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激励十篇

时间:2023-03-14 14:29:51

初三激励篇1

1、没有艰辛的汗水,便没有成功的泪水。

2、勤学、勤思、勤问、苦钻。

3、决战中考,改变命运。

4、辛苦一年,收益一生。

5、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6、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

7、让结局不留遗憾,让过程更加完美。

8、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

9、提高效率,争取时间。

10、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是否每天都在努力。

11、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12、拥有知识,改变命运,拥有理想,改变态度。

13、我努力,我坚持,我一定能成功。

14、没有常胜,只有常省。

15、拼搏,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

16、全心拼搏,定能金榜题名。

17、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18、把握一个今天,收获两个明天。

19、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20、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21、每天进一步,踏上成功路。

22、诚实、朴实、踏实。

23、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微笑。

24、不比名次,比进步。

25、无才无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

初三激励篇2

2、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果戈里曾说:“青春之所以幸福就是因为他有前途。”我们的前途正是来源于梦想,在这青春之年,我们有着对未来的憧憬,有着丰富的想象与饱满的情绪,我们充满着激情,充满着希望,充满着斗志,充满着力量,每当我们梦想未来的幸福时,我们都会无限地向往,我们总认为自己前途无量,为实现梦想,为让自己有一个无悔的青春,就需要树立远大的志向,通过无限的拼搏,奋斗,冲刺,让自己青春无悔!

3、面对中考,我们无须恐惧,也无须茫然不知所措,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制定一个终极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多个阶段的小目标,循循渐进,逐步走向成功。

4、让标准成为习惯,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得生活和学习习惯,以最稳定的心态应对高考。

5、努力拼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善自己,力争在高考中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以报答父母,回报学校。

6、曾经有过失败,曾经有过挫折,但我们有我们的毅力,我们有我们的乐观去战胜他们,让他们不再成为绊脚石,而成为我们青春的积累,人生的积累。

初三激励篇3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在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开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期通过该种方式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提升校内整体教育水平。初中英语教育是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累计英语技巧,培养英语兴趣的关键时期。相比于小学英语教育,初中学生受到年龄的影响,已经具备自我分辨和自我学习能力。因此,更容易培养其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英语学习基础条件。

二、初中英语教学及教学方法

1.初中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主要是根据新课标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改革核心,利用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词汇、语法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是积累和培养初中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根据本校内学生日常英语教学学习内容分析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重点在于对英语单词和语法学习。新课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增加了听力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内容。因此,在整个初中英语教育课程中也增加了该部分的教学内容。初中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更加趋向于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期通过该种方式有效的提升校内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初中英语教学的产生是市场人才发展需求的直接体现,也是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一种表现,只有良好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完成初中英语教学目的,为社会培养综合型语言人才。

2.激励性教育方法。激励性教育方法的提出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罗斯福?丹尼尔,在一次校园座谈会中提出的,其最初表示的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鼓励教育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后来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对激励性教育方法的研究也得到深入,全面性研究就此开展。当前在教育领域中虽然已经对激励性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全方位的研究,但是对其概念并没有做出统一的确定。只是针对性的阐述了激励性教育方法主要是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利用语言、行为、心里等方式进行鼓励、激将,从而达到教育正面引导的作用。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激励性教育需要对其应用范围、教育对象等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激励性教育方法在教学中的魅力。

三、英语教学应用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激励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受到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其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激励性教育的应用目标是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其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应用中心的原则,对其进行教学实践。如果在其应用过程中没有以学生为中心,例如学生没有专心听课、学生没有关注教学内容等行为的产生,将会严重制约着激励性评价教学的应用效果,不能发挥其应用作用。

第二,坚持以全面教育为原则。全面教育原则主要是指在应用激励性评价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还需要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方式等进行教育。此外,在其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课堂发言能力、思考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生能力。而非单纯的以提升学生英语考试成绩为教学目标。

第三,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教育本身具有全面性原则,是针对初中生这一个群体进行教育。因此,在应用激励性评价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满足这一原则,坚持以面向学生全体为原则,这样才可以将其称之为一种教学方式,否则只是一种教学设想。例如,该方法应用过程中只针对班级内中上层学生进行教育,忽略了下层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就不属于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其应用过程中需要面向学生全体进行教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性评价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第四,坚持多样化原则。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受到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影响,均需要具有多样化的形式才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激励性评价教学也需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对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激励语言等进行多样性的创造。坚持以为不同学生的英语需求为目标,更为准确的应用激励性评价教育,提升初中学生的整体英语能力,而不是个人英语能力。

四、让激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散发无限魅力的措施

1.激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应用对策。激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课堂应用中想要发挥无限魅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一,在教学中采用语言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内容设定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设定充满创造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情境。在该教学情境中及时捕捉学生的求知点,并对其进行语言激励,鼓励或激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例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Excellent!”“If you can speak a little louder,it will be much better...”等词语对学生进行赞扬,鼓励学生进行学习。

第二,采用多元化课堂激励措施对学生进行鼓励。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维度对课堂的内容进行评价,制定知识、技能等多角度的教学方式,从而全面的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其次,激励措施建立的过程中可以建立目标激励,物品激励、活动激励等多元化的课堂激励方式,进而对学生开展激励性的评价教学,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定激励方式。例如,针对学生好奇心,设定反问和探索性的语言激励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翻译阅读的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兴趣,选择更加有趣的阅读文章,循序渐进的鼓励学生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水平。

2.激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成绩上应用对策。为了更好的让激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成绩上散发魅力,激励性评价应用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改进考试测卷的内容模块。利用激励性评价方式,根据考试成绩的能力对其进行知识结构的试卷设定,将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进行分模块考试,从而自多角度出发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

第二,设定多层级评价模式。在应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成绩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内部学生的学习能力设定不同级别的评价等级,从而客观的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成绩评价,鼓励其自我学生能力的提升;

初三激励篇4

 

关键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实施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因此,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从结构上说也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三个要素。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功能在三个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在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创新问题上我们要有整体思路,同时也要有具体的路径选择。

一、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创新的整体思路

新制度经济学对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既继承了西方正统经济学理论的某些传统(如经济人分析、边际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等等),又超越了这种正统经济学理论的限制,这种超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把在正统经济学理论中被认为既定不变的制度视为会被修正和创新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制度内生化是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特征。(2)放弃了正统经济学理论中的“信息费用、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都不存在”的非现实假定,理论分析更加接近于真实现实。(3)认为经济人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经济行为。但是,任何制度创新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功能创新问题从宏观上和整体上作出基本的理论和实践准备。

(一)培育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变迁主体

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的主体就是指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中的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初级行动集团是指一个决策单位,它们的决策支配了制度安排的创新过程,这一单位可能是单个人或由单个人构成的团体,这一单位意识到了一些目前暂时不能获得的收益,只要能改变制度安排的结构,收益就有可能增加。次级行动集团是指一个决策单位,它们帮助初级行动集团获取收益而进行一些制度变迁。

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中的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都是制度变迁的主体,初级行动集团是制度变迁的创新者、策划者和推动者,次级行动集团是制度变迁的实施者,初级行动集团通过制度变迁创造收益,初级行动集团虽然不创造收益,但是,参与收益的再分配过程。划分并考察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的意义就在于有利于帮助对军人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主体的分析。我们要注重培育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

(二)完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是指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和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是指,目前,我国现实存在的一系列旨在促成国家和社会对军人给予特别激励的政治、社会和法律方面的基础规则。从实质上来说,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就是指基础性的制度安排(Foundam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熏它是我国基本制度规定,决定并影响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的构成及变迁,在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中,我国宪法和法律结构至关重要。与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相比,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也是可以变迁的,所不同的只是变迁的速度要慢得多。

(三)重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安排”的含义就是“制度”最通常使用的含义。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就是指具体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给予特别激励的设计和安排。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应该在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中进行,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决定着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的性质、范围和进程,反之,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也会反作用于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从比较静态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一项新制度安排的评价标准有两个: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帕累托改进是指新制度安排为覆盖群体提供利益时,没有一个人会因此受到损失。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是指虽然新制度安排损害其覆盖下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另一部分人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受损人的损失,总体上还是合算的。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进行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创新,我们必须准确厘清上述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同时,把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和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区别开来,还要注意准确把握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中的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的区别。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变迁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边际调整过程,制度环境决定了制度安排的性质、范围和进程,制度创新也会使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团体是制度变迁的主力军,目前,缺乏适宜的初级行动团体是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变迁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创新路径选择

(一)积极培育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非正式制度

由于对根源于文化历史传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非正式制度的培育和演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结果导致非正式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全社会缺乏普遍的拥军爱军的主流意识,致使已有的正式制度设计缺乏运行的制度环境和基础。因此,积极培育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非正式制度要重点把握以下方面:

1.转换指导思想,确立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新理念

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的指导思想具有时代局限性。对军人所承担的额外义务进行特别补偿是现行军人特别保障的立法根据,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通过军人社会保障对军人应该如何激励?在具体的制度设计层面上,我国军人保障的指导思想却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重牺牲奉献,轻优待激励”的立法思想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只强调对军人设置义务,忽略了对军人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忽略了应该从内外两方面进行立体的激励和保护,在保护理念上具有显著的偏差和错位。由于军人特别保障强调“牺牲和奉献”忽略“优待和激励”的制度设计没有回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做到与时俱进,在新时期根本担负不了保护军人的重任,它已经和正在给军人造成制度性的伤害。

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转换军人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确立军人激励的新理念,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大力研究军人职业不同于普通职业的特点和规律,对军人实行科学激励;

(2)充分挖掘“保障”的内涵,对军人实行全面立体保护;

(3)顾及军人的私权性质,对军人实行官方和民间双重保障;

(4)与时俱进,不断修正保障激励思想,完善保障激励范围和保障激励内容。

初三激励篇5

关键词:奖励诱导;他律外诱;竞争刺激;自律内驱

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正如《三字经》所言“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人在年少时,应该接触良师益友,跟他们学习做人的礼节和道理。这就告诉我们礼仪习惯不仅应从小培养,而且还受客观环境的制约。初中在校生究竟要养成哪些文明礼仪呢?根据《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初中在校生的文明礼仪包括课堂礼仪,服饰仪表,尊师礼仪,同学间交往礼仪,集会礼仪,校内公共场所礼仪等。这一方面突出了初中在校生文明礼仪内容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养成需要通过学生内化和环境的推动作用。因为“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品德发展迅速,正处于伦理性品德形成的最佳期,是社会公民品德的初步成熟期。尽管初中生的品德初步具备了独立性、自律性的特点,但还相当不成熟、不稳定,在向成熟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动荡性。”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会收到较佳效果。

虽然《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他律对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而“能够把马带到河边去,却不能让马儿喝水。”这一事实说明,我们仅有他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自律起作用。所以,在初中在校生文明礼仪养成过程中,他律与自律是相辅相成的。他律诱导强调站在教师的角度为学生指明方向,约束学生养成文明的学校礼仪习惯;而自律内驱则强调学生将教师的期待内化为自己的需求。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将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最终帮助初中在校生养成以自律为主导的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呢?

一、他律外诱,奖励诱导

初中生的脑海中对良好礼仪习惯的作用还很模糊,教育者需要激发、引导他们,让他们乐于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正如教育家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告诉我们学生乐于参与的兴趣是被教育者设法激励出来的。虽然激励方式很多,但可归结为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众所周知,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要,所以物质奖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激发学生主动性具有较好的效果。如幼儿园小朋友就热衷于物质奖励给予他们行为的肯定,若老师奖励他们一个贴纸,则能激发不大喜欢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期待上学。当然,精神鼓励也能发挥其巨大作用。如在家吃饭慢吞吞的小朋友,听到老师说“你今天吃饭速度有进步,老师表扬你。”第二天,这位小朋友在学校吃饭的速度会出奇的快,目的就是想听到老师说他(她)棒。

同理,激励活动也在初中在校生的文明礼仪养成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尽管逐渐趋向成熟,但是他们同样热衷于物质奖励与精神食粮奖励。如,一本五毛钱的写字本或者一句口头表扬,尤其是当众的口头认可,都能让初中生兴奋不已。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不仅仅是对被奖励学生的一种肯定,还能激发未受到奖励的学生也将为之奋斗。对于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进行课堂礼仪养成教育时,笔者要求学生上课铃声一响,就应端坐在教室里,准备好该堂课的学习材料,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允许后,答谢,安静就座。学生准时到校上课,迟到者,需先征求老师许可后,方可进入教室。若学生能端坐在教室里,老师能及时给予口头表扬,这样的精神鼓励,能鼓励学生在下一堂课更早更好地端坐在课堂等待老师。当出现有一个小组的所有成员都能养成良好的课堂礼仪时,专门准备一个颁奖典礼,物质奖励该组。奖品可以是奖状,也可以是学习用具等。物质与精神奖励双管齐下,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被激发了,每个小组都想得到这份荣誉,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全面调动起来。

当然,借助奖励方式诱导初中在校生文明礼仪的形成时,教师应考虑奖励对象宜典型,最佳的是被奖励对象不宜过半数。习惯逐个养成与奖项逐个设定相对应,循序渐进,教师对学生的期待目标才能在激励之下,不偏离教师的指挥棒而逐步达成。

初中阶段,学生个人意识开始出现,群体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时,以小组为单位,运用集体效应,设立适度的物质与精神奖励项目,周期性地进行考核与评比。大部分学生都会在教师组织与组员的监督下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由于集体与个人是相制约的关系,当个别学生自控不住时,组员就是最直接的外部监督,即他律,约束其改正。当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进行口头表扬该学生及小组。受到表扬后,学生充满了动力就乐意为之尽善尽美。组员内部的他律比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监督更及时,效果更明显。

二、自律内驱,竞争刺激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规定,要优化学习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提倡积极主动地参与,强调合作学习,着眼于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初中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既需要内部协助,又需要外部刺激。所以,在培养初中在校生的文明礼仪时,在教学方式上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内组员之间互相帮助是合作关系,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是竞争关系,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学生在奖励诱导下,能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能站在小组的立场上配合完成既定的任务。虽然学校文明礼仪内容较多,但是初中学生好胜心理强,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竞争和评比活动,能取得较佳效果。竞争、评比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找到参照物,发现自身的不足,模仿或超越其他小组,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总之,重视礼仪教育的意识越早越好,初中阶段是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期。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应在初一年级就要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并加以强化和巩固,如是,初中在校生的文明礼仪就会逐步得以养成。

参考文献:

[1]陈虹岩.国学经典选读:大学·中庸·三字经[Z].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01-20.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陈兴杰.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任德山,邢群麟.《论语》的智慧大全集[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

初三激励篇6

关健词: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激励策略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激励策略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对被教育者进行诱导激励,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体育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热情,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能够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最终形成学生主动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语言激励唤醒内在潜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合理地运用语言激励,加强交流、沟通和互动,能引起情感共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理想境界,所以语言激励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初中生处于需要关怀、体贴的阶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番安慰学生、激励学生的话语,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快速地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富有感召力、激励性的语言,讲述体育锻炼对人的益处,讲述体育运动员在体育竞赛中如何克服困难,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先进事迹,使初中生从中受到鼓舞,从而形成向优秀运动员学习,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努力上好体育课的情感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促使学生产生学好体育知识的强烈动机,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的体育基础、个体特征、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要运用不同的语言激励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如果体育老师对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能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完成动作好的加以肯定,学生就会获得愉快的成功体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就能不断得到提高。从我校体育科组对全校2086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可知,有98.5%的学生喜欢体育老师在体育练习中关注自己,用语言鼓励自己,并认为在教师鼓励下,自己会更加喜爱体育运动,更加有信心去完成难度大的动作。这一点,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证明。如笔者在教学生练习单杠“后摆挺身下”的项目时,对于动作完成得比较好的同学在给予表扬激励的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动作更准确,姿态更优美;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或者体育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要他们做出“蹬、摆、挺、撑”的基本动作,我就用“好!真勇敢!”、“好!真不错!”或者“摆腿的幅度再加大一点儿就更好了”等一些激励性语言鼓励他们,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就能不断得到增强,他们内心就能产生愉悦感和成功感,他们的潜能就能不断地激发出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常用激励性语言来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断激发他们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的强烈愿望和信心,从而促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二、目标激励激发学习热情

美国科学家布卢姆的“期望理论”中说道:“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对目标的价值看得越重,期望目标实现的概率越大,目标激发出来的力量就越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目标的激励功能,采用形成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为学生制定体育锻炼的目标,把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高级目标和低级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在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制定,积极听取吸收他们的意见。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教学,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产生一种肯定的、积极的态度,进而形成为一种内在驱动力量,激励学生全力以赴地去实现目标。在实施目标过程中,要按时检查,及时总结,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锻炼热情,一步一步地向高级目标和远期目标迈进。我校在2010年9月对823名初三级的同学进行了体育中考200米项目的目标追踪,学生由刚开始接触中考200米项目时,都存在着害怕心理,感到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可能的事情。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在学期初对每一位学生制定了符合他们自身素质的短期目标和阶段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掌握动作能够达到的水平,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下表中清楚地显示出,2010学年,运用目标激励后,我校初三年级体育考试成绩由第一学期的及格率55.9%和优秀率18.5%提高到中考的及格率98.9%和优秀率92.9%。这充分说明目标激励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三激励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激励性;趣味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9-0122-03

初中物理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开始,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是初中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努力。比如,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提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教师还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时刻为学生补充一些有趣的、深入浅出的物理知识。

一、鼓励性与趣味性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可有效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一直以来,在多数学生心里都存在这样的想法,就是教师与自己存在着一定的隔阂,有些学生甚至对教师产生恐惧感,尽管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向教师诉说与请求帮助,这就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两者根本无法建立起浓厚的感情。但是进程鼓励性与趣味性教学则可将此问题解决,该教学方法让教师变得更加亲切,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尊重对方的思想和观点,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还可避免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学生与教师平等交流、沟通,学生在课堂上会更加积极主动,当存在疑问时,会主动向教师请教,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出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物理学习当中,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师生感情的目的。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国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在不断更新,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但是,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之前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老教师,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落后,大部分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无法投入到课堂当中,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但如果在物理教学中采用趣味性与激励性的教学方法,就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由于物理所涉及到的教学范围和其他科目相比比较广泛,学生进行学习时,往往会感到困难,失去对物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采用趣味性的语言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良好的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加学生的信心,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物理的自信,这对物理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1.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励性教育的措施。所谓激励性教育,就是指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或者是动作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激励性教育的核心在于用一颗爱心和真心触动学生的心灵,以“情”感化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激励性教育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启发式教学、奖励式授课。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则起主导作用,是学生的引领者与启发者。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时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注意提问的技巧,妥善利用层次性提问、渐进性提问和追问等提问方法。不同的提问方式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效果,生硬的提问不仅不会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的心情。而正确的提问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起到循序渐进的作用,诱导学生逐渐找到问题的答案,进而掌握一定的知识。第三,赞许式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激励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鼓励学生,让学生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兴趣。第四,激励式反馈和谈话。当学生在考试或平时课外作业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并且给予鼓励。先将学生犯的错误指出来,然后再进行认真分析。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若是不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就会对物理产生恐惧感,不愿意学习物理,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树立物理学习的信心,帮助其解决困难。

2.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措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极大兴趣时,教师传授的知识才能够很快被学生吸收。虽然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但是许多教师在讲课时还是很难进行启发式教学,往往将本来应该十分生动的课讲成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知识时,教师应该多考虑一下自己讲授的知识以及教授的方法能否引发学生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讲力学中的摩擦力时,就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如可以问学生为什么鞋底需要做成花纹状的,为什么矿泉水瓶不是完全光滑的等。

第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普遍发展。比如,教师在讲“光”这一部分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光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三,教师可以做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实验结果,或者让他们去实验室自己进行实验。由于大部分物理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若是一味地进行析物理知识的讲解,不做任何实验,学生根本无法掌握知识。因此,在涉及到实验时,教师要安排好实验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是学生获取直观经验的重要方法,远比学生死记硬背理论学到东西要多。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启发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比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带一些小器具在教室中展示给学生看。

第四,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物理的小知识或者是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浮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下阿基米德的故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采用趣味性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主要途径之一,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可有效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学校应大力推广此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激励性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激励性和趣味性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整个物理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同时还要用一颗真心去感动学生,激励学生学习物理。

参考文献:

[1]高建宏.论新课标下激励性评价的审视与定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

初三激励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激励策略 教学运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的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近些年来教育教学的研究方向。在新课程不断深入的今天,这一问题不断凸显。因为,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教育本身就强调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学生的感受不被重视。只有在新课程背景下才谈得上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因为新课程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转变。

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转变呢?经过近几年初中数学新教学理念的实施和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我深刻感觉到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激励。教学激励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把激励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激励策略实现高效教学。

我们所说的激励策略使指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有效的措施调动人的积极性。很显然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过程需要激励策略的参与。我们把激励策略有效地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学生学习效果。运用好激励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优化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激励策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绩不一定成正比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能力之间不成正比,有的学生能力较强,可是学习成绩并不好;有的学生能力不强,但学习成绩却名列前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教学激励策略不同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教学激励策略的运用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下面具体分析激励策略在学生的学习中的作用。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能力,二是学习动机激发程度。二者的关系可表现为学习成绩等于能力乘以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程度。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的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成正比,能力越强,动机激发程度越高,成绩就越好。而在这两个影响因素中,能力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其提高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而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则是容易产生变化而且便于教师进行控制的因素。所以,运用适当的教学激励策略能够弥补学生能力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习中,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较高成就的例子屡见不鲜,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学习动机或内驱力被激发出来了。这要归功于激励策略的作用。所以,合理运用激励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激励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高效教学。

二、如何更好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激励策略

1.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策略。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采用激励策略时不能用统一的版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激励。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激励目标。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激励他们把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制定更高的目标;对于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激励他们达到他们能够达到的目标。这样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目标,实施不同的激励策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激励要进行适当的奖惩。奖励和惩罚是开展教学目标管理必需的措施。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如果奖惩不当,则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作用,还会起到负面影响,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教师要把握好对学生奖励和惩罚的度。运用适度的奖励和惩罚,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的形成。

3.激励策略要注重公平合理。教师在运用激励策略开展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激励的公平合理。学生受到的任何不公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犯同样错误学生应该同等处理,不要应为好生就可以优待或者特殊,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激励策略效果最优化。

4.教师要注意及时激励。对学生的激励要及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及时激励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如果激励时机过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失望情绪,进而会怀疑教师的激励。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激励策略

1.鼓励学生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数学教学不能搞成死板的知识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要着眼于激励学生探索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才会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初三激励篇9

【关键词】教育激励 初中班级管理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53-01

激励理论最早是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发,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激励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在教育界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激励理论。这里所说的教育激励理论是狭义上的教育激励,指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的行为过程。

一 教育激励理论的概念

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主要是应试型、封闭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培养脱离社会的实际需要,无法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在管理目标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只用成绩的好坏去评判学生的学习,而且在管理方式上也存在诸多弊端,只注重对学生施加规范,用规范来约束学生,没有深入学生内心深处,忽略了其内在成长动力。正是基于现有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育界才开始逐渐探讨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初中班级管理的核心应当是激励,教育激励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主导,以挖掘潜能为目标,注重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和学习机制的完善。通过教育激励可以使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积极进取,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其按照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实施教育激励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否则就会对学生产生误导,适得其反。对广大的中学生而言,由于学习压力大,身心健康得不到全面发展,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更是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每个初中班级管理者都应当实施正确的激励行为,促进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教育激励体系的形成。

二 教育激励理论优化初中班级管理的目标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的管理和约束,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管理理念已无法发挥学生在班级各类活动中的核心能动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首先就要使学生自主、愉快地接受教育,因此班级管理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特性与内在愉悦感,顺应学生的兴趣,营造一种愉悦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班级氛围里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2.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班级是初中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更是使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不仅符合教育的本质,更是教育公平的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追求目标,也是实现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在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前提下,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以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指标,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激励的优势,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达到教育激励的根本目的。

三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因材施教教育激励理论

因材施教原则的核心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之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此因材施教理论很好地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都能得到稳定地发展。作为初中班级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到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现状,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凭借自身的管理经验,灵活地设计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挖掘班级中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2.启发式教育激励理论

一切外在鼓励因素只有转变为学生的真正内在需要,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养成积极探索的心态,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为前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世界。不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会因为取得成功而信心倍增,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去尝试,增强其信心,为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条件。

3.榜样模范教育激励理论

心理学认为人是喜好模仿的动物,而且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在模仿过程中,榜样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学习榜样或模范标兵内在的感染力,能够激励其他学生自发地向其学习。榜样的种类有很多,教师、名人或者周围的某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模仿心理,鼓励学生努力尝试,使其在模仿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兴趣。

四 结束语

运用教育激励理论,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意识等现代观念逐渐形成,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督促,使自身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的发展。科学的教育激励理论可以进一步完善初中班级的管理机制,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对学生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玉.浅谈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1):188

[2]杨国东、赵秀丽.网络环境下的“四个以”初中班级管理新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5):56~57

初三激励篇10

关键词:节约奖 激励火电厂成本控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逐年增加。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做为不可再生能源的煤炭价格不断上涨,国家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排污收费标准不断提高,火力发电厂的经营形势更加严峻,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部分火电厂甚至步入亏损的境地。在这种局面下,火电厂的成本控制工作愈加重要,如何降低燃料消耗和各项成本费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是每个火力发电厂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篇文章通过对激励理论的阐述,说明了激励机制在火电厂成本费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1 激励的概念和特点

(1)激励的概念。激励一词,译自英文的Motivation,在西方,不同的管理理论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例如,行为科学理论代表人物麦格雷戈认为:激励就是利用情绪的力量。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西蒙和马奇认为:激励就是对制定出的各种被选方案的探索过程,它将使组织成员决定是否参与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工作。从中文词义上理解,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激发就是通过某些刺激使人发奋起来,这里主要指激发需要的动机。鼓励就是鼓励人有所行动。在管理理论中,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激励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整个公司的效率。

(2)激励的特点。①激励与需要和动机密切相关。在公司中,每个员工参加工作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人是为了从工作中获得自我实现的感觉,有的人则是为了养家糊口,有的人从工作中获得乐趣。这些不相同的个人参与工作的目的构成了激励的动因。激励是利用需要、动机和行为三者的关系得以实现其效果的。

②激励方式的多样性。激励方式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就单个人而言,由激励产生的动机和行为是多样的,不是固定的模式,它们随时受着多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表现必然不同;第二,就受激励群体而言,群体中人与人表现出个性化差异,导致激励对象的需求差异。个体之间的诸多差异,决定了不同的人对激励的心理满足程度和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2 员工激励的理论基础

在所有关于人类需要的理论中,最著名的理论就是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包括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包括衣、食、性、空气、和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第二层次为安全需要,包括身体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等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安全保障;第三层次为归属感的需要,包括友情、爱情、群体中的相互关心和照顾;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要,包括个人自尊心、受他人尊敬以及成就得到承认、对个人名誉、地位等的需要;第五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实现自我的潜能,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些工作等。

其次还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1966年在《工作与人性》一书中提出的。他通过调查发现,与满意和不满意相关的因素是两类完全不相同的因素,例如低收入是导致不满意的因素但高收入却不一定是满意的因素。他把两类因素分为激励和保健因素。他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把造成这类感觉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其往往与工作内容紧密联系;不满意的对立面不是满意,而是没有满意,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它是和工作环境相关联的外在因素,诸如监督、薪金、工作安全等工作条件。

另外还有阿尔德弗的ERG理论。ERG理论在激励的需要理论中也非常重要,它是由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阿尔德弗提出的。该理论是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丰富和发展。E代表生存(existence)的需要,包括一切生理和物质性的需要,它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对应。R(relatedness)代表关系需要,主要强调了人与社会的各类关系,它与马斯洛的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相对应。G(growth)代表成长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包含了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 员工激励的一般方式

(1)基于经济利益的奖酬体系,如与业绩相关的薪金,包括工资、销售提成、利益分享、利润分享等:另外还有津贴福利,包括带薪休假、社会保障体制、养老金、员工持股等。

(2)基于非经济利益的奖励,包括认可与赞赏、特殊待遇、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职业培训和晋升的机会、员工参与管理等。

4 某火电厂节约奖激励办法的具体内容

(1)节约奖考核范围。该电厂设立了节能奖(包括油、煤、电、水四个方面)、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全厂三项费用(大修、维修、技改)、管理费用、燃煤采购质量五个考核办法。

(2)节约奖具体考核办法。该考核办法实行三级考核,一级考核由电厂职能部门考核费用归口管理部门或职能管理部门,二级考核由费用归口管理部门或职能管理部门制订具体考核细则考核具体的业务部门,三级考核由各业务部门具体考核班组和个人。每年年初根据上一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制订出当年的考核基数,作为考核依据。

节能方面包括发电燃油单耗、发电标准煤耗率、直接厂用电率和补水率四项指标,每季度根据年初制订的指标考核基数和发电量,计算出节油量、节煤量、节电量和节水量。每节约1吨油奖励600元,每超用1吨油罚300元;每节约1吨标准煤奖32元,每多耗用1吨罚16元;每节约1000千瓦时电奖励12元,每多耗1000千瓦时罚6元;每节约1吨水奖励0.3元,每超用1吨水罚0.15元。

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以每年初制订的考核次数为基准,每减少1次奖励3万元,每增加1次罚2万元。

三项费用(包括大修、维修、技改)、管理性费用的考核,以年初的考核基数为标准,按节约额的6%进行奖励,按超支额的2%进行处罚。

燃煤采购质量,以发电原煤单耗指标为标准进行考核(即每发1亿千瓦时电所消耗原煤量的多少),发电原煤单耗每降低0.01万吨/亿千瓦时奖励5万元,每升高0.01万吨/亿千瓦时罚3万元。

5 奖金激励机制在火电厂成本控制中取得的成效

该厂运用节约奖激励办法后,全体员工牢固树立起节约意识,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生产系统员工精心维护设备,及时消除设备缺陷,根据机组运行工况,及时调整运行参数,使机组的运行经济性得到提高。各级费用管理部门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支出,确保全年的各项成本费用在预算以内。

该厂2001年至2005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比如下表

该厂自2001年实行节约奖考核奖惩办法以来,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到2005年,三项费用和管理性费用较2001年下降了30%,机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同类机组中名列前茅,在燃煤价格不断上涨,国家环保收费增加的形势下,企业通过节约奖的激励作用,挖掘内部潜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