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4 16:59:46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篇1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教育、创造教育、个性教育。其目标都包含一个共同点:培养创新人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4、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5、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篇2

1.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实验设计进行不同的划分。根据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分成以下类型:制备实验、性质实验、化学原理的验证、混合物成分的分析、浓度测定、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实验等。

2.化学实验方案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成果就是实验方案。虽然具体的实验设计的目的、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但就一个相对完整的实验方案来说,一般包括:实验名称(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试剂、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等。

3.实验方案选择的基本标准同一个实验课题,每个人的设计和操作过程可能不一样,结果自然也不会完全相同。根据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原则和教学实际,实验方案选择的基本标准是:原理正确有科学依据;装置简单,在实际中具有可操作性且操作方便;实验步骤少,需要时间短;药品用量少、无毒且廉价易得;实验现象要明显;反应条件要简单(最好在常温下进行);尽量不用也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即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制备实验产率高;性质实验误差小;实验安全无危险;设计要严谨等。

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一般原则

无论哪一类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一般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和操作方法必须与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论相一致。科学性是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首要原则。例如:实验室制取氢气,就不能选用硝酸与金属锌反应,因为这个反应很难制得纯净的氢气。

2.目标性原则目标性是指实验设计或创新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有所侧重与突破。同一个实验,教学目标(如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为了突出环保或趣味性)不同,设计所用的原理、用品、方法、装置、步骤等是有一定区别的。

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化学实验设计时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以及反应产生有毒害的物质,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装置与操作。“如果必须使用的,应该在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详细写明注意事项,以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4]安全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要务,设计时必须要特别引起重视!

4.新颖性原则新颖性是指实验设计时在思路、操作方法、器材用品、装置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使新设计的实验对教学与研究更加适用或具有指导的意义。

5.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指设计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时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试剂、实验仪器、设备和方法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例如:实验室大量制取二氧化碳,不能为了创新而选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或者用硫酸替代盐酸与碳酸钙(或石灰石)反应。因为前者反应太剧烈,后者反应不完全,很快就停止了。

6.简约性原则简约性是指尽量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试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复杂的装置与步骤以及时间太长的实验都会转移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和疲劳感,影响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与思考。

7.绿色化原则绿色化是指从化学反应的原料、反应的条件、反应的产物和实验的操作等化学实验的全过程上进行控制,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8.启迪性原则启迪性是指实验设计与创新对学生的学习起开导作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化学原理及知识的探讨和认识,优化学习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这是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实验创新设计的视角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现行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增设或创新等,以提高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效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创新设计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需要,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要与时俱进,必须符合现代化学教育发展的理念,在满足探究性的条件下,可以从以下视角进行:

1.实验过程绿色化“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化工生产中,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5]化学实验在设计上要体现绿色化,尽可能做到原料(反应物)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采用原子经济性反应),生成物的绿色化以及催化剂、溶剂的绿色化。例如:在涉及氧气的制取实验时采用双氧水分解来制取,二氧化锰要回收等。

2.实验装置微型化“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6]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例如:在“探究微粒的运动实验”中,可以用试管代替烧杯进行微型化实验。在一个单孔橡皮塞上插入一根玻璃导管接近试管底,试管内壁贴一张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从导管口滴上两滴浓氨水到试管底部,用透明胶封导管口,可以看到,试管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由下往上慢慢变红了。

3.实验设计环保化“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法是在源头上防止污染的产生,而不是污染产生后再去处理。”[7]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些措施主要是:实验装置密闭化,避免敞口操作,防止有关物质散佚到周围环境中;采取收集办法,回收有关物质;对有毒物质进行无毒害处理;加强实验场所的通风或采取其他的防护措施等。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对多余的一氧化碳可以回收,也可以燃烧进行无毒害处理等。

4.实验操作安全化保证实验安全,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原则要求。有一些实验,由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特殊性,给实验增加了难度甚至危险性。在点燃氢气的导管和氢气发生器之间,用一个小塑料瓶装上大约四分之三的水制成一个“安全装置”连接起来,这样,即使点燃不纯净的氢气,爆炸也只是在“安全装置”中发生,氢气很少威力小,氢气发生装置不会发生爆炸,因此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5.实验趣味化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例如:在研究燃烧与灭火的条件时,增加演示“烧不坏的手帕”[8]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进行实验,探讨手帕烧坏的条件,则能够使学生深化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6.利用仪器功能转化仪器本身没有限定它只能用于什么而不能用于什么,只是主要适用于什么。“反思仪器的别样用途,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实验仪器和实验原理的认识,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9]例如:漏斗可以充当集气与尾气吸收装置,在钠与水反应气体产物的验证实验中,将漏斗置于水中,倒扣在钠块上,产生的少量气体可顺利地富集到试管中。

7.利用学科知识迁移我们往往习惯于使用教材的实验仪器和装置,很少重视仪器的笨拙和实验时的效率,这种视经典为权威的思想往往就是教师缺乏创新的症结所在。实际上,科学的实验方法就是应该不断地发现问题,传统装置的不当之处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实验创新的课题。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时,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时,在18×200的中型试管里装入大约1mL稀盐酸与酚酞的混合溶液,球形滴管吸入NaOH溶液后,将球形滴管放在试管口,把上述带有球形滴管的试管放入盛水的100mL量筒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反应前后试管浸在液面中的高度即可(试管作上标记)。改进后的实验操作起来方便有趣,不用天平而是利用物理上的浮力知识,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8.实验装置简单化教材所选用的实验方案未必都是最好的,有时候会产生现象不明显、实验不容易成功、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由于教材提供的实验装置密封性和燃烧匙放入不易控制,加上导气管内尚留有空气导致误差因素较多,有时氧气显示超过五分之一,让教师无法自圆其说。可做如下改进:将小颗白磷放在1.5cm×2.5cm的薄铜片上,置于硬质大试管中部,塞紧橡皮塞,用酒精灯对准铜片加热使白磷充分燃烧,待试管冷却后浸入水中,在水面下拿掉橡皮塞,待液面上升稳定后再塞上橡皮塞,拿出水面观察。改进后的实验所用仪器少,误差因素少,结果比较准确。

9.仪器、药品生活化采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物品或一些废品作为化学实验的药品,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觉得化学并不神秘,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例如:用蛋壳代替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测试肥皂水、食盐水、泥水、蔗糖水、洗发水、食醋、苏打水的pH值等。许多生活用品甚至废弃物品也可以用做化学实验的仪器,这种“物尽其用”的实验活动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增强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更好地学以致用。例如:用小气球收集气体,矿泉水瓶做容器,废弃的医用注射器做量筒、集气瓶等。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篇3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新课程要面向所有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当给予指导,尤其要对实验方法进行指导,如假设、问题、推论、预测、实验、调查、观察等,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与思维的发展.

2.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若教师没有对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实验探究任务进行关注,而统一规定每个学生都应完成,最终可能达不到提高能力的目标,反而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挫伤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就丧失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课程标准的知识内容进行把握.如碳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和制法等,已从掌握降低到不要求,在实验探究中,也降低要求.这样,使学生学得更快乐、更自在.

3.关注实验探究环节

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获得技能与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的训练方法,体验探究乐趣,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与形成.例如,在做“CO2通入石蕊溶液”实验时,对化学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为:“情境创设,问题提出”(CO2通入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什么),“提出假设,对实验进行设计”(①是CO2使它变色?②是H2O使它变色?③紫色石蕊溶液和HCl变色情况;④是CO2和H2O反应产生的新物质使它变色),“实验操作,对实验进行观察”(①把CO2气体通入放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的容器中;②把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用蒸馏方法得到的纯水中;③把9.5%~10.5%HCl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④把CO2气体通入放有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的容器中;⑤补充实验:用电吹风把实验④中的试纸吹干),“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沟通交流,迁移拓展”(结论: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正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使得探究性实验教学获得成功,将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通过探究性问题的实验、分析、思考,进而将CO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本质得出.

4.提供能够沟通的平台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篇4

对于初中生来说,自我意识已经逐渐形成,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严谨性,可以充分的意识到操作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内心已经有比较清晰的实验步骤,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实验.然而在测试中,学生的违规情况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学生对这次实验进行了自我反思,针对自己的违规操作细致地分析了当时的心理活动。从表中可以看出,“紧张”、“好奇”占有了很大的比例,学生对实验充满了期待,对实验的操作毫无畏惧,实验考完后,有一个学生一脸兴奋的说:“我抽到的实验很简单,几分钟就做完了.”然而在反思中,却出现了许多细节性的错误.有的学生敢于违规、大胆违规,例如有的学生直接把石灰石放入试管中,看到加入的盐酸太多了,就直接再加入石灰石;还有的学生在蒸发氯化钠溶液时,觉得剩余的水有点多,就接着进行加热,结果造成了液体飞溅;有的学生表现的很紧张,在操作时手有些抖动,不时将药品洒落在实验台上;还有些学生自己做得很快,看到别人没有做完就开始重新做一遍,在别人离开时也慌忙离开了,没有收拾实验桌.由学生的反思和现场的现象分析,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其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强,面对实验室的瓶瓶罐罐充满了好奇,任何的东西都想“试一试”、“摸一摸”,这种“猎奇”的心理导致操作的违规.学生的好奇、兴奋、紧张、害怕和游戏心理干扰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也有的学生故意不规范操作,使得这次实验操作的合格率偏低.

二、学生实验违规行为应对策略

1.面对错误,分析原因教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学生的违规,贵在“疏”而不在于“堵”,在一定的范围内激励学生的这种违规,使学生的违规能够得到充分的暴露;然后通过学生的反思评价,在正误交锋中,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思考探究,使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知错、改错,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得到正确、规范的操作.例如在对“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时,在取用药品时,有的学生将有少量的氯化钠固体洒落实验桌;在过滤时,有的学生嫌太慢不时的用玻璃棒搅拌一下;在加热蒸发时,有的学生会停止加热看看以后再继续加热,学生的动手经验不足、惧怕紧张的心理,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操作相联系起来;加上有的学生就想看看违规操作后的结果如何.教师要能够“包容”学生的这些违规操作,及时地建立小组来讨论其中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建立规范、正确的操作.通过这样的反思,加深了学生对违规操作的认识,增加了学生对实验的掌控能力,帮助学生总结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做到了心中有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紧张出现的错误.

2.规范操作,走向科学违规操作中很大一部分出于学生的好奇.学生在实验操作时,都想对课本上的一些实验现象进行验证,其颜色、气味和味道都想逐一实验一遍.教师要能够灵活地调控学生的这种“贪玩”心理,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其建立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的过程,同时收获其中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的态度,规范学生的操作,使实验真正地走向科学.例如对“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学生对石蕊试液有很大的好奇心,尝试着在试管中加点酸、加点碱、再加点石蕊看看到底变成了什么颜色,有的学生发现同样的操作却得到了不同的颜色,于是两个同学进行讨论,一时找不到原因.教师要能够及时地捕捉学生的这种生成,而不要一味指责,鼓励学生对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进行猜想,比较两个同学在操作过程中仅仅是药品的相同吗?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从实验的规范性、药品的用量上进行分析,就是形成了一个探究性的小实验,在学生的反复对比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最终得出了量的不同引起了颜色的不同:如果酸过量则显红色,如果碱过量则显蓝色,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显紫色.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实质,更懂得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发现了科学的魅力.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篇5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冬.关于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11(1).

[2]杨茜.浅谈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8).

[3]马淑霞.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4).

[4]刘闯,陈娟.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10).

[5]邵永刚,赵林川.构建互动生物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6:54-56.

[6]杨滨,任新英.基础教育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6:71-77.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蒋丽丽.浅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说”[J].新课程导学,2014(20).

[2]张俊梅.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11).

[3]赵晓君.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之我见[J].关爱明天,2015,(1):161-161.

[4]赵秀娟.浅谈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5):343-343.

[5]钱顺虎.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3(5):173.

[6]郭荣满.关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与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60-61.

[7]田庆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浅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1):285-285.

[8]杨美晶.边疆地区初中生物学实验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生物学教学,2009,34(8):53-54.

[9]刘宏.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

[10]黄胜.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

[11]孙炳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策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2).

[12]曾瑞清.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83).

[13]刘欣.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2(57):148-149.

[14]谭启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b,2011(12):28-29.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徐芳英.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69.

[2]黄敏.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1).

[3]黄鹤.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王飞.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5]黄月欢.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2).

[6]谢小荣.重视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9-10,17.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篇6

【关键词】生活实际 初中 物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55-01

相较于其他学科,初中物理课程更需要贴近生活,重视实践教学。因此,如何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初中物理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若要改变传统物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培养高素质的物理人才,就必须将生活实际运用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生活,并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价值和功效,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促使他们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1.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这无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而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运用生活实际,就可以督促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教学,并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与教师积极沟通,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生活实际合理运用到初中物理实验中,可以创造舒适、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教师、同学积极讨论、探究,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更愿意主动探索物理学问题,思维更加活跃,对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并尝试从不同角度阐释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可见,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物理学潜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教师往往更加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甚少关注物理学实验,更少涉及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少接触实践教学,面对单一、枯燥的理论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而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观察和实践的机会,更加贴近生活,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进而自觉增强物理学习积极性。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主要策略

1.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物理实验作业

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物理实验作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物理实验知识。教师在安排物理实验作业时,不能单纯的考虑理论知识掌握,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布置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作业,例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摩擦力,认真研究生活中出现的浮力情况。通过这种生活化的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增添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2.创设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理学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认真思考和探究,从而系统梳理已掌握的物理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用储水管和小水槽制作一个小喷泉,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说出其中所蕴含的物理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的压强知识。在这种情境教学中,学生不再一味的接受知识,而是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习得的物理学知识,积极思考和解释某些物理现象,极大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性,增强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

3.采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

许多物理学知识都源于生活,因此,物理学教学应当注意提高学生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寻找教学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安排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例如摩擦力、浮力、压强、力的合成、电力、温度、密度等。这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降低物理实验教学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柳滨.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2014

[2]陈奕.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J].中学物理,2012

[3]樊云忠.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J].中学物理,2012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模式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科的发展,因此,长期以来,各阶段的物理教学都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对于实验教学也给于了非常的重视,从实验设备的购置、实验指导教师的培训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初中物理课堂却普遍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总是不能有效的衔接,很多教师都认为理论是理论,实验是实验,实验只能是对于理论课的一种辅助,通过实验课,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论知识。而对于如何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反馈到理论教学中,进一步充实理论教学,则关注的比较少。实际上,对于物理学科来说,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促进发展的,缺一不可。理论为实验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和知识基础,而实验则可以有效验证和发现理论中的问题,为推动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升华提供参考和实践。本文拟通过对初中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促进物理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之间的融合,为构建初中高效物理课堂提供基础。

一、加强课堂讲授中实验知识的融入,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意识形成

物理实验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发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往很多教师讲课就是针对课堂知识开展,基本上在理论课堂上不涉及实验的内容,导致学生在上实验课的时候还是一脸茫然,不知道物理实验是干什么的。实际上,理论课的目的主要是要给学生奠定知识基础,包括既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要加强实验部分需要的知识基础。而且,由于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对于实验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师不单单要为学生奠定实验课程需要的知识基础,还要更加明确的指给学生这部分知识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什么用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了解实验与理论之间的关系。比如,在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之前,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的讲解音调、音色、频率等声音要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预先就对声学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外,教师需要着重的强调出音调与频率在声音中的关系和区别,并告诉学生以后我们就要针对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做实验,课下学生们要自己先加深一下了解和认识。

二、完善实验课堂开展模式,进一步提高实验课堂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反馈

新课程改革所使用的新教材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物理课程来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眼见不如手动,只有在实验中学习,同学们的才智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学会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大家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被观察物理现象的表象上,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不断品尝“发现”与“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实验课堂不单单是学生做完实验,写个实验报告就算结束了,这仅仅是完成了实验课程最表层的工作。而实际上,我们需要从实验课堂中挖掘出更多的价值,尤其是关于实验过程如何反馈到理论讲授中来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实验后,教师除了让学生写实验报告以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让他们思考从这个沸腾中温度不变的问题还能引申出什么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不变?在什么情况下水的沸点才能变化?最终经过汇总,将此类问题带到课堂上去,在这里找到答案或者进一步向教师寻求答案,以此来丰富课堂讲授。

三、进一步深化物理教学模式改革,尝试理论实验同步开设

以往的很多教师在物理讲授课的课堂上,基本上都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现在有了多媒体,很多教师开始用多媒体教学。但调查发现,很多教师的多媒体教学不过就是把教案换到PPT上放给学生,没什么新意。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就是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模仿,最后撰写报告。二者毫无联系,这也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的重要原因。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尤其是通过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把一些实验教学就直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或者直接把实验课堂上的一些比较典型的演示实验搬到理论讲授的课堂上,边理论、边实践,这样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要着力加强理论将手中与实验内容相关度的情景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情景中真实的感受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强化实验意识。比如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物理情景、运用实验设计物理情景、利用已有知识设计物理情景、重现物理学史设计物理情景、由高科技热点话题设计物理情景、用小故事、小魔术、小幽默设计物理情景等。这样可以更好的在理论课堂上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提供铺垫,让学生都更加踊跃的参与到实验中去。

物理学科,在整个初中教学体系中,很多人都认为比较难学,甚至连物理课的任课教师自己都这么认为。很多公式、定理、计算学生掌握起来困难,教师教起来也感觉吃力,所以,成了初中物理课堂上学习的难题。而通过实验可以有效的解决物理教学中很多抽象概念教学难的问题,让学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概念。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物理理论讲授的认识。当然,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要想改进必然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物理教师更加深刻的领会理论与实验之间的关系,深入改革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模式,加速二者的融合,最终才能真正有效的把初中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融合起来,为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松波.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评方式初探[J]. 成功(教育),2011(7)

[2]张锋.实验让初中物理课堂更精彩[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1(10)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现状;创新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20-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为感性的材料,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技能。因此,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化学实验是关键,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提高化学教学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初中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的关注度不高。由于初中化学是在初中最关键的阶段初三才加入进去的,属于启蒙学科,且中考中占分比例小,应试教育的影响让许多学生已经无暇顾及这门课程,因而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实验探究的关注度不高,不想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做实验上,认为直接背结论的学习方法更轻松、更高效。

2、化学教师的授课方法不当。当今社会,多数初中化学教师由于化学在中考中占分比例不高,加之诸多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对化学实验教学不感兴趣,教学偷工减料,总是抱着“讲实验”比“做实验”容易的心态,从而忽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上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无法动手实验,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

3、化学实验教学过分依赖教材,缺乏探究性。多数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过程进行教学,过于依赖教材给予的指导,而这种现象的发生,会大大地局限学生的创新精神,无法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心理挖掘出来,而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也会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积极性下降。

4、学生的实验意识较差。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在现今初中化学学习当中影响颇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没有真正将重心放在化学实验的探究学习上。

二、解决措施的相关建议

1、明确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学习兴趣。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首先我们教师要对其目的性进行明确,保证能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一实验,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学生在进行实验学习时,为了达到某种明确的目标,而对整个实验活动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实践,从而有效提高其实验学习效率。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必做实验,许多化学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做这一化学实验。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进行前,很多化学教师也并未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或者说并未告诉学生进行这项实验的具体目的,从而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单纯地对其会不会燃烧的结果进行观察,而并未对为什么会燃烧的原因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适得其反,因为这个实验注意点比较多,难度较大,好多学生无法顺利完成该实验。可见,明确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性显得尤为重要,毫不夸张的说,实验目的的确定能够在学生的心里建立一个主心骨,能够对学生进行整个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支撑。

2、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意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的学生还是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进行激发,让学生主动对化学实验进行追寻与探索,从而有效保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如化学教师可以将“烧不坏的手帕”这一实验展示在序言课的教学中,这一实验会让学生觉得化学实验就像变魔术,本身就有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其中,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开始对为什么烧不坏进行主动的探索与询问,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还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激发学生的动手实验欲望。

3、合理鼓励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对书本上已经被验证了无数次的结果进行验证,而且是要通过化学实验对尚未被验证的结论,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激发参与实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及探究思维能力,有效帮助学生跳出课本上固定的实验过程与结果,并使其自主实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得到肯定。例如,在进行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很多学生会对“为什么选用石灰石和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来制得二氧化碳?”这一问题产生疑问。只要学生有这样的创新思维,化学教师就要主动引导学生对这一设想进行实验与探究,最后有效帮助学生确立二氧化碳的制得必须用稀盐酸,而不能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的结论,然后化学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继续探究块状石灰石粉碎后,可否与稀硫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可见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学生会有很多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所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良好的探究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尤为重要。

4、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注意化学实验步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最常见的实验就是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作者将展示出正确的实验步骤。通常情况下,化学教师都是由自己亲手准备实验器材,但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准备。按照化学教材进行实验,需要准备石灰石,长颈漏斗,橡皮塞,集气瓶等器具,首先,选取合适的橡皮塞并将橡皮塞进行打孔,用水沾湿长颈漏斗底端再插入到打好孔的橡皮塞中,此时需要注意橡皮塞的两个孔一定要成大小一致的圆形。然后把两个直角导管的一段沾水和橡胶管连接起来,将执教玻璃导管一段放入集气瓶并到达底部,用弹簧夹将橡胶管夹住,注意检查气密性。最后,向锥形瓶加入石灰石,向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经过反应集气瓶内就会冒出大量气泡,将燃烧的火柴放至集气瓶口,火柴会立即熄灭,实验完毕后将器材放回原位。以上就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作方法,通过观看实验步

总而言之,在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时代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也应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化学实验教学在初级中学中遍地开花,更近一步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为祖国的明天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篇9

文/邱明华

【摘 要】 初中化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实验性,虽然知识结构简明,内容较少,但对于初次接触的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应做好实验教学设计,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本文就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才能起到实际教学效果。由于初中生正处在智力发育的初级阶段,所以,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老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应注意到此点,才能保证所讲知识被学生完全理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如下分析。

1.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以下就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为例,对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1.1设计原则

(1)实验设计具有科学性。由于初中生刚接触到化学知识,对一些概念还很陌生,所以,老师在实验课程设计时,需要以课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保证实验内容的科学性。然后应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实验步骤严格选取。化学实验是反应客观事实的,所以,实验步骤要符合逻辑事实,才能保证试验达到教学效果。另外,在实验设计时,不光要保证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的科学性,还要使实验器材符合实验内容,才能保证实验难度在学生可接受范围之内,从而保证了实验整体的科学性。

(2)实验设计要有创新性。实验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检验,需要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但不能照搬,还要具有创新性,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如,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试验中,可以在显色剂的试剂瓶中添加适量荧光试剂,使反应后的溶液色泽更加鲜艳,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实验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3)实验设计具备可行性。在实验设计中加入一定的创新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浓厚兴趣,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值得提倡的。但创新点不能凭空想象出来,而是要有理论基础的,这样才能使实验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另外,实验设计的可行性还表现在实验内容符合学生知识范畴,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及理解。如果超出他们的知识范畴,再新颖的设计思路,也不会吸引学生的眼球。

(4)实验设计应符合安全性原则。做实验的前提是保证安全性,这种安全性不仅表现在实验器材的安全性,还表现在操作步骤的安全性,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才能保证整个实验过程的安全性。要做到此点,老师除了深入理解实验操作步骤,还要对实验器材质量进行严格检查,才能保证实验过程安全。

1.2设计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探究性实验,另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者是指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所设计的一类实验方案。最终目的是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及推广,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具有深入的理解,所以具有一定难度。探究性实验在设计之前,除了需要学生对基本知识具有深入理解之外,还需要他们具备提问题的能力,所以,该实验设计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他们具有广泛的课外知识,还要具有勤于思考的品质,更要具备探索的精神。而后者是对课本已有实验的一种重复验证,不具备难度,只要实验结果和原来的相符合,说明实验过程达到了教学要求。虽然如此,但也不能机械的对课本上的步骤照搬照抄,不对操作步骤进行思考。相反,学生应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通过深入领会及思考,对实验过程适当调整,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加符合实验要求。

基于初中生初次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同时由于基础知识较为缺乏,所以容易产生望而却步的心理。所以,老师在实验设计时,应当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先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再根据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设计些探究性实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实现高效的教学目的。

2.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以下就以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例,对初中实验设计进行说明。

实验材料:蒸馏水、二氧化碳、试管、石蕊试液、干燥石蕊试纸(试纸上喷紫色石蕊试液再晒干)、酒精灯及其它一些实验器材。

实验方案设计:准备三个带有弯管及口塞的试管,第一支试管加入1/3体积水,第二支试管加入1/3体积水,第三支试管装入干燥石蕊试纸;每个试管配备一盏酒精灯。之后,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由无色变为紫色;第二支试管和第三支试管,不滴石蕊试液;第一支试管通入CO2, 第二支试管不通CO2, 第三支试管通入CO2。 通入二氧化碳之后,观察变色过程,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再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观察:通入二氧化碳之后,可以观察到第一支试管由紫色变为红色,而没有滴入石蕊试液的试管没有发生颜色变化,干燥石蕊试纸也没有发生颜色变化;当用酒精灯加热之后,可以观察到变红的试管,红色逐渐褪掉,最后仍旧为紫色;而另外两支试管中仍没有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之后生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当滴入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之后,便出现红色;没有滴入石蕊试液的试管及干燥石蕊试纸由于没有显色剂或者没有反应物,而不出现变色。由于碳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所以用酒精灯加热之后,分解为二氧化碳,所以红色逐渐褪去。

3.结语

初中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将理论知识和实验设计结合在一起,才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了新课程对化学教学的要求。本文就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整合研究[J].科教文汇,2013,14(12):159-161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篇10

基于对初中学生的生理发育和智力发展特征的充分关注,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初始阶段的物理学科知识内容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生动直观性,以及趣味性,帮助初中学生在最初开始接触并学习初中物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时点。就建构起对参与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活动的充足而稳定的兴趣。物理学科作为典型的实验性自然科学学科,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实验性教学内容在教学呈现过程中的完整性,清晰性,以及透彻性,教师要在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向学生完整展示物理探究实验的实施过程,在帮助学生切实感知科学知识探究发现过程中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要严谨细致的科学探究精神。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效改观了我国初中物流学科实验演示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路径,有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实物演示与多媒体演示比较展开简要论述。

1.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课的特点分析以及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1.1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课的特点分析。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课具有生动、直观的基本特点,能够有效诱发初中学生参与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初中参与物理学科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在日常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向学生直接呈现特定物理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学生对抽象化物理学科概念,以及物理科学规律的理解感知水平,而且部分操作步骤和实现条件简单的物理学科演示实验,还可以作为学生课后演示练习环节过程中的应用项目,并以此促进初中生基本动手操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1.2 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的学生,本身处于十四岁和十五岁的特殊年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状态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混合发展阶段,同时在思维认知层次,存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混合并存的特征,因而教师在开展实际化的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直观经验作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基点,要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增加演示实验的引入数量,并不断提升演示实验的质量。

2.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实物演示与多媒体演示的差异比较

2.1 学习接受者角度的比较。照而言,实物演示比多媒体演示具备更加充分的直观性和真实性,能够给初中学生在开展物理学科基本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展示更加客观真实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而且学生在完成演示实验过程的观察实践之后,往往会对观察过程中感知的现象,以及动态变化过程,建构及其深刻的内在认知印象,即使是教师演示实验过程中未能成功取得预期的实验结果,往往也能在教师的理论启发以及原因分析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帮助学生清晰认知演示实验活动未能顺利取得预期效果的基本原因。并以此提升学生针对物理学科探究实验误差现象,以及实验失败原因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科实验演示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多媒体演示教学方式的大量运用,极易引起学生在长期的音视频内容的收看体验过程中,产生较为严重的视觉疲劳以及心理倦怠,因为在多媒体演示实验的教学呈现过程中,物理学科实验探究活动在初中生的视觉观感,以及心理认知接受层次都是虚拟的,而且在虚拟化演示模式的应用背景下,无论是实验者的操作步骤,还是实验过程中取得的具体实验结果,都堪称完美,因而也就给初中学生开展实验误差分析,以及实验失败性原因分析,带来了严重的观念认知阻碍。

2.2 演示效果的角度比较。从演示活动实际取得的效果层次展开比较,在多媒体演示模式下,实际展现的实验现象往往更明显。而实物演示教学模式相对具备更加充足的直观性,因而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切实将多媒体演示与实物演示模式实现有效结合。在实物演示教学模式之下,由于本身需要实施一定程度的人为因素操作参与行为,因而难以避免地会遭遇实验现象不够清晰,以及实验误差表现程度较大等不良局面,与此同时,受初中班级教室空间环境特征因素的直接限制,在实物演示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只有教室中的前排学生能够看清楚实验的演示现象,给班级中处于后排位置的学生造成了明显的阻碍,而在多媒体演示的条件下,势必能够有效改观上述不利局面,为所有学生实现对演示实验现象的直观感知构筑充足的支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