拓展,重共情。环环紧扣,放大不同课堂的整体效果。又如,经过家校共同策划,我们在“周乐汇”周末实践课程上,将周五的班会小课堂与周末的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小课堂讲礼仪规则与实践要求,社区大课堂则回归生活,跨界实践探索。多类课堂板块的大胆重组,改善了传统德育课堂形态的单一性,展现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生态。4.校会—班会—家会,锁定话题,凝心聚力。校会、班会、家会的有效组合,是我们课堂模块重组的又一有效形式。让三类课堂在整体目标上有效承接,锁定话题,通过不同的教育力量凝心聚力,持续深度推进。三会链接,以“责任、自律、进取、自信、仁爱、协作”六种学生的心智品质,为月度“心语巴蜀”课程的核心语词,让心语巴蜀系列课程成为班校、家校的有效桥梁,植根学生心智品质的引导。

二、课程建设,为学生成长提供广阔舞台

如何让学生心智品质的发展在学校、班级、家庭三重活动中落地生根,始终是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1.心语巴蜀课程,三类课堂实时承接。借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将德育课堂搬到国旗下。同时,与班级、家庭联动,让德育落地生根。周一校会课上,学校行政以身示范,每周国旗下轮流开课,从日常学习生活中挖掘素材,结合经典教育故事作为导行的引擎;班级注重承接,在心语班会上,就同一话题进行活动延伸,带领学生深度讨论,挖掘具体导行策略;随后学生还会将同一主题带回家中,以家庭会议的方式进行共同的对话探讨。校会—班会—家会,围绕学生心智品质的养成,聚焦学生年段特点,三类课堂互相承接,改变传统教育活动目标与实践脱节的状态,为德育课程实效性作出有益的探索。以校会第五期“我们爱家人”为例,校会以爱莲娜的卡片为主题进行故事引入,以情导行;班会围绕爱的主题,激发对家人的爱,明确爱家人的行动方式;家会延伸,落实五个爱的小行动,学会表达爱,唤起学生用实际行动爱父母的热情,在生活中学会爱家人。教师“回顾主题——商讨策略——行动要求”,搭建校会—班会—家会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从情境中找到落实主题的小策略。在学生畅谈实际行动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提炼“五个小行动——学会表达爱”:爱他,你就夸夸他;爱他,你就谢谢他;爱他,你就抱抱他;爱他,你就体谅他;爱他,你就帮帮他。鼓励学生积极用五个小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并把自己的小行动记录在心语本上。同时,微信群向家长告知五个小行动,提出家会指导要求,并约定通过周五调查了解反馈学生真实行动。2.传统节日课程,课程板块紧密重组。传统节日课程是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重要载体。渝北巴蜀小学系统梳理国家传统节日,系统规划学校德育工作行事历,让德育实践探索以节日课程为主线,让学生六心六会的素养在传统节日课程中落根。以元宵节传统节日课程为例:小课堂是节日序列课程的起点,也是撬动后续活动有质量开启的杠杆。我们的元宵节小课堂讲文化、讲历史,对话课前调研,激发参与兴趣。各班班主任致力于从中国节日文化发展中,从学生课前的超市采购、家庭调研中,多维对话,帮助学生了解节日文化,激发对参与后续活动的浓郁兴趣。中课堂是节日序列课程的阵地,也是家校资源紧密协作的活动站。我们的元宵节中课堂重协作、重实践,小队深度合作,竞赛乐趣多多。全校齐动员,学生在家长义工和班级联盟教师的指导下,讲汤圆、包汤圆、品汤圆……组际协作,班级竞赛,有奖竞猜,甜蜜中奖,乐趣多多。大课堂是节日序列的延伸,是锻炼学生开拓视界的广阔舞台。我们的元宵节大课堂重拓展、重共情,借力社区资源,节日氛围浓厚。元宵节大课堂,渝北巴蜀小学有效借助社区资源的便利,以家庭为单位组建活动小队,自主游览备受大家喜爱的园博园灯会,在缤纷灯展世界中感受年俗文化。在传统节日课程设计中,围绕三种课型,联动三类人群,利用三方资源为学生的素养落地开启了新的课程形态,为每一位学生增添更多的成长动力因子。3.校园节日课程,项目学习综合发展。如果说传统节日课程为学校德育建设搭建了共通的舞台,校园特色节日课程,则是充分发挥本校德育团队智慧的试金石。渝北巴蜀小学以科创、艺术、阅读、体育学科为拳头学科,开发系列校园节日课程,延续传统节日课程的主线,以小、中、大课堂一体化的课程形式,服务学生发展。

三、评价建设,推动全科共育深度落根

大课堂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管理方式;研究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阳光体育”口号的引领,“体育大课间”的教育活动如雨后春笋一般,阳光体育运动究竟是否只是一句口号?相信这是当前许多关注“阳光体育”的人会问到的问题,而当前“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形式可谓是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的活动会减轻小学生的疲惫感,能够从侧面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而在阳光体育运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简单的动作,也可以给学生安排与体育教学相关程度较高的活动,让学生在阳光体育开展的过程之中学习体育运功的技巧。

二、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的重要性

对小学体育教学而言,阳光体育运动是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这就是说当前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提升大课间教学的效率,这需要小学生在大课间活动教学过程之中,积极培养自己对大课间活动的兴趣,通过教师对大课间体育运动重点动作的讲述,学生会掌握大课间学习的技巧,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大课间的训练方法,在进行小学大课间活动教学策略的规划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以及接受程度来选择更加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三、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的内容

(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贯穿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所有环节,安全管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的话题,当前农村小学自然也不例外,而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方面:首先在活动之前,需要保证所有学生处于安全的环境下,在学生做运动的过程之中,也需要严格保证其始终保持安全的状态,而且在运动的过程之中,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从而不会在超出学校规定的范围以外进行活动。

(二)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要求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的几个点:首先是学生对此次开展的活动是否感兴趣,其次就是需要确保教学管理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管理过程之中,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之中,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遇到突发问题以及事件的时候,能够采取更为合适的应急处理方式,将问题所造成的影响降低。

(三)课堂活动管理

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需要结合当前的体育教学的整体进度和活动安排。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包含:首先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目标的确定,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活动时间及学生的能力设计活动方案。其次是大课间体育组织活动的设计,教师可以选择本次活动的开展形式,具体是以单独学习还是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

四、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管理大课间活动方式中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假设这些问题一直存在在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之中,就会成为制约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明确当前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方式中面临的这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调,导致学生活动缺乏创新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当教师给学生安排的具体活动内容总是不断地重复,这样就会导致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吸引性,学生就会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感觉到失望。比如,某位教师连续三周的大课间只引导学生学习某一项运动技巧,再利用一周的课间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运动技巧进行练习,最终的结果必然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其次是活动管理方式缺乏创新,因为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小学教师对于许多运动的入门知识总是讲述过多,而对班级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吸引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兴趣。

(二)管理制度空洞导致学生活动效果下降

目前,部分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之中,会存在一定的刻意性,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只是在走一个固定的流程,课题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就会显得比较零散,从而严重地干扰学生学习体育的心情,由此可见,当前管理制度的空洞就会导致学生大课间活动的效果直线下降。

五、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方式的优化策略

既然目前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在活动管理方式中存在上述问题,要想更好地确保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从如下几个角度出发,优化管理方式。

(一)注重兴趣培养,强化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中学生参与积极性

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教学,具体包括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身体状况、性格特点等的方面内容,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水平,在进行小学大课间活动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培养,从而强化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程教学的环节中,教师需要严格按照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的目标与原则对教学的任务进行具体的设计,以此激发小学生学课间活动管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大课间活动管理的教学中来。比如,在对小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过程不能是平铺直叙的,应该充满挑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增加对大课间活动管理的兴趣,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在进行教学实践的环节中,注重对学生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技巧的训练与培养,让学生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的训练过程中,更为快速地掌握实用性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技巧,进而可以提升学生学课间活动管理的质量。

(二)立足学生特点,加强游戏手段在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师开展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利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游戏的环节中,并不是以大课间活动管理的教学为核心,教师需要结合热衷于大课间活动管理或者大课间活动管理比赛的学生特点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的教学。教师在设计大课间活动管理游戏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小学生的现实情况对游戏进行动态的调整,假设教师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游戏的设定时,仅仅是针对大课间活动管理游戏在最终成绩中起到的作用,那么教师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游戏的过程中就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在设计大课间活动管理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游戏的设计。

(三)注重情感引导,激励学生直面大课间活动管理学习中的困难

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小学生的情感引导,因为情感上的引导能够使学生直面大课间活动管理学习中的困难,这一点与大课间活动管理运动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球类管理游戏大部分都是让小学生快速地跑动以及大课间活动管理场的带球等动作,教师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技能水平,就会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进行这种实战型的训练,而小学生对自身的安全问题并不重视。这就容易导致小学生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游戏的过程中,出现运动伤害的事件,因此这就要求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师需要对学生以及其课堂表现进行严密的监督,而且要求学生在大课间活动管理的过程之中,严格遵守大课间活动管理比赛的各项规定,从而避免大课间活动管理运动给学生带来的伤害。

(四)借助多媒体功能,为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开展提供有效辅助

随着信息化与技术化的不断进步,在小学大课间活动管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凭借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首先是因为多媒体教学能够向学生动态地展示更多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方面的资料,学生凭借此种教学方式,能够清晰地、直观地领略到大课间活动管理运动的魅力,也更加明确大课间活动管理运动的技巧与方法,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课程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课间活动管理的兴趣。在进行小学大课间活动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让学生观看国内与国际的体育赛事,学生就可以通过对大课间活动管理视频的观看,能够掌握更多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技巧,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管理课堂上学到更多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技巧,来提升大课间活动管理学习的质量。

(五)注重评价激励,增强学生大课间活动管理学习的内在动机

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喜欢的运动多种多样,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运动的认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结合评价激励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评价激励机制的确立就需要结合学生学课间活动管理的情况,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对小组的成员进行打分,然后以分数的形式将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呈现在班级的老师与学生的面前,以打分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课间活动管理的兴趣与热情。

六、结语

文章聚焦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对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的内容进行简述,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为安全管理、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活动管理,然后对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方式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黄恒标.推进大课间活动模式实践与创新探究:以重庆市江北区鸿恩实验学校为例[J].进展,2020(1):149-150.

[2]鲍昕.学校体育竞赛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以武汉市部分中小学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20,39(2):181-184.

[3]刘雪.争分夺秒,让课间活动具有价值:小学大课间体育运动的开展策略[J].小学时代,2020(1):90.

大课堂教育范文篇7

一、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把校外大课堂建成“青少年之家”

南山社区地处四方区的行政、商业、交通以及文教卫生事业的中心区域,周边聚集了四方区政府、理工大学、市人民三小等众多的教育资源。社区关工委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努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开办了“校个大课堂”。一是开辟专门的活动场所。针对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紧张,导致未成年人在课余时间特别是放假期间无人看管,甚至有些孩子因疏于管理沾染了不良习惯的实际,社区不断加强青少年室内基础活动阵地建设,教育场地从零散的共计不到100平方米扩大到300平方米,开设了图书室和读书角等固定学习场所,配备了电视机、录像机、VCD等宣传教育设备,通过定期播放远程教育家庭教育讲座等电教片,极大地改善了青少年教育活动条件。近年来,在扩大青少年活动场所设施方面,投资就达10万余元,为青少年教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不断扩大“五老”志愿队伍。南山社区居住着相当数量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授等,这些老同志不仅有为社区服务的热情,也有为社区作贡献的能力。为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社区成立了“五老”志愿者队伍,人员从最初的20人增加到目前100余人,下设十个教育活动指导组,才艺组教师王兆瑞多年来坚持开展国际象棋免费启蒙教育,先后培养出100多名小棋手获得“中国国际象棋棋士”称号。同时,围绕道德、技能、文化艺术、法制、科普等教育培训内容,新增社区小学生托管班和素描速写培训班,吸引了社区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参与。三是努力实现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的无缝衔接。针对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不固定的特点,社区与人民路三小联合创办了家长学校,以提高社区居民少儿培养教育能力、促进学习化家庭建设为重点,定期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每年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0余次,发挥了社区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运用鲜活的教育形式,增强校外大课堂的吸引力

在校外大课堂的创办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生性好动、求知欲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努力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逐步发掘社区教育的深度,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和家长参与大课堂教育活动的热情。一是运用网络平台联系青少年。开办了区内第一家社区博客,通过互联网及时和更新校外大课堂的教学情况、活动信息,居民们可以及时地了解社区家庭教育活动的动态,交流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解决了居民不能在固定时间、地点进行沟通交流的问题,营造了社区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让社区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受益,也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来自新疆、东北、上海的社区工作者前来参观交流,甚至外国友人也慕名前来。二是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青少年。我们利用节、端午节等节假日开展民俗活动,邀请辖区青少年积极参加,不断深化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社区每年在端午节举办的“包粽子大赛”,参赛人数已达800多人次;发起的蒸馒头大赛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紧紧围绕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感恩教育,邀请北航原参谋长、市讲师团成员姜凯同志在社区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报告,通过读、看、讲、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达到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良好效果。三是完善文化平台凝聚青少年。考虑到青少年大多喜欢丰富的活动,我们就开阔思路,开展各项特色活动等团结一些青少年。如开展了以掌握基本社交礼仪,塑造良好个人形象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在社区家庭中广泛宣传文明礼仪教育;围绕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亲子活动,使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每年联合人民三小共同开展的“大手牵小手爱绿护绿”活动,发动辖区青少年一起动手捉虫蛹护绿树,倡导全民环保、爱绿护绿的理念,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三、开辟特色服务项目,提升校外大课堂的教育成效

大课堂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音乐学;“互联网+”;师生互动

在目前高校音乐学专业的这种传统教学下,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课堂缺乏创新,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低,音乐学师生在课堂上缺乏互动、交流等环节,所以应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即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学生有效学习的网络音乐教学模式课堂,所以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利用网络建设“开放、互动”的音乐教学模式的平台

如今的社会时代,互联网已经影响到各个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也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所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建设“开放、互动”的音乐教学模式,就成为了当下音乐学专业一种新型的师生交流模式。主动建设和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如各类网站、微信公众号、App软件等),引领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师摆脱课堂里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资源,建立一套适合高校音乐学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体系,就是教学过程的音乐知识基本结构、框架、音乐教学内容设计、音乐教学方法设计、音乐教学过程实施、和音乐教学成果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引领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适应互联网时展的趋势下,通过这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音乐创造力,利用各类App软件与老师进行互动、沟通、交流。

二、在“开放、互动”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互动交流

在刚进入大一的时候,音乐学专业暂不分主修专业方向,钢琴、声乐等一些课程为十多个人一周一节的大课堂。但在当今社会,仅仅是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一些学生的学习需求……更何况在这种大课堂上,老师单独辅导的机会少之又少,教师没有机会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导致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完全没有针对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大课堂完全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导致学生在上大课的时候,教师做不到具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学生老师之间没有交流性,发挥不了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最大潜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雨课堂”,是一款高校音乐学教师可以在大课前通过这个App软件向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在大课堂上,可以利用“雨课堂”进行各种师生互动,比如:谱例、课堂红包等……如果教师希望在课堂上进行投票,并且实时的得出投票的结论显示给大家,还可以通过“雨课堂”中的投票功能。利用“雨课堂”还可以在课后向学生作业或者在课堂上进行课堂小测,除了上述的这些学习方法外,还可以通过雨课堂把老师希望学生看到的谱子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雨课堂”,根据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进行了课前学习,有利于大课上老师更有针对性的讲解与教学,课后可以通过“雨课堂”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大课上不会的问题。在我大二的时候,通过勤工俭学,我接触到了vip陪练这个App软件,它是一个以线上一对一陪练的方式解决学生上完课之后就忘、错音、错节奏、连贯性不足、无人指导等一系列的练琴问题。仅需要一部手机或者iPad,就可以使用vip陪练这个App软件来练琴,它的优点在于:学生在课后有真人陪练的练琴时间不再枯燥乏味;并且打破了地域障碍,可以让师生进行实时沟通、线上交流、随约随练,节约了时间;陪练课后还有一张课后单,练琴效果显而易见,主课老师能清晰了解学生练习情况,并优化教学方案;并且软件同步教材会每周更新。作为在线教育平台,VIP陪练少去了路途奔波在家就能上课。不过上课的整个过程并没有因为是在家学就放松一丝要求。老师会先询问学生需要练的曲目,然后看着学生弹奏钢琴及时纠正其指法、音符等问题,带着学生逐渐将一首练曲子中的问题解决掉。下课的时候还会完整地记录每节课的情况来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的进度。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平台会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匹配,令匹配到的老师更适合学生。

三、利用互联网帮助学生搜索正确的学习信息

虽然网络为在线学习提供了海量的极具时效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音乐学习资源,但教师又如何利用网络帮助学生快速地搜索到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专业音乐学习资源?首先,精选优质的音乐学习App软件等各类网络学习平台。比如“学习通”,它提供了大量的免费音乐学习资源,图文并茂,排版精美,而且每日更新,材料新颖,涉猎范围广,包括钢琴、声乐、民族乐器、乐理、和声、复调、中西方音乐史等各种音乐学专业学习资源。其次: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应积极参与音乐学习社区。比如:“vip微课”,通过这个微信公众号,师生可以听到关于音乐学专业大师班的课程,还可以免费听名师讲座,学习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音乐知识,弥补自己在音乐学专业上的缺陷,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最后,为了让师生更好地互动、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在线通讯工具,比如:QQ、微信等社交App软件,通过此类软件创建群聊,参与在线音乐交流学习,进行自由地师生交流和探讨,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信息技术把网络资源延伸到课堂教学中

长期以来,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呆板无趣,学生缺乏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App软件教学和投影仪相结合,能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音乐学专业学生上钢琴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打开“乐钢琴”App,把这堂课要学习的曲子巴赫《小步舞曲》的谱子通过投影仪呈现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谱子的哪个地方需要注意教室也可以直接在白板上标记,学生通过练习,弹错或者不连贯的地方老师可以用“乐钢琴”App中的画笔功能标记出来,还可以观看示范视频,学生在课后有不懂的地方克通过App软件观看网络课程也可以请教老师,老师通过App软件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

五、结语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仅老师,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各类App软件或登陆音乐教育网站获取各种音乐学习资源。通过研究这类APP软件和平台让更多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学习到更多的音乐专业知识,让高校音乐老师们能通过这类App软件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达到师生之间良好交流的目的。高校音乐学师生还能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掌握专业前沿资讯。

[参考文献]

[1]杨瑞龙,朱庆生,李佳,等.“互联网+”背景下互动协作教学模式与环境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02.

[2]何丽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5:387+389.

[3]赵婷.基于师生互动的高校音乐教学研究[J].艺术评鉴,2018,09:96-97.

[4]宋晓华,黄飞.“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09:84-85.

大课堂教育范文篇9

一、我市学校基本情况

市现有中小学校共计38所,学生33737人。其中,高中(含职中)3所,学生6415人;普通初中11所,学生7719人;小学24所,学生19603人。小学专职体育教师92人,兼职体育教师52人。单设初中专职体育教师46人,兼职体育教师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专职体育教师25人,兼职体育教师16人。市职业中学专职体育教师4人,兼职体育教师4人。市普通高中专职体育教师24人。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调整经费比例,完善硬件设施配备。根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及相关学校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市教育局继续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在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推动全市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标准。进一步加大对学校运动场的改建、设施设备的维修、增添的投入力度。2020年我市体育经费支出总额907.0428万元,其中体育场地经费586.019万元,体育专用器材经费支出108.8868万元,体育工作经费212.137万元。市学校现有200米及以下田径场29块,300米至400米以下田径场7块,400米场地4块,篮球场96块,足球场36块,排球场34块,体育馆20个。2020年10月底市建成一所新的小学,内含400米田径场1块,室内篮球馆1个,室外篮球场3块,排球场2块。(二)依托联盟工程,创新教学改革。1.有效推进“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项目。有效解决跑不快,韧带差,没力量,软绵绵等“软、硬、笨、晕、胖”现象。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兴趣更浓,学生的力量和柔韧素质更高,充分说明课课练的练习对于学生体质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2.推动“1+5特色大课间工程”。改变常态的课间操,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各实验校课间操质量,各校根据学校特色,量身打造了具有各校自身校园文化特色的大课间操,2020年我市共开展两次大课间比赛,分别将室内和室外大课间活动全部指导完毕,形成全市中小学都有一套自己的室内和室外大课间操,确保各校能在不同天气情况下大课间活动的顺利进行。(三)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能力。市教育局充分依托全国学校体育优秀资源,2020年市根据市要求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并根据培训需要分别前往珠海、北京和成都等地进行学习。(四)推进三项工程,努力实现一校一品。1.以“课课练”为“一个基础”。联盟学校以《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为参照,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情况和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各学段体育趣味课课练内容,做到定内容、定目标、定人员。同时各校体育教师还自创“小小快递员”、“三方拔河”等练习并在教学中实施,深受学生喜爱。2.以“课间操”为“一个特色”。自2016年起,在体育联盟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各实验校创新大课间活动内容,大力推广和开展“1+5”大课间模式,通过不断创新,增强了大课间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3.以“全员运动会”为平台的“一次展示”。创新体育比赛模式,打破了“运动会是少数人的表演”的传统运动模式。“全员运动会”要求所有学生、教师、部分家长参与,保证每位学生参加四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运动会项目新颖独特,赛制充满新意,气氛欢乐热烈,深受广大师生欢迎。2020年更多的学校参与全员运动会,全员运动会深入人心。

大课堂教育范文篇10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无关物质、社会关系、人脉等外在因素的重要资本之一,它更强调“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认识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才能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才可能对客观事物的意义和价值做出科学判断,进而做到自觉、正确、创造性地按照客观事物的自身规律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心理资本的开发效果如何,仅仅在课堂上是看不到全貌的,必须要选取特定的课外实践方式作为有益补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课外教育时间自由性、空间开放性、形式多样性、组织动态性、参与广泛性的优点,以检验心理资本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跟踪式”心理资本大课堂及其应用

从2011年起,广西医科大学启动实施了“卓越医学生课外成长计划”项目。该项目是一项教育实验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学员从校院两级学生组织、党团组织、班委的现任或曾任学生骨干中选拔,每年60~80名不等,由学生工作部(处)作为指导管理主体,学员以小组为单位作为项目活动载体的承办主体。通过整合校内外精英教育资源,延伸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学课堂,精心培植了“名家名师导航”、“精英读书会”“、三角梅沙龙”、精英“优”导师、精英访谈五个活动载体,以点带面,以骨干辐射全校学生,引导学员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明辨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效地帮助其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心理资本,充分调动医学生的成长驱动力,强化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岗位胜任力和社会责任感。笔者是该项目的指导老师,有意识地从项目中选取8名参加过其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员作为“跟踪式”大课堂的培养、观察对象,进行统计、访谈,结果如下。

1.4名学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成员,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匮乏,作为访谈A组;3名为普通工薪家庭成员,作为访谈B组;1名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作为访谈C组。

2.A组成员表示,在参加完心理资本的课堂教学后,变得自信了,对自身各方面也进行过分析,但是约在一个月———半个学期后,又会受现实挫折的影响,“积极心态”逐渐消失,羡慕家庭经济优越的同学;B组成员表示在参加完心理资本的课堂教学后,印象最深的是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的协同影响,在提升两项资本上没有持续的压力、动力;C组同学表示在参加完心理资本的课堂教学后,意识到自己心理资本的薄弱,新选了积极心理学,但是缺乏人力资本、心理资本提升的持续压力、动力。

3.参加完卓越医学生课外成长计划后,由于是跟全校各类社团组织的优秀同龄人一起参与活动,每个人都有机会当“项目负责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成长,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敢于追求更优秀的自己,追求卓越,提升了沟通、思辨能力。

4.结果表明,心理资本的课堂教学对A、B、C三组同学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缺乏持续的跟踪的资本提升途径。参加完卓越医学生课外成长计划后,三组同学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团队式的不同程度地提升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进而促进了心理资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